传统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教育实践中,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既有区又有内在关联。在一定范围内,传统教学方法具有现代性。能在新课标下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乃至高效性。
1.关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界定。
传统和现代的界定必然需要一定的标准,标准不一样,结果会不同。传统和现代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一个绝对意义一卜的划分标准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为了研究的需要这种划分还是必要的。从宏观上,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是两种教学传统体系,也是互相对应的两个抽象概念。两者可以从两个方面界定,1、从时间上划分。一般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界限,以卜杜威的“现代教学”的出现为标志。在此以前所用的教学方法称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此以后产生的新的教学方法称为现代教学方法。2、从特征上划分。这种划分源于杜威。杜威认为,赫尔巴特派是传统教学派,赫尔巴特的教学法是“传统教学法”。他标榜自己实行“进步教育”,采用的是现代教学法。杜威的“现代教学法”与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法”是对立的。
笔者主张两种划分法相结合,因此,将传统教学方法界定为,20世纪以前产生并沿用至今的、以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那些教学方法。将现代教学方法界定为,在现代社会中产生的、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那些新的教学方法。有某些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传统卜已经创用,从时间上来说应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它具有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征。传统上的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也不可伞盘否定。尽管做了比较严谨的划分。但是在现实中,上述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还是相互联系,难以绝对区分开来。不过,这对于两者的比较研究来说可以暂且忽略不计。
2.传统教学方法的现代性
传统教学方法是长期教学大实践经验的结晶,有许多合理的因素可以继承。就拿受到批评最多的讲授法来说,它到时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之所以在伞世界范围内延用自今,必有其合理的内涵,如它具有可行性强、适片{范嗣广、经济、有效等特点。同时,以高效率化、高社交化和高信息化为其特征的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听、说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足以说明传统教学方法具有现代性。
一般说来,传统的讲授方法在帮助学生接受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较为有效,但如果不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那就会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成为了注入式教学,造成不良后果。现代教学方法也同样存在着优点和缺点。以发现法为例,它在挖掘学生的智慧潜力、使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使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等方面有显著作用,但是费时较多,如据某些学者研究表明,发现法要比接受法多花1.3—1.5倍时间,众所周知,学生主要是接受前人已掌握的科学真理,主要是接受问接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中必须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蕈视传统教学方法。
3.新课标下探寻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不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问题的关键在那些范围和条件下是有效的、高效的。那么所谓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和高效的范围和条件是什么呢,本文尝试从两种典型的传统教学方法谈起。 3.1正确运用讲授法。讲授法作为传统教学最常用的手段,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被当成了“填鸭式”教学的替罪羊之一,许多人认为它不符合新课标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的要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主张教师应少讲。从新课标的角度,教师少讲固然有益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讲得越少越好,而应视具体需要而定。首先,讲授式教学有它自身的优点。它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规范体系,形成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确市道德判断准则。这一方面是其他教学方法所难以达到和代替的。学生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木,在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它有可能朝着违背人类社会正常伦理准则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从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价值观混乱和无政府主义倾向即可看出。相比较而言,中国传统教学方法下成功之处在于社会伦理危机较之两方要小得多。其次,讲授法是可以和新课标相统一的。只要教师讲授时,能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掌握系统知识。这在实际上亦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适当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学习,本身亦能在一定程度|,提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树立学术威望。犹如政治活动家通过演讲宣扬观点,吸引支持者。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需要在学生中树立相应的威望,而正确、雄辩、具有启迪性的讲授过程尤疑是一种好途径。所以,恰当运用讲授法亦是符合新课标要求而能做到卓有成效的。
篇2
一、加强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传统教法不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的眼光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使得学生缺乏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物理知识、物理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缺乏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物理课显得索然无味,课后大量的作业、习题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定律、定理的应用只会机械套用,忽视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因此,改革传统教法,改革课堂教学内容,要贯穿物理教学的始终,要注意从实际引入概念,从实际提出问题,加强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视物理实验以激活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加强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的桥梁,如果补充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试一试,不仅可以体验到物理过程的内在美,而且是解决班额过大、实验器材缺乏的重要渠道。例如:讲声现象时,遇到这样一道题:给开水瓶灌水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是逐渐变高还是逐渐变低?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音调变高了。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分析:声音是靠空气的振动发出的,当往水瓶里灌的水越多,则空气柱越短,空气的振动频率越高,学生恍然大悟。本题内容生动、材料鲜活、情境真切,题型新颖,与广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亲切自然,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的事物中普遍存在着物理,关键是培养学生如何用物理的眼光把它抽象出来,加以提炼,这就是一个物理建模的过程。这样,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参与其中,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透过偶然性去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用物理的习惯和意识,自觉地观察生活中各种物理对象、现象,发现他们的特征、规律,有针对性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课题研究,把物理学的知识和资源、环境、人口、生态、交通、居住等社会主题挂钩研究,增进学生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参与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因此,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是促进学生物理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1.启发思考,升华提高
对于获取知识来说,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对于传授知识来讲,教师是主导,其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其情感发展。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调节、控制课堂,启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并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形成同频共振。例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学生运用a1=■,a2=■,a3=■及a=■计算出了实验小车的加速度。此时,学生心情异常兴奋,表露出一种自豪感。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及时启发、点拨:同学们通过实验、操作得到了结论,如果某同学将纸带弄断了,还能否进行研究?如果纸带上有六个计时点,上面的研究可以怎样进行简便处理?如果纸带上只有五个或四个计时点呢?通过学生思考与讨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逐差法求加速度”的方法。
2.巧设问题,激趣探究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因而,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观察越细致,反应越敏捷,思维、记忆等多方面的智力活动也越有成效。所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物理素质发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将“伏安法测电阻”进行如下设计:请根据下面五种测量电阻的分套器材,设计不同的实验,且比较哪种方法测得的电阻值较准确,并分析其原因。
共有器材:待测电阻R(10Ω0.5A),电源、电建、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①电压表、安培表各一个,加共用器材
②电压表两个,电阻箱一个,加共用器材
③电压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加共用器材
④电流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加共用器材
通过设问、激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与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三、改变传统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启迪学生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现象与物理规律的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让知识学习直观化、形象化、趣味化,使枯燥的物理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又启人深思。例如:平抛运动的研究、多普勒效应的理解等。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让抽象的规律的理解直观化,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了物理现象的实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样,多媒体与物理事实(模型)相结合,相辅相成,构成物理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渠道,优化了教学过程,启迪了学生思维。
四、提倡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方法; 结合; 优点; 不足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多媒体教学特点
( 一)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 多媒体教学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网络环境下,进行多媒体教学不但给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良好的交互性,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IM软件等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线随时的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形成交互式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们的实际想法,可以听取学生们给教师提的意见和建议,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了,而是以学生为中以,以课堂为中心。
2. 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综合运用文本、声音、图片、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媒体,使枯燥抽象、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直观,这样不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而且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也提高了。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强烈的学习欲望也被激发起来了,学生们颇为受益,寓教于乐,既丰富学习内容又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 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1. 多媒体教学过分地强调课件的重要性
虽然课件能够解决一些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但多媒体课件只是用来辅助教学,是一种教学的工具。如果教师上课只使用教学课件,板书都被舍弃掉,学生也不用再记笔记,只要复制教学课件就可以了。显然这样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惰性。在课件制作时,也会出现把书本上的文字展现到屏幕上,或者把屏幕变成图文混排等问题,这样的课件过于单调、呆板。另外一种是把课件制作得过于“花哨”,加入了大量的声音、动画、按钮等,虽然感观上特别精彩,但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是一味地点击鼠标,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看,忽略了演练才是学生学习及巩固知识最重要的环节,最终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教学缺乏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低头操作计算机,与学生的沟通被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不能得有督促。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自制力与学习自觉性,这样才能保证所学课程的质量,才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这些远距离的学生,教师无法采取有效的督导措施,所以学生更容易“旷课”、“溜号”。在没有教师督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就被放任了。可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进行讲授,教师可以有效督促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高。
3.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内容庞大,容易模糊教学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制作者往往喜好对素材和课程内容的“多多益善”,因而多媒体课件的庞大成为多媒体教学的又一大误区。将大量的授课内容置于课件上,容易造成教师按课件的内容“读”,教师只是充当了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并且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被忽视。如在编制程序时,如果教师把大量的程序案例置于多媒体课件上,学生就会只看程序的编写代码,而不去思考为什么采用这些代码、这种结构去编写,不去思考编写程序的精华所在。我们知道,教师授课的过程应该是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讲解的主导地位,通过自己的讲解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应把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放置多媒体教案上,使学生有一种看书的感觉,而不是在听课。并且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也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所以多媒体教学中,课件内容制作应该是“小”而“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做到指明难点,突出重点。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
( 一) 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
传统教学方法包括谈话法、讲授法、布置作业
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实际训练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还有情境陶冶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蕴涵着无数的精华,自然有它的许多可取之处。比如,板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是重要的,必须要熟记的,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明确清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教师和学生是面对面的教学,多了一些情感上的交流。传统
教学对于加强双基,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很大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有教师的板书就更容易记笔记和掌握重点、难点。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反馈,比如讲评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提问,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 二) 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上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直到学生理解掌握。这样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存在课程内容“偏”、“难”、“旧”和过于注重知识的状况,存在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只是一味地记忆教师讲解的内容,被动的学习。而教师只重视重要的和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忽视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忽视了学生亲身体验教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被扼杀了。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 一) 应坚持以启发式思想为主
以启发式思想为主的教学方法,应按照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依次开展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启发学生进行思索。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抒己见,进行提问、分析、讨论、总结。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 二) 利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调控作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丰富多彩,但教学课件的演示过程比较快。而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比较好,二者各有利弊。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适当地运用传统教学的调控作用,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从而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教学中要有原则地使用。无论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地使用都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果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创新就无从谈起。如果只一味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即使再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也不能完全的取代传统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发挥各自的优点并合理地利用,使教学过程更加完善。
因此,我们应当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优势的师资队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师生愉悦的对话环境条件等,给传统教学输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使传统教学方法在新时挥其应有的作用,使课堂教学走向简单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胡彩明,王勉. 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J]. 科技广场,2007( 6) .
[2]王俊京,赵岩. 浅析在高职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优势[J]. 科技信息,2010( 4) .
篇4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rn sports teaching method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raditional sports and modern sports teaching metho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raditional sports and modern sports teaching method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0 引言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贯彻和落实,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但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上述转变,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变革,于是近几年在开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如今,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证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但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均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但是,与此同时,还应注意由于部分高职体育任课教师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够深入,在教学中也出现了现代教学方法的不恰当使用或者是盲目滥用等问题,以至于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鉴于此,为了加深对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认识,实现对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本文就针对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1 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界定
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了“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说,其指的是体育任课教师采用多种手法和手段的组合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行为方式。体育教学方法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目标的变化以及教学理论的发展变化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变化等均会对体育教学方法产生影响,体育教学方法也会因此出现相应的变革。具体到高职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而言,简单来说,其实际上指的就是以传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对高职体育教学以及对学生掌握的体育运动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等教学目标的要求所采用的体育教学方法,例如:高职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讲解示范法、重复练习法以及分解教学法等就都是经典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而高职体育教学中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指的则就是在现代社会中产生的,以现代教学方法理论为基础,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使用的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例如:动态分层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以及程序教学法和契约学习法等等,均属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范畴。
2 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对比
为了加深对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认识,以下就对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
2.1 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
首先,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为核心,以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学习指导为主要内容,以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局部内容为重点,以学生的“学会”和锻炼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是以教材、体育任课教师以及体育教学课堂为中心;以体育任课教师为主导的。重视的是教法的单向传递;强调的则主要是高职体育的健身功能和统一的技术动作规格和统一的技术动作标准。教学方法的组织实施形式也是比较单一和固定的。
其次,高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强调的则是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效应。从一般的教学领域而言,高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陶冶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促进;从体育教学领域而言,高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对以体育运动技能的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和修缮,其在重视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之外,还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强调健身与健心的协调统一,其是一种以体育任课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法与学法的双向传递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职业能力、自学和自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且教学方法的组织实施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区别和差异,可以通过下表1得到更为直观和明晰的呈现:
表1 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统计表
2.2 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优缺点
除了表1中直观展现的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外,在理解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时,还要注意,所谓的高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是相较于以往高职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而言的,其是对于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补充、修缮与创新,而不是对于对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否定。实际上,无论是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还是高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应用时不能因为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出现就片面的否定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为了确保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以下就针对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和高职现代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首先是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相比较而言,其优点主要在于遵循了体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同时对于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磨练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且缺点则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而却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得所组织开展的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丧失了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二是,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以体育任课教师为中心,重视任课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却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丧失了自身在体育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三是,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过分关注统一的授课内容、统一的授课标准,而却忽视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因材施教的贯彻落实。
其次是高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与高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相比较而言,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在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及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之外,还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教育,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很好的体现了高职体育的职业特色;二是,高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在重视体育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充分有效发挥的同时,还非常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很好的体现了学生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独立性、主动性、能动性;三是,在利用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来组织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活动时,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中教法单向传递的问题,囊括了教与学两个方面,且非常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高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因材施教的贯彻落实。但是,高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除了上述的优点之外,也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以自主探究教学法为例,自主探究教学法,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同时也存在学习效率不高、教学不容易组织等问题,而且在学生自觉性和纪律意识不高的情况下,还容易带来安全隐患。所以,自主探究教学法只有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技能基础和纪律意识以及自觉性的情况下,才适用于难度不大的教学内容。如果不顾上述条件,盲目滥用,不但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甚至还会对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
篇5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在于培养、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所学的知识及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有效学习,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谐调地发展其智能与个体。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认知神经科学、人类学等视角,对情境认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学习共同体等研究的深入,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地位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近年来逐渐被新型的理论―建构主义所替代,推动着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知理论,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溯源自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蒂斯塔・维柯。其最直接贡献者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后来布鲁纳和维果茨基对此理论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早期建构主义雏形溯源自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及20、30年代“捷克结构主义”,二战期间传入美国,50年代其理论再次返回欧洲,并达顶峰。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既是一种认知理论,更是一种学习哲学,可以说它是对传统认识论具有革命性挑战的理论,其理论的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点、社会建构论、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和控制论系统观等。
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其具有鲜明的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对学习环境的阐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的简称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学过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
那么,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又应是怎样的呢?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我们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在上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如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 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协作学习, 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⑴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⑵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⑶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⑷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⑸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二)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教学中建构的对象必须是完整的知识单元,并具有足够的复杂性,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把复杂的任务加以分解、设计, 为学生持续的建构提供一个类似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的概念框架,这就是所谓的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⑴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⑵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⑶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员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⑷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⑸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三)随机访问教学。随机访问教学主张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 基于不同目的, 着眼于不同方面, 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 使学生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探索和理解, 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方位理解。也就是说,随机访问教学并非对所学内容进行的简单重复, 而是对所学知识或内容意义的不断建构。
三、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构建主义教学模式
虽然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传统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优点。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认知主义理论为基本出发点,认为知识呈现为稳定、客观的封闭型层级结构,学习就是要把外在的、客观的知识转移或内化到个体身上,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很少,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虽然传统教学有其缺点,但其在学生学习教学中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虽然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强调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提出一系列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但在实际教学中,知识没有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传递,是学生在真实的情景里,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由于真实的情景不会像书本上讲的简单明了,而是糅合在一起,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包含了太多复杂的信息,必须依赖学生自己发现有用的东西,知识的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学生获取信息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早期阶段,往往都缺乏有效的学习经验、协作技巧及信息检索素养,往往在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及努力,得到的都是一堆知识碎片,没有系统化条理化,需要很长时间才可用有效的进行组合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建构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现代大学生的课程中,很多低年级的基础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以记忆为主,属于初级学习的范畴,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更为重要。而较高年级的的课程则多属于高级学习,则需要更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比如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当前教学中最严重的弊端是混淆了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的区别,将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不合理地应用于初级学习的教学中,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反而造成教学效果削弱与教学资源的浪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模式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各具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所扬弃,结合应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活动过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构建主义教学模式具有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培养上的明显优势。所以,要做好现代教学工作,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又决定于教学方法的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及教学对象,应用各种教学理论及方法,尤其是恰当的结合现代新式的教学理论及方法,无疑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扬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莱斯利・斯特弗,杰里・盖尔,高文译.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Michael Chapman.Constructivism and the Problem of Reality[J].Jour2nal ofApp 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9,56(1):31-43.
[3]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9):15-19.
[4]黄飞莺.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2):90-92.
[5]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李志忠编,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
[6]谭敬德,徐福荫.乔纳森建构主义的认识论特征分析及其对教学设计发展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06(01)
[7]钟志贤.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J].外国教育研究.2005(01)
[8]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04(07)
[9]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
[10]高宣扬著.鲁曼社会系统理论与现代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1][美]莱斯利・P.斯特弗(LeslieP.Steffe),[美]杰里・盖尔(JerryGale)主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裴新宁,段敏静,李馨.教育技术:探索领域、价值追求和从业者的责任―与迈克尔・莫伦达博士对话AECT教育技术2005定义中的几个“风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0(01)
篇6
关键词:生物学科;现代教育技术;传统教学;优势整合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 Education technology )一词源于美国[1]。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历时5年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最后给出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指明了教育技术的两大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五大领域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和两大任务目标(理论、实践)。 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际上等同于国外的教育技术,只是冠以“现代”一词而已。
二、生物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中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基本都用上了多媒体课件,这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旺盛生命力及其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但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都有其局限性,都有操作上的缺点[2]。我们可以先分别比较一下生物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见表1)和传统教学方法(见表2)的优缺点,进而明确在生物课中如何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三、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1.利用网络互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生物教学中,除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外,还有技术含量较高的网络教学,其好处是交互性强,教学效果显著,但对硬件的要求较高。
下面以“一颗种子的自白”为例,举例说明网络互动教学的过程。其流程图见下图。
依次类推可以设计出各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最终完成植物的生活史,通过软件的流程让学生不断试误,不断学习思考体会,最终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植物一生的主要生长过程,构像植物生理的知识体系。
2.利用MOODLE软件构建生物教学备课体系
MOODLE软件在国外一些地区应用较为广泛,国内MOODLE教学也是方兴未艾。笔者也做过MOODLE教学的培训,发现在教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很难实现,但是利用其框架结构可以把一学期或整个初中、高中所有教学软件、教学参考、教学反馈、教学评价等整合在一起,利用其强大的文件管理功能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生物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整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笔者认为,生物老师应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尊重实际,注重实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
要实现优势互补,必须针对不同的生物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确定本课重难点的基础上,选择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手段,是借助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呢?还是使用传统的讲解更容易达成目标,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探索。
如教学《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课时,如果一开始就把二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方式以动画的方式展现,学生很难体会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而且动画演示的时间较快,学生思考的时间很有限,这是多媒体动画的弱点。但如果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先从一对等位基因入手,黑板上写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再分析二对基因的遗传,在一对基因的旁边书写另一对基因遗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二者并排书写在一起,从而让学生一目了然二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并没有互相干扰,而是共同表达了相关性状。这样既再现了孟德尔的研究规律,又化繁为简,揭示出自由组合定律应用中的常规思路,教师的板书留在黑板上,给学生有了对比思考的时间。再利用动画再现自由组合定律,这时学生再观看二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乃至减数分裂,充分发挥多媒体动画的直观性,反复性(学生不太理解可重复观看),学生对自由组合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在课堂中完成模拟自由组合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在操作中深化生物体减数分裂中出现非等位基因的组合。最后,用多媒体展示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状况,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给患遗传病的家属提供咨询(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由此可见,一节成功的生物课如果既有时空交错的各种资源整合,又能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发挥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会有更大的吸引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利明.教育技术学的AECT1994定义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1995(1):20-25.
篇7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研究;策略
2013年,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观摩东北师范大学学院郭凤志教授的思政课教学之后,从当前形势与任务出发,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从中汲取精华,从而真正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许多相同之处,很多知识可以运用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它既能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亦能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课堂焕发生机,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的现状
笔者自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问卷调查问卷》,于2015年3月对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职院、湖南大众传媒职院、长沙职院四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被调查学生有2013级和2014级,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89份,被调查的学生2013级有124人,占总人数的32%;2014级有265人,占总人数的68%。被调查的学生涉及会计、汽车维修、旅游管理、国际贸易、文秘、音乐表演等专业,有59.5%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超过一半的学生肯定思政理论课在其成才方面的价值,调查数据具有代表性。现状表现如下:
(一)教学内容空洞、理论脱离实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方面的调查中,6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缺乏实践教学,53.8%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比较空洞,理论脱离实际。思政理论课有较强的理论性,必须联系社会热点、国内外事件等进行教学,同时实践教学不可少,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式、“填鸭式”教学。同时,在调查中,21.3%的高职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用并有所了解,26.54%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76%的学生清楚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的时间并认为中国传统节日重要,可见高职学生对中国创通文化知识感兴趣,高职学院必须重视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对思政课教学的渗透。
(二)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不活跃。在调查中发现,60.1%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调,14.9%的学生对思政课有兴趣,2.1%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是学校的规定没有兴趣也要学习,因此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议调查时,56.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活动,增强教师授课的趣味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有优点,但它的缺点是只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如果只采取讲授法,会使教师重视理论灌输,照本宣科,缺乏与现实的联系,不接地气,使学生对思政课更加没兴趣,教师讲台上声嘶力竭,学生不听课干自己的事情,最终教师也丧失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被动、缺少积极主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是高职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调查中发现,有49.7%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对自己未来就业没多大影响。主要原因是,当前高职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遇事即以功利的心态对待,认为思政课不如专业课对自己的求职择业有用,学不学一样,学习缺少积极主动,因此思政课堂上出现学生玩手机游戏、看电影、学习专业课知识等现象,而沉溺于手机中的这类学生,不喜欢与人交往,人际关系紧张。这就需要思政教师除了讲授自证理论知识之外还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如讲述《论语》,使学生明白孔子与弟子曾经探讨过六种人际关系,并提出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而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增强思政课的文化内涵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帮助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政素质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形成健康完美的品格,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形成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课教学有着密切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可以有效对大高职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可以加强学生自身修养,使其树立远大理想,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还能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伴随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仍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涉及道德领域和社会层面的各个方面。如孔子提出和为贵,就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在校高职学生均为90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独立意识较强,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自尊心很强,只要遇到挫折就会心灰意冷、怨天尤人,更有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传播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和谐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内容,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学素材。比如说,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中华民族无疑有着优秀的爱国主义传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为公 克己奉公等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能不断地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思政课教学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发挥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领作用,除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外,还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方法,以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一)直面现实问题与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真实反映社会各个方面。高职学生是思想比较活跃的群体,他们会比较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及与自身成长成才的问题。思政教师一定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讲真话,不回避矛盾,单纯的理论讲授并不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有哪些方面的关联,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政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解决自己的疑惑。
(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通俗读物,辅助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教学相关通俗读物,如《国学》、《弟子规》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会产生一定积极效果的读物,思政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需要,借鉴吸收教学相关通俗读物的内容对有关理论进行阐述解释说明,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所学内容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中“学”,自己参与到思政课教学当中,这样会使思政理论课教学真正的“入学生的耳、脑、心”,以更好的提高思政教学效果。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新路径。传统的思政理论课教学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对象即客体,这样学生在授课的过程中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而学生有思想,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现在思政教学理论课教育教学主体不仅仅是指教育者,同时还包括受教育者,即学生,在思政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导作用,又激发学生主体性,尊重其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沟通、探讨以促进师生交流与融合,实现教学相长目的的教学方法。思政教师在思政教学安排中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而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如以重大传统民族文化节日为契机,对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民俗民风。利用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特定意义的重大传统节日开展活动,通过9月3日胜利纪念日活动传承民族文化展演等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真谛,加深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中青年教师专项研究课题: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编号是14A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竹(1983―),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法律教育。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克服弊端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42-02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一定时期的产物,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形成的,也都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变化。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弊端不断显现出来,并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相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得十分突出,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寻找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去努力解决教学方法上的冲突,从而更好地去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其教学任务。
1.在过去的集体教学中,教学的主要方法是以教师的掌控和管理为主体,教师通过备课(备学生)组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是适应教师的教学,学生只得紧紧跟着老师的思维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因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思维很难得到体现和发挥。新课程的精神是要求教师尊重和赞扬、欣赏每一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最根本的理念。为了实现新课程的精神理念,要求广大教师尊重每位学生的自尊心和尊重他们自身的价值。以下这几类学生要特别关注:①智力发展滞后的学生;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困生);③升学无望的学生;④犯过错误的学生;⑤有严重过错和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⑥看法、意见与自己不统一的学生。尊重学生也就是说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①不体罚自己的学生;②不侮辱和打骂自己的学生;③不大声吼斥自己的学生;④不孤立自己的学生;⑤不羞辱、嘲笑自己的学生;⑥不当全体同学的面随意批评自己的学生。教师不但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要学会赞扬和欣赏每一位学生:①赞扬和欣赏每一位学生的唯一性、兴趣、爱好、特长;②赞扬和欣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很小的成绩;③赞扬和欣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举;④赞扬和欣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提出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2.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教学过程呆板,这不仅不适应知识时代的飞速发展,也不适应学生的需求。新课程背景下,不再有固定不变的教材和教法,教师应及时不断地将最新的教学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那么,现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有哪些呢?当前我们可以利用的有:一是学校内现有的,如图书馆、实验室及各类教学器材和通用技术实践基地;二是学校以外的社会公共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工矿企业、广大农村、军队、各类研究院所等众多的社会资源;三是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如开发利用学校的信息技术和各种校内外的网络资源;此外,还有人自身的资源。这一点我们往往忽略了,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主要是人的活动,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人是我们社会中最宝贵的资源,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教学最直接的、最有用的资源。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各类设计活动、各种体验活动等,积极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并有效地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要成为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的指导者,指导学生走出我们的教材、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丰富的资源,在社会环境里学习探索。不但要重视知识的掌握,还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重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培养。在教材的处理问题上,我们教师应该是“用教材去教学生”而不是“照本宣科”(也就是所谓“目中无学生”的教学)。
3.由于受到文、理分科和教学时间的影响,往往将完整的知识结构无形地分割开来以便适应教学,使学生获取的知识不是连续、完整的。新课程下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具有综合性,侧重于按照不同的学科领域来设计教学课程。新的课程迫切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这一变化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长久以来,学校教学一直存在文理分科的情况,教师专业就确定教师的角色,很多的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把自己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范围之内,不再关注别的学科的知识。如物理教学的老师不去研究物理学科在其他学科方面的应用,语文教学的不去研究政治、历史……这种知识结构单一的教师,是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通过培训和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技能、转变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新课改。同时,要想教好自己的书,教师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知识的领域。一些学校开设双语教学实验班,这就要求专任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的教学内容,而且还需要掌握藏语、英语方面的知识,这给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就更高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的综合性不断增强,综合性的学科不断增多,因此,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大批的复合型教师,当然也对广大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地去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在过去教授式教学方法中,学生很难得到积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机会,教师也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在这个问题上,新课程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正确的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但要有学生学习方法上和学生思维上的引导,还要体现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如何做人的引导上(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就是经常讲的“教书育人”)。引导可以理解为是给学生的一种启迪,如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路怎样走,而是怎样去指引他找到自己正确的方向;引导也可以理解为给学生的一种激励,当学生攀爬高山的途中产生畏难心理的时候,教师不是背着他或是扶着他走,而是不断激发他自身内在的动力,激励他鼓起勇气继续往上攀爬。这就是启迪式教学的根本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展开的今天,过去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而且非常明显。相信我们有能力找出其中的弊端,也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其克服以适应新的教学任务,并更好地为新课程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教学特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在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具有民族特的传统体育项目。其教学不仅遵循了世界体育教学的普遍特点,同时,作为我国独有的具有自身民族风格的民族传统体育又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的教学特点与教学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向学生传授民族传统体育各种技术、技能、使学生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从而掌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与技能,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的实质与内涵,其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1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运用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种多样,每一个项目由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项目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也要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与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课堂中,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才可能达到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
1.2重视直观,以演示领做为主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涉及的问题很多,首先是民族传统体育类别繁多,结构多元;其次是动作复杂、方向多变、左右不对称、动作难以记忆;此外,动作之间的衔接变化比较复杂,每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也比较多,不仅在外形上有手、眼、身、步的配合,并且内在有精神、气、意、劲的统一;还有动作的节奏变化、技法特点、演练风格等等,都给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采取常规示范外,应特别注重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除教师示范,还应借助录像、图片等现代工具辅助教学。
1.3保证动作质量的同时,突出不同项目风格与特色
动作的规范性应作为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首要条件。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来自于不同的民族,种族和文化因素的差异使得各个项目各具特点。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除了要保证动作质量的基础上,也要突出各个民族体育项目所具有的特色。
1.4集体或多人项目的教学,应注重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各个民族的生活中,除了少数是单人项目之外,多数体育项目皆以民族为纽带,以自身民族为特色形成了集体或多人项目。如具有我国深厚文化基础的典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舞龙,此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名学生的集体配合和共同协作才能完成高质量的舞龙动作。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基础动作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互相配合的团队精神,强调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团结协作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领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
1.5技术动作教学与传统文化教学相结合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多元文化整体性特点,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哲学思想和汲取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融合道家哲学思想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也有在中医理论体系下形成的导引养生功理论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传授学生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动作,同时也要对动作背后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动作中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并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1.6身体教育与人格教育共注重
我国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世界体育项目普遍所具有的共性特点,即运动员在从事体育运动的同时,磨炼了个人意志与品格。如我国传统武术项目,运动员在习练该项目时,需要运动员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敢于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又有别于西方体育,甚至背道而驰。如太极拳,其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相和谐,运动风格柔和缓慢,运动员在长期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品格及平和的心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传授动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格特性的培养。
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方法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通常指的是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学内容所采用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它既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在学习中学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向教师反馈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达到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1语言教学法
语言教学法是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形式有讲解、口令、语言提示等。讲解是体育教学中运用言语法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它主要指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任务、动作名称及其作用,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和要求,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作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并通过语言使学生获得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和民族文化,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使其受到启发和教育。常用的讲解方法有粗略讲述法、精细讲述法、鼓励法、复述法等。
口令是指教师以简洁的语言,用口令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当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动作方向和路线后,教师可用口令指挥学生练习,如舞狮课上,在教授转动狮头动作时,教师就要结合动作,发出左转,右转等口令,以提示学生正确练习。口令是指导学生练习的重要手段,在实施口令时,要注意口令的长短、音节的高低以及严肃性和及时性。
语言提示是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提示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体会动作的要领和内涵。如在练习太极拳时,教师通过提示 “沉肩坠肘”、“敛臀收腹”等的动作要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及时地改正错误动作。
2.2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指教师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作为教学的动作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练的方法。根据教学动作的复杂程度,进行动作示范时,可以选择分解示范和完整示范两种。分解示范主要运用于动作比较复杂,协调性要求高,方向线路变化较多的技术动作,分解示范法便于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和上、下肢的配合,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完整示范动作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协调性要求较低,方向线路较少,或虽然动作比较复杂,但学生的运动技能储备较多,运动学习能力强时采用。教师在传授武术动作时,应运用完整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以便建立完整的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因此,教师的完整示范必须正确、协调、优美,以便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在教学中应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才可以达到改进教学效果的目的。完整示范可以使整套、整段或某个动作的轮廓展现给学生, 而分解示范法可以使整套动作中的一段,也可使某一段动作的一部分或一个动作的部分示范给学生。因此,两者的运用均必须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和接受能力为前提。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各个项目的技术动作也比较复杂,因此直观的动作示范,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总体形象、结构、技术要领和完成方法,便于学生建立动作的表象。同时,高质量的动作示范,不仅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中了解正确的动作全貌,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建立学练的兴趣。
动作示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方法,因此,为了突出示范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行示范时应注意示范位置的选择、示范与讲解和启发的有机结合、示范面的运用和领做示范等。
2.3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
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法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动作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输出并非简单的理想设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因不同情况出现不同的错误。因此,及时地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是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的保证。另外,教师还应及时分析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纠错手段,并在纠正错误动作时,给予热情和耐心的指导。一般常用的纠错方法有指导法、静耗体验、语言提示、对比分析等。
2.4游戏娱乐教学方法
民族传统体育大多来源于生活节庆,因此,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游戏法既有竞争性,又有娱乐性,并能使参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群体性的游戏练习,还可以培养队、组合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关系。目前,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是游戏法。
游戏法是以游戏的方式,以增加娱乐为目的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如老鹰捉小鸡、踢毽子、抢花炮、珍珠球等。游戏法具有一定的情节和思想性,通过游戏法的练习,能使学生了解与游戏相关的民族文化和风格特色,达到陶冶情操和促进和谐健康的心理状态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游戏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才智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体力与智力的同步发展。
2.5多媒体演示法
多媒体演示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或创新之后的现代教学方法,是以现代媒介为手段,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知和提高积极性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多媒体和网络等手段与途径的辅助教学已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的模式,特别是以校园网络平台而做成的网站型课件,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能较好地解决以往教授复杂技术动作的难题,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
3小结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分布较广,形成了以地域和民族为标志不同的文化特点,民族传统体育随着这一特性,也体现出了项目的多样性,项目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在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中,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灵活多变,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同时,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要吸收现代体育新型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参考文献
[1] 赵立.体育教学模式群结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
[2] 周争蔚.散打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3] 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袁凤生等.学校体育教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5] 邹师.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
[6] 全国武术训练教材编写组.全国武术训练教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
[7] 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比较;有机结合
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使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实验的演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多媒体的出现使课堂更加生动,但是同时化学理论知识亦不可缺少,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良好的交互性来加深记忆并理解。因此,多媒体技术巧妙配合传统方法才是现代化学教学的最佳选择,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多媒体与传统教学都有各自的特点。多媒体的优势在于形式多样,激发兴趣,图文声像并茂,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变抽象为具体,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了解对象,并使难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变得容易接受,并能够突出重点,对于理解概念和掌握方法非常重要。另外,还可通过多媒体的实验展示来丰富普通实验的内容,并通过对真实情境不断地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及创造能力。最重要的是其资源的共享性,有利于学生吸收不同的观念,另外多媒体节省大量板书时间,使教学单位时间相对延长。而传统教学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同时教师直接面对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板书形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便于记笔记,掌握重、难点,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关教学内容。对教师来说,讲解深入浅出的传统教学方法,便于现场发挥和自主地控制教学进度。教师的板书与讲解同步,学生的理解与记录同步,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同步,这样的教学就使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它是几千年教学模式精华的结晶,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认为,要真正体现学生的愿望与要求,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学生每天所具有的特殊形式,了解他们不同的需求,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不下大工夫是办不到的。由此可见,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的教学策略才是当今化学教学的最优之选。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有千秋,长短互补。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中的短处,通常是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所在。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也往往是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因此,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可互通有无,相得益彰,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完成多媒体技术配合传统方法的化学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使多媒体和传统教学互利互惠
要实现这两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地灵活运用,首先是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更新教学理念。在现代的学校教学中教师队伍也正是新老交替的时候,年青一代的教师往往盲目崇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年长的一代则就是穿“新鞋”了也仍走老路,所以要求两代人互相学习改变观点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进行研究与分析,扬长避短,互补互足。要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实现“两种教学”方法的最优结合,让传统的和多媒体的都为课堂服务,做到以人驭物,各取所长。
二、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合理应用
自古至今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即使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一样。教师千姿百态,学生迥然不同,课堂内容多姿多彩,教学条件各有所限。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结合教师个人专长的发挥,尽可能寻求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随机应变,合理应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的以人为本正是现代机器的盲点。多媒体重视教忽略导把师生关系变为人机关系,这两者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设定相关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学会自己学习,主动求发展,体现出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化静为动,同时配合师生互动而突发的教学灵感,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而又非常符合当时教学情境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
四、启发与调控
在化学教学中,多媒体应坚持以启发式为主的指导思想,同时,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调控作用。
教师让学生欣赏图片和做试验等的同时,不断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他们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体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启发式的思想为指导,同时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自身潜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多媒体教学方法虽然新颖别致,但节奏较快,有时学生来不及思考。而在传统教学中,师生有着良好的互动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掌握的知识程度来灵活地掌握课堂教学的速度及方法。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传统教学的调控作用。
高科技带来的新形式、新手段,使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手段发生了强烈碰撞,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才能推动整个教学工作持续快速的向前发展。因此,多媒体技术配合传统方法的化学教学是将来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马群鹤,《多媒体在教学中优缺点分析教育教学研究》[J]2009(8)20-21
2.秦莲红,《传统教学优势与多媒体手段的科学结合》[J],《高教论坛》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