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经济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生态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绿色生态文化能够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绿色生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所彰显的企业特色,企业员工能够遵循企业的经营理念来开展工作,具体化就是企业的各项生产和工作都能够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将企业的成长和环境联系在一起。企业文化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对于整个企业的社会价值观以及员工的价值观都有引导的效果,对企业的人员行为和语言起到了规范和约束性。绿色企业生态文化的传播可以让企业的形象更加良好,在社会的知名度和名声提升,对于企业品牌的增值也起到了较大的推动力。所以,企业绿色生态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绿色生态技术能够为企业绿色生态经济管理和发展提供动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竞争,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够占据竞争的主导地位。企业的核心技术不断的发展、完善,企业才能够从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当前形势下,企业核心技术和生态环境联系在一起,多了绿色生态的因素,因此和传统的核心技术相比有所不同。绿色核心技术对于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其竞争的资本和动力,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依托,减少企业的资源消耗,在企业生产中产生较少的污染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让环境得到改善。所以绿色核心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发展资本。
(三)绿色生态生产是将企业绿色生态模式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联系的纽带
绿色生产是在生产过程中不造成污染或造成较小的污染,其产品质量高,符合环保的要求。为了实现绿色生产,在生产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废弃物处理等等问题,将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细化分阶段,将各阶段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选择不同的方案来做参考,以对环境污染最少、经济效益最高的方案为主,满足生产和再生产的可行性。其次,就是在生产环节的绿色生态化。这一环节也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绿色生态生产,就是要企业充分利用绿色生态的核心技术,绿色的生产工艺,使污染降低到最大限度,真正做到污染可控、在控。再次,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要成为绿色产品,从产品的销售到产品的消费,都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要有利于社会环境的净化。最后,是回收再利用环节,也要坚持绿色生态化的原则。如此一个闭环式的绿色生态生产管理,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必将达成。
(四)绿色生态制度,是构建绿色生态模式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绿色的经济管理模式,离开制度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制度是保障。绿色的制度要求经营管理制度是绿色,强调在管理过程中,时刻把环保放在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位置;要求营销策略是绿色,强调在营销的所有环节,都要把绿色的理念放在首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环境保护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公众的消费也要起到一定的正面导向的作用;要求会计核算制度是绿色的,强调核算时要关注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履行社会责任;要求包装制度是绿色的,强高包装简单化、可回收再利用化,包装的设计也要绿色化。
二、结束语
篇2
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含义与特征
所谓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来说,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小区,绿色生态小区的建设可以将自然与技术联系在一起,减少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有效措施,要建设绿色生态小区,就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将绿色经济作为基础。对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来说,主要具有高效益、高质量以及高管理技术等特征。
二、我国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必然性
(一)建筑资源消耗过多
随着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资源消耗问题,不仅需要浪费大量水资源,还会影响城市空气,更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些问题的出现就导致建筑资源消耗过多。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绿色生态环境,因此,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也就成为人们的追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对建筑资源的消耗。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
尽管我国并没有专门用于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的法律法规,但在现有法律法规中却存在与绿色住宅小区相关的建设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很多政策中都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相关内容,如环境保护法、环境管理制度以及环境保护标准等,由此可见,国家正通过各种政策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提供基础。
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对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
(一)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建筑行业的建设主力军主要是进城的农民工,这不仅为农民工的拓宽了就业、生存之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需大量的钢材、水泥、木材、沥青、砂卵石、苗木等建材,对当地的相关行业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成可以带动周边经济贸易的发展,它涉及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邮电通讯、配套商业、饮食服务、财政金融、文化卫生等行业,这又为城镇就业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因此,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城镇人民生活质;另一方面,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不断增加区域人民经济收入,有利于当地居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提高地方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有利扩大城市经济规模,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如易门县教师小区项目建设规模为19.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为2.6亿元,绿化率为33.76%,容积率为2.0,建设周期历时4年(于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是属于地方政府委托开发,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本项目直接为地方财政创收了3500多万税收,出售周边商铺、车库等收入为4500多万,占本年的财政收入8%。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拉动和辐射作用。直接带动了水泥、钢材、砂石、水电器材等多个经济部门和行业的发展,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成后,会带动周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商店、文化娱乐设施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一定区域内的规模经济,地方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这些行业的经济收入增长了,所交纳的税、费也增加了,相应的地方财政收入也增加了。扩大了城市的经济规模,对地方在推动城市化进程发挥了独特作用。
(三)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加速和提升了城市建设档次,优化投资环境
首先,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不仅注重小区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效解决了部分居民的住房问题,改善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使小区融入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绿色生态小区的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创造了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现代园林环境。显著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其次,小区的建成也会带动周边的市政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局部到整体改变城市的面貌,也是一个市容环境再造工程,促进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如易门县教师小区的建成后,解决了近1000名山区教师住房问题,使乡村人民教师也能享受城市生活,而随着小区的入住,当地政府又投入了1.6亿改扩建了周边九条市道路及周边五个文化教育、市场及休闲娱乐场所。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城市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城市面貌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3
【关键词】安置小区;绿色生态;景观设计;新家园
1 引言
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环境意识的增强,因此为扩大城市规模实施了开辟新区、拆建移建、旧区改造等一系列规划建设。住宅建设也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向集镇、城市、城市带聚居,以获取便利的交通、生活设施和信息交流等各方面的服务。但工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聚集,污染、噪声、拥挤和城市的恶性膨胀,人居环境遭到破坏并直接威胁到人类身心健康,使得生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较以往更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关注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空间已经成为目前开发企业的重要理念,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利用高品质的居住景观来提升楼盘的价值。具有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居住区便成为人们择居的首选地,而绿色生态住宅又称“健康住宅”,指的是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小区。绿色生态住宅在设计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的基本原理及现代科技手段,合理安排住宅建筑与环境景观等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和环境景观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某安置小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总占地面积为20 883m2,容积率为3.5。此地块位于城区建设核心地带,周边规划配套十分齐全,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市场、公共停车场、公园等,周边还规划了大量的商业配套设施,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适合居住的优良环境。
2 景观设计理念及景观空间结构体系
在安置小区这篇新生土地上营造一个既拥有昔日生活气息,又富有未来绿色宜居理念的居住空间,给所
有从旧城区搬迁过来安家的新主人们一个亲切、能使旧情得以延续,又充满新鲜活力的新家园环境。景观空间结构体系采取“一轴两园,景致如串”――中心花园以小区主人口,各消防出入口及主要景点串连成一条景观主轴,贯穿整个小区,四周以微地形绿化景观围合,形成一个独立自然的内部园境空间。
3 景观节点设计
以古典园林“步移景异”的设计原理,结合现代住宅景观造园手法,串联式布置院内的景观节点。在公共活动的空间结合功能需要设置停留观景、休闲游憩的景观主节点;而每栋楼出入口及架空层区域均为有特色的铺装或小品作为人口景观提示小节点,通过这些主次景观节点的连续贯通,将整个小区的景观划为绿色休闲景观区、草坪露地主题景观区、天台花园、架空层亲子活动区、沿街商业区及生态绿化区等6个功能景观区。
3.1 绿色休闲景观区
小区空间景致组织丰富,从开敞的小区入口进来,迎面是一幅透雕景墙,展示出一派昔日街道的情景,让人回味往日小巷陌弄的生活场景。
沿着园路进去园区,便进入一片绿色天地,从蜿蜒的小路走进屋前的绿林,飘来的白兰幽香,隐约重回那个种满白兰树的小院子,回到温暖的家。草坪、绿荫广场的景观亭可为居民提供开敞的活动休憩空间,更好的感受绿色生活的舒适。小园路一侧设有卵石健身步道,让居民既能悠游的游走其中,又能在一片绿意中进行健身活动。
3.2 草坪露地主题景观区
以整个小区中心为界,西侧为草坪景观区。开阔的疏林草地是本小区的中心景观,条石凳布置在草坪上,居民能自由行走其中,或游玩或休息或静思,这样一片开阔的空间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可能。弧形的园路,平坦的草地,配以明月剪影景墙、草坪中心的旱石小景、木平台等。
3.3 天台花园
小区西侧有一层的商铺,上有约800 的天台空间。利用现有楼层交错,设计景观步梯,使景观的层次也再上一层楼。因为该商铺楼顶有4、5m高,所以充分利用这个已经有高差关系,是天台花园的布置既延续中心庭院的景观序列,也独立了一片休憩空间。天台花园设有休闲平台,花架廊,景观雕塑。西周女儿墙边以竹为隔离,使小区居民拥有一个静谧清幽的休闲环境。
3.4 架空层亲子活动区
1、2号及7、8号住宅楼的架空层设置有儿童活动设施、休息坐凳及小型架空广场,为日常留守老人和儿童提供一片无论刮风下雨都可以作为邻里交流、活动、嬉戏的公共场所。老人即可于坐凳处休闲日常,也可于小广场跳舞活动耍太极,同时也能兼顾在一旁活动的小孩。
3.5 沿街商业区
充分利用城市道路与小区的衔接,结合小区商业街,运用铺装和植物等元素配合,营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商业空间。
3.6 生态绿化区
利用小区北侧的区域设置小型的露天生态停车场,既兼顾消防需要,也能为小区居民提供更过的车辆停放空间,方便访客。几处花镜小品和小区围墙边的绿化均独具匠心地安排与视线的尽端处作为景观的收景,简单而有效地提升小区的绿化量与景观品味。
4 植物景观设计植物设计在总体环境景观构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景观意境以及传统文化意韵的信息传递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严谨而虚实有致的形体结构是“形而下”与“形而上”交流的有效媒介,可以通过树影、声响、叶色等传递风、月、云、El、气、四季等自然的信息。植物素材丰富而独特的形体语言作为空间塑造的工具,具有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和魅力;而植物材料的自然属性中孕育着历史、文化和空间情结,在满足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可以营造独特的文化意境和空间情调。
4.1 绿色休闲景观区
以香花植物为主要选用品种,配以常绿植物及搭配开花乔灌,采用自然式的设计,组团形式配置植物。注重注重、色彩、季相、高矮、层次搭配和营造自然写意的意境。选用芳香的乔木,如白兰,为主要植物材料,营造出幽静、含蓄的怡人空间,感受古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美意境。
4.2 草坪露地主题景观及天台花园
先用开花丰满、花形美丽、花色鲜明、花期较长的乔灌为主要植物材料,运用点植与丛植结合的手法,营造出嘉木葱茏、枝叶繁茂的氛围。本区以开花乔木搭配常绿乔木,灌木地被则选用精致漂亮的品种种植。中心景观区选用高大阔叶的乔木,大气的棕榈,浓绿的灌木地被为主要植物材料,运用树阵、密植等手法,营造出明净、开敞的绿色休闲空间,使进入一种宁静、舒适的景观设计感受。
上部结构采用钢结构,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建筑高度低,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纵向主梁梁高80cm,拱圈采用900×800箱型结构。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人行道向外的弯曲变化,增添了桥梁平面变化,同时使边拱呈现曲面变化的造型,更增添了整个桥梁线形的变化,与中拱单一面形成强烈对比和呼应。人行道栏杆应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保证桥面视线通透性,其造型结合水镜桥造型进行设计,简约大方与桥梁整体协调统一,为行人提供安全通透的桥上观景空间。根据桥梁主体造型简洁大方的特点,桥梁栏杆设计跟随主体的结构关系,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设计风格力简约。桥梁人行道及栏杆见图4所示。
4 结语
桥梁景观设计在我国还属起步阶段,因此其内容与方法均有一定拓展的空间,广大的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正在投身其中,按照美学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发挥桥梁与周边环境的美学创造和景观资源开发,设计出除了满足功能和安全外,在桥型创新和主体景观构造方面,力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万敏.桥梁景观设计思考[J].华中建筑,2003,21(4):87-88.
[2]王亚斌.景观桥梁结构造型设计与评价[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06.
[3]卢圣.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研究[D].导师:周曦.北京林业大学,2010
篇4
本次节会以银川市为主会场,灵武市为分会场,集中安排了展览展销、经贸合作、艺术展示、技能竞赛、论坛交流等五大板块、12项大型活动。来自国内外1624名政界、商界和学界代表参加了本次节会。
与往届相比,本次节会成效更加显著,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共签订投资合作项目61个,总投资108.6亿元(含灵武羊绒节分会场签约项目6个,投资金额8.3亿元),签约金额较上届增加23%。其中合同项目26个,投资48.4亿元;协议项目35个,投资60.2亿元。节会现场商品成交额450万元,部分区内纺织服装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签订了购货订单。
本次节会的主题是“品质生活·生态经济”,既凸显了宁夏纺织服装的特色优势和发展定位,又吻合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提高了社会关注度。节会设置了服装服饰展览展销、特色轻工产品及食品展销、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布局展三个主体展,针对性邀请到世界名牌产品展团、奥特莱斯品牌展团、国外羊绒制品展团、香港奥运服装展团参展,并辅以论坛、走秀、竞赛、演艺等与产业密切相关的系列活动,诠释了节会主题和内涵,使节会特色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展馆布局以羊绒馆为核心,另设综合馆、宁夏服饰馆、各省市馆、专卖区馆等4个展馆,进一步突出羊绒博览会的独特优势,体现节会的专业性。布展遵循国际惯例,科学合理划分展区,合理分流专业采购商与普通观众。展位装修档次显著提高,节会运作、组织更加专业。节会印刷品、宣传品和形象景观采用统一识别标志,宣传口径更集中,认知度更强,发挥了广泛影响力。节会服务系统不断健全,展馆的指示、客商报到流程更加完善,提供咨询、投诉、翻译、订票等便捷、高效、周到和人性化服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节会市场化运作程度不断提高,逐步走上了专业化办展与市场化运营的道路。
本次节会推陈出新,通过自治区女领导服装展演、新丝路模特走秀,演绎了宁夏新款高端羊绒服装、回族服饰、西服、皮草服饰的精良材质、时尚款式和精致工艺,推介了我区本土服装企业和品牌;通过全国纺织行业电脑横机操作职业技能竞赛宁夏赛区比赛和汇川服装制作大赛,让普通百姓现场感知现代服装的生产方式和先进设备,展现了宁夏纺织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通过灵武羊绒节羊绒服饰设计大赛、参观企业等活动,宣传了宁夏羊绒及纺织服装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软硬件环境,为促进经贸往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了搭建助推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节会邀请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界领导、具有深厚理论造诣的学界权威,以及长期从事纺织产业的知名企业代表莅临宁夏,深入探讨了推进纺织产业转移、构建东中西部纺织产业协调发展格局等现实课题,帮助进一步理清生态纺织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了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的建设路径。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推介大会广泛邀请国内纺织业品牌企业参会,搭建了宁夏与业界对话交流的桥梁,储备了下一届节会潜在的参展商和采购商群体,对提升我区纺织企业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进行业品牌文化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都将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篇5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态设计;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0-0162-03
1 引言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追求绿色和可持续的发展,绿色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1]。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实施以低能耗、低污染与低排放为实质的绿色经济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突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的有效途径。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十”和“十三五”规划中均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生态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生产和消费系统更具可持续性[2],是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美国、欧盟等大多数发达国家均把实施生态设计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异常、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3]。《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生态设计,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2 我国生态设计现状
2.1 生态设计政策法规
为应对国外生态设计要求和提高产品环境性能,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产品生态设计。2011年10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就将“推行工业产品生态设计”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2012年1月,工信部了《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把“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作为推行工业清洁生产的三大主要任务之一。2012年5月和6月,科技部和国务院先后了《绿色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强调要开展和推进产品的生态设计。从2012年8月起,工信部在家电领域启动“能效之星”评比活动,在活动的评比细则中,首次将产品生态设计评价纳入家电产品领域的国家级评比活动(在15分的环保评比总分中占据5分),要求企业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并编制产品生态报告。2013年1月,工信部、发改委和环保部联合了《关于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的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促进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并正在陆续推出相关配套政策。
2.2 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标准
为建立产品生态设计评价的指标体系和促进企业有效实施产品生态设计,我国陆续了一系列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标准。2009年9月1日,GB/T 23109-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生态设计电冰箱的特殊要求》正式实施,规定了冰箱生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特殊要求,适用于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冰箱等产品的生态设计。2015年10月1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和国家标准委分别提出和批准了共6项生态设计相关标准,包括《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生态设计产品标识》以及家用洗涤剂、可降解塑料、杀虫剂、无机轻质板材4种产品的《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规范》。《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规定生态设计产品应同时满足基本环境管理要求、评价指标要求并提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为具体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指标选取参考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学基础。2016年3月22日,国家工信部了覆盖4类产品、7家企业、11种产品的首批绿色设计产品名录。
2.3 生态设计重点行业与示范企业创建
在重点行业中选取典型企业开展生态设计试点先行是我国现阶段推行产品生态设计的主要行动之一,有利于总结生态设计的相关推进模式和有益经验,引导更多工业行业和企业开展生态设计。《关于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首先在汽车、电子电气等类产品中开展工业产品的生态设计试点。2014年7月,工信部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的通知》,选择钢铁、有色、石化、建材、机械、电子电气、汽车、纺织等8个行业进行生态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第一批确定了41家工业产品生态设计试点企业,并在2016年3月了58家第二批生态设计示范企业。2015年3月,工信部推出了《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工业绿色发展。2015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关于推荐2015~2016年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重点项目的通知》,重点支持包括生态设计在内的5大领域10个方向的项目,支持生态设计试点企业按照《生态设计示范企业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2.4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将环境因素融入整个供应链管理,使产品从原料获取、生产、使用、消耗、报废直至在回收利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同时利用协同机制使供应链上的每个成员都负有环境责任和义务[4]。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促进企业适应国际贸易绿色壁垒要求和利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绿色供应链最早在美国开始发展,至今已得到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的广泛接受和重视[5]。近年来,绿色供应链在国内也逐步引起关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于2012年向国务院提出了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在2013年启动了天津和上海绿色供应链政策示范项目,上海通用汽车、宜家家居贸易等大型企业均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工作。2015年10月,东莞也启动了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
3 我国推行产品生态设计面临的挑战
实施生态设计对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目前采取的生态设计措施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国持续推进生态设计仍面临诸多障碍,绿色经济发展存在较大挑战。
3.1 技术基础薄弱
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产品生态设计的重要工具,可在设计阶段对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有助于企业识别环境影响大的环节和因素,为产品的绿色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欧盟的能源相关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rP)和美国的电子产品环境影响评估标准(EPEAT)都将开展生命周期评价作为生态设计产品评价的重要指标。评价范围界定、清单数据收集和建模计算等是开展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主要技术难点。相对于国外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数据库,国内的生命周期数据库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科院生态中心、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环境材料与技术研究所和四川大学亿科环境科技公司均分别建立了综合性的生命周期清单数据库,但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缺乏实地调研,数据量总体上仍较少,且尚未完全公开[6]。此外,可使用专业软件进行产品生命周期建模计算的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和少数大型企业,可见国内企业开展产品生命周期的技术基础仍较薄弱。
3.2 评价指标体系可操作性不足
一系列生态设计相关标准的和实施为企业开展产品生态设计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及要求。但从目前的产品标准来看,一方面某些产品标准缺乏量化要求,例如GB/T 23109-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生态设计电冰箱的特殊要求》均为定性的指标要求,缺乏量化的指标和要求;另一方面部分量化评价指标缺乏可操作性,家用洗涤剂、可降解塑料、无机轻质板材的《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规范》中均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单位产品能耗和排放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价。然而工业产品通常为批量生产,一个生产工序或设备可能生产多类产品,例如家用洗涤剂产品范围涵盖织物洗护、餐具洗涤、消杀、家居清洁等多个品种,计量措施很难统计出生产某一类产品的能耗和排放。
3.3 相关财税扶持政策缺乏
我国开展产品生态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政策支持对于推动企业实施产品生态设计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对于生态设计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但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则相对不足,国家工信部在《生态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方案》中也仅提出对完成各项试点工作任务和达到生态设计示范创建要求的试点企业经验收合格后授予“工业生态设计示范企业”称号,缺乏相应的财税政策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企业实施产品生态设计的积极性。尽管我国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政府采购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环保总局先后建立了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优先或强制采购的制度,但目前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占公共采购比例仍相对较低。
3.4 绿色供应链促进机制亟需完善
绿色供应链需要通过带动上下游企业采取环保、节能和降耗等措施,并通过绿色采购的市场机制,实现产业向绿色的转变,这可能会使企业成本在短期内上升。通过绿色供应链示范项目实施,初步建立了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推动绿色供应链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总体而言绿色供应链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参与绿色供应链的企业仍较少,示范效应仍不足,绿色供应链促进机制亟需完善。此外,绿色供应链相关法规与标准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供应链上企业生态设计相关信息的披露与互相监督。
4 促进我国生态设计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实施生态设计面临的以上障碍与存在的不足,为建立推进生态设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和完善生态设计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合理引导企业实施产品生态设计和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具备可操作性的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指标体系是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标准有效实施的关键。针对某些产品标准缺乏量化要求和部分评价指标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应继续加强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国内企业的技术能力充分考虑可操作性,同时应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生态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及未来发展趋势,逐步实现国内评价指标构成和要求与国际接轨,从而有助于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此外应在完善生态设计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加大标准的产品覆盖度,加紧制定生态设计产品标识的实施细则。
4.2 开发生态设计基础数据库
数据库缺乏是企业开展生命周期评价和实施生态设计的主要难点之一,综合性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库所包含的行业和产品众多,数据库开发工作量巨大,建议我国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库的开发可结合目前国家开展生态设计的重点行业和产品,选取典型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围绕重点行业涉及的零部件、原辅材料和能源输入情况,依托供应商,对相关生产过程的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和固体废弃物排放等数据进行收集,优先开发和建立重点行业的生命周期基础数据库。同时鼓励开发生态设计的技术服务平台,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已有生命周期评价软件的基础上,简化评价模型,从而减少企业开展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建模计算的技术难度。
4.3 搭建绿色供应链促进平台
我国绿色供应链推进工作亟需政府的引导,建议首先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外向型经济主导的地区继续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搭建绿色供应链促进平台,以点带面,在试点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广绿色供应链管理。同时应加紧出台在全国促进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的指导意见,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办法,建立有利于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绿色金融、绿色信息公开等制度建设,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评价认证体系,逐渐完善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制度,切实推动供给侧产业结构提升和绿色生态产品供给。
4.4 建立生态设计激励机制和推行模式
财税政策对于生态设计技术发展与生态设计产品的推广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与支持作用,我国应加大财税方面的扶持力度,增加生态设计的财政支出,建立生态设计专项基金,灵活运用基金、补贴、奖励、贴息、担保等多种形式鼓励生态设计,充分发挥有利于生态设计的各种财税政策的组合引导效应,研究建立生态设计激励机制和长效推进模式。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是构筑绿色消费模式的重要措施和推动生态设计发展突破口,对企业和消费者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应优先考虑将生态设计产品列入政府采购名录,明确采购规则和比例,为绿色产品和服务开拓市场。
5 结论
推行生态设计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措施。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通过系列生态设计政策、制定生态设计相关标准、开展重点行业生态设计示范和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等多项措施推进生态设计,取得了积极成效,对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相对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态设计推进机制而言,我国实施生态设计的技术基础仍较薄弱,评价指标体系可操作性不足,相关的财政扶持政策缺乏,绿色供应链促进机制也亟需完善,给生态设计的持续推进带来较大挑战,中国必须抓住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机遇,针对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存在的不足之处,加强生态设计产品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加大财税政策的扶持力度、充分引导与加强监管,建立有利于推进生态设计的长效机制,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转变。
参考文献:
[1]Yi H, Liu Y. Green economy in China: Regional variations and policy drivers[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5(31):11~19.
[2]Lofthouse V. Ecodesign tools for designers: defining the requirement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6(14):1386~1395.
[3]郑德凤,臧 正,孙才志. 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及绿色转型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2015,31(2):64~68
[4]王义琛,王 远,朱晓东,等. 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评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9~12.
篇6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生态经济 低碳经济
1 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1.1 新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新的价值观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不仅是可用的资源,但也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在科学和技术的考虑,不仅要考虑自然的发展能力,也要充分考虑其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修复能力,使它成为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在人类发展的考虑,既要考虑自然人转化的能力,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消费观念排斥过渡的新铺张浪费,倡导绿色消费,也适度消费的材料,消费水平。储蓄与自然生态平衡,材料消耗低,产品,服务和注重健康,环境保护和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更多的消费,耐久性,减少一次性消费。它是一种无损伤或威胁环境和可持续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也考虑到资源的浪费,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1.2 是由绿色技术和生态经济伦理学的支持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绿色技术和生态经济伦理学作为支撑点。绿色技术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此也被称为生态技术,主要是针对科学的功能和社会功能和技术而言,它涉及到科学技术伦理和科学价值。绿色科技或生态科学和技术是基于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目的是促进协同进化,共同发展,是天然的生态观,生态意识的科学技术与生态伦理为主,生态价值的限制,这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统一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是更安全。自然与人的本质是绿色技术的主要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新的经济伦理的产生。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与经济伦理强调环境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道德追求平衡和谐的状态;生态经济伦理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价值。要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人类和环境友好的追求,要求在生产和消费的思考人类不能把这个大系统本身,而是将自己要符合客观规律的研究该系统的经济原则的一部分。充分考虑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采取的战略,全面,对材料的转换过程的预防措施,减少对资源和环境对人体的负面影响经济活动的过度使用,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投资少,低排放,高利用,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无害的。与工业和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和农村地区,行业和产业,结合生态链,从自然经济体系,更好的人类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循环和自然循环。
2 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3 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3.1 研究的重点
循环经济的物质循环的重点放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强调如何使用“3R”原则来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倡在生产,流通,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消费全过程;热爱生活,创造,突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绿色流通,分配,以物质需要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吸纳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其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以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利用太阳能或氢基的要求,生产,消费和废物的闭式循环的全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毅力。在碳排放方面的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气候,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碳排放量相对较低,经济形式。
3.2 来解决不同危机的突破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突破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反映;绿色经济绿色分布,如最低收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生态经济是人类最先进的智能生物,实现人类经济持续发展的人共同的环境创造,依赖性和协同进化的关系;通过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经济,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是一个深刻的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的保护。
3.3 不同的核心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循环,使各种材料的回收,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公平之间的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最大的公平的社会制度。对生态和经济情况的研究,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以低能耗低碳经济,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的根本性转变,供人类消费的概念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一、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培育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依托优质绿色农产品原料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绿色食品产业园为载体,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项目,壮大龙头群体,叫响名优品牌,促进产业链条向更精更深更广延展,加速产粮大市向绿色食品加工大市转变。一是做精绿色水稻加工业。以绿色水稻“吃干榨净”为目标,积极培育引进稻米加工龙头,大力发展精制米、有机米,延伸发展大米―米粉、大米―米蛋白、米糠―米糠油、米糠油―油脂酸等产业链,提增稻米产业综合效益,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加快绿都集团招商改制扩能,带动食品经济转型,发展免淘米、营养强化米,开发米蛋白、米糠营养油、米糠多糖、谷维醇等食品,打造集粮食购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水稻加工航母;引导清河泉米业发展从稻米加工到稻壳发电供热、综合开发的水稻精深加工业,研发稻壳灰肥和单晶硅、多晶硅等产品,实现吃干榨净;加快推进中粮集团30万吨稻米加工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粮食加工能力。二是培育做大大豆加工业。发挥大豆非转基因和绿色品质的优势,大搞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拉动大豆产业振兴。扶持珍宝岛生物公司新上针剂粉末磷脂和蛋黄磷脂项目,发展高纯度药用磷脂,扩大产能加快发展。加快宏图公司等油脂企业低温浸油工艺改造,发展高级烹调油、压榨精炼油和高温豆粕。积极引进企业研发生产大豆纤维、植物蛋白、异黄酮等“两高”产品。三是积极发展玉米加工业。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大力发展玉米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玉米产业的赢利空间。鼓励完达山、天马两大酒厂扩大产能,提高玉米利用率。大力引进国内大型玉米加工企业,积极实施玉米淀粉、玉米油、蛋白粉、速食玉米等深加工项目。四是加强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积极选育优良种植品种,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建好食品原料供应基地,力争2012年绿色水稻基地达到150万亩,大豆基地达到4万亩,玉米基地10万亩,满足龙头企业生产需求。
二、深度开发北药资源,加速制药产业升级
依托北药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北药产业园为孵化器,以珍宝岛药业和乌苏里江药业为龙头,大力度扶持具有虎林优势的中药和保健品产业发展,积极构建以中成药和功能性保健品为主、中药饮片为补充的北药产业新格局,着力打造全市经济增长最强板块,建设全国知名的北药保健品之乡。一是做强制药产业。坚持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强自主创新,做精刺五加、人参、五味子等药材的综合开发利用,开发容量较大、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新品种,打出北药新拳头产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支持珍宝岛药业实施血塞通冻干粉针和血栓通胶囊项目,加快建设中医药科技孵化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帮助企业争取2013年在创业板上市,促进企业扩大规模、高速扩张。加大对乌苏里江药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引资盘活资产,实现稳步发展。加快启动天康大药房中药饮片厂建设,积极引进地道药材精深加工项目,研发生产精制饮片、颗粒饮片、免煎饮片等新型饮片升级换代产品,力争五年内中药饮片厂达到5家、年加工量达到1万吨。二是做大保健品产业。加大北药健字号产品攻关力度,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引进技术等方式,不断提高保健品生产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主流市场需求的高档保健品。重点鼓励石青峰公司、新曙光公司扩大刺五加浆、刺五加晶、刺五加胶囊等系列产品生产,帮助乌苏里江天然食品公司加快开发生产刺五加冲剂、刺五加口服液、刺五加胶囊等新产品,支持野宝药业开发生产熊胆保健茶、熊胆矿泉水、熊胆饮料等系列产品,努力扩大保健品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三是搞好药材基地建设。采取封山育林、轮序采集等方式,合理保护和利用野生药材资源,促进北药基地可持续发展。以浅山区和林区为重点,扩大人工药材种养规模,大力发展刺五加、人参等地道药材和五味子、防风等特色药材,形成种植规模,力争2015年达5万亩。同时,以野宝药业养殖场为重点,加快发展黑熊、梅花鹿养殖,积极发展棕熊、林蛙等其他新品种,壮大野生动物养殖规模。
三、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源,打造木材精深加工基地
发挥域内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对俄经贸的比较优势,以虎林口岸为依托,以木材加工产业园为带动,以东方红、迎春两大林业局木制品园区为支撑,以双叶茂盛、东方红木业为龙头,通过组建行业协会、整合中小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促进木材加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集团发展、专业配套的产业体系,努力把虎林打造成为原料充足、生产配套、产品终端的木材加工基地。一是加快木材产业园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分批投入、分步实施”的方式,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园区规划,加快园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使园区达到“七通一平”。加快组建园区管理机构,制定入园优惠政策,瞄准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木制品加工企业开展定向、定位招商,大力引进建材、家具等木制品精深加工项目,推进木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努力把产业园建设成为重要的对俄木材进出口加工集聚区。二是加快推进木材产业升级。围绕推进林板一体化、木制品系列化,引进木材精深加工新装备,实现自动化流水作业,提高木材加工水平和综合利用率。扶持双叶茂盛木材公司以订单为纽带联接相关企业,组建以板材生产、家具组装为主业的大集团,拉动木材加工业发展。扶持东方红木业整合山剩物、削片,扩大人造板规模。鼓励鑫诚、虎运等企业改造升级,在扩大锯材、板方材、铅笔板、旋切单板、方便筷等粗加工半成品加工量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集成材、胶合板、中高密度纤维板、家具板等各种专业板材,积极发展新型木饰材料、家具、地板、木制工艺品等高端成品。三是保障木材原料供应。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证原料充足供给,促进木材产业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林业保护与木材采伐的关系,加快短周期林材基地建设,在东方红、迎春林业局辟建优质原木贮运基地,争取域内原木全部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加快对俄森林资源开发步伐,支持双叶茂盛、鑫诚等企业“走出去”,采取经济合作、买断经营等方式,在俄远东地区开展森林采伐业务、辟建木材粗加工基地,拓展木材资源的供应渠道。
四、加速新型能源开发,建设清洁能源开发基地
抓住国家鼓励、扶持新型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以新能源应用、科技创新为先导,规模化推进风能和生物质能利用,不断促进产业升级,把虎林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新型能源产业开发示范基地。一是大力实施风能开发。充分挖掘区域内丰富的风力资源,加大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力度,迅速扩张风力发电规模,建设黑龙江省“风电之都”。在华电集团石青山风电场一期工程投产达效的基础上,加快扶持其启动实施风电场二、三期工程,不断扩增装机容量。大力支持华电、国电等企业发展能源配套产业,引进更多的风能开发及配套项目,完善产业链条。同时加快电网改造,完善主干网架结构和接入系统,提高上网供电能力,三年内实现区域内用电自给。二是加快推进生物质能利用。依托域内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大力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培育一批生物质能开发企业,提高生物质能源利用效率,建设国家生物质能源利用先进示范区。鼓励清河泉热电公司等企业研发新技术、新装备,启动实施万成热电厂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虎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珍宝岛米业公司热电联产项目、远达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工程、金谷生物质能热电联产工程等项目,扩大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三年内取缔不可再生资源发电项目。三是积极发展石油产业。加强与大庆石油管理局合作,协助大庆石油管理局加快石油资源勘探开发进度,争取项目早见成效。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其他企业,生产以有机原料、合成树脂、塑料加工为主的石化产品。
五、全面开发畜禽产品,壮大绿色肉乳产业
立足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开发,坚持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方向,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加工流通为纽带,加速引进建设龙头企业,突出发展畜禽产品屠宰分割、肉联加工、乳品转化,进一步提高畜产品产出率、商品率、加工转化增值率、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业发展格局,全力打造畜牧产业大市。一是做强做品加工业。抓住乳业复苏的有利时机,支持完成娃哈哈乳业改扩建,争取新上乳饮料、茶饮料项目,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丰富产品种类,推动乳品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培育做大畜禽加工业。引进梅林正广和公司实施禽类深加工项目,新上鸭鹅精细加工生产线,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带动区域鸭鹅养殖业发展。启动梅林正广和灌装食品生产线,新上猪肉、午餐肉罐头加工生产线。支持金谷公司扩大产能,发展肠肚肉灌制品、午餐肉、冷鲜肉、冷切肉、肉罐头深加工项目,培育壮大生猪产业。三是加强畜牧养殖基地建设。深入实施“万头牛、四万吨奶、百万头猪、千万只鹅鸭”工程,加快发展奶牛、鸭鹅、生猪养殖,确保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加强以中西部奶牛基础较好的乡镇为主的奶源基地建设,搞好奶牛的饲养、繁育、防疫灭病、青贮利用等工作,扩大养殖规模。以合同、订单式连接,以委托代养为重点,强化技术服务和饲养管理,提高鹅鸭基地建设质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不断扩大生猪养殖规模。
篇8
一、顺应大势,科学规划,确立绿色生态发展战略
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延寿县依托自身生态良好优势,提出了“建设民生事业强县、打造特色产业名城”的“强县、名城”发展目标,确立了“四兴”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实施“兴产富县”战略,延伸生态产业链条;实施“兴园强工”战略,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兴水拓城”战略,推进生态水系综合开发;实施“兴业惠民”战略,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绿色生态发展战略的推出,标志着延寿县的发展思路发生重大转变,延寿由此拉开了推进美丽城市建设的帷幕,走上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延寿县从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长远发展考虑,克服财政收入减少的压力,关停了5家高污染的利税大户、高消耗企业。倡导低碳出行、绿色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辟建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延伸城乡公共交通辐射半径。实施县城内沟渠改造工程,建成了横亘县城南部7000米的带状公园,其里程长度、完整程度、意蕴深度,均创哈尔滨周边县(市)之最。主动加强与农垦庆阳农场、森工亚布力林场之间的联动,广泛开展协作同建活动。积极推广沼气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推广“有机水稻覆膜生产技术”,有效控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
三、突出特色,调整结构,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品牌
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延寿县在发展产业项目建设中,严守生态底线要求,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坚守保护生态底线的理念,使延大牧业、香其酱业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延寿工业园区,构建了以绿色食品、亚麻纺织、医药制造、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养生旅游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体系。依托延寿独特域名和生态优势以及养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养生旅游业,集中打造了长寿山石林石海、长寿湖、长寿村等特色景点,推出了“登延寿石林、赏天下奇观”、“游长寿湖、体验天下第一寿”等精品旅游项目,叫响了“绿色家园、养生延寿”旅游品牌。努力把延寿打造成绿色食品名城、亚麻纺织名城、养生旅游名城。
篇9
关键词:自然力;生态环境危机;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018-02
一、马克思的自然力思想回顾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经济学手稿等著作中对自然力有多方位的论述,形成了丰富的自然力思想。从马克思的相关表述中,至少可以从经济学的视角归纳出三种自然力类型。第一种是劳动的自然力,如社会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我们把协作看作是一种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因为单个工人的劳动通过协作能达到他作为孤立的个人所不能达到的生产率”;[1]293劳动的自然力还表现在活劳动保存交换价值的能力,“劳动的富有活力的自然力的表现就在于,它利用、消耗材料和工具时,以某种形式把它们保存下来,从而把物化在其中的劳动,它们的交换价值也保存下来”。[1]514―515第二种是人自身的自然力,人自身的自然力首先表现为人的肢体及其运动,“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2]208人自身的自然力还表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数量的自然延续为社会生产活动提供持续的劳动力供给。第三种是自然界的自然力,又称为单纯的自然力,单纯的自然力首先表现为各种机械力,比如风能产生风力、水流落差能形成水力、蒸汽能产生压力等,“应用机器,不仅仅是使与单独个人的劳动不同的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发挥作用,而且把单纯的自然力―― 如水、风、蒸汽、电等―― 变成社会劳动的力量”;[1]363单纯的自然力还表现为各种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物质基质,如水、空气、矿藏等,“如果把上衣、麻布等等包含的各种不同的有用劳动的总和除外,总还剩有一种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2]56马克思进一步将各种自然条件比如土地、河流、各种矿藏等分为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两类,“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3]586
限于本文研究内容的需要,下文中提到的自然力均特指单纯的自然力。如前文已经阐明的,单纯的自然力主要包括两个领域,一是各种机械力,如风力、水力、蒸汽的压力等等,二是各种自然资源(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马克思即使在谈单纯自然力的时候,也是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范围内说的。也就是说,这种单纯的自然力并不是自然界所有的天然存在,而是受人类劳动中介或影响的自然界中的存在,所以马克思强调“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如人种等等)和人的周围的自然”。[2]586自然力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表现为各种自然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比如供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活动的地域等等。其次,自然力对社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自然力不仅是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同时也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2]207再次,正如威廉配第指出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自然力是创造物质财富的物质基质。马克思的自然力思想是极为丰富的,限于本文研究内容的需要,笔者在此部分仅就三种自然力类型以及单纯自然力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进行简要的回顾,仅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初步的理论铺垫。
二、自然力的“消费型”利用与生态环境危机
自然力具有无偿性的特点,比如水资源的利用,开采水资源并不需要为水而支付额外的费用;开发风能也是如此,无需为风力支付专门增加开支;土地能使农作物生产的肥力也是如此,“作为要素加入生产但无须付代价的自然要素,不论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都不是作为资本的组成部分加入生产,而是作为资本的无偿的自然力”。[3]843但要使自然力不费资本分文而提供无偿服务却是有条件的。马克思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认为只有大机器生产才能大规模地利用自然力,从而使得自然力的利用不费资本分文,“大生产―― 应用机器的大规模协作―― 第一次使自然力,即风、水、蒸汽、电大规模地从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使自然力变成社会劳动的因素・・・・・・自然力作为劳动过程的因素,只有借助机器才能占有,并且只有机器的主人才能占有”。[1]569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最典型的是机器大工业),自然力最终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这一方面极大提供了劳动生产率,“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2]444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自然力的大规模应用,极大地提供了劳动生产力;另一方面,自然力被资本家所攫取,成为了与劳动者相对立的力量,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生产剩余价值和发财致富的手段,“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剥削劳动的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4]117
因为自然力不费资本分文,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生产剩余价值,从而导致了资本占有者对自然力的“消费型”利用,即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取各种自然资源以及片面地利用自然力而忽视了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消极后果。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对大自然的消极影响在整体上还不明显,因此,也没有导致像今天如此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但是,马克思已经注意到资本主义大工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就是对土地肥力、土地资源等自然力的破坏。“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归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2]57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大工业对农业生产中的自然力采取的是“消费型”利用方式,在追逐剩余价值的经济动力下,农业资本家最大限度地从土地中获取自然力,消费自然力,土地的自然肥力整体上不断下降,使得土壤生态系统不断恶化。虽然马克思没有对生态环境问题展开详细的论述,但是,马克思已经预见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自然力的巨大破坏,这一预见恰好被当今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所证实。
生态环境问题在人类进入20世纪r开始凸出,而震惊全球的“十大公害事件”直接反映了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而这根源于人类对自然力采取的“消费型”的利用方式。撇开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别,无论是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物种灭绝,都是人类过度开发自然、利用自然,无限制消费自然力的消极后果。在资本主义国家,自然力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自然力成为了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从而无休止地消费自然力;在我国,人们为了追逐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无视过度地从自然获取资源的消极后果,同样也是片面地消费自然力,也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地下水基本已不能直接饮用,说明水体污染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东中部稻田的水稻产量极度地依赖化肥,说明土地的自然肥力已近枯竭;冬天从北方到南方延绵数百万Km2的持续性雾霾现象的出现,更说明空气污染已经影响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因此,我国也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
综上所述,自然力的“消费型”利用,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依靠占有自然力而尽可能地生产剩余价值,造成了对自然力的破坏,导致了当今生态环境危机的局面。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说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5]559―560因此,今天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就是自然界对人类过度消费自然力所实行的报复。
三、自然力的“投资型”利用与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概念提出已久,国家层面对绿色发展也极为重视,如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通过实施绿色发展来化解生态环境难题,建设美丽中国。笔者认为,生态环境危机局面的出现促使人类开始反思自身对待自然界的方式,而这反思也就催生了绿色发展这一化解生态环境危机难题的人类发展之路。也就是说生态环境危机催生了绿色发展这一全新的发展理念。
当我们回顾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也就可以找到绿色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正如前文提出的,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人类对自然力采取了不当的利用方式――“消费型”利用方式。人类曾一味地、无休止地从自然界攫取自然力、利用自然力、消费自然力以致自然力不断地衰竭,从而打破了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并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物种灭绝、土壤退化、自然生态系统失衡等,这些都是对自然力的“消费型”利用方式的消极后果。为化解生态环境危机,我们应坚持绿色发展,而坚持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对自然力实行“投资型”的利用方式,即改变以往从自然界单向获取、利用自然力的方式,在消费自然力的同时要对自然力进行相应的物质投入,从而实现生产自然力与消费自然力的良性循环。对自然力进行“投资型”利用,可从生产自然力与消费自然力两个方面进行,从而走绿色发展之路。
(一)修复与保护自然力
面对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状况,必须增加物质投入来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否则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必将持续地恶化。修复自然生态环境,主要是对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的修复。对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应实行不同的政策与措施,坚持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原则。修复自然环境的过程也是恢复自然力,比如改善土质的过程也就是提高土地肥力的过程。此外,还应加强对自然力的保护,完善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坚持违法必究,以加强对自然力的保护力度。
(二)提高自然力的利用效率
自然力利用效率的低下造成了对自然力的极大浪费,在低效率的“生产――消费”循环方式中,人类一方面对自然力进行着无节制的利用,另一方面又向生态环境排放大量的“三废”物质,不仅破坏了自然力,而且严重影响人类利用自然力,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提高自然力的利用效率,其中主要是提升生产的科技水平、转变日常的消费观念。自然力的利用是有条件的,自然力的利用效率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只有提升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极大地节约自然力。日常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关键,避免过度消费,坚持低碳、环保、循环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的变化将对生产方式产生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消费――生产”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两者的良性互动将对自然力利用效率的提高产生显著的影响。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人类对自然力的不合理利用方式――“消费型”利用,而为应对生态环境危机,坚持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对自然力进行“投资型”利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马克思.资本论[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篇10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升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煤炭企业作为提供煤炭资源的主体,其可持续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人类在享受经济质的飞跃的同时,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013年,席卷几近全中国的雾霾,将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推到一个新的不可忽视的高度。煤炭企业发展的环境事项不得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节能环保成为企业公信力的有力保障。
科技和管理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节能环保经营的两只车轮。煤炭企业一方面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生产过程要降低能耗提高品质,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双重需要;另一方面要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通过科学的绿色会计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营销管理、人事行为管理等,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也是突破点。现代煤炭企业管理必须把绿色会计管理真正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位置,根据节能环保经营的基本要求,考虑绿色会计管理工作。
第一,煤矿企业要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益,从细节着手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从而形成现代化的新型煤矿企业,同时整合小矿井,由量变发展成质变,发挥资源产业化优势;第二,煤矿企业要积极发展电力产业,使煤炭资源的利用多元化从而拓宽企业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煤电成本的转换要通过绿色管理会计来计量;第三,发展节能低碳循环经济园区,增加煤炭附加值,将煤电一体化产业链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为黑色煤炭、绿色发展的生态优势。
上述三条,可有效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而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综合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废弃物,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增值。这些指标与项目的建立必须依靠企业绿色管理会计的计量及通过绿色管理会计对它进行可行性分析。绿色管理会计不仅是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节能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绿色管理会计纳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必要的。从生产管理来看,要使产权清晰,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责任制,煤炭企业如果没有绿色管理会计管理简直不可想象。绿色管理会计的管理在大环境发展条件下将是煤炭企业会计管理的中心环节,这是勿庸置疑的。绿色管理会计工作是根据煤炭企业日常的污染排放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有关财务报告,向煤炭企业外界有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报告企业的节能利用状况,其具体目标是帮助企业制造相应影响力。绿色管理会计有助于对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向企业各阶层管理生产人员提供有关价值管理和技术改进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能力。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适应煤炭企业转型,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生产应变能力、夯实经营管理能力,将环境成本计量纳入会计核算中,向技能环保倾斜,全面推广和应用绿色管理会计。
二、企业生态位在绿色管理会计中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企业生态位基于企业与环境互动而客观存在,是企业与环境交互过程的协同共生与互动均衡,是企业生态因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关系,可以有效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企业在社会乃至经济上都离不开外部环境条件的必要支撑,每个生态因子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优劣都会影响企业生态位。企业生态位的竞争机理、细化机制、调整机制、优化机制、移动效应等都是企业生态位空间内部各要素之间动态交互关系的静态结果表现。资源状态提供了企业生态位空间内部各要素交互催化的前提,而煤炭企业特征塑造了企业生态位空间内部关系性质的基本概貌。
煤炭企业生态位与竞争的关系:第一,生态位重叠:企业竞争的起由。从理论上看,当两个企业利用或共同占有同一资源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这样在企业会计中将会受到重复计算,将两个企业的共同“受力”纳入整个社会的竞争,即有一部分资源和生态空间被共同占有分别计算。现实中煤炭资源往往是有限的,竞争企业共同利用同一资源的情况不在少数。绿色管理会计中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统一体,它能够合理规划现在和将来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整个生态维持原有的资源分配格局,这就是类似于自然界生物个体间的竞争排斥现象。
第二,生态位宽度:企业竞争的变量。绿色管理会计遵循一般会计的核心原则,但是又有其独特性。在企业生态位中,生态位宽度是指物种所利用的各种环境资源的总和。生态位宽度原理揭示:如果实际被利用的资源只占整个资源谱的一部分,则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较窄;如果一个物种在一个连续的资源序列上可利用多种多样的资源,则该物种的生态位较宽。而实际就是将这些宽度变量,遵循社会性、预警性和多种计价基础并用。并且,企业可以随环境中可利用资源的改变而改变生态位,如果企业能更好地利用环境资源,那么企业生态位的宽带越大,企业的竞争力越强。
第三,生态位变动:企业竞争的过程。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变动包括企业生态位的压缩、伸展和移动。当企业遇到竞争对手时自我生存空间受到限制,生态位宽度变窄,这时企业为了生存就会主动伸展占用以前没有涉及的资源,当企业生态位完全重叠时,企业会另辟新的市场,从而实现生态位的移动。
培育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煤炭企业必须要结合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企业资源环境优势,不断挖掘生态位宽度,从企业内部产业自身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加强会计核算的全面性,探索与新型企业相匹配的绿色管理会计体系。在传统生产的基础上,提炼出会计科学化(绿色管理会计的引进),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越来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风雨不倒,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能源保障,使传统企业焕发新春、与时俱进。
三、提高企业对环境问题和绿色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
煤炭企业在环境污染及生态平衡问题上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对环境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反过来环境的好坏对企业发展与竞争也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绿色管理会计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来说,认识实施绿色管理会计对它们经济利益产生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企业需要加快认识绿色管理会计,并且让他们真正认真地接受和学习绿色管理会计,在企业绿色管理会计中得到切实的利益。
绿色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它履行着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职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会计的职能作用集中表现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三个方面。解析过去即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加工、改制和延伸,以满足煤炭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控制现在即严格控制企业的生产活动,使之按节能标准和环保规定的标准有效地动作。第一,煤炭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须先通过绿色决策程序确定最优方案;第二,对所选定的最优方案进行加工汇总,形成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第三,为促进全面预算的实现,需要进行指标分析、隐形环保成本分析,形成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并以此作为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标准;第四,通过记录实际全面预算的进程,总结其完成情况并与计划相对比,综合考察绿色会计核算成本;第五,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的设备等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以保证决策所定目标的圆满实现。筹划未来即以预和决策的形式,对煤炭企业可供选择节能环保措施的有关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数据分析,以便选出最优方案及购买相关设备和技术。预测是指煤炭企业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和已经掌握的历史资料和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对绿色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的预计和测算。预测的内容主要有技术改造、空气污染、环境治理、节能成本、能耗和资金,预测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决策活动是针对煤炭企业未来经营活动面临的问题,由财务管理人员作出的有关未来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生产耗能以及如何组织生产为目标、生产价格如何制定等经营方针和政策。它直接对煤炭企业未来的行动方案进行决择,是关系到煤炭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