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方针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教育方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门诊;患者;健康教育;方法;体会
医院门诊是各类患者的集中地,也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患者提供集检查、治疗、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的主要场所,我院针对门诊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对增强患者的预防保健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掌握有关保健知识和技能,从而降低各种常见病、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我院医疗护理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我院把健康教育贯穿到门诊整个过程,使门诊健康教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门诊工作特点
1.1患者多、流动性大、人群复杂 门诊患者来自社会不同层次,既有患者,也有陪伴,既有老年人也有婴幼儿,既有病残也有健康人。
1.2患者看病心切 排队时间、治疗环节容易使患者及陪伴烦躁不安。
1.3疾病种类多 门诊患者涵盖各种类型疾病,如传染病、一般急慢性病等。
1.4患者停留时间短 门诊患者轻者就诊后即可回家,重者需要抢救或住院治疗,在门诊时间紧迫,没有过多的停留时间。
2健康教育形式
2.1口头讲解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即患者在就诊的每一个环节门诊护士根据患者的表现主动向患者宣教,对于患者提出的健康问题护士要耐心、细致的给予指导,当护士与患者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到患者需要掌握的健康知识时及时进行宣教。
2.2健康教育宣传 在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健康教育宣传栏、各诊室走廊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介绍常见病、各种慢性病、不同季节的流行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导医台、各分诊台为就诊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健康教育处方为患者及家属宣传健康教育知识。
2.3针对性教育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准确回答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解答要有严格的科学依据,同时还要区别各咨询者的个体差异,指导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3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
3.1候诊健康教育法 在患者候诊期间,针对候诊知识及该科的常见疾病的防治进行健康教育。采用口头讲解方法导诊护士为患者讲解常见病的科普知识,针对具体情况专病专讲。如最常见的心血管病高血压要向患者说明高血压的发病过程,进行心理疏导,保持心情舒畅合理用药,使血压维持正常水平。饮食方面首先要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小米、燕麦等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少吃含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的食物,以免引起血脂升高。其次饮食宜清淡减少钠盐的摄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5g以下或酱油10ml以下,要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多用植物油,多食鱼类、去脂奶、酸牛奶、豆类等食物,如果合并肾功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物,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等,多食含镁丰富的绿叶蔬菜、荞麦面等食物。对糖尿病患者除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外,科学的运动能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感,降低血糖。教育患者运动时可根据自己爱好、身体状况和环境条件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等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适宜的运动时间是每天早晨和晚上,以餐后90min左右为宜,不宜在饱餐和饥饿时进行运动。运动强度可以用心率确定,心率小于"170-年龄"为适中。同时,还要注意血糖情况。运动时身边要备有糖果、饼干,以防发生低血糖。重型糖尿病患者或出现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应该仅以散步和气功为宜,避免重体力活动。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一般要在清晨服用,因为起床后血压会逐渐上升,而下午和晚睡后会逐渐降低。临睡前不能服用降压药,睡前服用易诱发脑血栓等心血管疾病。如果患者晚上需吃降压药至少应在睡前2h之前服用。
3.2随诊教育法 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口头教育和指导。门诊护士将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结合具体操作项目的要求,护士应针对患者检查项目的有关知识、注意事项、饮食调理、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随时随地给予教育。对门诊输液的患者则可利用巡视时完成宣教。
3.3健康咨询教育法 我院门诊大厅的导诊护士,对门诊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疾病与健康问题进行耐心细致解答。
3.4门诊健康体检教育法 我院体检科根据健康体检者体检结果,有专科医务人员为他们讲解,及时、主动的介绍他们到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治疗。对体检所检查项目完全正常的人员也要教育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讲解一些日常自我保健知识,加强体育锻炼,使之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4体会
我院门诊护士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满足了患者心里需求,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掌握了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预后情况、自我护理等知识,增强了患者的诊疗效果。使患者认识到护士不只是就会打针、发药、输液等做各种治疗,还能为患者讲解各种疾病的医疗保健知识,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2
一、新建本科院校法学发展的困惑
(一)学校硬件与软件的不配套
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配备方面,一部分是从原来的专科院校转来的,有些甚至是非法学专业转行的,有些人自己都不懂的多少,怎能会给学生一个高素质的课堂?且不少是职业教师,大多只注重学术研究,在任教前后都没有多少法律实务经验,很少有法律实践的传授,导致学生所学理论不能很好与实践相联系。更有甚者,个别老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跟不上法律法规修订与出台的速度,使得新知识不能及时取代旧知识而给学生造成了误导。而新引进的高学历的教师,由于领导的认可与信任不够,不能很好地全面投入到工作当中,来发挥其人才的优势,再加之教学经验的缺乏,也需要在课堂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地锻炼与成长。
所以,在规模扩大,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把精力放在学校软环境的改变与投入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
(二)学校管理相对滞后
学校是个公益性质的单位,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是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对竞争的压力,很多学校也在注重自己赢利的一面,想法扩大招生规模,收取更多的学费,来扩大学校的建设。许多领导用企业的理念来管理学校,这种指导思想,无疑会使学校收益增加,但是也导致管理上的滞后性与非科学性。
在课程设置的时间上,呈现前松后紧的态势,前三年的课程设置较少,大学四年级课程反而最多,导致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去考取研究生,去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从而造成大四的课堂上学生缺勤率太高的现象,结果许多课程的开设,形同虚设,导致人力、物力与财力的不必要浪费。
在课程设置的内容上,一直与主要的法律文件对应,课程内容大多偏重于法律规范的介绍和注释;在培养要求和教学方法上过于重视课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与知识的传授,缺乏全面的素质教育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缺乏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模式上还没有建立起与法律部门相适应的协调机制,更多的是关门办学,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2](P28)
(三)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与其说法学是门理论课程,不如说是门实践课。实践能力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培养尤为重要。新建本科院校法学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法学教学方法的缺陷
法学教育以书本教育为主,重视法律知识的培养,但教学方法僵化,与实践脱节,不能使学生形成法律思维形式;未开设法律检索课程,没有专门的师资配备,学生没有掌握法学检索技能的途径;教学内容重本学科传授,轻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造成学生知识面较窄。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联想式教学、互质式教学等。
2.法律图书馆作用未发挥
很多法律图书馆规模小,硬件和软件设备不达标,不能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检索工具,专业的法律检索软件等的配备也不完备,图书馆员专业知识技能不高,不能提供专业的服务。
3.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尽管在课程设置上会有二个月的实习期,但由于对实习的不重视,大多数实习单位也没有对实习生培养的计划,多以干点杂活,最后交个实习报告作为结束。真正能从实习过程中有所收获的很少,影响到学生对法律实践的认识和认知。[3](P165)
(四)法学教育与法学就业的不协调
法学本科教育是以培养专业的法学人才为己任与目标。法学专业的就业难也是法学专业本科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法学的人才就业真正能对口的很少,大多在就业时被迫改行,这也是他们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的原因。因为在实践中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不能直接从事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而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其他法律工作者又不一定是法律专业毕业的。非法律专业毕业的人,没有经过法律专业学习的人,也可以从事法律职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显而易见。
二、新建本科院校法学本科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加快学校软环境建设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新建本科院校,也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用一些优惠条件来吸引优秀人才,比如给安家费,提供房源等等,无疑会吸引一大批年轻的法学学者加入进来,这就给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意味着经验的不足,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弱点,年轻的教师应该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课堂经验,管理方法;而老教师也应该尽快转变观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水平,向年轻教师请教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同时,要改善教师的待遇条件,尊重课堂,尊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的地位与待遇,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同时,新老教师在搞好科研,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多接触些案例,把法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教给学生更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是封闭思想,搞闭门造车。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是从原来的专科学校演变而来,保守思想的承继在所难免,思想的解放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领导要率先走出去,引进来,虚心向老校、名校请教,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找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与生存特色。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的驱使,使学校面临经济的压力,但是学校毕竟不是工厂,不能以利益来衡量得失,更不应该以此改变公益服务的性质与方向。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才是我们的正确的导向。尤其是法学系的领导,如果自己不懂法学教育,应该尽快让位,提拔那些优秀的专业的法学人才。学校的发展要在尊重市场,适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走特色化建设的道路,大胆改革建设新专业,培养出适合市场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
(三)合理科学地设置教学课程
1.课程设置的先后要合理
在法学课程的时间安排上要尽量科学合理。既要有法学基础教育的十四门核心课程,又要有提升法学专业能力的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还应该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课程的设置应尽量与司法考试接轨,教师可以用司法考试的高标准去严格要求学生。同时,也要照顾到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老师应该讲解学科的最新动态与理论前沿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再创造能力。
2.课程内容要针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课程内容上,更要讲究科学。既有公共课的学习,对学生政治方向的指导和英语能力的培养。也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为学生专业素质和再教育储备能力。强大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反过来,实践能力的培养又使得理解教育更加丰富。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
(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改变法学教学方法
法学教育应在重视法律知识培养的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使学生形成法律思维形式;开设法律检索课程,配备专门的师资,传授法学检索技能;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拓宽学生知识面。
2.发挥法律图书馆的作用
扩大法律图书馆的规模,增加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投入,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检索工具,完备专业的法律检索软件等的配备,提高图书馆员专业知识技能,以便更好地提供专业的服务。改变不向学生开放的做法,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
3.重视毕业实习的作用
在课程时间的设置上延长实习期,注重实习过程的培养。并与法院、检察院、监狱及律师事务所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实习岗位与场地的充足。同时,学校和实习单位应该制定专门的实习计划,严格考核学生的实习成绩,并将其纳入到毕业的总成绩考核与测评中,使得实习得以足够的重视。
(五)法学教育与法学就业相结合
法学教育与法学就业相结合,司法考试的作用不可忽视。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国家的法学教育、司法考试和法律职业紧密结合。法学教育是司法考试和法律职业的前提,司法考试和法律职业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目的,司法考试是联系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这种做法在这些国家充分利用法学教育资源,提高法律职业者素质,保证司法公正,促进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4](P77~81)
因此,大学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与大学四年级,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辅导班,提供最新的信息与辅导资料,以帮助学生顺利地通过资格考试,为将来从事法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同时,也为就业增加一个优越的条件。如果法学本科生的素质提高了,他们就可以再参加法院、检察院、监狱等的公务员考试,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参加到政法机构的队伍中来,增强法律工作者的队伍建设,为国家的司法实践多做贡献。同时,从事律师、公证员、法律顾问、企业的法务工作的,也是法学专业较为理想的就业选择。
篇3
Evolu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in
Embodied Agents
2010
Hardback
ISBN9783642012495
Nolfi 等著
交流和语言的本质及其发展演变目前依然是科学界的一个难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怎样使多个人工智能体之间进行类似于人类或其他动物一样的交流”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兴趣。这个领域的研究将使我们了解交流产生的根源及其演变过程,使我们能制造可以进行沟通的人工智能来解决目前遇到的诸多问题。本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介绍了这个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常用分析研究方法,还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本领域的发展方向。书中还给出了若干具体的实验过程,介绍了常用的软硬件工具。
本书除第1章外共有五部分组成,1.交流和语言发展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交流和语言的理论分析,包括第2-6章,主要介绍了人类语言的几个特点,随着历史的变迁,个体交流和语言研究常用的理论、语法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等。第二部分交流的演变,包括第7-12章,主要介绍了仿真智能体的交流方式的演变,促使交流产生的环境因素,怎么解决交流中遇到的问题,多智能体体系中信息的传递与获取,多智能体之间交流产生的演变的条件等。第三部分语言的发展演变,包括第13-16章,主要介绍了应用于仿真智能体的语言体系模型的建立及其面临的挑战,介绍了一些相关实验,介绍了一些语言游戏的数学模型等。第四部分结论,含第17章,表达和交流的人,旨在构建坚固的理论模型和方法框架。第五部分附录,含第18-20章,本书研究工作用到的软硬件工具。
本书的主要作者Stefano Nolfi是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的资深科学家,领导着自主式机器人实验室,并且是进化机器人学的创始人。本书适用于认知领域、人工生命、人工智能和语言学等领域科研工作者、研究生和教师。
刘军涛,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篇4
2、初步了解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4、使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自救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1、在黑板上写出班会主题:珍爱生命、预防溺水;
2、收集有关防溺水事故发生的资料;以及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略资料。
三、活动内容1、导入:教师讲述近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溺水死亡事故。
听了这件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小结:人,应该珍爱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珍爱我们的生命--防溺水教育。
2、溺水是游泳或掉入水坑、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
夏天是溺水事故的多发季节。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
事故发生。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因此,为了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这几点:
①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
②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
③深水的地方不去;
④不熟悉的江溪池塘不去。
⑤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熟知自己的水性
⑥游泳前先接受正规的培训。
篇5
为进一步深化拓展创先争优活动内容,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紧密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提振精神、加快发展”学习教育活动,切实把学习教育活动成效转化为加快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发展的推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一、围绕“五大课题”,解放思想创先争优。按照“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与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规划机构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五个重大课题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创先争优。一是城市化课题,围绕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发展方向等开展研究;二是工业化课题,围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开展研究;三是国际化课题,围绕国际发展形势,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等开展研究;四是城乡一体发展课题,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开展研究;五是发展战略模式课题,围绕本区实际,重点研究发展的战略目标、模式途径等。各课题组分别形成专题报告和专项规划,以科学的规划助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二、突出“六个反对、六个倡导”,提振精神创先争优。扎实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反腐倡廉教育,重点围绕“六个反对、六个倡导”狠抓思想作风教育。一是反对固步自封的狭隘观念,倡导区域合作、共谋发展的开放精神;二是反对埋怨叫苦的消极情绪,倡导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自强精神;三是反对安于现状的落后意识,倡导勇争一流、勇创卓越的拼搏精神;四是反对各自为政的错误倾向,倡导协作共事、共兴__的合作精神;五是反对瞻前顾后的保守思想,倡导敢于担当、敢作敢为的进取精神;六是反对忙于应酬的不良风气,倡导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好学精神。通过加强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振精气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三、抓好“五个重点”,加快发展创先争优。紧紧围绕把我区建设成为“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的“十二五”发展总体定位,抓好“五个重点”,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创先争优。一是以江南新城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二是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三是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为重点,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四是以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五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和谐、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篇6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多媒体 教育技术 制药工艺学
素质教育是高等院校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方向。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工程实践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培养高素质的世纪人才是应用型本科大学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院制药工艺学的教学环节在整个生物制药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实践课程教学环节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高低。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仿真技术的特性与功能,为学习者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多媒体计算机仿真教学正是创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想认知工具。设计思想就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创设一种可行的具有极强交互功能的仿真学习“情境”,建立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的多媒体仿真教学系统;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励认知主体即学习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的工业生产过程共性规律及其应用,综合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机械设备与工程单元操作等课程的专门知识,充分考虑药品的特殊性,针对生产条件、所需环境等具体要求,研究药物制造原理、工艺路线与过程优化、中试放大、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在新药的产业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课程覆盖面广,不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而且以典型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为例,力求适应现代制药企业对制药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反映现代医药行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制药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沿。
生物制药专业作为一门工程学科,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过程工业技术人才为宗旨,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强化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从当前学生进厂实习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只许看,不许动”的情况,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模拟仿真教学是加强药科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多媒体虚拟仿真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虚拟仿真教学的特点是真实、形象,可以直观、动态地把生产过程反映出来。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之中,通过人机对话,教与学互动,能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速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习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对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和利用虚拟仿真教学效果的比较可以看出,虚拟仿真教学能使学生记住70%的内容,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记忆约30%的内容。虚拟仿真教学不仅可强化教学强度,还能把学生从被动听讲和消极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增强教学效果,有效地实施程序化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现代化实施手段。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自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验进度,并可反复进行实验,直到掌握知识为止。
以制药工艺流程中流体流动实验数据点分析为例,在教学中采用虚拟仿真再现工艺流程中真实的操作场景,促进学生个别化学习、自我学习。由于情景逼真,互动性好,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开发基于课堂的、具有自然语言理解与产生功能的“人―机”交互学习环境。由于,制药工艺流程中流体流动实验数据点分析的教学模拟课件系统中涉及多种典型的化工制药设备及反应流程,作用原理,流体力学,等等,各物料状态间相互作用的操作过程。并且充分采用多种软件结合多媒体支持的动画、文字、视频、图像等方式表达。最大限度地发挥化工制药仿真系统的重用性、可扩展性及可视化等特点。逼真地重现化工设备中的操作现象和化工机械的大致结构。符合学校专业教学的需求条件。并具有通俗易懂、操作简便、言简意赅的教学特点。更具有教学资源共享,作为课件辅助学生自学内容的优点。
从观念技术的角度探究多媒体虚拟仿真在《制药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多媒体技术、模态技术、计算机编程手段等,再现单个设备操作、数据测试、流程运行、练习测试等,实现仿真互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现场的言传身教逼真,实现教育人性化的活动,再现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符合教育技术理论逻辑起点教与学的属性。
用多媒体模拟仿真将历来用图解形式表示出的化学生产过程各个因素转化成具有形象、生动、可操作性等特点的动态模拟课件,并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演示功能将物料流量等元素动态化。既方便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又帮助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达到快速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
2.结合我校实践探讨多媒体模拟仿真课堂教学的管理模式
我们学校拥有13个校区,分布在北京的6个城区,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由于校区距离较远,不少老师要长年往返于各校区上课,虽然教师身临现场授课,但运作成本较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辅助教学的作用,是我们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将依托北京联合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多媒体模拟仿真教学改革,将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多媒体网络学习的优势较好地结合。探索一条采用这种混合型教学模式的路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2.1模拟仿真教学
通过在《制药工艺学》中应用仿真模拟课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这种教学模式把软件仿真应用到相关课程的教学当中。在工程类课程的教学中适当应用软件仿真,会对整个课程教学起到积极作用,也能解决工程设备太少、学生太多的矛盾,因而能够在我校的大部分院校得到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励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虚拟仿真教学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专业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效益,能够更好地符合有效教学规律,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2.2模拟仿真实验
我校在实践课教学中要积极引入或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提升工程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提高自身计算机技能操作水平,尽可能自己动手制作虚拟仿真实验,不断完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提高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总之,虚拟仿真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2.3网络学堂
未来的新型多媒体教学将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光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等的有机结合,能够全面整合网络各种“资源”而形成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在这一教学平台上,多媒体教室不再是孤立的,它已融入到校园网教学系统中,并以校园网资源为“背景”营造出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即集教学、管理、学习为一体的“网络学堂”。多媒体课室是现代教学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技术信息传递的展示平台,是教师了解、联系、应用教育技术的桥梁。既然新型多媒体教学、特别是网络学堂教学如此重要,一般的管理就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应用。
网络学堂为师生提供一个功能丰富、操作便捷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学堂主页是网络教学的展示窗口。任课教师只要登录“网络学堂”,就可以在网上课程公告、上传电子教案、布置作业、开通网上答疑及讨论;同样,学生只要登录系统后,就可以在网上浏览电子教案、提交作业、参与课程讨论等。联大网络教学从2008年9月投入使用Blackboard平台,该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很多新颖的教学策略功能,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师生加强课外交流,深化课堂教学,而且成为不断积累优质课程资源的平台。今后将成为北京联合大学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平台。如何将多媒体模拟仿真教学应用到网络学堂中是我们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3.结语
网络教学,资源共享虚拟仿真实验结合现代通信技术,可以轻松地实现实验网络化教育,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完成虚拟仿真实验、上传实验报告、与教师交流等。同一个实验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完成,还可以实现跨单位、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教学协作,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学哲.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方向[J].现代教育技术,2006,(2):54-55.
[2]李明田.浅谈化工原理仿真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5):70.
[3]姚利民.中外教育家有效教学思想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107-110.
[4]王.仿真实验室在高职食品专业教学中的建设及应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9):54-55.
[5]S.Young et al.Profiles of Effectiv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eachers[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99,(6):670-686.
篇7
关键词: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林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7-1351-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7.03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Forest Fire Prevention
WANG Ying, YANG Zhi-gao, LIU Jiang-long, ZHANG Gui, CAO Xiao-yu
(School of Scienc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solves many problems that can not be solved by traditional experiment, an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focus on it by educators. It becomes an important part of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forestry characteristics are given full play in the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 of CSUFT. A high qualified virtual simulation’s teaching team was built, and a large of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resources are reserved through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haring and openness. The fact indicates that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which develop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brings a lot of convenience and benefits for students, including forestry major and information major in experiment class.
Key words: forest fire prevention;virtual simulation;experimental teaching;forestry;independent innovation
包括森林防火在鹊牧盅ёㄒ担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无论是森林培育,还是森林经营管理,其理论和方法都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和林学科研工作者从实践中萃取的精华。
森林防火作为森林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实践对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专科生、本科生森林防火实践教学面临许多现实困境。首先,林火发生具有偶然性,同时起火地点多位于偏僻的林区,不容易及时赶赴现场;其次,林火蔓延的面积广、危险系数高、专业性强、时间紧迫,近距离的观摩指挥与扑救过程是不现实的;再次,学校缺乏消防演习场所和器材,如果从消防部门借用,庞大的开支无法负担,因而操作实践也无从谈起。因此,林业院校的森林防火类教学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观看图片和视频成为主要的“实践”方式[1-3]。
近年来,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兴起与广泛应用,应急类虚拟仿真教学与培训在多个行业得到应用,如消防、电力、水利、石油等行业。这些成果为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 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历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一所以林业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2004年学校对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组建了森林植物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中心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森林植物实验中心,依托中国亚热带丰富的森林植物资源和独特区位优势,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与建设支撑学科发挥了辐射与示范作用。
2011年学校以国家级森林植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整合森林培育、动植物标本室、遥感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测量等实验室的相关资源组建了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中心是目前国内第一个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对虚拟森林植物生长过程、虚拟森林植物生长与林火干扰与恢复过程、虚拟三维场景、林火蔓延模拟、火灾指挥扑救模拟等的研究及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开发,不但为本科教学提供了直观、互动性强的实验教学平台,也为中国林业部门人员的培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林火的扑救教学提供了信息化手段。
2014年,中心凭借在森林防火领域长期的实践探索,以及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领域获得的成果,成为首批入选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 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林学领域发展近60年,在林木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动植物保护、水土保持和经济林等领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同时,学校在中国南方森林防火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校森林防火专家经常受邀参与森林火灾的规划设计与评审、火案侦破、损失评估与人员培训等工作。制作的林火模拟案例连续四年均入选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森林防火案例教学库,开发的软件与信息系统在湖南、广西、广东、云南、大兴安岭等地进行了推广与应用,效果良好。
2.1 构建具有林业特色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专业特色,中心着力打造具有林业特色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虚拟仿真实验为手段,构建了“层次多样、内容丰富、师生共建”的创新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即教学方式上由易到难逐步推进;教学内容以森林防火为主,辅以动画、三维建模等知识的教学;实验项目的建设立足自身,以本校师生作为实验室建设的绝对主力[4]。
2.1.1 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森林防火教学分为基础理论教学、进阶实训教学和自主创新实践三个层次。基础理论教学阶段的实验项目,主要针对理论教学中的演示性内容开展,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个直观了解;进阶实训教学主要满足学生的上机实验,通过可交互的、动态的实验项目,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创新实践主要结合中心建设与学科建设项目,教师主导,学生作为主力军,师生合力完成森林防火教学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开发[5]。
因此,各个教学阶段对应的实验项目,并不是严格区分的,实际上,同一个实验项目,可能是在第三阶段由师生共同开发出来的,但在第一阶段被用来做演示实验使用,在第二阶段则成了实验中的操作对象。
2.1.2 提供丰富的能满足各个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 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林学、风景园林、地理信息、计算机等专业提供虚拟仿真教学。考虑到不同学生个体的爱好、专业、就业方向,中心在设计实验项目时,尽可能提供多种实验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通过多年的探索,中心实验项目日益丰富。主要包括:①三维模型制作教学,中心提供3Ds Max、Maya等3D建模软件的培训学习,利用上述软件,学生可以学习制作简单几何模型、建筑家居模型、人物模型、地形模型、粒子系统(火焰烟雾水体)等;②三维动画制作教学,中心购置了Unit 3D、VRP_Builder等国内外优秀的三维交互式动画软件,并提供上述软件的教学培训,如人物、动物动作仿真,消防器材使用仿真,场景漫游等等;③林学方面教学,因为主要涉及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动植物保护、经济林等方向的教学,因此,中心着力打造了植物生长仿真、森林资源仿真、森林公园场景仿真、植物三维建模、地形快速建模等实验项目;④森林防火方面教学是中心的建设重点,主要针对森林火灾现场的仿真,借助高分辨率的大屏幕,使学生获得沉浸式森林火灾实践体验。同时,森林防火实验项目主要结合科研项目与学科建设项目成果,因而综合程度、仿真度都很高,如林火扑救指挥仿真、林火蔓延仿真、林火避险仿真及森林火灾卫星监控预警系统仿真等综合实验项目。
2.1.3 设计开发自主产权的虚拟仿真创新实验项目 通常,虚拟仿真的实验项目大部分都是由专业公司使用专门软件制作而成,在制作过程中,师生的参与程度低、制作费用高;在教学过程中,维护困难,难以根据实际场景对实验进行修改。基于上述问题,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师生充分利用实验中心提供的软硬件条件,选用业界常用的3D制作软件,自主开发了多个实验项目。
师生自主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有以下意义:①体现了教与学的“相长”。以往的实验设计,都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进行。学生的参与程度低,缺乏学生意愿的表达,而中心的实验从设计到制作均由师生共同完成,既兼顾教师对森林防火知识和3D建模知识的传授,又更多的站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考虑实验的设计制作。②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每个实验项目在开始制作之前,都会对相应理论进行认真研究,对相关实体进行亲身体验。如林火扑救指挥仿真的开发,首先就对林火蔓延、林火扑救等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对森林植物与林火发生发展等实地进行考查与验证。在此基础上,制成森林火钠司戎富尤维虚拟仿真系统,接着应用到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会对系统提出改进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制作人员进行反复修改,直至真正符合教学要求,于是在应用、完善、再应用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③体现了科研与学科建设的相互促进。绝大部分实验项目在制作过程中,都充分借鉴和吸收了老师前期的科研成果。得益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林业和森林防火方面的大量科研成果,几乎所有实验项目的制作都能在前人的成果中找到理论源泉,甚至部分成果可以直接利用,如森林公园三维漫游等[6,7]。
2.2 建立健全开放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长效机制
在《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明确要求“优质实验资源共享”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资源共享建设。
1)资源丰富、覆盖面广。中心为林业类、信息类(林学、森林保护、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土地资源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土木工程等)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提供直观互动的实验教学平台。该中心所建平台同时也可为我校所有理、工、农、管等门类本科专业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覆盖了全校6成以上的学生。另外,中心还对林业消防部门提供虚拟仿真消防培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所有实验项目均为自主研发,共享时无产权限制。中心除了硬件及通用基础开发软件外,所有实验资源(模型及实验项目)均为自主研发,因此不同于商业软件,存在知识产权限制而不能充分共享的问题。
3)建设了完善的共享平台作为支撑。中心建立了WEB服务平台,学校师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服务平台使用、、管理相应实验资源。同时,服务平台提供了完善的实验教学辅助功能,协助管理者与教师完成实验管理与教学工作。
4)建立了合理的激励机制。中心建立了交换与补偿机制,鼓励师生对实验资源“多使用多贡献”。如积分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购买或贡献资源的方式获得积分,然后用积分兑换实验资源。同时,对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师生,中心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中心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出现的问题予以相应处罚[8-10]。
2.3 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管理团队
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团队。建设团队包括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教师、部分学生。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中心日常管理与实验教学,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教学与实验项目开发,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项目开发。
在组建团队时,中心以学科专业带头人牵头组织本专业的实验教学小组。每个专业由专人设计编写各自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和实验教材,然后由中心熟悉虚拟仿真软件开发的师生进行具体开发,最后将上述成果交由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由此,中心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目前,中心拥有专职教师12人,兼职教师19人,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博士占到80%。大胆启用在校学生是中心一大特色。中心比较固定的学生团队16人,本科生、研究生各占一半。另外,中心还组织了虚拟仿真协会,协会拥有注册会员120多人,固定成员与协会会员均采取老带新的模式进行培养。中心全部的三维模型及大部分实验项目主要由学生在中心实验室完成,教师主要负责指导与技术难点攻关。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强了学生的就业技能,为教师节约了大量科研教学时间,提高了实验项目的开发效率,且师生在协助开发的过程中加深了相互了解,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从中心走出的学生,就业率达到100%,而且就业质量远高于其同专业平均水平。
3 建设内容与成果
经过近5年的发展,尤其是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来,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软硬件建设上成绩裴然,成果丰硕。中心拥有实验室5间,面积达360 m2,分别是2个实验机房、沉浸式虚拟现实实验室、工作人员办公室以及实验项目开发人员工作室。拥有高性能图形工作站45台,高性能服务器4台,配备3D高清LED大屏的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1套,360度全景摄像机2台,红外热像仪1台。另外,中心还购置了Unity 3D、3Ds MAX、Photshop、VRP_Builder、SkyLine等一批图形开发软件。
目前为止,中心最大的成果来自于自主研发的实验资源。中心师生已经自主开发了8个完整的实验项目,400多个三维模型,另外,尚有多个实验项目正在制作当中。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图2):
1)简单模型。主要是用来作为3D建模学习,包括建筑、家居、汽车等常见模型,共100多种。
2)植物模型。3D植物模型200多种,以树木为主。
3)消防器材模型。3D消防器材模型30多种,包括风力灭火机模型、消防车模型、飞机模型、遥感卫星模型等。
4)人物模型。3D人物模型25种,涵盖男女、老中青各种角色,同时包括跳、走、跑、卧、坐等通用动作以及灭火、捂鼻、砍树等专用动作。
5)粒子模型。包括烟、雾、水、雪、火等各种用粒子模拟的模型共28种。
实验项目主要包括(图3):
1)3D校园漫游。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为蓝本,具有位置导航等交互功能的3D校园漫游导航系统。
2)森林公园仿真。模拟广州市白云山森林公园,重要景点提供高清360°视频或图片,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
3)林火蔓延仿真。模拟林火在不同地形(平地、山地、丘陵)、气象(不同的风速、风向)、植被(草地、灌木、疏林地)条件下的蔓延火行为,包括火烧速度,火烧强度等,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
4)林火紧急避险仿真。模拟几种主要危险环境条件下的避险逃生方法和过程,具有简单的交互功能。
5)林火扑救仿真。模拟几种主要环境条件下间接扑救指挥过程和结果,具有简单的交互功能。
6)森林火灾卫星监控预警系统仿真。模拟遥感卫星拍摄图片,地面接收站接受图片,解码图片,发现火点,发送火点警报整个流程,具有简单的交互功能。
4 结语
由于受实际情况限制,过往的森林防火教学通常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极少涉及实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为森林防火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同时,它不仅仅是一个森林防火的教学平台,还是一个虚拟仿真技术的培训平台,不同专业的同学,在这里学到了各自想要的知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事实表明,广泛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今后实验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虚拟仿真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防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根据教育部“科学规范、共享资源、突出重点、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精神,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来讲,完善以树木为主的模型库,增强模型的仿真度,改善实验项目的交互性与可操作性,开发更多的实验项目是今后中心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I:
[1] 沈建华,李 飞,程崇虎,等. 通信与信息网络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161-164.
[2] 李炎锋,杜修力,纪金豹,等.土木类专业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9):82-85.
[3] 孙 龙,刘 菲,金 森,等.森林防火课程综合实习改革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7-58.
[4] 汪雪琴,张贝克,吴重光.开展控制技能仿真实训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8(7):37-38.
[5] 刘桂阳,李媛媛,张园园.虚拟农场地形地貌建模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7):1726-1730.
[6] 杨 庆,黄陈蓉.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94-97.
[7] 刘小英,张 健.三维校园虚拟现实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湖北农业科学,2013,53(12):2909-2912.
[8] 陈国辉,刘有才,刘士军,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教学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8):169-172,185.
篇8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XX年春季田径运动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XX年我们学校在办学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投资20多万元扩建了操场,购买了比较完备的体育设施,为我们学校的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学习,加强体育锻炼,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今后成才打下扎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运动会,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实施新课的具体体现,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培养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为了成功地举办这次运动会,下面,我代表裁判员向大家表示:
全体裁判员都要及时到位,客观、公正地履行裁判职责。给每一个运动员的付出,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裁判。希望全体运动员,认真参加各项体育竞赛运动,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技能,努力以最好的成绩为班争光,为学校争光。
最后,预祝本次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篇9
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根据《条例》精神,在认真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国家教育体卫艺司于1992年,确定北京等省、市为全国试点单位;于1993年5月,印发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方案》,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开展。1995年1月,国家教委体卫艺司传达了柳斌同志关于考试体育工作的意见后,各地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完善考试办法,加大管理力度,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考试体育取得了很大成效。1996年,此项工作已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行。为了更详尽地了解全国考试体育的现状,研究对策,促进考试体育工作的完善,使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得到全面贯彻,我们于1997年初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教委体卫主管部门发出了调查表,对各地考试体育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结果与分析综述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1996年,此项工作已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试行。其中,全面实施的有17个省、市,占67%。在全面实施和部分地区实施的省、市中,最早的开始于1979年,至1996年平均实施年限为6、7年。实施考试第一年学生人数每省平均数为11.73万人,覆盖面为34.1%;至1996年,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每省平均数为40.0万人,覆盖面为84.6%;至1996年,累计参加考试体育的学生人数约1870.4万人,占初中毕业参加升学考试学生总人数的73.3%。
调查显示,凡是能全面实施的地区,都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支持,思想比较统一。(2)具备一定的师资、场地、器材条件,交通较为便利。(3)组织管理工作得力,考务工作规范,各业务部门相互协作,团结一致。
二、关于考试体育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经过多年努力,考试体育已逐步成为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
1.全面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增强了学生体质。
有关省、市(60%)对高一级学校新生身体素质和机能的调查表明,考试体育实施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为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2.考试体育已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作为一种考试制度,考试体育实施后,其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引起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本人对体育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考试体育日益成为一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凡是实行考试体育的地区和学校,即使在紧张的复习考试期间,也不会擅自停止体育课,学生也会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体育用品脱销的情况。
3.考试体育越来越被社会认可和接受,同时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在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前景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大环境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倍受注目,这就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都来关心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良好气氛。考试体育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被社会理解、认可和接受。1993年广东省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97%的各界人士赞成考试体育。
4.改善了学校体育条件。
考试体育使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一定提高,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学时间得到充分保证;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得到普遍改善。1992年浙江省湖州市用于改善体育器材的经费达21.5万元。
三、关于考试体育的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考试体育的顺利进行,各省、市分别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一整套符合各省、市实际,易于操作,可量化,且较为科学严密的考试体育办法已基本建立,考试体育已初步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1.凡实施考试体育的省、市在当地行政领导的重视和具体指导下,教育系统内部有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建立了系统的考试体育实施、管理和监督办法。各地在考试体育的实施过程中均有体卫、基教、职教、招办、纪检、监察乃至公安武警等部门参与。
2.为保证考试体育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成绩,提高考试的信度,各地均在考前进行了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考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3.在项目选择方面,各地遵循的原则是:(1)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项目。(2)可量化、易于操作的项目。(3)针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薄弱环节,如耐力素质差、心血管机能弱等特点。这大大增强了考试体育的适应性、针对性和规范化程度。
4.对于有残疾和有病的学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都制定了相当的免考、缓考及补考办法。对于免考学生分别给予40~50%的补偿分。5.为保证考试体育的权威性、严肃性,各地严密考场制度,严肃考场纪律,严格监督检查,基本杜绝了考场作弊事件的发生。同时,正是考场制度的完善,在发生个别作弊事件时都能及时发现,迅速处理,不留后患。
6.针对考试体育初期个别地区存在的安全、运动损伤问题,各地采取了加强安全教育,强化保健指导,严密体检制度,严格把关等措施,消除了隐患。
总的来看,考试体育的考务工作是严肃的,认真的,是具有权威性的,可信度较高。在组织管理方面,尤其是考场监督方面各地都采用了联合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各地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四、关于考试体育的科学化
为了进一步巩固考试体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并使之不断完善,各地教育部门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提高了考试体育科学化程度,使可行性与科学性紧密结合。
1.各项考试项目标准的制定以《体育教学大纲》、《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结合各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使考试标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针对性。
2.仅仅把考试作为一种杠杆,以推动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如遵循“不追求考试本身的测试作用,而重视因考试带来的学校体育工作得到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以提高的‘滞后效应’”的原则,各地将考试标准定在“只要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就能得到较高分”这一基点,用统计控制方法,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好成绩。调查表明,就整体而言,得考试体育总分59%以下的仅占学生总数的6.3%,得总分60~70%的占29.9%,得总分75~89%的占37.6%,得总分90~100%的占28.2%。学生成绩优良率达65.8%。
3.各地对“考试体育会不会影响文化成绩”这一专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是:(1)考试是公平的,评分标准是恰当的,且相对较低。(2)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大脑积极休息,对文化学习有促进作用,同时,锻炼对于身体素质和机能提高相对容易,因此,考试体育是一项一举两得的举措。
4.由于严格控制考试体育总分比例,并用统计方法进行有效控制,调查显示,在总体上不会对文化尖子产生影响。内蒙古、湖南的调查表明,文化尖子在总体上比其他学生的平均体育成绩要高,加上考试项目难度小,分值低,其对升学的影响微乎其微;山东省的一项调查表明,略受影响的文化尖子比例在0.4%以下。5.在考虑项目的确定方面,各地考试到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特点,经过研究,各地都设有可供选择的项目,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发挥优势。同时,针对男、女学生考试项目不同的特点,各地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调整评分尺度和给分比值,使男、女生得分相对平衡。
6.调查显示,体育考试总分平均为37.3分。总体来说,各地对于目前总分水平都表示满意,总分的确定结合了各地的实际情况。调查表明,如果分数太低(低于30分),不足以体现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加强,不足以引起学生、家长、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不利于考试体育工作的开展;如果总分太高(高于60分),作为一种新的考试制度,除个别地区外,不利于社会认同,易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局面,同时,由于考试体育具有组织工作复杂、难度大、易受场地、气候等条件的制约等特点,分数定得太高,一些非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较高,致使考试不尽公平。
一些地方提出可以在目前总分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46.1分),其主要出发点在于加大考试力度,进一步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提高各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个意见值得考虑,但必须通过实验尝试。
7.针对考试体育工作中部分地区出现“应试现象——考什么练什么,干扰正常体育教学”的倾向,一些地区(24%)采取了建立题库,考前(1—3月)随机抽题的办法,此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次调查显示,这个做法得到了近一半(47%)省、市的认同。
8.为最大限度保证考试体育的可信度,避免人力测量可能带来的误差,一些地区自行开发了许多测量器具用于考试。如沈阳市的考试工作,采用光电仪器测速、电脑计次的方法进行耐力、仰卧起坐项目的测试,给考试体育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消除了一部分人对此项工作的疑虑。
五、关于考试体育目前面临的困难
1.目前对于考试体育工作在认识上不尽一致,特别是一部分地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不予支持,挫伤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2.考试系统内部业务部门不能协调一致,在实施考试体育工作的一些地方(23.5%),学生体育成绩不能全部纳入各类招生学校录取总分,造成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在落实中不能保证对学生要求的一致性,造成学生可以择校而轻视体育。
3.由于场地、器材条件的限制,制约了考试体育工作在一些地区的推广。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气候、地理的影响,如南方地区的每年考试时间正值梅雨季节,加之考生分散,给组织工作带来一定难度。4.国家教委对考试体育工作领导有待进一步加强,要在目前全国试行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统一基本要求,以免部分地区观望、等待。
六、建议
1.对一项日趋完善,在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等方面均已达到一定水平,且在实践中卓有成效的考试制度,国家教委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推进,国家教委应在近期出台更有力度的实施措施和管理办法,以便在政策上引导考试体育工作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消除一些地区工作中的消极等待现象。
2.调查反映,1995年1月柳斌同志关于考试体育工作应“停止考还是不考的争论,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考试制度的方法上,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的意见在一些地区、某些部门工作中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国家教委要加强宣传力度。同时,国家教委,要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利用多种媒介、各种机会大力宣传考试体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以取得社会、家庭、学校各界人士的理解。
3.国家教委体卫部门要同基教、职教、招生等部门协调一致,做到政出一门、政令一致。
篇10
【关键词】加强;大学体育;功能作用;人才素质;全面发展
1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时展呼唤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德”不仅仅是品德,还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智”也不仅仅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还包括养成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同样不仅仅讲体格、体能和体质,还包括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娱乐身心、培养高尚情操等,德、智、体全面发展将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可见,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我国教育方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我国高等学校是培养新时期人才的摇篮。在人才素质的培养中,体育是人才成长必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是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增强身心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方法和途径。大学体育教育为大学生承担各种艰巨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为智力水平的提高和思想境界的升华提供了前提,对大学生智力、品德、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促进高等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我国大学生目前的素质状况
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我们所讲的人才素质,实质上是指人才应当具有的基本修养的性质和质量。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
结束后国家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迅猛异常,高等学校增加,专业设置增多,招生人数扩大,这对提高我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民族文化素质非常有益。在我国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学校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教学质量也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智育素质得到普遍增强。但是,高考做为一种选拔制度似乎无可厚非。但相当一部分中学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办学好与差的标准,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脆弱,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往往掩盖了德育、体育与智育不相匹配的发展,掩盖了学生身心素质不断下降的危害性。“教学质量看升学率,思想工作看犯罪率,健康问题看休学率”,这是似乎成为了一些学校自我评价的标准。在高考指挥棒的主导下,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学生在长期刻苦学习中变成了知识的载体,无法感受学生时代亦是人生阶段必不可少的重要历程。由此引出的情绪问题自然不能正确解决,往往容易走向极端。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处于较低水平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大学生,社会的要求高、家长的期望高、个人的成才欲望强烈。部分大学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拉大,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心理比较脆弱、适应能力较差、出现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常常发生心理失衡。由心理认知的偏差、懒惰松懈滋生导致大学生疏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也下降明显。因此,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提升大学生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3 大学体育与人才素质培养
如果说在普通教育阶段学生的素质没能得到全面发展是“先天不足”的话,到高等教育阶段还不赶紧补救就是“后天失调”了。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阶段,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的重要时期。大学教育阶段没有升学的压力只有对人才培养的责任,若再不对大学生加强体育教育,进行体质、精神和灵魂的塑造,我们的大学生无论今天的学业多么优秀,明天却可能没有健壮的体魄胜任工作,无法将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因此,大学体育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重要方法和途径,它与德育、智育、美育、劳技教育有内在联系,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市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