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环境监测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地环境监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 监测方法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201-2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一些列问题,使人类自身的发展面临很大的危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在总结以往发展模式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科学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战略框架,在矿山开发与保护方面,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行规范和管理,为了解我国矿山地质构造及变化以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矿山地质环境概述
1.1矿山地质环境的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就是指以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即将开采的矿床为中心的辐射区域,其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大气、生物圈等组分之间进行着连续性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交互以及各组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质环境循环系统。在正常状态下,即不涉及人为因素的情况下,区域的生态环境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通畅交互,系统中的无机组分和有机生物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但是矿产资源的开采使地质环境转向了以岩石圈为依托,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的运行状态,随着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不断增强,该地区就会呈现出岩石圈自然平衡状态失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地质灾害频发的现象。
1.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复杂,宏观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人为因素又分为采矿活动和管理行为两种因素。从采矿活动过程方面而言,矿山地质环境出现的主要问题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是在采矿和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这部分物质大都含有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的毒性成分,不但对矿区及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气象、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第二是废石堆以及尾矿库会大量占用农田或其它空间资源;第三是很多地区的露天矿存在边坡坍塌、滑坡等现象,井下采空区会造成地面塌陷等灾害;第四是矿井突水和矿山疏干排水能够引发周边区域浅层水以及地表水的干涸,有的场合下还会造成地表河流断流;第五是采矿作业的剥离施工严重破坏了水土平衡,对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山体滑坡、泥石流、土壤侵蚀等具有很大的诱发作用;第六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和破坏。
1.3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管理现状
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在长久的地质运动中形成了丰富的矿藏资源,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工业化生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对于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矿产开采技术和理论建设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在进行矿产开发时曾经走过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重开发轻保护,先破坏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对我国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经过政策的调整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这种状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依然面临着开采过渡、开采方式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矿山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执法力度不强,缺乏环境观念,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管理的局面等诸多问题。
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法
针对矿产开采产生的各种质地环境问题应该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选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监测。
2.1单个矿山的监测方法
对于常规性的单个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可以运用定期现场勘查的方式进行操作,但是对于规模较大,并且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山应设立固定的监测点进行监测,监测点涵盖的内容至少要包括滑坡动态、地下水位变幅、地面沉降变化等内容。在进行采空区地面塌陷程度监测时,如果塌陷区域范围较大,首选遥感技术。而对于重点矿山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测,利用精度较高的GPS测量仪、全站仪以及钻孔倾斜仪等进行监测。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第一,地面设施的变形监测一般要设置特定的点位,充分运用百分表和水准仪对变形角度和变形程度进行准确的测量;第二,测量地下岩土体的变形运用钻孔深部应变仪和伸缩性钻孔L桩;第三,在监测塌陷迹象时要包含以下内容:抽排地下水造成的地面积水和泉水干涸,人工蓄水造成的植物突变、地表起泡、建筑杂音、地下水各项指标以及动物的非正常活动等;第四,对于以上监测都要保持连续性不间断的长期记录,尽量避免中断现象的发生,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地面和地下水特征及变化规律,从而进行早期的预防和处理。
2.2大范围区域监测方法
对于区域性的监测要借助现代遥感技术,遥感测量具有波段广、时相丰富以及分辨率高等优势,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因素进行剖析,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测量质量和精度。基于遥感波普的监测技术已经实现了对矿山土地、水文、动植物类型、地面沉陷等内容的自动识别,通过分析软件的建模操作可以对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进行实时自动监测。
在具体实施遥感测量时,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操作:首先勘察矿区实际情况,选取监测的中心点和重点区域,并结合矿山地质构造和生态结构制定监测计划;其次要根据监测计划中的实施目的及监测要求选用相应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一般采用具有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或者不同类型的航空遥感影像;其后进行正式的监测并对矿区内的土地面积、山体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塌陷、植被消退、废料堆、尾矿库等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沙化和污染、土壤构造变化、矿区环境问题等进行解译;最后进行遥感数据翻译和记录工作,将监测区域的遥感影像设置为1:25000至1:50000配准地形图,运用人工解译、人机结合、计算机自动读取等方式将数据标示在地形图上。
矿山地质崩塌的遥感监测方法。露天矿区剥离及道路开发极易引发崩塌灾害,并且崩塌现象经常出现于陡崖区域。运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可以在影像上比较明显地显示出崩塌体在发育进程出现的弧形崖壁或者直形崖壁。对矿山崩塌环境和发育情况进行有效识别能为监测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数据依据,基于此可以将TM和ETM遥感图像进行特定波段的组合。另外通过线性强化措施可以对矿山的变化程度和植被面积等进行更为清晰的观测。为了进一步提升监测的效率和精确度,可以对SPOT213波段的遥感影像进行HSV技术的融合,增强数据的可读性。
泥石流的遥感监测方法。矿山泥石流危害巨大,它是山区频现的地质灾害,从近些年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选矿以及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渣、弃石、尾矿等堆积现象使造成矿山泥石流诱发的主要原因,极端自然天气或者地貌变形是直接造成泥石流灾害的诱发因素。通过运用TM和TMC遥感图像的分析,采用453和741波段的融合可以将图像进行对比度和色彩的处理,进而使泥石流灾区的矿山岩石类型、汇水程度、植被覆盖率、流域形状等予以清晰地展示。
岩溶塌陷的遥感监测方法。运用遥感监测岩溶塌陷得出的TM影像特征和SPOT影像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对岩溶塌陷的产生机理及外部条件做出客观的评价。TM影像受到自身分辨率的制约难以对监测范围进行精确地划定,而SPOT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并且还能对岩溶塌陷区域周边地质构造进行多方位的解译。整体来讲,TM对于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底层性质等有很好的反映,SPOT则擅长于对人类活动情况和塌陷边界范围进行显示,将TM图像和SPOT图像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岩溶塌陷的高质量监测。
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结果处理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对于矿业发展、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造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切实加强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结果处理与信息。质量控制是目前各种工程项目关注的重点内容,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面,首先要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对于监测流程和施工标准在具体操作时要予以严格的施行,不能遗漏任何监测内容。对于需要进行现场勘查的监测工作,要按照前期制定的监测计划定时定点的进行现场作业。为了保证勘查结果的客观性尽量避免误差,在监测时间段之外严禁任何人进入到监测区域,在规定的监测时间内也要尽可能的减少人员的随意走动。实施科学有效地监测方法是保证提高监测质量的前提条件,目前应用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仪器设备大多具有高精密度,专业性强等特点,此外监测方式和流程也是影响监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做好这些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实行专人专项的管理措施。此外还要加强监测人员队伍的建设力度,由于监测需要知识面广,专业化程度高的技术型人才,同时矿山监测牵涉到多方面的利益诉求,因此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抵抗压力的能力。对于矿山分级明显,分布规模较广,监测对象复杂,因此要充分协调矿业主管、地质、环境科学、遥感技术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进行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之后,矿山的开发企业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存档处理。省级矿山的地质监测部门要负责其将全省矿产地质环境监测进行汇总储存的任务,为建立和完善长远的地质环境信息系统打好基础。国家级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要将信息从宏观层面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取出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关的典型信息,并将信息以有效地方式和易于人们接受理解的形式公布出来,建立起社会大众的外部监督反馈机制。
4结论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氛围中,要充分认识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学科有效地方式,按照正确的工作程序进行相关的监测作业,切实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并提出科学性、可行性的监测报告,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及生态文明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庆花,朱丽丽,张立新,等.矿产资源评价与矿山环境监测中高光谱遥感技术方法应用的实例[J].地质通报,2009(02).
[2]唐有为,梁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初探[J].建材与装饰,2013(20).
[3]高肽贤,朱福才.浅谈矿山地质工作中环境监测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4).
[4]杨涛毅,陈静,冷洋洋.基于PSR模型的贵州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分析[J].贵州地质,2012(03).
篇2
关键词:县级环境保护局 环境监测 环保工作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ork i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our country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people'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lso increasing,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importance of work also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main combination xi coun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relevant work, how to do well at the county level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imple analysis.
Keywords: coun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environment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中图分类号:B8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隰县环境保护局在隰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相关的会议精神以及工作精神,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思路。多年来,隰县环境保护局致力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将生态保护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力求为群众建设平安和谐、山川秀美的新隰州。
一、隰县环境监测工作概述
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根据县级以上的环保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对于管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进行检测,对于污染源以及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保证辖区内环境监测网络的正常运行,确保环境监测技术向着一个规范性的方向发展。同时,环境保护局也承担着对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并且编制相应的环境监测报告,承担着培养检测人员的职责。隰县环境监测站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其发展速度较快,已经在临汾市西山几县中处于领先的地位。站内监测人员经过多次学习与培训,其业务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通过“三基”考核都取得了相应的资质证,并通过省级的三级站资质认证,促进了隰县监测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隰县环境保护局监测工作面临的困境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不完善
完善的环境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基础和依据,只有对监测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才能够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并且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但是当前,隰县监测站虽然通过了计量认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相关规范和标准的执行仍然不够严格,导致了监测质量的下降。
2.检测技术和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意识的提升,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也更加的深入。由于能力有限,我县在水质监测方面,仍然局限于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几个监测项目,而COD和氨氮仅仅反映了水质综合性指标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的加强,促使环保工作必须要不断的细化,对于水和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多少要进行详细的监测。但是由于监测技术和能力有限,很多情况下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导致了污染事故、生物、土壤等监测方面仍然较为落后。
3.监测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隰县监测站的检测人员虽然已经达到了国家的要求和标准,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检测人员的学历不高,而环境监测专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尤其缺乏既精通环境监测技术和质量评价技术、又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另外,环境监测工作从某一方面来说,较为单一和枯燥,长期的从事某项监测工作难免会使检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更新知识和技术的欲望也不高。
4.监测人员分工不明确
隰县环境监测站的人员编制不多,有的职位和任务存在着一定的交叉性,甚至有的监测人员身兼数职,既要负责化验的工作,又要承担审核、质量控制等工作,这样就会检测人员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一个人身兼数职,很难将每一项工作都做好,容易在工作中顾此失彼,而出现纰漏。相反,有的人员工作量却很少,甚至没有工作任务。另外,在检测站中存在着一种心理,很多监测人员认为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因此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的优势无法获得充分的发挥,导致监测站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三、环境保护局做好当地环境监测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养殖业的大量发展,农村水污染、大气污染将进一步加剧,群众投诉案件将进一步增多。这就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扩大环境监测的范围,同时也要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为此,根据隰县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对于我县环境保护局未来的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要不断完善监测质量保证制度和监测人员岗位职责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进行科学监测,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客观、公正。监测结果可靠、准确。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出一条灵敏、高效、快捷的监测管理体系。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在县级监测站中,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人员配置方面,与实际工作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环保单位监测数据科学性和准确性无法保证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在县级环境监测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监测站配备监测所需要的先进仪器和设备,从硬件设备上满足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只有从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给予足够的保障,才能够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3.加强监测人员队伍素质建设
一方面,要保证县级监测站的监测人员编制满足相关规定和工作需要,严格遵循持证上岗制度。如果人员不足,则会由于繁重的监测任务而无法保证环境监测的顺利完成,更加无法保证监测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素质的建设,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通过专家讲座等方式为检测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另外,要加强对领导班子人员队伍的建设,选拔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而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员,给予重点培养,使他们能够担任起监测站领导的工作,并且带领监测人员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
4.做好样品采集工作
样品采集工作对于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样品采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样品采集工作的有效性,与样品的现场采集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严格按照采样程序的规定进行采样,才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采样结果。有时为了节约时间,监测人员在进行采样时一次性进行样品的全部采集,这样就会导致样品失去代表性,这时获得的数据也无法准确的反应出环境监测的结果,也就失去了监测的重要价值,因此要重视样品的采集过程,在运输保存过程中进行质量跟踪,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结束语:
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县的环境监测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要对当前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的困境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县环境保护局的环境监测工作,以此推动我县环保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余知慧.浅议加强县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J].江西化工,2011(02)
[2]朱丽雅,凌健,张忠.关于区县级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J].三峡环境与生态,2000(03)
[3]刘娟路,娜艾娜.浅谈县级环境监测站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职业,2011(36)
[4]赵宏.县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分析与探讨[J].管理观察,2009(18)
篇3
【关键词】:城市;地下工程;特点;地质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目前,一般大城市城区城市建设中以地质体为主体建成(或待建)的工程越来越多且规模越来越大,地下工程数量、规模、深度增加增大,市区内已建成或在建以及拟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方面的构筑物主要有:地下公共行走(车)走廊、轻轨、地铁、过江交通隧道与桥梁、大型地下商场、高层写字( 住宅)楼、地下停车场、城市管道综合通道等,使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程度得以不断的提高。由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逐渐加大加深,其工程扰动现象相当严重,随之而来由工程环境效应引发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如地面开裂、地面沉降及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与破坏、桩基工程施工噪声扰民、废浆液(水)污染水土环境、挤土效应(地面房屋开裂等)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识。本文结合地下工程的特点,对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引起或遇到的地面变形、洞室围岩失稳、地下水环境变异和地质生态环境恶化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地质问题的预防途径和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2、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地下工程主要有隧道工程、沉井工程、基坑工程等,施工工法主要有盾构法、沉井法、顶管法、沉管法、地下连续墙法、矿山法、新奥法等,地下工程在施工中或施工后都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由于城市地下空间引起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潜在性、隐蔽性、社会性等特点,应引起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2.1、地表移动或变形问题
地下工程建设中,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地下商场和车库、地下蓄水库、地下电站和水泵房等,常常要进行深大基坑开挖,开挖深度常常达到12~18m或以上。在开挖基坑过程中,改变了原土体的应力场,必然会导致周围地层的移动,引起周围支挡结构的变形破坏、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基坑夫稳和基底隆起等问题。
2.2、洞室围岩失稳问题
地下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称为围岩。围岩稳定指一定时间内,在地质力或工程荷载作用下,岩土体不产生破裂或失稳。自稳性较好的围岩,开挖过程中可以无需支护;自稳性较差的围岩,施工中会出现坍塌,必须修筑衬砌加以支护。一般情况下,岩土体在自重及残余地应力作用下,处于初始应力平衡状态,开挖洞室将会破坏岩体的这种初始平衡,引起围岩失稳。如顶围的悬垂与塌落、侧围的突出与滑塌、底围的鼓胀与隆破、围岩的缩径与岩爆等。
地下工程洞室开挖后, 地下形成了自由空间, 原来处于积压状态的围岩, 由于解除束缚, 而向洞室空间松胀变形。当围岩应力超过了岩土体强度时, 便失
稳破坏, 有的显著而突然, 有的变形和破坏不易划分。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是发展的连续过程。弹脆性岩石构成的围岩, 变形尺寸小, 发展速度快, 肉眼不易察觉, 而一旦失稳, 突然破坏, 其强度、规模和影响都极显著。弹塑性岩石和塑性土构成的围岩,变形尺寸大, 甚至堵塞整个洞室空间, 但其发展速度缓慢。
2.3、地下水环境变异问题
地下工程施工常需要采用水泵将施工区的地下水位降低,以疏干工作面, 改变着施工区周围的地下水的分布。同时岩土体的变形对地下水也产生影响。岩土体是地下水渗流的介质,岩土体的孔隙结构限定地下水的活动场所和运行途径, 控制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岩土体处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存在着地应力、地下水及温度等。岩土体中地应力的改变(因地下工程施工作用)引起岩土体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岩土体的渗流特性(改变了岩土体的渗透性、渗流边界条件以及渗透压力)。岩土体中温度场的改变也引起地下水流速和渗透压力的改变。地下水与岩土体同处于地质环境中,在时间和空间域内发生相互的改造作用,使地质环境经受着不断地调整状态,当这种调节处于极限状态时,地质灾害将会发生。
2.4、临近建筑物损坏
工程降水造成地层的沉降,其影响范围很大。地层沉降可能造成周围建筑及管线的剪应力增大,致使建筑或管线断裂。另外由于地质条件的区别或者排水量的不同还可能会造成地层的不均匀沉降,而地层的不均匀沉降亦会造成建筑物的倾斜,影响其正常使用。同时,工程降水造成降水漏斗内外的水头差,在高水头差的作用下易于出现渗透变形问题。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致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透速度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继被水流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陷。上述情况中,当地下水的补给遇到建筑物基础的阻拦时,就会绕过基础,从而加强了基础周边的地下水流量,加快土颗粒的流失速度。基础周围土的流失,必将影响基础及上部建筑物的稳定。
3、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的应对措施
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上述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特点,提出了如下几方面的应对措施:第一,开展详尽的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是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通过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设计施工提供需要的参数和指标,确定合理的开挖方案、开挖步骤,如果地下工程建设所涉及勘察资料不详细、不准确,势必给支护工程带来事故隐患;第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基坑内降水、坑内侧土体加固(化学灌浆、石灰桩加固等)、及时支撑并预加轴力、增加挡墙的入土深度、墙外地层中筑帷幕、坑内降水坑外注水、分步开挖、逆作法施工、信息反馈施工法的采用等,对改善基坑变形、提高其稳定性有重要意义。计算机技术方法应广泛地应用到地下工程建设中,如进行数据分析与计算、计算机制图、计算机辅助深基坑设计、信息施工与管理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第三,实行科学的降水设计。水是影响基坑工程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实际统计资料来看,约有70%的基坑事故与地下水有关,因此,地下工程建设中应特别注意地下水的影响。地下工程建设绝大多数都需要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要降低地下水位, 就要合理地选择降水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降水的方案设计,以及进行降水方案的水位预测,通过预测进行降水方案的优化, 从而达到最佳的降水方案;第四,推进工程技术时空效应化。在技术规程中,要重视控制基坑变形问题,而运用时空效应规律在软土地区是一条安全、经济的技术途径。为能可靠而合理地利用土体自身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控制土移的潜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时空效应规律也是十分必要的。
4、结尾
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地下工程建设引起或遇到的地面沉降或变形、洞室围岩失稳、地下水环境变异和临近建筑物损坏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并根据问题产生的机理,提出了应对措施。地下空间资源正越来越多被开发利用于各种领域,如地铁、地下街、地下室、地下车库、等各类地下工程, 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功能转入地下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结,接受先进技术,严格控制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诱发环境地质问题,尽最大努力的营造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罗国煜、陈新民、李晓昭等,南京大学出版社,
篇4
[摘要]本文通过对阜新市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提出了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及地质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措施。
一、阜新市地质资源概况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面积约10355平方千米,人口约200万。优越的历史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其西南部为医巫吕山余脉,其矿藏以金矿、石灰石等为主;中部主产煤炭,以海州露天煤矿等国有矿山为代表;北部地区铁矿石等金属矿藏丰富;东部盛产石英砂等非金属矿藏,但近年东部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煤炭资源,黄金矿藏也有很大的可探远景储藏量。
但矿产资源的开发一头连着资源,一头连着环境,长期以来,我们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走的基本上是一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的发展路子,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迫在眉睫。
二、本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的分析
㈠阜新市矿山环境问题现状
1.土地、植被资源占用与破坏量大
目前全市矿山开采、废弃物排放、开采扰动等占用、影响(不包括国矿)土地5000余公顷。
2.景观破坏严重
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及堆放尾矿、矿渣等,使得地表面貌支离破碎,景观遭到极大破坏。
3.大气污染加剧
矿产资源采矿及选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粉尘和有害气体四处飘散造成大气污染。
4.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⑴崩塌2013年发生崩塌1处,经济损失500余元(只含群众损失,不含治理费用)。
⑵滑坡
全市因矿山开采形成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
⑶泥石流
全市因矿山开采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28处。
⑷地面塌陷
全市因矿山开采形成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隐患点53处,2013年发生塌陷3起,造成经济损失6万余元。
5.水土流失面积逐年扩大
松散固体废弃物在雨水的冲刷下覆盖农田;废弃物的堆积堵塞致使洪水改道,冲毁农田,造成水土流失,目前总面积近6000公顷。
6.矿山废水、废渣对环境的影响
矿山排放的废水、废渣,污染地表土及地下水,使人们的饮用水及农作物物受到污染。
㈡矿山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1.历史遗留问题是矿山环境的主要问题
几十年的无序开采,造成了矿山企业“遍地开花”的局面。一些矿山企业起点低、生产工艺落后,开发过程中,忽视矿山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恢复,造成了矿山环境的破坏。
2.乡镇集体及个体矿山的生态环境问题将日益突出
乡镇集体及个体矿山在阜新市整个矿山企业中占据相当的比重。他们存在生产效率低、乱挖滥采现象严重等问题,短期内其矿山环境问题将为阜新市地质环境主要问题。
3.矿山环境问题总体将会趋缓
近期以来,阜新市主要的矿产资源储采比例不断下降,新发现的资源量较少;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不断加强,势必对矿山开发进行优化调整,那么长期来看,矿山地质环境恶化趋势势必得到遏制。
三、我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采矿权人对矿山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不强
2.相应管理部门职能不明确、缺乏相应的监管力度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工作资金缺口大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经调查分析,我认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
㈠切实加强监管,确保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任务的完成。
1.切实加强新发采矿许可证的管理。严格依照各种规章制度,提高矿山规模、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开采技术水平等准入门槛。
2.加强对采矿权人在开采过程中的管理,不仅要编制开发利用方案,还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真正做到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边开采边治理”。
3.加强对将要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的监督,不治理的将不予退还环境恢复保证金及不再给予勘探证、采矿证的发放。
㈡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的收缴及利用。收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一方面可以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义务,另一方面也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预留工作费用。
目前我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的收缴政策已经出台,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已开始征收。
㈢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项目的实施。
1.大力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用经济手段督促采矿权人自行出资治理环境。
2.积极申请上级财政支持,争取国家级、省级资金,使阜新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的资金最大化。
3.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从收缴的资源税、价款等资金内提取一定比例,用作对采矿权人灭失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的储备资金。
4.出台“谁出钱、谁受益”的经济补偿政策,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矿山环境治理恢复领域。
五、阜新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想法
㈠出台《阜新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动态监测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样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才能有法可依,才能有权威性。
㈡分区实行不同的动态监测。根据矿区内居民聚居的情况、重要工业设施、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重要水源地情况、等,将监测区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三级。 重要区重点监测、较重要区定期监测、一般区随机监测。这样,监测目标的主次分明,抓住重点、掌握一般。
㈢分类别实施不同的动态监测。我们在矿山开采的全过程中对其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土地资源占用及水土流失进行全程监测,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用“分阶段监测”的办法监测。
篇5
关键词: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潮州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潮州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总体保持在良好水平,但潜在着恶化的危机。特别是个别时段和个别指标出现污染现象,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成为潮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一道屏障。因此,了解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污染来源,探讨相应措施,也日益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潮州市环境监测站3个常规监测点近三年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潮州市城区空气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区域空气污染及防治和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
一、区域概况
潮州市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地处东经116°22′-117°11′,北纬23°26′-24°14′,北回归线穿过潮州市南部。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080.9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6公里。潮州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东北和西北多高山丘陵,延绵起伏,东南临海,形成一个内陆比较封闭而且具有很长海岸线的地理小区域。潮州市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早秋暖,气候受季风影响。
二、大气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
对潮州市区的三个监测点2011-2013年的常规监测污染物进行分析,三个点的常规监测污染物浓度年变化如图2-1。
图2-1 市区近3年空气质量状况
如图2-2所示,三个监测点的污染物比例分布中,PM10所占比例最重,均超过了45%。
图2-2市区近3年空气污染物贡献率
通过对2011-2013年的常规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得出,潮州市大气中NO2和PM10轻微下降,SO2变化不明显。从空气质量指数分析,潮州市空气质量三年间变化不明显,属良好等级,首要污染物为PM10。
三、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原因
目前影响潮州市区空气质量主要是地表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三方面。1、建筑施工及砂石运输所产生的地表扬尘的影响,随着近年来我市加大了道路桥梁基础设施的投资及旧城改造的力度,工程量大面积广,砂石运输量大大增加,建筑施工过程和运输过程所引起的扬尘也随之之增加。2、陶瓷行业是潮州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枫溪区瓷厂林立,粉尘排放量在全市占有很大比例。同时,我们的瓷泥生产区是在市区东边,而陶瓷生产区却在西面,瓷泥的运输都是经过市区,同样加重了道路扬尘的污染。3、机动车尾气污染逐步加剧,机动车尾气是城区空气中NO2的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尘也是城市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小颗粒。
四、污染防治对策
1、加快城市外环道路的建设,使大量过境车和运输车能够不经过市区路段,减少扬尘的污染;
2、每天增加向市区主要交通干道、街道的洒水次数,尽量减少二次扬尘的产生;
3、加大建筑工地扬尘监管力度,进一步推动拆迁施工、道路施工、建筑工地、道路清扫洒水等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4、建立陶瓷一体生产基地,减少运输瓷泥车辆经过市区,降低道路扬尘的污染;
5、强化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定期报废制度。
五、结论
总体上NO2和SO2污染情况较轻,而PM10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是使PM10成为潮州市区首要污染物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道路建设、建筑工地扬尘监管、强化陶瓷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是改善市区环境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
[1] 2011年潮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篇6
韦某于2011年11月在广西某电厂工地与同事一起加班,清理电厂“除尘锥形漏斗”内的废物。中午13:30左右,韦某在电厂的“除尘锥形漏斗”底部清理废物时,突然不省人事,同事将其从“除尘锥形漏斗”拉出并送到了当地医院抢救,医院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随后韦某转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二个月的治疗,脱离危险后,认为其自发性脑出血是由于在“除尘锥形漏斗”底部缺氧而造成的,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案件焦点:]
韦某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已明确。争论的焦点,一是韦某发生自发性脑出血是否为因工作环境的原因(缺氧)所导致的工伤事故;二是其伤残的情形是否符合工伤或视同工伤?
[认定结论:]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视同工伤”。韦某确实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内发病,但由于是由其自身疾病所引起,同时因抢救及时而脱险,因此,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视同工伤的情形,也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有关规定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范围。因此,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韦某自发性脑出血不予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不予认定理由:
1.经现场实地核查,“除尘锥形漏斗”内通风情况良好。“除尘锥形漏斗”其容器体高约1.2米,宽约0.6米,容器底部与长、宽各20米左右的巨大容器相通,通风情况良好,容器本身无耗氧装置。
2.同一时间、同一场所工作的其他职工无缺氧感觉。据了解,韦某等职工经常到“除尘锥形漏斗”底部进行安装、清理工作。施工以来,从未有过任何职工在“除尘锥形漏斗”底部工作时出现缺氧等不适情况。事发当天与韦某一起工作的其他几名职工也先后到“除尘锥形漏斗”(该工地共有8个类似的“除尘锥形漏斗”)底部工作。同一时间、同一场所的其他职工均书面证明,当天在“除尘锥形漏斗”底部工作时,并没有出现身体不适现象。
3.环境监测中心的测试试验表明“除尘锥形漏斗”底部并不缺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委托国家相关监测部门对“除尘锥形漏斗”进行氧气浓度测试。广西电力环境监测中心对相应电厂的“除尘锥形漏斗”(与事发电厂工地安装的“除尘锥形漏斗”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型号)进行氧气浓度监测。在“除尘锥形漏斗”底部进行最大强度的电焊作业时进行监测,氧气浓度大于2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为容器内氧气浓度不低于18%)。监测报告显示容器内氧气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4.“除尘锥形漏斗”使用说明书内没有注明缺氧警示。国家明确规定“电力设备在生产、安装或使用时如有一定的危险性,应在说明书中提示或警告”。“除尘锥形漏斗”是由国家认证的生产厂家提供,其施工、使用说明书中均没有说明“除尘锥形漏斗”内部缺氧的提示、警告。
5.相关医学书籍中没有提到缺氧会造成自发性脑出血。根据亚当斯·维克托《神经病学》(第七版)885页“颅内出血”一节中提到的颅内出血的12种病因(表34-6),在这12个病因中并没有提到缺氧会造成颅内出血。全国医学高等学校教材《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第六节“脑出血”中列举了非创伤性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均没有提到缺氧会造成颅内出血。
6.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医学专家根据韦某的住院病历等进行会诊后,认为没有证据表明,韦某的“自发性脑出血”与缺氧有关。
[案例评析:]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技术措施
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对生态环境带采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施工及运行管理,都要始终遵循环境保护和生态水利这一基本原则。
1 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1.1正确认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工程是除水害、兴水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一项工程。从资源的角度来看,水利工程是开发利用资源的工作;而从生态环境的观点来看,水利工程也是人类通过对水资源的调节、控制以改善生态环境,维持新的生态平衡的工作。水利与生态相联系就是把水利工程与生态保护问题相结合,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1.2水利工程带来的问题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我们已经或将要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造成水域环境恶化,生态失调,严重影响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健康;二是在流域规划、河湖治理、兴修大量水利工程设施发挥显著水利效益的同时,改变了环境,带来了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1.3生态环境对设计、施工和运行的要求
水利工程技术要求高,建设工期长,一般要经历规划设计、施工、运用管理等几个阶段。但不论哪个阶段,生态环境监测资料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料。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对坝轴线的选择、水工建筑物的布置、模型试验、工程设计、工期安排、工程概算等,施工阶段中对围堰建筑、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砂石骨料开采、截流与导流施工期用水,直至工程建成投产,以及各个建筑物的安全管理,科学合理地调度运用,兴建前后生态环境因素的变化研究等,都需要提供生态环境因子的各项监测资料和分析成果。因此,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和工期长短、投资的节约、工程效益的发挥等各个方面。
1.4生态环境检测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监测不同于一般江河的生态环境监测。它是在一定的地区和范围、特定的环境和时间内进行的。其针对性强,目的明确,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的工程建设项目、不同的工程进度,都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对水流流向、流态、泥沙运动、水温结构、水质、底质沉积物及水体生物、现状与变化趋势等需作综合的监测规划,以适应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1.5生态系统的划分
生态系统的划分是多种多样的。一条河流、一个水库、一个村庄,甚至一块农田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复杂巨大的生态系统,是由许多较为简单的、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所组成。
生态系统是可变的,人类可以设法改变某些生态系统为自己服务。为此,我们应该研究水利工程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它的功能,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建前后的生态平衡条件和演变发展的规律,探讨环境因素的改变对生态的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创造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
1.6生态系统的可变性
建设水利工程,一般都遵循“除害兴利,综合利用”的原则,而且对人类环境大都有所改、善。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这些个关系之间既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有时又互为因果、难以截然分开。
2 对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的要求
2.1规划设计阶段
生态环境应密切结合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基本保证要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按照我国现行的有关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工作程序分为选点、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详图等阶段。规划阶段的基本工作包括水库各种特征水位、功能、航运、渔业、环境生态、人群健康、水库移民、移民区的兴建及工业城镇布局规划等方面的设计,而这些都需要生态环境监测调查资料作为依据,尤其是要弄清施工前的本来状况,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施工阶段
2.2.1施工布局不能使生态环境恶化
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施工队伍庞大,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因此对施工阶段的生态环境应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严防污染大气、水源和流行疾病的传播。施工所带来的噪音、飞尘、烟雾及污水,应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其影响。
2.2.2施工开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低估
水利工程建设期间,需要开发交通、兴建码头等,工程开挖量大,要防止因开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应注意对资源和生态种群的破环。
2.2.3研究河床覆盖冲污及污染物的淤积情况
在围堰布置、水工浇筑、截流等进程中,要了解生态环境因素。如研究河床的抗冲能力时,对河床地质环境、河床河底沉积物等,都要取样监测,不仅需要了解表层的变化,而且还应掌握深层的变化状况,为研究环境因子的迁移转化提供依据。
2.2.4做好保护施工区的景观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规模宏伟,场面壮观,对前来参观的人员,工地应有专门的接待管理机构,加强对外来人员有关生态环境的宣传管理。工区应尽量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第一,保持具有一定的景观环境水平。
篇8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应当采取措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自治区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开展和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落实任期及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使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经济、产业和技术政策,进行资源开发、区域国土整治、城乡建设等活动,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部门、专家、公众等方面的意见,进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清洁生产、生态环境治理、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的政策,鼓励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环境保护产业,构建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环境保护财政投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产业投资和环境污染治理。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检查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统筹环境应急处置工作,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对重点环境污染问题和违法行为,实行联合执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有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街道办事处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协助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第八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要求减轻和消除污染危害、享受良好环境、知悉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有权举报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的义务。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十条 环境保护规划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各种开发和建设活动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环境保护规划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因保护和改善环境确需修改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原编制和批准程序办理;修改后的保护标准不得低于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修改,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询公众意见并向社会公开。上报审批的环境保护规划应当附有公众意见以及对公众意见采纳和不采纳情况的说明。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区域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划定或者调整本行政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各专业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开发利用规划应当符合环境功能区划。
第十三条 自治区建立跨设区的市的重点区域、流域和海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措施。其他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由有关人民政府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应急预案,规范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导致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威胁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紧急情况时,所在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通报当地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以及可能受到影响的邻近地区的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因过错造成突发环境事件,导致他人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有权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现场监测、调查取证;
(二)查阅或者复制有关资料,采集样品;
(三)责令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停止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
(四)查封、扣押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第十六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自治区环境监测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监测数据库,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健全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等环境监测活动,运行监测数据库,并依法监督环境监测机构的业务活动。
第十七条 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和监测规范的要求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不得弄虚作假,隐瞒、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或者篡改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报告。
第三章 保护生态和生活环境
第十八条 自治区、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重要渔业水域以及生物多样性丰富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设置明显标志标识,并实行严格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备用水源地的管理,防止饮用水、备用水源的污染;按照有关规定对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监测,并定期水质监测报告,完成水源地环境状况年度评估。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治区级以上公益林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和主要河流两岸、水库周围等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区域,种植有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植被的树木。
第二十条 自治区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确定本行政区域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定优先区域隔离带,建立并实行严格的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和管理制度,并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重点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以及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危险废弃物等集中处理设施周边土壤进行监测;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造成土壤污染的,有关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责令其限制生产、排放或者停产,并责令进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开展耕地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对已被轻度污染的耕地实施分类种植指导,采取农艺调控、种植业结构调整、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等措施,保障耕地安全利用;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其划定为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建设、规划等主管部门应当合理规划被污染场地的土地用途,严格控制受污染场地的土地流转;未进行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未明确治理修复责任主体的,禁止进行土地流转和开发利用;经风险评估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被污染场地,未经治理修复或者治理修复不符合相关标准的,不得用于居民住宅、幼儿园、学校、医院、养老场所等项目开发。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建设城市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医疗废弃物和建筑垃圾集中处理设施。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设城镇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并纳入当地社会发展年度计划,逐步在乡(镇)、村(屯)建设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第二十四条 工业园区建设应当符合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要求,通过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引导工业企业入驻,加强对排放重金属污染物、危险废弃物等重污染行业的统一规划、统一定点管理。工业园区应当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收集转运等防治污染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鼓励工业园区配套建设集中供热、供气系统。
第二十五条 油码头、加油加气站、储油储气库(区)和使用油罐车、气罐车等运输易挥发物质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并保持正常使用。
产生油烟、异味或者废气的餐饮服务、服装干洗和机动车维修等项目,应当设置油烟净化、异味或者废气处理装置等污染防治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
第二十六条 从事畜禽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污染防治配套设施以及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禁止在下列区域内设置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一)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二)城市市区、镇和村庄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禁养区域;
(四)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域功能区划的要求加强各种水域和地下水保护,加强对水体污染防治的监控,防止水资源枯竭和水质污染,对本行政区域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水体进行综合整治,使水质符合水域功能区划的水环境质量标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向水体排放、倾倒污水、废水等废弃物,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防止对海洋环境的污染、破坏。
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建设和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以及渔业生产等生产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入海排污口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禁止在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海滨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以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海域新建排污口。
第二十九条 禁止向岩溶洼地、溶洞、漏斗、天窗、裂隙和地下河排放污水。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组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放射性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防止放射性污染环境事件发生。
第三十一条 建设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或者安装高频设备,应当符合国家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规范,电磁辐射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
在已有的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或者高频设备周围,按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规范和城乡规划要求划定的限制范围内,有关主管部门不得办理修建居民住房、幼儿园、学校、医院、养老场所等敏感建筑的审批手续。
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或者高频设备电磁辐射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应当采取措施降低电磁辐射值。经采取措施后仍达不到国家规定限值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责令其停止使用或者迁出。
第三十二条 引进国外生物物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论证或者安全评估,加强进口检疫工作,防止有害生物物种进入和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发现有害生物物种入侵的,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扩散、消除危害。
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和无害化集中处置,逐步推广回收利用、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资源化利用方式,并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相适应的投放垃圾与收运模式。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规定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减少日常生活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收集。
鼓励和支持采用易回收利用、易处置或者易消纳降解的包装物、容器,对可回收利用的产品包装物、容器、废油和废旧电池等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加强对塑料包装袋、购物袋生产、销售、使用的监督管理,并采取措施推广符合国家标准的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购物袋。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废塑料污染的危害性。
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和销售塑料包装袋、购物袋。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地丢弃塑料包装袋、购物袋。
第三十五条 在城市市区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午间和夜间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时段内,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除外;
(二)高考、中考等特殊期间,在考场周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活动;
(三)将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排入下水道或者随地倾倒;
(四)在居住区、机关、学校、医院、疗养院等环境敏感区域从事产生粉尘、恶臭污染的露天装卸、堆放水泥、石灰、粉煤,露天喷漆和屠宰、水产品加工、生物发酵等活动。
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的,应当持有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并提前二日公告附近居民。
第三十六条 禁止在城市市区住宅楼、商住综合楼的居住功能区内,新建、扩建、改建产生油烟污染的餐饮服务业和产生环境噪声、振动污染的歌舞厅等娱乐业经营场所。商住综合楼的商业功能区内,新建、扩建、改建产生油烟污染的餐饮服务项目应当设置专用烟道,产生环境噪声、振动污染的歌舞厅等娱乐业经营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
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
第三十七条 在居民住宅区或者毗邻居民住宅的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唱歌、跳舞、健身等活动,应当控制音量,禁止使用产生过大音量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音响器材。禁止夜间在以上区域开展使用乐器或者扬声设备的唱歌、跳舞、健身等活动。
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室内娱乐活动,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干扰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午间、夜间不得在毗邻居民住宅的餐饮等场所进行猜码划拳、喧哗等产生噪声干扰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活动。
第三十八条 禁止在城市市区、其他人口集中区域或者环境敏感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甲壳素、骨胶、骨(鱼)粉、喷漆、塑料制品及其他产生恶臭污染的生产项目。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三十九条 污染物排放实行浓度达标和总量控制。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下达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分解,由各市、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将本行政区域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内。
对超过自治区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自治区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任务的市、县,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四十条 自治区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浓度、方式等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一条 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变更、延续、撤销、吊销、注销,应当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取得排污许可证,并不免除其法定的治理污染义务和其他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平网:
(一)排污单位纳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建设要求的;
(三)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厂;
(四)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有较大影响或者位于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污染源;
(五)其他影响公共利益、需要重点监控的污染源。
对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建设项目,负责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予通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第一款第四项、第五项所称污染源,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环境容量、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自动监测设备管理运营单位应当保障自动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不得弄虚作假,隐瞒、伪造、篡改自动监测数据,并按规定保存原始监测记录。自动监测数据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确认真实有效的,作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依据。
第四十三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国家环境监测规范的规定开展排污状况的自行监测或者委托环境监测机构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第四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定设置排污口和便于监测的采样平台,并安装标志牌。排污口和采样平台设置后不得随意变动。不符合排污口和采样平台设置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应当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
第四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污染防治设施的设计要求和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排放要求,制定操作规程,并保证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应当与产生污染物的主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使用。
已建成的防治污染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需拆除或者闲置的,应当事先报经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因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故障等原因导致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排放标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排放污染物,采取措施,保证污染物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排放标准方可排放,并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排放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重点工业企业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监管,检查地下水污染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评估有关工业企业及其周边地下水环境安全隐患,对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的企业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进行地下勘探、采矿、工程降排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等可能干扰地下含水层的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四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单位运营其防治污染设施或者实施污染治理,并与受委托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环境保护责任。受委托单位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四十八条 建设项目应当符合相关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自治区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污染控制,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建设,鼓励和支持无污染或者轻污染产业的发展。
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容量、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状况等因素,确定在本自治区或者部分区域内禁止建设和严格控制建设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并根据环境质量变化状况适时进行调整。
第四十九条 固体废弃物产生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不能自行利用或者处置的,应当提供给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利用或者处置。
危险废弃物产生者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处置危险废弃物,不得擅自倾倒、堆放。确需临时贮存的,应当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且贮存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并应当向所在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临时贮存的时间、地点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
第五十条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时,应当采取措施防止粉尘、噪声、振动、噪光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在城市市区内,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工地应当设置硬质连续围挡,并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措施。建筑土方、建筑垃圾、渣土和散装物料应当及时清运,在工地内堆存的应当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或者洒水抑尘等有效防尘措施。建筑土方、建筑垃圾、渣土和散装物料以及灰浆等流体物料应当采用密闭方式运送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运输车辆应当按照规定路线行驶。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五十一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向社会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公报以及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情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环境质量信息。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将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通过政府网站、公报、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获取政府环境信息。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定期公布以下信息:
(一)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名单;
(二)污染严重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名单;
(三)发生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名单;
(四)拒不执行已生效的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名单。
第五十四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向社会如实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环境信息。
鼓励和支持其他排污单位自愿公开有关环境信息。
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接受并及时处理公众的举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环境监测机构未按照法律规定和环境监测规范从事环境监测活动,造成监测数据失实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隐瞒、伪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伪造、变造或者篡改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未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造成污染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对规模化养殖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处罚;对非规模化养殖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向岩溶洼地、溶洞、漏斗、天窗、裂隙和地下河排放生产污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在午间和夜间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时段内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高考、中考期间,在考场周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产生社会生活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由所在地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警告后仍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将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废水排入下水道或者随地倾倒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在居住区、机关、学校、医院、疗养院等环境敏感区域从事产生粉尘、恶臭污染的露天装卸、堆放水泥、石灰、粉煤,露天喷漆和屠宰、水产品加工、生物发酵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八条规定,违法建设产生噪声、振动环境污染的娱乐业经营场所以及产生恶臭污染的生产项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产生社会生活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由所在地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警告后仍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产生社会生活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由所在地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警告后仍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未安装并联网自动监测设备的,对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测设备或者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导致自动监测设备不能反映真实排污状况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未经批准擅自拆除、闲置防治污染设施,依法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停止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拒不停止或者逾期不改正违法行为的,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停止或者改正违法行为的次日起,按照原罚款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建筑施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
(一)施工工地未设置硬质连续围挡,或者未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措施的;
(二)未及时清运建筑土方、建筑垃圾、渣土和散装物料的;
(三)未对施工工地内堆存的建筑土方、建筑垃圾、渣土和散装物料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或者洒水抑尘等有效防尘措施的。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建筑土方、建筑垃圾、渣土和散装物料以及灰浆等流体物料未采用密闭方式运送或者未采取其他措施防止物料遗撒,或者未按照规定路线行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车辆不得上道路行驶。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未向社会如实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第六十七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八条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午间,是指北京时间12时至14时30分;
(二)夜间,是指北京时间22时至次日早晨6时;
(三)采样平台,是指供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安全、方便地操作仪器的空间;
(四)城市市区,是指城市规划区的建成区域。
第六十九条 本条例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措施1.空调冬18夏26 全国节电上亿度
冬季的空调温度调至18度或以下。如您感觉有些寒冷可以多加件衣服,如此简单的举措就可以节约电力,从而减少燃煤发电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暖。
夏季的空调温度调至26度或以上。大城市的空调负荷约占盛夏最大供电负荷的40%-50%,将空调的温度从22-24℃提高到26-28℃,可以降低10%-15%的电力负荷,减少4-6亿度以上的耗电量。
人在夏天出些汗是有利于健康的,能增强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功能并促进自身免疫。
2.灯泡换成节能灯 用电能省近八成
家中的普通灯泡换为节能灯泡,并且要购买经过国家节能产品认证的产品,您可以通过是否印有节字标志来判断。在相同光通量条件下,节能灯比白炽灯可节约电能80%,用于购买节能灯的费用,在(8~10)个月的电费节余中就可以收回。
3.垃圾分类不乱扔 回收利用好再生
在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20xx年,中国产生的六大可回收的废物量分别为:废钢铁4150至4300万吨、废有色金属100至120万吨、废橡胶85至92万吨、废塑料230至250万吨、废玻璃1040万吨、废纸1000至1500万吨。至今中国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的价值达250亿元,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得到回收利用。废塑料的回收率不到3%,胶橡的回收率为31%。仅每年扔掉的60多亿只废干电池就含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
4.不用电器断电源 节电10%能看见
家庭和办公室内的各种电器,如电视、电脑等,请在不使用时关掉电源。在待机状态下,电视机每小时平均耗电量8.07焦耳,空调3.47焦耳,显示器7.69焦耳,PC主机35.07焦耳,抽油烟机6.06焦耳。关掉电源这一小小的举动既可以帮您节省电费,又能保护环境。
篇9
1环境监理概述
环境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理机构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遵照我国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根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环境监理合同等,对建设项目施工期及试生产期实施全过程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环境监理作为一项新型行业,目前正处于摸索和完善期。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在环境监理实践过程中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工作体系,其特点是以保护环境为宗旨、为环保管理部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建设阶段的咨询服务。我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主要涉及项目的设计、施工、试运行三个阶段,包括核查、监督、汇报、咨询四种方式。
2环境监理工作要点
2.1施工前期(设计期)环境监理①根据项目具体的施工工艺设计,对施工工艺中的“三废”排放环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施工中采用的污染治理措施是否可行和是否具有清洁生产的特点做出判断,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合理建议。②施工承包单位必须遵循的环境保护有关要求应以专项条款的方式在施工承包合同中体现,并在施工过程中据此加强监督管理、检查(必要时提出监测要求),减少施工期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同时对施工单位的文明施工素质及施工环境管理水平进行审核。③按项目的环评报告、批复意见及环保规范要求,为配套建设的污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噪声治理措施和固体废物防治措施等专项设计方案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并提出合理建议。
2.2施工期环境监理监督检查施工布置是否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图展开,临时用地占用耕地是否超出允许范围;监督检查施工结束后临时用地的恢复措施;监督检查各施工工艺污染物排放环节是否按环保对策执行环境保护措施、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监督检查施工过程中各类机械设备是否依据有关法规控制噪声污染,并在规定时间施工作业,必要时委托环境监测单位现场监测,以确定噪声污染对敏感点的影响程度,决定是否要求施工单位采取进一步措施;监督检查建筑工地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是否按规定进行妥善处理、处置;各类建筑垃圾必须及时收集,在规定地点堆放装卸,严禁随便乱抛;冲洗机械设备的含油废水须经隔油池处理达标后排放;监督检查施工现场道路是否畅通,排水系统是否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施工现场是否积水;根据工程施工活动排污及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监督检查施工期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情况;定期向环保部门提交阶段性工程环境保护监理报告,掌握全部环保工程建设总进度计划,掌握环保工程变更情况、核查环保设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特别对主要污染治理工程是否在控制节点(如初步设计、试产)之前完成做出判断,提出合理建议,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环保部门和建设单位,对建设单位和环保部门负责;及时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施工期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污染纠纷,同时参与调查处理。
2.3试生产期环境监理①协助业主做好试生产前有关准备工作。参与环保设施的调试与验收,收集相关资料和记录;全面检查项目配套的环保工程或设施是否具备试生产条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建议,并配合整改;协助业主做好试生产的申请准备工作;对配套的污染治理工程或设施是否符合试生产要求,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意见和结论;试生产过程中调查环保设施或设备的运行状况,配合环境监测部门的竣工监测工作。②整理环境监理资料。环境监理工作方案;与业主、设计、承包人来往文件。包括环境监理备忘录、工作联系单、通知单、停(复)工通知单、会议记录和纪要、工程环境监理阶段性报告等;整理与环保设备或设施有关的设计和安装单位的资质证书、相关产品的合格证,调试报告等材料。③编制工程环境监理总结报告,作为环保竣工验收的依据之一,参与工程竣工环保验收工作。
篇10
[关键词]大气降水 化学特征 成因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260-01
1.引言
大气降水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水或固态水,包括雨、雪、霰、冰雹等。而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则称为酸雨[1]。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同时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减产。此外,酸雨中含有各种致病致癌因素,能破坏人体皮肤、黏膜和肺部组织,诱发各种疾病和癌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
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华南及沿海地区。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1998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都有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2006年,我国酸雨形势进一步恶化,并重现向北扩展趋势[3]。目前,研究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对预防和控制酸雨的发生,减少其危害,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邯郸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降水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降水中pH值和离子浓度取决于大气污染物的源强、云水系统中的物理作用、成云和云下洗脱过程中的化学转换[4]。
本研究对邯郸市2009年-2013年的降水进行了连续监测,设立一个监测点位,监测项目为降雨量、pH值、电导率、硫酸根、铵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氟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硝酸根,监测方法按《全国统一降水化学成分监测方法》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采用雨量加权法计算,其结果见表2。
比较监测结果表明,2009年-2013年邯郸市的降水pH值的范围为6.03-8.70,均大于5.6,不属于酸雨。电导率的平均值为21.9ms/m,阴离子SO42-、NO3-、F-、Cl-的浓度均值分别为49.8、9.5、1.2、6.0mg/L,阳离子NH4+、Ca2+ 、Mg2+ 、Na+ 、K+的浓度均值分别为3.9、28.1、8.3、3.1、4.8mg/L。可见降水中主要阴离子为SO42-和NO3-,主要阳离子为Ca2+ 和Mg2+。
3.降水化学特征的成因分析
3.1 各主要离子的来源分析
SO42-和NO3-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其中最大的源头是发电厂、钢铁厂、冶炼厂等工业企业以及机动车尾气的排放,而且它们在大气中常有相似的化学行为[5]。SO2和 NOx经过云内成雨过程,水汽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使得降水pH值下降。
Ca2+ 和Mg2+主要来源于大气颗粒物。该地区处于北方,土壤含有大量碱性物质,干燥少雨,遇到风力较大时,容易形成沙尘,同时建筑工地的施工形成的扬尘也是颗粒物的来源之一。由于颗粒物的偏碱性,对大气中的SO42-和NO3-等酸性粒子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对pH值的下降起到缓冲作用。
3.2 气象条件降水pH值的影响
邯郸市位于华北平原,西邻太行山,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交替明显,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由于年内降水量的不均,造成采暖期环境空气污染的严重,大气降水特别稀少,不仅不利于大气污染的洗刷,反而加剧了二次扬尘污染,同时锅炉的集中使用,使得SO2的排放增多,降水pH值随之下降。
通过对比降水量和pH值的关系发现,随着降水量增加,pH值呈现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几日内连续降雨,pH值日趋升高,各组成离子的浓度日趋下降。
4.结论
4.1 邯郸市2009年-2013年的大气降水pH值均大于5.6,不属于酸雨。降水中的主要降水中主要阴离子为SO42-和NO3-,均值分别为49.8、9.5mg/L,主要阳离子为Ca2+ 和Mg2+均值分别为28.1、8.3mg/L。
4.2 SO42-和NO3-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受工业生产、居民生活、机动车尾气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Ca2+ 和Mg2+主要来源于大气颗粒物,特别是土壤尘、道路和建筑施工场所扬尘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自发,高超,谢付莹.中国酸雨模式研究回顾与所面临的挑战[J].自然杂志,2007,29(2) :78-82.
[2] 廖洁,朱志超,侯祺棕.武汉市酸雨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3):39-40.
[3] 蒲维维,张小玲,徐敬,等.北京地区酸雨特特及影响因素[J].应用气象学报,2010,21(4):464-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