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染治理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污染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污染治理

篇1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农村现代化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工业废水、废气,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日趋严重。愈演愈烈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

一、农村环境现状

1.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畜禽养殖户普遍规模小,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粪便的堆放也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

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乡镇政府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等作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良策。而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往往是靠山吃山,有煤挖煤、有石采石,兴办小高炉等,这些企业往往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不惜以牺牲环境代价获取经济利益。更有甚者个别乡镇领导不经考察,盲目引进一些淘汰落伍、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甚至对一些企业实行重点保护。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见到了经济效益,但由此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甚至酿成重大事故。2008年8月河南民权县磷肥厂利用高砷硫铁矿制酸严重污染大沙河水的特大污染事故就是一个例子。不仅污染沿河土地,对下游居民饮用水也是一个威胁。

3.农民盲目滥用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导致环境污染。据最新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

二、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思想根源。长期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环保知识的缺乏,造成广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认为环境污染与己无关。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更不考虑生态环境,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恶化。

2.农村环境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

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一些乡镇政府一味讲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企业布局分散、生产和排污混乱无序,即使采取了治理措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化工、电镀等污染企业分散在乡镇、村庄、居民集中区,尽管近年来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三废”污染有所减缓,但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治理,污染问题仍很严重。加之农村生活废水无序排放,各种垃圾随意丢弃等都形成较大的环境安全隐患。

3.农村环保法律缺失

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河南省尚没有一部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或规章,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分散在其他多部法律文件之中。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原则性规定,概括性强,实践中难以操作。如针对有关畜禽养殖污染和面源污染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现行法律中的一些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1.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而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保护法知之甚少。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乡镇企业负责人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明确责任,自觉减少、控制污染。新晨

2.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工业园区进行集中生产、集中治理。统筹建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保护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

3.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同时,还要注重与现有法律文件的整合与完善,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探讨

一、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分析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环境保护逐渐受到重视。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是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人口急剧增加而逐步形成的。所谓农村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农民在从事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及生活活动中造成的农村环境质量下降,并对农村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健康造成一定不利影响的行为。2010年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局部地区形势有所好转,但总体形势仍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村生活污染局部增加,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速趋势,农村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年化肥的施用量达4700多万吨,但有效利用率不足35%,每年产秸秆大约7万亿吨,利用率不到50%,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达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由此造成了农村水体和土壤严重污染,再加上乡镇工业污染、城市污染转移,形成了“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产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兼有”的严峻局面,使得农村环境加速恶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1 高度重视,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 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其纳入到政绩考核的范围,明确各个主管部门的职责,做到年初有部署、年底有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好落实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体系,在政策落实、工作部署、人员组织、财力投放、项目监管等方面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在资金上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农村环保资金要做到足额到位和专款专用。 对农村环境的监管是做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县、乡(镇)应建立定期调度、定期检查和抽查的工作制度,便于把握农村环境中污染动向和变化发展的规律,确保各项工作的及时跟进;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管,以保证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化肥、剧毒农药的生产销售,降低面源污染风险;制定乡镇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严格环境准入;强化农村工业企业污染减排监管,严格执行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制度,引导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实行污染集中控制、集中处理,以消除或减少乡镇企业的污染,对于那些布局不合理,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高,经济效益差,污染严重又难以治理的乡镇企业坚决予以淘汰。

2 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 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必须以完善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为基础。因此,应建立和完善适宜农村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充分体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普遍性”等要求,抓紧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规范、条例和制度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并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加大环境执法处罚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树立农民环境保护的法制意识。 农村环境的整治,广大农民群众是主体,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册、宣传画、环保讲座、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广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制知识,使其树立环境资源价值观念、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法制观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群众和干部意识到农村环保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并在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中要开设环保内容,使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建立科学有效、快速反应的举报与奖励机制,积极推进与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政策,激励、引导农村群众投身到环境保护之中。

3 加强农村环境规划的编制,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与维护

根据农村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现状,因地制宜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农村生态发展规划。大力倡导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推广畜禽的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畜禽粪便、秸秆等废弃物的无害化技术、资源化处理技术,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农村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和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所需资金较大,不能光靠中央财政支持,应加大地方政府地资金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金的注入,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健全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机制,保障环境基础设施能长期有效地运行。

综上所述,农村环境的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同时它又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基层政府应以生态文明创建为抓手,通过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将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桓仁满族自治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M],2008,10

[2] 王君丽,刘春光,斯东林,等.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存在问题及对策[D].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天津: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 2008, 10.

篇3

[关键词]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农村;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82-01

引言:目前,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关注内容,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产生越来越多污染,且主要污染为生活污水。目前,农村在污水治理上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或自然下渗,对农村河流和地下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根据农村污染现状及治理现状,选择科学合理的污染处理技术非常重要,本文在此探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1.人工湿地和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1.1 人工湿地

湿地是一个单独的生态系统,它具有提供食物、原料和多种资源的功能。湿地在全球生态平衡的保持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湿地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当地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防灾方面,湿地能够保护水土、涵养水源,对缓解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突出。人工湿地是一种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技术,人们基于湿地对污水的净化功能,建造并实现对污水处理的监督控制,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发生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层作用,能够得到较好的污水净化效果。目前,人工湿地按照水流方式分,主要分为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

1.2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之间发生作用实现污水的净化。首先,湿地中的基质、植物和微生物能够有效截留、沉淀和吸收有机物。其次,污水中存在大量的氮,湿地能够通过硝化机制、植物吸收和无机氮挥发将氮消除,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实现脱氮过程。再次,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磷元素,能够被湿地中的植物吸收,人们在通过割除植物去除磷。最后,污水中的重金属能通过基质和植物进行消除,实现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具有非常强的污水处理效果,维护和管理工作进行方便,通过较小的投入就能够获得较大的生态收益。

2.农村污染及治理现状

2.1 农村污染现状

农村污染最为严重的就是生活污水污染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升。但随之而来的,人们在生活中制造的生活污水剧增。由于政府将环境治理的重心放在城市地区,导致农村地区污染迟迟得不到治理。根据统计,农村地区主要污染为生活污水污染,生活污水主要由生活洗涤用水、厨房污水、养殖污水、冲厕污水和垃圾渗滤液构成。根据我国农村的分布特点,村与村之间分布过于分散,污水排放管道难以形成网络。据国家建设部数据显示,高达95%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大量农村污水被排入河流、空地、农田和地下,对农村土地和水资源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

2.2 农村污染治理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污染治理现状不容乐观。新农村建设步伐速度过快,人民生态意识的形成跟不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受人们意识所限。并且,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经济投入有限,分配到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有限,导致农村没有经济能力负担起污染治理的费用。此外,政府对农村地区的不合理规划也导致农村地区污染治理进程落后。综合实际状况,可以将农村污染治理落后的原因归咎于资金问题、环保意识问题、政府规划问题和农村管理问题四个方面,而这也正是处理农村污染需要重点改进的内容。

3.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3.1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技术首先适用于海南,通过大量的推广实践发现,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能够有效净化农村污染,并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基于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实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做发明了这一技术,具备强大的系统净化功能,将劣质水源处理成为达标的排放水源。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能够将农村污水收集到一起进行集中处理,如果农村地形地貌过于复杂,或者农村之间距离过远,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分散处理。该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具有高度稳定性,不仅在夏季这种有利于有机物分解的时节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冬季也能较好地完成污染治理目标。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一个优点就是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也是如此。该技术的运用在单位投资成本上非常低,远远低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并且复合垂直人工湿地技术的管理和维护非常简单,不需要安排过多的人员进行看管,一兼职管理人员即可。

3.2 组合式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组合式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关键就是物理、生物和人工湿地的有效结合。该技术如下进行:污水排入格栅井中,由格栅井灌入隔油池,将污水中的油渍隔离,而后对沉淀池进行调解,再通过厌氧消化池、生物滤池和填料池将其排入人工湿地中,最后将处理好的水源排入沟渠。在投资方面,组合式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不需要在居住区外建设大量管道,导致资源浪费,从而节省资金。组合式人工湿地建设没有固定要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建或分建,有效利用田地中的闲置地,能够有效避免浪费农田。在组合式人工湿地建设过程中,在湿地栽植观赏性植物,既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绿化覆盖程度,又增加了农村地区的特色景观。在人工湿地这一环节的水就已经达到较好的水质效果了,该水源水质已经达标,人们可以将人工湿地水源用作灌溉水源,用于景观水体,甚至可以直接排入河流中或渗入地下,不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组合式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农村污染,净化农村生活环境。

4.结语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肺”,可见湿地对环境的净化作用是如何的强大。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固然重要,但维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民的生活和耕作环境更为重要。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具有投资成本小,处理污染效果好的特点,能够适用于广大农村地区,帮助人们实现农村污染治理,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新农村 河北省 环境污染 综合治理

一、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环境污染现状

(一)工业污染源从城市转向农村

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上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分布调整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而其中的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超标排放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不得当

农民的环保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农村环保基础实施相对滞后,大多数农村没有地下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村民们将自家的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在田间水渠,污染生态环境的同时,生活污水中含有的重金属和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随着渗透土壤中,如果到达地下水系统,将会引起地下水的污染。河北省农村地下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显示,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污染成分为贡、镉、铬、铅等,污染来自海河流域污染地表水入渗补给,严重威胁河北省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

(三)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根据2012年河北省环境公告显示:2012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4.9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为42.3万吨,农业源排放量为91.8万吨。可见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已经逐渐超过工业点源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而近几年,由于农民缺乏相关的环保意识,盲目提高农产品产量,使得农药、化肥、地膜的施用量呈上升趋势。据《2012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告》数据显示,2012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为6302.37千公顷,其中农用化肥施用量为329.33万吨,农药使用量为8.48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12.69万吨,其中地膜使用量68248吨,地膜覆盖面积达1159.06千公顷。与2011年相比全省农药、化肥、地膜使用量呈上升趋势。

二、国内外环境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及启示

(一)德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实践

德国注重保护生态农业发展。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农场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定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采用与自然控制力相协调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禁止使用化学肥料,采用农家肥料,种植豆科植物,实施秸秆还田措施;采用合理多样的轮作和间作制度。政策上,实施环境保护补贴,使得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向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

给我们的启示:一是推进农村环境局域化管理。可以从农村的整体规划入手,以村为单位,结合村子自身的农业及景观特点,制定具有特色的环境保护局域规划。二是发展生态农业。例如可利用“秸秆还田”等措施,对土地施天然肥料而减少化肥的实施,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土壤有机物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还能防治燃烧秸秆所导致的大气污染。

(二)美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实践

美国农村拥有一整套完整的垃圾处理回收产业链。在美国的乡村,生活垃圾都是由规模不大的、专门从事废弃物收购的家庭公司来承担,这些公司在当地“比比皆是”,家庭公司的员工也是农民,他们开着垃圾车去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并取得一定费用。这样美国农村生活垃圾就得到了很好的处理,经过收集、回收、处理、加工、销售等一系列商业化的运行模式,形成一个垃圾回收的产业链。

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村民提高自主意识。政府的法律制度是约束外因,提高农民自身的环保意识是内因,内因外因相结合才是实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二是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过于分散,没有一部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造成农村特有的一些环境污染,没有明确的监管和治理措施,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

三、河北省农村发展的环境污染治理建议

通过借鉴国内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提出适合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

(1)积极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村镇污水处理和城乡一体垃圾处理试点工作。多增加一些环保服务站,垃圾处理回收站,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争取做到每个村落都能够设一个能够解决自身污水垃圾的处理系统,村中建立更多的符合卫生条件的厕所,并定期有专人负责清理回收。各级政府要动员村民捐助农村环保设施,为农村环境治理争取到更多的资金。

(2)发展生态环保农业。在农业生产上,要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进而大量使用农家肥、种植绿肥等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采用合理多样的轮作和间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采用“秸秆还田”措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防治大气污染。

只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才能将“环境污染治理”落到实处,而非停留在口头上,真正为村民谋取利益,从根本上调动村民积极性,从而促进河北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篇5

关键词:农村环境;环境污染;问题;原因;治理措施

一、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分析

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近年来,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

1、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2、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

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直接。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此外,由于污水灌溉、堆置固体废弃物、承受了大量工业污染的转移,农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延伸到了食品污染。

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二、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思想根源。长期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环保知识的缺乏,造成广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认为环境污染与己无关。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更不考虑生态环境,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恶化。

2、治理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但却存在技术、经济障碍。除了面源污染难以收集污染物外,其它类污染用末端治理常会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农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污染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采用末端治理则会因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以及高折旧率限制而不可行。

3、农村环保法律缺失

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河南省尚没有一部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或规章,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分散在其他多部法律文件之中。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原则性规定,概括性强,实践中难以操作。如针对有关畜禽养殖污染和面源污染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现行法律中的一些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到环保领域,主要指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两个方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强化农民的环保意识。

即使有了相关的环保法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宣传,其管理效果也会有限。因此,乡政府应开展一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环保宣传活动,引导农民从我做起,提高每一个农民的环保意识,从每一寸土地开始,将环境保护深入其中,真正改变农民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积极发展一些无公害的绿色有机蔬菜,提高经济收入,使农村环境得到真正的改善。

2、有效控制污染源,从源头上扼制农村环境污染。

污染源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的切入点,要进一步加强对化肥、农药流通使用的监管,建立防治农药、化肥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体系和监测网络,有效防治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加强对农村水污染的保护力度,通过法律手段强制企业搞好污水处理,做到达标后排放。同时,还要加大对种养植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等方面污染的防治力度,要采取科学、有效、可行的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堵住污染源。

3、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必要时可以出台单独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利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4、加大农村环保治理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科研部门应当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提高投资效果。在支农资金或环境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农业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吸引和利用一些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赠款和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

5、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评价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篇6

农村环境污染既有历史和现实原因,也有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与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的影响,同时更有经济技术落后的制约,环保法制缺失的无奈。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民是农村环保的主体,其环保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环境好坏。但沿袭已久的农耕方式,环保知识的匮乏,造成广大农民在不直接危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对环境、生态、污染不十分关心。具体行动上,许多农民不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环保,随意排放生活污水,随意丢弃、堆积生活垃圾,且将此类陋习视为天经地义;一些农民只顾眼前利益,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由于对环保知识和法律的无知,有些农民在自身合法利益受到环境污染损害后,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其次,提防政府监管不力。现行环境管理体制以单一的行政强制和直接控制为主要执法手段,但由于农村环境机构缺失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特殊性,致使现有法律体系往往失去可操作性。监管部门大量、直接采用的简单并略显粗暴的行政控制手段根本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某些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农村环境污染不检查、不督促,更不愿意投入人、财、物进行治理,致使环保在一些乡村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状态。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率,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甚至提出“宁可穷死”的荒谬口号。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忽视项目的环境负面效应,盲目引进,甚至明知污染环境严重,也要引进。

第三,农村环保法规缺失。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法规体系,但在一些重要领域和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空白,特别是上述法规大多是针对城市环境污染,尚无一步专项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法规,有关农村环保的法律规定分散在法律文件中,且相当内容属于原则性规定,实践中难以操作。如罚则部分,大都规定得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具体处罚措施、处罚额度,以致难以落实。农村环保法规“少”“散”“软”的状况,客观上导致某些地区非法排污猖獗,环境污染失控。

二、农村环境污染法律规制

根治农村环境污染,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逐步扭转生态失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从法律角度来看,应当着重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村居民不知法。相当多的农民对环境保护法一无所知,少数农民也仅听说过而已。对环境污染的性质认识不清。一些人将环境污染视为平常事,无关大碍或仅视为不文明行为,认识不到其违法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环保法制宣传。各级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环保法制宣传,使环保知识进村、进户、到人,让广大农村知道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保护环境是法律义务;让农村掌握基本的环保法律规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篇7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X1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备受关注,其中农村水污染问题是最为敏感的一环,大量化学物品的使用,使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适于饮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水污染治理,对改善农村水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有着重要意义。

一、农村水污染现状

水污染主要是指排入水体中的污染物使得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水体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用途。农村水污染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综合体,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1、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离不开农药和化肥,合理的使用能够促进农业增产。我国农村广泛地存在着农药化肥滥用问题,导致氮磷钾使用不均衡、土壤板结、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水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环境。

2、居民的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各种污水的总称。其中包括厨房、洗涤室、浴室等排出的污水和厕所排出的含粪便污水。居民的生活垃圾若处理的不当,其间所含的有害成分将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这些农村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会通过水源地扩散。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的拉夫运河污染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危害。

3、畜禽养殖和农业生产废水随着地表肆意漫流,造成非点源污染

畜禽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粪尿等废弃物在排放前鲜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绝大部分就近排入水渠汇入河道或渗入地下,其中氮、磷等元素促使水体富营养化,或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或亚硝氮浓度增高。未经处理的农业生产废水同样导致非点源污染,其中所含有的大量磷元素加速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4、工厂污水排放

相对于工业废水来说,生活污水不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因此会引入工厂,来提高当地的经济。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的水量及水质污染量很大,已经成为了农村废水的来源之一,工业废水是量大、成分复杂、难处理、不易降解和净化,危害性非常大。各类污水组成互不一致,千差万别。这样的举措,使农村的环境更加恶劣了。

5、酸雨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酸雨能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雨降到地面后,导致水体酸化,其中生长的各种鱼虾等动物、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庄德辉认为,藻类是水体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在酸化水体中,藻类数量减少,特别是在藻类形成水华季节,与邻近非酸化水体相比,种类明显偏少,严重破坏水体。

6、水污染处理设施欠缺

现在的污水处理技术可以净化任何污染废水,由于技术投资高、运行费用大、管理维护技术要求高,因而很难在农村大面积推广应用。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有些作坊或工厂企业虽然建有污水处理设备,但却是部分运行或者不运行,致使废水依旧污染着水环境。

二、农村水污染成因分析

1、环境意识淡薄

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在农村地区老百姓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维权的意识很淡薄,对于身边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以为然。这种情况一方面加剧了农民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因为他们没有环境保护意识特别薄弱,旧的生活和生产习惯加速了农村环境污染的进程。

2、技术支持和资金缺乏

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技术水平总体偏低、采用的技术鱼龙混杂;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后由管网排放;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许多地区都存在“建的起、转不起”的状况;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缺少污水设施运行的专业管理人员,难以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持续正常运转。现在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收集、处理和运营都已成熟,且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很少,这也是导致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少必要的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主要原因。

3、缺少监管体制与机制

很多工业项目因为其技术落后污染严重在发达的城市地区很难立足。这些工业项目就逐步转移到环境监管薄弱的农村地区,利用农村地区地处偏僻等特点,逃避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而当地居民和领导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这些污染严重的行业并不是特别反对。

三、农村水污染治理措施

1、发展生态农业

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种植,应加快研制出高产、高抵抗力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鼓励施用天然肥料和实施秸杆还田技术。努力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要求政府将投资重点放在生态工程的研究和利用上。生态工程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控制工程、营养元素植物带控制生态工程、农田径流污染控制生态工程等。从根源上制止农业污染,使农业生产体现出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并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处理,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

2、采用新型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控制酸雨形成

对酸雨采取的防治措施有:①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能源消耗等,限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排放,从根本上控制酸雨。②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处理。③区域集中供暖、供热。④提倡节约能源,降低能耗。⑤改良发动机和使用催化剂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⑥转换能源结构,用清洁的水力、风力、太阳能等代替火力发电。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

对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的环境问题突出地区,政府应该分门别类地给予相应的财政资金补助,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治,重在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立后,通过实施环境资源税、排污收费等经济手段,完善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4、加大农村广大地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应该采取宣传车、张贴标语、环保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加大农村广大地区的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引导农村基层采用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进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使得广大农民自觉投身到农村环境保护中来,充分发挥农村居民在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5、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起针对农村实际情况的法律体系和相关标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缺少针对农村污水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而城市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技术规范,也并不完全适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只有完善了相关的法律体系和技术标准,才能使农村的环境保护做到有法可依和正常推进。

结束语

深入农村实地调查,考察问题存在的具体情况,裁定合适的防治措施,政府、企业以及广大村民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农村水环境的改善,达到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最大程度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成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孙永波,官洪国,张丽,等.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污染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1

篇8

目前,甘肃省积极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计划。到2020年60%以上的村庄实现环境整洁,建成10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总体目标。

垃圾靠风刮 污水靠蒸发

春节期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寂静的村庄又变得热闹起来,同时也进入了生活垃圾产出的高峰期。在一些村庄,鞭炮碎屑、饮料瓶、废旧电池、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塑料制品被随意丢弃,“垃圾围村”问题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位农民说,倒退二三十年,农村是很少有垃圾的。那个时候没有塑料袋,也没有农膜,主要是动物和人的排泄物,但也被收集起来作为肥料。

如今,走进一些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随处都可以看见废弃塑料农膜、农药瓶、饮料瓶、杂草秸秆、包装物、废弃建材、医疗垃圾……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六边”成为垃圾主要倾倒地点。晴天气味难闻,刮风天塑料袋满天飞,一遇到雨天,洪水直接把垃圾冲到了农民饮水的山泉附近,有的渗进了泉水里,直接影响着村里人畜饮水安全。

农工党甘肃省委曾在一份调研中指出,目前农村垃圾排放量日渐增多,成分日益复杂,加之城市大量未经处理的垃圾被清运或转移至农村地区,或者转至城乡接合部仅作简单的填埋、焚烧甚至堆放,导致农村的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

农工党甘肃省委通过调研发现,甘肃省农村地区的垃圾排放量与全国人均排放量基本相当。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为0.86公斤,每年仅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就逼近3亿吨,约为城市垃圾排放量的70%~80%,且垃圾排放速度正在以8%~10%的速度快速增长。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已成为部分农村生活环境的写照。

环境整治让垃圾消失

每天早上7时多,皋兰县石洞镇中堡村一社的杨仙崇就开着垃圾清运车出门了。村民纷纷把家里的生活垃圾提出来,放在垃圾车上。

“原来家里的垃圾出门就乱倒,现在村里有了专门的清洁工负责垃圾清运,村庄街道也变得干净整洁了。”中堡村村民说。

从2013年开始,兰州市在全市农村组织实施了“清洁家园”行动,并配套实施了“十乡百村”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按计划,到2017年,全市80%以上的乡(镇)、70%以上的村实施“十乡百村”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建成一批村容整洁乡村、乡风文明乡村和美丽乡村。

这一变化,源于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在甘肃的启动。

从2010年开始,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启动,旨在通过在基础条件较好、资金配套充足、示范效应明显的地方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以奖促治”政策效果,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

2011年起,甘肃省被财政部和环保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3年时间,国家安排甘肃省中央补助资金7亿元,地方配套3.5亿元,用于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

三年来,中央补助资金和省市县配套投入总数超过10亿元,甘肃省农村连片(综合――整治共涉及14个市州,85个县(区、市),1752个行政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0%以上,受益人口348万余人。

美丽乡村建设改变农村

“生活垃圾不乱放,街净巷洁讲文明。”这是庄浪县通化乡野赵村村民耳熟能详的“卫生环保村民守则”。

走进野赵村,水泥硬化过的村道干净整洁,街道两旁立着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家家门口摆放了垃圾箱,垃圾专门有人收集清运。

为了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引发的污染现象,2006年,甘肃省在农业部的扶持下,启动了农村清洁工程,从而拉开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序幕。

2013年,甘肃省又出台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计划。围绕甘肃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计划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安全饮水、通村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全覆盖,60%以上的村庄实现环境整洁,建成10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总体目标。

篇9

关键词:城市 ; 水污染现状 ;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E991.2]文献标识码:A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根据联合国全球规划署的统计资料显示,到2025年,全球将会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面临着中度或者是重度的用水紧张问题,尤其是作为水资源短缺的中国来讲,水污染日益严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对城市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一 水污染原因

随着经济和城市的不断发展,水污染现象日趋严重,人们改善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随之增长。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水污染情况十分严重,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造成我国水体环境严重污染且难以短期解决的原因主要集中这两个方面。

第一,城市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便被外排,个别企业水污染治理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一些农村的乡镇企业,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缺乏,设备产品制造水平偏低,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以及工程项目实施和运行监管的技术支撑不足,都是造成工业污染的重要原因。

第二,农村污水是不同于城市及中小城镇的另一种类型,具有点多、面广、量小、分散等特点。所以,农村水环境质量状况更令人担忧,个别地方发生了一些水污染事件,农民用水灌溉,西瓜等经济作物遭到毁坏;有的鱼塘灌入了污水,成塘的鱼苗出现死亡;进而群众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面对农村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管理水平低、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的不完善,涉及资金投入不足。建站和运行资金短缺等实际问题,导致无法集中处理生活用水。目前,我国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上进展缓慢,尚无适用的处理技术,更缺乏标准规范,成为我国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重大技术瓶颈。其次,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环保意识淡薄,生活垃圾的随意处理。对环境危害的源头和危害程度往往认识不清,对潜在的环境危害往往忽略掉,最后导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现上升趋势。

二 水污染现状

第一,以辽宁省为例,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的过度消耗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辽河沿岸分布着许多大型或特大型工业城市,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难以得到控制,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内,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加剧了城市水污染。近期刚刚曝光的辽宁阜新地下水被污染20多年变成了“绿茶”,水中六价铬最高超标30倍,可能致癌,对环境有持久危险性,给人们再度敲响警钟!这对企业排污标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我市的造纸、化工、医药、皮革等企业,正面临着达标即生存、超标就淘汰的艰难选择。地下水污染形势已日趋严重,这一点已经广为人知,但是每个地方的具体污染情况如何,却很难说清。目前我国国家级的地下水监测点不足2000个,其中很多监测点的监测设施由于多年失修遭到破坏,以致监测数据无法正常获取。而按照我国国土面积,至少应该保持2万至4万个。治污,先要摸清污染“家底”。“只有长期监测、跟踪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过程,才可能对地下水污染的形成、演化、发展趋势作出较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判,从而‘对症下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田延山一语中的。

第二,生活污水的排放,不容忽视!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其中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这就需要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相对而言,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普遍比较落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统计,目前有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农村污水除处理率低这一显著特点外,间歇排放,排量少且分散,是农村污水的又一典型特征。此外,农村污水氮磷浓度高且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细菌、病毒等,严重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从而引起水环境的全面退化。

二 水污染防治措施

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是解决水环境危机的关键环节,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水污染的防治在防治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借助各方力量。具体说来,主要的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解决现有的水污染问题,需要服从国家层面的协调机构统一部署。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各省市都在严格执行。为确保法规和实际相结合,并且能够贯彻实施,各级政府应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法稳步推进治理工作,并且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起工业废水排量标准系统,将废水的排放量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于违规排放的企业需要立即关停,通过这种手段促使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实施清洁生产,同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决不允许企业将治理的成本转嫁给社会。除此之外,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基本建设投入,依靠科技的支撑,建立科学的工作平台,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重大科技攻关与科技创新,攻克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内实际需求的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方案,做到城市水环境质量综合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污泥处理处置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优化,确保良好的人居环境。

第二,针对城市生活污水的现状,首先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采用分流制下水道系统或者是合流制系统的措施,提升排水系统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集中力度对居民小区和施工建设区域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应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生活污水处理的成本。其次,完善农村排水系统,提升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中,最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是厌氧沼气池。它将污水处理与其合理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同时,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开展农村环保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同时宣传水源保护、河流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凝聚公众参与环保工作合力.

结束语:

水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是一项长久而又艰巨的任务,应激发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热情。面对严峻的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做到人人重视、参与,政府部门、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杰 大气与水污染的防治 中国环境管理丛书[J] .2008年第03期

[2] 邱士军 吕振山 浅析城市水污染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30期

[3] 王啸宇 崔杨 陈玫君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 甘肃科技,2013年第13期

篇10

关键词: 农村 环境污染 治理措施

我们“农村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课题组的成员深入生活区域的各个乡镇,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污染,包括农村中小企业排放废气、乡村燃烧垃圾产生的有毒气体、农田焚烧作物秸秆的烟尘及村镇交通运输带来的浮尘和扬沙等污染。(2)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地膜和秸秆等废弃物污染及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农作物秸秆常常被随意堆放,长期无人清理,以及被焚烧的秸秆会产生污水浓烟,对农村生活用水体、大气、土壤造成污染,导致农业环境污染加剧,直接危及广大农民群众身心健康。(3)中小企业污染排放,农村,乡镇企业数量剧增,农林业、畜牧业、医疗卫生、造纸厂、水泥厂等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固体垃圾,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由于该类废弃物大多都含有有毒物质,因此长期不处理将严重影响人畜的健康,破坏农村生态系统。(4)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随着城市规模的膨胀和工业的发展,城市垃圾正向农村蔓延。许多城市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由于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场,只能靠向城外转移保持自身环境的整洁,这就使农村环境脏乱不堪。(5)农村生活垃圾肆意排放,生活垃圾主要是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塑料袋、废旧日常生活用品、废纸、煤渣、废旧衣物、碎瓷片、废旧电池等,这些垃圾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消费品。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农村居民不再使用菜篮子买菜,都用塑料袋,一些废旧衣服到处乱扔,平时产生的煤渣随意乱倒,没有一个固定的堆放场所,严重影响农村的自然环境。

因此,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治理措施与建议。

一、在农村建设一批长期稳固的垃圾回收站,建设垃圾处理厂。

首先就是垃圾分类资源化,按垃圾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如废旧电池、废旧塑料、废旧之纸类、废旧玻璃及废旧金属等可再生垃圾,有机易腐烂垃圾进行堆肥或沼气处理。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我国城市垃圾以卫生填埋为主。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00千克,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所以加强生活垃圾的分类措施,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农村垃圾。

政府倡导,在农村实施垃圾清运制度,建设垃圾堆放坑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在各乡镇的村头路口修建多个垃圾池,解决农村垃圾乱扔乱倒的现象。派专人管理,禁止焚烧,定期清理运送到垃圾回收站处理厂进行处理。

二、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家畜粪便制沼气的技术,也就是“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沼气利用模式,通常是一家一户建一个6立方米的沼气池,带上小猪圈、小果园、小菜园、小鱼塘,使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和以水果为重点的种植业组合成有机整体。猪粪、生活有机物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来照明、做饭,沼渣、沼液进入农田作肥料和饲料,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秸秆、人畜粪便、农业生产本身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三、整治中小企业污染,发展清洁生产。

借鉴工业清洁生产的成功经验和思路,大力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全过程的污染控制,从源头抓起,在生产的每个阶段都减少污染物产生,使废物产量最小化,并将每个环节产生的副产品与废物及时回收,综合利用。农村乡镇企业是村民致富的源泉,也是农村固体废物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要控制和防止这一污染,就必须建立一整套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措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属于该淘汰的企业,要坚决淘汰;属于保留的乡镇企业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升级换代,以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实行乡镇企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

我们可以借鉴安徽“铜陵海螺水泥公司”的成功经验,水泥厂每天可以处理300吨的生活垃圾,他们利用水泥窑焚烧垃圾,焚化炉的燃烧温度控制在900摄氏度以上,有效防止了废气和致癌物质二恶英的产生,另外,企业垃圾燃烧炉和蒸汽涡轮机结合可以再生发电。水泥窑成为垃圾的清道夫,对垃圾做到了吃干榨净,减少了二次处理危害。

相关部门应当把发展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

四、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和完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