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30 17:44: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管理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人才培养既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拔高,而是培养掌握必备知识结构、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在确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紧紧围绕高等性与职业性共融的主线,以素质培养全程化、能力培养对应化、岗位选择多元化的思想为指导,加以正确定位、认真设计、稳健落实。
一、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一)高等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基准
商科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人才的培养定位应以高等性为基准,但它绝不等同于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的高等性。199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通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把高等教育划分为5a、5b两个类型,5a类是理论型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项目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5b类是实用技术型的教育,“主要目的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按此归类,我国现阶段以文化知识延伸、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术、教育型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当属5a教育;以技能操作、技术应用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当属5b教育。因此,商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不是商科普通高等教育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压缩”,而是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两套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商科高等职业院校更强调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强调知识、技术的应用性而非创造性。
(二)职业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根本
由于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属性,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能力要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与工程技术类高职院校相比,商科类高职院校的技能更具有柔性而非刚性的特征,更强调工作实践的层级积累和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的培养。此外,同一职业属性的内部还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活动范畴的限制呈现出层次性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的高低和所需知识深广度的多寡。所以,即使同属商科类的职业教育,商科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也不是商科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拔高型”。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是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注重某一特定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只需把握经验层面的工作过程即可;高等职业教育是技术性人才的教育,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技能外,还需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的工作过程。
由此可见,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失的两特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既不同于中专纯技能型人才培养,也不同于本科或研究生创造性的高级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零售企业服务管理一线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零售服务工作中从事多岗位的复杂性和关键性的劳动,能够有效带动和组织协调其他人员完成目标任务,能够将最新的理论、设计、技能要求成功变成高品质、高效益的服务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基准就是: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门店店长、大型综超各部门经理、总部各部主管等。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在明确了“培养什么人”以后,围绕“怎么培养人”这一中心而展开关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策划分析,包括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架构体系、具体课程设置等要素。只有建立科学、系统、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正确实施、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笔者认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应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
(一)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促学生全面发展
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重点突出对学生定向性能力(解决学生的就业)与可迁移性能力(解决学生的发展)的培养。职业素质又分三个层次,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素质:“为人的基本素质”(做人)、“为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做职业人)、“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做有专业特长的职业人),三者之间呈现出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趋势。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是一种普遍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能力,是劳动者在工作情境中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所以又被称作“可迁移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或“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架构应以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这里的专业能力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所采取的动作、行为和所需的知识,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征。
(三)按照实际工作的相关性而非知识的相关性来设置课程,将实践课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课程的设置中,实践课程解决“怎么做”,理论课程解决“为什么这么做”,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课程相辅相成。因此,能力型课程体系下的课程设置不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对原有理论课程的深浅、实践课程的多少进行调整,而是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使理论知识从属于实践,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工作任务引领理论教学的新的课程设置。
(四)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包括以下三个阶段: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即通过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校外基地实训以及到相关企业工作实习,让学习者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去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及技能要求,了解企业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流程,逐步完成从学生到合格职员的转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设计
基于高等性与职业性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其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以培养学生普适性能力与可迁移能力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型课程架构体系。
(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所属行业(主要针对零售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确定专业就业服务面向和岗位(群)要求,对岗位(群)进行职责任务分析,在这里的岗位分析对象不是相对孤立的一个个单项能力,而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此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并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根据商科行业背景,最终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为现代零售业的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业态的服务、管理领域,从事的工作岗位有门店的理货员、收银员、超市及专卖店店长、大型综合超市部门负责人及总部商品部采购、配送中心库管等。
(二)设置逐渐递进的能力培养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来确定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确立专业技术能力结构与要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以通识能力培养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能力型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理论适度、专业技能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实验、实训、实习是体现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将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融于三个环节,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相辅相成,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功能。
(三)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初次就业,也要考虑学生的长远利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尽可能多地开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选修课程。在遵循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规范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和教学形式,力图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如理论课的教学中,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采取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多样话的教学方式;实践课教学采取技能训练、模拟实验、工学交替、综合实训等多种形式,在课堂、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交替进行、良性互动。
篇2
关键词:核应急;跨学科;知识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14-02
一、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核能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首要技术手段,安全发展核电是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展市场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核能与核辐射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国家核应急工作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核应急人才培养日趋重要。
(一)核应急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复合型人才
切尔诺贝利、福岛等事故的教训表明,若未能迅速将事故控制于场区内,就容易引发火灾、核泄漏、社会恐慌、人员伤亡等相互影响的衍生事故场景,形成非常规的灾害链式演化效应,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此类问题机理复杂,往往需要核电、环安、医疗救援等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人才在应急管理人才的统一组织和协调下,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协同应对与处理。这对核应急人才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在纵向上,作为处理特定核事故场景的专业人才,要具备坚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且在横向上,作为复杂非常规突发事件响应的应急人才,需要清楚了解核事故演化的一般规律,理解应急管理基础的、共性的知识,掌握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核应急知识与自救他救的基本技能,以形成跨学科知识沟通、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图1)。
(二)跨学科核应急人才的培养是核特色高校的历史使命
遵照主席关于加强核安全应急能力建设的指示和《国家核应急工作“十二五”规划》的统一部署,依据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2014]6号文,设立以南华大学、苏州大学等为依托单位的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南华大学已建成以“核燃料―核技术―核环境安全―核能经济产业―核应急管理”为主线的核能安全开发与应用的学科链,基本具备培养核应急纵向专业知识与横向跨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实验环境。因此,培养具备核安全专业技术和综合管理能力的核应急人才,已成为部分核特色高校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强化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的培养,将跨学科应急管理共性知识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对拓宽学生就业面,全面增强学生学习与就业自适应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可及时有效地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输送优秀的核应急人才,对我国核能产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二、现行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一)院校长期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现阶段,专门针对跨学科核应急人才需求的院校培养模式仍十分罕见,传统教育观念只重视纵向专业知识人才的培养,围绕特定职能展开,为了更好地迎合各行各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学人才培养的类型和主要方式仍是按学科、专业进行划分,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本专业内的知识,侧重于给学生传授一般定向管理和技术工作所需的技能,强调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最优决策。这种培养模式没有将跨学科的通识教育提升到与专业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割裂了学科、专业间的横向协同作用,培养出的定向专业人才不具备环境自适应性,无法满足复杂、不稳定环境下的核应急响应需求。
(二)专业机构短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
德、美、英、加等先进核大国以提高核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提高自愿者的核应急响应知识和技能、强化公民的核应急救援意识、普及和提高核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等为目标,形成了一套涵盖培训制度、课程体系、培训方法等各方面科学系统的核应急培训模式(IAEA 2010;蒋铭敏 2009;姜文华2012),为国内刚起步的核应急培训事业提供了指导和参考。专业机构的核应急培训模式以核应急响应亟需的横向跨领域知识与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具有专业化、效率高、知识覆盖面广等特点;然而,与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培训时间过短,内容不够深入,人才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培养出的应急人才环境适应性不足。
三、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人才的培养思路
核应急人才既要精通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通晓跨学科的应急管理共性知识,这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焱 2011)。南华大学核应急培训基地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的优势教研资源,积极探索跨学科知识研究与教学的人才培养思路:
(一)建立纵横结合的跨学科培养框架
跨学科人才在具备坚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也应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与应对能力。国内虽已形成成熟的“专业培养”与“双学位”“辅修”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案,但学科知识间的紧密结合程度,学生的知识融合运用程度均未真正达到跨学科培养的内涵要求。因此,有必要设置纵向专业知识与横向共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现行各专业培养方案探索具体的跨学科培养模式框架,整体考虑综合结合的跨学科培养流程。
(二)建立系统的跨学科知识课程体系
全面、权威、实用的理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现行高校均已具备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而针对特殊的跨学科的横向核应急共性知识需求,缺乏可参考借鉴的规范与成功案例,相应的课程与教材设置尚处于探索阶段。结合我国实际核安全现状与趋势,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扩展相应的跨学科共性知识课程体系,是成功培养核应急管理人才的必要途径。
(三)设计有效的跨学科技能实训机制
系统、高效、可靠的技能实训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相辅相成,为理论知识的巩固理解与熟悉运用提供实际操作与训练的环境,是核应急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需要围绕特定核事故对应急技能的需求,结合高校现有“核应急设施、设备”等专业实训资源,设置如“核应急演练”、“核应急仿真”、“指挥协调”、“协同决策”等跨学科应急共性知识相应的实训计划与流程。
(四)建立高素质的跨学科教师队伍
跨学科知识教学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某学科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也要具备跨学科核应急共性基础知识;作为跨学科知识教师,不仅要通晓核应急共性知识,还要了解应对核事故灾害链不同场景所需的专业知识。因此,必须加强跨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需要将专业知识与共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LaurentF.Carrel.TrainingCivilservants For Crisis Management.JournalofContigenciesand CrisisManagement,vol.8. 2000,(4).
[2]姜文华,孙健,来永芳.h核发达国家核应急培训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辐射卫生,2012,21(2):214-215.
[3]卢文刚.中国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2).
篇3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 铁路建设实施必要性 快速启动意义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08-01
前言
众所周知,应急预案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它的快速启动和有效实施是保证各个科技领域稳定、高速发展的前提,也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因素。因此,在铁路建设飞速发展的现代,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具有切实可行性,对各项工作的进展和综合防灾规划意义重大。加强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防的快速启动,保障应急方案的顺利实施,贯彻落实应急管理原则是保证铁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概述铁路建设应急预案的组成及体系构成
现阶段,我国实施的铁路应急预案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管理体系,它包括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和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铁路建设应急预案的体系构成是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制定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理方案,并有效的明确了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的各个环节涉及的相关部门人员职责。它根据生产规模和危险因素的不同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一般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及政策救援,也是我国最基本的应急措施和程序,它的实施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往往建立在实际问题具体分析的重构研究思路之上。而铁路专项应急预案则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具体实施性,例如危险化学品运输泄漏事故,它强调了其专业性和应急保障计划,按照应急预案程序和要求组织实施即可。再次是铁路现场处置方案及应急程序响应管理(如图1),它是最具有实际意义的应急管理方法,它的实现需要实地考察,且受具体装置和实际实施的影响,对现场事故处理人员在技术上的娴熟和操作技能的掌握都有过高的要求,它是根据现场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排查作出的迅速反应,最终实现正确处置的方案。
二、加强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案快速启动的实施必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地加快了经济建设和工业建设,尤其是在铁路建设方面,逐渐实现了大负荷、高速度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加强了铁路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案的制定,并贯彻落实了应急预案的实施必要性。它在保障铁路设备、设施、环境安全评价的基础上,有效的降低了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坏,制定了具有约束性的书面法律文件,它的快速启动做到了有章可循的救援步骤和方案,有效的控制了铁路事故的蔓延,减少了经济损失,同时也为我国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2006年1月8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标志着社会、企业和家庭安全文化的建设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同时具有了法律效力,加强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案的快速启动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作为实施中的一员,应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培养良好的应急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实施应急管理势在必行。其次,应急预案具有预先作出的科学有效的计划和安排,有效的提高了救援时间和效率,进一步保障了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增强应急管理意识,实现快速启动效率
1.应急预案培训的原则和范围
应急预案的实施建立在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指导思想之上,我们应以加强为基础、突出应急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循序渐进,进一步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升快速救援及自救效率。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每一位社会公民,而根据工作职责的不同,主要以政府主管部门培训、社区居民的培训、企业全员的培训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为主。
2.铁路部门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
铁路基本应急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报警、调度车次、铁路应急预案、具体实施培训。在具体培训中,通常将应急者分为5种水平,即初级意识水平应急者;初级操作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业水平应急者;危险物质专家水平应急者;事故指挥者水平应急者。这5种技术水平相辅相成,应急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判断应急内容继而实施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法。
3.训练和演习类型
根据演习规模可以分为演习、功能演习和全面演习。根据演习的基本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我们在注重应急管理的同时,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训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实现非正常情况下,应急预案的快速启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急预案的制定符合时展的需求,尤其表现在铁路建设上,它以突发事件为研究背景,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切实可操作性,并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它的快速启动和及时救援具有法律约束力,是目前保障铁路建设方面应对突发事件的可行文件和程序,同时也为非正常情况的发生,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风险评估,提高了人们应对危险的能力和综合高压下有条不紊的实施救援工作,为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保障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功智,邓云峰.企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5).
[2] 于瑛英,池宏.基础网络计划的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7(2).
[3] 于辉,江智慧.突发事件下分阶段启动应急预案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1).
作者简介
张林智(1983.09―― ),男,汉,山东省寿光市,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铁道运输;
篇4
国内出现了首个培养危机评估和应急管理人才的本科课程。对2008年灾难报道频现报端的中国来说,这是应景,也是必须。
2008年6月高考一过,细心的家长突然发现,暨南大学对外招生的宣传手册上多了一个应急管理方向的行政管理专业。这是国内首个培养危机评估和应急管理人才的本科课程――有人认为,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暨南大学为了迎合市场人才需求才临时设置了应急管理这样一个专业,该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学大纲的成熟程度让人怀疑,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听上去更像是一个哗众取宠的高校炒作行为。
“在这个时间点宣布开设应急管理专业,不是‘应景’,只是巧合。”负责安排专业的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林毓铭在谈到暨大新增应急管理专业时反复强调方案的实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不是仓促出台。林毓铭说,实际上,从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起,就意味着战略性地应对公共危机已被擢升至国家高度。2007年年初,广东省省政府把开办应急管理专业的重任交付给了暨南大学,是因为看中了暨南大学是一所综合类型的大学,而综合类型的大学在设置这样一个包含管理学、工程学、医学、社会学等多个门类的交叉学科时会考虑得更全面,比一般大学更具优势。“我们筹备一年多了,这不是仓促出台。”林毓铭说。
暨南大学的“应景”专业背后
“国家现在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国内环境还不成熟,我们的危机公关还在慢慢摸索中,”林毓铭举了个例子:2005年年底,吉林石化厂发生爆炸,松花江水域被全线污染,哈尔滨全城停水4天。在此次危机公关中,政府选择了封锁消息的方式,对外宣称哈尔滨需要大范围修理水管才引发停水,这样的处理却导致谣言四起。“那个时候我正好在云南出差,身边有个朋友是哈尔滨人,他当时就接到家里的短信,说是叫他不要回哈尔滨,哈尔滨要发生8级以上的大地震。”林毓铭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可笑,“这就是政府危机公关不当所造成的恐慌效应,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教训。”
从世界范围来看,开设应急管理专业的只有美国、日本、俄罗斯三个国家的高校,这三个国家的应急管理意识非常普及,而中国在严重欠缺大环境的前提下是否能在应急管理方面培养一些专业人才也成为了摆在暨南大学面前的首要问题。林毓铭认为,中国的应急管理人才确实非常缺乏,从几次应对灾难的方案当中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条件不足。美国已经有47所大学的本科开设了应急管理专业,在中国,如何应对公共危机,却仍只停留在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研究所课题中。因此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到资源配备,目前这一切都只能向美、日等国学习借鉴。“无论是环境问题引发的自然灾害,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都在技术层面上具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林毓铭说,现在,暨南大学新增的应急管理专业其实只是侧重突发事件的普通行政管理专业。国家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要好几年才更改一次,所以现在只能在现有专业之下设置教学偏重。“但这个专业的出台还是证明了政府对其有一定的重视,通过我们的努力,我相信我们最终将让应急管理专业白纸黑字地出现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上。”林毓铭对专业的发展前景显得自信满满。
应急管理的权力让渡
“我为有这样一个本科专业的出台感到由衷的高兴。”曾参与编制国家应急预案和相关法律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顾林生,提及暨南大学的应急管理专业时显得有些激动,“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办应急方面的培训班。”顾林生说的培训班是指自2003年的SARS危机以来,每年由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联合在清华大学承办的应急管理培训班,参与听课的大多是省部级干部,主要目的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顾林生说,培养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是完成国务院管理应急预案章程建设工作的部署。因为其中有一项就是要培养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能力。
暨南大学新增应急管理专业对顾林生触动很大,他其实很久以前就有这样的打算。早在2004年,顾林生就与清华大学应急管理基地主任薛澜在清华大学开设了一门面向全校的《公共治理与危机管理》的课程,旨在培养有应急管理能力的相关人才。他也曾向教育部建议把防灾科技学院变成一个专门针对突发事件的防灾大学或应急管理大学,“这是我个人的想法,去年在论证的时候,我提出了这个观点,因为我们国家没有防灾大学,没有应急管理大学,像国外是有这种专业和大学的,我们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建设起来。”顾林生说,“我们缺少这样的人才。”
除了人才稀缺问题,顾林生认为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自身发展速度太快,而我们的抗灾害的能力却跟不上。“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财产化。原来大家都是无产阶级,现在忽然变成有产阶级了。全国股民很多,都有财产,财产越来越多,导致财产的价值也越来越大。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的抗灾措施本身很简单,到了现在反而越来越复杂。加上我们抗灾的基础太差,虽然我们有高端、终端的技术,卫星什么的都有,但是能解决到抗灾实处的方法太少。很多地方连最基本的消防器材都很陈旧,这些器材又有多少人会使用,多少人使用过呢?”顾林生对于当下的基础设施的软硬建设深感担忧。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研究员崔和平觉得,一个成熟的社会体制,政府不应该是全部社会责任和风险的唯一承担者。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龚维斌认为,从国际经验看,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政府,但是对于公共危机的有效管理又绝不是政府一家的事情,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需要以政府为主体,发动政府以外的各种力量共同参与进来。顾林生很赞同崔和平和龚维斌的观点,在顾林生看来,暨南大学这一次新增应急管理专业就相当于是一个动员机制,是政府有意识行为的结果,旨在增强民间的力量,储备有应急管理能力的相关人才,这更像是一种政府指向民间的一种权力让渡。“这样的趋势是应该的,政府其实需要包括人民甚至企业来进行合作管理,这在应急管理体系中也是必须的。”顾林生说,“比如说今年年初南方雪灾,Motorola公司知道这个信息以后作出判断,认为它在广州的工厂可能会脱离生产销售环节,那么通过应急管理预案进行内部调整,Motorola的产品就能在其他地方生产了。这么一来,雪灾再严重对它也没有影响,生产照样做,销售照样好。而我们的许多企业在雪灾中就损失惨重,生产销售全部停滞。对比起来看我们就会明白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而这里面正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顾林生认为,好的人才培养必须多方借鉴,应该脱离书本教条,以实例教学为主。把国外的先进经验都拿过来学习,这是必要的。但不能生搬硬套,人才培养必须有我们自己的一套方案,毕竟彼此国情相去甚远。顾林生觉得暨南大学既然开设了应急管理专业,就应该扎根于广州,并连带解决周边问题。“比如港台澳深四地的应急联动应该怎么办?广州有台风应该怎么办?有高温天气或者洪涝灾害又该怎么办?”顾林生认为如果专业设置没有扎根广州,它就失去了自身的魅力。“必须扎根于这个地区,并开发出更多的教材、案例,这才应该是暨南大学当前要做的事情。”
应急管理专业课程一览
专业模块教学之一
网络管理技术、信息与数据安全技术、重大工程结构灾害应急处理概论、环境事故监测与处置、公共安全应急平台系统、核安全与应急技术、化学事故与应急救援、危害性材料的使用与管理。
篇5
关建词: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63-02
2006年《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国务院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标志着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目前,全国诸多省市根据这一体系建立了适合当地的突发事件预案管理方案和原则,而且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也根据实际制订相关操作办法,很多幼儿园总结了可行性方案,对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案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国内诸多教育研究者也投入到突发事件的研究中,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从经验总结、个案报告、法律建构、调查追踪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从应急预案管理概念出发,幼儿园应急预案管理界定为:在幼儿在园内期间,针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人身安全和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所制订的管理及处理方案。概念主要强调两类突发事件:一类是公共突发事件,主要指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伤害;一类是幼儿园特有突发事件,主要指由于幼儿园教师或相关保育人员疏忽、失误而造成的幼儿在卫生、安全和意外事故等方面可能出现的伤害。而管理和处理方案是幼儿园作为实施主体,面对两类突发事件所制订的一系列办法。突发事件并不会随时发生,但必须时刻做好准备。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周期,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法。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任何的研究预案都不可能全部概括各种发生的可能,所以在预案管理时必须具有动态可调整性,必须对于某些超常的灾变留有余地。
二、幼儿园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
1.安全类突发事件:幼儿园中主要是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火灾,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幼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幼儿园内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幼儿园师幼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幼儿园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幼儿园师幼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害事件:幼儿园事故灾害主要包括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幼儿园安全与稳定的其他突发灾难事故等。
4.自然灾害事件:幼儿园常见的包括洪水、台风、雪灾、地质滑坡、地震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从实际情况看,近几年发生频率高、问题突出、社会关注度高的幼儿园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心理问题、幼儿管理、师德等方面。
三、成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成立应急管理机构,为了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必须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加强幼儿园应急预案的制订与管理,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提高幼儿园教师及相关人员的忧患意识,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要通过分层次的宣传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幼儿园教师及有关人员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和提高幼儿园教师、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幼儿园幼儿而言,应从儿童心理及生理特点出发,吸取幼儿园各种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重在引导幼儿了解日常安全规范,通过说教、故事、实践等途径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而对幼儿园教师和领导干部而言,则要强化以孩子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意识,在日常管理中注意幼儿饮食、卫生、交通等易发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同时,幼儿园领导要抓好对教师、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培训,掌握防范措施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并适当组织模拟演习,锻炼应变能力。
3.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幼儿园管理体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管理是幼儿园常规管理的组成部分,对幼儿园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可以有效地落实演练责任,加大力度,从思想上引起相关责任人的高度重视,真正将预案管理当作幼儿园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
4.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凸显幼儿园应急预案的特点。目前,幼儿园应急预案的主要问题在于操作性不强,虽然已经制订了诸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实效性不强,不仅没有达到制订预案的目的,而且没有突出幼儿园本身的特点。因此,在制订预案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国家预案编制的框架,更重要的是应该尽量本土化,并体现主动性,应尽可能地标准化、规范化,与幼儿园实际相结合,如幼儿饮食卫生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成立食物预案小组;落实各部门职责;日常工作要求;食品原材料到信誉好的厂家购买;掌握好视频原材料库存量及存放时间,原材料的储存要分类、分架、离墙离地等。事故应急处理,做好留样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汇报。幼儿家长接送制度的制订及相关事件的预案处理、幼儿出门制度等,针对幼儿易发生的诸类事件进行预案和后期更新管理。
篇6
管道行业是一个传统的高危行业,尤其是目前管道建设普遍采用大口径、高钢级钢管(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管道采用Φ1219mmX80钢)且运行压力高,而我们并未完全掌握此类管道特性,加之目前管道建设中存在的前期工作深度不够、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监管不严等问题,管道安全运行的难度越来越大,作为最后一道保障,应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管道企业的生死存亡。但目前管道行业的应急管理水平并不尽如人意,应急多头管理、职责不清、预案实用性不强、应急资源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将对管道行业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
2存在的问题
2.1管道调控权与运行权不统一导致应急职责界面不清,影响第一时间工艺处置
一是职责不同导致处置原则不同。调控中心负责上下游资源的协调及管道调度运行,并负责监督完成月度计划,地区公司作为管道运行主体,希望保障辖区内管道的安全运行,应急情况下,调控中心考虑重点是保障运行并顺利完成计划,地区公司考虑重点则是立即停输进行处置,立场不同导致双方的处置原则不同,不利于第一时间准确处置。二是协调难度大。管道上游是油(气)田,下游是炼厂(或销售单位),应急情况下的管道停输或降量运行,将导致上游油(气)田关井减产,下游炼厂(或销售单位)相应减产,天然气管道甚至要切断工业用气或民用气,这其中的协调难度极大,尤其是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这类跨国管道,甚至需要国家层面出面,如此大的协调难度也是应急情况下管道无法迅速停输或减产的原因之一。三是目前管道仅实现部分远程控制,应急情况下调控中心与地区公司界面不清。目前,液体管道基本实现了远程操作,应急情况下调控中心可直接进行工艺处置,但天然气管道如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则采取调控中心远程指挥、现场操作的方式运行,应急情况下由调控中心还是地区公司进行现场工艺处置,目前并没有清晰的界面。
2.2预案实用性不强,无法有效指导应急处置
目前管道企业各地区公司各级预案实用性不强,尤其是现场处置预案存在较多的问题,站场现场处置预案缺少明确的工艺处置措施,未将职责明确至站场每位员工,只是笼统的一个处置程序,实用性不强。维抢修队伍现场处置预案仅仅注重现场抢险程序,抢险过程中的技术细节不完善,未明确每种突发事件所需要的针对性的应急物资,而是将全队所有的应急物资作为附件,现场实用性不强。
2.3应急资源不足,影响现场抢险处置
一是自身维抢修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如对西气东输一线X70钢,西气东输二线及三线X80钢等高钢级钢的焊接,很少有人能够掌握。二是缺少精通管道抢险类的专家队伍,如河流中的油品回收,到目前仍然缺少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抢险机具及设备方面,目前在管道断管、焊接、发电等设备配备齐全,但在特殊运输设备方面仍是短板,因管道要经过较多的高山、沙漠、河流、沼泽地等特殊地段,如何确保这些特殊地段的管道发生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是关键,而将抢险物资拉运至这些特殊地点则需要一些特殊装备,对这些特殊装备,目前管道企业基本没有配备齐全,大部分还处于试验阶段。应急物资方面,目前各管道地区公司应急物资储备参差不齐,哪些应该储备,储备多少,储备在什么地方,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如何合理制定管道系统的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在确保满足需求的同时又尽量降低库存是当前的难点。
2.4信息化水平较低,制约应急管理水平提升
应急情况下,抢险方案的确定需要综合各种基础信息,前期处置方面,需要了解事件点周边基本情况,如事件点是否靠近河流、铁路或公路、周边是否有人员居住、居住点与事件点距离、事件点地势等情况,从而决定前期处置是否需要疏散、交通管制、围堵油品等措施。现场抢险方面,需要了解事件点的管径、壁厚及材质,所需焊材、焊评情况,需要了解事件点周边维抢修队伍、物资分布情况,最近进入路由等,从而为现场抢险提供提供基础。
3应对措施
3.1统一预案、理清职责,树立应急处置一盘棋的理念
突发事件的处置从来就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多人或多部门联动才能完成,针对目前存在的应急职责不清的问题,集团公司可牵头制定切实可行的管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理清应急情况下上游油田、下游炼厂(或销售单位)、地区公司、调控中心的职责界面,明确处置措施,同时与地方政府做好预案对接,明确应急情况下地方政府与企业的职责,提高预案的实用性。一旦发生应及时事件,各上下游单位立即按照各自职责协调、统一处置,切实提高处置能力。
3.2以演练为手段,全面提高预案的实用性
预案是现场处置的依据,现场处置类的预案应包括针对性的维抢修资源、应急物资。以河流油品回收类预案为例,站场预案中应明确必须第一时间内进行管道停输、关断上下游阀门等应急处置措施,维抢修队伍预案中应明确应该布置几道围油栏,应该在哪儿布置,各支队伍在接到信息时候应该赶往何地,围油栏存放点进入对应布置点路由等信息,同时重视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将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最终完善至预案中,从而全面提高预案的实用性。针对当前预案演练中存在的形式大于实际的问题,建议摒弃目前演练方式并改为“双盲”演练,不提前通知演练题目,真实反应现场处置能力,重视演练评价及后续整改,切实提高现场处置能力。
3.3强化应急资源管理,提高应急保障水平
人力资源方面,针对内对维抢修队伍人员能力不高的实际情况,类似X70、X80高钢级钢管的焊接,短期内可与管道建设单位签订保驾协议,长期来看,还是要培养内部人员,提高内部人员的能力是关键,适当修改当前的项目招标体制,使内部维抢修队伍具备承担项目的权力,其实提高专业人员的内在动力。针对部分专业技术不足的问题,可通过与国外先进技术对标,了解、掌握国外在处置各类应急事件中的方式方法,并培育自己的各类突发事假处置专家库,定期参与国际应急专题会,掌握管道抢险技术发展方向,为现场抢险提供技术支持。抢险机具方面,在可能的情况下,可考虑与当地部队合作,整合部队抢险资源,如对于高山、水网、沼泽等特殊地段物资投运,通过舟桥部队或重型直升机可切实解决。
3.4全面提升应急信息化水平,为现场抢险处置奠定基础
篇7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油田;安全环保;管理
1.数字化在油田建设中重要性及意义
1.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对于油田的建设和发展来说,进行油田数字化建设,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能够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更加有效地利用油气资源,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通过数字化建设,形成以中控室为中心的远程控制生产运行模式,实现了生产调度和监测自动化,工作人员可以在场外对现场设备实施操控。
1.3通过数字化建设,能够实时采集、监测生产设备运行数据,实现空间信息的可视化。将所有不同生产部位的诊断和预警信息进行加工组合,能够及时分析处理生产中的各种故障和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应急指令,从而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展管理工作,确保油田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1.4通过数字化建设,能够将指挥调度中心由原先单纯的监控功能转变到安全防范和业务监督等多重功能上来,实现安全环保工作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使安全环保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推行数字化,是油田生产组织方式的一次革命,是油田管理方式的一次变革,是企业控制投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
2.数字化技术在油田建设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生产管理方式有了很大变化,逐步由自动化向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迈进。目前,井站实时数据采集、电子巡井、危害预警、智能诊断油井机泵工况、生产指挥的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在油田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2.1井口数字化建设是油田数字化建设的最底层、范围最广、最关键的现场部分,实现了对现场井口、站点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基于物联网的油田数据采集和监控(SCADA)系统,已经能够覆盖油田各个节点。
2.2在实时监控方面,通过广为分布的监控设备、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远程采集油井的示功图、电流图、功率图、三相电参数,远程控制抽油机启停、注水井配注、自动投球、电子巡井、增压点变频连续输油、输油泵自动启停,及时自动报表生成、智能预警,人员闯入井场预警。
2.3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抽油机示功图对油井工况进行诊断分析,通过工况分析制定油井管理措施,通过电量数据掌握油井耗电情况和采取节能措施。
2.4在生产信息方面,设置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实现油田生产信息在油田范围内的信息共享。
3.对油田安全环保管理的几点建议
油田数字化管理平台,有流程监控、功图分析、生产曲线、报表生成、操作日志和报警等功能,有信息完整、实时高效、科学决策、准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快速诊断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在节约资源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为加强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监控平台,拥有了实时监控环保风险源点的能力,为控制安全环保的风险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管理水平的目标,还要从以下几点出发来加强油田安全环保管理工作:
3.1秉承“安全生产、绿色生产”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意识,促使管理人员由被动执行任务逐渐变为主动担负任务。必须明确在油田数字化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认真、仔细的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环保管理,防止在管理操作中出现失误。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标准,加强日常生产中的监控力度,积极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坚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3.2为了提高调度室的调度指挥效率,特别是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合理、动态地调配人员参与抢险,将油田的报警系统与通信平台告知系统对接,短信平台告知系统预先把人员的姓名、手机号、所在辖区、专业等信息编配好预置方案,在接到险情出现的信息后,把险情简介内容输入系统,系统自动给出的抢险预案中抢险人员资料,并按预案以手机短信方式通知各专业的抢险人员及时处理险情。系统可根据短信回复情况得知抢险人员是否获知通知,还可调配别的区域的人员加以支援。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监控中心能够通过对报警的类型与级别的判断将报警信息用短信的形式告知相关的管理与维修人员,在保证信息传递准确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为设备故障的排除和安全事故的处理赢得尽可能多的时间,
3.3应从建立新型劳动组织架构、建立快速反应应急体系入手,进一步整合、优化、完善数字化指挥系统的各项功能,创新应急抢险运行模式,加快油田数字化建设新技术、新成果在应急指挥工作方面的转化应用,充分发挥数字化在提高管理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革命性作用,把油田安全环保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形成“生产管理实时监控、安全隐患及时预警、事故处置数字指挥”的先进、实用的数字化应急指挥系统。
3.3.1在制定应急预案时,设定指挥流程并框图化展示,然后根据框图流程下达抢险指令,同时系统自动记录时间,最后形成综合抢险记录。这样可以加快调度速度,避免遗漏抢险环节,避免在抢险过程中出现主次颠倒的情况发生。
3.3.2在通知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环节上,为避免接收信息人未及时查看手机短信,同时要进行一次自动拨号动作,提醒收信人有紧急短信。
3.3.3应急物资协调,根据应急预案提前制订不同的抢险物资预案,出险后系统根据出险类别和级别,结合数据库高级检索功能,自动向指挥人员提供应准备的抢险物资种类、数量和物资所属应急库,当所属应急库物资不足时,自动提供其它应急库位置、距离和物资清单等信息,以供调度。
3.3.4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利用事故点附近视频监控系统或者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事故现场的实时视频监控,让应急指挥人员实时掌握出险现场周边的各种情况,并由数字化大平台提供现场关键设备参数实时变化情况。
3.3.5要注重与资质单位的合作,以市场化运作来开展数字化设备的检定检验工作,重视数字化设备的日常检验与管理,保障数字化设备的正常性能与正常运转,提高其检测数据的真实性。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完善管理标准基础工作,不断提高数字化条件下的油田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篇8
关键词:情景模拟;实践
收稿日期:2007―04―12
项目来源:本文为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二期项目论文之一。
作者简介:李桂艳,女,黑龙江医药大学校部保健科,护理本科毕业,学士学位,护士长。
一、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广泛收集情景模拟案例,进行筛选后,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对实验人群进行团体训练,达到预期阶段的目标;
第二阶段:用精选的情景模拟案例,以工作坊形式进行实验考核,由专家评分,评估其实际工作能力;
第三阶段:对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情景模拟训练,共享感受,对个别问题进行个案咨询。
二、对象与方法
整群抽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高年级临床及护理本科生60人(男女各半),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人。筛选10宗卫生事件和临床案例,对研究组进行情景模拟系列训练,对照组不进行此训练。之后,精选5宗优秀案例组成实验工作坊,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情景模拟考核,时间限定在100分钟。评分标准分优秀、良好、较好和一般四个档次,将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差异性,确定训练的科学性。
得分项目分别为:
第一反应:即知晓该突发事件时的第一心理反应。
进入角色:是否快速进入突发事件角色。
果断措施:对此突发事件是否采取了果断的应急措施。
制订方案:对突发事件,是否制定全面可行的方案。
预期目标:对突发事件预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综合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各项目成绩评分标准:80~100分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较好;低于60分为一般。最后,由有经验的专家评估各组的综合能力,即对刺激的反应能力;认知的敏感力;果断的决策力;驾驭全局的运筹力;对结果的预见能力等。
三、结果
实验组各项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情景模拟训练对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战略观念、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信息获取和能力、法律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效果显著。
四、讨论
1.情景模拟训练的特点
情景模拟法与其他心理、行为训练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情景模拟的环境是仿真的,着眼点指向大学生未来岗位应具备素质的实际要求;(2)直观性:大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时所“说”的、“做”的、“写”的,与未来工作岗位的职责有直接的联系,犹如一个短暂的试用期,其工作状态一目了然;(3)开放性:情景模拟案例多样,内容生动,学生操作自由度高,伸缩性强,给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一个灵活、自主、开阔的空间;(4)综合性:案例内容涉及学生的心身素质,专业技能,应急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创造力等,适合对学生应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测试和评估;(5)创新性:本项目把情景模拟训练应用于大学生能力的开发研究,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意义深远。
2.应用建议
目前,采用情景模拟训练开发大学生潜能的报道尚少。根据我们的实践,该方法对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对培养学生成为有高度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与行为训练的有效方法。
与时俱进的知识经济社会要求高等院校不仅能高效率地传播知识、参与知识的创造活动、生产新的知识,而且还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真正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本文是针对大学毕业生高分低能、遇到突发事件束手无策的现象,探讨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加固新世纪人才工程。
五、推广实施
21世纪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激烈的竞争、多变的局势,正在加重着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人们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对处理事物和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经验和准备,以致造成重大的损失。通过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高年级临床及护理本科学生中进行情景模拟实验研究,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应急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集了一定的材料,精选适合大学生的应急案例,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为推广情景模拟法提供了依据,对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情景模拟法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战略观念、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信息获取和能力、法律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等,使其成为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新型人才。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高文化层次群体,是先进生产力的后备军。他们对新事物反应敏感,希望得到良好的训练,渴望自己的能力与时俱进,高等教育必须寻求有效的方法满足其需要。情景模拟法对培养大学生应急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在高校中广泛推广。
附件:情景模拟事件或案例举例
事件与案例(一)
2003年初,我国广东省收治病例无明显原因发热男患,体温38~40度,持续一周不退,血象、白细胞不高,其他辅助科室检查无明显异常,肺部呈轻度炎性变。周末,其病房的护士先后三人出现类似病情,相继住院,其间又收一名同样病情的男患住院,于第三天抢救无效死亡。此时又有两名经治医生也患上同样疾病,患病的医护人员中一名护士医治无效死亡。
思考:如果你是该科医护人员,你对此病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将迅速地采取什么措施?设计应对此突发性事件的医疗护理方案;预测此突发性事件的后果。
事件与案例(二)
2004年末,海啸突袭了东南亚沿海一带,海潮退去后,曾被海水吞没的陆地和沙滩上遍地都是完尸或残缺不全的尸体。众多居民丧失亲人、悲痛欲绝。当地的经济财产损失惨重,严重扰乱了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思考:
如果你是被派去援助的医护人员,你到达当地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将迅速采取什么措施?设计什么样的方案应对此突发事件?预测此事件的后果。
在某大医院产科住院的一位待产妇,现为38周高危妊娠。三年前因服烈性药自杀未遂烧毁食道后而安装“人造食道”,饮食方式须将自己咀嚼后的食物和水人工(自理)送进“食道”,每次进食必须面向墙壁或旮旯在躲避他人的视线中进行,否则拒食。
思考:如果你是该科医护人员,请设计最佳应对方案。
事件与案例(三)
患者,男,29岁,认同自己是女性,坚信自己的性别是上帝的错误。两年来辗转于各大医院,要求通过手术改变自己的性别。某医院外科为其进行变性手术,术前由患者本人签字:“自愿接受变性手术,永不反悔”。手术刚结束,该患者大闹手术室,高喊要大夫、护士还他的生殖器。
思考:如果你是该科医护人员,请提出应对方案。
事件与案例(四)
2002年春,黑龙江省某县级市一中学发生一起全校学生因头痛、呕吐、发热、精神恍惚集体住院事件,学生越多的大病房其症状越严重,经辅助科室检查化验无明显的病因学依据。
思考:如果你是医学心理学医生,你对此突发性事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将迅速地采取什么措施?设计应对此突发事件的方案;预测此事件的后果。
评分标准:每项成绩80~100分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较好;低于60分为一般。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模拟操作评分。
考务人员需掌握以下相关知识:
1.第一类传染性疾病――非典型性肺炎
2.特大自然灾害――海啸
3.心理障碍
4.性别认同障碍
5.注射了过期乙脑疫苗的后果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版.
〔2〕岳文浩.现代行为医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版.
〔3〕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版.
〔4〕杜文东.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篇9
重大危险源主要是指比较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并且这些安全事故会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由于一些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并且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加强监管,导致事故增增多。例如:建筑单位对于一些深基坑工程并不支付措施费;施工单位对放坡不进行支护,从而形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
在一些现场施工工地中由于没有建立安全管理资料,或由于建立的安全管理资料不全面,针对性不强以及不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重视编制、审批和执行安全资料,从而能够将资料以及现场相匹配起来,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
2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完善的建筑市场管理,提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
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要按照严格的规定来设置安全保障经费,对于那些没有建立安全保障经费的施工来说,要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足够多的资金来支持。除此之外,还要加大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的安监机构要对安全管理经费的拨付以及管理进行严格审查以及监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2.2培养工人的安全意识
在培养工人的安全意识的时候,要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并且内容要合理,方式要多样,做到严肃、严格。对于那些新录用的工人要进行安全教育以及技术培训工作,在这些新录用的工人考核合格之后才能够上岗。然而对于这些新录用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劳动保护意识和任务的教育、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安全知识的教育;熟悉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通过这样的教育与培训,可以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养成安全施工的良好习惯。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2.3加强对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
为了能够促使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建筑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并且对于那些不达标的企业要采取停工、罚款等行政处罚相关措施,依法追究其责任。
2.4充分认识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性
企业要充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且要准确及时的识别和有效控制危险源,做好相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并且要充分认识到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性,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对巡查以及监控工作要不断加强,从而能够将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2.5地方和企业要加强对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视
在加强对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各级各部门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责任感,并且要尽最大的努力控制和减少事故的损失,除此之外还包括预测、预防以及报警事故;要加强对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并且要不断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和区域性的应急救援基地;要编制以及落实应急救援预案,并且要不断落实责任,制定合理的措施,通过实践能够及时发现漏洞,不断健全和完善应急救援工作体系。
2.6加强监理单位对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
由于一些监理单位对安全责任重视不够,并且由于一些监理人员对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规范认识不足,对安全管理力度不够,从而不利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监理单位纳入到监管范围,不断加强监督、指导、宣传以及教育的工作。
3结语
篇10
关键词:配电工程;问题;解决措施
0引言
电力资源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电力建设事业发展过程中,作为连接发电机构与用户的枢纽——配电工程,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因保证不了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发生事故,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加强配电工程的管理,提高配电工程的安全性对电力工程发展有重要意义。
1配电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1.1管理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配电工程管理理念已不再适合现代化市场的需要,因此想要提高配电工程管理质量,需要先提高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模式。我国多数的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保有传统老旧的思想和态度,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意识薄弱导致管理系统紊乱,管理模式不健全导致事故频出,不利于配电工程的发展。目前大部分配电公司为了节省施工成本,降低工程造价,经常采买质量不过关或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材料设备。这种不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合格规范标准的劣质材料直接影响配电工程的工程质量,小则缩短配电线路使用年限、大则为配电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性知识理论和应用技术,返工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2安全方面
配电工程管理中最应被重视的就是工程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主要分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两个方向,最终体现在防护措施不到位、意外事故无预见、应急机制混乱,三个现象上:(1)因缺乏对工程安全的重视,施工时施工人员没有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导致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不能保证。(2)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人员的疏忽出现配线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修护,使线路在应用时发生事故。(3)没有妥善的抢修方案,导致事故现场混乱,不能有效控制解决问题,反而加大了事故的损害程度。
1.3隐蔽工程与临时用电方面
顾名思义,隐蔽工程一般不易被发现,但隐蔽工程往往在实施前没有切实的进行合理规划,在日后的施工过程中易造成遗漏问题严重的后果。为了达到合格的施工效果,不得不进行返工,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影响工程的进度。在实际施工中,需要电源带动现场的施工设备。施工现场经常乱搭乱接临时用电,首先用电安全方面就没有得到保障,易造成工程事故。其次工作中消耗的大量电能是要计算到工程成本中的,投入过多也是成本的浪费。这两项问题在配电工程管理中极易被忽视,如果在管理上加强对这两项问题的重视,施工效率将被大大改善。
2有效解决措施
2.1改变管理的理念和模式
解决配电工程的管理问题,首先要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配电公司可通过组织交流会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转变管理者的理念,打破传统观点对配电工程管理的束缚,使其意识到管理理念对配电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并应用新的、先进的思维模式处理配电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在管理材料设备上,应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的检验和管理工作,杜绝不符合标准的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剔除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在施工安全上便有了一定的保障。在人员的管理上,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应受到重视,管理部门可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参观学习新兴施工技术,重视岗位培养,通过专业的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2]。
2.2完善应急处理方案
在人身安全方面,可以经常开设安全讲座,对岗位人员展开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大设备的投入,为施工人员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在展开工作前应当检查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免因防护不到位使施工人员陷入危险的境地。在工程安全方面,为避免工程事故频发,在施工前应该对责权做好分配,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合同。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做好配电线路运行和检修的管理工作,通过配线的健康状况对事故进行预测,制定计划检修项目,并通过综合考量制定出完善的事故应急方案。为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生命财产的损失率,应急方案应当被不断完善。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妥善处理可以降低事故产生的损失。严格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开展抢修工作,将线路的安全性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障配电工程的运行安全。
2.3隐蔽工程与临时用电的管理
隐蔽工程性质特殊,也易被忽视。良好的开展隐蔽工程需要提前进行合理设计,按照工程规范严格执行工程步骤,一边施工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好检查工作,主要对:电缆排管、内壁、细密性设施等进行详细检查,以免出现返工后果,保障隐蔽工程的质量。在临时用电方面,随意接电,用电不规范,极易发生主线跳闸故障,如果对此问题小视,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设备安全监督人员应该重视并掌握临时用电的规范和标准,做好日常检查工作,严肃处理并制止违规的用电现象。施工时,临时用电用户要注意电缆的使用,在使用五芯的电缆线时,应当注意电缆线严禁沿地面明设的规定,电箱要达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相关标准,并接入漏电的保护器,以免电能浪费[1]。
3结论
提高配电管理的水平对促进国网河南灵宝供电公司发展有重要意义,公司需根据目前发展现状,更新树立新的管理理念,重视施工人员及管理层人员的岗位培养,改良管理模式,严查材料设备的质量问题,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应急方案,解决各类问题。强化配电工程的管理,将配电管理工作落实在实处,促进配电工程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程传飞.配电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有效解决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