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4-01-29 18:0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目标过于抽象。很多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教学工作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个别老师认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又虚又空,没有实际意义;面对现实社会中一些消极东西对学生的影响,认为德育教育作用有限,缺乏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深入探讨,对思想道德教育规律的认识欠缺;追求表面化,出现问题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急于应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德育内容缺乏科学性。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大多还是照搬传统的内容,把养成教育视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全部内容,主要表现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师生关系的单向性。这种缺乏平等基础上的沟通的思想道德教育必然是低效的。
3.小学德育的方法“成人化”倾向严重。小学德育内容有些“大、空”,没有从小学生实际年龄的特点着手,“成人化”倾向严重,对小学生的要求过于抽象,脱离小学生实际年龄能够接受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小学德育实际效果不好的影响;加上其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使得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德育自然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家校结合工作显得十分薄弱。目前,在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隔代看管、儿童留守、儿童寄养等情况较为普遍,家校联系、家庭教育环节相当薄弱。
5.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信息网络的迅速扩大虽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条件,但是也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网络对学生德育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日趋明显。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育人先育德,要充分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今天,德育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学校管理者,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中出现了重“智力”轻“品德”、以“智”代“德”的现象。智育与德育虽然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但还是有所侧重的。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要处理好各门学科知识与德育学科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相互关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教师自身要具有表率作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主要是对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规范,所有教师都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既当传授知识的“教书之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精神之师”。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既体现真理的育人功能,更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
(2)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既要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要积极渗透德育,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新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要求各学科教学时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有效结合。因此,我们更要强调学科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的观点,开发各学科的德育教育资源,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各学科课程各自的优势。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各自教材的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切实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注重学科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真正能够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要让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参与,真正实现每一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
3.校方与家庭要配合协调,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联系,正确引导家庭教育的走向,协助家长教育孩子。相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具有很大优势: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和德育目标,教师具备相对专业的教育能力,拥有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也有不足,受形式、内容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学校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缺乏个别性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的特点刚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因此,家庭和学校更要协调配合,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合力。
篇2
【关键词】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信息化产业突飞猛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与此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随着第三个人口高峰的到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也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就业形势空前紧张,就业压力已经通过多种渠道渗透到教育领域。如今学生所背负的学习压力,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并健康和谐地成长。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的心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和合并精神。加强家、校联系。学生在家长、老师、同学、朋友面前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只有构建了家校联系网络,才能全面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及时的进行说服,开导,教育工作。那么,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的策略是什么呢?
1渗透竞争意识
同志曾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员。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只有调动竞争意识,才能帮助圆满完成学生今后在社会中找到一席之地。从另一个角度看竞争,就是竞争者必须在竞争过程中保持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对于学生来说,保持这种精神面貌尤其可贵。因此,竞争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首先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危机感。笔者通过班会、队会、晨会向学生讲述社会上、国际上“优胜劣态”的具体例子,让他们明白在各种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没有竞争意识,没有拼搏精神是要落后的,挨打的。我们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是祖国的栋梁,国家是否繁荣昌盛(成为强国)的重任将落在他们肩上,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今后的任务光荣而艰巨,使他们从小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爱国情感和竞争意识。其次,由爱引发竞争意识,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爱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将学生要爱父母、爱亲友、爱同学、爱老师,迁移到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看看他们谁为他们所爱的对象付出最多,从而引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最后,增强集体荣誉感,强化竞争意识。有意识的把个人行为与班级、学校、祖国的荣誉连在一起,使人人都希望多为集体增光添彩,不拉集体的后退,不为集体抹黑,从而强化集体观念,强化集体竞争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多年来,我在班级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力和竞争能力。如学校要求每个班级每月都要出一期黑板报,并且还要评比。在第一个月里,我亲自带领每组组长和擅长画画和书写漂亮的学生出第一期黑板报。在这个过程中,我一边指导学生如何选内容、排版、构图、配色等,一边教给他们出黑板报的方法和技巧。接下来的每个月,我放手让他们带领自己组的同学各出一期,要求每一组的每位同学都要参加,可以是排版、找资料,可以是写字、绘画,哪怕帮忙打打格子也可以。这样人人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实际性的锻炼。每期黑板报完成后,让班干部和小组长一起打分。为了在竞争中获得好成绩,每组的同学都拿出自己的绝活,并显示出众志成城的决心,这样黑板报的质量一期比一期高,在学校每期评比中我班期期名列前茅。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学生懂得了分工合作和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同时更使他们增强了竞争意识,提高了竞争能力。
3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班级可以为学生搭建学习竞争的平台。 形式可以活泼多样,或是演讲,或是考试,或是作业竞赛等,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促进优胜者更上一层楼,激励居中者后来居上,鞭策暂时落后者奋起直追,使每个人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每期开学初,我首先要花一定时间去研究学生,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将学生大体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再次,按比例搭配成四大组,使各组成员的情况基本相同;然后推选出各组的组长;最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了作业竞赛办法。每周每组组长用班队课时间统计各组的得分情况,然后当着老师和全班学生,把各组获得的分数记在墙上的“竞争”栏里面。每当这时,学生的心情是激动的,他们会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有的甚至踮起脚跟观望每组的分数。那些得分高的小组的学生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而那些分数低的组的学生羞愧得低下了头,可能当时他们每个在心里暗暗想:为了本组的荣誉,下次我的作业一定要好好做啊。这时候,我看出了他们的心事,马上抓住契机,教育他们不要气馁,落后是暂时的,为了本组的荣誉,努力吧,老师相信你们能行,说不定下次胜利就属于你们。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分数低的两个小组赶上来了,作业质量大大提高了,评比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是他们努力竞争的结果啊!
4在文明礼仪中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
在班级的日常工作中,如纪律、卫生、两操等礼仪方面,组织各个组交叉检查评比,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并在班会、队会、晨会等时间里请这些组长谈谈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交流,表现差的小组就去找找原因,找找差距。怎样去改进,在小组讨论交流后,用书面形式将决心和计划张贴在教室,让大家监督,在监督中竞争,在竞争中监督。在平时活动中,我也多督促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知道老师在期待着他们组,从而激发了他们努力去竞争,努力去地完成各项任务。
经过几年实践探索,无论是班级活动的进行,还是学校活动的开展,以及校外的实践活动等,我班都能脱颖而出。这是全班学生努力的结果,更是他们竞争的结果。是竞争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是竞争给他们带来了挑战的机会和乐趣。
篇3
关键词:词语盘点 教学策略 词语教学
从四年级开始,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增加了“词语盘点”这一板块,增加的这一板块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但是,由于教学大纲中没有对这一内容作出明确的教学建议,导致这一教学目标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使得这一教学内容流于形式。在课堂上,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让学生简单的去抄写几遍、听几遍,这样根本就不能够让学生学到词语,还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词语盘点”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内容,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应该对“词语盘点”有足够的重视,学习“词语盘点”的教学方法,让其真正的产生作用,变成学生们喜欢的内容,让学生真正的学到词语,积累到词语。[1]
一、 立足文本,在文本中学习词语
文本是学习的重点,是词语的载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来学习词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文本的学习,来掌握相关的词语,那样既不会枯燥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1.熟读课文,盘清词语
小学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审核过的,文章富有内涵并且优美。所以熟读课文可以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活力,让学生感到课堂的魅力。“词语盘点”是每篇课文后面都会有的内容,它汇集了这篇课文中所有的重点的词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前主动预习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课文中的难点词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了解本科的重点,做到重点学习。然后再让学生熟读课文,把每一个词语都放到课文中,结合课文的语境来学习词语。对于那些比较难得词语,要回归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正确的理解语境,老师要根据语境,用丰富的联想把词语正确的意象和在文中的意境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明白该词语的意思,做到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起到词语盘点的作用。
2. 朗诵词语,积累词语
在对“词语盘点”的学习中,不仅仅要做到在课文中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去背诵,去记忆这些词语。在课文中学习以后,这些词语只是留下短暂的记忆在学生的大脑中,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对涉及到重点词语的那些段落来进行背诵、记忆,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记住大量的词语,并且还能够记住词语的意思和在课文中的意境,让学生真正学会了这些词语,并且还会用这些词语。[2]
二 、根据特点分类,强化学习
上述讲了要背诵课文,在课文中记忆词语,但是文章太长时,这样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达不到预想的目标。这时我们就要对词语进行分类。“词语盘点”中的词汇量大,每个都不一样,记起来会很费劲,影响学习效率。在教学时,老师要总结每个词语的特点,对词语进行分类、分组,这样可以根据每组的特点来进行记忆,而且还可以对每组词语进行扩展,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例如,描写哭的词语有:大哭、痛苦、笑着哭等等,我们可以根据哭的不同特点,来进行记忆。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哭进行扩展,如描绘伤心、悲痛、悲哀的词,这样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来进行记忆,同样,我们还可以扩展哭的反义词,如笑、高兴、兴奋等等这些词语。学生在学习哭的过程中把其他相关的词语都学习了,提高了学习效率,扩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他们的“词库”。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词语盘点”这一内容。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学会比较、归类的方法,并且使其养成习惯。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轻松应对。
三 、深化理解,学以致用
想要学会运用一个词语,必须要知道词语的意思,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学生积累了词语,记住了词语,这都不能让学生灵活的运用词语,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去知道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在不同语境的运用,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1.归纳概括
每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表达,有时候我们需要用一个词语对这个语境进行简短的概括。所以,老师就需要经常的去引导和帮助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把课文中所描写的语境进行概括,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设定语境
对每一个词语设定不同的语境来进行学习,尤其是那些近义词,不容易区分的词语,老师要创造不同的语境,在具体的语境中对词语比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深入的了解两个词语的不同,可以很好的运用。例如,“分辨”和“分辩”这两个词,如果通过记忆,很容易记混这两个词,这时候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语境来进行学习,(1)这两个词语意思相近,不能够很好的记忆,我们要仔细()。(2)他坐在那里就几乎说不出话,只是()说,这不是他做的。通着这样的来创造语境进行学习。[3]
3. 激发兴趣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词语的时候,往往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这样学生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消极学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把“词语盘点”设置成学生喜欢的小游戏,通过这些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快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深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多样化。
四、结语
“词语盘点”是一个很好的内容,我们需要让其在课堂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要做到真正的“盘点”。老师在教学时,要本着“学以致用”的理念,对每一堂课的“词语盘点”都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其特点,这样才能够教好学生。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去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让教学有意义化、快乐化。老师在这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深化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去发现新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天堂。
参考文献:
[1] 姜立波。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2009:123-124。
[2] 蔡冬芬。小学语文“词语盘点”教学的盘点之道[J]。2011,3,28
[3] 许佩君。让词语闪动灵性。教学月刊[J],2008(4)。
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数学;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要求人全面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是全面发展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学习,钻研业务,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优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把教师的主导渗透于课堂的全部,配合于教改教法,开动学生的脑筋、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1 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活化学生思维过程,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淡化教学形式,注重教学实质的根本要求。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知识发生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数学思维中去思考和认识。传统的教学严重存在着削弱“过程”偏重“结果”的现象,把学生当作容器,直接灌输死知识,这不利于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更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因为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否定“过程”就是切断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是学生领会知识发展进程、体会数学基本方法的需要,更主要的是活化学生思维活动的需要。在数学素质教育中应提倡知识发生式教学,反对机械灌输式教学。
2 创设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
数学的抽象性使得很多学生畏惧数学,但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通过挖掘数学的形式美和内在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会使学生从“厌学”转化为“乐学”。在这里,关键是教师必须刨设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每一个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通过一定的努力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下面就课堂教学的范例来阐述教师的“以颖导趣,经疑导思,以练导固”的作用。
2.1 以颖导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兴趣。在授课开始时,教师要以新颖的刺澈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引起学习动机和学生关注,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明确到将要做什么,然后才能主动地去学。讲授新课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智力及智能,创设具有启发性新颖的导入情境,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愉快的心情下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如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采取了现场角色故事,激趣导入。(上课前准备好16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幼儿园有八个小朋友,老师拿来16个苹果,要分给他们每人一个,拿掉了八个,还剩多少个呢?还剩8个,还可以每人再分得1个,这回呀,每个小朋友分到了几个苹果?分到2个,还有没有?没有了,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教师不偏不向每人都分到2个苹果,这就是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这样通过这段故事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之鸟随着教师的设计在知识海洋中翱翔。
2.2 以疑导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发展各种问题。并引导归纳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重点及难点,开发学生智商,形成多种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是通分和同分母加减法,教师先强化学过的相关知识,然后出示例题:+,然后引导学生问+对吗?学生头脑立刻会考虑到答案不对,随之产生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呢?那么该怎样计算呢?这时学生带着疑问,自发组织讨论思考,最后得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促使学生去根据以前的相关知识解决这个问题,那就需要变成同单位后再相加,也就是通过成同分母后再相加,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的过程中,不但传授了知识,而且教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正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通过设疑、解疑,培养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3 以练导固。在授完知识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做练习,练是学习的实践,目标的反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重点及难点,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在“练中导”,学生在“练中学”,以巩固所学知识。设计练习应注意深度、广度、难度三度的把握,要以基础为重点,呈现出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题型灵活多样。练习一般分为:①基础练习(同步教材,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技能的掌握);②变式练习(形式及思维角度稍加变动);③对比练习(新旧知识编列在一起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分辨能力);④巩固练习(把已学过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其思维量,难度较大、提高学生的综台技能及辨析能力)
3 减轻教学负荷
使教学中的合理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思维渴求,使课堂向课外延伸,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主体性教育的根本保证。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所以数学素质教育必须体现这一精神。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力求减轻教学负荷,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把握适度,使合理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思维渴求,从而达到课堂向课外延伸.具体地说,必须注意三点:
3.1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有意留下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继续学习,深入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去继续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兴趣。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策略
G623.2
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以对话实践为主要特征的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活动过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分为“对话”方式的实践性和“对话”成果的实践性,前者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进行对话;后者指学生在多形式的“对话”方式的实践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对话”实践中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促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思维的全面发展。笔者自身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对此颇有感触和一些心得。为此,笔者结合自身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为例,对有效阅读教学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重视预习指导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被称为语文实践能力与课文展开的“最初对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语文预习被认为是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常规手段。然而,一些老师对预习产生了片面的认识,再加上传统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的制约等因素,导致学生的预习形式单一、学生创新少和教师布置作业但无检查等问题出现,更谈不上在课文预习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前培养。因此,必须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环节学习的实践性。在讲到《我的战友》一文开头写道:“敌人控制的‘三九一’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军的阵地。”这句“楔入”两字非常重要,它形象地指出战斗发生的具体地点,并战斗任务的重要性起到铺垫作用。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借助字典等工具查到这个词的本意是指把钉子或撅子钉到物体里面去,但是如果把对这个词放在文中就很难理解在文中的含义。但是如果与“钉入”进行比较理解,就会认识到“楔入”比“钉入”有更结实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思考:“本课是指什么楔入我军阵地?”“为什么用‘毒牙’的‘楔入’作比喻?”通过语境理解,学生对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到完成拔“毒牙”任务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感受舍身保潜伏的伟大举动,真正实现预习在增强实践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二、夯实字词基础策略
构成文章的最基本元素是字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先决条件是以字词基础夯实与否。没有字词的基础就不能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也就不能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更谈不上准确生动地进行语言表达、遣词造句,也就从无进行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成了空谈。因此,夯实字词基础对进行阅读文章的实践活动和运用字词表达的实践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增进语文实践能力。如在课堂上通过动作表演对“翩翩起舞”“上下翻飞”“团团围住”等词的理解、表情朗读“大声嚷”“怒吼”等词、扩大词汇理解如“五彩缤纷”、想象画面理解如“寒潮降临北风呼啸”、表达运用如“斯杰潘、一无所获、扫兴”等对字词的概念展开扎实有效的实践性学习。最后,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的创造性思维。
三、“以读为本”阅读策略
读是增强阅读教学实践性最基本和最常见的途径。“以读为本”是指以W生自能思考实践、自能读书实践和自能领悟实践,达到自主积累、认知和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语文的实践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如在教学《鲸》一课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文章的内涵,了解鲸有具有哪些特点,接着让学生根据速度读,直到读得字字响亮,不少一字,不误一字,不倒一字,不多一字为止,然后挑选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让学生读,对学生读的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和指导。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读得充分,读得自由,边读边感知语言,在阅读中感知字形,在文章阅读过程中咬准字音,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大意,语言的整体感知就在其中了。
四、加强多媒体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有效策略
情趣化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情感体验,将教学变得情趣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探索知识。本文主要从课堂氛围、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体系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英语情趣化教学的措施。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情趣化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氛围非常重要。轻松、民主、有趣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学习。而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就需要教师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去发言、思考,也可以讲一些英语小故事,结合肢体语言,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亦可以促进课堂的活跃性。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课堂的专注力
为了更好地实施情趣化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小学阶段是学生具有好奇心与创造力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难以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就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能更有效率地帮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还能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教学体验,通过声象的刺激,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更深刻。
三、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英语情趣化教学的实施,少不了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对学生自主选择意识的尊重。而建立的教学评价体系标准则是: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要将学生英语的学习能力、积极性、创造性等综合素质都划入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小学英语情趣化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就要结合良好的课堂氛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来实现。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学生;课堂;积极性;主体地位;学习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22-01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学生只
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特别是在小学时期,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知识积累有限,在面对学习的时候积极性不够,大多是由教师进行引导教育,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一直被“牵着鼻子走”,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也就造成教师教学压力的增大,也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
一、首先需要教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
有着重要的直接影响意义,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力×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以及个人因素会各有不同,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培养项目。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兴趣培养,以便能够实现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感彩较为浓厚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背景介绍来拓展知识,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前,就可以介绍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以便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好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对于朗读要求较高的文章时,教师就要在开始阶段给学生一些文字体验,比如在教学《伯牙绝弦》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一些学习过的重叠词组,比如杨柳依依、凉风习习、白云悠悠、炊烟袅袅、春雨绵绵、明月皎皎、白雪皑皑、清风徐徐等等,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回顾、朗读来体会重叠词组的特点,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进行后面知识的学习。
在课堂的进行阶段,教师也要能够激发形式的学习积极
性,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就可以创设一定的竞争情境,通过小组之间或者个人之间的知识竞赛来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朗读的时候看谁读得更有感情,在书写的时候看谁写的更认真等等,通过这种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主题设置一定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学氛围的课堂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语文知识的熏陶,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其次需要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对于传统的课堂教
学是一个颠覆,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为他们的学习、发展铺平了道路。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遵循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放到学习中来,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有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合作。俗话
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教师教学步骤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更是如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教学关系,那么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引导自然不会给予配合,在课堂上就很难充分的发挥,也就无法实现自身的主体地位。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我们很难想象一
个死气沉沉的课堂能够收到怎么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生性好动,教师在教学中鼓励他们多实践、多思考,就能够将他们的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思考中来,就能够很好的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进行知识的学习。有的教师总结出“五让教学法”:书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都是经过自身思考的内容,学习难度就会降低,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步提升,学习效率也就相应提高。
三、再次需要教师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
前文我们提到过,小学时期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
力有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能够做好引导,以便学生能够丰富自身的学习形式,不断改进学习丰富,进行更加有效的知识学习。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可
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当然了,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在语文学习中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其次,要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取长补短。这样一来才能给实现学生的协调发展与整体发展,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明新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小学语文教
学,2006
篇8
对于“词语盘点”的教学,“读―抄―听”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三部曲。然而,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学时间的吝啬,使“词语盘点”教学显得索然无味,自然也起不到“盘点”的效果。因而,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对词语进行深入理解、有效积累和灵活运用,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四年级教材的“词语盘点”为例,谈谈“词语盘点”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多样朗读,变单纯正音为趣味理解
1.开展比赛,激发兴趣
“词语盘点”中词语的读音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已经落实,再次朗读是为了查漏补缺。为了改变词语朗读的乏味,采用适当的比赛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充分释放热情,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可采用的比赛方式有很多,如个别赛读、开火车赛读、轮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运用多种形式,读出词语的温度、读出词语的厚度。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较好地掌握了这些词语。
2.激活表象,再现意趣
教学“词语盘点”时,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有助于激活词语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如读到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争先恐后”时,让学生进一步想象:读着这个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画面感。学生舒展地联想、入境地朗读,读出了词语的内涵、读出了自己的情感,也加深了对词语的感悟。
一些词语的理解可以用演一演(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表情、一个神态对于学生了解词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画一画、听一段录音等多种方法。如演一演“专注”“气喘吁吁”等,画一画“鱼贯而出”等,然后结合评议进行说话造句理解。
二、巧妙练写,化单纯理解为有效积累
1.自主抄写,夯实基础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找一找,把难写的或易错的字圈出来,提醒大家,并在自己的本子上抄写几遍,注意把字写正确、写工整。
经过此番梳理,学生能了解到自己或他人书写的情况,对这些生字新词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然后要求学生选择容易写错的字词认认真真地再写一遍。这样,通过学生自主揣摩、互动交流,直面难写易错的字词,有效地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
2.趣味听写,促进理解
当学生有效地完成了词语的朗读和书写后,可以进行“听写大变脸”。除了边听边写,还可以边看边写、边思边写,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为了增强听辨能力,提高记忆能力,可以三个四个词语连着写,教师一口气报四个,学生边记忆边听写。为了检测理解能力,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还可以听写所报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或是根据教师动作神态的暗示写出相应的词语,甚至可以读一段话,让学生根据情境听写词语……对于学生听写中容易出错的词语,可以列个“错字排行榜”“别字小档案”等,加深记忆。
趣味听写盘活了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学习过程中习得了词语,积累了词语,奠定了语言学习的基础。
三、合理拓展,变单纯积累为活学活用
1.抓住特c,分类识记
有些结构相似、组成形式类似的词语会出现在同一组“词语盘点”中。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词语盘点”,我们可以让学生按词语形式分分类,并根据词的组成特点进行仿写:
白茫茫、金灿灿、笑盈盈(ABB);
郁郁苍苍、恍恍惚惚(AABB);
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AABC);
若隐若现(ABAC);
梨黄、葡萄灰、茄子紫(事物名称+颜色);
紫檀色、百合色(事物名称+“色”)。
又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语盘点”,里面有十几个近义词组成的词语,像“捕捉”“返回”“肥沃”等,我们可以让学生照样子从中找到所有同类的词语,并进行积累和拓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同偏旁、反义词构词,含有反义词或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描写内容、感彩等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积累并仿写。
学生通过分类整理,不仅复习了词语,而且加强了词语间的联系。通过分类记忆,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语文知识。
2.借助词组,体会含义
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词组搭配,是词语理解十分有效的方法,更是一次尝试运用的过程。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语盘点”,根据词语的特点,可以设计以下几组词语搭配练习:
侦察( ) 多灾多难的( ) ( )腐烂
捕捉( ) 愚不可及的( ) ( )崩塌
揭开( ) 机毁人亡的( ) ( )侵蚀
避开( ) 异想天开的( ) ( )毁灭
在练习时,要求学生先根据原文进行搭配,然后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合适的词语可以进行搭配,争取越多越好。学生在一次次的理解、尝试、判断、运用中积累合适的词组,他们的思维过程被充分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增强了词语教学的有效性。
3.结合语境,盘活积累
“词语盘点”教学要立足于学语文、用语文的目的。根据词语特点经常为学生创设运用词汇的语境,以用促学,增强了词语运用的灵活性,使习得的词汇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词语盘点”时,可以让学生从“词语盘点”中选择词语填空:
(1)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冰镇可乐,真让人(神清气爽)。
(2)(气魄雄伟)的三峡工程,凝聚了中国几代人的心血。
(3)看见他画出的小猫惟妙惟肖的样子,我也(跃跃欲试)了。
(4)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
(5)秀丽的玉女峰,在这(崇山峻岭)之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6)你看那黄河上的老艄公,一个个(神态自若),在惊涛骇浪中毫无惧色。
此类训练,盘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语言、内化语言,掌握用词的规律。
学习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词语盘点”时,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境界、绣花、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等词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再描写。这种“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内容”的练习,既巩固了词语,运用了词语,还培养了学生重组语言材料的能力。
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 口语教学 有效策略
口语,毫无疑问,是语言交流中最主要、最自然的方式,而倡导口语教学则是现代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目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英语口话表达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在实际教学时也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普遍落后接受能力,很多学生学习了多年的英语却不会用口语表达,或口语表达的内容有限,缺乏英语交际能力。有些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不尽人意,甚至到正式发音就变成结巴了,笔者结合自已的教学经验和大家做个探讨。
一、建立语言活动小组,落实听说训练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班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为了便于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我们建立了语言活动小组。每组4人左右,由一名组长负责。课上回答问题、检查朗读、背诵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内外听说训练、句型和课文的演练,听录音、朗读、背诵、听写、小测验等多种活动也都以小组进行。例如在教Thomas Edison一课时,我们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每个小组要收集有关Edison的资料,在课文整体理解和分段讲述之后,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以多种方式做展开性的提高练习。我们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根据课文线索,分别请小组同学扮演Edison’s father and Edison’s mother,Edsion’8 teach. the doctor who saved Edison’s mother等,其余同学均为Reporter进行现场采访。采访Mother and Father,了解Edsi0n小时候的爱好;采访teacher,了解Edison在学校的情况;采访Doctor, 了解抢救Edison’s Mother的过程,也可直接采访。由于语言小组活动的开展,保证了课上每个学生有 7次练习机会,加大了练习力度和强度,并且使那些不爱讲英语的同学也敢于在同学面前开口了,使听说训练活动在全体学生中得到落实。
二、树立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信心
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适当容忍他们的错误。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只有少数学生课上回答问题口齿清晰,语言流畅,而更多的同学却表现得极为“内向”,不善言辞,若要其当众“露一口”,定会面红耳赤,不知所措。绝大部分学生不敢亮出自己。分析形成此种反差的原因,不难发现,许多同学跃跃欲试,但就是不敢迈出第一步。总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如别人,害怕说得不好被其他同学笑话。不少学生缺乏说英语的自信心,不敢轻易开口表达。为此我们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战胜心理上的障碍,克服“说”的畏难情绪,引导他们知难而进。有的学生用英语对话,表演或回答老师的提问时,难免要在用词和语法等方面出错误。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要采取适当的容忍态度。千万不能听到学生讲错了,马上打断学生的话,纠正其错误,这样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影响他们的对话和表演,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并产生不良的、拘谨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处于尴尬的地步。教师应在学生对话或表演完毕后,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性的评分。对“内向”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同时委婉地、探讨性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老师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对“说”有更大的兴趣,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让他们变“不敢说”或者“要我说”为“我要说”。
三、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课前几分钟通常有些同学还没进入状态,利用这个时间进行口语训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迅速将精神集中到课堂上来。我在初中的教学中,经常利用每堂课之前的几分钟先让值日的同学作值日报告,如:Who's on duty today Is everyone here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time is it,now等等,再让这个值日生提问,让其他学生来回答。或者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Free Talk,自由发挥讲一段英文。前年开始初三学生中考要参加英语口语人机对话考试,而有的学生初一、初二几乎没有进行口语训练,所以在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课前进行口语训练,第一轮自由选择主题讲一段英文;第二轮老师准备一些主题让学生抽签,限制学生的主题;第三轮限定准备时间,每天给一个不同的topic,让学生在课间准备三至五分钟,然后马上在英语课前当全班的面讲出来。每个学生讲完后老师给予简短评价,而且我登记分数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使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这个训练,而不是敷衍了事,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口语都明显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实物,自由表演对话。如,有的学生拿了一张自己的全家照或者一些旅游相片,提一些问题让另外一些学生回答。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日常会话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课堂活动多样化,在实践中提高口语能力
1、值日报告。每节课拿出5分钟时间,用英语谈论今天天气,或讲一个故事,或报道一条新闻,或介绍学校的一项活动,或推荐一本好书……题材不限。只要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台下”学生也得到了听英语的机会。
2、交际游戏。这种活动就是把学生置于一种游戏时的情景中。交际游戏多种多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学习和掌握语言。例如:老师拿一张图片,让学生在不看图片的情况下,通过向老师提问猜测图片是什么。或者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小组中一位学生手拿图片或设想一个情景让其他同学猜测。
篇10
1、生源质量偏低。在现行的分流招生模式下,中职学生是带着“学习失败者”的心理阴影跨进职校大门的。在初中学习阶段,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学业成绩处于学习群体的中下游,长期得不到来自老师的真切关注,处于被忽略、被否定的境遇中,学习的信心受到严重挫伤,学习的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
2、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数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背景知识,无法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不能把握好“适度、够用”的原则,不能真正做到数学为专业课服务,从而影响到适用性数学教学的开展。
3、教学内容未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在大部分中职数学课还是以课本的知识性传授为主,缺乏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性内容。现行的课本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脱节,一些属于教学内容的数学知识学生难以掌握,而易掌握的知识学生又感到没有多大用处,有实用价值的数学知识又学不到。
4、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与基础数学教学没有根本区别开来,仍照搬基础数学的课程模式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实现教学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中职学生本来数学基础差,对数学课上的老一套方式,他们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基于以上几点现状,要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策略。
1、设计好数学课课型。在课堂的导入或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专业知识,把专业知识融入课堂中,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实用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数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只有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专业背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在授课时合理地补充相关专业的应用性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专业学习,才能彻底地解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真正做到数学服务于专业,应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工具,同时也才能使课堂更有容量,更具有吸引力和活力。
2、确立好教学目标及教学手段。贯彻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在课堂中确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探究、思考、应用。所以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如用互动式、讨论式、小组互助式、反馈式、项目式等等方法,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会“必需”与“够用”的数学知识。
3、重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唤醒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数学、自觉运用数学、主动探究数学。
(1)适当、巧妙运用有效资源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努力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兴趣,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2)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习兴趣。“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的信任关系直接影响课程的学习结果,教师努力营造、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地促进学科学习水平的提高。
(3)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使学生既有敢说敢问的勇气,而又不感到紧张和压抑。
(4)联系学生的专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尝试接触专业学科中的问题,了解专业技能中需要的专业知识,熟悉专业问题解决中应用的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自然和谐地与专业零距离碰撞,让学生处在一个有实质内涵的专业教学氛围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专业思想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催生学生专业思想的健康发展;同时,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既能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也能锤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及时表扬,稳固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会表现出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和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和点滴成功,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正确的评价和表扬,从而达到稳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4、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发展性评价。具体做法是:
(1)了解起点,布置“规则”。开学初,经组织测试,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进行摸底,随后提出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要求:注重参与和提高。
(2)督促参与,全程评价。上课时,对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工作情况进行记录、打分。对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3)认真总结,注重反馈。期末,根据制定的目标,出好一份能反映与各专业能力要求的数学试卷,组织考试。
- 上一篇:绩效考核评分标准与细则
- 下一篇:公司管理人员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