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评分标准与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29 18:0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绩效考核评分标准与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绩效考核 护士自评 护士长评价
绩效考核是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这一方法予以有效利用,充分挖掘护理人员潜能,确保护理管理工作更为高效、科学,是各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我院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总结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有效应用绩效考核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21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1~47岁,平均为(30.2±1.6)岁;学历为本科3名,大专11名,中专7名;工作年限为1~14年,平均为(5.2±1.2)年;职称为初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3名,高级职称6名。
2.方法
2.1明确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要应用绩效考核,首要条件即是对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予以合理把握,从而保证绩效考核具有公正性与可操作性,促使护理管理合理、规范。绩效考核要遵循客观性,即以实事求是理念为指导,尊重事实,严格执行相应标准,将定性考核及定量考核有机结合。在绩效管理中,护士长应对上述原则予以遵循,对科室中各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当有问题出现时及时查找原因,对工作流程进行经常性反思,主动查找管理缝隙,促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2确定质量考核相应标准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主要包括文件书写、护理安全、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消毒隔离等,我院在对护理特征予以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护士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并对考核评分标准予以明确,在绩效考核细则中写入核心质量考核内容。在此基础上,我科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考核内容并展开讨论,将考核细则制作为表格,确保每人手持1份,同时护士长对绩效考核具体工作内容予以分析,不足之处要及时修改,确保其符合护理实际。
2.3对绩效考核予以量化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予以量化考核,是对手术室质量标准、工作能力、核心制度及服务规范相应要求予以量化评分并展开考核,利用数据为尺度,对全体护理展开公开、公正而公平的评价。绩效考核的量化考核可从不同方面展开,而我科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及性质进行总结,与本科实际情况结合,从勤、能、德、绩四方面制定综合考核的实施方法、细则、打分标准,总分为100分,达标要求为90分以上。
2.4实行积分考核制度
按照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性质,将考核标准划分为四条,各条标准总分为25分,满分为100分,具体内容为:(1)勤。充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全面覆盖到患者,治疗室、手术室及办公室均保持整洁;(2)能。对患者病情与治疗反应予以及时观察,提高护理有效率,确保护理技术的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90分;(3)德。具有高度责任心,护理工作中服务态度好,自觉遵守各项纪律;(4)绩。护理书写合格率均在92%以上,患者护理满意率均在95%以上,全体护士对医嘱予以及时、准确处理,确保急救物品准备充分,基础护理全部合格,同时消毒隔离完全合格,物资供应等及时、准确。
2.5分配方法
护士奖金总额=全科护理人员奖金总额÷科室护理人员总分值×护士个人总分值。
护士长取科室平均奖,系数由医院发。
3. 效果
实施绩效考核后,明确了科室质量管理目标与个人工作努力方向,量化护士综合素质,并合理引入激励机制,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护士逐渐树立了竞争意识,加强了沟通协调,患者满意率、手术器械准备完好率、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保证了手术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科室护理质量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篇2
论文摘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考核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难题,笔者从事多年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结合自己在国有企业中的员工绩效考核工作,从绩效考核概念、原则、目的等方面谈一点认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工的绩效考核又是关键所在。多年来,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考核一直是个难点问题,要么没有考核目标和细则,要么考核的目标、细则形同虚设,考核流于形式。所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一直是困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个难点。笔者从事多年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结合自己在国有企业中员工绩效考核工作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 绩效考核
1.1 绩效考核的基本概念:所谓绩效,就是企业期待的某种结果,绩效考核就是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个结果,对这个结果实现的各个环节、流程实现有效地管控。
绩效考核就是先明确考核的指标,并进行有效地计划和过程控制,并最终做出合理的评估,绩效考核一般包括四个基本步骤:一是有效地设定绩效指标和绩效计划。二是对绩效实现的过程进行观察、辅导、反馈或适当的中期评估。三是期末进行绩效结果的评估和沟通。四是将绩效结果转化到各项激励措施中。所以,绩效考核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方法,有效的绩效考核的核心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通过建立“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绩效结果的应用”的管理循环,将以往偏重考核的单一模式发展成为考核、反馈和发展员工工作绩效的系统模式。一个绩效考核过程的结束,是另一个绩效考核过程的开始。通过这种循环,个体和组织绩效将得以持续发展。
绩效考核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单位,并且分解到每个岗位,通过绩效考核,不仅能够增加员工的工作投入,促进员工潜能的发挥,改进和提高员工个体绩效和部门绩效,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且能够通过工作沟通和交流,发展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建设性的、开放性的互动关系。给员工提供表达工作愿望和期望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员工的成就感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和献身精神。
1.2 绩效考核的原则
坚持突出业绩。根据员工的岗位特点和职责,选择最能反映岗位贡献、体现岗位价值的关键可控指标和重要工作任务予以考核,做什么、考核什么。
坚持能级管理。将本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头,逐级管理、逐级考核,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坚持过程沟通与辅导。在绩效考核的各个关键环节,发约人加强沟通辅导,帮助受约人解决绩效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升绩效水平。
坚持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根据岗位性质确定考核类型,以定量考核为主;不适宜定量考核的绩效指标,采取定性考核方式,将抽象化的事件转化为关键的行为和过程。
坚持激励约束并重。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职务任免、岗位调整、评优评先挂钩,充分调动员工履行职责、完成工作的积极性。
坚持考核过程的公开、公正。将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考核过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证考核的公开、公正、透明。
2 绩效考核计划的执行
绩效计划的执行是指发约人与受约人通过持续沟通、反馈和辅导,共同研究影响绩效目标实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由受约人执行的管理活动。
绩效沟通和辅导。绩效沟通与辅导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方式。正式绩效沟通与辅导采取面谈形式,非正式绩效沟通与辅导可采取随机交流的方式。发约人、受约人通过交谈,肯定成绩,分析绩效计划执行中的问题和需给予的支持,明确改进措施和下步工作重点。
发约人与受约人每个考核周期应至少进行一次正式绩效沟通与辅导,并由发约人填写《员工绩效面谈记录表》,报绩效考核办公室备案。
绩效数据收集和分析。绩效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约人和受约人加强绩效计划执行情况跟踪,随时对绩效数据、绩效表现及关键行为事件等进行记录、收集与分析,及时制订并落实针对性的绩效改进措施。
绩效计划考核是指发约人针对绩效合约所列绩效指标,依据考核标准,于各考核周期末进行的绩效考核活动。
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关键业绩指标采取定量考核方式,直接用客观数据计算绩效分值。其中:
①目标值为正数的增长性指标:单项指标绩效分值=(指标完成值÷指标目标值)×100。
②控制性指标和目标值为负数的增长性指标:单项指标绩效分值=100+(1-指标完成值÷指标目标值)×100。
工作任务指标考核。可采取分段评估法,将任务实际完成情况与绩效合同所确定的任务概要、完成日期等进行比较,按分段评分标准确定绩效分值。
分段评估法确实不适用的,采取360度测评方式,由发约人、受约人的同级和直接下级、受约人,按评分标准测评得出。单项指标绩效分值=∑指标评价分×评价者权重/评价人数。
常规性工作考核。根据工作完成情况,按照考核标准,由发约人直接评分确定绩效分值,或采取360度测评方式确定。
绩效考核总分值。当期绩效考核总分值依据各单项指标绩效分值计算得出。
当期绩效考核总分值=∑单项指标绩效分值×指标权重。
出现否决类指标所规定事项的,当期绩效考核总分值可直接确定为零。
3 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3.1 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事务性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咨询作用,以及在制定和执行企业战略方面的作用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力资源的优势在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成为许多企业用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工具和手段。
由于绩效考核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到各个业务单位,并分解到每个人。因此,对每个员工的绩效进行管理、改进和提高,从而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绩效,企业的生产力和价值随之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就由此而获得。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联。绩效考核在这个系统中占据核心的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
3.2 绩效考核与人事管理中其它环节的关系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等组成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在这个系统中占据核心的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
绩效考核与工作分析的关系
工作分析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基础。从广义的角度上说,工作分析也是绩效考核的内容。通过工作分析,从而确定企业某个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其所提供的主要工作产出。并就此制定该职位进行评价的绩效指标。然后按照这些关键绩效指标确定对该职位任职者进行考核的绩效标准。因此说,工作分析提供了进行绩效考核的一些基本依据。
因此,培训开发是绩效考核之后的重要工作。在绩效考核之后,主管人员往往需要根据被考核者的绩效现状,结合被考核者个人的发展愿望,与被考核者共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和未来发展计划。人力资源部门则根据员工目前绩效中有待改进的方面,设计整体的培训开发计划,并帮助主管和员工共同实施培训开发。
3.3 绩效考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正如上面所介绍的,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效的绩效考核将会给员工、各级负责人和企业都带来明显的好处,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是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被授予一定的日常决策的权利,可以对自己的工作业绩进行合理的评价,通过工作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合理的回报。
二是对各级负责人进行合理方式的授权,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日常事务性的工作压力,融洽与员工的关系。提高员工技能,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组织绩效。
4 结束语
要完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笔者认为一是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三是要加强对职能部分的绩效考核的研究,探索适合职能部门工作特点的绩效考核模式;四是要通过从外到内的环境营造上为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提供制度、资源及服务的保证。
篇3
关键词:产品创新设计;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14-04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友嘉实业集团共建校企共同体“友嘉机电学院”以来,与杭州友高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叉车事业部深度合作,共建了叉车设计研究所。工业设计专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产品创新设计优势,以友高叉车产品创新开发项目为载体,在《产品创新设计》课程中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的项目内容,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叉车新产品创新设计,共同完成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而如何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准确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技能运用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产品创新设计》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中,应改变“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而采用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的方法,客观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把平时的过程绩效考核与期末试卷考试相结合,并及时了解学生对考核意见的反馈,建立适应《产品创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
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方法的研究
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是立足于设计师现实工作的考核,其指导方针主要有四点:(1)分层考核。不同层次的人不在一起考评,对于项目组成员主要考核其“任务绩效”,而对于项目组管理者则需要有更多的“周边绩效”部分。(2)分阶段考评。设计项目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需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各阶段的考评内容。(3)综合评价。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多方听取意见,使评价做到全面客观。(4)要有反馈及投诉的渠道。考评产生意见分歧时随时向仲裁委员会投诉,使员工有合理的言路渠道。企业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要做到有效、及时、定期。考核不能只是简单的“打分”,而要体现激励作用,通过绩效考核评价推动公司人力资源的流动,在合适的岗位上安排合适的人。
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的对象主要包括:项目组管理者——工业设计项目经理和项目组成员——工业设计师两个方面。工业设计团队项目运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在设计输入阶段进行小组讨论、设计调研、竞争产品分析与策略等;在草图绘制阶段进行创意的激发表达及方案的选择;在效果图绘制阶段进行效果图的绘制及方案的评审筛选;在模型制作阶段进行结构设计、手工模型制作及手板建模等。在这四阶段中,项目组成员需要分别进行项目的目标制定和工作细则制定。项目经理负责设计师的项目目标制定、细则制定考核,并且带领项目组成员参与上级项目主管的项目考核反馈管理。
(一)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目标制定
项目绩效目标制定就是对团队目标定额的设定,即制定出团队项目组的PBC(Personal Business Commitment,个人绩效承诺)。 “个人绩效承诺”是衡量一个设计项目完成好坏的最重要指标。目前,PBC的发展趋势已从单维(结果)导向到双维(结果+行为)导向,不仅仅关注结果和任务的完成,也更加关注人们的行为表现和努力程度。“个人绩效承诺”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可达到的、可测量的,是团队测评指标的分解。“个人绩效承诺”主要包括:PBC要素、描述、承诺目标三个部分。见表1。
(二)工业设计团队项目考核细则制定
项目考核细则的制定涵盖了与工作相关的因素和与个人相关的因素。与工作相关的因素主要体现了项目组成员的工作业绩,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数量以及工作效率等;与个人相关的因素主要体现了项目组成员的工作态度,包括依赖性、积极性、适应能力和合作精神等。项目主管通过最能描述出项目组成员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的每种因素的比重等级来完成考核。另外,当项目主管为设计师打出最高或最低等级时,应给予特别说明。如,对一名设计师的积极性评价为不满意时,则项目主管需提供这种较低评价结论的书面意见。这种书面意见的目的在于避免出现武断或草率的判断。工业设计团队项目考核细则如表2、表3所示。对各种因素的比重等级定义得越精确,项目主管就越能准确地评价出项目组成员的业绩。
根据表2,对工业设计项目组的考核点主要分为:
时间标准 工业设计项目团队的绩效考核时间是以设计项目的运作为基础,根据项目周期,将考核时间与项目阶段对应。正常情况下不能加分,只有时间比提交给PDT产品经理的时间提前可以加分,一般加分最多不能高于2.5分。
质量标准 “设计输入”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为:是否做到准确可靠?是否找到需求的关键对应点?是否对造型产生实质性推动作用?“草图” 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为:是否对应定位要求?是否具备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否满足品牌诉求需要?形态是否具备竞争力?“效果图” 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为:是否真实反映草图特点?是否在工艺上具备可实现性?图面效果是否上乘?“模型制作” 要求达到的质量标准为:是否真实反映效果图特点?结构上是否具备可行性?材料工艺是否具备可行性?质量一般情况不能加分,如果方案在公司获得较高评价,可以加分,加分分为4等,最多一般不能高于5分。
数量标准 “草图”数量要求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而定。粗草一般总数和入选数要达到3∶1以上。精草总数和入选数达到1∶1以上(精草入选数指选中能够进入效果图的草图)。“效果图”的“入选数”指评审后能够进入模型制作的效果图数。“模型制作”的“入选数”指评审后能够进入产品流程的手板数。草图阶段数量一般不能做加分,效果图和手板评审结果选用较多则可加分。
参与人数 在保证按时、高质量、足够数量的前提下,尽量少用人。正常情况下无加分,只有在参与人数相对于一般情况少但确保质量、数量的前提下才有加分。
根据表3,对工业设计项目组组员的考核点主要包括:(1)是否参与。参与得分,没有参与不得分。(2)按时完成要求。选项①为超前完成的得分,选项②为按时完成的得分,选项③为延迟完成的得分。(3)被采用量。选项①为项目组该阶段所有选中的方案50%为一人所做,选项②为项目组该阶段所有选中的方案25%为一人所做,选项③为项目组该阶段所有选中的方案15%为一人所做,选项④为项目组该阶段所有选中的方案5%为一人所做,选项⑤未被选中。
在各阶段所起作用 选项①为主导该阶段,是该阶段的核心人物。选项②为积极参与该阶段,对该阶段有重大贡献。选项③为积极参与该阶段,完成分内的工作,保持良好情绪。选项④为一般性参与该阶段。选项⑤为对该阶段进程表现不积极,因方案原因或个人原因影响项目的时间、质量等。
表3中数值为评分等级经换算后的得分,直接选择进行累加即可快速得出总分,然后由项目经理对该组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三)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反馈管理
在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中,绩效反馈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绩效反馈管理的内容主要是设计主管与下属进行面谈,进行连续的和双向的绩效考核结果反馈沟通,既是对前期工作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工作的探讨和目标制定。绩效反馈管理有助于部门对员工绩效的监督,帮助项目团队成员了解自己工作进展情况,确定需要改进哪些工作方法,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掌握哪些技能,以达到改善设计师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的目的。这是设计主管和设计师共同探讨、提高设计师绩效的又一个机会。正式的绩效沟通至少每季度一次,对设计师该季度的绩效情况进行回顾和展望。
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反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结果导向原则 结果是衡量一个设计项目完成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这个“结果”就是PBC的达成情况。绩效管理不仅仅关注结果和任务的完成,也更加关注人们的行为表现和努力程度。
阶段性原则 将设计项目的绩效目标按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分解,考核其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使绩效目标更具体和具备可操作性。
客观性原则 注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测”为主,以“评”为辅,强调以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的数据与事实说话,使整个设计项目的评估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
全方位考核原则 考核信息要尽可能进行全方位的收集,考核结果要充分考虑到相关人员的评价(直接主管、相关主管、员工自评、相关调查意见)。
绩效关联原则 设计团队、项目主管、设计师是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团队的整体绩效影响着团队成员的绩效。
从图1能够看出,当今绩效反馈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从纯目标导向到全过程辅导导向。不仅强调目标分解,而且项目主管在绩效反馈管理中强调从开始阶段、实施阶段到反馈阶段全过程进行辅导。
《产品创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教学单元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与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实施的目的是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技能及一般的项目开发流程,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根据项目化教学的定义和目的,“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原则应包括四个方面:(1)教学考核方法和企业工作效能考核方法相结合;(2)教师考核和学生评价相结合;(3)技能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4)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研究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方法,并根据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原则,我们认为,《产品创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应当采用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方法,并与传统期末试卷考试相结合,同时与被考核者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反馈沟通,以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过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产品创新设计》项目化教学主要包括四个项目设计:项目一,叉车前叉门架的功能结构创新设计;项目二,叉车车体的造型创新设计;项目三,叉车色彩的创新设计;项目四,叉车模型制作。项目一、二、三分别包括设计输入、草图绘制、效果图绘制三个工作阶段,项目四主要包括叉车的手工模型制作阶段。在每个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要对项目组和项目组组员进行考核,填写过程绩效考核评价表。
过程绩效考核评价表主要由项目组PBC目标制定表(表4)、项目组过程绩效考核评价表(表5)和项目组组员过程绩效考核评价表(表6)组成。过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由项目组PBC目标制定、项目组过程绩效考核评价和项目组组员过程绩效考核评价共同构成。
在整个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者转变成为工业设计团队的“项目主管”。除了传授知识外,教师还必须能够做到:(1)指导设计团队建立工作目标;(2)监督设计团队完成工作任务;(3)帮助设计团队解决工作问题。学生的角色从单纯的接受知识者转变为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组成员。一个授课班级分为若干项目组,每个项目组的组长即“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必须履行的职责是:(1)保证项目组的最终方案保持较高的质量;(2)保证项目组按期完成设计任务并保证项目文档完整真实;(3)保持项目期间组内良好的气氛与积极的工作态度。“项目经理”可依据项目组全体成员的意见决定草图阶段方案选用,对“项目经理”的考核与项目组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相挂钩。项目组成员的主要职责为:(1)依据调研定位进行方案设计;(2)设计方案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要体现对潮流的把握和目标消费群体的喜好;(3)在项目中积极配合项目经理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完成项目任务;(4)所提方案的数据和工艺文档要完整。
因此,过程绩效考核评价的操作方式与企业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基本相同,首先由“项目经理”制定本组的PBC,布置组员的工作任务,然后展开设计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由“项目主管”监督“项目经理”和组员严格履行各自职责。项目完成后由“项目经理”填写项目组组员过程绩效考核评价表。由“项目主管”填写项目组过程绩效考核评价表,完成全部考核。
《产品创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中过程绩效考核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并且由于其评分标准的主观性,不宜运用在选拔性考试评价中。而传统的笔试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虽然它在过程性、操作性、协作性方面存在考核盲点,无法完整地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职业素质等,但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对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因此,综合利用这两种方法来进行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以过程绩效考核为主要手段,以试卷考试为补充手段,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综合考核评价反馈
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其性格特征与专业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个性较强,思维活跃,特立独行,碰到问题不愿主动找老师沟通,对于自己的考核评价结果往往只注重卷面考试的具体分数,而不重视过程评价情况。这不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以改进项目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核评价后应及时与学生进行反馈沟通。这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把学习过程中的很多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制定学习改进计划,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进项目设计内容和项目化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学校改进学生评教方式,避免学生盲目不负责的评教现象。反馈沟通形式以任课教师与每位项目组成员的面谈为主。反馈流程从面谈准备开始至面谈评价分为六个步骤,见图2。
结语
综上所述,《产品创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首先是采用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考核方法来进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绩效考核评价,主要包括项目组PBC目标制定、项目组过程绩效考核评价和项目组组员过程绩效考核评价三部分;在此过程中以试卷考试作为补充考核手段;在考核评价后与被考核者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反馈沟通。这样才能建立较为完整的《产品创新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评分标准和考核过程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且对在校学生的管理无法照搬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崟,葛庆.工业设计团队项目绩效管理[J].艺术与设计,2005(4):59-64.
[2]龙芳.高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4):147-148.
[3]王世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考核方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3(4):161-162.
[4]葛庆,汪崟.浅谈产品模型制作工考证体系中的技能指标[J].职业,2010(36):102-103.
[5]葛庆,王丽霞,汪崟.工业产品模型制作工职业资格考证体系的研究和建立[J].出国与就业,2009(9):31-33.
[6]葛庆,汪崟.CAD/CAM技术在产品模型制作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2011(2):244-246.
[7]李海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改革探索[J].成人教育,2011(1):32-33.
篇4
为实现街道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一步完善街道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提高分类质效,圆满完成区对街道相关指标考核任务,按照市、区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街道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领导小组
顾问:XX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单位:城市管理办区域建设服务办党政综合办
优化营商环境办各社区城管中队环卫所
辖区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
领导小组负责全街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统筹部署,并研究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设在城市管理办,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综合协调、业务指导和日常考核。
二、基本原则
遵循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活垃圾收运及考核工作。
三、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副组长:定期对联点社区进行巡查,指导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城市管理办:牵头负责街道整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管理方案及考核办法,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考核结果与城管月度工作考核挂钩。督促开放式小区积极配合生活垃圾转运工作,调动居民积极性,确保督导员在职在岗,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
区域建设服务办:负责街道物业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促物业小区积极配合生活垃圾转运工作,调动物业单位积极性,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
党政综合办:负责街道机关区域内垃圾分类工作,督导各办按照要求进行垃圾分类。
优化营商环境办:负责辖区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督促学校积极配合生活垃圾转运工作,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各社区:负责宣传引导辖区居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做好桶边指导工作,确保湿垃圾进场有效数量达到生活垃圾总量的15%,同时保证质量。
城管中队:负责监督、落实垃圾分类工作,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不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公司及居民群众进行相应处罚。
环卫所:负责统计每个小区、企业湿垃圾日产出量,安排专人值守垃圾站,对干垃圾站混入湿垃圾现象,由各站点工作人员通知、督促从源头分类,对拒不整改的,杜绝进入垃圾站。掌握全街湿垃圾进场数量,建立各类垃圾收运台账,提供各项考核指标依据。
辖区企事业单位及物业公司:负责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将本单位及物业小区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转运至街道干垃圾站、湿垃圾站。
四、垃圾收运处置办法
(一)干垃圾收运。
居民将干垃圾投放至小区四分类投放点,物业公司、社区保洁队伍运输至辖区干垃圾站。
(二)湿垃圾收运。
居民家庭产生的湿垃圾(不含餐饮门店产生的餐厨垃圾)投放至小区四分类投放点,物业公司、社区保洁队伍运输至辖区湿垃圾站。
(三)可回收垃圾收运。
居民将可回收物投放至社区四分类投放点,街道将组织资源再生利用公司或保洁员分拣、回收。
(四)有害垃圾收运。
居民将有害垃圾投放至小区四分类投放点,社区将有害垃圾统一清运至有害垃圾集中收运点(民主东街28号),区级统一收运。
(五)大件、装修垃圾收运。
居民将大件垃圾投放至社区(物业小区)大件、装修垃圾暂存点,清运单位到街道城管办领取大件垃圾、装修垃圾清运卡再联系区环卫外包清运公司从暂存点运至大件垃圾或装修垃圾处置场。
五、考核方式
考核工作采取“日检查、月考核、年考评”的方法(具体考核内容见考核细则)。街道根据每月日常督导情况,结合各类收运台账,干垃圾收运情况,湿垃圾的数量、质量,可回收垃圾分类及有害垃圾收运情况对5个社区生活垃圾收运情况进行评分,依据得分将考核结果分为三类,一类1个、二类2个、三类2个。
1、四分类点位奖补。对各社区每月考核拨付经费,原则上:一类社区240元/月/点、二类社区200元/月/点、三类社区160元/月/点。经费主要用于奖补点位督导员及清运人员。
2、集中清运费奖补。根据街道考核排名拨付经费。全街道5个社区共设置湿垃圾集中转运点5个,按10000元/年/点的标准发放。
3、农贸市场奖补。农贸市场湿垃圾不纳入居民小区湿垃圾统计,按大型农贸市场2个投放点、小型市场1个点的标准,安排240元/月管理费,发放标准与本街道考核结果同步;农贸市场产生湿垃圾按核定标准计算,未达到的数量从社区湿垃圾总数中扣减,超出数量计入社区湿垃圾总量。
六、考核结果运用
篇5
【关键词】绩效管理;问题;原则;实现
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革新和实践促进企业绩效管理的履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企业绩效管理的元素,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一个趋势。
1.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时,往往会碰到各种令人困惑的情景:各部门管理者、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有的甚至抱着消极或抵触对抗的心态,致使绩效管理工作无法推动;公司制度体系缺乏配套完善,导致绩效管理实施障碍重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其他业务板块与绩效管理不能协同配套;企业根深蒂固的消极文化传统和意识观念,严重影响考评系统的运作;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效果不明显,绩效考评流于形式;组织、团队、个体目标脱节,无法实现绩效的联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2.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原则
2.1稳定原则
在相对一段时间内,绩效考核的指标、考核标准和分配方式基本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保持相对稳定。
2.2公开原则
各级绩效指标的制定与过程调整,均需由目标承担者与其上级主管共同协商讨论完成,员工有知晓的权利。
2.3客观原则
要做到“用事实说话”,对被考核者的任何评价都应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与客观事实依据。
2.4参与原则
被考核者参与制定本部门或者本岗位考核指标、考核标准,同时获知上级评级评价意见、评价结果。
2.5申诉原则
被考核者认为有失公正的地方,可以要求给予必要的解释。
3.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3.1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
对绩效考核每个因素的评价标准均采用四等级记分,记分含义如下:4分:良好,明显超出岗位要求;3分:较好,总体满足岗位要求;2分:尚可,与岗位要求稍有差距;1分:差,不能达到岗位要求。考核总评结果采用五级制,评价含义分别为:A,卓越;B,良好;C,达到要求;D,有待改进;E,不能胜任。
绩效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每年一次,日常考核每季一次。各岗位人员绩效考核的直接责任人为其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依据本规程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个人岗位描述由上级提前制定,在工作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要不断修正,修正条款附在原文件后,双方签字并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考核对象在直接上级的指导下,根据岗位要求和上级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计划拟定《个人年度目标计划书》,经直接上级审定签字后成为岗位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个人年度目标计划书》应包括预算内容。在考核期内,如有重要工作任务和目标变化,考核对象须及时将变更情况记录在计划书内。
日常考核由直接上级根据考核对象的工作表现定期对其进行简要评估,并记录在案。考核者有义务将日常观察的评估印象与考核对象进行沟通,指导其改进工作。考核期末,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管理人员实施年度绩效考核。
考核评估依据由四方面构成:①个人年度总结。被考核者预先提交《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书》,并在人力资源部安排的双边述职会议上进行述职。②直接上级日常考核评估记录和年度综合评估意见。③横向部门主管人员评估意见。④隔级上级和企业外部客户评估意见。部门内各级主管人员绩效评估结果应与部门工作成效呈一致性。
如考核结果出现较大偏差,部门主管须向人力资源部提交书面解释,并回答有关质询。总的绩效考核结果依据数据汇总得出。直接上级评定、部门间评定、隔级上级评定数据的标准合成关系为4:3:3,具体权重系数依据部门绩效标准的清晰性、部门间工作关联性和部门工作环境条件的可控性进行确定。
3.2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软件的应用
据国内权威IT市场研究机构计世资讯最新的公布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企业绩效管理软件(BPM/CPM)市场规模为1.89亿元人民币,到2006年底其市场规模达3.01亿元人民币,市场增长率达到59%,增幅显著。
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的变化,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软件指标都要及时调整。比如,企业当期的战略是扩张,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就是以扩张为考核体系的。如果企业当前的这个发展战略是稳定,那绩效考核体系就是以稳定为导向的。这样一来,企业的绩效管理总是在变化,如果企业自身没有人能够驾驭的话,开展绩效管理可能会起到反作用,而这也使得绩效管理软件的设计变得千差万别。此外,全员全程的绩效管理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到绩效管理的工作中来,他们都需要操作计算机系统,可是很多单位的领导对于复杂的软件掌握起来有难度,因此软件的设计应该非常的简单,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更好地应用绩效管理软件。
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软件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3.2.1体系灵活,适应管理差异
绩效管理系统支持360度考核、MBO、绩效指标、BSC和能力素质模型应用多种模式,绩效指标、考核方案灵活定制,支持分类分层管理。支持员工考核、部门考核和单位考核。
2.3.2功能丰富,考核评分细致
系统中提供了考核打分参数控制,避免了“老好人”、“泄私愤”等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3.2.3绩效自助,评估科学便利
在绩效自助中,考核评分时可以选择不同分值对应的等级,也能通过标度设置实现直接选择评分标准得出分数,评分更加方便准确。在绩效目标管理中,能对绩效目标进行调整,同时还能够随时查看目标执行进程,实现目标过程管理。考核计划启动后,绩效考核专员随时可以查看打分情况,并可以催促评价人及时进行评价。
3.2.4绩效分析,有助于管理诊断
系统提供立体的、全方位的分析功能,使考核结果分析更加客观、准确、直观。系统能够进行单人绩效对比分析,直观反映员工的绩效差距,促进员工绩效改进。系统不仅提供本次考核的分析,同时还提供历次考核趋势分析,直观了解团队和个人绩效变化情况。考核系统中提供单指标趋势分析和多指标趋势分析两种。
3.2.5反馈应用,促进绩效提升
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自定义的模板,自动生成评语和综合测评表,在线进行绩效反馈,帮助员工及时改进绩效。绩效结果与薪酬、培训等业务关联,促进组织绩效持续提升。
3.3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离不开完善的实施计划
在取得高层管理者的认同和支持之后,部门要认真制定企业的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包括绩效管理的政策方针,实施细则、考核周期、适用对象、绩效管理和考评及监督管理各个阶段的操作方法和实施流程,评估方法以及评估结果的运用、绩效面谈、绩效改善、管理责任等。
3.4加强管理过程控制
目标设定后还有执行中的过程控制,那就是日常的管理要发挥的作用。接着就是要求公司各部门管理人员使用好一些(下转第330页)(上接第372页)管理工具,如月工作计划,工作日志,工作周报,月工作总结,项目进度及完成情况,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等等。这样对员工的工作有个督导和检查环节。对于部门经理人员由公司定期召开部门经理会议,由高层领导负责检验完成效果及进度。
4.结语
绩效管理模式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很好的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企业目标相结合,更好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认同感,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炜斌.有效实施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08,(08).
篇6
【关键词】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建议
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等有关要求,按照层层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的程度、效果进行评估的相关活动,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1永坪炼油厂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作用与成效
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格局。签订的主要形式是将上级公司与永坪炼油厂的安全目标责任书条款进行细化分解,并把一年内计划完成的重点工作加以量化,筛分至不同的业务部门;签订的范围是厂长与各副厂级领导,各分管领导与所分管单位(全厂23个职能科室、11个车间中的分管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各科室与科员、车间与班组、班组与个人签订目标责任书,突出了责任落实和任务分解。针对岗位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任务,越分解越具体、越量化,突出科学性、可操作性。同时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直接与各单位年终综合考核成绩挂钩,作为一种书面承诺与管理手段,起到了如下作用:全员安全意识显著提升,“我要安全”的氛围更加浓厚。通过考核,各级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明显提高,对HSE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自我要求也更加严格,“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化、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安全基础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积极开展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现场管理、资料管理逐步规范化、标准化,“两张皮”情况逐年减少,多次荣获省、市级年度“安全生产先进企业”荣誉称号。科学的考核机制已经形成,使各项工作有效落实。每年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主要内容,分值达45%,这45分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行方面,凸显了安全管理重点在基层、关键在生产一线的理念。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考核评分标准进行检查。
2考核过程存在的问题
缺乏实施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的前提。基础管理工作较为薄弱,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全面,组织机构设置不能适应公司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需要,岗位设置不合理。个别车间、班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逐级分解不细致、不符合实际、针对性不强。目标管理考核准备不充分。缺少必要的宣传解释,员工对安全生产目标不了解;培训工作不到位,没有严格按照安全标准化管理程序,没有开展针对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流程的培训,没有开展使绩效考核者清楚绩效考核的操作过程等内容的培训。考核管理未形成合力。安全生产工作核心是齐抓共管,重点是要突出“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等原则。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存在安全管理只是安全主管部门的事情等误区,未形成安全管理合力,只有领导重视、实行专业性安全管控、全员参与才能做好,安全绩效才能提高。
3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几点对策建议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从健全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严格查处安全生产事故和建立安全生产综合督查、专项检查和暗访暗查机制及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管理建立等要素入手,健全过程和结果并重的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注重考核的有效性,健全考核评价指标,完善考核评分规则,采取年度考核与月度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考核工作的全面性。制定详细的检查考核工作方案。为使检查考核工作更加精细化、规范化,筹划准备阶段必须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首先,应成立以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检查考核领导小组,必要时可外聘专业咨询机构专家、抽调内部基层单位专家参与。其次,应结合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有关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以及国家、本单位关于安全生产有关文件、要求等,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案,在依法治安的前提下,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渲染下,全员的安全意识将会极大的调动,行动力和领导力将会受到更大的鼓舞。因此,一份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更有利于考核工作的实施。充分发挥考核导向性。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等原则,贯穿考核各环节;强化结果运用,建立考核结果向组织部门报送制度;科学设置加分项,将安全生产工作重点、难点作为鼓励项,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健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和应急救援到位。加强对检查考核工作质量管控。为确保检查工作质量,应专题召开考核组全体成员的培训与讨论会,让考核参与者熟悉考核内容、方法、标准等,必要时就检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尽可能地统一标准、统一尺度奠定基础。应根据考核人员专业特长,将检查内容分为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专业,对查出的不符合项要进行小组讨论并签字确认,确保考核检查工作质量可靠。及时进行考核效果评估。考核评估是对整个考核体系效果的评价和验证,同时也是查找和修正考核运行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考核效果的评估,可以更好地衡量考核质量、评估基层单位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促进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工作,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4结束语
篇7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1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指标体系(IndicationSystem-IS)的建立是进行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将抽象的研究对象(本系统中为绩效)按照其本质属性和特征某一方面的标识分解成为具有行为化、可操作化的结构,并对指标体系中每一构成元素(即指标)赋予相应权重的过程。指标体系建立的是否科学合理是绩效管理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基础,也是能否充分调动干部、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直接动力。制定指标的过程也是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管理者必须和员工共同参与,在不断交流和反馈中制定科学、全面、合理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无论是制定部门绩效指标、还是员工的绩效指标都必须遵循SMART原则: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al-istic、T=Time-based)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a.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b.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c.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d.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Realistic)e.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绩效管理指标按其重要性可分为:关键绩效指标(KPI)和一般绩效指标(CPI)。
1.1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部门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包括经营和管理、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队伍稳定四类指标。其中经营和管理类指标包括:(1)关键绩效指标(KPI),在突出部门重点工作及公司重点工作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求部门围绕公司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和公司阶段性重点工作,将省公司下达的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分解到指定责任部门,再从指定责任部门分解到基层单位。(2)一般绩效指标(CPI),根据公司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提出部门及基层单位的阶段性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队伍稳定三类指标,为指定责任部门考核指标,均为关键绩效指标(KPI)。大多数指标按照公司-部门-基层单位三级设置,有些指标可以分解到班组及岗位,形成五级绩效指标,例如安全方面关键绩效指标可以延伸至班组、岗位,形成五级指标。关键绩效指标制定流程,如图1。根据部门及基层单位重点工作任务及工作特点设立指标权重,见表1。
1.2员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员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涵盖关键业绩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指标两大类。关键业绩指标是对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上级下达关键业绩指标和本单位关键业绩指标的分解。从工作性质、工作强度、技术含量、工作质量等多维度对每个岗位,每项工作设置量化分值,做到一岗一表、标准清晰、指标量化。根据SMART原则,该体系主要从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三方面提炼。主要以工作业绩指标为主,权重占70%,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职工绩效考核的共性指标,各占15%。(1)工作业绩。工作业绩是指完成工作目标的程度,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对部门目标的贡献程度等。工作业绩是职工考核的特性指标,根据部门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以及职工的岗位职责确定,主要包括岗位关键绩效指标(KPI)、岗位职责指标(PCI)。a.岗位关键绩效指标:与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体现部门绩效目标到个人的分解。b.岗位职责指标(PCI):是根据岗位的关键职责而建立的量化与规范性评价指标。(2)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指胜任本职工作必备的知识、技能、经验、体能等主观条件。(3)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指积极性、责任心、合作意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
2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构成绩效管理系统综合评价结果的理论依据。评价体系设计的是否合理关系到评价结果是否科学,如果评价体系设计不合理,不仅不能科学的评价员工的绩效业绩,而且会有损员工使用系统的积极性。更深层的说,整个供电企业的绩效水平可能还会因为评价体系设计的失误而下降。在设计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同一指标对不同责任主体的相对重要程度不同,所以进行指标权重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应客观考虑到供电企业不同战线对企业贡献率之间的差别;绩效评价体系应根据战线、部门(单位)、员工,组织特征的不同给出相应的权重设置。所以,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是对实现指标体系目标任务的相关单位关联度的设计和为实现上述指标分解的任务所确立评价标准的集合。其标准多源于企业的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通过量化、细化、规范、客观的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科学化、可视化。
2.1部门绩效管理评价体系。部门指标评价体系按3-5级的评价标准设置,每一级按照百分制进行量化,层级间按照权重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的指标成绩。为激励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增加了战线领导打分,并且将其作为第一层级评价,构成考核成绩的主体;在指定责任部门评价中增加亮点工作加分项,每月由指定责任部门以对公司改革发展影响大、效果明显、成效突出、富有创新,在公司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彰显公司品牌形象为标准予以20%的加分奖励;基层单位对指定责任部门的工作配合程度、工作积极性、办公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为嘉奖获奖单位,增添了“其他项”加分,最终形成150分的评价机制。
2.2员工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员工绩效评价体系也按照百分制设置,在员工的考核中对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行综合评价。把严谨、快捷、高效、高质、自主管理等作为员工评价体系的支撑元素。员工的工作业绩评价采用目标比较法、历时比较法及标杆比较法;针对重点工作任务指标主要从工作任务实施的进度、质量、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权重占70%。员工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评价,评价标准分级划分,以单选形式评价,权重各占15%。对于评价体系,总的来说评价标准颗粒应尽量细化,使工作成效量化更明显,岗位考核优劣区分更清晰。这就对绩效管理工作质与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们用计算机实现本系统的原因之一。
3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按照全视角绩效考核的“战线领导-部室-基层单位-自身”相互主客体理念,基于供电企业业务的划分,将部门(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即机关党群战线、营销战线、生产战线和后勤战线)。这样的分类,有利于形成同一战线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的激励机制。
3.1部门绩效管理考核体系。部门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按照主客体的关系,划分为战线领导考核、部门考核、基层单位考核、绩效经理人考核及员工考核,考核主客体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形成了全方位的考核体系。绩效管理系统考核分值基础分为100分,另有附加分值和可扩展分值。(1)指标分值部分:包括指标基础分值100分与指标可扩展分值(指标分值的0~20%)。指标部分考核包括四部分:经营管理类,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职工队伍稳定。其中权重会依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而设置,以机关战线指标权重举例,如表2。a.部门同级考核。部门同级考核主要是考核两个具有相互支持和隶属关系的部门在考核期内正常业务配合完成的情况,是对正常业务的考评。在制定该部分的考核指标体系时,需要覆盖责任部门(考核的主体)和被考核部门之间相关工作的内容,并逐层细化。b.部门自我考核。部门自我考核主要是部门领导根据本部门考核期内的本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考评,是正常业务的考评。在制定该部分的指标时,需要覆盖本部门所有本职工作内容,并逐层细化。c.可扩展分值。各考核责任部门在考核期内除按指标打分外,可根据被考核部门实际情况对每项指标进行加分,此扩展分是在该指标取得创新及合理化建议等完成超出基本指标时给予的加分,加分原则是将附加分值控制在指标总分的20%之内。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如图2。(2)附加分值部分:a.战线领导考核。各战线领导根据本战线部门及基层单位,在考核期内对重点工作任务、正常业务和一些临时交办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直接考核,该部分有±10分的评分权限。例如在每年的3-5月份之间,各个供电企业都需要开展春检的工作,这期间战线领导可以根据相关部门的春检准备或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加1-10分或扣1-10分。b.基层单位考核。基层单位考核主要是指基层单位(营销战线、后勤战线和生产战线)根据在考核期内责任部门(考核的主体)对其工作的支持和管理情况,给予主体单位相应加1-10分或扣1-10分。c.绩效管理办公室考核。设“其它项”考核指标:针对指标外热点或考核指标没有涵盖的项目(如:突发事件、各种竞赛取得名次、创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所设,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加1-10分或扣1-10分“,其它项加分”的考核须由绩效管理办公室审批。
3.2员工绩效管理考核体系。员工的考核体系由部门绩效负责人(绩效经理人)进行考核评价;重点工作任务指标主要从工作任务实施的进度、质量、成效等方面进行评价,分值设置标准为百分制。工作业绩由绩效经理人考评,权重占70%。综合评价部分为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设置为单选项考核方式。由绩效经理人、职工本人及关联职工采用经理人考核、职工自评、职工互评三种方式进行考评,权重各占15%。(1)经理人考核。每个考核期部门领导根据考核对象的工作完成情况,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绩效经理人要注重与被考核者的沟通。绩效评价完成后,绩效经理人必须同被考核者进行面谈,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2)自我考核。自我考核是指部门内员工根据自己每个月的绩效表现,给自己评分的功能。(3)员工互评。主要是指员工之间根据日常的工作表现与协作能力,给出相互考评结果。
4绩效奖金分配。全局绩效奖采取分战线封顶和分战线考核的办法,分为生产战线、营销战线、机关战线及后勤战线,由人力资源部预先按奖金基数*本战线人员系数之和计算出各战线的预分配奖金上限封顶值,分配给各战线。
4.1部门月度绩效奖:首先以每个战线下所有部门中的最高分为满分,将各个部门所得分数进行百分制折算作为本月实得分数。战线奖金折算分值:本战线所分配奖金总额/∑(所辖部门n考核得分*所辖部门n人员系数和)n为所辖部门数部门所得奖金总额:战线奖金折算分值*本部门考核得分*本部门人员系数和。
4.2各部门员工月度绩效奖:在每月绩效奖分配时,各部门领导的月度绩效奖按部门绩效得分和岗位系数进行分配,剩余额普通员工进行绩效分配部门领导奖金:战线奖金折算分值*本人岗位系数*本部门月度分数普通员工奖金:((本部门奖金总额-本部门领导奖金)/部门员工本月总分数之和)*本人本月总得分。
系统功能模块
设计并实现了供电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系统中包含企业负责人考核、部门绩效、员工绩效、奖金分配、查询统计和系统管理等10大功能模块。系统的功能框架如图3所示。
1企业负责人考核。在考核期间,企业负责人可以直接对各个部门进行考核,即在原有考核成绩的基础上实施加分或减分操作,并实现加减分关联考核责任部门分数的功能。
2部门考核。在考核期间,依据用户所在部门的部门考核权限,针对权限内的部门在考核期间的具体工作情况,对相应指标进行打分,末级指标(任务)考核成绩根据所选评价标准细则直接生成,若细则不够详细,可以通过综合打分对该成绩进行调整,调整需填写调整备注。考核成绩只能低于指标的满分成绩;若考核成绩低于满分的50%,系统自动将打分人的员工号、IP地址、时间以及指标信息等详细内容插入日志,防止恶意打分。
3员工考核。在考核期间,针对用户所在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根据该员工在考核月度内的具体角色和工作情况,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管理,员工考核成绩由经理人考评、自我考评和员工互评组成。如果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服,可以通过申诉模块进行申诉。
系统成效与结论
篇8
庞晴:女,大专,主管护师
通讯作者:黄秋鹏,女,本科,主任护师,护士长
庞晴 黄秋鹏 何霁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临床护理分组质控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6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质量管理,2012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患者实施分组质控后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对比两组实施临床护理分组质控前后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分组质控后患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及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分组质控,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 护理分组质控;护理质量;满意度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5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ouping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PANG Qing,HUANG Qiu peng,HE Ji(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637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ouping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Methods:Previous routine care quality management that implemented from January to June in 2012 were included as the control group,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that carried out by the quality control grouping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from July to December in 2012 were includ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very care quality indicator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CNQC was compared. Results:The responsibility of nurses and the nurse care quality were enhanc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ouping care quality control(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as improved, the care quality was enhanced, the harmony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was also promot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Nursing quality control group;Quality of nursing;Degree of satisfaction
护理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内容,其内容涉及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1]。而护理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也依赖于护士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监控组织的参与[2]。为了更好地推进临床护理工作,进一步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充分发挥各级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切实提升护理质量,推动护理管理,稳定和激励护理队伍[3],我科开展了护理小组质控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编制床位60张,开放床位80张。护士27名,年龄20~45岁。职称: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7名,护士9名,助理护士5名,规培护士1名。学历:本科5名,大专22名。设护士长、主班及总务护士各1名,其余24名护士均安排在护理责任小组。实施临床护理分组质控前后护士人员无变动。
本研究所收集的病例来自于2012年1~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患者120例,按实施护理分组质控的时间为临界点,2012年1~6月实施前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11)岁。2012年7~12月实施后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5±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施前采用常规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即全科统一实施护理质量管理:以科室为单位进行绩效考核,个人绩效按岗位系数领取,考核结果无档次无差别。
1.2.2实施后实施护理分组质控措施,其具体内容如下:
1.2.2.1成立护理分组质控小组根据本科实际情况成立2个护理质控小组,各设护理组长1名,组长由临床经验丰富,专科技术水平过硬,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护师或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全面负责小组护理工作质量控制。护理人员按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学历、工作能力进行均衡分组,实行APN排班模式动态排班,中午和夜间保证2人或2人以上护理人员值班,同时兼顾护士意愿。每日质控组长根据病房患者总人数、各组病员人数和病情、当班护士人数灵活调整,确保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
1.2.2.2分组质量控制标准根据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细则制定本科护理小组主要质控指标,实行加减分管理。质量考核标准主要由临床护理质量和个人素质考核两部分组成,临床护理质量内容有病区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病历书写、健康教育等,个人素质考核内容有工作量、业务能力、劳动纪律、仪表仪态、工作态度、满意度调查、等。
1.3评价方法(1)护理质量。采用医院护理质量控制考核管理方法及本科护理小组主要质控指标建立积分考核表,比较分组质控前后考核得分情况。每项分值100分,每条按评分标准加分、扣分,每周2次由护士长或护士长指定专人对各组进行检查、计分,每月末进行两组的质控指标评比,在绩效管理中奖励得分高的护理责任小组和责任护士,使护士清楚地认识到绩效考核的差别,起到激励的作用。同时,护士长将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问题提出来进行分析、讲评,并在下一次质控中重点检查整改完成情况,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2)满意度。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管理规范标准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每月不定期调查,总结质控前后满意度差异。调查表由10项内容组成,满分100分。每月不定时对患者及护士进行不记名调查,按满意(≥90分)、较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实施护理分组质控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临床护理分组质控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较(表1)
2.2实施护理分组质控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表2)
3讨论
实施护理分组质控,增强了护士工作责任心,使护理工作更主动、更有预见性,克服了以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以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实现护理安全,减少工作遗漏和失误。有效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4]。同时,鼓励每一位护士拓展思路,勇于引进并吸收国内外先进护理理念的护理方法[5],为患者提供真心、真诚、真实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供了保证。
激发了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分组质控,使护士主动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充分调动了各级护士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和团队精神。同时,充分挖掘护士潜能,使护士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最大程度的利用,满足了其自我实现的需要[6],从而提高了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效率,护理质量不断加强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为了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7]。质量管理的任务不仅是发现问题、消除员工差错,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建立更为安全的管理体系[8]。护理分组质控的实施,改变了护士长以往一人管到底的工作模式,细化了分工,充分发挥了护理质控组长的骨干作用,加强了环节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梁艳萍.实施分组护理的效果及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2,8:2704-2705.
[2]陈红,李继平,尹曦.护理岗位评价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03-605.
[3]罗章梅.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研究[J].心理医生,2012,10:248.
[4]吴谦瑜,李华.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79.
[5]关晋英,艾艳,朱世琼,等.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2,24(11):2219-2220.
[6]邢映影,卢玉贞.谈“人本”管理中的激励艺术[J].现代护理2006,12(22):2078-2079.
[7]何瑞琼,易继贞,田潇飞,等.急诊危重患者的交接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29-530.
[8]戴晓娜,叶志弘.JCI评审体系下的护理质量改进实践[J].护理与康复,2009,8(9):787-788.
篇9
【关键词】 病区管理质量; 绩效考核
医疗质量是是医院建设的永恒主题,科学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对促进医院形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医院中层管理者管理水平的建设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同样需要考量。病区医疗工作是医院医疗管理的主体,病区各环节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1]。本院在紧抓医疗质量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创对医院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量化考核评价,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大型医院巡查的文件精神,从医院管理实际出发,由医务处负责组织实施,从2011年开始尝试实施病区管理质量考核评价制度,从提高临床科室中层管理者管理水平做起,坚持将医院管理工作常抓不懈,有力地推进了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1 开展病区管理质量考核评价的重要性
本院领导高度重视管理工作,但是管理质量仅仅靠管理者自觉自愿来提高是不够的。每个人都有惰性,笔者认为解除惰性的有效方法是开展评比和竞赛。考核的目标是对病区主任管理职权范围内的通用指标进行定期检查、考核评比,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这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2 开展病区管理质量考核评价的程序
2.1 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首先,由医务处组织制定病区管理质量考核评价实施的文件,内容包涵实施的目的、方法、评价指标、奖励原则等具体实施细则,反复征求临床科室和管理部门的意见后提交本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方正式实施。
2.2 规范化、制度化严格管理,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鉴于本院为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根据专业的设置情况,结合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实行临床单位综合评价。笔者采用统一的检查表格,使检查结果具有高度的可比性。对于每个月的检查数据,笔者按照类别进行校对、整理、分析和总结,根据结果设立不同级别的奖项,对病区实施有效的奖惩。在制度实施一段时间后笔者还将考虑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
3 病区管理质量考核评价的实施方式
3.1 检查时间安排 笔者的考核评价数据中有一半左右是现场检查部分,基本是每周1次,在检查中确保不留死角,制度执行到位。参加检查的人员都是有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的医务及后勤管理人员,对临床工作都非常了解,并且在实施初期进行统一的培训。对于具体的检查时间,笔者并不提前告知相关科室,这样能够保证能够看到最真实的情况,得到最真实的数据。
对于不需要现场检查的部分,由相关科室专人负责收集相关数据,每个月汇总后由科室负责人签字收存。
3.2 明确检查内容并动态调整 依据本院的具体情况在检查表格中设计了需要检查的具体项目和内容,包括医疗管理、收费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应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指标12项。见表1。
笔者设计的各项指标完全具有横向可比性,相对客观公正;且依据不断生成的检查结果还会定期调整督查内容和评分标准,以保证督查的内容更加完善、有效,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形势。
3.3 建立互动机制,督促落实整改 根据长期的管理实践,笔者认为,管理的重点在于执行政策的人,所以笔者一直致力于将提高临床科室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作为评价的目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与临床科室管理者建立互动机制是极为重要的,也是相对困难的。由于病区管理质量方面以前一直没有开展有效的督查,所以每一项内容都是开拓性的。在执行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上,笔者力求做到完美,既要做到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还要注意不影响病区医疗工作,并力求各方都满意,而最终的目标是通过考核评价系统全面推进本院管理水平的改进,并以此推动医疗质量的提高。
对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笔者会针对具体情况与病区主任和医护人员进一步沟通,并提出整改意见。对于共性的问题,笔者会及时提交医疗质量委员会讨论解决办法。
4 实施考核评价制度的效果分析
4.1 提高了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管理意识 在开展病区管理质量评价的过程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管理工作永无止境,而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如果没有监督和评比机制,质量工作将没有有效的保障。对于一些常见的问题,时间长了,大家可能都会熟视无睹,漠不关心。例如,在以往每次的检查中,都发现有些病区医师值班室非常乱,有时简直难以忍受,而大家都习以为常。通过在评价表中加上这些内容后,各个病区都重视了这部分的问题。在后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各个病区的内部环境质量均有了极大的改善,让医护人员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明显的改观。
尤其是在如今医患关系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广大的医护人员深刻地意识到,加强管理能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从而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所以临床医护人员对考核的态度也在不断地好转,从最初的稍有敌意到目前的虚心接受,更加坚定了笔者继续开展病区管理质量考核评价的决心。
4.2 切实推动了病区管理水平的提高 医疗质量管理创新是医院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3]。笔者实施管理创新的目的是积极地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医院管理的不断进步。实施病区管理质量评价的反响较大,主要是由于检查标准较为客观,完全具有横向可比性,成为评价病区管理质量的硬指标。每个季度会将评价结果汇总排名公布,由于病区主任们都怕落后,均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认真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另外,笔者的评价系统客观上建立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竞争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病区管理水平的提高,解决了一些以前长期存在的管理难题,克服了经验管理的随意性和感情性的弊端,使管理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
4.3 有效地提高了医疗质量 通过检查评比,各个病区负责人都加强了管理意识,对于以前不注意的问题均加强了管理措施。其中,住院患者收费问题就是最为典型的案例。以前,收费错误都是通过最后结账时由出院收费结账人员逐一核对,再与病区沟通,逐一校正,之后才能够完成出院结账手续,即使这样也还是不能完全保证收费100%准确。通过实施考核,病区各级人员都了解了收费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流程,目前收费中出现的错误已经明显减少。由此通过各个医疗环节的改进,推动了本院整体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5 讨论
实施这项制度的最初遇到了极大的压力,当第一次考核的结果下发至病区主任后,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甚至有人认为评分不合理,有人自认为自己工作做得很好,而由于评价指标不合理导致其评分落后。其实,归根结底是考核触动了大家最敏感的部分。以前没有类似的质量考核时,大家只讲工作量和效益,认为这似乎是最为合理的金标准。在当今的大环境下,要达到“三好一满意”,必须在管理质量上下真功夫,让群众真正满意。
现在笔者开辟了一种新的、专门针对管理质量的考核体系,这种方法可能还不是太完善,但是它是一种新的、有益的尝试。通过实施病区管理质量评价,避免了单纯以工作量计算奖金所造成的恶性竞争、团队凝聚力降低,从而影响病区整体管理的弊端[4]。管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保证,所以笔者认为这项工作应该长期坚持不懈,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进管理质量,才能确保医疗质量的提高。如果不能够对管理质量开展长期有效的监督,医护人员的管理意识必然会逐渐淡漠,将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不过对于评价指标,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医疗活动的状态和医疗政策调整不断完善,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通过一年来开展病区管理质量考核评价工作的实践,笔者已经初步掌握了本院医疗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基础数据,同时也得到了院领导的认可,这更加坚定了笔者要将病区管理质量考核评价工作坚持做下去的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笔者将不断完善检查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使得数据更加科学、合理,推进本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海生,闫晓勤.我院强化病区质量管理的做法和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3):175-176.
[2] 杨正文,蔡基伟,黄小云,等.科主任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初探[J].中国医院,2011,15(12):62-63.
[3] 杨国斌,易学明,干振华.论现代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创新思维[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2):1-3.
篇10
1.1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培训
医院在制度管理过程中,常存在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例如,部分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和术前讨论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病历书写规范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问题,导致医院经常发生医疗纠纷,整体医疗质量堪忧的情况。为此,在医院层面应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培训,将核心制度印制成册下发,做到人手一册。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与医疗密切相关的核心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定期邀请院外医疗质量管理专家、法律人士来院就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与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内容进行专题讲座,促进医务人员医疗安全素养的提高,增强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医疗安全责任意识,把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和诊疗规范落实到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规程依法行医的良好习惯。
1.2加强“三基三严”培训考核
“三基三严”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医院可采取医务人员个人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相结合、三基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全员集中培训考核与重点人员分层分批次考核相结合等方法,让医务人员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巩固医学基础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科室还可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科内业务学习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加强临床技能操作的现场演练。医疗核心制度可同步嵌入到“三基三严”训练中一并考核,在此基础上核心制度考核还可采用“时时提、天天学、周周问、月月讲”的方法,促进医务人员在掌握临床基础的同时熟练掌握核心制度。相关考核结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与医务人员个人积分考核和科室质量考核挂钩,实行奖优惩劣。
1.3加强纠纷案例分析,强化核心制度执行力
医疗纠纷的根源在于管理不善,制度落实不严,人员素质不高。医院在对人、财、物进行合理调配的基础上,应强化制度建设与管理,特别是针对医疗纠纷,应强化案例分析,通过流程回溯、根本原因分析等方法,查找纠纷问题根源,发现核心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强整改落实。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对医疗纠纷要持公开透明的态度,不掩、不捂、不盖,每例医疗纠纷涉及的科室都要参与根本原因分析,吸取经验教训,确保医疗过程各环节严格按核心制度规范来执行落实,做到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
2建立医疗核心制度执行量化考评体系
2.1科学制订核心制度考核标准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医院全面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考核机制,将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全面监控、加强沟通、整改到位等措施贯穿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是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在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医院应根据医疗服务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及院内规章制度,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梳理、提炼,将每个节点按照实际工作中落实的难易程度及在整个核心制度中所占权重加以量化,并以百分制形式制定出每一项医疗核心制度不同的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还可根据医疗实际情况的不同,适时地进行调整。通过核心制度考核评分,实现对医疗质量进行全程、实时监管。
2.2将核心制度纳入医院综合考评体系
医疗核心制度是维系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制度,医院应把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与医院综合奖惩和科室质量考核挂钩,制定奖惩细则。实行月度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督查结果与月度医疗质量考核相结合,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有较大缺陷的进行扣罚;同时医疗核心制度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核心制度督查结果同步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按绩效考核指标予以奖惩。核心制度的督查结果还可与个人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进一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自觉性。依托考评体系中的奖惩杠杆,医院逐步引导临床科室加强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管理,真正做到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
2.3健全核心制度落实监管体系
在医疗质量控制理论和实践中,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环节控制和过程监督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医院可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部门和临床科室质控小组3个层面组建医疗核心制度监管小组,形成三级管理构架,同时把全院各临床科室按网格划分,形成若干个网格,监管团队的成员可根据网格进行责任分工,按层级对接,分片监管,以防止督查有偏差。监管小组应有计划的制定核心制度督查进度表,确定每个网格每月督查1~2项核心制度,网格之间督查内容相互交叉,做到每个网格督查全覆盖、核心制度内容无遗漏。
2.4注重核心制度抽查的重要性
要了解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效果,在定期督查的基础上抽查更能反映出医务人员核心制度落实的实际情况。医院的医务部门、质量监管部门应经常深入临床一线对重点科室(如ICU)、重点人员(如新进人员)等进行抽查,对科室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随机检查。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应不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早会,了解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的掌握情况和执行情况。通过抽查发现问题,加以整改,避免因医务人员思想懈怠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
3持续推进核心制度落实信息化建设
3.1不断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也是掌握和调控医院运行的网络中枢,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院管理系统、临床管理系统、医技管理系统及其他辅助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完整、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医院管理、运行指标、临床应用等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准确的生成相关统计报表进行自动分析,为医院管理、医疗服务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加强核心制度监管,同样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环境。完善的信息系统既能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又能给监管带来更多便捷,有利于工作的快速跟进和推动。
3.2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质量监控
电子病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医疗核心制度是否落实,在病历中能够得到体现。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可实现病历质量网络实时监控,根据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关键环节设定控制规则,如可实时对围术期各项制度、危急及时处理及规范记录、有创操作、高风险诊疗项目操作知情告知及规范记录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运用医院信息系统提供质控反馈渠道。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质控,可及时发现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存在问题并加以改进,有效降低了病历质控的人力要求,提高病历质控的普及率、效率和公平性。
4加强临床资格准入和医疗技术准入的监督把关
- 上一篇:小学生养成教育内容
- 下一篇: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