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29 18:0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博物馆藏品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博物馆藏品管理方法

篇1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藏品;藏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04-0079-02

文物标本的科学研究、收藏和宣传教育等工作都要通过博物馆来完成。对博物馆开展活动来讲,藏品是基础,也是博物馆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物存在的主要意义是对其价值的利用。在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推动下,对文物的管理和保护方法越来越科学化,对馆藏文物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文物保管工作中,鉴于文物不可再生的特殊性质,科学管理被引进并应用。当前,博物馆事业飞速发展,藏品的含义越来越丰富,利用藏品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对文物的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形势下,我们对文物藏品的保护和管理不能再单纯依靠传统模式,而要采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措施,使文物藏品保管更加合理用。

一、文物藏品概述

大多数博物馆将文物藏品定义为藏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馆藏文物就是博物馆所指的藏品,所以馆藏文物也称文物藏品。文物藏品具有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特点,是通过合法途径为博物馆所收藏,经过专业的清理、编目、鉴定、建账和分级等程序,保存于专门库房,有专人保护。文物藏品的特点主要有:其一,收藏的文物性质和任务要与本馆相符。博物馆创建是由特定价值定位,其展览、收藏和研究的藏品也有界定。因此,博物馆首先必须使藏品的性质和任务与本馆相符。其二,藏品的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必须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与博物馆的性质、任务相符合。博物馆从收藏、研究和展览的角度出发,收藏藏品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其三,藏品必须具备展示、利用和研究价值。

二、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意义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财产都是文物藏品,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文物藏品多为单独一件或一本,不具有再生性。因此,藏品的保存环境和使用过程都必须严格控制,尤其是一级藏品。对于藏品的档案,则不限制使用,在陈列和研究时都可以代替原件作为陈列和研究对象。对紫外线和湿度、温度比较敏感的纸张或者丝帛质地的藏品,其寿命和老化速度会随着不断的提取展示而缩短。藏品的安全系数可以随着藏品管理制度的实施而得到保证,使其损耗降低。从使用角度严格控制藏品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现状

(一)预防性保护与管理意识不强

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藏品,一个博物馆的地位和规模与藏品质量和数量关系密切,可见藏品对博物馆的重要性。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重陈列轻保管”是大多数博物馆的共同现象,这就制约了藏品管理工作的开展,加重了藏品的受损程度。缺乏藏品的预防性保护意识和相应的保护性方案是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很多博物馆没有采取相关措施解决藏品受损问题,在管理制度方面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机制,单纯的靠抢修来保护已经受损的文物显得非常被动。被修复藏品只有在一定环境进行保养才能防止二次受损。因此,我们要改善收藏环境,妥善保存文物藏品,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

(二)文物藏品管理和保护经费不足

博物馆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现象。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和维修是当前国家财政拨款扶持的重点项目,而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征集和安防文物、维修博物馆馆舍等方面的经费拨款是近年来才增加的项目。因此,许多中小型博物馆开展保护和管理藏品工作困难重重。近期,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经费短缺、工作任务繁杂的现象已经引起各地有关文物管理机构的重视,开始逐渐加大对这方面的拨款支持,但是这还无法满足博物馆的根本需求。

(三)文物藏品保存设备现代化程度不高

柜、箱、盒、架是博物馆藏品库的主要保存设备。中小型博物馆的保存设备多是由残旧设备拼凑而来,箱柜种类繁杂,不利于管理工作。材质多以木质材料为主,粘合型板材居多,此类板材不仅释放对文物有害的气体污染物,还容易破裂,加大文物受损的风险。金属材质的保存设备,金属板材制作和厚度均达不到严格的密封要求,而且还会出现锈蚀现象。甚至有的博物馆根本没有基本的保存设备,直接将藏品堆放在面积狭小的仓库地上,鉴于藏品库不具有开放性,这也成了博物馆建设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部分。

四、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完善方法

(一)合理制定文物藏品保护制度与技术规范

博物馆应健全藏品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文物管理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馆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定和细则,建立、健全藏品保护技术规范,在执行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使博物馆在管理和保护藏品方面更加系统、科学、规范。

将“不改变文物原状”作为根本出发点,对文物进行保护技术处理,但就文物原状概念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说法也各不相同。即使专业人员对文物进行保护性技术处理时也无法掌握此度。不同人对经过修护处理的文物反应各不相同,对使用新材料和改变文物外观较难接受。因此要合理评价一个文物的处理技术,文物保护技术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大文物藏品管理经费的投入和使用

各级地方政府应重视文物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加大资金投入,博物馆对藏品进行合理维护,有关专家要对重点项目进行研究讨论。在近期和后期很长时间段内,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管理技术规范对文物藏品进行管理,这样将文物保护管理与财务计划相结合,使文物保护更到位,资金使用更合理。

(三)开展文物征集活动,提升馆藏文物数量和质量

博物馆藏品是开展社会教育和服务、陈列、研究等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保证正常业务开展的同时,需要不断补充和提高藏品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丰富馆藏文物内涵,因此开展文物征集活动是文物藏品管理的需要。首先,我们应针对本馆文物藏品内容及分类有目的地征集,尽可能使馆藏文物保持完整性、系统性,不但要增加藏品的数量,更应该提高藏品的质量和品种多元化。其次,在文物征集活动中应加强预见性。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许多现代化物品快速被淘汰、甚至消失,我们在征集过程中既要尊重历史,也不能轻视现代,要认真制定征集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使博物馆征集活动得以持续发展、有序进行,真正起到补充和丰富文物藏品的作用。

(四)提高文物藏品保护技术的具体做法

科学的藏品保护技术是衡量博物馆是否达到现代化水准的标志之一,藏品保护的实质是保持藏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首先,加强环境管理。按各类藏品的不同质地选择理想的保存环境,对库房和陈列室的环境要进行监测,消除有害因素。

其次,对藏品进行科学养护。保养工作包括:第一,控制空间温、湿度变化,大到库房、陈列室,小到陈列柜,把温度、湿度恒定在标准范围内。第二,控制光线辐射对藏品的影响。第三,对病虫、霉菌方面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第四,预防灰尘和其他物质的污染。为使博物馆空气污染物降到最低,有如下做法:一是在库房和陈列室安装过滤设备,二是在观众入口处安装鞋子除尘设备,三是库房人员出入库要换上专用鞋子,四是定期使用吸尘器进行清洁除尘。

再次,在保存藏品的设备问题上权衡利弊。木材产生的酸性微环境对藏品损害的问题已经引起专家们的重视,金属材料制作藏品设备的应用在逐步扩大。金属有利于净化环境,但是不能选择铁质,应该以铝镁合金为主,考虑经济因素,以不锈钢材料的使用较为合理。

(五)加快建立文物藏品信息管理系统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高藏品的保管利用水平,博物馆建立信息化系统是必然趋势。传统管理文物藏品的编目卡片方式被新型的信息管理系统所取代,可以根据某一属性快速的复制、查询藏品,使文物档案的管理更加科学,使用更加广泛。覆盖全国的文物藏品,收录与藏品有关的年代、名称、照片、纹饰、器形等全部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文物藏品数据库。从事藏品信息登记人员要及时进行藏品登记、分类、编目、保养等工作,该系统能迅速、正确地把藏品信息提供给相关部门使用,大大提高了博物馆保管工作的效率,有效缓解藏品保管和利用之间的矛盾。该系统还可以查询各地博物馆的藏品信息,对于博物馆之间进行藏品交换、调拨和借用起到积极作用,形成国有馆藏文物资源共享机制,优化博物馆藏品体系建设,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在管理藏品的过程中还会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所以,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是当前藏品管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随着传统管理方法被先进的管理技术所取代,我们要充分考虑传统技术的优势,将真正落后的部分淘汰,保留那些优劣相当或者不明确的技术,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罗怀日.试谈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大众文艺,2012,(3).

[3]何燕玲.浅论博物馆藏品信息数据化[J].商业文化,2011,(4).

篇2

[关键词]藏品库房;管理;方法;建议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见证物,对人们认识自然、认识历史、提高民族自信心和发展现代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藏品也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一座博物馆拥有与其定位相符的丰富而精美的藏品,既可提升博物馆的地位,又可最大限度地实现藏品的自身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的不断增加,给库房管理工作带来越来越重的负担。在当前突飞猛进的新形势下,藏品库房几十年来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的需要。那么,采用现代管理的新方法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不可否认,传统的管理方法在过去的库房工作中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将来,有些传统的管理手段也不可能全部丢弃。因为,原来大量的基础工作都是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以前的基础工作就谈不上今天的发展,更谈不上开拓创新,库房管理就无法与时俱进。

在工作实践中,笔者感到传统的管理方法存在不少弊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效率低下

从博物馆的性质和任务看,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的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收藏角度看,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的人类历史文化遗物及自然标本,收藏管理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它不致遭受破坏和散失,是国家赋予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职责。因此,作为文物管理的工作人员,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到目前为止,从文物标本的保管、展出等运作过程基本都是手工操作的过程。在完成这个工作的过程中,必然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二)人力资源浪费

由于藏品种类、数量繁多,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由于人的脑力和劳动强度有限,因此,必须安排足够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否则,就有可能影响如查找资料、搬运展品等整个工作的动作。若要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必然造成机构增编,达不到减员增效的目的,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支出费用增加

费用支出增加至少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人员编制过多工资负担必然大;二是差旅费的开支也增多。

(四)科研发展受限

博物馆的任务不仅是对文物和标本的搜集、收藏、展示,面向社会进行宣传、教育,而且还肩负着科学研究的重任。要研究搜集文物的范围、方法和藏品构成,研究文物陈列的内容和陈列需求,研究宣传教育内容和群众教育工作等。但由于传统管理方法的效率低,大量基础工作占用的人力太多,无法抽出更多的人员从事科研工作,这是科研工作发展受制约之一;由于大量经费用在员工工资及差旅费等开支上,无法抽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项目和购置研究用的仪器设备上,这是受制约之二;又因受基础工作的拖累,工作人员只能忙于应付日常的常规工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这是受约制的第三方面。可见,传统的管理方式,使科研的发展受到多方的限制。

(五)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对保管工作的重视不够,加上思想认识不足,意识淡薄,对库房管理的资金投入较少,造成基础薄弱,设施落伍,配套设施不完善,有些原有的设备已陈旧落后甚至丧失功能也无法更换,严重制约了保管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实行现代管理的方法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库房保管中的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不符合高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利用现代管理方式替代传统管理方法已势在必行。当然,实行现代管理不可能一下子起步太高,就目前情况看,以下方法应该是可行的:

(一)建立资料信息库

库存的文物和标本成千上万,单就目录、标签看起来就够眼花缭乱,加上各种文物和标本的内容就够繁了。这些资料靠人工去翻阅查找,既费时费力又费脑,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这些资料如果使用电脑软件保存起来,查阅起来就方便多了。只要在电脑键盘上轻轻叩击,点击鼠标,所需的资料就可查到。这样查阅既省时、省力又轻松快捷。电脑内如果储存有每件藏品的形状描述等各种信息,还能为科研和陈列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建立信息共享网络

博物馆建立信息共享网络后,要同时建立相关的制度。因为博物馆虽然肩负着向社会进行宣传教育的任务,但博物馆的工作也有其保密性的一面,不可能向社会毫无遮掩地敞开。博物馆系统内部建立起信息共享网络后,即可实现零距离互通信息,查找资料时,用不着在部门之间来回走动,只要通过电脑鼠标点击,就可查阅到所需的资料。特别是对市、县工作人员来访,可免除来回奔波、费时费力的差旅劳累之苦。又达到保密、快捷获取资料的目的。

(三)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

博物馆应与图书馆、档案馆等相关部门建立一定等级的信息互通及资源共享机制,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馆际合作,这样,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节约成本。互联网的建立,为博物馆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多种技术手段,可以把那些深藏库内难以陈列的藏品展现在公众面前,而增加一种新型的收藏研究手段。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查询其他博物馆的藏品和文物信息,与同行及有关专家在网上进行学术交流。如果馆内各部门安装了联网,做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不仅方便馆内业务、科研工作的开展,还可为博物馆之友、文物爱好者提供文物知识,引起社会对文博事业的关注。对节约经费、提高库房管理效率和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实行现代管理的几点建议

实行现代管理讲起来容易,但具体实行起来困难较多。

(一)争取资金,改善库房的条件

对从库房来说,短期内需增加资金投入,用于购置软硬件,如专业软件系统、服务器、扫描仪等。作为一个省级博物馆,与其他省级博物馆相比,我们的藏品数量显得相对较少,造成藏品数量少的原因主要是经费不足影响了藏品的征集。因此,要增加藏品的数量必须从经费入手,加大征集文物经费的投入。从藏品研究方面看,资金也很有限,加上一些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偏低,无法深入研究藏品的文化内涵,使许多藏品搁置在库房内无人研究,产生一种馆里无藏品可研究的错觉,造成藏品资源人为的浪费。从保存环境看,由于经费不足,除一级藏品外,许多文物的保存环境还达不到要求。首先是文物库房的面积不足,与国际通行的惯例每平方米保存10件(套)文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是库房设施陈旧,缺乏应有的恒温、恒湿和通风条件,就连必要的除湿设备也没有。比如青铜器会产生有害锈;书画和纺织品易生虫、脆化、褪色、霉变;漆木器出现干裂以至变形等现象。所以,要实行现代管理,就必须争取资金,彻底改善库房条件,增加设施,否则现代管理就无从谈起。

(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

博物馆除了重视藏品的保护、藏品资料系统的建立和维护外,还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高素质的藏品管理人才,包括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开拓创新意识、工作责任心等各个方面。目前在职的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不等,使用现代管理设备的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员工文化素质一般偏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慢。因此,对这部分员工要进行培训。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接受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由于他们年纪较轻,参加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受社会的教育少,工作责任心爱岗敬业方面比起年纪偏大的职工来相对偏弱,藏品管理的经验方面也略显不足。因此,对于这部分人除了在爱岗敬业和工作责任心方面加强教育外,还要提高他们对新增的信息网络系统的操作技术和维护管理的能力,保证网络系统和各种现代设备的安全维护及正常运行。

(三)改进藏品的管理方法

藏品的现代管理,主要是运用现代管理手段,重点搞好藏品信息的整理、储存、传输和开发利用。把传统的藏品管理改为现代信息管理后,可以大大提高库房的管理效率。一方面能方便快捷查阅、检索藏品资料;另一方面又大大降低藏品的直接使用率,减少藏品的消耗。在提供利用藏品方面还可以把重点放在开辟新方法、新途径上,广泛开展向社会输送藏品信息的活动(1)。另外,充分发挥电脑在藏品管理中的作用后,还可以使工作人员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方位、保存现状、数量、出入库房的时间等等,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管理人员可以从繁琐的日常工作中摆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藏品研究工作。另外,实行现代管理后,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大大加强,对提高藏品的管理水平、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3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传统博物馆;冲击;分析

2015年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又提出了实施智慧博物馆项目。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晓东“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已经被正式列入“十三五”时期重大项目。政策的利好无疑为“互联网+博物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博物馆工作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用开放的互联网思维将传统做法与新兴技术和新型理念有机结合,科技将更多的融入博物馆领域。

近年来,全国不少省(市、区)和城市都相继成立了数字博物馆平台,其基本职能是负责宣传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承担部分社会教育功能,为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创建一个良好的平台。2015年文化遗产日当天,笔者所在的衢州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正式上线。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衢州市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有馆藏文物35000余件,部分藏品曾被故宫博物院、博物院等借展,另有部分文物精品分别被收录《中国美术全集》及《中华文物精品鉴赏》等书籍。这么多的历史文物要全部在现实场地公开展出是不切实际的,单一的线下展示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衢州数字博物馆”的上线解决了实体博物馆的不足之处,打破场地、安保的限制,运用丰富多样的展现手段在互联网上全面的展示衢州博物馆――一座真实的、数字化的博物馆,与实景博物馆形成资源互补,本着“传承衢州历史,弘扬儒家文化”的宗旨,以“文物根本,观众核心”为服务理念,把衢州博物馆打造成真正的“对外文化交流、弘扬传统文化”重要窗口。

尽管数字博物馆在我国只有一二十年的探索发展历程,但在强大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它却对传统博物馆产生了较大影响和冲击。传统博物馆将如何面对数字博物馆带来的强大冲击,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想法。

一、传统博物馆的现实状况

传统的博物馆主要在于历代久远,其具体的设施状况还要受制于当今时代是数字化的信息发展,信息数字化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疑也会对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在进行科学化的不断探索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传统博物馆的创新发展方向性,因为具体的方向感也会造成对于传统博物馆的不断冲击,从而加速传统博物馆更新换代。这是一种应允时展的只需要,也是迎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理论性研究课题。从而为推动整个新资讯时代数字博物对传统博物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数字博物馆的概况分析

数字时代带动了新媒体的出现,作为新兴载体,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来新的方式,带来了区别于传统展厅实物展示的文化展示平台虚拟展示DD数字博物馆。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奇越博士的定义,数字博物馆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构造出分布式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超越时空限制,为文物提供永久的数字化保护,以及各种修复、管理和展示手段。数字博物馆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欧洲国家陆续开始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推广工作。比较突出的有以色列戴维森展览中心重现古耶路撒冷项目,东京博物馆的唐招提寺项目,大英博物馆古埃及项目,以及中国的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等。数字博物馆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博物馆所必须的建筑、陈列、参观时间等条件的束缚,消除了时空限制,同时可以扩大服务对象的数量,提高文物展出率,改善展示效果,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所需的藏品信息。它使传统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和信息查询更加方便合理,更是有效摆脱实物博物馆馆藏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等局限。如下图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方法:

三、数字博物馆对传统博物馆的冲击分析

(一)加快了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更新

传统博物馆的展陈基本是通过“通柜+实物+说明书”的展陈手段,难以全方位的展示展品的内涵。在新资讯时代数字博物馆的冲击下,传统博物馆不得不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并且进一步完善好各方面的陈列状况。在一定的时期研究过程中,不得不紧紧抓好对博物馆的优化设计和服务方式上下功夫,这也是对于我国的传统博物馆进行革新思维观念的突出问题所在,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将一些有利于传统博物馆建设的方式方法给予充分的利用,这才是解决传统博物馆陈列问题的关键所在。传统的博物馆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的谋求发展。数字博物馆是解决传统博物馆一些具体的管理和参观流程的借鉴,同时该种博物馆的建设不能够脱离现实,一定要从强化落实陈列更新的方法和步骤。

(二)传统博物馆的建筑迫于更新

传统博物馆的建设相对于数字化的博物馆而言还处在于一些缺点和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创新的发展思路是根本。建筑方面比较落后,设施不够齐全,从而缺乏创新的动力,所以要从最基本的传统博物馆发展思路上下功夫。要做好这些传统博物馆的更新换代是相当的不容易,更是进一步做好日常博物馆建筑建设的关键性研究课题。当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化,这就形成了新旧的对比,从而使得传统博物馆不得不要革新建筑设施,这是一种应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传统博物馆被迫接受新资讯时代数字化

传统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人们对于新资讯时代数字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它将会有效的推动整个传统博物馆接受时代数字化的运用。因为在具体的实际规划中,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传统博物馆被迫接受新资讯时代数字化发展实际时,就得从严整治好传统博物馆的陈旧管理办法,往往一些陈旧的管理方法还处于一种被人们高度重视的状态。而在这种新资讯时代数字化推进的过程中,让我们真正接受改变传统博物馆发展现实的重要性。改变理念,创新思维,这将成为推动整个传统博物馆被迫接受新资讯时代数字化博物馆的关键。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几个先进大馆,在数字化研发和实践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基层且数量巨大的中小型博物馆来说,由于受到技术、人才、经费等多项因素的制约,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并不是很成熟。为了有效的促进数字博物馆的快速发展,通常情况下,主要给予我国的传统博物馆发展的最佳宝贵时间,让其逐步开展市场调查。具体的传统博物馆建设离不开数字化的冲击。因为数字化的建设发展都是依据传统博物馆建设发展提供的各项发展路径,为了不至于走弯路,逐步建立健全传统博物馆的科学化管理发展模式。通过详细的深入分析讨论后,我们发现要改变该种实践发展对传统博物馆建的影响和冲击,我们目前要做的事在于追求市场发展的平衡方向,这才是真理。我们应以先进的博物馆的经验为借鉴,在建设数字博物馆时,应有一个整体、长远、符合本馆实际的发展规划以及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不断的探索传统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的有效结合,不断创新文物展示的途径与手段,实现文物数字化、可视化,对于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走出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立平,韦凯.数字博物馆的文物展示新模式研究[J].艺术与设计.2009-12.

[2]刘学荣.基于数字博物馆的文物元数据研究[J].软件导刊.2009-04.

[3]罗葆森.从传统博物馆到数字博物馆的发展与建设[N].中国文物报.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