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管理学范文
时间:2024-01-29 18:0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管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管理不仅仅就涉及着管理内容的多方面,也涵盖着管理对象的多个层面。人们都思考着管理的到位,却很少思考着管理对象的形形,多一刀切地进行着大一统的管理,其管理也就是思想着的一一到位后,而到最后的不了了之。作为管理,针对管理对象实施科学管理,显得比较现实和重要。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策略思考
教育管理千头万绪,比较复杂,但并非就是理不出头绪。如果在管理中能够针对不同对象,实施相对分层的管理模式,对相关学生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要求,再实施比较强化的管理,那整个管理就会绽放出姹紫嫣红的奇葩来。现针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管理,提及自己的相关思考,期求同仁校正。
1农村小学教育管理需配备好领头羊
作为农村小学,一般说来其办学规模都比较小,班级学额也不是那样的足。其原因大都是现在农民中存有相对多的生活水准高的人群,他们纷纷在城里购买了房子,让孩子在城里接受着比较优质的教育。农村小学的学额少,教师的配置也相对比较少,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显得不尽完全到位。对此,选派校长就需要考虑。如果我们将相关城镇学校的佼佼者选派到农村小学主持工作,就显得不尽合乎情理,那是因为他们还不完全清楚农村小学,那里不是他们的用武之地,如果他们在农村小学不去思考农村小学教育的特色,照搬城镇学校的管理模式,那管理肯定是不可能到位,而且极有可能就是相对的得不偿失。所以,实施农村小学的科学管理首先需配备好领头羊。怎样的领头羊是农村小学比较合适的领头羊?窃以为当属这样的人群,首先是他们比较谙熟一般农村小学的学校特色,应当说一所农村小学虽然规模就是那样的小,但其也覆盖着一定的区域范围。也应当这样去思考,农村小学所覆盖着的区域范围是比较小,但整个区域孩子所受到的教育背景还是千差万别的。由此,我们所应当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一般农村小学配备领头羊,最好配备那些土生土长的同志。他们谙熟自己的学校,也谙熟自己的教师,更谙熟自己的学生;他们也坐得住,能够扎根于农村小学,具有一定的长期发展自己所管理学校的思想。更为主要的是他们比较容易进入一般农村学校管理的角色,并在自己管理的过程中探索比较科学和艺术的管理策略,实现真实意义上的管理到位。
2农村小学教育管理需物色好支教群
不可否认,相对而言,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是那样的先进,他们也不大愿意去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人们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人们却比较有意义地看到的是,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建设其死角在哪里?就在我们一般农村小学。因此,一般农村小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后与城镇学生之间的差距就凸显出来。这差距不出在文化知识的考试上,而出在相关的兴趣和素质能力上。我们也需要做出比较深层意义上的分析,农村小学之所以出现如此现状,而且就是某些意义上的无可改变,不见得就是农村小学教师的师德存有怎样的问题,辩证一点说农村小学教师也就是那样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说过比较简单的现象,一般农村小学专职的艺体科老师是比较缺失的。如相关美术和体育教师都不是专职的,在体育教学的操场上,都是些看似鹤发童颜的老者,他们已经接近于退休,他们在教学岗位上的前大部分时间,根本没有教过体育,对体育可以说毫无任何意义上的教育水准和能力。那么他们只能怎么办?牧羊牧羊着,40分钟,迟进3分钟,早离3分钟,让学生绕操场跑这么几圈,做下准备性的活动,学生再自由自由。40分钟就这样自不自觉地打发结束。这样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怎可培养出理想的且有素质的人才来?所以,农村小学教育管理需要为其物色好支教群。我们每年都有城乡教师的交流,不妨在城乡教师的交流上做些研究和思考,让一些多艺体学科课程教学的老师走进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课堂,以此促进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发展。
3农村小学教育管理需掌握好大方向
近几年的教育应当说是那样的蒸蒸日上,是那样的欣欣向荣。如特色学校的构建,真可谓是一花引来百花开,不少学校的特色建设还建设出比较靓丽的特色来。但一般农村学校如何?应当说还是不可令人乐观的。在一般农村学校特色建设的口号喊得多是比较响亮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特色学校的建设是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行动的,当然也就完全没有任何可能去获取成果。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怎样去看?窃以为应当比较辩证一点。一所规模那么小的学校,一所只有几十个教职员工的学校,就是大家都去思考,就是大家有其无穷的特色学校建设的智慧和本领,但限于这样那样的条件,也是建设不出任何意义上的特色来的。对于一般农村学校特色建设的问题,从领导到教师也应当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农村小学教育管理需掌握好大方向。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不要轻易对农村小学也去发出等同于城镇学校的特色建设的号令,作为农村小学能够学习所在县域的县管学校的特色建设,去做些比较切合自身学校实际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就已足矣。作为学校管理者,也必须对自己学校的实力做些比较切合实际的分析,虽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某些层面上能够激发人们的斗志,但创造条件也需要看条件可否就能够去创造出来。我们不能就以为异想着天开,天就可以开的。就说特色学校的建设,我们不能去以为一所学校就能够建设出一个特色来。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着实在某些区域出现过与传统教学模式所不相同的模式来,但仔细观摩一些模式,有几种模式不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相通之处,也只不过是美其名曰罢了。
作者:马根定 单位:武山县山丹学区
参考文献
[1]崔峰.对学校管理的三点体会[J].甘肃教育,2010.5
篇2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策略
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学习实情不能相互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将以往的管理模式转向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促进小学教育管理事业的进步。
一、“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学校把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看作是管理的中心人员,以他们为主体,以关心、尊重、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教育,充分挖掘人们的内在潜力,使每个人的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二、小学教育管理现状
1.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很多小学的教育管理观念仍然比较落后,管理模式与学校实情不能相互适应,导致管理模式比较死板。在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学校只能依据上级文件来制定并推行学校制度,并且,这些规章制度主要用以约束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的言行举止,学生和教师并没有参与到制度建设当中。学校的管理者及学校领导认为教师应该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专心完成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学生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即可。当出现成绩不好、性格怪异的学生时,学校认为自己要面对社会、家长、领导的压力,在对待这一类学生时,学校领导和教师往往照章办事,放弃“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限制了师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缺少素质教育
很多学校仍然坚持对学生进行应试教育,背离社会的实际发展要求,学校出现很多追求升学率、争取高分、应付考试的现象。学校管理模式比较传统,学校过度重视智力发展而忽视学生美德的培养,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创造力低。
3.缺少民主管理
很多学校的民主管理只是流于表面,当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时,他们无法捍卫自己的权利,只能被动地接受学校和管理者的教育。
4.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教师不能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教育观念,仍然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此外,学校管理团队培养制度不完善,很多学校的教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行政、教育管理工作比较混杂。
5.评价制度不完善
很多学校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主要依据是领导评价与学生考试成绩。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不惜一切代价增大学生的课业量,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大纲要求,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被动地学习。对待小学生,学校并不需要用太多的制度去约束学生。但是不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校,他们都比较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约束。
三、策略
1.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氛围
学习在构建“以人为本”且具备服务性、专业性、开放性的管理方式时,要以文化的视角来开展管理活动。以人的观念为基础,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教育氛围。对于教师,学校应鼓励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慎重考虑并积极采纳教师提出的合理观念,为师生构建一个畅所欲言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教师应怀有和蔼的态度、宽广的胸襟去对待学生,理解并接纳学生的阶段特征,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断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2.创建校园文化
在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工作中,创建校园文化非常重要。校园文化可以体现学校教育思想、师生素质和办学特点,有助于引导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校园是学生生活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场所,在创建校园文化时,学校要关爱师生,时刻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构建具有科学、教育、观赏意义的校园科学站,举办展览活动,展览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生的精美作品,这不仅能充分发掘教师的潜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热情。学校为师生提供足够的人文关怀,为师生创建一个具有人情味、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教育事业中。同时,学校还要处理好学生、教师、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时代的变革,教育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学校管理者应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创新教育观念和思想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3.教师应宽容待人
在“以人为本”的视角下,教师对学生要富有爱心和宽容心,师生之间要在相互平等、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当今时代的小学生都比较追求个性,性格张扬,在课堂上不安稳,总是不认真听课,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扎实,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能正颜厉色,更不能将学生驱出课堂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应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以爱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体会到自己担负的学习责任。
4.人文化管理学生
小学生的思想和观念都比较单一、不全面,对价值、社会、人生还不能形成一个准确的认识,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所以,小学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在开展管理活动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创新,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及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热情。学校应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人文化管理教师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者、教师等在教育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学校的各项活动的开展的主导人员。管理者要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动性。四、结语小学教育管理应朝着更加科学、全面的方向发展。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促进小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大超,杨平.完善我国中小学民主管理运行机制的对策[J].教育科学,2012,(6).
篇3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对于我国教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正是处于学生教育的起步阶段,如果该教育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到学生以后教育的发展。大量的实践可以证明,只有形成科学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才能够将小学生的思维转变过来,让他们健康的成长。然而,要处理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问题,光靠学校自身的努力还是不够的,这就得需要结合家庭和社会共同的参与,从而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形成一套科学化的实施方案。这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讲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根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进行实施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落实各项规定,依据国家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办法实施,该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紧跟时展的需要,科学化的实施更是有力的保障。
(一)去除应试教育,提倡科学化是关键
去除应试教育,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更应该强调具体的言传身教的科学化有效的运用。透过一些简单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可以发现,要打破学生的成绩就是教学质量的唯一衡量标准,这种观念的转变是需要提倡走科学化教育管理的重要理论性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去钻研学习、爱好学习习惯是关键,不能够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一方面要抓教育管理,另一方面抓好教学质量,其结果两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只有从严抓好教育教学管理为本,注重灵活运用管理方法,从而为推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面向现代化。
(二)注重教师自身职业素质是关键
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我们通过认真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将严格按照新课改的指导,逐步转变对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这对于整个教育教学发展来讲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发挥好教师的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发展已经不光需要学校的强化管理,还需要从最根本的教师管理开始,让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管理手段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最终实施者在于教师如何进行科学化的教育管理。
(三)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参与
小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能够只寄托于学校的管理,还需要每一个家庭和社会的关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校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能够充分行使教育管理的,只能行使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些基本管理,对于日常生活管理就得需要加强与家长与社会管理机构的联系,从而在完成小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关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应该常抓以下几点
对于新课改要求,我们一定要吃透,从严管理是关键。小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这不光需要我们对于管理学生方面进行革新,更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具体的做法主要在于提出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与家庭与学校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推陈出新,建立科学化评价机制
一些错误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现阶段,只有推陈出新才是解决应试化教学的关键。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践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标准,制定更为全面、详尽的评价学生素质的考核标准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是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业务过硬、素质较高的专业化小学教师队伍。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高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平,能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次,小学教师对学生、学术的热爱度要足够,能切实认真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根据实际提出个人观点;再者,小学教师在实践以学定教的过程中,切实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个人发展计划,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学校要为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机会和途径,真正落实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忽视教师队伍建设的顽疾。
(三)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发挥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转变传统的被动形式。教师主动联系家长进行座谈或家访,通过与家长的座谈和家访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为制定符合学生个人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做前期准备。同时,教师利用与家长座谈和家访,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和学校形成良好互动,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的目标。这样才能够加快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对于我国教育发展来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为教育教学打好坚实基础的关键。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要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逐步更新管理理念,在建立学校与学生之间平等性的基础上,以学促教,尊重学生接受教育的地位,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从加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本,这样才能够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妥善处理。同时,要有效地完成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一定要根据实际,总结经验教训,培养科学化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是关键。
篇4
因此,作为一名校长,管理学校时要从全局出发,要切实担负起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任。
时代在发展,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调整,如何让小学教育也能够在改革的浪潮中取得相应的教育成果呢?这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首要任务。笔者在管理中总结如下几点,希望给其他的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一、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办学基础
强化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把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也是管理好学校的基础。在每一个新的学期开学之际,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分工,把学校的整体工作有机进行分解、细化,要使得大事有人抓、小事有人管,要管理到位、责任到人。
学校也需要定期召开会议,要及时的讨论、研究并且部署各项工作,把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争取在会议上得到解决,把领导班子的应有价值发挥出来。
比如说,学校的规章制度需要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积极遵守,给其他的老师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一个学校的领导班子也需要做到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深入到教学的第一线去,这对于教育学生、教育教师都是很有说服力的。再者,学校也要有一支业务素质强的师资队伍,这样也能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比如,要加强师资的培训工作。
学校可以经常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及时有效地更新教师们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和培训,让每一位教师的专业都能够得到有效突破。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利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以及教研水平。每学期学校领导也要深入到各组和所有的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教学研讨课活动,把课堂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争取做到人人参与教研,人人参与教学改革,对于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建立和谐的校际关系
1.构建和谐的师师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师师关系和谐,可以使学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教师之间协调工作,团结一心,增强凝聚力,可以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时候,必须加强师师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进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师生关系的研究并没有成形的理论。这也就使得在学校实际管理工作当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的,这主要受限于传统教育意识以及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造成的。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紧随新课改的要求的。因此,在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当中,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教师的传统意识,要鼓励教师多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教师的紧张感;另一方面,还能使得学生更愿意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再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学生都能够无忧无虑地进行学习,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3.构建和谐的生生关系。人与人的交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也有正常的交际圈子,小学管理中必须正确引导生生关系。很多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生生之间的关系紧张脱不了干系,所以,要采用科学方法建立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生生关系的管理。鼓励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健康的交际关系,既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小学和谐校园的构建,对提高小学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教学理论的引入,教学方法的革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同时也是学校存在的根本任务。评估一个学校最基本的指标就是看这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如何。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是教育的灵魂所在。一个学校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先进,这些都是和领导层面的教学引导工作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作为校方的管理者,要有敏锐的时代嗅觉,要有对新潮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等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力。
学校可以建立教学方法的评估部门,就是说模仿课堂的教学方式,把教学方法合理高效地带入其中,最快最科学的评估出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或者说是否适合本学校的教学方法。学校要注重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及时反馈,要定期采取听课以及考核的办法,对教师们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估和反馈。此外,学校还要积极地牵线搭桥,积极的寻找一些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要力保本校的教师能够及时学习、掌握一些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和多个学校加强交流和沟通,切实地把其他学校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引入到本学校,为本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四、让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小学生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怎样才能让全校的学生都能够在一个健康的学校里成长,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到面向全体,教育公平也是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提出来的基本要求,因此,一所学校要想健康发展,首先要关注每一位在校学生,不能只关注一部分所谓的尖子生,放弃了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二是要全面发展,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也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再者,要最大限度地把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这就需要学校为他们创设条件,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可以为学生制定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要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的发生,要教育教师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加强学校的养成教育,为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做坚强的后盾。
五、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独有的创造性与自主性,也是推动世界发展和前进的主角。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平等互助的,因此,作为教育集中地,学校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坚持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尽量让学生做他们自己愿意的事,做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才能把他们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小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学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重视他们的利益,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
学校管理也需要注重细节,要加强和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根据辩证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比较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策略。主要是因为小学学校教育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管理,学校也应该注重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根据“参与十规范”式的管理思路,把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出来,促使他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保证学校的各项活动都能够正常运转。
六、结语
总之,小学学校的管理则是一项系统、漫长且复杂的程序,如果单纯的从一方面进行的话肯定是达不到管理设定的目的的,需要多管齐下,齐头并进,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探索一系列的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着全局,要切实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篇5
关键词:教育管理;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教育研究与设计;思考与创新
一、在上课时,给学生“约法三章”,让学生自觉主动遵守课堂纪律
现在的小学生,他们的思想都十分活跃,对于他们喜欢的课程会认真听讲,但是对于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或者面对那些他们“不害怕”的教师,在课堂上他们会肆无忌惮,不遵守课堂秩序。就拿体育课来讲,他们认为体育课是在教室外面上的,就等于玩一样。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端正学生的这种思想,在上课之前和学生“约法三章”,告诉学生在课堂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学生不遵守课堂秩序时,教师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惩罚”。在做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现在重点来了,可能在学生的心中,有一些学科不像语文、数学、英语,学生认为它们是副科,不会像对待语文、数学、英语那样去对待,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副课就是大家玩的一节课,没有什么压力,这些固有的思想,都需要我们教师来纠正,让学生知道学校安排这些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让学生从心底里开始逐渐重视起各个学科的教学。
二、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让作业少而精,采取“奖惩”制度
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布置作业这个问题上也能体现出教育管理这个理念。一味注重课本知识,给学生传授的知识过于枯燥无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在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存在著很大的问题,教师总想的是布置的作业多,学生就能对今天的知识点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但是若每个教师都这样想的话学生的作业就会变得很多,让学生的负担很重,学生每天放学之后有很多的作业要去完成。而小学阶段学生并不需要有很多的作业,当学生面临着如此多作业的时候,首先他们会对教师个人产生厌恶,接着他们会对教师所讲的课产生厌恶,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作业,尽量少而精,采用“奖惩”制度,如果学生作业做得好就可以考虑给他们少布置一点;如果学生作业做得不好,教师就要考虑在给他补学科知识的情况下让他们多做些作业,这样不仅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学生也不会有过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三、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让学生讲题、学生听,达到学生互动的效果
虽然学校经常强调,教师是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但是学生对教师还是有敬畏之情的,他们觉得教师就是教师,在他们眼里,教师都很凶,不能成为自己的朋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多和学生接触,让学生消除这种距离感。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好讲的知识让学生来讲,这就是所谓的“学生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它让学生用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为大家讲解,这种教学的好处是能让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讲解这一知识点,其他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学生的理解中,理论知识没有那么重,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讲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做出点评,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在面对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这两条道路时,作为教师的我
们,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还要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教学管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有趣的,让学生慢慢地喜欢上这门课程,还可以让学生把知识点学得活一点,不会仅局限于课本。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做研究的时候要多多注意实际的管理操作,这样带出来的学生才会灵活地运用知识,做新时代的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篇6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多,师范院校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相对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存在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尤其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队伍,受多种因素制约,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严重影响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二是教学观念相对落后。部分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和教学方式,重视成绩高于重视素质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相应的,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意识不强,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还没有在根本上得到落实。一方面,小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教学管理的目标不明确,教师素质与专业水平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差距,教学管理方法比较落后。三是小学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盲目性。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教师对小学生的心智发育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不透彻,没有深刻掌握小学生的共同特性与个体差异,导致小学生无法发挥出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难以得到全面提升。
二、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对策
1.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首先要确定一套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确定制度能够被认真地贯彻执行。在制度建设方法,应根据小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并依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对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进行科学重建,从而完善教育质量。为了确保教学管理制度得以切实执行,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教学检查制度,发挥督促、反馈和指导的功能。学校应针对各项教学计划,进行月底检查和讲评,以及期中、期末的全面检查。检查应从教学各个环节如备课、教案、课堂教学、作业等进行检查,并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参考。同时,学校还应根据考评和教学评价,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机制要把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目标,引导解决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工作全面平衡发展。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长期持久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小学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全能型教师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首先,学校在招募教师的过程中应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其次,要有针对性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在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教师以身作则、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再次,学校还应创新教师管理,督促教师加强自身修养,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3.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篇7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5-0197-01
学校管理的前提和保证是教学管理,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到位与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是关键。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和繁琐的工作,在这篇文章中,笔者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构建和谐的领导团队,加强教师管理的意识
学校领导团队和谐工作,关键在于信任,应依靠集体的力量,搞好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很多人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者的事,与其他教师无关。而教师的工作不仅仅只是教书那么简单,教学管理其实也是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对学生各方面的管理,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其实直接参与着学校的教学管理,通过授课,作业的布置指导、检查,课后反思,测试学生学习情况等教学活动,笔者真正体会到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只有上下一心,激发班子成员和教师的责任心,使学校管理形成一种各司其职、积极合作的局面,学校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加强教师道德建设,全员参与教学管理
师德师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学习氛围,师德师风不好,何谈教学质量。所以,我们要学习《中小学教师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只有将规范内化为道德要求的教师,才能全员参与学校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外国成功的现代教学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必须组织、动员学校所有成员、学生家长及其他参与教学管理的人员。因此,加强教师道德建设,全员参与教学管理,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三、良好学习氛围的创建
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创建。其中包括工作条件,教学用具、设备等因素。要使以上因素能良好运行,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来创建。首先,应该争取资金,吸收、关注社会各种力量,为教职工构建一个舒适的环境;其次,发挥教学用具、设备的辅助功能是提高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而不失时机地改善设备条件;再次,学生学习生活受班级环境的影响很大,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室的布局,课堂纪律,课堂管理的形成方面不断创新。
四、激励教师进步,严格教学全过程
教师是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的社会群体,要学习进步,及时有效的引导激励是引导教师朝着有利于学生培养和学校发展的方向发展的最佳手段,经常受到激励的教师才能把激励成果与学生分享,使学校教育形成良性循环。而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若干个细小的环节构成了教学的全过程。教学的管理只有把握好教学的若干个细小环节,才能抓好教学质量的管理。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工作放在从检查教学质量转移到教学管理的若干个细小环节的形成全过程上。特别是教师要加强备课、上课、指导、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课后反思等方面的质量。现阶段,学校教学管理,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外活动的管理还很不到位。没有统一规定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各任课教师缺乏协调作业的布置,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较重,一些农村学校课外活动开展不起来,或只安排不实行,只应付检查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宏观调控学生的家庭作业布置情况,协调各任课教师作业的布置,帮助教师提高作业的质量。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和检查,使课外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五、完善制度建设、改革用人机制
篇8
1.加强对教学思想的管理,提高对教学工作的认识
中小学教学管理首先要把着重点放在对教学思想的管理上,确保管理者和教育者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教学思想的管理中,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应该认识到学生智力结构的多元性,发现学生的特长;应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潜能和学好的愿望;不要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仅仅寄托在生源的改善上,要知道事物发展远离极限时,只在稍加努力,就能取得较大的发展;应相信学生的发展性和可塑性,也要相信自己能够教育好大多数孩子甚至所有的孩子;最后,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发生了合乎要求的变化,没有变化,学习就没有发生。因此,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层次和学习的水平层次,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布置精当的练习和作业,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条件,避免把学习变成低级的、重复的、手工劳动的"题海战术"。为了实现对教学思想的管理,校级领导、学校中层、教研组长以及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有明确的听课任务,查阅教师的备课笔记,测试试卷以及作业批改情况,了解教师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与教师一起学习,共同研究,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2.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抓好备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两个重点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备课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可以采取"微格演课"或"说课"的方法来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备课组集体研讨好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之后,可以将一节课从引入、呈现、操练到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每一个环节分头准备,备课组逐一讨论各自分头准备好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选择最佳方案,最后形成完整的教案。备课的环节准备充分,一般就能够上好课。作业是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业的性质是影响学生作业有效性的首要条件,直接关系到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及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制约作业的有效性和成功率。对学生来说,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和提高学习成效,激发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对教师来说,作业可以提供教学反馈,修正教学计划,挑战教学方法,合理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3.优化德育环境,创建和谐德育氛围
中小学德育教育是一系统工程,是一个与家庭和社会交互影响、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运行系统。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活动、交往、接受的信息和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在学校受到教师、同学、集体的影响;在校外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优化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环境。
中小学教育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代史、基本国情和民族团结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点拨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实践能力和理想认识。只有把学生放到真实可感的社会生活中去接受教育,才能使其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追求,什么当唾弃。渐渐地,他们懂得了要关注家庭、关注学校、一关注人类、关注更为广阔的时空……
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稳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面对下岗待业、家庭离异、家庭重组、贫困家庭的现实存在,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怎样?父母品行如何?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十分重要。因此家长要成为中小学生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担当起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思,给予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作为家长,要重视在说理教育同时,还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道德上的表率,这样就能保持对孩子在道德上的正方向的影响力。
4.学习方式灵动,学生成为主人
当前的国学教育大多以"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是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我们认为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独立地去学习,把"要我学" 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学"的思想,这样我们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要实现这样的国学教育思想,应该把国学课程定位为建立学生大文化视野的通识课程,它不是语文课程的补充,也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辅助教材,应该把培养目标锁定为:亲近母语,文化播种与德性培育。为此需要在中小学国学教育领域实现国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和中小学语文教学多领域多学科的互动与整合,要打破其"读经""背经"的单一化模式,挖掘出其中更多更广可资借鉴的内涵和方法,实现国学学习方式的灵动,同时要突出对策方法的可操作性、应用性,使其好用实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采用习惯养成法,亲子共读、小手牵大手法,古诗文情境设置、多媒体展现法,师生共背、评比鼓励法,还可以组织学生写读后感、出墙报、演讲、表演,举办经典诵读主题班会等。
5.人本兴趣为先,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但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它产生的前提是儿童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而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通常是很短暂的,任何强迫式的做法都可能把它扼杀于萌芽当中。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硬评价与软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探索一条有形评价与无形激励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如可以对学生进行"量化记载"考核评价,每生一张档案卡,用于记录学生已背过的古诗文内容,和背诵时间、熟练程度等。这样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诵读状况,另一方面还让学生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还可以让学生写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否做到"有所感"、"有所乐"、"有所知"、"有所为"。 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对国学的求知欲,才能向学生展现国学魅力,展示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
6.营造育人环境,让经典教育"润物无声"
校园环境是特色学校的外显形式,体现在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及各种设施布局等,是特色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努力赋予校园环境以文化的特质和教育意识。它能使学生、家长、教师受到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和积极的暗示,是学校特色的隐形环境,让人一走进校园就像打开一部立体、多彩、会说话的教科书,就能感受到学校鲜明的主题特色。
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进行了精心设计,整体规划,分块布局,将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国学精神为底色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对学生进行系列爱国主义教育,以期将莘莘学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教养之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学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已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当中,体现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面对国学我们不是任意抛弃,而是要充分审视,理性固守,合理吸收和利用,就要求我们要系统的、有原则地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把握国学,才能更好地去传承文化。
篇9
由于军队院校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在教学管理上也具有了相应的特点,为了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当树立科学统筹的教学管理观,并根据管理组织层次对相关的教学训练活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有助于教学训练管理效果的提升。同时还应当以多层次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手段,该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由院首长负责的教学指挥系统、由主管教学的领导组成的教学质量保证系统以及由教学专家组和教学员共同构成的教学质量评估和反馈系统,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借此来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员个性发展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不断激发全体学员的潜能。
二、转变行政式教学管理体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科学化
长期以来,军队院校一直沿用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使其教学管理呈现出决策制定封闭性、计划内容统一性、计划执行强制性、评价分析形式化的特点。行政式的教学管理体制造成了军队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过于机械化,丧失了必要的灵活性,严重阻碍了军队院校教学改革的进程。所以,创新军队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必须从转变传统的管理体制入手,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学管理权限下放当前,军队院校教学决策仍然遵循等级制,在下达指令时按照自上而下的程序,在请示汇报时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序,教学管理决策权力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二级学院。在这种体制下,军队院校的校长拥有教育教学管理的最终决定权,教务处负责协助校长做出决策,从而造成教学决策集权化的现状,易使教学管理决策脱离教学工作实际。为此,必须转变校长和教务处的职能,适当下放管理权限,允许二级学院拥有一定的教学管理决定权,使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而校长与教务处则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指导的作用,彻底转变教学管理集权式体制。
(二)引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行政式教学管理体制沿袭的是一种经验性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军队院校的管理者往往只重视积累经验、类比历史、延续传统,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参杂过多的主观臆断,造成教育教学事业停滞不前。为改善这一现状,军队院校应大胆引入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如系统科学、决策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等,使军队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同时,在教学决策方面,军队院校还应当借助信息网络化手段,建立决策信息系统、决断系统、智囊系统等,提高决策科学性,有效避免经验主义和盲目决策阻碍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
(三)建立教、学、管制衡机制军队院校新型的教学管理体制应充分尊重管理对象的主体性,赋予教员与学员参与教学管理的权力,构建教、学、管三位一体的权力制衡机制。这并非意味着要削弱管理者的权力,而是适当转变管理者的职能,使其更重视教学管理引导和服务,促使师生积极参与管理,推动教学管理良性运行。在权力制衡机制中,应明确共同的教学管理目的,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给予学员多提建设性意见的机会,管理者和教员要适当采纳对推动教学管理创新有益的建议。
三、改革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军队院校教学水平提高
军队院校应构建现代化教学内容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创新,为促进军队院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一)优化课程体系
军队院校在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应当以强化基础和提高适应能力为核心,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可根据“大、多、宽”的军事人才培养思路,构建如下课程平台,即通识教育、4个学科基础等等,并将培养模式改为“2+1+1+X”,即通识基础合训+学科基础合训+专业训练分流+任职训练分流。在该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学科、军事职业等基础性课程占总学时的90%,专业课为10%;其二,对基础教学的内涵进行不断充实,借此来扩展基础。要明确基础的真正涵义,转变对基础的片面性理解,进一步强化个性基础、思想与方法论基础,对基础本身的动态发展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可增设信息科学、思维训练等基础课程模块;其三,应当对数、理、英语、计算机等较为的基础课程给予学分和课时上的倾斜,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本理论、规律和方法上,注重学员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综合型的军事人才。
(二)更新教学内容
军队院校应当打破常规,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这对于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意义重大。首先,可以用现代观点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审视和精炼,将其中用处不大的内容削减掉,并以基本理论、规律和方法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体系;其次,可将一些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如精确制导技术、组合导航技术等等,借此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科技含量;再次,军队院校可以让优秀的教员交叉进修,为知识的更新开辟新的渠道。同时,应了解并掌握学科前沿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并将这些知识充实到课堂教学当中,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
四、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军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员而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其教学生涯中追求的目标之一。大量的实践表明,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换言之,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佳选择,也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员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学与自学、交流与研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并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员应当在课堂上多加强对学员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积极鼓励他们不要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而是要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最佳的方法;再次,要适当加强对学员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学会并掌握主动探索知识的技能,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二)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是一对双生子,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为此,教员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运用实践性教学法,使学员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军事和专业技能,这对于学员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教学中,应建立完善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并进一步健全部队实习制度,借此来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此外,还应当对演练方法进行不断改进,为学员营造出一个无限接近于实战的训练氛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军事院校采用的都是以教员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背离。而在互动式教学方法中,学员是教学环节的主体,教员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师生双边互动。学员通过自主钻研教材,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按照互教互学互动的模式,对学习心得进行交流,有效地培养了学员的自学能力。该方法的合理运用,不但能够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开发其创造性思维,而且还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管理效益
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信息网络的优势随之日益凸显,其不但具有方便快捷、资源共享、效率高等特点,而且还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鉴于此,军队院校应当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平台,构建先进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这有助于教学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教务管理微机化
网络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管理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军队院校而言,想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教学管理进行不断创新,就必须提高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程度,而借助校园网络构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军队院校的必然选择。该系统的建立能够实现学员注册选课、考试成绩管理、教材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化。同时,计算机的应用,还可以实现教务管理的微机化。这不但为师生查询相关的教学信息提供了方便,而且还大幅度缓解了教务人员的压力,同时数据的准确性也随之显著提高,对于促进教学决策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资源信息化
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使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为教育教学信息化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使得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军队院校的教学服务。教学资源网络化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了以教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交互式教学,而且还进一步增强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保障网络化
篇10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