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局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9 18:0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疾控局改革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疾控局改革方案

篇1

一、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健全农村医疗保健体系。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58所房屋建筑不达标政府办卫生院进行改造。各县、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监督管理,乡镇卫生院建设进展顺利。截至11月底,已竣工投入使用26所,主体完工11所,乡镇卫生院内外环境和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切实做好卢龙、抚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xx年两县参合农民61.74万人,参合率分别为68%和81%,筹资总额1853.21万元。截至11月底,28.8万参合农民得到医疗费用补偿,补偿金额1694.31万元,其中报销万元以上的35人。

二、大力实施医疗惠民工程,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今年,我们确定军工医院为惠民医院,并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了惠民病房,对城乡低保人群、农村“五保户”及特困人群实行“一减三免”(免挂号费、减收检查费、治疗费、床位费)。同时,在县级以上医院实行了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和单病种质量费用等惠民政策,开展了药品、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共为群众减免医药费1500万元,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截至目前,三个城市区共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800名。一年来,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0万份,开展义诊、健康咨询50余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三、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今年11月份,5个疾控中心、5个传染病院(区)和1个紧急救援中心国债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6000多万元,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继续推进县(区)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关区、××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执法监督所组建,三区也都制定了改革方案。加强市级医院建设,市第一医院外科楼已于10月动工,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大楼正在进行规划、立项,市中医院迁建也被列入市政府议事日程。整合医疗急救资源,对医疗救治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协调联动,组建了市卫生应急调度中心,目前正在进行人员招聘,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将投入使用。

20xx年全市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目标,强化政府职能,坚持公益性质,推进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和发展。

一、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工作,保障农民基本医疗需求。在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乡镇卫生院装备全部达到基本配置标准。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试点,逐步改善村卫生室散、乱、差的状况。实施农村卫生人员素质提高工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强化继续医学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和乡镇卫生院院长招聘制,有计划地清退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对两县新农合试点工作的督导和技术指导,确保明年1月1日正式启动。认真总结××、××两县经验,扩大保险病种,调整报销比例,加强医疗监管,确保4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80%以上,使更多农民受益。同时,开展调研,摸清底数,积极探索三个城市区农民医疗保障体制建设的新路子。

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卫生服务。制定《全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提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总体目标、设置规划和相关政策,做到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要强化政府责任,切实落实城市人口每人每年10元的社区卫生补助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整合城市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要主动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相应责任,部分二级、一级公立医院要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和外部监管机制,规范服务行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提供卫生服务的质和量核定财政补助。20xx年,三个城市区要建成4-6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力争使30%的城市居民能够享有“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

篇2

根据厅党组的统一安排,我们一行在*东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督办活动,今天,又听取各位局长关于当前卫生工作情况的座谈汇报。总的感觉是:大家站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国“两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高度,站在加快全省卫生事业发展的高度,就落实今年卫生工作任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有关卫生政策,都讲了很好的意见,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要求。这次会议,既是一次调研的座谈会,也是一次*东各市、县抓好卫生工作的经验交流会,还是一次进一步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研讨会。

通过一个星期的调研,看了现场、听了经验介绍,就一些重大问题和大家一起进行了研讨,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刚才省厅的四位处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抓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卫生工作,都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进一步推动全省卫生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分析形势、正确把握方向,进一步坚定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信心

这次调研和督办,我们先后到了*东3市、9县、12个乡镇、60个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通过今天同志们的发言交流,作为我个人来讲,对卫生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对市、县、乡、村卫生行政机关和医疗卫生单位的学习、调研,看到了卫生事业发展的希望,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抓好卫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应该肯定地说,全省卫生工作经过大家的努力,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卫生工作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不断提高了我们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和卫生服务机构的地位、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的素质,全省卫生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卫生工作的地位不断提升。卫生工作已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卫生工作,把卫生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二是卫生工作发展的规划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卫生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是财政投入明显增加,资源总量持续增多。卫生资源在不断增厚和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四是公共卫生体系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非典以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卫生防疫、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是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省政府每年都把建设县、乡(镇)、村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能力作为省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向全省人民作出承诺,县、乡、村级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服务体系、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形象化建设得到加强。

六是卫生系统通过深入开展质量管理年活动,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在不断提高。

七是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发展卫生工作的思路上不断创新。医药分开、人事制度改革、乡镇卫生改革等各项卫生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工作在不断深化。

八是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发展中医药的力度有所加大,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得到贯彻,中医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在部分县(市)比较明显。

九是随着新农合全覆盖的进一步落实,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这三张保障网在全省铺开,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农合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群众的受益面不断扩大。

十是随着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的方针的落实和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也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卫生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精神振奋,医护素质、岗位能力和卫生部门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为今后卫生事业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刚才,各位局长还就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交流,总的来讲,各市、县卫生局的领导同志们认识高、目标明、措施硬,落实效果比较好,大家都处在抓落实之中。刚才大家在讨论交流中,对当前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作了交流。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就当前共性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卫生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统一和提高。二是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在新的形势下有待进一步强化。三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县、乡、村服务体系建设、网络建设的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我的,免费范文写作第一站!四是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在力度上有待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县、乡、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不能满足当前需要的问题急需解决。五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包括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力度、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大,卫生管理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改革与发展是卫生系统永恒的主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卫生工作形势的正确认识,是我们把握大局、抓好工作的关键。正确分析形势、把握大局,有利于我们找准湖北在全国的位置。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既要对卫生形势有正确的分析,对卫生成绩有正确的估价,还要找准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研究解决。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消极思想,在少数地方、单位还要克服自我满足的思想,进一步坚定抓好卫生工作的信心。

二、坚持突出重点、切实转变作风,务求把卫生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卫生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抓好当前和今后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的重要方面,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切实抓好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卫生行政部门的重点工作。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来讲,大家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在思想上要坚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着眼未来。尊重历史,就是要充分肯定几十年来卫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投入不足是卫生事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面对现实,就是当前的卫生工作既是重点、热点又是难点,我们必须面对;但更重要的是要着眼未来,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正确把握卫生工作的发展方向,抓住中央关注民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和医改的机遇,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做好卫生工作。

(一)进一步把握卫生工作方向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奋斗目标,总书记提出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的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卫生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进一步做好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把卫生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列入了议事日程。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来讲,我们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一定要始终坚持把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抓好卫生工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作为我们的主要任务。在指导思想上,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努力实现新农合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和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当前和今后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已经明确,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规划长远,抓好当前。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加快改革步伐,又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抓好工作的落实;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一方面既要加快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更要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问题来提高服务质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系统内部的改革。正确的指导思想的确立,是抓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关键;把握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向,是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我省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提高卫生医疗技术和行政管理水平,提高各级卫生机构能力和广大医护人员的岗位能力,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同志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能力,是提升卫生部门地位和形象的关键。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来讲,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把握形势、把握大局、把握方向,全力推进我省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坚持加快推进卫生事业的改革

卫生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不是出台一个政策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从当前情况看,对于卫生改革,领导要求高、群众期望值高、社会呼声高、卫生系统的目标值也高。但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质量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社会发展、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我们今天的改革、今天的工作会为今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经验。在改革方案没有出台以前,我们要结合实际,坚持不等不靠,要继续深化并抓好目前我们已经进行的各项单项改革,比如乡镇卫生院改革、医药分开、人事制度改革、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的改革、三级甲等以上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管药店的改革,这些改革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积累了许多的经验,要进一步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抓住领导最关切的、群众最关心的、卫生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上要有所作为,不求一步到位,但求循序渐进。在医改方案出台之前,要大胆地试,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促进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想当前还是要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进行一系列改革。

(三)坚持突出今年卫生工作的要点

卫生工作在发展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今后也会遇到,就是通过改革和国家出台医改方案,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发展中、在改革中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务求突破,以抓好各项卫生工作的落实。省、市、县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搞好“四抓”,即坚持乡村抓服务(公共服务和医疗服务);县(市)抓重点,包括群众反映的重点问题,重点专科、重点医院建设等;市、州抓特色,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要在全省有位置,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抓平衡,促进各项卫生工作全面推进。在具体任务、重点工作的落实上,省级要重点抓好政策研究,营造环境,宏观指导;市、州要抓住重点,办点示范,突出特色;县(市)要重点抓好落实、现场督办;乡镇重点抓服务,创新理念、转变观念。从整体上讲、从全局上讲,仍然要坚持系统抓、抓系统,从微观上讲,要坚持重点抓、抓重点,从落实上讲,要坚持专项抓、抓专项。在新形势下,要研究思路怎么创新,方法怎么创新,体制怎么创新,机制怎么创新,卫生工作、卫生科技怎么创新,最后到工作落实上怎么创新。过去好的传统做法,我们要继续发扬。各地在创新上要高度重视,研究措施,要打造各市、州、县卫生工作的亮点,要争创自己的品牌,要创新工作特色,包括特色工作、特色医院等。

(四)认真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的落实

在今年的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省厅提出了十项卫生工作重点,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中涉及卫生工作的有三件半实事,我们一定要按照今年初确定的目标,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要重点抓好新农合全覆盖的落实。当前第一要提高参合率;第二,按有关规定,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率;第三,要做好优质服务工作;第四,要抓好今年政府投入的到位;第五,要切实加强管理,完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新农合管理体制。

二是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目前重点是思想上做好准备,对于重点工作开展试点,单项改革继续推进。

三是抓好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网络。今年省政府承诺的24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00个乡镇卫生院、3400个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各市要进一步落实到位,特别是村卫生室要落实,在这个问题上要抓重点、要抓项目的启动、要抓好督办,要将这项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大力度。对于农村卫生体系建设,要利用国债资金加强建设,同时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有能力的乡镇和县级机构,要在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不能等、不能靠。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上,我的为您提供大量免费范文!要在标准化、规范化、形象化上建设上抓落实,通过建设,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成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医疗服务机构。要坚持高标准,建一个成一个,改造一个成功一个。

四是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目前各级疾控机构都得到了建设和改造,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有些地方投入不到位,部分县级疾控中心创收任务还比较重,乡镇卫生院防保任务不够落实,防保工作经费严重不到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特别是村级的防保经费在一些地方不到位、不落实,要引起重视。乡镇卫生院要成立公共卫生科,要定机构、定人员、定编制、定任务、定责任、定奖惩。村级要切实搞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五是做好“降消”项目的落实。要切实抓好45个降消项目县和55个母婴安全项目县及57个贫困县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顺产)实行免费政策的落实。请大家一定高度重视,抓好督办落实,进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破伤风发生率坚决控制在规定指标以内。

六是继续抓好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化。要按照全省医院管理工作会的要求,按四全四统一、四分四不分的要求,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地推进,形成合力抓管理。

七是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今年,省委、省政府将出台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召开全省发展中医药大会。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好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建设,全省要打李时珍牌,加快市州、县级中医院的建设、乡镇中医科的建设。村卫生室要落实中医药的有关要求,要努力改变少数市、县目前中医特色不鲜明,中医院大而全、小而全,中西医比重严重失调的现状,打造中医特色、品牌,加大中医药的宣传工作力度,抓好中药产业发展和中医人才的培养。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求真务实,确保20*年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开创20*年全省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要坚持把卫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要将卫生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快发展,坚持卫生工作为群众服务的宗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作出我们的贡献。

第二,抓好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班子建设。

第三,要抓好卫生系统队伍建设。

篇3

最近半个月内,中国的三个区域分别发生了三起引人注目的医疗纠纷:

北方,北京大学医学教授熊卓因腰椎轻度滑脱在北大第一医院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进行抢救的主治医生是没有行医资格的北大医学院在校学生,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中部,南京市儿童医院医生被怀疑玩游戏、睡觉等原因耽误治疗,造成5个月大的婴儿死亡,母亲跪求医生的录像公布,引发网民强烈反响。

南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准分子手术室,患者术后怀疑集体感染弥漫性层间角膜炎,广州市疾控中心的调查已经证实,该院在管理上存在漏洞。

每一个个案的案情不同,但民众、舆论不由分说,却得出了一个出奇一致的结论:是医生、是医院杀死了这些人,他们应当承担全部责任。从这一反应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公众、舆论对医生、对医疗单位、对医疗行政管理单位的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由来已久,它的直接表现就是医患关系紧张。既然是双方关系紧张,那么肯定双方都有责任。这种不信任、紧张,其实是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普遍趋向冷漠、紧张甚至对立的一种具体表现。

但是,就事物的性质而言,医患关系紧张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医院治理结构扭曲及整个医疗体系的治理混乱,其直接后果则是医生的收入之扭曲与混乱。而这种收入扭曲反过来又恶化了医生的心态,激化了医患关系。

行政化剥夺医生职业自尊感

目前中国占据主流地位的“公立”医院,实际上是两种体制以一种扭曲的方式混杂在一起。

首先是计划体制。所有公立医院的基础性管理制度都是按照集中计划体制的逻辑建构起来的,其典型特征就是高度行政化。从政治上、法律上,政府及政府的医疗管理部门把医院当成一个行政部门来看待,以行政方式直接任命高级管理人员。医院的内部管理体制同样是高度行政化的,院长就是说一不二的“领导”。在医院中,行政权力的效用、价值要远远高于技术,机会、职称、职位等好处只能通过行政渠道获得。这种行政主导的管理体制本身就剥夺了医生的职业自尊感,哪怕是技术权威,也得服从那些占据着行政管理岗位的无能者的指使。

这种体制也必然导致医护人员的医疗伦理流失殆尽。在行政化管理体制下,发号施令者的骄横,服从命令者对于权力的向往、恐惧,都足以使人们的心灵扭曲,使人们丧失起码的道德感,丧失判断对错的能力。权力趋向于使人们的心变得冷酷、生硬,使医护人员只关心自己的得失,对于他人的痛苦漠不关心。权力也诱发医院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医护人员倾向于将内部的恩怨转嫁到患者身上。

至于收入分配方面,行政化的集中计划体制的典型特征是重物不重人。20世纪50年代国有部门确立了低工资、高积累的政策。这种政策也影响到医院,医生的知识、技术之价值被严重低估。目前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资本重于人力的倾向: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偏低,如诊疗费、护理费、手术项目价格等,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技术价值和职业风险得不到应有体现。一个接受了八年、十年医疗专业教育,又经过十几、二十几年历练的高级医生诊疗一个病人的费用只有十四元,这样的价格恐怕是世界上最低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医院中各种大型检查、治疗设备项目价格则明显偏高,动辄数百、上千。

这样的价格结构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可能是因为,这种价格结构关系到那些居于行政体系中上游的人员的利益,维持这种结构有助于他们抑制专业技术在医院治理结构中的权重。

而如此物贵于人的收入分配格局,当然会对医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最大的影响就是,医生不具有职业尊严感。在一般国家,医生属于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是白领中受人尊敬的群体;医生是有一种职业自豪感的,这种自尊感部分缘于较高的相对在一般国家,医生属于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是有一种职业自豪感的,这种自尊感部分缘于较高的相对收入。但在中国,医生的收入却一点也不出奇。其实际收入可能是相对较低的,尤其是正规收入。这样的医生不大可能具有职业自尊感。收入。但在中国,医生的收入却一点也不出奇。其实际收入可能是相对较低的,尤其是正规收入。这样的医生不大可能具有职业自尊感。而一个丧失了自尊的人,不可能是负责任的人,也很难具有关爱他人之心。

畸形商业化

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处置不当,导致医院走上畸形商业化轨道。这种体制让本来已经糟糕的医疗服务状况及医院收入分配扭曲格局进一步恶化。

尽管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是公立医院,但相当多医院的运行却是高度商业化的。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带有明显的甩包袱意图,政府进行改革的目的是降低财政负担,让医院自负盈亏,自筹资金。而肤浅的市场化理论也为这种改革提供了依据:医院如果变成企业,那么它的效率就会提高。这两者结合到一起,所设计出来的改革方案就追求这样一个目标:把医院变成企业。

这个目标迅速实现了。现在的公立医院基本上成为一家自负盈亏的服务类甚至是药品零售企业。医院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和出售药品获得维持其正常运营的收入。这种机制的直接后果是医院在运转过程中过分注重经济收入这样一个价值。

在这种扭曲的商业化经营体制下,医院中所有人的角色都发生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转换。首先,院长除了是官员之外,还扮演着赚钱的商人的角色。在医院内部,院长与医生的关系,在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之外,又多了一层老板与雇员的关系。

医生则被迫承担起了一个完全与其正当责任相反的职责:为医院创造经济收入。在医院的收入指标压力下,医生成了推销药品的掮客,千方百计向患者开高价药、大处方。政府试图通过药价管制来抑制医疗费用上涨的趋势,但患者要掏多少钱,最终取决于医生的一支笔,而医生灵活地与价格管制措施打起“游击战”:政府降低某药价格,我就拒绝开这种药,开那些价格不受管制的替代性药品。于是,出现了一种乍看起来反常的结果:药品价格反而由于政府的价格管制而水涨船高。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并且不断攀升,在这种经济压力下,患者及其家人难有好心情。

一旦商业化精神渗入医院,医院让医生充当赚钱机器,则医生的职业伦理必然逐渐流失,乃至于丧失做人的道德底线。今天,人们也确实看到,不少医生采取各种手段谋取灰色乃至黑色收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红包”。这种非正规收入极大地拉大了医院内部不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所有组织机构都盲目地复制营利性企业的治理模式,医院也引入了企业式绩效工资制度。医院通过上述

渠道获得的盈利,按照企业模式进行分配。这种扭曲的商业化模式导致的收入分配方面的第一个恶劣后果是:医院所获得的诸多收入是部门化的。这样,同一医院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

第二个恶劣后果是医生之间收入差距不正常地拉大。诚然,医生之间存在能力、技术、服务态度上的不同,因而其收入有一定差距也是正常的,并且可能起到激励作用。但是,在学校、医院这类机构,一旦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就不大可能具有激励作用。相反,这种格局会对所有医生的心理产生巨大负面影响:那些享有较高收入的医生必然会傲慢、自负,那些收入较低的医生则会消极、愤懑,乃至于怨恨、绝望。而所有这些情绪,都可能宣泄到患者身上,从而让医患关系日趋紧张。

让医生通过商业方式获取收入,同时又在医院内部制造过大的收入差距,这种畸形商业化要对医生、医院之整体社会形象的迅速恶化,承担主要责任。

医院应该去行政化、去商业化

既然目前医院之不能合乎公众期待、医生成为公众批评对象的根源,乃在于混合了行政化与商业化上述两种体制之恶,则改善医患关系,改善医生、医院形象,也就当从两方面同时入手。

从医院管理体制上说,首先医院需要去行政化。医院是最典型的专业机构,在这里,最有价值的就是每个医生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它最好的治理模式就是律师、会计行业所普遍采用的合伙制。即便是公立医院,也应当引入医生自治机制。只有通过自治的医护人员共同体内部的道德奖惩和知识激励机制,才能让医护人员培养出一定程度的医学职业伦理。

同时,医院也应当去商业化。中国社会过于商业化了,而且,是最鄙俗的商业化。从政府到媒体乃至普通民众,都只是从金钱积累的角度看待商业,而忽视其背后的精神价值。据此,人们片面地以为,只有金钱、物质性收入才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于是,医院也被当成企业来对待、来管理。

但是,自医生这个职业诞生、自医院这种机构出现,它就不是商业性的。在西方,最早的医院都是由教会创办维持的;在中国,最高明的医生也都是“儒医”、“道医”。现代各国绝大多数医院,公立医院自不用说,即便是非公立医院,都是非营利性机构,不以赚钱为目的。为此,允许、鼓励尤其是宗教机构举办各种类型的医院,恐怕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中国人,尤其是医疗行政管理部门,恐怕也需要认识到:医院所从事的业务的性质就决定了,它绝不能成为营利性机构,院长绝不能成为老板,医生绝不能在开处方、开检查单子的时候算计本院的商业收入。

当然,一旦引入了自治机制,则医院目前的商业化格局也会被打破。从中国目前的情形来看,行政化与商业化反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商业化可以说是行政权力寻求其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工具。相反,如果医院实现自治,则医生共同体将会通过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而从整体上维护、增进所有合伙人的长期利益。这样的目标将使医生不会选择商业化那样的机会主义的自杀性策略。

即便不能进行上述较为根本的制度变革,但去行政化、去商业化的方向也是应当坚持的。具体的变革措施可以有:

大幅度增加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拨款,让医院不再依赖患者的缴费来维持生存。由此,医生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将不再考虑医院盈利的问题。财政拨款还应当达到这样的水平:医生所能获得的收入将不低于社会的中等偏上水平。这是保证医生尊严的前提。

应当调整目前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具体地说就是大幅度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服务的价格,即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项目价格等,相应地降低检查费,控制药品价格,以此提高医生的专业技术在医院整个收入中的比重,这也有利于医生在医院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