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要求范文
时间:2024-01-29 18:0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生育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要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
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不断深化对计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三个防止”:(1)防止责任要求滑坡。全县各级领导对计生工作标准要进一步提高,目标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要进一步落实。(2)防止齐抓共管力度下降。计生工作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协调各级各部门,切实强化沟通联系,不断凝聚计生工作合力,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推进计生工作的良好局面。(3)防止工作精力不集中。要引导各级各部门把计生工作作为常规工作来抓,确定专人负责,专人协调,确保抓计生工作的人员、精力得到有效保障。
二、要在突出重点上下功夫
要突出六个方面的工作重点:(1)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力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组织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机制。(2)提高人口素质。普及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预防和控制先天性感染、遗传性和环境因素对出生人口健康的影响,积极开展人口早期教育,着力提高人口素质。(3)完善利益导向体系。认真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免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困难扶助、农村计划生育二女扎户家庭奖励等制度,逐步建立优先、优惠、奖励、扶持、救助、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4)强化计生考评。健全完善计生综合考评办法,将考评结果与年终奖金、干部使用相挂钩,不断提升计生工作水平。(5)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快人口计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以信息化助推计生工作。(6)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倡导和促进健康文明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保障农民享有基本的生殖保障服务,培育“富裕文明、身心健康、优生优育、权益保障、民主和谐”的新家庭。
三、要在强攻难点上下功夫
着力解决“三个难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健全流动人口计生信息交换平台,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服务模式,切实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实行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待遇。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抓引导、抓预防、抓打击,采取综合措施,切实解决出生人口尤其是二孩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狠抓社会抚养费征收。严格标准,狠下措施,切实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确保征收率达80%以上。此外,还要切实解决早婚早育、二女扎对象外逃、瞒报漏报人口等问题。
四、要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
切实落实好“三个方面”的责任。落实领导责任。全县各级各部门领导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带头关心、支持计生工作,切实把计生工作抓紧抓实。乡镇和部门的党政主要领导对生工作要亲历亲为,亲自过问、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组织协调、亲自督查落实。落实计生责任制。切实把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和部门,把责任目标、阶段性工作任务以及常规工作细化分解到村(居)和具体工作人员身上,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落实督促检查责任。县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和“两办”要强化督促检查,定期、不定期开展计生专项督查,发现问题、推动工作。
篇2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原则;设计要求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生态城市规划的总体原则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在“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概念 ,旨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该计划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项总体原则:1) 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2) 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3) 居民的生活标准;4) 文化历史的保护;5) 将自然融入城市。
2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
根据上述五条总体原则 ,结合实际提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的七条具体原则。
2. 1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我国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农业大国 ,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决定大量农业人口会进入城市 ,如不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势必造成城市超负荷运行。确定城市人口容量时 ,既要考虑人口规模的合理性 ,又要满足未来人口增长的可能性。合理性与可能性的交叉点即是最佳人口规模。
2. 2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土地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内容 ,它兼具自然生态与经济生态两重属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30 % ,合理使用和节约土地对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科学制定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战略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研究城市各地块的最佳利用功能 ,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和其他用地 ,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地支撑。
2. 3 合理布局城镇体系
要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 ,进行以中心城市为基础的城镇布局 ,确定区域内各城镇的规模、等级、地位、作用和职能分工 ,以中心城市繁荣发展 ,辐射带动区域内各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发展 ,促进区域发展生态平衡。
2. 4实施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生态城市要求城市主导产业应当是代表现代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形成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也就是生态经济。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尖锐矛盾。
2. 5将自然融入城市
“绿色城市”、“山水城市”不等同生态城市 ,但生态城市一定是“绿色城市”、“山水城市”。因为自然生态是城市生态的最基本层次 ,自然山水与绿色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有生机的要素。
2. 6发展生态住宅小区
生态城市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是生态城市的最基本内容 ,它用生态学原理去协调小区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 ,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
2. 7建立以法规为核心的生态城市管理系统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社会管理工程 ,法规要素在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生态城市管理系统应重点突出立法、守法和司法三个方面的管理。
3生态城市的设计要求
3. 1 城市空间结构设计及其要求
城市空间结构设计要结合本区域自然山水特点 ,把自然山水资源作为构架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要素 ,打造“山水城市”、“绿色城市”。它要求:1) 建构现代山水城市空间的基本构架。现代山水城市一般可采用组团式布局来处理城市内部的空间关系 ,在各组团间以森林、湖泊、河流、山林等生态隔离带相隔。2)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利用市域的自然绿化 ,使城市各类绿地和远郊山、水、林、田、路的绿化结合成一个整体。3) 理顺城市水网体系。充分利用水系的自然格局 ,保护好水网地带植被 ,并营造一定的水景 ,形成水网与绿网交融、水景与山景相映的城市景观格局。4) 营造城市的人文意境。
3. 2城市典型要素的生态设计及其要求
城市由各类桥梁、街道、住宅小区、广场、滨水区等组成 ,它们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典型要素 ,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 ,也必须考虑其生态环境效应。例如:处理好建筑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的协调性;街道设计应协调人、车交通关系 ,贯彻步行优先原则 ,实行人车分流;城市广场设计应塑造广场主题与个性 ,其绿地、花草树木应与当地特定生态条件及景观生态特点(如市花、市树) 相吻合;滨水区设计应贯彻岸线资源共享原则 ,应预留必要的景观视觉走廊;历史地段设计应强调保护性 ,处理好新旧建筑关系等等。
3. 3城市生态防护圈设计及其要求
包括:森林、湿地等特殊资源保护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设计;生态公益林设计;沿河沿路的生态绿化带设计;路网生态防护林带设计;居住区绿色主题公园设计等。目的是营造城市的生态绿肺、生态脉络、生态走廊和生态保护圈。要求实现各生态防护设施的有机配合 ,相互协调 ,发挥整体效应。
3. 4城市交通设计及其要求
必须把交通网络、交通工具、交通对象与交通环境组成一个生态型复合交通系统。其设计要求是:资源高效;能源清洁;秩序良好;健康安全;行为文明;景观美化。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 ,分别节省土地资源94 % ,建筑材料80 % ,投资80 % ,减少空气污染90 %。应大力采用公共交通 ,重点推广地下轨道交通 ,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城市中心区使用。城市道路设计应避免穿越生态脆弱区;道路应采用生态化的“绿色道路”(如用带孔隙的地砖铺地 、孔隙内种植绿草 、增加地面透水性、 降低地表径流) ;城市道路照明灯光要柔和;交通车辆采用环保车等。
3. 5城市景观设计及其要求
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 ,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原则。城市景观设计应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科技、现念、现代生活于一体 ,塑造现代文明。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 ,它们是城市图像的骨架 ,应使它们有机结合 ,相互协调 ,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城市的空间天际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 ,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 ,一定要做好主要街道景观设计;在重点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 ,适当进行低层的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等岸边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
3. 6城市生态建筑设计及其要求
建筑是城市最基本元素。要求推广各种节水、节能建筑技术;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使用无污染材料;充分利用阳光等可再生能源;采用密封性能好的建筑材料;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建筑用水要循环利用;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使用节能电器;广泛设置屋顶、墙面等立体植被。
3. 7其他设计及其要求
3. 7. 1城市水循环系统设计及其要求
设计良性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市区设计要完善雨污管网 ,路面采用不含锌的材料 ,下水道口采取隔油措施 ,设计足够的污水处理厂等。郊区设计则要保护农田灌溉用水 ,控制农业污染源、禽畜牧场污染 ,通过河口湿地等进行水的自然净化 ,保护饮用水源 ,设置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等。
3. 7. 2 城市能源结构设计及其要求
设计节能的城市能源结构。如大力采用清洁能源 ,推广永续能源和再生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 ,降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耗比例。
3. 7. 3物质再生体系设计及其要求
要根据循环经济原理 ,把垃圾废料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尽量减少消耗性材料的使用 ,引导城市发展走向“封闭物质循环系统”。
4 结束语
对于生态城市、人居环境、紧凑城市等课题的研究,我国已积累了一些理论成果,但如何将理论落实到空间,以期对物质空间规划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一直是城市规划和设计部门不断探索的方向。笔者通过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研究,有重点地在城区发展空间、形态、结构和构成方面进行生态城市理念的落实,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在同行和业界中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广州科学城规划与建设研究[D].广州市科学城总体规划.1999.
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生涯 课程改革 规划
一、概述
职业教育的核心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强调了技术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即将学生培养成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由学生角色转换为企业员工,从事一种职业,在某个工作岗位上工作,完成若干任务项目。因此,高职学生为了更好的就业,如何进行角色转变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一个研究方向,科学的角色转变需要结合专业要求和职业生涯规划,这就决定了基于专业要求的高职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研究的必要性。本文拟从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高职学生入手,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改革,初步建立以专业要求为基础的高职类药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这不仅完善了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高职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而且丰富了高职教育的理论以及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及高职学生的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90后”年轻人的个性化转变,往往表现出思维活跃、个性张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劲头不足、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较差,爱网络游戏,独立意识强烈但自理能力差、集体观念淡薄,在人际交往中易发冲突,价值观念多元化、取向功利化等特点。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分析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根据个性特点,专业要求以及行业现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可行的职业规划,为以后的实习就业和人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但就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常见问题有:
(一)轻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缺少职业发展意识
由于“90后”学生个性特点,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重视,导致一些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应急性、片面性和盲目性,如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学生在实习中因为工作特点,往往把自己错误定位成操作工,从而实习态度不端正,消极怠工,造成对专业和学校很不满意。
(二)忽视专业教育,缺少行业了解,职业目标定位不准
高职学生习惯照本宣科的学习模式,忽视自学的学习模式,导致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脱轨,同时缺少与外界和行业的沟通,导致职业目标定位不准。最终表现出两个极端。比如,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部分同学表现出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毕业后就应该是药师或工程师,职业目标过于理想;也有部分同学存在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在制药企业很难做到独挡一面,从而职业目标定位偏低,对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
(三)重理想,轻认知,职业生涯规划不现实
高职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但是知道自己一毕业肯定能找一份好工作,事实上现实和理想悬殊很大,原因是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太理想化,忽视了自我认知,缺少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因为现实而感到失落甚至产生抱怨。
(四)课程教学过于模式,教材过于陈旧,缺少专业化,导致职业意识不强
高职学生都会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在课程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度不够,课程过于模式,教材过于陈旧,缺少专业的针对性,同时没有企业支持,教学方式仅限于理论授课,使得课程枯燥无味,不能正确引导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致高职学生缺少职业发展意识。
四、具体措施及现阶段取得的成效
目前,高职学生在择业和就业上面临种种焦虑和困惑,我院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尝试,总体思路是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专业要求和职业发展撰写适合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高职学生的教材,帮助学生强化职业意识,树立专业理念,学习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以后的实习就业、职业发展奠定基础。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坚持以我院的“3S”教育管理模式为核心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
“3S”教育管理模式中的“3S”是指Student(贴近学生)、Speciality(贴近专业)、Society(贴近社会),“3S”教育管理模式是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社会提高学生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我们对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改革,结合行业调研,专业研讨,教师走出去,专业请进来等方式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将“3S”教育管理模式融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进行培养,最后通过就业率,毕业生反馈,用人单位用人评价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科学引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就业,职业发展以及学校的社会认可度都有很大提高。
(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育,穿插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强化职业意识,树立专业理念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进大学前往往都是设想、憧憬,甚至想入非非;在大学中都是期盼、等待,甚至纠结,在大学毕业后往往出现怀疑、郁闷,甚至不敢面对现实。这种现象原因何在?这就是典型的职业生涯规划过于理想,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通过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教育,结合专业和行业,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特点,正确定位,强化意识,树立理念,指导学生科学的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比如,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岗位群之一是制药企业,我们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穿插制药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如图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参照制药企业组织结构图,引导学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帮助学生强化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增强了职业目标的正确定位。
(三)增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适应各种职业环境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在学生实习和工作中也是一样。学会保持良好心态,对学生以后的实习和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增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各种职业环境,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在以后人生中正确调整心态上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每一章节中增加案例分析,从案例分析中增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并强调在实习和工作中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比如,我们常见的工作环境是制药企业,在实习和工作初期,往往是采用师徒式培养,在这期间学生特别需要带教师父的帮助和关怀,但偶尔出现有的师傅没有带徒经验,态度不好,对学生不理不问,甚至还会因为学生操作不当有责骂的现象,同时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学历比师傅高很多,因此产生对立心态,形成矛盾,最终学生对实习和工作产生埋怨,导致工作态度不端正。反过来想想,适当调整心态,在实习和工作过程中放下学历架子,尊重师傅,换位思考,以谦虚和微笑的方式待人,那么结果就截然不同了。
(四)注重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识别真假的就业信息
在实习和工作的双选会上,由于招聘单位和招聘职位有限,可能有部分同学找不到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实习和工作岗位,因此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瞬间万变,真真假假弥漫在整个社会,对于充满人生理想,刚迈入社会的大学生,不会捕捉有效信息,往往会被一些虚假信息蒙住双眼,轻易地抛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认为能力很强,有能力从事所谓的“高收入”工作,结果往往以后悔告终。所以,帮助学生识别真假的就业信息也是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要了解行业动态,行业一些基本信息,如全球排前20的制药企业有哪些?他们的拳头产品是什么?我们也要求学生要学会通过招聘网站,企业网站,报纸,现场招聘会等形式捕捉有效信息,我们还要求学生不要靠耳朵来看事情,而是要靠眼睛来看事情,也就是说不能单从听别人说就相信企业,而是要通过网络调查和实地了解来辨别真假信息。比如,在网络招聘中,小张本想找一份产品质检员的工作,却被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的高收入给说服了,没经调查兴高采烈的去,却被卷入了传销。
(五)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培训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职业目标
校企合作是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及教学资源,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验,利用校企合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双赢模式”。因此,校企合作不仅在人才培养上进行合作,而且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上也需要合作,所以利用企业培训的平台,使学生了解企业,明确企业要求,体验企业文化,从而帮助学生对职业目标准确的定位。比如,我院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与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校企深度合作,除了传统的“专家进校园,教师进企业”的合作模式外,我们尝试了以冠名的形式共同培养一个班级,增加了学生在校期间进企业的机会,同时除了正常的学习以外,还增加了学生在企业进行企业培训,使学生拓展了专业和行业的视野,除了增强了学生专业化教育以外,还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职业目标,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校企合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在职业目标的定位上有明显的提高。
五、小结
近年来,高职院校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针对高职学生容易出现职业认识不清晰、自我认识比较缺乏和职业目标定位不准等现象,我们结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强化专业,注重心理素质培养,树立职业理念,加强职业定位,尽早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后期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品质做铺垫,也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不仅是课程的改革,而是一个综合性改革。在尝试中,合理的改革不仅可以提高我院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方向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对学校的满意度,也可以提高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的认可度,还可以提高我院的社会知名度。改革的成效一举多得,这验证了结合专业要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都丽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角度分析[J].职教通讯,2015,(09):41-44.
[2]王庭宇.高职旅管专业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8):62-65.
[3]田路也,袁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240-241.
[4]刘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1,(12):96-98.
篇4
根据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定点免费对症治疗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为全面做好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的门诊免费对症治疗工作,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门诊免费治疗的目的
维护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的身心健康,确保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及时得到科学和有效的对症治疗服务。
二、门诊免费治疗的形式
门诊免费对症治疗的形式有三种:一是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直接到区计划生育指导站就诊;二是区计划生育指导站人员上门随访治疗;三是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日常用药治疗。
1.门诊治疗。全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根据自己的病情可直接到区计划生育指导站就诊,实行免费对症治疗,区计划生育指导站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认真、细致的检查治疗服务,并根据《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门诊基本药物目录》给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提供需要的治疗药物,并如实登记《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门诊药物发放登记表》(见附件一)。如病情较重或其他原因需要转院治疗的,由区计划生育指导站出具转诊介绍信到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治疗(转诊介绍信见附件二)。
2.随访治疗。区计划生育指导站每年开展两次下乡随访服务,服务内容有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检查等。各镇(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可根据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居住情况按区域集中定点服务,如遇特殊情形,可开展上门治疗服务。随访服务时,区计划生育指导站人员必须做到认真检查、耐心讲解,并根据每个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的病情免费提供常用的治疗药物,同时,如实登记《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门诊药物发放登记表》。在随访服务过程中,如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确因病情需要,需住院治疗的,区计划生育指导站人员要为其及时出具转诊介绍信。
3.日常用药治疗。区计划生育指导站根据前期随访服务已经掌握了解的情况,如:病情、日常用药的情况、药物剂量、药物使用时间等情况制定每一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用药手册,并下发给各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各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根据本镇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的情况向区计划生育指导站申请领取本镇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常用药物(申请表见附件三),并定期、如实下发给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在领取药物后,要在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药物领取登记表上签字(见附件四)。
三、门诊免费治疗的要求
1.区计划生育指导站要为每一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建立人员信息、病情及治疗情况的电子档案,并根据区人口计生委年度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新增人员情况及原有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死亡情况适时调整人员名单。
2.全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到区计划生育指导站就诊或接受区计划生育指导站医技人员下乡随访服务时需带本人身份证及既往看病的病历材料。
篇5
一、领导重视,责任落实
我局一贯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两位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一位兼职计生干部。同时,每年在制定工作目标考评方案时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列入目标管理,真正做到将计划生育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做到层层落实,层层负责,齐抓共管。
二、齐抓共管,强化落实
一是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日常工作中,我局进一步加大了计划生育“一法两条例”等政策法规的的宣传力度,把计划生育学习宣传纳入全年干部职工学习计划之中,积极开展经常性、针对性的的宣传教育。二是从严抓好本单位干部职工的计划生育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到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计划生育检查工作。建立了计划生育工作台帐,全面完成了一年2次的环孕检工作任务,本单位女干部职工(包括男干部职工配偶)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参加见面环孕检,环孕检率达到100﹪。
三、积极参与,大力帮扶
篇6
关键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新的挑战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29-01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我国人口在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巨变。在计划生育工作过程中,作为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中首要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在计划生育实施的30多年间,宣传教育工作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各项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都是在宣传教育工作的推动下顺利实现的,因此,宣传教育工作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还很尖锐。在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上升,人口基数过大与劳动力缺乏,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出现的情况下,计划生育工作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等方面,需要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低生育水平的实现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实现的,中东部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婚育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生育反弹情况可能随时会出现。因此,更加要注重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人民群众的计划生育观念的宣传教育,把宣传教育工作放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支持计划生育工作,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
1我国计划生育教育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1.1计划生育工作部门对于新形势下的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放松警惕。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家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监控力度有所放松。但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又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一些计划生育工作部门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势估计不足,以为人口形势已经没有以前那么严峻了,对于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也就放松警惕。另外,一些领导干部在进行计划生育工作的时候,过于强调和习惯使用行政强制性手段,而不重视对宣传教育手段的使用,往往在计划生育的工作中激起与人民群众较大的矛盾,造成社会的不安定,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1.2宣传教育工作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很难发挥真正的效果。随着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的普及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子女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优生优育的意识增强,同时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迅速增长,并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但是,很多地方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一直是沿用以往的那一套,没有注重新形势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宣传教育工作往往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很难发挥真正的效果。
1.3宣传教育工作的手段和形式需要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进入低生育水平之前,人口与计生工作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在计划经济运行机制下,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在进入低生育水平之后,人口与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已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在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下,综合治理人口,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稳定低生育水平。由于主要任务和工作总体要求发生变化,原有的宣传教育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宣传教育的对象不再是被管理者,而是计划生育的主人即接受服务的广大育龄群众;宣传教育的内容将以人口与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科普知识为主;宣传教育的形式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多样式和灵活性;宣传教育的效果强调宣传寓服务之中,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因此,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时期人口与计生工作主要任务及工作目标要求的变化。
2如何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以应对新挑战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一定要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思路,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计划生育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的对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进行深化,对宣传教育形式予以创新,加强基层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使宣传教育工作能够真正的发挥其教育的作用,使优生优育等理念能够深入人心。另外,在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性别比例不协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应该转变其侧重点,根据新形势和新环境的要求适时的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宣传教育,以满足时代和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实行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是统筹解决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建立健全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利益导向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素质、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致富的步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客观要求。在扶贫开发中体现和优先扶持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能够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能力,大幅降低违法生育率,提高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有利于贫困地区尽快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有利于贫困地区有效、稳定地解决群众的温饱和社会发展问题。因此,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区县人口计生局和扶贫开发办公室要在区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的自觉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统筹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建立和健全“两结合”利益导向机制,提高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扶贫开发部门要坚持把计划生育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基本措施。通过扶贫开发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不断提高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扶贫资金计划安排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市扶贫办每年根据省上和全市扶贫工作项目规划、要求,结合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体目标任务,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全市扶贫工作项目规划、要求时,研究制定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举措,并在扶贫开发中体现和优先扶持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合力。对达到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标准的贫困区县,在扶贫资金计划安排时优先安排并给予适当增加;对出生政策符合率90%以下,出生统计准确率在95%以下的区县,扶贫资金计划安排时给予扣减。
(二)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和人口计生工作搞得好的地方给予政策优惠。
1、在不改变扶贫资金的性质、使用途径、管理渠道的前提下,各区县在安排扶贫项目、资金及扶贫贷款时,要优先安排计划生育贫困户,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双女户。
2、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及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培训的立项、资金安排上,要优先安排和扶助计划生育贫困户。
3、在安排千村扶贫人口搬迁工程时,要优先安排独生子女和双女贫困户搬迁。
4、在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扶贫项目和千村互助资金项目安排时,要优先安排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搞得好的县、乡、村及家庭。
(三)村计划生育干部参与千村互助资金发放。按照千村互助资金发放程序,把计划生育管理和帮扶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优先为计划生育贫困户提供资金和技术培训。凡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户不能使用互助扶贫贴息资金,也不能享受有关的扶贫优惠政策。
(四)在对贫困县工作评价中,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凡突破年度人口计划,出生政策符合率不足90%,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费投入低于规定标准70%的,不得评为“扶贫开发先进单位”。
篇8
新型婚育文化与城市文明的关系。新型婚育文化的本质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它包括文化、习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建设城市文明,在抓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建立起一种适合于城市居民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新型婚育文化是生育观念、婚育习俗、生育行为的综合产物。包括文化、风俗、法制、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等内容,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婚育文明要求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及生育过程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现代婚育观念、科学生育方法和社会道德规范,自觉履行公民合法的婚育权利和义务。因而,婚育文明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在居民婚育、节育、不育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所以,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把生育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培养新型市民、建设文明家庭相结合,以富在社区、乐在社区、美在社区为重点,使广大市民真正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享受婚育文明与城市文明给市民带来的实惠。
城市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的内涵。通过在城市社区广泛深入开展,男女平等、优婚优孕、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顺其自然、女儿也是传后人、男性参与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成为社会主流风尚,市民树立起适应城市建设需要的婚育思想观念和婚育文明意识。晚婚晚育是从结婚和生育的时间上对人们提出的要求;优婚优孕、少生优生是从生育的数量和质量上对人们提出的要求;男女平等是从夫妇和子女性别在社会和法律地位上对人们提出的要求;生男生女顺其自然是从生育性别规律选择上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女儿也是传后人是从遗传和财产继承方面对人们提出的要求;男性参与计划生育是从男性成员在社会和家庭中参与计划生育上对人们提出的要求;计划生育丈夫有责是从丈夫实行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方面对人们提出的要求。通过建设城市新型生育文化,实现城市婚育文明。
满足市民需求,找准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市民喜的是实的,烦的是虚的,盼的是服务。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多年来,之所以能够日益深入人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靠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少生、优生,成才已经成为广大育龄市民的第一需求。围绕满足市民需求,大力开展优质服务,在服务中开展温馨化、面对面的宣传教育,是城市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围绕优婚、优孕、优生、优育,社区、街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上门综合服务,把宣传、政策服务送到家,城市文明建设建到哪里,计划生育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就到哪里。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婚育新风与城市文明建设同行。一是开展优婚优孕、优生优育知识的咨询,向市民发放宣传品、宣传单和宣传挂图,向广大适龄青年大力宣传婚前检查的好处。澄清对婚检的模糊认识。在社会上营造“婚前查体好处多”,“婚前不查体,害人又害己”,“婚检早干预、生活无忧虑”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产期保健教育服务。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指导服务为孕妇、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以及产前定期检查等医疗保健服务指导。三是开展优生优育教育服务。充分利用社区“五期教育”培训班,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知识;社区、街道计划生育服务站设立咨询服务热线,为市民及时提供咨询服务;社区、街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药具随访、产后随访、术后随访服务中负责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工作。四是开展育儿护理教育服务。为产妇提供科学育儿、合理营养、母乳喂养等知识的指导教育和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五是开展幼儿早期教育服务。六是开展产后随访服务。对母亲生育孩子特别是生育女孩的给予探望慰问,让生育女孩的母亲心中感到温暖,在家庭有地位,在社会上感到光荣。对育龄妇女生育后无人照顾、服务跟不上的,由社区、街道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或育龄妇女小组长负责照顾。七是采取多种形式对城市下岗、失业母亲和城市特困母亲进行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上门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切实帮助解决生活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通过开展服务,满足市民需求,架起计生干部与广大市民联系的桥梁,拉近与市民的距离,在服务中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在服务中落实管理措施。
以开展活动为载体,抓好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的结合点。一是与开展关爱女孩、关爱母亲套餐行动相结合。大力开展以关爱女孩生命权、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关爱母亲生育、推进少生成才工程,关注母亲健康、推进建设文明幸福家庭,关注母亲生活、推进妇女地位提高,关注母亲子女入学、推进生育政策引导,关注母亲权益、推进男女平等为主要内容的“关爱女孩关爱母亲套餐行动”,加快实现由控制人口数量向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转变,由管理主导型向优质服务型的转变,营造有利于女孩生活、成长的环境。二是与落实奖励扶助政策相结合。建立人口福利基金,落实计划生育优惠奖励扶助政策,帮助独女户、二女户和计生困难家庭发展经济,解决养老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完善对计划生育特困家庭进行救助的长效机制,确保让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得到救助。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少生快富典型、符合二孩生育政策终生只要一个孩子的家庭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在社会上营造“计生家庭有困难,政府救助度难关”,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听党的话不吃亏,计划生育得实惠”的良好氛围。三是与完善网络载体相结合。健全社区、街道计划生育队伍,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完整的网络体系,发挥系统内的人才优势和阵地优势,向广大群众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知识。要运用远程教育网络这一现代教育手段,组织广大育龄妇女学知识、学文化、学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提高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四是与开展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相结合。向育龄市民宣传落实长效节育措施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计划生育义务。要按照“首选长效、注重实效”这个原则,引导育龄市民自觉落实长效节育措施,提高长效节育措施率。既要向群众宣传实行晚婚晚育的好处,也要向群众宣传实行晚婚晚育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积极引导育龄群众自觉实行晚婚晚育。要加大入户宣传的力度,要掌握方式方法,按照分类,根据育龄群众普遍的心理反映,采取算对比账、说服教育、典型引导等办法,把履行计划生育义务变成市民的自觉行动。五是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要把“计生国策早知道, 婚育新风润万家”活动的工作目标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通过妇女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街道、文明单位等形式和载体,把城市新型婚育文化建设活动引向深入。
广泛动员市民,把握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是市民,市民需要教育,教育就靠宣传。广泛动员市民,让市民宣传市民,让多数人做少数人的工作,形成计划生育工作与广大市民同期共振,是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也是人口计生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大力开展“计生国策早知道,婚育新风润万家”活动。市民力量在于组织动员,市民工作在于告知管理。建设新型婚育文化,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行动起来,让“计划生育我的责任”“计划生育我的义务”“计划生育我的权利”深入人心,让市民在充分享有计划生育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尽计划生育的责任。让市民切实感受到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是对国家负责、对家庭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只有少生才能快富,只有优生才能幸福,才能创建人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早”就是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任何工作都要坚持宣传先行,只有让市民早知道、早了解、早明白,市民才会理解,才会支持。让广大市民早知道计划生育权利、义务和责任,必须充分相信市民,紧紧依靠市民,广泛动员市民,吸引市民参与,发挥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让广大市民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计生法规赋予的责任,是社会资源环境要求的责任,是对家庭成员和个人幸福的责任,不尽计划生育责任就要受到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制裁,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落实节育措施、接受健康查体都是公民应履行的义务,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晚婚晚育奖励、计划生育服务等都是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充分享受权利的前提是自觉履行好计划生育义务。通过开展这项活动,让每个人切实感受到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是对国家负责、对家庭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让市民在充分享有计划生育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尽计划生育的责任。把工作重心下移,与市民离得越近,工作就越实在、越有效。
篇9
一、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细致认真地做好本单位计生基础工作
财政局机关和二级单位现有在职员工228人,已婚育龄妇女41人,其中:一孩41人(放环41人),二孩2人(女扎2人),多孩0人。
一是健全了办事机构。财政局领导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办事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是做好基础性工作。每月及时上报各种表格、组织人员检查、发放各种学习资料和药具,督促已婚育龄夫妇全部签定计划生育合同。
三是加强培训。为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计生工作的理解与支持,逐渐熟悉计生工作业务,财政局内部常年坚持以会代训制度,每两个月还举办一期计划生育法律知识培训班,邀请计生和法律方面专业人才来局传经送宝。
四是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等政策。
二、发挥职能,统筹安排,为全市计生工作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一是把计生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使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每年初,将计生事业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计生工作的有关规定,根据全市财政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使计划生育事业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完全达到了国家对这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拨款进度随时进行检查,并联合审计、物价、计生等部门到基层单位检查计划生育经费落实情况,督促计生经费的全面落实和解决。
二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为保证乡镇场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运转,市财政局与各乡镇一同出主意、想方法,把乡级计划生育所需各项经费纳入乡级财政预算,切实保障了基层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必要投入。
三是对计生专项经费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乡级财政部门落实好上级有关计划生育经费的规定,加强对计生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指导乡级财政部门对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较好的贫困村和农户优先安排贫困资金。为做到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等计生经费的专款专用,市财政局与审计局、计生局开展联合检查,对计生经费的投入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全面检查,确保了专款专用,发挥了资金效益。计划年底再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年经费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大检查。
三、严格把关,专款专用,确保计划生育经费取得实效
一是市级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已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并按照上级要求,切实做到专款专用。2010年,拨付专项计划生育事业费1507.6万元,人均13.45元;2011年计划生育事业费财政预算是1734万元(人均15.3元)。2011年1-9月份,已拨付专项计划生育事业费1225万元,其中:60万元用于奖励终生只要一个女孩的农村独女户家庭。除满足个人部分支出外,重点用于购置医疗器械设备、服务用车、办公自动化设备、网络建设等,“四术”达到全部免费,各项指标完全达到了上级要求。
篇10
一、坚持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的原则
市内所有企业、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工作都应纳入驻地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的管理,日常工作由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管理。其中,层级较高的大型企业和职工人数较多的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由市和驻地县(市、区)共同管理;较大的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由驻地县(市、区)直接管理;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由驻地镇(街道办事处)管理。对有明确主管单位(部门)且主管单位(部门)同驻本市的企事业单位,其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主要由其主管单位(部门)负责,单位驻地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二、建立和完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
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应当认真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定责任,对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负总责。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执行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教育职工实行计划生育;落实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由本单位给予晚婚晚育、避孕节育和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夫妻的奖励政策,切实保障实行计划生育职工的合法权益;确定负责本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的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督促其做好计划生育日常工作,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并实行单位内部计划生育责任制,做到计划生育任务同企业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同下达、同考核、同奖惩。对完不成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严格奖惩,实行一票否决。
三、加强对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与监督
对企事业单位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应实行“三统四分”管理模式:“三统”,即:统一设定指标,统一下达方式,统一评定标准。“四分”,即:单位分类属地、政府分级管理、绩效分档评定、条块分别通告。通过有分有统、统分结合的“简约化、规范化、实效性”管理,达到强化单位负责,强化条块配合,强化权益保障,实现既落实计划生育,又切实保障职工计划生育合法权益的目标。
(一)企事业单位年度计划生育工作指标设置应以职工计划生育率、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落实率为基本内容;同时,要设定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避孕节育与生殖保健等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指标要求。指标设置力求简化,重点突出。
(二)市、县(市、区)和镇(街道办事处)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每年初向属地企事业单位下达年度计划生育任务书或者与属地企事业单位签订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状。对有明确主管单位(部门)且主管部门同驻本市的企事业单位,可只向其主管单位(部门)下达年度计划生育任务,再由主管单位(部门)分解落实到所属单位,并负责组织实施。任务书和责任状的内容由市或者县(市、区)统一规定。
(三)市、县(市、区)、镇(街道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对属地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办公手段交流情况、指导工作。要在业务培训、职工教育、避孕节育指导等方面为企事业单位开展计划生育提供帮助和便利。
(四)对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要进行认真考核。根据计划生育率、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落实率完成情况,确定“达标”或者“不达标”等次;对计划生育率、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落实率完成年度下达指标,计划生育工作日常管理成效突出的确定为“先进”等次。对评定为“先进”、“达标”等次的企事业单位由市、县(市、区)或镇(街道办事处)分别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达标”的给予通报批评或者依法给予其他处理。企事业单位年度计划生育考评结果分别报告市或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通报企事业单位的主管单位(部门)。
四、建立健全制度,加强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规范化建设
(一)各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现代企事业单位改革中计划生育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
- 上一篇:演讲稿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 下一篇:临时演讲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