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29 18:0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博物馆藏品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博物馆藏品管理

篇1

一、博物馆科学管理方式的意义

博物馆作为记忆、传承、创新人类文明的重要文化场所,对人们了解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博物馆管理工作作为博物馆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必须得到重视。优化藏品管理工作,一方面,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藏品的价值作用,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为社会进步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扩大了藏品收藏的范围,增加了收藏品的种类,为博物馆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促进博物馆走向繁荣。

二、博物馆管理工作的不足

1、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较差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文化素养和知识有限,从事的都是保管、看护藏品这类较为简单的工作,不能对藏品进行专业的讲解介绍,更不能研究藏品的历史,发挥藏品的价值,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博物馆管理工作的发展,而且对博物馆的公众形象产生了影响。1974年6月,广西博物馆文物仓库和书画库出现大面积虫害,由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一心只想赶快消灭虫害,在没有专家论证、没有做实验的前提下,“请市粮库有关技术人员喷射消毒除虫药物”,使大批书画文物遭受药物熏染,造成严重的损失。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正确处理好博物馆职业道德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关系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现意义的。

2、藏品展览手段单一多年来,博物馆的藏品展览一直都是延续传统的方式,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加不能满足时代进步对藏品的需求。传统的展览方式与人们数字化的生活渐行渐远,无法吸引人们前来参观。博物馆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展览手段进行突破创新,以推动博物馆的发展壮大。

3、制度及具体措施不健全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为人们了解历史文化、扩展视野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但由于藏品的管理工作不到位,这一好成坏事。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制度的推行,响应的参观者的人数也会增加,会出现各种突发事故,许多博物馆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人员无法对突发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后果不堪设想。文物藏品如果管理不善,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还会造成被盗、损毁等情况。新疆博物馆的珍贵文物由于管理不善,两次被盗,其文物库房的大量少数民族民俗文物还因长期堆积于潮湿的环境而发霉虫蛀。管理藏品作为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博物馆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发展不全面根据国家的规定,博物馆的大部分场馆是免费开放的,国家为此投入了许多资金,但是往往入不敷出,资金的缺乏使得博物馆的管理机制和设备无法及时的更新和完善,制约了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应针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析,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根据社会的需求,创新展览方式,扩宽资金来源,使博物馆公益性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三、藏品管理工作策划

1、打造专业管理团队打造具有专业素养的管理团队,方法很多。例如,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领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精神,不断地经过学习和经验积累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大众化的需求。定期请专家来博物馆,对管理人员进行文物鉴赏、鉴定,及专业知识的培训。面对市场的需求,要求博物馆的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现有的不对应的政策进行调整,实行奖励优秀员工政策,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高了,审美标准、欣赏水平日益提高,若博物馆不适应市场需求,及时创新,就会使参观者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博物馆的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藏品陈列展览方面着重考虑,充实其内容,将知识交流、审美情趣有机结合,打造适应社会的精品展览。例如,将地方文化特色与展品结合起来,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吸引参观者的参观欲望,增进地方文化的交流。广西博物馆建馆以来,在展览方面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建有铜鼓群雕,有壮、瑶、苗、侗等民族的民居和代表性建筑,辅以生产、生活用品原状陈列和民族风味小吃,节假日还组织传统工艺和民族民间文艺表演。除了在本馆举办陈列展览外,还多次赴国外以及国内的一些城市举办专题展览,或引进国外及国内的展览到本馆展出,以此促进文化交流。随着文物院文化主体概念的创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博物馆馆藏品资源的有效利用,扩展了博物馆的发展空间,推进了博物馆的的可持续发展。

3、健全制度与措施对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政策,要求其管理工作更加到位,对于突发事故能及时反应并制定解决措施,合理的控制参观人流量,一定程度上确保参观者及藏品的安全性。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藏品的特性,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加强管理观念和残品保护意识,是管理人员及参观者能充分认识到藏品的价值及历史意义。

4、坚持“本性”走向产业化贯彻博物馆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强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资源利用化。对于经费不足等情况,应找准根源,制定相应的策略,推动现有的文化发展,引进市场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机制。青海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省会为西宁。青海省博物馆,是青海省文化厅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建于1986年9月26日,是青海省最具有价值的博物馆之一。青海省博物馆收藏的藏品有1万多件,而且充满青海民族文化特色。由收藏品的种类和价值就可以看出,青海省博物馆的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能够很多文化遗产,文物完美的保留下来,收藏更多有价值的东西。2015年4月27日,青海省少数民族知名书画家向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捐赠了4幅书画作品,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代表博物馆接收了这些作品,并颁发了收藏证书。这些作品入藏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不仅丰富了馆藏资源,今后也将在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展览中发挥更大的文化传播和宣传教育作用。

四、藏品展览策划对博物馆的意义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以收藏、保管、科研、展示文物及服务功能为主的博物馆,想要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不断坚强文化竞争力。而提升文化竞争力可以通过文物展览实现,展览藏品可以使参观者充分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并产生情感共鸣,成为保证博物馆文化竞争力的关键。通过藏品展览策划,可以将藏品的历史性内涵直观的展现在参观者眼前,充分的挖掘文化的共性,使其产生共鸣,更能推动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历史文化的进步。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这对博物馆藏品的展览陈列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既要全面展示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要将科学思想和欣赏水平融合一致。因此,陈列展览策划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藏品展览策划

1、空间布局博物馆的陈列艺术与空间展示密不可分,陈列艺术就是对充分利用空间的艺术,设计人员巧妙的对空间进行个性化创造,将展示空间与藏品进行艺术的结合,提升参观者的审美情趣,吸引其前来参观。

2、明确定位博物馆的定位决定着博物馆展览体系的走向,而科学、严谨的体系构造,必须经过全面的分析思考,针对博物馆各方面的条件,从而得出定位方向。例如上海博物馆是艺术型的展览体系,各展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并且从历史的角度展现了我国古代历史的辉煌,给世界各国展现了中国文化,发挥了展览特色,促进了文化交流。

3、营造氛围一座博物馆的成功与否,不仅体现在统计数据上,更重要的是将历史文化传递给社会,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营造展览氛围至关重要。在藏品展览过程中,营造历史文化氛围,使参观者感觉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某

城市属于红色旅游区,该市博物馆利用这一特点,将旅游与藏品展览结合起来,分区域设计展馆,让参观者既能了解到该藏品的历史价值,又进行了文化交流与传播。4、创意展览博物馆在产列展览的创意、设计、制作等方面,应不断的引进新理念,走环保低碳路线。例如位于慕尼黑的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其馆内所有展示材料都采用白墙和橡木地板,为藏品的展览提供了最纯粹的背景,让参观者获得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最大程度的感受到藏品的价值。

六、结语

篇2

[关键词]数字化;藏品;管理

以前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只会存放在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很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管理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破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数字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一、常规博物馆藏品管理方式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是―项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其内容可分为实物管理和资料管理两部分。实物管理是指每一件藏品经历的从征集入馆到鉴选、登记、分类、拍照、清洗、消毒、修复、保养、入库等一系列程序。藏品实物管理的主要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保持藏品的原状,尽可能地减少对藏品的自然或人为损坏,使其得以长久保存。藏品资料管理也是藏品全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资料的管理,包括所有馆藏文物的收入凭证、编目卡、文物总账、分类账、图像资料、鉴定资料、相关论著、调用记录等。许多博物馆的藏品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是分开管理的,给查找和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况且,手工妙写难免出现笔误疏漏.形成数据或信息的误差,一点误差更会增加查询、核实的难度。对于馆藏数量在万件以上的博物馆来说,要在成千上万的藏品中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难度是很大。所以,传统的藏品管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制约着博物馆业务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在―定程度上影响着博物馆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发展。

二、藏品数字化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博物馆已经开展了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建设工作,建立了自己的藏品检索系统。但由于我国博物馆属于文化教育、宣传、非赢利的事业单位,所以,其财力、人力上的不足.使各博物馆已有的藏品数据库大多规模小,建设速度缓慢,难以真正地形成博物馆发展之规模效应。同时,我国博物馆行业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藏品信息管理标准,各博物馆往往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藏品信息管理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各自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各博物馆藏品种类及管理状况不同;导致所建立的藏品数据库标准大都不统一。虽然各个系统的针对性较强,但适用范围有限,基本不具有通用性,从而造成博物馆存在着数据库影响力小、覆盖面小、藏品信息资源共享性差的现状。随着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增多,藏品信息化建设工作标准不一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文物藏品的利用与开发,成为藏品信息资源共享的重大障碍。所以,如何解决藏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问题成为藏品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三、数字化技术在藏品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实施博物馆文物藏品信息数字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文物宣传和利用、收藏和安全之间矛盾的必然手段,能有效地拓宽藏品资源信息的途径,是进一步提升文物库房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发挥文物其固有的、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的必由之路。一是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二是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三是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四是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放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系统。对文物库房、展厅进行实时监控,将人防和技防结合起来,对于保证文物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藏品数字化管理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博物馆应充分认识到藏品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博物馆的实际,制定统一的数字化建设规划和框架。在有限的条件下,统筹利用单位已有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加大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建设的投入,以藏品数字化管理工作促进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参与藏品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步工作,使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在―个较高的起点上,充分发挥效能,推动博物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这一宏伟目标。

参考文件: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1年

篇3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利用

博物馆之所以花费很多金钱进行对藏品的收藏,根本目的就是在管理保护博物馆藏品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利用好博物馆藏品的内在价值,将蕴含在博物馆藏品之中的人文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展现给世人。如果不能够对博物馆藏品加以利用,那么储存再多的博物馆藏品也没有用处。因此,在尽可能的对博物馆藏品进行管理保护的基础上,将博物馆藏品向世人展示,利用好博物馆藏品的内在价值,是进行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和利用研究的重要领域。

一、进行博物馆藏品管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意义

博物馆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文物参观机会的地方,是我国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博物馆之中所收藏的文物也是我国社会的宝贵财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随着而来的就是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逐步提升,为数不少的人民群众正在把自己的目光转向文化休闲事业。为了满足自身对于文化知识的渴求,图书馆、博物馆等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休闲场所正成为人民群众新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利用好博物馆内部储存的丰富藏品,采用科学的陈列方法呈献给人民群众,在合理保护博物馆文物的基础上,让人民群众能够充分的享受到参观文物带来的快乐,是目前博物馆管理人员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够让博物馆更好的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在传统的博物馆管理过程之中,博物馆管理机构往往只是重视博物馆内部收藏物品的数量的增加和收藏藏品的珍贵程度,单纯的把保护好这些文物作为博物馆的根本目的,并没有把充分利用这些博物馆藏品的宝贵的文化价值作为收藏目的,这就导致人民群众的诉求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博物馆也就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求博物馆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对于博物馆藏品的收藏保护,而是要在注重对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与保护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好博物馆藏品背后珍贵的文化价值。简要的来说,就是要将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与保护以及博物馆藏品的合理利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博物馆藏品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二、如何做好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护工作

一般情况下,对博物馆藏品进行利用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种是用于正常的博物馆文物陈列,以供人民群众进行参观;第二种是科学家对博物馆文物进行科学探究;第三种是用于对博物馆文物的影视宣传活动;第四种是对博物馆文物进行文物复制,以便于博物馆文物可以利用复制品在全国各地进行展出;第五种是文物异地展出,以便于提升博物馆文物的知名度。这些活动都有可能再利用的过程之中给博物馆文物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害,为了有效的防止这些问题的产生,就需要在进行博物馆文物利用的过程之中,在以下两个部分做好对博物馆文物的管理保护工作:第一,在进行博物馆文物的运输的过程之中,注意保护博物馆文物不要因为路途颠簸而产生损害问题;第二,在博物馆文物展示的过程之中注意保护博物馆藏品的安全。

具体的来说,在进行博物馆藏品异地运输的过程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博物馆藏品可以妥善的包裹在合适的包装材料里面。鉴于博物馆文物的宝贵价值,在选择包装材料的过程之中,也要具体的分析每一种博物馆藏物的具体特性在进行对博物馆藏物的选择。对于那些相对体积比较大的博物馆藏物,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先使用囊盒对博物馆藏品进行包装,再将这些藏品放置进入柜箱之中,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柜箱之中的空隙都是用泡沫材料填充,防止藏品出现晃动的情况。至于体积比较小的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先使用囊匣对博物馆藏品进行包装,囊匣的大小要根据藏品的具体形状和体积进行设计,并使用相应的填充物料进行填装,以便于保护博物馆藏品免受破坏。除此之外,在进行运输的过程之中,每一个集装箱都要合理的配置好装箱卡,以便于运输的工作人员可以清晰的知晓每一个集装箱之中具体装的是什么藏品,运送的过程之中也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保护。对于那些对特定的环境有需求的博物馆藏品,例如对温度和湿度要求比较高的纸类文物和丝绸类文物,就需要在运输的过程之中尽可能的保证藏品处于正常的温度和湿度范围之内。

在博物馆藏品的使用过程之中,要根据博物馆藏品使用的不同方式采用不同的管理保护措施。在进行博物馆藏物的展示过程之中,由于参观的人数较多,博物馆藏品所处的位置也比较暴露,这就导致博物馆文物很容易受到破坏。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博物馆藏物的展示过程之中,对于那些比较容易受到破坏的文物,要做到轻拿轻放,双手捧持的要求,尽可能的减少对博物馆文物的接触。与此同时,在进行与博物馆收藏的书画类、金属类文物接触的时候,为了防止手心出汗对文物的破坏,要在接触之前,事先带好相应的手套,防止汗水对博物馆文物造成损害。除此之外,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书画布置的时候,要严禁使用钉子直接将书画挂在墙面上。在参观博物馆藏品的过程之中,也要规定参观者不能吸烟饮水,防止对博物馆文物造成破坏。当博物馆收藏的藏品出库的时候,都要对出库的情况做好登记,在藏品回库的时候要严格检查是否出现了问题,并及时针对找出的问题予以解决。

三、如何做好博物馆藏品的利用工作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的博物馆在进行对博物馆藏品的管理的过程之中,仍然难以做到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各个社会群体的需要。具体的来说,博物馆在进行文物的展示的过程之中,难以满足参观的人民群众的需要,在进行专业研究人员的研究的过程之中,又难以让研究人员可以更加便捷的利用博物馆的藏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有效的提升博物馆藏品的利用效率,就需要博物馆的管理人员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自身的观念:首先,博物馆应当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博物馆内部的藏品资源整理成数据库,以便于在利用的过程之中可以方便的进行提取;其次,做好对藏品开放的准备工作,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藏品的管理技术也在不断上升,但是距离完善的建立一套快速的博物馆藏品检索系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博物馆管理人员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在保证博物馆藏品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向公众展示博物馆的藏品;最后,要定期开展博物馆藏品的巡回展览,提升博物馆藏品的利用率,为了满足这一点的需求,就需要博物馆完善内部展厅建设,缩短藏物陈列周期,尽可能的向公众展示博物馆的藏品。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的利用好博物馆藏品的内在价值,首先就要管理保护好博物馆藏品。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保护过程之中,由于博物馆藏品有很多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历史年限,并且是易受损害的类型,这就导致进行博物馆藏品的保护工作变得相对比较繁杂。针对这样的情况,博物馆管理者在进行对博物馆藏品管理的过程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博物馆藏品的管理保护,有效的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在保护好博物馆藏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博物馆藏品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庆平,宋亦箫:《武汉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文物报》2014年1月13日,第7版。

[2]陈燮君:《新的价值体系中的博物馆文化的力量与智慧》,载《浙东文化》(2008年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1页。

[3]续颜:《21世纪博物馆藏品与社会责任》,载《21世纪博物馆核心价值与社会责任》,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49页。

[4]郭桂香,冯朝晖:《“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中国文物报》2013年2月25日,第5版。

篇4

关键词:烟台自然博物馆;藏品;科学管理;保护

博物馆对藏品进行重金收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管理和保护,同时充分利用其内在价值,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不对藏品进行管理和保护,那么再多的收藏也都是无意义的,毫无价值可言。因此,博物馆相关部门必须要对所有的藏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保护,并将其完美的内在价值以及文化展现给世人,不断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1 烟台自然博物馆简介

烟台自然博物馆隶属于烟台市国土资源局,是一处主要以黄金为色、矿场资源为重点的主题博物馆,同时也称作”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烟台自然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为科学研究、藏品展示、典藏管理。一共设有14个厅馆,12个展厅,其中主要包括:主题序厅、地球厅、化石厅 、黄金厅、矿产厅、生物厅、根雕艺术馆、观赏石馆、王懿荣馆、钱币馆、内画馆、美术馆、四大名著根雕馆、文房四宝馆。

2 加强博物馆藏品科学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意义

博物馆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藏品的珍贵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眼下社会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水平也逐年呈直线上升,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为了满足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了文化事业,博物馆、图书馆,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开展休闲文化活动的最佳场所。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怎样才能将藏品保护工作做好,并将其最好的展现给群众,带给人们最大的精神快乐显的尤为重要。

3 目前烟台自然博物馆在藏品的管理与保护上存在的相关问题

最近几年以来,烟台博物馆最然也对藏品的管理工作做了一系列改进,但是成效并不十分显著,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与不足。

1.管理员观念陈旧,素质过差

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馆内藏品管理部门总是一味注重藏品数量以及藏品的珍贵程度,只重视一些价值比较高的藏品,并单纯的认为这才是自己的工作职责,对于珍贵程度比较低的藏品则是随意放置,不屑一顾,完全忽略了藏品的文化价值,这使人们的精神需求难以得到良满足,也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使自然博物馆完全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2.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烟台博物馆在藏品的管理制度上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制度并不完善,严重影响着藏品的管理与保护。

(1).有些藏品入库并没有按照接受、藏品鉴定、入库、存档、保存等环节进行登记管理,甚至频频出现为了应付领导而随意登记的现象。导致各种无编号,或是重号的藏品屡屡出现,给藏品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在提取藏品的时候也毫无规范性,导致很多藏品出现损坏痕迹。

(3).博物馆的安管部门缺乏人手,此外也并没有收到过专业训练,增大了藏品损坏与丢失的可能性,虽然并无典型事故,但是依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4).藏品在参加各种展出活动的时候受到一些无意损坏。

4 加强自然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管理与保护

最近几年以来,烟台博物馆藏品在入馆后总会涉及到一系列的使用活动,因此,在对其进行管理与保护的时候也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其中主要包括:正常的藏品陈列展览,以便人们进行参观;对藏品进行科学研究;对藏品进行影视宣传;对藏品进行文物复制,以便在各地参加巡回展览;将藏品进行异地展出,提高博物藏品的馆知名度。以上这些活动都有可能给藏品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必须要加强管理与保护力度,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具体内容如下:

1.完善藏品管理制度

博物馆内部藏品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藏品管理制度,地每一个管理环节进行严格规范。藏品入库时必须要保证严格按照“接收、鉴定、编目、入库、存档、保管”等程序进行管理,一切事宜均要按照规章制度处理。与此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要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将管理保护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到实处,一旦出现违规违纪现象,立即予以严肃的处罚,确保藏品的保护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2.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

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育道德素养,使员工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感,正确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致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保障藏品的安全。此外也能让他们在认真工作、遵纪守法的同时时刻保持一颗敬业奉献的心。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3.加强异地展览运输管理

由于烟台自然博物馆最近几年经常有藏品参加异地展出,必须要经过长途运输,因此,必须要指派专业人员加强在运输过车中的管理。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藏品进行包装,根据藏品的特性选择好合适的材料对其进行合理包装,并在包装箱内塞好填充物,防止晃动,避免在运输途中受到磕碰导致破损。体积比较小的藏品要设置专门的囊匣,囊匣的大小完全根据藏品的体积与形态进行设计,必要时予以一定的填充物。

.将每一个藏品的集装箱设置好箱卡,并详细标记该藏品的具体信息,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快速辨识。对于一些性质特殊的藏品要控制好运输环境的干湿度。

4.加强藏品的陈列管理

一般情况下在博物馆的开放日总会有大批量的参观人群,人数众多,场面胡乱,其中一些藏品的陈列位置也比较暴漏,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做好藏品的保护,避免其受到不必要的破坏。

.管理人员对于性质脆弱,比较容易损害的藏品一定要双手捧持,轻按轻放,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接触。

.尤其注意在接触一些金属藏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手心是否干爽,最好的做法就是戴上专业的手套,防止汗水与金属藏品接触发生化学反应。

.同时也要对参观者进行严格规定,展厅内禁止吸烟,禁止饮水,避免无意举动破坏藏品。

.当藏品需要出库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相关登记,回库之前也要进行仔细检查,一旦出现损坏立即进行上报并加以有效处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对藏品进行收藏和保护,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博物馆必须要做好藏品的管理与保护工作。针对自身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控制好每一个环节。对于一些易损易坏的藏品必须要高度注意,加强保护力度,平时做好相关登记与记录。同时也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道德素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将管理与保护工作全面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对藏品进行科学的管理与保护。最大限度发挥藏品的内在价值,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从而不断推动烟台自然博物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庆平,宋亦箫.武汉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文物报,2014,1:(07).

[2]陈燮君.新的价值体系中的博物馆文化的力量与智慧[J].浙东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1.

[3]续颜.世纪博物馆藏品与社会责任[J].21世纪博物馆核心价值与社会责任.科学出版社,2013:49.

[4]郭桂香,冯朝晖.“这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J].中国文物报,2013,2:(05).

[5]马自树.保护是永恒的主题.文博余话[J].紫禁城出版社,2013:169.

[6]段勇.关于我国博物馆若干概念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4,(01).

篇5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 馆藏品 保管工作 原因 措施

由于民族博物馆藏品属于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以及艺术观赏性。因此,注重对每个藏品保管工作的加强是民族博物馆必须要重视的工作。假如博物馆在馆藏品保管管理上失误,没有很好的完成藏品的整理与研究工作,那么就会对博物馆日后展开的业务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影响到馆藏品所存在的实质价值和作用的发挥。这样一来,博物馆具有科学性的馆藏品保管是目前最需解决的问题。

一、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基本要求

其一,民族博物馆藏品入馆登记账目要清楚,藏品的鉴定要准确。藏品的登记入账是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程序之一。所有通过初步鉴定确认,入馆的藏品都要依照严格的规定由专门的记账人员根据入库凭单,在核对藏品卡片与藏品实物后进行及时的总账登记,确认账簿与藏品登记编写的号码、内容一致、字迹清晰,并装订成册妥善进行保管。尤其是在藏品入馆之前,还要进行准确鉴定,看其藏品是否具有博物馆收藏的价值,对无法难以定论的藏品要通过多方专家共同讨论后,记录到该藏品的档案中,方便日后更深入的研究。

其二,民族博物馆对馆藏品的编目要详细,并且要妥善的保管。博物馆在完成藏品鉴定后,要制作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并根据藏品的种类和性质等特征进行分类后填写在卡片中妥善保管。由于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在藏品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保管工作具有较强专业性,对参与保管工作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不仅具有敬业精神,还要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保管时,要根据藏品的不同,分别确保藏品存放的位置防火、防潮、防震、防虫、防光线破坏、防盗,以及通风、紧固等。例如:专设一些保险柜和库房等。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工作记录,将进出人员、时间、事由、馆藏内温度变化等进行记录,方便日后查看。例如:各民族不同书画的保管:馆藏地温度在16到25℃之间,湿度在50%到65%之间,一天中的温度只能够在2到5℃之间进行变化。

其三,民族博物馆要确保馆藏品的安全检查及提取和使用。根据博物馆藏地,对藏品的陈列进行合理设计,保证藏品能够合理整齐的排列与陈列架中。其顺序要按照流水号的方式进行排列,陈设时,物品与物品间要保持间距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排设好后,要将藏品的记录信息标记准确在卡片上,方便管理人员的检查、提取和使用。

二、影响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主要原因

在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中,由于展示着不同民族文化的特征,其工作的质量、效率,以及保管方式和保管管理水平都将影响到博物馆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民族博物馆管理的混乱和藏品信息不够详细、科学的保护管理和档案记录不到位等。其主要的影响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民族博物馆中的馆藏保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的保管技术人才。民族博物馆对馆藏品投入的经费短缺,使文物来源缺乏,严重影响到民族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这样一来,不仅使民族博物馆的陈列受到了局限,而且阻碍了日后民族博物馆的发展。

其二,民族博物馆对文物保管的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放置藏品的器具,有些博物馆甚至缺乏最基本的文物保管消毒设施。同时,其管理工作也非常薄弱,不仅缺乏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连最基础的藏品详细信息都不够完全。这样一来,严重影响到馆藏品的科学归档,以及日后的工作改进。

其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升,虽然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逐渐科学、标准和规范化,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馆藏品保管基础工作如果出现漏洞,那么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的信息登录、记录工作。

三、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采取的措施

首先,要想做好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就要注重对保管工作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了解民族文化,建立具有高水准的专业保管工作队伍。不仅要培养人员的敬业精神,还要培养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样才能够确保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具有科学性。

其次,建立健全的民族馆藏品保管制度,保证保管工作具有高效率,以及藏品具有高安全性。例如:根据实际保管工作情况,订立和补充藏品库房的安全制度和保管人员采用制度、藏品和保管人员入、出库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和藏品修复等制度,以保证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有序的进行。

其三,对民族博物馆藏品的确切管理。首先严格依照藏品管理的工作顺序对藏品进行征集和接收、鉴定。藏品征集的渠道主要是古墓挖掘、社会收购和个人捐赠,以及调拨获得,因此,要严格、详细的做好藏品原始记录,并根据入馆凭证和清单完成藏品的核对,鉴定每个民族藏品年代和历史等具有价值的内涵记录入档。然后对藏品进行分类、登记入账、编目,以及入库。其中,藏品入账总账用来记录管理藏品的来源和人名、年代和级别、地质和数量、类别和完整度等方面;辅助账用来记录管理藏品的其它记录账,例如:藏品参考品账和复制品账等。其次对藏品进行陈列和日常保护,确保藏品存储的环境科学化,查阅便捷,注意藏品间的间距,根据不同藏品保管需求,保证馆库的通风和湿度等环境变化安全,以及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最后,做好博物馆藏品提用和注销、统计和归档等工作,实现统一管理。

总而言之,在民族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中,藏品作为民族博物馆的基础核心,它的安全和完整少不了保管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以及科学的管理。因此,要保证民族藏品保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就要提高保管工作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掌握民族文化,以及严格遵守藏品保管工作的顺序,确保民族博物馆藏品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记者 李韵;故宫现有藏品一百八十余万件[N];光明日报;2011年

篇6

关键词:文物藏品 博物馆 文物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194-01

一、文物藏品入库保存的规范操作

(1)博物馆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馆藏藏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文物的入库保管、资料等级、移动展览以及科学研究都要有明确严格的规范。

(2)科学合理地引进收藏管理。收藏入库主要是做好基础的分类以及入库前的各项工作。对于藏品一定要做好登记整理,文物详情记录在案,为后续的科研展览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对藏品进行保护保养

(3)收藏文物的登记分类。历史文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博物馆文物在入库登记上也应该有详细的规范制度。根据文物不同的质地类别分为丝织品、书画、陶器、玉器、印章、铜器、货币、民族文物、考古文物等。博物馆管理人员应该针对其不同条件、级别等分类保存。对研究价值、级别高的文物应当设置专库重点保管。

(4)馆内库存管理。对于馆内已有的藏品,工作人员应分类编制账目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的档案,做到每一个藏品登记在案,制订其存放修复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Y料信息,便于后续对藏品进行研究。

(5)藏品的鉴定。藏品的鉴定是博物馆收藏管理不可或缺的步骤,它是对藏品价值的认定,是为藏品确定相关保管条件的依据。因此,博物馆在藏品入库登记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鉴选。

(6)定名鉴定。每件收入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都要用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鉴定并填写意见表。

(7)藏品入库管理。前阶段工作应当取得文物相关资料,做好数据库登记、处理以及科学技术实测,有必要地做技术处理,除尘除垢简单修复等。记录文物的尺寸、重量、成色以及拍照绘图,记录图像资料,入库前必须填制入库凭证。

二、藏品管理的工作重点

在我国馆藏博物馆的收藏历史上,早期的藏品管理比较简单,在一般情况下,藏品只存在于库房以及展厅两个空间,很少有变动,只要为每一件藏品做好相应的档案编辑,做好相关的保护管理就好。但如今,各地博物馆开始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的展览,举办知识讲座,藏品频繁出入藏库。在移动的过程中,文物极有可能受到损坏,因此现阶段博物馆藏品动态化管理已经成了日常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在当今博物馆馆藏的管理中,必须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日常管理中重点保证文物提用的安全。对此博物馆对馆藏文物的提取应当有一套完善的审批手续。馆藏出入博物馆只有一个出入口,每一件馆藏的移动提取交由专人负责。严格管理填写相关馆藏的出入库凭证,清晰登记提借日期原因以及馆藏的名称、藏品的保管情况,经由相关的领导签字之后,形成一份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出入库凭证。

藏品的出入凭证妥善保管,做到每一件馆藏的来源去处都有迹可循,有理有据。进出库的藏品是为了使用,博物馆对动态藏品的登记跟踪要做到位,同时做好统计,分析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以及藏品自身存在的宣传教育意义。

三、利用科学技术保障藏品安全

针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科学养护,博物馆各类藏品中如纺织品、书画纸张、毛皮等其他纤维制品保管相对困难,他们对环境的湿度、光照以及空气等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延长藏品收藏的寿命,博物馆应当及时做好环境湿度以及各项环境指标的控制。例如丝织品的保管,为了防止藏品退色,藏品保存环境应当在库房阴面,避免自然光的垂直照射。保持环境适宜的自然温度和湿度,以防丝织品的曲卷、脆裂等。还有其他科研、经济与艺术价值较高的玉器、陶器、铜铁器等的考古发掘品,应当配置专门的囊匣,防止震碎损坏。器具的摆放遵循上轻下重、高卧矮立、前大后小的放置顺序,以及垫入海绵软隔防止滚动碰撞等损伤。

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发达的科技技术有利于改善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环境,让科学技术投入到文物保管中来。2008年,我国文物局就已启用“文物安全与行政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博物馆馆藏管理中,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实现对藏品的统计和查询,及时反馈文物被盗、损坏等信息。在馆藏藏品的安全管理中,也可以慢慢引进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先进技术对文物进行修缮保管,在文物动态移动甚至运输过程中利用科学技术的定位跟踪,防止移动途中遗失损毁等突发状况。

四、结语

博物馆馆藏文物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见证,它传承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对祖国的年轻一代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更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精神的寄托,是人们精神发展上不可磨灭的一笔。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重视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存与管理,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现代数字化信息管理,推动国家新形势下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保存好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一笔珍贵的财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馆藏文物;馆库设施;系统管理;科技维护;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馆藏文物是文物、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事关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局。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是馆藏文物保护的基础。

1、建设高标准馆库

展厅、库房是馆藏文物的集散地,按照高标准建设安全度高的馆库势在必行。2008年5月,四川大地震使当地馆藏的一些珍贵文物惨遭损毁,绵阳市博物馆在地震中虽也成为危房,但存放在中心库房里的5000余件珍贵文物仅损2件,这不能不说是库房的功劳。

2、配置高质量装具

四川省绵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在四川大地震中的幸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物的装具――性能良好的囊匣。囊匣,一般是用木头做成的,形状长正不一,里外一般裹有很厚的绸布,文物放入后,空隙部分用海绵、泡沫、纸等软材料来填充,可使文物缓解外部的撞击。囊匣是文物保护、存放中不可忽视的防具。

3、实行专库存放

根据藏品分类存放的原则,设立专库,分别存放陶器、瓷器、实质类、金属类、纸质类、服装(饰)类文物。库房中的设备也应根据所存放藏品的特质和藏量要求而配置。专库存放的原则,在大多数展厅内获得施行,而由于条件的限制,文物库房中还存在混放的现象,亟需改进。

(二)高标准安防装备是馆藏文物安全保护的保障。

安全是馆藏文物的保障。安防设施建设,一方面要根据馆舍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安装出入口导示牌、紧急疏散标志等。另一方面要做一些细致入微的工作,如安装监控探头,设立监控室,建立智能化的安全报警系统、自动化的消防预警系统。简单明了而细致入微、智能又自动化的现代化安全、消防设施的建立,为馆藏文物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

二、系统化管理

(一)建立健全文物藏品管理制度

藏品制度是反映藏品情况的基本资料,是藏品保管和陈列、研究的基础。《藏品管理办法》要求藏品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帖、差用方便。

1、征集、鉴定、区分等级制度

文物藏品根据其具有的历史、艺术或科学的价值,区分为一、二、三级及一般文物、未定级文物等,其中珍贵文物必须重点保管。馆藏机构可根据《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办法》对文物藏品的征集原则、征集范围、入藏标准与程序、藏品征集与鉴定等组织、人员及制度作详细规定。

2、分类放置、专库专用制度

文物藏品要按科学的方法分类放置。珍贵文物、经济价值贵重的藏品,要设立专库或专柜,重点保管。陶瓷、书画、钱币等文物,可根据藏品质地分库保存,以利于温湿度控制,并便于日常管理和研究。

3、建立档案制度

文物藏品从入库开始应当建立相关记录档案。一是对文物的征集、入馆(库)、鉴定及区分等级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应做好科学详实的记录,填写凭证、清册。二是做好文物藏品的登帐工作,落实《办法》中对文物的定名、计件、计量单位、年代、来源等方面的规定,并建立分类账、总账。三是建立藏品编目卡片,用准确、简明的文字记录藏品的铭记、题跋、流传经历等。

4、藏品管理制度

根据《文物保护法》、《藏品管理办法》精神,各馆库单位可以制订《藏品日常养护操作规范》、《藏品出库规定》等规章制度,对文物藏品的日常管理与养护,对藏品的提用、借用、注销及化验、修复、复制等行为作出具体规定。

5、丢失、损毁上报制度

《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36条规定,馆藏文物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文物收藏单位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时向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文物收藏单位的报告后24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文物保护法》第48条对一、二、三级文物做了具体规定。

(二)完善文物人员管理制度

馆藏文物的保管是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的经常性工作,应设立专门保管机构,配备专职保管人员。根据工作性质和人员情况制定相应工作及管理制度。

1、库房人员管理制度

设专人管理文物库房,并制订库房管理人员规定,如《文物库房管理人员守则》、《非库房工作人员入库守则》等。

2、安全人员管理制度

制订《安全工作管理制度》,规范馆库安全保卫人员工作行为,内容包括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与各部、室签定岗位安全责任书,实行带班和查岗制度,严格交接班制度,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实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等。

3、消防人员管理制度

制订《消防对组织管理制度》,规定消防队员的组成、职责,进行消防培训、演习等。还有《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消防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

三、文物保养和修复

(一)加大馆藏文物的科技保护力度

根据需要与可能,建立藏品消毒、修复、复制、标本制作和科学实验等设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逐步加强藏品保护科技力量。

(二)加强环境检测与控制技术运用

文物库房、展厅和展柜内的空气污染物浓度普遍较高,温湿度日变化幅度较大,是文物保护的亟待解决的难题,因而加强环境监测与控制势在必行。迫切需要应用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多功能调控微环境的储藏与展示柜,研究与建立一项对文物藏展材料可作出快速检验与评价筛选的技术,以实现预防性保护文物环境的目的。

四、专业队伍建设

(一)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逐步实行文保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每年有计划的对文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利用书籍、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提高文物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拓宽引进渠道,积极引进各类文物保护与管理专业人才。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文物保管、修复等岗位,并确保其专职性和相对稳定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需要。

篇8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6-0091-02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博物馆文物获之不易、保管困难,是当前地方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物库房常年紧锁,秘不示人,一般的游客和普通研究者都无法参观,更谈不上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博物馆的文化职能。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博物馆没有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

一、加大投入,切实做好文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

(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硬件保护水平

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是文物的保护与保管。《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藏品应有固定、专用的库房,设专人管理,库房建筑及保管设备要安全、坚固,其选址、结构、布局、设施等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藏品的寿命和安全。因此,博物馆在库房建设上要严格按照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规定》、《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等具体要求,严格按照“十防”要求进行设计。此外,在设施配备上,要加快对文物保护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大现代化保护设施的投入力度,全方位提高馆藏文物的硬件保护水平。

(二)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为此,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藏品接收、鉴定、登记、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等程序进行管理。其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保护工作。这些制度应包括藏品征集、鉴定、分类、消毒、修复和出入库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守则、设备设施的检修制度等。同时,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日益完善。再次,要提高全员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业务工作,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最后,应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管理藏品,逐步实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二、立足馆藏实际,做好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一)有效运用仿真复制手段

博物馆文物复制是以文物藏品为依据进行的复原制作,作为博物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衡量博物馆藏品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文物复制本身就是对文物藏品的一种有效保护。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文物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着当时政治、经济或时代特征,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有些珍贵文物由于受保护条件、外展运输设施的限制,在陈列展览、鉴赏研究、养护修复等环节中脱离藏品保护相对稳定的环境和提用过于频繁,藏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和物化生物因素的破坏。为了进一步加强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工作,真正达到延长文物寿命、使之保持固有面貌的目的,而又不影响陈列、科研、藏品保管等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尽可能用复制品代替使用。

做好文物复制工作有助于开展馆际之间的藏品交换、借用,互通有无,以“复”补“缺”,促进馆际之间的互相合作和经验交流,为博物馆的科研活动和陈列工作提供必需的实物资料和物质基础,确保藏品使用和安全,也有助于博物馆的安全保卫工作。一方面,在一些安全保卫措施简陋、文物存放条件落后、安全保卫人员薄弱的博物馆,对于稀少、珍贵的文物藏品应集中存放、重点守护,陈列、研究时可用复制品代替,以确保文物安全;另一方面,在一些没有安全保障的巡展中,用复制品代替稀少而又珍贵的馆藏文物,也是一项重要的安全保卫措施,以防文物被盗。

文物复制促进了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在现有文物资源的条件下,合理合法地复制文物,可以提高文物的开发利用价值。从已有成功事例来看,湖南省博物馆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着手,该馆复制经营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其中有漆器、丝绸、瓷器等,通过美术工艺厂复制出仿真度极高的精品,并申请专利,使同行业无法复制。甘肃省的文物复仿制品类,如敦煌造像、铜奔马、观音、反弹琵琶、甘肃临摹壁画、敦煌系列丝巾等,已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一些地方性博物馆也应学习借鉴以上经验,复制本馆代表性文物,在解决了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之间矛盾的同时,又搞活了文化产业市场,带来了经济效益,取得双赢的理想效果。

(二)运用高科技数字化技术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传统理论认为,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在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类产品更新换代、令人目不暇接的信息时代,传统理论及当前的陈列形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审美情趣需求。未来的博物馆应当是给大众提供文化交流的场所,其终极目的是让人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对传统陈列模式的突破,首先要求陈列内容设计的革新。充分合理地运用多种高科技数字化、多媒体手段,专门设计多媒体触摸屏系统以及等离子大屏幕电视系统。运用这些高科技手段,能使观众更好地了解文物的价值。其中,采用的幻影成像技术最具代表性。幻影成像系统是以宽银幕的环境、场景模型和灯光的变换为背景,再把拍摄的活动人像叠加进场景之中,构成了动静结合的影视画面。这种在国际上被称为“Fanta-ViewMagicVision”的幻影成像技术,是利用光学错觉原理,将电影中用马斯克摄像技术所拍摄的影像(人、物)与布景箱中的主体模型景观进行合成。按剧本演示故事的发展过程,绘声绘色,虚幻莫测,配有声、光、电等特殊效果,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新颖直观。

数字技术可以给陈列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便利,也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可使观众更深入地学习过去的历史和文化,更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价值。

(三)建设博物馆网站

随着网络的普及化,互联网成为除传统传媒(电视、报纸等)之外人们获得信息的新途径。目前,国外的知名博物馆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国内,北京、上海等地先走出这一步。上海博物馆早在建馆之初,就设立了专门的计算机信息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馆内的藏品信息化、数字化,是国内博物馆网站中信息量较大、可看性较高的网站之一。而故宫博物院更是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和信息产业部的支持,提出了“数字故宫”的概念。为此,故宫博物院于1998年专门成立了资料信息中心,后来开通了故宫博物院网站,包含了大量的介绍性文稿、图片、学术论文等内容。目前,故宫博物院与国外的交流通过网络和数字光盘来进行。

博物馆网站建设是一项艰苦、长期的工程,它不仅要挖掘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更需要多个部门配合,绝非一两个人、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此外,网站建好后,还需随着博物馆信息的更新而不断更新。因此,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要预留更新接口,以便对网站进行动态更新。

博物馆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开展文化思想建设的重要窗口。博物馆不仅具有收藏保护和管理职责,更具有开发利用和陈展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一个国家、区域、民族文化的展示,激活整个国家、区域、民族的文化活力,因此,又具有重要的激励功能。这实际上是把静态的、被动的、死的文化转化为一种动态的、主动的、活的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进一步激活博物馆的文化体制,使博物馆的传统焕发出新的活力,提高文化生产力水平,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成仲旭,吴海洋.博物馆的文物复制[J].中国博物馆,1993,(2).

篇9

[关键词]博物馆;古代绘画、藏品;经济价值;评估

一、背景情况介绍

中国古代绘画是传统艺术门类之一,是中华民族珍贵文物的构成之一。历史上由于天灾人祸种种原因消亡的绘画作品不计其数,而历经沧桑幸存下来的就成为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分散于民间以及各博物馆之中。

据统计,目前文物系统博物馆数量近两千家,它们中大都或多或少地保存有古代绘画作品。其中古代绘画馆藏量较丰富的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广州美术馆、旅顺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陕西省博物馆等。(1)

早在1983年3月,为全面、彻底地考察和鉴定大陆各博物馆与文物收藏单位所藏古代书画,文化部文物局曾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历时八年,在全国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考察、鉴定工作。这次工作鉴别了作品的真伪,区别出作品的优次,为今天我们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评估势在必行

如今,二十几年已过去,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变化,不仅馆藏古代绘画量增多,而且一些事件也表明单纯的绘画藏品定级已不能解决诸多问题,需要对馆藏古代绘画进行经济价值评估。

(一)评估可为终止收藏时藏品出售提供参考依据

博物馆会因种种原因而发生藏品终止收藏(2)现象:如已经入藏的藏品,又被发现不符合馆藏标准或无保存价值;博物馆收藏方针发生变化;拥有数件相同或类似的藏品;博物馆缺乏在藏品储藏和维护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经费不足,为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行、发展,需要换取资金等。(3)博物馆依法可以出售部分终止收藏后的文物。根据《文物保护法》中对禁止买卖文物范围的规定,可以认为: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依据国务院制定的处置办法处置不再收藏的文物时,有些是可以出售的,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之外的文物也可以出售。上海市人民政府2001年的《上海市文物经营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更明确规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保存的文物中,属于无馆藏价值需要处理的,应当经市文管委审核批准后,进行公开出售或者拍卖。”

合理进行估价在博物馆出售藏品过程中至关重要,因为可以防止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或有人从中渔利。

(二)评估可为资产清查提供依据

《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并规定固定资产包括文物和陈列品。单纯依靠会计账面价值在资产清查工作中是远远不够的,会计计价是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采用历史成本对固定资产进行计价。(4)几十年前,人们急需解决温饱问题,少有人能有雅兴搞收藏,所以文物价格极低,花十几元、几十元钱就能买到一幅品相不错的古代绘画,但到了今天,即使增值再慢,恐怕市场价格也要翻上成百上千倍了。况且博物馆中的很多藏品是通过接受捐赠、移交、调拨等途径入藏的,最初便没有价格。要想有效管理、科学规划,必须先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

(三)评估可解决外展中保险估价问题

当前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博物馆文物出境展览随之增多。但文物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此一定要对外展文物进行保险。由其是古代绘画类藏品,本身对温湿度要求极高。在《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文物出境展览的展品安全”一章中规定:“出境展览的文物应当按照经批准的展品估价保险。”要进行投保就必须有个准确的估价。同时在文物出境展览项目的书面申请中要提及展品的估价。一般来讲,由外方支付保险费用,但由中方提出保险金额。如定价合理,不仅有利于体现中国古代绘画的价值,而且在意外事故发生后还能得到合理的赔偿。

(四)评估可弥补藏品定级的不足

由于中国古代绘画内涵的丰富性,即便是属于同一级别的绘画作品,仍可区分出档次。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每幅古代绘画作品进行保护和利用,需要明确区分其价值的高低。

由于古代绘画本身内涵的丰富性及其鉴定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部分作品符合一级文物定级标准而未被鉴定为一级文物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则是由于少数博物馆存在思想顾虑,“或担心精品被上级部门和其它单位调拨,或害怕确认为一级品后在出国展览中受到出境限制,或担心一级品认定量多,会给文物安全和养护工作带来麻烦,”(5)所以宁肯将一部分符合一级品标准的文物以未整理或待定级为名,不提供给文物鉴定组进行定级。

在我国除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外,大部分省也有地方文物鉴定机构。众所周知,绘画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如海派、京派、岭南画派),鉴定自然也存在地域性差别。比如某家博物馆中可能会收藏有某一画家的大量作品,因为数量多,所以被定级为一般文物,但在其它博物馆中因只收藏有这位画家的一幅作品,就很有可能定为珍贵文物了。

(五)评估可弥补藏品计件的不足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有关于藏品计件方法的规定,但没有对成套藏品的确切含义做出进一步解释,仅笼统地提到单件藏品与成套藏品的区别。在汇总藏品数量时,都统一标准使用“件”这一量词,致使在单件藏品与成套藏品、成套藏品中综合计件与分别计件等问题上产生混乱。

由于绘画作品自身的复杂性,各博物馆在实际工作中计件标准不统一,所得的统计数字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与实际数量存在很大差异。

三、评估可行性分析

如今要对博物馆中的古代绘画类藏品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具有可操作性。

(一)历史上早有古画买卖价格

有史可查的绘画买卖是从唐朝开始的。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名价品第》中说“(画价)分为三古,以定贵贱”,“董佰仁、展子虔、郑法士、杨子华、孙尚子、阎立本、吴道玄,屏风一片值金二万,次者一万五千;杨契丹、田僧亮、郑、乙僧、阎立德,一扇值金一万。”宋朝著名收藏家米芾曾花七百金买到唐王维的《雪图》,八百金买到徐熙《桃两枝》。在明代一幅后梁荆浩的山水可卖到30万钱。(6)《听风楼书画记》中记载了清代古画的价格:唐宋书画几十至二百两之间,元人书画在二十两至一百两之间,明人书画几十两。张大千曾以2000大洋的高价买一张戴进的作品。这些例子表明历代都存在古画买卖,并且还有价位可供参考。

(二)作品创作时有润格

润格“又称‘润例’、‘笔单’,即书画家出售作品所列价目标准之谓也。”(7)润格多为书画家自己开列。郑板桥当年悬挂于厅堂中的《笔榜小卷》中写到“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可见现在的古代绘画作品,在当时画家作画时就有价格。

(三)古代绘画仿制品有价格

仿制品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不可与原作并论,但观赏价值不相上下。近年不断推出的精仿品、高仿品售价均不低,如故宫博物院2006年对《雍正耕织图》(8)首次进行高仿制作,一册售价达1.98万元,其中第001号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再如由“中国书画复制研发中心”仿制的《清明上河图》,售价为1.98万元。仅有观赏价值的仿制品尚且有如此高价,何况原作呢。

(四)购自拍卖会的藏品有价格

如果说以前博物馆收购文物的价格不能体现市场价值的话,那博物馆在拍场上经过竞拍所得文物的价格则是市场价值的体现。1995年故宫博物院自北京瀚海秋季拍卖会上拍得宋张先《十咏图》,开了国有博物馆在拍卖市场购买收藏品的先河。自此博物馆常在拍卖会上购得一些珍贵文物。

(五)私人购买后捐赠给博物馆的藏品有价格

有些爱国人士花重金买下珍贵文物后捐赠给博物馆,这种藏品在进入博物馆之前也是有成交价格的。如故宫博物院所藏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就是当年张伯驹先生以重金收购后,捐赠给故宫的。

(六)“馆藏绘画”上拍场

在文物市场交易中,大量赝品、伪作混迹于其中,常有名为“古画”,实则仿造自博物馆藏品的现象。交易时买家是当作真品购买的,成交价格或可看作是该件藏品的市场价格。

可见,博物馆中的古代绘画藏品并不是与“值多少钱”完全不沾边的。不论在当时,还是千百年后的今天,绘画都是有价可定的。

四、评估复杂性分析

由于绘画作品独特的艺术性,不能像铜钱等文物一样批量生产,使这世上不存在两幅完全相同的古画,要在千差万别的古代绘画中寻找评定标准和规律,的确很复杂。

中国古代绘画与哲学、文学、伦理学、音乐、舞蹈等有着密切关系,渗透着中国儒、道、释各家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的,尺幅间体现了多种书法、绘画、印章、文化历史内涵等因素。

在美学中,艺术品给人以审美愉悦是其根本价值所在,但问题是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并不一致。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绘画的认识因人而异,同样的一幅作品,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想整齐划一的判断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是很困难的。

但不管怎样,博物馆中的古代绘画都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应该在金额上得到反映,在价值上得到体现。

五、结语

任何事情开始时都存在不完善,在不完善的基础上,才有完善。但不管怎样,古代绘画藏品作为国家财富,都应该在金额上得到反映,在价值上得到体现。

正如古陶瓷博物馆馆长路东之所说:“我们整个社会已经转型成更加资本化的社会,人们需要更直接的价值判断。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无论多么文化,你都被迫需要和接受一个价值定位,一个比较方便一般情况下认可与使用的价值衡量。”(9)

总之,古代绘画类藏品评估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适用性,还任重道远,有待努力。

注释:

(1)中国博物馆学会编:《中国博物馆志》,华夏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

(2)博物馆藏品的终止收藏指博物馆由于某种原因而通过一定程序,把博物馆的某件藏品从藏品档案中注销,剔出去,使它永不或暂不作为该博物馆的藏品而存在。(张健、张荣:《博物馆藏品的终止收藏》,《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3期,第52页。)

(3)张健、张荣:《博物馆藏品的终止收藏》,《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3期,第52页。

张健:《博物馆藏品征集和终止收藏中的道德问题》,《中国博物馆》1999年第1期,第53页。

(4)肖翔、何琳主编:《资产评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2006年8月第1次修订,第2页。

(5)李耀申:《全国馆藏一级文物鉴定确认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博物馆通讯》1993年11期,第9页。

(6)陈梦麟:《书画价格与书画收藏》,《文物天地》2006年第10期,第106页。

(7)吴晓丛:《品读“润格”》,《收藏》2001年第3期,第72页。

(8)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耕织图》是历代耕织图中的精品,乃是雍亲王特命数名宫廷画家以其本人及福晋等为原型,费时数年绘制后,进献给康熙帝的,每幅上都有雍正御笔题字。

篇10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

一、引言

文物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的遗迹,具有很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如何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这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我国应当如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呢? 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二、做好文物保护的措施

(一)政府支持,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

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的难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国家政府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还要在行动上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即为文化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当前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认为大量的投入是浪费,认识不到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导致了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困难。笔者认为文物的保护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具有极大的文化、艺术和历史价值,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其次,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可以带动旅游业地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博物馆,应当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文物的保护工作。

(二)以人为本,提高藏品科学保护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问题可以借助现代科学和传统工艺来解决。新时期,我们要积极开展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开展不同的技术性保护,以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水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人,因为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这个主体来进行使用和操作,所以我们要善于开发现有的人才资源,要通过学习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及热爱博物馆事业的道德情感。其次,要以事业留人。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要为藏品保护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其在学习深造、工资福利方面敞开绿灯,以事业留人。最后,要吸引外来技术和人才。在文物保护方面,我们要放大视野,充分借鉴国内、国外专业同行的技术,可以聘用一些专家、学者担任顾问,走出去学,请进来学,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三)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为此,要实现藏品的科学化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步骤。严格按照藏品接收、鉴定、登帐、分类、编目、定级、建档、入库、排架、提用、注销和统计等程序进行管理。二是,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藏品保护工作。这些制度应包括藏品征集、鉴定、分类、消毒、修复、复制制度和出入库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守则、设备设施的检修制度等。同时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日益完善。三是,要提高全员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对文物、博物馆的法律法规要熟悉掌握和运用。四是,要积极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五是,要充分发挥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管理藏品,逐步实现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四)处理好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关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当前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尚不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坏。当前许多建设工程没有依照法律审批的程序建设,文物保护的措施没有得到落实,常常导致文物遭到破坏,这不仅影响到了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还对文物造成了损坏,形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作为政府应当加强基础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制定相关的文物管理条例,解决基础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建设工程在相关部门审批通过以后,应当严格的按照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进行建设。博物馆管理者应当积极的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保证博物馆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当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文物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

(五)鼓励全民参与到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去

作为博物馆首先在本馆内向工作人员灌输文物的保护的重要意义,在政府的帮助下进行工作的安排与部署,将文物进行合理的分配,保护工作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切实的做到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另外通过各种途径向民众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公益事业,应更加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使它的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在现代信息社会,文化遗产地不应将自己封闭起来,孤立于社会之外,而要让其历史气息、文化氛围为人们带来愉快、熏陶和启迪。我们要广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分享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增强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完善文化遗产的社会监督机制,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文物作为历史中人类活动的宝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博物馆的管理者,应当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向社会民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我国教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弘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够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