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礼仪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9 18:0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礼仪教育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礼仪教育实施方案

篇1

按照“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建文明校园”的总体部署,根据公民道德教育的要求,特制订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方案。

一、活动宗旨

适应文明校园的要求,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践20字基本道德规范,结合创建文明单位,在全校深入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普及礼仪知识,提高礼仪意识,加强礼仪实践。形成以“讲礼仪、有修养”为荣的良好风尚。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全面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展示现代化学校良好校园风范。

二、活动内容

(一)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1、编印《文明礼仪知识读本》。供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使用,同时利用宣传画、公益广告、电视宣传片等进行广泛宣传。

2、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相关学科教学。各班要充分利用队活动时间,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同时结合新修改颁布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开展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

3、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训。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岗位培训及文明学校教育活动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办文明礼仪讲座,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4、举办学生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举办首届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为各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起到示范借鉴作用。

5、开展《身边的故事》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征文评比活动。

6、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在开展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开展文明礼仪有奖知识竞赛活动。

(二)制订文明礼仪规范

组织调查研究,发现先进典型,推广试点经验,制定规范草案,组织各班开展公众讨论,征询意见,制定出各方面文明礼仪规范要求,并以公约(公示)形式公布于众。包括:基本礼仪规范;少先队员礼仪规范;小学生礼仪规范;购物、旅游、餐饮、阅览、文体娱乐、出行乘车等公共场所礼仪规范;家庭生活礼仪规范等,形成较为完整的礼仪规范体系。

(三)实践文明礼仪行为

1、开展各个层面的实践活动。在制定礼仪规范的基础上,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礼仪实践,从身边做起,从课堂做起,从岗位做起,从公共场所做起,从家庭生活做起,使每一个人在个人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家人相处以及公共生活等多方面,都能自觉形成讲究礼仪的良好风范。

2、组织社会舆论监督。结合礼仪实践活动,组织新闻媒体,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学校及公共场所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监督评判,督促礼仪行为的实践。

(四)组织文明礼仪竞赛。

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举办“文明礼仪形象大赛活动”。活动分三个层次,四类群体、五项内容。

1、三个层次:

(1)各班学生进行初赛;

(2)各段组织复赛;

(3)全校组织决赛。

2、四类群体:教师、学生、家长。

3、五项内容:仪容仪表、言辞谈吐、职业形象(含暗访考察)、情景处理、综合知识。

(五)评选礼仪形象标兵

在层层开展礼仪形象大赛的基础上,评选出礼仪形象标兵,并最后推举出“学校文明礼仪形象标兵”。

三、活动组织

(一)主办单位:工会、政教处、团支部

(二)参加单位:各段以每班二名学生的基数上报学校参加决赛。

四、活动安排

1、10月份,做好筹备工作。成立活动组委会,制定工作方案。组织专业人员收集《文明礼仪知识读本》等。

2、10月底至明年2月份,普及礼仪知识。举办“健康、美丽、文明”礼仪教育师资培训;各班普遍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训活动,开办礼仪教育讲座,开办专栏、专题节目,开展舆论监督。

3、11月—12月,组织礼仪形象展示。12月份举办“文明礼仪风采展示赛”。以推动、指导各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和竞赛活动。

4、20__年1月——4月,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各班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修订完善礼仪规范,开展讨论。层层开展礼仪竞赛、演示活动,评选、推荐出各段礼仪形象大使、形象代言人等,广泛开展各种文明礼仪实践活动。

5、20__年3月——5月,组织全校文明礼仪有奖知识竞赛。营造人人学礼仪,个个赛礼仪的热潮。

6、20__年5月——7月,组织风采大赛,把礼仪宣传活动推向。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段各班要充分认识:礼仪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校形象、培育师生良好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要把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今明两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新的抓手、新的着力点认真抓好。工会、政教处、共青团要切实下大力气,精心策划工作方案,认真组织礼仪教育实践,一个一个层面、一个一个群体,全方位地开展好各项活动。

2、广泛动员,积极引导。文明礼仪教育关系到每个人的外在形

象、气质涵养,提高文明礼仪素养是现代化都市生活和公共道德的内在需求,也是与国际接轨,展示良好形象的客观要求。要引导师生增强礼仪意识,自觉参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从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生活往来等等方面做起,要了解通行的礼仪要求,培养和提高礼仪素质。

篇2

一、创建文化,营造环境

首先,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共有30道题目,包括了交往礼仪、国旗礼仪、仪表礼仪、餐桌礼仪、课堂礼仪和公共场合礼仪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二、三、四、五、六年级的75名学生,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我校学生的文明程度情况。

根据调查情况确立了我校的文明礼仪文化内容。包括《个人礼仪》《公共礼仪》《学校礼仪》《见面礼仪》《餐饮礼仪》等,通过组织学习这些礼仪规范,让学生明白了相关的礼仪要求,激发了学生争做文明学生的热情。同时,我校还积极打造文明礼仪校园文化。

二、开展活动,培育文明礼仪

1.学唱文明礼仪歌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校的文明礼仪校本教材编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

2.开展全校范围内的文明礼仪手抄报比赛

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从主题选定到排版设计,从板面美化到整体效果,学生都经过了仔细思考,认真搜集,每一件作品都精心设计、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

3.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是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包含的学生礼仪、个人礼仪、公共礼仪、社交礼仪等文明礼仪常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必答和抢答及风险题测试等形式进行。

4.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

演讲内容要求围绕“爱在文明,美在礼仪”的主题展开。体裁不限,主题鲜明、观点明确、文字简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严肃性和时代感。表达形式多样,参赛选手从各种角度叙述文明礼仪对个人、对校园、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5.全校开展“十个一”评选活动

要求每个班级开一次“文明礼仪”的主题班队会,开展一次与“文明礼仪”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一次“班级文明礼仪演讲比赛”,制订一份有班级特色的文明礼仪“倡议书”,讲一个礼仪故事,发现身边的一首礼仪榜样,编一首礼仪歌谣,在校园提醒一次不文明行为,改掉自身的一个不文明行为习惯。

三、完善评价,促进提高

1.评比文明班级

(1)评比内容

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常规》等,结合学校实际,设立“文明礼仪、队风队纪、卫生、两操、班级文化建设”等考核内容。

(2)实施办法

文明班集体评比是根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施行。公正就是指竞争的目的和执行的态度,就站在客观的立场来评判;公平是指体现竞争标准的合理和竞争机会的均等;公开指增加竞争的透明度。

文明班级评比采用分阶段性评比和终结性评比两个阶段。阶段性评比由行政值周每周评比一次,发给每周“文明班级”流动红旗;终结性评比由德育处实施,每学期评比一次,发给文明班级奖状。

2.推选文明礼仪之星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对全体学生行为规范的抽查及“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以集会礼仪、课堂礼仪、校园礼仪、乘车礼仪、课间礼仪为主要内容,按“推荐―审核―公示”的流程使全体师生在提高礼仪意识、增长礼仪知识、遵循礼仪规范等方面有明显进步,为创建文明校风作出积极贡献。

(1)推荐阶段

①各中队(班级)要认真组织学习标准,从周一开始,发动学生积极行动,开展中队(班级)内的评比活动,并相互监督帮助。

②由班主任负责,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表,真实、全面地对班内学生进行考核,同时认真填写好《“文明礼仪之星”申报表》,交校政教处存档。

(2)审核阶段

①大队委组织各班班长,副班长民主公平公正地评议本班候选人。

②每周五活动课,大队委查阅执勤记录,看本周内有无违纪违规现象。如有,则不予选取或升级。

③大队部组织安排同班队员在周末对候选人观察摸底,并向大队委汇报候选人表现情况。如表现不佳,则不予选取或升级。

④大队部组织人员严格审察,民主确定出文明礼仪之星名单。

(3)公布阶段

①当选的文明礼仪之星,大队部将在活动课于集体大会上公布名单表彰,并颁发文明礼仪之星胸卡。

②所有获得文明礼仪之星的同学名单由大队部负责造册备份,以便复核和查阅。

篇3

1、学校德育机构健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安排合理。

2、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制定详实的德育工作计划,各班有德育工作计划。计划中安排妥当,内容丰富,目标明确。

3、各项德育制度落实到位。每学期组织开展2次德育活动。

4、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有专人,咨询师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面达100%,特别在学生中进行了抗挫能力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定期开展丰富多采的少先队活动。少先队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档案、有特色。

6、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有6人参加了县班主任提高培训,有1人参加了“国配计划”的培训学习。

7、学校有良好的德育环境,班级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室及学校显目位置镶嵌有《中小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且学生能按照《守则》和《规范》规范自己的言行。

8、学校有严格的卫生管理规定,校园内外及墙面整洁卫生,无乱写乱画、乱扔乱倒、乱吐乱拉现象。

9、学校周边环境好。校门口秩序井然,无乱摆乱放、乱停乱靠、打架滋事现象。学校注重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坚决杜绝学生进网吧(学校附近无网吧),效果很好。学生在校家长放心,学生安心。

10、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减负”工作有关规定,严禁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

组织与管理——满分33分,自评得分33分。

二、内容与方法

1、学校严格按照上级安排,认真开展德育活动。本学年共开展大型德育活动4次,例如:“3 .5学雷锋活动”;庆“六一”;“爱xxx 爱xxx”读书活动等。丰富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了民族自信心,提高了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以及积极生活的信心。

2、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是我校不变的主题。为了有效开展法制教育,制定了详细的法制教育工作活动方案,充分利用班会、晨会、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学法守法,懂法用法。几年来,师生中未出现一起违法事件。

3、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例如:献爱心捐款等一系列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教会了学生做事、做人、生活的能力。

4、坚持升旗制度。我校每周一早晨举行升旗仪式,看国旗冉冉升起,听雄壮的国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国旗下讲话做到了有主题,有记载,有效果。

5、文明礼仪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工程。学校认真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一日常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和一日常规教育。使学生养成了早上来了问”您早“,放学说声“再见了”,领导来校说声“老师好”的礼仪好习惯。

6、紧紧结合和围绕重大的节日对学生开展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珍惜粮食、尊师爱长、校园安全的教育,班级文化氛围浓厚,熏陶力强。

7、加强班主任管理,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倡导“敬业、奉献、求实、爱生”,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意识。

组织与管理——满分51分,自评得分49分。

三、绩效与评价

1、认真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我校把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重要过程,并且把这项工作纳入班主任目标管理考评。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认真测评,对《素质教育手册》如实填写。主任亲自抓,校长亲自查,工作做得实,档案历年全。

2、配合《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为》的实施方案,进行学习宣传活动,以“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为载体,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公民道德意识。

3、由于我校特别重视德育工作,从没有发生过学生违纪违规的行为,师生及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较高。

绩效与评价——满分16分,自评得分14分 。

四、存在的问题

回顾一学年来的德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下,在规范管理、目标细化、工作落实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的德育工作方法和思路还要不断改进: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创新、思想不够与时俱进。学校的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例如:心理咨询室还不达标,德育活动基地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等等。其它方面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

篇4

一、构建得力的领导机构,加强教师规范引领作用。

1、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各年级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习,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带头人。领导小组成员以自己的能力、人格,高尚的品德,带好班主任队伍和加强学校骨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实施、提升观念、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作风。

2、强化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要确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育人的管理理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因此,教师首先行为要规范。教师每天自己打扫办公室,升旗仪式时排在学生队伍后面,与学生一起高唱国歌,按时值勤,护导护送按时到岗,半年来,我校教师从课堂到课间,从学校到社会,总能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示范。

.开学初我校要求各位班主任教师制定养成教育工作计划,把读记习惯和书写习惯作为重点工作同时,把文明习惯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方向。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文明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二、养成教育工作重点

1、文明习惯

本学期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通过“一台”(校园广播台)、“一式”(周一升旗仪式)、“一岗”(校文明礼仪监督岗)、“一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全面开展“文明习惯”教育活动。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文明礼仪内容,使文明习惯得到很好的扩展和延伸,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

为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真正将工作做好做实,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采取了“日检查、周评比”制度,其中日检查是基础管理,周评比是及时反馈、强化教育,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对每班学生的好人好事,行为习惯进行监督记载查评和常规管理评分,并把各班每天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各班主任,以利各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生的行为规范有较大程度进步,学生的文明意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有所养成。

2、写字习惯

、读记习惯

学校将每日早7:40----8:00定为晨读时间,培养学生坚持每天朗读20分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每周至少诵记一条名言警句或一首诗歌;及时批改学生的记录笔记。

三、养成教育具体活动

1、在纪念学习雷锋活动47周年之际,为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得以弘扬,大队部发出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倡议,组织大队干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走进社区活动。学校全体少先队员还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对校园进行了一次大扫除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真正体验到了“学雷锋、树新风”的快乐。

2、为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热爱长辈的优良品质,学校开展了“三八”妇女节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大队部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全校各中队还开展《感恩母亲》主题班会,通过讲故事、绘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母亲的伟大等等。学生从最细致的事情入手,体验孝敬父母、热爱长辈的快乐与幸福,将感恩的心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篇5

关键词:德育;和谐;素养

一、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德育网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首先抓德育队伍建设:一是抓领导班子建设,使其发挥“龙头”作用。弘扬“三个精神”(协作精神、实干精神、奉献精神),落实“两个服务”(为教师搭设成功舞台服务、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服务),真正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二是抓教师队伍建设,使其发挥“引领”作用,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选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定期举办班主任培训班,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学校制订了《师德考评细则》,建立了奖惩机制,实行了师德“一票否决”制,强化了学校德育工作。三是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决策网络。学校成立了一支以校领导、班主任、少先队、家长代表组成的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在学校内外形成了齐抓德育工作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德育工作的一种隐性教育资源,它可以激发师生的内驱力,对于师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从点滴做起,让校园充满文化底蕴,达到了“墙壁都说话,无处不育人”的效果。

2004学年起,校际之间人员流动,学校根据实际适时提出了“三和”,即:和气、和睦、和谐;“四注重”,注重在群体中的形象和影响、注重在交往中的坦诚和友善、注重在工作中的自励和创新、注重在利益上的理智和淡泊。有效地缩短学校各种关系间的“磨合”期。2007年布局、调整、合并学校,我们又及时推出“三讲”:即:讲大气、讲品位、讲合作;“四学会”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守信。从学校文化环境的变化中,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大家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文化品位、内涵、气质和修养。

三、以课堂为主体,丰富德育内涵

为了确保课堂德育主渠道,学校明确规定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门课程都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其中。在具体教学中,我们注意把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唱《国歌》时,学生明白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过程及它被定位国歌的意义。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唤醒了学生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尤其当学生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美好家园的决心。

四、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

范》《凤泉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抓住“礼仪、安全、学习、生活四种行为习惯”不放松。我们构建了总体培养目标:分为“阶段培养目标”“年级培养目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一是每学期用一周时间教学生熟读背诵《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利用国旗下讲话宣讲文明举措,利用班会组织学生人人发言。二是在校门口设立学生礼仪岗,选出榜样学生轮流值周行使礼仪示范,与进出师生来宾互致问好;在校园主要位置设置监督岗,制止乱扔纸屑、乱扔果皮、乱讲脏话等不文明行为。三是定期评选“文明之星”。学校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育,把品德优秀、文明守纪、习惯良好、事迹突出的典型学生评为“文明之星”,大力表彰,广为弘扬。

五、诵读古典名著,提升人文素养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代经典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教材。我们在全校开展以“古典名著”“美文佳篇”等为主要内容的诵读活动,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在孩子们的血液中流淌,许多先贤哲人的思想在学生心灵中深深扎根,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质正在不断地形成。

篇6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

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篇7

    一、构建得力的领导机构,加强教师规范引领作用。

    1、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各年级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学习,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带头人。领导小组成员以自己的能力、人格,高尚的品德,带好班主任队伍和加强学校骨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实施、提升观念、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作风。

    2、强化师德建设。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要确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育人的管理理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因此,教师首先行为要规范。教师每天自己打扫办公室,升旗仪式时排在学生队伍后面,与学生一起高唱国歌,按时值勤,护导护送按时到岗,半年来,我校教师从课堂到课间,从学校到社会,总能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示范。

    3.开学初我校要求各位班主任教师制定养成教育工作计划,把读记习惯和书写习惯作为重点工作同时,把文明习惯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方向。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文明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二、养成教育工作重点

    1、文明习惯

    本学期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通过“一台”(校园广播台)、“一式”(周一升旗仪式)、“一岗”(校文明礼仪监督岗)、“一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全面开展“文明习惯”教育活动。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则,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文明礼仪内容,使文明习惯得到很好的扩展和延伸,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

    为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真正将工作做好做实,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采取了“日检查、周评比”制度,其中日检查是基础管理,周评比是及时反馈、强化教育,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对每班学生的好人好事,行为习惯进行监督记载查评和常规管理评分,并把各班每天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各班主任,以利各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学生的行为规范有较大程度进步,学生的文明意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有所养成。

    2、写字习惯

    合理安排练字时间。每周二第七节课为写字课时间,周三第七节课为练字时间,每天中午1:00——1:15为师生练字时间,学生平均每天练字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为提高师生书写水平,把此项活动落实到位,校长和教导处将到各班进行检查。以班为单位举行竞赛,强化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概念。班内开辟书法展览角,定期展览学生的书法作品,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机会。重视抓好书法兴趣小组活动,有重点地发现和培养写字人才。营造浓郁的翰墨飘香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书法启智、育人的作用。

    3、读记习惯

    学校将每日早7:40----8:00定为晨读时间,培养学生坚持每天朗读20分钟,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每周至少诵记一条名言警句或一首诗歌;及时批改学生的记录笔记。

    三、养成教育具体活动

    1、在纪念学习雷锋活动47周年之际,为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得以弘扬,大队部发出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倡议,组织大队干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走进社区活动。学校全体少先队员还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对校园进行了一次大扫除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真正体验到了“学雷锋、树新风”的快乐。

    2、为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热爱长辈的优良品质,学校开展了“三八”妇女节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大队部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全校各中队还开展《感恩母亲》主题班会,通过讲故事、绘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母亲的伟大等等。学生从最细致的事情入手,体验孝敬父母、热爱长辈的快乐与幸福,将感恩的心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意识,从小培养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的良好习惯,开展了以“珍爱生命之水”为主题的征文、绘画活动。许多参赛小选手将自己平时的一些节约方面的好创意、好建议、好习惯、好做法融入到自己作品中。

    4、今年四月份为学校的怀念月,为了更好地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学校组织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主题系列文化活动。全校开展了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班会。并在学校的号召下,纷纷登录中华英烈网、抗日英烈纪念馆等网站,通过网络向革命先烈献上一束鲜花,写下一段心里话,深情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对英烈们的无限哀思。学生们立志要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来回报革命先烈。

    5、为了进一步推动恒山小学读书活动的开展,创建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了“待启航书香溢恒小”主题读书月活动。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开展了“待启航书香溢恒小”学校读书展示汇报会等。全校各班以班队会的形式开展读书展示活动,评选出读书学生代表参加全校读书成果汇报会。通过读书月活动,同学们收益良多,更好的促进了同学们读书的热情。

    6、为了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学校开展了以“中国精神颂”为主题的征文演讲比赛暨毕业生立志签名活动。通过开展征文、演讲比赛等各项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们树立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篇8

一、加强养成教育监管,为开展工作保驾护航

学校召开校委会经过商议,决定将养成教育作为办学特色来抓,并在此后召开的全体教职工会议上一致通过。经过多次商讨,制定出以下措施,并切实落实到位,以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1.健全监管组织,确实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师为组员的“东滩小学行为习惯养成”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每学期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值周教师对各班养成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每天都进行监督和评价。

2.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构建学生养成教育体系。学校和家长合作,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校座谈会、家长培训会等形式,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学校和家庭教育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形成合力,共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

3.建立相关制度,坚持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学校制定了《东滩小学养成教育培养细则》和《东滩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在《细则》中明确规定了各学段在礼仪、纪律、学习、劳动、安全、卫生六个方面的具体管理条例及评价规则;在《实施方案》中确定了各班养成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及实施的具体内容。

二、发挥规则作用,狠抓行为规范训练

为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我校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东滩小学养成教育培养细则》为依托,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狠抓学生的养成。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每周星期一班会时间给学生逐条阐释《细则》,让每一位学生明确《细则》中的每一项具体要求。在学习上,要求学生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校,由语文老师组织有序到操场上晨读,现已形成习惯;在卫生方面,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由各班生活委员组织学生到各环境区域捡拾垃圾;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每节课后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在操场上开展跳绳、转呼啦圈、拍皮球等阳光体育运动;在文明礼貌方面,要求学生每天到校后要向老师和同学致礼问好,放学后向老师或同学间相互再见。为将《东滩小学养成教育培养细则》落实到位,由值周教师对每个班学生的学习、卫生、纪律、安全、礼貌、放学路队严格监管,并将表现情况如实记录在案,最后量化打分,在周末给予通报,并将此作为评选优秀班级的主要依据。经过长期培养,我校学生都能以各项规则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养成了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的好习惯。在课堂上,能遵守课堂常规,专心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校园环境、教室及个人卫生都能保持干净,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下课后各班能有序到操场上组织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同学间合作团结,积极上进,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三、营造育人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实施文明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校将一些有关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规则及名言警句整理出来,制作成校园展板、班级文化匾牌及警示牌,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环境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例如,我校制作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校园文化墙、文化展板及爱护花草树木的警示牌,各班教室内的墙上还制作了有关学习、礼貌、卫生、安全、劳动等内容的匾牌及提示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条幅。这些蕴含着良好行为规则及学习、处世原则的文化载体,无声无息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树立学习典型,形成追赶榜样的好风气

首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道德品质、人格力量、工作态度甚至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教师的形象,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做到首先自己应该做到。教师只有为人师表,教育才有说服力。为此,我校在每学期的师德师风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与综合素质,严格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无形之中给学生的行为习惯起到模范作用。在教师的表率作用和严格要求下,我校学生大多都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卫生习惯和礼貌待人的好风尚。其次,在学生中树立楷模。我校每年都要树立一批优秀学生,作为全校学生学习的典范。评选楷模时把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条件。学校还通过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对学生楷模的先进事迹加以宣传,而且这样的典型更具体、突出,更富有激励性和教育性。在楷模的影响下,学生在无形之中养成了很多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以语文、思想品德课为主的各学科中,都渗透着丰富的有关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在课堂上,各学科老师只要将相关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相机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并在教学活动中对课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学到本学科知识的同时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化养成教育。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为此,我校制定了《东滩小学课堂常规细则》,对学生写字读书的正确姿态、讨论问题时的合作方式等学习活动都有严格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严格遵守课堂常规,长期坚持,学生不但养成了很多学习好习惯,还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有效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六、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强化学生养成教育

1.每学期开校,我校都要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专题片组织全校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自觉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有力地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例如,让学生观看了专题片《小习惯成就大未来》、《餐厅礼仪》及《在习惯中成长》后,无形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建设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校园文化为目标,积极创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特色化、和谐化、多样化的精神家园、学习乐园、生活公园。

二、建设目标

到2012年,全区80%以上的各级各类学校要达标建设成为人文校园;到2015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达标建设成为人文校园,师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全面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校园人文教育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师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着力建设充满人文气息的“人文课堂”,寓人文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开设系列人文选修课,拓展人文教育领域,实现其健康的意志品格塑造、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把加强学科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人文教育作为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科研和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加大素质教育推进力度,促进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专题教育活动,将人文教育渗透、融合于典礼文化的养成教育中。

(二)加强以“唱读讲传”四位一体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

着眼于建设高品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深入推进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唱、读、讲、传”融入课堂教学并作为艺术节、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活动、班团队主题活动、社区实践活动和家校活动的重要内容;组建师生红歌合唱团,每月坚持开展活动;积极为师生订阅《读点经典》,把《格言碑》等本地经典纳入地方教材,建立创建市、区经典诵读实验、示范学校制度和特色文化学校创建制度,开展特色文化学校和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探索经典育人有效模式;继续深化“传箴言”活动,认真开展优秀箴言创作传播活动,推动校园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实现“唱读讲传”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精品化,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的有效载体,成为学校塑魂工程和素质教育创新工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活动的号召力、感染力、影响力。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坚持和不断完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艺术的资源与人才优势,开展文艺创作,培育文学精品和文艺品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建设丰富、健康、干净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加强艺术、体育教育

开齐、开足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课时。从年春季学期起,在中小学适当增加音乐、美术(书法艺术)课时;年始,在师范学校开设公共艺术课,逐步在其他中职学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深入实施中小学体育、艺术和科技创新“2+2”项目计划,让每个中小学生具备一项艺术爱好特长。切实加强师资配备和培养工作。根据中小学、中职学校艺术教育课时增加的实际,逐年适当增加学校专兼职艺术教师。到2012年全区学校艺术教师配备率达到75%以上。加大艺术学科骨干教师市区级培训力度。培训和培养区、校级艺术骨干教师队伍100名,进一步发挥艺术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以文明学校和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巩固和提高文明学校创建水平

从年开始,实现全区教育系统文明单位评选活动全覆盖,通过抓细胞建设、档案建设、基本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到2012年,全区100%建成区级以上文明学校。结合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实际,实施校园文明风尚引导工程,以“八荣八耻”为标尺培养师生道德风尚,引导师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心和家庭责任感。着力推进“百万学生文明行动”。要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以“讲礼仪、讲卫生、讲秩序、讲诚信、讲爱心”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学习礼仪知识,争做文明公民”、“人人是形象,师生做表率;文明促发展,基础是教育”、“人人是形象,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小手牵大手,共做文明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家长文明互促”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文明素质。

四、创建规划

采用边建设边评估、以评估促建设的办法,从到2012年,分四个阶段推进:

(一)规划设计阶段(年1月——年3月)

区教委、各级各类学校分别开展研究和规划设计。

(二)试点示范阶段(年4月——年12月)

区教委选择2所幼儿园、5所普通高中、2所中职学校、8所初级中学及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先行一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标识文化环境建设实施30所学校。

(三)全面推广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建设人文校园。对各级各类学校创建工作进行过程督导。52所学校实施标识文化环境建设。

(四)验收评估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50所学校实施标识文化环境建设。按照“考核指标体系”(详见附件),对申报评估的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达标综合评估,即进行达标水平评估和特色评估。力争80%的学校通过评估验收。

五、考评验收

考评验收由一、二级指标、测评标准和测评方式所构成,考评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条件保障、人文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音乐体育艺术教育、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创新与人文关怀、人文校园标识环境建设、特色项目、总体效果十个方面,总分值为100分,考评采取打分制,学校得分在7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对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幼儿园进行分类指导,各有侧重。

六、工作保障

(一)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人文校园建设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学校人人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总牵头,区文广新局、区委外宣办、都市报、区广播电视台、区科委、团区委、区文联全面配合。下设区人文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和建设标准,开展检查指导、考核评价等具体工作。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推进。

(二)落实投入保障

建立以区财政投入为主、学校自筹为辅的人文校园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人文校园建设专项资金,并逐年提高。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将人文校园建设工作经费纳入学校公用经费统筹安排,确保专款专用。

(三)加强督导与评价考核

建立人文校园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制度。从年起,将人文校园建设纳入对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绩效考核和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内容。加强对人文校园建设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区教委要定期和随机对人文校园建设进行过程性督导、阶段性评估和终结性验收。对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学校,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

篇10

坚持实施德育先导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红桥区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为进一步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红桥区以“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为主题,实施了德育工作“11135工程”(一条主线:养成教育;一个载体:班集体建设;一项保障:队伍建设;三个目标:衣冠整、谈吐雅、举止端;五项措施:日自查、周班结、月校评、常反馈、年表彰),全面强化德育常规管理,引导全区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合格的社会公民。多年来,红桥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成绩斐然:德育科研深入推进,班集体建设的研究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成功举办全国班主任“和谐育人”专业能力大赛,展示了本地区德育工作的显著成果;举办“以德启智”现场汇报会,体现全员育人的突出成效;成立教育系统艺术团,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教育活动;荣获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县称号,并作为天津市唯一的区县代表受邀参加全国阳光体育推动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得到中国关工委和天津市关工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德育工作中,红桥区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班集体建设为载体,以精细管理为保证,探索建立各学段的主题教育内容,分阶段、分重点、分层次地实施“1234”策略,即:“一个载体”做平台,“两项活动”求实效,“三项制度”做保障,“四个结合”抓落实。

“一个载体”做平台。充分发挥班集体教育功能,在班集体建设中有效开展养成教育,通过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构建有特色的班集体文化等多种途径,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

“两项活动”求实效。一是开展“养成教育校本课程”评选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开发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区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不断提升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和实施水平,使校本课程形成系列、形成品牌,起到更好的育人作用。二是开展“好习惯是这样养成的”教育故事叙说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广泛交流养成教育方法,形成全员抓养成教育的氛围,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和水平。

“三项制度”做保障。一是建立“一月一个好习惯”活动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成教育的计划性、科学性、实效性,在全区开展“一月一个好习惯”校际交流活动。区教育局德育科深入学校调研,有针对性地了解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掘典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在全区进行交流,并将此项工作的考核结果纳入各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二是建立对学生多元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完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的评价方式,将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科学地结合起来,建立多元评价制度。各学校根据实际,自主设立各类表彰奖项,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对学生的品德评价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过程,通过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建立“养成教育示范校”评选制度。为推动全区养成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的轨道,从2011年起,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养成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对达到标准的学校,经区教育局验收合格,统一命名挂牌。

“四个结合”抓落实。一是与常规管理相结合。各学校将系列化的养成教育内容和序列化的养成教育目标有机融入学校的常规管理,将常规管理作为养成教育的基本着力点。二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班主任和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师主动担当养成教育的使命,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做到知行统一。其他学科教师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强学科教学养成教育研究,自觉履行自己在学科教学中应担负的养成教育职责,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并重。三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完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家长座谈会、家校联系卡、教师与家长结对子、校园开放日等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家长网校、校信通、班集体博客等新型家校交流协作机制,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的作用,最大限度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合力。四是与德育科研相结合。各学校树立以课题研究促进德育工作全面发展的理念,建立相应的工作推动机制,针对本校养成教育现状以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深入研究养成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的关系,从调查研究入手,在实践中研究,总结经验与规律,探索班集体建设和养成教育的科学性,推动养成教育深入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