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范文

时间:2024-01-29 18:0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

篇1

近日,笔者读到两则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新闻,一则是《成都商报》报道的:近10年来,四川省先后选派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统计却显示,现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流失率达70%以上。另一则,是《京华时报》报道的:2008年北京有1.9万多名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北京地区近百所高校和研究生培养机构的大学毕业生报名当“村官”,其中研究生1800多名,还有17名博士生报名,录取比例达到6.3比1。

同样是选派大学生到基层做“村官”,为什么两个地方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呢?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中伯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因在于:工作重视不够;经济待遇偏低;教育管理工作没跟上;政治激励不到位。

按照刘中伯总结的四个原因来“对号入座”,就不难得出为什么北京争做“村官”的现象盛况空前了:北京得益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及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被聘用者月薪2000元左右,并将按照有关政策由政府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凡聘用两年连续考核合格者,可办理北京户口;工作满两年后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加10分,3年合同期满后表现特别优秀者,可推荐免试入学;3年合同期满考核合格通过相关公务员考试的,可优先录用为国家公务员,表现优秀的,还可列为副处级后备官员。这些优惠政策勾勒出一个大学生“村官”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怎么能不令人神往呢?录取比例达到6.3比1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学生“村官”一直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但从四川省大学生“村官”大量流失和北京盛况空前的现象来看,大学生“村官”这项工作仍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推动。

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存在着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弊病,打造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已成当务之急。选拔大学生“村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这将改变过去支持农村一定程度存在的“见钱见物不见人”的状况。然而,穷山沟要想引来“金凤凰”,说起容易做起难。

应届大学生下基层当村官存在“干不长,留不住”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这一实践的根本性问题。农村之所以留不住人,待遇问题是关键。今日的中国,已经不是“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年代,在重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正视每一个知识个体对于自我发展的合理追求。只有“安居”,才能“乐业”,只有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保证他们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心情舒畅地乐于在农村奉献青春。也因此,河北工业大学微电子所刘玉岭教授曾在全国两会上对大学生“村官”问题发出呼吁:“国家制定的就业政策,例如支援贫困地区建设的 ‘三支一扶’、‘支援西部’等是科学的、有利于经济发展需要的。但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配套政策落实滞后,例如工资待遇问题不能及时兑现等等。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在校学生对政策的响应程度。”暨南大学副校长周天鸿也认为:“继续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西部边远地区就业,对到这些地区工作的大学生应该给予政策支持;如国家应制订政策保证其各方面待遇和收入不低于同等条件下公务员待遇。”那种希望大学生长期甚至一辈子“终身插队”在某个特定的村子绝对无私地奉献毕生的想法,无助于激励大学生奔赴广阔天地,形不成人才的良性互动,将会使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计划大打折扣。

篇2

一、河北省大学生村官队伍现状

本次调研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政府机关及大学生村官,共发放给政府机关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80份,其中有效问卷266份,问卷回收率93%,问卷有效率为95%。发放村官本人的调查问卷350份,回收312份,有效问卷306份,问卷回收率为89%,问卷有效率为98%。

(一)应聘的动机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应聘村官的动机为迫于就业压力的是主流。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想为农村做贡献”;37%的被调查者是“迫于就业压力”;有的是“作为过渡,先解决就业”,有的是“ 积累经验便于以后找工作”;30%的被调查者选择“公务员或研究生考试优先”。

几年来,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难题,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现吸引了很多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对一些想考研、考公务员的农村毕业生来说,选择做“村官”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按河北省村官保障制度来看,任职2年以上,他们可以享受到考研加分和公务员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找工作太难、就业压力太大已经成为应聘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原因。

(二)工作岗位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是日杂、勤务、处理文字工作以及协助村干部处理日常事务。被调查者中,“协助村干部处理村委会的日常事务”和“处理各类文件,拟写报告、总结及汇报材料等文字材料”共266人,占87%;“普及科普农业知识”的共36人,只占11%。在对农村实地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村干部文化水平比较低,大部分农村户籍人口通过考学等渠道提高学历后离开本地,而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正好弥补空缺。大学生村官有较好的文化理论基础、活跃的思维,所以来到农村基层就往往担负起处理文件、撰写文字材料及日杂等工作。但真正从事普及科普农业知识、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传播的却占少数。

二、大学生村官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

目前,河北省村官任职后,不仅高校没有设置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开设的专业,各级党校、相关部门也很少组织大规模的工作培训、指导。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要满足这个标准,不论是高校,还是政府机构都是有一方责任的。

(二)村官的管理、保障体制存在问题

首先,在认定村官身份上缺乏统一标准。现在,大学生村干部是政府公选出来的“干部”,但不能纳入国家公务员体系;与本地选出来的村干部相比,他们又有着质的区别。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吸引大学生到村任职,但这些都只是可能性的短期的政策,没有明确的长期政策。

其次,村官对自身待遇满意度不高。大学生村官虽然和乡镇干部做一样的工作,但没有编制,待遇也不同,有的地方也没有养老以外的保险。据调查,在邢台、张家口、衡水等地区任职的村官,工作三年以上,工资还在每月1500元以下。在对于自己工资待遇满意度的调查上,有14人持“非常满意”的态度,占5%;174人持“满意、一般”的态度,占57%;而持“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人数比例分别占到10%和28%。

再次,村官服务期满后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虽然目前对于期满后考研或考公务员的村官,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对于有意继续任职的大学生来说,保障力度不够。具体表现在住房,落户,配偶、子女的安置等问题上。调查显示,因待遇保障和发展空间而无法安心工作的村官占被调查者的65%。

(三)当地村干部、村民思想保守

对于大学生到村任职,仍有一定数量的村民乃至村干部思想比较保守。村民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服老不服青。农村干部对于大学生的到来一方面积极欢迎,另一方面又担心被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取而代之,从而产生戒备思想,不让其接触核心村务。通过调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中的受欢迎程度上看,124人选择“受欢迎”,占到40%;而164人选择“一般”,占54%;同时有16人选择“不欢迎”,占6%的比例。

(四)工作条件有待改善

在工作条件方面,大部分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比较落后,网络通讯不发达,基层村委会也没有能力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很好的工作待遇。因此村官住宿条件不是太好,部分村官所在工作地区比较偏远,交通出行、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都受到了限制。

(五)大学生村官本身发展的不足

1、缺乏农村工作的必备知识、实用技术

从对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的调查中看到,农学、畜牧、种植、农村经济管理以及适合农村需要的专业知识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少,具有农学背景的大学生村官只占21%。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只学习了某一专业知识,技术方面懂得很少。担任村官后,他们所掌握知识、技术的单一性与农村工作的多样性二者产生明显差距,故不能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问题。

2、 缺乏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

由大学生村官户籍性质的调查中看出,有将近一半的村官工作在陌生的乡村。首先,不熟悉当地方言,特别是跟村民沟通产生了障碍,难以融入到当地人文风俗当中,大学生村官就像外地人一样受到排斥。其次,大部分农村的人际关系复杂,有较多的利益纠葛,对于刚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本身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特别是在农村的工作经历。虽然满腔热血,但处理具体问题时,缺乏招数,事倍功半,有时甚至是好心办了坏事。

篇3

大学生村官,先是大学生,而后才是村官;村官大学生,先是村官,而后才是大学生。在中国社会的语境里,大学生似乎就是指有文化、有理想的青年人,或者说是知识型人才;而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村官并不是官,因为村并不是一级政府组织,而是一个村民的自治组织。本来并不是在一个体系中的两个名词,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而后又赋予新的意义呢?

大学生村官是在某种行政力量的干预下实现的,犹如当年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是在强力的行政干预下形成的一样。行政村本来是作为一个村民的自治组织存在的,是代表村民自身利益的组织,作为强有力的各级政府本来是该与村民组织进行沟通,并倾听基层人民的声音、保护村民组织的独立性的,但现实的情况是,强大的政府俨然已经把村民组织变成中国的第六级政府(中央、省、市、县、乡和村),村主任的选举以及任命,乡政府或者更高层次的政府组织在中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村官亦是对村民组织自治性干涉的表现。大学生村官作为更高层次的政府在基层村民组织的代表,但也仅仅是形式上的代表,大学生村官的出路似乎在招聘启事中写得清清楚楚,如果考研可以优先录取,考公务员有更多的优惠政策,或者积极地推荐到其他单位就业。大学生村官,无论从组织者来说,或者作为其本身,就只是一个缓和措施,并不是把这项工作作为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去农村的,终究还是要回来的。

不把大学生变成村官,而把村官变成大学生,即村官大学生,是不是就能解决大学生村官的短暂性,因为村官本身是生在那块土地上的,是热爱那块土地的。对于这样的提法,也是有实践的,对村官进行培训,是一项久远的计划,也在一直实施着。但把村官变成大学生,就有点一厢情愿了,或者说仅仅是一个对村官进行培训的代名词而已。如果非要给中国的每一个村官都颁发大学文凭,那不仅是对现有教育体系的重大冲击,在制造大量的“假的真文凭”,变成各级党校文凭的翻版,更是加重了现有大学生的社会预期,从而造成更多的大学生村官。从另外一方面说,把村官变成大学生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服务村民组织,如果真的把村官变成大学生,后面还要进行一个必要的步骤:如何把村官大学生变成新的大学生村官?这是个驳论。

如果仅仅从就业的角度去衡量大学生村官,而不是从村民自治、农村发展的角度考量的话,大可不必刻意去讲“大学生村官”这样的名词,亦不必针锋相对地提“村官大学生”这样反向名词,这样的提法虽很时髦,但不实用。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 问题 对策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047-01

大学生村官,是指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基层担任村支书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自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培养锻炼了一批年轻后备干部,缓解了就业压力,实现了大学毕业生自身价值。但是,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瓶颈导致角色模糊

身份不定,一般来说,大学生村官是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的,户籍并不在工作村,严格来说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也没有事业或者行政编制,缺少选入村委会的合法资格,不少村庄规定,村里两委委员必须同时满足拥有党员身份和是本村村民两个条件,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村里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身份的界定不清,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地位不确定,岗位职责模糊,既不是村民,又不是村两委成员,导致对村级管理没有监督权和组织管理权。这样,许多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比较被动,多方受制。

(二)组织部门不重视,后续管理制度缺失

组织部门工作不到位,重引入轻培养、重政策轻落实、重安排轻关怀,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培训、保障、跟踪培养、激励、流动制度,导致大学生村官进村后就处于放任状态,生活无保障、遇困无人帮、在村无事做、工作无人教,创业困难多,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三)待遇偏低

工资待遇好坏是能否留得住大学生村官的关键。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经济待遇并不满意,他们的收入多为补贴性质,数量有限,与期望有一定差距,而且很多地方在工资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承诺都没有兑现。

(四)专业错位

目前,农村最需要的是与农业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村官专业背景太宽泛,多是文科出身,有农学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出现“来的不需要,需要的不来”“学的用不上”等现象,影响了他们工作的开展。

(五)动机不纯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动机比较复杂。有一部分大学生是真心想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只是在就业压力或者各项优惠政策的吸引下作出的权宜选择,并没有扎根农村的愿望,他们对工作大多持观望、应付、浮躁等消极态度。

(六)综合社会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应付复杂的农村事务

二、稳定与发展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对策

为了使大学生村官进入良性发展的状态,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国家应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支持力度

第一、 构建大学生村官的系统工程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个集选拔、中期培养、后续管理与期满再就业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紧密联系各环节,将其制度系统化、全面化,实现这一工程的良性循环。

第二、加强农村软硬件建设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硬件环境落后,国家应积极创造和优化大学生村官进行日常工作的软硬环境,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力度,提高待遇水平,留住大学生村官。

第三、加强配套措施的建设和对基层干部思想的教育

地方领导应对大学生村官工作进行积极的配合和帮助,对其进行全方位培养,使他们成为能为农村办实事的村官;同时加强大学生、基层干部、农民对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深入学习,形成和谐的舆论环境。

第四、加强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

建立有效的奖励和约束机制,对大学生村官的行为和作风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基层组织领导、确保政策措施取得实效、明确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责任负责主体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责任。

(二)社会和家庭应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去农村

对社会来说,应该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赞扬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奉献精神,使到基层工作成为社会新时尚;对于家庭来说,父母应该抛弃对农村的偏见,鼓励孩子到基层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大学生村官自身要适应农村的环境

大学生村官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把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农村实践紧密结合,真正融入农村;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处处留心学习;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作风面貌,端正态度,处处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

参考文献:

篇5

今年4月底,北京市大学生村官选聘开始报名。经过这次选聘,将有3000名大学生拥有一个新身份――大学生村官;同时,2800名大学生村官也将因合同期满,可能脱离这个身份。在农村这片热土上,人来,人往,但不管是将要来的、正在的还是离开的,他们都和一个梦想有关――农村信息化。

2010年7月,《中国计算机报》策划选题《新知青下乡》,讲述全国9省12名大学生村官的信息化故事。时隔近一年,他们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中国计算机报》记者再访其中6省8名大学生村官。

“有需求,就有我们”

从三王村到镇里,只有一条8里长的路。每天,安徽省颍上县陈桥镇三王村的村官赵钢钥都要在这条路上骑20分钟的自行车上下班。10个月的时间里,这条路、这个村庄、这名村官都在悄悄地改变了。

4月20日,拨通赵钢钥的电话,还未来得及自我介绍,赵钢钥就认出了老朋友(记者)。如果说10月前的赵钢钥腼腆,自信心不足,那么今天的他已然成熟――语速沉稳,意简言赅,这来自他的工作。

2010年7月,那时,他大学毕业才一年,三王村总共有5台电脑,他构想的三王村的信息化困难重重。“很多村民想联网,但是没办法引入宽带”,更让赵钢钥受挫的是,因为三王村地处偏远,村里无法安装光纤,引入ATM的计划不得不搁浅。赵钢钥一直希望得到支援,甚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都不忘“为民请命”:“你们能不能帮忙反映一下,我们这边怎么不能通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中国移动之间来回奔波成了赵钢钥那段时间的主要工作。终于,去年9月的一天,记者收到了他的短信:“我们村的通网问题解决了,现在我们正向扶贫协会申请电脑赠送。”只字片语间,记者能感受到他编写短信时的兴奋。

万事开头难。通网问题解决了,所有问题也开始迎刃而解。不久,三王村200户村民安装了数字电视,赶了一回时髦;随后,村委会和村里唯一的小学还共同出资,建起村里第一间电脑室。在电脑室建成的那一天,担心孩子们不慎弄坏电脑,赵钢钥给屏幕和键盘都套上了塑料袋。

电脑有了,网通了,该给村民创造点儿直接经济效益了。利用专业特长,赵钢钥开始帮村民在网上购物,不仅价格便宜,还能送货上门,省钱又省事儿。粗略计算,他惊讶发现自己在网上订购的商品总金额居然超过了15万元。

虽然现在很多村民还都不太会用电脑,但已经慢慢养成习惯:每次买东西时,村民都会先让赵钢钥查一下网上价格是不是更便宜。

从开始的质疑到现在的离不开,村民对这个小伙子越来越信任。在三王村村民看来,电脑都快和“小赵”画上等号了。

就在赵钢钥的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江苏吴江市盛泽镇里安社区的村官周宏杰也在打造他的“E绸都”。对这里的村民来说,电脑不稀奇,“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如何让村民的电脑发挥更大作用,周宏杰一直在思考。

今年1月,盛泽镇大雪纷飞。周宏杰的办公室电话在响――大雪难行,不少村民咨询,为期一个月的医疗保险缴费期能不能宽限几天。如果错过医疗保险的缴费时间,村民这一年可就无法享受医疗保险了。

这场大雪的来到,让周宏杰琢磨着:村民在家自己缴费,多方便的事儿!说干就干,他便建立了一个医疗保险网上支付系统。看到这个系统受到村民欢迎,领导支持,并被推广到镇里的其他社区,周宏杰决定再建立一个党员网上缴费系统,“社区的流动党员和在职党员比较多,通过这个系统,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交党费了”。

利用自己懂电脑的优势,建立一个网站,将村子宣传出去,帮助农民走向信息化,是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进行信息化的主要方式。经过一年的努力,河南省临颍县杜曲镇三朱村的大学生村官付沛沛参与创立的易村网已发展为一个全国性网站,三朱村成为易村网上几百个村庄之一――通过这个网站,付沛沛把村里的特产向外宣传推广。

凭借较高的文化素质、知识技能、开阔的视野以及充足的干劲,大学生村官在便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农村信息化的主导力量。他们如周宏杰所说:“哪里有需求,我们就在哪里。”

“我们还在努力”

大学生村官在大学校园里经受了很好的教育,信息化视野比较开阔,在信息化方面,他们显现出先天优势。作为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他们敢于尝试,以或简单或复杂的信息化手段推动农村的发展进程,但当梦想进入现实,他们却遇到了诸多不曾预想的阻力。

“域名和空间我们都买好了,但网站备案提交了快一年,却一直审核不下来。”王莹无奈地对记者说,“因为这样,网站一直无法上线。”王莹是河北乐亭县胡家坨镇于家寨村的村官。自 2008年来到中国皮影、大鼓之乡――乐亭县,处于对传统文化流失的担忧,王莹和其他大学生村官决定建立冀东文艺网,宣传冀东文艺三支花――评剧、唐山皮影和乐亭大鼓,同时可以为村民创造经济效益。

然而进程却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顺利。“按照正常的速度,20天就可以审核下来,但我们网站却迟迟没有通过审核,具体原因我也不知道。”王莹向出售域名的网站公司求助,却无功而返,“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这一年的域名和空间白买了。”

如今,王莹已被调去另一个村子任职,但对冀东文艺网,“我们还在努力”。

在记者采访的大学生村官中,遭遇项目迟迟不能开展的不止王莹一个。

“虽然快一年过去,但我们村没什么变化。”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柳林村的村官郭莉丽表示,她设想打造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城里人可以租赁村里的土地,种植自己喜欢的果树和蔬菜,如果没有时间照料,可委托村民代为照看。为了宣传项目,她还建立了“我的果树我的地”网站。虽然村里的领导对项目很支持,并委以她网上宣传推广的重任,但“基础设施一直没有建设起来,土地也没争取到,怎么做宣传啊”。

目前这个项目仍在缓慢地进行中。郭莉丽没有放弃:“我们村开展这个项目很有优势,项目一定能够开展。”

“这几年值得”

目前,大学生村官大多属于80后。他们不再是单一的理想主义者,人生选择受明显的利益因素驱动:待遇吸引、优惠政策、未来发展……对于未来,他们有很多考虑,却比较模糊。

时隔一年,当初奋斗在农村一线的村官面临合同期满的困境。或走或留,这是政策和村官双向选择的结果。

在周宏杰看来,在城市发展,做再多事也只是锦上添花,同样的事情对农村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周宏杰因此选择回到了农村。虽然任期将满,但他已经开始考虑下个任期该做什么了。当然,他连任的前提是政策允许,上级领导支持。

虽然认定农村这片热土,但政策是否允许,付沛沛还在等待。“到今年8月,我的任期就满了,很想留在村子,但能否续签得等政策出来。”离合同期满仅有3个月,如果无法续签,她还得考虑再就业问题。在农村度过三年,能胜任其他工作吗?她不确定。等待的日子是难熬的,“每天都很迷茫”。

郭莉丽已决定离开。现在,再就业是郭莉丽主要考虑的问题,每天她不仅要忙于各种会议,还有各种考试。接到记者的采访电话时,她犹豫不决:“太忙了,可能不能和你聊太久。”

据统计,今年8月,和郭莉丽一样,任期将满的北京大学生村官有2800名。根据北京市政府最新续聘文件,大学生村官只能续签20%。这意味着,北京市招聘的大学生村官中将有80%面临找出路问题。

公务员优先考核录取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让公务员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的选择。“好几千人争几个岗位,考上的概率太小了。”对于考取公务员,王莹没有太大自信。

去年8月任期已满的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固村镇回龙村的村官谌莎莉已经考上了公务员,再回头看自己担任大学生村官的这几年,她不由感慨:“这几年很值得,自己没有白过。”尽管如此,她依然有很多担忧和遗憾,在她之后,村子再没有大学生村官进入,“之前做过一个村庄博客,离开时我交给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打理,但真的很不放心。”

“渴望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村官有着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借这个群体来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政府推出村官政策的初衷之一。凭借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有力队伍。和记者采访的8名大学生村官一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把信息化致富,强化村民的信息化意识当成重要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的烦恼可不少。村民买得起电脑,但不会用,也没有用的意识,即使少数人会用,也是玩游戏消遣。这是受访的大学生村官遇到的最普遍困难,更为深层的问题是:人才匮乏。

“我们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所以并不能全身心投到网站建设中。”冀东文艺网迟迟无法上线,王莹虽然着急,却分身乏术。未来倘若冀东文艺网能够上线,她也不能保证能投入很多时间。事实上,“我们之前帮助过村民在淘宝上卖特产,但后来没时间打理,最后便不了了之了”。

缺人,信息化作用发挥不起来;信息化作用发挥后,缺人情况也随之加剧。“我们非常渴望高学历人才加入我们。”赵钢钥表示。虽然他所在的村子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但“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现在,村子有两个村官,但是忙起来时,人手还是不足。

培训村民,让他们成为后备力量,这原本是不少大学生村官设想的解决人才匮乏问题的办法。“这种义务劳动,没有薪酬,谁愿意做?”江苏省扬中市三茅镇明华村的村官吴禾青认为这根本行不通。

她建立明华村网站,对外宣传推广明华村,当初也曾想过培训五六个村民,让他们帮助维持网站,但如今网站维持依然只有她一人。虽然一直强调“不要紧”,但她仍忍不住流露一丝苦闷:“作为村里的信息采集员、网络建设员、网站管理员,我时刻不敢松懈。”

受编制限制,并不是所有村官都能留在乡镇、农村。如果保证信息化持续进行,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离开时都会思考这个问题。“我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交接好了,过阵子我们村就会有两个大学生村官进来,接替我的工作。”虽然离开,但郭莉丽很放心把自己策划的项目交给村委会。付沛沛却不放心:“我们村除了我之外,还有一名村官,他是2009年过来的。如果村官期满后无法续签,那等他任期也满后,我们这里就没有村官了。”付沛沛表示,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大多不会电脑,如果他们离开,之前创办的网站可能就荒废了……

记者手记

农村信息化需持续输入人才

不可否认,有些大学生选择成为村官是为了躲避强大的就业压力,但是对于正在进行的农村信息化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作为农村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大学生村官可以优化农村知识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新农村的建设速度。

大学生担任村官,村里实现了把“人”引进来的第一步,后面紧跟着的是,如何把“智”引进来,如何创造出合理机制,让他们在深刻了解农村现状之后,激励出更多民生智慧。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大学生村官负责全村的信息化工作,而这并不仅是他们全部的工作,造成大部分村官分身乏术。

篇6

创业初成的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探索了许多寻找项目的法子。

山西武乡县涌泉乡庄头村有散户养猪的习惯,挣扎在贫困线下的村民却舍不得花钱买饲料和优质猪崽,养猪的收入不高。大学生村官张毅清因此萌生了科学养殖示范的主意。干净的猪舍、好品种猪崽、优质饲料,科学养殖方法让张毅清养出的猪比村民同样三个月出栏的猪每头重了30多斤,收入涨了一大截。如今,村民纷纷跟张毅清学起了科学养殖。

和张毅清从本村传统产业出发不同,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九里滩村大学生村官魏大统盯上了县里的农业发展规划和相应优惠政策。靖边县鼓励农村发展温棚、拱棚和智能温室等现代化设施农业,发展温棚200亩以上,建成后每亩给予1.8万元补贴。“这等于政府出钱给村民盖大棚!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魏大统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流转村民土地,分三期建成700亩大棚项目。通过种植反季节高端瓜果和无公害绿色蔬菜,这些大棚预计实现年收入500万元左右。

也有很多贫困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思路,是“走出去”学来的。

山西左权县麻田镇西安村是典型的太行山区地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里竟有百亩莲藕种植项目。这个项目就是镇里的9名大学生村官,到莲藕种植经验丰富的山西襄汾县考察后,结合西安村水资源丰富的实际,抱团创立的。

在一份大学生村官创业情况调查中,43.8%受访者认为,缺资金是大学生村官创业最大的困难。在老百姓人均年收入不足2300元的贫困村,难度系数更大。

融资难是创业的一道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募集成立了“星火扶贫创业基金”,专项用于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创业。对于通过评审的项目,每个给予30万元支持。

陕西佳县店镇三岔沟村大学生村官孙鹏,跑遍了农业局、畜牧局、科技局等大大小小的政府部门,四处“化缘”,争取资金,带领村民发展土鸡规模化养殖。刘君建则在村里发展起猕猴桃种植的,他把当地一家企业引进了农纲村。“猕猴桃前期投入很大,单靠村里的力量很难集齐,招商引资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资金问题。”

创业路上多风险。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对支持的94个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实地调研后发现,大学生村官普遍缺乏创业知识和技能,在如何实现滚动发展、如何有效规避风险方面缺乏经验。

为了帮助大学生村官在创业过程中有效规避风险,多地组织部门开展专项培训,传授创业经验。同时,为他们配备“创业导师”,其中有党政干部,更有成功企业家。郝泽明就是在“创业导师”长治市大山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旭根的指导下,重新规划选址、更新技术设备、学习管理经验,在村里建起了更大规模的现代化大型养鸡厂。

山西代县峪口乡下苑庄村大学生村官金宏雁对待创业风险的心得是,哪怕创业遭遇暴风雨也要冷静面对,把损失降到最低。创业头一年,金宏雁就撞上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冰雹。看着正在做果期的西瓜被冰雹砸得乱七八糟,她站在地头哭了好一阵子。伤心过后,有心的她从村民口中了解到西瓜还有第二次做果期。依靠第二次做果期的人工授粉,她原来抱定“绝产”念头的西瓜最终竟有不错的收成。

篇7

4月份,农业部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座谈会,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梁田庚出席会议并讲话。梁田庚强调,各省(区、市)要抓好农业农村人才规划和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的贯彻落实,并按照当地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统一部署,抓紧编制本地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抓紧谋划本地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计划和重大工程,落实人才培养经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现代农业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要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在配合做好示范性培训的基础上,抓紧启动本地区的带头人培训工作,着力培养一大批能够带头致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要加大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力度,深入推进面向农民的农业职业技能开发,着力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切实夯实农业标准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人才基础。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要在组织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帮扶力度,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湖北严查截留借用大学生村官

湖北省委组织部召开全省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市县乡党委和组织部门严格执行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借用大学生“村官”。湖北现有大学生“村官”约3500人,他们为新农村和基层政权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强调,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理由借用大学生“村官”,凡是发现有大学生“村官”被截留借用的问题,将进行责任追究和通报批评。近期各地要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立即纠正截留借用等问题,确保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发挥作用。要加强大学生“村官”定岗定责和规范管理,以县为单位每年组织一次集中培训,每个重大节日组织一次走访慰问活动,每半年组织一次交流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评先表彰活动,每名大学生“村官”都有一名县乡干部结对联系,每年进行一次集中考核。要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成长成才。

篇8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优化和完善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这使得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这一问题,很多省市和地区都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江苏省近年来实施了大学生村官储备的创新性计划,公开招聘和培养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让他们到农村担任村干部。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农村干部的内部核心力得到了增强,从而加快了新农村发展建设的脚步。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重要性

(一)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村官需要组织和管理新农村的各种事业,同时也要解决和协调新农村的各种矛盾。因此,一名合格的村官必须具有新方法、新思路和新观念。但是,在当前大多数农村当中,村官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普遍不高、法制意识较为薄弱、思想观念过于守旧。对此,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知识、素质和水平较高的群体,富有活力和冲劲。虽然对于事物的处理和问题的解决方面缺乏经验,但可以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思想观念进行弥补,能够与原有的农村干部进行良好的互补。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不过我国农村目前正缺乏大量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阻碍了新农村的发展。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很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大量的涌向城市。而在城市中接受中高等教育的农村学生毕业后也不愿意回归农村。这就导致了城乡之间人才流动的不合理。对此,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促进高素质人才向农村的流动,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脚步。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卫生、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充分的应用到新农村发展建设当中。

(三)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在我国社会中,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各大高校纷纷扩招,使得近年来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而相应的就业机制却没能跟上其发展脚步,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大学生村官政策,通过选拔和培养,将一些优秀的大学生派遣到农村担任村干部。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拓宽大学社工的就业渠道,还有利于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发展。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制度不完善

大学生村官都是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直接进入到农村工作的。因此,很多大学生一时无法接受大学生活和农村生活之间的落差。而且,由于大学生刚刚进入农村工作和生活,和村民缺乏相处和沟通,对现实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具备充足的思想准备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因此,很多大学生村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感到十分费力。基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应当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充分的了解农村的一些基本情况,掌握常见事务的处理方法和经验,从而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大学生村官的福利待遇比较低,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更是如此。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难以积累充足的资金,使他们在三年任职期满之后,还要重新面临着就业压力。而在大学生村官的政策规定当中,并没有关于这方面问题的内容。这就使得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之后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使得很多大学生宁可在城市中找工作,也不愿意报考大学生村官。虽然大学生村官在报考公务员和考研方面有一些优惠政策,但不是所有人会选择这条路。因此,大学生村官在任期满后,还要从头开始。

(三)选拔机制不完善

目前,作为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考试中,过于重视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而忽略了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是否适合进行农村工作。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村官所学的专业和农村工作或农业生产没有联系。大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距离农村工作相去甚远,同时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使得大学生村官面对农村工作往往无从下手,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建议

(一)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政策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好上岗培训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强化,树立大学生村官正确的价值观,愿意在农村发展,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要做好村情、乡情和国情的培训,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现实状况,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可以让大学生进入农村进行驻村培训,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同时对农村工作的开展方法进行培训,使大学生村官掌握群众工作、农村工作的能力,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拥有更加充足的依据。此外,还要培训具体的农村事务处理方法,在大学生在处理具体事务的时候能够知道从何入手。

(二)完善大学生村官的保障政策

在当前社会中,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必然会追求与投入相对应的收益和回报。而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很低,无法满足大学生投资回报的心理。因此,国家应当给予大学生村官适当的工资待遇,同时基于一定的补助和福利待遇,让大学生村官能够自愿的留在工作岗位上安心工作。另外,还可以考虑给予大学生适当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待遇。这样能够体现出对高素质人才的尊重和回报,同时也能满足大学生精神上的追求,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政策

在进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任用时,应当尽可能的采取本地选拔、本地任职的方法,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或自己的家乡任职。尤其是让大学生村官在自己的家乡任职,由于对家乡的了解和村民的熟悉,使村民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大学生村官,这样能够产生更为理想的效果。而对于异地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由于对情况的不了解和对村民的陌生,使其难以迅速与当地村民相处融洽,会对农村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不变。另外,在的学生村官的选拔方面,应当更加注重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尽量选取专业方向与农村或农业工作相关的大学生。这样能够让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或者拥有充足的农村工作知识,从而更好的开展农村工作。

四、结语

大学生村官是近年来产生的新鲜产物,通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十分良好的效果。大学生由于受过系统、专业的高等教育,普遍具备十分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同时思想观念新颖、思维方式活跃,能够为农村工作带来很大的改变。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对此,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耿相魁.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几点思考[J].大连干部学刊,2013(10):21-24.

[2] 艾依仙木・尼牙孜.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郑凯方.大学生村官机制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2.

篇9

扩张创业主体,激发创业热情。加强培育各类创业主体,将村居干部、党员、大学生村官、务工返乡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主体作为重点,通过建立健全创业主体动态数据库,扩大创业帮扶对象范围。为有创业意向的人员提供创业项目查询、培训指导和专家咨询等跟踪式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技术、市场、用工等方面的困难,并通过税费减免、财政扶持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激发各类创业主体“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的激情。

扩建创业载体,打造一流平台。该区在宿豫经济开发区积极筹建4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对进入园区创业的孵化对象,优先给予贷款支持。鼓励乡镇设立创业示范街区,并评选出十星街区和十星创业户,给予财政奖补。全区每年新建不低于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全民创业园,达标且入驻率不低于60%的,区财政将给予建园补贴。到2015年底,各乡镇要建成1500亩以上的现代农业创业基地。通过建立健全城区、乡镇和村居三级联动、覆盖城乡的创业载体,不断吸引各类主体进园区创业。

扩充创业项目,实现增收致富。宿豫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采取面向社会征集、创业项目电视大赛、专业部门推荐等方式,建立全民创业项目库,目前已征集优秀创业项目80多个。同时,区创业办每年遴选出4—5个特别优秀的创业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5万元一次性补助。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着力打造全民创业品牌。积极引导创业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服务业,引进“农”字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肉鸡、蔬菜、生猪和水产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同时,支持科技人才创业,不断实现全民增收致富。

扩宽创业服务,增强创业本领。区、乡、村三级分别设立创业服务中心、创业指导服务所和全民创业服务站,对创业者实施台账管理。同时,全面推行“项目选择、培训指导、贷款扶持、跟踪服务”一体化服务模式,将创业服务窗口设在行政服务大厅,精简办事程序,为创业者解难题、办实事。根据创业者创业需求的不同,该区还专门邀请专家学者组成科技宣讲培训团,深入乡镇、村(居),采取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创业者的科技素质和创业本领。

强化创业保障,点燃创业激情。今年以来,宿豫区出台了《关于开展“四扩一强”工程 实施全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全民创业领导小组。通过不断完善财政、工商、税收、土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强力推动全民创业工作顺利开展,引领和带动全社会力量服务和参与创业。积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深入解读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创业典型,创业项目信息,通过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创业者座谈会、举办专题讲座、创业咨询会等形式,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地宣传创业文化,鼓励群众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促进政策

作者简介:马露璐,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随着1999年各个高校扩招发展到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二者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关乎全中国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

一、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

(一)“三支一扶”计划

从2010年开始,中央财政首次设立专项补助经费,用于“三支一扶”大学生的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社会保险等其他各项费用的补助。“三支一扶”大学生参加社会保险的相关费用要纳入财政给予的工作、生活补贴范围。此后,每一年国家都会在通知中提到“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以吸纳优秀劳动力资源服务基层。

(二)西部服务计划

西部服务计划全国项目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选拔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这个计划作为一项国家长期扶持的项目,使这些志愿者们能够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多项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从2010年至今每年国家都会提出一些新举措,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志愿投入西部,服务西部。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

(四)就业指导、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

(五)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六)国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二、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分析

(一)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评价

2.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现在许多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都参与过各种社团组织、学术论坛、体育活动等等,以便大学毕业生在他们的大学生活面临结束时,可以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较高的团队协作能力较高的职业素质修养以及一定的解决事情的能力。因此,这就导致许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现实情况,就业期望过高。

3.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长期固守单一的教学模式,仅仅注重学习书本知识,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训,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大学生的现有的就业力水平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因此导致出现“人才荒”,但是却又出现毕业生无法充分就业的现象。进而使这一矛盾不断循环,从而导致进一步恶化。

4.大学毕业生在基层服务项目中实际参与性较低。虽然国家这两年以来制定了关于“三支一扶”计划、“西部服务”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等等诸多基层服务项目,但是由于缺乏时效性以及吸引性,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参与性较低。因为大学毕业生们对政策的落实效果缺乏信心,他们担心一旦真正到了农村、到了西部偏远地区等基层地区,就会一辈子留在那里,并且那里工资水平偏低、社会保障能力不足,因此这些政策即使已制定这么多年,但仍未吸引到大量大学毕业生。

(二)对政府政策制定进行评价

(三)对高校进行评价

1.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大于内容。由于国家对高校并没有投入能够支配其充分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资金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因此导致高校在这一方面就其自身来说也没有投入过多精力对大学生来进行培养,因而忽略实际的执行效果。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职业规划并没有真正起到指导作用,许多高校仅仅是召开一个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就业指导大会匆匆了事,许多学生事后仍然不知道就业、职业规划、就业政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高校缺乏心理援助方面的政策。许多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时仅仅关注的是如何寻找工作,如何能够找到工作,而高校在这时却并没有起到其该有的指导作用,并没有做到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且高校也没有过多地关注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的许多心理问题,从而出现有些大学生“想不开”的悲剧等。

三、关于改善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措施

(一)政府在今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做法

2.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政策方面,我建议,首先就是要进行大力宣传和引导,并且促进产业结构与企业结构之间的双重调整;其次,对于行业领先企业,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如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从而使这些企业提高自己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吸收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这些龙头企业中进行工作,从而解决国家的负担;最后,政府要建立职业培训体系,强化监督管理,改善就业环境,消除各类就业歧视等。

(二)高校在今后的改进措施

1.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规范大学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在以后的高校招生时,不仅要实现目前的这种高校对学生的选择,也要实现学生对高校、对专业的选择,从而实行双向选择,不仅可以实现高校根据高考分数选择学生,也可以实现学生根据院校综合情况以及专业设置,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高校。对于在就业市场已经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专业,该淘汰时就应果断的淘汰,从而将国家最这一部分的扶持力度转移到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上。

2.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高校对于每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在其大一刚入学时,就应该进行全面的职业规划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大学生们从刚入校时就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制定适合自己的特有的职业规划,从而培养良好的求职心态。另外,高校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疏导不合理的就业流向,从而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3.加强学风建设。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个人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竞争,而这又归因于高校的学风建设。高校的学风建设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优良的学风能够促使大学生从入学时就形成良好的心态,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充分利用高校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