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报告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4-01-29 18:00: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测试报告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软件测试 测试报告 测试流程
1 引言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确认一个产品的品质或性能是否符合开发之前所提出的要求。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某种程度上测试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软件产品的交付和用户的满意度。因此,如何做好测试工作,使测试在软件工程中顺利进行,辅助软件开发工作是我们每个软件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
2 软件测试的目的
(1)确认软件的质量,确认软件做了你所期望的事情,确认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事件。
(2)提供信息,比如提供给开发人员或程序经理的反馈信息,为风险评估所准备的信息。
(3)软件测试不仅是在测试软件产品的本身,而且还包括软件开发的过程。软件测试的第三个目的是保证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是高质量的。
3 软件测试的对象
软件测试并不等于程序测试。软件测试应该贯穿整个软件定义与开发整个期间。因此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程序编码等各阶段所得到的文档,包括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规格说明、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以及源程序,都应该是软件测试的对象。
4 软件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工作并不是在软件代码开发完毕后才开始的,这一点是很多软件人员的误区,需要明确一下,它其实是在项目进入软件实现阶段就开始了,项目进入软件实现阶段的时候,就应该启动软件测试工作了。
下面根据笔者的测试经验,详细阐述一下软件测试的流程、每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及整个测试过程产生的文档。
4.1 计划与设计阶段
4.1.1 召开测试启动会议
当项目进入软件实现阶段(编码),测试经理召集项目经理、开发经理开会确定测试交接时间,开发团队与测试团队交接测试内容,对测试目标达成一致,商讨测试计划的可行性,统一项目组的目标和测试的工作重点。进行规模预估并成立测试团队,完成《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
4.1.2 设计测试用例
明确了测试需求和测试计划,在需求分析文档确立基线以后,测试组需要针对测试需求编写全部测试用例,在实际的测试中,测试用例将是唯一实施标准。
4.2 实施测试阶段
4.2.1 实施测试用例
实施测试用例将花费测试组绝大部分时间,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前期很多计划工作的基础上。当测试用例全部编写完成后,测试工程师根据测试计划中分配给自己的测试任务,实施相应的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
4.2.2 填写测试记录
测试人员在进行具体的测试工作时,需要将测试内容填写在测试记录表中,直到所有的测试执行工作结束。
4.2.3 提交BUG清单
在具体的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发现BUG后,需要将BUG记录在清单里,并及时提交给测试经理。
4.2.4 提交测试报告
在约定的测试周期完成之后,测试工程师需要总结此测试的结果,编写测试报告。测试工程师根据此轮测试的结果,编写测试报告,主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1)测试报告的版本。
(2)测试的人员和时间。
(3)测试所覆盖的缺陷――测试组在这轮测试中所有处理的缺陷, 不仅要写出覆盖缺陷的总数,还要写明这些缺陷的去向。
(4)上一版本活动缺陷的数量。
(5)经过此轮测试,所有活动缺陷的数量及其状态分类。
(6)测试评估――写明在这一版本中,哪些功能被实现了,哪些还没有实现,这里只需写明和上一版本不同之处即可。
(7)急待解决的问题――写明当前项目组中面临的最优先的问题,可以重复提出。
在每轮测试结束之后应尽快将符合标准的测试报告发给测试经理。
4.3 总结阶段
测试工作结束或即将结束时,测试组就要开始着手准备进行总结的工作。
4.3.1 编写测试总结报告
在测试结束之后,测试经理编写测试报告,对测试进行总结,并且提交给项目经理,为产品的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测试经理根据测试的结果及测试工程师提交的测试报告编写测试总结报告,测试总结报告必须包含以下重要内容:
(1)测试资源概述―多少人、多长时间。
(2)测试结果摘要―分别描述各个测试需求的测试结果,产品实 现了哪些功能点,哪些还没有实现。
(3)缺陷分析―按照缺陷的属性分类进行分析。
(4)测试需求覆盖率―原先列举的测试需求的测试覆盖率,可能 一部分测试需求因为资源和优先级的因素没有进行测试,那么 在这里要进行说明。
(5)测试评估―从总体对项目质量进行评估。
(6)测试组建议―从测试组的角度为项目组提出工作建议。
4.3.2 测试验收
测试验收工作是在以上工作全部结束后,测试经理对测试的过程、效果进行验收,签发测试验收报告,宣布测试结束。由测试经理进行测试验收,验收内容包括:
(1)测试效果验收―测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2)测试文档验收―测试过程文档是否齐全,符合标准。
(3)测试评估―从总体对测试的质量进行评估。
(4)测试建议―对本次测试工作指出不足,需要在以后工作中改 进的地方。
(5)宣布测试结束―测试组成员签字宣布本次测试结束。
4.3.3 测试归档
测试归档是在测试验收结束宣布测试有效,结束测试后,对测试过程中涉及到各种标准文档进行归档,主要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验收报告等。这些文档的编写保障了测试的顺利进行,同时作为整个测试项目的痕迹,被保留下来,供查阅。
参考文献
[1]佟伟光.软件测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2008.
[2]Rex Black.测试流程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Robert V.Binder著,华庆一等译.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4]Mark Fewster, Dorothy Graham著,舒智勇等译.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与实例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5]Karl E.Wiegers著,陆丽娜,王忠民,王志敏译.软件需求[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篇2
一、总体结构内控制度设计思路
(一)三维立体的静态结构
现代企业的内控制度在总体上应该是组织、项目和流程3个方面的综合,具有三维立体性。
1.维度项目
维度项目,即内控制度的基本单位。企业除质量控制外,还有很多个内控项目,诸如人事招聘、危机处理、合同管理、工厂消防、成本控制、财务预算与预测、采购计划、员工绩效评估等。
首先,如何确定内控制度项目的数量呢?由于企业经理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因此,不同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经理在项目数量上可能有不同选择。但是,下列几方面必须充分考虑:(1)企业愿景、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要求;(2)管理的“粗细”;(3)体现COSO报告的总体框架;(4)涵盖会计控制、管理控制、业务控制和法规执行控制。此外,设计内控制度项目数量时,可参照组织的供应链来进行。例如,对制造企业来说,供应链可从顾客开始,由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配运、顾客服务等组成。供应链可以转化为流程,流程又可分解为作业和任务。以此为基础便可确定内控制度的数量。
其次,所有内控制度项目是不是可以等量齐观呢?答案是否定的。它取决于相对谁来设计内控制度项目。对证监会、中注协和注册会计师,会计控制可能最重要;对企业总经理,管理控制和主营业务控制可能最重要;而对车间主任,业务控制可能最重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另外,有些项目执行的结果是可以计量的,例如预算控制、成本控制等;而另一些项目的执行结果,则属于非定量的或不能直接定量的,例如危机处理等。值得注意的是,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对任何组织来说都应该放在首位。
2.组织维度
现代企业是一个组织,它可以被分成高层、中层、基层和现场4个层级,每个层级由若干单位组成、每个单位有若干成员。按照COSO报告的思想,每个层级每个单位每个成员都与内控制度相关,应该参与内控活动。从组织维度设计内控制度,需要考虑企业的控制目标、控制环境和控制方式,进而确定企业的管理跨度与管理层级、企业是实行集权制还是分权制,并建立使组织得以运行的保证――经济责任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度。组织维度设计得好,可以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3.流程维度
所谓流程,是指企业经营过程的一个阶段,由若干项作业组成,而作业由若干项任务组成。在典型的制造业中,其经营过程有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配运和售后服务等项流程。每项流程,例如制造流程,包括材料入库、材料存储、材料搬运、材料加工、半成品搬运、半成品加工、成品入库存储、成品包装发运等项作业。而每项作业,例如材料入库,包括卸载、验收、盘点、移动、摆放、记录等项任务。特别重要的是,任务是由组织成员完成的,授权和责任在这里可以体现出来。在流程维度设计中,就是遵循“流程――作业――任务”3个因素之间的依次关系进行。
4.项目、组织和流程之间的关系
每个项目都是通过组织的层级、单位和成员按照一定的流程、作业和任务的要求来完成的;从流程、作业到任务,由于任务由人或组织成员来完成,因此,完成任务的成员组成单位、单位构成层级,从流程维度很自然的过渡到组织维度。换句话说,一个内控制度项目由组织和流程组成,是一个二维体系,当企业存在多个项目时,就可形成由组织、流程和项目组成的三维立体框架。
(二)过程循环的动态结构
现行内控制度设计上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没有将内控制度与公司总经理(CEO)联系起来。COSO报告和巴塞尔委员会的报告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但在操作层面上,很多人仍然在进行会计控制,并当作财务部门“自娱自乐”节目。另一个缺陷是在设计内控制度时,很少有人站在企业立场上考虑如何执行内控制度、实现内控制度目标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动态上,内控制度不仅包括制定,而且包括执行,对执行情况的计量或测试、对计量或测试结果的分析和报告、根据偏差进行整改(包括预先设定奖惩制度和整改方案,修订内控制度)等,这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结构或系统。
在设计内控制度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与上述相同,内控制度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企业的愿景、战略和目标。据此设计好内控制度之后,便是内控制度的执行。但对控制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去执行内控制度,而是保证执行者实现内控制度的目标。
2.实现内控目标的第1步是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计量或测试。内控制度的项目可以分成执行结果可计量和不可计量2类。对可计量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计量通常通过会计核算、结算和统计等途径取得,例如预算执行结果就可以从会计核算的结果得到。对不可计量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计量通常通过测试表取得,例如对公司印鉴使用控制制度的测试就必须按照该制度的要求设计问卷调查表,来了解该制度的执行情况。应该说,一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往往可计量部分和不可计量部分并存。在这里,我们统统用测试表来表示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计量或测试。
就操作层面而言,一家企业内控制度的测试可以分成综合测试和单项测试。前者是对全部内控制度项目的测试,在现代企业中这主要是集团公司总部对子公司或二级经营单位内控制度的总体执行情况的测试,其测试表的结构按照COSO报告的整体框架设计;后者是对一个内控制度项目或一个相关的单位的测试,其测试表的结构也是按照COSO报告的整体框架设计。
3.实现内控目标的第2步是将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计量或测试的结果与内控制度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判断:(1)测试结果是否与内控制度相符?如果相符,控制者不做任何干预,继续执行;如果不相符,则过渡到下一个判断。(2)偏差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可以接受,控制者不做任何干预,由执行者或被控者照常继续执行;如果不可接受,则过渡到下一个判断。(3)内控制度是否符合实际?如果符合,偏差则导源于执行者,应进一步分析偏差的原因,拟定纠偏措施,并向控制者提供测试报告,控制者依据测试报告采取纠偏行动,干预执行者的执行过程。如果不相符,偏差则导源于内控制度,控制者则应采取修正或补充内控制度的行动。
4.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测试报告作为一种媒介,将控制者和执行者、总经理的监督和下属的现场运作巧妙地连接起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2个问题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1)测试报告至少分成2种:一是对测试结果的汇总和详细分析,称为明细报告,留在内控部门备查;二是在明细报告基础上编制的报告,称为简式报告,要定期报告给总经理。(2)测试报告结构应该与测试表保持一致,也就是COSO报告的整体框架。其中应就每个要素进行评估,特别说明造成制度与制度执行情况之间偏差的动因。
5.控制者依据测试报告采取纠偏行动有2种含义:(1)直接干预,即控制者直接和强制性地要求执行者用控制者指定的行动方式取代原有的行动方式。例如规定用办公室电话打长途必须登记,但因执行不严,致使电话费上升。其矫正措施可能是将电话上锁,钥匙由专人保管,强制性地让打长途的人进行登记。(2)间接干预,即控制者制定和坚持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通过激励制度“准自动化”矫正执行者的行为。仍以电话费为例,控制者可以规定该办公室长途电话费超过100元部分由办公室成员承担50%。办公室成员会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
(三)以企业经营活动事件的常规性、非常规性和混合性为基础的结构
在一定意义上,企业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事件组成的,按照性质,这些事件可区分为常规性的、非常规性的和混合性的3类。另一种表述是:确定条件下发生的、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和混合条件下发生的。
据此,可发现内控制度设计的另外一些思路:
1.在严格意义上,人们能够控制的只是常规性事件,所谓内控制度也只是对常规性事件而言,人们无法为那些非常规性事件设计内控制度。
2.在设计内控制度时,并非不考虑非常规事件。因为非常规事件发生在内控制度控制的范围之外,属于企业风险,执行者往往利用这些事件的发生采取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控制者的行动。对此,至少应采取2种方法予以防范:
(1)设计非常规性事件的处理原则。尽管人们无法预见非常规事件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生,但凭经验和理性可以知道可能发生的非常规性事件的类型。例如在企业中可能发生产品质量、环保事故、财务危机、生产安全事故等。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非常规事件或危机处理程序,包括处理原则、程序和权责等。例如企业可以规定当发生严重危害公众事件时,管理当局在12小时之内通过媒体做出反应,以表明诚意;要积极与政府配合;统一对外口径等。
(2)用非控制方法弥补控制方法的不足,特别要营造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职业道德规范。健康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大多数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是形成企业凝聚力和企业成员归属感的基础,进而使企业成员热爱企业、关心企业,这特别适合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而职业道德在这里是指与企业成员工作相关的规范,是一种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因此,企业应该为不同岗位上的成员,制定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总结和以适当的形式强化健康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当危机发生时,才会有人主动报告和处理,不至于袖手旁观。
3.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大多事件既不是常规又不是非常规,属于混合性。就此设计内控制度,需要考虑下列几个方面:
(1)混合性事件转化成非常规事件非常有可能,而且往往有征兆。因此,在设计内控制度时应该有相应的预防条款,防患于未然。
(2)混合事件的存在表明,与此相关的内控制度本身就有风险,也就是说并非按照内控制度去做就会完全避免错误。不能迷信内控制度,它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在执行内控制度过程中,对内控制度本身的评估是不可忽视的。
(3)混合性事件完全或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常规事件是可能的。例如未来外汇汇率是混合性的,人们可以通过套期保值使之转化为常规性事件。当然,这需要经验、知识和技巧。
二、对单项内控制度的设计思路
所谓单项内控制度就是指上文所说的一个内控制度项目。这里将从3个方面进行讨论:按部门进行设计、按项目进行设计、按流程进行设计。
(一)按部门设计
1.将部门既看成组织中相对独立部分,又看成与组织中其他部门相互连接的环节,各个部门甚至形成一个投入产出的网络。进行部门内控制度设计时,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因素包括部门内每一个人的诚信、道德价值和能力;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管理层授权方式和发展其员工的方法,部门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等。而要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就需要从部门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明确责任的分派和权力的授予出发,注重提高本部门员工的诚信和工作能力,奠定良好的控制基础。同时,还应注重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2.分析部门在企业中可能涉及到的项目,分析部门处于项目工作流程的哪一个环节,或属于流程中的哪一个作业链条之中,存在何种风险,部门需要参与哪些工作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种类及大小,初步评估部门面临的风险,进而确定关键控制点。
3.根据控制点确定所要进行的控制活动,进行责任和权力的具体分派,制定业绩考核标准。一个部门由若干流程组成;一个流程由若干作业组成;一项作业由若干项任务组成;一项任务都是由一个或几个人来完成;而为了完成任务,每个人都必须被指定明确的责任。在部门设计中,可以按价值链或作业链来进行设计。第1步,明确各部门涉及到的作业(如部门的作业可分为3种:接受顾客需求作业;满足顾客需求作业以及辅助作业),明确部门的作业链和价值链以及作业结构;第2步,确定部门的主要工作流程以及各流程的投入与产出;第3步,确定流程中的各项作业以及相应任务;第4步,从按作业收集耗费的资源成本数据出发,确定作业的产出指标;第5步,制定作业的业绩指标,即将部门的业绩指标分解到各项作业,并根据部门的实际业绩作出评价。
按作业链进行部门的内控设计,使部门明确在整个内控制度中自身涉及到的内控项目有哪些,处于流程中的何种地位,部门既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能实现很好的衔接,集合各部门为整体,实现全企业的作业成本管理,可以将企业有限的经济资源合理地在部门之间进行分配,以实现合理配置。
4.设计部门内控制度时建立部门内部以及部门间的信息与沟通,部门内上下级、同级、部门间能迅速取得他们在执行任务、管理和控制企业运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互相交换这些信息。
5.部门的内控制度应具有监督职能,包括例行的管理和监督活动,为确保内控制度的执行,还应具有协调小组,即纵向协调或横向协调小组。
6.设计部门的内控制度也应区分常规性事件、非常规性事件和混合性事件。常规性事件的控制可按上述方法进行,而非常规性事件和混合性事件的控制可按上文总体设计中的有关思路进行。
内控制度设计后,应在部门内部进行测试,基本方法是:以部门为基础,对部门的职能及岗位设置在内控制度中的实际执行功能进行测试。部门测试的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部门的组织结构及岗位设置、部门应具备的功能、部门管理的权限及范围、人员的职责划分,部门的主要业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衔接(主要是业务上的衔接)。针对部门的测试主要看部门是否能够完成规定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是否存在重叠,部门之间职责分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是否存在有的环节大家都管,而有的环节无人问津的情况,及管理上是否节约而有效。根据测试结果决定是否修订或增补该项内控制度。按部门设计最实质的内容是流程设计。
(二)按项目设计
1.分析每个项目的组织维度和流程维度。即分析在执行该项目时都会涉及到哪些部门,部门的层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怎样,组织结构如何,以及该项目会牵扯到哪些业务流程。同时分析在执行项目时可能面临的相关风险,然后按项目的业务流程来进行具体设计,根据执行项目的环节和流程,确定控制点,从组织和流程2方面来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即项目的审批、授权、核实查证、责权分离、确保资产安全以及检查等,还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机制。
2.制定项目内控制度的执行测试方法并形成测试报告。在项目设计中,设计一套内控制度的制定、内控制度的执行、内控制度的测试、内控制度的测试报告程序,来考证项目的组织结构方面,包括层级、单位和责任是否合理,以及项目的业务流程方面是否能进行实际操作,测试需结合COSO报告关于内控的5个要素进行,即查看项目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
3.设计项目内控制度的修订和增补程序。形成测试报告后,就可以根据报告结果决定是否对该内控制度进行修订。经由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测试、报告、修订等一系列循环周转的过程进行项目内控设计,可以使制定的内控制度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三)按流程设计
1.明确业务流程工作环节的前后衔接,确定流程的投入与产出。
2.明确业务流程中涉及的作业,作业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条作业链,并制定每一作业相应的作业标准,根据每一项作业的投入与产出,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即将总投入与产出指标进行细化,落实到每一项作业中。
篇3
关键词:RFID;自动测试;数据库;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11-00-02
0 引 言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日益壮大,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其测试与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为了满足逐步增长的批量检测需求,提高测试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RFID自动测试系统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RFID自动测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RFID射频指标的自动测试,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对测试设备和被测设备的高效控制,模块化软件设计使得测试流程集成化,可最大程度的降低测试人员的工作量与操作复杂度[1]。
1 系统介绍
RFID自动测试系统的主体是测试软件。该测试软件具有自动控制测试设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和生成报告的功能。测试软件可以与测试设备、被测设备的控制软件通信,自动读取仪器型号、软件版本、选件版本、仪器基本设置等信息,还可调用或驱动测试设备、被测设备的控制软件,测试人员可以方便的在测试软件上直接对测试设备与被测设备的控制软件进行设置并发送命令。测试软件中预置了常规RFID测试模板,用户可以根据测试需要编辑测试模板,调用、组合预设的测试项目,灵活定制测试计划。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可以同步在测试软件的界面上看到测试结果并保存。数据库中记录了所有测试信息,可以方便的查询浏览。测试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测试报告供测试人员浏览与打印。
RFID自动测试系统的基本情况如下:
(1)硬件:计算机、泰克实时频谱分析仪RSA3408A、GPIB卡、射频电缆、衰减器及其他测试配件。
(2)软件:RFID自动测试系统软件、泰克实时频谱分析仪控制软件RSAVu、Agilent IO libraries套件、读写器控制程序。
(3)测试项目:输出频率、输出信号频谱模板、载波频率容限、占用带宽、发射功率、邻道功率泄漏比、杂散发射、最大驻留时间、读写器数据编码、射频包络、前同步码和帧同步。
2 系统结构
计算机通过GPIB总线、网线与RSA3408A频谱仪相连。其中,频谱仪与频谱仪控制软件通过网线通信,频谱仪与自动测试系统通过GPIB总线通信。读写器通过控制线路与计算机相连,控制线路可以是网线、串口通信线等。读写器天线的输出端口通过射频线缆、衰减器与频谱仪的射频输入端相连。
RFID自动测试系统硬件连接图如图1所示[2]。
3 软件设计
RFID自动测试系统采用通用的small talk模型,分为表示层、控制层、数据层。
(1)表示层为显示逻辑部分,实现与测试人员的交互功能;
(2)控制层为事务处理逻辑部分,进行控制命令发送和数据接收、处理;
(3)数据层为数据存储逻辑部分,主要功能是数据的存储和读取[3]。
RFID测试系统的软件包含以下部分:
(1)测试软件。在开发过程中,表示层和控制层作为系统的应用软件联合开发,能够控制关联的其他程序如频谱仪控制软件、读写器控制程序等,还可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功能。
(2)数据库。数据库即逻辑模型中的数据层。用以存储测试模板、测试项目、测试参数等基本信息和测试数据。
(3)必需组件。链接软件与数据库的动态链接库、与仪器控制软件之间交互的测试驱动程序等。
模块设计以及调用流程如图2所示。
根据系统要求,测试系统的前端软件,即界面部分的开发工具采用.NET Framework与C#,后台数据库采用小型数据库Access。程序驱动采用C#封装仪器厂商提供的远程控制命令,并采用Agilent公司的IO library进行GPIB控制。这样可以避免程序接口与测试主程序不兼容的问题。RFID自动测试系统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4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负责存储预置的测试模板,其中包含默认的测试项目、测试参数、性能指标等信息,在测试过程中存储测试数据和经过数据处理的测试结果,支持测试人员对各类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调用。
数据库的建模通常由实体关系图(E-R图)入手。E-R图是指以实体、联系、属性3个基本概念概括数据的基本结构,从而描述静态数据结构的模式。
在RFID自动测试系统中,软件定义的主要数据如下:
(1)测试项目表
内容:存放所有测试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编号。
说明:分为两张表,一张存放主测试项目,一张存放子测试项目,两者之间通过编号可以相互查询与对应。
主键:项目序号。
(2)性能指标表
内容:用上下限的方式存放测试数据的最大允许误差或性能指标。
说明:每个测试子项目的最大限值与最小限值分两列保存。对于同一个测试子项目,不同制造商的指标可能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制造商生产的仪器因型号不同,装载了不同选件,其性能指标也可能不同,需要编号分别存储。
主键:无。
(3)被测仪器信息表
内容:记录设备制造厂商、型号规格、出厂编号、控制软件版本、选件版本等信息。
说明:该表的数据内容一部分可以通过仪器控制程序直接读取,一部分需要测试人员在测试界面直接输入。仪器的制造商、型号、选件版本等和仪器的性能指标表相关联。
主键:出厂编号。
(4)测试参数信息表
内容:记录各测试项目在测试时设置的参数名称与限制要求。
说明:与测试项目表相关联,每个大项建立一张表格,大项包括许多子项目,子项目的名称放入参数信息表中。测试项目的参数表格中放置测试的设置信息,例如杂散测试中存放起始和终止频率范围,邻道功率泄漏比中存放主信道和相邻信道的频谱宽度。当程序运行到所选的测试项目界面时,被选中的测试项目的参数信息会显示出来并赋值给相应的变量。
主键:无。
(5)测试报告记录表
内容:记录生成的测试报告信息,包括报告编号、测试环境、测试设备等。
说明:生成报告时需要测试人员填写报告的基本信息。
主键:报告编号,每生成一份,自动加1。
(6)测试结果XML表
内容:XML表中记录设备的制造商信息、测试日期、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包括合格判定,即测试通过/未通过。
说明:每台设备的测试数据生成一个XML格式表格,保存在XML结果文件夹中。XML表由两层书签构成,第一层书签记录测试基本信息,第二层书签记录测试项目的结果数据。标签的属性值记录测试项目是否通过。
主键:XML文件无主键。
5 结 语
本RFID自动测试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对大部分射频指标的测试工作,提高测试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测试复杂度,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此外,模块化的软件设计还具有扩展性强,可移植性高等优点,根据检测任务的需要,还可以扩展连接更多的测试设备,进一步扩展测试项目。
参考文献
[1]刘岩.RFID通信测试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篇4
关键字: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考核体系;考核环节;考核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8-0045-04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与硬件直接相关的系统软件,计算机中的关键性技术,它的设计与实现体现了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的精髓[1]。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理论与实践要求都很高,历来为计算机及信息学科所重视。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正是该课程实践环节的集中表现,不仅可使学生巩固理论学习的概念、原理、设计、算法及数据结构,同时培养开发大型软件所应拥有的系统结构设计和软件工程素养。对该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可以促进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1 操作系统课程实践现状分析
国内外高校对操作系统课程的实践环节极为重视[1]。北大、清华、西电、国防科大等院校均分两个学期,设立理论、实践环节来共同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实践内容主要分为模拟仿真型、解剖型或设计型。由于操作系统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复杂性,决定了许多学生在学完理论以后,对实践环节感到束手无策;同时该课程内容承上启下,涉及以前学习的许多课程,如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设计的能力。课程的难度阻碍该课程的考核,实践考核往往成为程序设计考核或算法编程考核,没能成为有效促进操作系统学习的有力工具。一些院校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北京大学根据MIT的开放课程经验和自己学生的特点,建立操作系统实验室,提出了一套自己的试验平台和实验体系,包括实习授课、进程控制、实习反馈等环节控制教学质量[2]。考核模式中增加成果演示和期末答辩环节,借助交流开发心得、压力测试等方法检查进度控制好坏,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南开大学提倡使用系统仿真的实验环境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降低试卷考试的压力,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使用“弹性考核制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
我校是农业类院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紧接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的实验型必修课,安排在上完理论课的下一学期。过去两三年里,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根据自己学生的生源特征和课程特点,本着“承上启下、提高综合能力”的宗旨,为提高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动手编程能力,摸索与总结了一些控制实践课程质量的方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无法将操作系统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一些同学只为完成表面上的功能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没有借鉴前人成果;(2)同学之间依赖性严重,加之Internet网提供的便利功能,一些同学出现网上拷贝,不劳而获、浑水摸鱼的现象;(3)缺少考核体系与测试环节。对原理课程的认识不足,缺少软件工程的思想指导。实践环节的软件开发等同于以前的算法设计或编程,没能突出该课程系统性的特点;(4)缺少分组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程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许多同学会做不会说、不会写;能单独开发,不会小组共同协作。
2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考核体系构建思路
学习评价是课程学习的一部分,能够有效地促进课程学习。一个完整的课程考核体系应该有过程性学习评价和终结性学习评价两部分。针对本课程的现状,考核体系应具体解决如下问题:(1)量化考核指标;(2)量化考核每位同学的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分组协作完成设计任务,给老师有效地分辨出每位同学具体完成的工作量及工作质量带来困难,需要考核环节中具体的量化措施来保证。(3)体会软件开发全过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管理软硬件资源的系统软件,其设计与实现的着眼点均是“一切为了用户”的系统观点。通过考核环节的设定,使没出过校门,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在校期间体会到软件的开发过程。
与理论考核模式相比,实践考核不仅注重结果,更加注重过程、技术和素质考核。分析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践现状,结合具体的考核量化问题,本着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提出如下指导原则:
(1)坚持多样化考核与多次考核机会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建立以考察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考核内容的选择,既要体现和课程培养目标,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
(2)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设计从题目的选择到设计与实现,均应借鉴前人成功的设计理念,采用或扩展已学过的算法和策略,考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设计的能力。
(3)根据课程设计考核改革模式,设计考核评测体系及考核评价指标。过程考核、技术考核及结果考核相结合,最终得出综合成绩。同时,注重每一考核环节的交流与指导。
(4)将软件工程的思想融入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分工协作能力,进度控制能力。
本研究在总结我校前三届学生课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针对农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突出内容的系统性、设计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本着综合能力提高的宗旨,通过协作学习与模拟性学习相结合,设计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学习考核模式,采用过程考核、技术考核、结果考核等多种形式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图1),提高实践环节的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考促学”,培养学生多元能力,为农林类院校操作系统课程实践考核趟出有益的道路。
3 考核评测体系的构建
操作系统实践教学的考核目标是在软件工程思想指导下,提高大型软件的分析设计能力,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能力,设计结果的分析测试能力。因此,考核体系的制定既要考虑理论知识与技能提高,又要加强团队精神与素质培养。本研究按照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五个步骤:明确目标――小组计划――协作研究――分组测试――最终评价设立考核环节。
3.1 考核评测环节的建立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考核体系根据课程考核的指导原则和课程设计流程,本着科学合理,重理论、重技能、重素质的原则,设定为五大考核环节,分别是设计考核、算法考核、测试考核、能力考核和提优考核,最终考核成绩是五部分乘权重之和。表1,体现各考试环节的考核内容与方法。其中,设计考核针对课程设计的开始部分,检查学生整体规划和协作分工能力;算法考核主要考核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具体实现措施;测试考核属于对课程设计成果的检查,是以往实践考核的薄弱环节。该考核体系中强调测试,通过制订组内测试、组间测试和教师测试制度完成整体测试。具体测试过程是教师提供测试报告书格式及考核项目,组间成员按照对方提供的操作说明对软件作品进行相互测试,并填写测试报告,然后由教师组成的测试小组进行综合性测试,给出测试评语。能力考核贯穿实践的每个环节,通过学生制作PPT、口头汇报并回答问题,考察语言表达能力、进度计划实施情况及工作汇报能力。提优考核是在课程设计结束后,针对部分优秀的学生主动申请,通过撰写小论文的形式体现。
3.2 考核评价指标的建设
考核测评环节是指导实践考核的基础,考核评价指标具体量化考核环节,是成绩评定的依据,它的构建必须有系统和全局的眼光。我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停课一周进行,时间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周。三年级上学期理论课结束后学生分组、选题,利用寒假时间准备资料,开学后完成具体实践工作。课程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假期准备工作的好坏。为了有效考核学生准备工作和实践情况,针对考核环节设定具体的汇报考核指标和测试报告考核指标。由教师和四年级优秀学生组成考核小组,按照汇报考核指标打分,存档源码程序、可运行程序、测试报告和课程实践报告,综合测试报告考核指标给出课程设计的综合成绩。
(1)汇报考核指标
汇报考核如表2,属于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整体计划,分工协作与进程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幻灯汇报能力,有利于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综合素养。采用PPT幻灯形式,汇报时间穿插在实践设计的过程中,是量化设计考核、算法考核和综合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总结性汇报促进同学之间彼此交流成果与心得。
(2)测试报告考核指标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测试考核指标的设立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软件测试观,养成良好的测试习惯,为后续软件工程课程的开设积累实践经验。测试考核以测试报告的形式存档,考核指标既要体现整体构思,又要能够促进被测试软件的完善,有助于错误的发现与改进;同时,该项工作的开展是同学之间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核心测试指标如下:
理论依据是否充分。
功能、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是否考虑充分。
算法正确性及容错程度、算法性能情况,要求评测人用具体的测试数据进行说明。
用户界面友好性、直观性、易用性,并要求具体列举。
总结评价该设计的优缺点,具体描述特色与创新,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实践与效果分析
4.1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实践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在我院院级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02级共63位同学分成20个小组,按照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考核体系进行实践。教师提供20道参考题目供学生选择,同学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定与操作系统相关的题目。有模拟内存可变分区的系统,有模拟Linux 2.6内核的进程调度系统,也有图形化动态模拟磁盘调度各种算法的系统。两名教师和两名四年级同学组成考核小组,经过三阶段的汇报考核,组间测试考核,实践报告考核,作品测试等考核,顺利通过课程设计课程实践。每组同学巩固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软件设计与编程能力,整体素质得到锻炼与提高。每个小组提交软件作品,其中5个小组提交提优论文。图2和图3分别是课程设计学生作品样例。
4.2 实践效果
经过一周的停课实践,学生们普遍感觉加强了对操作系统理论的认识,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及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改善。通过课程设计考核体系的实施,使广大学生在如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提升:
(1)协作学习能力普遍提高。每个小组非常重视三个阶段的汇报,从查阅资料到幻灯结构、内容和色彩都经过仔细琢磨;小组内讨论气氛热烈,有些小组甚至在宿舍熄灯后仍在探讨问题;还有的小组到处寻找通宵教室,加班加点工作。
(2)真实能力明显提高。量化课程设计过程和考核指标,完善了过程监督,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实践“做弊”现象,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一定锻炼。
(3)提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操作系统模拟的许多题目,不仅涉及数据结构,同时要求活学活用操作系统理论中的概念与方法。如,模拟内存管理的设计中,为突出并发和共享特征,一些小组使用了多线程实现并发。另外,数据结构中树、链表以及Hash表的知识得到巩固。
(4)计划表达与交流能力提高。课程设计三个考核环节,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同学和老师,并且解答老师的提问,有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老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生改进设计方案;学生也可在汇报过程展现自己,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不善表达的理工科生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此外,该考核方法使学生不敢懈怠,按时完成任务。
(5)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激发。课程设计的所有考核环节均开放式进行,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可以相互对比,有效促进了比学赶超的学习热情;考核压力促进基础薄弱的同学在基础较好的同学带动下进行主动学习。学生潜力得到很大发挥,不再局限于教学过程中所学知识,自学相关内容,力图将设计做到最好。
5 结束语
该套考核环节、方法和考核指标的建立,强化了操作系统原理的掌握,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实际软件设计、编程能力,培养了组织协作与团队精神,为抽象理论课的实践环节的理论提升探索出一条有益的道路。由于该考核体系处于实验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微微,刘才兴.研究型大学操作系统课程实习项目的设计[J].农业网络信息. 2005,5.
[2] 陈向群.操作系统实习教学经验[J].全国第八届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讨会. 2005,5.
[3] 史广顺,韩维桓,袁晓洁.南开大学“操作系统”课程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 2006,7.
[4] 邹恒明.上海交通大学“操作系统”精品课程的立体化建设[J].计算机教育. 2006,7.
[5] 程金林,吴斌,靳晓枝,黄铮. 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24,(4).
[6] 康丽军.关于操作系统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太原大学学报.2004,5,(3).
收稿日期:2006-9-14
资助项目:南京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级教改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姜海燕(1967-),女,浙江临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信息技术、软件工程。
通信地址: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邮编:210095
篇5
1、面试官您好,我叫XXX,来自北京。201X年毕业于XXX大学,有2年软件测试工作经验,之前在XXX公司担任软件测试工程师一职。
2、在公司里我先后负责了两个项目的测试,分别为XX项目和XX项目,在这两个项目中我负责了测试计划和方案的编写,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环境的搭建以及测试执行和编写测试报告等工作。
3、对于linux、数据库、fiddler、jmeter的应用都比较熟悉。也用jmeter做过一些性能测试,最近一段时间也做了自动化测试,主要是用的python selenium框架实现的。
4、在工作中我组要负责功能测试,其次还参与了一些非功能测试,如兼容性测试,易用性测试,性能测试等。我来贵公司是求职软件测试工程师,希望得到这样一个机会。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集成检测系统
随着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光伏电站行业的到了迅速的发展。至2013年我国光伏电站已达到了1716万-千瓦的装机总量。因为光伏电站的装设适用与任何能够取得光能的地方决定了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等特征。现在光伏电站实行并网运行,这就给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必须对光伏电站进行检测评估。经过相关研究一些检测系统被研发,本文将针对光伏电站特有的环境因素采用光伏电站集成检测系统设计进行阐述。
一、集成检测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一)集成检测系统的特点。集成检测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通过集成检测系统的检查实现对光伏电站系统的控制和数据的采集。根据国家电网相关规定对光伏电站发电的电能质量、发电功率、低压穿越、防孤岛以及并网后频率的扰动等进行检测。其结构图如下:
图1 光伏电站现场检测系统结构图
此系统主要体现如下特点:1、集成系统对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的控制,收集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2、光伏发电信息实时性较强。因为光伏发电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且电力系统运行时的参数变化迅速且频繁,所以对于光伏发电实施信息的检查至关重要。3、集成检测系统检测信息的可靠性。检测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以及相应的控制命令的准确可靠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正常运作。3、整体化设计,此系统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和数据分析同时进行,还能够自动生成分析报告。4、整体中又分由选择性的模块化设计,提高整个检测系统的兼容性。
(二)光伏电站集成检测系统的功能。集成检测系统能够对现场设备和环境进行监控,之后把采集的数据分析传输至总网的功能。此外,由于此系统具有模块化设计的特点还能够进行选择性项目测试,例如对于电能质量,功率特性,低电压穿越和孤岛测试正色几个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由选择的进行测控。同时还具备对检测装置进行调节控制的功能。其系统功能图如下:
图2 集成检测系统功能结构图
二、集成检测系统的设计
系统的整体化结构便于统一管理,节约资源,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下图为基础检测系统设计的整体结构图:
图3 检测系统整体结构图
主工作台主要是接收各个装置检测的数据,再根据这些仪器检测到的的数据进行调整控制并发送控制指令。
(一)主工作台的统一管理。把集成检测系统的整个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监控装置的融汇到一个统一直观的主界面,建立包含有各项检测数据的各项检测数据的统一平台。其中数据采集系统对整个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采集,避免多出数据采集造成资源浪费。项目测试系统的模块化,可根据不同测试项目的要求进行选择性测试。
(二)集成检测系统的数据平台。数据平台的设计要具有对各测试装置的数据的采集,同时还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平台中的数据库为集成检测系统中的监控功能提供数据,它对各检测装置的数据和参数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各个系统之间数据的传递、交换和整体的数据共享。
(三)系统设计中的增设功能。1、在集成检测系统中加入模拟调度系统,此系统是为了模拟调度中心对电站的输出功率要求,利用此系统能够做到和调度系统同样发送指令的功能。2、孤岛测试自动调节功能。改变之前的手动调节负载的方式,在此系统中事先输入指令,根据指令要其自行完成负载和输送功率的匹配。
(四)对各项目的测试设计。项目测试采用模块化,具有选择性的结构,其内容包含了光伏发电的质量,低电压穿越,传输功率的特性,防孤岛检测功能,频率的波动等。1、检测电能的质量时通过质量分析仪采集电站的电能信息,并通过无线传输把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传送至集成检测系统,在集成检测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2、对于低压穿越装置的检测,由集成检测系统指令,模拟电网跌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及时采集相关的信息,通过整理分析之后评估光伏电站的低压穿越能力。3、对电站功率特性的检测,是利用模拟调度功能调节光伏电站的功率,气象装置利用无线电传输把相关数据传送到集成检测系统,之后电站并网的功率信息通过功率分析仪把并网点功率信息传至集成检测系统,经过GPS对时达到数据的同步共享。4、对于防孤岛装置的测试主要检测电站防孤岛的保护能力,是利用自动加载负载功能对模拟RLC负载做出自动调整,同时检测出此过程的参数,来计算防孤岛的保护时间的方式。5、频率波动。通过测控系统下达指令来控制频率扰动装置,在模拟电网频率保护的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对光伏电站频率波动的情况进行评估。
(五)测试结果的处理设计。在测试完成后要进行整理总结做出相关的测试报告,在设计系统自动生成报告程序。按照测试报告内容的相关要求,仍采用模块化设计,利用系统数据库的数据,自动加载相应的检测数据,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测试报告,之后打印备用。
(六)对集成检测系统的功能进行验证。对系统功能的验证,系统可根据要求对各检测装置下达指令,同时采集检测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作出整理分析最后出具相应的报告。之后拿实际数据、集成系统检测的数据和在旧方式下测得的数据进行核对。现以低电压穿越的数据值为例验证得出集成检测系统各项设置运行完好,数据准确可靠。
三、结束语
对于光伏电站现场设备和环境的检测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本文中的集成检测系统通过各项设置的模块化检测和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其中一些设置的自动调节到最后系统数据统一化的管理,通过一体化的平台对光伏电站的各项性能进行监控和调节。这样集成检测系统的运用,提高了对光伏电站的检测效率,节约一定的资源,更是促进光伏电站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丹萍,葛强,谈磊.基于DSP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试验[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篇7
关键词:认证、法规、节约用水
1 背景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据研究[1],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000立方千米。
中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在这样的形势下,节水特别是生活节水用显得特别重要,而推广使用卫浴节水产品,则是比较广泛和直接的手段。
2 世界节水现状
1980年美国开始实施全国性强化节水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安装和更换室内节水器具是美国节水采取的主要措施。
新加坡的自1983年起,所有办公大楼及住宅大厦均强制安装水龙头节水装置。1997年起,除公共厕所外,所有马桶均须换装为超低冲水量(每次3.5至4.5升)之省水型马桶。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水资源管理最好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30年里,澳大利亚政府在水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早在2005年,澳大利亚就推出节水标准AS/NZS 6400。
3 法规和认证
3.1 美国
3.1.1 DOE认证
卫浴产品DOE认证是美国能源部对龙头、马桶、小便池、花洒产品节水的强制要求,其法律依据是联邦法规10CFR PART 430,是强制要求。从法规上看,节水要求也仅仅是产品标准本身的流量要求。换句话说,符合产品标准,就符合联邦法规。DOE要求水龙头在410 kPa下的流量不超过8.3 L/min,花洒在550 kPa下的流量不超过9.5 L/min,马桶的单次冲水用水量不超过6.0升,小便池的单次冲水用水量不超过3.8升。
法规要求,凡是落在法规规定范围之内的产品,必须在一年内提交符合节水标准要求的证书报告和符合性声明,如果没有提交将导致巨额罚款。符合联邦法规10CFR PART 430的过程是:制造商提供测试报告和符合性宣称,一并提交DOE备案,DOE在其网站上公布清单。
3.1.2 WaterSense认证
WaterSense中文译名“水意识计划”,是EPA支持和赞助的半官方性质的伙伴计划,其法律依据是美国的净水法案以及安全饮用水法案(Safe Drinking Water Act)的相关条文。该计划的目的是指导人们购买粘贴WaterSense标志的产品,可在不改变生活用水习惯和保证用水体验的前提下,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实施该计划,可以有效提升节水产品和节水服务市场,保护美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卫浴行业中列入WaterSense目录内的产品包括脸盆龙头、花洒、马桶、小便池。法规要求,单冲型马桶单次冲水不超过4.8升,双档马桶应保证每次有效冲水水量不超过4.8升;脸盆龙头在410kPa下流量不大于5.7 L/min;小便池最大冲水量不超过1.9升/冲;花洒的最大流量不超过7.6 L/min。
3.1.3 CAL Green
2008年7月17日,美国加州政府批准了California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Code(加州绿色建筑标准)[2],从2010年1月起将成为强制执行,适用于加州全境所有新建的商业建筑与居民住宅。
CAL Green在SECTION 4.303 INDOOR WATER USE中强制要求使用节水型管道产品,目标是实现居民家庭用水量比原有普通建筑标准至少减少20%(建议最高目标为40%)。如花洒的要求是550kPa 下流量不超过2.0 GPM,脸盆龙头流量不超过1.5GPM,厨房龙头不超过1.8GPM,马桶不超过1.28 加仑/冲,小便池不超过0.5 加仑/冲。
法规要求建筑商或者安装商必须使用节水型的卫浴产品,并提供测试报告、声明等资料证明其符合CAL Green的要求。如果拒绝安装和使用节水产品,将导致巨额罚款。
3.2 澳洲
WELS(水效率标签计划)是澳洲政府对节水产品的管理方案。符合WELS的产品必须持具有WELS标签,以显示水效率星级和产品的水消耗与流量,AS/NZS 6400 标准则概述了WELS的要求。WELS在2006年7月1日成为强制要求(除限流器为自愿外)。AS/NZS 6400规定了WELS的星级评定,包括0 star至6 star。获得星级越大,越节水,越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WELS包含的卫浴产品为花洒、马桶、脸盆和厨房水龙头、小便池、限流器、洗衣机和洗碗机。WELS的认证机构是澳洲政府。申请了WELS认证并通过的企业可以在澳洲政府的网站上查询到自己的产品列名信息。
3.3 香港地区
2005年,香港水务署提出“用水效益标签计划”。计划内容是:政府提倡使用节水器具,包括节流水龙头、低流量花洒、双冲式马桶、流量控制器等。通过节水标签,向消费者说明产品的耗水量及用水效益,方便消费者作出选择,从而实现节约用水。
“用水效益标签计划”用水滴标签来表示节水等级,分1、2、3、4滴,数值越小,节水效果越好。标签分完全版和简化版两种,当产品因表面积限制不能粘贴完全版时,可粘贴简化版。另外,对于自动感应龙头、自动关闭龙头和标称流量不超过2 L/min的混合水龙头,香港政府会进行额外嘉奖,并在标签上显示,供消费者选择。
香港政府认可了76个国家和地区针对“用水效益标签计划”的测试报告,参加计划的制造商、进口商持测试报告,填写申请表,连同标签等相关资料,就可以向香港水务署提交申请。
3.4 新加坡
为了更好地引导消费者选购节水产品,从2009年7月开始,新加坡PUB推行强制省水标签计划(简称MWELS),规定所有在新加坡销售的卫浴产品,特别是水龙头、小便器、冲水马桶必须符合WELS的节能流量测试后方可在新加坡销售,否则将是违法的。而对于花洒,暂时没有强制规定,但仍希望引导消费者可以购买符合MWELS标示的产品。新加坡建筑发展局已承诺全力支持这项计划,在日后其发展项目里,安装获得省水标签的器具。符合MWELS的产品,会在产品粘贴上水滴形状的标签。标签会印有一到三个勾号,勾号越多,表示产品越省水。
4 结束语
家庭节水器具的使用一般有自愿安装和强制安装两种方式。自愿安装的前提条件是国民节水教育和公民节水意识到达非常高的阶段,如新加坡,在推行MWELS之前,政府已经通过学校教育、电视宣传、标语、社区节水竞赛等各种手段提醒人们要节水用水,节水已经深入民心。强制安装的典型是美国加州,州法律强制建筑必须符合绿色标准,其中就包括强制使用节水器具。除此之外,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则通过税收优惠或者补贴的方式鼓励工厂制造节水产品,一些国家和地区如香港对节水产品用专门的标签对消费者进行指引。这些措施,均有效地推动卫浴节水产品的生产、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项目管理;系统测试
1项目管理与系统测试的各种定义
项目是为提供某项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所进行的临时的一次性努力。更详细的解释是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为特定客户完成特定目标的一次性工作。系统测试的定义:一般就是在软件项目开发完成之后,根据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给出的规则进行验证的过程,需求测试人员编写testcase(测试用例),一一进行验证,若发现问题,则提交bug(缺陷)。我们可以把系统测试理解为一个项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软件项目的各种功能与性能需求根据需求分析说明书的定义进行一一验证的过程。项目管理的思想可以很好的应用于系统测试的整个流程。下面我们进行逐步分析。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是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实施、监视与控制和结尾等项目管理过程进行的。项目管理过程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督与控制、收尾过程。系统测试过程包括:测试申请、测试用例编写与评审、测试执行、测试控制与监督、测试报告编写与。上述过程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项目管理的过程同样适应于系统测试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2系统测试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位置与作用
一般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有:需求调研、软件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与编码、单元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版本。系统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是排在靠后的位置,但是测试工作应该在最初的需求调研就开始涉足,否则进入的越晚,后期发现bug进行修正的成本就会越高。当需求分析说明书进行定义的一个功能,开发人员未能完成开发,在测试申请进行提交后,进行系统测试用例编写,如果在此过程中未发现此问题。则后期必然出现严重bug(因功能需求未能实现,定义为严重bug),后期开发人员需求加班加点进行增加新功能,这样会导致开发成本成几何级别的增加。因此建议测试工作项目的开始就进行工作任务的分配。系统测试的作用,就是为了保证项目软件的质量,能够达到用户的要求,符合市场需求。不仅仅只能为了走一个流程而设定,这里确实需要我们测试工程师做出很多工作与努力的。前期发的bug越多,解决的越多,就能够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
3现代项目管理的思想
现代软件项目管理思想有传统的瀑布模式管理、敏杰开发两种模式。瀑布模式:是1970年温斯顿•罗伊斯提出的模型。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他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一样,逐级下落。从本质上来讲,他是一个软件开发模式,开发流程是通过各种阶段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到产品维护运行,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各种循环反馈,因此,如果有的信息未被完全覆盖或者发现了个别问题,那么最好返回上一阶段并进行修改,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敏捷开发模式: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为多个小项目,各种小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换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互相联系但也可以独立运行的子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两者各有所长,根据软件项目的大小,我们可以详细将系统测试所用的模式进行分类。一般的大型项目需要长周期的,则可以考虑瀑布模式管理,这样可以很好的分配资源,有文档和流程管理,可以保证项目系统测试能够正常的进行。若是项目比较小巧灵活,可以考虑敏捷开发的模式,边开发边测试边修改。开发与测试同时进行工作,也能方便沟通交流,有问题就可以吼一声,确认了bug之后,进行修改,验证,能够缩短项目系统测试的时间,使得产品版本尽快,使得产品部门,销售部门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宣传与运作。
4传统的系统测试现状与弊病
现在的系统测试一般情况是在项目开发之前的15天,提交项目测试申请;测试人员根据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编写,系统测试用例与系统测试计划;然后执行项目系统测试;编写测试报告进行。但是往往因为项目管理的原因,需求各种变化,所以在提交测试申请的时间一般只有5天左右的时间,进行项目测试计划与测试用例编写、评审。在5天的时间内,测试人员进行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的理解,往往不够彻底,在评审工作中,会出现修改测试用例的情况发生。这样会造成测试时间减少的坏处。在测试执行过程中,因为测试人员对需求分析理解的不透彻,需求跟产品设计、技术经理、开发人员各种沟通交流,会影响测试质量的提高。在测试执行过程中,也会发生因为老板决定要版本,让步放行,连带bug一起的情况发生,这都是传统的系统测试存在的问题。
5如何将项目管理应用于系统测试
我们把系统测试理解为一个项目管理的过程。在系统测试的过程中应用于项目管理的思想,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利用新的项目管理的思想,进行项目任务的分配分解,很好的疏通各种人员关系,合理的分配时间、人力各种资源,就看可以很好的项目系统测试的正常进行。系统测试计划的编写,就是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需求制定测试时间安排、人员配备,系统测试各个阶段(轮数)的详细时间人力投入。利用项目管理的思想解决系统测试的问题,可以将系统测试的各个阶段,能够保证在测试经理的控制之中,可以详细的了解系统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与项目经理进行沟通,保证项目质量的问题。系统测试用例的编写,利用项目管理的思想,进行分类分模块编写,覆盖整个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在用例编写后,进行测试用例评审的过程中,利用项目管理的思想,选择技术、产品、分析、设计、开发人员进行评审,保证后续测试执行能够正常完成。系统测试的执行过程中,可以用项目管理的范围控制、进度管理进行详细管理。如果碰到项目需求分析发生变更,利用项目管理的流程变更,进行相应的系统测试变更,需要各级领导同意。在系统测试执行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成本控制的问题,同样在项目管理思想中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法。系统测试的控制过程,如果发生了一些意外情况,比如说项目延期,则需要测试经理进行邮件说明,向各级领导申请同意。项目的系统测试延期,可能会影响很大,在项目管理思想当中,有项目失败的经验可以借鉴,具体操作方法,各位可以参考一些项目的书籍。
6总结
篇9
关键词:市场需求;软件测试;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4-3353-02
Course System Research of 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Based on Demand of Talent Market
ZHENG Hao, LIU Jian-fang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 the actual needs of talent market at first, and then set up th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software te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Paying more attention on the application, we want to construct course system to meet the market, which has deep foundation and strong skills. All of these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Key words: Market requirement; software testing; Curriculum system
最近的年度软件测试行业专项调查报告显示,社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可人才市场提供的人力资源、实际能力却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目前国内对测试人才职业化培养体系还不够充分,现行的传统教育体制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技能培训,导致了软件测试人才告急。如何结合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构建适合的课程培养体系,成为软件测试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的问题。
1中国软件测试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在我国,软件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也就是这短短十几年。在前面的兴起和发展壮大阶段,一般的软件公司都是重开发轻测试,甚至存在把测试工作都放在用户那里去做的错误思想;追求眼前功能的实现,开发软件追求“短”、“平”、“快”。不太考虑性能和功能的优化。软件测试以往一直被中小IT企业所忽视,只有一些知名企业才有专门的软件测试人员。
现在,更多的国内企业认识到测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国内测试人才的储备相对较少,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中国软件人才缺口超过100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为软件测试人才,缺口达到30~40万。但由于软件测试的重要性是近几年才被充分认识到的,高校教育和企业培养都还没有跟上,致使软件测试需求严重供不应求。
分析年度软件测试行业专项调查报告,目前对测试人员的素质和要求逐步提高,测试人员不仅应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背景、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熟悉项目编程语言、熟悉项目技术架构及需求内容,而且要求工作有责任感、独立分析能力及团队精神等方面。其中“动手能力”和“实际经验”是软件企业在招聘软件测试人员时最为看重的,而这也恰恰是很多求职者的“软肋”。
2现有软件测试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2007年,我校软件学院认证管理中心被授予计算机软件测试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以及软件技术专业均开设有软件测试相关课程。由于软件测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采用精讲多练的原则开展教学,即学生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软件测试用例设计、开发、执行能力以及软件测试的管理能力。但在具体实践教学组织中,教师普遍感觉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具体存在的问题有:
1)对实践课程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软件测试开展的不够彻底,测试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规范性;
2)缺乏合适的教材,同时教师缺乏相应的实战经验,导致教学上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具体应用脱节,尽管教师都能很好的讲解软件测试理论知识,但却由于缺乏合适的测试案例,没有将理论教学内容和最新相关技术结合,使得学生思维局限性大,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教学方法和手段因循守旧,学生对软件测试职业存在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
3基于人才市场需求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人才市场需求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体系研究主要是分析目前人才市场对软件测试行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掌握软件测试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同时调查研究在学生对前续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目前所具备的相关职业素养的程度,计划从技术、沟通协调能力、经验和技能、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分别对岗位需求和学生水平展开调研。
3.1课程体系目标定位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软件开发方法,具有较强的软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能力,能够按照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从事软件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为构建厚基础、强技能、注重技术应用的适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将以软件技术为基础,测试理论与技术为核心,进行课程体系设置。理论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软件测试思想和基本理论;熟悉多种软件的测试方法、相关技术和系统地软件测试过程;会熟练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并熟悉几种自动化测试工具,从而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
同时在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培养与提高项目测试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技术、设计测试用例、编写测试总结报告等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通过具体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黑盒测试技术、白盒测试技术、自动化测试工具。2)让学生了解测试流程,掌握测试总结报告的编写。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软件缺陷的描述,并能结合项目设计出较完善的测试用例。
3)了解Web系统的测试范围,使学生能在应用场景下联系实际和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3.2课程教学内容选取
结合课程体系目标定位,该课程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主要是基于人才市场需求,厚基础、强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总学时共72学时,其中理论和实践各36学时。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包括以下几部分:
1)软件测试基本理论及方法:包括软件测试的概念、测试的原则、用例的设计、各种测试方法及技巧,测试策略。同时通过实验掌握软件测试的步骤、方法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2)测试流程及文档写作:软件测试流程、各阶段的文档编写;书写测试计、测试用例、测试报告、产品安装手册、产品使用手册。在实践环节,通过SATM系统让学生掌握软件测试流程各个阶段的相关技术、测试相关文档的写作技巧。
3)系统学习软件测试的各种工具,包括:自动测试工具WinRunner;压力测试工具LoadRunner;测试管理工具Testdirector;流程管理工具CVS;JAVA单元测试工具Junit。要求学生掌握自动化测试理论与方法,熟练使用常见测试工具。
4)软件过程控制与质量保证:软件质量的概念及软件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测试项目的范围管理、人员组织结构、理解测试的配置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等。
5)项目实训:引入具有真实企业背景的软件测试案例,充分考虑人才市场的需求,突出强调工学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实际项目掌握实际工作中开发和测试的流程,使用相关工具,完成各种测试目标,实现软件测试实践环节单项专业知识与整体技能综合运用的目标,提高测试能力和积累相关经验。
3.3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为构建厚基础、强技能、注重技术应用的适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突出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做了一下改进:
1)突出工学结合:在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具有真实背景的软件测试案例,并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将案例进行改造,使案例的分析应用与理论知识相呼应。目前市场上IT公司在招聘测试人员时按照所需技能的不同,将测试人员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测试工程师、中级测试工程师和高级测试工程师。分析不同等级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针对初级和中级的技能要求循序渐近的展开教学。使通过此教学改进,既弥补了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带来的不足,也使学生能较真实的接触到实际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接轨。
2)强调团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实施“1-7”模式,即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分组完成各项任务。在实验初期由教师合理分配各团队成员间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基本岗位技能。经过两个实验任务的完成,每个团队挑出一名同学为项目组长,模拟公司招聘的形式,招聘4~6个组员组建自己的团队。后期实验任务的分工由团队组长负责项目进展、分工协作、制定测试计划等工作,其他小组成员则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如编写测试策略、设计测试用例、撰写测试报告等,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中,组员通过角色互换,充分发挥其沟通能力及综合技术能力。在学期末,通过团队评比,以提高平时成绩的形式对表现优秀的团队进行奖励。通过此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加强学生面试技巧、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4结束语
基于人才市场需求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体系研究定位在对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分析之上,针对软件测试人才的特点要求,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构建厚基础、强技能、注重技术应用的适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古乐.软件测试案例与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马民生,马友忠,任刚.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实践课课程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4):241-242.
[4]刘伟.独立学院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9(24):31-33.
篇10
1.装饰工程施工前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
装修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组织有关单位对装修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图纸会审,实行会审质量连带责任制,以增强会审各方的责任心,防止图纸会审流于形式,造成在施工中边干边改,影响工程质量,要及时掌握施工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机械设备投入及运转等情况。
推行各装修工序的样板引路制度,监控小组认真审查施工作业指导书及各项专业施工方案,积极指导、规范样板引路制度的运作和落实。根据各专业特点明确样板实施部位及完成时间,样板实施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后可以点带面进行施工作业。
严格按《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要求的内容,对容易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制订专项预防措施。从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入手,对容易出现的一些质量通病及时提醒,预防在前。对工程装修过程中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要严格按照相关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2.遵守科学的施工程序
对于建筑装饰工程,为防止空间立体交叉流水作业过程中互相干扰和污染,宜从上而下实施施工。在装饰阶段,先外墙批灰后室内精装饰;而室内精装饰,先上一层后下一层、先湿作业后干作业,先里间后外间、先天花再墙面后地面。
3.讲究基体质量
各种贴面装饰材料对基体的质量要求严格,但目前采用的木夹板或钢模板做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给下一工序的抹灰层与基体(混凝土)的结合牢固性造成问题,需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拉毛”作业。
4.对选色的处理
高层建筑标准层多,房间数量多,特别是内装饰标准高的房间,应组织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在确定设计要求的色相后,进行试配色,随后做出实物样板。要使样板色与实际大面积的色彩基本保持一致;在建筑物外部做到层次分明,施工中不咬色、不污染,同种颜色上下左右均匀一致。只有先做样板间或样板层,经鉴定符合要求后,才能以此标准进行大面积施工。
5.不同工种交叉作业时的互相保护
在镶贴面层、吊顶和油漆等施工作业前,水电专业人员要先检查,不能在装饰面层施工后凿打。木门框、夹板门框、铝合金门框及防火门框安装后,由于室内不断进行其它施工作业,为了避免被手推车等机具碰伤,宜用铁皮等材料包封,若其它作业必须暂时拆封,则作业后要及时恢复包封。
6.环保施工
(1)在施工材料的选择方面,要选择高质量的、环保型、健康型的材料。目前,我们国家通过引进、消化、借鉴等,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材料。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材料。
(2)在涂料施工时,选择无机或水溶性涂料,应做好相邻部位的保护;涂料应每次薄刷,多次涂刷,待每一遍干后数小时,再刷下一遍,至最后一遍完全干透后做成品保护及其他工序施工;涂料喷涂时,应做好通风设施,降低工人作业环境的污染。
(3)在做木材及板材施工时,先做出详细的施工下料单,对木线条、门扇等制作可在现场放样,在工厂加工,半成品在施工现场安装,可减少部分噪音和粉尘污染;对部分需要在现场加工制作的,尽量集中在木加工场内,合理利用边角料,减少垃圾料对环境的污染。
(4)石材施工,尽量在工厂加工,这样厂方能集中加工,合理下料,能减少天然石材的损耗,同时也减少了现场的粉尘及噪音。
7.注意成品保护工作
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及成品数量大,施工工序交叉重叠多,尤其是高层建筑工程一般施工期较长,成品保护工作不可忽视。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护结合的成品保护方法。有些施工成品质量与原材料质量及其运输与保管有关。比如,一些半成品如铝合金、不锈钢、玻璃、磁砖等,宜从厂家仓库直接运输进入施工位置。在搬运或安装时,不得先撕开包装物,个别宜等待验收的时候才能拆封。
8.做好配套专业的质量记录
在建筑装饰工程中要注意配套专业工程质量记录收集与管理。具体地说,就是要作好施工日记,总结和专业工程各种施工相关的自检和验收记录、整理工作。通过以上工作,既可以随时对进度、质量、投资的原计划进行对比,随时调整施工组织计划,又可以预前解决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更能在出现施工纰漏时,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及时得到解决。
(1)给排水工程:阀门解体检查记录;管道焊接记录;管道焊缝探测报告;计量表校验报告;管道试压检验报告。
(2)强电和弱电工程:防雷引线安装隐蔽验收记录;线路穿管敷设隐蔽验收记录;接地极接地带埋设隐蔽验收记录;配电柜箱安装就位记录;应急发电设备安装就位记录;用电设备安装就位记录;导线及设备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接地接零点阻测试记录;计量仪检定报告;整定记录及整定通知单。
(3)消防工程:消防材料设备报批表;阀门解体检查记录;钢管焊接记录;设备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接地接零电阻测试记录;喷淋头、烟感器性能抽样实验报告;烟感器反应实验报告;管道试压检验报告。
(4)空调安装:消防材料设备报批表;风、水管道安装防腐保温隐蔽验收记录;阀门解体检查记录;给水管焊接记录;设备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接地接零电阻测试记录;管道试压检验报告;冷冻水系统水温测试报告;风口风压测试报告;风洁净度测试报告;系统总体测试报告。
9.安全控制
装饰工程安全控制的主要内容有:1)脚手架、吊篮、桥架的强度设计及上下道路的防护安全;2)安全网的架设;3)“四口”、“五临边”的防护和立体交叉施工作业场的隔离防护;4)易燃、易爆、有毒作业及场所采取的防火、防爆、防毒措施;5)安全用电、安装使用电器设备及装饰机具、机械使用安全措施及防火要求;6)施工部位与周围通行道路、房间隔离、防护措施;7)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个人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编制安全措施时应做到具有及时性,工程施工前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如有特殊情况来不及编制完整的,亦必须编制单项的安全施工要求;同时,编制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的装饰施工现场和不同的施工办法,从防护上、技术上和管理上提出相应安全措施;最后是所编制的安全措施应具体化、能指导施工。
10.结语
总之,装饰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为了打造出精品工程,全面提高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需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各类施工标准,更要努力提升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每个具体细节严把质量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 5 0 2 1 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2] 许炳权. 装饰装修施工技术[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
- 上一篇:医保办管理工作制度
- 下一篇:教育小学生的方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