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范文
时间:2024-01-29 18:0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课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由此可见,新课程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位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初步形成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因此,要研究“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应该重点研究怎样为学生开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
二、积极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意义
数学实践活动课应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目的,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课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非常喜爱游戏,在游戏中,他们是不知疲倦的。数学课外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参加,把学习数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推动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一位外国心理学家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使学生热爱数学。兴趣能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攀登高峰。
(二)加深和巩固数学知识,发展智力。
有些知识用游戏的形式,儿童容易记忆。曾经有人做过一项对比实验,第一组儿童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学习词语;第二组儿童用游戏的方式学习;第三组儿童既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又辅以游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第三组儿童的学习效果最好。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对乘法表、求积公式、计算法则,用游戏的形式练习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用“找朋友”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数的组成的知识。又如学生往往会把计量单位的进率搞错。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课能配合课堂教学,巩固数学知识。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每册都专门设置了一至两次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为师生提供了创新空间。教师可以合理地支配教材,也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校背景,改造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活动。比如,一年级学生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后,要学习“拼图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你喜欢拼成什么图形?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结果,学生拼出的图形各种各样,有的拼成了一条小船,有的拼成了一棵树,有的拼成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等等。在这样的活动课中,学生人人参与,积极性高涨,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创新意识有了萌芽的机会。
三、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想使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积极举手发言等一些外在形式,而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要乐于与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习。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是实践活动课的灵魂。
通过有效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所以在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时,仍需把握这一“灵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日常的数学课相比,给学生留有的思维空间更大,学习的自主性更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数学思考的位置”给留出来,让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两者的结合点上进行巧妙设计,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上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真正提高数学能力。切忌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人人都积极参与,但数学活动课丢失了数学味,这样就失去了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意义。
(三)及时中肯的教学评价是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催化剂。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层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各不相同,学生创新思维的展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学生学习个性方式化程度很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地应对,做出有针对性的激励性评价、延伸性评价及集体性评价。如你的这种想法与数学家的想法相同,你的发现很有研究价值,把你的设想继续探究下去,会有新的发现,这个小组的分工很科学,研究很深入等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快乐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启发学生相互借鉴,体现教师教学机智。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是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催化剂。
四、结语
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知识,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篇2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部分的改革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思考,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特别表现在: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培养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倡使用计算器,降低对运算复杂性和速度的要求,注重估算等。综观小学数学教材,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均有较大的变化。例如:新教材不再和老教材一样单独设计计算教学章节和应用题教学章节,而是把计算教学与应用题教学结合在一起,分散到各个领域的例题和练习中。加强了计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加强了计算器的应用,删减繁琐的运算步骤,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受教学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而有些教师未接触过老教材,教学观念新,能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但往往热闹在表面,到底哪些需要精讲,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典型题是云里雾里,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其实,提倡新课程,并不能全盘否定过去的传统教学,传统教学现在和将来肯定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关键是教者要善于运用智慧,促进传统与现代和谐共舞,使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更丰满、更充满活力。
“没有沟通生活原型―数学概念―符号表征三者的内在联系;没有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没有将概念放在概念体系中加以把握”是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数学概念课上也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昏昏欲睡、结果是老师讲的辛苦、学生学的辛苦、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改正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通过概念教学让学生体会该数学概念的价值所在,使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数学含义与表达形式,激活学生思维,实现概念教学的实效。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因此必须受到重视。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理解了概念,才能运用知识去判断、推理、强化数学理论知识,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在数学概念教学方面,目前的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概念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概念教学脱离现实背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一些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会要求学生先把概念背诵下来,然后布置练习题进行强化,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对概念似懂非懂,不能理解其真正含义,只会机械式的练习,碰到其他情况就会无措。
(2)概念的归纳过于仓促不断建构和解构的反复过程是形成数学概念的必要过程,教师在形成概念这一部分有时候过于仓促,在学生还处在初步建立时已经开始进行归纳总结的步骤了。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力、接收度等方面的特性,小学生在认识新事物往往注重直观形象,不善于抽象思维,在记忆方面也习惯用形象记忆,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记忆概念时一般采取的是背诵方式。这样就没完全吸收,难以灵活运用。教师应该针对他们的这些特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一定要确立以学生为主题。
二、概念引入的教学策略
小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有一段准备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引入教学内容的时候,良好的概念引入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理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生活实例引入从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概念,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熟悉感,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进行“直线与线段”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拿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旧知识迁移引入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中高年级的概念学习可以通过之前的基础知识引入,在学习“质数与合数”这一概念时可以通过回忆约数的概念来开展,让学生观察1、2、6、7、8、11、12、15的所有约数,给出一个分类,从而引出质数与合数。
(3)情境设疑引入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有兴趣的问题会积极思考,利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建立情境然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对所学概念有初步认识。例如,“体积”概念的学习,可以拿来一满杯水,然后往杯中扔个石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石子丢入杯中会有水溢出,这样学生对石块占了水的空间有了感性认识从而引出“体积”,情境建设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能够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三、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是经过直观感受、建立表象、本质属性三个阶段,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
(1)要强化感知。教学活动中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来辅助他们理解,但要注意的是感知的具体对象要从材料中剥离出来,帮助学生抽出概念具体化,如讲面积时以方形盒子为例,那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这个概念而不是只认方形的面积,可以用不同的物体来强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感知。
(2)小学生注重客观事物。在学习时也多是通过直观感知概念,要让学生建立表象,从直观事例中脱离出来形成抽象思维,在学习活动中的实践完成后先不急于总结,可以让学生回想思考一番,由教师引导走向抽象概括。
(3)在学生形成表象后揭示本质属性,将所学进行总结,让学生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扩散到相似事物上。
四、概念巩固的教学策略
(1)加强记忆对于概念的学习肯定是需要记忆的,小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较强,能很快记住课本上的概念表述,但是也很容易遗忘,教师要帮助学生将机械记忆上升到理解记忆,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延伸,这样记得久也能灵活运用,更加根深蒂固。
(2)应用实例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具体性特点,在延展了概念后让他们自己例证,在脑中更加具体化,能将学习到的概念运用于实际加深理解。例如,在加减法学会以后,可以让他们讨论生活中哪些事情运用到了数学理论,理解的同时对神奇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 概念教学; 策略;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252-02
由于小学是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所以小学生需要对很多的数学名词,数学专业述语等专业的名词定义,有一个很好的掌握。这也是为初中高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逻辑思维的学科,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想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需要学生提前熟悉好各种定义,这样可以通过对专业的定义的延伸,更好的去掌握其他的专业知识。所以,把概念教学的方式应用到课堂中去,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1.概念教学方式之所以没有被展开的重要原因
1.1小学理解水平能力的差异。由于小学生,年纪比较小,生活中所见所闻也是有限的,记忆力,把生活中事物与课本内容链接起来的能力等,也是比较差一些的。所以教师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花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和分析,专业名词的定义。这也对教师使用多种方式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限定。
1.2没办法用具体形象的东西来解释要表达的概念。因为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有很多的东西都无法用具体形象的东西来解释要表达的概念,它不像地理,历史的学习一样,可以通过展示当地地形地貌,居住环境,人文气候等的一些图片,照片很清晰的展示出来。数学中,很多专业名词,专业述评的定义,是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它只能通过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接合,再加上一定的理解能力,去学习学会这些定义。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来就有限,所以对与以前学过知识能力的接合就更差了,所以这也是不利于概念教学方式展开的原因之一。
1.3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以前的教学方式中,多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所以教师也多会直接讲重点,关注讲重点,喜欢直接告诉学生,最后的结果。让学生直接对着课本,背诵专业名词,专业述评的定义。这样容易让学生觉得很生硬,很难背。其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跟学生一起,对这些定义展开推理,和学生一起探讨,一步步是怎么来的,最后得到结果,针到最后的结果,一起用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形成专业的定义。这样通过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得到的结论,一定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的。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可以让课堂形成有益的学习氛围。同时,这也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多看书和学习,掌握好怎么把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应用到课堂上来。
2.让学生展开一些想像力,把这些想像应用到课堂中来
因为小学生的接触的事物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所以很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所吸引。那么在开始课程前,教师可以导入一些新鲜有趣的事情,带领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当天的学习。
2.1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让学生更好更好理解定义的时候,不妨与现象生活相结合,通过讲解一些,每天都会用到,会看到的东西,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也会对所学的内容减少陌生感。比如,今天讲解"直线与线段",教师可以从家里带一些常见的有关直线,和线段的实际物品来,通过讲解这些实际的物品,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专业的定义。
2.2数学是一门讲究层层递进的学科,它需要学生把以前过学的过的知识牢牢掌握,再通过一点点的拓展伸展到更深的知识点中去。比如在学习"质数与合数"的专业定义的时候,就需要我们利用约数的专业定义伸展。通过温习约数的定义,和使用方法,进行更深的总结和推理,最后得出质数和合数。
2.3虽然小学生的生活览历不多,但是很多学生是天生的"十万个为什么"。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这种积极提高的优点。比如,今天讲解"体积"的概念,教师可以问问学生,杯子为什么可以装水,如果装满水了再放下石头会怎么样?然后再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看到结果。对扔下石头水会就出来的结果产生疑问?这样不断刺激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提问,可以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的好习惯。还能更加深学生对今天所要学习的定义的理解。
3.通过一些专业的述语,物体,把定义更具体化
虽然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很多的实际物体,让学生更好理解,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只是看,认识这个物体,而是要通过看这个物体,然后展开想像,了解这个物体的特性,最后找到跟这个物体相关的所有物质的本质属性。这也需要学生从实际物体殿开想像提升到对抽像物体也能展开想像。
第一,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观察来进行学习,再通过常见物品延伸拓展到学习的内容中去。如果今天学习的专定定义是"面积",我们可以拿一个饭盒出来,通过饭盒的形状,温习周长的概念,拓展到什么是面积中去。
第二,小学生比较能了解自己看到的物体。在课堂上多让学生看一些实际的物品,再能过实际物品延伸到抽像的物品上,这样也能让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能通过自己的慢慢理解,延伸出一些专业的定义。
第三,在学生已经会对抽像的物品展开一定想像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想像更多同一类型的物品,并且想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性,通过一系列抽像物品的特性的总结,不光可以得到专业的定义,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定义的内涵的理解。比如今天要学习分数的专业定义,为了让学生更加弄懂什么是单位"1",弄清楚几分之几,可以先拿一些水果,让学生分,通过这种具体的方式,了解到分数的涵义。然后引导学生举例,有什么类似的事物。在学习"三角形的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摆不同形状三角形,然后一个同学在中间做高,这样让大家共同参与的方式,相信大家都会很快理解的。
总结来说,在教学的过程,教师一定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来。教师也要不停的学习和探索,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服务学生,创造出最好的学习效益来。
参考文献:
[1]陈洪庆.小学数学教学法新编[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5-36.
篇4
一、语文为枯燥的班会课注入了一泓活水
每周一节的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过去,我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或表扬好人好事,或批评不良现象,或讲一些空洞的道理,尽管我讲得辛苦,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有意识地尝试把语文知识、技能引入班会课,在轻松愉快的语文训练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1.成语中学做人。我首先布置学生把有关为人处事方面的成语分褒贬两方面精选出来,每人至少一条,全班共列举了30多条。褒的如:老老实实、宽大为怀、光明磊落、能屈能伸、披肝沥胆;贬的如:华而不实、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求全责备、朋比为奸。尔后,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分清是非,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培养正直、善良、忠诚等做人的品格,学会做人的道理。
2.寓言中学思考。古代不少的寓言既包含生动的语言艺术又包含深刻的辩证法因素,如《自相矛盾》、《盲人摸象》、《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班会课,我让学生先讲述寓言故事,然后联系实际评析,引导学生全面、动态、联系地观察事物,反对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从而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3.古诗中学科学。我常常选择一些包含着科学因素的古诗句集中在班会课上赏析。学习《明月几时有》,我让学生明白了“高处不胜寒”的天体常识;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我引导学生领略了“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把科学知识融于鸭子恣意戏水情景的自然与妥帖;学习《枫桥夜泊》,我启发学生理解“夜半钟声到客船”所体现的声学原理。这样的班会课,使学生在艺术美的陶冶中受到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从而培养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用语文去美化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人们喜欢贴上一些名言警句加以美化。我觉得,名言警句固然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但未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尝试这样的方法:首先向学生征集格言,指导学生将自己对人生、社会、学习、生活的种种感悟,精练准确地概括成句;然后评选若干佳句,让学生工工整整地写好、裱好,贴在教室里。这样,既可以鼓励学生广开视野、感悟生活,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而且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下面是部分学生最近撰写的格言:1.浪费一分时间,就失去一份财富。2.青春,纵之则短,珍之则长。3.付出必有回报,耕耘定能收获。4.刀子不磨会生锈,人不动脑会落后。5.耸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杈组合起来的;渊博的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我还在教室里挂上一块小黑板,开辟了“每日成语”栏目,布置科代表每日写一个成语并加上注解,然后每周一早读课对上周刊出的成语进行小测试,每学期进行一次大测试。日积月累,学生理解运用成语的水平大大提高,并由此激发好积累词语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备有一个精美的本子,把刊出的成语记下,然后还写上了一段对这条成语的理解与感悟。教室的学习专栏,开辟了“每期古诗”、“每期名言”、“名人学语文话语文”等小栏目,使学生积累了不少古诗、名言、名人故事等,这对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帮助很大。
寝室是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我也要求学生利用语文去布置它、美化它。学生们有的在寝室一角开辟了文学小书库;有的把语文书里的插图临摹下来贴在床头;有的则抄一首小诗、一句名言、一则小故事或小幽默挂在墙上……每当我走进他们的寝室,就仿佛置身于一个语文小世界。
三、让语文智慧的火花去点亮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的思想工作面对的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教师若能巧妙地将语文的睿智之花、情感之花与学生的心灵世界发生碰撞,思想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学校图书馆窗户的玻璃被人打破了,有人反映到我这里,说是我班里的学生干的。我没急于展开调查,而是利用语文课,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皇帝的新装》一课,并着重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小孩子”的形象,让学生理解“童心”的可贵、“讲真话”的可贵。第二天,学校图书馆的玻璃窗换上了一块崭新的玻璃。该周的周记里,有一位男同学主动承认了错误――原来是他踢球时不小心而为。他在周记里诚恳地写道:“是《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子唤回了我的童心。”
四、语文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概念教学;实施对策
小学时期的学生自身的各项能力都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不管是在思维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上都不够成熟,而且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难度很大,所以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不变的主题。本文在对小学数学概念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严格把握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要求及意义,进一步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论述小学数学的概念及呈现方式
1.数学概念的涵义
所谓数学概念实际上就是人在对各种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进行反应是的一种客观现实的表现。不仅仅是数学学科,在其他多个学科领域都有对概念进行研究。而数学概念主要表现为数学语言中的名词、术语、符号等的准确含义。在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都具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为客观事物所特有的、决定其性质的、并将其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属性,就是该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要研究数学概念的内涵就必然要研究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而那些不能决定事物本质的,甚至可改变的,如颜色、形状、大小等都是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2.小学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
如果学生不能全面掌握数学概念,根本无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在小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小学数学概念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知识。所以,要想夯实基础,必然要狠抓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概念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同阶段呈现方式不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图画式
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各个方面都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一阶段对学生开展数学知识教授使可采取图画的形式进行,也就是说将除了概念名称以外的概念全部用图形的方式进行呈现即除概念名称外完全以图示的形式来呈现概念。比如“1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 “减法”等概念都是以这种方式呈现的。这种呈现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如形象直观、便于感知,特别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但也存在它的不足之处,因为图画式呈现概念的方式缺乏语言文字描述,如果教师不恰当地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就容易导致小学生学习概念时仅停留在图画表面,不能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
(2)描述式
这一方式主要是指将数学知识中存在图形的概念以图画的方式展现,而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概念则用描述的方式进行论述、概括和补充,所以这一方式又被称之为字形结合式。这种方式很常见,小学各年级都可以采用,像小数的概念、角的概念、自然数的概念等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3)定义式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对相关的数学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个阶段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时也可以进行心理运算,抽象思维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此阶段的数学概念则通过定义式进行表达,即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借助原有的、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来对新的概念进行定义,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这种概念的呈现方式比较适合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定义式概念的表述一般比较简短,教学时要注意剖析关键词的丰富内涵。
二、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实施对策
数学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基础且重要的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各个环节的内容做到流畅自如,那么就要将数学的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就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采用多样化形式对小学数学概念内涵表达,促使学生清晰准确的理解概念
实际上,小学数学的概念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每个学习阶段的概念都有着自身独到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对概念有个明确的认识。而想要将数学概念的内涵全部展示出来,方法之一就是教师根据小学数学概念的不同呈现形式,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1.小学数学图画式概念的表达方式
当教师在实际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图画式概念教学时,应充分结合该概念的特点及对教学的要求,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图画更深层次的概念,从而了解此概念的本质。在学生了解到图画之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尽量使用数学语言中的名词、术语。以圆的概念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将圆的表象抽象成数学语言。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用语要规范、贴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概念,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分析小学数学描述式概念内涵的表达方式
上文中也提到了描述式概念实际上就是字与形的结合,其中包含了文字与图形,所以又被称之为字形结合式概念。其中的形所代表的就是图形、图示的意识,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图画式概念中的图画。在教学这类概念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形”的涵义,因为“形”中隐藏着丰富的内涵,蕴含着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对“形”的研究一定要透彻。除此之外,图示仅仅给人以直观形象,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图示所表明的涵义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描述出来,再结合概念中的“字”,如此,才能真正将“字”与“形”相结合,给概念下一个纯文字式的定义。如直线的概念、小数的概念,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3.小学数学定义式概念的表达方式论述
这里提到的定义式也就是将比较抽象和概括性很强的知识利用间接地词语进行表达。教师在对此概念进行讲解时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将专业的名词及术语采用易懂的词语进行表达,以便学生理解;必要时,还可通过直观教具、举例子、联想对比等手段,化抽象为形象;也可有效运用反例和变式,让学生明确区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二)结合小学数学概念的独到特征,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概念意识
数学知识源之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实施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或模型、实物等资源,并采用一些直观的观察、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数学模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把握概念的内涵。概念教学要加强直观教学,但运用直观并不是目的,要将学生建立的表征逐步抽象,使数学概念得到内化。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增加直观操作的比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辅以教具、学具,感知概念表象、理解概念内涵。
(三)注重多样化教学资源的引入,准确体现概念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个清晰可见的表象,需要注意教师方式的选择。只有创建出能够突出事物共性、清晰的典型表象,才能保证概念教学的顺利实施。所以,应注重概念引入方式的合理性。概念教学一开始,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慨念教学 教学案例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而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结构中非常核心的内容。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否准确、清晰和完整,将直接影响到各种数学公式的学习和数学问题的解决。因此,数学教师上好概念课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有效进行概念教学。
1.创设情景,诱发需要,激起学习概念的欲望
数学概念的学习往往是比较抽象、枯燥的。如果在学习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春游前分发物品的情景,问学生怎样分才公平?同时对教材进行了必要的补充,提供给学生的物品既有可以分完的,也有分不完的。由于情景富于吸引力,学生跃跃欲试,在尝试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体悟到每份要分得同样多“才公平”。通过观察、操作、归纳、分析,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呼之欲出,这时老师再适时引入“平均分”就水到渠成了。同时,在分一分中客观存在的“分不完,有剩余”的现象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做了铺垫。与此同时,在分的过程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每次分的结果通过列表集中在一起,借助观察表中的数量关系,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当刚好分完的时候,可以用学过的求几个几的方法算出分的总量,这又自然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对于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学生也很自然想到要把不能继续再分的部分(即余数)加进去才可以算出原来的总量。
可见,恰当的教学情境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又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我并没有直接出示百分数的概念,而是创设了妈妈去商店选购羊毛衣的生活情境,询问学生“一件羊毛衣上标着100%的纯羊毛,另一件标着87%的纯羊毛,你建议妈妈买哪件?为什么?”借助这种源于生活的讨论,学生通常会感到趣味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概念。
反之,不是源于学生认知需要的学习,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如关于“倍”的认识,有老师先摆了2朵红花,然后又摆了3个2朵蓝花,然后告诉学生这时蓝花是红花的3倍。学生没有认识“倍”的内在需要,而是硬生生地被告知这就是“倍”,这种毫无感彩的概念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会在后续的相关练习中经常出错。
2. 创设多种情景,利用丰富的认知材料,在充分动手操作中感悟概念的本质特征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有限,而低中段的学生尤为突出,这对概念的学习无疑是一种制约。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在充分的动手操作中感悟概念。如前面所说的“平均分”的认识,我们不但根据教材让学生用学具分一些很直观的东西,同时我们还考虑到学生比较欠缺的一些生活中可能会接触的与平均分相关的生活情景,如“每瓶水2元,12元可以买几瓶水?”“15位同学坐船,每3人坐一只小船,需要几只小船?”“每天吃6粒药丸,1瓶30粒的药可以吃几天?”在分一分中感悟这也是平均分的现象;由于在倍的初步认识中我们有意识的拓宽平均分的生活情景,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就不在局限于“分苹果”这样显而易见的情景,在后续的问题解决中难度自然降低。
3. 在形成概念之后再回到具体化
篇7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改理念;教学案例;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24-01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新课改理念,不断探索、尝试寻求一些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将教学难点化整为零、逐一击破、精讲精练,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标。
一、观念转变是前提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要彻底地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每一节教学内容都吃透,注重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以及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之间的衔接;其次,教师要尽量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教具,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再次,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学生上课的参与度,基本上与教师备课的充分性、课堂魅力、吸引力成正比。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在于老师讲得有多精彩,学生做了多少题,而是有多少学生参与了,学生真正理解了多少。
(2)学生学习思路的转变。课改不仅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达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然而,许多学生习惯了“拿来主义”,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这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上发挥想象力、课下复习巩固,从多方面将知识点由浅入深地慢慢消化掉。
二、紧密联系生活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起源于生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把数学和生活分离开来,而是要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指导生活的目的。如果单纯地教数学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提不起兴趣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用数学指导和服务生活。下面以人教版数学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集合”为案例,提出问题并予以说明。
问题一:你能说出自己与小组、班级、年级、学校的关系吗?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学生刚开始很不解,觉得没有任何难度,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但还是有同学回答。生1:我在小组里、小组在班级里、班级包括在年级内、年级归学校管。生2:我是小组里的一员、我是班级里的一员、我是年级里的一员,我是学校里的一员。同学们通过对比,发现第一个同学的回答有问题,他没有说明自己与小组、班级、年级、学校的关系。这引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原来简单的问题也是可能回答错误的。
问题二:刚才第一个同学回答的问题错在哪儿了?生3:忽略了研究对象的主体地位。师:我们不能忽略研究对象的主体地位,可以给要研究的对象起一个名称叫“元素”。这样,就自然地引进了元素的概念。
问题三:如果把每一个同学都当作元素的话,那么我们的班级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生4:把我们放在一起就组成了班级。师:我们发现班级是由元素构成的,我们可以给班级起一个名称叫“集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师:元素一般用小写的拉丁字母 a、b、c……来表示,集合一般用大写字母A、B、C……来表示,那么元素和集合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生5:元素属于集合。师:我们引M表示属于的符号“∈”,如果把某个同学记作a,把小组集合记作A的话,就可以表示为a∈A。这样,很自然地引出属于符号。师:在问题一中我们把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分别记作A、B、C、D的话,同学a与A、B、C、D的关系你能表示吗?生6:a∈A、a∈B、a∈C、a∈D。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的左右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6:左边的元素属于右边的集合,集合中不止一个元素。在探究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以后,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教师可以通过三个问题引导探究。问题一:我们班大个子能否构成一个集合?教师通过问题一说明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问题二:一个同学能否在班级这个集合中出现两次?教师通过问题二说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问题三:班级这个集合中的几个同学换一下座位,构成的集合与换座位前一样吗?教师通过问题三说明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
此案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自身融入到问题中去,问题与学生本身非常贴近,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这节课中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像抛绣球一样,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比直接灌输的方法获取知识要容易得多,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学生真正参与了,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三、结束语
总之,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要看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要看教师是否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出的问题是否都是有效问题。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则体现在学生参与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程度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计算教学;思维能力;计算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里,对各个学段都安排了“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如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提高。本人对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改革,对过去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充满生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时候却把握不当,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比较牵强的,在这样的情境中把数学课上成了学生的口语课和看图说话课,影响教学的进程,致使计算教学的目标难以落实。所以,我们在计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同时提供的信息不要太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认知的重要源泉,要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可以以教材为本,灵活设计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或是身边的题材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操作性情境。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从而不断的调动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更广泛的数学经验。
3.创设开放性、探索性情境。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一定的探索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达到会参与、爱参与的目的。
二、注重算法算理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掌握并理解算法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不少教师有重算法,轻算理的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练习巩固更是以机械式计算为主。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为:情境导入、呈现算法、观察比较、明确算理、巩固算法。其中算理比较抽象,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算理,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保证练习密度和强度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提倡的是个性化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高效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当学生计算异分母加减法的时候,通分时没有找最小公倍数,我们在大多数情况是简单地说明应该找最小公倍数,对于找最小公倍数的原因,却没有对学生说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要经过情境导入、呈现算法、观察比较(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明确算理等过程,这样留给我们巩固提高的时间已没有多少。因此要注意:练习的量和质要控制好,并不是量多就好,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要注意练习内容的选择、难易程度及趣味性;利用电脑做课件出示,便于检验、订正,同时保证了计算练习密度、强度,使效率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算法算理的掌握。
四、注重口算和估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我认为我们要加强口算、估算教学,以此来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结合日常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的意识和兴趣;课前准备3分钟左右的口算、估算练习;进行针对性练习,如,学习“63×48”等进位乘法,练习“2×7+6,8×6+7”等口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注意类似的学生易混淆、易错的口算题的训练,如“15×4,14×5,25×4,24×5”等。
五、实施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在计算教学中,评价的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篇9
关键词:美术;课堂;观念;教学;更新
现在的教师就像父母的影子,扶着学生,帮着学生走好每一步,直接影响了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个性表达、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思考在推行“卓越课堂”的今天,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更新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探索出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课堂。
一、教改从改变观念开始
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预设的课堂中做到:师讲我听、师问我答,师总结知识和技能我再练习实践。现在我们应该改变观念,创设环境,通过“点燃、唤醒、实践”“先学后教”“边学边教”“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前“先讲后练,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更新教与学的方式以实现卓越目标
课堂是教师实施改革的主战场,教师是传递知识,带领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从而获得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堂内容,更新教与学的方式,以实现卓越目标。
1.巧设导入
点燃学生兴趣的第一把火。比如,《我爱我家》一课用一首歌曲能点燃学生对情感的回忆。
2.小组学习是教师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主战场
美术教材经过改编,都对绘画步骤、设计方法、注意事项、创意制作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放手运用小组学习的模式,通过“小组看书,讨论我想画什么”“实践操作材料,折、摆、粘贴等找到方法、互相学习;遇到困难、提出疑问、互相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
3.用竞赛的方式,打造一个有“冲劲”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创
作欲
(1)与当前流行的娱乐游戏挂钩,比如,闯关、PK、挑战赛、全能星等方式。
(2)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美术课的特点制订一种长效的竞赛方式。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分类给予加分和减分,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调控课堂。
三、因材评价更护花
1.评价的语言要具有建议、激励性
有的新生在评价作业的时候,会发出嘲笑的声音或话语。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中会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和建议的话语来评价别人的作品,学会尊重别人。
2.作业评价方式,应随课堂形式和学生年龄特点而定
比如,小组学习采用流动形式,让学生建立互帮互助、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近距离接触作品。低段则通过在创作过程中贴红花,逐渐得到老师的认可,刚开始的时候是一朵,老师转一圈回来后,发现进步又是一朵,让学生在整个绘画过程中都保持激情,积极地去想象、创作。
篇10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学概念课;融合
数学概念课是通过各种数学形式、手段,揭示和概括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把握某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的关键特征,解决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概念课是数学的常见课型,也是教学的难点,一般推理过程复杂,学生理解较难. 以往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着抓不住数学概念的核心,在学生没有基本理解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就进行大量解题操练,导致教学缺乏必要的根基,教学活动不得要领. 因此,数学概念教学需要学生更多地动手操作,需要通过形象的演示推导出概念.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并利用投影机将计算机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 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可以实现的任何操作.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数学概念课教学的有效融合并不是将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简单叠加,而是按照各自的知识体系、特点进行无缝融合,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型教学方式.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形象性、互动性、生成性等特点与数学概念课的有效融合,能更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推理的过程,能更多地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操作,增强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案例
“你的判断对吗”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些观察、操作等活动,并对获得的数学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体验直观判断有时不一定正确,从而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证据、给出证明.
2. 使学生初步体验证明说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和严密性,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等过程中处理问题应认真分析,有理有据,切勿跟着感觉走,养成以理服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体验直观判断有时不一定正确,从而体会说理证明的必要性.
难点: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证据、给出证明.
学情分析
本章是在前面对基本图形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生活中、数学中的具体例子,使学生认识到仅凭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得到的结论,其正确性有待确认,得到合乎逻辑的推理证明是必要的这一共识,从而进一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并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本节课是命题说理证明的预备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一些情景实例,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线段的长短比较,正方形拼图等,通过活动的体验使学生亲身感受观察、实验、操作得到的结论常常是正确的,但仅凭观察、实验、操作是不够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 所以亲身发现、观察事物和分析评价时,不能仅靠直觉观察等方法,还应有严密的推理证明,并进一步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证据、给出证明.
教学反思
通过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突破了传统数学几何课所不能攻克的操作验证的难点,尤其是对图形进行叠加法验证是否全等,开放性的多方法验证等问题.
与传统课堂的教学相比,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触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求知的欲望.
和以往的电子白板课相比,以往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上学生只能通过一块教师用白板展示教学的生成性资源,展示的学生面窄,生成资源受到局限. 而这节课的创新之处在于人手一机,人人有机会享受资源,参与学习,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