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奖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29 18:0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集体经济奖励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北京市计划生育奖励实施办法全文第一条 根据《北京市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实行计划生育依照《条例》第六章规定应当给予优待与奖励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以下简称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奖励假7天。晚育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不休奖励假的,给予女职工一个月工资的奖励或者由男方享受奖励假。个体工商户的雇工晚婚、晚育的,按前款规定给予奖励。个体工商户晚婚、晚育的,由市场主办单位给予适当减免摊位费、设施租用费等奖励。农民、城镇无业居民晚婚、晚育的,给予适当奖励。
第四条 依照《条例》第三十条规定领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以下简称《光荣证》)的夫妻,凭证享受以下奖励和优待:
(一)每月发给5至10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奖励费自领得《光荣证》之月起发至 其独生子女满十八周岁止。
(二)独生子女的托幼管理费和医药费,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报销。
(三)女职工除享受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产假外,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再增加产假3个月。增休3个月产假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发至其子女满十五周岁止。
(四)城镇分配或出售、出租住房,农村安排宅基地,应予优先并在条件上适当照顾。
(五)农村应当逐步推行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制度,为独生子女父母优先办理养老保险。
(六)乡(镇)人民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积极扶持独生子女家庭发展生产。有困难的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可以适当减少集体义务工或者优先安排到乡(镇)、村办企 业工作。本条规定,适用于一胎双胞或多胞的夫妻,但无论双胞或多胞,均按生一个子女享受。
第五条 依照《条例》规定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向所在单位或当地计划生育主管机关书面表示不再生育的,给予表彰,并给予1000元至20xx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六条 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的夫妻,在丧失劳动能力或退休时,由其所在单位或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优待和照顾。
第七条 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五条规定的奖励费,除已有规定 的外,由女方所在单位或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证明,按下列规定发给:
(一)夫妻均为职工的,由双方所在单位各发给50%。
(二)一方为职工,另一方为农民、城镇无业居民的,由职工所在单位和另一方户口所在地的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街道办事处各发给50%;另一方为个体工商户雇 工的,由雇主发给50%。
(三)夫妻均为农民或城镇无业居民的,由户口所在地的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街道办事处发给;双方户口不在一地的,由各自户口所在地的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街道办事处各发给50%。
(四)停薪留职人员、公派出国人员,由其原单位发给。
(五)单位聘用的临时工、农民合同工,工作期限半年以上的,由其聘用单位发给。
(六)个体工商户,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给,经费由区、县人民政府承担。
(七)在人才交流中心和劳务市场存档的人员,单位委托存档者,由委托单位负责发给;个人委托存档者,由聘用单位发给。
第八条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计划生育主管机关通报表彰,或授予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给予奖励。
第九条 夫妻因实行计划生育做节育手术的,凭经卫生行政部门准予施行节育手术机构出具的证明,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手术费用予以报销,接受手术者享受相应的休假待遇,休假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第十条 享受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各项奖励的夫妻,申请并经批准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应从批准之月起,停止其奖励与优待,退还已领取的奖励费,交回《光荣证》。
第十一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区、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规定其他奖励办法。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1991年6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计划生育奖励实施办法新变化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北京市计划生育奖励实施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 第三条由五款修改为四款,第一款中增加或者由男方享受奖励假。第三款中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修改为市场主办单位。删去原第五款。
二、第四条第一款由五项修改为六项,第一项中的满14周岁止修改为满十八周岁止。第三项中的满11周岁止修改为满十五周岁止。增加一项作为第五项:农村应当逐步推行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制度,为独生子女父母优先办理养老保险。原第五项修改为第六项,农村生产合作社修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删去第二款中的第一项,发给奖励费修改为享受。
三、第五条修改为:依照《条例》规定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向所在单位或当地计划生育主管机关书面表示不再生育的,给予表彰,并给予1000元至20xx元的一次性奖励。
四、第六条中的可以生育但不生育子女的修改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的。
五、第七条由六项修改为七项,第二项和第三项中的村农业生产合作社修改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第六项中的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修改为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发给,经费由区、县人民政府承担。增加一项作为第七项:在人才交流中心和劳务市场存档的人员,单位委托存档者,由委托单位负责发给;个人委托存档者,由聘用单位发给。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九条:夫妻因实行计划生育做节育手术的,凭经卫生行政部门准施行节育手术机构出具的证明,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手术费用予以报销,接受手术者享受相应的休假待遇,休假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篇2
一、项目实施意义
实施G205线公路改造和S322线公路改建项目,可将铜汤高速、G205线、S103线、S322线和*北大门旅游公路连接起来,形成交通主干网络,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我区对外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确保如期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区委、区政府已成立*区世行Ⅲ公路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区交通局)。各有关乡镇、区直有关部门要及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并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征地拆迁任务,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二、方法步骤
征地拆迁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㈠宣传发动阶段(11月5日—12月20日)
由区指挥部印发《关于做好G205线、S322线公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保障施工环境的通告》,并通过网站、电台和电视台广泛进行宣传。各有关乡镇、区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发动,上门入户向群众讲清项目建设重要意义、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及方式方法,使广大群众自觉顾全大局,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为征地拆迁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㈡勘界调查及摸底阶段(12月20日—20*年1月5日)
在区指挥部办公室指导下,相关乡镇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统一口径和标准,逐村逐户进行地类和房屋情况调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切实掌握详实的基础数据。
㈢征地拆迁阶段(20*年1月5日—1月31日)
相关乡镇会同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征地拆迁规定,组织群众及时腾空房屋并完成拆迁,交付土地使用权。同时,区电力、通讯、广电等部门按要求完成各自杆线的调查及迁移工作。
㈣支付补偿款及资料汇总阶段(20*年1月31日—2月15日)
各有关乡镇、区直有关部门在全面准确核实被征迁土地及房屋面积的前提下,与所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征地拆迁补偿协议,经区指挥部办公室核实后按规定标准及时足额支付补偿款。同时,各有关乡镇应在交付项目用地前,将所有征地资料收集完整并报区指挥部办公室汇总。
有关乡镇和区直部门要对照各阶段工作要求,加强动员部署,确定专人负责,分解落实任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扎实稳妥、快速高效地开展工作,确保20*年1月31日前全面完成征地拆迁任务。
三、补偿、奖励及安置办法
㈠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及奖励办法
⒈分地类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和青苗补偿费三项费用(具体标准详见附件1)。
⒉公益林每亩另行补偿225元。
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详见附件2)。
⒋对按时完成迁坟的给予每棺200元奖励,逾期未迁的视同无主坟处理。
㈡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及奖励办法
⒈房屋及附属物拆迁补偿标准(详见附件3)。
⒉考虑到龙门乡拆迁户建房的二次或三次搬运费用情况,按房屋拆迁(主房面积)补偿金额的20%增加补偿。
⒊凡在20*年1月20日前完成房屋腾空的,按房屋拆迁(主房面积)补偿金额的15%予以奖励。
⒋凡在20*年1月31日前完成拆迁的,每提前一天给予500元奖励(最高不超过6000元)。
㈢房屋拆迁补偿评估办法
⒈评估价计算公式:评估价=房屋结构类型基准价×成新率×建筑面积。
⒉房屋结构类型基准价(详见附件4)。
⒊成新率:1985年前建成的房屋按80%、1985年—1995年的按85%、1995年—2000年的按90%、2001年—2006年的按95%、2007年的按100%计算。
⒋建筑面积:以房屋外墙测量为基准,悬挑阳台按50%、封闭阳台按100%计算。
㈣搬迁安置补助标准
⒈搬迁补助按7元/平方米(以主房面积为准)标准予以补偿。
⒉被拆迁户的临时安置以自行安置为主。自行安置的临时安置费补助标准为18元/平方米(以主房面积为准)。有条件的乡镇可实行统一安置,其安置补助标准为9元/平方米(以主房面积为准)。
四、资金管理
㈠补偿资金发放形式:征地拆迁补偿由当地乡镇政府登记、造册并经区指挥部办公室审核后,由区指挥部统一拨付到乡镇指定的帐号,由乡镇负责补偿资金的发放。各乡镇应积极引导被征迁户合理使用补偿资金。
㈡征地拆迁过程中不得擅自带征土地、随意上调征地面积、虚报房屋面积。确需带征土地的,须报区指挥部审核同意。
㈢对以各种形式侵占、截留、挪用、骗取征迁补偿资金及其他相关费用的,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㈣区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资金发放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五、其他事项
篇3
关键词:山塘 建设管理 主要对策 永州市
永州市地处湖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山丘区,境内群山连绵,丘陵起伏;全市辖9县2区,188个乡镇5356个行政村,总人口570多万人,其中:农业人121428.85万人,非农业人1:3141.71万人;全市耕地面积26.90万hm(403,49万亩),其中:水田22,59万hm(338.84万亩),旱地431万hm(64.65万亩)。境内旱洪灾害自古频繁,一直有先洪后旱,旱洪交加的特征;洪灾常以暴雨、山洪形式出现,多沿溪河两岸发生,时间较短;旱灾往往范围广,时间长,有“洪水一条线,旱灾一大片”的俗语之说,干旱少水成为制约全市农业综合能力提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1 山塘的基本现状
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建设各类水利设施20多万处,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9座、小型水库1328座,山塘18.8万余口(其中容量5万m3以上的骨干山塘6.5万多口);
全市山塘总数占已建设各类水利设施的90%以上,蓄水总量约为45亿m。,为全市大中小型水库蓄水总量的2.5倍.占境内年均产水量194亿m3的23%。这些山塘分布在各个乡村,绝大多数属村组集体所有.点多面广.是当地保水抗旱的“主力军”,为全市农村农田灌溉和农业增产丰收,发挥了巨大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绝大多山塘都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由于种种原因,全市山塘不同程度地存在老化失修,淤积严重,功能退化等问题。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市山塘蓄水能力不到原蓄水量的60%,实际灌溉面积不到设计标准的60%,并且存在不少病险安全隐患,抗旱保水作用和效益日渐减弱。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永州市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维修基本处于停顿,山塘淤泥越来越厚、渗漏抛荒日益严重、灌溉能力日趋萎缩等等。目前,在山塘建设管理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总量不够,分布不均。在全市大小山塘中,微型山平塘多,骨干山塘少,从满足全市农田灌溉和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来看,山塘总量仍然不够,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同时,全市山塘分布不均,北面多、南面少,其中仅祁阳县大小山塘就有7万多口,占全市山塘总数的37%。由于山塘总量不够,加之分布不均,因此永州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旱灾害的难题,目前全市还有35个乡镇188个村的农业生产“靠天吃饭”,122万多农村人121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不少村庄连消防用水都无法保障。
(2)质量不高,病险严重。由于全市大多山塘兴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受当时资金、建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经过30—40年的运行,大部分山塘因维修经费无法落实、管理不善和老化失修等原因,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诸如坝体或塘埂变得单薄、渗漏、软基,涵管断裂、堵塞现象,有的甚至成为空塘。经调查和初步统计,目前全市有13万余口山塘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情,只有通过限制蓄水或腾空库容来确保度汛安全。
(3)管理不善,功能衰退。山塘属于小型或微型水利工程,其管理比不上上型号的水库,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计划经济时代,主要依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来管理农村山塘水利基础设施;有的大队或生产队即使派人兼管山塘.也是采取“记工分”的形式,给予山塘管理人员十分微薄的报酬.因此管理人员无积极性,加之其管理模式陈旧,山塘维修、建设与管理得不到有力支持。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由于管理模式未创新,投入跟不上,农村小型或微型水利基础设施基本无人管理,很多地方小型或微型水利建设管理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大部分山塘出现病险情,灌溉渠道渗漏严重,渠道淤积逐年加深,灌溉面积不断减少,灌溉功能和效益急速衰减。
(4)投入不足,后劲不强。2005年前,由于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资主要是投向大江大河和上型号的重点水利工程.总体上说,农村山塘的建设管理基本得不到国家公共财政的“惠顾”,而主要是靠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自力更生;从计划经济年代的集体投工投劳,历经“水利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虽然对山塘的建设与管理起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还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农业用水和生产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近两年,中央惠农政策出台后,“两工”被取消,实施“一事一议”政策后,以前的投入机制已过时,而新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农民既不愿出钱.也不积极投工,一些有利于加快农村水利发展的政策仍停留在口头和纸张上,加上村集体资金匮乏,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山塘的维修、建设和管理“乏力”,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主要对策和建议
篇4
4月25日,镇党委、政府召开全镇干部会议后,我村立即召开村支两委全体成员以及党员、群众代表参加的会议,传达贯彻全镇干部会议精神,并认真组织学习了孙书记和李镇长的讲话,进一步研究筹划推动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使全村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努力营造了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建设的良好氛围。
目前,随着经济环境总体向好,我村经济运行势头有回升,但很脆弱。经过努力,在项目建设方面有一定的突破,现在家天下和木华园家具厂已分别于3月底、4月中旬正式开工运行。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有待加强,同时财税工作的进展不容乐观。我们认为下一阶段我村的发展需要加大工作力度,投入更多的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各方面力争有较大的突破性进展。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围绕我村经济工作发展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村两委班子进一步统一思想,团结拼搏,全面完成今年工作的各项任务:
1、加强服务,促进企业发展,做好新老企业的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继续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争取后经济危机时期经济结构重组,行业重新洗牌的大形势下占得先机。
2、整合资源,强化招商引资通过大力招商,多引资金,来发展本村经济,壮大本地税源,提高经济增长的后劲和动力。一是整合资源抓招商,积极盘活土地的存量资产,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以空闲的土地出租和建造厂房等办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来源。以此促进我村招商引资工作的更快发展。目前重点是对有投资意向的成都客商进一步接触,加紧落实在商谈中提出的问题,尽快形成投资。二是热情服务抓招商。首先是搞好服务,提供便利。与相关单位协调,为投资者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服务,对投资者办理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尽可能提供便利,并跟踪服务,切实做到“引进一家、服务一家、发展一家”。加强宣传联系,加强与外来、涉外人员的沟通,宣传我村的区位优势和村里的优惠政策,动员各方人士介绍亲朋好友到我村投资。
3、号召党员干部、群众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搜集信息,以期在外资外贸工作打开新局面。
4、夯实基础,强化协税护税。一是摸底核实,建立台帐。在去年的基础上,对辖区内所有的纳税企业、纳税个体工商户、出租房进行了摸底登记造册;通过摸底核实,准确掌握了纳税户的动态,为掌握税收工作的主动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利用建立起来的台帐来分析税源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强化新增税源控管,巩固现有税源。有专人负责对辖区内新增、递减税源进行跟踪监控。三是建立班子成员联系纳税大户制度。搞好跟踪服务,加强与纳税户沟通和联系,用真诚、优质的服务来稳定现有的税源。全面发动,分解任务。将招商引资和税收任务逐一分解,责任到人,实行绩效挂钩,出台新经济工作奖励办法,全面动员干部、群众广泛搜集税源信息,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对招商引资和协税护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按照上级要求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参查率,出生率,保持年初以来的良好势头。
篇5
“一户一块田”,农民尝甜头
一户一块田,简单来说,就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把农民手中零散的土地都拿出来,通过丈量和整合,进行重新分配,每户村民都得到一整块大田,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土地互换。据殷尚村党支部书记王千介绍,这个灵感,源于新一轮土地确权。过去,村里的土地从家庭联产承包到二轮承包,都是按照国家规定把土地划分成一二三等,按一定比例折合成总面积,平均分给每家每户。“这就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好多小块土地,我们俗称‘巴掌田’,而且因为一二三等土地处在村里的不同区域,所以每家每户的田地也都分布在村里各处。”王千说。
殷尚村村主任魏伟说:“‘巴掌田’给土地确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把每家每户的田整合在一起,把小田整合成大田进行确权。”
没想到,这个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真的被村民接受了。邵志敏是殷尚村东邵组的村民,也是老村干部,是“一户一块田”最早的发起人之一。“当时我们就是拉呱说到这个事,大家都觉得挺好,于是我们就干了。”邵志敏说。
自2014年3月至今,“一户一块田”在殷尚村已经实施两年多了,好处远远超过了当初大家所想。
“耕种收割的时候最头疼,村里很多人都要雇专门的农机手,但是农机手只能在一个区域工作完成后才能去下一个区域,你的地块分散,就只能等着,耕种收割加起来得半个月。”村民邵志高说,“现在每家每户的地都集中在一起,农机手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一户一块田”提高了耕种收割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村里有个农机手,给别的村民小组干活50块钱一亩,一次我去找他帮忙,他说工期满了,直接拒绝了我。”殷尚村村民方振星笑着说,“我告诉他,我就一块地,20亩。他马上就改口说‘你别找别人了,我去加油,马上去’。”最后,这桩买卖以每亩35元成交。
“以前每亩成本要200元到300元,现在每亩成本能减少60元到80元。”邵志敏说。往年农机手要价高还不愿意干的情况一去不复返。
“一户一块田”更带来了粮食增产。“以前‘巴掌田’不一定是四四方方的,农药化肥种子撒不均匀,边上撒不到,中间撒太多,撒不到和撒太多的地方都没产量。”邵志敏说,“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原来亩产八九百斤的地,现在亩产1100斤还多。”
重新整合土地,水利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以前一下雨,田边的小水沟就满了,要排涝就要扒田,可是谁都不愿意扒自己的田,每年自家田里都有两三垄庄稼要被淹死。”徐圩乡宗庙村村民朱永华说,“现在田边的排水沟又大又深,根本不用刻意排水,这么一算,产量自然也增加了。”宗庙村同样实行了“一户一田”改革。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户一块田”改革实施后,村里的土地增加了。
殷尚村东邵组原来430多亩地,现在变成了460多亩,增加了30多亩。“小地块之间的田埂、垄沟得到平整,水渠和小路得到复垦,我们初步测算,有效土地面积增加了5%左右。”宗庙村党支部书记宗殿用说。
老办法搭配新制度,确保改革在“众目睽睽”下推进
“客观上说,经过了这些年的水利设施改造,以前的一二三等地的差别现在已经不大了,有些地块产量确实低的,可以在分配的过程中进行适当补偿。这为‘一户一块田’提供了条件。”魏伟说。
“一户一块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农民把耕种多年的土地交出来重新分配谈何容易。如何让村民接受这种做法并且自愿参与,是首先摆上桌面的难题。
东邵组发起人邵志敏的儿媳最开始就不同意这种做法。原来,她的田都在路边沟边,这些年经过自己开垦,面积更大一些,而且地块都相对较好。
“当时我就对她讲,我们自己家开垦的这些田不是自己的,都是村里的,我们已经占了这么些年便宜了要知足,不能一直这么下去。”邵志敏说,“总之一句话,地多,不是理。”
思想工作做通了,如何保证村民都能遵守约定呢?思来想去,还是老办法最管用:签字、按手印。殷尚村村委会现在还保存着东邵组同意并田的文件,上面有全组23户农民的签字和手印。
至于每户农民具体能分到哪块土地,也依旧是老办法:抓阄抽签。
殷尚村组织农户进行两轮抽签。第一轮抽顺序签,确定农户并田互换抽签顺序。第二轮抽地块签,按照农户第一轮抽到的顺序签确定并田互换顺序。
“这些老办法也许不是最科学的,却是农民最容易接受的。这是对村民的一种约束,同时,也是对我们工作的监督。”魏伟说。
老办法终究只是约束,要想把改革推动下去必须靠制度。徐圩乡逐步摸索建立各方面制度,确保改革对每家每户都公平公正。
殷尚村坚持“五个不变原则”,即现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原二轮承包村民小组为单位互换范围不变;农村土地确权到户面积和二轮土地承包人口基数不变;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用途不变。这些原则的制定,打消了很多村民的顾虑。
村民小组里的农民全部同意之后,经过选拔,组成5~7人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包括规划沟路渠桥如何预留,农田丈量办法,确定具体分配方案、抽签办法和矛盾解决方案等。经农户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签字确认之后再具体实行。
“实施过程中最多的反对意见是针对每户分配人口方案,有人觉得自己家人口多,应该多分地。”魏伟说,“我们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按照二轮承包时登记的每户人口数处理,做到‘去人不去地,增人不增地’。”
魏伟说:“丈量土地、确定农户土地分配人口、抽签整个过程,全程透明操作,接受群众监督,每一个步骤的结果都在村里公示,凡是有问题有矛盾的都可以提出来,村里集中研究解决,确保每个农户都能够满意。”
政府引导,示范引路,在农民摸索中完善
“一户一块田”带来增地增产,有利于适度规模经营,带来的结果就是增收。据统计,徐圩乡实行“一户一块田”的地区,户均增收10%左右。“一户一块田”的优点尚不止于此,还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90%的纠纷是土地事项。“以前地块小,机械在田里转个弯就到别人地里去了,地块分散,抢夺机械、抢种抢收、错收漏收的情况也常有,年年都有这方面的争执,村委会都焦头烂额。”魏伟感叹道,“一户一块田,清清楚楚,田地邻居减少了,矛盾自然也就少了。”
目前,怀远县有90个村民组完成“一户一块田”试点,面积4.9万亩。其中,徐圩乡有85个村民组、面积4.61万亩,涉及农户3315户;龙亢镇1个村民组、面积423亩;褚集镇4个村民组、面积2477亩。改革范围、涉及农户和土地面积,都将随着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扩大,部分改革措施也影响到固镇县等周边县市。
为了鼓励“一户一块田”的推广,政府部门实行了适当的奖励办法。
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规定程序实施“一户一块田”合并土地100亩以上的村,蚌埠市政府给予100元/亩的奖励,同时怀远县政府配套奖励100元/亩,奖金将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用于组内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互换并地过程中地块测绘、变更影像信息、数据库调整等所发生的费用,由怀远县财政承担。农户互换并地实现户均“一块田”或“二块田”承包经营,免费变更换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所需费用也由怀远县财政支付。
篇6
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常青街道辖8个社区,除金寨南路社区外其余7个均为村改居,其中又有5个成立了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为贯彻落实市、区有关推行村(居)集体“三资”委托服务的文件精神,自去年全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动员会以来,我街在全力做好十五里河中段片区拆迁工作的同时,始终把推行社区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作为巩固“三资”清理成果,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狠抓落实。街道于2010年12月15日成立了社区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与7个村改居社区签订了社区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协议,办理了相关财务移接交手续,“三资”管理制度和中心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已上墙。进中心的7个社区“谐农三资软件”初始化数据已于元月初全部录入结束,帐套已启用。目前各社区一季度财务已全部登记完毕。
通过推行“三资”委托服务,使我街社区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摸清了家底。通过“三资”清理及相关数据录入,建立了资产、资源及合同台帐,街道通过“谐农三资软件系统”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社区的资金、资产、资源状况,并实时进行动态监管。社区也对“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今后管好“三资”,有效利用现有资产、资源,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截止2011年3月31日全街社区集体资产45289.67万元(其中:资产过亿元的社区2个、过5仟万元的社区1个、5仟万元以下的社区4个),集体资金12202.07万元,集体资源1343.91亩,社区债务5230.7万元。与年初相比社区集体资金减少了320.55万元(主要用于支付群众拆迁款),社区债务减少了500万元。2011年社区按合同协议当年应收投资、租赁收入3670万元,1-3月份已收785万元。二是规范了管理。通过“中心”的审核把关,有力地规范了社区各项财务活动,提高了社区“三资”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通过3个多月的运转,根据区纪委“四严禁、六不准”的规定,规范不完善手续支出42笔,从源头杜绝了少数社区以现金支付工程款、支付群众拆迁补偿款未附结算清单、大额支出未经两委研究和居监委审核等现象发生;化解社区债务500万元;重新变更和完善不合理租赁合同10份,年增加租金收入64.79万元,主要是对“三资”清理中发现的少数厂房租赁合同存在租金价格较低现象,督促相关社区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重新变更合同,提高租金价格,如淝南社区工业区厂房变更前租金价格5元/㎡.月,变更后为10元/㎡.月。三是强化了职责。实行“三资”后,明确了权利,强化了责任,社区和“中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社区干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有效遏制了“暗箱”操作,消除了群众对干部的疑虑和误会,激发了社区干部想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热情。四是提升了能力。通过推行“三资”委托,进一步提高了社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理财能力上,由过去的手工记账改为电脑软件记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三资”软件网络平台的查询功能,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区财务活动信息,对社区集体“三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在监管能力上,通过居监委、社区两委和“中心”三个环节,对社区发生的大额支出、资产资源处置和租赁等重大财务事项进行认真审核把关,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在执行能力上,对上级出台的规章、制度能严格执行到位,不打折扣,不走样,确保社区“三资”管理符合“四严禁、六不准”的规定要求。
主要做法
我们把推进“阳光村务工程”与社会化管理创新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按照边实践、边探索、边创新、边规范的思路,大力推进“三资”委托服务。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三资”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更好地履行实施主体的责任要求,街道相应地成立了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由街道纪工委负责牵头主抓,从财政所抽调业务精、素质高、组织纪律性强的干部具体开展此项工作,并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要求、纪律“四明确”。
二是强化模式创新。根据市、区“三资”委托工作要求,结合常青实际,确立了“三资”委托模式为“1个中心、7个主体”,即街道设立“三资”委托服务中心,7个村改居分别作为会计核算主体,采取街道集中审核、远程监控,分社区核定备用金、设立银行账户,安装“谐农”软件,实行会计核算电算化。这种模式不需集中大量财务人员在街道集中办公,具体核算主体在社区,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社区会计资源和办公场所,又便于财务人员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经济活动过程,从而准确明晰地反映经济活动内容,更好地履行核算和监督职责,当好参谋。“中心”采取2步审核,第1步审核社区资金收支是否合法、合规,第2步审核记账凭证核算及科目运用是否正确,2步审核起到了全面监管社区财务活动的作用。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了《常青街道社区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试行)》,对资金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管理、责任追究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和规范,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台了《常青街道社区集体“三资”数据动态监管若干规定(试行)》。明确要求各社区在集体“三资”发生变动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履行相应程序,街道“中心”随时对社区“三资”变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社区整改纠正。
四是强化工作保障。落实了工作人员。街道从财政所抽调3名同志、新聘1名同志,组成“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中心”设主任1名(由财政所所长兼任),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设会计主管1名(由财政所副所长兼任),对2万元以上的资金支出进行审核把关,并具体负责会计业务指导和中心财务印章的保管使用;设财务审核人员2名,负责对社区所有财务收支及资产、资源变动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各社区分别设记账会计1名,按照中心财务制度的规定做好本社区的“三资”核算工作,同时设资金会计1名(有资产公司的社区可增设一名),负责报账及货币资金日记账登记工作。落实了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为保证“中心”正常运转,满足其日常工作需要,街道专门腾出两间办公室作为“中心”的办公场所,并新添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确保“中心”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是强化岗位责任。制定了“中心”工作人员和社区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对中心主任、会计主管、财务审核、记账会计、资金会计等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要求。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无证人员采取转岗等措施,例如我街仰光社区对一名无证财务人员实行转岗,新调一名具有会计职称的财务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保证了我街每一名财务人员均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街道还制定奖励办法,鼓励现有财务人员积极参加会计职称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从事这项工作的业务能力。
六是强化业务办理。为规范服务流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保证社区“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工作的有序运行,制定了《社区报账流程》和《“中心”审核流程》,对社区资金业务发生时,从社区编制单据的要求,到“中心”审核程序都做了明确规定,确保每一笔资金业务都能合法、合规的入账。同时,利用“三资”软件的功能,加强对社区资产、资源以及租赁业务的管理,定期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防止资产、资源流失。
存在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分社区财务人员年龄偏大、业务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现行的“三资”管理试行办法还需不断地通过工作实践检验,进一步修订完善;对管好、用好现有的社区集体“三资”,确保集体“三资”收益最大化,我们还要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进一步探索新途径。
下一步打算
一是要求社区培养具有专业职称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年轻人做为接班人,进一步提高社区“三资”的管理水平。
二是严格执行“流程化管理”程序,从工程建设到大宗材料采购及资产、资源租赁,凡属市、区招投标规定范围的,一律履行招投标程序;不属招投标范围的,则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对数额较大的工程建设、资产资源租赁等必须在市级刊物上登广告竞标。
三是充分发挥居务监督委员会职能,对社区的工程建设、资产资源租赁等重大经济业务进行全程监督。
四是实行社区财务分析例会制度,按季度定期召开社区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会议,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篇7
论文摘要: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需求日益迫切,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应实施两步走战略。近期要按分层分类原则,按不同的群体、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由点到面逐步推进;中长期要实现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整合,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通过城市化和“富农”政策、“土地换保障”、人口政策和养老保障政策相结合等办法解决制度建设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再加上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残缺不全,老年农民面临的老无所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一项关乎广大农村民生的一项社会政策,农村养老保障现状令人堪优,可以说,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成为当前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我们要理清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使农民老有所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优。
一、农村养老保障份求持续高涨
农村老龄化加快。虽然我国在城乡执行不同的生育政策,但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人城市,农村的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农村的养老赌养系数明显提高。据统计,2000年我国农村8.33亿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7.36%,到2030年6.64亿农村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17.39’/0达到1.29亿。
传统养老保障功能弱化。主要体现在传统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弱化、土地保障功能“虚化”、家庭保障功能弱化上。随着农村的实行,农村集体经济大为削弱,资金缺失使五保制度名存实亡;同时土地收益在农民收人中所占的比重减少,而对农民生活保障实施能力逐步下降,另外,由于农业生产率低,产品价格不合理,导致农业经营的绝对收益越来越低,农村土地负担越来越重,单纯依靠土地已无法对农民提供保障作用,农业经营的绝对收益已越来越低,甚至下降到绝对亏本状态。再者,由于生育政策的实行,家庭小型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小型家庭也就意味着家庭成员面临的风险不易分散,在养老问题上表现为赌养系数大大提高,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也大大削弱了家庭保障的功能。
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迫切。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所面临的老年风险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风险,如由于社会流动、城市化加快,青壮年农民群体大量进城务工,成为农村中的非农业群体或农民工,因此留居农村的农民因年老无力经营承包土地,面临收人大幅减少,基本生活失去保障的风险;而最终未被城市吸纳的农民工,由于年轻工作时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无足够的个人储蓄,年老时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风险。老年风险的增加使农民对未来特别是老年预期极低,从而加大边际储蓄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前农村消费需求不旺的原因。从维护社会公正、保障农民权益各方面考虑,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很是紧迫。
二、农村养老保障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一)近期要按分层分类的原则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我们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必须立足于当前中国的国情,而目前我国最大的国情是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及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不能搞“一刀切”。由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人们对社会保险的需求和缴费能力也有不同,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方案,作为一种过渡措施,先东部后中西部,逐步推进。
同时,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群体也发生分化,他们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缴费能力各有不同,在现阶段应将其按不同的群体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养老保险方案,以满足他们的不同的需求。目前对农村社会群体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农村中的非农业群体,如乡镇企业职工;二是外出务工经商群体,即我们所说的农民工;三是留居农村经营承包土地的农民,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
在近期制度建设中,我们应按分层分类原则,按不同的群体、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由点到面逐步推进,逐步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按农村中的不同社会群体进行分类,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过渡措施,逐步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群体。
农村中的非农业群体。即居住在农村,但从事的是非农业生产活动,如乡镇企业职工,他们已与城镇职工无异,对这一群体,应追求与城镇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统一。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对他们应再分类处理,对在城镇有稳定职业、住所的农民工,应将其纳人城镇社会养老保障系统;而从中分离出来的另一部分农民工,由于流动性大、无固定职业和住所,且部份人年老时仍会返回农村经营承包土地,对该部份群体应建立个人账户,企业和职工按适应的比例缴费存人个人账户。由于这一群体的流动性较大,从而需统一的全国性的政策出台,个人账户可根据个人的工作所在地流动。为防止企业逃避责任,应加大劳动监察,规范用工,加大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力度,切切实实保障农民工的社会权益。
留居农村经营土地的群体。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由于他们缴费能力不足,在时机成熟前强行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但会增加农民负担,而且会因制度受到农民的抵制而无法展开。当前作为过渡措施,应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救助。
由于我国地区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应先在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建立,然后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同进加大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东部发达地区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城镇支持农村,全国性的政策安排向中西部倾斜。
(二)中长期要着眼搭建制度平台,促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整合。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建设最终目标是将全体农村人口纳人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障公平要求任何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论其社会地位、职业、贫富等,均被强制性地纳人社会保障范围,社会保障社会化程度越高,这种机会公平性表现得越充分;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明显的身份特征,以是否有城镇户口为划分依据,“以这种眼光看待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观点,显然违背一个基本常识,即中国政府是全民政府而不是市民政府”。因此中长期制度建设应追求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整合。在此有必要改革完善城镇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同时加快乡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并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两大板块之间找到一个切合点,促使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最终整合。
城镇养老保障制度的调整。郑功成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将统账结合中的社会统筹部分与个人财户部分分解并发展为普惠式的国民养老金与差别性的职业养老金〔记人个人账户部份)。在这一制度框架中,国民养老金覆盖所有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劳动力,以国税为基础,采取现收现付制的财务机制,显著体现国家责任和社会公平属性。差别性的职业养老年金则由企业和个人缴费,完全记人个人账户,采用完全积累的财务模式。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将城镇的“国民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制度中的国民年金部份扩展到农村,成为全民共享的养老保障项目。农村居民只要达到规定的年龄即自动享受国民养老金,不同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险在这一制度平台上趋于统一。
由于我国地域发展差别较大,国民养老金部分应按省直辖市级统筹,按统筹区内居民当年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给付。这体现了老年人口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原则,由于各地财政力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不同,应建设省内调剂资金,其使用向中西部地区、老龄化地区倾斜。
(三)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我国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包括:自我保障层次、政府负责层次、政府主导责任分担层次、单位负责层次、市场提供层次。在农村这些保障层次被赋予了新的特色。
自我保障层次。主要包括家庭保障、个人储蓄保障、土地保障。家庭保障主要是家庭中的成年子女通过物质帮助、服务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情感需求,体现成年子女对老年人的反哺。在农村养老保障建设中,我们不能夸大家庭养老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其作用,家庭所发挥的成员之间的互助互济,情感慰藉是任何社会保障制度所无法替代的。在新时期应对养老家庭给予资助,对照顾无自理能力老人的家庭提供资助。对子女和老人同住或附近居住提供方便。个人储蓄养老。个人将其在青壮年时的劳动收人部分用来储蓄,以备老年时的不时之需,它现了个人在追求终生收人平衡。个人储蓄可提高老年人的收人水平,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国家应尽早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储蓄养老。土地保障。在农村虽然存在土地保障虚化的现象,我们不能单靠土地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但土地在保障老年人的日常开支需求上有重要作用,对正式的制度起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老年人经营小块土地不但可满足其日常吃穿用的小额开支,而且可满足其感情需要。在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时还应发挥土地保障的有益补充作用。
政府负责层次。包括普惠制国民养老保险金和政府老年社会救助。“养老保险金构成整个老年保障体系的第二层次,政府是这一层次的直接责任主体,制度的出发点是向所有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收人保障,普惠制源于税收,待遇与工资脱钩但与特价水平挂钩,并随着整个社会平均收人提高而提高,体现着老年人分享经济社会成果权益”政府的老年社会救助。作为最后一道保障线,由公共财政资助。
企业(集体)保障层次。体现个人对自己的养老负责,资金企业(集体)共担,完全记人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与就业相关,具有差别性,体现效率原则。在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建设中对不同的群体其个人账户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农村中非农业群体和在城镇具有稳定工作和住所的农民工群体,表现为职业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缴费有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而对于流动的农民工群体,留居农村的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其个人账户表现为个人缴费,国家集体给予补助的政策。
市场保障层次。指商业人寿保险和从事力所能及的市场劳动。商业人寿保险的赢利性促使其更倾向于高收人群体,主要满足农村中高收人群体在保证基本生活的同时改善老年生活的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中也同样会不断涌现出高收人群体,可以预见,发达的商业保险会产生“福利挤出效应”,即一部分高收人群体因参加商业人寿保险,老年收人丰厚,自愿放弃领取国发养老金,使国民养老金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同时老年农民从事力所能及的市场劳动,如经营小块土地等,获取市场报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生活。
(四)多管齐下破解资金难题。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归根结底是“钱”的问题,资金短缺成为农村养老保险的瓶颈,同时由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农村养老保障建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应将其放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全局中,多管齐下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铺路。
城市化和“富农”政策。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城市化和农村自身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城市化步伐,将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中剥离出来,进人其他产业,变为城市居民,将他们纳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推行“富农”政策,通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展农业专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人水平,增强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障的经济承受能力,解决城乡差距,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可以归纳为“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征用土地农民的“土地换保障”。将失地农民的土地转让费用用于充实个人养老账户,并将其纳人社会保障体系。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中小城市的急速扩大,政府的城市规划,必然需征用大量农村土地,根据国土资源部2001年第10号公告,征地农民应得到土地补偿费用、安置补偿费用和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随着土地征用,这部分农村人口也转变为城市居民,他们年轻时可参加各种就业,但由于未进行养老保障个人账户积累,年老时缺乏保障很容易落人老年贫困。对此,可以通过“土地换保障”和“土地股份制”形式,变农民的“土地保障”为“社会保障”。具体地说,就是要将现行的土地征用一次性拨付给农民改为建立并充实个人养老账户,或将农民承包的集体土地以承包权人股,按股份领取股息,以股息来补充养老。同时,对进城已达一定年限的农村人口在家乡的承包地实行有偿转让制度,割断他们与土地的联系,并把土地转让所得用于填补他们的个人养老账户,同时将其纳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篇8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模:经济
一、完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机制是实现农村经济快走增长的必经途径
(一)完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才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并不是让农民身份长久不变,永远束缚在土地上,而是为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先决条件,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速度,决定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今后,如果还按常规抓“三农”,就是没有掌握三中全会精神的真谛。必须把积极稳妥地加快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聚焦点和主攻方向,像当年搞和家庭承包那样,广泛发动,积极引导,强力推进,务求实效,不留历史遗憾。今后一个时期,看新农村建设成效、看农业现代化进展、看城乡一体化格局,一个重要方面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情况。
(二)完善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很多,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各地应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模式,并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其中,家庭农场经营、股份合作经营更具发展潜力和普遍指导意义。家庭农场经营水平高、科技含量大、竞争能力强、产权明晰、便于管理;股份合作经营特别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统一,农民的收益与土地产出紧密连接,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是深化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提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减少土地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改善农业设施,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已有一定基础,但与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工作推动、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导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二、完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机制对于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营,并扩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范围。
首先,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发达地区,在农村劳动力已大部分转移到非农产业的背景下,就应不失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尤其城市郊区、乡镇企业发达地区、个体工商业发达地区、常年性劳务输出较多的地区,要因势利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采取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村办农场和股份合作制农场等形式。基层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做好土地的流转工作。对那些外出务工经商时将土地转交他人耕种的现象,建议由乡镇政府设计统一格式的“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村委会监督土地移交:委托和被委托)的双方执行并报乡镇政府有关部门备案,以便管理。
其次,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要突破单一的种植粮棉的狭隘范围,从种植业扩大到养殖业、畜牧业、林果园艺业,农业综合经营,实现良性循环。近几年来“龙头”企业和龙头市场的兴起,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例子。这种“龙头”实行“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具有相当的生产、加工、销售规模和较高的组织化程度,有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有效的农产品供给。
(二)要从政策上扶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首先,地的流动和转让问题上要实行分类指导。要根据土地用途和功能的作用,明确转让的方法和条件。如耕地,因其不可替代性及其社会效益特点,宜采取承包制和股份制;荒山荒坡荒滩、林果地、水面等,则可选用租赁制;对某些开发周期长、投资大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用股份制办法,组织联合开发,或者实行定期出卖使用权的形式。
其次,把握和处理好行政倡导和群众意愿的关系。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也不是自然形成的。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同时,行政倡导和政策引导对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大对适度规模经营的引导扶持力度。
首先,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种田大户兴办家庭农场支持区市、镇(街道)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开展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指导服务鼓励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具体补助或奖励办法由市农委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各区市财政每年也应安排一定额度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专项扶持资金。
其次,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整合各类支农项目优先扶持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基地等规模经营主体。规模经营主体优先承担财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安排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测土配方施肥和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等各级基建类和财政专项补助项目。
(四)加强对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工作的领导。
首先,加强统筹规划。把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相结合,打造优势产业带、产业区,建设高水平的规模农业基地。与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相结合,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吸引规模经营主体投资农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基地。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规模经营主体与农业龙头企业对接,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宽销售渠道,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其次,加强协调配合。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做好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协调、服务和规范工作,财政部门要协调落实支持规模经营的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指导帮助规模经营主体落实配套用地,农工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金融、工商、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三,加强检查。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篇9
“四种水利”有新的突破
“四种水利”是我省新时期水利建设总结推广的新的治水思路。我市在加强政策水利,发展民营水利、经营水利,引进外资水利上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用足用活政策,发展政策水利。一是狠抓规费的收缴。20__年度全市共征收水利建设基金(含防洪保安资金)2142万元,为年度计划的249,是水利基金开征以来最好的一年,征收水资源费255万元,水土保持规费277万元,各项规费均实现了新的突破。冷水江市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洪保安资金征集工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①统一由财政、地税、工商部门代征。②各代征单位与政府签订责任状,交纳风险抵押金。③将代征工作作为各代征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这样使代征工作落到了实处,近几年每年都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20__年度计划代征380万元,实际完成465万元;20__年度计划代征430万元,实际完成578.8万元。二是积极推广议事水利。双峰县积极探索总结推广议事水利的新途径和新经验,对水利建设在全县组织开展“一事一议”,形成了农民自主办明白事,农户自愿筹放心钱搞水利建设的新局面。通过推广议事水利,该县资金投入和完成工程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5和10.8。该县洪山殿镇投入166万元用于水利建设,其中:农民通过议事水利自筹资金136万元,镇财政拿出30万元进行以奖,全镇水利建设迭起。该镇前塘村召开村民大会,同意人平集资100元,并从煤矿承包款中拿出资金用于水利建设的提议,全村共筹30万元,挖深加高培厚山塘18口,新修4口,整修高标准砼山塘16口,完成土方2.8万立方米,石方1700立方米,投入工日6500多个。三塘铺镇柘木村,是原涟邵矿务局朝阳煤矿采矿区,由于朝阳煤矿停产解体,原由朝阳煤矿抽水灌溉的农田,20__年至20__年有近300亩因无水灌田被荒废。去年10月,通过开展“一事一议”,筹集资金105万元,其中村民自筹40万元,人平200元,人平投工28个,村级集体经济10万元,企业赞助55万元,对全村25口大山塘进行挖深、加固、混凝土防渗,新修5000立方米以上山塘6口,可新增水量12万立方米。蛇形山镇南塘村把村办煤矿上交给村里的78万元利润,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形成决议,全部投入村里的水利建设,新建了两口深水井,全村老百姓都喝上了自来水。印塘乡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150万元,完成以渠道改造为重点的各类水利工程580多处。涟源市加大“议事水利”的宣传力度,鼓励乡、村两级和广大群众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开展“一渠一议、一库一议、一坝一议”,极大地拓宽了水利建设的筹资途径。今年该市完成“六小”工程10970处,吸纳民间资金达2600万元。湄江渠道左干渠的石狗片区,通过“一渠一议”,群众主动投资投劳,完成砼防渗渠道改造1.83公里;荷塘镇抓住农业综合开发的契机,通过议事水利,发动受益群众按每亩50~100元的标准筹措资金20万元,投劳折资80万元,对该镇的17座河坝进行整修加固。
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民营水利和经营水利。通过典型引路和媒体的强力宣传,组织参观、学习邵阳县、茶陵县的发展民营水利和经营水利的先进经验后,及时总结了冷水江市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做法,并在该市召开了全市水利建设暨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水利建设。冷水江市按照“资产流动不流失,投入主体转移不转向”的总体原则,采用租赁、承包、拍卖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积极推行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吸引经营者积极投资水利、建设水利、管理水利,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该市毛易镇残疾青年李红卫筹资1.2万元改造承包的骨干山塘,实现了农田灌溉,水库管理和开展养牛、养羊、养鱼等综合经营项目。中连乡民主村,通过对山塘改制,吸引投劳0.22万个,完成山塘混凝土防渗15口,砼防渗渠道8000米。潘桥乡渣洋村通过公开拍卖该村罗冲山塘的经营管理权,经营者筹资1.22万元对800米灌溉渠道进行了维修。毛易镇群丰小二型水库经营管理权拍卖,获得3.82万元的拍卖款对该水库及时进行了除险加固。涟源市石马山镇群联水库去年对大坝、溢洪道除险加固后,今年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彻底改变了过去有水无 人管理的被动局面。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投标定塘、以塘养塘的方式筹措80余万元按组有、村管、镇审批的原则,用于水利建设,完成高标准砼防渗山塘150口,防渗渠道16公里。
做好前期工作,积极引进外资水利。我们紧紧抓住外资投入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契机,在“四水治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五个市县(含市本级)总投资近3亿元的城市防洪工程亚行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全部通过亚行专家评审,并全部进入全省36个项目的计划笼子。新化县曹家镇新建自来水厂,通过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的牵线搭桥,引进深圳太澳公司,无偿支持该厂60万元塑管管材,并送至施工工地。
防洪工程建设有新的突破
在防洪工程建设中,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启动国债资金治理病险水库和全省“四水治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机遇,在完成南冲、梅花洞、白马三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后,20__年度,继续实施“百库治理工程”,车田江、周头两处国债和水库除险保安项目分别于去年6月和12月正式动工,现正在紧张有序的施工中。同时,各县市区采取财政投入、捆绑水利、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各项涉农资金等多种办法筹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资金,计划对100座病险严重的水库实施应急处理,实际已完成97处,还有3座计划在5月中旬完成。新化县在20__年度治理31座病险水库的基础上,20__年度计划治理25座,现已完成了枧冲、新田、石桥、青龙、晨光等12座小型水库的治理,另有13座正在抓紧整治,估计在4月底以前可以完成。国债投资1500万元的车田江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已按设计要求完成了坝左端灌浆,大坝内外坡翻修8800平方米,溢洪道土石方开挖5.3万立方米,溢洪道山坡喷锚砼3000平方米,完成坝顶外坡防护墩,计划三年完成的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双峰县20__年度计划治理病险水库12座,为保质保量完成计划任务,一是县水利主管部门和有关乡镇多次召开会议,进行协调。二是县水利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病险水库治理分别进行了认真的规划设计,制定了治理方案。三是为落实工程治理资金,县政府拿出50万元对除险加固任务工程量较大的水库实行奖励。全县几座病险水库现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冷水江市周头水库建于1964年,由于先天不足和运行年久,工程既病又险,大坝经安全鉴定为三类坝。去年启动除险加固国债项目后,现已完成大坝、副坝原干砌石护坡的拆除,大坝、副坝内坡浆砌石护脚工程以及大部分护坡预制砼块预制工程。市本级涟水河城北防洪堤在主体工程完成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护坡绿化带建设,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市(含五县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已完成投资830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3880万元,完成防洪堤建设11公里。
饮水安全工程有新的突破
我们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为农民办实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成立了饮水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精心部署,狠抓饮水安全工作。涟源市按照集中、成片供水的原则,重点解决了水质不达标,饮水困难问题。金石镇集中供水工程、桥头河镇木家村水厂已初具规模,渡头塘乡鸿雁集中供水工程通过单位捐、群众筹等办法,筹集资金近200万元,已完成水池、输配电等工程项目,镇属单位和9个村1万余人即将喝上优质的自来水。湄江镇远利、湄塘等村群众集资18万元,建起了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和供水管道,解决了近800人的饮水困难。白马镇桃子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凿岩30多米,打出了地下水,使全村400多人用上了自来水。到目前为止,该市城镇日供水能力已达6.3万吨,946个村已有243个村建起了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2万吨。新化县温塘镇劳卫村,是“有名”的“结石村”,为了解决长期以来的饮水问题,去年新建了150吨的蓄水池和附属设施,解决了95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文田镇政府驻地历来为饮水问题困扰,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该镇自筹资金10万元,争取国家投入15万元,建成了日供水200吨的引水工程,解决了3500人的饮水问题。该县共兴建集中供水工程14处,7800人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冷水江市决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把持续实施安全饮水解困工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为民办实事的工作重点,20__年度该市市乡各级共投入资金60.1万元,新建雨水积蓄工程12处,人饮解困工程18处,铺设引水管路3.6万米,解决了渣渡、矿山等乡镇55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娄星区20__年度共安排饮水安全问题工程8处,安排资金143万元,解决了18个村民小组5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水土保持有新的突破
全市各地按照“治理水土流失,改造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要求,更加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改善。各项目建设县以长治工程和水保国债项目为龙头,同时积极引导民营水保项目,因地制宜,实行重点突破,全市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84.9平方公里。新化县总投资173万元,投劳22.3万个,长治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1平方公里。建成了石溪水土保持生态园,万家桥坡改梯等精品工程4处。其中:坡改梯400亩、水保林7200亩,经果林9900亩,封禁治理9800亩,保土耕作7700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63处。双峰县国债项目治理水土流失16.8平方公里,投入资金140多万元,完成坡改150亩,营造水保林20__亩,经果林1200亩,封禁补植21700亩,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涟源市在没有国家投入的情况下,创新投入机制,大胆引进民营经济,四荒治理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茅塘镇利用承包开发的“四荒”土地1000亩,通过种植芗草,创建了光阳牧业开发公司。古塘乡利用高寒山区的有利条件,鼓励农民承包荒山300亩,建起了金秋梨、药材基地。该市原农办主任周铁中,退线后带领群众在桥头河镇贺家村开垦荒山700余亩,全部种上了苗木、牧草。据 统计,该市累计完成综合治理16.25平方公里,经过综合治理后,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土地使用率明显提高,茅塘、杨市、枫坪和白马等乡镇走出了一条牧草种植与肉牛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之路。
为了确保20__年度水利建设计划任务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有力的措施:
搞好宣传发动,营造大干水利的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水利建设的宣传,针对去年是风调雨顺年,农业大丰收,少数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对水利建设有所松懈的情况,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多次在“娄底日报”和“娄底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水利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推行“四种水利”的经验介绍。同时,市水利建设指挥部行文,在《娄底日报》上向全市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水利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广泛发动群众,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财,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粮食安全。二是省水利建设动员大会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市委常委和政府常务会对20__年度的水利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一致意见:(1)水利建设必须大干,必须持续不断的干,不能有任何松懈;(2)市财政继续按上年财政支出总数的5用于水利建设;(3)继续设立市级水利建设“芙蓉杯”竞赛奖励资金,列入财政预算;(4)召开高规格的动员大会。召开各县市区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县(市、区)长、水利(水务)局长、水建办主任及水利建设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市水利建设动员大会,副市长李云才作了主题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云柱、市委副书记姚正先等领导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根据省水利建设指挥部的指示精神,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大会对我市20__年度的水利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并与各县市区签订了水利建设责任状。会议以后,各县、市、区和乡镇层层召开动员会议,掀起了水利建设的热潮。三是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积极发展民营水利和经营水利。由市领导带队,各县、市、区分管农业的副书记或副县、市、区长、水利(水务)局长参观学习了邵阳县、茶陵县发展民营水利和经营水利的成功经验后,大家思想触动很大。然后通过在冷水江市召开的全市水利建设暨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全市各县市区在加快发展民营水利和经营水利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冷水江市是全国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通过参观、学习邵阳、茶陵先进经验后,感觉到改革还不够深入、不够彻底,与兄弟县市比还有较大差距。为了奋发赶超,使改革更上一层楼,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1)出台《冷水江市小型水利设施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建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台帐,以便随时掌握动态;(3)出台奖励措施,对进度快且取得成功的乡镇,前3名进行奖励,每处奖励1万元,冬修水利财政投入资金给予倾斜。现改革已成燎原之势,涌现了许多成功的典型。到目前为止,已对4566处水利工程实行改制,其中:小二型水库24处、山塘4260处、电灌站275处、小水电站3处、河坝及饮水工程93处。通过改革,已吸纳社会资金1360万元,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1万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920亩,盘活水利资产3980万元,用于维修和新建水利工程的资金达920万元。我市已对9万多处水利工程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存量资产近3亿元。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质量标准
在工程建设管理上,我市严格贯彻执行国发[20__]20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行工程建设“三项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水利项目的计划与资金管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严格执行招标投标,优胜劣汰。重点工程和主要原材料实行政府采购制,建立“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全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同时,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建立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信用体系和管理体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与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冷水江市对市级重点工程,不但市乡领导带头抓质量,水利局技术人员更是把质量当生命,对投资在5000元以上工程做到先规划、设计后施工,再验收。并派专业技术人员驻工地指导施工,将工程质量列入工程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内容,奖优罚劣,并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新化县在施工管理上,严把“三关”,即把好物料采购关,防止伪劣产品进入水利工地;把好施工技术关,防止修补工程、“三边”工程和重复工程贻害群众;把好工程验收关,防止“豆腐渣”工程不冲自溃。在责任追究方面,对所有的重点工程都建立了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并以文件和责任状的形式,记载了责任人的姓名,与资料一并存入档案,建立了领导干部、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与投资挂钩,奖惩与责任挂钩,使质量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深入扎实开展“芙蓉杯”水利建设竞赛
篇10
一、立足资源优势,打造主导产业
发展县域经济,资源是条件,是基础。我县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我们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县情,选准优势,重点突破,择业发展,壮大产业,创立名牌,从而实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的过渡转化。
1、立足水能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电产业
(1)成效。我县水能资源蕴藏量达46.52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43.01万千瓦,可开发电源点200余个。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报建和开发电源点203处,装机23.775万千瓦。其中,已竣工投产电站81处,装机9.3365万千瓦;在建电站78处,装机9.013万千瓦;审批即将开工电站31处,装机4.5435万千瓦。通过几年的发展,水电开发成效明显:一是实现财政增税,农民增收。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仅20__年,水电开发实现税收712.4万元,同比增长76;通过水电开发带动了劳务经济,增加了林农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二是带动发展了一批高能耗企业,延伸了相关产业链条。通过水电开发,吸引了大批外来客商投资办厂,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带动了砂石开采、运输、修理、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三是拉通了“两广”通道,开拓了电力市场。通过水电开发,开通了码市—广东连南110千伏线路和贝江—广西西湾镇110千伏线路,成功实现了与“两广”电力通道对接,拓宽了电力市场。四是有效改善和加强了开发区域道路交通和水利设施建设;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更新和整体素质提高。
(2)问题。一是缺少骨干电源点支撑,电力网络建设滞后。目前,库容量大、调节性能强的电源点少,造成丰水季节电力过剩,枯水季节没有电卖,对整个地方电力销售影响严重;我县只建成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输电线路3条,总长157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9条,总长150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986公里。现有的电力网络难以承接现有水电开发电量的上网,与水电的终端开发目标要求差距更大。二是对地方财政税收贡献不大。20__年我县水电税收共实现712.4万元,但地方实得仅有316.61万元。其中,地税收入242.4万元,根据优惠政策需退税181万,减去地税征收成本15.19万元,实得地税46.21万元;国税收入470万元,地方财力308万元,减去国税征收成本37.6万元,国税实得270.4万元。与周边县比差距也较大。蓝山县已开发10万千瓦,占全县技术可开发量的80%,年发电2.28亿度,上网1.8亿度,水电企业年收入约1亿元,实得税收800-1000万元;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已开发45万千瓦,占全县技术可开发量的95%,年发电16亿度,上网15亿度,水电企业年收入7.8亿元,实得税收6000--7000万元。三是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少数电站在开发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环境,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开发区域生态植被,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四是经营体制不活,竞争力不强。水电龙头企业在管理、经营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抗风险能力不强,水电产业比较脆弱。
(3)对策。一是要稳定政策,优化环境。继续施行多渠道融资和“免四减三”等税收政策。优化部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协调,化解矛盾,营造良好的水电开发环境。二是要大力开发骨干电源点,加强电力网络建设。一方面要抓好码市、大林江、沱江、张家洞等几处有调节性能、库容量大的电源点建设。另一方面要抓好电网建设,抓紧建好东田110千伏开关站,建设优质电网,形成输变电的“高速通道”,以支撑和稳固整个地方电网,保证丰枯、峰谷电量的调节转换。三是要搞活经营机制,增强经营效益。水电开发要走坚持民营化路子,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外资参与地方电网建设,促进水电企业的民营化。四要立足水电就地转换增值,促进工业发展。依托电能优势,突出发展以码市联铸厂、河路口硅锰合金、金华水泥、金华纸业、姑山磷肥、宏昌玻璃纤维等为重点的规模工业和“三来一补”企业,发挥规模工业的带动作用,延伸主导产业链条,形成工业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益。五是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切实提高环保意识,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建立水电“反哺”机制,加强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2、立足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矿产业
(1)概况。全县已发现矿产资源有41种,主要有铁、铜、铅锌、钨、金、锰、稀土、高岭土、硫铁、建筑用石等;全县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为2239.3万吨,总潜在经济价值144.5991亿元。其中品位高、保有储量大、潜在价值高的有:铁储量986万吨,潜在价值5.7亿元;铜储量1.2万吨,潜在价值5300万元;铅锌储量8.08万吨,潜在价值9900万元;锰储量6万吨,潜在价值720万元;稀土储量10万吨,潜在价值57亿元;硫铁矿储量265万吨,潜在价值1.9亿元。20__年全县矿山企业共上缴矿产资源规费80.5万元,上缴资源税16.7万元,上缴增值税112万元。
(2)问题。主要体现为“四低”:一是勘查率低,矿产资源不清。由于矿产勘查是一项高风险、周期长、投入大的政府行为,完全依靠财政投入。多年来,由于我县经费投入有限,矿产资源勘探滞后,不少矿产资源未经正规勘探,无可靠的地质
报告,影响矿业的发展。二是规划管理水平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无证无序开采的现象严重,集体和个人争抢国家资源,有的矿山被当地群众搞得“千疮百孔”,加上治理力度不够,资源没能有效整合,造成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矿山资源回收率低于国家要求的45,许多个体小矿资源回收率不到10%,采富弃贫、采整弃零现象十分突出。三是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业链短。由于缺少矿产开发龙头企业,仅停留在采矿、卖矿、简单加工的层面上,缺乏后续深加工产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四是税费征缴率低,税费流失严重。矿山企业缴纳税费的意识差,存在虚报、瞒报、甚至不报产值、产量现象,加上部门利益分配不明确,部门间配合不力,导致税费流失严重。据统计,仅20__年矿产资源应缴税费为525.12万元,实缴为209.2万元,流失税费315.92万元。此外,由于环保意识差,矿产开发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3)对策。我县矿产资源的开发的总体思路是:合理有序、整合资源、调整结构、转换机制、深度开发、协调发展。主要措施: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组建高规格的矿产资源开发领导班子及工作机构,抽调精干力量专门抓。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政府、部门以及有关单位的责任,在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二是依法规划,有序开发。设立专项经费,开展矿产资源调查、市场预测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工作,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开发利用规划,合理确定矿山开采区、禁采区、限采区,并确定相应的权限、开发内容、开发规模等,以保障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序、合理、适度和有法可依。三是出台政策,优化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实行“税收代征,比例返还”、税费减免等制度;规范政府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专项治理,维护秩序。根据规划制定相应的矿山整治计划,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关闭“小、乱、差”的矿山。重点是解决违法采矿、随意布点、乱采滥挖、大矿小开、浪费资源、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景观等现象和突出问题。对于矿产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加大税费征管力度,防止税费的流失,做到应收尽收。五是市场运作,有偿出让。实行矿业权市场运作方式,按照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对矿业权实行有偿出让,建立统一、有序、公平、透明的矿业权市场。如广东茂名从20__年下半年起,大力推动采矿权市场建设步伐,引入市场机制,凡符合条件的一律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有偿出让采矿权。全市共有偿出让采矿权370宗,收入657.8万元。六是培植龙头,增强效益。要引进龙头加工企业,不能单纯依靠资源导向型思维来开发初级矿产品,而需要用市场导向型思维搞好矿产品的深加工,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矿产品的品位,提高附加值,实现规模化生产。要对现有中小矿进行优化重组,以实现矿产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提高矿产品开发的经济效益。如广东茂名市在开发高岭土矿过程中,培植了茂名高岭土科技有限公司、石化矿业有限公司、银华高岭土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20__年全市高岭土实际产量达到57.16万吨,年销售额3.18亿元,实现利税8000多万元。
3、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旅游业
(1)优势。我县的旅游资源优势相当突出,可开发的主要景区有姑婆山、秦岩、盘王城、秦始皇屯兵遗址、凌云塔、豸山寺、阳华石刻、宝境明代建筑、历史名人故居等。可开发的民族风情有瑶族歌舞、乐器、祭祀、刺绣、挑花、“瓜箪酒”、芝麻馃、吊脚楼、三间堂、木拱桥等。包括了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各种不同形式的旅游。
(2)问题。一是缺乏核心景区拉动。虽然旅游景点较多,但核心景区少,只有秦岩、盘王城、度假村拥有少量客源。二是开发缺乏特色。目前我县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没有实现旅游与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三是旅游商品开发薄弱。我县的旅游商品开发几乎是空白,如民族服饰,手工艺品中的刺绣、挑花、织锦、竹编、根雕等和土特产品中的珍珠椒、瑶家腊味、腐乳等,没有配合旅游业开发好,即使有一点开发,也是知名度不高,起不了品牌效应,形成不了旅游商品经济效益。四是缺乏配套设施。旅游产业政策不够完善,对旅游资源、旅游生态环境、旅游服务企业等的管理比较滞后;交通、宾馆、饮食、商业、保险等相关产业不完善、不配套、不协调,不利于形成旅游业发展的合力。五是机制缺乏活力。我县的旅游业投资渠道单一,融资机制缺乏活力,影响了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六是旅游人才匮乏。目前我县旅游业存在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3)对策。一是要建设核心景区,打造精品线路。要融民族文化于景点建设中,重点把秦岩、盘王城、度假村、姑婆山、大龙山等建设成核心景区,在景区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有歌、有舞、歌舞不断,篝火晚会、广场文化,群众自娱自演,使旅客置身于梦幻般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要打造四条旅游精品线路,东依托广州、连接三连,西依托桂林、连接恭城、江永,北依托永州,连接双牌、道县、宁远,南依托南宁、连接金秀、贺州四条旅游线。二是要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要将207国道建成二级公路,以迎接北、南、西线的客商,把S326线未完的油路油化完。同时,要加强宾馆、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配套建设。三是要加强民族旅游营销,大力开发旅游商品。要大力宣传我县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如民族服饰、手工艺品(刺绣、挑花、织锦、竹编、根雕)和土特产品(珍珠椒、瑶家腊味、腐乳)等,增强旅游效益。四是要制定积极的旅游产业政策。旅游景点的经营权要进入市场转让和拍卖,使景点经营市场化和企业化;出台投资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五要加强旅游队伍建设。
二、做强传统产业,优化经济布局
我县的杉木、药材、烤烟、蔬菜、玉米、禽畜等农林产品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传统产业。目前,我县的产业经济格局正向“一片、一带、三点”的趋势演变。“一片”即在在岭东林区片重点发展
林业产业,推进林业产业化;“一带”即在岭西农区从桥头铺到涛圩一带,大力发展烤烟、蔬菜、玉米、水果、禽畜等农产品,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农业产业化经济带;“三点”即在河路口、沱江、码市要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依托现有的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特别在河路口要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做强做大矿产业,带动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县产业间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由此可见,我县的传统产业在全县的产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形成区域特色,做大做强这些传统产业。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抓好林业产业。*是全国南方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2400多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量704万立方米,自古以“杉木之都”享誉天下。作为林业大县,*必须认真谋划林业。特别在林业投入不足、林区过伐严重、部分林农返贫的情况下,不在“林”字上做文章,走“以林兴财、以林富民”的路子,那就是我们工作上的大失误。如何做强做大我县的林业产业?归根结底,就是要大力发展林业的一、二、三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林业的第一产业。就是调整林区产业结构,文秘站 本文原出处建立林业基地,突出发展工业原料林、经济林、药材林、竹林、园林花卉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切底打破林业产业姓“杉”的单一局面。如去年底,我带队去湘江乡田冲村进行过调研,发现我们发展的厚朴就已初具规模,来势很好。20年以上树龄的厚朴亩产可达9000多元。该村一农户共种植200多亩,成龄后总产值算下来,每可收入10多万元。该村的石岩脚组20__年全组集体项目现金收入共23.4万元,其中出售厚朴3万元、厚朴种8万元、厚朴苗2.4万元,售杉木5万元、竹子5万元,人均1700元。加上各家自己的厚朴收入、副业收入和其他农产品收入,人平在3000元以上,全组38户已拥有摩托车29辆,三轮车3辆,彩电38台,VCD和音响38套,手机17部,为林区林农脱贫致富树立了典范。二是大力发展林业的第二产业。就是充分发挥林业产业的衍生功能,依托林业基地向下游延伸链条,形成林业加工龙头企业和产业,推进林业的工业化。重点是发展竹加工、人造板、林化产品、木浆造纸和经济林产品加工、药材林加工、森林食品。但目前我县加工企业小而散,还存在比较明显的“有龙尾、无龙头”的现象。如我县松木资源丰富,不仅可采脂还可造纸。采脂方面,全县年可采量近8000吨,按0.5元/斤的单价计算,单此一项每年可为林农增收800万元;松脂深加工可产松香5600吨,按3600元/吨计算,产值达20__万元。造纸方面,全县松木年可采伐量近5万立方米,可生产木桨1.5万吨,产值5000万元。采脂和造纸两项合计年产值近8000万元。但由于我县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龙头企业,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再如,我县的木材以低廉的价格大量销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他们加工成家具后,却以数倍的价格销往东南亚,“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赚大钱”,我们这也是吃的没有“龙头”的亏。我们要争取年内引进1-2家林业龙头企业,来带动林业的产业化经营,同时要积极培育和扶持林产品经销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济人,建立健全林产品营销网络,鼓励更多的林农进入流通领域参与农产品销售。三是大力发展林业的第三产业。就是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业。要打好“绿”字牌,*千里瑶山风景如画,有原始次森林、天然氧吧,还有镶嵌在千里瑶山的一颗颗“明珠”-水电站等,我们要整合好这些自然资源,用奇丽、秀美、绿色、环保来扩张千里瑶山的知名度;要打好“瑶”字牌,深挖整理民族特色文化,用瑶族歌舞和风情来打响瑶山旅游品牌;要打好“护”字牌,我县是客斯特地貌,植被一旦毁坏就难以恢复,我们要正确处理旅游景点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努力实现千里瑶山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此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增加林农收入,增强发展后劲。
2、抓好烤烟产业。发展烤烟是一个税率高、见效快、有保障的财源建设项目,种植烤烟也是农民的一条快速致富的好路子。如郴州市桂阳县打造“桂阳金叶”品牌,20__年实现财政税收9000多万元,当年全县财政税收增长到4亿元。又如浏阳市20__年种植烤烟10万亩,收购烟叶28万担,实现利税5000万元,成为继烟花鞭炮、花卉、酒业以后的第四大产业。就我县而言,去年我们种植2万亩,收购5.6万担,实现税收610万元,烤烟产业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我县烤烟种植规模小、水平低、均价低、成本高、税收少的现状没有改变。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用三年左右时间,将我县的烤烟产业发展到种植5万亩,收购10担的规模。今年要完成种植3.5万亩,收购7万担,实现财政税收1100万元的目标。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坚持“效益带规模、规模促效益”战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进一步做强做大“涛白金叶”。一要突出因势利导,形成发展合力。我县发展烤烟生产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种植烤烟有较好的比较效益,我们要从发展现代农业,构筑高效产业的高度,将优质烤烟的开发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首选项目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加强宣传发动,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形成抓烤烟的强大合力。二要突出科技兴烟,提高科技含量。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烟技队伍,狠抓烤烟生产各环节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积极探索烟叶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模式,通过建立烟农协会等合作组织,进一步推进专业化分工,逐步实现备耕机械化、育苗工厂化、培管规范化,采收烘烤科学化、经营集约化,使烟农逐步转变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烟叶产业工人。三要突出优化布局,实行规模种植。要加大对我县基本烟田的保护力度,加强烟水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烟田抗旱、抗侵蚀能力,提高烟叶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要通过自愿兑换、土地入股、有偿流转等途径,逐步实现烟田向烤烟大乡、大村、大组、大户集中,特别要以培育专业大户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的产业化和专业化水平。今年,我县烤烟大户培育工作取得了进展,种植50亩以上的达到了7户,最多的一户-涛圩镇石晒村的一农户种植了200亩。还几十个下岗职工和提前离岗的同志回乡承包土地种植烤烟,种植十几亩到几十亩不等。四要突出风险共担,增强烟烤发展的后劲。要协调好政府、公司和烟农的利益需求,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开发机制。进一步加大烟叶生产投入,健全烤烟生产风险保障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烟农的生产风险;合理确定烟叶与其他农产品的比价,定级定价公开公正,切实保护好烟农的积极性;加强市场管理,防止边界拉动,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维护烟农合法利益。同时,烟草部门要改进管理方式,将技术人员的利益与烟农的收益挂钩,切实加强技术指导,确保烟农收益的最大化。
3、抓好以商品蔬菜、畜禽、水果等为主的207国道农副产品经济带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农业产业化经
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干部群众产业化经营的观念淡薄,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不高,科技普及和信息服务滞后,再加上受自然灾害影响,农民没有得到实惠,农业产业难以发展壮大。去年上半年,农民种的茄子价格低到6分钱一斤,辣椒价格低到1毛钱一斤,莴笋价格低到一块钱八斤,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加快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一要抓重点项目,发展特色农业。要加强基地建设,努力把优质稻,商品蔬菜,以牲猪、菜牛为主的畜牧水产,以桉树为主的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以杨梅、萘李为主的优质水果等五个特色产品做强做大。二要抓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以农产品基地生产的原料为加工、销售对象,并与农产品生产者结为利益共同体的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关键是抓龙头企业。实践证明,凡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得好的地方,都非常重视龙头企业的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广东云浮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67家,20__年销售收入达66.6亿元,带动农户18万户。其中集养殖、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药为一体的温氏集团20__年销售收入达38亿元,20__年突破50万元。又如广西恭城县历经八任书记和县长,共20年时间,发展水果基地39万亩,其中无公害水果基地26亩,20__年全县人均水果1.5吨。他们也非常重视抓好龙头企业,20__年引进北京汇源集团总投资3亿元,第一期投资1.07亿元,20__年已具备年加工20万吨柑橘的生产能力。就我县而言,就是要利用长三角、珠山角食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向中西部转移集中的大好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本地资源,引进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农业基地,产生聚集效应,推进产业发展。重点是对玉米、山苍籽、大米、豆腐乳、珍珠椒以及水果、畜禽等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三要抓中介组织壮大,发展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各种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营销、信息等各种农村中介组织和流通大户、农民经济人队伍,不断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在这方面,涛圩镇就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该镇成立了蔬菜水果专业技术协会。协会对会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引种供苗、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配送农资、统一销售农产品。近年来,通过协会收购、外调的商品果菜每年都在5万吨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全镇蔬菜水果产业的发展。去年该镇种植蔬菜1.2万亩,种植水果0.4万亩,蔬菜水果年产量6.4万吨,产值448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2。全镇规模种植菜果农户明显增多,其中种菜10亩以上的154户,种果100亩以上的专业户12户。水头村党支部书记去年采用“菜-稻-菜-菜”轮作模式,种菜15亩,全年种菜收入4万多元。四要抓科教进步,发展高效农业。在沿207国道建立一批无公害蔬菜基地,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提高农产品质量。如涛圩镇蔬菜水果专业技术协会对蔬菜基地及蔬菜向省农业厅申请并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名牌蔬菜战略取得初步成效。三、做好科技文章,提升发展质量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高新科技发展之路,是提升经济质量,增加经济总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增强*经济优势、增强发展后劲的希望所在。我县至今无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现有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亦十分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巨大。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做好“科技”文章。
1、坚持政府引导为主,为发展高新术产业提供资金和技术保证。一是进行体制创新。高科技企业实质上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抓高科技的核心应是抓资金的投入。一方面,政府要出台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业要舍得花钱研发、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加大技改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消费档次高的“三高”产品,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如金华水泥公司、宏昌玻璃纤维制品厂等龙头企业和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都大有潜力可挖。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发展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融体系,以政府部分注资的方式,鼓励各市场主体在高新区内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如西安在投融资环境不占优势的条件下,在体制创新上狠下功夫,其中,以高科技园区作担保,西安在全国的科技园区里做得最早也是最成功的。西安高新区与西安市科委以财政资金引导,联合20多家企业出资1000万元于1996年成立了以担保为主要业务的“西安创新技术投资担保公司”,几年来,累计担保74次,担保金额达到1495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二是进行技术创新。我县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少,即使是稍有名气的瑶家腊味、珍珠椒、福湘人造板、水泥等产品,与外地比较,技术含量还是很低,还处于初加工阶段,参与竞争难免处于劣势,企业的生存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抓好技术创新工作。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自己的品牌;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建立联合开发中心,通过市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引进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等。如江苏省赣榆县从20__年起,每年财政拿出本县工业经济上年度新增财力的15%作为专项资金,注入到经济发展中。对于新认定为国家、省、市级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10万和5万元的资助;对于新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对于新获得的国家,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40万元、20万元的奖励。我省邵东县每年从县财政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仅20__年就帮助企业引进专业人才160人,管理人才20人,引进新技术156项,开发新产品148个;该县明确规定,创建一个驰名品牌奖励10万元,创建一个省优产品奖励1万元,促使该县民营企业兴起了创建邵东自己品牌的热潮,一批省级、市级名牌应运而生。
2、要抓好园区经济,打造高新技术发展的平台。园区经济是技术创新、成果孵化、产业扩张的园地。实践证明,建设和发展好工业园区,可以有效地聚集资金、科技、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增长极。如去年我们考察的桂林、贺州、云浮三市,他们的经济之所以能在近几年内得到快速发展,与他们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是分不开的。云浮市高标准建设了民营科技园、生物科技园、电子工业城、电子工业园、石材工业城等园区,并以此为平台,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__年7月,该市在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经贸合作洽谈会上,签约项目11项,项目合同金额达58.17亿元,这些项目投产后,其工业总产值可在3-4年内翻一番。可以说,抓园区经济就是抓县域经济。作为我县来讲,抓好三个工业园区应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必须加大建设力度,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制约我县园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交通落后,境内的207国道、1861省道公路等级低,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工业园区基础建设配套跟不上。以沱江工业小区为例,由于小区开发建设的资金由工业园区自行负责,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投入有限,“四通一平”难以达到要求,一条入园的路至今已是“崎岖不平”,这极大的影响了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影响到招商引资的成效。贺州旺高工业园第一期开发面积达3.8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了“六通一平”,至今已吸引4家企业如园并投产,开工建设项目5个,年新增产值4.5亿元。突破我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就要遵循市场动作的方式,积极完善工业园区融资机制,确保园区能够融资,有效投入建设,实现滚动开发;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机制,形成园区建设合力。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资本向园区转移,倡导在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指导下的业主开发型和企业开发型的新路子,由业主自行配套、自行招商、自行开发。
二是必须加大扶持力度,突破政策瓶颈。当前,我县的投资优惠政策是1996年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沱江工业小区建设的若干规定》和20__年市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工业小区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的有关规定,很难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地价为例,包括征地费用、各种手续费用,沱江工业小区地价是4-5万元/亩,而与我们相距不远的贺州旺高工业园,其地价仅为1万元/亩,其政策优惠的力度是我们无法比拟的。并且政策的落实也还存在问题。如20__年县委、政府发文规定工业小区为“无费区”,但一些部门仍然我行我素,不按文件办事,这严重的影响了企业入园办厂的积极性。我们要尽快出台新的工业园区投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竞争平台。如加大对园区企业的反哺力度,对财政贡献达到一定数额的企业,由政府返还一定比例扶持企业发展项目;出台以商招商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园区企业的招商优势;出台人才引进若干规定,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切实优化经济环境,强化园区管委会职责,可考虑赋予园区管委会诸如经济杠杆部门干部任免、奖惩等方面的建议权。三是必须整合园区资源,形成聚集效应。进一步建设好工业园区,关键是要发挥整体优势,形成聚集效应。因此要做到,规划上统一,产业上互补,基础设施上融合,政策上联动,招商引资上形成拳头。制定好全县园区工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各工业园区的具体发展规划,突出园区工业建设的大格局、大构架、大环境和大发展的气势。在产业布局上既要突出特色,又要立足现有基础;既要形成集聚效应,又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既要适应大项目发展的需要,又要留足中小项目的发展空间。要切实防止“病急乱投医”的现象,促进有竞争力的、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向工业园区聚集,依托特色产业,真正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互助互动的“块状经济”带。3、要发展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如生物医药、软件开发、电子产品等,产值高、能耗低、生命力强,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将会极大的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在改造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我县现有的骨干企业大多属于传统产业,要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引进、研发、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如造纸业要加大技改项目的实施力度;水泥行业要引进、上马高科技水泥生产线。二是在引进上下功夫,想方设法引进高科技技术和企业。利用我县的水电、矿产、药材等资源优势,一方面可采用入股合伙、购买等方式引进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高新企业来发展高新产业。特别是我县厚朴、香草、八角等中药材基地面积逐年扩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前景可观,我们应从实际出发,以工业园区为依托,把引进高科技项目的重点放在中医药龙头企业、中成药制造企业上,争取在近两年引进1至2家高科技产业。三是在转化上下功夫,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我县当前没有高科技产业,但并不等于我们没有高新技术。我们有很多专利,如“汽车节油化油器”、“风机调速强制排烟燃气具燃气量、电位器同步装置”技术都卖到了外地。要加强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开发,培育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
四、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发展活力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目前就我县而言,拉动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是靠投资。我县属于欠发达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资金缺乏、产业不优、效益不高,三者之间恶性循环,县域经济发展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坚持内外并举,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
1、增加银行信贷投入。金融机构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助力器”。但目前金融部门吸储多、放贷少。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各自下达储蓄任务,并与员工奖金、工资挂钩,使银行职工到处拉存款,影响地方投资。另一方面,上级部门逐步把资金放贷审批权上收,贷款额越来越小。资金只进不出,金融机构不但没有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输血机”,反而成了“吸血机”。信贷支持不力,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加大银行信贷投入,一是要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对银信部门信贷业务实行目标管理,调动银信部门向上争取信贷投资计划、加大放贷力度的积极性。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利用我县邮政储蓄发展较快的优势,积极争取政策,将邮政储蓄资金通过拆借、再贷款或转存等各种形式充实农村信贷资金。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成立信用担保中介组织。如20__年济阳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信用担保公司,公司在动作的头两个月就为中小企业提供了1200万元的担保贷款。二是要整顿信用秩序,营造信用环境。加强对干部群众的诚信教育,积极开展借贷清收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如去年我们重点抓了公务员借贷的清收工作,连本带息共清收425万元,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的信用环境。三是加强协调,促进银企合作。提供交流平台,定期组织银企座谈会,增强相互了解,让银信部门与企业双向择优选择,促进银企合作。
2、激活民间资本投入。进一步降低民资进入的“门坎”,对民营企业和民营投资项目的审批,不论规模大小,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应放手让其发展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领域。如我县的金华纸业、京华水泥、大地食品以及一系列的水电开发项目等都是激活民间资金的典范。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引导打工能人近乡创办、领办各类企业。如秦岩旅游风景区,就是几个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合股开发的。
3、扩大招商引资投入。一是抓住机遇招商。就大的趋势来看,加入世贸以后,国际资本加速向中国流动,沿海开放地区开始向内地进行产业转移,资金、技术、人才诸多发展因素出现回流。就我县来说,处在湘南经济圈、泛珠三角协作区和大湘西开发区内,区位优势、政策优势都比较明显,招商引资大有文章可做。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加速与沿海发达地区的观念对接、产业对接、体制对接,引进县外资金、境外资本和先进技术。二是创新方式招商。继续突出产权招商、资源招商、项目招商、园区招商。如在资源招商上,我们要依托水电、矿产、旅游、林业、果蔬、畜禽等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精选一批总量规模大、地方特色浓、市场前景好的开发项目进行招商。在这方面,凤凰
县就取得了成功经验。他们将分散于各家单位管理的八个景点经营权转让给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50年,经营转让费8.33亿元,凤凰县平均每年可从获经营收入1660万元,税收1000多万元。同时,积极组建专业队伍,发挥招商中介作用,注重以商招商,由全员参与向专业招商转变。三是优化环境招商。推行规范化服务,全面推行公开承诺、限时办结、项目、环境月报、首查免罚、跟踪监督、公开评议、责任追究等十种制度,加大查处力度,规范部门行为。开展“全托式”服务,实行办证全程制度,实行“进一扇门,认一个人,办所有事”。4、争取国家投入。要深入研究政策,利用民族县、国扶县、湘西开发县三块“金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要精确筛选、精心包装,分类排队,准备到位,加强与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通过卓有成效的项目申报,努力争取更多的国债资金、中央和省市预算内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和政策性贷款等,充分用好各类财政性建设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银行贷款,扩大招商引资,增加社会投资。
五、转变干部作风,狠抓工作落实
面临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对于落实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县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作风是过硬的,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体现了新时期的先进性。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干部作风建设上暴露的问题也不少,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是大局观念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干部胸无大局,工作中考虑部门和眼前利益多,考虑全局和长远利益少;有的偏听偏信社会上各种谣言,反而随波逐流,以讹传讹,有的甚至无中生有捕风捉影,乱告状,恶意诬告中伤他人;有的班子长期闹不团结,各自为政,搞内耗,分散精力,谋人不谋事;有的纪律观念淡薄,我行我素;还有个别人跟组织上不能保持一致,阳奉阴违。
二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有的同志解放思想表面上叫得响,实质上观念依旧,境界不高,眼界不宽,总是打不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工作缩手缩脚,不敢闯,不敢试,不思进取,缺乏创造性,打不开工作局面,干不出工作成绩。
三是服务质量不高。现在明显的索拿卡要现象已很少发生,但是,服务水平跟不上,有不少部门服务质量较差,有的对客商态度仍然很生硬、很冷淡;有些部门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比较严重,工作效率低。
四是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不落实是干部作风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少数干部作风飘浮,华而不实,搞形式,走过场,满足于一般应付。要么高高在上不愿抓落实,要么无计无谋不会抓落实,要么怕苦怕累不想抓落实,存在抓而不实、抓而不紧、抓抓停停的现象。
五是自身要求不严。有的以工作忙为借口,长期不学习,即使上面要求加强学习,也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敷衍了事,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不明,学习深度不够,有的甚至认为学不学一个样,照样能干好工作。少数干部在新形势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人生观发生错位,为政不廉,腐化坠落。
上述问题已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如任其发展下去,全县的各项工作措施就难以落实,加快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的美好蓝图就难以实现。所以,转变干部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创新用人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创新用人机制,必须把解决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作为改革的关键,区别不同情况,积极疏通干部“下”的渠道。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机关、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及一般干部奖励、诫勉、末位淘汰制度,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增强各级干部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促进各项经济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