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级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13:2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中级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中级论文

篇1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如何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行业竞争趋势日益增加,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对建筑企业能够取得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行业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保证提高企业的中和素质和正佳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前提,从而使生产经营理论有效的实施,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和资料的可靠性,以防止经济内部出现偏差和重要方针决策失误,经营风险等推行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内部管理行政控制主要包括对计划、决策、生产、质量、技术、设备、物资、人力资源、销售等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对财务收支的批准权限、计划预算、核算、审核、分析和处理各种会计信息资料及出具财务报告的手续、程序、步骤和方法等的控制。一下我们讨论建筑企业内部错在的问题,病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一、建筑行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当今,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这一种普遍的现象,即起也对自己的内部员工不够重视,企业的管理机构和组织不够合理,而企业的管理者对该行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根本就为学习过该行业的知识,并且,由于企业的领导对企业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起不了相应的约束作用,这样就导致了严重的内部控制出现严重失调现象。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执行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切内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大部分建筑施工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由相应的机构制定的,往往是各个部门一起总结后,综合起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做也有一定的有点就是概括的比较全面,但是,制定的制度不够专业,且约束力低。并且许多制度自之间存在冲突,发挥不出有效的控制作用。其次,企业内?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倍钥刂浦贫热狈ψ愎坏娜鲜叮嬖谀诓靠刂浦贫炔煌晟疲葱辛Σ畹认窒蟆?/p>

各个项目风险制定不够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对市场的风险预防不够积极,且防御机构不够完善,对风险的评定缺乏该口型的认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对市场的调查来自与一小部分的调查,对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透彻,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岁管理和控制断魂南国各方面带来的不利没有预定的估。

企业内部控制监制不够得当,内部审核不被够严谨,尤其实在建筑施工企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严格的执行。通常,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和纠正体系。

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在财务和建材挑选上工作态度不认真,由于企业受先前观念的影响,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工作人员的整体监督意识不强,法律认识弱。当今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素质不高,学历低,业务生,缺乏判断能力,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差,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只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企业应如何使建筑行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得到完善,何使企业的内不控制制度严格有效的执行?如何提高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我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以下内容: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与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整体工作人员对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养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一寸的主流意识,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形的、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力量对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内部控制是各单位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业务组织形式和相互制约的职责分工制度,其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的规范性,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两者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支持,而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把内部控制的理念注入到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可以使建筑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内控实施的效果就好,企业的效益也就好,竞争力也就无形中加强了。

(二)重视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是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货币资金作为建筑企业内流动性最强、控制难度最大的资产,企业要更加重视对其的管理。在资金管理上,主要存在资金管理分散、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有的建筑企业图一时的方便设立多个对外银行账户,使得资金无法集中管理和使用,同时多个银行账户也给资金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如果管理不严格,很容易出现资金被侵占、挪用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形,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如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还可以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但凡是涉及到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负责,同时会计审核人员要把好关,做好凭证的复核工作。建筑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管理,明确审批人员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程序以及具体可以批准的金额等。

(三)重视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人员是受所有者之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可靠地计量、确认、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筑企业参与的经济活动最终都是通过会计人员转换为会计信息为经营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企业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全面的掌握企业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同时,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也可作为各部门考核激励的依据;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信息与沟通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的编制表现出来的,这些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工作。毋庸置疑,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信息中心,由会计人员负责内部控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重视建筑企业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贯彻和预期目标的取得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地向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得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筑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层的级次就越多,经营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就越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客观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可以视成本效益和企业人员的素质情况,将内部审计外包,减少审计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三、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明确的得出,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最主要的因素决定于公司的内部人员,所以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意识最为重要,其次,企业的内部制度的执行力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逐渐完善,另外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监督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一定的影响,企业要着重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时时监督,确保其严格的执行,才能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丁玉海.论建筑行业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 2011(17) 85-86

[2]马玉涛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商情》2009(13) 34-35

[3]马冬梅.浅析加强企业内部控制[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1) 91-92

[4]刘世.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 113-114

[5]罗胜强.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01)

[6]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05)

[7]梁晟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合规实务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04)

看了“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工程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3.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篇2

上海中心大厦机电工程涵盖了给排水、消防、供配电、照明、冷暖空调、送排风、智能控制、综合布线等机电方面几乎所有的机电系统,且各个专业系统中绿色节能的四新技术应用几乎一应俱全,诸如给排水系统中的废水回收、中水处理系统;虹吸雨水排水系统;同层排水系统;消防系统中的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预留系统;供配电的电能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管理系统;LED泛光照明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冰蓄冷系统等等。由于上海中心大厦的超高层垂直分区特性,机电系统各类子系统众多,组合应用方式多变,形成了机电系统庞大复杂的特性,如:给水和消防系统的垂直叠加供水、分区重力给水型;排水系统的高低区分段收集、接力式排水型;冷源系统的高低分区、多冷源组合型;热源系统的蒸汽干管、分区换热型;通风空调系统的区域独立型;电力系统的垂直供配、分区供电型,等等。

2建造难点及应对技术

(1)上海中心大厦垂直分区多

建造面积大,管理难度大,上安集团采用分区建造管理模式,按地下室、裙房、办公区、酒店塔冠区四大区域展开施工和管理。

(2)机电专业深化设计要求高

设备、管线布置难度大,与各中标设备供应商和系统供应商的专业配合程度高。上安集团以BIM模型为先导,以管井、标准层、设备层、机房间为序,逐步开展图纸深化工作,满足现场施工进度需求。

(3)超高层建筑的垂直特性

给机电设备和材料的运输吊装带来很大难度,可利用的吊运设备单一、量少,主要依靠塔吊和施工电梯,还要与土建、结构、装饰单位同时使用,上安集团将机电材料设备进行分类处理、采用最合理的运吊方案和技术措施。

(4)总量57万m2的机电安装,涉及管道、电气、通风系统大量的实物工作量,加工预制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

而超高层的特性是楼层面积小,不利于设置预制场地;且上海中心的双层幕墙的结构特性造成空气流动性差,对施工环境控制的要求高。上安集团对上海中心确定的总体技术路线是加大厂外预制深度和预制量,现场尽量多地装配施工,现场减少焊接和油漆作业;工厂化预制的全面应用为上海中心大厦的顺利建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5)上海中心大厦垂直分区多的特点,造就了系统的叠加性和庞大性。

而分区施工管理又把系统进行了分割施工,给水电风各系统的构成开通调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上安集团根据各专业的系统调试需求、以子系统构成开通调试为基本单元,开展机电系统完整性检查和子系统收尾;以正式通水、通电,临水临电切换为先机,以低区冷热源系统、高区冷源系统、消防系统调试验收为主线,开展系统完善收尾调试工作。

(6)在上海中心大厦的机电建造实施过程中,基本建造程序和其它项目比并无特殊,但需确定相关的关键过程,作为建造过程中里程碑目标实现的关键工序过程,确保进度、质量、安全三统一进行。

例如以变配电站的高压受电确定的垂直电缆吊装过程,地下室机房设备的吊装过程,幕墙部位的V槽LED电子屏和翅片散热系统的安装过程。关键过程的确定和实施,保证了机电系统的整体安装的进度、质量和安全。

(7)弱电系统在本项目共配置

13大系统,约30个子系统。运用的特点是系统规模大,应用技术复杂且同时运行的系统多、维护和保养任务重。传统情况下通常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保证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转。机电总承包方为突破自身各类资源及相关条件的限制,且为更好地完成总承包合同履约,引进了总集成管理思路及办法。采用总集成管理能融合非已所长,充分利用各参建单位、企业的软硬件产品及相应的专业技术支持团队的力量。总集成管理主要分为技术集成、要素或资源集成和智力集成,还存在信息集成、管理文化集成等形态。技术集成是整个系统总集成的核心关键。

(8)机电系统已完工未交付,又不得不提前使用投运的系统

例如永久电梯、高低压变配电站、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冷冻站冷却塔系统等均提前投运。如何保证运行管理和施工生产的合理结合,上安集团在上海中心大厦引入了物业化管理概念,把提前投运系统和系统施工有组织的结合和分离,确保机电系统的运行有序和施工安全。

3BIM建模和机电深化设计

(1)以BIM为基础的深化设计

工作是提高施工质量、控制工程进度的最好支持。上海中心大厦外形轻盈流畅,似一条盘龙直上云霄。然而独特的外形必定带来同样不同一般的复杂结构。同时,上海中心大厦在机电设计中的众多超新理念又使得整个机电系统极其纷繁。尤其是在几大施工的重点难点部位,例如:高、低区能源中心、塔冠设备区、各区设备层乃至与幕墙、钢结构配合紧密的极小细节,如果没有BIM的三维设计模型,无法想像机电各专业系统之间、机电与土建、钢结构、幕墙之间是如何搭建各种空间关系的。其次,在机电安装的实施过程中,由三维模型导出的二维深化设计图纸,使得深化设计质量得到了保证;以三维形式的施工交底以及四维形式为基础的工艺安排与施工方案的确立,已经适时地渗透到安装工程的管理过程中。此外,以BIM参数化设计为基础的管道预制加工,使得机电安装工程的模块化、工厂化进程也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阶段。由于BIM的界入使“上海中心”机电深化设计以及施工管理工作更加的直观了然,也为后续深化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2)以BIM串联起的协调平台,是优质深化设计服务最佳方案。

上海中心大厦的BIM工作平台是一项多专业、多工种协调沟通平台,相通的语言与相同的标准成为最大限度确保模型信息准确性与即时性的重要保证。因此,上安集团积极与总承包部BIM团队保持一致,全面采用AutodesdRevit与Navisworks系列软件并与总包同步升级。同时,将这一要求传达至各专业分包、系统供应商以及主设备供应商,并对没有条件的分包、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

(3)基于BIM的管线综合

传统的管线综合设计都是以二维图纸为基础,在本项目中利用BIM的三维可视化进行设计。在三维环境下将建筑、结构以及机电等专业的模型进行叠加,并将其导入到Navisworks软件中进行碰撞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加以调整。通过BIM三维可视化的特点弥补个人空间想象不足,实现复杂区域管线合理高效排布,确保各深化区域可行性和合理性。

(4)基于BIM的管线优化

在三维环境下,可以通过任意角度的查看模型中的任意位置。所以,通过BIM软件进行方案对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管线排布方式,创建更加合理美观的管线排列。在不影响原管线机能及施工可行性的前提下,将机电管线进行适当调整,优化空间,快速解决碰撞问题,管线合理布留。同时,通过高效的现场资料管理工作,即时修改快速反映到模型中,获得一个与现场情况高度一致的最佳管线布局方案,有效提高一次安装的成功率,减少返工。

(5)基于BIM的设计成果检测

在制定施工图纸阶段,若相关各专业没有经过充分的协调,可能直接导致施工图出图进度的延后,甚至进一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BIM技术则通过将各专业模型汇总到一起之后应用碰撞检测的功能,快速检测到并提示空间某一点碰撞,同时可高亮显示、以便于快速定位和调整管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项目中利用Navisworks软件的碰撞检测功能,直观地观察到了管线的碰撞检测情况和位置。然后,返回到Revit软件中根据碰撞的情况将各个碰撞点一一调整解决,调整完成之后再次对模型进行第二次的检测,如有碰撞则继续进行修改,直至最终检测结果为“零“碰撞。BIM碰撞检测流程的制定又为上海中心这一超大型项目的管线综合提供有效保障。

(6)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项目施工前,上安集团项目部对施工图进行初步熟悉与复核,通过深入了解设计意图与系统情况,为施工进度与施工方案的编制提供支持。通过对施工设计的了解,查找项目重点、难点部位,制定合理的专项施工方案。将施工设计中不明确、不全面的问题记录下来,与设计院、业主进行沟通与讨论。例如:系统优化、机电完成标高以及施工关键方案的确定等问题。本项目中,利用BIM模型的设计能力与可视性进行技术交底,减少各方的沟通障碍,提供最为便利、直观的沟通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出图在确保模型“零”碰撞的情况下,利用模型指导深化设计出图。根据调整后的模型,有效指导深化设计出图,每一类图纸都有其固定的出图流程以确保图纸准确性及可靠性。通过BIM模型辅助深化设计出图,不仅能够确保图纸精确性,便于施工安装,还能利用BIM模型的三维可视性模型配图方式,方便现场施工人员理解辨认系统,上海中心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以剖面、平面、轴测、大样图等多种形式辅助施工人员施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4工业化建造,预制技术

由于施工现场面积有限,故管道的加工采用工厂预制的形式。上海中心的空调通风系统的风管加工,分为标准件和加工件,全部由上安集团的暖通设备加工厂在工厂内完成加工生产;楼层内水、电、风、弱电的各类支吊架全部采用轻型组合支吊架,只进行切割作业和组合安装,避免了焊接和油漆等大量的声、光、味的环境影响;管道安装涉及沟槽、螺纹等非焊接连接的安装,各区域就近建立小型预制场地,尽量加大预制深度,高比例的工厂化预制施工技术切实推进了安装实物量的进程。风管工厂加工实现了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工人只要将风管的尺寸参数输入计算机,车床就可根据输入的信息进行切割。另外,风管的咬口、翻边和角码帖附等工作也使用机械装置,跟传统的手工捶打成型相比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空调水管的预制加工主要以塔冠区的DN800冷却水管为主,制作中以业主确认的深化图为依据,现场管理人员经过实地复核后,将图纸中的管段尺寸转化到单线图中;绘图员根据施工员出具的单线图或尺寸复核图,绘制管段加工图;加工图得到确认后,交付后方预制加工组。同时,后方管道加工工厂根据项目部提供的加工图和现场施工计划,按时保质完成相应管段成品或半成品的预制加工工作。支吊架的预制加工,传统工艺制作支吊架的方式为现场切割、钻孔、焊接,对于材料的用量不易控制,经常会造成严重浪费,且无法做到统一的外观,切割、焊接和涂装都会产生外观的缺陷。本工程中各类轻型管槽支吊架采用工厂化预制,制作流程为型材切割、煨弯、焊接、钻孔,最后进行刷漆。大部分支吊架的预制都经过镀锌、热浸锌或喷塑的表面处理,送至现场安装时就已是美观大方的成品。同时,支吊架加工后送至现场,无须动火,支架重量轻,组装方便。

5垂直运输管理和技术

(1)设备和大宗材料吊装和运输的工程量巨大,楼层材料垂直吊运4000t,楼层设备吊运、安装共3500t;地下室材料垂直吊运2000t,地下室设备吊运、安装共2500t;总计12000t。

设备安装的数量多,且接收单位复杂。施工周期和施工高峰期长。垂直吊运机械资源紧张。设备层的物资进场难,外部施工协调困难,大型设备吊装的高度高,施工环境复杂,技术难度也高。

(2)设备、大宗材料垂直吊运和设备安装的施工机械准备上安集团项目部根据上海中心的业务范围、特点和难点,对机械和机具做了精心准备。

常规的吊机、铲车、卷扬机、液压搬运车、葫芦、钢丝绳等机械和机具,一应俱全。针对高空吊装的特点,定制了10t级(尺寸5500×3500)与20t级(尺寸6000×3500)两套吊装平台。此外还添置了6t级电动牵引车;5t级液压搬运车和5t级加长液压搬运车,设备在吊装平台内定位和吊装,这一做法在平台到楼面口后的定位中发挥了奇效。2013年4月,地下5层的冰蓄冷设备大批排管,由于没有吊装孔,排管只能从坡道运入地下室。由于排管的几何尺寸较大,卡车装太高,叉车运太长,小平车运没有刹车不安全,为此添置一台低重心(600)大车盘2m×6m挂车。为了提高施工电梯使用效率,满足大批量散件的运吊,项目上定制了9辆1t级的手推厢式搬运车。厢式搬运车尺寸为长1.3m,宽0.8m,高0.6m。该车的前、后两扇门为翻板式,需要时可运4m长的材料。

(3)材料和设备吊装、运输主要采用设备吊运重心位移法和设备吊装移动平台拖运法。

6关键建造过程的确定和机电四新技术实施

关键建造过程的确定和实施,保证了机电系统整体安装的进度、质量和安全。在上海中心大厦机电工程的各系统中,四新技术的应用层出不穷,诸如给排水系统中的废水回收、中水处理系统;虹吸雨水排水系统;同层排水系统;消防系统中的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预留系统;供配电的电能管理系统;智能照明管理系统;LED泛光照明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冰蓄冷系统等等。项目部正确理解各系统的原理,合理准确地进行深化设计,严谨科学地方案组织,规范地施工管理实施,最终实现系统的功能合并。

7弱电工程总集成技术

(1)项目部为使上海中心大厦建筑内的环境达到舒适、安全、快捷的目的,配置安装了各种用途的系统和设备。

包括:各大型机电系统,如给排水系统、消防水系统、虹吸系统、水处理系统(中水、雨水)、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大堂地暖系统、暖通空调系统(AHU、FPB、VAV等大型设备)、防排烟系统、送排风系统、加药系统、三联供系统、冰蓄冷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气火灾系统、应急照明系统、SPD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及泛光照明、灯光秀等系统。为使上述这些复杂而又相对独立的设备、系统能协同工作,并保证各系统自动化、正常通信、稳定的运行,项目部设计配备了种类繁多的智能化系统设备,项目上共配置13大系统,约30个子系统,如:

1)综合布线系统、固话通信系统、信息系统;

2)无线对讲系统(消防用、物业用);

3)卫星通讯系统、卫星电视系统、有线电视系统;

4)消防报警系统、公共/应急广播系统;

5)一卡通系统(含出入口控制及电子巡更、访客管理、速通门、梯控)、电子钥匙管理系统;

6)安全防范系统(含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分析系统);

7)车库管理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

8)楼宇自控BA系统、能源计量管理系统;

9)CPMS多能源管理系统;

10)IBMS、时钟系统;•EMC合同能源管理系统;•通讯配套系统、室内无线覆盖;•会议系统、扩声系统、舞台灯光系统等。这些机电及弱电系统在本项目上运用的特点是系统规模大,应用技术复杂且同时运行的系统多、维护和保养任务重,传统情况下通常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保证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进了总集成管理思路及办法。

(2)本项目采用系统总集成管理

除了能取长补短、资源整合、集中调配等优势外,其根本性目的是为了:

1)集中管理:对各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监视和管理,将各集成系统的信息统一存储、显示和管理在同一平台上,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

2)分散控制:各系统进行分布式控制,保持各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利于分离故障、分散风险,便于排查和管理。

3)系统联动:以各系统的状态能数为基础,要根据可设置的条件实现各系统之间的相关硬件、软件联动。

4)优化运行:在各系统运行良好的基础上,提供设备节能控制、运行计划制定,优化策略设定、实施、评估等功能。

(3)本项目中组成系统总集成管理的基本类型总集成管理可以主要分为技术集成、要素或资源集成和智力集成,技术集成是整个系统总集成的核心关键,根据技术集成管理办法梳理了以下界面内容:

1)系统功能界面;

2)系统操作平台接口与界面;

3)系统应用软件的界面;

4)设备材料、软件供应界面确定;

5)系统的技术接口界面确定;

6)施工安装界面的确定。根据工程不同的承包方式,对上述各道工序由谁来负责施工和指导应该事先予以明确。主要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几点:•明确并落实主要设备安装负责人。•明确并落实未端设备安装负责人。•明确并落实执行机、阀门等控制设备安装、施工负责人及配合单位负责人。•明确并落实线槽、管线敷设负责•各子系统单体调试负责人。集成系统的调试,由系统集成商负责。

8物业化管理融入技术

上海中心项目中机电系统已完工未交付,却又不得不提前投运的系统,例如永久电梯、高低压变配电站、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冷冻站冷却塔系统等,上安集团项目部引入机电临时物业管理概念,组建施工过程中的机电物业化管理,保证关键部位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1)电梯运行管理

随着临时施工电梯的逐步退出,正式电梯逐步进入提前使用,按照原规划的Y1~Y9电梯,分批投入使用,由机电临时物业开始管理永久电梯临时使用,纳入工程协调部的统一管理。项目部对依次投入运行的9台电梯进行24h运行维护管理。电梯运行管理:电梯轿厢内运行维护人员负责每日电梯的开启、关闭、操作、人员出入核实、材料运行检查等工作,确保每台运行的电梯外观完好,运行平稳,施工用梯安全、有序、规范。电梯维护管理:电梯运行管理人员做好电梯及轿厢内设施日常的清洁、维护管理,同时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电梯故障,做好记录,并上报主管部门,并配合专业维修单位做好维修、保养工作,确保电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2)变配电站运行管理

在10kV变配电站施工完成,高压端受电完成,低压端准备向大楼开始供电之前,由机电临时物业人员接手管理变配电站。他们从施工状态中,提前脱离,进入正式移交使用前的准工作状态,以确保此类关键部位和设备设施处于安全受控临时使用状态。为了保证上海中心大厦已经投入运营的10kV变电站安全、正常运行,项目部派驻变电所运行人员对10kV变电站进行24h运行管理,确保变电所运行从施工到正式运行的无缝链接。每天至少4次对所有变电站设备巡视检查,做好巡视记录,包括:高压进线的电压、电流、低压总开关电流的计量记录,变压器温度等相关记录。并负责已投入运行变配电站的日常操作、维护、紧急故障处置汇报、突发事故处理、停、送电操作。

(3)冷冻机房运行管理

篇3

1.1管理心态问题

基础工程技术管理的常见心态问题有二:一是心态的轻视,二是心态的僵化。前者体现为对技术管理缺乏投入,忽视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措施的落实;后者体现为死抱旧有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不放,跟不上施工技术的实际变化,导致技术和管理的脱节。

1.2建材质量问题

基础工程对承力性能的要求极高,因此所用建材质量尤为重要。但目前许多工程在技术管理工作中把重点放在建材成本上,过分追求价格的低廉,忽视了建材的技术标准。这种低质的建材对后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即使技术工艺到位,最终质量也达不到标准。

1.3人员管理问题

基础工程的技术管理普遍存在人员混乱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各个建筑企业缺乏完善、规范的技术管理制度,在分配技术管理人员时随意性、主观性过强。管理人员、管理技术、管理对象之间的不匹配不仅造成了管理能效的低下,而且是一种人力上的资源浪费。

1.4管理标准问题

近些年,建筑技术的发展非常快,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也不例外,这就要求管理标准能实现动态化、时效化。但绝大多数建筑企业做不到这点,在技术已更新后依然沿用老标准,技术管理的效果完全发挥不出来。

1.5现场监督问题

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技术管理也要落实到施工现场去。但现在部分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不愿进行现场实地调查,管理限于纸上谈兵,发现不了实际技术问题。还有些管理人员没有处理好入场时期,开始进行现场监督时,先期的基础工程已经将要结束,造成了管理延误。

2建筑基础工程中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2.1营建更加完善的技术监管系统

基础工程的流程较为复杂,而且牵涉很广,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技术监管系统来避免技术管理中的缺项、漏项。应依照该流程的具体步骤营建细致化的监管系统,将需要用到的技术、材料按每一个步骤划分成区块,保证需监管技术形成清晰化的脉络,这样就能有效避免管理混乱和管理缺漏。

2.2发展更高级的施工技术水平

施工技术的水平越高,建筑基础的质量就越好,施工时间也往往能得到缩短,有利于整体工程效益。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技术的进步和更新加大了技术管理的难度,新技术的引入意味着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技术知识增加了。在这个技术进步无法避免的时代,新技术一旦获得应用,相关资料务必要一式三份,分别交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实现技术管理与技术水平的同步提高。

2.3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分工制度

建筑基础工程具有多元性,牵涉到多种专业领域,要求技术管理人员具有全部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不现实,因此需要更加合理、高效的分工制度,令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在最适合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此,必须从人员招募和培训阶段开始强化人员的分工制度,提升技术管理部门作为一个组织的运转效率,保证人力资源的运用能效。本公司在长泰一中宿舍楼的工程中采用了这种综合性的分工制度,各个工程部门的工作能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4探究更加严格的图纸会审方法

图纸会审是基础工程正式开始前的工作,因此在技术管理中经常被忽略,但事实上,技术管理人员参与进图纸会审对之后的基础工程技术管理有很大的优化作用。首先,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图纸会审能提前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将技术问题在未实施阶段防患于未然;其次,设计图纸本身是施工技术的结晶,技术管理人员通过会审图纸可以提前了解技术知识,避免了在基础工程开始后才开始了解技术知识的滞后和延误;最后,技术管理人员的参与有助于图纸会审的严格化,从技术管理的角度消除图纸会审的缺漏之处。

2.5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排查手段

为了强化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我们需要更先进、有效的技术排查手段,以保证及时、动态地监测和发现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漏洞。具体来说,可以引进信息化的技术管理系统,将专门的信息管理软件与管理人员的亲身入场相结合,实现对基础工程施工现场的全面监控。这种技术排查手段能够将发现问题、统筹问题、上报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这一系列行为的时间几乎缩减到零,避免了原本技术管理中从发现技术问题到解决技术问题的延误现象,有效削减了对工期的不利影响,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了施工时间。该手段需要较高水准的技术支持,因此在实际应用上仍处于尝试阶段。本公司在进行福建富迪塑胶有限公司宿舍楼的施工时试用了这种信息化管理手段,的确能够大幅提升管理效率,缩短工期,但由于技术体系不完善,应用时也缺乏磨合,所以有接口接续不畅的现象发生,仍需进一步积累经验,优化改进。

3结语

篇4

剪力墙是指在建筑工程中用于承受地震、风荷载等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墙体,剪力墙也可以称为抗震墙、抗风墙,剪力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建筑承受剪切作用造成的破坏。剪力墙结构是指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承受来自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荷载的结构,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施工单位经常会使用钢筋混凝土墙板代替建筑物框架结构的梁柱,从而有效地控制建筑结构产生的荷载,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抗震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2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原则

剪力墙的特点是外平面承载力小,内平面承载力大,外平面刚度小,内平面刚度大,因此,当剪力墙和外平面方向的梁连接时,会产生墙肢平面外弯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剪力墙的外平面搭接。在进行剪力墙结构设计时,要尽量沿着主轴的方向进行多向布置,尽可能的将不同方向的剪力墙连接在一起,但要防止出现拉通对直的现象;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要尽量保证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相同,并且剪力墙结构要尽量简单,防止出现单向有墙的情况,同时要尽量保证各个方向的剪力墙分布均匀,从而充分发挥剪力墙结构的工作性能。剪力墙的数量要科学、合理,如果剪力墙比较多,会增加抗侧力的刚度,从而引起震力和重力的增加;如果剪力墙数量比较少,结构的抗侧力则会减小。

3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应用

3.1剪力墙平面布置

在进行剪力墙平面布置时,要尽量防止出现单向有墙的情况,剪力墙要沿着主轴及其他方向进行双向、多向布置;剪力墙的抗侧力刚度不能太大,一般情况下,为了充分发挥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和承载力,可以适当的增加剪力墙的间距,从而保证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合适。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经验公式T=(0.05-0.06)n(其中n为层数),计算出T值,从而判断剪力墙的数量及侧向刚度。如果计算结果T比搭模计算周期T1大,则可以适当的增加剪力墙的数量;如果计算结果T比搭模计算周期T1小,则说明剪力墙比较多,可以适当的减少剪力墙的数量或者凿开一些合理的孔洞,降低剪力墙的刚度。

3.2约束边缘构件处理

无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和有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相比较,其极限承载力降低40%,极限层间位移角就会减少一倍,对地震能量的消耗能力就会减少20%,因此,在设计剪力墙结构时,要根据不同级别的剪力墙轴压比,选用相对应的边缘构件。剪力墙边缘构件可以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种情况,对于一级剪力墙和二级剪力墙结构,当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上面的普通部位和三级、四级非抗震设计建筑底部加强部位轴压比小于相关规定时,要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当一级剪力墙和二级剪力墙结构,当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和高层建筑、重力荷载作用下墙体的轴压比大于相关规定,要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3剪力墙墙身钢筋

在进行剪力墙结构设计时,一般情况下,对于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剪力墙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布筋配筋率不能小于0.20%;对于一级、二级、三级抗震设计,剪力墙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布筋配筋率要小于0.25%。

3.4剪力墙连梁问题

在剪力墙结构中,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墙肢会发生变形,从而引起连梁产生内力,这时连梁端部的内力会减小连接墙肢产生的变形内力,从而约束墙肢变形,连梁对剪力墙结构十分重要,因此,在进行剪力墙结构设计时,要注意连梁问题的处理。连梁超筋是剪力墙连梁常见的问题,其本质是剪力剪压比无法满足相关要求,当墙段比较长时,连梁容易超筋的部位大多集中在中间段;当墙段中墙肢截面高度相差比较大,并且分布不均匀时,墙肢处连梁容易出现超筋现象。出现连梁超筋现象后,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处理:(1)可以通过调整剪力墙中连梁弯矩剪力塑形进行处理;(2)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减少连梁截面高度;(3)当连梁破坏对垂直方向的荷载影响不大时,可以从地震作用的角度进行思考,放弃使用该连梁,计算独立墙肢在多遇地震情况下的结构内力,墙肢配筋则应按照两次计算得出的大内力进行。

4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的要求

4.1平面结构布置

平面结构要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同时要做到简单、均匀对称、规则,对于长度、宽度比较大,或者不规则的平面结构,要设置合理的温度伸缩缝,从而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整体性,为增强抗扭效果,要尽量沿着周边布置剪力墙,对于质量中心和结构刚度中心偏差比较大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受扭转力的影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将质量中心和结构刚度中心重合在一起。

4.2垂直结构布置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 工程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交通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作为关系国民经济的运输大动脉,公路工程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质量上的问题。如何从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进度上来实现工程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对公路建设项目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贯穿质量成本理念,做好进度与质量的协调。本文将结合当前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从管理方法上提出科学、高效的管理对策。

一、当前我国公路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的管理素质参差不齐

公路工程管理作为技术型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从专业技术上具有较高的施工经验,同时,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能够及时作出科学的解决,因此,从管理素质上对公路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公路建设涉及的部门及专业较多,面对施工中的复杂问题和部门间的协调等工作,都需要从整个工程建设进度与施工质量控制中来把握全局,做好施工现场人员、施工重点、以及施工中各类材料的合理配比与科学组合,以真正确保公路施工质量,减少工程隐患的发生。

(二)对公路工程施工及后期管养重视不够

公路工程管理是全过程、全周期性管理,不仅涵盖施工过程中各类复杂工序的交叉施工,还包括施工后期对公路工程的科学养护上。因此,既要结合施工管理实际来加大施工材料的有效监管,还要针对各工程实际特点,从制度及管理方法上来提升公路养护技术水平。

(三)对公路工程管理中的文档及会计工作管理不够

公路工程管理由于受到传统行业体制的影响,对于施工管理中的材料控制及安全管理认识不够,思想上缺少重视,很容易在实践中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出现违规施工,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对于公路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必须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工程建设中的各类文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从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与管理效率上来加大管理职责划分,科学调配资源,合理调度施工机械,切实从有效监管上来落实管理责任,形成管理合力。

二、强化公路工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制度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制度建设是确保工程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的关键。为此,从长远规划着手,必须注重管理培训工作,强化学习,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来深入到工程管理实践,并能够从运用新技术、引入新工艺,改进新方法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新老人员的上进心。同时,强化奖惩制度建设,促进管理公平,面对新的管理形势,只有从思想上树立科学的管理观,注重从学习中来提升自身能力,并营造团结一致的工作、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各个层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二)强化工程勘察设计管理,促进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是确保项目设计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工程项目设计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从质量管理要求出发,搞好公路工程勘察工作,从责任及目标管理上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避免个人因素而导致的设计方案的随意性。同时,项目审核人员也应该从自身职责出发,将质量意识与设计规范进行全面对照,切实从制度上来提升勘察设计能力和水平。

(三)规范公路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

对于招投标项目管理来说,关键是做好公平、公开、公正,而对于人情标、关系标要给予坚决杜绝。公路建设是民心工程,必须要从工程质量上来严把招投标管理,对于施工单位及分包项目来说,都要从健全公平、公正上来择优选择优势单位,并从最广泛的竞争中来健全市场建设机制,促进招投标工作的科学化、市场化的发展。

(四)强化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既包括对人的管理,又涵盖对物的调控,尤其是对于施工中各项工序的有效监督与控制,从而促进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有序性、科学性。公路施工质量在整个工程管理中是首要问题,也是提高公路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从严管理、高度重视工程中的问题,如放样不精确、私自提高标高、对横坡度等问题缺少统一、严格的控制,难以做好基层的标高与平整度要求等。为此,加强工程施工工序控制,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技术论证和职责划分,提前确定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结合施工方案来合理推进各类施工资源有序进行。如对集料和施工机械的科学调度和管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避免环境污染,做好场地整洁卫生,工器具摆放合乎管理要求等。

针对公路建设中对材料的管理实际,需要结合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规格要求,进行相关工程试验,确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同时,在对工程原材料进行常规试验之外,还需要结合不同的施工场地、施工环境,来对材料的技术参数进行试验,以确保工程材料满足工程施工质量要求。由于公路工程管理涉及多方协调工作,对于施工方的自检、监理方的抽检,以及政府机构的直接监督等,还需要从公路管理质量要求上,对各阶段性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把关。

(五)强化公路工程检测工作,科学合理控制施工质量

项目试验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结合工程施工建设需要,对于某类产品或工序需要借助于检测来给予工程质量控制,以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加大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从试验中进行推广成功经验,并促进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提升。如对施工附近的砂石、填料进行试验检测,达到工程要求后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通过进行科学判定原材料或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形成推动工程施工技术进步的良好氛围,必然为提升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

(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全方位控制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管理始终是重要环节。为此,必须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上来做好人员、组织、及制度三者的协调,从项目责任制到各阶段、各分项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都需要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全方位实现质量控制目标。如在项目施工前,必须从施工方法来完善各项施工工序及技术指标,砂石、水泥、沥青等路面施工要求,并从施工检测频率和检测误差中控制好工程质量标准;做好公路工程各交叉工序施工中的交接验收工作,明确职责,落实规范,同时对施工中的原材料进行进场前的抽检与控制,确保原材料保质保量;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要对工程技术标准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于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控制,并从碾压结束后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

(七)强化公路项目监理制度建设,提升我国工程技术国际化标准

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必须加大对项目建设监理制的落实,作为重要的工程管理新举措,必须尽快融入到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去。加大监理队伍建设,提升监理管理水平,加强对监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明确监理程序及监理细则,逐步形成以监理单位为核心的新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正确处理好建设方、承建方、监理方的三者的制约关系,为促进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发展,充分放权,才能更好的将公路工程监理制度落到实处。

三、结语

对于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来说,随着现代化施工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将管理方法融入到整个项目的全过程,从多方面来推进公路工程制度创新,构建完善的工程组织与监督体系,落实好项目管理责任制,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同时,公路工程管理科学的发展,反过来又对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工程管理企业也只有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从根本上建立企业管理文化环境,引入人才优势,切实推进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水平。公路工程建设作为综合性管理领域,既要重视管理人员对各类业务的认识,又要重视工程施工建设及公路后期养护工作的跟进,整合好内部资源,优化好工程管理的组织结构,调整好工程管理项目的公正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切实从管理水平上实现高质、高效、严谨、规范。

参考文献:

[1]张少锦.公路建设规范化管理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12

[2]刘树利.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4

[3]郭名春.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关键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篇6

中国石油化工始终将工程技术开发创新看作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发展趋势。工程设计单位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已有的科技成果转变成解放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借助过程系统工程技术的应用已经实现了工程技术开发创新的快速发展。对于炼油技术而言,更是凭借着工程技术集成创新提升了自身的设计与建设千万吨级炼厂的能力,同时还能达到多种石油产品的需求。在经历了多年的不懈研究与开发之后,过程系统工程技术的扩展领域,包括分子模拟、计算流体力学等技术也在中国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4]。其中,前者在催化剂研发、油品添加剂设计等方面有着突出贡献。

2中国石油化工技术创新与应用展望

为进一步实现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中国石油化工立足于自身的长期发展,严格执行科学发展观,以此来满足国内与自身的发展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过程系统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然将会在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

2.1炼油领域

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石油化工必然会继续加大对炼油布局和装置结构的调整与完善力度,从而扩大装置规模,并提升其系统性。这样一来,中国石油化工将会朝着规模炼化企业群更加迈近一步,进而达到炼化一体化水平,同时有效减少能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最终从整体上实现其自身竞争力的提高。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石油化工将以过程系统工程技术为重要纽带,坚持对清洁燃料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力度,着重研制清洁汽油与柴油生产技术、炼油化工一体化技术以及非常规原油加工处理技术。

2.2清洁生产领域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基于此,中国石油化工将会继续关注环境友好生产技术的发展,在生产与经营中严格遵守节能、绿色等原则,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排放量[5]。与此同时,还会继续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路线,降低“三废”的排放量。此外,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尽可能的实现清洁生产,即四用节约型能源,采用最节约的工艺,并生产出耗能最低的产品,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先进的节能、节油、节水、减排和环保技术的开发力度,扩大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降低有害物质,如SO2,CO2的空气排放量。其中,在对新型技术进行开发过程中应十分注重对清洁生产工艺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开发,从而争取在源头处对污染气体与物质的产生管理,以此来进一步实现清洁生产。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同样也是清洁生产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三废”排放的控制水平。而环保技术同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废物回收与副产品的二次利用工作,以此来达到废物处理、废物再生的要求[6]。

2.3前沿科技创新与应用领域

要想促进我国中国石油化工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石油化工就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在技术方面的研发力度,只有形成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全新的技术、理论及方法,才能使石油化工行业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扩大对新兴业务的研发,研制出高效的替代化工原料技术,加大对先进生物质能技术的攻关,充分发挥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优势,在石油化工领域增大化工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生物技术的扩展应用,实现聚烯烃高性能化,使石油化工在应用领域及技术方面做出创新。

2.4工程设计领域

在结合当前中国石油化工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注重设计能力的提升,应遵循“以工程开发为主,引领国内整体发展水平”的理念,形成以技术带动发展的目标,实现科技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间的转化,促进生产,提高效益。在发展过程中要针对大型化工技术,努力发展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完善我国在炼油化工技术、大型化化工设备方面的不足。将智能化设计技术、工程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工作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在将智能化二维方案设计系统应用进行深层次探究的基础上,加大对三维协同设计的开发力度[7]。此外,还应将系统知识库、数据库有机综合起来,使工程设计集成系统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从而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健全的资料数据库,提高三维工厂设计能力,扩展应用范围,最终达到中国石油化工工程设计能力稳步提升的目的。

3结语

篇7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迈向国家化的进程正在不断的加快,实施工程管理的具体环境和要求也变得更加的复杂,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项目工程管理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充分调动建筑项目中的每一份资源,充分的发挥全体工作人员的主动能动性,同时开展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加大对于工程进度的有效管理,注重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开展对工程管理的不断发展问题,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做到真正提升建筑工程的工程管理水平。

1.1强化工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首先应当强化工程管理的立法地位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一定的制度规范支持是开展一切工程管理共组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对在制度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缺少完备健全的立法,这在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缺少立法的状态之下,建筑项目的工程管理效率低下,使得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无序、管理混乱等状况,这些都是引发工程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形成很大的阻碍,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立法机关应当强化这方面的工作,积极的开展工程管理调研,推进相关立法的出台,约束工程管理工程的市场准入准则、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工程承包等多项内容,实现规范推动相关制度推进,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管理工作都能做到有法可依,且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有序的进行,以此为基础更顺利的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1.2强化工程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科学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构造有序的科学管理体系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倘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缺少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会影响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在施工的过程中才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导致建筑工程的各个部门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给建筑工程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体系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使用有效的控制手段作为工程管理的措施,以科学的形式制定计划,在,业务流程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工程管理工作,做到全面、顺利的进行工程管理工作。使得每一个施工部门都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各司其职,提升自我监督控制,愈发的重视工程管理的地位,积极的进行管理技术创新,提高自动化控制程度,应用新技术,创新管理体制,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积极践行建筑工程的工程管理的规范制度要求,同时工程管理的监管人员也应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有效控制工程管理的质量。

1.3强化工程管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创新

随着建筑工程要求逐渐提升,工程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因此应当在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以此为支持进行较髙水平的工程管理,在特定的时期开展符合当时科技特色的工程管理技术,在管理的过程中积极的引进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实施开展过程控制,手段,将科学的计划作为一切工程管理的基础,按照业务流程作为主线开展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只有在不断创新的技术支持之下更好的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全面顺利实施。

2总结

篇8

关键词:工程审计;审计监督;全程审计

工程项目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或者内部审计组织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运用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对建设单位或企业的投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做出审计报告的工作。顺利开展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维护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如实反映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然而,在建设项目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一、工程项目审计存在问题分析

(一)工程项目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实行的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和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施工、监理、造价、管理和审计等环节无法有效地联系起来,违背了建设工程的内在规律。部分建设工程甚至没有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研究,有的甚至没有足够的工程建设资金,具有严重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许多单位的工程审计人员由于受到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甚至单位负责人的制约,使审计工作难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些现象都表明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存在严重的制度性缺失。

(二)重视事后控制,忽视事前、事中监督

长期以来工程项目审计已形成事后控制的传统习惯,对于工程超预算或者工程差错等现象往往无法挽救。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招标方式不规范,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工程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对施工过程的跟踪监督,对建设工程没有进行及时计量,造成集中计量、重复计量等问题,导致对建设工程的计量不够准确。

(三)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存在问题

在工程竣工结算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例如,施工企业利用合同缺口多计工程量,进而虚增工程造价;由于计算单位不一致以及对计算规则的不了解,造成工程量计算出现误差;忽略对定额的综合解释、高套定额或重复套用定额,造成结算价款虚高等。

二、解决工程项目审计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工程项目审计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审计人员应该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合理解决建设工程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保证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建立健全工程审计监督制度

1.建立工程监理监督机制

由于工程项目投资较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从建设工程立项开始监理工作人员就应对工程进行监理。包括对建筑工程图纸的汇审、建筑材料的选定、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和修改以及对竣工结算的审核等。监理工作人员通过对建设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监理的公正性和专业性职能,不仅能够保证建设工程的建筑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审计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立项之前应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试,对投标的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进行评估,保证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在施工过程中,审计工作人员还要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建设工程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可以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的防止不规范的招标方式发生,保证投标的工程监理企业和施工企业的资质和诚信度,提高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3.建立健全预算和核算审计监督机制

由于建设工程单位审计工作人员对建设工程审计工作的经验不足,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要对每个工程项目进行审核和测量,对各种建筑材料都要进行调查核实,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审计效果也不佳。因此,建设工程单位应该让各个部门先进行预算和结算的审核,审计工作人员再将各个部门的审核结果进行审计把关,对整个预算和结算过程进行监督,不仅能够减轻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保证预算和结算数据的准确性。

(二)完善审计范围,注重全程跟踪审计

开展工程项目审计必须着眼于建设工程的整个过程,注重开展全程跟踪审计,紧紧抓住基建活动的各关键环节,确保对许多关键的问题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项目开工前,审计人员应及早介入,注意抓住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运用询问、审核、现场观察等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降低检查风险。项目建设期间,审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跟踪审核建筑设计、建筑预算以及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严格审查隐蔽工程,重点加强对施工用材料的质量和价格的审计,还要注意开展对工程变更的相关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重点做好工程竣工预决算审计和投资评价,特别要注意施工图与竣工图是否混淆、变更签证手续是否规范、材料价格与用量是否虚报等关键问题。

(三)提高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工程项目审计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难度大等特点,因而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更高。审计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在基本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在组成基建工程审计队伍时,应注意考虑审计小组内部人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的合理性;在选派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具备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基础、具备基建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相关审计经验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应注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学习要求,通过参加培训班、经验交流会以及内部审计协会的相关科研项目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总而言之,加强工程项目审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对审计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工程审计任务,提高工程企业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朋才.风险导向模式在高校基建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2(3).

[2]童燕军.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探析[J].商业会计,2011(10).

[3]田华.工程造价审计的实施[J].中国内部审计,2012(5).

篇9

【关键词】电气工程,设计,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47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年来,电气工程发展迅速,但仅从设计环节而言,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设计的不合理,不仅仅影响了工程质量,也对工程的效益性和安全性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电气工程设计的优化,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电气工程概述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简称EE)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正因为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美国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在机构名称上有的学校称电气工程系,有的称为电气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有的称为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等等。该学科(系)在科研、教学及学术组织形式上与国内电气工程学科有较大不同。了解国外学科状态及教学、科研方向,对调整我们的学科方向、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此定义本已经十分宽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教授指出: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本领域知识宽度的巨大增长,要求我们重新检查甚至重新构造电气工程的学科方向、课程设置及其内容,以便使电气工程学科能有效地回应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科技的进步和动态的科研环境。

三、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

当前,我国现代建筑趋于多元化的风格,高度大、面积大、功能复杂,电气设计内容也日趋复杂,项目繁多。建筑电气设计从狭义上仅指民用建筑中的电气设计,从广义上讲应该包括工业建筑、构筑物和道路、广场等户外工程。传统建筑电气设计只包括供电和照明,而今天一般将其设计的内容形容为强电和弱电。将供电、照明、防雷归类在强电,而其余部分,如电话、电视、消防和楼宇自控等内容统统归于弱电。这种分类以电压的高低为依据,强调了电气设计中所增加的消防、电讯和自控内容与传统电气设计内容完全不同,容易理解,所以很快被人们所接受。

四、电气工程设计的问题探讨

1、设计的深度不够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很多工程的设计深度远远不够,难以达到国家建设部所规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具体要求。在具体的操作工程中,一些设计人员因为对于设计的可实施性缺乏必要的思考,从而很容易导致设计的深度不够,造成在施工安装的过程中出现很多比较麻烦的事情,甚至有时候还存在设计的缺陷问题,导致对于工程的可操作性大大降低。也就是在说,在进行电气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必要的深度去进行设计计算和标注,就会造成设计文件的本身存在很多缺陷,甚至加上一些设计人员的粗心,都很有可能会造成常识性的问题。但因为这些错误往往都是一些深度上的问题,所以从表面来看很难被发现,因此很多都是在项目建设之后才被发现的,这时已经很难去挽救了,必然会对整个项目的使用功能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影响。

2、设计的标准不够规范

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实例。在一栋工程大楼的设计中,因为设计的时候没有按照设计的标准来进行规范和设计。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缺少必要的电气保护和接地等必要的电位联接的设计,其次是在配电回路中缺少电流开关的RCD的保护设计,第三是在进行喷水池的电气设备的设计中没有达到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在整个电气工程完工之后就无法满足日常的使用要求,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设计标准在整个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如果不能达到设计标准,必然会带来比较多的安全隐患。

3、设计的配合不够科学

现代电器工程的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中间包含了很多电气设备的安装和施工。为了能够更加顺利的保证施工的进行,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从全盘进行考虑。为了使得施工更加的方便,在进行电力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设计之间的配合进行十分明确的标注,如对结构之间的预埋件和连接点等,同时配合比较详细的说明书。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图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在一些施工图中,仅仅是电气图上才具备有防雷的地界图,且很多时候忽略了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和标注。在一些土建的图纸中,按照要求也应该有相应的标注与图示,但很多时候却被直接省略了。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如果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会给工程施工和监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一些情况下,若一些施工单位缺乏相应的资质,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进行具体施工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是接地钢筋网的连接点错误。漏焊或者是相关的监测点的漏设是比较严重的错误,这些问题的在施工中如果出现,会对施工的安全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

五、电气工程设计中的对策分析

1、严格遵守设计标准和要求

为了有效解决电气工程设计中深度不够问题,首先我们电气工程设计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建筑部所颁布的《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制度和要求。按照标准的深度和要求来进行电气工程的设计。在给电气工程进行设计前,设计人员应当对电气设备及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等有关参数和数量进行深入调查和确认。随着我国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市面上出现各种各样规格、型号不同的产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根据建设部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设计,以便提高电气工程质量。

2、严格审核设计图纸

为了有效解决设计标准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这一问题,审核人员在审查电气工程设计草图时,应当秉着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如果认真审核设计图那么会很容易发现这些问题。如果在审核中发现设计的规格不符合标准,就可以立马修改并通知电气工程施工单位。而一般采取的措施应当是:将TT 系统或TN-S 系统安装在建筑工程的户外庭院和喷水池,并且用RCD 来保护好他们。在关于电气设备的设计中无论是喷水池的电位设计还是接地设备,都必须经过反复地检验,这样才能有效确保电气设备的每一个接口落到实处,以确保电气设备质量合格。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建筑工程的水下灯具和潜水泵时,要选择好相对应的规格和型号。

3、标明预埋件和设备相互之间的记号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气设备连接点之间的对应率和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在设计电气工程时,设计师应当换位思考,设计师自己明白的设备连接点或预埋件,但是施工工作人员不一定知道。所以在设计电气工程图时应当尽量详细标明预埋件和御用设备。同时,审查人员在审核设计图纸时,应当注意到图纸的相对应位置,不管是施工图、设计图纸还是建筑图纸,都要严厉审核。唯有这样才能避免电气工程安装出现差错,提高电气工程设备施工的质量。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电气工程安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室内室外的各种电气设备,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作为电气工程设计工作人员,我们一定要将电气工程设计合格化、科学化,在设计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漏洞和不足之处,及时地将它们纠正,唯有这样才能让电气工程设备安装得合理,安全。进一步保障建筑工程使用后的质量。

六、结束语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电气工程的设计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设计水平,从而确保工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英文写作ConstructionCost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CCMIS。它的含义是由人和计算机构成,是一个能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信息进行整体的采集、传递、加工、维修和应用的系统,它可以对工程造价管理资料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还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信息来预测未来造价的发展形式,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按照常理来讲,一个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由工程造价的信息渠道、信息处理器、信息客户和信息经营者四大部分构成。十年前,我国第一次开始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系统,那么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技术不得不符合新的规定。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应用发展来看,国外早已进入了应用的不断更改,软件的功能也在不断革新的时代。目前许多国家已经达到了较成熟阶段,而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

2、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预算与传统工程预算的不同

2.1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工程造价管理的益处

(1)准确度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工程造价管理与传统的利用人工进行编制的方法准确度相对来说比较高。利用人工进行文件编制的准确度要远不如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使用计算机进入预算程序,只需将工程最初的数据输进计算机,并确认好,就会得到准确无误的计算结果。(2)预算速度快。准确而快速的预算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适应当今经济市场的需求。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造价预算既准确又快速,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的局面愈演愈烈,因此提高工作效率就显得更为重要,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是最好的选择。(3)更加方便调整与修改。运用计算机造价软件后,更容易对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调整与修改,以及换算,工程变更的修改等都变得更加方便。(4)预算成果项目充分,数据信息周全。使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造价预算,在完成工程造价文件本身的预算之外,还能够提供其他部分项目的数据分析,包括工料量、单位建筑面积工料利用量以及各项费用等齐全的经济数据,为造价技术工作人员备料、按计划施工、资金核算等都提供大量用得到的数据,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5)能够与计算机智能对话,十分利于培训。新的造价技术人员只要了解一些基础的电脑知识,就可以自主地完成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他们来说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电脑基础知识例如能够恰当地选择定额和根据要求输入工程初始数据等。(6)利用有效的数据积累,提高工作效率。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造价过程中可利用长期的数据积累,使数据可以重复利用并且能够快速报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2传统工程造价管理的不足之处

(1)工程造价预算要求造价技术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相关的硬性知识,如预算定额、取费规定、各种图纸和各区域有关取费的标准等。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上述内容做到了如指掌,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误差。(2)传统工程预算完全需要人工来进行,因此工作会耗用大量人力,而且计算时间较长、人工计算速度慢,最主要是计算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工作效率较低。(3)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工作人员必须可以及时且准确无误地计算出工程项目的预算价格,确定标底或报价策略,这样就大大加重了造价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不利于以后的工作。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强改革,改变传统的预算体制,需要应用像计算机技术这样的新兴技术作为主导力量,以便企业更好的发展。

3、当下我国工程造价在信息管理方面的难题

(1)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没有统一规划与系统分类,信息资源开发与系统拥有之间各有各的状态。其结果是根本不能达到信息资源的共用,还有很多的管理者只注重于表面上的信息,对信息深加工程度根本不够。(2)采集技术不够现代化,相对落后,信息分类水准不一致,数据形式和存取手段不统一,造成信息的远程传递,加工处理等问题成为一个巨大挑战,而且很难加强信息资源的质量,信息维护更新的速度缓慢,完全满足不了信息市场的需求。(3)信息网络建设还有待完善。目前有很多工程造价网大部分为咨询公司所建立的,网站内容主要是以价格信息、转载相关文件、招投标信息、介绍企业或公司等,网站只有显示已有信息的功能,而对这些数据并没有整理与分析,这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4、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