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29 17:5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教学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育教学建议

篇1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建议

小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习惯、塑造学生性格的关键时期,还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此时学生的可塑性较强,且好奇心重,善于学习模仿,接受能力快,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为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注重小学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十分重要,而这也是本文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一直是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是在农村,依旧存在且较为严重,一方面,农村教师学习机会较少,很少接触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内容,未全面了解过创新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无法较好运用创新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只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灌输知识,教学效果较差。另一方面,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较低,并缺乏终身学习意识,固步自封,只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实施教学,不愿学习前沿知识,只采用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教学,不注重教学效果。

(二)教师观念陈旧

教师观念陈旧是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农村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观念较为陈旧,无法转变教学地位,依旧以自己为中心实施教学,对创新型教学方法不够了解甚至存在错误认识,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观念陈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内容了解较少,存在错误认知,认为传统教学法依旧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全面的呈现知识内容,且之前一直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未产生任何不良后果。第二,教师不接受前沿知识,只依据传统经验实施教学,不懂变通,使学生思维僵化,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较差。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不足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农村经济条件较差,教师待遇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无法吸引大批优秀教师前来授课,致使师资力量显著不足,教师多为观念陈旧的老教师,且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名教师担任多门授课任务,教师既教数学,又教语文,还可能会教授英语、音乐等学科,只要教师具备一点相关知识,就能安排教师授课,教师的授课水平与知识基础极为有限。不仅如此,教学设施也较为落后,多媒体设备在城市学校已经普及,但在农村,由于通讯网络的不发达,普遍缺乏多媒体设备,无法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教学设施明显落后,教师运用的教学辅具极为有限,仅有黑板、粉笔等,无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二、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传统教学法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只会死记硬背,很少动脑思考,思维僵化,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学生大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农村学生娱乐活动少,靠近大自然,对课文中涉及的蒲公英、苍耳等会多一些了解,学习相关知识会更加容易,因此,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实施教学,组织学生到户外寻找蒲公英与苍耳,亲自体会一下蒲公英和苍耳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对课本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也可以采用情境演示法实施教学,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大部分学生都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表演情景剧,重现课文内容,在娱乐中学习,对文章中涉及的生词记忆更加深刻,提高教学质量。

(二)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十分重要,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依旧以自我为中心,未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使教师接受更加前沿的知识理论与教学方法,充实自己,转变观念,意识到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的重要性,促进教师学习、改变,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第二,开展名师讲座,为教师传达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思想与中心主旨,使教师对课程改革具有一个准确的、全面的认识,从而自觉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授课,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设施

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设施投入力度是一个有效手段,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达到理想的效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设施投入力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办公环境,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待遇差,优秀教师都向城镇发展,没有教师愿意到农村授课,致使农村教师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且教师专业能力普遍不高,其二,农村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年轻教师留不住。尽管学校使尽浑身解数在培养他们,然而每年新招聘的教师最多工作两年就考进城了,因此,提高教师待遇十分必要,是吸引优秀教师,壮大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基础。第二,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国家不仅应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支持教师上农村支教,帮助农村吸引人才,还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村学校添加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与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办公环境,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总结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观念陈旧等都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傅冰玲.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与研究[J].英语教师,2015(07).

[2]陈劲光,俞青青.小学英语教师技能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03).

篇2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按教育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的教育教学实情,对我县小学英语教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执行:

一、现行英语教学现状

我县小学英语从2002年秋季在南小、城小两所县直小学开始实验,2003年秋季,在各乡镇及部分小学共28所学校开设《新标准英语》教学,2004年秋季开设英语的学校有中心校。在这些学校的教学中,由于专任教师有限,城小、南小为专任教师,其余学校多为兼职教师,教师培训不到位,师资参差不齐,教材根本不同,师资管理不到位,考查力度不得力,使小学英语教学流于形式,不仅为以后打不好基础,还为以后升入初中教学带来后遗症和困难。

二、鉴于以上教学现状,特提出如下实施建议

根据市教育局的精神:

1、建议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学生从今年秋季开始,全部开设小学《新标准英语》,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应遵循短课时为主的原则,每周安排教学活动不少于两节课一个朗读,通过课内外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言、语调基础,使他们初步具有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目标要求,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做、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演、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

具体要求与目标:①小学英语的话题范围包括数字、颜色、时间、天气、食品、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目等。论文百事通②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词汇以话题范围为主,总量控制在600—700个单词,字母26个,歌曲9首,歌谣6首,游戏20个,故事6个。

2、各校要在县局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校的实际,认真研究本校英语课时的具体安排,特别是处理英语短课时与其它学科教学关系,解决好英语课程开设中的困难,确定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专任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种培训,使其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录音机、VCD机等设备和技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新晨

3、从今年秋季开始,专任的教研员,要积极视导检查小学英语教学,积极指导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及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加大英语教研力度,及时召开研讨会,搞好观摩课。

篇3

关键词:西部教育;问题;建议

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教育成了科技的源泉,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教育有了新的要求。怎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好教育,不仅是东部地区面临的问题,西部更要加以重视,这也是实施西部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和关键环节。而小学教育则是教育的基础,那么西部小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又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西部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在西部不少地方教育经费不足,学校的教室简陋,课桌椅破旧不堪,教学条件较落后,经费的短缺严重影响西部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西部贫困的县、乡,财政非常困难,根本无力为学校拨付经费,这就使得一些学校的发展停滞不前。所拨经费仅能维持学校的基本开支,对于学校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场地和器材的改善,都达不到学校的实际需要。

2.教师待遇低下且工作环境恶劣

虽然《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可是落实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教师的实际收入还是少得可怜。西部大多学校都处于边远山区,学校条件差,每天教师只能步行几十里路去上班,特别是雨天或者冬天,真是寸步难行。

3.教师数量不足且质量低下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关键看教师,因此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从群体上看教师年龄结构、学校结构、智能结构都要改善。从个体看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特别需要加强的是教书育人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现实情况看西部教师学历偏低,进修机会少,所以知识老化落后。学校整体上师资缺乏、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优秀教师流失率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配备不全,从而阻碍了教学的发展。

4.关于新课程改革的问题

新课程对广大教师和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行为,改变过去的教师的课堂专业的生活方式,并且还提出,小学教师要不断地从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反思,从而有效地提高专业化水平。西部小学教师由于观念陈旧,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积极性不高,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学校的经费紧张,教学设施也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尽管西部教师也经过各种新课程培训,但是,面对新教材,如何实施新课标,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5.校风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存在不负责任的现象。教师没有经过应有的职业培训或学历很低,教师的不安定导致了学生的不安定。由于好的学生大量流失,留下的大多是有问题的学生,没有一些好学生来带动这些学生,全靠老师的努力,实在是太难了;另一方面,厌学的学生太多。课堂效率不高,自我学习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习价值观念不正确,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学习的目标,心浮气躁,动力不足。

以上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改善西部地区小学教育现状的建议

1.国家和省加大对西部农村学校的财政支持

要切实推进西部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提高西部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把政策向西部学校倾斜,给落后地区适当的照顾,加大教育资金的数额,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小学教育的症结。

2.优待教师,提高质量,稳定教师队伍

教育行政机关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制定出合理的办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3.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为了使我们的课改不遭遇失败,为了我们花大力气取得的成果不至于付诸东流,为了巩固成果,针对西部农村中小学实际。还要特别注意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这样既有效地保护和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爱国情感。

4.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30-01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终身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朗读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性,既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又降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而开展教学活动,以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不足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朗读教学虽然为教学常见内容,但教师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过渡,并未针对朗读而开展有效性教学,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小学生对文章有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之后教师对文章进行解析。该环节中,朗读教学的积极作用未充分发挥,且缺乏有效指导和评价。由此,语文朗读教学过程十分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育部门及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朗读教学加以充分重视,采取有效策略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1]。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朗读教学中要循序渐进

(1)引导小学生对文章有整体感知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小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虽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对文章有整体感知尤为重要。所以,在初读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有整体感知。但是,在初读文章时,教师要为学生纠正错音,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和写作思路,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小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巡视,及时给予学生以指导。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教师进行提问“你认为文章中最感人的情节是什么”,小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自由朗读,能够对文章有整体初步感知[2]。

(2)鼓励学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

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进行文章朗读时,可能产生诸多自己的问题,但教师不可立即对问题加以解答,而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继续朗读,积极寻找问题答案。如此,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充分发挥朗读教学有效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小学生在不断反复朗读中,对文章有着更深入的认识,既启发学生思维,又促进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答案,能够增强小学生朗读学习的自信心[3]。

(3)细读文章,情感升华

对文章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细读文章,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情感的升华,使小学生明确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在朗读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之间有个性化的真情流露,不仅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朗读教学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感悟,使小学生对文章有充分联想,增强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此,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

2、针对不同类型文章而开展有效性教学活动

(1)诗歌类型文章的有效教学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诗歌类型的文章较多,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对激发小学生语文兴趣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以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如对低年级小学生,准确朗读和培养语感是教学重点内容,教师应给予小学生以激励,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对高年级小学生,教师应给予学生以足够的理解和想象空间,充分提高朗读效果。

(2)叙事类型文章的有效教学

由于叙事类型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具有深度,所以教师要采取积极策略而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但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叙事类型文章,其内容深度层次有差异。首先,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尽可能选择篇幅较短、难度较低的文本进行朗读教学,使朗读教学能够被小学生所接受,因而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以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其次,针对中年级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朗读文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最后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情感,实现文章精讲,引导学生融入朗读教学活动中,以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有效性[4]。

(3)说明类型文章的有效教学

由于说明文的逻辑性较强,因而小学教师在此类文章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而合理选择说明文,使朗读教学内容能够被小学生所接受。其次,尽可能选择内容生动形象的文章进行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最后,在教学中,注重说明文的层次理顺,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文章内容,充分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采取合理教学策略,对提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掌握朗读教学的步骤,进而对学生施以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小学生对朗读教学有更为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朗读教学更具针对性,不仅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增强小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的感悟,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 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0:169+171.

[2] 孙 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05:108-112.

篇5

一、学校方面

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能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关键的因素取决于教师,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方向盘。优秀的教师队伍能够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品德、教师的作风、教师的外部表现、教师的职业灵魂,对学生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学校要打造有效率、有能力、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师队伍,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为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德、才、识、能应成为学生的榜样。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促进集体道德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发展,并且把道德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专业自身的专业成长。师德是教师的灵魂,着重抓好教师的师德。通过师德可以反映出教师人格魅力和品行。建设良好的教师师德,打造优秀教师团体的师德精神文化。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道德的规范、榜样的塑造,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品德要通过外显的人格魅力发挥本质作用,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富有魅力的人格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教师的示范作用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说教。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成长成才的“黄金阶段”,教师高尚而有魅力的人格对学生的心灵塑造,是任何书本教育、道德说教、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无法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2.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淡化原有的教师评价体系,注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唯一标准,改革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评价的多元化,在注重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知识以外的评价,促进教师全面的发展。《教师法》第八章第三十七条也明确指出教师教学考核的内容多元化,把教师的师德加入其中,作为评定的重要指标,对于评定教师的师德没有达到要求的给予一票否决,不再继续聘任。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应依据以下原则:一是评价内容多样化。对教师的考核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要使评价内容多元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性评价,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比如教师的观念、行为、习惯等;对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考评,应包括教师的工作态度、对学生的关爱等。教师思想品德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又会影响其实际的工作业绩,进而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实际中,学校管理者是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唯一主体,这种考核存在片面性,不具有代表性,受学校管理者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的不同,对教师的考核不具有说服力。因此,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应该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多种评价主体参与评价,促进教师的全面提高,加强评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提高学校监督管理机制的有效性

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就应该充分发挥相应的监督管理的权利,认真贯彻落实制定的规章制度,认真监督执行,使学校的监督机制落到实处,合理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促进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对教师的管理起主导作用,是教师管理的第一责任体,学校有义务监督和管理教师。为了使学校对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必须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学校管理的义务。如果学校忽视了本身对教师的监督与管理的职责,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必然会导致教师对教师权利的滥用以及对教师权利缺乏认识,还会导致教师对学校、对相关制度的漠视。

4.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法制教育

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禁止教师对学生采用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的方式。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冷暴力的教学行为依然没有减少,这主要就是因为学校、教师、学生对其法律解释认识不足所致,为此,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冷暴力给学生造成的影响以及冷暴力的本质危害。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维护自身的健康发展。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设教师法制教育,解析教育法律对教师的监督管理和要求,提高教师对法律的深度理解,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合理维护自身权益。通过班会课等方式,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例中,达到培养法律意识的目的,增强学生具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教师方面

1.回归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本质

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精神关系,这种精神关系促进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享受这种特殊的精神关系所赋予的甜美过程,促进教师与学生健康成长。教育的实质是人的教育,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要使教育发挥本身的价值,就必须以促进人的发展为航标,驶向正确的方向。教师与学生主要通过交往进行沟通,通过交往促进学生的发展,交往过程中要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如此,师生交往实践才能找到自己的根基,回归自己的本质家园。

首先,教师要心中明确与学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的,在教学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将自己的人格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是其积极奋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教育中的无数案例证明,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彼此的相互尊重之上。苏霍姆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教育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自豪感,就不能形成于他们的道德面貌。”不论教师和学生的年龄相差多少,都是作为完整的人存在的,彼此都有自己的人格,在人格上要彼此相互尊重,建立相互平等的关系。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实质上是对教育本身的藐视,没有体现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规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采用讽刺、挖苦、侮辱人格的做法只能引起师生关系的破裂,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加彼此的矛盾,妨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尊重学生本质上意味着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要一分为二地对待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小学生具有可塑性,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教师要关爱学生。教育引申的含义起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通过爱的传播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对学生的爱如同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学生的爱如同号角唤醒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学生的爱如同阳光照亮学生前方的道路。教师没有付出爱就没有真正认识到教育的本质。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心中充满爱,才会有伯乐的情怀去发现千里马,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高自己职业的幸福感。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都保持着较高的权威,当教师尊严与学生的尊严相冲突时,教师往往会以牺牲学生的尊严为代价来换取自己的尊严,这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没有使教师的关心深入学生的心里。

最后,教师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教师是否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决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引导着教育活拥姆⒄狗较颍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间接地影响教育的发展和目的,隐性地指导教育行为。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必须树立培养学生独特性的教育理念,培养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2.提高运用教育惩罚的艺术

教师可能因为工作上的压力,难免对学生进行惩罚,教师要注意惩罚的方法,掌握适度原则,以免伤害学生的心灵,造成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教师惩罚学生时要依据相关法律,做到惩罚有依据,提高惩罚的有效性,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教师乱用惩罚方法会降低惩罚要达到的目的,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可能造成学生厌恶学习,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惩罚的轻重要依照学生的错误程度,教师惩罚学生要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对事不对人,不能对学生一味地批评,教师要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为目的进行惩罚,根据问题、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度教育,对学生的批评要精、短、切中要害,不要为一些小事唠叨不停,防止学生产生消极、厌恶心理。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可以先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用激励的语言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使学生放松心情,聆听教师的教育,提高学生改正错误的信心。法国教育家帕斯卡尔精辟地指出: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因为思想而伟大。教书育人不仅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也要充满艺术的色彩,通过艺术点缀缤纷的世界。教育教学工作是哺育学生与助推学生成长的工作,充满了奥妙和神奇,教师对爱思、会思、深思,就能品尝到智慧的孕育,育人的快乐

3.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师、学校、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期望也越来越大,这给教师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于各方需求造成教师教学任务加重,教学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工作过程角色的多样性,对于教师工作无疑要求提高,并且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各种角色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一系列的压力会造成教师情绪上失控,产生教育问题。如果教师无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把不良情绪带入了教育工作中,这就会影响其对学生的正常评价,就可能会引发教育冷暴力事件的产生。宽容是一把通向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教师要调解自己的情绪,对学生的错误要有包容的心态,不要一味地批评。当教师采用“发火”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以降低学生犯错的概率时,实际效果并不良好。

三、结语

篇6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提出了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旨在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从事教育科研只是大学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的事,而小学教师只要会上课就行了,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认为只是瞎折腾。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都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科研型小学教师首先表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环境发生的教育现象具有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养成敏感的探索习惯,这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经验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广告,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篇7

一、小学写字教学的育人作用

1.激发爱国热情

汉字作为音形意的结合体,充分展现了汉语博大的文化所具有的特有气质。汉字具有的严肃性体现在:它体现了民族尊严,规范书写汉字是热爱尊重我们祖国的体现。通过学习发展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为中华绚烂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通过对从古至今我们的先辈坚持不懈地进行刻苦钻研与杰出创新等动人事迹的体验,把书写汉字这一事件与祖国汉字的光辉形象结合起来,使爱国热情得到了更好的激发。

2.陶冶情操品德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规范的行为习惯,写字训练必不可少。认真书写汉字,不但使学生会写正确规范的汉字,而且从“写规范字”养成“行为自律”,使“堂堂正正做人”得到体现。

3.提高学习能力

写字练习不是一件速成的事情,其需要经过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练字时需要全神贯注,静气凝神,认真观察字的结构,并善于让脑、眼、手相结合,准确掌握并控制字的快慢力度,长此以往,能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养成他们冷静、沉着的习惯也有很大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自主学习动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二、目前小学写字教学存在问题

1.缺乏重视,习字氛围不浓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相关考试和知识教学上,而忽视了写字此类基础教学内容。进而学生也就逐渐不重视写字,在教室内的写字练习也就少之又少了。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精力有限、注意力容易不足,然而写字练习又是一个枯燥单调的过程,不断采取反复式的教学模式,这样极易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断下降。

3.教师素质难达标,作用难以发挥

其一,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强,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很难发挥引导作用,对于怎样提高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方法不多。其二,在对写字教学的评估中,不能更加科学、规范地建立起一整套更适合小学生写字教学的制度。

三、小学写字教学建议

1.精心布置学习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写字教学更好地展开,学校应加强学生对于写字练习作用的认识。一是开展校园文字主体活动,可以建立一个有关书法的工作室,积极鼓励学生加入,以此营造一个浓浓的书香氛围;二是可以在每个教室悬挂名家书法挂图和一些条幅,让校园充满书香气息。

2.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的写字教学可以从多方面有效发挥其独有的育人作用,例如:德、智、体、美等方面,以此对于提高学生人文方面的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加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例如:合作教学、提问教学、竞猜活动等,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上节课学的字,教师在课前提问,全对的学生可以得到小红旗。这样既可以激起争优心理,也能活跃氛围。

3.加强教师有关方面培训,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良师,教师培训更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想正常有效地开展学校各项写字活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必不可少。所以需要多种途径提高师资力量,例如:在岗培训,对于一些有写字特长的老师,要提供给他们更好的深造和学习环境,以便以后更好地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 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些年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心理健康,概括地说是指一个人个性健全,智能良好,对各种精神刺激和压力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解控制能力,以及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活动与外界环境能保持一致,行为正常,情绪稳定,能较好地处理各种问题。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登峰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指标: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关于“情绪”,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做了深入研究,并提出“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通常称为“情商”或EQ。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主要包含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情商的基本内涵是认识、理解并妥善管理自身和他人的情绪。他认为,人们应意识到情商的重要,改变过去只重视智商的传统观念。他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的成就至多20%归诸于智商,80%则受其它因素(尤其是情商)的影响。这一理论迅速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旋风,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可见,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有重大影响作用。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结果因心理障碍引起的问题日益突出,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违法犯罪也时有发生。现在的青少年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然而这些在经济相对富足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1.优越感强

独生子女备受父母的呵护,自我意识强,“优越感”强烈。有的青少年生活上攀比,奢侈浪费,过分追求享受;甚至有的一味追求玩乐,游手好闲,无心学习。相当多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不懂得理解、尊重他人。

2.意志力差

许多青少年从小一帆风顺,缺乏生活的磨练,心理承受力差,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很难面对失败。在学校里老师一句善意的批评,就让他们感到委屈;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让他们丧失了信心;在家被父母责备几句,他们就离家出走;甚至遇到挫折,他们就寻短见。这给家庭、学校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3.早恋

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对异性充满好奇,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言情小说、黄色录像、视频的诱惑,中学生“早恋”现象普遍。甚至有些青少年感情冲动,做了在这个年龄不该做的事,给双方尤其是女孩儿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4.迷恋网络

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网上聊天、交友,整天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还有些人涉猎不健康的内容,自甘堕落,偷钱、敲诈、抢劫、伤人杀人,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5.缺乏理想信念

许多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缺失,不清楚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没有人生追求,没有理想信念。为了填补心灵的空白,他们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追星”。青少年对“偶像”盲目崇拜,因偶像的成功而欣喜若狂,因偶像的失意而痛苦不堪;却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抛诸脑后,对自己应该珍惜的人置之不理。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地方,应该为国家、为社会造就大量的优秀人才,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专门育人的机构,学校在教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能造福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1.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教学生学会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不愉快,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加强思想教育特别是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应从社会现状分析入手,让学生清楚理想和现实间的差异,社会和个人现实间的差异,从而尽量避免心理障碍;让学生明白美好的未来靠自身的努力来实现。教育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和挫折,以牢固的知识基础,为实现个人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3.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

教育学生通过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自我反省等途径,学会对自我的正确评价,逐步培养自信心。经常提醒学生思考: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通过自我反省,要深刻地认识自己,不断形成一套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塑造自我,建立自信。

4.注重学生乐观向上性格的培养

印度有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性格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从中可见一斑。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要教育青少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

5.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一把双刃剑”,即情绪既可以建立个体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也可以破坏或中断这种关系,关键是个体能否有效而积极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青少年情绪内容丰富,情感体验深刻,反应强度大,更易冲动和走极端,往往因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积极情绪,帮助学生有意识地选择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使学生努力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此外,学校应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书画、歌咏、体育等一系列的比赛活动,这样有助于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热爱集体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和老师也应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是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项目教学法于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它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2003年,德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把项目教学法引入职业教育中,自此,项目教学法开始盛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以课程实践任务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它打破了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习过程成为师生主动参与的创造与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其职业岗位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①教学目标与内容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而项目教学法是教给学生如何运用技能和知识解决问题,教给学生具体开展工作的方法;传统教学法选取教学内容时考虑的是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而项目教学法选取教学内容时,则根据工作实践要求而定,具有针对性、应用性。②教学手段与参与程度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被动的,而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中,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转为了双向的互动交流。③学生能力培养不同: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针对项目目标与内容自己制订计划,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计划,最后评价项目成果并反馈,是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因而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项目小组同学共同完成某一项目,小组成员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这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做到这些。

2、项目教学法在健康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

2.1分解教学目标,设计项目任务

项目的选择是项目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选择的项目要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挑战性等特点,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健康教育学课程虽不像技能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但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因此可挑选学生已有经验和贴近学生生活或热点社会问题的话题作为项目主题,然后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层层分解任务,全面培养学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在讲解第八章传播与传播技巧时,本章内容较贴近学生的日常交流活动,因此学生对此内容饶有兴趣,我们确定了项目主题“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要求学生上网查询资料,观看视频,分析成为一名好的倾听者的主要障碍是什么?自己的倾听习惯与课本上的倾听技巧存在哪些差异?通过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这样既有助于自身良好倾听习惯的掌握,也有助于文化素养的培养。总之,在项目教学内容设计上,项目任务要与课堂目标贴合,理论学习要与实践运用结合,突出项目设计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2.2成立项目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明确教学内容和项目要求后,项目任务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小组一般6-7人一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由于不同专业学生已有基础知识和课程编排的差异,教师在分组时既要关注团队整体水平,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小组成员协调均衡。小组根据组员兴趣选择话题,细分任务,分工准备,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位组员。

2.3导入项目情景,落实项目任务

导入项目情景主要是让学生进入健康教育学学习的情景,活跃学习氛围,为自主学习阶段做好准备。比如在讲解个体行为的矫正时,播放了四种常用个体矫正疗法(脱敏疗法、厌恶疗法、示范疗法、强化疗法)的典型视频,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疗法所针对的矫正对象的特点,以及各种疗法的具体应用过程,教师适时导入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进入项目情景,确定项目任务。确定任务后,教师对完成的项目任务所需要的健康教育学理论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讲授,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和项目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商议、确定具体任务和成果展现形式。学生实施项目的具体行动,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小组之间和组员之间交流讨论,找到最佳方案。因此项目教学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2.4组织项目汇报,展示项目成果项目完成后,老师组织项目汇报,学生展示项目成果,这可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潜在学习动力。

2.4.1表演秀比如“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技巧”项目展示时,一组同学把理论内容改写成生活剧本,分角色扮演,并尽可能地利用经典电影中的对话,模拟人物的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展现形式逼真、幽默,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由于表演与学习内容相关,学生充分运用了理论内容中学到的技能与方法,即巩固了戒烟的理论知识,又锻炼和提高了健康促进的综合应用能力。

2.4.2角色扮演

在“人际传播技巧”项目展示时,一组学生模拟村医随访高血压病人的过程。他们根据相关理论内容分角色扮演,一人扮演村医,一人扮演仅具有高小文化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村医详细询问了该高血压病老人的日常饮食和作息习惯,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高血压病人进行了相关健康指导。由于扮演内容与医学生所学医学基础知识和以后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其余的“观众”都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提高了学生的谈话技巧和医学思维能力。

2.4.3PPT课件展示

在完成“健康促进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项目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上网查询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相关疾病的背景资料,并制作PPT课件进行展示。每个小组就不同的健康主题精心制作了课件,并配有音乐、视频、图片以及文字解说,内容翔实、妙趣横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具体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相关标准,更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项目实践能力。

2.4.4撰写调查报告

在讲解第十五章学校健康促进时,师生共同确定“我的健康学校”为项目主题,要求学生提交5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老师首先讲解了调查报告的写法和格式要求以及如何制作调查问卷,并组织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学生通过对身边同学以及学校教职员工的调查和访谈,较好地完成了调查报告的写作。通过本项目,学生掌握了调查报告的正确写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健康学校”话题的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2.5评价项目成果,反馈项目信息

篇10

1.重视预防医学基础理论教育,并在教学中突出其专业特点

近年来,国内有关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教育的呼声甚高,对此国家主管医学教育的政府机构和学术团体都十分重视加强预防战略教育的问题,曾多次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研究对策。我们认为,加强预防战略教育应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既体现在理论教育上,又充实于现场实践中,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基础理论教育应体现其专业特点。对学校医学专业,国家教委在《普通高等学校医药专科基本规范》中明确规定了该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主要分配去向。根据《规范》要求,我们认为该专业预防医学的理论教育应突出以下内容:①加强方法学教学,主要是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使其熟练掌握群体健康状况的研究方法和技能,为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②加强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教育。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关键,学校卫生室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直接担负学校这一特殊人群的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工作,通过教育使其加深对初级卫生保健的认识,熟练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实施步骤与要求,并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③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包括熟练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如青少年常见病防治,如何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行为习惯、青春期教育及心理卫生教育等)、一般技能、方法和效果评价方法等,其中部分知识和技能可与其它专业课(如学校卫生学、教育学)结合起来培养。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学校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理论教学中有的放矢地突出重点内容,为下一步实践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加强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坚持“教学一科研一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正如基础医学的教育需有相应的专业实验室,临床医学教育应有相应水平的教学医院一样,预防医学的教育也必需有其实践场所。因此在城市或农村建立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加强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教育的需要,也是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加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对学校医学专业如何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探讨的不多。我们在教学中坚持了“教学一科研一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正确处理好三者间的关系,取得了较好效果。①在“教学一科研一服务”相结合的问题上,坚持教学和科研应眼务于社会和人群健康的需要。社会和人群健康的需要来源于社会调査,为此我们深入到市区多所中学,了解学校卫生工作现状及需求情况,初步拟定出有待研究的课题。其中有些问题出乎我们预料,如调査发现,不仅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常见病防治(如龋齿、视力低下、脊柱弯曲等)是学校卫生工作需要常规研究的课题,而且校方还提出了诸如青春期健康教育、青少年不良行为干预(如吸烟、饮酒)等方面的研究课题。初步调査使我们在教学内容和科研选题方面开阔了视野,并在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对本市青少年健康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系列研究的专题包括:青少年血压及影响因素分析;初中学生视力低下及影响因素调査;初中学生龋齿及口腔卫生习惯调査;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査;初中学生性生理及性心理状况调査等。对调査中发现的患者(如龋齿、视力低下)及时给予矫治或建议治疗,并把研究成果及建议反馈给学校,用于指导青少年常见病防治及不良行为干预。如在调査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就如何预防青少年高血压、龋齿、近视及如何控制青少年吸烟等问题向校方提出过建议,这些建议深受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欢迎,有的学校主动提出与我们建立固定联系,协助他们做好学校卫生工作。②周密安排实践教学全过程,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根据现行教学计划,学校医学专业的实践仅2周半,这期间除完成一项专题调査外,还需讲授一堂卫生保健课。要使短暂的实践教学获得最佳效果,带教老师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协调好专题调査的每一环节,使学生有充分实践的机会。经过周密安排,多数学生在专题调査结束后都能独立地撰写出具有相当水平和学术价值的调査报告或研究论文,实际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