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思想范文

时间:2024-01-29 17:5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教育思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教育思想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060-02新课程标准充分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部分,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哪些思想方法值得推广运用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和众多教师的经验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点线面的思想方法。点线面的思想方法就是从一个知识点出发,用线条或面积的形式来诠释这个知识点,同时将知识点表达得更直观、更简洁,让理解能力还不够强的小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比如出题如下:

春天到了,学校里组织植树,一班植树25棵,二班植树比一班多13棵,那么,他们一共植树多少棵呢?对小学生来说,就要先找到知识的关键点,画出线条来表示数量关系,这样他们就能总结出,多出的话就加上去,少了的话,就减下去的一种思维模式,答案也更准确快捷。

2.化解归纳的思想方法。化解归纳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化解就是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归纳就是从一些简单、个别、特殊的情况中,分析总结出一般的数学规律或性质。化解归纳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比如,异分母分楼比较大小时,要通过“通分”化归成同分母分数再比较大小;再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观地算出其内角和度数,接下来再进行一系列验证,从而推导出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3.圈里圈外的思想方法。从幼儿的早期教育开始,教师就会让幼儿学会分门别类,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或者讨论。就像是画一个圈,把这一类型的东西放进圈里,其它东西放在圈外,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更是需要这种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地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4.有限中无限的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开始渗透许多无限的思想方法,比如,自然数是数不完的,是无限多;奇数、偶数也是有无限多个;同样,100÷30=3.3333……是一个循环小数,也是无限的;而画一条直线,也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这一切,都体现了无限的思想方法,通过这种无限的体现,可以引导学生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这种理解对学生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除了这些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常用到对应、函数、转化、假设等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但能增加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开拓数学学习的智慧。那么,要如何做才能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呢?不妨和笔者一起来探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笔者小学数学教学的几年时间里,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落实主要分为三部分: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挖掘,课中运用,课后强化。笔者认为,这三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1.课前深入挖掘数学资源。作为教师,在使用课本教材时,会有意识地制定一个教学目标,然后再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教学的过程和步骤,从而有效地落实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深挖掘、细分析,找到隐性的教学资源,用化解归纳、无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渗透,从而让学生更具体地感知知识点,进一步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从而自觉地进行分类,让数学思想方法顺其自然地一一体现。

2.课堂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课前进行了深挖掘,在课堂上,教师就会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就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落实。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中理解、学习、运用数学思想,逐步形成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受益终身。

渗透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情境模拟,小刚从学校到图书城,然后回到家,家、学校、图书城就形成一个三角形,要比较哪边的距离最远,哪边的距离最近,就可以按比例画出相应的图形,渗透了点线面的思想方法,然后再进行分析,这样就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教学过程,渗透了化解归纳的思想方法。

篇2

【关键词】渗透 数学 思想品德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仅是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的事,科任教师也负有同样的责任。就数学教师而言,我认为也要善于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就数学教学渗透思想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德育形象功能,就能引导学生悟道明理,吸收教材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可利用教材中题意、数据、概念、公式、定理的原因、插页、插图,统计表、数学基本技能训练渗透,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与数的发现相联系的爱国教育。我国从古到今都堪称为数学先进国家,数学课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教材。教师要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研究成果的先进性。例如在讲“十进位加减法”时,可向学生指出,我国是最早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多年,在讲“勾股定理”一节时,介绍“勾三股四弦五”是我国祖先最早发现的。在我国数学研究领域,人才辈出,在各个领域都有卓越成就举世瞩目,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结合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的光辉历史与先辈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恰当地揭示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以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例如:在教学“退位”减法这一节时,运用百以内数减法法则引导知识迁移,在新旧知识形成过程中初步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不断发展的观点。结合万以内退位减法法则的抽象概括过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在数学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陶冶情操,潜移默化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要求”。必须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处于富有情感的情境中,让其自然地教育,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说教,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情感的熏陶,思想教育便在情感的起伏变化中同步进行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

1.以理育情。学生情感的正确诱发,必须建立在“知书知理”的基础上,教师要教书育人就要善于抓住有关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以理育情。例如:“吨和千米”复习课,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每个学生一天节约粮食10克,那么全校1200个学生一天共节约粮食12000克,合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一年共节约粮食4380千克,合多少吨多少千克?

解答结束时教师小结:“……同学们别看每人一天节约一把粮是小事,全校学生一年就能节约四、五吨粮,那么全盟、全国的学生都这样做,这个数字大家想像一下,有多少呢?”教师寥寥数语,学生一算一想,一股节约粮食支援国家四化建设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2.以趣激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焕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激感。例如:教师在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先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当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怎么办?学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要用“分米”作单位的要求,把学生的求知欲从未知推向探求新知识的。这种因“认知”与“应用”之间产生的矛盾,从而产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有助于正确的学习目的的形成。

3.以美治情。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规律的,客观存在着数与形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有充实的审美教学内容,又有新颖的审美教学手段,更有丰富的审美教学活动。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美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先导。

4.以境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陈胜的,少年儿童对生动活泼的东西最感兴趣。色彩缤纷,直观生动的投影画面,把学生带进一个个新奇的世界,使学生触景生情。

三、联系实际,明确目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时间的基础上产生的,思想教育要注意从实践中进行。通过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数学与实践的关系,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思想教育渗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增强德育意识,把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实处。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数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目的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育的方法要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和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恰当进行,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知识教学中。如何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1.学习目的性教育。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和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应结合数学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在学生学习每一种新知识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知识同实际的问题。教小数、分数、百分数时,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学测量和几何图形计算时,使学生认识测量和几何图形在修铁路和桥梁、建造楼房时的应用。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更有深刻的认识。

2.挖掘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我国数学对人类的贡献及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具体准确的数据反映生产的发展、民族的兴旺、科学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用数量表达更具体准确、生动真实,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有它的独特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操。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健儿奋勇拼搏,夺得183枚金牌,金牌总数名列亚洲第一,开创了中国体育史上的新纪录,使学生感到东方巨龙在腾飞。教学“百分数认识”时,引用“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的5%,养活了世界上20%多的人口。”两个简单的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和人口教育。

3.结合课型特点渗透。数学教学中,不论是概念、计划还是应用题,只要努力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把握关键,抓住时机,都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如10以内数的认识,可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上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守纪律等教育。根据计算特点,把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相结合。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计算我国每人每餐节约一粒米,可供440人吃一年,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再如在教学小数除法应用题中,设计一道练习题:在前不到70年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总计赔款19.53亿两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6倍,清政府1901年的财政收入只有多少亿两银元?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旧社会由于历届腐败,经济落后,被外国列强侵略和剥削,从而教育了学生不忘国耻,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4.开展活动,渗透思想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例如收集常用数据,建立数学兴趣小组等。”选择当地有教育意义的统计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教育。结合教材,讲祖国古今杰出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为“四化”建设而勤奋学习。在教学圆周长时,给学生讲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故事,通过讲述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数学的先进性。讲祖国的重大发明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教算盘的认识时,教师向学生讲述算盘是中国首先发明的,用算盘计算又快又方便。通过讲述,让学生为之感到自豪,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具体数字,讲祖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增强学生为社会主义而学习的信心。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讲祖国文化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激发学生树立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如教学统计图表知识后,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取得的成就,绘制成统计图表,从而让学生懂得改革开放为家乡的工农业各方面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5.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丰富多彩的数学现象,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要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内容的数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又如在学法、分数、比的联系时,根据数学知识的变化发展,要注意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知识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性。只要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善于挖掘教材思想教育因素,注意积累资料,采用多种形式,数学课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会使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成为一个和谐完善的整体。

篇4

关键词:思想品德;小学数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95-01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我们的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并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的一代新人。

为此,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外,还需要各科教学的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小学数学也不例外。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等的教育,培养一些优良品质;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优良品质的形成,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努力学好数学,并增强学习的效果。因此,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这方面的任务。

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学好数学的目的性教育:结合数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

2、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有意义又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编成应用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旧社会的对比、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小学生的公益活动以及有趣的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3、进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商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4、培养一些优良品质: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完成作业、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书写工整、工作有计划、有条理的良好作风,有毅力、肯于动脑筋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的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例如,反映注意环境保护(如保护益鸟)、进行卫生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

篇5

一、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

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可以用相同的数字来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

三、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并把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经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目材料,把它们编成应用题。有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墙报、数学晚会介绍一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计算准确不出差错的先进事迹,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数学家刻苦学习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四、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数学实践活动是渗透德育最好的方式之一。例如教学《面积的计算》实践活动,在学生认识图形和会计算面积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测量教室、操场等活动,把测量的数据整理出来,再计算出面积。这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们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加强所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既让学生认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又增加了学生集体责任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五、在数学训练中渗透德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时要一丝不苟,那么教师在教学训练中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通过不断地反复训练、再现来实现。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对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要注意循序渐进,又要贯穿始终。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划等号的时候要用直尺,计算要准确等;对于中年级学生要求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是重点的字句要用尺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对于高年级学生要求不仅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做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的方法,要自觉检查等。只有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做好点滴,才能在不断地要求提升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做事态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素质教育;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21

一、有机结合,自然融入

1、与数的发现相联系的爱国教育。我国从古到今都堪称为数学先进国家,数学课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教材。教师要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研究成果的先进性。

例如在讲“十进位加减法”时,可向学生指出,我国是最早形成的十进制,比西方早2000多年,在讲“勾股定理”一节时,介绍“勾三股四弦五”是我国祖先最早发现的;在讲“最小公倍数”一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刘微最早提出了分数除法法则,给出了最小公倍数的严格定义,在讲“圆周率”一节时,介绍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3.1415926

2、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恰当地揭示数学知识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以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例如:在教学“退位”减法这一节时,运用百以内数减法法则引导知识迁移,在新旧知识形成过程中初步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不断发展的观点。结合万以内退位减法法则的抽象概括过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思想,在数学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陶冶情操,潜移默化

1、以理育情。学生情感的正确诱发,必须建立在“知书知理”的基础上,教师要教书育人就要善于抓住有关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以理育情。

例如:“吨和千米”复习课,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每个学生一天节约粮食10克,那么全校1200个学生一天共节约粮食12000克,合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一年共节约粮食4380千克,合多少吨多少千克?解答结束时教师小结:“……同学们别看没人一天节约一把粮的小事,全校学生一年就能节约四、五吨粮,那么全盟、全国的学生都这样做,这个数字大家想像一下,有多少呢?”教师寥寥数语,学生一算一想,一股节约粮食支援国家四化建设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2、以趣激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焕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激感。

例如:教师在进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先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当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怎么办?学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要用“分米”作单位的要求,把学生的求知欲从未知推向探求新知识的。这种因“认知”与“应用”之间产生的矛盾,从而产生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有助于正确的学习目的的形成。

3、以美治情。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规律的,客观存在着数与形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有充实的审美教学内容,又有新颖的审美教学手段,更有丰富的审美教学活动。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美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先导。在教学中,应该从审美角度,为学生创造美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数学美感,让学生沉浸在数学美的享受中。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时,以为教师设计这样的演示:先在一只萝卜上削去一块,问得到一个什么?(平面)再削去一块又得一个面,问在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得到一条什么?(棱),最后又削去一块,问三个面相交在什么地方?这个点就是“顶点”,这时,学生在美的诱导下,学习情绪高涨。很快理解了“面”、“棱”、“顶点”的概念。通过耳濡目染,得到美的感染,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4、以境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陈胜的,少年儿童对生动活泼的东西最感兴趣。色彩缤纷,直观生动的投影画面,把学生带进一个个新奇的世界,使学生触景生情。

例如,一年级复习减法应用题时,教师安排了一个“小动物过冬”的投影教学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讲: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有吃不完的粮食。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再加上幻灯的演示,学生边听边看边回答,使教师说教与学生感情二者重合,产生了热爱劳动才能丰衣足食的最佳教育效应。

三、联系实际,明确目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时间的基础上产生的,思想教育要注意从实践中进行。通过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数学与实践的关系,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例如,学习了圆的周长计算后,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直尺,三角尺和绳子组织直径测量活动,再学习了“三角形性质定理”后,指出三角形稳定特点应用于房屋人字架,自行车车架,学习了“平行四边形性质”后,指出平行四边形可变性特点应用于活动的车门、商店门、以及运用比例分配知识调配药液、混凝土等等,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立志学好数学,献身四化建设。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将思想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是当前小学教育工作开展的迫切要求。它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方向的需要。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要不断地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完善实施过程,将学生培养成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慧球.解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篇7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163-01

小学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与生活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形成数学思维,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应贴合学生生活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使学生能通过学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革新传统教学方式,能让小学生获取基本的数学经验,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一、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都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包含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才能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思想是小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钥匙,小学中包含的数学思想一类是分类统计思想,一类是数形结合和符号化思想,是小学数学中对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需要学生能深入学习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思想的形象特征,明白特定符号的含义,理解数学符号中蕴含的数学象征和数量关系,这些也恰恰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小学数学活动是小学数学开展的实际形式之一,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活动,通过数学活动展开數学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特征,数学活动是开展数学教学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遵循数学教学特点,从小学生数学学习特征入手,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在实践中开展数学知识教学,才能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活动含有实践性、体验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才能切实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展开数学教学,为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学习实践和生活体验,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征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运用能力,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数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势在必行。首先,要契合小学生的学习和个性,从小学生的活泼好动的本性入手,小学数学教学要进让学生多动手、多交流、多学习,在实践互动中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和知识广度,培养学生理性思考,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保证数学教学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思维引导。教师要多组织学生之间的辩论和实践,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辩论,在辩论中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辩论过程不断地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创新,取长补短,全面提升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挖掘知识和理解知识,促使学生在理性思考中,形成优良的数学思维习惯,在思考中不断创新,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且提高数学教学的可操作性。例如在授课阶段中,将数学思想作为根本,用数学活动串联起整个数学课堂,保证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圆的认识”中,采用剪纸的方式,通过美术的画画和图形教学结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利用纸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与圆等多种形状,并通过剪纸让学生按照要求制作相应的图形,计算面积和认识周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切实感受不同形状的数学特征,并将特征和数学公式等联系起来。然后用相应的数形游戏或者是跑圈活动等,让学生用自身的感受,去学习圆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计算方法,积极加强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理解,通过数学活动和数学思想相互渗透,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最后,教师要在课后阶段中,促使学生总结和提炼数学思想,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总结,为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要在课后组织学生学会总结知识,例如在《数的概念》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用个性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采用中自己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用多媒体将数学知识归纳案例列出来,再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制作数学知识框架,使得学生梳理所学章节的知识,从而实现数学思想的提炼和总结。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想;优化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

一是抓牢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我们不能过分重视抽象数学概念而忽视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削弱计算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数学教育新趋势》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算术仍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科目。”数的读写和运算是大纲核心的基本知识,加强算术基础知识和四则计算的基本训练,不仅要增加练习题,而且计算的数目也应适当增加。应重视切实学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强调算术是初等数学课程的基础,给小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技巧打下良好的基础。制定各年级的基本数学教学要求,如高年级需要对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发展,增加低年级的教学时间,加强基本加减法和乘法表的训练。二是切实减轻学生小学数学课的负担,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调整教学内容,一些过于复杂、困难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删减。特别是对于1~3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接受能力还比较弱,应尽量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如只需学完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对需要用两步运算来解的方程不做要求。教学上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不强调学生的早期学习和不提倡高速度、高难度,对比较抽象和难理解的内容不必过早出现。实践表明,不超出大纲、课本的范围和难度,只要教材组织得当,教法运用得当,同样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过于难的内容,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会降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小学数学教学,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只是在听知识,记笔记,做练习,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接纳情况。教师只注重自己对知识的灌输,让学生被动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学习,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机械,不会灵活运用,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低。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途径,呈现丰富的学习内容,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是因为对抽象的计算不感兴趣,这和学科特点有关。教师要打破书本认知和学生思维特点的距离,通过一种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式感受到数学是鲜活的。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让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比如,在教学面积、周长的概念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量一量、算一算。自己腰围、文具盒、桌子等都是学生熟悉的,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小学生都喜欢玩,喜欢游戏,对游戏活动的兴趣远远要高于学习。游戏是一种无意的活动,而学习是一种有意注意,后者让学生学习感到压力和紧张感,而前者让学生感到放松,在愉快的心境下积极投入。教师不妨把学习活动和游戏结合起来,把有意注意学习变为无意注意行为的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①竞赛活动。有小组竞赛和个人竞赛两种。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同学们踊跃参加,都想争第一。如口算比赛、抢答比赛都是他们所喜欢的;②开火车游戏、找朋友游戏,锻炼了学生的判断力,在数学计算学习上,让学生摆脱了单一的书本练习。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状态往往受学习气氛的影响,个体学习由于没有外界的压力,容易放松,产生懒惰的学习情绪。

二、正确看待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小学数学教师站在教育的第一线,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是教育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能正视自己对学校、对学生的重要性,摆正自己的位置,有高度的责任感。有关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多年来一直有着许多的争议,正确看待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为了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为了正确对待教育对象,也为了更好地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我们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学习,要设计与实施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作用的发挥是学生的能力所不及的,因此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但并不能就此否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上,也就是说要体现在调动学生这一认识及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当然,强调小学数学教师的主体地位并不排除教师与学生双方具有平等的独立人格,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教学的共同体中。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和权威,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学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应是民主、平等的,教师不能因为社会赋予的权利而忽视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要以服务学生的心态与学生友好相处。

结 语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优化探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任,这是现代学校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函数思想 小学数学 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91-01

函数思想理解和运用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遥不可及”,但函数思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小学课本中虽然并没有正式的引入函数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函数概念在小学数学“销声匿迹”,更不影响函数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客观的说,只要存在变量的“本身”,就同时存在着函数思想这个“影子”,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积极地寻找机会,在无形中让学生体会函数的运用,为学生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函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性

数学思想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数学思想教学也是培养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函数思想在数学思想中居于基础地位,鉴于多种原因它也是让众多学生掌握起来倍感吃力的一种数学思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函数思想加以提前渗透意义重大。第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函数思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发展变化的,而函数思想的作用就是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和方法去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物质间的内在规律和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小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一切物质在客观世界中都是发展变化的,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第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函数思想,有助于学生探索思维的培养。数学是一门有魅力的科学,它最大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考验人的探索思维。而函数思想就在很大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函数思想,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小学学习是学生求学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而函数学习在初高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和一定的熟悉度至关重要。

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刻意地渗入函数思想,使学生脑海中存在变量的概念,产生探索变量间相互联系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2、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函数思想的方法

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还处在一个比较低下的阶段,许多动态、发展的事物还很难理解,这就需要老师重视函数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将函数思想进行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将函数的概念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国家教育部在编排教科书时,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做出了精心的安排,函数思想也很好地被渗透到了其中。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地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老师要善于发现教科书中函数思想的所在之处,并合理地引导学生加以学习。其次,老师要把函数的表现形式加以渗透。小学教材中,学生们接触的大多都是简单的元素,所用到的公式方法也是浅尝辄止的。这就需要老师积极的运用这些公式将函数思想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之中。如:小学数学中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实际上就是用解析法来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函数关系式。如圆面积公式S=πr2,圆面积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

第一,在名数向常数的过渡过程中渗透函数思想。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借助于实物进行模拟。从最初的数数开始,老师就经常借助于手指、铅笔、苹果等实物加以引导。通常来讲,我们称具体的阿拉伯数字为名数,比如“5个苹果”中的5,而称后边的为常数,显而易见,如果去掉后边的常数,前边的5就显得十分抽象。如何让学生对常量产生概念上的认知,就要实现由名数向常数的过渡。正如同怀特海所说:“人类认识到7条鱼和7天之间的共同点,才使思想史前进了一大步,才具有了‘纯数学观念’。”而实物与常数之间的过渡过程,恰恰可以渗透一一对应的函数思想。

第二,在四则运算中渗透函数思想。四则运算是小学学习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函数思想渗透到四则运算的学习之中,不仅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对四则运算产生新的认知。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运算练习渗透函数思想。如填一填、连一连的题目蕴含着函数的对应关系、等量关系及变量的渗透等丰富的代数思想。四则运算中的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但由于变化规律比较复杂,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在通用教材中除了对商不变规律作了明确的阐述以外,对其他的一些规律只是作了一些渗透。在计算教学中,紧紧抓住教材中的某些练习题,适当渗透一些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的认识而并不作为教学要求。

第三,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渗透函数思想。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简单来说,就是要学会总结规律,而规律的探索过程就是日后学习函数时探索函数关系的过程,所以说,总结规律的时候是渗入函数思想的最佳时机。

第四,在公式的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接触的数量关系十分常见,比如说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站在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他们都体现了函数思想。比如,学生在学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首先清楚S代表圆的面积,R为圆的半径,π为常量,这就为公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简化的公式的表达。老师就可以以此为契合点,使学生发现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即圆的面积是随着圆的半径的变化而变化的。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渗透

小学数学基础学科是一门抽象性的工具学科,它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方式,完整地描绘出现实生活和事物的特征,并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从而增强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学以致用的建模思想运用过程中,引领小学生逐步进入数学知识的殿堂。

一、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和应用综述

小学数学基础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基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数学学习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倡导下,充分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这是数学思维中的重要思想,它对于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因而在小学阶段就渗透和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成一体的、适宜自身学习特点的数学学习模式,从而在数学建模的尝试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小学数学学习效率。

二、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思想渗透举措分析

1.注重引导小学生积累感知的表象,搭设数学建模基础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和融入,必须以一定的感知表象为基础和前提,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因而要引领学生对数学模型建构的对象进行充分而全面的感知,要对表象进行感知积累,在众多共性事物中,抽象、剖离出共性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特征及关系,在学生掌握了丰富的感知表象经验之下,为后续的数学模型构建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事物,如:孙悟空手中变幻伸缩的金箍棒、平均等分的苹果等,通过对这些生活感知的表象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理解不同数学模型中的共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实现对“分数”数学模型的建构。

2.探索数学模型的属性与本质特征

在小学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建模思想,而这个建模思想的渗透和融入,并不是独立于数学概念和原理之外的“独立体”,而要体现出数学模型的本质属性,要将生活中的数学进行升华和提炼,从而揭示出生活数学的本质属性,由生活数学转化为学科数学,从而使数学建模教学更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数学“平行线”的概念教学中,可以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利用学生头脑中的生活数学模型:马路上的人行斑马线、五线谱、课桌的两边等,从而引导学生对“平行线”的数学本质进行思考和探索,在问题设疑或情境设疑的策略下,通过数学本质的揭示,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和理解。又如,在“一半”和“半个”的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晰其含义,要明确意识到“一块的1/2”和“1/2块”是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的,在前者的表达方式中,1/2是数的概念,揭示其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学关系;而后者的1/2则是量的概念,用于体现事物的大小概念。只有在单位 “1”是一个物体的状态下,两者才具有相同的含义;而当单位“1”表达的是一个整体,则两者的含义就大相径庭。可见,要准确而清晰地揭示出数与量的本质区别与联系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分数的模型建构,从而准确把握分数的数学本质属性。

3.引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优化数学建模过程

在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机会,为学生提供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允许学生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实现跳跃式思维,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链接,在想象和联想的反复实践中,完成数学模型的建构。

4.及时进行概括与提炼,提升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和应用过程中,要实现建模过程的不断深化和递进,要在数学知识的复习和回忆过程中,不断对数学建模过程和方法,进行及时概括和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并拓展数学建模思想的实际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建模思想渗透和融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前期预设,关注学生在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运用中的过程,并引领学生对感知的表象,进行抽象化的归纳和提炼,从而在学生自主揣摩和反复的实践过程中,生成自主的数学化学习方法,并将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增强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培添.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J].学周刊, 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