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使用法范文
时间:2024-01-29 17:5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土地使用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镇化 房地产开发 土地使用
【中图分类号】F3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201-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其经济价值得到不断提升,城市土地价格的上升,达到了集约利用土地的目的,但在农村土地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将土地利用与产业调整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土地的经济价值。
一 农村土地产权与土地利用
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只有将产权的归属进行明确,才能保证经济的有效运行,资源也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对于农村土地的产权归属,我国有法律明确规定是归集体所有,农民只享有使用权。但很多专家认为,法律对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明确,土地产权中有很多项权能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在土地使用过程中的使用强度不足与不明晰等问题导致了使用权主体行为空间的狭小,这样就侵犯了农民的权利,也就影响了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热情。土地征地补偿费用偏低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征地费用的分配不合理,农民只能得到征地费用的一小部分。在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过程中,也会侵害农民的权利,农民只能选择不出让以及转让土地使用权,这样就造成了土地市场的发展缓慢。由于对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为了规避风险,农民不愿过多对土地进行投资,甚至有的农民放弃耕种土地,选择进城务工,这样就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
二 农村房地产开发中的土地使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实力也不断增强,对住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农村住宅在外观设计、结构构造以及材料使用方面的要求还是与城市住宅标准有一定差距的。由于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是由政府掌控的,没有引入土地市场价格机制,农村房地产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空间上,农村住宅大多为独院式以及平房住宅,院落之间的距离不一样,出现了很多难以利用的边角空地;在时间上,农民没有对建房进行长期的规划,建房具有短期性,甚至有些土地的用途被擅自更改,住宅布局设计有很大的随意性。布局的分散,没有统一的规划,出现了耕地面积被住宅基地面积侵蚀的现象,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容积率较低、生活设施较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对于农村房地产开发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必须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比如,制定土地有偿出让制度,通过市场来调节土地价格。对土地的审批制度进行严格规范,制订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控制住宅区用地面积,通过市场运作模式来使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 提高农村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率的对策
1.改革旧的土地制度,杜绝浪费
随着农村土地价格的不断增长,在房屋买卖、租赁、出租等经营活动中土地的价值凸显。因此,在农村要实施土地有偿有限使用制度,推行土地交易的招标、拍卖制度。在对土地的利用进行合理规划后,统一进行征用、开发、管理以及出让,杜绝土地的浪费。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建设用地手续,用法律来规范农村土地的使用。
2.规范土地审批和管理制度
只有严格规范了土地的审批,才能杜绝违规建设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规范土地的管理工作,使农村房地产规划的科学性得到有效提高。农村房地产规划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农村房地产开发要做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应该进行集中建设,充分利用建设用地,房地产开发应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对于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不得批给土地,没有经过规划设计的土地不能开发,严格规范乱占地、乱开发的项目。合理安排住宅、乡镇公共设施以及公益事业的布局,使农村各项事业能够协调发展。
3.完善农村房地产市场
政府应该结合农村房地产发展的实际,制定有关法律来限制投机炒卖房地产的行为,可以将房地产商品的交易进行登记,明确产权。政府还要采取各种措施来规范房地产市场,设置房地产行政管理机构,严格执行有关房地产的法律法规,还要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通过多种手段来引导和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好地发展。
四 结束语
农村房地产开发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项目,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房地产开发的管理,明确产权制度,制定严格的农村房地产开发使用土地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不断调整土地使用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最终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字]SuperMAP 登记发证 数据库a
[中图分类号] F302.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320-2
0引言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是明晰土地产权、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是为村集体占用、使用土地提供法律保障的有效方法。依法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强化耕地保护机制、调动农民群众自觉保护耕地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是保护农村集体土地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理顺土地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明晰国家和集体之间权属界线及集体土地权利义务的有效手段。
本次发证充分利用了原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和第二次土地调查资料成果,对辖区内农村集体土地以行政村为权属单位对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地类、面积等状况进行调查或核查,并登记发证。
SuperMAP农村地籍确权建库系统是北京超图公司专门针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项目、在总结地籍数据生产及信息系统管理业务的基础上开发的一个信息化平台,是以土地登记为核心,按照土地地籍调查——登记申请——审核审批——土地发证为主线业务流程的面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种类繁多、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复杂等特点,便于建库、管理、查询、分析统计和数据维护等功能,但由于该软件在投放使用时尚待完善,所以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我们与软件公司进行了互动,及时反映一些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及内容,为软件的更新与完善提供了合理建议,同时探索了一套有效的作业方式和质量控制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建库中的难点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库效率,缩短了建库周期,保证了建库的质量。
1数据准备
本项目是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形成的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的资料、图件为基础,充分利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指界资料,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点的现场标定和测量工作。原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及调查成果不能满足此次所有权总登记发证要求,需增设界址的,可按原《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确定的界线和走向,由各方法定代表或委托人现场指认和设置界标,并作为原协议书的补充,用于所有权登记发证。所以需准备的资料有:
(1)源资料
上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1:10000正射影像图和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下发城镇范围线。
(2)外业核查资料
权属界线走向草图和界桩位置标示;法人代表姓名和身份证复印件;国有宗地的名称、位置、面积或坐标文件;发生变化的地类图斑或线状地物的位置;标有宗地预编号的工作底图。
(3)内业建库资料整理
农村确权登记建库必需的收集整理的数据有:区县、地籍区、地籍子区、宗地、界址点、权利人、权属调查信息、审批信息等。
2数据库建设
建立高质量的基础地籍数据库,是未来数字国土管理的要求,随着将来形势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建立基础数据的时候要实现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和数据一体化,包括申请、调查、审核、复查、注册、收费、发证、归档等流程。
系统必须能够自动完成地籍勘丈数据接入以及完整性检查、地籍权属调查信息及地籍图分幅信息的链接、宗地相邻关系及图形拓朴关系的建立和分析,实现真正的无缝连接、数据的自动入库、和统计等功能。
2.1数据转换
本工程是以上年土地变更最新土地利用库为参考底库,实时分析每一宗地的占用情况,并对宗地进行编码和属性录入,其数据转的方法有空间数据转换和属性数据转换。同时包括转入和转出。
(1)空间数据转换
右键要导入数据的数据源——导入数据集——添加文件,选择所要导入的数据文件——导入。系统可以转换以下格式的文件:DWG、DXF、DGN、MIF、E00、SHP等,同时还可以选择多个文件,进行批量转换。
(2)属性数据转换
右键要导入数据的数据源——导入属性数据,选择文件类型和数据文件——导入。
由于农村土地数据含有大量的属性信息,系统支持ACCESS、EXCEL、关系型数据库等属性数据的导入。
2.2数据库建设流程
(1)创建工作空间
打开系统界面,“工程管理”——“新建工作空间”,在对话框中输入文件名,即可生成一个扩展名为smw的工作空间。
(2)打开土地利用库、影像库
土地利用库是工作底库,宗地内所包含地类面积均从利用库的地类图斑中获取。而影像库则为修改界线,裁取宗地草图提供直观明晰的源材料。
(3)新建临时库,导入数据集,添加区县、地籍区、地籍子区、宗地、界址点。
(4)创建所有权标准库,配置转换模型,宗地——宗地、宗地——权利人、宗地——权属调查,将临时库的宗地要素转换为标准库中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保存。
①获取坐落单位代码。
前提是地籍子区的行政区划代码必须正确。
②编制宗地代码。
前提是宗地所有权类型、宗地特征码属性无误。
③界址点获取坐落单位代码、界址点编号。
界址点编号设置为在地籍子区范围内,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统一编号。
④宗地融合为地籍子区。
⑤地籍子区融合为地籍区。
(6)新建所有权地籍库
标准库编辑——标准库入库,则生成为
有如下数据集的所有权地籍库
①获取宗地面积;
②获取宗地四至;
③右击宗地,编辑界址线属性(类别和位置,界址点点位说明和界址线走向说明);
④右击宗地,逐条输入宗地基本信息、宗地权属信息、地籍调查意见、权属审批、注册资料等;⑤检查所有权地籍库,检查内容包括:图形拓扑关系检查、地籍属性检查、宗地扩展属性检查、多图层综合检查、图层属性一体化检查、数据集属性检查,并逐项进行修改。修正拓扑错误和属性错误。
以上步骤需反复互动操作,逐步完善所有权数据库,当然有些内容一致的属性可以在属性表中通过“更新列”批量赋值。
3成果输出
3.1图件输出
利用SuperMAP可以生成宗地图、权属图、地籍图、行政区图,在输出图件时,可以选择出图模板、出图比例尺、制图信息、图件整饰和进行图框设置。生成的各类图件可以进行图层控制和风格设置。
3.2权属输出
(1)导出地籍调查表;
(2)导出申请表;
(3)导出土地登记卡、归户卡;
(4)导出审批表;
(5)导出面积确认表。
3.3统计报表
(1)宗地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2)宗地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3)村宗地汇总表;
(4)界址点成果表;
(5)村共用界址点成果表。
4问题及解决
利用SuperMAP系统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中,除了解决确认边界、审核权属、量算面积等工作的同时,还解决了居民点交叉、边界争议等问题。此外在操作过程中还发现和解决了下几方面问题,现提出来共大家参考和探讨。
(1)国有线状地物进行分宗时,在输入界址线位置时,线内外是互动的,这边输外,另一边自然就成了内,这就与实际意义不符了,标准概念是国有线状地物应为国有线宗地,对于两边的集体所有宗地,它都不应包括在内。解决此问题可以将界址线属性导出为ExcelL格式,在Excel下把对应的界址线位置设为3(外),然后再导回去。
(2)一些位于其它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内部的国有宗地和飞地,在图面上小于400平方米,无法按比例表示的宗地,则在其地籍调查表,面积确认表,申请表和审批表的备注中将其说明,并扣除其面积。
(3)城镇范围线为上边下发的,一些国有宗地是征地范围图,没有明显的地物特征,所以界址点的点位采用解析界址点。
(4)对于底库上权属界线错误的,首先建立台帐,然后使用正确的界线入库,并将正确的界址线通过模型转换替换原底库上的行政区界线,这样生成宗地图时不会出现界址线参杂的错误现象。
(5)对于底库上线状地物扣除错误的,则需在底库上修改扣除系数,重新进行地类图斑计算,然后获取宗地面积。
(6)国有线状地物的名称,如S238、X118等,因为没有线宗地,只能在邻宗地的四至中体现,而且不能自动获取。
5结束语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项目在经过一年实地核实、反复修改、大量的数据录入与输出,成果完整、正确,数据库完善且与调查成果完全一致,现已接近尾声,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可以满足日常地籍业务包括从申请、受理、地籍调查、权属审核、登记发证、年检到注销等一系列过程,实现初始、变更登记,国有、集体,使用权、所有权、他项权利等各种分类业务的分合自如操作,还可以实现业务信息的采集、处理的计算机化,包括地籍测绘数据的内业处理、入库,宗地信息、土地现状调查信息、土地现状变更调查信息、权属纠纷调查信息,土地登记发证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宗地分割、合并,数据的录入、数据的更新、维护和备份,数据的输出、格式和坐标转换等。本文中提到的建库技术方法是切实可行的,特别是在数据转换处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对今后的使用权发证和同类项目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农村;权属调查;试点
一、引言
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土地调查内容包括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我国农村土地普遍存在权利主体不明、权属紊乱、界线模糊等问题。因而,了解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现状,探索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做好农村土地确权,不仅能科学指导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更能为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产权体系奠定基础。本项目是根据“关于印发《2007年国地资源大调查项目计划》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64号)”和“关于部署开展2007年度土地权属状况调查试点示范工作的函(国土院函[2007]86号)”文件要求,四川省作为2007年度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调查试点而开展此项工作。成都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阆中市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试点市,因此,四川省选定成都市和阆中市作为重点调查地点。本文以阆中市土地权属调查为对象研究。
二、阆中市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现状
(一)阆中市及试点镇概况
1、行政区划及地理位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阆中,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北纬31°22′―31°51′、东经105°41′―106°24′。全市幅员面积1876.24平方公里,总人口877349人,其中农业人口681034人,辖4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47个行政村。
2、社会经济状况。阆中是农业大县,先后被确定为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蚕桑、油桐和速生林生产基地,动植物及各种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历史悠久,已形成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医药化工、水电能源四大行业为支柱,机械、丝绸、皮革、包装、能源、化工、工艺美术七大行业为重点的工业结构。2008年,阆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2元,地方总产值74.49亿元。
3、阆中市土地利用现状(见表1)。
4、选取的典型乡镇概况。第一,洪山镇。洪山镇位于阆中市东南28公里,幅员面积38.59平方公里,总人口226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876人,耕地面积32976.25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红苕及各种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水果、蔬菜、蚕桑;工副业生产主要以食品加工,建筑建材和各类修理及服务业为主。近三年全镇年平均国民生产总值1.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0元。第二,老观镇。老观镇位于阆中市东北部45公里处,总人口为2538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2649人,幅员面积64.4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37649.55亩。经济结构重点以泰国大米、老观生姜、种草养兔、油菜、药材、茶叶、蔬菜和竹编工艺、外出务工、运输、加工、建筑等形成特色产业,近三年全镇年均国民生产总值1.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二)集体土地权属概况
1、土地权属争议情况。(1)土地权属争议的类型。阆中市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内容主要有国有土地使用者与集体土地所有者之间、集体土地所有者和集体土地使用者之间及集体土地使用者之间三种情况。(2)试点镇土地权属争议解决的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协商。这是当事人自行解决争议的最基本的方式。二是政府处理。经协商不能解决的,可以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提出处理申请,也可以依照《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规定的管辖权限,向有关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处理。三是诉讼。对有关权属争议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向人民法院。
2、集体土地利益情况。(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确定。以户口为依据,同时还要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履行农民的义务,政策有明确规定的(如现役军人、大、中专学生)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接受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方可视为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2)集体土地收益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分配主要实行平均分配,或谁受损失补偿给谁。
三、集体土地登记发证
(一)集体土地使用权发证
阆中市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集体土地使用权进行了登记发证。共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22万宗(发证率达98%以上),由乡(镇、街道办事处)、片区国土资源管理所及市国土资源局分别进行了保存归档。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管理,对初次登记后发生使用权变化情况做到随时更新。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
根据国家安排,阆中市在四川省首先试点开展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利用已调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资料,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将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标准分幅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采用截距法、直角坐标法、交绘法等方法逐社进行了外业调绘,共调查了6000多个合作社、7300多宗宗地、立卷归档625册。由于受当时工作底图(比例尺为1:10000)的影响,个别地方精度还达不到要求,阆中市只进行了确权登记,未颁发证书。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
阆中市二次土地调查完成市域1876.24平方公里的外业调查,形成调查原图104幅。内业工作已完成农村建库、基本农田上图、专项用地调查、图件编制、成果汇总等工作。阆中市的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充分运用了原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在工作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也为下一步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四)集体土地权属调查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1、问题。(1)权属争议问题: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利益冲突、情感纷争等。(2)技术问题:工作底图的制作、调查区和调查单元的划分、宗地图制作及面积量算。存在图面与实际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3)工作流程与协调问题:信息注意初始端,与接收者间存在信息流失导致不一致产生问题与矛盾。
2、解决办法。(1)权属方面: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调解为主,公平公正公道。(2)技术方面:内部人员加强学习培训,控制性节点采用专业外包加验收确保质量。(3)流程与协调方面:以信息接受方为工作关注点,提高工作效率效果。
四、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
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主要为农业用地流转和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两种。目前由于法律界定、政策及市场发育的具体情况,以农业用地流转为主要类型(即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尚在探索中。
(一)试点镇承包土地情况
1、承包土地类型。根据相关法律,耕地承包期为30年;草地承包期为30-50年;林地承包期为30-70年,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2、土地承包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政策调整使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凸现。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并加以扶持,使农村土地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对土地倍加重视,由此引发土地纷争和农民上访明显上升。(2)政策缺失或难以操作。由于土地在总量上的刚性供给,造成困境,关于调入调出方面:新生儿、征地、新落户所需要的土地难以调入;外嫁女、村民升学、死亡、外出落户的土地没有政策,难以调出。(3)承包过程中,由于山区地形地势条件不一,土地承包远、近、好、孬不好搭配。(4)土地承包后,外出务工、死绝户等承包地荒芜严重,政府难以管理。(5)征用土地和调整土地难度大,征地农转非安置途径单一。
3、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措施。(1)自行协商。对新生儿、新落户协商外出户以及升学或婚嫁户多余的土地,有的采用有偿、有的采用无偿方式自行解决。(2)征地补偿。征地中涉及土地承包的,采用征地补偿费一次性经承包户进行补偿。(3)实物或货币补偿。农村基础设施或水利建设中涉及土地问题,主要采取调剂全迁户、死亡户以及原集体剩余的土地来进行补给或采用按年产值生产队逐年给农户进行补偿,资金来源从提取的公益金进行。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基本情况。洪山镇土地流转面积超过2000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14%,涉及13个村67个组1900余户4200余人。全镇从事土地承包经营的业主共有15个,业主共投资120余万元,年人均增收25元。土地流转的年限一般为30年,短的2、3年,最长的达到50年(主要是荒山、荒坡)。老观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共2675.9亩(占耕地总面积7.1%),其中自行流转1600亩(占总流转59.79%),合同流转1075.9亩(占总流转40.17%),主要用于种养植业,流转收益近32.28万元。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第一,转包。经村社同意,在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以不超过剩余年限转包给第三方,自己仍保留承包权,转入方拥有使用权,双方签订契约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而承包方与发包方仍按原承包合同履行双方的权利、义务。这种方式目前较为普遍,约占流转面积的15%。第二,租赁。集体经济组织或承包农户,将土地使用权出租给社外的业主从事农业开发,并与之签订相应的土地租赁协议,由业主向农户或集体支付租金。当地农民不但可以直接从土地上得到租金,还可在该业主处务工。如老观镇的生姜种植基地、沙参种植基地等,该种流转方式约占流转面积的60%。第三,借用。承包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无偿借给他人使用,借用人无需向出借人支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使用费。如试点镇外出务工人员将土地赠予其他农户耕种,这种情况约占流转面积的20%。第四,互换。农户为方便耕种或流转,与集体或其他农户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对各自的土地经营权进行交换。约占流转面积的5%。
(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
1、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基本情况。(1)本集体经济组成员根据法律规定,可使用法定土地面积修建住房。(2)因乡(镇)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需要征用个人集体建设用地。(3)乡(镇)场镇建设用地直接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范畴。
2、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的措施。第一,阆中市仅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土地使用权进行流转试行,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第二,相关规定:必须以符合规划为前提;对集体土地的使用不得用于商品房开发和工业用地;在保持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使用权有偿、有限期流转;对用地单位或个人审查用地项目的可行性;国土资源局负责管理和监督工作。第三,实施程序:对有意向取得某地块集体建设土地的单位或个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提出申请,通过阆中市国土局审查后向该地块上所属镇、村、社发出公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表决通过后将意见反馈市国土局,市国土局全程参与到该用地事宜中去。
五、土地征用情况
(一)阆中市农村集体土地权利的实现方式及利益分配关系
被征收土地的分类面积以有土地勘测资格的单位提供的依据为准,人均耕地面积以征地时上年度统计年报数为依据。被征地人员的年龄,以政府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之日为基准日,以户籍管理部门登记的年龄为准。
1、征地补偿。(1)征地补偿补助费的计算,按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青苗及附着物相关补偿补助标准计算。(2)征收土地补偿费用的拨付:一是青苗及附着物补偿费。由市统征办直接支付给所有者。二是土地补偿费。一律拨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支状况向组织成员公布,接受监督。三是安置补助费。首先用于缴纳被征地安置人员的社会保险资金,多余部分一律拨付给被征地集体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管理和使用。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被全部征用,农业人口全部安置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全部用于人员安置。
2、人员安置。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实施征地的按城镇人口安置;在城镇规划区外单独选址项目征地的,可在尊重被征地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农业安置,实施农业安置的对象应纳入农村社会保障范围,对征地后人均耕地资源少的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应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范围。
(二)征地情况
1、土地。2008年为新区建设调整土地1905.6亩,为新区协议征地495.74亩,为城镇建设协议征用土地310.607亩,支付补偿费1400余万元。完成对试点镇和零星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协议征地工作较好地满足了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先后为七里新区建设、金银台航电、红岩子电站淹没、滨江路西段建设及西南川中油气矿仪三井的开采等做了大量的征、用地协调工作。2008年共协调用地400余亩,较好地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之需。
2、安置补偿。按国家和省、市要求对征用农民集体土地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对零星人员、统征社农转非人员、2008年以后享受过渡安置办法的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进行了货币补偿、社保安置等。
(三)存在的问题
第一,征地难。一是被征地农民所提要求与现行补偿标准差距大,而现行征地又必须要70%以上农民同意。二是对抢种、抢栽的行为缺乏必要的措施。第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落实情况与现行政策要求有一定差距。第三,对小城镇的征地管理有缺陷,目前各级(重)试点小城镇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费情况较严重。第四,目前很多土地已经拍卖,但农民的征地补偿未到位,拆迁未进行,一方面业主强烈要求用地,另一方面与农民的补偿协议难以签订。第五,小城镇建设征地补偿挪用情况严重,且补偿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不规范。
(四)建议
第一,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的使用效率,促进耕地资源最佳配置,建议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坚持所有权、放活使用权、规范经营权。第二,修订征地补偿标准,制定适应地方经济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以打破征地难的局面。第三,多渠道探索征地安置补偿的新思路,开展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切实落实失地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第四,着力解决好以前征地中的遗留问题,做好征地后的协调工作,确保被征地集体农民利益和各类建设顺利进行。第五,加大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力度,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第六,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土地资本化。第七,通过征地,以土地整理为契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通知[Z].国土调查办发〔2007〕3号,2007.
2、四川省土地权属状况调查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Z].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 2007(12).
3、阆中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Z].阆中市国土局,2009.
- 上一篇:数字经济的理解和认识
- 下一篇:股权激励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