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市场发展范文

时间:2024-01-29 17:5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市场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产市场发展

篇1

一、北京市水产品批发市场面临的新环境

1.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看,由于结构性改革政策框架正在取代需求导向的强刺激成为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2012年底以来,北京市高档餐饮业开始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率先进入“经济寒冬”(详见图1)。作为其上游产业链条的水产品交易量和交易额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跌幅(详见图2)。北京市水产市场的经营商户由此普遍进入了销售量急剧下降,利润迅速减少甚至出现亏损的阵痛期。谁能够在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制度环境改变其中率先寻找到发展机遇,抢占先机,谁就将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成为这一轮行业洗牌中的赢家。

2.从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来看,水产批发市场行业进入全面转型升级的新时代。2014年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北京市外迁低端产业,推动产业整体升级的步伐大大加快,北京市迅速掀起了批发市场转移、撤并、调整、升级热潮,并对批发市场的新建项目制定了最严格的限制政策,但包括水产品批发市场在内的农批市场暂未被波及,如2014年7月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就明确将“对城市运行及民生发挥重要作用的项目”作为全市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批发业中摊群式商品交易市场的例外情形。各种迹象表明,北京市对保障市民民生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更多采取就地转型升级政策。

(3)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北京市水产批发市场作为民生行业的属性继续加强。北京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由2009年的26738元增长到2013年的40321元,正处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加速上升阶段,伴随这一进程,首都市民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也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246元增长到2013年的311元,如按照每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加乘推算,普通市民对水产品的消费量由2009年的45.76亿元迅速增长为2013年的65.78亿元,年均增长9.5%以上,照此速度发展,预计至2018年,仅普通市民所需水产品一项,即可成长为百亿元级的民生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详见图3)。

二、北京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发展的新动向

1.电子商务已经开始成为水产品交易的重要形式。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2013年以来,继天猫之后,其他主流电商纷纷试水生鲜食品领域,北京市最大的京深海鲜市场内也涌现出鲜码头、渔夫网等专业海鲜网上交易平台,部分商户开始尝试自主搭建或搭载其他网上平台开展网上水产品交易,一个以京深海鲜市场为配送基地的网上京深正在加快形成,由于网上平台良莠不齐,众多水产经营商户对由市场牵头搭建交易平台的呼声日渐高涨。

2.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面临着越来越迫切的创新需求。随着水产市场行业持续多年的升级改造,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全行业供应链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形势下,也迫切需要创新经营模式,积极试水自营业务,走行业信息共享和产业联合的强企之路,不仅可推动市场持续发展,也可建立起产业链相关方共赢的利益纽带,一方面向生产领域延伸,通过与水产品养殖基地联合,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水产品货源,另一方面,向消费领域延伸,建立自管运营中心,与超市等现代商业业态联合,扩大商品流通规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三、推动北京市水产品批发市场更好发展的建议

1.加快升级改造步伐。水产市场要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市场内交易厅棚、场地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并尽快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建立起摊位管理信息系统、市场交易信息收集平台、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彻底改变、原有的“脏乱差”印象,全面提高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篇2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房地产税 改革对策

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十分迅速,这让我国房地产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满足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但是也暴露出了不少的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已做出了努力。比如说,关于土地与信贷两个方面,政府果断地采取提高房地产开发所需的资金比例,从利益的角度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通过这些措施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华。虽然随着房地产各项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房地产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出现新的形势,面临一些全新的状况,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在政府管理上依然有许多漏洞,依旧有许多突出的问题急需解决。比如说住房供应关系失调,供应住房结构不相对应等等。而今公租房问题严重,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的缘故,从而影响到适合广大居民居住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租房供应不足。

要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就必须抑制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引导合理消费。政府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就是通过税收政策,因此,要重视房地产市场中税收的作用,要以房地产市场税改为主导方向,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我国当前的税收中与房地产市场直接相关的有五种: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房地产税收与这样多的税种相关联,其复杂性,难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此,要努力将现有的这些房地产税制转化为统一收取的物业税,从而规范房地产市场税务管理,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方向。

二、房地产市场中房地产税收体系不合理

我国房地产税收体系,主要是指涵盖了房地产产业各个环节的一些税收。主要有这样几种: 房产税、土地使用金、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契税。我国房地产税收体系是一个多税种、多环节的体系,其基本上渗透到房地产产业的各个领域,但也存在许多弊病。

(一)体系结构存在不合理

1994年的税制改革发展至今,我国在房地产税收体系上做了许多的努力,并且也取得了成效,我国房地产税收体系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新情况层出不穷,因此这样多的税收种类,不方便管理,致使收入规模小和聚财功能不强。另外,税收负担重,间接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二)征税范围存在不合理

我国房地产税收的范围虽然明确,但是范围不够全面。许多房产税仅仅服务于城市、县城、工矿区和建制镇,而其他许多新兴的开发区,并没有纳入税收的范围。比如说,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更是繁荣,但有许多商业开发者总是能抓住利益的核心点。例如农村,这就不利于税收的征收,也不利于发挥税收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调节作用。

(三)计税依据存在不合理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的计税依据是从租计征、从价计征、从量计征等多种方式。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是按照房产的原值和租金收入为标准的,而城镇土地用税以土地的面积为凭据,这种衡量方式不能对土地级差收益的调节。

(四)土地使用制度存在不合理

在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实行批租制,期限一般说是几十年,其中大部分税费都是取得土地时一次性支付。地方政府获得大量的批地收入, 大大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正因为有了这一好处,使政府对土地交易乐此不疲。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人均占有量本就少,政府在交易中的大量批地,致使今后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 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土地使用失控,金融风险急剧攀升,社会中土地使用就变得更为混乱。

三、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房地产税收政策改革建议

(一)提高保有环节税负

减轻流转环节税负,从而提高保有环节税负,是解决当前房地产诸多问题的有效措施。在我国,如果能够有效地提高保有环节的税收负担,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出现,这样可以打击囤积房屋的行为,从而优化房地产市场的配置。

(二)加快推进物业税的改革

税收的改革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房地产市场中推进物业税改革,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引导作用。对需求方征收税收,也就是说是对保有环节征收税务。在我国一直以来都有许多关于房地产市场收费的税种,比如说较为熟悉的房产税、城镇税和城市房产税,但是对个人住宅的地产房产并没有实行保有环节征税。也就是说,只要个人占有房地产,不实行商业性质的交易活动,都不会构成税收征收的条件。因此,许多人以这种优越性,大量占有住宅,作为其财富的象征和储存。这种想象大量出现,是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只会造成富人房多和穷人无住处的两极分化严重。推进物业税,就是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物业税的征收,可以控制房地产市场住房的结构平衡,通过对土地使用权和房产的市场价值的估量,征收一定的物业税,有利于房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全面建设房地产交易和规范权属登记管理

加强房地产交易和权属登记管理这两个方面的管理,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城市房地产的管理活动中,房地产交易和权属登记是其中两项最为重要的内容。加强和完善了这两项任务,能够有效地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科学化管理,从而提高业务水平。房产交易管理主要是负责商品房交易登记备案,以及二手房的房产转移登记。房屋登记发证中心专门负责权属登记发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致使房地产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日益滞后,工作矛盾和存在问题近年来逐步显现,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管理工作如何改革,已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改革方式有以下几点参考:

1.制定新一轮的发展规划

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社会的各项内容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之社会的发展,还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社会发展有新的突破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旧有的法律法规以及经济发展规划,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立足新的国情,制定新一轮的发展规划。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将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定新的、科学的、合理的发展规划。

2.加大推进工作的指导力度

理论要充分运用到实践才能发挥其功效,在我国许多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差距,政策的落实和贯彻也存在严重的缺陷。这与当地发展有关,但更与政府的指导工作不到位有关,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房地产市场的指导工作,一是省厅对地市的指导,二是地市对所属县的指导。由于各地的发展环境不同,特别是县的情况可能更困难一些。所以不仅要指导到位,更要因地制宜。总之在工作指导力度上要有新的举措。

3.继续培育新的典型

一个新的政策的推广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简单地说就是有效的理论和政策来源于房地产市场,同时又要运用到房地产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在普遍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典型示范,由点到面地推广开去。

(四)运用科学网络系统,加大建设力度

在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几乎普及,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这对我国的发展起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方便、快捷的优势,服务房地产市场,为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平台,而且这个平台已充分展示了它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结语

房地产市场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服务了社会,推动了市场经济发展,但也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利用房地产税收作为杠杆,以房地产税改革为引导方向,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斌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应以房地产税改革为引导方向[J].经济师.2008.(10)

[2]曾汉光.关于房地产教育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创建工作的看法和建议[J].百家之谈.2010.(01).

[3]李永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矛盾及协调机制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10.(01).

[4]李华.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07.(04).

篇3

关键词 兴华水产养殖场;发展规划;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30-01

1 规划背景

《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已于2016年实施,而蒙城县兴华水产养殖场正位于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主要养殖区――宁洛高速公路池塘精养区中。因此,对兴华水产养殖场进行发展规划,符合蒙城县渔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是蒙城县渔业发展规划的重点。

随着近几年兴华水产养殖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养殖场快速发展,提升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产品市场格局的变化,蒙城县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养殖场交通条件的改善,养殖场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机。因此,养殖场必须抓住政策机遇,特别是目前国家对水产养殖场的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通过规划推动养殖场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养殖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目标和意义

目标:旨在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利用5年时间把该渔场打造成为皖北地区最大、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最具特色、效益最显著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成为引领蒙城县渔业发展的亮点之一。

意义:①有利于发挥本养殖场的区域优势,提高渔业综合竞争能力;②有利于树立优势水产品品牌,提高水产品品牌效益;③有利于带动蒙城县休闲渔业的发展,丰富渔场周边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

3 规划依据与期限

蒙城县兴华水产养殖场发展规划的依据是《亳州市“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亳州市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实施方案》《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次规划年限为2017―2020年。

4 功能定位

4.1 亳州市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充分利用兴华水产养殖场的自然资源条件,通过资金、渔业技术的投入,把兴华水产养殖场打造成能够体现亳州市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亳州市绿色水产品、特色水产品、渔业新技术的展示养殖基地和休闲渔业的示范基地,对于蒙城、亳州乃至整个皖北地区渔业生产都有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发挥本渔场的辐射示范功能。

4.2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2012年,兴华水产养殖场按照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标准要求,积极进行了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创建,2012年12月被评为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15年以来,本场加大投资,扩大养殖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在市级示范场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标准进行规划发展[2],把功能定位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以争取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4.3 安徽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兴华水产养殖场在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又发展了以垂钓、餐饮服务为主的休闲渔业,展现了现代渔业所具有的休闲功能。可把本渔场的休闲渔业发展功能定位为安徽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按照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标准进行创建申报发展。渔业的休闲功能主要体现在垂钓、餐饮、观光等产业,赋予渔业文化丰富的内涵,为城乡居民休闲提供宁静、清新、优美的田园风景和生态环境,满足与适应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宁静与安逸生活的心理和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5 发展布局和重点

5.1 产业布局

蒙城h兴华水产养殖场现有面积14.67 hm2,在规划期内规范建设、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树立品牌、增加效益。规划期内总体布局形成“231”发展格局,即二区并驾、三大体系和一个功能区。二区并驾:指渔业生产区和休闲渔业区协同发展,并驾齐驱。三大体系:指渔业养殖技术体系、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和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共同支撑渔场发展。一个功能区:即餐饮服务功能区,形成年接待能力1.5万人次的餐饮服务功能。

5.1.1 两区建设。

(1)渔业生产区。渔业生产区以养殖生态甲鱼、鳜鱼为主。甲鱼的品种为黄河鳖,黄河鳖为当地传统野生品种,易于养殖,价格较高,供不应求;鳜鱼的品种也应以当地的野生品种斑鳜为主,市场价格较高。大宗淡水鱼精养塘主养草鱼、鲤鱼、鲫鱼等,利用增氧机、投饵机、颗粒饲料进行高密度精养,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为休闲垂钓提供优质商品鱼[3]。

(2)休闲渔业区。以餐饮、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和水产品的品质取得消费者的认可。餐饮服务菜谱上应以本养殖场生产的生态甲鱼、鳜鱼等优质水产品为主;垂钓鱼因是本场自主生产,应以水产品市场价格出售,以低于其他休闲渔业场所的价格赢得消费者。本渔场的休闲渔业除餐饮、垂钓外,可利用资源条件,发展观赏鱼养殖,把本场建设成蒙城县观赏鱼养殖基地,使观赏鱼养殖也成为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餐饮服务、垂钓及观赏鱼养殖为休闲渔业主体的兴华水产养殖场可建成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5.1.2 三大体系。

(1)渔业养殖技术体系。联合安徽农业大学、蒙城县畜牧水产局,开展产学研联合,制定各类鱼种的养殖、疫病防控等技术规程,编印技术资料,科学养殖,规范生产[4-5],将兴华水产养殖场打造成为科技含量高、养殖水平高、产出效益高的现代化渔场。

(2)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为提高养殖效益,大规模的甲鱼养殖生产必须有自己的甲鱼繁育场所。因此,养殖场必须形成自己的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

(3)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兴华水产养殖场以生产生态甲鱼(纯种黄河鳖)为主,目前水产品市场上黄河鳖属于紧俏商品,市场销售价格较高,消费群体相对较少。因此,必须建立好以甲鱼、鳜鱼为销售主体的市场销售体系,随着养殖场休闲渔业的发展,观赏鱼的销售也将纳入养殖场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

5.1.3 一个功能区。完善现有餐饮服务功能,形成年接待服务1.5万人次的接待功能,满足渔场周边居民及来场购销、休闲、垂钓人员的餐饮需求。

5.2 发展重点

在2017―2020年的规划期限内,养殖场要以渔业生产为主、休闲渔业为辅,主辅同步,稳步发展。

5.2.1 渔业生产。渔业生产方面以发展甲鱼养殖、鳜鱼养殖为主。利用早期养殖的性成熟的甲鱼自然产卵,集中人工孵化,生产甲鱼苗种,除用于本场养殖外,还可以出售苗种。甲鱼产卵孵化技术成熟后,可以大规模地进行甲鱼苗种生产,并将其列入养殖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

5.2.2 休闲渔业。在近期规划内,休闲渔业以餐饮服务、垂钓为主,小规模开展观赏鱼养殖,待养殖技术成熟、销售市场形成后,可进行大规模的养殖,这将是养殖场休闲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6 参考文献

[1] 沈蔚,车斌.上海青浦区休闲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6(6):42-49.

[2] 王健,郁蔚文,田昌凤,等.浅谈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设计思路[J].科学养鱼,2013(7):82-83.

[3] 邢化峰.安徽亳州:基地推动农业现代化[J].环境经济,2006(7):63.

篇4

1舟山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舟山是中国唯一一个依岛建市的群岛型城市,其独特的地理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导致舟山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独具特色。通过分析可知舟山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发展特点和行业问题。

1.1行业整体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舟山水产养殖业仍然是一个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养殖经营模式还相对传统、粗放,高技术含量的养殖模式发展相对缓慢。据调查,舟山地区约82.5%的水产养殖户以个体经营为主,养殖模式以传统模式为主,所占比重达72.4%,而现代化养殖模式所占的比重仅为27.6%,行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低于国内渔业生产发达地区。这不仅造成了资源和劳动力的严重浪费,也不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限制舟山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1.2养殖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普遍较低舟山水产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年龄大多介于45~60岁,从业人员呈现老龄化趋势,老龄从业者在养殖过程中缺少系统的科学技术指导,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来进行生产操作,生产活动基本处于一种粗放模式状态。这不仅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也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安全隐患。舟山水产养殖业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占82.4%,而高中以上学历仅占7.6%,而且随着水产养殖行业吸引力的逐年下降,年轻劳动力大多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养殖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高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限制舟山水产养殖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1.3水产养殖生产环境日益恶化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舟山政府主管部门开始逐步从养殖户手中收回水产养殖滩涂用地,用于工业厂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城市建设用地,当地水产养殖业面临养殖范围缩小的问题。舟山群岛四面环海,每年夏季的台风、春季的冰冻和秋季的高温天气和冬季的寒潮都会在渔业生产区域频繁发生,同时还会不定时地爆发病害、赤潮等不可控制性事件,台风等强烈天气对水产养殖业的破坏力非常大,经常会带来养殖设施毁坏、养殖产品逃脱等灾后问题,给当地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由于当地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基本依靠传统经验来进行生产操作,面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大多采取任由其发展的态度,不会科学地采取相关补救措施去控制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因此自然风险成为当地水产养殖风险中的主要风险。

1.4从业劳动力流动性较大且不稳定随着渔业资源的逐年退化和国家政策的逐渐倾斜,舟山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渐由以前的渔业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局面缓慢过渡到以造船业、航运业等重工业发展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加上水产养殖业从业者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其他行业的工资水平明显较低,而且工作场所大多在郊区或者滩涂等环境较为艰苦的地方,所以舟山当地的年轻劳动力很少选择从事水产养殖业,只有河南、安徽、山东等劳务大省的很少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到达舟山后会选择从事水产养殖业生产,但在春节等传统节假日这些农村劳动力又开始大量返流回乡,水产养殖业开始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渔业生产的正常秩序。

1.5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性较大舟山所处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建港条件和快速发展的港口业,促使舟山当地市场经济逐步向国外企业开放,市场上水产品的价格调节机制也日益变得灵活,各种水产品的价格波动规律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养殖人员大多以传统的养殖户为主,他们在经营观念、市场意识及竞争理念等方面缺乏历练,不能很快地适应这一转变,对于市场行情的把握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理性的思考,很容易出现跟风现象,导致水产品因产能过剩而导致价格急剧下滑,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经济损失。

2舟山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途径

舟山水产养殖业要想实现健康、和谐、稳定发展,首先要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舟山政府在以下方面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和支持。

2.1积极推进教育建设和人才引进工程人才是第一资源,舟山必须把人才引进工程作为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竞争问题,高标准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及成人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建立对水产养殖业从业人员的定期技术培训制度,定期对水产养殖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科学系统的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去,利用市场指导行业生产,而不是一味地只抓生产,不看市场。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海洋类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当地劳务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引导,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正确认识水产养殖业,消除他们对水产养殖业的偏见,引导他们到水产养殖行业部门中工作。水产养殖企业和个人应该为雇员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险服务和子女受教育服务,从而吸引年轻劳动力和高技术人才。

2.2发挥资源优势,创建市场推进机制舟山政府部门应认真领悟国家“做深做强海洋经济”的战略决策,积极发挥良好的地理条件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调整渔农业结构,把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渔农业生产条件的重点来抓,积极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的结构,引进和改良优良品种,依托“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国家水产品储运加工基地,政府应增加渔农业结构调整的扶持资金,推进公共财政向渔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向渔农村延伸,推进渔农村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做好海洋渔业产业[1]。同时,完善小额贷款机制,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和个人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银行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等途径为水产养殖业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相关工商主管部门应完善市场价格管理机制和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加大对市场价格和产品质量的检测与管理,对于投机倒把等严重影响水产品市场价格的行为要严厉打击,引导市场建立规范的市场交易机制,切实保障水产品市场的和谐与稳定。

2.3增加技术含量,推进产业升级舟山地区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是以滩涂养殖、围塘养殖等为代表的粗放型养殖模式,养殖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养殖综合效益较低,而且占用土地面积较大。面对海涂滩地面积逐渐萎缩的局势,舟山水产养殖业必须尽快推进水产养殖模式转型升级,大力鼓励发展以网箱养殖、大棚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化养殖模式,积极争取更多的渔业结构调整资金,发展一批饲料加工、网箱生产、种苗繁育和病害防治等涉渔新产业。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型渔业,正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现代人的视线,并逐步取代了传统渔业[2]。政府应鼓励渔民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同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成果转让、专利购买、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舟山水产养殖业的科技含量。抓好现代渔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攻关项目,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转变。

2.4建立并完善行业服务体系舟山水产养殖业的配套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相对国外和国内水产养殖业发达地区较为滞后。水产养殖业从业人员遇到依靠传统养殖经验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时,很难找到相关的技术服务与支持。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快完善相关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涵盖苗种、饵料、技术、信息、加工、运销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在海洋科技创新中的基地作用,通过产、学、研联合的组织方式,企业和科研单位、水产院校合作,建立企业科技中心,开展先进渔船、渔具和渔法研究,推进技术改造和进步互补共进[3]。同时,政府应在环境检测管理、灾害预报、市场价格管理、民事纠纷处理等方面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一定的服务与支持,加强海上联合执法,减少各类海上事故的发生,确保渔业生产安全和渔区社会稳定。保险服务体系发展的滞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广大农民涉足水产养殖的积极性,实施政策性水产养殖互助保险项目是尽量降低养殖风险给渔民带来巨大损失的一个有效途径。当地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顺应行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水产养殖互助保险制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水产养殖互助保险制度尽快出台。

2.5创建区域品牌,加快对外贸易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不能清楚分辨出水产品质量的高低,严重影响了高品质水产品的销售市场。虽然舟山拥有一个国家级水产品品牌和多个省级品牌,但是总体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4]。政府应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龙头企业,鼓励渔农村龙头企业更多地吸纳当地劳动力,减少直接从事渔农业的渔农民数量,推进产业化进程,积极宣传并鼓励广大水产养殖户自主组建养殖加工企业或者水产养殖合作社等有能力的生产经营团体,建立自主品牌,广泛发展水产品储备运销和精深加工,切实解决水产品的销路问题。同时,政府应重视水产品的出口质量,组建业务能力较强的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队伍,落实全程监督措施,推进外贸主体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在巩固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基础上,继续开辟中东、南美、东欧等新市场,鼓励广大中小水产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提升舟山水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舟山水产品出口外销。

篇5

欧洲看好三文鱼市场

法国最大的三文鱼进口公司Direct Ocean总裁菲利普先生说,目前欧洲各大水产公司对野生三文鱼市场十分看好。目前,该公司已经把公司的经营重点转向了野生三文鱼。

在Direct Ocean公司经营的产品中,野生三文鱼已经逐渐取代了智利的渔业产品。2008年,该公司共进口了1000吨野生三文鱼。菲利普先生希望,2010年公司的野生三文鱼进口量会增加500%,达到5000吨。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三文鱼品种中,在中国加工的美国阿拉斯加粉色三文鱼格外受水产商的青睐。

在欧洲渔业展览会上,一些国际组织借势推广对于可持续水产品的认证宣传。海洋管理委员会(MSC)就在展览会上向三家渔业公司颁发了深海可持续渔业认证证书。

这三家最新获得深海可持续渔业认证证书的公司是挪威的North Sea and Skagerrak herring 水产公司、挪威Spring-Spawn herring 水产公司和北大西洋鲭鱼公司。

在2009欧洲渔业展览会,挪威水产出口协会宣布,计划注资110万欧元,支持挪威三文鱼向美国市场进军。110万欧元的资金主要用于2009年下半年加强挪威三文鱼进入美国市场的宣传和包装,进一步进行市场开拓和发展。挪威市场信息专员指出,美国三文鱼市场已经出现了从智利三文鱼独占鳌头逐渐转向挪威三文鱼大受欢迎的局面。挪威三文鱼在美国水产市场上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另外,日前欧盟官员宣布欧盟计划复兴欧洲水产行业。欧盟官员指出,要加强投资和调查研究,以改变欧洲水产业目前停滞不前的状态。欧盟认为复兴水产行业能帮助欧洲发展农业和海洋事业。

欧盟水产行业相关人士指出,由于过度捕捞,野生的水产品数量越来越少,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食用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野生捕捞也有向养殖水产业方向发展的趋势。而发展水产养殖业能够很好地缓解对野生资源的过度捕捞。

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新主张

本届欧洲渔业展览会上,世界绿色和平组织代表的参与是被关注的新点。

在展会的举办过程中,世界绿色和平组织代表向参展商分发了“非法和未申报的渔船黑名单”。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与会代表说,这次参加欧洲渔展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向各大水产公司推广可持续水产品,主要针对来自太平洋的金枪鱼产品。二是和水产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世界绿色和平组织建议,水产公司应停止从上了黑名单的渔船购买水产品的行为。

挪威三文鱼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

2008年,挪威向中国出口的三文鱼产品创出新高,总价值达到了6000万欧元。挪威水产品出口协会驻中国代表在欧洲渔业展会上宣布,与2007年相比,这一数字上增长了21%。

专家指出,对于挪威三文鱼而言,中国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市场。挪威三文鱼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主要是由于其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注重。

纵观本届的欧洲渔业展,参与者们乐观地看到,虽然是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世界渔业还是呈现出了健康的发展态势。

篇6

[关键词]水产品加工业;产业协调度;产业化;产业高度

一、水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地位

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的延续,所谓“加工活,则流通活,流通活,则生产兴”,搞活了加工,货畅其流,无形给养殖生产开辟了一个永久性的高速通道。因此,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整个渔业的发展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不仅是我国当前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优化渔业结构、实现产业增值增效的有效途径。

1 水产品加工业是提升渔业产业高度的重要力量

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表明,如果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则表明该产业的产业高度有所提高。而在我国第二产业内部以水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因此水产品加工业增长速度高低则影响我国渔业产业高度化的进程。

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水产品加工业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如2005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比上年增长4.1%,渔业经济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3.7%,而同期我国水产加工品产量比上年增长15.8%,产值比上年增长19.2%。无论产量还是产值的增长速度都高于整个渔业。而且2005年水产加工产量的增长速度也高于2004年。在水产加工业中,增长较快的有冷冻水产品,比上年增长21%;鱼糜制品比上年增长35%;干制品比上年增长7%;藻类加工同比增长15.5%;罐制品同比增长19.62%。其他水产加工品比上年增长16.48%。珍珠产量比上年增长48.6%。

2 水产品加工业是加强产业协调度的有效途径

水产品加工业上接水产养殖业,下连水产品物流业,是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关联产业。水产品加T业的发展如果与优势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流通市场建设紧密结合,实行加工带基地、流通促加工,这样深层次、多系列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不仅能够加快初级水产品转化,拉动水产养殖业的深度发展,优化水产品区域布局,而且通过提高水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增值水平,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营销产品,延伸渔业产业链条,有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整合。

2005年我国水产加工业在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努力下,克服了国外对我国水产品实施的贸易壁垒,水产品加工业由初级冷冻产品向较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发展。2006年,深加工水产品占出口总额的46%,比重比2002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深加工的发展,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渔业增效,2006年深加工对虾出口占对虾出口总额的83%。

3 水产品加工业实现了渔业产业化与特色产业的良性互动

中国渔业资源丰富。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只是经济总量的简单扩张,而是在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加工品种、技术不断演化的基础上实现的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向高级的升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水产品加工园区为依托,以产业化经营为基本路径,以合理开发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循环格局。通过对特色渔业资源的精深加工和标准化加工,不仅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而且丰富市场供给,满足不同层次、品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有利地提高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水产加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尤其是海外市场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水产品加工行业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 水产加工业的整体实力明显提高

我国水产加工企业的年加工能力由2004年的1426.6332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1799.4233万吨,实际水产加工品总产量由2004年的1031.9943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1332.4807万吨。2006年冷冻水产品产量为819.7581万吨,占加工总量的61.5%。因此,整体上来说,我国的水产品加工能力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正逐步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初步加T、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且追求多样化、系列化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加丁技术水平不断上升,质量卫生意识大大增强,品种结构合理,产品多样,并已成为水产品出口的主导产品。

2 在水产品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的领域,中国的科研和加工能力崭露头角

中国提取河豚毒素成功并取得高纯度的结晶,从而获得美国FDA认可并进入国际市场,结束了日本公司独霸市场的局面。从海洋生物中提取DHA、EPA、DPA、鲨鱼软骨素、活性多糖和多肽类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保健和治疗疾病,目前都已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这为中国水产品深加T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3 加工企业走向集中并基本形成了一系列出口加工园区

我国水产加工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对水产加工业十分重视,分别制定了优惠政策,加上外资企业的积极介入,这些地区水产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水产加工业的主力军。这些地区水产加工品的产量和产值以及出口贸易额都占到全国八成以上。

4 加工行业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随着行业内部竞争的加强,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逐步走上了品牌战略的轨道。水产加工企业特别是那些龙头骨干企业从未像现在这么重视自己产品的注册商标和市场形象。为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一些大宗水产加工品中被品牌产品占有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

三、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产品加工业在沿海与内陆发展极不平衡

沿海水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内陆水产品加工能力薄弱,与内陆水产品的产量份额不符。

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加工品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沿海水产品加工相对来说技术比较先进、产品种类多、深加工产品比重较大。2004年山东、浙江、福建、广东、辽宁、江苏、海南水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水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92.8%,从企业投资情况看,我国水产品加工企业投资也主要集中在浙江、山东、福建、广东、辽宁等几个沿海省份。

尽管内陆水产品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高达42%,内陆水产品加工业在整个水产品加工业中力量却非常薄弱,内陆水产品加丁量占总加工量的比重不足10%。内陆水产品加工原料主要是淡水产品,开发的产品主要是传统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低;企业以个体私营为主,龙头企业少、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出口产品少。

2 水产品加工深度不够,附加值提升有限,初级加工品依然统领市场

(1)加工比例较低。中国水产品加工比例不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产量仅为水产品总量的34.8%。而日本、加拿大、美国和秘鲁等国家的水产品加工产量达60%90%。据FAO的统计,2004年,世界水产品产量的61%(8600万吨)用于多种类型的加工,59%(5100万吨)的加工产品用于供人类直接消费的冷冻、盐渍和罐装产品,剩余的为非食用目的。中国超过77%(3700万吨)的水产品(4750万吨)为人类直接消费,其中大部分为新鲜类型,余下的量(估计1080万吨)被用来生产鱼粉和其他非食用目的,包括直接用于水产养殖饵料。加工品比例低,与总产量不相称,影响了我国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我国水产品加工仍然以冷冻、冰鲜等初级加工为主,产品加工深度不够,深加工、精加工能力十分薄弱,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加工品附加值不高。我国水产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50%还处于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40%左有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不到10%达到目前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我国水产加工总量为1332.4807万吨,其中冷冻品和冷冻加工水产品达到819.7581万吨,占到了加工品总量的61.5%。随着技术的进步,对水产品进行冷冻越来越倾向于仅是作为一种保存方式,根本不能称作“加工”,这样计算,我国水产品的加工率就更低。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深加工”产品,许多只是产品形态、包装式样上的改变,尚无法真正达到“深加工”的层次和档次。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水产品几乎只能作为原料和半成品出口,不仅售价低,而且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与渔业大国的地位非常不相称。如,中水集团在非洲东岸的毛里塔尼亚近海捕捞软体鱼类,并就近以原材料形式转销往欧洲,山东渔民也是将在黄海捕获的海产品就近送到韩国近岸,直接向韩国渔商交货,自己不能深加工。

3 加工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目前水产品的质量问题已成为水产品上市和出口的最大障碍。国内市场上,有些私营企业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工艺条件不严格,产品不进行必要的检验即流入市场;有的为获取不正当利益而不顾原料品质好坏或在加工过程中掺假使杂,人为地造成水产品的二次污染;在流通环节,一些不法商贩滥用添加剂甚至违禁药物和化学品进行水产品保鲜或处理,没有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又无统一的货源渠道,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在国际市场上,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中,虽然已有不少通过iso质量认证及haccp认证的,但是许多企业不严格按照haccp生产,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而且具备较高认证水平的企业还不多。其中,同时获得美国fda认证和欧盟认证的企业则更少。

篇7

关键词:水产品;加工;现状;对策;宁德市

中图分类号:S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01(2016)02-0153-04

宁德市位于闽东北沿海,海岸线长1046km,海域面积44500km2,潮间带面积447km2,均占全省的1/3左右。大小港湾29个,多为口小腹大、港道深、海面宽,包括全国著名的三都澳港,其中的官井洋和东吾洋是全国少有的大黄鱼、对虾产卵繁殖和幼体育肥的理想场所,也是多种经济鱼类索饵越冬的场所。优越的水域环境繁衍了大量海洋生物,渔业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甲壳类、贝类和藻类达数百种。因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宁德市成为中国大黄鱼之乡、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和全国最大的海水鱼养殖基地,蓬勃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为水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造就了应运而生的水产品加工业。近年来,宁德市大力培植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力打造精优水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提升水产加工业整体水平,推进水产加工业的稳步发展。本文在调查宁德市水产加工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1-3],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以期对宁德市的海洋渔业在新形势下实现水产品加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有所裨益。

1宁德市水产加工业现状

2015年宁德市渔业总产量为88.6×104t,总产值188.0亿元,大约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0.0%;水产品加工总量29.2×104t,加工总产值111.2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6%和17.0%;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欣欣向荣,呈现出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特征。

1.1加工企业初具规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一批初具现代企业特征的水产品加工厂快速成长。目前宁德市水产加工企业总数达到300多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3家,年产值超亿元的7家,初步形成了集养殖、加工、出口、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链,水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不断提升,规模日趋扩大,水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1.2产业集聚初现雏形

近年来,宁德市为进一步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冷链、统一排污、统一研发、统一展示”的原则进行建设,集中配套强化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科研平台、公共码头等设施,加快建设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设施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水产加工产业园区,积极打造宁德市水产加工业“百亿”产业集群。目前主要建设有三个加工产业园区:一是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加工园区,位于三沙镇陇头村,规划面积700hm2,一期建设187hm2,已投资近5亿元,签约落户该园区加工企业18家,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其中霞浦新日鑫工贸有限公司、霞浦黄渔国水产有限公司等10家加工企业已建成投入生产,加工产品有大黄鱼、海参、紫菜等;二是霞浦县经济开发区水产品加工园区,位于松港街道小沙村,水产加工园区规划面积100hm2,已投资2亿元,签约落户该园区加工企业20家,现霞浦海津食品有限公司、霞浦连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加工企业已建成投入生产,加工生产紫菜、海参、海带等水产品;三是蕉城区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区,规划加工园区面积68hm2,总投资达27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已基本完成填海造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目前已有33家加工企业登记入园,并规划建设。这些加工园区的高标准建设为发展壮大水产加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贸易日显多元格局

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拓展多元化市场,扩大出口份额,已成为全市主要的出口支柱产业。水产品出口继2014年突破10亿美元后,2015年水产品出口增长仍保持旺盛势头,全年水产品出口22.0×104t,出口创汇12.9亿美元。目前宁德市水产品加工市场已覆盖国内20多个省市,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稳固日、韩、东南亚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原有出口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欧美、非洲、中东等其他市场。

1.4品牌意识日益增强

为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业,宁德市注重引导水产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按照“企业主动、政府推动、产业拉动”战略,打造海洋特色品牌,对扶持发展渔业特色品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促进企业争创品牌。至2015年全市共有省级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41家。全市省级海洋产业“十佳”龙头企业3家。全市水产行业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7件,在全省设区市中位居首位;国家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件,省级名牌产品19件,省著名商标41件,其中“宁德大黄鱼”跻身全省十佳地理标志商标。在我省打造的“福建省二十大渔业品牌”中,宁德市的“宁德大黄鱼”、“霞浦海参”、“宁德弹涂鱼”、“宁德二都蚶”和“宁德香鱼”均榜上有名,占全省二十大渔业品牌的25%,逐渐形成了具有闽东特色的水产区域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渔业品牌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1.5精深加工取得突破

近年来,宁德市认真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加工经验,并积极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了鳗鲡、海参、鲍鱼等加工生产线,在不断提升水产品加工率的同时,逐步向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转化,精深加工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开发了独具闽东特色的蒲烧大黄鱼、蒲烧鳗鱼、各种特色鱼片、鱼类罐头、鱼松、海带寿司、盐干海参、缢蛏等加工产品,各种风味的即食食品如即食大黄鱼、即食海苔、即食海参、即食鲍鱼、即食对虾等也不断研发创新,一批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特别是福建岳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宁德市夏威食品有限公司等还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鱼卵、鱼鳞等废弃物中提取卵磷脂、胶原肽及蛋白粉等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业向多元化发展。

2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加工生产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加工规模和产品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产业基础薄弱,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水产品加工产业同样亟需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较低

从总体上看,宁德市大小加工企业已达到300多家,但呈金字塔形分布,规模以上企业偏少。部分企业虽然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加工生产设备,提高了工艺和技术水平,但就全行业而言,“低、小、散、弱”的落后状况依然存在。大部分企业仍为粗放型加工企业,采用传统冻、干、腌等粗加工手工操作方法,自动化程度较低;水产品精深加工处于低水平状态,产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品牌和终端产品少,加工附属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

2.2产业园入驻率低,集聚效应尚未形成

目前宁德市水产品加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还处在雏形阶段,虽然在霞浦、蕉城等地建设有水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但产业园入驻率不高,规模小的水产加工企业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入驻产业园建设生产,依然散落各地,各自为战,导致资源、信息、风险不能共享共担,企业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大,集群效应和区域优势无法得到发挥,产业难以壮大发展。

2.3发展遭遇瓶颈,产业要素优势减弱

水产品加工业是集合资源、资金、人力、科技、土地等生产要素的现代化产业性质的工业。目前宁德市大部分水产品加工企业地处沿海,凭原有土地、厂房、技术、设备等资产无法申请到银行抵押贷款和政府扶持,限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来源,尤其是近2年经济下行压力下多方融资困难,造成企业周转资金严重不足。土地资源贫乏,难以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土地支撑,许多水产品加工企业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都受到土地问题的严重困扰。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水产品加工业,近年来行业用工遭遇困境,熟练工人短缺、季节性用工紧张、用工成本逐步攀升,这些因素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缺乏政策扶持,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宁德市尚未出台对水产品加工业在税收、用地、资金等方面扶持的优惠政策。加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创新能力普遍不足,总体上企业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对新产品研发、新市场拓展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热情和投入不足,延缓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3对策与措施

3.1强化政策支持,拓展资金扶持渠道

发展现代加工业,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一是宁德市应根据省政府出台的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用活用好省里政策的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水产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配套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形成良好的政策支撑体系和发展软环境。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议宁德市把发展水产品加工产业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作用,加大对企业研发高科技新产品的资金扶持力度,增加企业的发展后劲。三是引导多方资金投入,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引资,同时利用银行贷款、战略投资者、企业自筹等社会资金参与加工业发展,形成投入多元化、利益共享的投资机制,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

3.2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

一是要由政府牵头,引导成立水产品加工流通协会,吸纳水产加工企业、水产养殖大户、水产营销企业入会,构建水产品加工业信息平台,做好水产品加工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要顺应发展趋势,全面推行“互联网+”水产品电子商务技术,建立宁德市水产品专业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加工企业构建自己的水产品专业电子交易平台,发展水产品网上交易,进一步拓展水产品销售渠道,使经营者、消费者实现共赢,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一站式”集中采购配送服务。

3.3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综合利用水平

一是要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发展趋势,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联系,通过调研推出一批对宁德市水产加工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攻关项目,以课题招标、合作开发等形式,重点解决水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特别是低值鱼、贝类、藻类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全面推动技术转型升级,引导全行业由简单仿制向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转变,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二是要积极探索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帮助大型龙头企业创建自己的研发中心,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技术和手段,大力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研发能力,加快研发一批市场需求大、增值潜力大、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系列化水产加工品,其中重点研究开发速冻、即食性水产食品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新产品,提升水产品加工附加值,扩大鱼类、藻类、贝类加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促进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4提升品牌效应,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加工企业创建企业品牌,不断提升水产品品牌建设。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强化品牌宣传,通过举办“互联网+大黄鱼节”、“鲈鱼节”等节庆和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突出精品展示、推介与交流;进一步提升“福建省二十大渔业品牌”中“宁德大黄鱼”、“霞浦海参”、“宁德弹涂鱼”、“宁德二都蚶”和“宁德香鱼”等品牌效应。二是组织和引导加工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各种“海峡渔业博览会”、“休闲渔业博览会”等水产品专业展会和招商活动,扩大和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宁德市独具特色的名、特、优水产品深入人心,增强宁德市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参考文献:

[1]路世勇.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现代渔业信息,2005,20(10):14-16.

[2]吴湘生.论我国水产加工业发展的新思路[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4,10(4):14-17.

篇8

水产养殖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起,水产养殖产量从1950年的2.56万t增长到2009年的247.7万t,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5%[2]。2008年,菲律宾水产养殖产量(水生植物除外)位居世界第9位,产量为74.1万t,为世界水产养殖产量(5255万t)贡献了1.4%(FAOWorldAquaculture2010)。据初步统计,水产养殖从业人员人数为226195人(2002年菲律宾渔业统计)。菲律宾的水产品养殖品种养殖种类包括遮目鱼(Cha-noschano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bicus)、鲤鱼(Cyprinuscarpio)、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胡鲇(Clariasbatrachus)、尖齿胡鲇(Clariasgariepinus)、丝足鲈(Osphronemusgouramy)、尖吻鲈(Latescalcarifer)、石斑鱼(Epinephelusspp.)、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印度对虾(PenaeusIndicus)、墨吉对虾(Penaeusmerguiensis)、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ensis)、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Scyllaoceanica)、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龙虾(Panulirusspp.)、翡翠股贴贝(Pernaviridis)、鲍鱼(Haliotisasinine)、以及海藻(Eucheu-maspp.,Gracilariaspp.,Caulerpaspp.)等[3]。目前主要的养殖对象有8种,为海藻、遮目鱼、尼罗罗非鱼、斑节对虾和罗氏沼虾、鳙鱼、牡蛎和贻贝等,其中海藻养殖贡献最大,达174万t,其次是遮目鱼和罗非鱼等(表3)。海藻的养殖主要在池塘以及公共水域进行养殖,而鱼虾类的养殖方式因养殖对象、养殖环境等因素而不同,以2009年为例,淡水养殖产量约为30.8万t,以池塘和网箱养殖为主,咸水养殖产量达约30.8万t,以池塘养殖为主,而海水养值产量较低,仅约为8.1万t,主要通过网箱和网围养殖。下面通过查阅FAO、BFAR等国际国家权威机构资料和利用笔者在菲律宾进修期间所做的调研和考察,结合该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对象详细介绍该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海藻是菲律宾水产养殖中最成功的水产品之一,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和出口,在历年的水产养殖产量和产值中贡献最大。2009年,海藻养殖产量占总的水产养殖产量的70.23%,达174万t。在菲律宾海藻产量前3位的地区为ARMM(位于棉兰老岛Mindanao)、IVB、IX、VII区,分别为约68.3万t、45.1万t和22.5万t。蕨藻(C.lentil-lifera)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麦克坦岛的咸淡水养鱼塘中最早进行商业化养殖的种类[4]。1973年,“tambalang”品种的发现使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生长速度20d内可以扩大1倍。麒麟菜(Eucheuma)在菲律宾的成功养殖使该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交叉胶红藻(CarrageenanBearingRedSeaweed)生产国,贡献了近72%的产量;其次是印尼、马来和桑给巴尔(菲律宾海藻工业协会,2004)。其主要有两个商品化的养殖品种EucheumaCottonii和Eu-cheumaSpinosum,分别用于提取交叉胶Kappa和Iota,作为添加剂主要应用在奶制品、制药、人和宠物食品加工等食品和工业中,主要产品有精制和半精制交叉胶(Refinedandsemi-refinedCarrageenan)、碱处理海藻片(AlkaliTreatedChips)和海藻干制品(RawDriedSeaweed)(BFAR)(菲律宾海藻工业协会,2004)。红藻品种Gracilaria和Ge-lidium也是菲律宾人食用的藻类,但是主要作为一种琼脂原料使用。海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菲律宾海藻工业协会(SIAP)、省海藻发展委员(PSDCs)、渔业和水生资源局(BFAR)、棉兰老岛公平增长(GEM)项目提供的政策和技术支持。遮目鱼(Milkfish)作为菲律宾水产养殖业中最普遍的养殖对象[5],2009年遮目鱼养殖产量达34.8万t,占总产量的14%。20世纪50年代,遮目鱼的咸淡水养殖开始兴起,1995年开始推广到海水网箱和围网养殖。最早的养殖方法是采用来自潮间带的天然鱼苗,利用咸淡水在养鱼池塘养殖遮目鱼,特别是咸淡水池塘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饵料进行养殖之后,遮目鱼的养殖在菲律宾掀起了水产养殖业的热潮。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遮目鱼养殖范围扩大,包括在该国最大的淡水湖拉古那湖内湖开始采用竹栏和网栏养殖。80年代初,遮目鱼养殖达到最高峰,1984年产量达8.3万t,随着淡水养殖对象的不断开发研究和养殖技术推广,遮目鱼的养殖逐渐被其他养殖对象如罗非鱼、鲶鱼等取代,养殖规模和产量远远低于咸水养殖。20世纪90年代,遮目鱼的围栏养殖扩大到浅海湾和河口地区,特别是在林加延湾地区,遮目鱼养殖很快扩展到淡水和海水的固定或浮动网箱养殖。商业饲料的研发和销售也有效地带动了遮目鱼网箱养殖的快速发展[4]。

2009年,咸水、海水和淡水养殖产量分别为22.5万t、7.9万t和4.3万t。目前,作为菲律宾的“国鱼”,遮目鱼的原种场、孵化场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加上遮目鱼的各项基础生物学、去骨技术、营养与疾病、物流加工等各项研究和配套设施的配备比较完整和齐全,遮目鱼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养殖,为菲律宾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人民的日常膳食中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营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非鱼类主要是非洲的本土品种,在菲律宾并没有在生长性状、生长速度以及品质等方面与之相媲美的养殖品种,但是正是这种引进的养殖品种在2009年为菲律宾的水产养殖产量贡献了10.53%,达26.1万t。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bicus)首先于1950年从泰国被引进到菲律宾。这种鱼由于颜色深、个体小及外观差,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并未被该国消费者所接受[6]。1972年,作为浅色品种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的引进很快获得了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是目前菲律宾乃至亚洲太平洋地区水产养殖的主要对象。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尼罗罗非鱼在浮式围网内繁殖技术的发展和在浮式网箱中采用投饲生产尼罗罗非鱼促进了商业化生产。由于缺少对尼罗罗非鱼进行遗传性能改良的研究,以及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近交衰退,导致了尼罗罗非鱼种质退化。1988年在亚洲开发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资助下,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ICLARM)在这一年开始实施一项计划,为低成本可持续水产养殖开发改良的罗非鱼品系并实现了吉富(GIFT)罗非鱼的生产和养殖推广。至此,养殖户可以很容易获得改良的罗非鱼苗种,加上养殖投入品的可获得性、商品饲料的开发应用、技术推广的有效实施以及政府与渔民、国内和国际组织的全面合作,罗非鱼养殖规模和产量迅速扩大,从1981年到2001年增长了5倍多。虾类一直是咸淡水遮目鱼养殖的套养品种,有些地方也出现了单养。目前主要的养殖品种有斑节对虾、墨吉对虾、热带硬棘大鳌虾类和罗氏沼虾等。1969年至80年代中期,菲律宾的虾类养殖业处于斑节对虾养殖初期的产品促销和市场推广阶段,首先主要是试出口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基于出口的带动,虾类养殖规模和产量开始快速增加。随后,虾也成为菲律宾的主要出口水产品之一(金枪鱼、海藻和海淡水虾类),2009年虾类出口额达5510万美元[1]。#p#分页标题#e#

养殖事故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初期,疾病泛滥造成养殖产量的大幅度削减。以斑节对虾为例,1990年产量为38.4万t,1992年48.4万t,而1991年仅为30万t[2-3]。目前,菲律宾的渔业和水生资源局的下属淡水站和国际组织SEAFDEC/AQD的研究人员在虾类养殖技术及其推广、良种保护、繁殖生物学、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控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为菲律宾强劲的虾类出口提供了雄厚的科技支撑。但是由于菲律宾的饲料行业发展迟缓,菲律宾虾料均需从国外进口,这是限制菲律宾虾类养殖业快速发展的瓶颈。2009年虾类饲料进口额达837万美元,占国家渔业进口总产值的4%,主要来源于泰国(占80%)[7]、中国台湾(16%)、新加坡(1.3%)、中国(0.4%)、荷兰(0.16%)和美国(0.01%)[1]。在SEAFDEC/AQD总部和淡水站的科技人员目前正在实施有关罗氏沼虾的繁殖生物学、杂交育种、营养生理和饲料以及原种保护的研究项目,相信在未来几年里,随着科技的助推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菲律宾虾类养殖规模和产量将会快速增加,也必将带动菲律宾虾类的饲料开发、加工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水产养殖业的加工、消费与贸易情况

鱼货主要是鲜品,70%以上鲜销。其余为腌制或熏制,冷冻品很少,鱼货质量好。笔者在考察Panay岛的Capiz省和Aklan省水产品加工和市场情况发现,各地政府比较支持企业和渔民开展海淡水产品的加工和销售。Capiz产业和贸易局局长表示,当地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水产加工企业开展水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以Capitan和Apami两个商标的遮目鱼和沙丁鱼产品为主进行市场开发,目前正在谋划通过展销会等形式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表4)。而Aklan省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在2008年受到Frank台风的袭击,各项加工设施均受到破坏,基于投资成本较高,目前只是加工一些去骨的遮目鱼冷冻产品,以不同风味和形式为主,没有注册商标,均以Aklan遮目鱼为宣传广告,主要面向当地和周边市场的高阶层消费者。水产品是菲律宾人民主要的蛋白质食物来源,年人均消费水产品为38kg/人,每天消费104g/d,占总的食物摄入量的11.7%(2003年)。菲律宾人民习惯吃鲜鱼为主,腌制和熏制的在农村也比较流行。相对于城市人口,农村人口消费较多的水产品,因为水产养殖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产品,而且基于交通等物流成本,农村的水产品价格较城市便宜。在菲律宾,一般有四类中间商人:经纪人、批发商、批发兼零售商和零售商,其参与该国水产养殖产品流通和销售。这种市场销售模式使得城市中水产品的价格超出了城市人均的购买能力,即使是水产养殖产品的最大市场马尼拉也不例外[9]。

当然,在各个岛屿的渔港及其附近的农贸或水产专业批发市场也为当地人提供了较好的市场销售途径和水产品供应。菲律宾的出口贸易主要是规模化养殖和捕捞业贡献的,2000年的进出口总量分别为24.2万t、20.0万t,贸易顺差为4.13亿美元,到2009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量达29.2t、19.6万t,贸易顺差为4.52亿美元(表5),主要出口美国、日本、香港、法国、西班牙、台湾、德国、新加坡和中国大陆等。金枪鱼、海藻、对虾和沼虾类是菲律宾三大主要出口的水产品,在2009年占出口总量和总值的69%(136389t和4.84×108美元)。2009年,金枪鱼出口尽管相比2008年在产量和产值上有所下降,但是仍是第一大出口水产品,产量和产值分别达103947t和3.27×108美元,产品形式主要新鲜、冷冻、熏制和干制、罐装,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日本和香港。而海藻的出口为水产养殖产品的出口贸易贡献最大,产品形式主要是交叉胶,占海藻产品总出口额的87%,主要出口美国、德国和英国。而对虾和沼虾类以新鲜和冷冻形式出口到日本、美国和韩国,为菲律宾水产品的出口贡献了5.51×107美元。而进口主要是价值相对较低的冷冻鱼类,主要是金枪鱼、鲭、沙丁鱼,价值为1.27×107美元,主要进口国为中国大陆、台湾、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印尼、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水产养殖管理机构

由于菲律宾气候不稳定,菲律宾的捕捞渔业经常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因此,菲律宾政府鼓励养殖户大力发展渔业养殖。在政策和科技研究方面的不断投入使得菲律宾水产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极大的发展和完善。为了加速和推动渔业的整体发展,并且同时通过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使海洋保持一个良好的生产状态,菲律宾专门成立了渔业产业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能是:为国家的鱼类和海产品资源的管理、保护、保存和使用制定和建立综合的政策与指导方针,从而为捕捞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健康的投资环境,委员会特地为制定政策而详细比较和审核各种数据和信息。菲律宾现在主要的渔业行政管理机构是渔业和水生资源局,隶属于农业部管辖。该局对国家的鱼类和水产资源的管理、保护、发展、使用和分配具有法律权限和责任,但都市水域由有关的行政机构和城市政府部门负责。在行政区中心的鱼栅和藻类养殖由渔业和水生资源局负责。所有的行政和城市章程及决定中,凡是影响渔场的,都提交自然资源部长审核,只有在审核通过的情况下,才可以生效,渔业和水生资源局有权调整监督鱼类和水产品的生产、捕捞和收集。

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菲律宾具有比较健全的渔业和水产养殖法律法规体系,对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菲律宾《环境法规》(1988年)为菲律宾自然环境方面的所有措施奠定了基础,这些措施涉及大气质量、水、土地使用、自然资源及废物管理等问题,其中的一章专门针对渔业和水生资源,要求政府制定合理的开发机制。菲律宾《渔业法规》(1998年)对渔业和水生资源的开发、管理、保存和利用作出了规定。该法的第二章第III条(第45-57款)涉及水产养殖。《渔业法规》由农业部负责执行。在农业部,分管渔业和水生资源的副部长负责制定政策和标准,并行使全面的监督权。渔业和水生资源局(BFAR)是管理和开发渔业和水生资源的机构。《农业和渔业现代化法案》(1997年),该法案对旨在提高农业和渔业部门收益而实现现代化的措施作出规定。《渔业法规》强调的是渔业和水生资源的管理、保存和保护,而《农业和渔业现代化法案》则以增加产量和鼓励迅速向工业化转变为重点。国家农业和渔业委员会在农业和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协助农业部开展监测和协调工作。根据环境和自然资源部重组法案(DENR)(1987年)建立了环境管理局,它包括前国家环境保护理事会、前国家污染控制委员会和前菲律宾环境中心。还根据该法案设立了保护区和野生动物局。应当注意的是《渔业法规》包含若干渔业和水生资源局与环境管理局相互交叉的管理范围。这种交叉或者明确,如水生动植物群落中珍稀、受威胁或濒危物种的分类或鱼区分类;或者含蓄,如制定沿海综合管理框架和水质标准的确定、监测和评估。以上主要是菲律宾有关水产养殖业的基本法律,菲律宾政府在水产养殖批准系统、土地和水资源使用权、环境影响评估、水和废水处理、外来鱼类的引进和控制、病害防控、药物和饲料生产、食品安全和水产养殖投资等方面均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10]。据悉,近年来,菲律宾开始制定实施在水产养殖领域的美洲和欧洲标准的HACCP体系,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p#分页标题#e#

水产养殖科研、技术推广和教育现状

历届菲律宾政府对水产养殖业都大力扶持和投入,由于长期重视加强渔业管理,使菲律宾的海洋渔业生态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为提高渔业产业发展水平,渔业局负责安排特殊技术援助和训练计划,并为渔业教育研究和教学活动提供援助。经调研了解,菲律宾水产大学很多,比较有名的是菲律宾大学,在Miagao渔业科学学院,对培养渔业和水产养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各省、市中的一些国家高校和省属高校也含有水产相关专业,如AKLANStateUniversity就设立了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专业。近年来,菲律宾政府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渔业生产的重要保证,政府首先健全并加强领导机构,分工明确,各行其职,重视制定远近结合、量力而行的水产养殖科研投入政策,注重科研的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并强调科研工作密切结合生产实际,以带动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菲律宾渔业和水生资源局下属的海水站、淡水站和观赏鱼站,科研与技术推广并进,积极推进该国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水产技术推广上,主推海藻、尼罗罗非鱼、对虾和沼虾等主要海淡水品种的养殖技术,并通过建立渔业社区、渔业协会或水产养殖合作组织,连接企业、市场与消费者,使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组织保证。并积极争取国外资金和技术援助,东南亚水产养殖发展中心的水产养殖部(SEAFDEC/AQD)作为国际组织坐落在菲律宾Panay岛的Iloilo省,在促进区域合作和地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该国政府积极争取FAO、NACA、东盟、日本、美国、欧洲国家和中国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项目和技术援助。在近3a来,菲律宾政府就已派出30多名渔业官员和技术人员来中国参加由我国商务部、农业部、科技部等主办的援外水产技术培训班和研修班。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篇9

一、上半年渔业生产经营发展态势

1、政府支持成为渔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2005年赤峰市政府仍然十分重视渔业,上半年继续划拨支农资金支持渔业的发展,给各旗县区作出了表率,进一步提高了赤峰市渔业的地位。主要支持的方面有:强化水产品安全,扶持红山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的建设,动员申报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抓好水产苗种改良和引进,加强宁城县热水鱼种场水产良种场建设;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在红山区桥北镇渔场等8家渔场进行新品种养殖。另外,在7月份市政府副市长准备亲自带队,各主要渔区的旗县区领导、重点渔业单位的负责人参加,到渔业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和招商引资,旨在利用外来资金、技术和管理,充分发掘赤峰市的渔业资源潜力,提高渔业科技含量,加快发展步伐。市政府如此持续地重视渔业,给全市渔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更大的契机。

2、水产品市场营销情况

3、渔业水域补水情况

干旱缺水仍是制约渔业发展的主要问题。2005年上半年赤峰市降水尚可,有50%的水面通过补水维持了原有面积,是渔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如右旗达林台水库、益和诺尔水库、草原水库、克旗上湾子水库、响水水库、岗更湖、都日诺尔湖、阿旗白音花水库等。有20%的水面缩减面积不大,能够维持正常渔业生产,如宁城打虎石水库、左旗沙那水库、阿旗达拉哈渔场等。有30%的水面没有恢复到原有面积,有的水深不够,达不到鱼类越冬的要求。有的饵料生物缺乏、蒸发量过大盐碱度升高,鱼类生长缓慢,提高水产品产量比较困难。如红山水库、敖汉旗乌兰勿苏水库、右旗巴嘎诺渔场、阿旗哈日朝鲁渔场、翁旗卜日敦渔场、其干渔场等。

4、责任目标落实和渔业生产情况

(1)实现水产品总产量4180吨,(其中名优水产品1443吨);

(2)投放水花鱼苗1.597亿尾,其中自繁1.801亿尾;

二、西辽河流域优质水产品产业带建设

1、继续开展大中水面网栏养殖、网箱养殖和中小水面半精养

网栏养殖在右旗达林台水库、益和诺尔水库、宁城打虎石水库进行,养殖面积333万平方米,主要养殖品种为草鱼、武昌鱼、黄颡鱼;网箱养鱼在红山水库、宁城打虎石水库、钓鱼台水库进行,面积1700平方米,主要养殖品种为草鱼、鲤鱼、罗非鱼;中小水面半精养在翁旗大泡子、松山区山前渔场、宁城打虎石水库进行,面积5610亩,主要养殖品种为草鱼、鲤鱼。

2、继续抓好优质水产品移植增殖工作

3、调整养殖品种,发展名优水产品池塘养殖

在红山区桥北镇渔场、松山区山前渔场、右旗草原水库、元宝山冷水渔场、宁城县热水鱼种场、阿旗乌和朝鲁、克旗五一灌区鱼池等水面,总面积1600亩,投放鲈鱼、青鱼、黄颡鱼、淡水白鲳、彩虹雕、彩鲫和河蟹等苗种35吨。元宝山区利用煤矿地下疏干水继续进行鲑鳟鱼养殖,计划今年生产鲑鱼、虹鳟鱼10吨。宁城县热水鱼种场在保持生产罗非鱼生产的同时,又引进了黄颡鱼和德国镜鲤亲鱼3000尾,为明年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休闲渔业

近几年,赤峰市把在休闲渔业作为调整渔业结构的重要内容来抓。在红山区桥北渔场、林西县鱼种场、松山区渔场、喀喇沁旗鱼种场、右旗草原水库、翁旗鱼种场和元宝山电厂渔场等地,今年又进一步完善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5、水产品加工

在水产品加工上,克旗达来诺日湖的鲫鱼和雅罗鱼,红山水库、阿旗哈日朝鲁湖的大银鱼,红山水库的鲫鱼都采取了礼品盒精包装,销路很好。其中克旗达来诺日湖鲫鱼的价格为12元/公斤、雅罗鱼价格为16元/公斤,红山水库的鲫鱼、草鱼价格为14元/公斤。上半年经过加工的水产品总规模为170吨。在品牌创建方面,我市达里湖鲫鱼和雅罗鱼已注册为内蒙古名牌水产品。;红山水库和宁城县打虎石水库正在申报鲫鱼、草鱼等鱼类品牌。

[NextPage] 三、渔政管理

2005年3月22日,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之际,市局组织红山区、松山区水利局执法人员上路宣传有关法律,张贴布告,大力营造以法治渔、依法兴渔的生产氛围。各水域经营者全部领取《水域养殖使用证》,水产管理部门建档后,进行程序化管理,今年要适时开展验证工作。全市渔船总数130艘,登记数130艘,占总数的100%;检验渔船98艘,占总数的75%。

四、水产品质量管理

随着《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实施,我市进一步加强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工作,继续向养殖单位和个人宣传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今年又有5处水面进行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的申报,总面积4万亩。

在病害防治上,2004年治愈鱼病的水面至今没有复发,今年重点加强了预防、监控和测报工作。

在水产品市场准入方面,根据自治区渔业局的部署、市区两级政府的指示和水产品市场的现状,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防疫站、工商局等部门同意,已自筹部分资金准备建立红山区水产品质量监督检疫所,旨在确保水产品的食品安全。目前赤峰市的食品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涉及食品的各行业均建立和完善了疫病防治机构,而渔业尚属空白。2005年水生动物的食品安全已确定为赤峰市渔业部门的重要职能,通过水产专业疫病防治机构的职能作用,确保赤峰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全市渔业生产健康发展。由市水产站牵头,以红山区生动物疫病防治站为基地,对全市水产品的生产、捕捞、运输、加工和销售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五、渔业科技工作

今年继续在翁旗大泡子渔场和宁城打虎石水库进行“淡水牧场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完善了网具和饲料配制,使之更加成熟。其中翁旗大泡子渔场单产达到100公斤,总产达到100吨。宁城打虎石水库进行试生产。

在敖汉旗四道湾镇开展稻田养殖面积1万亩,品种为河蟹、鲤鱼。

年内开展渔业适用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56人。

六、渔业苗种体系建设

强化良种供给,支持宁城县热水鱼种场水产良种场建设。2005年春季,随着大部分渔业水域面积的恢复,养殖单位和养殖户苗种需求量开始增加。针对较好的苗种市场形势,赤峰市宁城县热水鱼种场在水花鱼苗生产之前就做好了充分准备。在自治区渔业局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增强了生产能力。鱼种场精心安排了培育亲鱼、清整培育池、调整水质、联系用户等工作。从5月初到6月中旬,共生产水花8000万尾,其中草鱼4000万尾,鲤鱼2000万尾,花鲢1000万尾、白鲢1000万尾。除自留15%外,其余85%售出。

根据自治区水产苗种调运会的要求,赤峰市水产站在苗种调运上做了认真的协调工作。一是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利用赤峰市水产站多年的信誉,向赤峰市的部分用户详尽、实事求是地介绍了通辽鱼苗早繁场的情况,把他们推荐给通辽早繁场,做到资源共享、供需双赢。二是协调赤峰市宁城县热水鱼种场利用区位优势开拓新市场,把苗种推向河北的承德、唐山、平泉、辽宁的朝阳、凌原等地。由于出苗时间、鱼苗规格、数量、质量、价格以及售中、售后跟踪服务都充分满足了用户的要求,销售十分顺利,用户比较满意。此间共向河北唐山、承德下板城、平泉等地销售水花鱼苗1400万尾,辽宁1000万尾。唐山养殖户放苗后认为热水的草鱼苗种质量好、数量足,运输、下塘成活率达到80%以上,比南方苗50%的成活率高出30个百分点,要求再购进1000万尾草鱼水花。但由于时间已晚生产调节存在极大难度,今年没能满足,明年准备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定单生产。同时,根据用户反馈的需求信息,对今年下一步生产进行了调整,预计再向河北、辽宁地区销售夏花鱼苗300万尾,秋片鱼种5吨。三是巩固赤峰市本地市场,及时与用户沟通,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此间共在本地销售水花鱼苗4000万尾。

七、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报送、继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为了加快渔业产业化的步伐,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效益、协调市场营销,敖汉旗、林西县已成立了渔民协会,开展了引进水产苗种、技术指导、招商引资、开拓市场等工作。赤峰市渔业协会和养蟹协会准备在年内正式成立,确定办公地点,吸纳30名会员,形成利益的共同体。现已在市水产站建立水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由专人收集、分析、处理、储藏、发送确定的市场信息,随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统一开拓市场,促进合资合作。截止6月份,已在内蒙古渔业信息网上信息22条,给企业和养殖户传递信息46条。

为弥补渔业资金不足,赤峰市继续加强了招商引资工作。近几年赤峰市宝贵的渔业资源已引起周边投资者的关注,为了确保合作成功,市水产站以第三者的身份参与双方的合作,本着依法经营、公平合理、互利互惠、诚实守信的原则签定协议,并监督执行。先后促成了草原水库与盘锦合作养殖南美白对虾,敖汉旗四道湾镇、翁旗下泡子渔场与盘锦合作养殖河蟹。上半年共引进资金80万元。7月份市政府组织招商引资成行后,还可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赤峰市今年的重点项目“红山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和“克旗达里诺尔渔政船”的前期工作己经完成,可研已经上报自治区渔业局,待项目批复后组织实施。

八、存在问题

1、水产品市场急需开拓和完善。目前影响赤峰市渔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技术而是市场,由于技术水平和养殖方式的差异,外地池塘鱼低价倾销由来已久,严重影响了我市渔业的正常发展。应该建立规范的渔政监督机制,通过水产品质量检查和检疫等手段,利用非贸易壁垒节制外地水产品的倾销局面,从而确保水产品的食品安全,提高本地渔业的比较效益。另外,要切实解决养殖品种适销对路的问题,切忌盲目引进新品种,造成产品滞销。

2、养殖方式亟待改进。目前我市渔业生产方式均为秋季捕捞,集中上市,由于竟相压价,极易形成烂市,难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采取网箱、网拦、天然水面半精养的方式,进行全年性生产,做到一年四季均衡供应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3、池塘条件每况愈下,养殖面积虽然减少幅度不大,但是淤积、渗漏严重,实际能够使用的仅3000多亩,池塘养殖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一些池塘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得不到充分引进和推广。

九、下半年工作安排

1、继续抓好网箱、网拦、天然水面半精养、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的后期工作,确保品种、单产、总产达标。

2、强化水产良种场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宁城县热水鱼种场建设。

3、加强水产养殖质量安全工作,建立红山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配合自治区水产研究所完成5个水面无公害水产品产地水样检测工作。

4、报送渔业信息10条,全年达到30条以上。

篇10

关键词:水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75-02

1 大连市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目前来看,开发海洋潜在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大连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也是水产品国际贸易和国内流通的中心。目前,大连水产品出口贸易已具有相当规模。大连与8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出口品种发展到十大系列200余个,其中有100多个品种可以直接进入国际超市。大连海产品产量占东北的70%。水产品在大连市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当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一直都是极具竞争力的对外贸易产品,同时也是保持贸易顺差的一个优势产业。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这些都为出口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内外的有利环境。

然而,近年来,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也遇到了许多阻碍。根据大连海关的相关资料,2012年1至6月,大连市水产品出口数量24.9万吨,同比减少8.02%,出口总量明显收缩。虽然贸易额有所增加,但扣除劳动力成本与原料成本的增加,总体还是有亏损势头。

如何利用机遇,应对挑战,促进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大连市海洋强省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大连市水产品出口贸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1 水产品出口的国际环境

首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给出口带来了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运营成本提高,出口利润降低,水产品加工贸易发展受限等。其次,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进口国贸易壁垒困扰着辽宁省水产品出口,比如国外提高进口水产品的检验标准;对水产品加工企业实行卫生注册制度;通关程序繁琐;实行信息标明制度等。此外,竞争加剧。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与大连市产业结构相似,部分出口品种相同,目标市场一致。最后,目标市场集中单一,依赖提高了贸易的脆弱性。

2.2 水产品出口的国内环境

企业角度,国内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企业资金压力增大。技术性贸易壁垒制约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粗放贸易结构、产品单一、缺乏营销策略、不能达到国际质量标准、行业内互相压价等。政府角度,缺乏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立法零散,监督和执法工作不力,质量标准不完善、标准过低,缺乏支持体系。最后,缺乏企业、政府和商业协会的多元合作,行业的组织化管理落后造成水产品出口无序。

3 大连市水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针对机会与挑战,大连市水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课题,需要各方面加大力度研究。

3.1 水产品出口企业角度

(1)水产品质量安全。

扩大出口,首要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了水产行业的发展,要树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并将这一信念贯彻到生产全程,包括从种苗、饲料、药物到流通,要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用油好信誉的合作伙伴,避免出现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除此之外,还要重点完善企业内部的质量标准体系与检验检测体系,争取能够早日和国际接轨。

(2)市场多元化战略。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市场。大连市水产品出口国家较为集中,而这些国家在有需要时会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从而影响到大连水产品出口贸易。所以,要分散出口对象,避免出现对出口市场的过分依赖情况,针对不同出口市场的消费需求特征,积极调整水产品的出口品类,充分发掘新市场的出口潜力。比如从2008年以来,大连市对俄罗斯、中东以及南美等国家或地区的水产品出口数量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应该进一步的按照这些国家或地区消费者的水产品喜好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水产品出口品类,扩大在这些新开拓市场当中的占有率,缓解发达国家水产品贸易壁垒带来的压力。

(3)提升加工技术。

提升水产品加工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深化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为创新型的养殖提供技术支持与资金保障,全面推广优良苗种的放养技术,实现水产品养殖业的优质饲料投喂;要科学防止病害,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要优化水产品养殖资源的社会性配置,实现水产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同步;要积极扶持水产品出口的龙头企业,能够在重点行业与优势行业当中形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大型水产品出口企业,以提高大连市水产品出口贸易的竞争能力,在新市场开拓过程当中占据有利地位。

(4)优化水产结构。

优化水产结构,要保证水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尽量使水产品的种类多样化,努力增大水产品的经济价值,提高其技术含量,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风险。优化水产品的产业结构首先就要着眼于水产品种类的丰富性,可以适当增加些如黄鳝、龟、龙虾等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鼓励企业创立品牌,加强同外界的经验交流,多多参与交流会和博览会,走国际化路线,注重营销与宣传,努力拓宽市场,切实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

(5)水产品国际市场营销。

发展水产品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包括水产品出口的产品策略分析、价格策略分析、出口渠道策略分析、促销策略分析等。水产企业要注重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树立品牌意识,并制定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并且要从战略上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积极拓宽市场路径,扩大市场空间。国家要在政策上给予水产企业大力的支持,并努力为其创设走向市场、走向高端水平的环境与条件。重视在相关的水产贸易博览会上崭露头角,树立形象,做好宣传。

3.2 政府角度

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与水产品发展相关的责任部门要各司其职,并做好相互间的沟通合作,要切实为水产企业的发展创造环境,要在技术、信息、政策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各监管部门要严格遵照相关法制法规办事,对水产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监督管理要落实到位。

(1)产品安全质量体系。

大连水产企业的产品安全质量体系亟待完善,这需要政府参与,政府要高度重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落实。同时要求水产企业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治水体污染,要从质量、安全与管理等角度全面抓起,严格落实。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技术标准,努力与国际化接轨,以国际化标准确立企业的发展方向,提高检疫部门的技术水平,严把水产品质量检测关。

(2)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中国水产品出口质量。一是完善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立覆盖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全过程和操作环境、安全控制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力争在较短时期内形成一个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由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共同组成的比较完善的水产品标准体系,改变中国标准不完善、标准过低和国内市场大多数水产品无标准生产和流动的现状。二是加强水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争取与国外权威认证检验机构实现互认。三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设,实施强制性检测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四是加快国内水产品(初级产品)质量立法工作,尽快制定《农产品质量法》,为质量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3)水产品贸易信息体系。

要整合政府各部门的力量形成统一的水产品贸易信息体系。政府部门之间要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分析部门能及时得到国内进出口方面信息、水产品库存信息、市场价格信息、生产信息以及国外水产品的生产价格贸易政策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我国的水产品贸易信息体系。定期向社会无偿国家要增加对渔业信息体系建设的投入。建立专门研究机构向国际咨询机构购买国际水产品数据,由专业人员进行动态分析。要向水产品贸易大国派遣专家负责收集所在国渔业信息及相关政策法规。

(4)水产品出口鼓励性政策。

完善政府对水产品出口鼓励性政策,加大税收和金融的扶持力度,营造较好产业环境,建设龙头企业建设,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提升以及结构的调整。由于渔业这种产业的特殊性,世界许多国家对渔业采取一些补贴政策以支持这种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渔业的补贴是从多方面的,而且补贴金额也比较大。为此我们应在WTO的框架内,科学合理地应用渔业补贴来提升渔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大对渔业的科技投入,通过扩大教育投资从而加强建设优质水产品基地,这有利于大连市生产更多比较优势的水产品。

(5)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资金链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轻则出现经营困难,重则面临破产风险。对于大连市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来说,从接到订单到收到货款,其周期一般长达2-3个月,这对于企业本身的资金状况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建议由进出口企业协会牵头,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和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参加,搭建融资沟通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区域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为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支持和鼓励水产品加工出口行业内有资质企业上市融资。

3.3 商协会角度

大连市水产品出口商协会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要虚心向同行学习,加强国内外交流,吸取先进经验。要在法律、政策、政府部门的共同协作下为其发展创设环境、提供条件,全面推动大连水产品出口商协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1)提高组织化程度。

针对众多的小规模水产品出口企业,应该培育和建立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以一个整体的组织形式积极参与水产品的国际贸易提高企业在贸易摩擦中的应付能力,规范养殖和经营行为,积极引导广大养殖户进行无公害养殖模式,水产品质量和效益都将会大提高。积极协调大连的出口企业的行为和利益分配,为水产品的出口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要加强对企业自身的建设,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寻求多方合作,强大力量,开阔市场空间,增强对市场风险的防范能力抵抗能力。

(2)建立贸易信息体系。

在商协会内部大力推行质量认证,与国外同行沟通信息在行业分会内设立产品质量通报制度向全球采购商通报产品质量信息。能够及时把握好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趋势,国际技术发展动向、不同国家的产品技术标准及认证过程的变化动态,可以提高获得信息的效率,降低信息采集成本,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解决贸易纠纷。

在水产品出口贸易及其贸易纠纷中,行业协会往往会起到重要作用。对于诸如绿色贸易壁垒等进口国的市场保护行为,行业协会可以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积极应对,据理交涉。协助政府和企业在WTO框架内与其他成员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水产贸易行业的技术标准。

参考文献

[1]陈佩娣,蒋立炯.水产品外贸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0,(3).

[2]贺怡宁.舟山水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4).

[3]胡高福,尤华旦,刘俐.我国水产品外贸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策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