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审批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4-01-29 17:59: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核审批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制冷量不同:大三匹空调制冷量为7100瓦,三匹空调制冷量是7600瓦。
2、耗电量不同:大三匹空调的制冷体积和耗电量都比三匹空调制冷大很多。
3、价格不同:最后同一品牌的空调,大三匹空调比三匹空调价格更贵一些。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了空调大3匹和3匹的区别,相信大家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能帮到大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材质上的不同:皮沙发材质上可以分为真皮沙发和仿皮沙发两种。真皮沙发是指用动物皮,如猪皮、牛皮等,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沙发;仿皮沙发的材质是人造革。布艺沙发主要原料是布,按材质可以分类纯布艺沙发和皮革结合沙发。品质好的的面料使用羊毛,一般的用纯棉布料、麻布料。
2、装饰上的不同:皮沙发在色彩上会大胆采用了暖色调的大红、橙黄、蓝白等,带给人现代、时尚之风。皮料加工的沙发款式会显得主人沉稳、庄重、气宇轩昂,适用于大面积的客厅使用。布艺沙发以轻巧优雅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和谐的色调,美丽多变的图案、柔和的质感给居室带来了明快活泼的气氛,更符合人们崇尚自然,追求休闲、轻松、温馨的心理。
3、价格上的不同:皮沙发一般造价比较高,普遍在八千元左右,好的皮质沙发几万元也是正常,但皮质沙发寿命很长,保养好的上好皮质用上一辈子也没问题。布艺沙发价格则是从百元起到千元不等,比皮质家具要便宜的多,寿命方面也比皮质沙发逊一筹。
以上就是关于皮沙发和布艺沙发区别的介绍了,希望上述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坚持以纳税人为本,就是以纳税人合理合法的要求为导向,满足不同纳税人个体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要。这就要求税务机关要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做到集约服务和分别服务相结合,全面服务和个相结合,现场服务与网络服务相结合,实现纳税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提高税收服务效能。
一、当前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新一轮征管改革的推行,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意识日益增强,先后开展了创办文明办税服务厅、首问负责制、一站式服务、低柜式服务、文明礼貌用语等一系列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部分税务机关以自我需要为出发点的传统思维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纳税人没得到实质性的方便和实惠,税务机关费力不讨好,效果适得其反。
一是纳税服务形式化。一些税务机关单纯将纳税服务作为部门形象建设、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规范文明用语、建设环境设施齐全的纳税服务场所作为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和最终目标。虽然工作态度和气了,办税环境豪华了,办事效率却没有得到提高。
二是纳税服务缺乏针对性。纳税人个性化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没有切中纳税人迫切需要的重点,税务机关提供的服务不是纳税人的真正所需,而纳税人的需要税务机关没有提供或提供的不够。同时,税务机关大多采取一刀切式服务,无论纳税人素质高低,涉税业务繁简,都以一种方式对待,影响了纳税服务的效果。
三是纳税服务缺乏互动性。一方面,税务机关不主动了解纳税人的需要,倾听纳税人心声,只是根据自身工作开展情况,或上级工作安排,向纳税人提供相应的税收政策。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提出的问题只是被动地应付,没有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二、建立规范的纳税服务制度,切实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
提高纳税服务效能,就必须以满足纳税人的合理需求为基本准则,以方便纳税人为出发点,以公开、公平、效率为立足点,建立起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比较完善的税收服务制度,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运行体系。
(一)建立健全纳税服务法规。纳税服务不仅体现在具体的税收执法活动中,也体现在税收立法、司法过程中。我国法律对纳税人权益的规定是广泛的,20__年新的税收征管法规定的纳税人的权利有十多项。但目前,这些权利大多是原则性规定,具体落实仍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此文若非在文秘站 =站出现,那均为抄袭,找文章还是到文秘站网,更多原创]。应该把征管法赋予纳税人的权利、规定纳税人应履行的义务,把税务机关的权力和应为纳税人提供的法定服务内容以行政法规形式颁布实施,使纳税服务有法可依。同时,在税收立法过程中,要经过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当前就各级税务机关而言,要牢固地树立法制意识,在领导讲话、制定规范性文件时首先考虑到是否合法,是否影响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性文件要经过同级法制机构会签,并在上级法制机构备案,各级法制机构要真正负起审查责任,发现违反法律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改进税收征收管理机制和岗责体系。现行税收管理机制和岗责体系过多地考虑了税务机关内部的制约,较少考虑办事效率。应当取消不必要的制约环节,围绕纳税服务进一步优化征管流程,以效率为中心进一步加强系统联动。一要完善纳税服务为基础的现代征管模式。既要提高管理质量、增加税收收入,又要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以解决服务职能缺位的问题。二要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岗责清晰的纳税服务责任体系,对办税服务厅的咨询服务、税务登记、申报征收、发票发售、发票代开、管理部门、稽查局等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进行具体明确。三要规范工作流程。在明晰岗位职责的基础上,以服务的理念优化征管流程,简化程序,方便纳税人,提高办事效率。首先,规范岗位工作流程,凡是岗位职权内、无须内部审批和传递的涉税事宜,该岗位人员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自主办理;其次,规范传递工作流程,凡是涉税手续或资料,不论是外部文书还是内部文书,一律经过咨询窗口受理审核,按业务性质和分类进行区别,而后依据程序向征收、管理、稽查部门反馈,以便征收管理稽查人员及时掌握征管情况;第三,规范审批工作流程,咨询窗口负责所有税务文书的申请、审核、审批事项的办理,发起文书并按照文书的内容与要求,传递到相关岗位、各职能部门,由各职能部门按照规程规定的程序予以受理,再由咨询窗口将所审核审批完结的税务文书传递给纳税人。四要建立动态考核体系。开发基层规范化管理网上考核系统软件,将工作制度、征收管理、环境设施、内部管理等工作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实行周、月、季、半年阶段性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
(三)改革行政审批方式。压缩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改进审核审批办法。将可批可不批的审批项目一律取消,根据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重新确定审批项目;对必须由税务机关监督管理的税务事项可以分别实行事后备案制度或纳税人依法执行、基层税务机关事后监督检查、违反规定给予处罚的办法,尽量减少事前审批项目。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纳税服务的效率和层次
税务机关把握纳税服务的本质,就要想方设法让纳税人知晓税收法律法规,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同时尽量减少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所负担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现代网络通讯与信息技术,将税务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与信息技术进行重新分解组合,在互联网上实现税务部门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和再造,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一)建立税收公共服务体系。这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税收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税务行政管理系统、数据仓库、外部信息交换系统等为纳税人提供全面、准确、规范、方便的信息网上服务。纳税人在这个税收公共服务平台上应能够查询到各级税务机关的组织结构,各种涉税事宜的办理指南,各类税收法律、法规和最
新的税收政策,以及税务公告和通知,纳税人关心的各种涉税统计信息,各种证照审批结果,纳税人信用等级信息等,根据权限还可以得到个性化的资料、信息和相关的各种服务。(二)建立税收征收管理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税务管理应用平台,与税务机关后台涉税业务数据库相连接,为纳税人提供税收征管全程的网上业务服务。要以税收业务流为主线来设计搭建电子税务的网络平台,为纳税人提供无缝隙、全天候的“一站服务”或“无站服务”。纳税人可以在网络上完成办理证照、待批文书的审批等事宜;通过互联网向税务局发送纳税申报资料和有关财务报表资料的电子数据,进行纳税申报和缴税。双定户纳税人可以采用电话申报,银行代缴等方式完成纳税义务。
(三)建立面向纳税人的呼叫中心体系。建立税务部门网上服务中心,使纳税人可以得到税务人员实时在线的服务和帮助,及时解决纳税人提出的各类涉税问题。
(四)加强与政府各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换。基于从高技术、深层次完善纳税服务的标准和要求,加强税务机关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重点税源[此篇范文为文秘站 作者呕心呖血之作()-未经过文秘站网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那些跨地区和跨部门的涉税业务处理能够一体化、系统化,实现以现代科技手段来保证纳税服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整合管理资源,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
纳税服务坚持以纳税人为本就要打破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打破部门界限,穿透行政层次,建立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要强化服务创新、服务特色,纳税人细分,实现服务的个性化、服务的多样化。
(一)建立多元化纳税服务体系。首先,改革税务机关机构设置。税务机关现行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采用上大下小的陀螺形结构,上级机关机构设置多、人员配置多,下级机关一人或一个部门往往要面对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多人和多件事情,下级机关的工作疲于应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税务管理和纳税服务的质量。要适当精简上级机关的机构和人员,减轻基层的负担。其次,统一组建为纳税人服务的职能机构。列入机构编制,规范机构运作行为。第三,要引入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税务机关开展纳税服务,是法律赋予征税主体的应尽义务和责任,但它不能包办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宜。在税务机关提供的纳税服务之外,纳税人所需要的其他税收服务项目,应当通过税务等途径来解决。在纳税人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以税务机关为纳税服务的核心主体的同时,吸收社会中介机构、民间非赢利组织参与进来,打破以往纳税服务由税务窗口单兵种作战的格局,最终形成政府机关、协税部门、中介、税务系统等共同参与、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纳税服务新体系。
(二)加强纳税服务的针对性。按一定标准把纳税人划分为若干细类,依据不同的类别特征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使服务在普遍化基础上兼顾个性化。一方面,要加强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对信誉等级高的提供及时上门服务、免年检、少检查等服务,对信誉等级低的则更强调法人警示、加强政策培训、加大检查等,帮助其提高对税法的遵从度。另一方面,实行纳税人分类管理。根据纳税人的经营规模、缴纳税收收入的多少等,将纳税人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在管理上采用不同的服务方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增强纳税服务的互动性。建立并完善纳税人信息档案,根据纳税人的自身特点、日常表现,掌握其需求,及时提供个性化的、交互式的、有效的纳税服务。成立纳税人联络组织,负责组织、了解、征询纳税人意见,传递税务机关工作情况,监督、检查、质疑、督促纳税服务工作。建立评税小组、强化听证程序、允许列席旁听制度,逐步完善纳税人参与税务决策的体制。建立独立于税务部门、党政系统的纳税服务评估机构,定期对纳税服务进行精确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客观、公正、正确地反映纳税服务的真实水平。
篇4
摘要:会计稽核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一部分,在高校内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为日常工作中的货币资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稽核,高校财务报告的稽核,对重点项目的专项稽核等。通过对会计进行稽核管理,同时在高校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等进行有效的评价,在日常经济活动中,针对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防止舞弊和腐败。
关键词 :会计稽核高校内部控制
2012 年11 月29 日,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自2014 年1月1 日起开始实施,从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等方面在《规范》中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于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在《规范》中也进行了明确。
1 会计稽核与会计审核尧会计复核尧审计的区别与联系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审计部门监督财务,设置专业的稽核部门没有意义。但是,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会计稽核是一个重要环节,与会计审核、会计复核、内部审计相比,其区别主要表现为:会计审核是会计人员审查、核实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取得原始凭证的真实性等,通常情况下,这是组织开展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复核是在审核的基础上,按照《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会计人员再次复查和核实、会计科目的运用、核算方法的正确性。内部审计是学校审计人员经常性地审计学校的所有财会业务,以及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某项经济活动,该项工作需要单独设立审计部门。会计稽核则是学校财务部门继续、深入开展自身的会计审核、会计复核工作,通过对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随时的抽查,以及通过各种形式对学校财务部门、二级院系的财务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找出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该项工作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自身进行内部监督,仅以促进内部管理。
2 会计稽核的内容
2.1 加强学校内部控制,建立完善高校会计稽核制度体系。对于高校来说,需要建立完善的会计稽核制度。通常情况下,涉及的稽核制度主要包括:稽核程序、稽核工作的责任、稽核业务流程等内容,同时对稽核管理的范围、权责等进行明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稽核工作提供机制保证,进一步确保稽核工作效率和质量。
2.2 规范操作程序,提高会计水平,对重点项目进行专项稽核。规范日常稽核工作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在稽核前要做好稽核准备,制定稽核方案,明确稽核人员;其二是在稽核实施时,对稽核工作的底稿进行登记,同时注意稽核方法和技巧,确保稽核工作的全面、真实性、准确性;其三是在稽核报告和处理阶段,以“稽核事实和评价”为基础,做好稽核工作的总结与反馈,确保稽核报告的及时性、全面性;其四是在稽核过程中,遵守签字负责的原则,对于自己审查签字的稽核内容,稽核人员需要全面负责。
3 加强高校会计稽核的相关措施
3.1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应以会计稽核为中心。高校应逐步建立、完善系统的会计稽核制度。设计的这些制度应包括稽核的程序、稽核工作的责任、稽核业务流程等内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稽核管理的范围、权责等进行明确,进一步为组织开展稽核工作提供保证,进而提高稽核效率和质量。
3.2 加强工作中的会计稽核。①稽核原始凭证。对于会计工作来说,需要从原始凭证开始,并且这是会计记录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显得尤为重要。在组织开展稽核工作时,首先对反映经济业务真实性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查,检查其与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相符;其次对各类原始凭证填列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以及品名、数量、单价的齐全性进行审核;最后按照有关规定,对支出情况进行审查,检查其是否符合经费审批程序。②稽核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其重点是确保使用的科目与高校会计制度的要求保持一致,审核记账凭证上的支票号与支票存根的一致性,所附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金额是否一致等。③审核现金出纳员是否按照规定办理业务,现金库存是否做到日清月结,有无坐支行为,有无私设“小金库”的行为。对现金日记账中的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审核,以及是否存在超库存限额存放现金的现象等。④审核银行月末对账单的真实性。在审核过程中,需要审核未达账项中的每一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可靠性,双方金额是否真实的平衡,是否分开保管支票和印鉴,对现金支票号码的连续性进行审核,是否存在缺号、跳号现象。对于作废的支票是否统一销毁。⑤稽核会计账簿。审核会计账簿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单位设置会计账簿是否符合有关的规定要求。制止和纠正伪造、变更、故意毁灭会计账簿等违法违规行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处理。⑥稽核会计报表。审核会计报表,其重点主要集中在,报表中数据来源的真实性,是否全面反映内容,以及包含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表与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⑦存货的稽核。检查存货的购入是否符合政策、程序。检查采购发票、验收单、入库单和出库单的真实性,检查每月对于存货的盘点情况,不定期的盘点存货是否与会计部门的存货明细账相符。⑧固定资产的稽核。检查固定资产的申购是否以预算为依据,购入的固定资产是否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接收、检验和发放。是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报废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3.3 确保会计稽核工作的合理实施。落实稽核制度的必要保障是合理的组织会计稽核工作的实施。在记账过程中,财务人员需要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同时按照科目设计的要求记录经济业务,进一步形成相应的会计信息。对于记账凭证,一般需要稽核人员进行事前稽核。在当前情况下,如果会计信息量比较庞大,同时稽核人员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事后稽核。对于高校的院系来说,通常利用某一特定的方式定期进行稽核。
3.4 做好会计稽核工作重点。高校会计稽核工作的重点是重点项目的专项稽核。高校应在做好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日常稽核的基础上,扩大专项稽核的范围,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收支及分配、计算数据的准确性以及预算执行过程的调整分配等内容上来。
3.5 改变会计稽核手段。在会计稽核工作方法方面,需要高校努力改变传统的方法,对会计稽核工作思路进行相应的调整,为了便于组织开展会计的稽核工作,通常情况下需要寻求新的专业稽核、审计软件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研究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同时找出问题及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建立奖惩机制,引入更加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完善高校的内部控制规则。
3.6 加强会计稽核队伍建设,提高会计稽核人员的业务水平。高校应通过不同方法提高稽核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学习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技能,进一步巩固强化稽核人员监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新形势下,不断满足稽核工作的需要;二是派稽核人员到各综合业务部门进行实地学习,不断熟悉业务操作规程,强化自身的业务技能;三是聘请专业教师传授系统的稽核审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稽核人员的专业水平。
4 结语
在组织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与事业单位相比,高等院校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核心任务主要集中在培养人才,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不断推动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因而,高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导致人们忽视业务活动的经济与效益属性。但是,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筹资不仅仅局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这一单一渠道,对于学校来说,可以通过上级主管部门、校办企业、企事业单位以及联合办学等额外渠道获得收入。随着经济业务类型的日趋复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增大了工作难度,并且细化了职业分工。在当前环境下,随着应用财务信息系统的不断普及,在全过程的核算及财务管理经验方面,对于高校会计人员来说普遍缺乏独立、完整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内部财务加强控制,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稽核工作,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同时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高等学校需要建立和完善以会计稽核为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组织开展各项业务时,能够有章可循,并且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进一步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刘承龙.论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稽核工作的开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6):60-61.
篇5
关键词:工业企业采购;商业企业采购;采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242-01
一、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的不同
首先,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货币流通模式不同。
工业企业货币流通要经过: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这么一个循环过程,包含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而商品流通企业包含:购进、销售两个阶段。商品流通过程中,不涉及原材料的问题,而工业企业则要认真核算原材料、人工成本、制造成本等问题。
其次,在会计核算上,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核算方式不同。
会计上,工业企业主要业务是生产环节,核算上也是以生产方面的核算为主,工作量主要集中在成本核算,如材料的管理和成本分配等规律性的重复工作;商业企业的业务非常繁杂,从产品进销存,各项费用,到资金管理等,几乎常规会计涉及的内容都少不了,科目设置比工业会计要多,子目也要细得多,主要是核算比较繁琐。
二、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在采购管理上的异同分析
采购是企业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采购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近些年,随着供应链管理的盛行,很多企业把采购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企业开始照搬国内外先进企业的采购模式和采购策略,但是,往往照搬过来的模式会“水土不服”,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是从宏观上将,很多企业还是没有严格地区分开工业企业采购和商业企业采购的不同。我们知道,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的采购管理不尽相同,无论是在采购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以及采购绩效管理方面。
(一)基于采购计划管理上的异同分析
从表面上看,无论是工业采购还是商业采购,在采购计划的制定上,两者都需要分析采购需求、制定采购计划、规划采购预算、签订采购订单等流程。但是在实际执行时,两者侧重点各不相同。首先,在计划决策方法的使用上,由于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工业企业采购计划的制定需要更多地使用定量的分析方法,而商业企业会更多地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其次,在整个流程上来说,工业采购需要增加采购认证的环节,即样品认证――中试认证――小批量认证――大批量采购环节,而商业采购不需要认证环节。再次,在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中,两者的侧重点也不一致。比如在采购需求分析中,工业采购需要在MRP或JIT模式下进行需求产品的ABC分析,整个需求分析过程逻辑严密且用时较长,而商业企业采购一般都结合历史数据采用经验法来对需求数量进行确定,整个需求分析过程迅速果断,最后,在采购订单签订方面,工业企业采购审核审批较为复杂,考察考核时间较长,订单制作及订单签订都较为缜密,采购部门一般都会在针对不同的供应商制定不同的订单,一般不使用制式订单。但是在商业企业,订单一般采用制式订单,审核也较工业采购步骤简单。审核时间较短。
(二)基于供应商管理方面的异同分析
两者首先还是在流程上基本是一致的,在供应商的管理上都需要经历供应商的寻找――供应商调查――供应商开发(采购谈判)――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关系管理等环节。但是在各个环节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在供应商信息的寻找方面
工业企业采购主要通过(依次排序)国内外展销会、各类产品订货会、国内外的企业协会、国内外产业研究报告等信息方面寻找供应商;商业企业采购(依次排序)主要通过同行市调、厂商介绍、媒体广告、朋友亲戚介绍以及自行寻找等方面来对供应商进行寻找。其次,信息的范围上,工业企业一般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供应商的寻找,而商业企业一般在本区域内进行寻找。
2.在供应商选择方面
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主要体现在选择标准的不同。工业企业采购选择供应商标准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是:产品的质量、供应商产品中的技术水平、供应商商品的价格、供应商的快速反应能力等。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相对于价格,更侧重于质量及技术;商业企业采购选择供应商标准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是:供应商提供商品的价格、供应商快速的反应能力、供应商的地理位置等。由于商业企业一般不进行产品的生产,而是进行商品的贩卖,因此,相对于商品的质量来说,更侧重于商品的价格。
3.在供应商的开发方面
在供应商开发方面主要体现在供应商谈判上的不同。工业企业采购谈判必须通过试样认证之后才能进行谈判,且谈判较为正式,一般谈判人员可分为主谈人、副谈人、书记员等;商业企业采购谈判相较于工业企业采购谈判,由于供应商的数量众多,谈判次数相较于工业企业多,供应商的更换也较为频繁,谈判时气氛也相较于工业企业采购相对随意一些。
4.供应商的评价方面
在供应商评价方面主要体现在供应商考评侧重指标上的不同。工业企业更侧重质量指标和供应指标,质量指标如: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等。供应指标如:准时交货率、订单变化接受率等;商业企业相较于工业企业考评指标更侧重于经济指标,如:价格水平、报价行为、降低成本的态度和行动、付款方式、运输方式等。
(三)基于采购合同管理上的异同分析
首先两者的区分主要表现在合同管理的流程上的差异。工业企业采购合同管理流程相较于商业企业主要多了两个环节:招投标管理和公证环节。商业企业一般对于商品的采购不会进行招投标和公证。可以看出,工业企业的采购合同管理相对于商业企业要严谨的多,主要是由于工业采购一般涉及的采购资金较大,对于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技术要求较高,对产品审核较为严格。
其次,主要表现在合同的付款业务上,工业企业一般会严格执行合同的付款约定(多为货到付款),一般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供应商的付款,结算时工业企业一般多采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汇款和支票等来进行付款;商业企业在付款业务上一般采用账期、实销实结等结算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非常有利于采购方,结算时多采用现金、银行汇款等方式。
(四)基于采购绩效管理上的异同分析
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采购在绩效管理上的区别表现在绩效评估方法的侧重上。商业企业对采购人员进行评估一般会采用结果导向型绩效评估方法,多采用业绩评定表法或者关键绩效指标法。比如商业零售企业使用销售额、库存率、畅销品的比重、滞销品的比重、平均毛利率、客流量、客单价等来衡量采购人员;工业企业多采用行为导向型绩效考核方法,如多采用行为观察法或360度绩效评估法。工业企业一般评估时间较长。商业企业绩效考评更加追求效率,而工业企业会更加追求公平。
三、总结
两类企业间的异同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工业企业依据其生产环境或制造环境可分为按库存生产、按订单生产以及按订单设计生产三类。对于不同的生产环境,企业所采取的生产组织方式不同,相应的采购管理也不同:对于按库存生产的企业一般采取流水作业,货物成批采购、标准化程度较高、采购功能相对简单,采购的商务化比重大;对于按订单生产的企业,生产组织灵活迅速,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或工艺布局,采购要求较高,针对原材料、零部件等不同的物料应采取不同的采购及供应商管理方式;对于按订单设计生产的企业,生产往往要求现场作业,采购通常是接受订单并确定设计以后开始,采购具有技术性强的特点。而商业企业采购商品品类较多,采购差异化较大,标准化较差;供应商较多,供应商管理难度较大;商业采购的技术性相较于工业采购来说,技术性较差,更侧重于谈判技巧的应用。
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在采购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差异,这要求采购工作者要能够深刻地把握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各自的特点,同时把握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对本企业的采购进行全面管理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基于电子采购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区域采购模式[J]. 建筑经济,2009(8).
篇6
一、改革创新,探索实施“八步”运行机制
为顺应高校岗位设置改革要求,打破吃“大锅饭”现象,提高办事效率,该校立足现状,成立专门机构,按照“宣传发动、方案制定、实施操作”三个环节,坚持“公平公开、简便易行、统筹协调、区别对待”的原则,采用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循序渐进,探索实施了2013年度各岗位人员分类考核“八步”运作机制。
㈠岗位自选。各二级部门要求所属部门每位教职员工应立足于自己实际从事的工作岗位情况,填报《分类考核岗位自选登记表》。即需从教师专业技术岗位(高校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见习研究生/见习教师/员级)、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旁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正高/副高/中级/初级/见习研究生/员级)、管理岗位(中层正职/中层副职或副调研员/科长/副科长或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或见习生)、工勤技能岗位(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四种岗位类别和等级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本年度绩效考核使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一旦选定某一岗位类别和等级,则按其选定的岗位类型考核标准进行年度绩效考核。
㈡个人自评。每位教职员工根据自己选定的岗位类型和等级,并据此依据《教师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量化考核指标》、《其他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量化考核指标》、《管理岗位人员量化考核指标》、《工勤技能岗位人员量化考核指标》,选择与自己岗位类型相对应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自我赋分量化评价。
㈢部门核查。各部门考核核查小组对所属部门教职员工根据量化指标所提供的有关教学、科研、荣誉获奖等方面的佐证材料以及一年来的工作实际表现情况,对其自评情况进行逐一审查,并将部门评议结果上报至学院考核办。
㈣抽查审核。学院考核办组织教务、组织人事、科研、督导、宣传统战、纪检监察等相关职能部门,分线、分组、分块从不同岗位类型考核标准中选取若干个主要考核点进行全面抽查审核。
㈤初定等级。考核办工作人员将考核办抽查的部分审核得分加上考核办未抽查但经各部门核查的考核点得分,得出不同岗位类型不同等级的每个教职工的年终绩效考核得分,并由此初步确定全院各岗位人员分类考核等级。
㈥公示反馈。考核办将教职工的年终绩效考核成绩分别发放至其所属部门,由部门公示,并接受对绩效考核结果有异议的被考核人的申诉申请,汇总上报至考核办。
㈦申诉复核。考核办组织召开由参与抽查审核的职能部门组成的申诉复核工作会议,对提出申诉的被考核人的申请复核加分项逐一进行复核审定。
㈧最终定级。召开绩效分类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核定最终考核等级结果,报党委会议审批。
二、总结反思,理性透视运行机制新的困境
新的“八步”考核运行机制,尽管遵循了“自愿选择、阳光考核”的原则,在尝试阶段运行得亦较平稳。但总结反思,其也存在以下主要困境:
㈠注重自评,忽视互评。由于仅考虑到考核指标体系中的量化规定性要求,可以通过藉助审核佐证材料的真实性而确保每个被考核人自评行为的自觉性及其结果的有效性;却严重忽视了考核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成分,因其不确定性,加之受“趋利避害”人性使然的支配,必然会出现部分被考核者非理性、非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开展自我评价的现象。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此,严格意义上说,仅有自评而无互评的考核机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㈡自我保护,部门主义。根据新的考核机制,考核结果运用直接与被考核人的年度绩效增量分配相挂钩。而各岗位各等级的综合划分又是基于全院通盘考虑,即同岗位同等级人员的竞争排名、等级划分,不是以部门为单位,而是在全院范围进行。于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心理驱使下,以及在“好人主义”管理思维支配下,绝大部分部门审核人员从维护本部门所属人员的利益,使其在全院综合排名中不落于低等次的愿景出发,出现了“部门保护主义”,未能真正履行核查之责。即,在考核审查本门所属被考核人员自评情况时,存在把关不严、随意审核的现象。
㈢情况不明,审核困境。“八步”考核运行机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职能部门抽查审核。其最初的设计预期为:一是对部门审查情况的监察,看是否存在徇私舞弊、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二是对被考核人员考核成绩作出最终审定。然而不难发现,实际操作中却事与愿违。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职能部门对被考核人的德、能、勤、绩、廉等表现情况认识不够、不足、不全,致使对被考核人员的考核中所涉及到的非量化考核项的审核势必把握不准,加之部门审查又囿于“保护主义”和“好人主义”,其结果的真实性本身就值得质疑。因此,职能部门的抽查审核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㈣划等定级,参照异化。新考核运行机制的最后环节就是划等定级问题。其做法是将所有被考核人员打破部门身份界限,在全院范围内实行同岗位同等级人员的综合排名、等级划分。这看似很公平、合理。但其有一致命弱点,在于可比性的弱化,尤其是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人员更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某些部门岗位在宏观范畴划分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微观层面上因其工作性质、岗位特性等差异性而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将同岗位同等级人员在全院范围进行比照排名划等定级,实则以表面上的公平性掩盖了各部门工作岗位的差异性,最终导致他们之间工作岗位的不可比性而呈现出不公平。
三、优化完善,考核机制更趋于科学合理化
针对以上出现的新困境,我们没有浅尝辄止、固步自封,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它总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再到成熟的质量互变过程。高校各岗位分类考核机制亦是如此,也要经历一个“凤凰涅??”式的蜕变过程。对此,我们又分线分块地组织专题座谈会,广泛讨论、征集意见、优化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㈠“”变革,考核机制更贴近实际。这主要表现为:①考核指标的改变:由《教师专技岗人员量化考核指标》、《其他专技岗人员量化考核指标》、《管理岗人员考核指标》、《工勤技能岗位人员考核指标》4个指标体系整合为《专任教师量化考核测评标准》、《坐班人员考核测评标准》2个指标体系;②考核重心的改变:由“全员考核”转变为“以考核坐班人员为主、考核专任教师为辅”;③考核果运用的改变:由“与年度绩效增量挂钩”转变为“坐班人员年度考核结果与当年坐班补贴发放挂钩,同等级的同行政级别人员享受相同的坐班补贴,同等级不同行政级别人员以及不同等级不同行政级别人员实行差异性坐班补贴。专任教师年度考核结果与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挂钩,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一职称内部等级晋升与推荐评聘上一等级专业技术职称”;④考核责任的改变:由“职能部门负责”转变为“各考核小组负责”;⑤划等定级的改变:由“全院同类人员比较”转变为“部门(或考核小组)内部成员比较”;⑥考核内容的改变:由“自评赋分、审查审核定成绩”转变为“个人自评、集体互评、领导评议按一定比例综合得出考核成绩”;⑦考核主体的改变:由“教师专技岗、其他专技岗、管理岗、工勤岗”四类人员转变为“中层正职人员、其他坐班人员、专任教师”三类人员;⑧考核方式的改变:由年终绩效量化考核与评优评先考核,“两步走,有所借鉴”的考核方式转变为“两者合二为一,无缝对接”。
通过改变,优化了考核指标,减少了重复考核,强化了考核程序,考核不仅更具操作性、合理性;而且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更符合考核的预期愿景;还能破除部门保护主义和“论资排辈、轮流做庄当优秀”的弊端,造就了部门内部人员竞争态势,更有利于人事管理,以致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7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档案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全面领会精神实质,认真组织学讲话精神,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认清档案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责任和要求,牢牢把握方向、大胆探索实践,推动档案工作内容、方法、制度改革创新,落实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各项目标和任务。概括地说,要肩负起三大使命:一是全面忠实记录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二是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档案服务,三是档案部门自身改革。就__档案工作实际来讲,着重要从提高三大能力上下功夫。
1、提高档案事业治理能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档案事业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组成部分,历来被作为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手段之一。实现档案事业从管理向治理转型,就是要使档案事业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逐步达到档案事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从制度、规范入手,纠正工作的随意性,努力依法行事。要严格实施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加强依法监管,努力在档案工作领域体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2、提高档案资源整合能力。深化改革的重点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档案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既是物质资源也是精神资源。三中全会对于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联系档案工作实际,既要研究市场在档案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要研究档案行政部门如何发挥作用,更加全面、科学地建立档案资源体系。要依法收集、保管、利用国家档案资源,依法规范社会组织、企业的档案资源,依法监管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个人档案资源。
3、提高档案综合服务能力。档案服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档案工作最成功的转型,各级档案馆除了向社会提供开放档案查阅利用,还成为公民获取政府公开信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场所,档案服务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的形势对档案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重新审视档案的服务领域、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提高档案综合服务能力,从深度看,要把六个“紧紧围绕”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从广度看,要继续拓展开放档案、政府公开信息、民生信息查阅的渠道和载体;从力度看,要寓依法监管于服务之中,为农村、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基层单位提供档案工作指导。
1、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发挥档案资源优势,主动提供档案服务。围绕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推动档案工作自身改革。围绕“双驱动四治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档案服务。以纪念__开放30周年为主题,搞好档案史料展。以核心价值建设为主题,主动融入地方文化挖掘,与相关部门合作,拍摄《__》百集电视片。以__重修落成为契机,整理出版__史料,组织__史料展。
2、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档案服务窗口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档案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对保留的要将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网上和行政许可办公场所公示。强化档案馆社会教育功能,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夏令营等活动,深入推进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创新载体,努力提供档案和党政现行文件、政府公开信息的查阅利用。针对社会需求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机制
,巩固“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成果,完善机制,拓展范围,提高质量。加强档案服务利用窗口建设,优化建设查阅场所,开展电子档案查阅服务。深化“巾帼文明岗”、“工人先锋号”等创建成果。
1、加强资源建设。根据全省档案资源建设整体规划,制定实施我市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方案。继续抓好国家档案局8号令、9号令、10号令贯彻实施工作,结合《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二批),加强专业档案收集归档和进馆档案依法接收工作。市属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审核工作在2015年前全面完成。市档案馆做好第一、二批市直进馆单位档案接收和第三批验收工作。进一步加大档案征集工作力度,完善社会档案征集网络,健全档案征集工作保障机制。积极推进“三重一特”档案资源征集,继续实施境外__档案资料抢救计划。着力提高以各级综合档案馆为主体的国家档案资源总量、质量,优化馆藏、室藏档案资源结构。
2、强化档案馆业务基础。要以国家和省级关于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规范为引领,逐项对照检查,查漏补缺,建立正常、长效管理运行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档案馆开展国家级、省级档案馆测评工作,提高档案馆整体水平,慈溪争取通过国一级测评,镇海争取通过国二级测评。要抓紧市档案馆改造项目实施,争取在“十二”末达到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功能标准。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未达到标准的,要严格按照“__”规划的要求督促落实。
1、加快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进程。贯彻落实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精神,摸清家底,制定计划,用3-5年时间,完成全市综合档案馆馆藏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市县机关档案室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利用。实施档案与数字化成果同步进馆制度,按照《__市纸质档案数字化规则》要求,规范进馆单位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从今年起,对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及市直单位档案室的档案数字化情况进行通报。
2、深化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全面落实《浙江省档案登记备份管理办法》,依法开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市、县两级完成70%以上进馆单位室藏重要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和备份工作。根据省局规定的备份职责和要求,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做好国家专业档案和重点建设项目登记备份工作,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率达100%。推进档案登记备份规范化建设,加强与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衔接,50%以上的县(市)区创建规范化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完善档案灾害应急机制,在市档案馆建立区域恢复测试服务平台,开展数据灾备应急演练。
3、规范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按照《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的要求,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不断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和专题档案数据库。开展本市“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共享平台建设,为全国开放档案共享平台提供服务。按照《数字档案馆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完善市、县两级数字档案馆建设,用3-5年时间,全市100%数字档案馆通过规范化认定。市直单位要着眼“馆室一体”、“文档一体”的要求,开发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架构合理、功能齐全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在5年内全部完成数字档案室建设。继续开展示范和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创建工作。
4、开展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工作。认真贯彻《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办法》,明确电子文件归档、登记备份及接收进馆要求,试点推进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工作。注重登记备份工作与电子档案移交和接收工作的衔接。在市档案馆建立“档案图片库”和“电子档案在线接收和长期保存管理”平台。
5、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与相关部门合作,推进数字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有条件的要开展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要严格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的审查,凡和内容敏感的都不能公开、开放,更不能上网。各档案馆(室)要组织力量对已上网的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进行重新复核审查。要切实做好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工作。做好有密级档案或信息敏感档案的挑选和鉴定、解降密工作,无需继续保密的在解密后方可委托外包,仍需继续保密的不得外包,仍属绝密的档案一律不搞数字化。要采取各种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和监控、防范,严禁外包公司留存、外泄数字化档案信息。深入实施完善综合档案馆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有条件的档案馆试点开展重要数字档案异质备份工作。
1、提高市直机关档案规范化水平。加强对各类临时性机构、工作职责调整及新组建机构的监督指导。开展市级机关规范化综合档案室认定工作,列入市政府考核单位在2年内全部达到规范化综合档案室。抓好机关协作组工作,充分发挥协作组的作用。继续推进机关数字档案室和虚拟档案室建设。
2、规范国有企业和重点工程档案工作。按照国家局10号令的要求规范市属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组建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以示范带动企业工作的开展。分期分批抓好市属国有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审核。加强对金融、文化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开展企业数字档案室建设。加强重点工程档案工作培训。规范重点工程档案验收程序,更加注重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巩固提高民生档案工作。养老、医保、工商、国土、地税、卫生等系统,要巩固档案工作管理成果,不断探索创新。就业、住房公积金系统,要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档案管理能力及数字化建设。促进民政、环保、安监等系统业务档案及业务数据的规范化管理。
4、探索档案监管新机制。
开发区档案工作要因地制宜,区别不同情况,加强监管指导。对于业务基础较好的,要把规范化档案室认定工作延伸至其下属各部门,并鼓励其上等级。对于业务基础较差的,要加大指导培训力度。鼓励支持建设行业特色档案馆、乡镇档案馆和民间私人档案馆。推进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的档案工作,拓展工作领域和内容。
1、完善法规体系。制定出台《__市开发区档案管理办法》、《__市国家综合档案馆重要档案数据容灾备份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2、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做好迎接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相关准备工作。贯彻落实《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开展民生领域的档案执法检查。组织开展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督查。
3、做好考核、规划工作。做好“平安浙江”档案安全考核工作,继续贯彻落实“__”规划各项任务,抓好“__”中期执行检查情况的整改落实,启动“__”规划前期研究。
1、全面实施__记忆工程。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完善__市著名人物名录,推进名人建档工作。积极融入文化礼堂建设,完善“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和“企业记忆之窗”示范点建设。推进地方特色档案文化建设。
2、推进档案文化精品和阵地建设。加强档案文化精品建设,编撰出版《记忆__》系列、《__史料选辑》。积极开展“中国档案文献遗产”、“浙江省档案文献遗产”申报。配合做好《浙江通志档案卷》编撰工作。
篇8
关键词:教育管理信息化;业务模型;责任架构;信息化框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03-06
前沿论坛
前沿论坛
图1 我国教育管理层次结构图
图2 学校业务分析
前沿论坛
图4 教育行政管理业务模型
表1 教育管理业务模型
机构\&业务管理\&教育监管\&决策支持\&公共信息服务\&
教育部\&直属学校部分业务审核审批\&学校、学生、教师基础信息\&为领导提供综合决策支持\&为公众、企业提供教育公共服务信息\&
省级
教育厅\&直属学校部分业务审核审批\&学校、学生、教师基础信息\&为领导提供综合决策支持\&为公众、企业提供教育公共服务信息\&
地市
教育局\&直属学校部分业务审核审批\&学校、学生、教师基础信息\&为领导提供统计分析数据\&为公众提供区域信息服务\&
区县
教育局\&所属学校业务审核审批\&学校、学生、教师基础信息\&为领导提供统计分析数据\&为公众提供区域信息服务\&
学校\&各项业务管理\&监管对象,是各项信息管理的数据源头\&简单统计数据\&为家长提供信息服务,为公众提供学校信息\&
图3 中小学校管理业务模型
前沿论坛
图5 教育管理信息化业务模型
前沿论坛
图6 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总体框架
前沿论坛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1]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它与教育教学逐渐全面深度融合,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
在高等教育领域,随着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终身教育和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线高等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线高等教育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远程教育,它区别于以往通过电视、信函等为载体的传统远程教育,它的宗旨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从这五个“任何”中可以看到在线高等教育与人生发展的理想境界――教育机会的平等、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性、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成为可能。[3]在线高等教育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教育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线高等教育将革命性地改变知识的传播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给教育带来颠覆性影响。
我国基于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借鉴、仿效、探索、开发,初步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与特色的在线教育体系,这在快速促进高校职能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彻底变革现行传统教育,让教育冲破束缚、打破界限约束,成为文化和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载体。在线高等教育稳步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利因素在制约在线教育的扩大与发展,从而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挖掘出当前在线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模式、网络教学方式与学习策略、文化传承方式、教育管理运营模式等多个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探讨在线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在线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祝智庭先生将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局势概括为四句话,即“美国一马当先,欧洲稳步前进,亚洲后来居上,中国奋起直追”[4]。在线高等教育现状也可以用这一句话来概括。
1.国外现状
美国的在线教育30多年前开始向高等教育层次发展,进入21世纪后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成立于1976年的凤凰城大学(University of Phoenix)是目前被视为世界上最会经营、最成功的网络大学。1989年,它成为美国第一批被认可的提供网络学位教育的学校。[5]此后,涌现了一批在线高等教育的案例。2001年MIT就曾率先向社会推出了免费在线课程。[6]2010年Udemy是作为一个开放式在线教育网站,允许任何用户开发并创建自己的课程。[7]2012年,美国在线高等教育呈现爆发式增长,美国Harvard、MIT、Stanford等名校开始提供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涌现了有国际在线教育三驾马车之誉的Coursera、Udacity和edX,很多名校先后纷纷选择加入其中[8-13]。2013年1月23日,美国高等教育联盟(Academic Partnerships)发起“与学位挂钩的大规模在线公开课”计划(MOOC2Degree)。一些大学开始接受MOOC课程的证书,承认其学分。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美国投资界的关注。据统计,2012年4-12月间,美国有11家在线教育类公司获得风险投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投资领域覆盖了高等教育、在职培训和基础教育等各个领域。
在线高等教育席卷全球,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也逐渐展开。日本的Schoo、巴西的Veduca、英国的FutureLearn、德国的iversity、澳大利亚的Open2Study如同雨后春笋纷纷涌现,进一步深入研究在线高等教育的规律、模式和技术等。
2.国内现状
美国在线高等教育风起云涌之际,国内的在线高等教育也开始出现一些让人兴奋的状况。1998年,教育部批准在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四所高校内进行在线高等教育试点。截止2008年,全国共有68所高校加入到在线高等教育这一新兴领域中来,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3]。2007年开始,简单学习网、多贝网、YY教育、微课网等在线教育平台相继涌现,在在线教育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国内高校中也涌现出来一批高等教育改革探路者,为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校际间的优势互补,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上海市组织30所高校建成了“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参与该项目的高校中的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选课,修读、考核、评定合格后认可学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等分别采取加入相关平台、和企业合作开发等方式开展在线高等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从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育机制等诸多方面上给国内高校起到辐射性示范作用。另外,传统的培训机构如学而思、新东方、高思、精华学校等也在在线教育方面加速布局。
3.现阶段发展特点
社会的发展带给在线高等教育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学习者对在线学习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教育学界对在线教育战略的广泛认同,量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这已成为推动在线高等教育全速前进的重要动力,在线教育已基本覆盖大部分学科的各类层次。[14-15]
从在线教育这一概念提出至今,在线高等教育的重要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用户类型及基数提升。用户类型由高校学生扩展到全社会的所有有学习兴趣的人,参与学习的人数也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在edx平台上, MIT的《电路与电子》课有160多个国家的15万多名年龄从14岁到74岁学生报名参与学习。Draves在《九个转变:21世纪的工作、生活和教育》一书中指出,由于网络教育和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将有50%以上的学习都会通过在线教育来实现。[16]
②注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网上互动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国际风行的在线教育模式不仅关注课程内容,而且重视组织学习和学习评价,国际上的公开课甚至已有学分认证。当代在线教育之所以在全球领域风行,远不只是信息技术这一教育教学手段的普及和应用而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的普遍接纳[17]和完整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教师由知识传播者变更为学习促进者和指导者。2011年,美国斯隆联盟对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和面授学习效果认可度调查数据显示: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对在线学习效果持乐观态度。[18]
③注重开发优质数字资源。在线高等教育不仅通过信息与网络技术将免费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世界各个角落,而且十分注重数字资源的质量与形式,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学习者本身应享有完整的学习体验。它是开放教育资源发展十年的全新质性蜕变,展示了在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两者兼容并包的种种可能。
④已成为文化传承和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载体。在线高等教育爆发式的增长,在快速促进高校职能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让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人才建设的这一单一范畴,而是使之超越国界,成为国家之间的竞争,成为各国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和软实力输出主要和重要载体。
⑤投资迅猛。调查数据显示,在美国2012年上半年有165家教育类创业公司获得融资。而根据投资机构GSV Advisors的数据,2011年的教育类创业公司的投资情况已经超过“互联网爆发期的最高点”。11月,投资分析机构CB Insight的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教育类科技公司从风险投资那里获得了大约13.7亿美元的融资。
毋庸置疑,在线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之成为各高校下一轮竞争的焦点。在线教育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中因历史原因而导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途径,为变更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
三、存在的问题
在线高等教育虽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
1.利益重组的问题
在线高等教育的主体包括: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教师、学生等,各主体间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线高等教育的发展将是一个利益重组的过程。站在这种角度看,在线高等教育的发展就将面临长期且艰巨的挑战。如在上海构建的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中,如果学生选修了平台上的课程且通过考试,所获得的学分就会被参与平台构建的30所高校认可,这就使得其他学校采取传统授课方式的同类课程教师出现被淘汰的可能。这对于战略决策者来说,是一个更为宏观的问题,如何合理掌控这个度,变革过程中结构延续的惯性,都将成为最大的阻力。
2.教师信息素养适应问题
教学的设计是一项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挑战,在线课程需要教师更多地进行教学设计、更多地应用信息技术、更多地开展教学研究,教师的工作内容、复杂性、工作量都相应增加了,[19]教师是否能够适应,这无疑是一个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挑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需要迅速提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迅速转变,教育的管理模式需要迅速调整。培训相关的学术人员,通过让他们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构建性的学习,促进他们的发展,并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20]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3.开放教育资源问题
美国在线高等教育之所以蓬勃发展,是因为长期的积累,形成了足够规模的优质大学课程资源。,就国内来说,我国自2003年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2011年启动了“国家精品开发课程建设”,2012年启动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但是这些课程关注度、浏览量均不尽人意。[21-23]特别是因为这些课程的建设是一种项目驱动的形式,缺少持续的更新和优化。有没有足够好到可以接受大规模网上教学的评价与考验?其次是这些优质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保护问题。如何在促进优质教育教育共享的同时,关注优质资源创作者和提供者的利益保护,提高其积极性,开发更多更好的资源,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4.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
信息技术发展给知识产生、传播、获取、管理与利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新技术环境支撑下的教学规律、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方式将产生很大变革,推动教学理论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发展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知识协作和交流的学习环境的建构主义。如何在当前网络资源丰富、宽带互联技术成熟、无线移动终端普及的情况下,积极创新教学机制,逐步形成以自主学习、知识传播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摆在所有老师面前的一个很紧迫的问题。
5.统一的课程标准与评估机制建立问题
现阶段在线高等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之间在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最大限度保证教学质量是最为核心的关键问题。解决办法之一就是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符合教育规律的稳定的课程标准与评估机制。2012年11月13日,美国教育理事会(The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ACE)同意对Coursera上几门由顶尖大学提供的课程进行同等学分评估(acredit-equivalency evaluation),以此评判这些课程的质量,是否可以用于推荐学分。但现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及明确统一的课程标准与评估体系,各国之间在线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因文化差异等因素而产生的在线学习及课程各具特色等,也为统一标准的出台制造了阻碍。
6.资金及技术问题
根据《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11)》的调研,在我国450多所高校中,80%的学校认为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校园网发展的首要问题。“按流量收费,以网养网”是很多学校无奈的选择,这些,都直接增加了在线教育的成本,成为阻碍在线教育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瓶颈。尽管大部分提供在线教育的高校已设计并成功研发出优质网络课程,但仍需持续追加投入大量资金以更新与维护网络课程、资源和设备等。而对那些准备提供在线教育的高校而言,则需面对开发和传送在线学习材料的高额成本[24]。在线课程的制作、设计、开发、传送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是在线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阻滞。如何从信息及网络技术角度出发,打破常规意义上的课堂和教室的桎梏,将教育领域从物理二维空间发展至更广阔的多维度信息空间,这也是值得所有教育理论研究者钻研的课题。
7.运营模式问题
到目前为止,在线高等教育并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营及商业盈利模式,虽然它自出现伊始就吸引了许多非盈利性的慈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等商业性盈利机构的青睐。供应商、业务模式和运营方式尚没有得到颠覆性技术的支持。[24]目前正在尝试的商业化运营模式有将在线高等教育课程作为大学预科课程提供给商业网络教育机构有偿使用,或者向本校学生收取相关学费后提供在线高等教育课程并授予学分,除此之外还可提供成绩单、学业证书、就业推荐等项目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因在线高等教育在客观上来说需要长期大量投入,如果没有合适的运营模式,在线教育是不会具有持续性发展的潜力的。在在线教育日益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下,如何找到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能促使教育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适当的商业模式,发挥在线教育的最大功效及收益,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8.跨文化与在线学习文化的建立问题
在线高等教育中存在一些跨文化的现象与问题。技术人员、传统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群体之间对在线学习的不同看法存在文化冲突。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与跨文化意识在在线学习中需要尽量照顾[25]。Curtis J.Bonk认为开放教育世界的三大宏观汇聚趋势:学习工具和基础设施的可用性,自由和开放的教育内容与资源的可用性,一场面向开放获取信息、国际协作、以及全球共享的文化运动。使当今全人类数字化的第三大宏观汇聚趋势是一种协同建构、协商和共享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文化创造:即一种“参与式学习文化”[26]。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参与式学习文化”的建立就成为了在线教育的重中之重了。
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全球在线教育的高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高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改革契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文化传承创新提出了挑战,为国家快速实现软实力的输出,提供了更便捷的战略性机会。针对当前在线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我国在线高等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①重视在线高等教育的发展机会。应从国家战略竞争高度,人才培养角度,国家软式实力输出角度,打破原来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制订大学在线教育发展长远规划,把开放教育资源和MOOC纳入大学发展战略中。投入资金扶持在线教育的发展与扩张,抢占全球市场,影响全球。国内最顶级的大学应该积极推动MOOC的开发与应用,努力提供优质开放教育资源,并逐步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对于一般大学而言,应该充分利用优质开放教育资源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深化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②加强引导,大力提升学生与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把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国培”中的专项,同时,设立为期3年的“高校国培计划”,专门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在最短时期内,快速提高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利用水平,为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做好人才支撑。在熟练和舒适地运用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培养教师和学生自我激励、自我约束、高效时间管理、在线协作的能力等一系列的个人特质和技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在线参与式学习方法。
③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重视在线高等教育的教学特点和规律下,制订相关标准,整合专家资源,开发符合当前需求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应引导教师将我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精品课程,以及世界名校的大学视频公开课等开放教育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通过这些开放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④积极探索和深化在线教学模式的创新。近年,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各高等学校,陆续开展了许多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取得了优秀成果。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大学应该积极探索将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翻转教室等创新教学模式,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实践之中,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⑤加强在线高等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组织开展多维度立体教学效果评价。加大对在线教师科学、系统的培训力度,制定统一、完善的在线课程的制作标准,建立适合在线学习特点的多维度立体评价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是我国高校在线教育保持健康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保证[24]。组织有关方面专家,根据中国国情研究制定网络公开课、微课程和讲座等教学资源的上网认证标准;针对经过认证的教学类资源制定网上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制定课程微证书发放办法,以及各种类学位对课程微证书要求的数量和种类。当然,一定要考虑到与现行学位的等价和衔接平衡等问题。把握在线学习的科学规律,从聚合、连接、分享和创建四个维度[27],我国高校有必要借鉴美国,将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和利用情况纳入在线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保证在线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模式。建设免费的国家教育宽带网络,或为在线教育提供者提供带宽补贴,为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网络支撑与保障,为国民提供公平在线教育的条件。为获取稳定的资金来源,应建立多元融合的筹资模式,如捐助模式、自筹模式、投资模式等。通过各种类型的筹资手段,引导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在线高等教育事业,充分发挥资本优势。
⑦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运营模式。在线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商业及风险投资公司大放异彩。目前看来商业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抢滩在线教育已经渐成风潮,并将给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带来持续的资金和创新动力。[28]只有在商业资本的推动下,引入专业的管理及运营人员,制定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契合市场经济的在线教育发展方案及计划,才能为在线高等教育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在这个基础上,高校和教师也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教学材料、优质资源的组织、教学效果提升等教学研究工作中去。由此而建立的商业运营模式可为在线高等教育创造未来发展的新路径。
⑧建立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在在线教育起步至发展、成熟、壮大的十年间,全球协作、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这为免费获取大量教育资源提供了机会。随着信息消费的日益成熟,教育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进行了转化,同时,人们也改变了以往仅仅作为被动方即信息内容消费者的习惯,慢慢将角色过渡成为主动方即网络学习内容的创建者和开发者。从朱学恒的“Open Course,Open Source”理念、到余志海的“多背一公斤”、再到FreeRice的“背单词,捐大米”,在各种类型的实践社群和学习社区中,在“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中的教学活动,在Busuu、ChinesePod、Livemocha等语言学习环境中,无不充分体现了这种协作、参与、共享的理念。随着在线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一种新型的共享、协作与参与式的学习新文化。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为我国在线高等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面前,在线高等教育要承担起历史的使命,要稳固已有成果和学术地位,需要挑战学科发展中的禁锢, 突破领域研究的瓶颈,用更敏锐的洞见和更宽广的视野来引领教育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
[13]Coursera raises $ 16M for free online education for the masses [EB/OL]..
[22]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
[23]关于启动2012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
[24]钱玲,张小叶.美国高校在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来自斯隆联盟的系列调查评估报告[J].比较教育研究.2011,2(253):65-69.
[25]Cary A.Duval.在线教育与跨文化问题[J].开放教育研究.2001,3(31)14-18.
[26]柯蒂斯J.邦克.《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
篇9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主要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组织的经济效益,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从而使得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规划和控制各项经济活动,它是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主要的技术方法有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责任会计等。
二、管理会计在财政部门应用现状分析
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并引进管理会计知识的,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较晚并且理论研究成果不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和完善,管理会计在我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大部分管理会计的方法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如河北邯郸钢铁公司实行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可谓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典范,如今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记分卡等绩效评价方法、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成本管理方法在内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陆续在我国企业中运用,但是管理会计在财政工作中应用较少。
(一)管理会计改革方面理论和专业知识知晓度不高。2014年,为深入推进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财政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同时各级财政部门也对加快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宣传,但是在部分财政部门尤其是基层财政部门因业务工作量大、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原因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知晓程度仍然不高。而财政部门对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的指导就更无从谈起。
(二)理论与财政实践结合较少。近年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在我国介绍的较多,但由于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行政事业单位更重视职能职责发挥、财政重视预算绩效管理不够等多种原因,在与企业和财政业务实践的结合上较少。加之长期以来,财政业务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都更加重视财务会计报账类业务处理,对管理会计重视不够,导致管理会计与企业业务和财政业务结合推广不够。
三、提升管理会计与财政工作实践的建议
(一)拓宽渠道,提高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在财政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认知度。各级财政部门应拓宽宣传渠道,一是通过在会计从业资格培训、财政干部培训、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业务培训中加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不断提高财政业务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会计理论水平;二是通过网站问答、知识竞赛、征文等方式,将竞赛结果与职称聘任、年度考核等相结合,调动全体财政和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对管理会计知识掌握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断提高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认知度;三是国库集中支付实施后,部门单位的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部门单位会计人员的职能和会计人员在部门单位的地位,对此可由各级财政部门牵头,组织同级政府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加强对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使其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区别,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同时提高对会计人员的重视程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地位。
(二)加快推进,提高财政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水平。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相继出台规定,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入职资质的检查。通过检查,未取得从业资格或任职资格的在一定期限内考取,可以督促会计从业人员加强学习,全面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这一举措将使会计从业人员接受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能力有效提高。
(三)管理会计方法与财政改革实践相结合的探索
1、预算编制和预算审批过程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实现制约和激励,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目前,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方法(以部门预算编制为例)主要是由各部门单位根据单位开展职能活动和业务活动的资金需要编制初步预算报送到同级财政部门后,财政部门根据各部门、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审核审查,对重点工程和大项支出进行投资评审概算,之后财政部门将审查结果反馈给部门单位,部门单位根据反馈结果编制详细预算报送到财政部门审批。在此预算编制过程中,一是可以引入管理会计中的方法进行战略管理。首先作为财政部门和各部门单位要根据各单位职能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目前,部分省份如山东省出台编制中期财政规划,要求科学预判未来三年财政收支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财政收支政策和重大项目资金安排,逐年滚动管理,实现规划期内跨年度平衡的预算收支框架。这便是对财政部门提出战略规划的要求,同时这一要求也应该扩展到各部门单位;二是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可引入标准成本法,对部门预算中的公务费、车辆燃修费等在同类型的部门单位中可实行定额标准控制。
2、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预算考核方法在财政实践中的应用。目前,财政部门的预算,以部门预算为例,一般在预算的执行中要求预算的刚性,无特殊情况不得调整预算。但是,预算执行过程中与完毕后,对预算与决算差异的分析往往只停留在数字上的比较和调整预算的解释,在具体分析上比较欠缺,预算的执行效率如何,很少进行考核。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预算考核办法:一是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考核制度。由财政部门牵头,按月度、季度组织对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可选择重点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详细考核,为下一年度编制预算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二是执行考核要落到实处,确保考核不流于形式。在预算考核中要合理确定考核主体,一般财政部门可由上级财政部门考核,实行逐级考核;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考核可由同级财政部门牵头进行考核;考核可组织审计、纪检检查部门、有关中介机构共同参与以确保考核过程的公开透明和客观公正。尤其要注意考核执行者与考核者要相互分离,若有涉及利益关系的考核对象应采用回避原则,以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可信。
篇10
关键词:基本建设;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轨
历年来,事业单位建设项目核算通常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各单位均单独设置基本建设财务账套,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明细会计科目的设置与核算。2014年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基本建设项目纳入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但依然保留基本建设账套的独立核算,以双轨制维持现有的两种会计制度的模式。随着近年来财政预算体系改革、零余额账户的推出、银行账户的清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强制结算等制度的实行,一个单位同时执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逐渐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且日益凸显两种会计制度双轨制的矛盾与冲突。
一、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双轨制下的问题
(一)关于银行账户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事业单位下拨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纳入单位指定的银行开设的单一零余额账户中,因此,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基建项目必须要与单位大帐套合并使用,进行统一的收入与支出、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核算。目前,事业单位一般建设资金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专账核算,按规定程序批准使用。国库零余额额度下达后根据项目进行分解,归集到各自项目的预算额度中,按规定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与单位财务账分开独立核算。由于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账套没有独立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基本户的银行账户也因根据规定进行银行账户被清理销户。单位的基建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另一部分来源于事业单位自筹,但是,基本建设账套的银行基本户已经不存在,其自筹资金只在单位大账套进行会计科目的形式核算,资金并没有真正拨付,但是在基建账中,这部分资金又作为事业单位的自筹拨款计入资金来源中,导致一定程度的“账账不符”。此外,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实行后,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用公务卡结算的费用结算,需要单位大账户进行挂账、还款冲销的结算,同时,也须在基本建设账套同步反映,造成财务工作的重复劳动。
(二)关于会计核算
基本建设账套与所财务账套各自独立,在基本建设账套内根据实际承担的建设项目分别单独核算,按规定将决算情况合并纳入单位账簿和相关财务报表。基本建设设置独立账套,会计核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均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并根据项目特点及财务管理要求,自定义部分末级明细科目细化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等式为资金来源=资金占用。基本建设账套核算的同时,需将财务事项在单位的大账套里同步反映。事实上,建设单位基本建设账套的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这一会计等式核算的会计内容与行政事业单位账套内建设项目会计核算的科目并不匹配,需要手工调整合并后才能填报。另外,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项目经常有自筹资金,其资金的核算一般通过“结转自筹基建”这一科目进行列支,然后再转入基建账,但是这样的核算方法势必造成资金的重复性列支,具体的会计操作中,这样的会计核算方式也经常会使财务人员产生困惑,容易导致账务混淆。
(三)关于会计报表
由于《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等式与企业、事业单位不同,会计报表的格式也不一样,《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报表有:资金平衡表、基建投资表、待摊投资表、基建借款情况表、投资包干情况表。2014年起,财政部将基本建设会计报表调整为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保留了资金平衡表,另外设置了投资项目表、资产基本情况表、项目统计分析表。单位编制财务决算报表时,也必须将基本建设账套合并纳入一并反映。由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的对应性不够强,即便合并账也会给会计报表的填报造成很大困惑,无法真正将基建项目的会计信息与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实时反映,不利于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分析。
(四)关于财务内控
良好的财务内控制度,能够有效约束单位的主要经济行为和关键岗位人员,确保项目执行和管理行为在良性轨道上良好的运行。根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规则》(2016年财政部第81号令)及单位内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各单位基本都实行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资金支付严格按照合同制、监理制管理,单位内部严格实行逐级审核审批制度。由于基本建设账套与单位本级财务账套的相对分离,其财务内控相应实施不同的内控制度和规程。这种情况下,单位的内控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目标不集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关键控制点的具体目标、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财务决策等环节。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内控的设计,在层次上一样涵盖单位领导班子、管理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甚至单位全体职工。在流程上应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环节。而选准关键控制点是规范内控制度的核心,只有抓住关键控制点,才能有效避免内控真空。
二、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轨的必要性
(一)取消基本建设独立账套,合并至单位法人账套
目前,基建会计核算采用独立账套核算,会计科目也是单独设计,会计恒等式为资金占用=资金来源,相对于其他会计制度有较大的区别,对会计人员工作“兼容性”有更高要求。新修订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均要求基建并账,避免基建账“游离大账”。但频繁的并账工作,造成了重复的工作,多次并账也容易造成核算上的差错。此外,根据财政国库支付制度,支付额度统一按项目预算下达,但按照现行银行账户管理要求,涉及自筹资金的基建项目,其自筹资金是在单位基本结算账户,无法拨付转到基本建设银行账户(原基建银行账户已撤销),容易造成项目资金管理与财务核算交叉混淆,不易统一管理。因此,建议撤销基建项目独立账套核算制度,统一合并至单位账套内实行专项核算,专款专用。既满足了基建项目独立核算的要求,又实现了法人账套对单位财务收支和预决算执行情况的整体反映,还减少了合并基建账带来的财务重复工作,提高了管理效率与质量。
(二)对相关会计报表进行优化合并
目前,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年末需要填报与基本建设项目相关的报表为《部门决算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两套报表相互交叉,数据重复统计部分较多,差异在于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报表》由以前的《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决算报表》修订调整而来,总共4张表,分别为资金平衡表(01表)、投资项目表(02表)、资产基本情况表(03表)、项目统计分析表(04表),其中资金平衡表与以前的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决算报表口径一致,但投资项目表与资产基本情况表为近年来调整报表统计口径后新增填报的。笔者认为,该套报表与《部门决算表》统计内容基本重叠,尤其投资项目表,将基本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和所财务账形成的固定资产混在一起,无实质意义。另外,资产基本情况表与部门决算的资产情况表统计内容基本一致,但统计口径不同,只需细化部门决算的资产情况表即可。因此,建议将《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合并到部门决算表中,并将《固定资产投资报表》除资产情况表外的单表各自单独反映。
主要参考文献
[1]《基本建设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81号令,2016.9
- 上一篇:小学生青春期健康知识讲座
- 下一篇:水务一体化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