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疏导教育内容范文
时间:2024-01-29 17:5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心理疏导教育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心理疏导”的科学认知
首先,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心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为学生创建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小学教育的关键内容。其次,心理疏导的原理是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情绪的波动、抵触心理等症状进行排解。心理疏导的方式包括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工作者要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通过交流和沟通将小学生心理的负面情绪清理掉。第三,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又碍于一些原因,觉得找不到人倾诉,因此就会产生抑郁、焦虑甚至害怕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在接受了良好的心理疏导之后可以使自己心中的心结打开,将负面情绪倾倒出来,从而找回一个健康快乐的自己。
小学德育工作中“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
1.将爱投入到德育工作中。“爱是一把万能的钥匙,能够打开很多的心结。”老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爱带入到工作中来,只有老师的心里充满爱,才能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结,也能让学生在接受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放下心理的防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可以为学生讲一些真实的故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关爱,通过爱拉近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自愿接受老师的心理教育,从而提高疏导的质量和效率。2.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尽管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师生关系,但是也可以发展成为朋友关系,特别是在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这一点非常重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能使学生更加愿意将心里的真实想法告诉老师,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一个可以谈心的朋友,这是心理疏导的关键。老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找出其中存在的思想方面的问题,再进行心理疏导,这样能使德育工作的实施更加有效果。3.设计生动的教育活动。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对这个世界基本的认知,对于一些复杂难懂的学术语言还无法透彻的理解,对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疏导更没有形成具体的概念。老师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的讲解不会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解决的作用,甚至可能使学生的负面情绪继续扩大。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的小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了心理疏导教育,例如,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心理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感受与自己进行对比,从而找到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老师设计的活动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将重点放在有心结的学生身上,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敞开心扉,将焦虑、抑郁、不安等负面情绪排解出去。4.为学生消除心理压力。消除学生心理压力的前提是老师应该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理解学生的心境,找到心理问题所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知道了当老师承受很大的压力时是如何排解的。此外,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些建议,比如心情不好时应该学会向别人倾诉,接受来自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多看一些励志的书籍和视频等。使学生将心里的压力释放出来,恢复心理的平静状态。5.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一个和谐、有趣的班级氛围能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更加愿意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面。因此,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的关键因素。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一个表率,比如见到老师和同学时应该露出微笑,看到同学有困难时主动给予帮助,面对困难时不要选择逃避或退缩。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使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相处,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心理疏导方法。
篇2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策略
教育严格意义上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包含对于学生心理的疏导和培养,让孩子不仅有知识上的收获,更会获得积极健康的心理,从而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人。但是,由于应试制度的影响,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未能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缺失,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一、情景设置,提高学生对于心理的掌控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无形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身体和心理还未完全发育的小学生来说,心理教育是一个完全模糊的、没有任何概念的名词,为了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我们应该从课堂中的小片段做起,帮助学生健康地发展。例如,在平时的学习测试中,有的学生由于紧张会出现出汗、手脚冰冷、大脑空白,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要做学生的心理疏导,让学生学会安抚自己的情绪,要做的不是忽略,也不是抵触,而是要告诉自己:“我现在很紧张,将自己这种情绪承认,然后告诉自己就当在写家庭作业,这就是一项测试我学习情况的作业,是将我有不懂的问题筛选出来的过程,让我更好地认识不足,这样自己就会变得很安心。”然后就会很快安静下来。对于自己的不良情绪,我们都要以这样的方式来安抚,这样我们就会逐渐学会对于情绪的管理和控制,最终达到良好的心理管理能力。
二、案例列举,引起学生对于心理问题的重视
为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我会经常在课堂上用一些语言暗示学生,鼓励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如,“某某的声音真好听,但是如果回答问题时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给这样的孩子更多的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从而让他们自信满满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同时,针对近年来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社会问题,也要足够重视,我会在课堂上给学生列举一些心理案例,例如新闻中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压力过大而自杀等悲剧,通过这些案例以及对于这些案例的基本分析,我会逐步渗透给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自我进行心理管理的意识,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不能对于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处理会有怎样的后果,通过这样,也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和学生用心交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认可,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就会及时去找教师解决。另外,我会给学生播放一个名为“当我从楼下跳下去”的一系列漫画,漫画中讲述了主人公跳下去时,发现楼下的人都遇到了比自己还要悲惨的事情,这时候他才意识到,他并不是最伤心的人,也不是最不幸的人”,以此来帮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性,意识到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些困难是不值得我们用生命去逃避,要学会面对和解决困难。
三、学科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心理
同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一定要郑重其事,轰轰烈烈地组织大型活动或专项课堂,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科的课堂教学来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励志、积极的文章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如,人们熟悉的科学家、宇航员、先进人物等等,他们的先进事迹就是活生生的教材。同时,小学音乐课程也可以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以音乐为载体,以课堂为桥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健康方向,以热爱祖国的歌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歌颂高尚品德的歌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优秀少年。另外,课堂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组织以“强大的心灵”为主题的演讲会,让孩子了解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生命的感悟。同时,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手抄报活动,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心理健康教育,及怎样做一个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尽管并不是小学课堂中所谓的重点科目,也不是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的考试科目,但是缺失对于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和性格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教师、学校、家长、教育机构以及学生应当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很多的心理问题是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出现的,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给予及时的解决,就会对学生以后的心理、生活以及整个人生带来不可弥补的遗憾和无法挽回的结局,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担起自己的责任,从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向学生进行健康积极的心理教育。
篇3
关键词:德育;途径;方法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生人生启蒙的阶段,小学生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人格和品德意识尚未形成,这一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关乎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到小学生正确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形成,尤其农村小学生父辈接受教育较少,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接受全面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可缺少,小学生在正确的德育教育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优良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呢?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由于消息闭塞,农村德育教育不符合时代要求
很多农村深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域闭塞,与外界沟通很困难,教学信息不够畅通,教学资料的传递也不够及时,导致农村小学各科目教学都受到限制,德育教育更是如此,教师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与城镇学校的交流有限,加之部分城镇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偏远地区的德语教学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重,德育教育内容涉猎不全面
很多农村小学教学多是这种模式,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多种科目的任课教师,甚至个别落后学校一个年级的教师几乎承担了所有科目,数学语文等主要科目已经占据了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德育教育的时间和课程设置自然就减少了,加之个别教师不重视,教学压力较大,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传统的德育教学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十分简单,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枯燥而乏味,课堂教学与小学生的互动很少,教学内容都是理性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缺乏热情。其次,由于个别农村学校的条件艰苦,学校设备设施不齐全,学校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停留在原始教学层面,没有明显进展。
二、开展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与教师的感情,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内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遵守自然法则,遵守社会公德,知晓一些法律常识等等。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养成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关心学生,尤其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近些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要与他们多接触,多沟通,对这些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和德育教育,代替父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合理约束,为他们健康发展负责。德育教育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符合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二)加强德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创新
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素质不够,德语教学工作不到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不可能进展顺利,因此,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现在农村教师缺乏、工资较低的情况,有关部门要予以调整,使一些教师能够有留下来的可能,这是保证师资力量的关键所在。其次,要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德育教育经验,定期为农村教师培训德育知识,保证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关注留守和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疏导
目前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经济落后,一些家长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由于祖辈管束不严,部分儿童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甚至个别学生性格孤僻与偏激,与同学关系恶劣,上课不认真,逃课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多关心他们,与他们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允许他们释放心里的压力,发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保证这些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实现全面进步。
(四)家长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推进德育教育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长的启蒙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长要配合教师的教育策略,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发现按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配合教师和学校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这样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学校和教师要积极组织一些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有效增加父母与孩子的亲和力,调节部分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促进小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性格和人生态度。
篇4
1班主任管理工作概述与原则
1.1班主任管理工作概述
班主任管理是小学教学工作的核心构成内容,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有助于加强小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班主任管理是由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互相管理展开教学,使小学生能够更高效的吸收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和小学生都有各自的任务需要完成,班级作为小学生学习的核心教学组织,其本质是为了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树立以小学生感受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动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2班主任管理工作原则
树立以小学生感受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程制作要从小学生的兴趣与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建设新型教育体系。班主任管理的目标是开启小学生智力与自我思考能力,通过小学生自身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班主任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后管理有机融合,激发小学生学习主动性,高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树立师生互动的原则,班主任管理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小学生的配合是实现管理目的的基础条件,所以,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提高班主任与小学生的交流互动,班主任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与教学效果。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以小学生学习兴趣为着手点,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择新颖的管理方式来带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班级是小学教学工作展开的主要地点,班主任则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监督者以及引导者。小学班级是由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喜好不同的多个小学生共同组成的,这导致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进行沟通与调节。由于班主任工作具有涉及的范围较广,管理对象较多且复杂等特征,使得班主任工作具有很大的难度。
2.1过于重视理论,忽视能力培养
现阶段小学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小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严重忽视了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出现只展开书本教学而忽视学生是否学习到位的问题,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升级,开始提倡以小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师专业素养低、对小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力度不够、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学生学习管理方法老旧等问题。
2.2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沟通不到位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可是目前小学教学仍然没有认识到小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师生管理一直处于严肃紧张的状态,严重阻碍了班主任工作的进程与质量。
2.3班主任工作缺乏民主性
至今而言,班主任管理要求小学生对教师绝对服从,教师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学生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对班主任的管理存在抵触心理,导致班主任工作难以展开。
3改善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措施
3.1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一方面,小学班主任要不断学习科学合理的新型班级管理知识,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改良升级,仔细观察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及时与小学生沟通,拉近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为提高班主任工作进程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将班主任工作和小学生学习需求有机融合,班主任可以引用先进科学技术来提高管理方法,强化班级管理的质量。
3.2改善班主任与小学生的关系
小学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小学生在班级学习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性,以亦师亦友的关系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高素质与管理能力强的班主任会给小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尊重小学生的自尊心和意见。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鼓励,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发现小学生的错误行为并进行严格的管理。小学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让小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进行日常学习任务,增强小学生的自信息与心理素质。
3.3构建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
班主任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氛围,首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了解与沟通,对小学生的需求与心理进行分析,提高班级的民主性;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单独沟通,班主任全面了解班级中需要帮助或面对困难的小学生,加以进行单独的心理疏导和教育,拉近班主任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提高交流质量,让小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加强班主任工作的信息化,小?W生可以实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与学习。
篇5
关于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
近日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有关情况。
《意见》要求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结合,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发挥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和教职员工等全员育人作用,构建面向人人、人人有责的健康教育体系。
《意见》提出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明确健康教育内容、落实课程课时要求等8个方面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和改革方向。
一是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以中小学为重点,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完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健全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机制,纳入教育评价改革。
二是明确健康教育内容。构建分学段、一体化健康教育内容体系。修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三是落实课程课时要求。完善课程安排,系统设计教学标准、师资配备、评价体系、制度保障,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四是拓展健康教育渠道。构建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鼓励开展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技能展示等,每年举办全国学校健康教育成果展示。
五是保障食品营养健康。倡导营养均衡、膳食平衡。学校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学生膳食营养监测,实施学生营养干预措施。
六是增加体育锻炼时间。严格落实眼保健操、课间操制度,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 小学生 课堂教学 学习 生活
社会在急速变革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各种思潮良莠不齐,给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要想使他们能够经得住考验,正确辨别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确实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更有待于学校和家庭主导教育作用,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一 要唤起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感
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确立了“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的工作总目标,强调在中小学中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物质化极大丰富,很多人家步入小康的同时,也扩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不均衡。这种现象在学生中普遍产生妒忌、攀比、自卑、高傲、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且呈低龄化走向。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他们存此心理偏激,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缺乏妥当解决,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对此不能漠视不理,不能只注重教知识,看分数,而忽略了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我们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带有残缺性格,缺失基本道德的人。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正视现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尤其是要从小学生抓起,激发正能量,引导培养他们从小具有良好心理健康品质。
二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如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语文,经典诵读等可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数学、科学等课程可以进行思维训练,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可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心理健康可以直接与学生心灵对话,直入心底困惑,解除忧虑,疏导障碍。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主题,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情感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该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不是全面的认识,事实上,在一些情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要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3.充分利用其他的各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可利用宣传媒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如中央电视台“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栏目评选出的孟佩杰,8岁承担侍奉瘫痪的养母,2009带着养母上大学,12年,4000个日子,她坚守百善孝为先的做人操守。这对一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同龄人学生就是一个典型教育例证。或利用心理教育咨询机构的调查问卷,进行自我测试,自我矫正。(2)开设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可由各年级优秀学生组织成立年级的咨询小组,共讨成长的烦恼,也可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的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成绩等方面产生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还可以通过建立“悄悄话”信箱,学生们如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把自己的心里话或疑问以书信形式投入信箱,并很快得到咨询回复,引导学生,疏导学生,或接受个别咨询。(3)学校还要努力建设好校园文化阵地,做好宣传广播,办好宣传栏、黑板报等,使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教育得到鞭策。
综上所述,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8
篇7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一、挖掘心理内容,有机渗透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因素,是进行学科渗透的好材料,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和挖掘,努力使语文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既提高教学效果,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小学语文教材有几百篇课文,每篇课文都可以有侧重地进行心理教育。教材中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需要我们教师细心钻研,认真发掘。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认识世界、认识生活、了解人生,这些课文不仅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当然这种教育并非直接体现出来的,需要任课老师进行深入地挖掘,并有机地渗透到自己的讲授过程中去。
二、拓展语文课堂,巧设环节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努力体现课文的育人功能,为在语文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素材。
1.品味感悟,榜样来激励。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英雄的文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的民族英雄;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2.创设情境,扮演多角色。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在观看中领悟。比如,班级中一些学生遇到困难就萎靡不振,甚至放弃。这些现象都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于是,在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后,我设计了“演一演”、“选一选”等心理剧,让学生自省自悟,明白前进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坎坷和崎岖,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就永远存在,坚持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3.宣泄情绪,保持好心态。
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对不起》、《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引导他们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这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三、抓好口语交际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材料。如“学会拒绝”让孩子们懂得当别人对自己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自己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时,应该学会拒绝;“学会解释”告诉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有被别人误会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心平气和地说明原因;“学会申诉”教育学生我国公民的财产、合法权益如果受到侵犯,应该及时申诉。这些内容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载体,又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非常有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花心思上好每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课。
四、捕捉课堂中的教育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及时有效把握,并且充分利用到教学工作中。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会语言文字等内容,还要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心理素质。当教材中的课文能够直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我会直接给小学生讲解,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比如讲《小马过河》的时候,我会向小学生提问:为什么小马第一次不敢过河?为什么小马第二次过了河?当小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的时候,我会让学生知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勇于思考,不能完全依赖他人,让小学生领悟到自主意识的重要性,减少对父母和教师的依赖心理。当教材中的课文没有直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时候,我会通过寻找结合点来渗透心理教育内容。比如讲《落花生》一课的时候,我让小学生去分组讨论,到底是愿意做苹果还是愿意做花生。苹果和花生代表两种不一样的形象,苹果美丽大方,敢于表达,而花生朴实无华,品质可贵。最终,我告诉小学生要成为一个兼有外表美和内心美的新世纪小学生。
五、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健康心理
在课间,有的学生使用粗俗的语言骂人,有的学生打断别人的谈话,还有的学生动不动就打架。究其原因,学生并未意识到那些行为就是不尊重人,也不知道不尊重人的后果到底是什么。有些家长教育孩子:被别人欺负的时候,要以牙还牙,不要手软,否则别人就会骑到你头上来,使你永不得翻身。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环节中充分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尊重和关心他人,如何做才能有一个和谐的氛围,从而达到跟大家一起愉快地玩耍、愉快地生活的境界。如学习课文《从现在开始》,我给学生讲了猴子成为“万兽之王”的故事,告诉他们因为小猴子懂得“让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没有强迫其他动物听自己的话,它受到了动物们的拥戴,被老狮子王选为“万兽之王”的接班人。同学们听了,默默地点了点头,明白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懂得尊重别人”的道理。全班同学认识到:要做一个受人尊重和喜欢的好孩子,就应该先学会尊重别人,与他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生 适应障碍 心理干预
新学期伊始,孩子们背上书包跨进小学校门,真正成为一名一年级学生时,面对新的老师、新的同伴、新的教室、新的校园、新的生活,孩子幼小的心灵会有如何的波动,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与适应调整呢?通常大家会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新学期、新环境、新起点”将是一个积极的开端,但往往忽略了进入新学期的负面效应。事实上,学生所面临的新处境里正隐含着一种潜在的压力源、应激源,可能会有学生陷入适应障碍。
这种不适应是由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是由幼儿园和小学、家庭和小学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及学习内容、方法等的差异造成的。因此,我们应首先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在这个基础上作出应对措施。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孩子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这些变化,应对孩子及早观察、发现并做好心理的干预。
二、心理干预措施
要消除这些“入学不适心理”,学校和家庭要互相配合,形成共识,汇成合力,通过各种途径使新生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
1.家庭干预
(1)不要对孩子进行训斥、施压,消除孩子的紧张、恐惧心理。家长要尽量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鼓励孩子战胜自我、走出困境,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2)入学初期要求不能过高,尽量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家长应多发现孩子的进步,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教育他们鞋带开了自己系,自己削铅笔,要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后要自己收拾书包等等,消除孩子依赖、任性的个性品质。
(4)与老师多沟通、多联系。一年级的孩子出现的最多问题是不能正确理解老师的话,表达还不够清楚,学校布置的任务也不能准确传达给家长。所以,家长必须多与老师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对孩子进行帮助、疏导,逐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快乐地上学。
2.学校干预
作为教师更要避免批评或呵斥,多对孩子关心、爱护和指导,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及时干预问题孩子的心理,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心理帮助指导:
(1)对学校正规课程的适应指导。应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的责任感、义务感。
(2)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适应指导。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作息习惯。
(3)对学校情绪生活的适应指导。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小学新生积极体验学校生活的温暖和乐趣,防止自卑、恐惧、退缩、郁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4)对学校人际关系的适应指导。教师应以身作则,对小学新生进行必要的交友指导。
(5)对学校课外活动的适应指导。应着重培养小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篇9
下面,谈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学生们都渴望表现自己,以获得别人对自己的承认,哪怕就一次的机会也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信心与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创造这种机会。我们抓住每一次小组讨论交流,每一次回答问题,每一次手抄报、作业的展示,每一次的红花评比,让一点一滴的“小事”都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二、 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各学科中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都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所以,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所教学的内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方面巧妙地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潜能发掘、展示的好场所。同时,让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竞争意识、情绪调控力和坚强勇敢等意志品质均得到发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 开展心理辅导,培养健全人格
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尚未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这影响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开展好下列心理辅导活动,以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农村小学也应将心理健康活动课列入课表,有时,也可把班会、队会安排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问题分析、角色扮演、游戏、课堂讨论等形式开展活动,选择学生最关心、最需要、最感兴趣、最感到困惑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充分讨论、充分活动,亲身实践。活动中,老师好比是同学们的一个好朋友,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烦恼,并帮助儿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健康成长。
2.设立“悄悄话信箱”和心理咨询室。农村小学大多规模较小,但也应设立“悄悄话信箱”和“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学生的个别咨询,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通过聆听、分析、疏导、建议等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和诱导,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心理问题。
3.开展“留守孩子关爱工程”活动。目前,农村小学“留守孩子”较多,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作为学校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留守孩子关爱工程”活动方案,建立相关制度,开展帮扶结对活动。教师应对每位留守孩进行个案分析,经常与他们谈心,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留守孩子”能深切地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四、创设优美环境,陶冶高尚情操
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决定性条件,优美环境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首先,农村小学应搞好校园环境建设。农村小学一般条件比较差,但也应做好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工作,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赏心悦目,从而乐观向上;其次,应注意抓好校风校纪,因为良好的校风校纪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激发其求知欲,形成合理竞争与合作的态度和方式;第三,开展好“优秀文明班队”、“十佳少先队员”等评比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第四,通过板报、队角、橱窗、专题讲座等生动的宣传教育形式,营造学校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形成高尚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农村小学可根据农村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
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教育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上、思想上,尚且不成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便有必要了解学生基本心理特征,然而根据学生心理上存在的缺陷采取有效引导,进一步使学生能够积极、健康地成长。然而,现状下,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便有必要在分析其不足的基础上,制定并落实有效强化策略。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1认识程度不够:现状下,存在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的情况,这一情况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盲区。一方面,表现为教师会将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在两者搞混淆的情况下,便难以解决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大大弱化[1]。另一方面,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性,未能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角度出发,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的情况下,从而难以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1.2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现状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重点课程是语文、数学及英语。虽然大部分学校能够认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尚且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而设置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端正学生的思想、品行,但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针存在很大偏差。与此同时,部分学校虽然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在课时上存在不足,同时缺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这样就大大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难以为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提供条件。
1.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非常重要。比如,最基本的是需要教师具备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从现状来看,大部分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方面较为薄弱,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质整体不高,这样便很难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优化及完善。
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策略探讨
2.1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要想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强化,有必要及时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2]。对于教师来说,需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出发,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为营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制定有效方案。比如:一些小学生为了获得家长或教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希望考到一个好的成绩,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学生便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针对这一心理问题,教师便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学习的态度得到有效端正。同时,需改变教育理念,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及发展。
2.2合理设置课程,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少不了相应课程的支持。为此,便有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并充分挖掘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理想的风筝》一课中,便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提问———“文章中主人翁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同学们知道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吗?”教师通过问题的精心设置,能够让学生领悟到刘老师对生活保持的积极乐观心态。通过上述教育,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正面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不会选择逃避,而是选择勇敢地去面对。
2.3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结合上述分析认识到现状下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针对教师进行心理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教育,同时加强实践学习,不断总结教育经验,以此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例如:教师可以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并在活动中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进来,让家长通过观摩、听课的形式,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需学会与家长沟通交流,以互相交流经验的方式共同制定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从而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优化。2.4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为纠正学生负面心理提供有效依据。因此,可以开展有组织、有目的的心理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师需留心观察,了解学生基本心理问题,进一步通过心理辅导,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消除。同时,教师可以采取游戏、鼓励等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此外,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拥有心理倾诉对象,从而为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保证。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合理设置课程,挖掘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内容;努力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并积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小学整体教学工作的完善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程永生 朱希梅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吴骘霞.新课改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3,13:144.
- 上一篇:文明村镇创建汇报材料
- 下一篇:十四五改革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