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9 17:5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双百企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抓住新区发展机遇,以发展社区连锁便利店和生鲜市场为抓手,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优化老社区商业结构布局,全面推进全区社区连锁便利店与生鲜市场的建设,营造和谐便利的社区消费环境。
二、任务目标
按照全市加快社区连锁便利店、生鲜市场建设的统一部署,在“十二五”期间,支持、引导品牌连锁便利店进入居民小区,开设连锁店,形成便民的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商业建设机制,推动新建小区商业规划和建设的开展。新增社区连锁便利店15-30家,新增、改造“农家店”30家,争取5年内覆盖全区中心社区和80%的行政村,形成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的便民服务网络。在消费水平较高的成熟社区,要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完善连锁便利店,形成布局较合理、服务功能较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便民服务体系;在新建住宅区和新城区加快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满足居民的便利购物需求;在农村充分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作用,改造建设农村农家店,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形成沟通城乡、便民利民的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
结合新城建设,在新城起步区、核心区引入2-3家大型的生鲜超市,在新建小区以及郑坂、西亭、后莲、后许、赵岗、上塘、市头、马塘、东寮、新圩等工业园区、文教园区人流较为集中的社区(村)引入中小型生鲜超市、生鲜便利店,指导马巷、新圩农贸市场尽快完成“双百工程”标准化改造,引导新店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起以中大型超市、标准化农贸市场为主体,多业态并存、布局合理、便民放心的社区生鲜食品流通网络。
(一)每万人标准社区建设3-5处连锁便利店,新建居住小区中每千户设子1处连锁便利店,每处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服务半径300-500米。
(二)每个农村行政村和人口2000人以上的自然村建设一个连锁“农家店”,经营面积40平米以上。
(三)全区原则上不再新批建农贸市场,新建社区和旧城区改造,均规划配套生鲜超市用地。现有农贸市场全部完成标准化提升。
三、组织实施
(一)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区加快社区便利店与生鲜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区领导任组长,政府办、经贸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局、卫生局、人劳局、教文体局、工商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各镇(街)以及烟草专卖局一分局、市药监第三工作站、国投集团等单位分管领导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下称“办公室”),设在区经贸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经贸局分管领导任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各成员单位抽调组成,负责本单位与领导小组的联络工作。
(二)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导下,由区经贸局综合协调,各镇(街)和有关部门分工配合,有序推进,确保任务按期完成。
具体项目建设由区经贸局负责,区各相关部门配合,各镇(街)、居委会(村)参与组织实施,区经贸局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四、实施方式、步骤、措施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实施社区便利店、生鲜市场的建设。
(一)连锁便利店建设
1、实施方式
(1)新建小区的便利店建设。根据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把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纳入社区公建配套,纳入新出让土地“招拍挂”前置条件。土地竞得人建成后由市国土房产局或区建发公司以建安成本2200/平方米回购(建设经费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支取,用地使用权面积保留划拨性质),会同区经贸局、区财政局向符合条件、有实力的连锁便利店企业招租。在国有土地划拨用地中,符合便利店选址条件的人流量较大的保障房、学校、医院等,要求将连锁便利店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强制要求建设,建成后交由市国土房产局或区建发公司回购会同相关部门向符合条件的连锁便利店企业招租。
(2)老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在未达到社区便利店设置标准数量,不能满足居民便利需求的社区,可按照《市社区便利店建设标准》新增设置。老社区有适宜布局便利店的底层商业建筑,可改造为连锁便利店。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国土房产局、区国投集团的公有资产店面向有品牌、有实力的连锁便利店企业招租。
(3)农村连锁“农家店”建设。按照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要求和建设标准,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按照《市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配置便民超市。在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可参照城市标准,建设连锁便利店。
(4)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便利店建设
积极引导有实力、有品牌的连锁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新旧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等便民、利民的网点,搭载便民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鼓励企业采取直营连锁、加盟连锁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在我区农村设立超市、便利店,并逐步搭载便民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和公司现有农家店“一网多用”,发展多种经营,扩大药品、电信、邮政等产品和服务经营比重,增强农家店综合服务功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便民超市按照《市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实施;鼓励国际知名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参与我区社区便利店经营。(参与企业条件及补助标准详见附件)
2、实施步骤
按照“科学规划、完善机制、优化方案;加快便利店发展;示范先行、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组织实施。具体步骤安排:
第一阶段(年12月至年月)启动阶段。主要是成立领导小组,组织调研摸底,做好宣传发动,落实工作任务。经贸局局会同区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建设标准、验收程序和扶持政策,向市商务局申报建设项目数量,年度建设计划等。
第二阶段(年月至年12月)试点示范阶段。在此期间,按照新建、新增、改造等不同形式抓好试点,争取推出示范便利店,并通过验收。
第三阶段(2012年月至2013年12月)全面铺开阶段。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全面展开社区连锁便利店发展工作。争取至2013年12月,通过验收的的社区便利店达到5家以上,初步形成示范效应,完成50%中心社区、工业集中区的便利店建设。
第四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攻坚阶段。创造条件,推进新建居住小区、工业集中区连锁便利店建设,基本完成全区中心社区连锁便利店的建设。
第五阶段(2015年7月至11月)检查验收阶段。主要是巩固和完善社区便利店建设工作,并予以检查验收,由区政府进行总结表彰。
3、支持措施
(1)资金支持。从年至2015年,市政府将对通过验收的社区连锁便利店、配送中心予以补贴,区政府按根据《市加快建设社区连锁便利店工作方案》安排资金预算,落实配套补助资金,其中商业成熟社区、商业新兴社区、待开发社区、达到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标准“农家店”补助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6:4的比例分担,配送中心补助由市财政承担。(具体标准详见附件)
a、对连锁便利店的补助标准
(1)在商业成熟社区,新增符合《市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标准与规范》的连锁便利店并通过验收的企业,每各门店补助25000元,其中:市财政承担15000元,区财政承担10000元。
(2)在商业新兴社区、商业待开发社区(工业集中区),新增符合《市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标准与规范》的连锁便利店并通过验收的企业,每个门店补助33000元。其中市财政承担20000元,区级财政承担13000元。
(3)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达到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标准,在享受国家、省、市、区财政对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补助后,仍未达到社区连锁便利店补助标准的,差额部分按商业待开发社区标准给予补足。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6:4分担。
b、对配送中心的补助标准。对符合《市社区连锁便利店配送中心建设与改造规范》要求的连锁便利店企业,新增符合条件社区连锁便利店20家以上(经营时间6个月以上),配送企业连锁门店总数50家以上(并提升成具有便民服务功能);主体面积1500-2500平方米的连锁便利店配送中心每个给以20万元的补贴,主体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的连锁便利店配送中心每个给予25万元补贴。以后企业每增加10家符合规划要求的社区连锁便利店的再补助5万元,最高补助额不超过30万元,每个企业配送中心所有补助合计不超过50万元。
财政补助政策先予以实施五年,享受扶持的项目,5年内不得转行或减少经营面积,违者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按5年的平均款清算,未满年数的补助余款予以收缴。
(2)供电保障。涉及符合规划社区连锁便利店营业用电及扩容,电力部门予以优先安排,开辟“绿色通道”,保障其用电需求。
(3)配送车辆通行和便利店消防及安全。对本区连锁便利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连锁企业自有物流配送车辆进入市区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按有关管理规定核发法车辆通行证,尽可能保证涉及民生货物的正常配送。对连锁便利店消防工作予以协助和指导,对便利店的治安安全特别是夜间经营安全纳入社区安防体系。
(4)简化证照办理程序,扩大便民经营范围。各相关部门对便利店、“农家店”项目建设予以支持,各有关行政许可部门对承办企业及其便利店、农家店申请烟草、报刊杂志、熟食加热、邮政和电信代办等经营业务予以积极协助,扩大便民经营范围,对连锁门店证照年检采取由企业总部统一分批报审。
鼓励我区有配送能力的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及设在乡镇的药品零售企业,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村偏远地区药柜设置规定(试行)》(国食药监市〔〕176号),在符合条件的“农家店”(包括直营与加盟)中设立药柜。
4、项目管理
(1)项目申报。参照《市社区便利店建设标准和规范》,企业的建设项目申报扶持资金,由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指导,汇总后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项目核准。
(2)项目和出租招标。社区便利店建设计划向社会公布,由企业自愿参与。公有店面招租由市土房局或建发公司会同区经贸局、区财政局向符合条件、由品牌有实力的连锁便利店企业招租。
(3)项目确定。承办企业向区经贸局提出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申请,区经贸局依据《市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标准和规范》、参与企业条件和企业申报时间先后顺序予以审核列入扶持项目,并限定项目完成时限,一般限在6个月内开始营业,不能在期限内开业的可酌情顺延3个月,到期仍不能开业的,取消本次扶持资格,项目由符合条件的便利店递补。
(4)项目验收。便利店建成营业后,连锁便利店向区经贸局提出验收和补助资金申请,经区经贸局汇总组织验收合格后,7个工作日内上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按30%的比例进行抽查复检。配送中心项目,连锁企业直接报送市商务局验收。
(5)资金拨付。市商务局于每年2月15日前对验收合格的项目汇总列入当年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计划,会同市财政局报请市政府批准,经同意后,连锁便利店市级补助资金拨付给区级,由区级和分担的补助资金汇总后拨付各企业。配送中心补助资金,由市商务局拨付给企业。
(二)生鲜市场建设
加快生鲜市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因地制宜,采取“建”、“改”并举的方式,逐步推进农贸市场向生鲜超市业态转化。
1、实施方式
(1)新建。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均应规划出用于配套建设生鲜超市用地,按有关规定招标建设。当前,随着各大工业园区的企业相继入驻,城市化进程正快速推进,招商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引入大型生鲜超市和生鲜专卖店。今明两年重点协调推进汇景新城中心人人乐生鲜超市的建设。
(2)改造提升。国投集团要加快现有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争取各级资金支持,按照“环境整洁化、布局合理化、价格大众化、商品品牌化、量器具统一化、设施人性化、消费安全化”的标准,逐步完善各大农贸市场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和功能。
2、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年月至2012年月)。重点协调推进汇景新城中心人人乐超市的建设,指导国投集团尽快完成马巷农贸市场、新圩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
第二阶段(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引导国投集团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结合新城区的建设,在南部新城、火炬工业园区引入1-2家大型连锁生鲜超市。
3、财政支持
篇2
《****省20****年下半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及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省20****年下半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
为贯彻落实20****年7月1日总理主持召开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20****〕80号)精神,确保顺利完成今年全省节能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下半年全省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如下:
一、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通报20****年度节能减排评价考核结果,对去年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地区、部门和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促其按照要求作出说明,提出整改措施。20****年度全省和各地区单位GDP能耗、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以及20****年和20****年上半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上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以及污染减排项目进展迟缓的州市进行督促检查,要求州市在查找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加强节能季度形势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结合第二次经济普查,开展全省能耗普查。进一步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制定我省实施方案和办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加强节能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建设节能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指标动态监测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网上直报。
二、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管理规定,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实行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淘汰落后产能情况与项目审批挂钩。将焦炭、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项目由备案改为核准。提高水泥、黄磷、铁合金、焦化、电石等行业准入标准,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依法对生产过程中高耗能、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严格生产条件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发放生产许可证。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制度,做好《****省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条例》的立法准备工作。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要坚决停、缓建,加大环评“区域限批”力度。严格实施差别电价政策,试行能耗限额管理、能效标准管理等措施。在汛期放开用电期间,加强黄磷、铁合金、烧碱、电石等行业生产用能监管。切实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有选择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杜绝落后工艺搬迁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三、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和进度计划,下半年要完成淘汰水泥熟料291万吨、炼铁101.85万吨、焦炭54万吨、黄磷2.77万吨、酒精0.2万吨。继续加大小煤矿关闭力度。实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和检查制度。加强对工作进展较慢地区和企业的监督检查,重点督查炼铁行业,确保全年淘汰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50万吨标准煤。加强节能发电调度,汛期水电多发、多用、多送,力争水电发电量超过火电,电力调度实现节能120万吨标准煤。
四、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在钢铁、化工、水泥、煤炭、有色、电力等重点行业组织实施“6大节能工程”,全年争取完成100项节能示范工程,实现节能100万吨标准煤。推广应用300万只节能灯,在5个重点州市建设4个绿色照明示范县、4户示范企业、4个示范社区,在学校、医院、商业场所建设一批示范点,实现节能6万吨标准煤。落实中央财政对已申报的节能技改重点项目和绿色照明的奖励资金,用好我省节能专项资金,安排下达省级首批节能专项资金计划,组织申报本年度省级财政节能奖励项目,对获得国家和省支持的重点节能项目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奖励资金及时到位并高效使用。重点加强对火电脱硫项目、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糖厂化学需氧量(COD)削减项目的建设及运行监管,今年内燃煤电厂新增烟气脱硫能力160万千瓦以上,组织实施重点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建设。逐步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开征或调高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项目融资服务。
五、抓好重点领域节能。继续推进企业节能行动,25户千家节能行动企业和11户集团公司下半年再实现节能60万吨标准煤。借鉴其他省市做法,推进建立我省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制度。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在我省建立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和耗能岗位负责人制度,指导、监督有关企业按时补报和上报2006年、20****年、20****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对企业耗能岗位负责人进行登记备案。加强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和运行管理,定期开展节能监测。组织开展主要耗油耗电设备和工艺系统的检测,启动年用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重点用电单位电平衡测试。在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140余家企业开展节能对标管理活动,培育一批对标先进典型。落实能源审计补助资金,督促“双百”企业和11户集团公司年底完成能源审计,组织专家对能源审计报告进行评审验收,《****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20****)》。制定我省主要工业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实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和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制度,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节能强制性标准。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确保全年新增太阳能热利用面积7万平方米。加强车辆、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监督管理,加强交通运输营运车船燃料消耗统计工作,完善单耗指标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运输单耗。加快推进商业场所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全年推广应用40万只节能灯,建设一批商业节能示范单位。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节能,加大农村节能投入,全年新增沼气池20万口,完成农村改灶10万户,新增农村小水电装机154万千瓦。在各地畜牧业中的大型养殖场进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示范,使沼液、沼渣变废为宝;开发太阳能技术在核桃等农产品烘烤加工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废弃物)进行处理、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对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开展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并启动节能改造示范。检查政府机关办公场所节能灯更换使用情况,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批评。推行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推动政府绿色采购。支持驻滇军队开展重点用能设施设备节能改造。
六、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落实《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实施“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继续支持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装备的自主、合作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开展企业、社区和村镇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与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高耗能、高污染重点行业信息化改造,以信息化手段减少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能耗和排污。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广应用10项节能技术。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褐煤洁净化等先进清洁能源技术。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重点支持我省10户节能服务机构和公司开展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示范,引进国内外节能减排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为我省企业、公共机构提供更多更好的节能服务。制定并实施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在全省推广永德糖业酒精废醪液综合处理技术等污染减排先进技术。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省际合作,引进国外、省外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七、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7%,其中粉煤灰、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为127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52%。重点抓好煤矸石、粉煤灰、磷石膏等废渣和高硫铁矿、高磷铁矿的综合利用,鼓励和支持对共伴生矿、低品位矿、尾矿、废石以及余热、余压和废气中有效成份再利用。总结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经验,20****年安排30户企业、10个工业园区全面展开试点工作,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推进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鼓励和支持研发、推广、运用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和设备,加大对水循环利用、重复利用、再生利用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冶金、有色、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筑)、轻工等重点行业原材料利用率。围绕省政府关于到2010年1/3以上的工业企业和5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要求,加快清洁生产步伐,制定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规范,开展九湖流域企业、工业园区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完成全省第3批34户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的审核工作。推动全省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点。
八、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切实搞好第1次全省污染源普查,今年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公布今年需开工建设和完成的烟气脱硫电厂名单,年终公布建设情况。对脱硫设施运行情况实施实时监控,公告燃煤机组脱硫设施投运率、脱硫效率及排污费征收情况。对未按要求运行的脱硫机组扣减脱硫电价。加强对重点减排项目的督促检查并建立信息调度工作制度。重点督促未完工和未开工项目,加大对这部分项目调度和检查的力度,督促这些项目按期完成。全面推进全省已建和在建的在线监测系统改造工作,加快符合国家规范的省级监控平台的建设工作,加快脱硫机组与环保部门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联网,20****年完成国控重点源自动在线监测装置安装,并与省及各州市监控中心联网。建立并完善城镇污水处理信息报告、核查督查和评估通报制度。尽快建立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切实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对未按照规定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所在地区,暂缓审批该地区涉水新建项目的环评审批。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实行严格的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加大主要河流重要河段水体水质状况的监测,实时公布水质状况,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实施城乡饮水安全保障规划,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全面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昆明、曲靖、玉溪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100%(城市自来水厂现有工艺可以去除的指标除外),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九、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组织1次全省范围的节能减排专项督查,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节能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着手修订《****省节约能源条例》,配套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节能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重点检查存在问题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加强各级能源统计机构队伍建设,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继续开展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专项检查,确保能源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完整;开展建设、交通等领域节能执法专项检查。组建省节能监察总队,支持重点州市组建节能监察大队,为开展节能监督检查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加强对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及年度重点减排项目的现场执法检查,对各重点企业及年度重点减排项目要制定专项监察计划,定期组织现场执法检查,强化治污设施的运行监管,确保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年度减排项目按期完成。对年度减排项目不能如期完成的,暂缓受理所在州市和有关企业的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对重点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严格依法处理。
篇3
关键词:粮食生产;现状;做法;对策;嘉祥县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6)02-44-02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全县总人口87万,辖12镇1乡2个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714个行政村,总面积960km2,耕地面积6.7万hm2。嘉祥是一个农业大县,粮食生产大县,也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曾3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
b嘉祥县种植粮食作物常年稳定在11万hm2,其中,小麦5.3万hm2、玉米4.1万hm2、大豆0.8万hm2、水稻0.4万hm2。小麦平均单产7224.0kg/hm2,总产38.3万t;玉米平均单产8259.0kg/hm2,总产33.9万t;大豆平均单产2857.5kg/hm2、总产2.3万t;水稻平均单产9475.5kg/hm2,总产3.8万t。截至2015年底,全县累计实施农业部小麦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6个,面积2.6万hm2;实施山东省粮食(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3个,建设面积2.0万hm2。2015年高产创建示范田内小麦、玉米每hm2分别达8353.5kg、8809.5kg,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建设辐射带动下,全县小麦、玉米平均单产分别达7618.5kg、8289.0kg,粮食总产突破80.0万t,实现粮食产量连续14a增产,进一步奠定了嘉祥县产粮大县的地位。
2主要经验做法
2.1加强行政指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
嘉祥县历来重视粮食生产,始终坚持政府强力推动不动摇。牢牢把握“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总产”的工作思路,把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效益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体内容。近年来,嘉祥县委、县政府围绕确保粮食安全,保障供给,每年都研究出台关于推进农业生产特别是加强粮食生产的工作意见。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嘉祥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实施方案》,把粮食生产纳入全县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生产暨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2.2实施政策扶持,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
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把发挥政策、项目、资金在粮食生产中的扶持作用,作为拉动粮食发展的重要措施。全面落实农业耕地地力保护、小麦统一供种、农机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等强农惠农项目,2015年全县落实各类政策性补贴资金1.4亿元,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做好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山东省“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大方”建设,利用高产创建平台,整合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2.8亿元,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县财政列出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同时制定了《嘉祥县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双百”行动实施方案》,加大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嘉祥粮食生产的发展。
2.3强化科技支撑,推广配套关键技术
嘉祥县始终把提高科技贡献率作为带动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积极转变粮食发展方式,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按照“健全县级、强化乡级、突破村级”的工作思路,健全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示范帮扶网络。在县电视台开辟了跟我学种田、农业直通车等专题栏目。同时,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等项目,采取举办专题培训班、广播电视讲座、生产现场会、巡回技术报告、印发技术明白纸等进行多层次、全覆盖技术培训。组织100名农业技术人员包村联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重点推广小麦宽幅精播、“一喷三防”、氮肥后移、玉米精量播种、“一防双减”、“一增四改”、适期晚收、秸秆还田等关键高产栽培技术。截至2015年底,全县关键生产环节技术推广率达95%以上。2.4借助“种子企业+”,实现粮食生产共赢在粮食生产中,实施“种子企业+”合作模式。嘉祥县是种业大县,全县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农作物种子企业11家,其中,山东圣丰种业注册资金1亿元、山东祥丰种业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县内小麦、大豆、玉米种子繁育田面积达到1.3万hm2,种子生产量8.1万t。通过“种子企业+合作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户”联合发展模式,实现各方共赢。种子企业在种子基地推广繁育自己的优良品种,专业合作组织负责“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机械收获”,农户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剩余劳动力给种子企业、服务组织打工挣取劳务费。为保证“种子企业+”模式的有效运行,建立长效机制,种子企业和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及家庭农场分别签订种植服务、良种回收合同,实施“订单农业”,保障各方利益。比如,繁育的小麦种子,种子企业的收购价格一般比当年同期市场价格高出0.32元/kg,按照2015年小麦单产7618.5kg/hm2计算,能多收入2437.9元/hm2。借助“种子企业+”模式的推广,逐步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接机制,有效解决了销售难、缺服务、种粮效益低的问题,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健康发展。
3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3.1农民种粮热情降低
连续多年粮食增产增收之后,粮食单产增长困难加大,粮食产量出现滑坡拐点的几率在累积,风险在上升,农业丰产丰收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受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影响,引起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抵消了一部分国家对农民的种粮补贴、减免税和其他政策效力,再加上粮食价格偏低,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各种因素,造成种粮效益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3.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抗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没能真正改变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的局面,影响了粮食稳产高产。
3.3技术装备陈旧落后
传统种植模式没有根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高产栽培先进技术还没有真正得到推广普及,农业装备落后,机械化作业水平偏低,专业化服务组织力量薄弱,大型植保机械作业面积偏小,农业科技力量不足,满足不了发展现代农业对科技文化方面的需要。
4对策建议
篇4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继续严重冲击,以及国家应对危机采取一系列重大积极经济政策的关键之年,我们紧紧抓好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高度重视世界发展稳定的历史机遇,着力在促发展、保增长上下功夫,在创体制、改机制上下功夫,在保稳定、促和谐上下功夫,在重民生、促公平上下功夫,在硬监管、提效益上下功夫,财政工作实现新突破,呈现新亮点。
行国家提高的低保补助标准,确保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积极落实中央出台的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及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待遇,确保基本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全面执行城乡临时救助和优抚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和保障雨雪冰冻等抗灾救灾资金1955万元的到位,并安全及时拨付,有力的保障了受灾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四是支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实现我州社会安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全力支持“和谐平安”**建设,确保全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全州公共安全支出完成20359万元,增长70.18%。五是支持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廉租房制度。全州共筹集租赁补贴资金1752万元,发放385万元,实际发放户数为1950户。
(五)突出依法理财,全力加强和硬化财政监督。按照年初确定的“突出重点,动态监管,规范有序”的财政监督工作要求,制定出台了《**州财政局关于开展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州2009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实施方案》,积极有效的开展了财政监管工作。一是严把资金安排的审核关,加大对会议费和接待费等消费性支出和追加资金事前的审核力度,从源头上控制财政支出。二是强化财政票据监管,加强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工作和2009xx省、州、县三级联动检查工作。四是加强对社保资金和帐户的管理,确保各项社保资金和基金的安全、封闭运行。传工作,全年公开信息113条;完成了《**州改革开放30年财政志》的编印工作。
(七)突出以人为本,全力提升财政干部素质。一是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立足原有较为规范的工作规则,根据财政工作新形势和新要求,补充制定和执行了进一步规范公文处理、公务接待活动、财务报帐管理、车辆管理、财政信息编报等内容的管理制度,以执行制度为基础,用制度管理财政干部言行,用制度规范财政部门理财行为,提升财政队伍的执行力。二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根据科级干部选拔任用由党组负责的情况,参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制定了《**州财政局党组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办法》,并严格按程序和德才兼备及“四化”标准选拔任用科级干部;制定了财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组织财政干部规范公文写作培训和法律知识学习,提升了财政队伍的学习力。三是建立并实行"双百"目标考核管理,局党组与各科室、群团组织签订了以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密工作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量化目标责任书和以向上争取资金、财政改革管理目标任务为主要内容的科室量化目标责任书,实行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充分履行职责和激励改革创新相结合,科学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规范管理,提升财政队伍的创造力。四是全力做好挂钩扶贫工作。深入挂钩扶贫点开展调研工作,本着多做实事、多做好事,积极筹措资金,推进帮扶工程的顺利实施。全年共筹措和拨付帮扶资金80万元,实施了村社公路建设等工程,夯实了挂钩扶贫点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同时,增强了财政干部心系“三农”、关注“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财政队伍的向心力。
二、二一年财政工作要点
2012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重要之年,按照州委六届八次全会的精神和目标任务,结合财政自身实际,提出 ``全州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按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全力服务于“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发展战略和州委政府中心工作,始终突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两件大事,促进全州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突出法治财政、民生财政、阳光财政,增强财政增收的可持续性、收支结构的合理性、财政管理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不断提高财政支持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12年全州财政工作的重点是:
(一)坚持又好又快,在促进发展中做大财政“蛋糕”。一是着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压缩一般,保障重点”的投入原则,集中全力重点保障州委政府确定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支持改善交通、能源、通讯、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经济发展瓶颈,夯实跨越发展基础。二是着重支持支柱产业的培育,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战略,支持农业基地、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建设;支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矿电产业集约开发、畜牧产业形成规模,把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促进支柱产业群的快速发展。三是着重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按照退出“越位”,补上“缺位”,纠正“错位”的原则,财政投入转向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领域。管好用好国家投资资金,合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借款、国债资金。采取财政参股、贴息、担保、补助等方式吸引社会投资,形成规模经济,产生规模效益。四是着重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手段,引导和促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xx县域经济发展,巩固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xx省委、xx县域经济发展政策,xx县实施分类管理的机遇,xx县域经济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推动全州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严格征管,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一是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税收政策,依法征收,依法减免,强化税收分析预测,建立健全财、税、库、银等部门收入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动态掌握税源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保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二是不断改进税收征管模式,创新税收征管体制和机制,做到税收征管重点突出、兼顾一般,做到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税收质量。三是严格非税收入征管,加强对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非税收入管理细则,以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国有资源收入、旅游门票收入和国有资产处置收益为非税收入管理重点,采取强有力措施,保证非税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同时,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建设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藏区示范区的机遇,做好向上争取工作,不断拓宽财政收入增收渠道,进一步壮大财政实力。
(三)坚持服务三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继续积极稳妥的开展涉农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工作,农村“一事一议”奖补试点工作,建立稳定的支农投入增长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和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二是加大支持推进农村公共交通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构建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的力度;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会计委托记帐工作,促进支农资金财务规范管理。三是认真落实涉农补贴政策,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完善“一折通”发放方式,将对农民的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和退耕还林等补贴按时足额兑付到农民手中;全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加大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支持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
(四)坚持为民理财,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州各级财政部门,在制定财政政策、安排预算支出,处理各项财政事务时,从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共同需要出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的原则,运用“增量优方向,存量调结构,增量调存量”的方法,将有限的财力向教育、卫生、社保、文化、体育、住房、安全、环保等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倾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财政资金投入、财政政策导向和财政政策落实向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倾斜,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服务和提供公共服务,拓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公共财政资金及政策最大限度的惠及全州广大人民;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到支出有保有压,压一般、保重点,在自始至终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过程中“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保民生”。积极推进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五)坚持务实创新,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一是强化预算编制管理,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州级部门预算在细化项目预算编制、扩大编制范围、提高编制质量上下功夫;县级部门预算在稳步推开,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上下功夫;建立稳定的预算编制调节基金,积极化解政府债务,增强财政抵御债务风险的能力。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资金运行的规范性。进一步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简化州级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规范支出变动管理,xx县级试点力度,拓宽集中支付范围;稳妥推进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财政、税务、国库、银行联网;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细化政府采购项目预算,增强采购预算的约束性。三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大力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加强财政财务、专项资金、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制度建设;加大会计准则的宣传、实施力度,强化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检查;继续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财政内控机制建设,加大财政内部监督和层级监督力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特别是加大彩票公益金、土地出让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专项检查和扩大内需资金、保障和改善民生资金、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的全过程监管,并积极探索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四是强化“金财”工程建设,提高财政管理的安全性。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公共应用系统建设,确保财政核心业务正常有序运转,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六)编制好财政“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是新一轮财政发展的行动纲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多变,影响加快我州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将不断增加。编制好“十二五”财政规划,对我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篇5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作用进一步促改革稳就业强动能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江西省2021年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要点》,结合宜春实际,提出以下工作要点。
一、夯实创业就业基础
(一)做大创业孵化平台。加强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星创天地、备案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青创空间、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创业孵化平台培育力度,强化现有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力争新增国家级创业孵化平台(基地)2家左右、省级创业孵化平台(基地)5家左右。不断完善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智工作站、学会服务站建设和管理,推进建站单位与地方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培育一批电商示范基地、企业和数字商务试点项目。(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体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团市委、市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引导开展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积极对接国家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引导鼓励双创示范基地开展创业带动就业活动。围绕托育、养老、家政、乡村旅游等领域,鼓励有条件的双创示范基地与互联网平台企业联合开展创业培训、供需衔接、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打造社会服务领域创业带动就业标杆项目。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引导社会资本发展社会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更大就业空间。(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新旅局、市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贯彻落实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对符合条件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按规定落实好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完成全年培训1.5万人。加大“特聘兼职”教师扶持力度,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配合省完善“1+11”创业大学培训体系,支持协助企业家及企业中高管学员培训工作。(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体局、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四)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深入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推动完善各部门和市、县联动机制,推进研发投入后补助,力争宜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7%。(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统计局、市教体局、市税务局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夯实科技创新平台基础。扎实推进新能源(锂电)、中医药、富硒等重点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大院、名校、名企合作,力争引进落地研发机构1个,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扩大科技创新平台规模,争取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10家,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依托省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促进科技、产业、投资融合对接。积极争取江西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技术交易补助,举办第二届2021’江西宜春产业技术对接会,对接“国家大院大所产业技术进江西”活动,为企业搭建对接桥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激发双创主体活力
(七)推进企业创新创业。落实宜春市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实施科技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开展全市“制造业50强”培育,力争在独角兽(潜在、种子)企业方面实现突破,培育瞪羚(潜在)企业1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以上,制造业领航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业化小巨人企业20家左右。力争全年列入省新产品开发和试产计划项目达到30项以上,省级重点新产品立项50项以上。(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引导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落实《江西省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若干规定》等政策措施,完善激励评价机制,激活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深化科技成果“三权”、职称制度改革,用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和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在岗创业、离岗创业、到企业兼职等政策。组建科技人员创业导师团队,为科技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投对接等服务。(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培育高职院校双创示范基地和双创教育改革示范校。深入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专项计划,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对于符合条件在本市行政区内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稳定经营1年以上的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支持区域双创示范基地与高校、企业共建面向特色产业的实训场景,支持将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团队纳入企业示范基地人才储备和合作计划。(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团市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鼓励青年创新创业。联合省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创团工委及相关部门单位举办第二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举办“青领未来”专场招聘会、“青企雁行”走访交流等活动,实施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业计划,做好青创“引才引智”工作。(责任单位:团市委、市人社局、市教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引导新型农民创新创业。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大力培育农民大学生。积极组织参加省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发挥全国农村双创典型县樟树市的示范作用,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园区、培训基地、见习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创客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教体局、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支持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开展以“创领新赣鄱、美好新时代”为主题的创业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引导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优先支持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实施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大学生创客和返乡能人等入乡开展“互联网+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创业项目。落实旅游业发展奖励政策,鼓励依托各地特色资源开发参与型、互动型、体验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完善支持返乡入乡创业的引人育人留人政策,加大对乡村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力度,培育一批能工巧匠型创业领军人才。(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文广新旅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支持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建强宜春市退役军人企业家协会,指导各县市区建立退役军人企业家分会和就业促进会。培育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创新导师团队,鼓励开展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培训。加强退役军人孵化基地建设,实现县市区孵化基地全覆盖,省级孵化基地新增2-3个,市级孵化基地新增6个以上,县级孵化基地建设100%达标。深入开展“满怀忠诚讲尊崇,千行百业共拥军”等系列活动,促进退役军人创业就业。(责任单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十四)鼓励妇女创新创业。培育一批巾帼产业示范基地,举办“明月山杯”家庭服务兴业技能竞赛,参加省双创和家政大赛,开展“春风行动”女性专题活动,搭建妇女创业就业平台。实施女性创业就业赋能行动,开展巾帼创业就业“一县一品”下沉式培训,做好“江西表嫂”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责任单位:市妇联、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双创服务保障
(十五)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大力推行“一照含证”改革,依托省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企业登记“一次不跑”“只跑一次”“全市通办”,深化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探索推行“先证后查”“自主声明”“公开承诺”办事流程。持续推进降成本优环境行动,清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涉企收费。大力推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措施,支持户籍业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依法落实各项支持创新创业减税降费政策,加强税收减免政策宣传,在双创示范基地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优惠政策。盘活闲置厂房、低效利用土地。探索采取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弹性出让方式供应工业、旅游及公共服务项目用地,推进工业标准地、标准厂房建设。(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市监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建设良好市场环境。建立反不正当竞争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清理、废除限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消除制度隐性壁垒。持续深化市场流通领域综合治理,加强线上线下商品质量检测。开展宜春市“绿色生态”标准化建设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责任单位:市市监局)
(十七)加大开放共享力度。实施《宜春市科技创新资金后补助管理办法》,推进全市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对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大型科研仪器实行双向补助。积极争取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性创新解决方案的支持,探索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教体局、市发改委、宜春银保监分局、市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加大高层次人才引培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重大人才工程,组织市“双百计划”评选,以中国科学院宜春院士科学家康养基地建设为依托,引进一批博士及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展企业“人才飞地”评选,鼓励企业在国内人才密集城市创建“人才飞地”。全年组织申报国家人才计划5项以上,新增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省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体局、市工信局、市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深入实施科技帮扶。实施“百名博士入园强企”行动,下派100名科技特派员入企帮扶,有效对接企业科技需求,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100项,组建研发平台(含新型研发机构)1-2个。(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体局、市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制定实施金融大数据服务支持联动计划,推进大数据融资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贷款抵(质)押品范围。支持园区引进融资租赁公司和非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用好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和信用贷款等金融政策,“工信通”“科贷通”“映山红助力贷”“小微快贷”“微企贷”等政策向重点产业倾斜。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创建。(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行宜春中心支行、市市监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宜春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加强信贷资金支持。健全市、县两级政府融资担保体系,实施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深入推进“小巨人”“独角兽”企业信贷培育计划。制定《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指导意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有机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加工、新能源(锂电)、中医药、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拓展“科贷通”合作银行,进一步扩大受益面和放贷量。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38亿元。(责任单位:人行宜春中心支行、宜春银保监分局、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市监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凸显双创基地标杆
(二十二)进一步培育双创示范基地。加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指导开展评价评估,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做法。新增培育1-2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二十三)推进基地改革创新试点。优先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与双创示范基地合作建立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与双创示范基地合作开展设备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双创孵化专项债券、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创新创业公司债券和双创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在双创示范基地开展与创业相关的保险业务。在有条件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对无可抵押资产、无现金流、无订单的初创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施风险补偿。(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市监局、市金融监管局、人行宜春中心支行、市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积极开展双创活动
(二十四)开展“双创活动周”系列活动。积极组织推荐企业参加国家、省“双创活动周”宣传展示活动,组织开展我市“双创活动周”系列活动。加强双创活动宣传,营造浓厚社会舆论氛围。(责任单位:市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市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举办各类双创赛事。举办创业引领者专项活动暨第三届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宜春市分赛、“创客中国”江西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宜春区域赛等赛事,组织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江西省公共安全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课等活动。(责任单位:市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六)举办其他配套活动。积极争取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继续开展“三请三回”活动,结合节庆、联谊、经贸等节点和活动,深入沿海乡友、校友、战友聚集地区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推动更多在外宜商返乡投资创业。组织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宣传推广宜春自主品牌。组织参加省第三届青年创业风云人物评选,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开展以品牌品质惠享生活为主题的“双品网购节”、第二届宜春电商直播网购节等活动,加快直播带货、内容电商、社交营销等模式应用。(责任单位:市文广新旅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团市委、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篇6
一、我市实施“蓝火计划”的条件与优势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精神,强化科技引领,推动科技进步,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年全市GDP总量244亿元,工业总产值531.3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95.1亿元,拥有了16家高新技术企业,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九届保持全国“百强”;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和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双百强”、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全国改革开放30年乡镇企业发展十佳魅力县(市);被授予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县级市)。
纵观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良好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企业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区位独特优势。东邻港湾,西接中心市区,具有“东承西接”、“左右逢源”的区位条件,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枢纽地带。其中、等镇是湾北岸经济梯度转移和台湾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二是产业配套优势。在全国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我市已有29个行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制造业体系。全市共培育形成了电力工业、金属加工、电气器材、食品加工、金属制品、食品制造、交运设备七大支柱产业和电力能源、家用电器、金属制品、粮油工业、罐头食品五大产业集群;三是空间发展优势。全市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7个(不包括招商局开发区),下设17个工业园,规划总面积120.08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1.06平方公里,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71.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484.31亿元的76.7%;四是港口开发优势。我市江海岸线长,水域深而广阔,又具有较好的御风隐蔽条件,为省天然深水优良港湾。全市拥有石码、后石、招银3个港区,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近3000万吨。现已建成中小泊位码头52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座;五是农业特色优势。我市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具有良好发展基础,被确定为国家级海峡西岸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市)、全国园艺(蔬菜)产品出口示范县(市)、全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县(市),全国重要的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和花卉集散中心,蘑菇、草菇等食用菌产量居全省首位,蔬菜出口跻身全省前茅;六是合作研发优势。从上世纪90年代我市就注重产学研的全面合作,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与高校的科技合作日趋增多、紧密,分别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联盟,实现了科技与人才的结合、项目与成果的对接。
二、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与行业促进中心
(一)规划发展三个重点区域
1.台商投资区。台商投资区拟设在市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0.2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为38.4平方公里。与海沧接壤,区位优势明显、对台优势突出、产业合作紧密、交通体系完善,是湾北岸经济梯度转移和台湾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目前,市共引进台资企业150多家,利用台资近50亿美元,成为乃至全国台商投资的密集区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优势。以此为重点,构筑“蓝火”创新平台,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积极推动对台经贸合作上新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重点区域建设,辐射带动九湖、颜厝、榜山等重点乡镇的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结合。
2.高新产业园区。市滨海新城位于市镇旁,规划建设总面积27平方公里,呈东西狭长分布,以港口、工业带动的集工业、居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山水生态滨海新城。规划中的新城包括一个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和一个山水生态新城(滨海新城)。是新兴的高新产业聚集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条件优势,具备了“蓝火计划”实施的诸多条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到该区落户,并通过与高校的有机结合,不断推进高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努力建设好现代化的滨海新城。
3.东园光机电一体化高新产业园区。市东园光机电一体化高新产业园区位于东园工业区内,于市东南部的九江出海口处,与特区和海沧台商投资区隔海相望,紧邻招商局开发区,年8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市东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6.8平方公里,是实施光机电一体化的重要高新产业基地,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以多晶硅生产企业西华公司为头,引进高端光电技术,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
(二)规划构建六大“蓝火”高新产业促进中心
1.钢铁加工产业促进中心。年全市36家钢铁企业实现产值99.1亿元。重点企业有福欣不锈钢、多棱钢砂锯条、凯景钢铁等,计划通过产业促进中心的带动,与大学、福州大学及台湾高等院校等的结合,重点发展冷扎薄板、涂镀层板、冷扎不锈钢薄板、冷扎硅钢片以及钢砂、锯条等高附加值产品,力争至2015年全市特种、特色钢铁产业产值达500亿元以上。中心设在凯景钢铁有限公司内。
2.食品工业产业促进中心。年食品工业实现产值113.2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23.4%。全市拥有食品加工企业98家,重点企业有鸿一企业、紫山集团、泰山企业、同发食品等一批骨干企业。其中,罐头食品是我市与农业关联度最高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产业促进中心主要以引进产品深度加工项目,培育全国特色和知名品牌,提升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重点开展对台食品合作,发展食用菌、海洋产品、果蔬保鲜等精深加工,做强做大食品加工产业链,逐步建立以饮料制造、谷物磨制、植物油提炼、肉类、水产、蔬菜加工等为主的产业集群。力争至2015年全市食品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中心设在同发食品有限公司内。
3.家用电器产业促进中心。年全市实现产值48.5亿元。重点企业有灿坤公司,产业促进中心主要以灿坤学院为技术支撑,充分发挥现有的品牌效应,不断向周边区域拓展,带动和辐射一批中小企业同步发展,进一步实施新型家电的技术开发与研究,培育壮大家用电器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国内高新家电重要产业基地。力争至2015年,全市家用电器产业可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中心设在灿坤实业有限公司内。
4.汽车制造产业促进中心。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8家,实现工业产值25.86亿元。重点企业有金客车、毅宏房车、新福达底盘有限公司、新美达汽车零部件、正舜汽车车轮等企业,产业促进中心将重点开展与省内外高校结合,抓好轻型客车、车载电子产品的研发,提升客车质量,开拓轻客、轿车市场,引进关键整车胚胎产品和先进科技,带动汽车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发展,在我市形成汽车产业链,形成以池开发区汽车工业园为集中区域的汽车及汽配产业集群。力争至2015年全市汽车汽配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中心设在金客车有限公司内。
5.船舶修造产业促进中心。年船舶修造产业实现产值5.5亿元。重点企业有新胜海、国安、毅弘等企业,产业促进中心通过与福州大学、集美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的合作,进一步加快船舶修造业产业的开发,推进大功率铁壳船、玻璃钢快艇、休闲游艇等产品的研发,努力发展壮大九江口船舶工业走廊规模,进一步发展具有我市区域特色的船舶修造产业,力争至2015年全市船舶修造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中心设在新胜海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内
6.化工产业促进中心。重点企业有长春化工、一鑫石化及欣宇公司。产业促进中心以承接台湾石化上、中游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台湾大学等的科技合作,进一步开发海洋石化项目,积极引进台湾石化制造工艺和技术,加快石化产业集聚,在镇的斗美、深沃一带规划建设1000万吨以上石化储运基地。以欣宇科技、长春化工、恒森企业等为头,借助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装置和设备,进一步发展与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对接,不断拓展化工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积极拓展表面处理技术新空间新产品。力争至2015年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中心设在欣宇科技有限公司内。
三、主要建设目标与措施
(一)主要建设目标
1.重点围绕三大“蓝火”高新产业园区的开发
一是高新发展园区。以综合开发区和池开发区为重点,通过产业整合和高新产业孵化中心建设,不断推动企业与高校的加盟合作,努力形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新发展园区;二是高新工业园区。利用规划建设的滨海新城优势,通过政策优惠和科技孵化,吸引高科技产业和高校在此落户,努力发展为一个以农产品加工、电子、高科技产业(软件开发、生物制药、食品研发等)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是东园光机电一体化高新产业园区。以现有的工业园区为重点,不断拓展高新产业新领域,进一步吸引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以光伏电子为重点,以机械制造为基础的新型高新工业产业发展重要基地。
2.全面带动四大“蓝火”创新创业基地的形成
一是台商投资区高校创新创业基地。重点企业为灿坤、欣宇和同发食品公司。通过开辟学生实践基地和硕士生工作站,积极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二是九江口船舶修造技术创新创业基地。重点企业为新胜海船舶、毅鸿游艇公司,通过开辟学生实践基地和合作研发中心,不断推动我市船舶修造和游艇技术的创业、创新发展;三是食品发展创新创业基地。重点企业为格林食品、嘉荣水产、嘉昌水产公司。通过企业与高校食品专业学院的技术对接,努力为高校学生提供食品加工创新创业的基地和条件;四是对台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基地。重点企业为东园、海澄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对台农业合作示范,促进与台湾高校学生的农业合作交流,从而形成对台农产品的吸收、引进与示范的重要研发基地和发展中心。
3.加快突出五大“蓝火”农业发展示范园的建设
一是以东园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的农作物新优品种引进示范园建设。借助大学在该镇设立科研基地和省农科院在此建立野外农作物病虫害观测站的有利时机,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业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的农作物新优品种引种示范园,通过引种试验示范,进一步推动农作物新优品种的推广,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二是以紫泥甘文农场生态养殖为重点的金定鸭、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园建设。继续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从更深层次的开展名优金定鸭优良品种的生命科学研究。实施多功能的生态水产养殖模式示范,推进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和立体养殖发展;三是以九湖日出花卉展示农场为重点的集花卉研发、花卉检测、花卉防疫为一体的花卉综合示范园建设。通过与省农林大学和省农科院南分院及花卉研究所的合作。进一步开辟花卉产业的种养管理、出口新模式、新观念,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四是以、浮宫出口蔬菜(杨梅)和以九湖、食用菌为重点开发领域的出口蔬菜(蘑菇)产业发展园建设。通过与大学、省农林大学、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与科研单位的合作,着重抓好出口蔬菜(蘑菇)及杨梅特色水果的关键技术研究、新优品种培育与保鲜储运及其精深加工,努力提高出口蔬菜(蘑菇)和优质杨梅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五是以白水瘦肉猪零排放为重点的瘦肉猪生产基地环保型示范园建设。通过与有关高校与科研单位的结合,着重抓好该地区的零排放处理技术研究,努力开辟应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实现零排放和实施沼气发电,化废为宝的环保系统工程建设,促进新型能源的再生有效利用。
(二)主要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以杨溪峰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副市长阮亚祥、马建华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政府办、科技局、发改局、教育局、经贸局、外经局、工商联等单位组成。成立市技术转移中心。中心办公室设在科技局,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合署办公。中心主任由科技局局长苏明河兼任,成员由各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同时,中心在、两个开发区分别设立台商投资区工作站和工作站,工作站设立于开发区管委会和新城开发管委会,以确保计划方案的有效实施。
2.制定优惠措施。在原有出台关于推进自主创新、扶持企业发展,扶持产学研结合和扶持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等高新产业发展优惠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台与蓝火计划相关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以促进和推动计划的有效实施。
篇7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迅速掀起“学创”活动热潮。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学创活动电视电话动员会议精神,局党委中心组举行“学习十,服务‘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主题学习8次,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5次,举办市直水利系统十专题讲座17次,市水利局代表队作为唯一的市直部门荣获全市党风廉政法规知识竞赛第一名。半年来,通过个人自学、夜校学习、周末学习、网上学习、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催发全系统党员干部职工“比学习、强素质,比创新、看实绩,比工作、看贡献,比团结、看和谐”的新风尚,全系统树立了“全员建设者”理念,凝聚了精神力量,形成了强大气场。
(二)强化措施推进精细落实。2月1日召开市直水利系统“工作落实年”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市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动员大会和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学创活动为动力,精细落实为主线,绩效管理为手段,全面争优为目标,推行台账式管理,狠抓落实,硬账硬结。
一是全面实行路线图管理。根据既定的目标任务和职能职责,对23项重点工作和126项日常工作逐项量化细化具体化,制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采取“挂图作战,列表推进”方式,以目标倒逼责任、时间倒逼进度、实绩倒逼作风,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在全市“学创”活动、“三查一促”等工作中,精细落实作出了表率,提质提效树立了榜样
二是全面实行台账式管理。按照“年初建账、季度对账、半年查账、年底交账”的要求,对各科室和每名机关干部实行台账式管理,每月对照路线图督查各科室、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对未按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推进落实的,下发“督办通知单”抓紧落实,年底按照台账结果对各科室和机关干部进行考评。
三是全面实行绩效管理。出台了《市水利局__年工作落实年绩效考核实施办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动态管理与量化测评相结合的方法,推行“红绿牌”警示制度和双百分制量化考核制度,每月一测评、每季一小结、半年一评比、年终结硬账,把绩效测评结果作为各科室和机关干部实绩考核、即时记功和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实行刚性化绩效管理。
(三)深入开展“三查一促”工作。4月中旬以来,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个工作专班,积极推进市直水利系统“三查一促”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一是紧密结合防汛备汛工作,以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在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水利行业生产领域、单位楼堂馆所为重点,开展全域化、全方位、全覆盖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二是以劳资纠纷、改革改制、工资报酬、工程建设等矛盾纠纷和进京进省上访、重复上访等对象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发现不稳定因素13处,实行“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对存在问题及时稳控和化解。三是认真排查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全局干部职工自觉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禁令”、省委“六条规定”和市委“二十一条意见”,自觉维护自身和单位形象,完成了“三公”经费下减30%的既定目标任务。
(四)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工作。5月进入汛期,全市上下扎实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准备工作。5月17日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后,继市委常委带队检查防汛抗旱工作之后,全面实行“四大家”领导包保督导防汛抗旱工作制,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工作的组织领导,有力保证各级各类责任和措施落实。各地紧紧围绕“四保四无”的防汛抗旱工作目标,全面落实了大中小型水库防汛六大责任人、重要江河堤防和重点水电站防汛五大责任人。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密切监视天气趋势和雨情、水情、汛情、旱情、灾情。编制完成了全市大中型水库水电站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及在建工程应急度汛预案。市水利局、市防办派出9个工作组,督促各地加快各类水利工程和涉水工程建设进度,要求抢晴天、战雨天,倒排工期,确保主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主体工程。成功举行了城区抗洪抢险军地联合实兵演练,宜城、谷城、枣阳等地陆续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和演练。市防办专门下达清障令,责令各地限期清除阻水物及违章建筑。备足备齐各类防汛物资,组建了69支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同时,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全力做好蓄水保水及抗旱保春耕工作。
(五)全面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全市水利建设项目287处,总投资17亿元,已开工*处,开工率91.7%,累计完成投资11.86亿元,占总投资的66.5%。其中:水库加固工程196座(22座中型和174座小2型),到位资金__万元,已完成投资__8万元,完成到位资金比例90%;13处在建的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已完成投资18407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投资5500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8处、分散供水工程17处,解决了11万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的54.5%。
(六)推进重点水利工程进程。总投资超过5亿元的东津新区堤防及水系整治,唐白河堤防整治工程已于今年1月开工建设,现已完成堤基清理及防渗槽开挖4300米和新建堤防3300米,完成土方49.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2300万元,工程形象进度完成80%,已完成大部分主体工程;浩然河工程4月28日动工,已完成横七路以下5.4公里的200米宽生态廊道 规划红线测量放线任务并加紧推进征迁工作,累计开挖土方5万立方米。
(七)超额完成冬春农建任务。去年10月以来,以“兴水惠农、以水促粮”为主题,掀起了以“田间渠系通畅、水毁工程修复、灌区节水改造、小农水捆绑推进、塘堰清淤扩挖”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截至4月底,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2.6亿元,完成渠道清淤硬化1163条、长__公里,整治堰塘1628口,新建、整修机井泵站235处,完成土石方1195万立方米、混凝土164万立方米,资金投入、农民投工、机械投放和土石方完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5%、8%、*%和*%,超额完成了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任务。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63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8.1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3.5万亩,为全市夏粮实现“十连增”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八)加大争资立项和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把争资立项作为水利工作的重头戏,高频率加大项目跟踪和衔接汇报工作,累计赴京赴省80多次。向水利部、国务院南调办、长江委、省水利厅、省南调局汇报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水库除险加固、汉江干堤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截至目前,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已于4月中旬通过水利部审查,共计争取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615万元,其中杨叉河治理工程2568万元、大李沟整治工程2524万元、孟桥川河治理工程2523万元。二是重点出击招商引资。先后在江苏、浙江等地拜访了上海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局、__市北方永发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目前与__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达成初步意向,计划投资20亿元在鱼梁洲建设综合旅游景区。
(九)小农水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查。3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了《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__—2020年)》。《规划》概算总投资730亿元,重点实施水源工程、灌排工程、节水灌溉及示范工程、农村河道整治工程、土地整(治)理及烟水配套工程、小型水利设施管护工程等6大工程。各县(市)区对具体实施的项目,按照工作路线图分年度推进,避免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做到了与农业规划、区域规划相匹配,与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田整体开发等相结合,充分体现出现实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十)小农水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今年元月,__区程河镇作为全市改革试点先行启动小型农田水利管护体制改革工作。经过大量调研,大胆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管理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目前已初见成效,摸索了一些管护和运行维护方面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今年3月份起全面铺开9个县(市)区的15个试点改革工作。各地依靠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集中水利、财政、农业、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联合力量,共同制定了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考核办法和承包、转让、租定等合同、制度,发动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试点村委会先后与管护责任人签订管护合同,管护人获“小农水”管护权证。计划近期召开全市现场会,全面推广改革试点经验,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改革,确保所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人管、管得好、管长远,长期发挥防汛抗旱效益。
(十一)全面推进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4月份以来,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的总体部署和行动计划,市水利局深入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全面开展以“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行业质量意识”为主题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印发了实施方案文件,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范围对象和具体内容,确定了6个方面20项主题活动内容,采取分阶段、分层次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通过“市县联动,分级负责”的方式,全面推进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截至目前,按照方案计划,积极开展局网站质量管理年专栏建设、全市在建中型水库质量大检查、全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质量大检查、在建水利项目施工企业考核等工作,继续推动质量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和效益。
(十二)多种形式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3月22日,市水利局联合市水政监察支队、__区水利局、__区水利局、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在人民广场设立宣传站,通过悬挂标语、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点、LED滚动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接待咨询人员500余人,呼吁市民从点滴做起,节约保护水资源。各地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宣传活动,唤起全社会对节约保护水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
(十三)汉江__段全面禁渔三个月。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汉江襄阳段及其通江水域(南河、北河、唐白河、小清河、蛮河等)全面禁渔 。禁渔期间,市水产局会同公安、工商、海事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采取“江中查,岸边堵、市场禁”等办法全面加强禁渔期各项管理,努力实现“江中无渔船,岸边无网具,市场无江鱼”的工作目标。自进入禁渔期以来,市水产局渔政执法人员兵分两队值守一线,先后接到举报电话42起、网上举报7起,共抓获14名违法捕捞者,没收违法捕捞船只6艘及捕捞工具6(台)套,严厉打击“电打鱼”等非法捕捞行为。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勇于实践,做科学发展的表率;敢于突破,做改革创新的表率”为抓手,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全市水利系统始终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全市水利干部职工进一步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党的十精神实质,深化对党的十关于水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认识,以快落实、实干事、严奖惩的竞进状态和担当精神,大力推进“精细落实”,以目标倒逼责任、时间倒逼进度、实绩倒逼作风,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二是坚持生命至上,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以严防死守的临战状态,扎实做好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各项准备工作,突出抓好水库、堤防、山洪灾害等为重点的防洪保安,强化预测预警,突出科学调度,夺取防汛抗旱全面胜利。
三是抢抓黄金先机,奋力推进项目工作再谱新篇。咬定“两个10亿”目标,把争资立项和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第一责任,以“全员建设者”姿态推动争资立项和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
四是确保速质效统一,着力实施民生水利工程。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落实好“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提高1%”的政策,确保今年再解决20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快市区*沟整治、浩然河开挖等21项水利重点工程。按时间节点完成196座水库、11条中小河流、5个大型灌区等年度建设任务。
篇8
一、20****年工业流通经济发展情况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经贸委的指导下,全市经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大项目建设促规模发展,抓创新型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抓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等工作,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后劲的统一。
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效益持续大幅攀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64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列全省第6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0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利税227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47%,增幅分别列全省第6位、第6位和第4位。工业实交税金总额78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实现1.9亿美元,同比增长48%。
二是骨干企业培植取得明显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97户,比上年增加161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58户,比上年增加81户。其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24户,比上年增加9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89户,比上年增加86户。其中,利税过1亿元的37户,比上年增加18户。实交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39户,比上年增加34户。其中,过5000万元的15户,比上年增加1户;过亿元的达到6户。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内在素质明显提高。共组织实施市以上技术创新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46项,填补国内空白的58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20项。列入国家、省重点及批次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49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1项,项目总数列全省第1位。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双百”重点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目前,全市已拥有鲁能泰山电缆电器公司、泰山玻纤、新矿集团等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复合材料1个行业技术中心;2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个市级技术中心。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省名牌产品8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1个。全市已拥有的中国名牌是:泰山牌电力电缆、CTG牌无碱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CTG牌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泰山牌纸面石膏板、华阳牌拟除虫菊酯、东岳牌摩托车轮胎等6个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是:生力源集团的“泰山”牌、泰山石膏公司的“泰山”牌、山东农大肥业科技公司的“农大”牌等3个商标;省名牌产品达到了89个;省著名商标达到了66个。
四是项目建设质量提高,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共完成工业投资420亿元,同比增长23%;在建技术改造项目695项,项目计划总投资667亿元,当年累计完成投资313亿元,同比增长33%。在建过亿元技术改造项目189项,比上年增加44项,计划总投资498亿元,完成投资195亿元,平均每个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同比增加2545万元,投资向重点项目聚集效应明显增强。全市共有437个项目竣工投产,全部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70亿元,利税57亿元。市直技改项目投资实现了快速增长。市直在建技术改造项目44项,当年完成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过亿元项目24项,当年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占市直完成投资的85%。泰山玻纤的6万吨无碱玻纤、山东煤机装备公司的煤机集团总部及煤矿机械生产基地建设、鲁能泰山电力设备的1000千伏变压器和电抗器技改、泰山啤酒的年产20万吨啤酒建设等一批又好又大的项目有力地拉动了市直投资增长。
五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了一批重点节能工程,淘汰了一大批小钢铁、小火电等落后产能。15个项目列入20****年节能、清洁生产备选项目,12个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获得国家支持资金9****1万元,3个项目获省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奖励。华丰工业园被列为省重点培育的20个循环经济园区,新矿集团等21家企业被列为省重点培育的300家循环经济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7项节能技术成果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
六是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加快商贸流通经济发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商贸流通企业商品销售额全年完成175.7亿元,同比增长23.4%。72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流通服务设施项目,完成投资43亿元。新建或改造农家店900个,创省级以上商贸品牌10家,肥城德兴堂梁氏正骨研究所和东平赵斌糟鱼荣获首届山东“老字号”称号,8家单位获“山东省青年文明号”称号。
二、今年以来的有关情况
为了抓好今年的工作,实现首季开门红,春节前,市里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抓好煤炭、电力、运输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协调和调度,引导企业抓住商机,大力做好市场促销工作,工业流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一)1-2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3.58亿元,同比增长24.18%,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1.31亿元,同比增长40.89%,增幅居全省第7位;实现利税29.71亿元,同比增长44.73%,增幅居全省第6位;实现利润16.69亿元,同比增长57%,增幅居全省第3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交税金13.****亿元,同比增长43.89%。全市工业产销率为97.68%,同比提高0.72个百分点。
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22户,比去年增加155户。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9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2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41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0户。实交税金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5户,同比增加6户。
1-2月份,全市工业在建技术改造项目311项,项目总投资516.7亿元,当年累计完成投资33.6亿元,同比增长7.7%。全市在建过亿元技术改造项目149项,总投资452.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5.2亿元,占全市技改投资总量的75.1%。技术改造大项目增加,在建过亿元项目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9项,平均每个项目投资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67万元。
1-2月份,全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12585万美元,同比增长15.87%,占全市出口总值的94.8%,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4843万美元,同比增长28.2%。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实现3924万美元,同比增长27.2%,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9.6%,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20.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1%。工业用电15.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4%。
1-2月份,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亿元,同比增长22.6%,比去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省第9位和第5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67.9亿元,同比增长26.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2%。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49.5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税收总额1.1亿元,同比增长83.1%;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95.9%。
(二)发展形势分析。
1、总体形势。
从有利方面分析:从国际看,虽然美国等国家深受次贷危机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但是美国总统布什2月11日签署的年度《总统经济报告》认为,20****年美国经济将继续增长,不会陷入衰退。我们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宽松。从国内看,宏观经济环境将进一步好转,奥运会的召开将刺激国内消费市场进一步繁荣,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降低内资企业所得税有利于企业积蓄后劲,加快发展。从我市看,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主要表现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形成,规模企业数量快速上升,一大批工业项目陆续投产达产;企业的资本扩张能力不断扩大,市场反应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全面提高,市场适应能力显著增强。
今年也面临着很多不利因素。从国际看,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总体放缓、国际贸易壁垒和摩擦增加、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不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国内看,国内宏观经济正面临持续的通胀压力,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把“防过热、防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受土地、信贷、节能减排“三个闸门”的共同作用,企业融资环境趋紧,土地供应紧张,能源及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从我市看,大企业少、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繁重、投资增幅下降等因素都制约着经济发展。
2、20****年投资趋势分析。
促进投资增长的因素:一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外部需求强劲,将为投资增长提供充足动力;二是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市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抓大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影响投资增长的因素:一是国家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预示着****年的资金更趋紧张;二是项目管理更加严格,项目开工前不仅要求进行土地预审、规划许可和环境评价,而且严格市场准入,增加了安全评价和节能评估,强化了项目的监督检查;三是钢铁、水泥、焦炭等行业存在产能相对过剩或潜在过剩问题,这些行业的投资将有所减弱;四是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将进一步影响投资的增长。
基于以上分析,今年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有所下降。20****年工作目标:技术改造投资突破37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3、价格变动情况。
能源价格变动情况。由于近年来我国能源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煤炭、电力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能源供应可以保障。从价格上看,根据近期纽约原油期货的表现,预计今年国内原油及成品油价格有可能上涨,不会出现下跌。煤炭在前几年不断涨价的情况下,有望保持在高位稳定运行;电价仍受政府控制,不可能出现大的升幅。能源价格将会继续保持稳定上涨的态势,将会使企业利润受到一定的影响。
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在消费需求增长的拉动下,农产品价格仍将快速增长,其中粮食涨价的可能性较大,猪肉、食用油价格仍会上涨,但不会出现像去年那样的暴涨。工业原材料中,从钢铁看,我国铁矿石进口依赖度大,在新一轮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已宣布接受65%的涨价,钢铁一定会继续涨价;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已处于高位,进一步大幅上涨的可能不是很大,但将会继续保持小幅上涨趋势;其他原材料价格有望保持稳定。总的来说,原材料价格将稳中有升,部分原材料价格还可能出现较大的上涨,会对部分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资金、土地、劳动力、运力等的价格变动情况。由于央行不断提高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和财务成本将有较大的提高。土地瓶颈制约不会改变,工业用地价格也将保持升势,一些好项目会由于土地制约难以落地。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目前,我市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的苗头,预计明年劳动力成本将会进一步提高。运力能够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但如果明年开征燃油税,运输价格将有可能大幅度涨价。
食品等价格的变化情况。由于季节原因,各类时令蔬菜上市量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下降,据监测,自进入3月份以来,我市多数蔬菜价格下降幅度超过10%,预计随着天气变暖,将进一步下跌。受去年生猪价格上涨以及国家采取的促进生猪生产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带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有所提高,规模养殖户数明显增加,但由于近期粮食价格缓慢上涨,所以猪、牛、禽肉的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下挫的势头。
4、出口面临的形势。
国家为了减少贸易顺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一是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加工贸易的目录中,增补了禁止类产品。二是对出口退税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取消了553项“三高一低”(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是针对资源性产品特别是钢铁、煤炭和其他的矿类能源产品加征出口关税。另外人民币的不断升值,降低了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国家进出口政策,汇率变化对我市工业品出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我市的出口产品结构是一般性加工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较少,因此受的影响较大。我市的钢铁、玻纤、纺织品、农药等产品受冲击较大。如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为5%,减少企业利润4000多万元。人民币持续升值,使泰山玻纤、岱银集团等出口大户的产品利润空间被挤压,订单减少。出口市场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不断为进口产品设限,挑起贸易争端,制约着我国产品出口的扩大。预计人民币升值将持续,工业制成品出口利润将受到一定影响,出口增幅可能稍有回落。从以上分析来看,20****年的出口增长幅度将有所下降。
5、节能降耗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市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任务仍然很艰巨,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较大,改变资源消耗型经济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市一、二、三产的比例分别为:8.05:57.71:34.24,一产三产发展相对较慢。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单位能耗远高于单位GDP能耗,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节能降耗压力巨大。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的情况在未来几年内很难改变,即使工业节能降耗实现最大限度的挖潜,节能降耗目标完成的难度依然十分巨大。二是工业结构调整难度大。我市工业结构重化的现状是多年来逐步形成的,以煤炭、建材、化工、钢铁、电力等高资源、高能源消耗行业为主导的重化工业比重占到工业的80%以上,由于受人才状况、市场环境等的制约,发展壮大低耗能的高新技术产业难度很大,短期内难以成长为主导产业;列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占的比重很小,淘汰落后降低的能耗相对于总能耗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只能从源头上限制新上高耗能产业,这需要较长的时间方能见到成效。三是大部分企业研发能力较低,难以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节能降耗。四是部分企业节能量考核指标存在问题,个别企业还存在着完成任务难度较大的情况。如石横发电厂,其设备运行已比较先进,节能空间较小,很难完成任务。20****年该企业完成节能量1.75万吨标准煤,仅完成目标任务的24.5%。五是基础工作薄弱。企业能耗统计制度不完善,统计数据准确性、时效性较差,数据审核把关不严。有的企业计量器具配备不全、校准滞后,计量数据不准确。部分企业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六是节能管理、节能监察体系尚不完善,能力建设有待于加强。
6、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情况。
从重点主导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多数产业生产效益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汽车产业,汽车整车、零部件及工程机械市场需求总体保持稳定,我市的东岳重工、五岳专汽、华泰铝轮毂、厚丰散热器等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将继续支撑汽车工业的较快增长。输变电设备产业,输变电设备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受国家电网升级和南方电网灾后改造重建需求拉动,将呈现快速增长。特别是泰开电气、鲁能电力设备、特变电工泰山电缆等重点企业,都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增长。新材料产业,玻纤及制品、纸面石膏板等非金属新材料行业发展较快,泰山玻纤、泰山石膏等骨干龙头企业在行业中具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保持领先地位,将带动整个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化工产业,轮胎国内市场需求较旺,出口继续看好;化肥产销持续增加,产品价格稳定有升;烧碱产能增长较快,市场空间相对饱和,生产保持一定增幅,效益增幅将有所回落。在瑞星集团、华阳集团、阿斯德化工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化工产业将保持较快增长。食品产业,骨干优势产品发展势头良好,将继续带动整个行业的较快发展。目前肉禽蛋、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物价水平持续走高,带动了食品价格持续上扬,食品行业生产将保持较快增长。纺织服装产业,我市通过实施拉长纺织服装产业链战略,形成了岱银集团、傲饰集团、泰鹏公司、华兴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纺织行业增长的内在动力明显增强。今年棉纺织行业将陆续投产一批装置,棉纺织生产规模扩大,开拓市场能力增强,纺织服装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保持稳定。钢铁产业,从需求看,国际、国内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将拉动钢铁产品的持续增长。石横特钢公司的高炉技术改造,使企业炼铁和炼钢能力进一步配套,提升了企业整体竞争力。从效益看,由于原材燃料及运输费用上涨,企业成本明显上升,效益增幅将有所回落。煤炭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今年煤炭需求量明显增加,煤炭市场呈现供应偏紧、价格上涨的态势,今年全市煤炭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效益将有较大提高。
三、20****年的任务目标和主要措施
今年经贸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机遇发展意识、优先发展意识、主动发展意识,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这个中心,增强创新和品牌两个动力,构筑改革、节能、安全生产三个保障,开创工业和流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
主要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都增长25%以上;技术改造投资突破370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万元GDP能耗降低4.7%,万元GDP取水降低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6.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降低10%。
(一)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发展的后劲。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做强做大企业为目标,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工业流通经济的发展水平。重点围绕“930工程”抓项目建设,即:抓好30个工业大项目,30个技术创新项目,30个管理创新项目,30个节能项目,30个商贸流通项目,30个商场、市场,30个名牌产品,30个驰名、著名商标,促进30强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是抓好工业项目建设。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壮大规模为目标,加大主导产业以及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以技术、工艺的提高和创新为作为技术改造的本质内涵,把技术改造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提高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上来,转移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来,转移到增加技术含量、优化品种、提高质量上来,以此推进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抓好项目策划,不断充实项目储备,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好项目、大项目上马。今年我们规划了135项计划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项目总投资472亿元,计划全年完成投资225亿元。这些项目竣工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800亿元,实现利润105亿元,税金54亿元。以30强企业为依托,通过加快项目建设、搞好资本运作和横向联合,打造一批百年企业、培植一批百亿企业。选择石横特钢、青年汽车等20家企业作为“双百”企业的培植对象,逐个企业制定《百亿企业发展规划》,明确其达到百亿企业的时间目标、发展方向、支撑项目、政策措施,并适时督导规划的落实情况,确保规划实现,逐步形成由“双百”企业领军的“军团效应”。二是抓好商贸流通项目。以核心商业、旅游购物、餐饮娱乐、会展经济为重点,科学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商业聚集区、名吃城(街)、展览中心以及各类专卖店等,完善商业街、步行街、旅游景区服务功能。以长城路核心商业区为主,搞好泰山商务区建设,打造高档商务写字楼、星级宾馆、酒店,引进知名企业入驻,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现代商贸服务业,逐步培育“楼宇经济”。以泰山名吃城为主,抓好餐饮项目建设。以现有批发市场为载体,实施传统批发市场的现代化改造,改善物流配送、检验检测、安全监控、展销展示及仓储、交易设施,完善市场功能,提高市场档次和规模,创新和发展现代交易。按照“规范、提高、发展”的要求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或改造农家店400家,覆盖全部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三是努力破解土地和资金等制约项目建设的难题。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深入挖掘闲置或低效存量土地资源,及时足额为好项目提供土地。认真搞好银企联谊活动,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做好启动民间资本、招商引资的文章,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多元化增加资金投入。目前,我市已经组织筛选了222项技术含量高、产品有市场,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38.6亿元,拟申请银行贷款312亿元,即将在银企联谊会上重点推介。四是搞好服务。认真落实技术进步基金使用办法、加强市级财源建设、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减免部分收费等政策,发挥以奖代补、贴息支持、减免收费降低技改成本等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增加投入,聚集和放大企业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执行好项目责任人制度、调度例会制度和项目进度通报制度,排出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计划,加大调度、协调、服务力度,做到每月一调度,一季一查看,经常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及时了解、尽快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按期竣工投产。增强大局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协调配合意识,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限时办结,缩短项目审批时间。
(二)增强创新和品牌两个动力,引领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1、大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鲁发[20****]25号)文件,大力推进企业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重点,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健全创新体系、机制,强化人、财、物投入,重点支持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具有行业优势的企业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建设一批面向区域、服务行业、注重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遵循“政府引导、树立典型、面上推广”的工作思路,以30项管理创新项目的实施为抓手,推进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机制与组织创新、成本与质量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业务流程与物流管理创新、信息化管理创新,培植一批管理创新企业,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三是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创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围绕高新技术及产品开发、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和改造装备制造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组织好技术创新项目实施,争取实施市以上技术创新项目超过1000项。重点抓好3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四是积极推动产学研联合。加强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和资金合作,鼓励企业采取租赁、参股、控股、技术参与分配等多种形式吸引科研单位加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技术创新财税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更新先进设备。落实好我市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创新型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建设和技术创新计划实施。
2、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坚持走以质取胜,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今年力争培植中国名牌1个,驰名商标2个;山东省名牌5个,省著名商标10个。一是加大创名牌引导力度。引导企业认真分析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制定和实施名牌战略规划,把质量兴企、争创名牌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把名牌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目标,列入企业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奖励名牌政策,加大对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奖励力度,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二是做好品牌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强化技术基础工作,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全面提高名牌产品的竞争力。三是提高名牌产品的带动作用。通过企业组织机构优化和资产重组,引导社会资金、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流动,打造一批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发挥名牌的规模效应,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四是做好名牌的宣传工作,全面提高我市品牌的知名度。
(三)构筑改革、节能、安全生产三个保障。
1、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继续大力推进企业改革,推动企业体制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通过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使企业资本不断增加、市场不断扩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通过完善企业家培育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家自身修养、实施企业家健康工程等,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改革精神、创新思想、风险意识、务实态度、敏锐的战略眼光、高超的内控协调能力和持久的学习能力企业家队伍,依靠企业家队伍把企业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加大对企业家的事业激励和精神激励,让优质资产、优势资源向优秀企业家领航的企业集中;大力宣传企业家的先进事迹,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企业家,创造适宜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2、大力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山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鲁发[20****]24号)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突出抓好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循环经济、节能监察等关键环节,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节能降耗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大对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行政执法和监督监察力度。实施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从项目建设源头上加强节能控制。认真落实好扶持鼓励支持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税收、资金支持优惠政策,争取专项资金支持节能技术、产品、项目。落实好差别电价政策和超耗能加价政策,综合利用市场、法律、行政手段,约束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做好水泥、钢铁等重点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工作。三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建设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支持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的技术研发,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材、低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做好国家节能备选项目的筛选、申报和实施工作,抓好三个“节能100项”示范项目的组织推荐和推广工作,重点抓好30项节能项目。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实施好“1623培育计划”,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产业链延伸,构建循环型的资源流、能量流、技术流耦合系统,在企业之间建立资源、能源互惠、互利、互补、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五是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搞好企业能源管理培训,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统计、定额等基础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能源审计、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引用节能自愿协议等先进管理方式,督促企业开展与国际、国内或省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六是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建立完善责任明确、分工协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把节能降耗目标作为评先树优一票否决的指标,严格考核。
3、认真抓好安全生产。一是强化“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安全责任。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全面开展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和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促进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三是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监管,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切实强化各项安全工作,消除事故隐患,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四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安全措施,避免重大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9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10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抓好项目和投资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扎实做好项目基础工作,及早研究,认真把握国家重点投向,谋划一批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和省上规划盘子。做好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建立严格的项目基础工作制度、项目储备制度、优势项目选商选资制度,努力形成储备一批、洽谈一批、跟踪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运行机制,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市发改委、市经委,各区县政府)
(二)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推进青藏铁路西格二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过境高速公路、火车站综合改造、北山地质森林公园、南川河流域治理等重大基础性项目建设。(市国土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各区县政府)
(三)抓好国债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的落实,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拓展各类融资平台,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入,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在工业、旅游、商贸、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旧城改造等方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0亿元以上,其中省外到位资金56亿元。(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二、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四)按照“保障供给、提供休闲”的要求,大力发展城郊型精品农业,因地制宜发展花卉、食用菌、水果等产品,在产量和质量上求得突破。进一步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日光节能温室6000栋,蔬菜产量达到64万吨,市场淡、旺季蔬菜供应自给率提高到35%和60%。加大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力度,新建牲畜暖棚4000栋,奶源、肉牛(羊)、生猪规模养殖基地各10个,禽类养殖基地5个。(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各区县政府)
(五)推进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盘道水库灌区等重点项目进度,统筹建设一批水、电、路、沼气、太阳能灶等项目,解决4.5万人、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新建农村公路200公里,硬化村道500公里。(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科技局,各区县政府)
(六)继续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抓好三县新农村典型村建设。实施好60个村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解决4.5万人的温饱问题。认真实施“双百”市场工程,新建冷藏保鲜库4座,高标准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提升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档次。支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市发改委、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市商务局,各区县政府)
(七)建立大统一的劳动力培训市场,全面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转移就业30万人次,其中新增长期稳定就业2万人。重视搭建农民创业平台,拓展农民创业性就业渠道。(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各区县政府)
三、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八)认真贯彻省政府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铝电联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藏毯绒纺等特色产业,在硅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新的骨干产业和主导产品。发挥三县工业园区比较优势,重点抓好大通宜化公司PVC项目、中铝扩能、湟中百万吨干法水泥、湟源大华工业园区建设等项目,促进全市工业平稳协调发展。(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九)加快开发区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多晶硅二期、单晶硅扩产、百万吨复合肥二期、机织藏毯、中藏药、铜箔铝箔、铝合金及型材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一批支撑发展的产业集群。各区县要把支持和服务园区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组织好开发区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报批和实施,逐步实现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市发改委、市经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协助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债券、上市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多渠道引进资本和项目,实施资产重组,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技术进步,集中力量研发和突破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拳头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城司,各区县政府)
四、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十一)围绕把建设成为高原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目标,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优化,加强重点景区、景点建设。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健康旅游、商务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加强旅游宣传和对外推介,全面提升“中国夏都”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抓好旅游商品市场建设,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支持发展一批具有地方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办好首届“夏都地方名特小吃美食节”,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市旅游局、市文广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各区县政府)
(十二)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加快朝阳物流园区建设,实施好朝阳铁路物流中心、建国物流中心、物产建材商贸城等项目。抓好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冬虫夏草国际交易中心、绒毛交易中心、商业巷步行街、水井巷商务区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工作。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信息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会展业,吸引国际国内、各地区、各行业来举办会展活动,充分发挥会展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积极拓展社区和农村服务业,不断完善便民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市经委、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供销联社,各区县政府)
(十三)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积极培育住房、汽车、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服务,开展农超农市对接试点工作,促进农村消费。(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工商局、市供销联社,各区县政府)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城市综合载体功能
(十四)继续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加快城建项目实施进度,突出城市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研究,认真做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加快编制城市各专项规划和重点建设区域的详细规划。(市城乡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国土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各区县政府)
(十五)扎实推进海湖新区开发建设,抓好海湖体育中心、湟水北路、湿地公园等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加快房地产开发和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进度,年内完成投资50亿元。加快城市环卫、园林、供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火车站综合改造、中心广场北侧景观改造、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南川河流域整体开发、城市四个出口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打造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实施小桥大街、海晏路、八一路大修整治工程,抓好黄河路、七一路、解放路等6条道路街景整治和城区主干道电力线入地工程,塑造城市新形象。加大天然林、森林公园、生态农业区以及湿地保护力度,实施好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二期工程、北山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等项目,做好城市林带、绿地、盆花造景等绿化建设。认真做好参加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的设计和建设。(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国土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海湖新区,各区县政府)
(十六)坚持不懈地开展好“建设国家卫生城市日”主题活动,巩固、提升和发展“创卫”成果,不断完善“建卫”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市卫生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各区县政府)
(十七)加快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放宽城镇户籍限制,使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和落户,解决好农民工就业、居住、就医及其子女上学等突出问题。坚持把“三集中”试点作为推进城镇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方位搞好协调服务,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教育局、市文广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各区县政府)
六、强化财税征管工作,努力实现增收节支目标
(十八)抓好增收节支,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和税源管理,积极挖掘收入潜力,组织好财政收入,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十九)不断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支出,发挥好公共财政的职能,努力提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保障能力。继续加大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发展、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资金,确保争取专项资金保持30%以上的增幅。认真落实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经费增长。(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七、切实推进节能减排,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二十)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实施遗留铬渣治理、污水处理等重点减排项目。支持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术研发和改造。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推进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整治。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和湟水河排污口治理力度,遏制湟水河水质恶化的趋势。加快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甘河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市区和三县排水管网建设进程,不断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力度,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6%以上。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重点企业的检查考核力度。加强建筑节能监督和管理,全面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凸显节能宜居特色。(市经委、市环保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水利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八、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二十一)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培育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体系。开展好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认真实施非税收入收缴分离,积极配合“省管县”财政管理模式改革。深化企业改革,重点抓好城市公交、给排水等公共服务企业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做好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加快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质量效益的提高。稳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成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诊疗项目等调整工作。推进新闻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新闻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资产经营管理理念,规范城镇建设用地管理,加快政府资产向收益型、经营性资产转变,增加政府资产经营收益。(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文广局、市国土局,各区县政府)
(二十二)继续承办和协办好“青洽会—丁香郁金香节”、“环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藏毯国际展览会”、“国际清真食品博览会”等经贸文化活动,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交流合作,从整体上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市商务局、市经济协作办公室、市旅游局,各区县政府)
(二十三)认真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逐步完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积极创造宽松环境,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规模、做大总量上取得新突破。(市财政局、市经委、市工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九、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十四)继续推进科技创新,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市科技局、市经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二十五)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充实德育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教材内容,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加大投入,实施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15万平方米,完成湟川中学、市一职迁建并投入使用。稳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步伐,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均衡发展。在全市中小学中推行蛋奶工程,有条件的寄宿制中小学先行一步,保证孩子们每天能喝上一杯奶、吃上一个鸡蛋,不断增强孩子们的体魄。(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
(二十六)加强区县、乡镇和社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抓好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打造文化精品,促进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开展送电影、送戏、送歌舞下乡活动,新建155家农家书屋、10个乡镇文化站,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继续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市财政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各区县政府)
(二十七)加强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便群众就医,提高服务能力。做好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关爱女性健康,免费为全市育龄妇女进行一次生殖健康检查。继续加大投入,建设40个社区托老服务站和6个社区服务中心,实施儿童福利院扩建“蓝天计划”工程。(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质检局、市药检局、市商务局、市人口计生委、市民政局,各区县政府)
(二十八)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大力开发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容量。加速劳动力资源的整合,建立和完善人才供需平台,形成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闲散人员,为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条件。加快构建政策扶持、服务、培训三位一体,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创业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培训城乡劳动力2.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4045”人员就业1800人。(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各区县政府)
(二十九)不断完善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保障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落实好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政策,解决好低收入家庭医疗、子女就学、住房、取暖等方面的困难。(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市民政局,各区县政府)
(三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设廉租房1000套、经济适用房10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3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6000户。认真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盘活公积金使用,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基层干部职工的住房问题。按照“以安置保拆迁、以安置促拆迁”的要求,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加大安置房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城东区小寨重点安置小区建设,开工建设2000套政府拆迁过渡安置住房、湟中康川新城搬迁农民安置小区。全面实施畅通交通工程和小城建项目,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市财政局、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民政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交通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区县政府)
(三十一)筹集30亿元以上资金,实施10大类4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10大类48项新农村建设的办实事工程。(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政府)
十、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三十二)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通过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培养和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文明市民,努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市文广局,各区县政府)
(三十三)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力。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下大气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监察局,各区县政府)
篇10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20**年的工作,研究解决当前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安排部署20**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广大干部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实干,把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推向前进,实现全县教育事业的新跨越。刚才,县委、县政府对20**年度的20名优秀校长、县教育局对各层面涌现出来的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在此,我代表教育局党组向你们表示祝贺,向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干部表示亲切的慰问!一会儿,杨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20**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广大教职员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通过了省“创建依法治校达标县”验收。一年来,在实施依法治校工作中,成立了组织机构,建立了督导检查机制;制定完善了师生权利和义务、学校章程、师生申诉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县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法制教育课;学校管理日趋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20**年6月,顺利通过了省检查组的评估验收。
----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对我县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估验收。20**年我们努力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和文件,编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资料汇编》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评估知识问答》,印发至全县各乡校,构建起教学评估工作的长效机制。20**年10月,顺利通过了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验收。
----学校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工作取得新进展。一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120多万元,全部用于各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作,完成了4所小学的校舍新建工作和13所学校的改扩建任务,共整修和新建校舍260多间,围墙700多米,总建筑面积达11000多平方米;广川中学教学楼和宿舍楼、龙华中学宿舍楼工程也已交付使用,建成了高质量的寄宿制学校;梁集中学和孙镇中学、河渠中学和广川中学顺利实现合并。
----全县中小学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我们对全县中小学微机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全县中小学新增微机室35个,微机1900台,使微机室达到了180个,微机总量5400台。**年,我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启动,累计投资750多万元。全县共配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113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06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各35套,覆盖全县113所农村中小学。20**年11月29日,我县“农远工程”高质量的通过了省级检查验收。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得到了全面落实。取消了规定以外所有收费项目,与各乡校校长签订了《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责任状》。建立了定期检查制度。省市检查组曾先后3次对我县进行突击检查,均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学校“三乱”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20**年,共查处6起乱征订、乱收费、乱办班问题,处理教育干部教师8人,有效遏制了“三乱”问题的发生。市纠风办、物价局等四部门多次进行专项检查,给予了高度评价。教师不足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全年共招考招聘大专以上毕业生79名,全部分配到边远学校任教,充实了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国家惠民政策得到了认真落实。全年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824万元,切实使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
----素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各乡校都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学生升学的参考依据,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实现了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目标。加强了六种常见病及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各学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部分学校还建起了心理咨询室。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学生素质进一步提高。
----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突破。20**年高考,全县本科上线人数达1879人,本科上线率达到61.2%,其中景中本科上线人数1415人,本科上线率达到了90.7%,并有3人考入全省理科前100名,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实现了景中高考历史性的突破。梁集高中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跨进全市普通高中先进行列,通过了市级示范性高中验收。
----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在全县深入开展了以“三排查一强化”(即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漏洞,强化安全责任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整顿活动;启动了学校安全工作评估机制,强化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推行了“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广大师生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
同志们!
过去一年的成绩和进步,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驾驭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乡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县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与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节拍还不适应。一是各类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职业教育较为薄弱,基础教育还存在薄弱乡校;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落实还存在一些问题;三是县镇学校班容量过大,个别乡村学校生源不稳,控辍保学任务仍很艰巨;四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音、体、美、信息技术和小学英语等学科教师仍然短缺。五是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理论素质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部分学校的管理还比较粗放。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适应新形势,明确新思路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教育系统要着力改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我们要着力在做好“三大转变”上下功夫:
一是由搞好学校建设为重点向增强学校发展内涵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前我国教育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新阶段,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学上”,要求“上好学”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搞好学校建设的基础上,把重点转向发展学校内涵、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在学校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当前教育的竞争,最终取决于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市里把20**年定为了“教育质量提高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加大干部教师培训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二是由重点建设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转变,积极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一种期望。过去一段时期,由于一直实行重点发展模式,我们投入了很大力量去发展一些重点学校,各类教育都有不同级别的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导致教育失衡问题十分严重,城乡之间、乡与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促成重点学校“高人一等”的同时,也大大挫伤了薄弱学校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也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伤害,从而引发了择校现象的发生,影响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普遍渴求,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切实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均衡的配置教育资源,更多地向薄弱学校倾斜,缩短学校之间的差距,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是由重点发展普教向大力发展职教转变,实现普教和职教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工商企业就业,社会对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急需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与之相适应。但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较小,办学质量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大批初中生毕业后选择到本地或外地工商企业打工,由于缺乏专业技能,难以找到好工作,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高、工资水平低的工作,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缺乏专业技能已成为就业的最大障碍,因此,建设高标准、高水平、规模较大的职业教育学校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对提高我县人才素质和能力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着力在发展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努力做好职教中心和龙华职业高中建设,全力做好职教招生工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改变我县普教和职教“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状;大力加强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20**年的主要工作
20**年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认真学习承德学区建设经验,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一是加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乡村行政区划,设立学区中心校,在县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统筹管理学区范围内学校的教育教学,并以学区建设为基础,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标准,以评估激励机制为手段,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二是认真编制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初中布局调整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实施。到年底,全县国办学校撤并为145所。整体新建3处完全小学,异地新建景州镇中学,力争明年新学期开学前交工投入使用,完成景州镇中和车庄中学的合并工作。
-----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促进学前三年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提高适龄幼儿入园率。要在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园质量。广川、温城、北留智三个乡镇要力争再分别新建一处公办幼儿园,其他乡镇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规范化幼儿园的数量,现有幼儿园要在提高办园条件上下功夫,年内力争建成两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要加强各级幼儿园管理,提高学前教育水平。积极抓好县域内幼儿园(包括民办幼儿园)的登记造册和审批备案工作,做好幼儿园办园资格年检审,严格审查各幼儿园的办园资格。加强幼儿园教材管理和使用,统一使用省编幼儿教材。深入开展学前教育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模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全县学前三年教育的健康发展。
要进一步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切实保障“三残”儿童就学的权利。在现有特殊教育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三残”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加强特教学校的建设,增加学校的招生数量,强化随班就读点管理,搞好师资培训,提高特殊教育老师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全县特殊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高中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20**年全市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普通高中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积极谋划新高中学校建设;坚持以内涵建设和内涵发展为主,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力争把梁集高中建成省级示范性高中;优化普通高中规模结构,努力促进均衡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启动**中学体育场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力争高考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加大基础投入力度,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坚持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抓好两项“调整”,即调整办学思路,调整专业设置;实施“两大工程”,即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职教中心整体搬迁工程。全力做好龙华职业高中招生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使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强化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坚决制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抓规范、抓管理、强特色、创品牌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民办教育的办学活力。
-----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农村中小学冬季取暖设施改造工程。严格落实省市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取暖设施改造工程专项资金足额到位,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所有取暖设备和施工队伍一律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各乡校要做好工程后勤保障工作,在不影响学生上课的前提下,确保施工时间和施工质量。
(二)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打造一流行风校风
一是坚持把教育行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严格执行“五条禁令”和四项工作制度,狠刹“三风”,大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打造**教育廉洁、高效、务实之风。二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到实处。做好经费落实工作和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从严治理“三乱”问题。三是全力做好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各寄宿制学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明确资助对象及认定标准,合理分配名额,严把贫困生界定关,对工作不力,落实不到位,存在营私舞弊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坚决予以处理。
(三)大力实施“三名一强”工程,积极打造**教育品牌
一是培育名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学生满意度、教学成绩、现场做课、获奖情况等为依据评价教师,让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分别授予教学能手、教学状元、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知名教师,以名师文化为引领,培养一批教育教学专家,打造一支“高标准、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二是打造名校。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量化方案,从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根据“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目标,锻造名校,打造精品,带动全县教育快速发展。三是培养一批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名校长。关注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富于组织协调能力和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中小学校长,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四是建设教育强县。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创办特色学校,追求优质教育,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年一大步,三年上一个大台阶,五年再造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四)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大力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
一是强化教学管理。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采用“三论”(讨论、争论、辩论)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实行民主办学,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相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三是运用“环境育人”的理念,架构新型校园文化体系。重点抓好德育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建设,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来激励和熏陶广大师生。
(五)切实加强学校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一是坚持实行依法治校,切实保障师生合法权益。抓好新《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落实,进一步规范组织机构建设。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制工作队伍,夯实一个法制工作基础,创设一个良好的依法治校环境,健全一套完整科学的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巩固学校法制教育进课堂成果,确保法制教育“四落实”。积极做好各乡校校长、主管校长和法制办主任的培训工作。切实保障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是创新教育理念,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乡校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切实做好适龄儿童入学工作,对不满6周岁的儿童,不得入学;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分设快慢班、重点和非重点班、实验班和普通班;要重点整治中小学校“三多一长”现象,即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和学习时间过长等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5天教育教学时间。
三是依法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各乡校要进一步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坚持实行辍学生月报告制度。要依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控辍方案,采取依法空辍、管理空辍和助学控辍等多种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
四是加强学籍管理,坚决抑制择校风蔓延。坚决杜绝公办中小学校跨片招生,严格实行划片、就近、免试入学;严格实行班额标准化管理,认真解决好班额过大问题。
五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学常规管理评估机制,推动中小学校管理在上新台阶。全面落实《衡水市普通中小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学常规管理评估机制,深入开展中小学常规管理评估机制,以评促改。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要强化教研室职能,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五课一思”(即备课、讲课、评课、听课、说课和课后教学反思)活动;实施“双百”工程,即组织百名优秀教师送教下乡,精选100名全国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制成光盘发至各校,充分利用“农远工程”设施,对全县广大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引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抓好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推进三级课程和新课程标准落实;并做好薄弱学科的教学工作。
二是要坚持育人为先的宗旨,狠抓德育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标准,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国史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和文体活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让孩子学会感恩,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切实把感恩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经常性的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爱的真谛,由衷的生出感恩之心,自觉地回报社会、回报亲人。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强体育、健体魄、促发展**学校体育阳光工程推进计划》,加强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提高体育课的开课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健康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认真抓好音乐和美术课的开设,积极组织筹备好**第七届艺术节。
(七)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为确保顺利通过“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验收奠定坚实基础
在2006年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的基础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设语言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推普”宣传活动,积极选拔培养省市级普通话测试员和普通话骨干教师,强化师生培训,使适龄教师普通话达标率和中小学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合格率均达到100%。
(八)大力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和利用,提升我县教育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积极推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实验条件。各乡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和河北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方案》等文件精神,摸清底数,做好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到年底,每个乡镇至少要有1所学校建成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并完成全县中小学实验室及其他功能室和管理人员电子建档管理工作。
----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制定《20**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计划》,大力开展三类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即网管人员培训、学科教师培训和中小学校长培训。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学研究人员,深入到教学第一线,指导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到年底,在全县建成市级农远工程示范性学校2-3所,县级示范性学校5-10所,顺利通过全市农远工程项目学校的检查评估。
----要积极推进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大力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各乡校要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经常购买一些使用价值高、思想性强、富有教育意义和收藏价值的书籍,做好图书的更新与维护工作。要配备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并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图书馆要对学生经常性开放,方便学生随时借阅书籍。积极参加市一级、二级中小学图书馆的创建活动,力争年内至少有2所学校达到省一级图书馆建设标准。
(九)进一步健全安全考核机制,积极构建安全和谐文明校园
进一步强化“守土有责”意识,层层落实责任制。实施学校安全工作评估机制,修订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评估细则》和有关规章制度,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把“三排查一强化”活动推向深入,创建平安、健康、和谐的校园。大力开展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检查评比和创建示范性寄宿制学校活动。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工作,确保不发生任何意外伤害事故。深入开展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努力为广大师生创设一个安定有序、和谐融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 上一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 下一篇:管理科学和科学管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