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29 17:5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
在我们实际生活的世界中有很多的道理,这些道理隐藏在日常的生活中,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实语文就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将日常生活和教学的情况进行整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思考如何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老师应该将实际教学和日常生活整合在一起。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经验的积累,探索如何真正地发挥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价值。
二、培养学生质疑发问的习惯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质疑发问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学生没有弄懂所讲的内容,不懂装懂,没有质疑和发问,得过且过,就会增加疑惑,对以后的学习不利。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学生平时不敢问,就应该多鼓励他去提问,只有不断提问,发现问题,才能激发自己的思维,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发问的习惯,教师应该多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回答中,归纳总结。如果学生有疑问,还要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工具??。工具书作为不会说话的教师,能帮助学生解决很多学习中的难题,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词生字,教师不要立马告诉学生,让他们学会学习,寻找解决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培养学生提前预习和定期复习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个充分的准备。学习也是如此,在讲新课前,如果能提前预习知识点,对授课的内容能加深印象,自己听课也会认真。同时对自己预习存在的问题会特别注意,有利于新知识点的接受。预习可以是课前、每周、每个学期的。学生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看不明白的做个标记,就能起到重要的效果。同时,定期整理和复习对于学习来说也是有必要的。定期复习可以温故知新,因为旧知识中蕴涵着新的内容。还可以防止遗忘。将很多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做到触类旁通。学生可以每天整理,也可以每周整理,及时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这在以后总体复习中也会更加轻松。
四、养成生活中处处动笔的好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写作的练习。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应该有勤于动笔的意识,平时自己读课外书时要有将感想记下来的愿望,并且要画出好词好句。学生外出机会多,要主动去记下所想、所看的东西,如日记、随笔等,关键在于坚持。现在学生是非常讨厌那种一有活动就进行写体会、写感受的安排的。多动笔,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写字训练。让生性好?拥暮⒆酉不缎醋郑?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的习惯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光靠几节写字课,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字检查。教师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最近的写字情况,让学生感到压力,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
五、培养学生建立错题集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以前,老师会要求学生抄课文,抄词语,抄做过的试卷等,这种方式早已过期,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还用这么老一套的办法不但没有效果,而且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我从不布置这样的作业,所有的生字词语课文,我只是默读一遍,要求学生把错的词语写几遍,我还建议学生建立了错题集,对于生字以及试卷,练习册,各种练习批改时出现的错误,建议学生重新做一遍,把做错的题汇集到一起,让孩子了解发生错误的原因和类型,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也为以后的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长期坚持,每次试题一讲完,学生们都会主动地把错题集拿出来,把做错的题目汇聚在一起。
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篇2
关键词:弟子规;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说出了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对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想培养出优秀人才,加强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学习践行《弟子规》中的精髓更是促进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的有效手段,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一、学习《弟子规》,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蔡礼旭老师说过:“《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做的。”因此,我们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要将弟子规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学会沟通。首先让学生明白《弟子规》的内容,其次教学生如何理解和运用文中的内容,真正让学生领悟文中的内容,并将从文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之中。
1.开展诵读活动
充分利用晨读和放学路队时间,让学生诵读《弟子规》,让学生独立和集体诵读原文,在学生基本能整体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诵读,读出兴趣,以达到熟读的程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逐步能脱口背诵,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记忆更加深刻,长久地保留在学生脑海中。
2.理解《弟子规》的内容
通过班会课、思品课时间把《弟子规》中的每一部分与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逐一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同时,由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互动式交流,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做的,在交流过程中,采用师生合作和小组合作的方法使学生对文中比较难解的字义和整篇、整段含义有大致了解,重点理解对行为方面的要求,明确其中的道理。让全班学生对照文中要求,和自己平时的行为作一对比,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帮助,纠正自己不良的行为,并找准方向共同努力,教师采用鼓励和奖励的办法,让学生将学到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之中,使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品质。
二、践行《弟子规》,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在践行《弟子规》时,我们要着重挖掘其中“孝亲尊师”“诚信”等要素,重点强调知行统一。
1.尝试感恩教育
紧扣《弟子规》中有关感恩的典故,以故事会的形式感化教育学生,召开以“孝亲尊师”为主题的班队会,教育学生尊敬师长、知恩图报。
2.实践诚实守信
“父母教,须敬听。亲爱我,孝何难。”孝敬父母长辈,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听从父母的教诲,主动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小学生在家尊老爱幼、体贴和孝敬父母,在校尊师爱友、热情助人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弟子规》中讲道:父母呼,应勿缓。在家孝敬父母长辈,在校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称呼,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弟子规》具体而全面地阐述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一要珍惜光阴。“朝起早,夜眠迟。”勤勉学习,生活有规律。二要讲究个人卫生干净,衣着整洁大方,饮食合理有度。指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让学生知道古人早就总结了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并不是学校或者是老师刻意要求的。三是坐立行走、出入进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坐、站、行走及跑要养成好的习惯,时刻提醒和积极注意纠正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站、行走及跑的姿势。
总之,《弟子规》是一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践行养成教育的经典读物。只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才能懂得尊重,懂得感恩,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祈愿所有的小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和践行《弟子规》,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3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25-01
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须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陌生。他们的行为习惯都要在学校受到规范的教育。
小学生在校时,他们的坐、立、行、跑步、写字、个人卫生、集体卫生的保持、如何讲文明、懂礼貌等等都很关键。小学生爱模仿,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老师。老师是学生模仿最多的对象。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是身教的基本形式,而身教是言传的有效手段。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生活方面
我从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要求做起,我教育他们讲卫生,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己洗脸、洗脚,早、晚漱口、刷牙,饭前、便后洗手,并且在他人的帮助下,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如穿衣服、穿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擦桌子、擦黑板、扫地、整理书包,穿戴要整洁,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去做,让学生学会自理。
二、礼仪方面
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老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学生在学校,老师还要教育他们讲文明、懂礼貌,在校听老师的话,见了认识的人要有礼貌的和他人打招呼。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家人面前不撒娇、不任性,别人说话时,不随便插话,还要学会使用:“您好”、“谢谢”、“再见”、“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首先,以我为例,本学期,我也注重对孩子们的文明礼貌教育。当学生有助于我时,我总是对它们客气的说声“谢谢”,与此同时,也让孩子们之间学会感激。比如,当有同学帮助捡起掉下的物品时,要及时引导受助者向他表示感谢,说声“谢谢”。久而久之,“谢谢”等词已成了孩子们的口头禅。文明用语也成了学生们行动的指南。
三、能力方面
从一开学,我就教育学生自己上学、下学。因为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们的家离学校都不远。让他们学会独立,教他们学会克服困难。也教他们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锻炼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在课间,教他们做课间操、眼保健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强身健体。
四、学习方面
首先,我教育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要集中注意力。对学习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其次,在读书时,要注意保持眼睛离书本一尺远;坐立时,要保持身体离桌子一拳远;写字时,要做到手指离笔尖一寸远;即要做到三个“一”。这是小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同时我还注重指导学生的书写,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整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学生能按要求做到这几点,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天天在要求,天天在规范,一学期下来,学生的书写有了一定的进步。
我经过不间断的训练,学生的三个“一”确实有了明显的进步,尽管写字的姿势还有不规范的个例,但我知道,习惯能成自然,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只有从小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才能真正地让他们上好每一节课。
五、安全方面
我利用班会课,晨会,课间经常给孩子们传授安全知识。我还刻意的去要求孩子们去记住自己的家庭地址,家人的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及所在单位名称,自己所在学校的名称,教给他们认识红绿灯、人行横道、会自己过马路,还要知道一些防水、防烫、防触电的简单常识,并让学生记住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如119 、110 、120 还要他们知道什么时候用的到。
篇4
“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今天我想从两方面来谈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养成良好的坐资习惯
一个人的坐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对人的眼睛也是一种享受。所以良好的坐姿习惯也是小学生养成教育不可或缺的。
2、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礼貌习惯也很重要。要让小朋友们知道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
3、养成爱卫生的习惯
爱卫生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体现。因此要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爱卫生的习惯,就不仅仅成为一句口号,而是必须见诸行动的具体事实。
4、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既有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吸收,也能让孩子们在习惯中爱上学习,自主学习。
二、学生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教师的严格要求。从刚进班起,我就要求要让学生坐时腰挺直,两脚平放在地上,
“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课桌一拳远”,这样既稳当、美观又科学。
2、家人的监督鼓励。为了让学生养成的礼貌习惯得到以巩固,有时在班上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回到家对家人说一句或几句自己以前没有对家人说过的礼貌用语,像“请妈妈为我检查一下作业”之类的话。回到家,家人也应该严格要求孩子要懂礼貌,讲文明用语,并且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懂礼貌的快乐。
篇5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除了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外,也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将会伴随学生一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小学教育中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就是养成教育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将从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说起,对小学教育中的养成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育;养成教育;榜样;教师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有培养和形成两个含义:从维度来看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目的有意识的训练;从时间维度来看是通过长时间、长期的教育。养成教育就是通过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训练,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达到形成良好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最终目的。
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又是由从小的习惯逐渐形成的,所以习惯也就与命运关联起来,习惯能够决定人的命运。好的习惯是人生的助力器,而坏的习惯则是人生的绊脚石。所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人生的走向至关重要。巴金曾经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而小学教育阶段又是孩子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性格养成的初始阶段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小学教育时期的养成教育应该放置一个重要的位置。本文将对如何加强小学中的养成教育提几点建议: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做起、运用榜样的力量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好的习惯都是从点滴做起,从小处着手抓起的。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很小,就觉得是微不足道的,蝴蝶虽小,但可能因其扇动翅膀,会引起灾难重大的飓风,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所以,一件小事,也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后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许多小学生在头脑中没有形成正确习惯的意识,所以在小学的教育中,通过教师和规则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坚持这种习惯的意识。比如,小学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如拾金不昧、不乱扔杂物、尊敬师长等等。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优秀正确的行为习惯之上的。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还不是很强,在平时行为习惯上正处于一个摹仿他人的阶段。所以一个好的榜样对于塑造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生眼里,教师与家长都有着极高的地位,他们甚至代表着一种权威,所以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就小学教育而言,教师的起着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素质过硬,才能对小学生产生良性的影响。知识渊博、具有较高的素质、言谈行为得当且活泼、不庸俗、不说脏话、优雅得体的肢体语言和正确的教育方式,都是对小学教师的情理之中的要求。教师举止得体,才能成为学生的摹仿的榜样。教师应该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习惯,只有自己优秀合格,才能对孩子的养成教育起到积极方面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才能正确的体现出来。
二、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好行为训练
任何事情的进行都有着一个促进其加速牢固的特定时期,庄稼有着使其加速生长好的时节,我们称之为节气。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样也有着一个关键的“节气”,就是关键期,抓好养成教育的关键期,会事半功倍。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还处于一个成型、摹仿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一旦形成了一中习惯,在以后的日子里就很难改变,所以低年级是抓养成教育的一个关键的时期。一方面要让教师做好榜样也镜子;另一方面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强化训练。
抓好行为训练对于养成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没有行为的训练,就形成不了习惯。比如对于品德教育,在教师的演示教育之外,也要不断的加强意识联系,每天向教师问好,见到教师要打招呼,在公交车上要为老人孕妇让座位,回家要对父母尊敬孝顺……这些都需要不断的强化训练来完成的。教师要有耐心,在塑造学生品德的时候,也是对于教师自己的一种灵魂洗礼。
三、养成教育要重视表扬的作用
篇6
一、以学校制度为保障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生活在校园里,日常行为是否规范、日常生活是否有序,是个人水平的外在表现,更是一个学校养成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
1.制定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保障。当前,学校教育中已有不少现成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等。但是,众所周知,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如城乡差异,管理体制区别,教育教学水平不同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告诉我们,教育教学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各个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校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学生一日常规》,对学生从文明、卫生、纪律……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并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校会、班队会等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思想意识,保证行为规范教育落到实处。
2.严抓检查评比
考核评比是督促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组建由领导、教师、队干部组成的督导队,负责对学生每天在学校日常规范进行检查评比,发现问题,及时沟通教育,班主任老师根据情况及时矫正错误,表扬先进。
除了对学生个人行为规范进行考评外,还要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等情况进行验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将薄弱环节加以强化训练。并通过“文明班级”、“养成教育先进班级”等评比,使班级间展开良性竞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校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常规养成达到一定标准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小组评、班级评、班主任推荐等形式,评选出若干名“文明之星”;“四好少年”。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励学生更好的遵守各项常规。
3.创设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是整个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增强对学生身心发展、道德品质以及品德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因此,学校不仅要做好校园卫生工作,努力绿化、美化校园,还应该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办好校园广播站,在广播站建立“养成教育”的固定栏目,及时提倡和表扬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办好队刊、学校宣传栏、板报等宣传阵地,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二、以班级教育为核心
学生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大都在班集体中进行。养成教育是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因此,班级应该成为学生养成教育的核心阵地。
1.抓好班主任培训
当前,不少学校养成教育效果不理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的素养及工作能力不够所导致的,因此,学校在严抓学生养成教育的同时,必须先提高教师的素质。一方面教师要能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
学校养成教育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实施者是班主任,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校养成教育的效果。学校可以通过班主任论坛、班主任例会等方式,或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访问,让班主任掌握最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常规教育的效果。
2.制定班级公约
制定学校常规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是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关键,同样道理,制定班级公约,让班级养成教育有章可循,也是班级养成教育工作开展的强有力保障。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应该要求每个班级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班级公约,让班级养成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要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和集体目标,激发学生动力,促进养成教育有效开展。
3.发挥课堂优势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道德行为的最主要途径。各门功课都是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有效手段。如果把养成教育仅仅看成是语文、思品、班队会的事,显然是极其片面的,只有充分利用各门课程,时时刻刻注意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做到全员德育管理,让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才能使养成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坚持每周的班队会制度,总结本班上周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本周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在总结中寻找不足,也是提高养成教育的效果一个重要手段。
三、以少先队活动为主阵地
少先队组织是小学生活动成长的主阵地之一,为体现学生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的合力,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
1.健全组织,带动养成
少先队工作有一个极其突出的特点,辅导员只起指导作用,队员是真正的主人,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选择优秀学生,培养队干部,健全少先队组织,合理分工,充分发挥队干部作用,参与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健全少先队活动阵地,建立宣传栏、图书角、广播站等,在养成教育中发挥作用。
2.开展活动,促进养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养成教育渗透于各种班队活动之中,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大型活动,是培养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我们应该要求学生进出场有序,严格遵守会场纪律,有礼貌地鼓掌等,逐步提高学生文明素养。此外,学校还应该有计划地利用节日开展常规养成教育活动,世界卫生日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植树节”可以开展“我为绿化校园做贡献”活动;父亲节、母亲节可以开展“争当孝顺的好孩子”活动,同时还可以开展“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等系列活动,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以家庭教育为辅助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首要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充分利用家庭力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为了促进家校合作,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学校应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各方面信息,使养成教育各有针对性的开展,并求得家长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使家校教育步伐始终保持一致,提高养成教育的成效。
篇7
关键词:幸福课堂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16-02
善于构建幸福课堂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梦想的故乡。幸福课堂的成功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就是给了每位孩子一个梦。没有梦想的教育,也是没有意义的;不能给人梦想的学校绝对不是好学校。对学生来说,幸福课堂的标准只有一个:给多数学生一辈子切实有用有益的知识、本领、思想越多,对学生一生健康成长的帮助越大,此学校越好。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成才梦,幸福课堂应成为孩子们一生的骄傲,能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丰富有效的精神营养;幸福课堂的环境、氛围,能给孩子们的成长打上自信、自强的烙印;从学校中获得的许多东西,应成为孩子们一生的财富。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幸福课堂的前提和保障。笔者对幸福课堂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谈谈粗浅的看法:
1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意义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有过绝妙的比喻DD“良好的行为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才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习惯若自然。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终身受益,而且裨益于社会;反之,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则十分困难,也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由此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意义。
不良的行为习惯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小学阶段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成就幸福课堂的基础所在。
2 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认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从生命个体来说,小学阶段是儿童世界观形成的奠基阶段,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如同一张白纸,应在上面画出最新、最美的画。从生命群体来说,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也必须从小抓起。万丈高楼平地起,整个社会道德大厦的基础必然建立在全体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上。而习惯的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新时期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养成教育问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明理
所谓明理,就是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学生的认识态度,进行内在激励。 人的行为受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调节。这三种心理活动构成了人的态度整体,而态度整体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和行为方向。因此,明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律,获得正确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进而达到端正行为态度、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之目的。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集体晨会、班队会活动、学校广播、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参观、观看专题片等多种形式,采取老师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2.2示范
在学生明确“为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的基础上,树立示范榜样,以点带面。
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越具体越形象的事物越容易接受。榜样示范法就是一种形象的教育,它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这种有血有肉、有情有理的活生生的榜样,能给人以极大的影响。另外,学生具有模仿和仰慕先进的心理特点,这些都是榜样示范法对孩子起作用的心理学基础。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道德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它就像一面镜子让学生时刻对照,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应特别注重榜样的作用。
在榜样选择中应坚持“高、近、小”相结合的原则,除定期讲述、等伟大革命导师,老一辈革命家、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等高层次榜样的事迹外,还经常介绍学校、教师、学生中先进事迹。倡导学校把评选出的优秀少先队员的相片、事迹张贴在宣传栏里,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身边的小榜样们“小”得可爱,“小”得实在。
2.3强化
“养成教育”始于“养”,终于“成”,以“养”为手段,以“成”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而“导之以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训练法。训练要强调反复二字,不反复训练难成习惯。因为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的事,必须长期抓,持之以恒;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三天两天的事。为此,在学生的行为训练中,我们注重“强化”二字,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因缺乏自我控制力,外在强化又往往起着根本的作用。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85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信念。
2.4反馈
所谓反馈,就是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评价,进行反馈激励。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是对良好行为养成的评定,它能给学生以激励和信心,从而产生新的行为动机,具有强化作用;负反馈是对不良行为养成的评定,它可用来调节和控制养成教育的操作过程,使其符合《规范》和目标,具有矫正作用。为了激励学生保持良好行为,预防和克服消极的思想行为,进行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主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手段,并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形成较强的正面影响力量,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不经常反馈,一不留意,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还需要通过反馈刻意地提醒和巩固。
2.5建立长效机制
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增强了师生凝聚力,引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创建班级特色文化,促进学生良习惯养成,倡导班级个性文化,着力打造特色班级,利用具有个性特色的“班级简介”,科任课教师的照片、班主任寄语班级奋斗目标等内容引领,熏陶、感染、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以创造、自主与发展的机会与平台。努力经营制度文化,做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助推器,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搭建多样平台,张扬学生个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正好验证了那些科学家的说法,也从而更加说明在儿童时期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不仅是关键期,还是最佳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好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益;坏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累,要改也难。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
“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也正是说明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育,它不是自然形成的。幸福教育是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打好基础,其核心意义是为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同步发展创造最佳环境与条件,使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有创造幸福的能力,有分配体验幸福的境界,有奉献的品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才能达成。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J].新世界出版社,2011-06-01.
[2]张兆红.好习惯成就好人生[J].同心出版社,2010-4-1.
篇8
关键词:小学;农村;语文;学习习惯
0 引言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尤其是小学作为人生接受教育的开端,任课教师敦促和有目的的培养小学生的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各语文任课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培养小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将伴随学生健康成长,影响一生。那么如何来帮助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下面我就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预习入手
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从课前预习抓起,合理科学的干预孩子们的语文预习。具体来说,形式可以是多样的,通过布置丰富的预习作业,逐渐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但是针对目前现状而言,很多任课教师反应虽然布置了语文课前预习任务,但由于检查方法的不完善,操作性不强等原因,常常不能被学生们所重视,甚至有时被认为是没有布置任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常此以往,就导致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部分时间的浪费用于帮助学生们完成课前应完成的预习作业,课堂内容安排上自然就被动了,讲解占据一定的时间,自然课堂效率就变低了。因此,语文预习作业布置的检查的可操作性是各位农村语文任课教师应着重考虑的方面。建议各位任课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能检查学生读课文和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简单预习作业。如:我能帮生字宝宝找到回家的路、我会看拼音写词语、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我把好词佳句添加到了我的词句库中、我能比一比并会组词、我会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等。孩子们要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就必须去读课文,并且是带着问题有侧重点的读。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预习作业,慢慢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各任课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时任务分布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很重要。
2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任课教师入手
小学生本身处于心理和想法还相对单纯和幼稚的阶段,意志不简单,容易受他人影响,很容易出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任课教师的榜样作用也很关键,应当从任课教师入手。任课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任课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生活中也很常见,大多数的孩子们对家长的话又有质疑,面对批评时会有撒娇或恼怒。但是在孩子们心中学校的老师却始终是对的,在老师的面前表现的很乖,有些怕,甚至是把老师当成是权威。这种状态有时会持续到小学毕业甚至是初中阶段。可见,农村任课教师在培养小学生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方面的重要作用是绝不容小觑的。因此,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各位任课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时时处处应起到表率作用。于是任课教师应从自身出发,通过各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3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课堂制度入手
大教育家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小学生们进行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遵循先入为主的规律。因此,帮助小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从制定一整套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语文课堂制度入手。比如,根据本班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制定语文学习小组,组长可轮流担任,甚至可以规定语文学习小组轮流每天或每周抄写一首最近学习的古诗或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其形成一种独特的班级语文制度,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孩子们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其记忆,让语文学习变的灵活起来,最终学习语文称为一种习惯一种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各农村小学的语文任课教师应该深知在孩子心灵播种理想,就能帮助其收获一种行为,播种行为,就会帮助其养成一种习惯的深刻道理。特别是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各方面飞快发育成长的阶段,虽然农村条件相对城市有限,但正是因为这样各任课教师应更加注意孩子们良好道德品质和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与教育。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时,各位任课教师应科学的带有目的性的去干预,首先总课前预习上,布置内容应丰富、方式应多样化,吸引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其次课上课下还应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标杆和榜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们形成好的习惯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最后,在所在班级内部还可以制定一些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语文学习制度等。
参考文献:
[1] 周艳. 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J]; 读写算(教研版); 2013,(15):82.
[2] 凌金波. 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浅探[J]; 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3,(4): 62.
篇9
关键词:行为习惯;习惯养成;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49-01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学校应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建设的切入点,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从常规抓起,从细节抓起,循序渐进地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一、完善日常督导检查制度,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定终身”。可见,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至立身处事,大至定国安邦,都得从小事做起。基于这一点,学校要着重进行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习惯的矫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在修订完善学校日常督导检查办法上下功夫,力求用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学习方面,要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预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的习惯等。同时注重读书写字等正确姿势的培养和矫正。为此应该加强任课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建立校领导巡课检查制度。学校领导要不定期对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堂养成教育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将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养成教育作为期末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考核之中(占综合考评总分的30%),此举对于教师课堂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十分必要。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洗脑式”教育也很有必要。具体做法是:每节课上下课学生集体朗诵简单明了的行为习惯提示语;每天都有课前3分钟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儒雅举止,为形成优秀品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的促进养成教育的实施,学校要加强课间学生的管理。实行教师上课交接班制度,任课教师必须在铃声响起前走进上课教室(替换课间看班教师)。要求看班教师及时督促本班值周学生和学校文明岗学生按时到指定的岗位做好值周工作,课间要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学生保持卫生、不打闹、不喧哗,按课表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等。
为了抓好养成教育,学校还应该注重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学校要根据各班学生的表现和各班养成教育开展情况,每班定期评选优良习惯星,每月各个年级评选出养成教育示范班,示范班的班主任将被评选为养成教育示范岗,期末直接评为优秀班主任。此举能很好的调动师生争创行为习惯示范班和优良习惯星的积极性。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校要按照期初德育工作计划并结合月中的重大节日,每周安排班队会主题,并就主题班队会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记录、收集材料。做到月月有重点、周周有主题。每月侧重一种行为习惯(品格)的培养,实行小步子,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点一滴抓起。此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举行一些如:社区志愿者、公共场所捡拾垃圾、参观博物馆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情操得到陶冶,进而形成优良的品格。
学校要组织上好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并坚持以大课间为抓手,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大课间内容的编排要充分考虑合适的运动量、不但锻炼学生的身体,更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国颁操、自编韵律操、器械活动、自由活动、冬季跑步、大摆臂行进走等几项活动(可视学校情况增减活动内容)。我校由于坚持每天上好大课间活动,现在各班肥胖学生比原来减少了三分之一,近视率明显下降,很大一部分学生摘掉了眼镜。学生的精神风貌也得到了提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从很大程度上为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起到较大的推进作用。
三、加强师德修养建设,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拉近师生的距离,首先应提高师德素养、让教师用爱影响教育学生,让老师用真诚架起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让教师走进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及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教育。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卸下“师道尊严”的面具,要用灿烂的笑容面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学困生),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此举能够赢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也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起到助推作用。
四、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合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篇10
【关键词】小学教育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6-01
一个小小的习惯,有时候就能够决定局面的得失。拥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的人,他能够安然愉快的过着干净整洁的生活;有着优秀学习习惯的人,他能够学一知十、无往不利;有礼的人,他必然有着不错的人缘。所以说,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在小学时期,就应该多多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奠定他们未来长大的良好基础。因此,学生进入小学时,是进行三观打造的重要时期,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他们心理的健康,是我们教师所要致力的。
一、养成教育需要规范
至于如何养成?其关键是进行重复的、正向的规范训练。小学生的理性思维尚且稚嫩,且不曾有过遵守规范的习惯与思维,想要形成学生这种遵守规范的习惯,就需要多多强化,每天耳提面命,遵守者进行激励,违反者进行纠正,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养成这种遵守规范的习惯。在每个学期开学之间,就要制定出一套行为规范准则来,告诉学生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生有了一个准确明白的规范之后,照做的可能性就变大了。多次进行规范的学习,在所有学生之间,在整个集体中,形成一种遵守规范的氛围,使学生之间互相提醒互相促进。如果教师制定的规范,与家长的观念不同,学生在面对两种说法之后,便会迷茫,不利于习惯的养成,因此双方的沟通很必要。毕竟对小学生的养成方面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无死角的,这样才能有效。毕竟所谓规范,就必须是明确的不打折扣的东西。
二、以身作则,设立榜样
教师成为范本,更能让他们学习并仿照。教师平时在上课时的精神面貌、处事方法,要做到每天乐观积极,言而有信,公平公正,乐于助人,乐于学习等等品质,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对教师的品格产生一种崇敬感,最终模仿教师的做法,进而养成良好习惯。此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名人的事例告诉学生们,这些名人的事例,可以让他们向这些成功者学习到成功的经验。如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引出数学家高斯的事迹,进而让学生对他们良好习惯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另外,要注意激励做得好的学生,鼓励不是很成功的学生,可以给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一些褒奖;对有不足的学生进行亲切指引与鼓励。小学生都是渴望认同与夸奖的,在这种的氛围下,他们就能够积极踊跃的投入养成教育。
三、关照内心,做良师益友
小学生对于大人的态度感觉较敏锐,心理随力也比较脆弱,稍不注意,学生可以就会伤害到了心灵,所以教师要注意关照每一位学生,要注意观察,建立交流关系,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针。教师要放下架子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把内心世界展示给老师看。在讲台上面讲课,出错时要勇于承认,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会犯错,有错改即可;教师通过切实行为,让学生学会沟通的方法等等。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学生就会更喜欢教师并对他进行更多的模仿学习,无论在课程教学与养成教育方面,都有极大的助益。
四、养成教育融入教学方式
养成的教育要渗透到生活与学习中的每一个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言传身教,激励他们,只能传递正向的价值观;教师应设置真实境况,使学生从实践中习惯成自然。这就需要教师教学中,设计一些精心设置的教学的活动,把所有目的都渗透在其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孩子。举例而言,就是现在比较普遍利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程的时候,同时也履行着行为规范,最终养成习惯。
美好品质的养成是终身的事情,若想要让孩子可拥有优良的各种习惯,那么,必须从孩子的时候就努力培养。教师在上课时,更要注重这个方面,惟有把这项任务重视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总结
小学生各方面观念未成形,就如一张白纸,单纯也容易被影响,这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另外如果不注意也会造成学生学坏的不良后果。也就是说,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会是终生的,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这说明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我相信,祖国的下一代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基础,将来才能成长为祖国栋梁,成为新世纪建设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勤.有效开展幼儿养成教育的路径探析[J]. 考试周刊. 20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