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演讲的技巧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29 17:5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演讲的技巧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演讲的技巧和方法

篇1

1把握尺度.体现口语训练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小学队段的说话训练要以说好一句完整通顺的话作为训练的起点,再逐步训练学生能够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最后做到有条理、有层次地口述一件简单的事。小语教材把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大多安排在课文后面或积累应用中进行。各年级均安排了一个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螺旋反复、逐步提高的训练系列,教师应把握住口语交际训练的这个序,按照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既注意各阶段口语训练的侧重点,又要从整体出发,加强口语训练,从而达到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训练的总体要求。为此,从一年级起就要抓紧学生的说话训练,在入学教育阶段,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在熟悉学校生活、校园环境和明确语文学习目的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专心听讲,适时地让学生说出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知道的和学到的东西。努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教给学生说话方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等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要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学会尊重别人,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话,交际时要自然大方,有礼貌,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发言的契机,有意识地指导并组织学生展开评论。通过评价,同学们就能发现长处,认识不足,从而扬长避短,逐步养成口语交际的良好习惯。

2积极评价,激发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金钥匙”

口语交际是一门艺术,说话技巧丰富多彩,但对小学生而言,最基本的应该是做到“声音响亮、感情丰富”,“语句通顺、表达清楚”,“应答自如、机智灵敏”。要掌握这些技巧,单纯依赖教师的教,成效往往不大。教育教学实践让我们深知:一切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活动,才能转化为内在的知识技能,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准。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精心设计交际情境,充分运用评价这一手段,营造一个说话的氛围,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自觉而有效、主动而持久的口语交际和评价过程中,形成说话的技巧,掌握口语交际的“金钥匙”。学生进行完口语交际训练后,教师适时表扬,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口语交际训练要非常生活化,所谈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针对性设计一些交际话题,来训练学生应答自如,机智灵敏的交际能力。还可进行模拟话题训练。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原有水平上能有所提高。

3循循善诱.有意渗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内容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口语训练素材,精心选择训练方法,循循善诱地精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3.1进行看图说话训练。在采用看图说话这种训练形式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图的顺序,弄懂图画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明确说话的重点。然后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图画,鼓励学生大胆地按照一定顺序把图画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一个学生说的不完整,也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如果学生在说话中有错或语句不通顺的情况,教师切忌批评指责,而要耐心地指导并及时地更正,说明其原因,使每一个学生部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

3.2进行口头小作文的训练。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命题要小,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时也可以采用无命题形式,让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用口头作文的形式说给同学听。要短小、有新意,说实话、抒真情。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养成敢说话和爱说话的好习惯。

3.3进行演讲比赛的训练。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演讲的

能,让学生的演讲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富有表情。同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借助具体、生动的事例或其他感情材料,运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把自己的主要思想、主要观点表述出来。演讲的方式可让学生自由演讲,讲身边发生的事情,并适时加些自己的评论和看法;也可由教师命题,学生准备好了再演讲。这种演讲比赛最好是结合纪念日、专项活动进行。演讲比赛时,可邀请家长或学校领导参加。教师对演讲要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并对评选出的优秀演讲者给予表扬或表彰,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说话的自信心。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讲辩兴趣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7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表达能力已越来越体F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在社会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培养个人的沟通表达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其中,对于农村小学生的教育来说,其展现出的学习状态即为偏重于书面表达的学习,但是,这种学习模式却是偏离社会生活实际。因此,在现代化的发展时代下,为了促使农村小学生的教育可以与时俱进,相关人员则需加强对口头学习与书面学习的结合,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将训练语言与训练思维进行有机地结合,并充分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强化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其中,演讲和辩论作为其中的重要途径,加强对此模式的开展对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讲辩兴趣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推广,培养学生的讲辩兴趣已成为开展教学实践的首要目标,同时这也是提升学生说话、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一些农村小学生来说,讲辩兴趣的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学生讲辩兴趣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已逐渐成为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得以在生活中涌现,致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且人们的交流大都是依赖于语言而不是文字。在市场环境领域中,社会竞争意识地不断加剧,语言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已越来越突出。在此前提下,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讲辩兴趣对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影响。长期以来,说话能力的训练也一直是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忽略了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一方面,身处于农村的小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步伐缺乏清晰的认识,且其身处环境也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致使其本身便对“优胜劣汰”缺乏认识与了解,造成其在语言运用能力上缺乏一定的优势,而这种情形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讲辩兴趣的培养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演讲和辩论的学习兴趣,以通过此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可以为学生面向现代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演讲和辩论的模式来表达自我的思想和传达语言的信息,以此来借助语言的魅力来实现正常的交际活动。通常情况下,在演讲和辩论教学实践中,其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首先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及语言句式地选择与组织,其才能更好地实现口头表达的效果。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语言就是力量”,当学生在培养自身讲辩兴趣的同时,其也可以增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农村学生一般对教师都具有畏惧感,而这种感觉的存在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改善这种现象的存在,相关教师则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讲辩兴趣加以实现。例如,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演讲活动的时候将自身的学习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并实现与教师、学生的分享,而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演讲表现进行一定的评价,如:通过分享不同的感受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如此不仅可以加剧师生之间的交流,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辩论式的学习是一种另样的学习模式,在此学习中学生与教师可以各抒己见,从而可以实现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目标。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讲辩兴趣的有效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还处于学习的初期阶段,因此在该阶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讲辩兴趣则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讲辩兴趣。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开展演讲和辩论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需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对于学生来说,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这对提升活动教学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将自身当成一位平常的听众,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意见与指导。此时,教师需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如在开展辩论活动的时候,教师可首先引出辩论的主题,然后将该题目抛给学生,而后学生则需要根据题目进行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其中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演示,渐渐地学生也会进入到一个忘我的佳境中。

(二)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定的疑问,例如在辩论的时候,其常常会对对方的观点存在大大的问号,其中为了进行辩论的反驳,学生也会迅速地做出反应,如通过分析观点、举例说明等来证明自身的论点,而这些语言的说明则是学生内在潜能的体现,其可以在适当地时机被挖掘出来。因此,在日常的演讲与辩论活动中,教师也需加强对学生思维潜力的开发,如教师可通过简单地列举一些辩题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构思出一个清晰的思路。此外,日常教师也可以抛出演讲话题使学生列举演讲的思路,通过迅速的反应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讲辩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展示,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能力,而通过不断地训练,学生则会逐渐加强对讲辩活动的兴趣,如此则会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3

关键词: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拓展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也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变化,同时,其指出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即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强调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之有效的课外拓展,能够保证良好的信息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我觉得小学语文课外拓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学生自主性,注意让学生发挥自身潜能。现代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是必然的。课外拓展,就是要教师有的放矢,让学生围绕《标准》所规定的多元学习目标来选择内容和形式,积极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

2.注重实践性。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极其丰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自然世界、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等都是语文教育的有效资源,迅猛发展的新科技又明显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无限的书籍增长量与有限的时间形成尖锐的对立”。因此,课外拓展的重要任务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着眼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3.注重趣味性。课外拓展,应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有效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所学,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思维的发展。同时,语文是美学的载体,课外拓展要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调动学生审美激情,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原作、查找资料、处理学习信息,使对语文作品产生浓厚兴趣。

4.注重多样性。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拓展要极力避免抄写词语等机械简单的作业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目标,采用多样性的学习形式,在夯实语文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的同时,把相关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围绕着小学语文的多层次、多维度教学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外拓展方法,是重要而现实的。笔者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一些小学语文课外拓展的策略。

策略一:创设课前演讲制度,提高学生听、说、写、评的能力

课前演讲制度是一种补充性的听说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话题,事先在课外准备短小精悍的文章,在语文课伊始的短时间内在班内交流演说,然后由集体评价打分。其主要特征为面向全体、面向社会、讲究效率。“面向全体”是指这是全体学生参加的演讲活动,不仅要求人人参与演讲,还要求人人参与评价,是锻炼全班学生口才、胆量、写作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面向社会”是指学生演讲的话题来自生活、来自社会。笔者在组织“一分钟演讲”时,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系列题目,如指导学生看好书、学好人:如“我与好书”、“榜样在我心中”等;指导学生关心时事、观察生活的,像“我看新闻”、“班级有了新动向”、“让我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等;培养学生情感类:像“我爱爸妈”、“我的好老师”等;另外还有说说乡土民俗、家乡风貌、童年趣事、自我介绍等。这些演讲内容既充实又有效。“讲究效率”是指学生在有限的演讲时间内完成有较高质量的说话训练,学生演讲前有充裕的时间做准备,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相互切磋、反复修改等程序,使内容十分精炼,也使演讲时条理清晰、不慌不忙。

当然,“演讲”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下列原则。(1)示范性原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不仅要讲解演讲的要领,更要亲身示范教会学生演讲的方法。(2)全面性原则。“演讲”要求人人参与,还要人人参与评议;同时,演讲话题力求广泛、全面。(3)学以致用原则。教师要把“演讲”与课中的听说训练紧密联系起来,以课内指导课外,切实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4)循序渐进原则。“演讲”的内容和要求,都要有由浅入深的坡度,要从有准备的演讲过程到只列提纲式的演讲,从语速较慢、篇幅较短的演讲过渡到语速适中、内容具体有条理的演讲,直至最后发展到有独立见解、能旁征博引的境界。同样,评议也要从低要求向高标准逐渐过渡,让学生从内容、声音技巧、仪表等全方位进行评议,先说优点再指缺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要诚恳婉转。

课前“演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在集体场合讲话怯场的同学明显减少,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大大加强。

策略二:借助预习“菜单”进行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段学生预习课文的水平和效率,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传统的语系方法是,老师布置读课文、写生字词、思考课后问题等。但证明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学生思想上不重视,预习时走马观花;二是教师指导过于笼统,有的学生还是认为预习难;三是检测力度不够,由于这样的预习只能检测生字词的抄写,一部分学生因此“偷工减料”,漏了“读”和“思考”两个更重要的任务。

众所周知,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有效地上好课的保证。为了让学生科学合理地预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菜单式”预习方法,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所谓“菜单式”预习方法,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预习框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菜单自主地预习课文的方法。“菜单”分三大块。第一块是“生字新词是基础”,主要让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第二块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通过动笔做好课前准备,如标小节号码、划好词佳句、划出疑难句等;第三块是“善思会问多查找”,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内容、课后问题,提出不懂问题,运用网络查找资料等。笔者认为,菜单内容的设计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重要思想。学生可以在“菜单”的引领下,按照自己的预习能力,自主完成预习内容;教师从学生的预习资料中,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水平,从而在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做,既克服了预习时“没有内容、蜻蜓点水”的随意现象,又改变了“过于具体、面面俱到”的“保姆”现象,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策略三:借助采蜜卡,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生喜欢看书,但往往看书的效果体现不出来:语言表达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用词造句还是那样贫乏,不规范的语言屡屡出现。跟踪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学生看书只关注书中的情节,更多关注书中搞笑的细节或是一种逆反的行为,而且看书时速度“迅速”,囫囵吞枣,细细咀嚼书中意味的学生为数极少。其实很多学生也有烦恼,为自己读了那么多书却提不高写作水平而愁眉不展。怎样让学生积极地看书,让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一张课外阅读表--采蜜卡可以派上大用场。

采蜜卡一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的阅读经验设计。笔者设计的采蜜卡设计了“我阅读”、“我发现”、“我推荐”、“我想象”四个大项。其中“我阅读”主要让学生填写阅读了哪位作家的什么书(或文章),书中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发现”主要让学生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有选择地摘抄下来,同时把自己品味到的书的优点记录下来,以便让别人一同分享书中的快乐;“我推荐”主要让学生把书中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片段推荐给其他同学,在课余时间可读给他人听或给他人看,有的认为实在是妙不可言的可背诵积累;“我想象”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带入书中,或成为书中的主人公,或作为一个旁观者驰骋于书中。采蜜卡一周填写一次,主要是在双休日进行。整个流程对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主动积累语言,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

策略四:倡导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着作,奠定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只有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才能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而且,《标准》要求五、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笔者在班内推出了“读5本书,奖5分成绩”的读书活动。凡是有同学读了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约300页左右的书,经过老师的审查确认登记,在期末成绩中就可以加1分,依次类推,最多可奖励加5分。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看书的热情。实践证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阅读速度明显加快,也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拓展阅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的思想动员,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语文能力提高的秘诀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多积累,多运用。

(2)做好好书的推荐工作,告诉学生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外名着(青少版)等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提醒学生可从多种途径去看到这些好书。

(3)做好怎样读书的指导工作,如进行采蜜卡的使用指导。

(4)组织读书活动、交流读书感受,如组织“推荐我的一本好书”、写读后感、讲我看到的最感人的故事等活动,推动学生更自觉地看书。

(5)做好登记、考核工作,结合读书的登记工作,作一些简单的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读出成效。

(6)提醒学生读书时注意“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不要强调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力,提高文学修养。

策略五:鼓励学生编写习作选,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4

一、设计灵活的实践性作业,提升学生听的技能

语言听力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语言信息辨识的初级阶段,也是整个语言技能体系最为基础性的环节。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仅需要保证其听力训练的量,还需要保证其听力训练的质,在量与质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灵活性实践性作业的合理布置,由此保证学生听力技能的不断提升。下面我们援引冀教版教材来探讨如何设计灵活的实践性作业,去提升学生听的技能。

作业情境为翼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一课Hello学习完毕之后,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设计出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父母一起开展角色对话,一边听课文录音,一边模仿语音语调。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看着课本或者动画视频来学习,接下来就可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家长扮演一个角色,学生扮演一个角色,由此完成角色扮演活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将这样的表演过程录制出来,将其交给教师。

除此以外,如果部分小学生以前接触过专业英语培训的话,其英语基础比较好,可以以扩展性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作业:要求学生去听取《书虫》中Survive的故事,在听完之后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故事,由此实现学生听力技能的快速提升。

很明显在上述作业安排中,关注学生听力的提升,在与家长实现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小学生营造相对良好的语言听力训练环境,面对有趣味性、实践性的英语作业,小学生往往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在此过程中慢慢磨练自己的听力,一旦形成听力习惯,就成为其后期英语语言学习的不竭动力。

二、设计合作互动的交际作业,提升学生说的技能

在小学英语作业中渗透说的技能时,需要充分体现出语言交际性的特点,积极搭建英语交际平台,使得小学生勇于使用英语去跟他人交流和沟通,由此实现良好口语表达环境的营造。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以设计合作互动交际作业为契机,给学生提供更多说的机会。

关注学生说的技能的提升,其作业布置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案例中的设计经验和技巧。此处我们以翼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四课Number1-5的学习为例,此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英文五个数字,并且知道如何读和说。在此次课程完结之后,其家庭作业可以这样去布置:作业形式一,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分小组方式来开展故事情境创设,应将one, two,three,four,five这些英文数字运用到其中,要求至少运用其中三个词汇,对于故事的内容和形式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完全可以自由发挥;作业形式二,以开展课前演讲的方式来进行,在每节课前面的几分钟内要求学生到台前去演讲,至于话题选择可以是课堂内容的,也可以是课后内容的,显然演讲的准备工作是需要在课外完成的,此时同样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有学生选择Number1 in my life,介绍了自己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数字1;作业形式三:要求学生使用英语跟教师互动,在特定时间内学生须使用英语准确地给教师汇报自己父母的电话号码,由此也可以实现学生英语数字口语表达能力。

合作互动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而抓住这样的契机,可以引导小学生进入到更加理想的语言锻炼氛围中,这是此次作业优化设计的重要目标。当然除了上述作业形式之外,还可以运用英语辩论比赛的方式、小记者采访任务的方式、英文歌曲演唱大赛的方式来进行,由此使得小学生英语作业内容和形式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来。

三、设计层次性的个性作业,提升学生读的技能

小学英语读的技能是在小学生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和词汇量之后须要培养和锻炼的,多数集中在高年级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生,其词汇量和英语基础是不一样的,在阅读作业布置的时候,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保证小学生读的技能提升的基本原则。

此处我们以翼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China为例,在此课完成之后,不同学生对于自己国家的英文表述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此时为了强化学生读的技能,英语教师布置了如下几种家庭作业:作业形式一,对于部分英文词汇发音不准确的学生,可以要求其回家进行半个小时的课文朗读、跟读和背诵活动,并且要求家长监督,以签字证明的方式来进行,在回到学校的时候教师会对于学生的朗读效果进行检测,找到其中存在的缺陷,现场纠正;作业形式二,对于部分学生英文词汇发音掌握了,但是对整体难度、语音语调存在问题的学生,应该要求其回家后继续进行语音语调的训练,在完成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将其录音发送给教师,教师听到后,可以及时纠正;作业形式三,寻找更多关于China的介绍视频,比如高清纪录片,截取其中一部分,将其作为作业素材发送到学生家长邮箱中去,要求对于课文内容没有任何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读模仿训练,由此增强他们对语言认知的范围,使得其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得到不断夯实。

上述作业设计过程中,实现了作业的个性化定制,在对学生阅读和朗读能力进行评价和考核之后,给学生布置完全不同的作业内容,这样可以保证小学英语作业的针对性。如果上述作业形式能长期执行下去,可以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

四、设计多样化的开放作业,提升学生写的技能

当前,很多小学生一谈到英语写作就比较害怕,这是由于小学生在写作方面还缺乏经验,自身词汇量有限,对于特定事务的认知还不是很稳定,由此难以保证在英语写作中有理想的表现。

此处以翼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十九课Christmas is coming为例,在此系列课程完成之后,都会安排对应的作文练习。对此,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以下的作业形式:作业形式一,以观察日记的方式要求学生记录圣诞节前后自己生活发生的改变,字数没有限制,但是要求每天都应该有相关描述,这样的作文小任务可以持续一周的时间;作业形式二,要求以圣诞节为海报设计主题,帮助学校设计一版英文版的圣诞节宣传海报,可以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广告词,可以画圣诞树,可以抄写圣诞词等,在这样的海报设计活动中,学生会去思考与圣诞节相关词汇的拼写,会去思考圣诞节中的各种食物,有意无意中实现了圣诞节作文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作业形式三,要求学生以制作圣诞贺卡的方式来庆祝节日,制作几张独具特色的圣诞节贺卡,可以送给自己的朋友,也可以送给自己的亲友;作业形式四,在网络上寻找国外的笔友,以写圣诞节祝贺短信的方式来开展活动,由此实现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不断提升。

分析上述作业内容和形式,我们发现学生以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在作文写作的时候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没有东西可以写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原本对于英文写作比较排斥的学生,却对这样的写作活动展现出浓厚的兴趣,由此使得其开始慢慢对于英语写作产生了兴趣,这对其自身语言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是非常有价值的。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小学英语作业与学生语言技能提升之间的关系,从听说读写四个角度实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优化设计,由此保证小学英语作业布置得更加有效,更加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李云,桑青松,凌晨.家长参与学生家庭作业的类型及其价值[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4) .

[2] 王红.作业设计与批改的个别化实践研究[J]. 考试周刊. 2010(45).

[3] 姚颖,杨桢贞.美国中小学“差异教学”发展状况研究概述[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9).

[4] 黄永红.试论小学英语差异教学的实施[J]. 教学与管理. 2010(24).

[5] 王玉玲.小学英语教学问题解决方法[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8(1).

[6] 张仙女.英语作业评语――给学生创立一个沟通的平台[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2).

篇5

应邀出席的学者是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德福市塔夫茨大学的伊森·丹纳赫博士(Dr. Ethan Danahey)。他目前就职于工程教育和拓展中心,任工程研究项目主任,负责管理工具开发项目,同时研究辅助教师开展工程教育及交流机器人理念的创新和交互技术,涵盖K—12及大学阶段。他还在塔夫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研究助理教授。

伊森教授的主旨演讲题为“如何在STEM项目中结合机器人技术”,他的研究领域有3个方面:教育技巧与工具、STEM(结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综合性教学理念)项目、如何利用电子工程技术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详细地说分为3个层次。首先,一个良好的教学活动应该拥有不止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出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二,在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中不仅仅只关注学生最后做出了什么,还要注重其间的过程,注重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完成最终作品的,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第三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和创造。演讲中列举了应用乐高器材进行课堂实践的许多典型案例。观众通过演讲内容,不仅了解了STEM这样的新概念,还直观清晰地了解了如何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科学课的教学。

在演讲后的互动环节中,现场不少听讲的教练员举手提问,丹纳赫博士都认真倾听并坦诚回答。有听众提问如何看待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对此丹纳赫博士坦言,这是一个共性问题,实际上现在美国的普通科学教师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应考压力。有时为了努力让学生们都能通过考试,不得不进行越来越多的应试方法。他认为如果完全偏向于应试教育将会造成诸多不良的影响,但完全不理会应试也并不现实,事实上老师们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在两者之间作平衡。

除了外国专家,论坛还邀请了由不同省市推荐的3位优秀教练员。3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都在培养学生方面有共同点:重视兴趣发展、重视基础人才培养。来自北京的甄奕老师以“让机器人解开生活中的小问号”为题,以一个生活当中的常见现象为引子,将自己多年指导创意项目的宝贵经验与老师们分享。他认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机器人创意项目不仅仅是一个竞技比拼的项目,而且是运用机器人技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来自浙江的洪洁老师则以“讲、导、比、练,四重奏”为题阐述了自己在多个项目的指导过程中如何通过循序渐进和多个侧面的角度激发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最终掌握机器人技术。

篇6

什么是语文素养?用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来理解,就是:“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课程标准中这样论述道:“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中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既然语文素养包含这么多丰富具体的内容,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课内是基础、是根本,课外是继续、是延伸。更准确地说,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除了必不可少的课堂学习外,在一定程度上更得益于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应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几年来,为了创新开放、和谐、科学的课程文化,我试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教语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开展生动活泼地课外阅读、写作、参观访问、综合实践等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外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主张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一条腿是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两条腿协调起来,孩子的语文能力会能更快地发展。所以,语文教师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为学生发展带来有源活水。如何搞好课外阅读,我采取下列措施:

1.指导学生课内外结合选择读物

课本之外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庞杂,面对如此浩瀚的书海,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在讲授课文的同时,我有意识地延伸介绍该作家的其它作品,还比较性地介绍其他作家的相同题材的作品,鼓励学生课内学节选,单篇,课外读全篇、读选集,以增强阅读兴趣,深化学习的内容。例如学习鲁迅的《少年闰土》,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故乡》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景阳冈》后,可以让大家课外阅读《水浒传》中相应的片断,了解梁山英雄的不同性格。同时引导学生读四大名著,加深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吸收。我还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期刊,如:《读者》《实用文摘》,或者介绍自己所阅报刊上的精粹时文,社会之窗、人生杂谈、历史典故等。课堂教学的有意渗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更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

寒暑假更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最佳时光.我通常与学生共同商定一组书目,既注意和下学期课内学习内容相配合,又注意阅读内容的系统性。书目兼顾古今中外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种读物。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选择二分之一以上的篇目,学生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再补充选择一些其他相关的书目阅读。

2.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

为避免学生阅读的随意性和零散性,要对学生的阅读技巧,尤其是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进行适当指点。对作品的整体感知是阅读的基础,对语感的敏锐感受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感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得到丰富的语言文字的滋养;通过感知文章的局部和整体来把握文章的主题、艺术方法、人物形象。

读优美的文学作品,能够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能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技巧,从中学到如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方法。而比较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带有学生创造的思想火花。即使是同类的文章,其文体、构思、题材依然有明显的差异。应指导学生不断咀嚼,反复比较,既要能够异中求同,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又要能同中辨异,挖掘其个性,提高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

二、愿做蜜蜂采蜜忙----写作活动

写作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对学生的课外写作训练主要有两个内容:

1.内容丰富的摘抄

为了避免学生读书时一目十行或走马观花,指导作摘抄.摘抄的内容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只不过摘抄后要写摘抄后记.在后记中说出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或文章,你读了以后为什么抄这些,是因为它内容深刻,有所启示,还是因为它结构新颖独特,或是因为它语言优美?我还鼓励学生创新摘抄形式,他们有的加上版面设计,题图插花,俨然是一份份小小的报纸。有的配上圈点批注,读书心得,三言两语,颇富哲理。可以看出,学生们喜欢摘抄,努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浇灌着这朵小花.课外摘抄从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出发,不会使学生有完成任务的压力,又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学生读写等多项语文能力。摘抄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巩固了学生的阅读效果,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阅读,实是课外读写的有效尝试。

2.形式多样的练笔

学生的课外练笔是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但课外练笔决不能让学生“信口开河”,必须有所指导。可以把课文作为例子,指导学生完成课外练笔。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如学完《颐和园》后,我指导学生模仿作者移步换景的方法,完成课内练笔《江湖文化城》。还可以采用定期命题的方法。因为学生练笔如果不规定内容,学生往往会不知从何下笔;而内容如果规定得太死,学生又会产生被动的完成任务的想法。定期命题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自拟题目,自选材料,字数不限,文体不限,完成练笔。由于这种命题形式宽松,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写起来得心应手。写完后班级交流阅读,优秀作品展示在班级文化墙上,学生都愿意写,愿意读,愿意评,也就无声无息地爱上了写作。

三、你讲我说大世界----听说活动

现在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比较令人担忧的,短短一句话,不是掐头就是去尾,很少能完完整整地表达出来。针对以上情况,我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

1.课前讲新闻

我要求学生每天看、听新闻联播,轮流于次日向全班同学讲述新闻要点,要求发音吐字清晰、条理清楚、语句完整。学生讲述后,请两位同学作一两句话的简短评论,评论内容可以针对学生复述的情况,也可以针对新闻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听说能力确实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上讲台讲话时胆量也大了。

2.班会讲感受

我要求学生总结一周以来班级的情况,自己的得失,改进的方法。由于这种说话内容比较广泛,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形式自由活泼,很受学生欢迎。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使沉闷的班会课成为大家锻炼听说能力的第二课堂.

3.定期搞辩论

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我组织小型辩论赛。赛前辩论双方必须认真准备,针对对方的论点和可能用的论据,思考己方的论点、论据。辩论赛上,听者要能听出对方的要点和中心,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辩论,做到有理有据,使参加的双方,形成息息相关的语言环境。例如: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模仿大专辩论会的形式,为学生确定演讲的题目:“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演讲之前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观点,然后回家收集资料准备发言材料。辩论会上,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发挥了作用,把读、听、说有机地融在了一起。

四、民族文化代代传---书法活动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之林的一朵奇葩,它既可以培养人的智力因素,又可怡情、致用。而目前小学生的书法现状,确实是不容乐观的。 “字乃人之衣冠”,练好字确实是迫在眉睫的。即使学校专门开设书法课,那么练习书法,仅靠课堂是不够的的,只能放到课外,每周要保证2—3篇的练习。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执笔,坐姿,放本子,保持适当距离等。初步感受书写的技能技巧,认真地一笔一划地把字写端正,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教师授以练习书法的要领。苏轼说“书法备于正书”。要从楷书学起:采用“读,摹,临”三步法,效果较好。选择一本自己喜好的字帖,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揣摩其用笔风格,间架结构,章法布局,这就是读帖。而摹帖第一步先追求形似,第二步要求神似,逐渐达到形神俱似。临帖可以分为对临和背临两种,对临是基础,背临是提高,能背临了也就有了一定的基本功。为了激发学生学书法的热情,可举办各种活动,如书法竞赛,评选优秀习作,举办书法展,推荐好作品,观摩名家书法等活动。有了兴趣,字就会越写越好。书法练习既让学生欣赏了汉字的形象美,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又使学生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了民族的文化智慧。

五、绝知此事须躬行---实践活动

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只有引领学生走出校园“四角的天空”,让学生融入现实生活,走进大自然,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在生活实践中染情、益智、添趣、增才,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

1.深入社会

农村的天地是广阔的,生活是蓬勃向上的,农民已不再是单纯地务农,有的兴办企业、有的经商,有的外出打工,这些都为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利用节假日走向社会,采访了民间艺人,乡镇企业的厂长,种田大户,下岗职工,小商小贩,残疾人等等,调查了招牌广告中的错别字,老百姓对乡镇干部的看法,农民的致富经历等。在调查过程中,学生聆听了下岗职工的心声,参观了乡镇企业的流水线。这样的调查,最大的收获是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极大热情,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2.贴近家乡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互动;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8-0012-03

[作者简介]刘阳(1991―),女,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

教学活动从来都不是课堂教学的代名词,而是课堂内外教学的良性互动。小学英语教学尤其如此,它的特殊性在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和接受态度与成人大相径庭。再加上英语作为一门国外语言,其典型特征是既可以使学生在初次接触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产生畏惧和厌恶的心理,进而影响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和发展道路。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异常重要,而所有的教学活动也必须围绕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展开。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现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兴趣是学习的开始,是成功最基本的条件。伍棠棣在其《心理学》中也指出:“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1]小学英语教学的兴趣培养应该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中心,将课堂内的教学活动作为提高学生兴趣的主要途径,同时采用各种辅助教学策略,在课堂外继续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一种长效机制。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活动各有其独特效用,内外互动、相互补充、两不偏重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课堂内的兴趣培养机制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师需要对其施以适合的教育影响,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兴趣,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小学英语教学的兴趣培养机制。

(一)创设英语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将英语生活化、实用化,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人事实上是利用语言在思维的,如果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口头语言采用英语,而思考却还是使用汉语就很难达到很好的英语学习效果。怎样不让学生将英语表达和思考割裂开来,让学生能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就需要教师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教师要善于创设英语使用情境,使学生乐于积极地投入到英语使用情境中来,并能很快融入情境,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我们可以营造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比如见面问候、电话交谈、谈论天气等比较随意的日常生活场景,要做到惟妙惟肖,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自然思考、自然表达。这样,在“使用”时,英语才能在学生脑中或口中“活”起来。学生一方面锻炼口语能力,另一方面能切实地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兴趣自然大增。生活之水是催开兴趣之花的最佳途径。

(二)变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方法要实现多样化、趣味化,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实际。任何成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的。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体,“小学生正处在启蒙教育的身心发展的阶段。一方面,他们对学习活动的兴致和意义缺乏理论认识;另一方面,他们活动的目的性、坚持性、自制力等都比较差,却又天性好动。”[2]根据课程主体的这些特点,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就要灵活多样,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为宗旨。可以采用英语小品、做英语游戏、看图说单词等多种手段,一方面强化学生的记忆,另一方面使学生用英语交流,在满足学生天性和好胜心的同时,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能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变革教学方式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引起学生兴趣,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如何整合教学内容等成为其必须思考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创新力等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综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并提高其学习兴趣。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英语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广泛采用更是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兴趣培养提供了极佳的教学平台。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要积极使用、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科技型教学工具,在提高学生的兴趣上多花心思,乐于钻研。学生喜欢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喜欢新生事物,喜欢探险,喜欢充满幻想的物质形态,多媒体就能满足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渴望和探求,它能为学生展示无穷无尽的生活空间和丰富瑰丽的世界,拓宽学生的视野,刺激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巧妙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课中采用PPT,将各种与讲授内容有关的图画穿插其中,诉诸学生的视觉,同时也能使讲授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生动画面,使学生很难遗忘;还可以采用演唱英语歌曲的方法,将学生唱的英语歌曲伴着音乐录制下来,做成个人专辑,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使学生锻炼了语感和其他能力;还可以为学生播放英语动画片,让学生沉醉于剧情的同时锻炼听的能力……甚至可以激发和鼓励学生参与到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准备演讲用的PPT,学会剪辑影片等。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获得很大提高。总之,多媒体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作为教师,围绕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空间,也一定能使学生爱上英语这门语言。

(四)兼顾学生发展的心理特征

另外,小学英语教学兴趣的培养机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课堂中来,使每人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我们应采用轻松、和谐、教学相长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以趣味活动为主线,让学生经常获得学习成功和喜悦,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从而树立其一种较高的自信心。”[3]小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最初阶段,既有接受新生事物的热情,也容易丧失追求的兴趣;既喜欢表现自己,又容易受到打击而灰心丧气;既渴望受人表扬,又会因盲目的表扬而自我陶醉。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这种特征,我们既要使其在人生之始就对人生充满渴望和自信,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还要使学生在初次接触英语的时候就能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每个小学教师要有责任意识,要有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意识。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鼓励他、表扬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要提防无原则、无事实的赞扬,以免学生盲目自大。对于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不能直接批评,而应该讲究方式和方法,讲清道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歧视学生,打击学生。就英语教学而言,应该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只要他自己努力了,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可以采用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方法,也可以专门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咏比赛、单词记忆比赛等活动,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内向的学生、不善言辞的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从教师的鼓励中获得信心和勇气。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好方法,教师自身应该形成特定、多样的激励学生的方法,建立相应的激励――评价――兴趣机制。以上所论,是小学英语教学课内的兴趣培养,而课外的兴趣培养机制同样重要。作为课内教学的延伸,课外的兴趣培养虽然只是课内教学的辅助和补充,但也有相应的独立性和特征。

二、课堂外的兴趣培养机制

课外教学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比较分散,许多教师并不重视。事实上,在课外教学上下功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当学生处于课堂之外时,往往是他们身心最为放松的时候。由于学校是一个制度性的公共领域,所以,学生的自由和本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在课外时间,他们的本性得到最大释放,真正地“回归”到了自然。因此,若教师能够有效联合课堂外的时机,将会实现“从玩中学,从生活中学”。

首先,培养良性互动、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小学学生,他们缺少对一门课的理性认识。他对一门课的认识主要是从这门课的教师身上得来的。喜欢这个教师,就喜欢这门课,这是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外的时间,和学生多交流、多沟通,不应该摆架子。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一定是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是逐渐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到了恶劣的地步都还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其原因就在于一种关系状态的形成是渐进的、情感式的、日积月累的。教师明白了这点,就应该主动和学生交谈,关心学生,和学生做朋友,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和亲近感,随之就会对教学本身产生兴趣,良性的教学互动就形成了。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家校互动能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课外活动可以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在实践中加深记忆,强化理解,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兴趣。可以举办大型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英语问答等活动,还可以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开展家校互动学英语的活动,号召建立学习型家庭,给学生营造一种舒适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和家长的参与,也为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和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家长能够根据学校要求,与学校站在同一“战线”,形成合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小学学习英语主要在听、说和实际应用上,针对学生的弱点,有目的地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活动,一定能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总之,课内教学活动和课外教学活动的良性互动是培养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机制。教师只有内外兼修,双向着力,才能收获教学之树的甜美果实。

参考文献:

[1] 伍棠棣.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篇8

一、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增强阅读教学趣味性

(一)课前组织演讲。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比较强,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这个特点,课前可安排三五分钟为每个同学轮流演讲创造条件,演讲的主题和内容由学生自行选择。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课程教学。每个同学为了最好地展示自己,他们都会在课前查阅丰富的阅读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删选演讲中需要应用的内容,这一准备的过程也是阅读的过程。演讲完成后任课老师和其他同学要进行点评,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阅读兴趣。

(二)巧妙导入新课。为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式组织教学活动前要设计好问题,巧妙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任课老师在课前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题目将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还想知道哪些内容?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为学生开展阅读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目标阅读课文内容,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学习《大瀑布的葬礼》时,任课老师可以设置悬念导入新课:“通常一个人去世以后,家人会为他举办葬礼以示哀悼。但在拉丁美洲却举行了一次非常特殊而隆重的葬礼,它是为一个瀑布而举行的葬礼,并且由巴西总统亲自主持。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特殊的葬礼呢?为什么人们会为一个瀑布举行葬礼?”通过设置这样的悬念,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将他们有效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这样有利于阅读教学活动更为有效地开展下去,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和悬念开展课文学习活动。

(三)创设教学情境。结合阅读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包括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标题中的“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借”?课文采用的是什么方法?从标题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学前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更好融入教学情境当中,促进课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并且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再加上思考和探究,能准确把握“借”的含义,并从中得知诸葛亮的智慧与胆识,甚至对他产生崇敬之情,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多媒体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例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微课等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构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作用、面临的环境问题等内容,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借助多媒体和微课的辅导功能,课文内容的介绍和学习变得直观形象,整个课堂教学也变得生动有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应用语文教材,感受阅读教学的趣味

对语文教材进行灵活应用,适当补充教学内容,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让学生体会阅读教学的乐趣。

(一)补充教材内容。小学语文课文中会留有一些空白,耐人寻味,值得学生细细体会,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任课老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空白点,适当补充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从而让他们深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体会探究和学习的乐趣。例如,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包括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和周瑜两人斗智斗勇的背景知识,周瑜想让诸葛亮在孙刘两家面前难堪,要求诸葛亮在三天之内赶制十万支箭。但诸葛亮却知天文、晓地理,巧妙地“借”得十万支箭,最后让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补充,能够让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周瑜、诸葛亮的性格特征,对课文所表达的中心主题和人物性格特征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延伸教材内容。阅读教学中,要灵活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慈母情深》时,因课文表达的是慈母对子女的深情、孩子对父母的敬爱之情,为了让学生获得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阅读教学中可以播放歌曲《慈祥的母亲》,再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作品中母亲的形象,然后由同学们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慈母的形象有更为深入、形象的了解。在欣赏歌曲、观看图片、朗读等方式的综合作用下,学生会被文中的内容深深感动,心灵上获得震撼,从而激发出对母亲的无限敬爱和尊重之情,使课堂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传授自主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调动阅读兴趣,自主获取知识。

(一)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教学时,任课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对文中有警示意义、精彩、生动的句子或段落,可以要求学生摘抄和记录。并在课后阅读和背诵,加深理解与记忆,丰富词库,为以后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句练习,摘抄名人名言,标明出处,并写出读后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名片、贺卡等,让他们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培养阅读兴趣。

(二)教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应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效掌握阅读技巧。任课老师要向学生传授精读、略读、浏览等技巧,让他们根据不同的阅读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快速筛选信息,掌握文章大意,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在较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信息,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注重开展课外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

(一)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课外阅读是课文内容学习的延伸,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更好地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也具有积极作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任课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阅读能力等,推荐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健康的阅读书籍。例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景阳冈》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另外还要推荐不同时期、不同派系、不同风格、不同作家、不同国籍的阅读书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并且难易程度应该适中,有效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丰富阅读体验,以取得更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二)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灵活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很大帮助。任课老师要尽可能多地举办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拓展学生视野。例如,任课老师可以举办读书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摘抄佳句欣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交流与互动,相互学习并取得不断进步。还可以组织话剧与会话表演,例如学习《晏子使楚》《将相和》等课文时,让学生对课文阅读内容进行适当改编,由不同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将阅读教学内容搬上舞台,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激发他们对阅读教学的兴趣,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篇9

朗读指导,有节奏

小学语文需要教师在朗读上下工夫,因为小学生的语言基础比较薄,也就是说要通过识字教学来为口语训练提供基础。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朗读指导,在声调、感情、音律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正确的朗读标准指导下进行口语训练。在朗读指导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朗读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节奏感中把握感情,做到声情并茂,把朗读的内容有感情地表现出来。

在朗读指导中,教师要避免始终坚持一种指导方针,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单调的形式很难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在朗读指导教学当中应该视教学内容来决定教学方针。比如,对于一年级教材《静夜思》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感情来朗读,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感情基调,然后再带着学生一起朗读。真正能检测学生的朗读质量以及是否把握正确的朗读节奏。朗读除了字词的辨认之外还要融入正确的感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不同文章的风格和感情基调,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这对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教师可以组织很多其他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比如分小组朗读、比赛朗读等。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朗朗读书声也是良好的语文课堂的必要因素。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小学语文新教程改革的要求中也明确地把朗读指导教学纳入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教师准确的朗读指导下,学生才能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基础。

结合插图,讲故事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其中或明或暗的教育资源。在教材中的很多插图就是十分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但是这并不是说要让教师为学生介绍插图的内容,而是以插图为材料,发挥想象力讲故事。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插图基本上都是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可以以此讲出许多精彩的故事。

在四年级的语文教材《给予是快乐的》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当中插图任务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讲述这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果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为其讲述一个简单地故事做指导。鼓励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把自己想象中的故事情节分享给大家。比如,在插图故事当中,男同学帮助女生擦窗户或者下雨天把伞借给其他同学,在帮助和给予中体验快乐。对于故事情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构思,并且把自己的成果展现出来,这可以通过课堂演讲的方式或者读书交流会的形式进行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口语训练不仅仅锻炼的是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在说话时的举止和仪态。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的手势、姿势以及表情,从各个角度观察学生口语表达时的状态,不断变换形式,提供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当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对其今后的写作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在学生熟悉的环境当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自由表达观点。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很有趣味性的口语训练课堂活动。插图作为教材内容重要的一部分,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和合理利用。

专题对话提高口语技巧

专题对话是一种提高口语切实有效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某方面的专题讨论,不但可以对学生的口语水平进行有效率的锻炼,而且还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所以,教师除了利用教材之外,还应该大量地探寻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遨游,做到各学科的融会贯通。

口语训练是相互的,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一个人的独白,交流是口语训练的鲜活之水,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精心准备的专题。话题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类社会。在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中,老师可以以此来引出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当老师引出这个话题的时候,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学生会问:“老师,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能够让刘备那么器重?”“老师,诸葛亮为什么不愿意出山?”“老师,最后诸葛亮为什么愿意为刘备效劳?”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口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得到锻炼。

专题对话想要得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准备,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话题,在课堂上采取小组讨论、个人发言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当然,要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离不开教师的激励与表扬。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建立起激励评价机制,使学生在专题对话活动中更有动力。

篇10

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为它能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觉得小组合作无法落到实处。课标指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为了使我们的小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1.鼓励合作中出现思想碰撞的火花

合作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自己观点与别人观点的差异,通过了解别人的观点来考虑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也能更加全面认识和理解事物。但是,学生在合作中,认为大家是同一个小组,就应该统一意见,一致对外,如果同学说了一种意见,其他人也就附和了,没有考虑,或者也就不去考虑别的方法和观点了。我们应该倡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每组的组员都应该有自己的意见,可以完全不同,也可以在表达上有所差别,让学生体会到考虑事情的全面性。

2.在合作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没多久,但是,由于低年级的数学又是打基础的时候,所以数与代数的内容特别多,几乎都是加减乘除。这时候,学生很容易对这些计算产生厌恶情绪,做多了会觉得很单调乏味,难免会减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时,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很好帮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的方式。可以在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选几个较为合适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数学的多样化,体会数学的趣味。

3.培养学生合作中一视同仁的态度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非常积极,发表意见时侃侃而谈,只有他一个人在讲,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认为自己讲的都是最好的;有些同学则保持沉默,不出声,不敢讲,怕自己讲的不正确。其实,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一个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不管是什么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表达意见,动手操作。因此,应该让学生理解合作的过程就是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帮助的过程,并非是某个同学的演讲时间,也不能够存在不发表意见的情况。每个小组的成员必须一视同仁,这样才会出现有更多不同的意见,或许这些意见是不对的,那可以在讨论中帮助他理解,或许这些意见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那就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所以,要给机会每位成员动手和动口,才能体现合作的意义。

4.减少功利心的存在,保证合作学习活动的秩序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这个不熟悉,或者容易与小组比赛混淆。误以为这样合作,就是要在汇报的时候进行比赛,然后,在合作的过程中总异常兴奋。兴奋是好事,能够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但是,除了兴奋,他们还多了一些功利心,比如说要比快,比谁的意见正确,要抢着回答,这就使得整个合作的场面难以控制,合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正确认识。

5.不断尝试,由新鲜变成习惯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刚开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有一种新鲜感,但是对合作学习还不熟悉,花的时间也比较多,所以往往也只能是让学生过过瘾,没能真正达到效果和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在低年级养成合作的习惯,能够清楚合作的流程,知道其如何操作,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更进一步,难度更大的合作打基础。这需要我们找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要吝啬合作的时间,或许这样的合作比教师单纯问答或者讲解来得更深刻,记得更牢。此外,开展的次数多了,但是也要保证每次的质量,多不代表就能熟悉。相反,要是学生渐渐失去了新鲜感而换来的是厌恶感,那就对合作极为不利了。我们要的是把新鲜感变为一种熟悉的,熟练的状态,而不是没有进步甚至是倒退的现象。这可能也是我们经常对在别人班上课,无法达成小组合作目的遗憾的原因吧!我想,只要我们教师更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各方面内容,然后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合作过程中,认真指导学生,让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帮助学生一步步熟悉其过程,就能够使这个活动有序开展,每次进步一些,逐步接近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