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汇报范文

时间:2024-01-29 17:5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汇报

篇1

毕节地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从1998年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实验区以来,全区各族人民在中央、省的各级领导与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和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紧紧抓住“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试验区三大主题,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04年,全区gdp实现196.03亿元,年均增长11.45%,其中第一产业为68.12亿元,年均增长4.15%,第二产业为69.79亿元,年均增长18.5%,第三产业为58.11亿元,年均增长15.31%;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2000年的44.3:30.5:25.2转变到2004年的34.8:35.6:29.6,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结构比趋向好转。全区2004年财政总收入为26.38亿元,年均增长17.48%;社会消费口零售总额29.4亿元,年均增长1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79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以内.实现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村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县乡两级都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250个乡镇配齐了科技副乡镇长、4508个行政村基本上配备了科技副村主任,并成立以农、林、牧、水科技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农技服务中心,一支由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和农村乡土人才组成的农村科技队伍正逐渐壮大,一个集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经营为一体的县、乡、村、组四级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正逐步走向成熟。一批批以科技为依托的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基地相继建成。

(二)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民办、高等、职业、成人等教育蓬勃发展。近年来,特别是“普九”期间,全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绝大多数学校校园设施、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行政用房等基本齐全,小学初中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达标率均为100%,图书达标率在98%以上,实验、体育器材配齐率达到95%,90%以上的中学有了30台以上规模的电脑,除威宁、赫章两县外(注:威宁、赫章两县将于2006年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皆顺利通过了省“两基”评估验收。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正进一步扩大。全区通过招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西部志愿者等行动进一步充实农村师资力量。民办学校发展迅速,毕节学院正式挂牌招生,地直各中专学校和县市各职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区有医院31个、乡镇卫生院241个;村卫生室4047个;全区县级以上医院有卫生技术人员2784人,乡镇卫生院2580人;村卫生人员5738人。各县市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别有业务用房59122m2、118933m2、5724m2;现有设备总额分别价值3112万元、1084.46万元、5.6万元。各县市卫生服务除县(市)中心医院外,另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乡镇一级的各个乡镇均有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都有专(兼)职的防疫、妇保人员。乡镇以下的村有招聘的防保人员与卫生室人员。从而构成由县、乡(镇)、村的三级防保体系。

(四)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我区在“十五”期间已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目标。通过“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覆盖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文物、文庙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村体育设施有一定的改善,各县市农村中小学均有了体育运动场地和相应的体育设备,部分社区有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器材,全民健身运动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加强。

(五)农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旅游服务体系得以建立。旅游业在全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全区依托织金洞、百里杜鹃、草海等著名景点,大力发展乡镇旅游业,如农家乐、民族文化旅游、水上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等皆得到不同程度发展。逐步完善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加大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发新的旅游线路,挖掘“红色旅游”潜力。

(六)农村社区建设开始启动,基础设施投入有待加强。我区农村社区建设除了县市政府所在地开始启动外,其余的皆是一片空白,这主要是由我区经济能力决定的。

(七)计划生育服务事业健康发展,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就。近几年来,全区加大计生服务阵地建设力度,全区250个乡镇均有计生服务站,能独立开展计划生育服务,90%以上的乡镇计生服务站达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站标准要求,85%以上的村有了自己的服务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计生事业实现“两低一高”,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二、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毕节地区各项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不同层次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因素多,因此,存在着如下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区农村科技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体制创新活力不足,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体制,对科技人员的激励不够;二是缺少科技项目资金,科技贷款手续繁琐,政府对农村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三是部分乡镇不能保证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开展业务工作,科研活动不能正常开展,科技人员学非所用;四是人才匮乏,科技人员技术陈旧,知识老化;五是没有建立一批依靠科技成长起来的涉农企业,农产品的加工没有得到科技的有力支持,申报和实施的科研项目少。

(二)我区农村教育事业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教育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太少,渠道不畅。农村税改后,取消了农村教育税附加,再加上实行标准太低的“一费制”以来,学生收费和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均没有设置教学设施装备专项经费,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能力。

2、农村远程教育进展缓慢,小学英语开课率一片空白。全区农村初中虽然大部分已经装备了电脑,但农村小学装备电脑的极少,且农村学校专业的计算机老师寥寥无几,不能让其发挥本身应有的作用。农村小学英语没有开课的达到95%以上,且严重缺乏英语教师。

3、“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难度加大。一是教育负债多,学校运行困难;二是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后客观上削弱了乡镇一级对教育的积极性,导致与教育有关的实际工作基本上由学校包办代替;三是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不合理,许多农村小孩上学路程远。

4、农村普通高中办学数量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招生规模小,师资相对匮乏,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村初中生的需求,

5、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施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住下来难度较大,部分学生吃不起饭,住不下来;二是燃煤、用水、用电等设施的维护、维修等费用较大,学校支付较为困难。三是由于学校有寄读生,每校需增加炊事员、医务人员等,增加学校编制和财政负担。

6、民办学校受限于办学场所小,设施设备简陋,投资小,资金短缺,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差,不能有效地分流更多的适学儿童。

7、农村职校办学规模小、专业单一、专业教师缺乏、无实验基地、教学资金短缺,不能有效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

(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由于受我区地广人多,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扶持困难等因素制约,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卫生技术人员补给机制欠灵活,专业技术骨干缺乏,人员素质偏低。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机构主要有血压机、体温表等简单设备,少数卫生院仍靠“老三件”来诊治疾病。三是农村卫生体制及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具体是:a、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举步唯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活,多数经营效益低下。b、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乡镇卫生院有专业技术人员却没有较好的设备和诊疗仪器,而乡镇计生站有先进的仪器,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计生站还向着医疗领域延伸,与卫生院争夺市场。c、村卫生室处于瘫痪状态,集体经济已经名存实亡,合作医疗名不符实,乡医半医半农,年龄知识老化,无力承担农村社会卫生工作。四是卫生投入不足,卫生事业总费用占地县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29%和1%。农村合作医疗力量发展缓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相当突出。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增加,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下降。

(四)由于我区许多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不少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发展。二是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普遍不足。三是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四是农民看电影难、看书(报)难、看戏难的问题仍然存在。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开始蔓延泛滥。

(五)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受限于体育场所不足,体育锻炼方式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政府对其重视不足和资金投入极少,全民健身运动只是宣传而也,没有落到实处。

(六)农村旅游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低,基础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对发展农村旅游业的认识有待提高。发展农村旅游需要县乡(镇)政府提高认识,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地方群众的发展,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二是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投入不足。由于我区许多县属贫困县,只能保证运转外,根本没有资金投入在发展旅游事业上,许多乡镇是群众在发展旅游业的大环境下自主发展起来的,因此,设施比较简陋,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景区可进入性条件差,未能与周边相对成熟景区连成一线,形不成感召力。三是地方群众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发展旅游业是政府的事,不结合地方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地方旅游,加之受传统的农业经济思想影响,安于现状。四是旅游经营管理体制落后,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阵、条块分割的状况,资源的开发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的战略决策及经营过程中权责明确的制度。

(七)我区农村社区建设虽然已经启动,但离社会整合建设发展要求太远,在目前阶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认识不足。目前出现社区建设发展贫乏,其原因是各部门有关单位、社区居民、社会团体对社区认识不足,认为社区无非是小整合为大,直接管理和指导的单位是乡镇,在目前来说乡镇主要工作是计划生育、财政税收,而无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社区发展问题。

2、经费投入不到位。社区建设需要一定固定场所设施、办公楼房、工资等经费,而不是一个小数目经费,对于我区715万人,26.38亿元的财政收入来说,如何能顾及到社区建设经费投入呢?

(八)农村计生服务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人口过快增长与计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相当突出。二是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养子防老”等观念难以在短期内根除。三是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人员严重不足。

三、毕节地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针对我区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制约瓶颈因素,经过认真分析,从中找出关键点和切入点,提出以下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随着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将成为我区发展和改革全局工作中的重要着力点。面临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和环境条件,我区农村社会事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和要求,按照“统筹考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城乡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地区协调发展,统筹考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统筹考虑发展与改革”的五大原则,以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己任,理清工作思路,搞好规划指导,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发展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综合协调,大力提高农村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加快农村社会发展步伐。

(二)加大中央、省财政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1、要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乡镇科技活动经费比例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管理,建立科技信息网络。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科技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增强科技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大力推广农村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2、要把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抓好我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的实施,作为切实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的切入点,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覆盖面,增加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要继续扩大乡镇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办学规模和增加办学点,大力在乡镇新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减少初中生毕业就进入社会就业和减轻农民教育费负担,特别是农村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不再享受“两免一补”将加大农村家庭的支出费用,许多家庭无力承担。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全面推进“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定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增加对民办教育的贷款支持力度,明确民办学校可同等享受农村“两免一补”的国家经费补贴。

3、要把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作为重点工作领域,重点抓好以基层乡镇卫生院尤其是中心乡镇为主体的农村医疗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建设力度,对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要充分利用医疗救助体系和医疗救助基金,大力推进和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使返贫农民尽早脱贫。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要继续改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村医疗设备的投入。

4、要把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摆在重要工作议程,继续加大基层文化馆(站)、图书馆和“村村通广电工程”等建设力度,大力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要尽可能早地建立村级文化室、公众娱乐室,要成立农村文化宣传队和村级文工队,加大破除农村不良习俗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文物的保护、维修、抢修力度,增加文物经费的投入。

5、要把改善计划生育基础服务设施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加快乡镇计生办改造步伐,按照“八化”要求,逐步建立医院或中心乡所,更新、配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医疗仪器。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消除农村独女户、二女户的后顾之忧。加大对计生人员的培训力度,继续开展“技术帮扶”工程。

6、要加大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对乡镇、村、社区的体育器材的投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7、政府要提高对旅游业的认识,要加快对乡村旅游设施的建设速度,积极引导乡村旅游向规范化、特色化、现代化、娱乐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主的旅游产业,要继续挖掘“红色旅游”的潜力和开发品牌旅游线路,要动员有实力的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

篇2

环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代表议案及意见建议督办会 甘肃省环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代表议案及意见建议督办会,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2件代表议案及62件意见建议办理进展情况的汇报,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工委通报了对各单位办理情况的督查结果,指出了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会议要求,县政府要对代表议案及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认真研究,坚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狠抓办理人员、办理责任、办理时限“三落实”,提高办理实效,确保如期完成代表议案及意见建议办理工作,给代表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郝兴永)

玉门市召开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测评大会 甘肃省玉门市召开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测评大会,玉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60名选民出席测评大会。会上, 5名市人大代表,分别就本届任职以来办理代表建议、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勤政廉洁等方面的情况向所在选区的选民代表进行了述职汇报,还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作出了改进承诺,并接受了现场选民代表的现场测评,群众满意度达97%。(李 敏)

灵台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甘肃省灵台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灵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扎实推进规划的实施,确保规划目标不折不扣地落实;要全面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电一体化建设步伐;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机制创新;要加快皇甫谧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步伐,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要不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付洁琼)

宁县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构建代表联系群众新渠道 甘肃省宁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代表联系群众的机制,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是将辖区内的四级人大代表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划分为25个代表小组,要求各代表小组根据本地实际,每季度至少活动一次。二是建立了常委会领导联系乡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小组、代表联系群众的三级联系网络。三是组织代表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查、工作评议等活动,促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提高了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也使代表建立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四是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让群众了解代表履职情况,加强了代表与原选举单位和群众的密切联系。换届以来,通过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人大代表共解决农村各类矛盾纠纷60多起,帮扶贫困户120多户,落实强村富民、改善村容村貌、增加公共服务项目40多个,协调解决帮扶资金400万元,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安 华)

敦煌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甘肃省敦煌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察看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走访了工业园区部分光伏发电、石材开发、化工建材、石棉加工企业,听取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工作情况的汇报。针对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工业发展技术资金匮乏、项目建设进度不均等问题,调研组建议要加快硬件建设,突出招商引资,强化跟踪服务,狠抓项目落实。(陈立伟)

篇3

首先,我谨代表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向考核组莅临机关考核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XX年,是县乡人大同步换届之年,是《监视法》贯彻实施的起步之年,也是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领导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深进贯彻《监视法》为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牢牢围绕县委的工作大局往作为、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往作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门难点往作为、围绕全县老百姓的亲身利益往作为,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全面推进富强***文明***新阳城建设,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贡献。

《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求,要把“县乡同步换届,检查两部法律,落实三项制度,抓好四项工程,做好五项工作”做为全年工作的重点抓好落实好。

篇4

今年以来,在区农业农村局的精心指导下,街道坚持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根本出发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先进的指导理念,高起点的规划定位,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打造“美丽光明”。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争取工作主动性

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多次召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切实加强阴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及时成立以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为组长,包村科级干部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对全面开阴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二是严格评审论证。多次邀请专家、领导对项目规划进行汇报评审和现场视察论证,并广泛征求村内老党员、村民代表的意见,认真讨论研究,形成了《阴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方案》,拟定了一个符合村情民意的整体规划和年度目标。三是统筹项目资金。光明路街道统筹使用好各类项目资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二、全面推进实施,确保工作实效性

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与杭州汉潮集团签约,并聘请浙江华清集团规划设计东山阴美丽乡村,率先在全区实现了“雨污”分流。阴村垒砌花池11个,栽植女贞33颗,小叶黄桃苗4000棵,硬化路面2800多平方米,安装路灯32盏、旱厕改水厕300多户,铺设花砖300多平方。二是抓村域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突出工作重点,实施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提升村容村貌为抓手,重点围绕村周边主要道路、村内小巷、河沟、田间地头等区域,彻底清除“三堆五垛”、裸露垃圾和卫生死角。三是抓文明建设提升。阴村通过特色党建助推文明养成,完善“好商量”办法,加强社会治理,推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开展党工委书记讲党课、美丽乡村建设宣讲,树立典型榜样,以家风带村风、以村风带乡风,让村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篇5

今年以来,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继续坚持“以点带面、分类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狠抓村庄规划这个龙头,认真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及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工作中,努力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引导各个系统的项目和资金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切实加强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县新农村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元—10月份,完成投资320多万元,新修连村道路、重点村主街道13条,修建桥涵6座;完成投资80万元,为温小屯、盆尧2个村打了深水井,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很好地解决了两个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协调资金60多万元用于村庄规划,目前县定22个重点村的村庄规划全部完成阶段性任务。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村庄规划

加大对村庄规划的投入力度,对市定和县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划采取县财政拿一点、乡财政拿一点、驻村帮扶单位拿一点的办法解决。并且规定了具体的金额,年底进行考核,对完不成任务乡镇通报批评,并扣除县财政的补贴资金。对市定和县定的68个重点村,已有31个村完成了规划,其中县定22个重点村全部完成规划,其他村规划正在进行中。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县财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50万元做为“以奖代补”专用资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奖代补”具体实施办法,对村庄铺路、环境整治等基础工作进行奖励。

(二)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工作机制

督促各乡镇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固定了的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建立健全了档案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新农村建设调度会制度。由胡长玉部长负责召集,每季度召开一次新农村建设工作调度会,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协调、总结、安排、部署,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解决。分别于3月28日、7月3日和10月15日召开了三次新农村建设调度会,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县级领导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对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部署。

(三)多方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在范县电视台25、42频道开辟了《聚焦新农村》栏目,下设新农村、新风尚、新观察三个子栏目,全面报道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作法、成功经验与工作成效,目前,已制作播出6期。在大河范县网首页醒目位置开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栏目,目前,已制作了政策解读、新农村建设动态、驻村工作队等9个子栏目,编发新闻信息300余篇。在《濮阳日报》头版头条发表4篇报道。共编发《范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42期,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四)抓住重点,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充分利用春季大好时节,集中力量,深入开展了以“三清”、“三治”、“五化”为主要内容的“整治村庄环境,共建绿色家园”活动,下发了具体工作方案,出台了《县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的实施办法》。指导全县乡村都制定了《村民卫生公约》,22个重点村全部明确了专职卫生保洁员,负责清运垃圾、管护林木。结合生态县建设,在全县开展了村庄绿化。今年春季22个重点村共植树10万余株,庭院植树8000余株,绿化率达99%。市定和县定68个重点村都对村内主副街道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全县村庄绿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五)加强督查,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今年以来,由县新农村办公室牵头,抽调卫生、城建、环保、文明办、广电局等单位组成了专项督导组,对全县及22个重点村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绿化美化、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市县工作队驻村帮扶情况等工作进行了10多次重点督查,并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六)多措并举,加大驻村帮扶力度

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系村,县直单位后备干部驻村帮扶,乡镇主要领导包村,乡镇后备干部长期驻村的工作推进机制。每个市定和县定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都有一名县领导联系,定期调研,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县直单位实行科级后备干部包村、驻村,并提出具体的帮扶标准和措施。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长包市定和县定重点村,乡镇后备干部长期驻村,着力解决重点村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与驻村帮扶单位的沟通和交流,每次召开会议和布置新农村工作都让工作队参加,及时与他们沟通协调,互相了解情况。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的管理,定期督导,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有效地督促了驻村帮扶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驻村帮扶单位帮助新建学校一所,打机井8眼,新建村级道路11公里,引进帮扶项目8个。

另外,总结推广了王楼乡赵海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经验,逐步在全县有条件村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农村管理新模式,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新农村建设虽然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进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不够。个别乡镇和部门推进新农村的措施不硬,没有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个别县直部门对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心不强,支持力度不大。群众自发、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没有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相关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开展相应的工作,但目前,大多数部门都没有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三是资金、项目整合使用协调难度较大。项目资金建设部门各行其是,难以协调,导致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重点不突出,不能发挥整体效益。

篇6

一、传达“三城联创”动员会议精神

在全体乡村干部大会上,认真传达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把我县建设成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即“三城联创”的重要意义和县委书记、县长在会上提出的“四个重点”、“四项要求”。“四个重点”是:整治环境卫生、改造基础设施、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立长效机制;“四项要求”是:标准要高、工作要实、把关要严、推进要快。二、结合“三城联创”和环境综合治理,措施如下:

1、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积极参与创建

“三城联创”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乡作为城乡结合部,毗邻县城,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创建工作,这是荣誉,是义务,更是责任!会议要求全体乡村干部要深化认识,坚定信念,从我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言行,为创建工作尽一份心、献一份力。为此,乡上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实行包片领导、驻村干部定点联系村和重点路段、河道。各村书记和各单位负责人为专项行动的直接责任人。要求各村、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动员全民参与创建工作,把县委、县政府的“三城联创”精神落实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自觉维护治理成果。2、抓住机遇,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作再上台阶。

2012年,我们要以高速路互通道、六桥、养老社区建设为契机,与“三城联创”相结合,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土桥村、地母垭村、木孔坝村拆迁农户安置小区建设,高规格打造2个新农村综合体。

二是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发展我乡水利、交通、能源、农村信息化、村级阵地等。改善环境,提升质量。重点抓好病险水库整治,今年将利用项目资金对2座小(二)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整治五小微水利工程4处。维修提灌设施2台套,建集中供水站1处。建设通村通社水泥路22公里,完善公路养护管理50公里。新增沼气池100户,天然气用户100户。发展数字电视用户300户。落实改厕1500户,建地坑式垃圾中转站1处。

篇7

一、文化建设主要工作和成绩

我县文化部门近几年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争创全省文化建设先进县为目标,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文化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勤奋工作,着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挖掘和传承我县传统文化,推进文化系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了全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创建全省文化建设先进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采取市场运作、财政配套投入、向上争取项目支持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新建、改造、添置了一大批文化体育场馆和设施设备。投资930余万元,新建了集办公和文化培训、文化公益服务、群众文化活动设施为一体,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嫘祖文化广场综合楼。投资105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1040多平方米的体育馆附馆和体校学生公寓。积极对上争取项目,使剧团有了价值30万元的流动演出舞台车,为电影公司争取到一辆价值10万元的流动电影放映车,改善文化服务单位工作条件,全面改造了荷花镇综合文化站,为全县10个村新农村配套了篮球架、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全县文化设施建设的加强,完善和强化了文化部门的服务功能,面貌焕然一新,充满生机活力,为全县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文化部门认真履行职能,积极组织常年开展知识性、娱乐性、竞技性的丰富多彩的系列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群众参与面广、热情高、影响大,营造了浓厚的和谐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体育场馆和文化阵地优势,积极承办竞技性体育比赛和接待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全年接待参加文体活动的群众达8万余人次,举办书法、绘画、舞蹈、声乐、器乐等培训500多人,开展图书借阅近2万册次,新发展读者200多人,放电影120多场,送图书下乡2万多册,送戏下乡150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以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三)非遗保护工作稳步推进。积极挖掘和培育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对上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嫘祖庙会》、《花鼓戏》、《呜音》三个项目已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传统和弘扬嫘祖文化为重点,以“八艺节”为载体和平台,精心创排了大型花鼓戏《蚕娘嫘祖》参加全市专业剧团调演,举办了“非遗”项目参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编排了花鼓戏参加“神奇三峡-魅力宜昌”大巡演活动,选送《嫘祖颂》县歌参加全市演出,均获得专家和观众好评,为大力弘扬我县的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四)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以网吧管理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网吧业主培训,业主参训率达到100%,并将全县网吧由20家压缩到14家,积极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强化网吧日常经营的监管检查,并采取“零时断网”、“技术监控”、“上网登记”等多种措施进行严格规范管理,使网吧逐步走向了文明规范守法经营。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市场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及时查处违规违法文化经营行为,确保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使全县文化市场管理做到法律法规宣传到位、日常监督管理到位、违规处罚整治到位,净化了文化经营市场环境,县文体局被省文化厅授予“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文化建设发展不足和问题

我县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可喜成绩。但与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相比,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文化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下文化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文体系统现有干部职工125人,在职人员仅有73人,退休、离休、内退人员占42%。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文体工作人员的年龄、文化结构也不合理。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和艺员引进也十分困难。文化队伍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体育事业的加速发展。

(二)乡镇文化基础设施与新农村建设农民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乡镇一级专门从事文化体育的人员缺乏,农民开展文化体育工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农民文化生活比较单一。除近两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少数村配备了相应体育健身设施外,多数村还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和相应设备,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三)文化事业的投入与文化事业发展不相适应。虽然近几年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从文化单位运行的状况来看,经费投入显得依然十分不够,文化单位运转比较困难。如县图书馆年仅有2万元的图书经费,文管所、县体校经费缺乏。

三、文化建设发展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纳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机遇难得。县人民政府及文体部门,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增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感,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加快全县文化建设。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政治业务素质。采取市场经济手段和县政府制定激励政策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引进文化体育方面的专业优秀人才,并给予个人优惠待遇,确保专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对文化工作者进行教育培养,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要根据全县农村公益服务体制改革后的实际,按照以钱养事的办法,建立起乡镇一级的文化队伍。在全县建立一支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队伍,健全一个完备的县、乡镇、村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篇8

关于镇级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建议根据市财政局2009年4月提出的关于调整市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方案和目前市财政对三镇财政实行的收支全面监管的措施,结合我镇实际,现将我镇对市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一些考虑汇报如下:一、对原分税制体制运行基本情况的评价市人民政府嘉政发(20*)86号文件确定的市镇预算管理体制,以完善镇财政职能为目标,以增加镇财政收入为中心,按照“镇事镇办”、镇政府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和分税制财政体制“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合理界定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市镇财政核定基数、分灶吃饭、超收分成,建立了奖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都能超额完成市财政下达的收入基数并有一定的超收,既保证了镇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和正常的公用经费开支,同时,镇财政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益处,每年的镇财政超收分成对镇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镇级社会事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镇近年来实施的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农村居民点改造、镇村道路硬化、镇文化活动中心、镇机关食堂、剧场、道路绿化、日光温室基地、良种胚胎移植基地、镇卫生院医疗大楼、镇政府一条街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得益于这一体制。我们认为,这一体制对于镇上来说,是责、权、利相结合,财权事权相统一,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这种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是基本符合我市三镇实际的。我镇意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和目前我市三镇实际情况,目前这一体制不宜做大的调整。二、关于市财政新方案一些看法1、新方案提出,在取消农业税后,镇财政不再组织收入和管理支出,除镇政府外,镇属各单位经费全部按业务归口上划各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工资统发,由市财政在市级预算中统一予以安排,这一点对于保障镇属单位正常人员和业务经费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可减轻镇财政的支出压力,总体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经费渠道改变后,镇政府对下属各单位的管理权限会随之缩小,监控力减弱,而许多下属单位的工作,市上是统一纳入镇政府的工作目标责任中进行考核的,经费和人员管理权限不放在镇上,镇上在人员管理和业务协调上比较困难,会给镇上整体工作协调发展

造成被动。2、新方案提出,每年在全市计划中考虑一块乡镇建设资金,各乡镇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确定的项目,纳入市计委的全市计划盘子,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即市计委立项后市财政安排资金。我们认为,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镇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些项目和资金问题,但考虑到镇级建设项目在全市社会发展计划中的比重较小,即使经过争取得到了安排,项目计划和资金安排也不会太多,而且要在三镇进行平衡,总体上影响到各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同时,镇级财政一旦不再组织收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就会陷入靠“天”吃饭,完全靠市上安排项目和资金,才能进行,镇政府完全没有了工作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会严重影响到乡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3、目前,由于自身收入有限,各种隐性支出项目(市级计划盘子和市级预算中未予安排和承担的支出)很多,镇财政支出压力很大,仅我镇历年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技示范项目负债数额达200多万,就目前的收入能力而言,镇级财政短期内根本无力偿还,近年因拖欠工程款镇政府曾被告上法院,镇政府帐户甚至镇金库帐户都被法院查封过。如果目前取消镇级财政收入管理职能,而市财政又不可能对这些镇级债务一次性解决,必将会使这些负债的偿还更加困难。如能维持现体制,由镇财政从镇级收入中进行逐年消化,无论是对于市财政,还是对于镇财政来说,都应属比较稳妥可行。4、自今年起,市财政对三镇实行下达总支出指标,按月核拨经费的办法。由于市财政税务部门对三镇入库税款严格按照税收级次进行稽核,而镇属企业利税效益不佳,镇金库基本已无税收收入,我镇今年1-3月累计收入仅5.3万元,而镇级财政每月仅人员工资一项即需10万元,现在每月由市财政按人员核拨经费,镇政府没有一点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三、综合意见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认为:1、原来实行的市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仍应基本维持不变,这样,市镇财政责权明确,预算管理上较顺畅,镇级财政有动力有压力,可以提高镇上抓收入控支出的积极性,有有利于市财政的监管和镇级财政今后的长远发展。2、在现体制基础上,为了稳定农村基层政权,保障其正

常运转和基本职能的发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镇级支出中人员经费和维持正常运转的公务经费及已列入市级计划盘子内的项目资金应由市财政全额负担。使镇政府能够减轻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抓经济促发展。3、重新核定镇级收入范围,农业税取消后镇级税源减少,为了保证镇级财力,可否考虑将各镇镇域辖区内的所有企业税收收入全部划定为镇级财政收入范围,镇级财政组织入库的收入全额留镇作为镇级收入,以使镇政府能够有一定的财力进行镇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投资。4、根据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需要,请市财政考虑对镇级财政收支安排进行适当倾斜。请市财政考虑到镇级财政的实际情况,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对各镇历年沉淀的债务进行清偿,以减轻镇级财政支出压力。5、在支出安排上,考虑到镇级政府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的全面性、复杂性,镇级党政同时负担党务、行政、民政、农林、土地、文化、综合治理、共青团、妇联、武装部等多项工作职能,工作涉及面广泛,对口业务部门众多,工作头绪繁杂,历年来镇级政府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办公费、取暧费、差旅费、小车燃修费、公务接待费等,往往捉襟见肘,如市财政对镇级支出预算仍按照对市属其他部门的统一标准进行核定,显失公平,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我镇意见请市财政应在经费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充分照顾到镇级政府的工作实际,以使镇政府的承担的各项综合性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以上意见,请斟酌。

篇9

一、我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把文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以来,我市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市”为目标,把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力以赴加以推动,并在领导、机构、制度、设施、经费、活动、管理、产业等几个方面予以重点保证和扶持,并紧紧抓住文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文化设施,尤其是镇级文化设施滞后的问题。市委书记、市长在各种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加快对镇级文化设施的建设,要求镇一级政府在对城镇进行规划和旧村改造时,同时考虑文化设施的用地规划和建设,并抓紧市文化广场的规划建设,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推进文化设施建设进程。

今年,经文化部表彰,我市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的荣誉称号。

(二)文化工作摆上市、镇(场)两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明确文化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本届市委有丁聪枝副书记、陈建倩常委,市政府有颜子鸿副市长分管文化工作。各镇(场)党委、政府都有分管文化工作领导。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每年专门召开听取文化工作的汇报或专题研究文化工作的会议分别不少于二次或三次。市人大、政协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文化工作汇报,并经常性地组织文化工作调研、考察活动。在这些会议上,都能确实为文化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三)把文化工作列入市、镇(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任期责任目标,并作为其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组织部门每年均进行考核,都取得合格。

(四)市财政加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平均达到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1%以上。正常经费逐年增加,增长幅度大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如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实行全额拨款,经予经费上的保障。此外,

还积极动员社会、集体、个人和华侨、海外同胞等社会各方面力量,运用各种形式投资、捐资文化建设,兴办文化事业,建成了延奎图书楼、祖昌体育馆、溜江儿童文化园、深沪文化中心、高

湖文化中心、深沪御宾南音楼等一大批文化设施。

二、我市基层文化的现状

(一)加强设施建设,夯实农村文化基础,四级文化网络初步形成。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将农村文化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把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奔小康建新村工作,与宣传文化中心建设相结合,不断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青阳镇、陈埭镇、英林镇、深沪镇均建成面积达3000—40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大楼。东石、永和、金井、龙湖、池店、安海等镇新的文化活动中心已确定用地并投入设计。村一级利用侨资建成溜江儿童文化园、岭畔文化活动中心、深沪御宾南音楼等一批村级文化设施。据统计,近年来我市新建的文化活动中心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投资近亿元。新建县级公共图书馆4700多平方米、大剧院1.3万平方米、博物馆1.6万平方米,投资逾亿元。我市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仅仅短短的4—5年时间,就超过了建国

50周年的发展速度。目前,全市共有文化馆(省定一级馆)、图

书馆(全国一级图书馆),大剧院、博物馆各一座,纪念馆5座,3个县级专业艺术剧团,22个民间职业剧团,15支乡镇电影放映队;全市15个镇(场)都有文化站(其中安海文化站是省百强文化站);74%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室或文化活动中心,有的还颇具规模,活动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全市还根据文化

水平、家藏书量等评选出了一批文化示范户。初步形成了市、镇、村、家庭四级文化网络,基本适应我市农村文化的发展需要。

(二)文艺创作繁荣活跃。晋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首邑,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给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了厚实的人文基础和发展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热情讴歌现代生活,整理、创作了一批文艺精品,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获各级各类比赛的大奖。如高甲戏《金魁星》、木偶剧《五里长虹》获文化部文华奖,舞蹈《风采侨乡女》、歌词《春暖闽南》、论文《文化馆学论稿》、小品《看家》获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的金、银奖。另外,全市农民绘画成名作者有20多人,创作了几百幅作品,多次获全省农民画一等奖,还参加全国展出;农民书法家有上百人,多次晋京展出,有的作品还被中国书法协会收藏。目前,我市被国家文化部

命名为民间绘画之乡,磁灶钱坡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

色艺术之乡”(书法艺术)。以民间艺术之乡为龙头的特色文化已在我市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繁荣,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的生命所在,是农村文化繁荣的直接体现,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事业的积极性空前空涨,长期坚持举办戏剧展演节、南音会唱、灯谜展猜、广场文化艺术节、诗词吟

唱会、书画展览、文学笔会、文艺晚会、卡拉OK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活动,以及各种文化与经贸结合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群众性精神文明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大力实施“芳草计划”和“福建文化信息网络”工程规划以来,扩大了芳草计划示范点,壮大了民间社团。目前,全市有各类芳草示范点10多处,文化信息网点3处,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新的文化传播渠道,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农村文化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农村文化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农村工作和农民思想生活的实际,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迷信,

腐朽思想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提高了广大农民的

思想道德素质。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首先,由于受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加上有些镇(场)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的推动作用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忽视了文化建设,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有的镇文体站阵地流失,常规性有组织的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一些全国、全省的农村文化典型,也失去昔日的辉煌,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其次,由于体制等原因,农村文化队伍人才流失严重。一些基层文化站干部和民间艺术工

作者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单一,思想观念落后,影响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在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愚昧落后的封建文化鱼龙混杂、相互并存。一些乡村群众生活富裕了,却花巨资修缮或重建各类宫堂庙宇,导致负面文化抬头,一些封建迷信活动乘虚而入,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今后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目标、对策和措施。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极大的鼓舞了我市文化工作者的热情和干劲。我们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紧密联系基层文化建设的实

际,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创造

性地开展工作。

(一)多管齐下,抓好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层文化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因此,要抓住当前文化发展的有利时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再一次掀起基层文化建设的新。要对照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05年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每个乡镇有文化站”的目标基础上再迈一大步。

(二)立足长远、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要认真研究小康社会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

的基层文艺工作者。要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尽快提高现有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要制定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政策。适当提高基层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专业人员的工资福利等生活待遇,解决各种影响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稳定的问题。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岗位培训,持证上岗,严把进人关,对进入文化部门工作的人员要有严格的素质要求。

(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活动方式。

要在文化活动方式的普遍性和文化功能的扩展,延伸上下功能。

要主动面向社会,搞好服务。围绕服务,加强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及家庭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基层文化活动方式,倡导和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结合节日庆典和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配合各部门、各行业的工作任务进行文艺宣传,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开展各种形式的广场文化和老年文化活动,以及以文化活动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推广实用技术、宣传计划生育、开展文体活动等。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活动方式。寻求文化与企业联营、文化与其他行业和部门共建以及社会甚至个体对经营性文化投资的路子,使基层文化活动方式更灵活,道路更宽广。

(四)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容。要着眼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着眼于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活跃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着眼于为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服务。加强对基层文化活动的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使基层文化工作真正成为促进广大城镇和乡村移风易俗、铲除封建迷信和“黄、赌、

毒”等丑恶现象、文明奔小康的助推器。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

篇10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按照“抓得住、抓得紧、抓得实”的工作方针,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纠,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从业人员受到一次深刻的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的教育,使各级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受到一次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的深刻教育;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办工作,遏制商业贿赂滋生蔓延的势头;发现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一步改进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推动防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建设。

自查自纠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自查与纠正相结合。各单位、各部门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自我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纠正。在抓好自查自纠的同时,要认真查找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完善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二)坚持自查自纠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既要认真组织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开展对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纠,又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的自查自纠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自查自纠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三)坚持行业指导监督与单位分级负责相结合。省交通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负责全行业的统一领导和部署,各级交通部门、各单位按照管理层级,分级实施,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四)坚持自查自纠与促进工作相结合。要把自查自纠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既要保证自查自纠工作的质量,又要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做到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要积极研究提出建立防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建议和措施。

二、工作重点和范围

以在建的工程项目为切入点,围绕工程招标投标、工程转包分包、工程设计变更、设备材料采购、质量监督等主要环节,组织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

按照《**省交通厅开展治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意见》确定的职责分工:各地市交通局负责所属单位及所管项目,省高建局负责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省公路局和各地市交通局负责其他工程和农村公路项目,省航务局负责水运建设项目,省运管局负责运输场站建设项目,厅建管处负责其所管项目,厅计划处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批等,厅财审处负责建设项目融资、资金拨付方面的情况,厅直属机关党委负责厅机关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三、工作方法和步骤

此次自查自纠工作从20**年4月中旬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

(一)宣传动员。

从4月中旬开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厅直属各单位及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有关文件,充分认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开展工作的自觉性。采用报刊、网络等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本单位、本部门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二)全面开展调查摸底。

从5月初开始,各单位、各部门组织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对照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印发的“治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商业贿赂基本情况调查表”(见附件1)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商业贿赂表现形式调查表”(见附件2),摸清目前在建交通建设项目的规模、性质、工程进度和项目资金构成情况,摸清参加项目建设的单位数量、资质、人员等情况,摸清发生不正当交易行为的主要环节、关键岗位和人员以及不正当交易行为的主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列明可能存在的问题清单。两个调查表的汇总情况和调查摸底工作情况要于5月25日之前报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

从5月中旬到10月下旬,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调查摸底阶段所掌握的情况,组织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深入查找突出问题,及时处理并认真落实整改,对查找出的重大问题和处理情况要及时专题上报,每月要有月报,自查自纠工作总结报告要在10月31日以前报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查自纠工作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组织开展工作情况、自查自纠情况、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等,要实事求是,详细具体,多用数字说明问题。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将对各单位、各部门自查自纠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和验收,对自查自纠不认真、不深入、不全面的,将令其“补课”;对走过场的,要推倒重来。

(一)深入查找突出问题。

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调查摸底阶段确定的问题清单,从制度、程序、台帐和资金四个方面,做到“四查四对照”。

一是对照法规查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检查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

二是对照制度查程序。根据有关规定和管理制度,检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检查交通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项目融资、征地拆迁、招标投标、工程分包、项目变更、材料设备购销、质量监督、计量支付、项目审计、竣工验收等程序的履行情况,找出涉及违规违纪的问题。

三是对照程序查台帐。根据工作程序和管理要求,检查各种会议记录、报表、文件、合同及其副本或补充协议及备忘录等台帐是否完整规范,找出涉及违规违纪的问题。

四是对照台帐查资金。根据管理台帐和财务帐本,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检查营销费用、研发费用、中介机构费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检查发票的收款单位和内容是否与合同一致;检查有无凭虚假发票列支成本费用,有无红字发票冲帐;检查中标价、合同价、结算价差额,查找存在的问题;检查财务资料和银行帐户,查找有无帐外资金来源或“小金库”。

参加交通建设项目建设的单位要重点查找有无下列行为:

1、查找在项目立项、融资、招投标、工程转包分包、材料设备采购、工程设计变更、计量支付和竣工验收等环节过程中,有无违反规定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它利益的行为。

2、查找在招投标、勘测设计、变更等环节,有无违反规定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它利益的行为;要查找在招投标、工程转包分包、施工等环节,有无违反规定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它利益的行为;要查找在招投标、工程监理等环节,有无违反规定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它利益的行为。

3、中介机构、社团组织等相关单位要查找在中介活动、资质评审等过程中,有无违反规定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它利益的行为。

各单位、各部门要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规律和特点等进行分析,查找监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做到“三查三对照”。一是对照行政许可法规查找有无违反规定权限和程序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二是对照市场规则查找有无影响公平竞争的准入门槛。三是对照交通部门领导干部“四个不准”查找行政工作人员有无利用职权参与、干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谋取非法利益和索贿受贿行为。

查找问题工作情况要在9月15日以前报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及时处理存在问题。

按照“边查边纠”的原则,对查找出的不正当交易问题,要依纪依法,实事求是,根据事实、情节、后果以及认识态度等,予以区别对待,及时做出处理。对情节轻微的,以批评教育和自我纠正为主;对虽有问题但能主动说清并认识错误的,依据有关规定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对拒不纠正、掩盖问题的,要从严处理;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送有关部门。

(三)认真落实整改。

要针对自查中发现的不正当交易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切实加以整改。各单位、各部门要总结经验教训,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并针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创新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做到严格自律。

整改工作情况要在10月15日以前报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各部门要把自查自纠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敷衍了事、消极被动、措施不到位、工作不力的,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二)加强督促检查。

要把监督检查贯穿于自查自纠工作的全过程。厅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将采取发督办函、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对自查自纠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问题较多、社会反映大的单位或部门,要派出人员现场督办;对开展自查自纠不力的,要批评教育,令其限期纠正。

(三)加强组织协调。

各单位、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理顺工作关系;建立专门举报通道,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加强群众监督;建立信息专报、通报和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报告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