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4-01-29 17:5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工作现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工作现状分析

篇1

关键词: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 现状评价 校园环境 安全意识

如何有效化解和应对危机,确保高校的安全稳定,已经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迫切关注的重大课题。通过对高校安全稳定教育工作现状的分析,摸索高校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长效机制,对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进一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目的

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南方某省20所高校学生对所在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情况的现状评价,对所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效果的评价,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稳定意识及对协助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态度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和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为建立和完善高校安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供实证依据和数据支撑。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南方某省20所高校的三、四年级学生,随机抽取500名,开展不记名的问卷调查。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研究及与面向部分学生的预调查和座谈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四个方面:一是对所在学校及周边安全稳定情况的现状评价,项目包括:对所在学校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评价,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评价,对校园安全稳定影响因素的评价;二是所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项目包括:对所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情况的评价,以掌握火灾逃生能力为例评价自身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三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稳定意识,项目包括:所在班级组织外出集体活动前是否讨论过安全问题,遇到生活难以适应、学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失恋及就业压力等情况时的处理方式;四是对协助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态度,项目包括:当发现校园内的违法行为或预先知道将发生较大纠纷时是否会向学校反映,当在校园内发现有安全隐患时是否会向学校反映。

2.2.2问卷调查的实施

首先,以打印文本的方式在某高校随机选取2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的情况对问卷个别选项进行修订。随后,以打印文本的方式开展正式调查,问卷调查表采用统一指导语,及时收回,进行统计处理。实施正式调查时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98份,有效率为99.6%。

3.研究结果

3.1学生对所在学校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现状的评价

3.1.1对所在学校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评价

认为非常满意的有21人,占4.22%;比较满意的有247人,占49.60%;一般的有198人,占39.76%;比较不满意的有25人,占5.02%;非常不满意的有7人,占1.41%。学生对所在学校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总体评价主要是比较满意和一般,不满意的占6.43%,非常满意的仅占4.22%。

3.1.2对所在学校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评价

认为非常安全的有7人,占1.41%;比较安全的有195人,占39.16%;一般的有221人,占44.38%;比较不安全的有68人,占13.65%;非常不安全的有7人,占1.41%。学生对学校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的总体评价主要是一般和比较安全,不安全的占15.06%,非常安全的仅占1.41%。

3.1.3对影响校园安全稳定因素的评价

校园安全稳定的首要决定因素方面,在五个选项中,按百分比高低依次是“本人或同学未受过违法犯罪侵害”,为217人,占43.57%;“自我保护能力强”,为111人,占22.29%;“治安、消防、监控等防范设施完备”,为94人,占18.88%;“校园安保人员、辅导员工作到位”,为73人,占14.66%;“其他”,为3人,占0.60%。

校园欠安全稳定的首要决定因素方面,在七个选项中,按百分比高低依次是“校内外来人员繁杂”,为161人,占32.33%;“校园治安、消防、交通安全防范措施差”,为114人,占22.89%;“校园周边秩序混乱”,为97人,占19.48%;“师生自身安全意识薄弱、行为安全不够”,为84人,占16.87%;“食堂秩序及卫生状况不佳”,为23人,占4.62%;“心理障碍人员影响及威胁”,为11人,占2.21%;“其他”,为8人,占1.61%。

3.2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效果的情况

3.2.1对所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效果的评价

认为非常满意的有7人,占1.41%;比较满意的有92人,占18.47%;一般257人,占51.61%;比较不满意的有128人,占25.70%;非常不满意的有14人,占2.81%。学生对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一般,不满意占28.51%,非常满意的仅占1.41%。

3.2.2对自身掌握火灾逃生方法的评价方面

认为完全掌握的有52人,占10.44%;认为一般了解的有401人,占80.52%;认为没有掌握的有45人,占9.04%。结果显示学生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不足。

3.3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稳定意识

3.3.1所在班级组织外出集体活动前是否讨论过安全问题

“会考虑人身与财产安全问题”的有467人,占93.78%;认为“校外环境总体安全,没有必要讨论”的有11人,占2.21%;“从没有讨论过”的有20人,占4.02%。

3.3.2遇到生活难以适应、学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失恋以及就业压力等情况时处理方式的选择

选择“寻求心理咨询老师帮助”的77人,占15.46%;“向周边同学们倾诉”的298人,占59.84%;“不求人帮助,自己调整”的123人,占24.70%。

3.4对协助学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态度

当发现校园内的违法行为或预先知道将发生较大纠纷时,选择“会向学校反映”的426人,占85.54%;选择“不会向学校反映”的72人,占14.46%。

当发现校园内有安全隐患时,选择“会向学校反映”的276人,占55.42%;选择“不会向学校反映”的61人,占12.25%;“不知道报告给哪个部门”的161人,占32.33%。

4.研究结论

4.1学生对所在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现状的评价不高

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校对所开展的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情况缺乏全面的认识;二是学校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所开展的安全稳定工作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在影响学生对学校安全稳定评价的因素方面,43.57%的受访学生将“自身及同学没有受过违法犯罪侵害”放在肯定校园安全稳定影响因素的首位,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自身安全稳定情况的重视。同时,32.33%的受访学生将“校内外人员繁杂”放在危害造成校园的首位,显示了学生对校内外人员繁杂对自身安全造成危害的担忧,提示高校应加强对校园内流动人员的监控和管理,防止破坏校园安全稳定的事件发生。

4.2当前高校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本调查以火灾逃生为例,考查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从学生的自我评估结果可知,学校安全教育亟待加强。同时,当发现校园内有安全稳定隐患时,有32.3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报给哪个部门,这从侧面显示了学校在安全维稳宣传教育上的不足。学校应当在学生中开展针对性强、有特色的安全教育工作,如开展校园安全文化节活动[1],建设短信平台发送安全提示短信,开通平安校园微博等,为学生提供安全咨询,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

4.3学生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绝大多数学生所在班级都会考虑安全问题,但在一些班级中仍存在对该问题重视不够,应进一步加强专题教育,将安全教育作为开展集体活动的重要组成和前提。同时,学生借助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意识有待增强,甚至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自我调整,容易产生因自我调整效果不理想而产生的极端事件,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心理与行为训练、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2],帮助学生正确消除各种心理压力。

4.4部分学生协助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意识不强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的安全是校园平安建设的主题,学生的参与是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构成,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真正地使“平安校园”深入人心,才能切实保障校园平安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加强自我安全意识培养[3]。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增强安全稳定风险评估意识,加快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建立科学、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校园安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除了常规的安全稳定评估外,各高校一定要在深入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周详的、行之有效的前馈控制机制,通过加强预警,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成长成才环境。

参考文献:

[1]唐俊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基础性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77-79.

[2]宋明钧.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2):88-91.

篇2

[关键词] 甲巯咪唑;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新生儿畸形;甲状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8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82-02

Safety analysis of Methim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hyroidism during pregnancy

JIANG Lihua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Kun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 215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ethim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hyroidism during pregnancy. Methods Thirty-eight puerperae with hyperthyroidism during pregnancy received the Methimazole treatment a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puerperae with hyperthyroidism during pregnancy who didn't receive the Methimazole treatment. The neonates' thyroid function changes and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after the Methimazole treatment of hyperthyroidism. Results The thyroid hormone detected in the umbilical cord venous blood extracted before cutting off the umbilical cord showed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T3, TT4, FT3, FT4 and TSH (P < 0.05) and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P < 0.05).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Methimazole treatment of hyperthyroidism during pregnancy leads to some neonatal malformation, but in general i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malformation and maintain neonatal thyroid function, and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in the context of regular monitoring of fet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Methimazole; Hyperthyroidism during pregnancy; Neonatal malformation; Thyroid function

孕妇严重的甲亢可引起流产、死胎、宫内生长迟缓、早产、先天畸形等,甲亢治疗的孕妇早产发生率为4%~11%,而未治疗的孕妇早产发生率为53%[1],妊娠合并甲亢,特别是在孕晚期,母亲循环血量增加,中重度妊高征和心力衰竭发生增加,导致早产和早产率增加,再者甲亢时代谢率加快,营养物质需求增加,可导致胎儿宫内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胎儿宫内发育不良,而发生新生儿低体重[2]。临床上鉴于大多数治疗甲亢的药物均会透过胎盘,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所以对于妊娠合并甲亢产妇大多采用观察,定期随访甚至早期终止妊娠的方式治疗,其效果不佳,且得不到产妇及其家属的理解,本研究主要探讨甲巯咪唑治疗产妇甲亢后,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变化以及发生先天性畸形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产妇76例,均由生化检查示甲状腺功能指标升高,临床表现为突眼,黏液性水肿等。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年龄21~38岁,平均(28.5±0.5)岁;孕周35~42周,平均(36.5±0.5)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程5个月~12年,平均(2.3±0.4)年;初产妇30例,经产妇8例。对照组38例,年龄22~38岁,平均(28.0±1.0)岁;孕周35~42周,平均(38.0±1.0)周;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程6个月~13年,平均(2.5±0.7)年;初产妇29例,经产妇9例。两组患者年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程、孕周以及产次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组研究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未使用治疗甲状腺能亢进药物,观察组在患者孕中期后开始服用甲巯咪唑治疗,起始剂量为15 mg/d,待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结果好转后,剂量下降到5 mg/d进行控制直至孕晚期,测定两组患者新生儿出生后脐静脉血甲状腺激素情况,并统计两组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甲状腺激素测定情况比较

在新生儿断脐前抽取脐静脉血检测的甲状腺激素发现,观察组的TT3、TT4、FT3、FT4以及TS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甲状腺激素测定情况比较(x±s)

2.2 两组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发生先天性畸形4例,分别为动脉导管未闭、六指畸形、先天性闭锁以及无脑儿,其中1例无脑儿在实施孕期超声检查时发现,在孕26周时实施人工终止妊娠,另外3例患者出生后不同时期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发生先天性畸形12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3例,六指畸形4例,先天性闭锁2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以及无脑儿2例,观察组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067,P = 0.024)。

3 讨论

妊娠合并甲亢导致新生儿先天畸形发生率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出生新生儿的先天畸形发生率,这一结果提示,妊娠合并甲亢可能是导致新生儿先天畸形发生率增加的原因之一[3]。而临床上对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产妇控制甲亢症状又是十分必须的,因为轻度甲亢对妊娠无明显影响,但中、重度甲亢以及症状未控制者,其流产率、妊高征发生率、早产率、足月小样儿发生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均增高,其中甲亢孕妇体内高滴度的甲状腺受体可刺激产生免疫球蛋白,这种蛋白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4]。

临床使用药物治疗中很少有药物既适合产妇使用又不透过胎盘屏障,影响到胎儿的,本组使用治疗甲亢的常用药物,甲巯咪唑,虽然国外研究动物实验指出使用甲巯咪唑作为增肥剂后,动物头皮缺损率明显增加[5],同时Seoud等[6]还指出对于孕期产妇使用甲巯咪唑治疗处理引起头皮缺损之外,最近又有学者报道甲巯咪唑还可能导致胎儿的发育异常,如后鼻孔闭锁、气管食管瘘、发育不良以及面部发育异常,甚至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发育延迟等。但相对于产妇的甲状腺亢进功能未得到控制,危机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而言,发生新生儿畸形是值得考虑的,同时国内已有研究表明甲巯咪唑治疗妊娠合并甲亢孕妇,可减少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维护新生儿正常甲状腺功能,表明了其治疗的安全性[4]。

本组使用甲巯咪唑治疗,其口服后由胃肠道迅速吸收,吸收率为70%~80%,广泛分布于全身,但浓集于甲状腺,在血液中不和蛋白质结合,t1/2约3 h,其生物学效应能持续相当长时间,其主要经由尿液排泄,本组发现在新生儿断脐前抽取脐静脉血检测的甲状腺激素发现,观察组TT3、TT4、FT3、FT4以及TS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甲巯咪唑治疗达到了有效维持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作用,而且观察组发生新生儿先天性畸形4例,分别为动脉导管未闭、六指畸形、先天性闭锁以及无脑儿,对照组未使用任何措施控制产妇甲状腺功能亢进,则其发生先天性畸形达到12例,明显多于观察组。同时本组使用甲巯咪唑治疗时,从产妇孕中期开始,并在控制症状以及孕晚期实施减量治疗的方法,因为孕晚期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关键时期,同时机体免疫处于抑制状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常自发减轻,故应注意调整药物剂量,以防甲减的可能[7]。而对于甲亢妇女应甲状腺药物治疗不佳是,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尽快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可相对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小样儿、畸形、新生儿甲亢发病率,也使孕妇发生心衰、子痫、甲状腺危象可能性下降[8]。

[参考文献]

[1] 高洁锦,钱燕,凌雅,等.妊娠期Graves病的治疗情况对新生儿的影响[J].浙江实用医学,2009,14(5):363-365.

[2] 连小兰,白耀,徐蕴华,等.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2005,14(5):263-267.

[3] 连小兰,白耀,徐蕴华,等.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对其新生儿先天畸形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 40(8):511-515.

[4] 王旭菲.甲巯咪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妊娠结局及其新生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34):89-90.

[5] Díez Delgado Rubio J,Belmonte Martín MJ,Calvo Bonachera MD,et al. Aplasia cutis as a teratogenic effect of methimazole [J]. An Esp Pediatr,1999,51(3):290-292.

[6] Seoud M,Nassar A,Usta I,et al. Gastrointestinal malformations in two infants born to women with hyperthyroidism untreated in the first trimester [J]. Am J Perinatol,2003,20(2):59-62.

[7] 班娅秀,钟向真.甲巯咪唑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时对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4):19-20.

篇3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浙江省对于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开始重视起来,不仅建设了大量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工程管理措施,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在安全工程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水资源严重不足等情况的限制,再加上农村居民对于饮水安全方面的认知不够,农村饮用水的安全质量水平总体来说不高,整体情况不乐观。许多地区仍然存在供水量不足、取水不便、水质问题导致地方病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当地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普及以及管理工作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责任。

1 浙江省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和问题

1.1 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浙江省农村的自来水普及率在全国排名靠前,而总体来说,其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仍然有很大的不足。根据2002年底浙江省农村饮水安全调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5.4%,受益人口为2369万人。其中饮水基本安全的人口为1748万人,占据农村总人口数的48.3%,剩余人口因供水单位设施简易,无法保证供水率和水质,未能达到饮水基本安全的标准。而全省内农村居民仍有1252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110万人饮水困难。因此,浙江省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展的道路上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且责任重大。

1.2 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分析

根据目前浙江省农村的饮用水安全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缺乏;(2)引进落后工业造成工业污水污染;(3)生活污水随意排放;(4)矿物质污染;(5)面源污染加剧;(6)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7)水质处理工艺落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饮水安全,必须尽快得到解决。

2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过硬

我省现有的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远远不够,甚至有部分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上岗培训,对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无所知。这些人根本无法完成对相关设备的检查、管理和正常维护,出现一些基础性的问题,都无法自行解决,必须向厂家求助,这对于饮水安全工程是极度不利的,无法保证供水需求。

2.2 工程管理资金不足

供水单位的利润十分微博,尤其在农村里面,以“服务农民”为基本原则制定水价,其价格十分低廉。仅够供电单位支付基础维修费用、电费、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等。而当设备出现严重故障或者需要更新时,就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支付的情况,这就导致设备无法及时进行更新维修,影响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

2.3 相关法律体制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多数是用于监管城市以及工业而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无法适用于农村的环境,对于保护农村环境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管破坏农村环境的行为的力度较小。而这样执法力度薄弱的现状,也导致窃水、毁坏输水管网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对于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工程的开展十分不利。

2.4 水质监测力度不足

我省对于城市中的各个重点流域的水质检测十分严格,但是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监测力度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地区的水源分布较为分散,且规模较小,监测水质的工作很难开展。

2.5 科技储备相对薄弱

目前,我省对于农村饮水水源的科学基础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少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科研工作。水源的科研项目主要是针对水体磷素、氮素等富营养素的含量控制,对于农村的水源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调查。

3 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保证水源的质量是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首要任务,另外,建筑材料对于安全工程的建设也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就需要确保优质的水源和建筑材料。

3.2 选择适宜的管理模式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开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也开始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制定出了一些惯有的模式,如:水利部门直管模式、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模式、“能人”融资管理模式以及村集体管理模式等。所谓村集体管理模式,是由村集体管理安全工程,由村民代表或领导班子按照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管理模式:依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基本原则,由投资方管理工程经营,由水利部门监管水质和收费标准。管理模式适宜当地实际情况对于安全工程来说无疑是十分关键的。

3.3 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力度

健全的法律、法规能够有效的加强监管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力度,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由省级水利管理部门宏观调控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监管各级地方部门是否按照规范贯彻执行,将责任落实在具体的管理主体,依照“谁出事谁负责”的原则,保证管理工作在法律规范范围内进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4 调动农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利益与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密不可分,在安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可以设立举报奖励制度,积极调动农村居民们参与到整个管理工作中来,全民参与对于管理层的工作也有着很大的监督、警示作用,对于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开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篇4

(1)专业数量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短短十几年来,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从几十所高校变成了100多所。过多过快的增长尽管带来了一些副作用,但是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还说明了安全学科应用面非常广,使得学科发展需要重新定位思考。

(2)安全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方向多。从理工科考虑,安全学科涉及到医学、工业、农业、交通、信息等多个学科;从文科方面考虑,安全学科涉及到心理、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安全相关专业课非常多,可以展开的研究点也非常多。

(3)注重通识教育。由于第二个特点导致很多学校开展了通识教育,即安全专业尽量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及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科研工作,使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实际需求更加贴近。除了上面讲的特点之外,安全工程专业的设置也和其他新专业一样,课程建设缺乏经验,过程培养过于形式化、简单化,课程方案没有设计出适合学生且具有前瞻性的、有学术气息的实验项目。这些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创新能力培养,影响了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

2密码学理论与安全工程学科结合点分析

密码学是一门融合了数学、计算机、通信以及物理等诸多领域知识的应用技术。密码学是信息安全专业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简单的来讲,包括加密和解密。密码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军事和民用事业当中,对国家安全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安全工程中涉及到关键部分的认证可以和密码学中的电子签章、身份认证等方面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安全性。此外,密码学中的安全认证等基本理论可以借鉴到安全科学与工程中的安全法律体系、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安全信息化建设、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和城市公共安全的监督检查等方面,因此,密码学理论与安全工程学科进行教改、教研方面的交叉也是可行的。

3小结

篇5

【关键词】配网;安全;现状分析;补救措施

0 引言

配电网是我们国家的主要供电网络之一,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除了对一线班组员工造成极大的人身安全威胁,同时将导致用户负荷的中断,给用户财产和电网资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由于该等级的网络呈网状结构、网架结构较为薄弱,供电半径较大,而且大多数地处农村边缘地区,线路绝缘水平低,运行环境复杂,最容易发生各种人身死亡事故。认真剖析目前配网安全生产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短板”,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以防范事故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安全现状分析及补救措施

1.1 对当前配网生产一线员工人员老化、年轻的技术工人欠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应优化供电所班组设置,对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配置,应根据班组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合理配置,人员数量、健康状况、年龄搭配和人员素质等都综合考虑。

1.2 有针对性开展基层生产班组及班组长队伍建设。通过全面推进持证上岗把班组打造成技能达标、作业规范、执行有力、凝聚力强的团队;通过明确任职条件、开展能力评定、加强专项培训、优化薪酬待遇及拓宽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的工作,把班组长培养成为“会干、会说、会写、会指挥”的“四会”基层管理者,让优秀人才乐于干好班组长。

1.3 安全工作要有一身“霸气”和“硬气”,要做好安全工作就必须彻底改变目前安全工作一团“和气”的被动局面。安全工作要做到有一身“霸气”和“硬气”,首先要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要精通业务,作风较为强势,要特别强调个“硬”字,要杜绝目前安全工作中“老好人”现象,要“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安全检查或督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要小题大做、大张旗鼓,举一反三。

1.4 要充分发挥基层职能部门各专责及供电所的安全员的作用,营造全局全面参与、全面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消除目前只有几个安全专责(安全员)在管安全的被动局面。安全工作不是几个安全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事,而是全网的大事,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要充分利用各职能部门各专责技术水平高、安全意识强的优势,要求在各专责在安排各项工作的同时要提醒一线人员在该项工作中应注意那些安全问题、应注意那些危险点以及开展工作的方法等;各专责在下基层时更应随时履行(代)安全员的职责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制止和指正,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剖析和举一反三;营造全局全面参与、全面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1.5 加强安全监督管理

1.5.1 强化现场督查考核机制,重点加强供电所主业人员的安全现场的督查,改变目前安全督查工作中“重三产、轻主业”的局面。加强现场的安全检查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现场的安全检查才能真正发现安全存在的问题,但检查的重点要放在供电所主业人员的各种工作中,再配合检查三产施工单位的安全,检查的重点主要是“安规”和“十个规定动作”;

1.5.2 参照先进模式,进行交叉检查,互相反馈安全存在的问题,监督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及时将安全存在的隐患挖出来,进行不断的整改提高,防止同一安全问题在不同区局同时出现。

1.5.3 抓好安全督查工作,实现以查促改。组织开展风险较高的施工作业、防外力破坏、防误操作、交通消防等专项督查活动,应用系统实用化成果,开展特色专项督查活动。

1.5.4 强化事故事件分析和监督管理,要科学策划,合理引导,有效组织,严格监督,每月定期召开事故/事件原因分析会,通报事故/事件发生原因及指标控制情况,不放过每一宗障碍和典型缺陷,并针对不同季节和障碍发生概率,开展风险提示,督促各单位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1.5.5 要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安全专项活动,改变目前发生什么事故就开展什么专项活动的局面;要有计划的开展“防触电”、“防高空堕落”、“防物体打击”、“环网点防触电普查”、线路等安全专项活动,深挖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稳定。

1.5.6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做到了不留一个死角,落实到每一个人。

1.6 强化配网培训查工作

1.6.1 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内容主要是强化《配网现场作业重点风险预控手册》、《配网十个规定动作》、《配网基层班组基本技能和核心业务学习手册》以及《配网电气操作票培训课件》等的培训以及刚性执行力度;要制定专业教材,开展专题培训和考试,确保培训到位、理解到位、执行到位,使之成为生产人员的日常行为习惯;对违反“十个规定动作”的行为,要小题大做,让违反“十个规定动作”成为公司生产现场作业人员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1.6.2 培训工作要结合实际、找准对象,明确培训内容,才能达到培训效果。针对目前一线人员安全意识最为薄弱、安全技能水平普遍不高的固有局面,培训工作重点要放在生产一线,培训形式可以将培训教材拍VCD或制作漫画或游戏形式开展培训工作。改变目前“任务式”的安全培训不到位的“虚“局面。

1.6.3 在一线人员安全素质较低的局面难于改变的情况下,班组长的培训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班组最缺的专业技能是实际操作技能,由于有些作业并不是经常遇到,一年不到一、两次,为加强培训,增强班组人员应变能力,建议多组织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生动的技能培训,采用多媒体、视听相结合、实操等方式开展培训,以提高培训的实效。

1.6.4 普及中职学历教育是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宣传动员、预报名、函授站组织等工作,确保各教学环节规范、顺利实施。

1.7 提高管理水平

1.7.1 深入开展人身安全整治工作。总结整治经验,梳理人身安全管理专项整治项目,制定年度整治方案;组织开展公司人身安全管理活动,并做好公司交叉检查和经验交流;公司可结合需要,阶段性成立安全督查队伍,以加强安全督查力度。

1.7.2 规范公司配电生产运行管理。从设备管理、调度运行、安全督察等三方面系统谋划公司配电生产运行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强检查指导,促进公司管理模式的优化。

1.7.3 加强帮、扶、带工作,从软件、硬件上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要以点带面,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并加强管理、监督和考核,考核成绩作为升职的依据。

2 小结

安全,是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话题。安全生产,更是我们电力企业应常抓不懈的问题,安全生产不是口头上的承诺,也不是书本上的几大段话,而是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行动、是一种踏实地工作态度,是我们为企业、为自己负责的一种永久性地表现。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必须坚持以南网中长期发展战略为统领,紧扣企业创先发展主题,运用“广泛牵手、协作共赢”的思路,以“牵手行动”为载体,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树立起牢固的安全意识,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就是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安全工作只有满分,没有及格,只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在现实工作中才不会犯安全的错误,才能拿到满分。

【参考文献】

[1]杨光彦,戴天波.浅谈配网安全管理[C]//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2008.

篇6

要】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教育、安全规则、安全技术。班组应强化员工安全意识,由“要我安全”转化成“我要安全”的思想态度,以保障班组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关键词】安全;生产;建设

安全工作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人身才能得到保障、企业才能顺利地生产。班组是企业最基本单元,班组工作做好了,整个企业的工作自然就是好起来。因此安全工作应该从企业班组做起,使每个员工都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安全生产的意识。

一、班组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保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一个企业能在国际、国内激烈的竞争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是离不开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靠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而班组是整个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的基石,直接与生产事故相联,因此,班组的安全工作是企业的核心工作,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者只有将班组的安全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才能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有序的运行和稳定健康发展。

二、班组安全工作现状分析

1、班组安全工作主要是走形势以应付检查为主。主管部门为了加强安全工作,经常深入基层班组检查班,一是为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二是督促安全工作的建设。为了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避免受到批评与处罚,班组就抽调专人依照检查标准,为了检查而做工作,有时还编造假资料来应付上级部门。

2、班组员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班组每天例会也经常讲安全工作,有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守则也挂地墙上显眼的地方。但是员工的以为事故离自己很远,忽略了事故的隐患,忽略了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可挽回。

3、班组成员缺乏安全技术与技能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的是生产,而忽略了安全教育与培训。多数员工不知事故的隐患,不懂如何处理不安全因素,特别是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不知如何减少损失。例如:防火器材不会使用,不知对火情的处理方式等。

三、班组安全工作措施和办法

实现安全的最终目的是避免事故发生或者把事故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因此,需要对班组成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培训,使全体成员有安全意识,能够处理处理不安全隐患,或者减少事故的损失的技术与技能

(一)安全教育

1、利用事故的案例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每天班前会班组长通过事故案例进行安全教育,把事故发生的起因、经过、后果生动地讲给大家。同时让大家分析班组在生产中可能遇到的不安全隐患。

2、健全安全条例。健全规章制度,从小事做起,如果违章操作或者人为造成不安全隐患,将要严肃处理。如在工作中思想不集中、酒后作业、在易燃品附近吸烟等。

3、建立生产、设备、设施档案,加强管理。生产要有交接班制,把可能存在的隐患记录下来,并以书面的形势告诉下一班。根据设备使用年限,在使用期限内的要根据产品要求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使其在最优状态下工作;超期服役的能更换尽量更换,不能更换的定期要求权威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报告,随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危及安全的设备坚决停用。

(二)安全管理

1、明确安全岗位职责。

班组成员要明确自己职责,掌握在生活中、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自然环境、设备与设施、操作流程等),时刻保持安全意识。不酒后操作,不使用过期设备与设施,在安全条件下生产。

2、班组设专职的安全员

按照责任心强、技能高、业务精,具有创造性和前瞻性思维,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标准,在班组内选拔优秀的员工担任安全监督员,负责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

3、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也称职业安全卫生。它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也就是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采取组织的、技术的措施,消除劳动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动,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问题。

4、营造浓厚的班组安全文化氛围

构筑班组安全的企业文化。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理念的渗透及安全习惯的养成。围绕“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的安全远景,牢固树立“以安全保障生命,用健康经营人生”的安全理念,“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安全”的安全生产观,“安全连着你我他”的安全道德观,“安全是家庭、父母、妻儿的幸福”的安全亲情观,“安全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安全管理观。结合长期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实践,逐步形成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文化。

(三)安全教育培训

1、全生产思想教育

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典型经验及事故案例教育。通过学习方针、政策,提高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坚定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确保班组安全生产。通过安全生产法制教育,使班组全体成员了解和懂得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班组成员依法进行安全生产,依法保护自身安全与健康权益。

2、安全生产知识教育

主要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一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就是说,通过教育,提高生产技能,防止误操作;掌握一般职工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安全技术知识,以适应对工厂通常危险因素的识别、预防和处理;而对于特殊工种的工人,则是进一步掌握专门的安全技术知识,防止受特殊危险因素的危害。

篇7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ing society needs more and more talents working in safety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of specialized English in safety engineering major in 18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discussed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from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s and teaching method.

关键词: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Key words: safety engineering;specialized English;teaching reform;teach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198-02

0 引言

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是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扩大专业知识面和了解专业前沿知识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熟悉科技英语的表达方式及写作规范,提高阅读和翻译英语科技文献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1,2]。由于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管理模式,加之安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不同高校开设的安全工程专业涉及不同领域,且偏重的具体方向又各有不同,因此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既要有安全学科共性的一面,又要保持不同专业方向的行业特色[3]。然而目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普遍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为了全面掌握目前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本文针对具有代表性的18所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及384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涉及不同行业特色的高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年级及英语水平),所在学校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选用教材、教学模式及方法)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调查中,各高校都面临着专业英语教材匮乏的问题,55%的高校选用了出版社发行的教材,但这些教材尚不能系统地阐述不同高校相应的安全工程专业的特色内容;66%的学生反映所学的专业英语多采用单一的纯翻译或阅读与翻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达77%的学生满意度为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希望改变多类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本次调查中高校普遍存在的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及效果、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记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2.1 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目前专业英语教学多由精通专业课的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承担,他们在口语、语法等基本功上相比于英语专业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对于难度较大的专业语句和段落也难以讲解透彻。因此,为了满足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专业英语教师首先应该系统地进行教学方法、英文语法及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学习;其次,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及时了解安全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为了逐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高校应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高素质的专业英语教学队伍,通过加强教师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使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胜任专业英语教学[4]。

2.2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素材和提高应用能力的重要工具。本次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使用较为混乱,缺乏明晰的教学目标,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导致教学满意度普遍不高。

安全工程R涤⒂锝滩挠ψ酆峡悸怯镅院妥ㄒ的谌荩在语言方面,教材应当适当加入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英文学术论文的体系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以及相应的练习题,以便提高学生毕业后应用专业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内容方面,应体现出专业特色,突出行业重点及前沿,例如以煤矿安全为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应当突出矿井通风、瓦斯防治、顶板灾害等特色内容,而且还应基于学生工作后对专业英语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入诸如安全评价、事故调查与分析、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等内容。

2.3 多类型教学方法改革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各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普遍遵循着基础英语教学的固有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围绕词汇、语法、课文进行词汇讲解、语法分析及应用、文章阅读及翻译,缺乏针对科技文献特点及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未能较好地使“教”与“学”充分互动,导致学生完全被动接受,加之教材内容也存在缺陷,严重制约着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应积极贯彻“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建立开放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并且灵活采取包括案例教学、free talk、讨论式教学、学生讲授、多类型教学模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从表1“学生对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法的态度”调查情况也可以看出,学生普遍欢迎采用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

①案例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事件中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分组探讨,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安全领域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为例,教师可选择一起已发生的典型的矿井瓦斯爆炸事故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该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经验教训。案例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②增设“free talk”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每节课可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进行安全专业相关的自由述说,内容可包括安全理论、事故分析、科技前沿等;学生可采用脱口讲演、PPT演示等多种方式。“free talk”环节既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增强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自信。

③讨论式教学。

在此次调查中,高达75%(288名)的学生反映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课堂上事先提出讨论主题,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思考,然后使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有效提高其逻辑思维和英语听说能力。

④学生讲授。

对于较为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可提前安排若干个学生分段授课。学生课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备课,然后以教师的身份对其他同学进行讲解,这样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既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运用,又能提高其听说能力,增强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心。

⑤多类型教学手段及模式。

本次调查中有67%(12所)的高校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板书方式,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因此,在以板书为主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教学实物或模型(如矿井采掘系统模型)、多媒体、社交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并采用科技讲座、播放影音教学片、英语专题演讲等多种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专业英语的兴趣。

2.4 考核方式改革

安全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也应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本次调查中高达89%(16所)的高校在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中采用单一的笔试方式,而且试卷大多以英汉互译为主,未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73%(280名)的学生表示不重视平时学习,只是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因此应该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除了期末考试的笔试外,还可加入平时的课堂问答、分组讨论交流、专题演讲、学术论文写作及翻译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内容,这样既能保障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全面评估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 结语

安全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的更高需求对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我国部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的调查统计,分析了目前程R涤⒂锝萄е衅毡榇嬖诘牟蛔愫臀侍猓提出了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具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凯,李珊,潘侠,等.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5):163-168.

[2]张景钢,原征岚,张桂英.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2):181-184.

篇8

关键词:安全工程;高校;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安全生产事故也在频繁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在国家的重视和关注下,使得社会对于安全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1]。2002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开始实施,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安全工程专业,安全工程专业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2]。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安全人才的需要的大幅增加,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安全学科的发展。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使得安全学科正式成为一级学科,成为工学门类中38个一级学科之一[3,4]。在高校开展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是我国培养安全工程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截止2011年,我国已经有110多所高校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到2014年,全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层次院校(包含独立院校)已达154所。随着社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在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1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

安全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交叉学科,涉及理、工、管、文、法、医等多种学科,涉及覆盖面宽,实践性强,并具有“复合型”的特点,因此要求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既要懂专业,还要拓宽知识面,融合多学科、避免知识结构的片面化和单一化;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管理。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下,出台了《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相关生产企业必须有安全工程专业管理人才。由于安全专业管理人才的大量需要,使得安全工程专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2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工程专业教材缺乏规划。我国目前市场上安全工程专业教材种类有很多,但是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缺乏系统规划问题,很多教材之间存在内容存在重复,明显的转抄现象,有些基本概念在定义和理解上也存在混乱现象。因此,需要以学科体系构建为指导,合理规划教材建设。(2)实习基地不稳定。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学校一般要安排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习效果并不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实习基地不稳定,不联系,涉及的范围比较窄,实习的类型比较单一,学生实践活动不够全面系统,且实习时间不能保障。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多,能够接受实习生的单位的数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多数学校的实习基地都是靠专业的老师的私人关系联系取得,实习基地缺乏稳定性与连续性,学生的实习时间也就无法满足了。(3)教师队伍薄弱。由于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发展比较晚,造成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教师也较少,一线教师就更少。很多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背景不均衡,年轻教师偏多,很多教师都是学校接到学校,理论功底扎实而实践能力不足,因此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3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1)加强教材建设。安全工程专业教材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关键,体现的是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安全工程专业教材建设。安全工程专业的教材应集中全国高水平的教师参与编写,对教材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出版高质量的材。为了使学生能学到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在教材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将安全工程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优秀成果融入教材中。另外,为提高教学效果,各高校在选用专业教材时,尽量应选用高质量教材,如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等。(2)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由于各种原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要求。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拓宽实习基地领域,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良好平台。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拓展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建立多类型的实习基地,涵盖安全工程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同时要保障实习基地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各高校只有建立与学生数量规模相当的多类型的实习基地,才能使学生接触到安全工程不同的领域,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安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实践教学能否切实取得成效的关键。因此,各高校一方面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来学校教书。另外,要鼓励青年教师上进深造,应要求他们多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安全生产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4结语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时期,快速发展的经济使得社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事故仍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工程人才需求旺盛,同时也对安全工程类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当增加学科建设资金投入,加强特色教材建设,改善教学设备,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大对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培养符合安全生产需求的人才,增强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竞争力。另外,各高校应依托行业背景,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立足当地,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出满足地方需要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只有这样安全工程专业才能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

作者:封华刚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景钢,张桂英.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02):151-152.

[2]王凯,李珊,潘侠,曾广霞.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8(05):163-168.

[3]杨书宏.关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申报工作回顾[J].安全,2011(06):57-60.

篇9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为了建筑工程行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TQM)中PDCA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建筑工程安全技术、建筑工程安全规程、建筑工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效率、改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形象,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建筑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安全管理的特点

1.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固化对安全生产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局限;

2.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太长,逐渐降低了建筑工程是工行人员的的作业条件水平;

3.建筑工程施工实际生产时的流动性强调安全管理措施必须要及时和到位;

4.建筑工程施工通常是多工种和立体作业,施工人员数量众多,施工工艺十分复杂。

(二)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投入不足。

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施工人员教育培训不到位。

3.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一线工人以农民工为主,施工人员基木操作技能较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很难做到保障自身安全。

二、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一)安全决策阶段一计划(Plan ) 。该阶段包括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制订某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工程安全管理计划;分析建筑工程安装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建筑工程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计划四个方面。选定建筑工程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建筑工程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状况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一经选定就应成为企业该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题。

分析建筑工程生产系统安全现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建筑工程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实施计划。在进行建筑工程现状分析时,应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状况着手,通过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见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它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与分析,确定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建筑工程安全工作指标。在建筑工程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因果图、关联图等工具对建筑工程施工前期曾发生的事故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发生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0―l”评分法等工具找出影响建筑工程安全施工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建筑工程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在此前提上,依据主要影响建筑工程安全因素,提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总体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建筑工程的职能部门、工程队、项目部、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建筑工程目标管理图,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施工。

(二)计划实施阶段一实施(Do)。依据细化后的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计划,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施工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进行新的PDCA循环。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建筑工程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调查及修正,必要时还可向建筑工程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及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效果检查阶段一检查(Check )。当制订的建筑工程安全目标达到或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各部门针对建筑工程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巩固期过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建筑工程安全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完成的效果;使用的图表一般有:折线图、控制图、排列图、柱状图等,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及建筑工程的质量。

(四)汇总总结阶段一处理(Action)。在建筑工程PDCA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它是建筑工程安全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建筑工程PDCA循环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与建筑工程安全有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并将有效的建筑工程PDCA循环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人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有效的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PDCA循环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一方而,将建筑工程安全与生产有机结合;虽然建筑工程安全和生产有时候会发生一定的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角度上分析,这两者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与统一性。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在生产管理中占有核心地位,两者实施过程中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只一味的重视建筑工程生产而对建筑工程安全忽略将会导致风险的发生,生产追求的是效益,建筑工程施工缺少了安全。另一方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全员管理;要想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所有参与到建筑工程所有生产的机构、人员的共同努力,如果建筑工程施工全员没有积极的参与进来,那么,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就毫无活力可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效果与结果达不到理想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工作方式,它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展要经历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四个阶段。把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工作方式运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可以解决建筑工程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水平,使建筑工程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使建筑工程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芳禄.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01:77-79.

[2]张松奎,朱可胜,王颖.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篇10

关键词 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现状;必要性;对策;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 S759;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298-02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Quality and Safety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in Beijing City

CUI Dong-li DU Sheng-li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Center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in Beijing City,Beijing 100000)

Abstract Status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in Beijing City was summarized,and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edible forest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system was analyzed.Countermeasures of edible product quality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construction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of edible forest products in Beijing City.

Key words edible forest products;quality and safety;monitoring system;status;necessity;countermeasures;Beijing City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目前,果品、蜂产品在人类日常饮食过程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但是因利益驱动所引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生产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盲目超量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致使产品在安全和品质上大打折扣;同时,由于林果、蜂产品市场是由众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者组成的,其生产过程和质量安全监控难度大,使得产品不安全因素贯穿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和销售的全过程,导致产品的产地环境污染、农药和重金属超标等现象发生,对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保证消费者对食用林产品的消费安全,为保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当前形势下尤为重要。

1 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近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各区县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的食用林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同时,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方面逐渐显现出不容忽视的安全漏洞。相关资料显示,北京市90%的果园果树病虫害防治仍然在使用已经禁用的有机磷、有机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通过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事务中心从2011—2012年的全市九大类水果的质量安全监测数据来看,仍有部分水果存在农残、重金属超标和禁用农药检出等问题,北京市林果产品中农残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外,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也成为污染食用林产品的一条主要途径。

1.1 北京市果园环境安全现状

一是土壤污染。土壤是农林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北京市各区县部分果园附近开铁矿、建工厂,空气中尘埃超标,影响果实外观;水体和土壤遭到污染,重金属超标,影响果树生长发育。二是果农在安全质量方面的认识不足。北京市大多数果园生产还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其技术还停留在传统种植水平,一味追求产量,对果品的外观、口感和品质安全极少重视。据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事务中心在实地调查和走访中发现部分果园仍存在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过度依赖化学肥料;在防治病虫害时盲目提高农药浓度,增加用药次数,不重视农药安全间隔期等问题。三是果实膨大剂、增红剂、催熟剂等激素的超标使用。果实诱人的外表和反季节上市所带来的利润,使一些果农及不法商贩在生产、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超标使用防腐剂、保鲜剂,甚至使用违禁药品,损害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四是与可食用林产品相关的国标、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已制定相关法律、国家标准,但是主要侧重于粮食、蔬菜、油料等农产品的规定,对可食用性林产品的规定涉及较少,尚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五是生产技术标准实施不到位。北京市果园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果农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化技术生产,造成了一些资源浪费和违规操作现象,影响了果品的安全性。六是监管体系不完善。目前,北京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职责尚不明确,存在多系统检测机构并存的现象;此外,还没有完善的质量安全监管控体系来对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控。

1.2 机构建设及职能现状

一是机构建设缓慢。按照北京市政府要求,食品安全工作应由属地进行监督管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京郊14个区县在机构建设方面发展不均衡,有的区县有岗位但是没有专人负责,没有明确落实责任,在工作和人员配备上处于“挂空挡”状态;有的甚至还没有从农委接管此项工作,极大地影响了食用林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自上而下的顺利开展。二是职责权限不明确。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管理,涉及的机构多,职责尚不明确,对职能部门的正常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2 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必要性

2.1 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顺应当前形势的基本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可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建立适应全球发展趋势的可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最终产品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确保消费安全,促进北京市可食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拓展国际贸易市场。

2.2 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的现实要求

食用林产品安全既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林农果农的切身利益和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从近2年来对北京市九大类水果的质量安全监测情况看,由于没有健全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北京市部分可食用林产品不能实行从地头到消费者的全程监督,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进行检测和检查,导致部分水果仍有农药残留超标和禁用农药检出等问题的存在,全市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加强林果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建设,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优质的食用林产品,已成为新形势下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1-4]。

2.3 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北京市经济林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加强林产品质量监管,及时发现生产环境、管理措施或生产投入品对可食用林产品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从源头加以控制,促进可食用林产品向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避免由于质量安全因素而导致产业受损甚至毁灭,保障北京市林业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3 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

3.1 健全组织机构

从市到区县设置专门的机构,专职人员负责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主管领导负主要责任,相关部门和人员负直接责任的责任体系,将各项工作职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层层抓落实。

3.2 健全相关法律及标准体系

制定用于规范可食用林产品生产、管理中质量安全性方面的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通过立法明确可食用性林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的组织机构、机构职能、操作规范、评价结果的适用性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使得可食用性林产品评价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根据已有的标准,以及危害分析的关键控制点,制定出适合北京地区的标准、行规、方法,使得北京市的食用林产品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5-7]。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将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充实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队伍水平。

3.4 创建食用林产品安全信息化网络

建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8-11],通过信息平台及时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标准,通过网络依法公开生产许可、经营许可、质量抽检结果等有关信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对不合格产品的公开曝光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让不安全的食用林产品无处遁形。

3.5 加大无公害认证力度

无公害认证是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需求,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无公害认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实施严格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加上证后的有效监督,能较好地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保证生产的规范化和产品的安全性。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果品生产企业280家,产品382个,认定产地规模1.33万hm2。但相对于全市约15.4万 hm2果品面积来看,北京市的果品认证率还不到10%,远低于全国平均30%的认证率水平。加大无公害认证力度,将有利于提高北京市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6 加大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与宣传

食用林安全生产过程中禁用或限制施用很多农药和肥料,应以农民田间学校为平台,加大对生产农户的培训,使生产技术标准落到实处。北京市30万户果农是安全果品、蜂产品生产的具体实践者,同时也是安全也是生产的受益者。目前,北京市已经建立了不同行业、不同区县的农民田间学校400余所,成为科技成果惠农的重要载体。依托这一平台,实用的安全生产技术、方法以及管理措施教授给农民,使他们尽快掌握运用到生产中,并辐射带动周边果农的生产,整体上提升从业者的素质和全市食用林产品生产水平。同时,把林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培训作为工作的重点,制定宣传方案,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宣传,提高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营造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

4 结语

总之,随着食用林产品多样化和京郊林果观光采摘业的发展,以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现实要求,建立从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是当下迫切解决的实际需求。

5 参考文献

[1] 靳春霞,刘强,贺永春,等.宁夏林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发展构想[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88-190.

[2] 汪阳东.试论我国可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7.

[3] 葛文杰,董淑兰.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农业会计,201(4):15.

[4] 周绪宝,欧阳喜辉,郝建强,等.北京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6):6.

[5] 于军生.淄博市无公害蔬菜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

[6] 廖新福,谭慧林,张志东.农药残留对农产品的污染及控制对策[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2):80-82.

[7] 聂继云,董雅凤.果园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中国果树,2002(1):44-47.

[8] 刘传德,周先学,牟建进.果品质量安全监控对策[J].北方园艺,2007(10):64-65.

[9] 罗亮,岳永德,汤锋,等.我国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简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