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价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9 17:5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水价改革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农业供水体制和水价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供水补偿机制不合理,水价偏低,不利于节约用水。我国农业用水收费过去一直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个别地方实行无偿供水,近些年才逐步纳入商品价格管理,但标准普遍偏低,大都低于供水成本。二是农业供水管理层次和环节较多,水费收取不规范,层层加价,农民实际水费负担较重。农村乡镇以下供水渠系由基层政府自建自管,水费由乡村干部代收,由于缺乏监管,普遍存在中间加价和搭车收费,加重了农民水费负担。目前国有水管单位供农业用水价格全国平均为每立方米3分钱,考虑乡村供水环节正常的成本费用后约为每立方米35分钱,但到农民田头的实际水价平均为每立方米5分钱左右,加价幅度高达40%,个别地区甚至高出几倍。三是水费普遍实行按亩收费的办法,造成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农民没有节水积极性。农村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分散用水的生产特点和供水计量设施落后的现状,使得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按亩计收农业水费,水费与用水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导致农民和水管单位没有节水积极性,普遍采用大水漫灌方式。同时,我国农业灌渠基本上没有衬砌的土渠,从蓄水工程到田间,水的平均利用系数一般在40%左右,低的仅30%,水量损耗严重。
二、改革农业水价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改革农业水价的基本原则是,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促进农业灌溉方式的转变,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改革农业水价必须与改革农业供水体制和改造农业灌渠、改善计量手段等统筹安排、配套实施。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统一原则,分散决策,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和农业供水情况千差万别,水价改革不能采取统一模式。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对农业水价改革实行统一原则,因地制宜,分散决策。中央制定水价改革的基本原则,并对地方水价改革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各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农业供用水特点,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办法。
1、规范农业供水补偿机制,将农业供水各环节水价均纳入政府价格管理范围。国有水利工程供农业用水实行政府定价,按照补偿供水合理成本的原则核定,并根据供水成本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对已实行产权改革的民办民营中、小型水利工程,可实行政府指导价,具体水平由经营者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指导价范围内协商确定。
2、因地制宜确定水价管理模式,加强对乡镇及以下供水环节的成本核定和水价管理。通过河道和水库等取水的自流灌区,可实行国有水管单位供水价格加上末级渠系维护费的定价模式,末级渠系维护费按照补偿乡镇及以下供水渠系维护管理合理成本的原则核定,要规范管理并从严控制标准;高扬程、机电井灌区渠道条件较好,国有水管部门的管理已延伸到了农民田头,水价可核定到农户,水费由水管单位直接收取。
3、适当引入农业供水地区差价和季节差价。可根据水资源条件和供水工程情况实行分区域或分灌区定价;在实行农业用水计量的条件下,可适当引入丰枯季节差价或浮动价格机制,加大水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
4、为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应继续推广计量水价和容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制度。
(三)充分考虑农民的支付能力,逐步将农业水价提高到供水成本水平。在清理整顿水价秩序,取消农业供水中间环节乱加价和搭车收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分步将农业水价提高到供水成本的水平。对大型高扬程提水、机电井灌区及其他成本高的水利工程(如跨流域调水工程),要采取提价和扶持政策相结合的办法,适当解决供水成本与价格倒挂问题,减轻水价上涨压力。当前要充分考虑高扬程灌区的经济发展承载能力,水价少调或不调。
(四)创造条件逐步实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我国农业用水分散,计量设施落后,以农户为单位计量成本很高,目前难以实施。因此,可按照水的自然流程和灌溉区域,以打破行政区划的自然村、组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水量计量和水费计收对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制订基本用水定额,定额内用水价格不提高或小幅提高,超定额用水可较大幅度提价并实行累进加价,促使购水单位(自然村、组等)采取措施对每个农户合理配水、控制水耗,促进农户自觉节水。科学解决农用水的计量问题,是水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地要继续努力探索,找出办法。各级水利部门要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业用水计量中存在的问题,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偿使用提供可靠的计量保证。
(五)健全水费征收和管理制度,降低农业供水成本,减轻农民水费负担。一是认真贯彻《水利产业政策》,将水利工程水费严格纳入商品价格管理并加强监督检查,由水管单位作为经营收入直接收取,防止水费收取中的加价、截留、挪用等行为。二是健全水费收取制度,增加透明度。在大型灌区要推行“统一票据、明码标价、开票到户”的办法,实行帐务公开,在村组将放水时间、水量、水价、水费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约束供水成本,完善水费使用办法。水管单位要进行改革,精减人员,加强内部管理,杜绝不合理的成本开支;要按财务规定提取折旧和修理费,专项用于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更新和改造,不得用于发放奖金等非生产性开支。
三、农业水价改革具体实施意见
(一)结合农村治乱减负工作,整顿水价秩序。加强农业水价管理,彻底取消不合理的加价和收费,特别是不得乘改革水价之机,巧立名目加价收费;同时,开展农业供水成本测算和审核工作,规范正常的供水成本费用,提高水价构成的透明度。各省(区、市)物价部门要加强对整顿和规范农业水价工作的领导,从现在起到今年底,要会同水利、农业等部门集中组织力量对农业用水中的乱加价、乱收费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进行跟踪检查验收,坚决取消乱加价和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水费负担。
(二)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农业水价。在清理整顿水价和严格审核农业供水成本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农业水价调整方案。整顿空间较大的地区可将国有水管单位供水价格一步提高到保本水平,剩余的空间用于降低农民的实际水价;对农业水价秩序较好,基本没有中间乱加价的地区,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水价进行小幅微调,原则上在三年内分步调整到供水成本水平。对整顿和调整水价后农民实际用水价格未上涨的地区,可采取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以减少浪费,合理保护水资源。调整农业水价要广泛征求水利、农业部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
(三)加大对农业水价改革的宣传和研究力度。农业水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农业节水。各地要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农民对改革农业水价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同时,鉴于我国农业节水的潜力还很大,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农业节水问题,也请各地结合实际探索操作性强的具体办法,力求改革收到实效。
各地要按以上要求对农业水价改革抓紧组织实施。今年底,国家计委将会同水利部、农业部对各地整顿和调整农业水价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配套措施
(一)推行农业供水产权制度改革等体制创新,降低农业供水的中间交易成本。长期看,农业节水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经济实现规模经营,水管单位直接供水管理到最终用户,实行按水量计价。近期内要重点理顺乡镇以下环节的供水体制,可考虑推行以下几类体制,替代基层行政组织管水。1、国有水管部门管理范围延伸,按水的流程直接管理收费到自然村、组或农户;2、逐步建立用水者协会等形式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让农民自己参与管水,负责末级渠系的水量分配、水费收取和渠道维修等工作,实行民主管理;3、试行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对乡村输水渠道进行公开租赁或承包,将农业灌溉管理经营权移交给农民,明确承包者对农户的最终水费标准,通过管理权限、职责和利益的挂钩,调动农民维修渠道、节约用水的积极性。理顺管理体制,农业供水中间环节和费用将大大减少,可有效降低农户实际水费。
(二)总结、示范和推广有效的农业节水技术。认真总结现有的节水技术和经验,加强节水技术研究,结合各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大力推广实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灌溉方式。一是推广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技术,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二是修整输水渠道,平整耕地,改进田间节水配套措施;三是推行科学适时适量灌溉,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品种特性安排灌溉,减少灌溉的盲目性;四是有条件的地区可因地制宜推广喷灌、滴灌等田间节水措施。
篇2
自2001年以来,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就夜以继日地造福三晋大地,人们不会忘记当年工程决策者的胆识和心血,也不会忘记那些国内外专家为之付出的智慧和汗水,周其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周其仁曾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是蜚声中外的经济学家。当年,他作为引黄入晋工程体制改革专家组组长,为引黄入晋工程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低调内敛、深沉博雅,他的大智大勇、远见卓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
从1986年到2009年,我在山西省万家寨引黄人晋工程管理机构连续工作了23年之久,经历了这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选线规划、设计论证、建设管理以及运行筹备、投产运营等全过程,切身感受到这项山西史上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及其对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
引黄入晋,是造福三晋人民天大的好事,但也因巨大而复杂的各种困难曾多年悬而不决,起初主要是建设资金和施工技术两方面的困难,之后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两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然而,在取得世行贷款后,如何按世行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确保引黄工程建设一次通水成功,长期安全运行,又成了新的难题。对于下决心完成这一历史性工程的山西决策者而言,必须拿到破解难题的密钥,而这个密钥就在于规划好与国际工程建设接轨的体制设计,这对于向世界打开国门不久的建设者来说绝非易事。几经研讨、反复权衡之后,山西省里决定进京请一个体制改革专家组,帮助进行引黄体制改革的设计。时任引黄总指挥、山西省政协主席郭裕怀找到了国务院主管农村工作的国务委员陈俊生先生。陈先生认为可以请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父杜润生先生做引黄工程体制设计的总顾问,专家组的人选由杜老来推荐。郭主席遂登门拜访杜老,向他详细汇报了引黄工程体制改革各方面的情况,请他做体制改革的总顾问,同时推荐一个专家组。听了这些情况,杜老略加思索后说道:“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国际认可度很高,学识水平、实践经验和对国情的理解都不错,是可以担当此任的。周其仁刚从国外修完学业回来,由他组织一个专家小组来做这件事,我想他会做得很漂亮。周其仁一懂国际惯例,二了解国情,三功力厚实,敏捷,尖锐,富有挑战性。我先打个电话和他讲一讲,你们见见面,先谈谈情况。我想,他一定会热心支持你的。”就这样,在杜老引荐下,周其仁教授于引黄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担纲万家寨引黄工程专家小组组长,担负起引黄工程体制改革方案总设计师的责任。在此后的几年里,我作为引黄工程总监,在与周教授工作相处的日子里,听取并吸收了他对于引黄工程的许多建设性意见,也充分感受到他温文尔雅、卓逸出群的人格魅力和勤勉敬业、求精务实的可贵精神。
二
真正的经济学家总是胸中燃烧着思想的火焰,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着变革的脉搏。当时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十多年了,但还有许多尚未突破。引黄工程这么一个大型工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给我们带来严峻的考验。周教授大胆的思想、专业的眼光和雷厉风行的性格,对于处理一系列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周教授带领专家团队深入工程建设第一线,直面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企业制度理念对引黄工程体制及其运营成本和要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一是要重视产权合约,二是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三是注重企业的组织成本和监督管理成本。提出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建立引黄企业制度。通过深入调研,周教授带领专家组拿出了《山西省引黄工程体制改革方案》(讨论稿),对于如何满足世行要求,建立科学管理体制,作出了准确的把脉。经反复讨论修改后,由省委、省政府批准,正式付诸实施。按照体制改革方案,首先设立了黄河基金,由省政府通过国有资产授权组建。随即确立投资主体,政府通过全额投资、控股、参股等方式,组建工程建设、运营、监理等公司,承担相应的风险,获取相应的收益,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到资本市场上融资。按照方案设计,在大型工程建设上,山西有了第一个可以推进水利工程滚动开发的投资主体,完成了从投入到投资的转变,一改过去普遍存在的只管投入、不问回报的建设状况。
《山西省引黄工程体制改革方案》施行后,极大地调动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我常为我们员工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感叹,常被他们的认真负责、自愿奉献的精神而感动!我也真切感受到“坏体制可以使好人变坏,好体制可以使坏人变好”的深刻含义。新体制对工程的顺利推进,起到了关键的、决定性作用。这在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确立不久的情况下,实在是了不起的大手笔。
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周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先后就水价制定、水机构改革、工程合同、监理制度等课题进行了专项研究,考察了引黄济青、引滦济津等工程的运营状况,研究了世界银行的要求和国外水务公司的经验,提出工程竣工运营后,不仅要顺利归还世界银行的贷款,还要收回投资,产生回报。这就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建设、管理、运营各不相干的状况,由一个主体负责到底;这就要求把地面水、地下水、当地水、过境水、净水、污水统一管理起来,在考察运营成本、考虑用户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合理的水价;这就要求改变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建管体制,对建设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引进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使业主公司、监理公司和承包商之间形成“三元制衡”的关系,确保工期、质量和概算三大建设目标的实现。
周教授对引黄工程的各项研究和建设性意见,对于工程建设以及建成后引黄工程的运营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实在是难能可贵。
三
周教授担任引黄工程体制改革方案总设计师之后,在引黄工程建设中投入大量心血和精力,他不畏艰难,甘于吃苦,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当时自京入晋,一天只有两趟历时8小时的绿皮火车,为不浪费工作时间,他往往选择夕发朝至的那列。凌晨五点下车,我们接站用过早餐后,接着转乘汽车,马不停蹄径直到工地了解情况,是当时引黄上下公认的“工作狂”。他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但从来不知疲倦,总是一副精神饱满的样子。我发现是敬业负责和工作专注激发出他无穷的精力。周教授思想敏锐,每次到工地视察,短短几个小时,就对情况了然于胸,且能准确把脉,切中要害,迅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他学识渊博,却处事低调,为人谦和,实地考察总是亲历亲为,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他都表现出极高的品位和修养。
万家寨引黄工程跨越崇山峻岭,涉及到十多个市县,面临复杂的地质因素,管理机构庞大,施工队伍众多,既有国内大型公司,也有国际知名公司。如何监管施工队伍,确保投资工期和质量达到合同要求,是引黄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目标。周教授对各项施工合同悉心研读,准确运用,突出表现在对已进场的国内施工队伍的升级治理上。在引黄工程审批过程中,为缩短工期,已有几十支国内施工队伍陆续进场试开工。而正式开工后,按照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需对原有施工队伍进行甄别、提升。为此,周教授按照合同标准对其进行约束整治,亲自约谈施工单位的法人代表,就履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做了大量艰苦工作。这场升级治理活动,对促使承包商严格履行合同、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教授不畏强横,刚正不阿,在与国际承包商的反复较量中显示了令人钦佩的学识与智慧。引黄工程作为国内早期利用世行贷款实行国际招标的项目,我方在建设中多处于边干边学的状态,没有经验可谈,而对应的国际承包商却具有丰富经验,往往试图低价中标,高价索赔,常常使中方措手不及。周教授利用自己学识和经验,与有些国际承包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博弈。意大利英波吉洛公司是一家大型国际公司,其使用的TBM掘进机在国际上是最先进的隧洞施工设备,施工效率为我国传统施工效率的20多倍。该公司项目经理ZFLN自负刁蛮,长于发现合同漏洞继而提出天价索赔,曾因此在小浪底工程和二滩工程上名声大噪。ZFLN在引黄进场初期,因施工进度和质量未达到合同要求,他企图将此责任转嫁给业主,老调重弹提出索赔,对此,周教授通过现场周密调查后,与他进行了有礼有节、针锋相对的斗争。面对周教授慷慨激昂的陈词,ZFLN一扫平时的趾高气扬,最终理屈词穷,低下了头。在收效仍不十分理想的情况下,经周教授建议,我们充分研究后,果断对其下达了停工令,并致函英波吉洛公司总裁要求其来中国就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谈,周教授以其雄辩的口才和高超的谈判技能,迫使英波吉洛公司总裁不得不接受我方意见,更换了一再生事的ZFLN。采取这些措施后,施工进度和质量才逐步回到合同要求上来。正如郭裕怀主席所说:“引黄一期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停工令是个转机。”
还有家国际承包商的外籍工头曾对中方工人施暴,造成人身伤害。按说这样的事周教授完全可以不去过问,但他知道此事后,在工程现场专门找到这个工头,进行了义正言辞的严厉训诫,并专程到宁武县公安局报案,由公安机关对这个包工头实施了拘留措施,最终将其驱逐回国。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周教授善良仁爱、同情弱势的情感。
篇3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50多年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数千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机制不活,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如不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近年来相继投入巨资新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也将老化失修、积病成险。因此,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力争在3到5年内,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
——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
──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
──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原则。
1.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在加大工程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工程管理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3.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效绩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5.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水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其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及跨流域(指全国七大流域)引水等水利工程,原则上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一个流域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骨干水利工程原则上由流域机构负责管理;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行政区划的水利工程原则上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同一行政区划内的水利工程,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水管单位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
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其他单位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业主责任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
(二)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1.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将现有水管单位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指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
第二类是指承担既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依其经营收益情况确定性质,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目前已转制为企业的,维持企业性质不变。
第三类是指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经营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企业。
水管单位的具体性质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定。
2.严格定编定岗。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其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实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分离(以下简称管养分离)
后的维修养护人员、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中从事经营性资产运营和其它经营活动的人员,不再核定编制。各水管单位要根据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
(三)全面推进水管单位改革,严格资产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分类推进人事、劳动、工资等内部制度改革。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全面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职工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仍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同时鼓励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企业董事会或上级机构依照相关规定聘任,其它职工由水管单位择优聘用,并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要积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职责,以岗定薪,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
要努力探索多样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逐步实行社会化和市场化。对于新建工程,应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方式,委托符合条件的单位管理水利工程。
2.规范水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严格资产管理。由财政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水管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要在科学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的基础上,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和承担供水、发电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进行严格划分,将经营部门转制为水管单位下属企业,做到事企分开、财务独立核算。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在核定的财政资金到位情况下,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已经兴办的要限期脱钩。企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和经营性水管单位的投资经营活动,原则上应围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并保证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
加强国有水利资产管理,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集团,负责水利经营性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四)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
在对水管单位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以后逐步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
为确保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资质标准;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五)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
1.逐步理顺水价。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为经营性收费,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农业用水水价按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非农业用水(不含水力发电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计提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确定。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况、供水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
除中央直属及跨省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管理外,地方水价制定和调整工作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直接负责,或由市县价格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方案报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要尽快出台《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2.强化计收管理。要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逐步推广按立方米计量。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提高缴费率。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中任意加码和截留。
供水经营者与用水户要通过签订供水合同,规范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要充分发挥用水户的监督作用,促进供水经营者降低供水成本。
(六)规范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严格资金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类别和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财政支付政策。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
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以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经营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由企业负担,更新改造费用在折旧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收益和其它投资收益要纳入单位的经费预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该类水管单位各种收益的变化情况,以便财政部门实行动态核算,并适时调整财政补贴额度。
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其所管理的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由水管单位自行筹集,财政不予补贴。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加强资金积累,提高抗风险能力,确保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的足额到位,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数额,由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确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
2.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为保障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各级政府要合理调整水利支出结构,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来源为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30%(调整后的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使用结构为:55%用于水利工程建设,30%用于水利工程维护,15%用于应急度汛),不足部分由中央财政给予安排。地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来源为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和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给予安排。
中央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用于中央所属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主要用于省属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以及对贫困地区、县所属的非经营性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的补贴。
3.严格资金管理。所有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均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经营性水管单位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所属企业必须按规定提取工程折旧。工程折旧资金、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水管单位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督。
(七)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1.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要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广开渠道,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支持和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特别是旅游、水产养殖、农林畜产和建筑施工等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生产或经营的企业,要优先安排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在清理水管单位现有经营性项目的基础上,要把部分经营性项目的剥离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
剥离水管单位兴办的社会职能机构,水管单位所属的学校、医院原则上移交当地政府管理,人员成建制划转。在分流人员的安置过程中,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统筹安排和协调工作。
2.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各类水管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在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出台前,保留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仍维持现行养老制度。
转制为中央企业的水管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可参照国家对转制科研机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各地应做好转制前后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工作。
(八)税收扶持政策。
在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为安置水管单位分流人员而兴办的多种经营企业,符合国家有关税法规定的,经税务部门核准,执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九)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
要实现新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制定建设方案的同时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对没有管理方案的工程不予立项。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管理设施不健全的工程不予验收。
(十)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明晰所有权,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采用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十一)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与安全管理
1.加强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要。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应当避免污染水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2.强化安全管理。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的旅游等经营项目,要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原则上不得将水利工程作为主要交通通道;大坝坝顶、河道堤顶或戗台确需兼作公路的,需经科学论证和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维护措施;未经批准,已作为主要交通通道的,对大坝要限期实行坝路分离,对堤防要限制交通流量。
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持水管单位尽快完成水利工程的确权划界工作,明确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
(十二)加快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
要尽快修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快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管理权限严格依法行政,加大水行政执法的力度。
四、加强组织领导
水管体制改革的有关工作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密切配合。要加强对各地改革工作的指导,选择典型进行跟踪调研。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篇4
关键词:水管体制,改革,成效。
中图分类号: E2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基本概况
通渭县地处甘肃中部,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420—2500米之间,素有“苦甲天下”之称。全县总面积2912.97km2,总人口47.1万人,农村人口42.36万人。境内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全县水资源总量10986万m3,其中自产水资源量9690万m3,入境水资源量1296万m3。河流按其归宿全部属于黄河流域,渭河、祖历河两大水系,有195条支沟及1325条毛沟。其中渭河水系总面积2818.9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6.9%,祖历河水系面积88.92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1%。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380mm,而水面蒸发量大于1500mm,水土资源不匹配,降雨偏少,有效性差,供需错位,造成十年九旱。总的来看,全县水资源贫乏,按自产水资源量计,人均210m3,不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7、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0,且自产水资源总量中有2200万m3是难以利用的苦咸水。同时,还存在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这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通渭县共有中型水库锦屏水库1座、小(1)型水库大河滩水库和明尧水库2座、小(2)型水库康家屲水库1座,4个水库管理所分别担负着4座水库的运行管理和日常养护工作,为水库效益的发挥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来陈旧的管理体制已远远跟不上发展形势的需要,特别是在水库、灌区运行及设施维护、水管人员管理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责任不清等,严重制约着水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库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2002]45号文)、水利部和财政部《关于印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的通知》(水办[2004]307号文)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04]147号文)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通渭县从2005年7月开始,利用近2年的时间,在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7年7月制定完成了《通渭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报县政府批复实施。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该县四个水管单位紧紧围绕管理人员分类、定性、定岗定编、经费测算及财政支付、水价改革、水费计收管理、分流人员安置等方面全面进行改革,并于2008年7月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任务。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在水管单位定性、定岗、定编以及经费测算方面
一是科学界定,明确水管单位性质类别。由于该县四座水库既承担防洪任务,又为农业灌溉服务,兼顾城乡群众生活供水,属于以服务性职能为主的综合性水库,依据国务院体改办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的有关规定,结合水管单位实际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该县四座水库管理所均为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二是认真测算,全面完成定岗定编。根据水利部、财政部2004年7月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行)》,结合水管单位自身实际,在县编委批准的事业编制总额内完成了合理定岗和人员测算,并最终确定了水管单位的定员编制。改革前,四个水管单位共有职工129人,改革后,共核定水管人员107人,分流水管人员10人,按岗位类别来分,共有管理类人员32人,运行观测类人员62人,辅助类人员13人。三是依据标准,经费测算科学合理。按照省水利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1998年颁发的《甘肃省水利工程供水生产成本费用核算管理暂行规定》和水利部、财政部2004年7月颁布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通渭县对四个水管单位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工程更新改造费用进行了合理测算。其标准为:人员经费年平均按1.80万元/人计,其中公用经费(含社会保险费)年平均按0.34万元/人计;工程维修养护经费锦屏水库按中型水库基准确定维修养护工作量,明尧、大河滩、康家屲水库按小型水库基准测算,灌区按8级标准测算,单价按当地现行价进行计算。
(二)在两项经费落实情况及落实渠道方面
通渭县按照工程承担的任务,严格核定公益性和经营性比例,公益性部分的正常经费由县财政负担,经营性部分按市场化机制运营,由水管单位内部单独核算,统一管理。县政府将直接从事水库、防洪、供水、水资源保护、农田灌溉等公益性质的水管人员经费纳入县财政综合预算。
(三)在管养分离方面
改革后,通渭县四个水管单位基本按照“因事设岗,以岗定员”的原则设置岗位,逐步推行一人多岗,专兼结合,岗位趋于精简高效,管理人员逐步向技术型、年轻化发展,使水管人员结构更加合理。同时,通过大力推行管养分离,明显降低了工程管理成本,人员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效调动了水管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目前,全县水管在岗人员中,从事水库管理运行观测工作人员94名,从事农田灌溉及其它经营性运营人员13名。
(四)在人员分流安置及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方面
通渭县将四个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全部安置到了县水利工程公司第三处工作,利用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生产或经营。各水库管理所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全部参加了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
篇5
一、加强价格监管,营造有利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价格环境
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价格收费环境的优劣,更进一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局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注重对企业的服务、注重对乱收费的治理,营造一个好的投资和消费环境,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一)严格收费许可证制度,加大收费年审力度。从三月份开始,我们在市财政局的配合下,对全市166家收费单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收费年度审验,及时取消国家规定停收的收费项目,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行为。对个别单位扩大范围收费、提高标准收费等乱收费情况,按《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进行处罚,进一步规范了收费行为。
(二)强化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结合2012年经营服务价格监审证的年度审验,对全市30多个经营服务单位收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验规范,明确乡镇建管、环卫等收费标准,使经营服务收费达到规定明确、项目规范、标准清楚、收费合理。
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价格服务力度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局在价格监管上,坚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加大服务力度,为市域经济健康发展做贡献。
(一)大力开展价格公共服务活动。我局坚持“始于企业需要,终于企业满意”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是开展涉企收费清理,从源头治乱,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按省物价局、省监察厅等十六部门开展治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涉企收费的单位(包括社会团体)对实施收费的情况进行自查。同时继续做好涉企收费登记制度,凡进企业收费的单位必须严格亮证收费,实行收费登记,有效扼制向企业乱伸手、乱收费的现象。二是加强移民安置建设工程建筑材料价格监管。今年以来,我局为服务移民安置工程建设,防止建筑材料价格不合理上涨,我局承担了全市移民建筑材料价格监管的重任,局领导多次带领相关科室深入到砖场、沙场等进行市场价格调查,召开相关企业、移民安置乡镇物价管理检查站等座谈会,对市域内建材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在移民安置建设工程启动之初,及时下发了《市物价局关于保持移民安置工程建设主要建材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并组织专班,到企业、生产厂家、建设工地巡查,督导相关企业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对个别违纪行为进行告诫、提醒。耐心细致的工作,保证了我市移民工程建材价格、货运价格的基本稳定。三是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保证我市工业生产企业的用气需求,我局多次主动与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协商,启动外采lng,以缓解我市气源紧张状态。为了减少工商用户和企业的矛盾,我局几次主持召开了供气企业和用户的协调座谈会,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建议,本着互利双赢、和谐统一的原则,保证了居民生活用气,满足了工业生产的需求。
(二)加强涉农价费监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是实施涉农收费“阳光工程”,广泛推行涉农价费公示制度,在每个行政村设立涉农收费公示栏,把推行和完善涉农价费公示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民利益的一件大事来抓。今年5月,我局联合市经管局,印制《2012年涉农收费价格和收费明白卡》1万余份,将全市涉及对农民收费的公安、民政、农业等10个单位30项对农民的收费进行公示,供广大农民群众掌握并监督收费部门的收费行为。二是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公布小麦、稻谷等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后,我局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公布了五部门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政策,引导农民积极销售粮食及调整粮食作物种植意向,增加农民收入。
三、落实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方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需要加快推进资源环境改革,使价格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环保收费能合理补偿成本。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今年上半年,根据国家和省规定,两次调整成品油销售价格,制定了旅客运输价格与燃油价格联动的旅客运输价格,较好地稳定了客运市场价格。二是调整天然气工商业用户气价。根据国家发改委上调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和省局规范口径,我局经请示市政府,报省局批准,从7月1日起,调整了我市天然气工商业用户销售价格;启动了外采lng销售价格,保证了我市工商业用户需求,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消耗,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三是调整江汉油田自来水销售价格。我局根据电力价格、工资成本、水资源费等不断上涨实际,在严格审核三年来的供水成本,走访调查相关用户,召开价格听证会广集民智的基础上,调整了江汉油田自来水销售价格,并对水价分类进行了明确,对油田内外职工及居民实行同一水价,更加有利于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三是环卫收费改革逐步深入。在对部分区镇处环卫服务收费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市区镇处环卫服务收费标准,将有力支持我市乡镇环卫事业的发展,切实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整体水平。作为垃圾处理费改革的全国6个试点县市之一,我们积极协调,对垃圾处理费代收方式和收费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测算,已将方案上报市政府。
■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 单位工作总结
四、关注社会热点价格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上半年,我们紧扣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疏导价格矛盾、协调关系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了顺民意、化民怨、解民难的作用。一是规范教育收费。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对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其他收费也作了明确规定,规范普通高中学费标准,严格三限招生政策,对今年春季课本资料费本着多退少补的原则进行了审核结帐,有效减少了“一边减免,一边乱收费”的现象;对民办教育举办的学历收费标准进行了审核,对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进行了备案管理,使民办教育收费逐步走向规范化。三是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规范医药价格行为。我们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做好医改中的价格协调工作,多次参加医改的调研和座谈,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方案,分两次公布了湖北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零售价格,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巡查组,加强对基本药物的价格监管,保证国家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对市直医院申报的11个药物制剂价格进行审核,平均降价幅度为5.7%,可以减轻患者负担近50万元。三是审核医保网络服务费。对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保网络服务费进行了审核,降低了收费标准,明确规定停止收取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单位医保网络服务费,切实减轻了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的负担。
五、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六、做好价格基础工作,强化物价队伍建设
今年上半年,我们注重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夯实价格基础工作,切实提高价格工作水平,有效推动了物价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一)强化市场价格的监测预警工作。加大价格监测分析工作,及时监测市场物价变动信息,分析物价动态和走势,为市委、市政府价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今年上半年重点加强了对基本药物价格执行情况、牲猪价格、农作物种子等价格监测,形成监测分析报告15篇。
(二)加强农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工作。指导农调户及时准确记录调查登记本,完善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对定调价费成本监审严格按程度进行,合理、合法核实成本,为科学合理制定价格和加强价格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以《湖北省涉案财物价格鉴定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多次主动和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进行座谈协商、征求意见,确保涉案财物价格鉴定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开展工作,提高鉴证结论的公信力。
(三)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今年在市委和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局机构建设日益完善,成本监审分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转为行政机构,“三定方案”的实施,人员调整到位,机构改革的顺利完成更加有利于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工作扎实开展。今年我局在高石碑老堤村和渔淌村开展驻村工作,并由市委组织派驻一名年青干部到老堤村担任第一书记。半年来,我们深入所驻村、组,走访调查,共同探讨村级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投入资金3万余元,为农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受到了村民的好评。
(五)积极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严格按市作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规定的步骤,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努力做到讲政治提高责任意识,讲纪律提高服从意识,讲作风提高有为意识,讲效率提高机关效能,树立物价队伍良好形象。 ■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 单位工作总结
七、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一如继往,认真贯彻全省物价工作会议和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按照“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中部强市”的总体要求,把“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推动发展转型服务,为稳定市场价格秩序服务,为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服务”作为工作宗旨,以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调控、解决民生价格问题为重点,开拓创新,争先创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提供优质价格服务。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继续加大对市场商品价格的监测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全市商品价格平稳运行。全面落实各项价格改革措施,从严控制出台调价项目,进一步完善价格管理。加强对市场商品价格的定期监测、巡查,坚决查处价格欺诈、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确保市场价格稳定。
(二)加大对乱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认真解决好民生价格收费问题。继续规范教育收费,彻底解决学校乱收费问题;认真落实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规范医院收费,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积极开展农资价格和涉农收费专项检查,落实惠农价格政策;认真完成省价格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的各项专项检查和重点检查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营造良好价格环境;认真做好价格举报案件查处工作,化解因价格问题引起的各种矛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以“价格公共服务”和“价格诚信建设”两项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价格服务工作水平。完善收费单位公示,规范明码标价,推进明码实价,全面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推动价格诚信建设活动向纵深发展。加强价格认证和调查研究工作,编发《潜江物价》,及时上报价格政务信息,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各项中心工作提供及时的价格服务。
篇6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做好与国务院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衔接落实。对省政府公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明确实施主体,减少审批层级,提高审批效率。依法对行政审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研究探索动态评估机制和新设审批项目的审查论证机制(省监察厅牵头)。
2推进依法行政。在全省推广规范性文件前置合法性审查制度,完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省法制办牵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石家庄等5个设区市以及扩权县(市)和其他具备条件的县(市)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省法制办、省编委办牵头)。
3区域管理体制创新。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研究提出曹妃甸新区管理体制和完善沧州渤海新区管理机构的意见,研究提出重点工业(产业)园区与产业链涉及的周边行政区有机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意见。加强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省编委办牵头)。
4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和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要求,进行事业单位的模拟分类,研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有关措施(省编委办牵头)。
5行业协会发展。加快理顺全省性经济类行业协会管理体制,依法对行业协会履行相关职能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建立政府资助行业协会和购买行业协会服务机制,研究制订扶持行业协会发展的相关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牵头)。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抓好钢铁、煤炭等行业大型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加快具备条件的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基本完成全省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和劣势企业改革任务。加快解决煤炭政策性破产企业离退休人员和办社会职能移交问题,基本完成政策性破产工作(省国资委牵头)。
7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营、外资以及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组改造,优化股权结构。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行为,探索国有独资公司外部董事制度,强化外派监事会监督职责。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选聘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省国资委牵头)。
8国有资本监管和运营。推进企业负责人任期考核,完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完善国有资产运行风险管理体系,在唐钢等3家试点企业中初步建立起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省国资委牵头)。研究制定我省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初步建立起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省财政厅牵头)。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9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搞好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协调制订配套政策措施,引导民营经济走集约、集群发展的路子。以百强民营企业、千家成长型企业、100个名牌产品和50个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大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扶持力度,促其做大做强(省中小企业局牵头)。
10拓宽资金融通渠道。加快省、市、县三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每个设区市培育1-2家担保资本金过亿元的区域性核心担保机构,确保年内全省担保资本金达到85亿元,力争突破90亿元。积极推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加大企业市场融资力度。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对金融机构及担保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给予风险补偿(省中小企业局牵头)。
11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年内确保每个县拥有1-2个创业辅导基地,全省总数达到190个以上。探索创新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形式,年内完成各级各类培训200万人次。充实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年内累计为8000家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省中小企业局牵头)。
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12农村综合改革。研究制定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适时在全省推开(省编委办牵头)。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寄宿学生的资助力度,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和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省教育厅牵头)。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试点改革方案,扩大试点实施范围,年底前试点要覆盖所有县(市)(省财政厅牵头)。
13涉农体制改革。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阶段的扫尾工作,明晰产权率达到97%以上。同时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加大林权证发放力度,力争平原完成95%以上,山区完成60%以上。积极推进林业税费等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省林业局牵头)。加快供销合作社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省供销社牵头)。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扩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试点(省金融办牵头)。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省财政厅牵头)。
五、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14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力争全省有10家以上企业上市,融资100亿元。推进承德钒钛、冀东水泥、三友化工、唐钢股份等上市公司再融资(省金融办牵头)。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债权融资规模,争取全省发债规模达到80亿元以上。发展壮大风险投资基金,适时创建产业投资基金和信托投资基金,鼓励建立各类私募股权基金(省发展改革委牵头)。
15积极发展人力资源市场。消除人力资源流动中的各种限制因素,建立人力资源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牵头)。
16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除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全部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外,把过去采用行政划拨的非经营性土地如改变为经营性用地或拟转让土地使用权的也纳入招标拍卖挂牌范围(省国土资源厅牵头)。
六、积极推进财政投资金融体制改革
17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继续推进和完善预算项目库管理,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省级发展性支出三年滚动预算试点。实施新一轮激励性财政政策,对不同地区实行分类激励。继续实施促进经济增长极形成和鼓励异地投资的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完善省市县财政收入划分办法,调高资源税收入归属层次,将新建扩建高新技术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省级分享增值税收入返还市、县,县(市)一般营业税收入省级不再分成。进一步探索省以下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科学界定省以下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选择条件基本具备、支出责任划分相对较容易的公共支出事项进行试点(省财政厅牵头)。
18投资体制改革。出台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年审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政府投资项目公示试点办法、省本级政府投资项目暂行管理办法等政策。明确政府投资事权,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健全投资决策机制。开展招标选择代建单位进行代建试点,推行代建制(省发展改革委牵头)。
19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培育金融市场主体,邯郸、衡水、保定城市信用社全部改建为城市商业银行,加快引进境内股份制银行在河北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实施“四资”整合运作,加强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省金融办牵头)。
七、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建设
20完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研究制定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对“双三十”重点县和重点企业实行省级直接考核,确保完成节能减排承诺目标。对新上项目加强节能环保评估审查,严格市场准入。在子牙河流域率先实施跨界断面水质与财政挂钩的生态补偿机制(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局牵头)。
21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适当提高排放、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收费标准。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实施惩罚性差别电价、水价。合理调整各类用水价格,加快推进阶梯式水价、超额用水加价,制定并落实鼓励利用再生水、矿井水、海水、雨水等的价格政策(省物价局牵头)。
八、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22促进就业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促进就业的地方性法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制度,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及其就业的稳定性,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加强失业调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80万人(省劳动保障厅牵头)。
2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动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年内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8378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710万人,城镇参加失业保险48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511万人。逐步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启动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工作,积极争取做实个人账户试点。以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加快完善和落实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探索建立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方筹资为核心机制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省劳动保障厅牵头)。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高低保补助水平,城市月人均补助不低于100元,农村月人均补助不低于32元(省民政厅牵头)。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给,将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研究出台《河北省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实施办法》和《河北省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省建设厅牵头)。
九、加快推进社会领域改革
24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配套政策的落实;支持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面向社会开展科技攻关,逐步完善转制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省科技厅牵头)。
25教育体制改革。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杂费;加快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省教育厅牵头)。
26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抓好省图书馆、省电影公司等改革试点;鼓励、支持、引导各类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省文化厅牵头)。
27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筹资、管理和监督机制,参合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力争达到90%(省卫生厅牵头)。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在抓好现有试点的基础上,再增加5个试点市。第一、二批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省劳动保障厅牵头)。
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改造力度;
前 言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田水利的投资力度,也加快了对一些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等。由于农田水利工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从而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但是,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的时候,还应该强化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并且还需要考虑影响农田水利的各种因素,尤其是随着我国大力实行节能型设计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节水改造力度就显得更加的至关重要了。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一方面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点参考借鉴的材料。
一、目前农田水利节水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对外经济的发展,同时将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建设作为投资的重点,作为农田水利节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大我国农田水利节水改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现在我国大部分农田还没有完全的实现水利节水的改造,导致我国很多农田灌溉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而造成我国农田水利之中存在很大的水浪费问题。由于农业的收益比较低,并且我国农业资源也很有限,导致我国农业生产形势越来越严重,从而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同时,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因而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并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农业制定和出台了很多有关的农业免除税,这进一步的降低我国农业生产的成本。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力度对农业所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成本,但是,我国农田水利中的水利工程节水存在很大的问题,因而我国加大力度改造农田水利总的节水设施。
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有关农田水利工程节水制度管理的制度,促使我国水利局加强了对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我国很多地方也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工作。但是,农田水利的节水改革力度还远远还不够,尤其是在农田水利改革的实际过程当中,很多制定的农田节水改革方案并没有完全的落实到位。这种现象不仅仅影响到了农田的灌溉问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并且最终会影响到我国农业方面的收入。由于很多农田水利节水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导致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水的费用问题也不断的呈现出来。因此,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的节水过程之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加强对我国农田水利的节水改造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推进农田水利改造的对策建议
2.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田水利工程
为了充分的发挥农田水利规划的引导作用,就有必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从而更好地实现农田水利之中的节水问题。目前,农田水利节水需要综合利用大型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建设,同时,农田水利节水改造还应该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制度和标准实行。为了提高国土利用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农田用水率,以发挥农田水利节水的整体利益。因此,应该全面推进我国农田水利中的节水改造力度,完善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以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力度。
2.2实质性地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为了加快实现农田水利的节水改造力度,就需要实质性地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尤其应该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工作。充分的利用农田水利工程周围的水土资源,探索推进农田水利节水改造的措施。当然,我国政府也有必要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同时承担相应的人员配置工作,以降低农田水利实施节水的成本,从而真正做到农田水利节水计划。对于一些农田水利节水还存在很大问题的灌溉农田,有必要实行分级管理的措施,同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管理的质量。
2.3继续发挥水价经济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节水方针的实行应该结合水利工程、水利施工技术和国家相关的法律等进行,建立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水利工程节水的制度。因而需要继续发挥水价经济杠杆作用,促进农田水利节约用水。虽然,现在我国政府正加大对农田水利进行了补贴,也不断的推进农田水利节水改造,但是,也需要考虑实现农田水利节水改造的成本问题。同时,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公开水费计收与使用,从而提高农田水利节水改造计划的进行。
2.4积极探索财政对灌排工程运行费用补助的有效途径
农田水利工程是现代非常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同时,农田水利工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收入,但是,农田水利节水的改造应该重视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经济利益一般比较差,而且由于成本问题很难正常运行,进而就会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当我国农业水利工程面临着灌溉水利不强和水资源浪费问题,这样就会影响农民的增收,当然,我国政府还应该加大农田水利的成本控制,进一步降低农田水利的运行成本,同时通过财务补贴和电价优惠等措施对农田水利进行补助,间接实现农田水利的节水改造。当然,地方财政部门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相应我国政府对农田水利节水改造的补贴政策,从而加强对我国农田水利的节水改造力度。
2.5积极推进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目前,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并且我国农民的外出就业的情况越来越多,导致我国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也大大的降低。同时,我国的农田水利节水改造的实施还应该借鉴国外农田水利节水的成功经验,不仅仅需要提高农田水利运行的设备先进性,还应该健全、完善农田水利的管理制度。当然,我国的农田水利节水改造还需要结合我国农田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我国农田水利的节水工作,我国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农田水利节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以形成符合农民利益的农田水利设施。由于水的价格对农田水利节水改造的进行也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国家应该制定符合我国农田水利实际情况的水费。因此,有必要积极的推进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加强农田水利技术指导,从而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最大作用。
总 结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逐渐进行,并且我国正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使得人们现在越来越关注农田水利工程之中的水资源利用问题。但是,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仅农田水利的使用的成本比较的高,而且农田水利的水资源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因此,现阶段研究农田水利的节水改造力度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因此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倪文进;以灌区节水改造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J];农村水利,2013(11):15-16.
[2]任兴亮;鄂北岗地农田水利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襄樊学院学报,2012,33(1):18-22.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 管理体制 改革 思考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137-02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州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目前全州共建成农灌水利工程4964处,总蓄水量达2.5亿m3,这些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我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州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明、机制不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水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影响到我州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分析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是我们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目前,全州共建成农灌水利工程4964处。其中:蓄水工程(山塘水库)1504座(中型水库4座,小Ⅰ型64座,小Ⅱ型188座,山塘1248座),总库容2.5亿m3;引水工程2527处;提水工程933处。建成渠道3万km,其中:万亩灌区骨干渠道1830km。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8.7万亩。通过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后,全州共批复成立78个水管单位,其中:全额拨款49个,差额拨款27个,自收自支2个。总批复人员编制643人,到位458人,到位占总编制的71%。
2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存在的问题
2.1水管单位性质不清,体制不合理
我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基本沿袭计划经济时代模式,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之间权责不明,国有水管单位虽属事业单位,但无可靠的经费来源,多数实行差额拨款,甚至无拨款;集体管理水管单位,随着农村土地下放,由于主体不明、产权不明,集体管理名存实亡,部分工程甚至无人管理。部分综合利用功能的水利工程,具有公益性,又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混在一起,界线不清,水管单位缺乏科学定性,既不像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既影响了工程的管理,又阻碍了水管单位的发展。
2.2机制不活,自身造血功能差
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运行管理经费本应财政负担,但由于各级财政困难,造成了长期以来水管单位经费短缺。准经营性水利工程,大部分为农灌水利工程,水费收取难度大,收取率低。使供水不能收回成本,无法进行简单再生产。我州的农灌水费的成本价为每亩50元左右。州政府于2000年9月以文件《关于认真实施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及水费计收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规定我州农灌用水水价要在三年内逐步调整到成本价,第一步调整原则上不低于成本价的50%即平均25元/亩。按此标准,全州有效灌溉水田面积148.7万亩应收水费3700余万元,但是多年来,我州农灌水费收取每年仅有400万元左右,仅为应收的10%。且近年来水费的收缴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水费收取严重不足,致使水管单位普遍入不敷出,举步维艰。水管单位内部运行机制不活,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人事分配制度仍沿用传统计划经济的做法,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大多数水管单位不能依托行业和自身优势开展多种经营,造血功能差,无法自我维持,自我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2.3经费来源不畅,维修养护投入严重不足
众多水利工程因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每年必须对工程进行岁修、整修,根据定额标准测算,我州水利工程每年需要维修养护经费2500万元左右,但每年实际到位资金不足500万元,缺口2000万左右。维修养护经费的严重不足,造成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管理和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同时大量公益性支出财政无力承担,在普查统计的36个国管单位中,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大部分没有财政补助,工程维修费没有来源,职工基本工资无保证;多数工程建于五六十年代,质量差,不配套、不完善,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水库病险频频发生。
2.4人员机构臃肿,结构失衡
水管单位内设机构设置不科学,有机构臃肿,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一方面是效益稍好一点的水管单位,由于无控制权,队伍不断膨胀,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水管单位真正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无法满足工程管理的基本需求。我州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主要依靠各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来维持,目前全州共批复成立78个水管单位,批复人员编制643人目前到位458人,到位占总批复的71%,管理人员不足及技术力量薄弱等矛盾较为突出。就目前现状来说,仅靠458人管理全州4964处水利工程,平均1人要管理11处水利工程,其工作难度及管理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条件差,效益差的,无法基本生活保障的,留不住人,人才外流十分严重,少数工程不得不临时聘请当地农民照看。
2.5社会保障程度低,队伍不稳
由于水管单位无固定经费来源,加之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还未出台,绝大多数水管单位经营收益入不敷出,难以为继,80%以上的水管单位(含差、定额拨款事业性水管单位,无拨款水管单位和经营水管单位)无力为单位职工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程度低,水管单位职工队伍极为不稳。
2.6管理手段落后、人员素质低、内部管理粗放
体制不合理,机制不健全,设施不配套,管理手段原始,有的水库最起码的防汛通讯设施都没有,更谈不上配备交通工具,一遇汛、险情,全靠人力通知组织抢险;另外,水管职工整体素质偏低,管理粗放,甚至部分工程无人管理。
3实施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3.1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针对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体制不顺、责权不明、管理粗放的问题,《实施意见》明确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国有、集体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职责,对其他行业管理的水管单位和其主管部门的职责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相应的行业管理责任也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规定水利工程实行枢纽拦河坝与灌区统一管理;规定工程按规模大小和行政区划进行分级管理。国家投资兴建的中型及跨县(市、区)行政区划的小(1)型水利工程,由地(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也可受权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国家投资兴建的小(1)型及跨乡(镇)行政区划的小(2)型水利工程,由工程所在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位于城市(镇)上游位置特别重要的水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发改、编制等部门同意后,也可提高一级管理;原属集体管理的小(2)型水利工程,由工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水利站负责管理,或由乡(镇)人民政府明确工程所在地村及村民组或受益户联合体(或用水户协会等集体组织)负责管理并确专人负责;个体投资修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含1~10万m3的山塘),应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水利站的业务指导,其安全运行管理必须明确专人负责。特别提出了水利工程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凡水利工程管理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管理单位、主管部门、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这些规定和制度,明确了管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要保证职责履行到位,必须狠抓基础管理,量化责任目标,规范、完善管理制度。
3.2 准确确定水管单位分类定性
(1)要根据水管单位所管辖的工程功能,将水管单位划分成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应定性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营性水管单位应定性为企业。
(2)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由于分类定性较难,做好这类水管单位的定性工作至关重要。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但这些单位不同程度地承担着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任务,这类单位目前大部分的经营收入不能维持其运行管理与工程日常维护经费支出。《实施意见》规定将水管单位前三年实际收入数目与按水利部财政部联文(水办〔2004〕307号)测算出的支出数目进行比效,最后确定水管单位性质,水管单位具体分为三种情况:即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必须按照《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做到准确定性。要以科学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定划分公益型和经营型的方法。
3.3建立维修养护的运行机制
通过改革,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市场、适应形势、符合要求的运行机制非常必要。在维修养护机制上建立专业的水利工程养护维修队伍,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养护维修,将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分离,既可精简水管单位人员,节约维修养护经费,又可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工期,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
3.4加强领导,稳步实施,积极推进水管体制改革
为了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中长期形成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有关问题,2004年8月,省政府印发的《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明确了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我州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开展此项工作。78个水管单位的改革方案已经得到当地政府批复,并完成了全州小(1)型以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验收。实践证明,自水管体制改革以来,逐步解决了部分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和工程效益衰减等一些难点问题,水管体制改革是改变我州水管单位现状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坚持推进水管体制改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两定”测算、经费落实、管养分离、内部改革、人员分流等方面,统筹兼顾、多管齐下,大力推进水管体制改革,真正建立起符合我州州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5立足实际,积极探索
(1)积极探索管理机构设立形式:我州共有小(2)型以上水利工程802处,如按照一个工程设立一个管理单位不现实。为此,根据黔南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广以下机构设立的三种形式,即:1)是单个型,即一个小(1)型或重点小(2)型工程设立一个水管单位;2)是以大拖小型,即一个小(1)型和几个小(2)型地理位置相距较近的过程,采取以大拖小设立一个水管单位;3)是片区捆绑型,即把片区内的几个工程捆绑起来设立一个水管单位。
(2)积极探索精简机构和引进人才:压缩非生产人员和超编人员,采取提前离岗休息,鼓励辞职、自谋职业,鼓励脱产学习,以及轮岗待岗等多种办法,精简人员队伍。按照定编、定员、定责、定岗、定薪的要求,吸收文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适当的岗位发挥他们的知识才干。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黔府发〔2004〕19号).
篇9
发改委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1)
今年以来,区发改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各项中心工作,认真履行部门职能,积极创新工作方式,真抓实干,着力做好跑项争资、经济运行、项目推进、深化改革、稳控物价等各项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跑项目争资金工作成效显著。今年,我委进一步加强和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对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今年上半年共争取上级资金2.07亿元,主要包括中医院中医药大楼5000万元、饶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4800万元、垦区危旧房改造3900万元、垦区棚户区改造2017万元、农饮安全巩固提升1146万元、官塘大道818万元、档案馆502万元等。
2.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扎实推进。一是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在认真总结上年计划执行情况和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全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区相关会议已研究通过。二是积极开展经济运行分析。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的通知》,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监测、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切实加大调控力度,确保全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目前我区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已基本完成。
3.抓项目扩投资工作大力推进。一是强化项目谋划。编制了《全区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全区2017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科学谋划区重点项目238个,总投资343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45个,续建项目93个,有效支撑和拉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区 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0.6亿元,同比增长14.5%。二是强化项目推进。烯牛石墨烯、富荣电子、宏鹏金属和三都农业示范园等9个项目列入省大中型建设项目(市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54亿元,其中5个市领导挂点重点项目1-5月份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占年度计划51.8%,序时进度在全市“12+2”中排名前列;贞白中学、富荣电子、柘阳LED、华凯丰科技、上饶卫校和人民医院保健大楼等6个项目列入2017年省市县三级联动集中开工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26.1亿元;全区238个区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其中:贞白中学项目多个班组同时施工,项目指挥长每周现场督查,确保9月1日开学投入使用;富荣电子项目1#、2#、3#厂房、8#办公楼、9#研发楼及1#宿舍楼已封顶,9月10日前全面竣工;丰溪山水田园综合体项目稳步推进,11月底全面竣工;华家源秀美乡村项目征地工作已基本完成,已种植荷花32亩;上饶卫校项目正在方案设计。三是强化项目调度。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区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的通知》,成立了区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其他领导任副组长,区直、乡镇(街道)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重点建设项目推进领导小组,针对不同项目需要协调的各种事项,积极落实挂点区领导调度、常务副区长调度、区长调度和书记调度四级项目调度机制,强力推进我区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强化项目管理。上半年,我委开展了多次中央投资项目大检查,对全区20XX年至2017年下达中央资金的131个项目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向相关单位下发了问题整改通知,同时针对社会事业领域2011年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通报。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建设情况实行每月调度,进一步加强了稽查监管,有效地推进了项目的建设进度,提高了中央资金的使用效益。
4.抓改革促发展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放管服”改革逐步深入。项目审批方面,我委主动简化投资审批流程,优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前置,严格落实投资项目备案程序。今年以来我委共办结投资项目83个,总投资89.2亿元,其中备案项目38个,总投资76.6亿元,占办结项目总投资的85.8%;清理收费方面,严格执行财税[2017]20号文件,从今年4月1日起,我区取消环境监测服务费、白蚁防治费、房屋转让手续费等3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停征卫生检测费、委托性卫生防疫服务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河道采砂管理费、计量收费、认证费和检验费等7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预防性体检费、登记费和依申请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收费等3项涉及个人等事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执行赣财非税[2017]11号文件,从今年6月1日起,我区取消易地绿化费和公路路产损失赔偿收费(含高速公路)两项省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两次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年减负金额为355万元。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降成本优环境方面,全区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2017年工作要点、全区降成本优环境领导小组调整成员名单审议稿已完成;去产能方面,积极推进我区今年化解煤炭产能4万吨的任务目标,当前区政府已同意关闭东阳乡国庆煤矿的决定,该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深入开展“地条钢”专项督查和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清理行动,按照“零”容忍,达到“零”存在的要求,我区制定了排查方案,落实工作分工,层层压实责任。目前我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已按要求上报。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深入推进。我委制定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7年工作计划》;公车改革方面,我区296辆保留公车标识化工作全部按要求完成。
5.调结构促升级工作有力推进。一是积极培育新动能,制定了《xx区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2017年工作要点》,着力培育新制造经济、新服务经济、绿色经济、智慧经济和分享经济,推动我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夯实平台支持。抢抓省里高位推动调区扩区工作的窗口期,上饶高新区调区扩区相关材料再次提交省发改委,目前该项工作正在大力推进。三是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今年以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我区已入选省级试点示范县,东阳龙溪、芦林西坛、铜钹山小丰、枧底溪西、毛村后溪等5个村入选省级试点示范村。
6.稳物价惠民生工作积极推进。一是价格监测精准。每月定期在我区嘉百乐超市、家友超市、裕丰市场、开心人大药房等代表性监测点进行市场采价。其中,对粮食、食用油、水产品、肉类、蔬菜等65个居民生活必需品,布洛芬、板蓝根等30种重点非处方药品和生猪收购价、玉米批发价等12种畜禽饲料进行采价监测并上报市发改委;对水、电、钢材、水泥、成品油等53个品种的商品及服务项目与周边县(常山县、玉山县)互通信息。在获得第一手信息基础上,对群众和社会关心的价格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及时消息,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二是价格管理到位。按照省市的要求,经区政府同意,启动我区社会求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领取失业保证金人员共50416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2.26万元;应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要求,分别对农业创客中心、热带植物园的门票进行成本监审;核定了三都热带植物园和农业创客中心门票试行价格、城区三个公办幼儿园春季收费标准、全区2017年春季中小学收费。三是价格监管有力。今年元旦、春节和“五一”黄金周期间,我委出动市场价格监管120人次,密切关注粮食、禽、蛋、菜等群众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供求情况和价格走势,对城区农贸市场、超市以及家电商场进行了全面检查(调查);春运和3月中旬,分别对全区各条客运班线票价的执行情况和气象部门的经营性收费进行了检查(核查);分别对区城市管道燃气有限公司和丰溪自来水有限公司有关收费情况进行了检查(核查);对教育、卫生等收费(价格)执收主体系统以及各大商品交易场所,继续强化收费(价格)公示,推进明码标价工作;实行节假日、双休日值班制度,进一步畅通12358价格举报投诉渠道,今年上半年共解答群众价格咨询 9件,举报件办结率100%。四是价格认证精确。上半年共完成涉案物品价格认证案件82件,涉案总金额127.53万元,其中盗窃、抢劫、诈骗等刑事案件54件,毁财案件22件,盗采矿产、滥伐林木、运输危险物品案件6件。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委将根据上级发改部门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继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健全项目审批(备案、核准)机制,继续做好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工作;
2、进一步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对接沟通,继续做好跑项争资争策工作;继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3、做好2017年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和2018年区重点项目谋划工作,加强中央预算内资金、省基建资金项目的稽查、监管工作。
4、继续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
5、继续做好新常态下物价各项工作,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6、继续做好省市发改委及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发改委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
2017年是召开之年,也是我市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建设美好新xx的关键时期。市发改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立善谋、实干、争先工作思路,突出项目工作主线,围绕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强化创新驱动,聚焦“五大行动”,提振“精气神”、提高“执行力”、争当经济工作“排头兵”,逐月、逐季分解落实目标任务,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目标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9.9亿元,同比增长6.2%。 1-5月份,全市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1.9亿元,下降0.4%;固定资产投资46.6亿元,增长15.1%;财政收入7.03亿元,增长15.9%;财政支出18亿元,增长24%;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增长16.9%;全市用电量3亿千瓦时,增长10%,其中工业用电量0.87亿千瓦时,增长1.3%。
(一)开展经济运行调度。编制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主要经济指标及GDP主要构成指标目标计划,由市政府印发各地、各单位执行。提请市政府召开2次经济运行调度会,会同统计、经信等部门按月开展指标运行监测和调度。
(二)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国家政策投向,扎实做好项目谋划、项目争取和抓项目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1.强化项目谋划编制。围绕全年投资目标,会同各重点项目平台、各项目责任编制2017年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全年计划实施美好新xx重点项目358个,总投资528.1亿元,其中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184亿元。亿元以上项目101个,总投资457.14亿元。突出重点项目引领,着力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做好全市“学浙江、抓统筹、谋项目、促提升”活动谋划项目有关工作,做好谋划项目指导、调度、汇总、完善工作,全市共谋划重点项目252个,总投资近400亿元。编报2017年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71个,总投资379.4亿元。
2、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合肥-xx-新沂高铁项目第一次环评公示已完成,并被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被设计为在“八纵八横”主通道基础上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选址、环评等支撑性文件已同步编制,正在开展设计招标工作。蚌埠-xx-滁州-南京城际铁路已纳入xx省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xx通用机场成功纳入《xx省民航建设专项规划(2017-2021年)》和《xx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7-2030年),机场建设时序为近期(2017-2020年),且规划为构成沿江通用机场群的一类通用机场。xx泊岗淮河大桥项目施工图设计加紧编制。xx至巢湖高速公路项目纳入省交通路网规划,正在加快可研报告编制。104国道绕城线和女山湖特大桥工程稳步推进。环女山湖旅游总体规划初步完成编制。
3、加强项目申报争取。上半年以来,通过发改委渠道共争取中央及省投资项目16个,获批中央及省投资2.15亿,有力支撑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2017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获批资金0.9亿元、池河治理0.27亿元、千亿增粮规划田间工程0.25亿元、职高开放性实训基地0.2亿元、三中教学楼0.15亿元。截止6月底,已开工项目8个,正在进行规划设计项目9个。组织申报了坡耕地治理、产业互联网园、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
4、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推进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纳入省“大新专”项目库项目71个,总投资379.64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75.1亿元,1-5月份完成投资39.4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2.5%。开展项目集中活动,18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复工率100%;27个计划开工项目已开工20个,开工率74.1%,完成投资17.92亿元;26个储备项目已开工4个,转化率15.4%,完成投资2.95亿元;7个计划竣工项目已竣工6个。
(三)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化工集中区方面,配合市化工园区管委会(筹)做好项目招商服务工作,协调省重化办对拟招商化工项目开展入园前期审核,推动一批精细化工落户建设。凹土产业方面,组织申报了滁州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xx凹土产业发展基地。经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努力,“xx经开区涧溪凹土产业园”已经完成征求国土厅、环保厅、住建厅意见。开展与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合作共建xx经开区涧溪凹土产业园检验检测中心、凹土新材料研发中心事宜。对接茅迪集团、xx路网等一批具有实力的产业园区运营集团,开展PPP项目合作,开发凹土产业园,打造产镇融合的“凹土小镇”。淮河生态经济带方面,编制了《xx市争取列入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重大项目库》,入库项目16个,总投资1715.48亿元。做好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学习、研究,积极争取我市相关项目纳入规划。
(四)着力开展物价稳控。常规开展节假日市场价格检查,确保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开展春季开学教育收费、民生价费、涉农收费和涉企收费多项专项检查。对全市商品房明码标价进行明察暗访,规范商品房明码标价行为,营造公开、透明的商品房销售价格环境,稳定房地产市场。认真办理价格举报投诉工作,确保12358价格举报投诉渠道畅通,上半年共受理价格举报和咨询36件,全部进行了调查核实和处理,并及时回复,群众满意度高。完成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度审核工作,加快推进水价改革,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正式出台xx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方案。落实和完善家禽养殖和加工企业生产电价优惠政策,减免全市128家养殖和加工企业用电金额9.6万元。上半年,价格认证中心累计办理各类价格认定业务97件,标的总金额2768.2万元。
(五)加快推进淮干居民迁建工作进度。桥头镇淮干居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正在开展潘村洼125户淮干居民迁建,目前已完成旧房屋拆除。2017年全市第一批733万16个移民后扶项目全部开工建设。2017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监测评估工作报告和2017年度大中型水库直补移民人口更新工作全部完成。
牵头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在全市营造节能有我、绿色发展氛围;努力开展提升行动,推进皖北及沿淮快速发展;牵头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建设诚信社会;认真开展文明创建、扶贫攻坚、秸杆焚烧、企业帮扶和招商引资工作,狠抓廉洁自律各项制度落实和廉洁自律主体责任落实工作,推动党的基层组织规范化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建设,努力打造创新奋进发改人才队伍,为推动五个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部分指标增速下滑。从当前经济运行看,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项指标增幅低于逾期目标,将影响二季度经济指标目标的实现。
二是工业增长后劲不足。1-5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1.7亿元,仅占全市完成投资总额的28%;在库工业项目剩余投资严重不足,剩余投资不足20亿元。从工业用电量看,1-5月,我市工业用电量8348万千瓦时,下降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5261万千瓦时,下降16%。从新投产企业看,1-5月份,全市未增一家规上企业,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1-5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6亿元,增长15.1,增速位居滁州市第6位。其中完成工业投资9.6亿元,下降14%;技术改造投资下降3.78亿元,下降11.8%。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做好综合规划工作
1.加强经济形势分析调度。根据我市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滁州市下达我市任务,加强对全市经济运行调度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任务计划。做好县域经济目标考核涉及我委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节能减碳、项目工作、向上争取资金等指标调度,力争指标争先进位。
2.加强政策分析研究。在推进五大行动计划、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皖北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组织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推动工作落实。
3.编制年度计划报告。向市人代会报告《全市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科学拟定全市2018年全年目标计划,在全面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谋划编制《全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4.扎实做好改革工作。统筹推进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改革工作,确保全市经济和行政体制2017年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1.加强投资调度。协调解决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入库相关问题,力争完成全年162亿投资计划任务,较上年同期增长15%。
2.聚力项目建设。以项目工作为抓手,以实施全市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和省“大新专”项目为核心,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加强项目调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3.做好项目争取。密切关注中央、省级层面战略重点及扶持方向,着眼“十三五”规划,谋划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新项目、大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力争更多项目纳入上级规划。
4.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着力推进2017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5、加快服务业发展。协调开展服务业重点项目谋划,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协调推进广大物流城、徽商大市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做好服务业和社会事业项目申报争取工作。
6、移民安置建设工作。组织好2017年移民后扶项目实施,重点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倾斜移民产业扶持项目,帮助贫困移民脱贫解困。完成潘村洼淮干居民迁建,做好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
篇10
关键词:城市公用事业;财政补贴;供给补贴;需求补贴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2010809
一、概 述
供水、燃气、供热、城市公共交通等公用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大部分都具有社会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传统上都由国家垄断经营。从20世纪80年代,很多国家逐渐开始以市场化和放松规制为主题的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此后,我国也开始启动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一般都要求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利用市场机制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过去我国公用事业产品普遍定价过低,因此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将伴随着价格的提高。而这必将给部分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贫困消费者)带来不利影响。世界银行认为,每个消费者有获得电力、电信和供水等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权利,这是人的基本权利[1]。对于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以及社会低收入消费者来说,目前尚未享受到上述基本服务(如大部分农村地区和部分城市郊区的自来水和管道燃气供应),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潜在风险[2]。而市场化导向改革将带来的价格上涨,也必将加剧我国消费者在获得公用事业产品方面的差距,影响社会和谐发展[3]。
目前我国在公用事业价格补贴方面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补贴机制,而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仅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实际操作中也面临很多困难。而且,还存在补贴对象模糊不清,亏损企业成本绩效不透明和补贴效果缺乏考核等诸多问题[4]。
二、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财政补贴目的的重新界定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企业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通过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来促进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5]。由于目前城市公用事业价格改革的滞后,价格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公益性成本,因此企业无法通过价格来收回成本,更无法获得盈利。为了解决这种状况,必须继续深化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改革的方向一是逐渐提高城市公用事业的价格水平,使得价格逐渐能够弥补成本,促进城市公用事业经济效率提高和促进社会公众对城市公用事业的节约;二是通过财政补贴弥补价格改革对社会公众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对贫困消费者的影响。因此,城市公用事业财政补贴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弥补企业的社会公益性成本
城市公用事业现阶段仍是通过低价方式,让企业承担社会公益性成本。因此城市公用事业财政补贴的目的就是弥补企业的社会公益性成本。这种公益性成本是企业提供城市公用事业的直接运营成本,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公益性产品亏损补贴
在图1中,AC为平均成本,MC是边际成本。企业为了收回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必须按照平均成本定价(AD)。但由于AD水平的价格太高,不利于社会公益性产品的社会配置。为了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政府要求企业按照边际成本定价(BC)。此时,会给企业带来面积为ABCD的亏损,使企业的经营不能持续。因此,可以通过边际成本定价来达到帐累托最优,同时,通过财政补贴补偿企业的公益性亏损ABCD。当然,财政补贴也要避免为企业的效率低下买单,要通过成本核算和监督、产出激励以及质量监控等方式,促进企业效率提高。
(二)促进社会公平
城市公用事业价格改革会对消费者(包括现有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特别是贫困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6]。由于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城市公用事业价格上升,消费者的支出会增加,负担加重。如果城市公用事业支出占消费者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太高,会降低消费者在食品、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的开支,降低其生活质量,造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平问题[7]。近年来我国城市公用事业价格上涨的幅度远快于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已经造成居民消费支出的负担加大。见下表1。
表12001—2006年城市部分城市公用事业价格指数(单位:%)[7]
来源:根据北京统计年鉴2006-2010的有关数据计算。
从表3北京市的数据看,虽然全市平均支出水平约占中消费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但是对于社会最低收入的20%的消费者而言,这一比例却占到了41—46%之间,已经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可负担性5%的标准。而且,根据计算,居民水电开支平均金额为4277—4951元之间。对于北京市城市低保户来说,其水电支出约为102—133%之间,已经远远高于5%的可负担性标准。
在目前我国的经济条件下,首先是发展问题,要解决短缺约束,因此往往是企业起主导作用。这种改革状况实际上使得企业的利益在改革中优先于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尽管以企业发展优先的做法对整体社会福利没有影响,但是却造成社会分配的不公平问题,容易激起广大消费者的不满。深化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公平和效率应是同一个目标的两个侧面。因此,要通过有效监管和财政补贴来防止公用事业改革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消极影响,促进社会公平。
(三)纠正市场缺陷,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由于城市公用事业广泛存在的自然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在价格受到管制的时候,市场不会主动提供社会必需的产品和服务,或者是提供的数量远低于社会最优的产出水平。由于这种市场缺陷(Market Failure)的存在,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政府的干预有两种方式:一是对生产者进行补贴,二是对消费者进行补贴。这两种干预和补贴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对城市公用事业进行干预和采取补贴措施体现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有助于弥补市场失灵所带来的社会贫困问题。因为贫穷消费者如果无法负担生活所必需的城市公用事业和服务的话,将会降低其生活质量,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
(四)深化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过去,对于效率的追求使得人们忽略了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社会影响。由于未充分顾及消费者和民众的利益,往往出现市场化改革后,生产率及效益提高,企业所有者和投资人获得很高的回报,但是普通民众和消费者受损。研究发现,对一般大众来说,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常常是社会不公平迅速加剧的根本原因之一[9]。因此为了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必须采取补贴等相关措施弥补改革对社会的不利影响,在改革方案中反映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五)促进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提高覆盖率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尽管近年来发展很快,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目前城市公用事业水平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表现为供水等公用事业覆盖率较低、投资缺乏、部分城市和农村居民仍然无法获得基本的公用事业和服务等。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可以促进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公用事业的覆盖率,解决城市公用事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城市公用事业补贴方法
受制于改革进程,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城市公用事业财政补贴方法如表1所示。在实践中,应该是有选择地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一起采用。
(一)供给(企业)补贴方法
1补贴对象的确定
城市公用事业价格补贴对象应以是否执行低价政策及其与此相关的公益职能为约束条件,从而划清企业的公益性、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在城市公用事业具有多个环节的情况下,比如能源和电力,一般也要分析补贴到底给予哪个环节的企业。是给予能源生产企业还是配送和零售企业?还是使用的能源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企业?一般而言,补贴是要弥补企业社会公益职能而发生的亏损,因此要给予最直接相关的企业。也就是说,要给予最接近社会公益消费者的企业。至于其他环节企业,应该通过价格的调整来弥补成本,获得可持续发展。当然,如果其他环节企业因为国家政策的规定而无法按照市场机制调整,也应该获得相应的补贴[10]。
2补贴数额的确定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4补贴的监督和评价
首先,建立专业人员监督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或派监督专员进入企业,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其次,建立现行价格和企业成本费用监测制度。及时搜集汇总市场价格、居民收入和企业劳动生产率动态信息,测算对企业成本费用变动的影响,为调整合理价格、现行价格以及补贴标准提供依据。最后,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全面推行城市公用事业提供企业定价成本和收益指标的社会定期制度,向社会公布城市公用事业质量标准,建立城市公用事业质量考核指标,吸纳公众参与对其质量的考核。
5补贴的动态调整机制
两部收费根据入门费和单价的不同组合,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选择,鼓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状况选择最适合的组合。对消费量较低的用户来说,选择类似于TT1的组合可能是比较合意,因为尽管单价较高,但入门费很低,所以每月消费费用比较低。但是对于每月消费量很大的用户来说,TT2是更合意的选择,因为尽管入门费用较高,但是较低的单价,加上较大的消费量一起“摊薄”了这部分固定费用,因而总体费用较低。两部收费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自选择的机会,可以间接地实现对于低收入用户的消费补贴。
(5)接入费(Connection Charge)。是指对新的城市公用事业用户提供网络连接(从而可以传输产品和服务)时所收取的一次性或者年度的费用。接入费的收取在供水、燃气等市政公用事业定价中比较普遍。很多国家在公共供水价格结构中都包含接入费[11]。此外,当与公共事业有关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扩建时,也会征收一定的一次性增容费。在利用接入费补贴贫困消费者时,可以采取低价或者免费接入的方式。接入补贴是一次性的补贴,而其他的价格补贴往往需要连续的现金流,因此产生相应政府经常性开支和资源性企业的损失。
2非价格补贴
非价格补贴方法主要包括现金补贴、免费供应等。其中,现金补贴是对于特定消费群体发放一定数量的现金,使得其可以获得满足生活需要的城市公用事业;而免费供应则对特定用户免费提供生活必需的城市公用事业,如供水。这类补贴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合格的受益对象。一般是根据家庭可支配收入来确定需要补贴的用户,如低于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的家庭,或享受低保的家庭。
3需求补贴应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需求补贴时,必须注意带来的不利影响。价格补贴,特别是低价补贴可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由于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城市公用事业曾长期被无偿调拨使用,不合理的城市公用事业定价方法导致了城市公用事业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公用事业长期实行远低于成本水平的价格政策,加剧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并且造成技术革新行为出现方向性偏差,所形成的格局就是长期以来以不断扩张的资源供给满足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量的社会资源投入到低成本开辟新资源供给的研究和实践当中;另一方面,由于低价甚至零价政策缺乏对需求方在节约消费以及提高利用效率方面的鼓励,使得大量的社会资源无法投入到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市场以及开展各种更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的行为当中。与此同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大量并且广泛产生的外部性也无法得以正确地内部化,特别是不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带来的经济外部性,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整个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外部性。
在我国宏观的市场经济体制价格改革以及自然资源的价格改革背景之下,城市公用事业价格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起充分体现国家资源稀缺状况,以节约利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并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定价机制;为此城市公用事业价格改革将会逐步使得价格反映出资源的全部成本,包括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废弃物处理和其他与环境相关的成本,促进资源的生产经营单位真正实现企业化运行,推动全社会节约利用和高效利用。然而对于城市公用事业的用户而言,价格就是最终支付的关联于消费量的全部价格,消费者期望的是保证服务、安全以及符合质量标准条件下的可以负担并且较为稳定的低价格。而对城市公用事业供给方而言,价格的目标则是在回收全部成本的同时,尽可能获取持续、稳定、长期、合理的投资收益。最终城市公用事业价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上述三方利益目标在一种博弈中寻求均衡的过程。因此,在使用价格补贴时,我们要注意达到以下目标:
公平性和平等性原则:城市公用事业价格的制定要使得各个收入阶层的人都有能力承担生活必需品的费用,并且注意城市公用事业和服务定价对社会收入分配的影响。
资源高效配置原则:资源价格要真正反映资源的经济成本,使得这一稀缺资源能够在不同用户以及不同用途之间进行高效率配置。
成本回收原则:使得用户支付的价格能够补偿对资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以保证投资回报、维持正常运行并促进可持续开发利用。
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资源这种不可替代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要使得可更新的资源存量和更新能力加以保持,在价格中包含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成本。
四、对目前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财政补贴改革的建议
(一)短期内采取供给补贴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从长期看要通过需求补贴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在目前的改革阶段,城市公用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解决短缺问题,因此改革要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中心,财政补贴的选择也要围绕解决短缺问题来进行。由于企业还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还需要承担较多社会公益性成本,这部分成本显然需要政府来最终负责。由于城市公用事业价格改革的滞后,企业也无法通过城市公用事业的价格弥补成本并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也需要政府对企业的正常运营维护加以支持和提供保障。因此,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财政补贴思路要侧重于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在财政补贴方法上要选择企业补贴(供给补贴),即通过财政资金补贴企业的社会公益性成本,或是采取其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降低企业的投资和运营成本,逐渐解决困扰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短缺问题。
随着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短缺问题会得到解决,价格改革也会逐渐到位。此时,价格不仅足以弥补企业的成本,并使企业能通过价格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且价格也应该成为促使企业根据竞争和需求状况来降低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的市场机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已经能够按照市场机制和规律的要求,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因此,此时的财政补贴政策应该以消费者为中心,侧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特别是解决贫困消费者的消费问题,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财政补贴方法的选择上要以消费补贴(需求补贴)为主,采取各种直接或间接方法,解决现有贫困消费者的消费负担,以及那些尚未获得城市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的潜在消费者的可得性问题。
(二)控制财政补贴的逆向激励与负面影响
城市公用事业财政补贴是政府出于弥补市场失灵和促进社会公平的目的,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干预,因此是一种次优选择。但是,在政府改变了市场机制的同时,也会施加额外的激励措施。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政策设计者常常并不了解真实情况,也无法控制具有理性经济人特征的企业和消费者的激励选择。因此补贴机制也可能会诱使企业和消费者做出不同于市场机制下的利益最大化选择,而理性个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可能并不是设计补贴机制所希望出现的结果。补贴的利益相关者的激励与公共政策目标并不一致。例如,考虑政府和城市公用事业企业之间的博弈,虽然政府希望企业能够服务于社会和贫困人群,但企业出于盈利的目的,可能没有扩展网络、服务贫困地区和增加产出的经济刺激,补贴能够提供给企业这样的激励吗?企业会不会因此降低了相应的服务质量?在通过财政补贴弥补企业的社会公益性亏损情况下,由于不了解企业成本等相关信息,企业会有激励虚报能够得到补贴的那部分成本信息;在设计为贫困消费者获得的城市公用事业补贴,也可能会成为非贫困消费者努力去获得的目标。因此要防止财政补贴的逆向激励,防止出现“好心没办成好事”。因此在设计补贴政策的时候,必须考虑到逆向激励的存在。特别当补贴是由私营企业实施的时候,必须加强管制和监督,这对于减轻潜在的逆向激励,提供符合一定质量水平的产品非常关键。
同时,由于补贴降低了消费者获得城市公用事业的成本,如果机制设计不当,也会造成消费者的过度消费,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补贴还会造成财政压力增加、扭曲企业激励等负面影响,这些在设计补贴时必须注意。
(三)财政补贴机制应该规范、透明,具有可预见性
财政补贴机制应该规范化,应该通过专门的法规界定财政补贴的目的、补贴资金的来源以及补贴程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尽量避免补贴管理和操作中的随意性。
从管理的角度看,在其他方面不变的情况下,财政补贴管理工作和控制程序应该尽量简化以最小化管理、监督和执行成本。同时,也应该降低受益者申请所花费的时间,降低理解和填写申请表格以及参与补贴计划的时间成本。
财政补贴的透明是指补贴计划受益对象的资格标准、执行和管理补贴过程的透明程度。补贴的透明应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定性:补贴资金在各地区分配的规则是怎样的?地方政府如何识别受益者并且进行挑选?有明确的补贴合格标准吗?补贴分配的责任是明确定义的吗?补贴是由独立机构管理的吗?补贴程序和结果是不是为公众所知?等。只要回答了上述问题,基本可以为补贴的透明确立一个基本的框架,将补贴的过程和结果置于阳光之下,有利于杜绝补贴过程中的腐败和扭曲。
另外,财政补贴计划的确定和执行机制也应给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稳定的预期和可预见性。这包括要尽早将补贴的目的和原则公之于众,补贴的程序和管理机构等信息应该方便获得、补贴申请应该便于操作、补贴结果应该便于查询等。一旦确立了受益对象的资格标准和程序,潜在的参与人将能自动预测自己获得补贴的可能性和补贴数额,从而杜绝补贴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腐败现象。
(四)深化城市公用事业价格体制改革
城市公用事业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最大限度地运用市场机制。同时,对不能或不能完全由市场决定其价格的某些垄断性、基础性的资源产品,政府的价格管制要形成反映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够及时灵活调整、透明度高的机制,以尽可能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减少或防止资源价格的扭曲。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最重要的作用机制。只有合适的价格才能正确反映供给和需求,才能正确调动资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保证资源最大限度的合理使用。
从改革的方向看,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最终应形成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政府应摈弃行政性干预和管理价格的方式,主要通过制定相关的税费政策和监管手段等进行适度调控,促使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状况。尽管城市公用事业自身具有某些特定的属性,但从长远来看,并不能改变市场机制作为其价格变动基础性调节机制的特征。新型资源产品价格机制的形成,有利于市场价格有效地刺激企业经营者加强管理、改进技术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 Angel-Urdinola, D,Wodon,Q Do Utility Subsidies Reach the Poor? Framework and Evidence for Cape Verde, Sao Tome, and Rwanda[J] Economics Bulletin, 2007,9(4):1-7
[2] 李俊峰公用产品价格改革与保障低收入群体利益的关系[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2)
[3] 柳萍关于完善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机制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1)
[4] Coady, D, Grosh, M, Hoddinott,J Targeting of Transf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eview of Lessons and Experience[R]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2004
[5] Foster, V, Yepes,T Is Cost Recovery a Feasible Objective for Water and Electricity? Finance, Private Sector, and Infrastructure Department,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Region[R] 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2005
[6] Fankhausera,S,Tepicb,S Can Poor Consumers Pay for Energy and Water? An Affordability Analysis for Transition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2007,35(2):1038-1049
[7] 王晓红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上涨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影响[J]中国物价,2007,(9)
[8] Kessides,I,Miniaci,R,Scarpa,C,Valbonesi,P Toward Defining and Measuring the Affordability of Public Utility Services[R]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s No4915, The World Bank,2009
[9] Katharina,G,Popov,A,Pushak,N Does 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 Improve Performance in Electricity and Water Distribution?[R] Washington, DC:Trends and Policy Options No6, The World Bank, 2009
[10] Komives, K, Foster, V,Halpern,J,Wodon,Q Water, Electricity, and the Poor: Who Benefits from Utility Subsidies?[R]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2005
[11] David le Blanc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ariffs and Subsidies in Water Provision to Urban Househol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R] DESA Working Paper No63,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