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的优势范文

时间:2024-01-26 17:5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防治的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防治的优势

篇1

【关键词】城市园林;有害生物;问题分析;对策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城市环境质量。

1.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

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在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每天都有新的疫点发生,其蔓延之势已覆盖了我国5亿多亩森林。危害100多种植物的美国白蛾在辽宁、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并未“扑灭”,而且新疫点频频出现,现对北京已成包围之势,正在敲响北京的大门。国槐的蛀干害虫锈色粒肩天牛,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以河南、山东南部为根据地,局部为害国槐、栾树,九十年代中期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出击,成为蛀干害虫的优势种,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树“国槐”新的重要蛀虫。从未过长江的北方蛀虫臭椿沟眶象,在本世纪初,跟随寄主千头椿大举入侵上海市,形成严重危害。日本松干蚧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遍及华东各省,如今又向东北扩散,吉林省1994年首次发现受其侵害,至2002年发生面积已达27万亩,成灾面积13.5万亩,4万亩松林在虫口下濒死或枯死。杉树、柏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向北已蔓延到沈阳,大有向东北扩散之势。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面积已达50万公顷。青杨虎天牛在黑龙江哈尔滨周边地区再度暴发成灾。蔗扁蛾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鳞翅目钻蛀性害虫,危害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防治难度较大,如今已遍及华东、华中、华北、西南、东北等各地城市园林,危害植物达22科之多,除巴西木、发财树、绿萝、一品红、棕竹、鹅掌柴外,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园林许多木本、草本花卉被其侵害。杨树烂皮病1999年春在东北全部及华北、内蒙古部分地区流行,被害致死柳、杨等绿化树木近15万株。松枯梢病在山西、陕西、辽宁大发生,大连沿海地区的大片黑松患病死亡。银杏大蚕蛾仅在陕西就发生2万公顷,东亚飞蝗在西北、华北再度暴发成灾。2003年春,长春市因冻害死亡杨、柳树2万余株,由冻害引发病害,严重染病的树木3万多株。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作为畜禽饲料、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被引入并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以极快的无性繁殖,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

2.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

园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间互相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体的纽带。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五小害虫”(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

2.2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害虫与寄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协同进化关系,可以说植物一栽下去就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是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源头。

2.3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猖獗

随着国际间植物交流的频繁,侵入型害虫不断传入我国,而我们当地天敌尚不能马上跟踪适应,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丧失使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严重危害100余种花卉植物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和前面提到的蔗扁蛾就是近年从国外传入的,并在短短两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

2.4城市生态恶化为病虫害的发生开启了方便之门

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佳、人为破坏频发;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了有害生物的大发生。当某种生态因子达到灾变程度,养护管理又长期相当不力时,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园林植物病虫害就暴发成灾,发展成为自然生物灾害。

2.5气候异常促使城市园林病虫害大发生

在城市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园林植物生长势极弱,这时气候方面的因素则变成决定性影响因子。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国家林业局专家组确定为灾变性气候引起。2003年春长春大量树木死亡也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

3.防治的对策

3.1加强抗性植物品种的选育及应用

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植物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实,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等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

3.2加强养护管理,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加强养护管理就是人为地调整适合目的植物生长,而不适合有害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目的植物能健康、茁壮地生长,有害生物很难侵入,也不能大量繁殖,对目的植物构成威胁。从根本上解决植物衰退病这一难题。

3.3从规划设计着手,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以乔木为主,实行乔、灌、藤、花、草多种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荫型绿化,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遮阴效果好的复层种植结构。北方冬季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大可不必一味追求完美的绿色,去与自然规律进行无谓的抗争。

3.4应用最新科研成果,保护环境,使有害生物的控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应该把促进植物体内、体表以及周围环境中有益生物增长、调整生态和微生态环境这样一种生态防治手段纳入到控制园林植物中有害生物的措施中去,其中生物防治是最廉价、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4.结语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而且园林绿化本身就是一门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因此,园林要与农业、林业、水产养殖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不仅要认真研究园林绿化的精髓,还要发扬园林的合理植物配置,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科]

【参考文献】

篇2

4种。1、最常见的就是将生物质放在炉子里烧,将其粉碎后放到装置中气化后烧其产生的气体。

2、将其粉碎后烘干后制成颗粒后像煤一样放到炉排上烧。

3、将其粉碎后烘干后制成颗粒后将其放到燃烧机中燃烧。

4、将其粉碎后烘干后制成颗粒后将其气化之后再烧。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高中学生 知识点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64

新时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教育也要积极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培育出更多具有较强灵活应用知识点能力的人才。本人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想要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本文就几种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灵活应用生物知识点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生物教师要具有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意识

为了有效培养高中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的能力,首先要求生物教师有较强的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的意识,这样教师才能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切实达到提升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目的。而目前影响高中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能力提升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方面的意识不强,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有划分一定的精力用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要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能力的方法

培养高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不仅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教师掌握有效方法与技巧的教学活动,因此,要求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有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的意识,而且要求教师掌握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的方法,这样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有助教师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点进行应用的方法,作为生物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学习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三、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教师在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意识,而且也引导学生掌握了将理论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方法。

而在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对知识点本身的讲解,而忽视了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进而影响了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点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结合知识点,积极的选择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对学生进行的知识点讲解与案例结合起来,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的目的。

四、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做练习题目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如果能够及时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练习,那么对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通过让学生做练习题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例如本人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新的知识点讲解之后,就及时给出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做,学生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能够对教师讲解的新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领悟到新的知识点该如何应用,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虽然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做生物题目,与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学生灵活应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一些题目,对提升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要及时地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

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培养高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也要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作用,通过有效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达到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呢?

(一)将知识点的讲解与相关的实验结合起来

为了通过实验有效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能够与相关的实验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又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知识点是如何应用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

为了通过实验有效培养高中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实验操作的机会。应该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教师要积极的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际动手学生会真正感受到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并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鼓励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篇4

一、鼢鼠

(一)形态特征

中华鼢鼠名瞎老、瞎瞎、体型粗壮,毛色呈灰褐色。成年鼠体长180~250mm,一般雄鼠大于雌鼠,四肢较短,前肢粗而有力,前足生有镰刀状的长爪,眼睛退化,极小。尾细长,约50~60mm,背有稀疏的毛。

(二)危害现状

中华鼢鼠主要危害林木幼树幼苗及苗圃苗木,主要是沙棘、山杏、榆树、桦树、华山松,油松等为主,它们在取食、、构筑巢穴洞道的活动中啃食幼树皮、根茎、截断苗木的根系,并将新土推出地表,形成大小不一的土丘,覆盖了牧草和幼树幼苗,致使苗木失水枯死,影响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危害程度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毁林现象,严重威胁着林业建设的成果及现代林业的发展壮大。

(三) 防治措施

1.营林措施:根据鼢鼠的危害特点,对新造林地避免营造针叶纯林或阔叶纯林,主导营造针阔混交林,并适当加大造林密度,以提早林木郁闭,实行穴状整地或在营造过程中同时进行药物投放,限制鼢鼠活动。

2.生物方法:

(1)利用茬子(一种油料作物)对鼢鼠的驱避作用,在苗圃地周围或人畜活动频繁地段带状或环状种植茬子,以保护苗圃或人工林不受鼢鼠危害。

(2)抗生育技术。鼠类抗生育药剂是一种以降低害鼠出生率为目标的药剂,是通过对生殖生理起作用,致使单性或两性永久不育或短期不育,从而减少后代数量或降低子代生殖能力。生产防治试验证明鼠类不育剂可降低鼠口密度75%~80%,防治地下鼠类口密度平均减退69.5%,最高可达76.5%,一次防治效果可持续三年。

3.人工捕杀:利用弓箭法、三角架压箭法和TO~968A型弹力来鼠器进行人工机械捕杀,此方法适用于小面积零星发生地段。

4.化学防治:根据甘肃省多年来在鼢鼠防治方面的经验,鼢鼠灵对鼢鼠适口性好、取食率高,经济方便,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杀鼠剂,适于林区和苗圃大面积推广,于春、秋两季早晨下午鼠害活动高峰期,早上一般6:00~10:00钟,下午4:00以后,采用插洞法与开洞法相结合的投药方式进行大面积防治。

二、落叶松叶蜂

(一)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6.1~6.5mm,体黑色,有光泽。触角黑色;端部及下方淡褐色。上颚基部黑色,端部褐色。上唇、唇基前缘、前胸背板后缘、翅基片、腹部第九背板均淡黄色,其余部分均黑色,足基节基部黑色,腿节中段、胫节端部,跗节端部均淡黑色,其余淡黄色。翅透明,翅脉淡黄褐色,翅痣淡黄色。雄虫体长4.8~5.6mm,全身黑色,其余与雌虫相同。

卵 透明,长椭圆形。初产时白色或略带淡绿色,逐渐呈黄色,长约1.0~1.5mm,宽约0.4~0.6mm。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1~16mm,平均14.5mm,头绿色,有褐黄色斑点,冠缝清楚可风,两侧布满暗红褐色斑点。上唇褐色。头圆形,触角末节短平。全身绿色。背线深绿色,亚背线白色,气门线白色,胸足周围有白色斑。

茧 长5.5~7mm,宽2.5~3mm,暗褐色。

(二)危害现状

又称落叶松红腹叶蜂。幼虫取食落叶松针叶,大发生时可将成片落叶松针叶,大发生时可将成片落叶松林针叶食光。尤其对幼树危害极大,可使新梢弯曲,枝条枯死,树冠变形,难以成林郁闭。主要危害日本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

(三)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于5月下旬~6月上旬落叶松叶蜂2~3龄幼虫危害高峰期,选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或Bt乳剂1000倍液、核型多角体病毒2.5*1010孢子/m1、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2000~2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对于树势高大,郁闭度高,喷雾防治困难的林分,可使用苦参烟碱烟剂亩用量1.5公斤防治。同时开展对寄生蜂、寄生蝇和捕食性昆虫的利用研究,充分发挥生物防治的效能。

2.化学防治。对于防治现场远离人,畜活动区域,生物防治措施难以控制的成灾林分,使用敌敌畏烟剂(亩用量1公斤/次或使用氧乳油喷雾化防治。

篇5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和成效

国家政府及地方政府十分注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自2010年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后,各地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参与其中,提升自身价值,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手段。通过软环境建设、人员素质提升、加强管理、调整工作流程等手段,做到了优质护理服务,所起到的成效也非常显著,加强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与工作热情,进一步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及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非营利医疗机构,由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以社区服务为主体、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教育、医疗、康复等综合性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大约在3~5万人,对常用需求,例如床位、基本设备、常用药品、急救药品等合理、按需求比例配置[1]。

2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是人们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积极响应,融入“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了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需要提高服务质量,以下分析了具体实施措施:

2.1营造基础护理氛围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强调优质护理服务,建设软环境,如宣传条幅、宣传卡等,使护理人员置身于“优质护理服务”的氛围中,在公告栏中应该及时更新目前流行病、传染病及相关预防方法,让患者能够在护理中心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

2.2调整工作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面对的居民患者大多属于老年人,护理需求增加。因此,对护理人员编组分班,每个责任组由2~3名护士组成,并设立责任组长,实行指导并监督护士工作,落实基础护理的工作内容。对护士制定岗位责任制,如护士需要提前10min进入负责病房进行护理,并热情、主动的询问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2.3合理配置人员 护理人员的工作比较繁琐、劳累,因此,对护理人员编排两班制,由夜间1~2名值班护士调整到晚班一人一房监护护理。使护理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为患者服务,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班,两班护士需要通过交班了解患者情况,保证护理工作的完整性。

2.4组织培训 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分配护士到各地方大型医疗机构进行学习,所有学习人员需要在通过理论知识考核后才能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培训人员需要分批进行,一方面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人员结构稳定,另一方面也不会对培训机构造成太大压力[2]。

2.5加强护理手段 护理人员需要提高安全护理意识,实行责任制,有专门护士负责,对不能自理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如刷牙、洗脸、更换床单被褥等,对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自理患者可以协助护理。护理手段的提高离不开护士的责任心。因此,需要通过巡视病房、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护理手段。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每日对自己负责的患者进行了解并登记,包括病房、病床、姓名、疗程等,由患者或家属签名确认。

2.6加强沟通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大力开展沟通服务,由于老年患者较多,护士需要经常与患者聊天、沟通,了解患者需要,给予患者安慰,对患者进行医疗护理知识宣传教育,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3]。

2.7完善管理方法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点,需要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并制定表格式护理文件,按照书写要求填写,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文书需要建立在科学、完整、真实、全面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护理文书进行填写,并由护士组长监督检查。

2.8建立竞争机制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非盈利机构,工作人员时常会产生对工作怠慢,对患者需求不予理睬、责任心不强等心理,在工作中不求进取,不负责任。因此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对护士人员进行监督检查、评估考核,成绩优异者可晋级或者评为“明星护士”并给予一定奖励,对于考核不达标者给予一定惩罚。在服务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具体到责任人,质量管理小组与当事人了解情况,并及时帮助当事人及时解决,引以为戒,对其他服务人员加强培训,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质量创新后的成效

通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的环境、宣传教育、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日常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也逐渐加强[4]。

3.1成效一 全面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的业务能力: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后,良好的服务态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得到了最佳服务,满意度增加。护士的整体职业形象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对患者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态度、礼貌用语以及专业的护理技术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服务。巡视病房先敲门,对患者更加体贴、温馨的照顾,对患者需求及时了解,并加以解决,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营造出一种优质服务护理的氛围。

3.2成效二 护理人员专业机能的提升:在加强技能培训后,护理人员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护理工作带来了优质服务,对患者的问题进行专业性回答。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不怕辛苦,及时做好各项治疗工作及清洁工作,熟练、准确、及时的执行医嘱。护理人员的技术过硬、工作认真、知识全面也为护理人员增加了自信心。

3.3成效三 普及健康知识:在护理工作完成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询问、沟通,及时了解患者需要,同时为患者进行安全教育知识宣传,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也为减少医疗事故纠纷做出贡献[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面向的群体不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的患者,还有同社区内的居民,提高健康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将健康知识普及到人民群众中。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理念是提升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投身其中,让患者感受到更浓烈的优质护理服务氛围。护理人员注重细节化、了解患者需求等个性化服务,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特点。护理质量与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有效落实了优质护理服务,为社会稳定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建军.河南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许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3]陈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状况及资源公平性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3.

篇6

 

传统的智力受到社会文化尤其是学校的影响,比较重视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但是这种观念却忽视了人类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空间能力等等,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人的智力结构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组成,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能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然智力,因此学校不能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来决定学生的优秀与否。幼儿师范专业教育不是以升学为目标,而是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因此物理教学不能按照专业物理的教学方式,应该进行“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项,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

 

1.在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说,发展语言智力。

 

语言能力是幼师生的基本技能之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说、讨论总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力,锻炼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例如,采用让学生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在上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位物理学家,搜集资料了解这位物理学家的事迹和物理成就,上课的时候,请小组代表来讲,并就故事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2.利用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智力。

 

音乐是幼儿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所以幼儿师范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唱歌表演的技能,因此必须培养发展音乐节奏智力。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物理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声频盛宴,音乐辅助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物理知识生动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节奏智力。例如在学习“电路”知识时,用多媒体播放物理教育专家编曲演唱的“电路歌”,不仅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了物理知识规律,而且给了学生音乐创作灵感,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

 

3.在物理教学中组织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理逻辑智力。

 

数理逻辑智力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幼儿师范专业物理教学中组织“模拟幼儿科学课堂”活动,让学生自己讲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合,编写幼儿科学课的教案,模拟幼儿教师讲课,讲完后通过教师同学评价,自己反思。这个活动,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自己组织上课形式和讲课语言,需要的是综合组织逻辑能力。通过这样类似的活动,使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4.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实验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力。

 

在物理学习中,设计大量的空间物理现象,因此视觉空间智力是物理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是学习和解释物理问题不可缺少的。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力。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时,可以通过“透明的小玻璃杯”实验教学:在大玻璃杯中放入小玻璃杯,学生可以观察到,然后往玻璃杯中慢慢倒入色拉油,慢慢的小玻璃杯消失在色拉油中,看不到了。最后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的原理:告诉学生们黄色的液体是色拉油,并给出色拉油的折射率和玻璃的折射率。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揭开谜底:“光在两种折射率相同的介质中不发生折射,因此光线从色拉油中完全透过小玻璃杯”。这个似魔术的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对实验的空间现象进行辨别和记忆,发展了他们的视觉空间智力。

 

5.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评价,发展学生的自知自省智力。

 

自知自省智力,主要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以此进行思维,形成正确的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物理课堂中,学生通过对物理问题的总结反思,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在发展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激励自己扬长避短,得到更好的发展。

 

6.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智力。

 

在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人际交往智力的培养比不可少。学生必须擅长沟通和和合作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立足于社会。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作业或课题,让其分工合作完成。例如对物理学校有趣故事的搜集和讲解,可以有人负责搜集,有人负责整理,有人负责讲述等等。

 

7.在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然智力。

 

幼儿的观察能力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自然观察智力也成为幼师学生的基本智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例如,在进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时,用一根条形磁铁的一端去靠近小磁针的同名磁极时,它们相互吸引。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这一实验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的结论相矛盾,为什么呢?重视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理学科教育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多元智力理论要求我们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智力。作为幼儿师范学院自然学科物理老师,应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采用多种灵活的课堂教学,既提高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又兼顾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育人才。

篇7

关键词 森林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 S763.3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14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直是社会以及人们十分重视的一项任务,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飞速提升的今天,资源有着相应的耗竭和不可再生性,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成了必须要坚持的战略。在森林资源保护中,森林虫害危害极大[1-3],我国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着重研究并获得新的技术,对我国资源保护有积极的实质性作用。

1 森林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的特点

森林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主要是运用生物之间的克制关系进行森林虫害的有效控制。森林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与传统的生物防治技术相比有着许多优势和特点[1],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环保性

在传统的森林虫害防治技术中会利用到化学农药等一些有害物质进行森林虫害防治,这些化学农药等虽然对森林虫害有着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同时也对森林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4],甚至危及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式,并不是解决森林虫害的根本方式。而生物防治新技术是采用一种新的生物方法防控森林虫害,具有得天独厚的环保性。

1.2 低成本性

传统森林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是使用具有一定危害的化学物质,对环境以及水质等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性;同时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有些化学物质比较少见,甚至是十分珍贵的化学资源,在自然环境中也不易找寻。因此,传统森林虫害防治技术资源成本较高。而森林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却在这一方面有极大的进步,所需要的生物资源在自然环境中比较容易寻找,具有着一定的低成本性。

2 森林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

2.1 鸟类应用

大部分鸟类以虫类为食,但有些鸟类食用害虫,有些鸟类不会分辨害虫和益虫。在食用害虫的鸟类中啄木鸟是主要鸟类,啄木鸟会寻觅隐藏在森林中的害虫,对森林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森林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中,工作人员通过引入天敌鸟类控制害虫对森林的危害,不仅降低了经济成本,还具有显著的环保作用,对森林虫害防治十分有效。

2.2 昆虫应用

森林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中昆虫的应用,就是利用昆虫的寄生性和扑食性,作为害虫的天敌昆虫。工作人员需要对环境进行一定的改善,使环境更加适合昆虫生存,同时不适合害虫生存生长,昆虫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可增强扑食性以及寄生性,有利于消灭森林害虫保护森林资源[5]。在改良昆x的生活环境时,工作人员可把单一林园改造成混合性林园,为昆虫生存创造一定的优势,对除去害虫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当有些地区天敌昆虫数量较少时,可以从其他邻近地方引入,并进行一定的养殖。在适宜环境中培育昆虫,使其在一定的时间内繁殖,再引入到森林中,即可进行森林害虫的防除。

2.3 生物酶应用

蛋白酶是生物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酶,其含有的基团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代谢有十分必要的作用,也是其他物质无法代替的。这种被称为蛋白酶抑制剂的物质对外来蛋白水解酶有十分重要的抵制作用,故而能够较好地抵御危害。通常蛋白酶可以抑制住昆虫体内蛋白的活性,从而对害虫的消化系统造成一定的干扰,使害虫因大量缺少氨基酸而无法正常生长,造成害虫的直接死亡。由于此方法在降低经济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以及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所以这种生物酶的应用在森林环境保护中得到了大量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结语

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珍贵,因此必须要提高对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并且要严格有效利用已有的生物新技术,控制害虫对我国森林资源造成的危害,保护森林资源。同时也要不断地尝试和进步,不断地研究和开发出更经济更环保的森林虫害防治技术,为我国森林虫害防治做出更大的贡献,对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加积极有效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 李学梅.森林虫害的生物防治新技术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8):184.

[2] 周立.森林虫害监测与防治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3S集成技术实现[J].林业资源管理,1999(1):60-63.

[3] 陈永生,孙玉剑,张旭东.林业有害生物全年预计发生1.9亿亩[J].农药市场信息,2012(21):45.

篇8

[关键词] 东亚飞蝗 综合防治技术 浅谈

[中图分类号] S4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081-01

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推广,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采用不同技术相结合控制东亚飞蝗的方法。

1 生物防治同化学防治结合降低蝗虫虫口密度

通过多年防蝗经验的总结,同代东亚飞蝗的发生往往是高密度区与低密度区相伴;同时由于东亚飞蝗的群聚性,在大面积的发生区内,尤其是农田夹荒地、撂荒地只集中在散乱分布的点、片为害。不同代的东亚飞蝗发生情况有时差异很大,例如本代东亚飞蝗发生面积大、密度高,由于采取大力的防治措施,使本代残蝗数量少,下代蝗虫发生密度和面积就明显降低。这就要求对不同发生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控制东亚飞蝗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化学防治作为东亚飞蝗大发生时的主要防治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东亚飞蝗虫口密度和数量,而试验和实践表明生物防治只适用于东亚飞蝗发生密度较低、数量较少的发生区。针对东亚飞蝗的发生特点结合以上两种防治方法的优势和劣势,可采取生物防治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蝗虫虫口密度。当东亚飞蝗发生密度高、面积大时,采取化学防治方法,以期达到迅速灭杀东亚飞蝗、大幅度降低虫口密度的目的;当东亚飞蝗发生密度较低、面积较小时,采取生物防治方法;当东亚飞蝗总体发生程度高,但局部片区发生密度低时,采取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方法;当东亚飞蝗总体发生程度不高,但局部发生密度较高时,采取化学防治定点清除,大面积生物防治控制虫口数量的方法。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在保证有效控制东亚飞蝗虫口数量、减少农业损失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减少残留、污染等负面影响,保证农业生产的长期安全。

2 飞机防治同地面防治结合保证无漏防降低防治成本

飞机防治东亚飞蝗具有:速度快、工效高、防效好、用药少、污染小等特点,但其受气象条件及环境影响较大,致使因飞行条件限制,某些蝗虫发生区无法进行飞机防治,预定飞防区内某些边角漏防,并且小面积发生区,大面积零散发生区不适宜采取飞机防治。而地面防治具有机动性强、组织简便、防治工作受环境影响小等优势。

在多年的东亚飞蝗防治工作中,飞机防治同地面防治相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在东亚飞蝗发生面积大、密度高的地区采取飞机防治,以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加快防治速度,同时组织地面专业队对飞机防治难以达到的边角、漏防区域进行补防,保证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在东亚飞蝗发生分散、密度较低的区域,采用专业队和农民联合进行地面防治,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前提下,防止了资源浪费,同时也节约了防治费用。

3 生态控蝗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结合实现对蝗虫的可持续控制

生态控蝗作为可持续控制蝗灾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降低生态控制区内蝗虫密度,保护控制区内的天敌,丰富其种类,增加其数量,还可隔离蝗区,防止蝗虫扩散为害。而且生态控蝗还可与产业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减轻蝗害、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但在当前东亚飞蝗发生情况和现实条件下,生态控制必须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结合才能达到标本兼治和中长期持续控制蝗灾的目标。

篇9

按照创办营业实体有关规定,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鼓励和引导成立专业化防治组织,大力扶持单位和个人积极创办森林植物医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等实体,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诊断、防治咨询、防治设计、承包防治等业务,明码实价,加速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建立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的新型社会化防治机制。同时要切实加强对社会化专业防治组织市场化运作的监管,建立专业防治组织和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规范防治行为,保障防治市场公平、公正、有序竞争。

充分利用好各级森防检疫机构创办的森林网络医院。目前,各级森防检疫机构已经开通森林网络医院,已经丰富了几百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鉴定、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等方面的基础资料,通过微机网络系统传输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知识,既有森防检疫专家坐诊答疑,又有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技术查询,还有相应的图片和视频,对广大林农咨询和查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方便、快捷的平台和载体。要对森林网络医院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林农和森林经营者尽快掌握森林网络医院的使用方法,使森林网络医院尽快发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强化管理,有效促进林改后防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落实防治工作的“三项监督”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森防检疫机构要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按防治总体规划完成年度任务,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加强防治设计的审核与监督,按灾害防控的种类、面积、林分资源等情况,预审防治方案,保证科学作业;加强对农药、药械使用管理监督,按规定使用,防止污染环境。

实现防治工作的“四个转变”

充分发挥森防机构主体优势,强化人才、技术、设备等服务功能。在管理职能上,从行政管理型向职能服务型转变,着力解决服务硬件建设,建立药械、药物储备库,森林植物检疫除害处理场所,为基层防治工作提供物资保障;在防治方式上,由被动防治型向主动预防型转变。对当地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定期监测,及时向林农动态趋势,采取主动预防措施,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在组织形式上,从防治“大帮轰”向专业化防治转变,发挥技术、设备、技能等优势,提高防治的作业水平,确保实现防治效果最佳化;在资金筹集上,由林业部门单一补贴向社会多元化投资转变,利用林业优惠政策和防治工程项目,公开向社会招标,吸引社会资金,扩展融资渠道。

预防为主,实现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篇10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 防控措施

1森林有害生物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危害形式、预防治理措施、生态经济评价及其法律政策制订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有效保护当地森林资源,推动区域林业生态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但是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预防治理实用技术体系,无法形成独立完整的立体防治网络,难以实现对林I有害生物的持续监控和有效治理,无法满足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体系构建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传播途径、传播机制、发生发展的特点,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实施好、落实好,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

2.1预警机制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采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治理策略。对通报发现有疫情的区域,应全面调查和清理病死木,做到全面无公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加强对疫区苗木的监管,严控从疫区调运苗木,加大对苗木的检疫检查力度,杜绝疫病向外传播。加强对隶属不同区域的苗木及其木制品调运的检疫检查力度,特别是应加强对外贸进出口的苗木及其木制品的外来有害生物的检疫检查力度,对检疫出有害生物的物品应就地封存,尽快查明传播源后做无害化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因此,加强植物检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植物检疫水平和科技含量,建立以林业苗木检疫检测为主、进出口检测检疫为辅的联合防御体系,实现共建共防,联合预警。

2.2干群联动机制建设

目前,我国造林类型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造林面积大且较为零散,伴随而来的森林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呈现复杂多变的态势,加之防治经费有限,专门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相对缺乏,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任务十分繁重,导致治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当前森林经营管理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条件下,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林农参与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有害生物的防控效率及其防控效果,而且对提升营造林的治理效果、增加林农的收入、缩减投入产出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采取有力措施,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彰显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群控群防,干群联动,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成败至关重要。

2.3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除采取人工去除染病林木植株,就地销毁外,还可以利用诱捕器、黑光灯诱杀等对成虫进行诱捕,利用化学试剂进行药物毒杀等。然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根据有害生物特性选择适用的生物防治技术,如推广使用对有益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小的病毒、Bt、白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根据对有害生物的系统分析研究,在系统评估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引进、释放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作用。如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利用大唼腊甲红脂大小蠹等。此外,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适时将遗传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应用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同样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比人工物理化学捕杀及诱捕措施,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投入少、无公害、无污染等诸多优势,而且也有利于保护林业生态平衡。因此,加大在生物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对促进今后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4实用技术应用与开发

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损害,除强化对有害生物本身的防治,采取生物、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有害生物消灭,达到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外,更为直接科学有效的措施是充分利用森林植物本身的持续抗性作用,即通过混交的方式建立抗病虫的林分结构,或通过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将森林植物的防御、耐害、补偿和诱导抗性等调整到最佳状态。

此外,充分挖掘有害生物的潜在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云南云县、贵州关岭等地,利用有害生物紫茎泽兰通过“脱毒、脱苦、脱臭”处理,变成优质饲料,一方面,提升了群众防治有害生物紫茎泽兰的自觉性和推动力,有效地抑制了紫茎泽兰的蔓延,保护区域生态经济;另一方面,为当地畜牧业提供了廉价的饲料来源,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畜牧业的发展。

2.5奖惩机制建设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与治理,应坚持“奖惩并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决不能顾此失彼。为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除林业检测检疫人员恪守职责、严格执法外,应通过立法或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予以规避,以减少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发生的机率。为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积极性,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之发挥最大的防控效果,进而推动林业生态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