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纪律范文
时间:2023-04-06 19:0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课堂纪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浅谈小学课堂纪律管理 如何规范信息技术课堂纪律 让道德认同规范有效课堂纪律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纪律与课堂管理 如何组织好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 浅谈小学课堂纪律问题解决技巧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把握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纪律的管理 关于小学数学之课堂纪律调控策略 小学生课堂纪律管理探究 小学低年级如何组织课堂纪律 浅谈管理小学生的课堂纪律 小学低段课堂纪律管理的对策思考 中小学惩罚式课堂纪律的反思 如何强化小学课堂纪律管理的研究 浅析小学低段课堂纪律的管理 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纪律问题成因 浅谈课堂纪律管理 如何看待课堂纪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10-5/2015-5-31.
[3] 王晶华.美国学堂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4] 李茂.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 唐劲松,王秋英.走进美国课堂:美国中小学教育观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6] Student Code of Conduct Handbook, Sulphur Springs Independent School District,2009[EB/OL].http:///link?url=5_4lzBtUqXiP2eM5TS73
JzpZuPi1Yl4K_U1YtCEjvssDRdqW_uXdJV0qiYqZKn
Ciwcumoe6eD9xB6F8aF8q4Gnz4XmLncZF8oLEln0z8l
fC,2011-2-6/2015-5-21.
[7] Student Code of Conduct Handbook, Sulphur Springs Independent School District,2009[EB/OL].http:///link?url=5_4lzBtUqXiP2eM5TS73
篇2
关键词:课堂管理;家庭教育;优化措施
教师关注及谈论的焦点往往就是课堂纪律。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所以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所以教师通常会利用教学的各种条件去采取有效的课堂管理,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防止妨碍教学现象的事情发生。
一、产生课堂纪律问题的导火索
1.教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对课堂纪律出现紊乱原因分析中,可以得知,从教师自身谈起,其一就是教师备课材料准备单一、不充分,所以学生不能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导致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懈怠、散漫的学习情绪。第二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削弱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很多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思维时,就容易出现纪律问题,扰乱课堂氛围。第三就是教师不注重因材施教导致的课堂纪律问题的发生。教师往往在一种教学方法取得成效的时候,会将此方法进行推广。这就忽视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度,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平衡状态,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愿。
2.教学课堂与学生的兴趣联系不紧密
教师善于备课,在课堂上抓住学生关注的焦点引入教学内容,营造一个有趣味的课堂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趣味性的课堂不是指形式化的、表面的事物对学生感官的吸引,而是能采取各种有意义的事物刺激学生积极的情绪。而且学生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往往更容易拓展自身思维的想象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深度。如果抛弃了学生兴趣的焦点,轻视兴趣的作用,刻画出呆板的课堂氛围,也必然出现纪律问题。
3.家庭教育的不规范
我国目前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物质水平提高,给孩子提供了优越的成长环境,所以孩子就成了一家人关注的中心,有些家长甚至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而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最深的因素,父母的言谈举止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如果父母不对孩子的行为做出纠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对做错的事情不以为然等不良的情感和生活习惯。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这些学生容易出现烦躁、退缩等不稳定情绪,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实施优化的课堂纪律管理策略
1.规范奖惩制度
首先教师可以在班上构建班规。利用开班会的时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制定纪律管理制度,给学生的自觉性提供一个外在约束力。不仅有约束性规定,也要有奖赏制度,但应注意的是应对学生多多采取鼓励和赞赏的行为激励,也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在适当解决中,达到构建和谐、有张有弛的纪律课堂。
2.发挥鼓励对学生成长的需要
在课堂上可以实施加分和扣分项目的比赛,根据学生的求傩睦砣ス睦和引导他们。比如,以奖励小星星开展题目竞赛,出现问题型行为和答非所问就扣掉小星星,这时学生会为了小组的胜利约束自己的行为,同伴也会相互监督和提醒,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再通过对成绩的评价,让学生、教师充满自信和快乐,带动班上学习氛围的形成。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多予以关注,让他们也能融入课堂中,这时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提出简单的问题给予其回答的自信,也要通过沟通交流发掘这些学生身上的亮点。
3.改变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良好纪律管理的保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所以教师平时要关注学生关注的焦点,及时切进课堂,调动学生深入探知的欲望。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应该构建多元化的课堂,引进游戏活动来支撑教学内容。开展一些新颖的课堂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缓解学习的疲劳,还能调动思维,将注意力重新凝聚起来,体会知识充盈的,维护良好教学秩序。
随着现代教育方式的不断创新,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我们学校长期对课堂改革的研究得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以“任务展示―自主学习(独学)―小组合作(群学)―展示反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自身精力发挥在学习上,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共鸣,主动去倾听老师的问题和有效解决方案。课堂纪律管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自然提升了。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课堂习惯、奖惩机制、教师课堂调控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所以教师总要想尽法子让课堂活跃起来。然而,教师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大班教学”的纪律整顿。这个问题尤其让小学英语老师头痛。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时常想用各种好玩有趣的游戏活动来活跃气氛,可是却发现有时一动起来,就难以收住纪律,全班一下子乱成了一锅粥。如何解决这个“纪律整顿”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在此文中,笔者从一线教学中总结自己的课堂纪律管理经验,从课堂习惯、奖惩机制及教师课堂调控能力三个方面对课堂纪律管理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对课堂纪律管理有困惑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首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堂习惯。在接手一个班级之初,一定要给孩子们立好课堂规矩。在第一堂课上,要让学生们明确英语课上必须遵守的一些行为要求。比如,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严格遵守老师的课堂指令,按要求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倾听或观赏其他同学的发言或表演。要求讲清楚之后,老师还需要在日常课堂中强化训练,让孩子们习以为常。在这一点上,老师一定要自始至终,将一项规定落实到底,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孩子们的自律性就要大打折扣,课堂习惯的效果也很难得到体现。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孩子们很难做到四十分钟关注点一直在教师身上,所以在英语课堂上运用恰当的奖惩机制能够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巩固课堂纪律的管理。当然,为达到更好的效果,课堂上奖励为主,可以不时的给学生树立榜样。例如,教师让学生听录音并进行跟读时,有学生在认真跟读,有学生却趁机低头做小动作,此时,教师可暂停播放录音,引起学生注意,并说:“我发现,某某同学跟读的特别认真,读到那儿,眼睛到那儿,小手也指到了那儿。老师来观察一下,看看还有没有这样的孩子。”几句话之后,可以发现,全班同学都会开始按要求认真跟读。给学生布置任务之后,要注意及时给与反馈。同学都跟读完毕之后,教师不要忘记提一句,“同学们读的棒极了!”不过有时有些调皮的孩子会忽视老师的奖励,反复违反课堂纪律,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采用惩罚措施,一个有意的停顿,一道警示的眼神,或者一个有意的提问,都是一些技巧性的惩罚。除了言语方面的奖励与惩罚,也可以适当的采用物质。孩子们特别喜爱的小贴纸,或教室评比栏中的一面小红旗都可以成为奖惩手段。课堂上有效的将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对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能起到积极作用。
良好的课堂习惯及有效的奖惩机制可以帮助维护课堂纪律,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是落实课堂习惯和奖惩机制的保障。如果一整堂课教师都在让学生听录音,读课文,或者不停的做游戏,孩子们难免疲惫而产生厌烦,教师若不及时进行调控,学生很容易漠视课堂习惯和奖惩机制,违反课堂纪律。所以教师对课堂的调控也是维持课堂纪律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应当注意针对学生的层次性而多样化,一堂课,如果新授内容过少,操练和拓展环节过多,那么课堂上可能就只有成绩相对优秀的孩子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而那些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因为弄不明白老师的任务,参与不了教师组织的活动,他们就容易开小差,影响课堂纪律。相反,如果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过于简单,接受能力好的学生感觉太简单,不感兴趣,也容易违反课堂纪律。所以,教师要及时调控好教学任务,每个教学环节难易得当,兼顾好各层次的学生,使所有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专注学习,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以上是我感觉维持良好课堂纪律所需做到的最基本的几点要求,有了这几点,课堂上的师生氛围可以维持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可以得到保证,教师可以比较顺利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桂平.国外关于课堂纪律问题的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6):77一80.
[2]张光宇.教师因素对课堂纪律的影响[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6(4):29,39.
[3]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0 3:127一130.
篇4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课堂纪律
从课堂纪律来看,当前我们的小学科学课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由材料引起的纪律问题。比如学生用实验材料做一些与本课内容、本实验活动无关的事,跟同伴互相争抢,学生不带材料等;(2)由环境引起的纪律问题。比如教师不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去上科学课,则是到室外去上,到室外却是一团乱等;(3)由教师方面引起的纪律问题。教师必要的约束少了,缺乏对学生进行严谨科学实验规范的教育;(4)由学生交流汇报引起的纪律问题。比如不愿倾听他人的发言和意见,汇报时无秩序等等。
我们说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而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小学科学理念的实施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高度重视第一次上课,用好课来吸引学生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课堂纪律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需要通过漫长的实践课堂教学过程而逐步形成。在很大的程度上讲,头几次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良好课堂纪律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因此,学生在即将开始学习科学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去了解三年级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基础等相关情况。比如在开学初,可以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期望等,这样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三年级小学生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时,教师要让他们明白学这门课程的意义,明白科学大致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在今后的课堂里将会学到些什么?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学?学的过程中又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等。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对小组合作成员的组建,组内的分工等事项也需要交代清楚。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对科学这一学科的热爱和兴趣,为以后的良好科学课堂纪律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用实验材料来调控科学课堂纪律
小学科学课之所以让教师感觉不好上,那样的乱,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材料的提供和使用。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在选择“有结构的材料”时,常常会因为材料本身存在的问题,引起学生过多的无关注意从而影响了课堂纪律。所以,当教师在选用材料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这些材料,要做到“心中有谱”。那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材料对课堂学习活动造成负面的影响呢?
1.教师所选择的材料目的要明确
教师要发掘材料的特性,寻求最简洁、最明了的材料来帮助学生解释科学的现象,以求达到教学目标的完成。例如:《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中食盐、沙、面粉不同次序地出现,他们的结构非常明显,食盐溶解、沙不溶解、面粉学生一时无法判断,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不溶解、认知上有了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触动更大,以后他们就不会轻易下结论。有结构的材料,学生会被材料本身的特性吸引住,专注于研究材料的结果,因而就能避免同主题无关活动的出现。
2.材料的发放要有次序
教学中学生实验材料的呈现,对一节课中的学生纪律调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材料的呈现及时、到位,学生学习与实验的兴趣高,反之就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削弱学生学习兴趣。对哪种材料什么时候发,是一开始就呈现所有的材料,还是一件一件发,发的时间在什么时候,迟发材料同早发材料的关系和什么时候回收等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事先精心设计,早早预设,来不得半点马虎。例如:《点亮小灯泡》一课,是把电池、导线、小电珠一起发还是一件件的发,很有讲究。如果一起发那么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动手连接上,课堂就容易乱。
3.实验材料的数量一定要控制
材料是人手一份、两人一份还是小组一份?不同的材料不同对待,一般情况下,简单的、需要每个学生都动手的材料人手一份,如果需要协助才能完成实验的可以两人或四人小组一份。像《指南针》这课中观察磁铁水平移动时,每个小组一份材料,有利于观察、记录,得出结论。而到课后部分指南针的使用时,人手一个指南针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
三、注重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评价语言的使用
在我们小学科学课堂上有很多的活动、实验,这是很考验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而活动、实验中又会用到各种新奇的、易碎的器材,就会增大出现突发事件的几率。如学生把器材摔破,学生小组活动没有组织好闹不和,学生因为过度的兴奋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等等。这些事件当中有的可能是学生无意的,有的可能就是有意的。原因不同,处理起来自然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了。但课堂上发生这些问题时,教师需要及时、迅速、果断地做出决定,不然会造成更多麻烦。
在调控课堂纪律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多采用积极性的语言。比如:一个小组活动后没有收拾好器材,可以这样说:“如果把器材整理好那就更出色了!”而不是这样说:“怎么器材这么乱!”课堂上尽可能多用一些类似“你是一位非常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你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好!”“你的思维很独特,能具体说说你的想法吗?”等激励语。总之,教师科学、及时地处理突发事件和真诚、客观、平和的评价用语能够有效的让科学课堂的“乱”变得更加美丽!反之,良好的课堂纪律就难以形成。
不过,我们只有正视课堂教学中的“纪律问题”,抓住关键问题,实施有效的方法策略,才能确保我们的小学生实施有效的科学探究,进而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提升科学素养,这也正是我们科学教师应该想的,也是必须去做的!
参考文献:
[1]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
篇5
关键词:低年级;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城镇人口的密度大大增加,而学校网点建设相对滞后,全国各地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来,我校每班人数超过80人,有的甚至达到90人,属于特大班额。在这种情况下,给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教师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如何提高大班额的教学质量,成了我校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要提高大班额的教学质量,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采取多种措施,组织课堂纪律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刚刚走上讲台的时候,有一位老教师对我说:“你的课讲得再好,如果学生不听,那也等于零。”这话说得虽然很朴实,却很有道理,试想,如果教室里乱哄哄的,学生说话、玩玩具,各得其乐,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无论多么高超的教学艺术,也无论讲解得多么精彩,都是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由于班额过大,特别是低年级,要组织好课堂纪律不容易,需要有一定的好方法。
(1)口号加表扬。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还没养成上课要遵守纪律的习惯,常常是上课铃响了,教室里还是一片热闹的景象,这时组织课堂纪律就成了首要工作。我一边“啪啪啪”拍三下,一边说“一二三”,学生听到后齐喊“我坐好”。这个口号提醒了大家,大部分学生坐好了,我先表扬几个坐得好又安静的小朋友,周围的孩子看到别人坐好、安静就得到老师表扬,他马上也安静地坐好,其他的孩子也跟着安静地坐好,就可以开始讲课了。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榜样的力量真的是无穷的。这个方法对一年级学生非常奏效。
(2)参观。班上常常会有几个特别调皮、淘气、好动的孩子,他们不懂得做好上课的准备,只顾说话、玩东西。我则让他们上讲台参观,看看哪个小朋友坐得好,让他一一指出来,我再问他:“你能不能像他们那样坐好?”他会很有信心地说:“能。”这样,回到自己的座位,他会坐得很好,得到他表扬的同学会坐得更直、更专心,没得到他表扬的同学也懂得了上课要遵守纪律,他自己也懂得了上课应该怎样做。
(3)休息一分钟。有时,学生对某件事太激动,特别是上了体育课后,孩子们都是一头一脸的汗水,脸上都是红扑扑的,都还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时我会让他们擦干汗水,口渴的先喝水,完了让所有的孩子伏台休息一分钟,让他们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才开始讲课,使学生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
二、采用多媒体上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正确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直观形象地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化解难点,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洋溢情趣、充满生命的活力。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1)采用多媒体上课,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内容,创设有度、有效的学习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采用多媒体上课,直观形象,演示过程浅显易懂,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低年级学生直观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的逻辑思维还没有完善,用多媒体上课,化抽象为直观,会使学生对知识点容易理解,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3)采用多媒体上课,课堂容量大,学习效率高。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纪律好,教学步骤紧凑,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出很多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开拓思维练习、动手操作等,内容丰富,练习量大。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直观形象、动静结合,既节省教学时间,又使学生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个班,密密麻麻地坐了八十多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检查、管理很难到位,对很多学生照顾不过来,学生在这么多人的学习班中,也很难得到充分发挥展示的机会,因此,我把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分为若干个学组(6~8人一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若干个两人小组。在小组成员的组成上考虑了优差搭配,这样便于学生的对应性学习帮助和学生间的相互督促学习,从而实现了小组学习的最大有效性。平时学习主要是两个人的小组合作。实验证明两个人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对于老师布置的自学内容,两个人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是相互帮助。特别是对课堂练习的检查,通过检查别人的作业,加深自己的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有同桌帮助,学生教学生,学得更快,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我在教学“平移”时,画平移后的图形,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要检查八十多个学生画的图形,相当困难,一节课内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就让学生两人小组互相数格子检查,画错的指出来,教他改正,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多一次的锻炼机会,加深了认识,又把教师从作业堆里解放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有时两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通过大组来解决。在6~8人的大组里,学生有了交流的平台,得到了更多的发言、展示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大家在一起讨论的应是不会的问题,会的问题就不要讨论了,要注意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大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全班讨论来解决。
篇6
关键词: 课堂激励 激励机制 教学策略
深入高校课堂,总会发现一部分学生,甚至大多数学生情绪不高,缺乏必要的激情,课堂气氛疲软,课堂纪律松散。而与此对应的是,教师教学情绪低落,经常“低水平”发挥。高校课堂之冷漠沉闷,懒散拖沓与很多因素有关,而据笔者观察,缺乏有效的课堂激励,是其中原因之一。加大高校课堂激励的力度,探寻适合大学课堂的激励方式,可以有效改变高校课堂的冷漠沉闷。
一、激励理论概述
1.激励理论与激励机制
20世纪初以来,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激励策略,并提出了一系列激励理论,如:①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阿尔德弗的ERG理论,以及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以人的需要、动机等人类行为的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激励策略。②过程型激励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则从连接需要和行为结果的中间心理过程角度研究激励问题。③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斯金纳、海德主要研究外在的强化、归因等对人行为的激励与影响。④综合激励型理论。是在前三者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强调需要、动机、外部条件等对人行为的影响与作用[1]。
2.高校课堂激励
激励,这个词本来更多地运用于企业管理,随着研究的深入及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主动借鉴,激励理论逐渐应用于教育管理中,甚至课堂教学中。
高校课堂激励,即在高校课堂中,将被教育者(大学生)的行为纳入一定规范,并依据此规范影响被教育者,激发教育者的内在动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行为科学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乃至更多[2]。大学学习的过程,并非都是让人感到愉快的。面对一些既枯燥又艰深的内容,学生可能会感到烦躁,甚至感到退却。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
二、目前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中小学来说,大学教师基本没有升学压力及考试压力。大学里的期末考试,基本都是大学教师自主命题,所以只要学生没有明显的违纪行为,很多大学老师就会在高高的讲台上继续讲下去。深入大学课堂,可以明显发现教学气氛压抑、沉闷,缺少生机和活力,学生无心听课,玩手机者众多,还有走神、乱涂乱画、睡觉等。而大部分教师只顾传达教学信息,对学生注意力和行为变化不予关心。高校教师往往面对课堂气氛疲软现象而情绪低落,教学激情下降的现象屡见不鲜。
2.高校课堂问题的成因
高校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既有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原因,又有教学管理方面的原因。教师除了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知识,特别是有效的课堂激励的方法。而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同,一般都是先上岗,后经过培训获取教师资格,虽然在专业方面具有一定高度,而课堂管理方面缺乏经验,不善于激励学生。而大学生上大学以后,未来的就业压力有些遥远,不免产生松劲的念头。有些大学生由于专业调剂或者家庭压力,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感兴趣,学习没有动力。在教学管理上,高校基本没有统考,学生的学科成绩标准,一般由老师给的平时分加上期末成绩组成。高校多是大班上课,教师的教学对象太多,很多老师一个学期下来连学生的名字都记不全,平时分给得比较随意。而期末考试,考察的多为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学生记的笔记,甚至在考前还会为学生画出重点,没有专心听课的学生在考试前复印别的同学的笔记或者临时背诵,也能过关,甚至比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考的分数还要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自然不愿投入很多精力于课堂教学中。
三、以课堂激励促进大学课堂的改善
要改善大学课堂,改进课堂激励方式是一种可选择的捷径。
1.下发激励主动权
每个人都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大学生也是一样。自我激励,指的是个体不需要外界奖励和惩罚,能为设定的目标自我努力、自我鼓舞的一种心理特征。大学生完全有可能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肯定、自我鼓励,从而满怀激情地进行课堂学习。而教师就是要将激励的主动权下放,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激励意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比如,引导大学生悦纳自我,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和激励,也就是说,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业及课堂表现自己打分,自己给自己“加油”,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2.采用目标激励
授课时,高校教师应该有机结合理论和现实,为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使其产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地说,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高校教师既要讲好课本知识,又要高屋建瓴,结合本专业发展趋势,科学预测未来几年本专业的就业要求,使学生由“让我学”到“我要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性。高校教师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群体,阐述不同目标。如:对于想毕业后找份好工作的,应教育大学生看清发展潮流,找准自己的专业定位。而对于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应提出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目标。而就阶段性目标而言,高校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学期、阶段和每堂课的具体目标,激励学生不断拼搏进取。
3.运用师表激励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魅力的教师,教学起来更得心应手。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积极的教师形象,精神饱满、激情满怀的教师更能赢得学生的拥戴,自然也更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教师也是人,人就都有七情六欲,在生活中教师也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绪可能不良。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在课前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发现情绪不良时,一定要理智地克制。
4.活用情境激励
有经验的教师发现,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面临一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的过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中,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借助一些道具,给学生布置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就会激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做,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
5.利用语言激励
教师的语言贯穿一节堂课的始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更能激起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兴趣和信心,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鼓舞学生高昂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高校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但要求准确生动,还要求有一定个性。高校教师可尝试穿插一些幽默的语言,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节奏。同样的激励语言,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来,激励作用也不同。教师激励话语切忌背书般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
当然,改进大学课堂,还有很多个切入点,本文的切入点是从大学教师自觉而且能够做到的角度切入的。如果每个大学老师认识到了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并能不断改进,那么大学课堂肯定会化沉闷为活跃,化腐朽为神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学龙智慧课堂”;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82-02
一、前言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科学学习理应紧紧围绕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需要全面抓住课堂教学的各个角度,通过分析教学问题,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科学课堂学习的质量。“学龙智慧课堂”是我国现阶段电子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优化电子产品,该产品能够通过电子书包的形式来实现平台与客户端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主要由学生客户端、教师机以及无线局域网三部分组成,是我国数字课堂优化教学管理与云服务端教学形式创新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学龙智慧课堂”提高科学课堂效率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究,以此为我国今后的科学教学创新提供合理化参考。
二、充分运用提问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阶段,在我国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学工作者主要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性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应完善。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充分解决我国当下的科学教学质量问题。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时期的社会环境给我国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科学课堂教学逐渐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有效性,逐渐成为教学工作者及相关教育部门在实践环节需要关注和探究的重点内容。在科学课堂教学当中,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更是教学工作者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的关键性教学内容。教学工作者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能够向学生直接指出学习当中的重点,以此起到深化教学的作用,极大地开拓学生的学习范围,促使学生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创造性思维。
为了更好地提高科学课堂的整体质量与教学效率,教学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问用词的准确性与词语的实际含义。要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词语当中所包含的内容,并且使学生在思考与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将问题内容与课程知识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实现优化与创新,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科学课堂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为了有效提高科学课堂的提问效果,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借助“学龙智慧课堂”。例如,教学工作者在对“地球的运动”一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就课程内容当中的重点环节进行提问,将“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以及“四季的原理”作为课堂提问的重点。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并且具有启发性,教学工作者可以就地球自转的原因进行深刻讲解,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将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课程提问内容划分为难、适度、简单等几个层次,通过对班级学生进行提问,结合地球自转具体内容的讲解,促使班级学生能够通过思考与创新性探究,快速掌握地球四季的转换规律,逐步逐层地帮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步。
三、积极完善小组形式的网络学习模式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整体学习积极性。在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思维误区,以学生为集体的导向思维能够充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相互探讨过程中对课程知识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可知,学生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完全集中学习注意力,极易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学生对于科学知识普遍存在较大的兴趣,但是在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部分偏差与误解,这就给学生的科学知识了解与掌握造成的极大影响。因此,该环节已经成为教学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学龙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国现阶段电子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以电子书包的形式来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客户端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此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将“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当代教育创新性发展的新形势。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者理应充分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并且在授课过程中秉承小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以此帮助班级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例如,在“生物的多样性”课程教学当中,教学工作者要充分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以网络化的教学方式,生动形象地为学生们直观展现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就植物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开展课堂探究。学生借助“学龙智慧课堂”系统,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植物的结构特征与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安排班级学生以5人为一个小组,围绕植物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关系进行讨论,通过“学龙智慧课堂”教学客户端,在其中为学生分享本堂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视频,使不同学生小组在观看后分别对视频内容进行阐述,最后再由教学工作者对不同学生小组的观点与意见进行评价与指导。通过这种优质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在“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引导下,紧紧围绕课程知识点进行思考和研究,在充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本节课程教学的相关知识内容。
四、优化网上备课与授课的形式
运用教学软件来进行备课的实践性工作,是我国当下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内容。教学工作者通过网络形式备课,能够借助互联网更加全面的对课程知识进行索引,充分结合课程知识建立完善化的课程标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教学课件以及多媒体客户端,对本堂课程所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与重点知识体系进行预习,以此提高自身参与课堂学习的整体效果。教学工作者借助网络手段开展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软件的应用优势,针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生动、直观的视频引导与讲解,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理与收集,充分提升网络教学的效率与科学性。
现阶段,我国科学教学逐渐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有效提高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逐渐成为家长和教学工作者所重点关注的内容。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来开展网络教学,是我国当下创新性教学的发展新形势。通过运用“学龙智慧课堂”教学软件,教学工作者可以在网上进行备课,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时只需要登录网络平台即可,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学生更好地实现远程、高效化、共享化的学习模式。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特点,“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能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课件与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针对自身的不足与问题进行补充,教学工作者还可以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
例如,在“校园生物分布图”一文的课程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充分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应用优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客户端实现与学生之间的网络教学与评价。本堂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动物与植物来展开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植物的标本以及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只能简单地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展示。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当中往往难以认识到生物的全面性,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对课程知识内容有所疑惑,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严重降低科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在“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在网络备课的过程中,可以事先录制关于植物标本与多种动物的微视频,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就将这些微视频上传到学生的共享网络当中,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加以讨论,充分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然后,在授课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通过网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对这些不同的动植物知识内容进行搜索,结合不同生物的生活习性进行讲解,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使班级内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疑问进行表述,然后由学生与教学工作者共同进行评价,以此充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五、充分利用网络软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
在我国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教学信息反馈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掌握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已经成为教学工作者在实践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形式,是教学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问答及教学测评,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理应充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以网络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龙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与整体质量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例如,在“能量”单元的课程教学环节,教学工作者可以根据本单位当中“电磁铁”“电能”及“能量”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当中创设有趣味性的电磁铁游戏活动。根据课程知识案例与重点知识要素积极开展网络性质的游戏活动研究,促使班级学生都能够通过网络软件参与到电磁铁的游戏活动当中,以此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参与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可以借助“学龙智慧课堂”教学客户端对问题内容进行搜索与验证,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提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与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相比,“学龙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要求,及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性探究,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增强学生的思想内涵。
六、结束语
通过对“学龙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可知,基于“学龙智慧课堂”的科学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我国教育机构在今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理应加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与研究。教学工作者在实践授课过程中,应该借助网络教学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借助现代化技术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促使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陶建鑫.浅析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四种学习习惯――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5(09).
[2]高霞,吕佩桢.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尝试和思考[J].淄博师专学报,2008(09).
[3]姚文峰.多元智能理论对科学课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10).
[4]王萍.科学课教学的不良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09).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内容涉及;高效课堂;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65-02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引导学生做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重要场所。提高课堂效率,关键在于课堂。课堂教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它的工具性,决定了它具有普遍性特点。于是人们就产生了这样的认识:语文谁都在用,似乎谁都能学好。然而,真要学懂这门课,学好,会用,许多人就觉得力不从心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语文教师。课改专家王荣生教授说:“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查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老师说:“教什么?为什么教?这应该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东西。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最重要的也是成功的基本前提是‘准确合宜’的教学内容。道理很简单,如果一节课教学目标不准确,教学内容不合宜,即使师生交流很活跃,这节课也是虚假的热闹,没有多大的意义。”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极端,不能不说是个误导,即:照本宣科和借题发挥。照本宣科的结果是你不说我也知道,书上写着,久而久之,学生懒惰了,连书也不看了。借题发挥是“原子裂变”,只要能沾边的、联系得上的,都讲,结果是学生的智力没有得到开发,学习的重点没有抓住,无端的练习设计了不少,有些题出得连老师本人都觉得茫然,其结果是学生在题海中挣扎,老师陷入不能自拔的批改作业之中。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在语文教学在中做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点成绩。我的做法是: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成绩。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头开得好,能吸引学生,就等于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为此,我首先将突破口确定在课堂的导入。语文课的单元设置,各有侧重,但由于课文内容比较宽,有的受历史环境的影响,今天的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设计了“背景介绍式”导入。有的文章学生主体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我就采用“揭示主题式”,如“人民大会堂的建造告诉世人:中国人民当家做主、共商国是的美好愿望实现了。这‘雄伟’二字不正是人民共和国国威的体现?”按照文章内容特点,有的采用“知识介绍式”,有的采用“情境引入式”,有的采用“开门见山式”,有的采用“联想启发式”,有的采用“讨论评论式”等,新颖别致的开头,往往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其次,设计导读,新课标对读的要求是:在正确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速度,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的导就要抓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对难点段落进行集中突破,做到读音准确。介绍文体知识让学生理清脉络,重点句段的点拨,让学生把准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关键性的词所处的语境,正确理解文意。经过这番引导、点拨,准确地朗读的问题基本解决。语文学习的读是很重要的,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法重视朗读。读懂则文章贯通。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的读书入境就是读懂的表现。但我们的读是以“导”为前提,不是一味地“死”读。
再次,设计练习。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的讲是应学生的需要来决定的。语文教学是“文道”组合的典范,有的课中的“道”学生不易悟出,认识模糊,这就需要老师讲,否则就会出现误解。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对总理形象的把握;《分马》中的人物性格分析;《老山界》中战士语言对表现人物品格的理解。对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共同反映需讲解的内容,教师应给予精要的讲解,有的问题,老师稍加点拨或学生议一议就可以解决的就不必细讲。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设计练习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老师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自己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练是学习结果的落实,“怎样练”,“练什么”,这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练习过简单,达不到目的,有可能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误解:练多了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助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劳而无功。讲读课教师应注重学法的传授,自读课文便可以进行学法落实的训练,只要学生能在相互讨论、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即可。教师无须要面面俱到地设计综合性的练习。典型文体特征的课文,老师可重点安排仿写,有的课文要求学生从中悟出点什么,老师可以让学生写点体会,像《散步》、《羚羊木雕》等,有的课文词汇丰富,可以设计连词造句;有的佳句连篇,可以让学生记诵。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引用学过的语文知识,是练的最佳途径。哪怕学生用得不十分恰当,只要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就应表扬。
最后,设计教师课堂语言。俗话说“好语动人心”,教师讲解用语要简洁、易懂、平易近人、引人入胜;点拨用语要精要、准确,点到为止;询问语言亲切、真诚;表扬语言要得体,有激励作用;提问语言要有启发式、代表性;批评用语应委婉、含蓄等。老师设计好的课堂语言,会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产生对教师的好感,消除学习过程中的陌生感,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情,达到最佳课堂效果。
综上所述,设计课堂教学,是实践素质教育理论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保证。
参考资料:
[1]陈松涛.初中语文改进教法——我的“新绝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2).
篇9
新课改提到的三大步: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当每位老师合理用心地去安排每一节课的课前预习设问。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教学生回到家有一个小的有趣的作业,让学生们把要新学习的知识做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然后回到班级同老师及同学把不易理解,没懂的知识进行合作交流或进一步把知识延伸,达到学我所用的地步,这就是我理解的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是说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只要设计好整个教学环节,即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可以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最优的教学效果是可以达到的,但做到这一点,所教学科的教师就必须做到课课认真备课,课课做好课前计划,这样才能做到在课堂上井然有序的完成教学,不用回头再重新把漏掉的题型重新讲解,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核心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看一遍的收获是10%;听一遍是20%;说一遍是70%;动手做一遍(如操作、演练等)是90%。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这种目标永远是教师不断成长中的追求方向。下面我就我的教学亲身体会,我的教学案例同教育学者们共同分享,并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在讲解小学一年级“九加几”这节课我的设计过程:
第一环节:课前预习设问――设疑问题(家庭作业完成的部分)
师:小朋友们,谁能说一说自己家里都有什么水果呀?(生:小朋友们自告奋勇的回答)有苹果、橘子、香蕉、小柿子、柚子、杨桃、桑葚、金丝瓜、杜梨、猕猴桃等等,每个学生几乎都说到了)。师:在这里面积偏小易拿的水果都有哪些呢?(生:苹果、橘子、小柿子等等)师:好,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和水果有关系,回家后每位学生数出9个水果,用这9个水果分别与其他的水果不同的个数分别相加(其他水果不同的个数要少于9),把它们都放到一起再数一数看看最终等于几?如9+1=?,9+2=?,9+6=?,9+8=?等等,你能找出它们的运算规律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有简便方法吗?聪明的小发明家们,老师相信你们用你们聪明的智慧会给老师一个满意的答案,小朋友们,老师期待看到你们明天争先恐后发表独到见解的一面,同学们明天知识开门上见呦。这个环节设计的意图,就是实现学生在家里面自主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问题,开动脑筋,把疑问争取自己想出来,这个环节的教育意图有必要和家长沟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地独立空间,给孩子提供必备的学习设备,在实现这样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环节里家长不要给予任何提示,家长做到引导孩子完成教师留给的预习作业和巩固新知作业即可,要充分相信孩子是最棒的。
第二个环节:课堂教学设问――兴趣提问(课上师生共同参与)
师:课前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讨论,针对学生课前得出的结论,每位学生都有对其发表赞同和不赞同的看法。
好,这节课既让我们共同的来学习,首先请同学们帮助小猴子解除它的烦恼,有一天,猴妈妈把摘的桃子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的桃子,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啊,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子吗?(提高学生的爱心,用于帮助他人的好习惯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盒子里面有九个桃子,盒子外面有四个桃子,总共有几个桃子呢?(学生发表看法,利用课前预习的思路阐述观点,学生们很踊跃)有的学生的数一数得出的,有的学生是把盒子里面的十个放桃子的盒子填满,一看外面还剩下三个,结果就等于十三(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的)。师:学生们的思维真的是好棒啊!(用肢体和语言去感染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觉得自己好棒啊)师:(提示)这个办法呢,就是凑十法。简单的来说:试问自己,九加几等于十呢?四可以分成一和几呢?答案就出来了,很好。(师生共同总结知识点)
第三个环节:课堂练习――激趣练习(趁热打铁)
9+3=?9+5=?9+9=?9+6=?
分解题:九必须借一才能凑成十。8分解成1和几,7能分解成1和几,9能分解成1和几等等。反复练习,落实到每位学生,在基本功掌握了之后,感受其规律在进入口算环节。
第四个环节:总结新知――赛出记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第五个环节:课后作业――(1)加强巩固新知――九加几反复练习
(2)课前预习设问――设疑问题(家庭作业完成的部分,作为重点部分)
这样做摆脱了以往的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我认为一个高效的课堂,既要有知识的吸收,还要有学生运用实践的机会,从而培养能力。不是自己讲多少,而是要他们能吸收多少,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训练。
【参考文献】
[1]李盈.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 学周刊,2012(13) .
[2]徐银弟,姚展仪. 用新课程理念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5).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其信息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着欢乐”(夸美纽斯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1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服务,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与条件。每节信息技术课都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如果教师能在每个班学生来之前就把机器打开、调试好,那么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避免了因学生开关机器而造成的课堂混乱。在每节下课之后教师应尽快整理机房、调试机器,让下一个来上课的班级有一个整洁的环境,事情虽小,但能坚持下来就是不凡,这对于教师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不断加强教师自身能力建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教必有法,但无定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这包括较强的教学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终生学习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要求,将教学效率的提高落到实处。
2.1 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改革和创新工作。教学研究能力是一种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构建有效课堂。信息技术学科属于应用性工具学科,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尝试当中,信息技术教师普遍也都比较年轻,因此教师更应该通过研究、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争做一名科研型、专家型教师。
2.2 加强课堂驾御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人的发展,因此小组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出现,这对于还很年轻的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一项挑战,因为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课前设计,而且在课堂中还应根据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顺序,根据学生的情绪与反应控制教学进度,既保证三维知识目标的落实,又要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 培养知识更新能力。
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一日千里,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不断增加知识内容,不断提高专业技术。黑龙江省学业水平测试考试中包含五个内容:数据库管理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初步。由此可见,学科发展对于教师也提出不断加强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要求。
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3.1 精选教学内容。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小组合作教学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会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对于课堂内容的选择要有预见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适量讲授、合理组织、正确引导、留出空白,以学生学懂、学好为标准,不能为了大容量赶进度而盲目扩大课堂容量,让学生消化不良,须知“夹生饭更不好吃”。
3.2 拓展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来是一门实用性工具学科,它将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目前信息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往往要比实际落后很多,如果我们将课本所讲的知识当下技术发展趋势相结合,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地学以致用。例如,在介绍图片的获取时,不仅介绍一些常见的图像获取方法,例如扫描仪、视频头、数据相机等设备,还组织学生详细了解了有关这几种设备的常见技术参数,尤其是数据相机,有效像素与最大像素成为学生关注的话题,另外,还向学生介绍一些计算图片存储大小的方法,以便让学生掌握存储卡的存储容量,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3.3 增强教学内容趣味。课堂不是教堂,怎么样让学生学得好,又学得快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为此,我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尽量以多种方式、多角度让学生认识所学的知识,如采用演示法、举例法、讨论法、竞赛法、游戏法来组织课堂,将传统课堂演变为网络学堂,制作丰富多采的课件,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新鲜好奇的状态,使学生易学乐学。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4.1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都要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鲜,即使是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他们也会重新找到知识的乐趣。例如学习WORD艺术字的时候,学生大多以前有小学、初中都有学习过,所以大都不感兴趣,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我特意利用艺术文字制作的一个勾边文字的效果,这是使用了三组艺术文字通过对线条与填充颜色的设置而达到的效果,结果同学们对这个效果非常感兴趣,通过对勾边字的制作从而很快掌握艺术文字的操作方法。
4.2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