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的研究范文

时间:2024-01-26 17:5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工程的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业工程的研究

篇1

关键词 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基本原则管理项目决策

一、现行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人工、材料、机械的价格己不再长期稳定不变,而是同其它商品一样随市场变化;业主与承包商的性质大有改变并呈现出多元化,现行施行的工业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1.施工企业利益严重受损,造成施工企业“计划经济的收入,市场经济的支出”的局面。如果为外资业主,则等于肥水外流。

2.施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将管理费用大幅度降低,使工业工程管理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建筑产品质量。

3.由于业主与施工企业地位不平等,施工企业为承揽任务垫资施工,大量贷款,不仅使企业发展走入死胡同,而且造成严重不良债务,给金融业带来负面影响。

4.在项目招标中业主片面压低取费,从而造成资质等级低、管理水平低的企业的中标率高于资质等级高、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使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的管理、技术、装备优势难以得到发挥,并且挫伤了企业进一步提高管理、技术和装备水平的积极性。

5.导致了取费等级高的企业在承揽任务后,将工业工程层层转包给资质等级和取费等级较低的企业,坐收管理费,不仅产生腐败,而且,由于这些企业管理水平低,技术、装备水平有限,致使工业工程事故频发,使业主利益受损的同时,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

6.承包商为了中标片面压低报价,中标后利用增加现场签证等手段弥补损失,不可避免地带来。“三超”,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难以控制。

二、工业工程建筑造价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正确处理工业工程造价与工业工程质量的关系

工业工程造价就是完成—个工业工程所必须消耗的人工、机械、材料等的综合费用,根据投资方、施工方、承包方、审计方,不同性质的单位可对同一工业工程提供不同的工业工程造价,如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结算等。工业工程质量是指竣工的工业工程应达到图纸的技术要求,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要求的特性。正是由于工业工程造价与工业工程质量的密切关系,也使工业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随着工业工程造价与工业工程质量的变动而变动,工业工程造价高则其质量较好,使用费用降低。反之,工业工程造价低则其质量难以保证,使用费用必然上升。

(二)引入价值工业工程概念,采用价值管理手段

价值工业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以提高产品价值为中心,对其各项功能进行分析评价,使之以最低的总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建筑设计中如何将工业工程项目的功能要求与投资有机结合,根据工业工程的实际情况既不单纯追求降低成本,也不片面追求提高功能,而是力求提高成本与功能的比值,获得最佳的设计方案。在设计中推广运用的价值工业工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同时,价值管理的运用在建筑业得到迅速发展。—般情况下,应用价值管理可以降低整个建设项目初始投资额的5%—10%,同时可以降低项目运行费用的5%—10%。

三、加强工业工程造价管理

(一)工业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这个阶段是工业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中,主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提交工业工程项目建议书,并且进行立项可行性研究,再进行投资预算的编制,最后制定详细完整的设计任务书。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进行的任何一项的投资决策,对于整个工业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以及完工交付使用后的经济效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工业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是一个决定性的阶段。所以要在这个阶段做好工业工程的造价控制就必须首先将项目法人制度落实到位。在整个工业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都要在各项资金的运作,以及在债务偿还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人。还要建立与之对应的配套措施,最好由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理方共同设立监察组,对项目进行严格的造价管控。其次,在进行市场分析的时候,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尽量防止项目投资决策上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尽量考虑可以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工程项目。第三就是对于工业工程项目的一些外部条件,例如地质条件,施工的水电、运输等方面的保障等,都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使得预算编制更加科学以及更具可操作性。

(二)工业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在这个阶段是进行工业工程项目总价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虽然设计费用占到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对于工业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却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力。所以项目的设计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就是对整个工业工程的建设进行规划安排,包括了资金和技术上的规划。合理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工业工程的造价。

(三)工业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招投标阶段是对工业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管理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招投标的首要工作就是进行资格的严格审查,如果有暗箱操作等现象出现,招投标的目的就完全无法达到了。在标底管理上也要特别注意,保证其准确性,在保密的工作上要多花精力,尽量避免泄密的情况。

在评标方法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工业工程的报价、工期以及竞标企业的信誉和施工的经验等,在正式评标时,技术上的优势要进行优先考虑,务必做到评选过程的公开透明。又因为在招投标的文件或者是合同方面不够准确和严密,因此在工业工程结算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一些纠纷。我们在这些文件的编制过程中要注意对其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工作,并且在施工的预算标底的编制上要尽量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原则。对于各个参与竞标企业的投标书也要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在招标答疑的时候就要对可能发生的一些纠纷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前预防。拟定合同也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措辞,尽量防止出现一些因为细枝末节的遣词造句的错误造成的争议或者纠纷。

四、结语

总之,从长远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与国际接轨。目前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中所采取的诸项措施都是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的,我们只有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力度,提高建筑工程造价行业专业人员的素质,才有可能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玲.关于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及管理[J].山西建筑. 2011,(01).

篇2

关键词:课程体系;体验式教学;工业工程专业

作者简介:张付英(1965-),女,河北赞皇人,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主任,教授;郑辉(1978-),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天津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副教授。(天津 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D02-1107)、天津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EYP5001)、天津市高教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项目编号:125Z008)、青年专项课题(课题编号:125Q13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8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成功,现代企业对工业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目前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都存在着以下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泛化、针对性不强;课程体系设置零乱,缺乏整体综合性;理论教学侧重知识的掌握,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薄弱;实践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偏少,课外实训匮乏,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教学过程重知识讲授,轻工程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应获得的知识,弱化知识获得的结构方式等。[1-4]这种状况导致了工业工程培养的人才知识的系统性差,无法实现素质和思维方式的高层次复合,工程意识薄弱,就业竞争力差,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5,6]为了缩小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引发了工业工程界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反思。[7,8]本文就是根据天津科技大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学校办出专业特色的要求,探讨工业工程专业体验式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解决课程体系设置与学生能力实现之间缺乏具体关联性与实践性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

天津科技大学作为以工为主的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学校,坐落于我国先进制造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基地——天津滨海新区。根据天津科技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发展目标,以及“立足轻工,服务社会,立足天津,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在深入研究国家专业指导目录的基础上,并通过现代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调研,参考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天津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办学条件、优势和特色,确立了我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制造工程、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的知识,具备解决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工业生产与经营管理部门从事系统的分析、规划、改造、设计、研究、评价和创新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单元。课程体系实质上是课程的组织逻辑,它对实现学校办学定位,形成学科特色和就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一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创造的知识需求,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为一体。二是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管理与工程并重,强化工程素质的提升和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加强真实项目情景模拟和职业岗位职责训练的实践环节。三是根据学校办学服务定位,坚持“应用型理论教学,工程技术型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办出专业特色。四是通过重体系、活模块,围绕完整的工作项目流程组织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构方式。五是将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和融入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多阶段、多层次、多途径、全过程地了解职业岗位职责和企业生产运营流程,重视工业工程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三、课程体系建设框架

依据我校“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突出实践、完善创新、注意综合、发展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原则,以及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体验式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从现代企业对工业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出发,探索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强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专业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模拟企业运营环境,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并根据工作项目过程进行课程知识的集成和课程的拓朴结构设计;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将工业工程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渗透到相关课程中,从而开发出具有我校特色、强化工程素质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体验式教育课程和教育形式。该课程体系具有更加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工业工程专业体验式课程体系由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创新体系组成。

1.课堂教学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能力、交流沟通协作能力、初步的工程能力和科技信息能力,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课堂教学课程体系由三个平台组成,即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为了适应企业需求,在考虑区域因素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认真研究工业工程专业所涵盖的知识领域及其所涉及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机械加工行业为背景,以知识能力组织为逻辑的体验式课堂教学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是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进行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与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两个模块组成,分为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机械工程技术基础、人文社科基础、创新创业基础四个部分。

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组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机械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组包括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工程材料导论。人文社科基础课程组包括英语、大学语文、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科学史、体育。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组包括创造学、创业基础。

(2)学科教育平台是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强调工程素养和适应性。培养学生具有机械工程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的工程素质,掌握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工业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科教育平台由学科教育必修和学科教育选修两个模块组成,由机械工程学科、管理科学工程学科和工业工程学科三个学科组成。机械工程学科课程组包括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制图、材料与成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管理科学工程课程组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供应链管理、工程统计学、工程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工业工程学科课程组包括基础工业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专业概论、标准化工程。

(3)专业教育平台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职业能力的实现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工业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运用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解决产品的设计、工艺问题和具备从事系统的分析、规划、改造、设计、研究、评价和创新等工作的能力。专业教育平台由专业教育必修和专业教育选修两个模块,由系统规划和改善能力、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系统研究与创新能力三个核心能力组成。系统规划和改善能力课程组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成本控制、精益生产、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系统设计与优化能力课程组包括安全系统工程、人因工程、系统工程导论、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系统研究与创新能力课程组包括新产品开发创新理论、可持续设计与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

2.实践创新体系

实践创新体系训练学生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和职业能力,强调企业运营流程、岗位意识和职业能力等职业工作完整性的训练。实践创新体系包括基础训练、学科专业实践、毕业综合实践三个平台和第二课堂一个模块,共计42周。为了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具有较高的工程素养,适应不同企业的环境要求,在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业工程师,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基于体验平台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创新体系。

(1)基础训练平台训练学生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强调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基础训练平台由军事训练和入学教育、思政课实践、形势与政策教育、毕业教育环节组成。

(2)学科专业实践平台训练学生的职业意识、工程素养和职业能力,强调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体验。通过现代企业认知和企业运营流程实践,分阶段、分层次完成单项角色、各项角色和综合职业角色的体验训练。学科专业实践平台由认知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设计规划与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环节组成。

(3)毕业综合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综合工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职业工作的完整性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综合实践平台由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环节组成。

(4)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外从事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该模块培养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复合能力和个性特征的训练,通过完整的项目开发体验和企业工作流程体验来完成。第二课堂模块包括参加学术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听学术报告和讲座,企业的顶岗实习,课外兴趣项目小组,计算机辅助软件模拟仿真训练。形成的科技成果:如、各种专利、产品开发;参加各级各类活动;文化艺术体育竞赛;演讲、辩论以及艺术节重大文艺演出;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等。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企业对工业工程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满足企业需求。本文根据天津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和服务面向定位,从现代企业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制订了工业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现代企业人员岗位的工作过程来系统规划课程体系,使新的课程体系能体现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即包含人才的系统优化,更重视工业工程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更适合现代企业对IE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罗克,杨其华,陈勇.国内外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煤炭高考教育,2011,29(5):102-106.

[2]杨丽颖,赵秀霞,昃向博,等.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工业工程,2004,7(5):61-64.

[3]姚健,王知强,吴越.浅谈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煤炭技术,2013,32(4):218-220.

[4]黄丽,李泽蓉.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6):98-100.

[5]陈保国.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新西部,

2013,(2-3):192-194.

[6]杨英慧.关于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践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32-33.

[7]孔繁森.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工业工程,2009,

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 意识教育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47-02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在IE的实际运用中,树立IE意识比掌握IE技术和方法更为重要。IE涉及知识范围广、方法多,且发展很快,新的方法不断创造出来。因此,对于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方法与技术(如作业测定、方法研究等)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掌握IE本质,树立IE意识,学会运用IE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以不变(IE实质)应万变(各种具体事物),从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知识和技术处理问题。基于此,以下在对IE意识的概念及其内容进行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就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学生IE意识的培育问题进行探讨。

1 IE意识的概念及内涵

“意识”是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又对物质世界有积极的反作用。所谓IE意识就是IE实践的产物,是对IE应用有指导作用的思想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IE意识,首先必须了解IE意识的内涵,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1)成本和效率意识。IE追求最佳整体效益,即以提高总生产率为目标,因此,必须树立成本和效率意识。一切的工作都要从大处着眼,从总目标出发;从小处着手,力求节约,杜绝浪费,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方法去完成。

(2)问题和改革意识。IE追求合理性,使各生产要素达到有效地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它包括从操作方法、生产流程直至组织管理各项业务及各个系统的合理化。工业工程师有一个基本信念,即做任何工作都会找到更好的方法,改善无止境。为使工作方法更趋合理,就要坚持改善、改善、再改善。因此,必须树立问题和改革意识,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原因,如何改善问题,勇于创新。

(3)工作简化和标准化意识。工业工程追求高效与优质统一。工业工程学科自产生以来,推行工作简化(Simplification)、专门化(Specialization)和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即所谓“3S”,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尽管现代企业面对变化多端和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必须经常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要生产方式,但是,工作简化和标准化依然是保证高效率和优质生产的基本条件。每次生产技术改进的成果都以标准化形式确定下来并加以贯彻是IE的重要手法。在日渐完善的同时,更新标准,使生产向更高一层次的水平去发展。

(4)全局和整体意识。现代IE追求系统整体优化、生产要素和子系统效率的提高,必须从全局和整体需要出发,针对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IE方法,并注重应用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各个要素和局部优化必须与全局协调,为系统的总目标和整体优化服务。

(5)以人为中心的意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人是主要的要素,其它要素都要通过人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生产系统的设计、管理、革新和发展,使每个人都关心和参与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2 IE意识的形成策略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以及工业工程专业的工程与管理属性,就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IE意识的培育提出以下几点策略[2~3]。

2.1 课堂渗透法

课堂渗透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课堂这一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IE意识的一种教育方法。用此方法时应遵循突出重点内容,挖掘教育因素,理论联系实际,遵循学生认识发展与心理发展顺序的原则。一般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讲授。学生在学校期间,有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渡过,课堂是他们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要培养学生的IE意识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从生产生活中收集大量的相关音视频、动画、新闻、故事等素材,如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中众多发明人的事迹及其作品等,将这些素材结合多媒体技术以不同方式展现给学生,向学生全面分析其利弊得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频繁得到刺激,从而在直观感受中得到IE意识的熏陶和培养。

(2)讨论。讨论能使教学气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工业工程的专业课程中许多内容适合结合案例分析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动作经济原则和生产线的平衡等,这些内容均可以向学生提供案例或提出问题,通过分组讨论、专题讨论或专题辩论等组织形式,由学生进行分析、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巩固所学基本知识,IE意识也得到有效培养。

2.2 环境塑造法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对其中的个体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校园环境及其周边社会环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对学生IE意识的形成起着滋养、激发、导向和支持作用。学校及其周边组织是由人、财、物、信息、能源和制度等生产要素组成的集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必然存在不经济、不合理的问题,而工业工程研究的就是各类系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因此,充分利用富有特征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不仅能培养其IE意识,而且能够解决学校苦于没有实习基地的问题或能够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组建兴趣小组或学生IE小组对校园内的食堂、银行、医院的排队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或优化,对办公室的布置、校园及其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对校外汽车站、公交车场、大型超市、大型饮食娱乐场所和医院的人流、物流、设施布置情况及其质量水平运用IE知识进行考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评价出最优可行方案。这类活动,在校园内只要得到相关领导的支持就能够以低成本获得高效益,在校外可由学校组织或通过学生自发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等形式进行,从而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巩固、加深IE知识,树立、提高IE意识。

2.3 实验实习校正法

充分利用实验室、校办产业和社会实践环节对学生的IE意识进行强化、检验和校正。采取“亲眼目睹”和“亲身实践”相结合进行,前者是学生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如开放实验、课程设计、组织学生参观不同企业、工场认知实习等,强调亲见和亲历,具有具体、直观、生动、真实的特征,重在知。后者是学生直接参与生产改善过程,真刀真枪的深人社会、直接面对生产实际,通过对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察、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临场经验,重在行。这两种形式虽然重点不同,但目标基本一致,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的责任感、危机感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对学生IE意识的形成、强化和优化都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范中志,张树武,孙义敏.基础工业工程(I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12.

篇4

关键词:工业工程;民航维修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34-03

一、前言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学科起源于美国,到目前为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学科,此学科主要研究利用各种工业工程技术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整体效益,近数十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工程的学科已经成为其主要学科之一,得到了高度重视,国外大多知名高校都建有工业工程的学科或学院,在工业界工业工程师也得到了很高的重视。

我国工业工程学科发展相对较晚,工业工程高等教育虽然只有二十几年历史,但发展迅速,目前在制造业、装配业、化工也等诸多行业已经得到了认可获得很好的应用,高等教育也已有将近200所高校开设了IE专业。但是,各个学校的发展历程、行业背景、优势学科等各不相同,其专业培养模式呈现多样化,所以如何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学科定位,探索一条适应于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研究[2]~[6],但是对于以民航为背景和应用的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还未见公开发表。

近年来,我国民用航空快速发展,民航飞机数量以及从业人员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的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因此民航企业开始重视采用诸如供应链管理、ERP等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我国民航维修管理方面整体上还面临着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维修工程分析、生产计划与调度优化、现场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化技术和能力的人员严重缺乏。针对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作为民航的高等院校,迫切需要研究民航工业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培养出适合民航发展需要的掌握工业工程技术的人才。

二、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特色

国外知名院校的工业工程专业会根据当地市场和产业需求定位和设置课程,学校甚至会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高校工业工程课程的开设较少考虑区域因素和当地及行业优势,所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中国民航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应依托行业优势――民航维修,培养既懂得工程技术,又熟悉维修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中国民航大学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所民航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两大学科叉融合的普通高等学校,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工业工程专业作为我校的特色专业,是目前中国民航唯一一个依托于民航维修定位于航空维修管理的本科专业,其特色在于将工业工程的技术与民航维修管理紧密结合,为民航业培养复合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工程专业的经验,结合行业背景,中国民航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定位为以航空维修工程为背景,以工业工程技术为主线,为民航业培养优秀的维修管理人才。其特点体现为:

以航空维修工程为背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民航维修的相关知识。

以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教学目的,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应用工业工程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

重视专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思想。

以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针对航空维修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工业工程方法实现维修管理、生产调度的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成本。

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综合美国知名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其课程体系有几个特点:重视基础理论方法的培养,专业基本课程主要是机械、制造、设计、力学等工程类基础学科以及建模、数据处理、计算机知识等基本方法;选课体系广泛,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设立多门限选课或任选课,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能通过选择某一系列的课程,确立不同的专业方向;管理和工程技术有机结合,每个学校均会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管理和工程技术结合的课程。较普遍的有人因工程、工程经济、质量管理、物流工程等管理和工程制造技术的综合课程。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作为中国民航大学的特色专业,应以民航为背景,紧密结合行业特色,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等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特点,重点是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主干学科为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课程设置从纵向来说除公共基础课以外,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性环节等,如图1所示,符合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除主干公共基础课程之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根据培养目标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设置。从横向课程分类和专业所需掌握知识点角度来看,所有专业课程包含的知识体系包含了5大类课程,如图1所示:

1.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工业工程专业应以基础课程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应包括工程力学、电工学、电工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可靠性理论、自动控制原理等相关课程。

2.航空维修相关知识:我校的IE专业应紧密结合民航机务维修背景为行业服务,此类课程包括机务工程英语、飞机结构与系统、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飞机机型、航空安全管理等。

3.IE管理类:此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包括管理学原理、运筹学、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航空维修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基础、工程经济学、维修生产运作理论等。

4.维修管理及技术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及课内实验的学习,将机务维修以及现代管理方法相融合,此类课程应包括维修管理信息系统、飞机故障诊断技术、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航空器适航管理、航空维修质量管理、航材管理、航空维修工程与管理、飞机故障诊断技术、复合材料修理技术、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应用统计学等。

5.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在航空维修方面的动手能力,接触机务维修实际,包括认知实习、金属工艺实习、飞机发动机维修实习、飞机系统实习、飞机维修基础实习、发动机系统实习、维修管理工程课程设计等。

这些课程体现了我校IE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航空维修的工程技术为基础,以工业工程理论为核心,以航空维修管理为落脚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的办学思路。使学生掌握较厚实的航空器维修的理论基础,不仅能从事民用飞机维修相关工作、维修工程管理类等维修管理工作,还能从事工业工程资源优化方面的工作,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能较好地适应民航业的用人要求。

四、专业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模式的实现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设计内容丰富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整体来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转向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多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使用: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及讨论教学法等。(2)使用紧密联系实际的高水平教学资料。针对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模块独立编写一个针对当前航空维修领域最新动态、紧密联系实际、理论框架完整的讲义,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3)基于民航实际的航空维修管理的声像资料。针对课程知识点及讨论的问题播放一些实际工作现场的声像资料,使学生对讨论的问题的理解更直观深入、接近实际。(4)推荐一系列国际上该领域畅销的书籍,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该领域的应用情况。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自编与之配套的精品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先进,内容丰富,形式呈现立体化。例如:实施精品教材工程,编制多媒体课件,将案例、应用软件、双语教学和实验等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不仅能系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能了解到实际应用情况;同时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增强实践教学环节。(1)基础IE技能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为核心,按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四个层面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既突出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系统思维,更强调创新能力和实用性。鼓励和提倡创新型实验,实现从验证模仿型实验(动作研究、时间研究、工作测定等)向设计创新型实验(装配流水线设计、生产计划的优化算法、生产与物流系统模拟仿真实验、自主创新项目等)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2)航空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中国民航大学的IE专业实践环节可利用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及航空维修企业,如国航、南航、东航、AMECO等企业,作为学校IE教学实践基地,使实践环节全部结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进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将航空企业运作的关键环节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将民航维修企业运营中跟工业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几个关键环节:工程文件管理、飞机排班计划编排、维修质量管理等作为模拟实践的主要内容,根据与航空公司合作项目的契机开发仿真实验系统或与相关单位共建联合模拟实验室,把企业搬进课堂。这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企业,认识专业,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由于我校作为国内唯一的民航综合性高校,引进高水平具有民航背景的人才较为困难,所以师资的后期培养尤为重要。针对IE专业实践应用性的专业特点,可积极引进具有高学历并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积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和民航企业实务部门挂职锻炼,提升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鼓励和推动与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学术视野,促进学术创新和科研发展。根据师资队伍的学术背景、教学经历和教学能力,探索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模式,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建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五、结论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航业IE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对民航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和研究了面向民航的工业工程专业的定位和专业特色,提出了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架构。同时,并研究了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提出了专业培养的实现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梓荣,龚存宇.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湖南工程学报,2005,15(3):89-91.

[2]杨晓英,韩建海,范卫峰.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1):90-92.

[3]胡开顺,李帅,赵少勇等.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19(1):109-112.

[4]张顺堂,张代芹.国内外工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比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5):115-124.

篇5

【关键词】工业工程 用型人才 培养

工业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20世纪60年代传入中国台湾地区并取得了显著成果。20世纪80年代,随着外资、台资等企业的进入,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大陆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经过近30年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学术界看,国内已有超过百所大专院校设立了工业工程专业;从企业发展进程来看,工业工程的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工业工程及其学科特点

1.工业工程概述

工业工程( 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工业工程)是通过对人员、材料、机器设备组成的系统设计和改进,从而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的技术。工业工程专业对提高生产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资源成本,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均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2.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

(1)系统优化。工业工程是综合的系统优化技术,它所包含的对象应视为一个完整系统,必须用系统的观点对待人力、财力、资源和知识等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

(2)交叉性强。工业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不仅应用数学等自然科学与工程分析技术,而且要应用社会科学、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

(3)追求卓越。本学科倡导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的统一、效益与效率的平衡,企业盈利价值是检验应用成效的唯一标准。

(4)鲜明的时代特征。各种先进制造系统和模式,如准时制(JIT)、精益生产(LP)、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是工业工程在新的全球技术经济背景下发展的新产物。

我国工业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概括为四种:①机电学院开设的四年制本科教育,这种办学模式学生的工程技术基础较好,学生应用能力较强。②管理学院开设的四年制本科教育,这种办学模式学生的系统观念较强。③本硕连读的办学模式,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代表,这种模式前三年时间在机电学院学习,后几年在管理学院学习。④三年制高职专科教育。这些院校的工业工程专业无论在机电学院还是在管理学院开设,其培养模式均体现了“工业工程专业技术+管理”的特色。

我国工业工程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工业工程是跨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科研、教研的方面很多,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不明确,办学时多个方向“齐头并进”,特色不突出,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差,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强。

(2)知识结构比例不合理。经济管理类课程与工程(技术)类课程比例不合理,未体现出工业工程专业学科的系统性特点。

(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中有的来自机电类,有的来自管理类,系统掌握工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师较少,且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对工业工程前瞻性知识的教学不足。

(4)实践教学条件不足。与其他专业现代化的场地、设备相比,工业工程实践教学条件功能较单一,学生训练的场地选择的针对性不强,实践课教学环节演示、验证性实验与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比例不合理。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

培养掌握机电制造技术基础、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对机电制造类企业的生产系统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子系统进行评价、改善和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有别于重点院校同专业的“对工业生产、服务及其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实施、评价、创新和决策”,将应用领域限定在“机电制造类的生产系统”和服务、管理“子系统”。

从培养目标出发,我们设置了具体的培养方案,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培养目标:

1.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系。将专业能力分解为核心能力与外延能力两部分。核心能力是“对机电制造类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评价、改善和优化的能力”,它能使学生适应机电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管理者的岗位需求,可设置10门左右相关的能力课程。外延能力是对“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管理子系统进行评价、改善和优化的能力”,它使学生能够适应其他企事业单位基层管理岗位的需求,拓宽学生的职业适应面,也可设置8-10门相关的能力课程。

2.加大实践教学比例。除了在一些课程中设置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外,还可开设独立实践教学课程,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生产制造管理实训(ERP软件)及专业课程设计等,同时通过金工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

3.加强课程建设,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不断整合和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理论、新观念和工业工程应用实例引进教学中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参考文献:

[1]周梓荣,龚存宇.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3.

[2]陈保国,郑涛.工业工程专业广东地区调研报告[J],知识经济,2008,3.

篇6

关键词:工业工程审核;工业工程技术;持续改善;PDCA

1、前言

工业工程(简称IE)是从泰勒和吉尔布雷斯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IE师协会先后给其做了两个定义。一个是1955年提出[1,2];另一个是1989年对IE所作新的定义[1,3]。进入21世纪美国将IE应用到其他领域,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按照IE应用领域划分了21个专业委员会,代表着其研究与服务范围,包括:航空与航天领域、计算机应用与信息系统、电子工业与工程、能源系统管理、工程经济与分析、人类工程、设施规划与设计、金融管理与金融业务、政府行政管理、工业与劳务关系、管理与经营、运筹与决策、加工工业、生产与库存管理、质量控制、零售与商业、卫生健康系统、可靠性工程、公用事业、运输与销售、工作研究与制造系统等众多领域。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IE,一些企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不过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不同,应用工业工程的企业动机又不同,包括对工业工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前面三点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缺乏企业应用IE的引导,缺乏一种引导企业使用工业工程的方式,而且这个方式是一定要简单、通用并且规范[5,6]。所以,IE在国内企业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达不到在美国和日本企业中的地位。方法和工具我们都有,不是我们不知道怎么使用它们,根本原因是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层普遍缺乏IE意识――IE的精髓以及引导企业使用IE的方式。

2、IE审核的定义

IE审核确保企业做的所有事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而不是无效的、浪费的。IE审核报告是实施类似六西格玛改进项目的输入,也是对这些改进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每一次IE审核的结束是以企业达到IE审核的目标为标志。IE审核与质量审核有本质的区别,虽然质量审核也有持续改进,但是它的审核准则是ISO和公司的质量文件中的条文,是企业的质量体系、与客户相关的产品质量方面的持续改进[4]。表1可以看出IE审核与质量审核有本质的区别。通过质量审核,让很多企业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同样通过IE审核成功的案例,能够让更多企业认识IE,应用IE。比如说在审核过程[12]方面,质量审核是看过程是否有效,而IE审核不仅审核该过程是否有效,还要审核该过程运行的效率是否有提高的机会。

3、IE审核与IE技术

经典IE的应用领域主要面向车间、工厂层次的局部效率问题。现代IE则将其注目点转为对整个生产系统和服务系统的管理、集成、控制、改善和优化。目前,现代IE广泛吸收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来充实、扩展其技能和工具手段,并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计算机制造、决策支持、物料供应、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财务管理、企业销售管理、项目控制等系统以及更广泛的经济与控制系统,形成物流、价值流、信息流三流集成管理的格局,提高了系统对市场变化作快速反应的能力和竞争能力,而目前企业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点。从表2可以看出IE方法和技术内容丰富[13,14]。

在美国工业工程师委员会将IE划分为21个领域,这些领域中的企业对IE的需求非常明确,所以美国学者会根据这些实际的需求对IE进行研究,研究的成果能够针对性的解决企业应用IE过程中的问题。在国内,如果连企业对IE需求的实际情况都不是很清楚,而是盲目地跟进国外的研究,很有可能脱离了中国企业对IE的实际需求,将严重阻碍中国IE的发展。笔者个人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对IE最大的需求是企业不知道怎么使用IE。中国国内企业这么多,假设有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在使用IE,那么高校培养出的IE人才肯定供不应求,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率和竞争力将大大提升。

图1是台湾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系主任陈茂生教授曾经在解释CIE、管理、专业工程三者关系所画的图[15]。本文在陈茂生教授所画的图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如图2所示,如果说将生产力或员工效率比作水桶中的水(D),专业工程技术比作桶的一个提耳(A),而IE比作水桶的另一个提耳(B),C为管理。管理的目标是多提水,但由于缺乏CIE,水桶只有一个提耳(A),管理再下工夫,也只能提半桶水,不可能提一满桶水。目前国内很多企业是处于a状态,而企业希望的是从a状态通向b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的IE审核就是企业从a状态通向b状态的桥梁,也就是中国企业通过IE审核将这个提耳(IE)补上。中国企业最需要的就是这个桥梁,如果有方法能够实现企业从a状态转换到b状态,这个方法对中国IE的发展将有重大意义。

4、如何将IE审核应用到企业中

实施IE审核,首先推荐的方法是PDCA[7],P(Plan)、D(Do)、C(Check)、A(Action),PDCA首先应用到质量领域,后来推广到其他很多领域,其通用性很好。PDCA方法本身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方法,但是其改善没有系统性的考虑。而按照系统动力学的原理[8],企业持续改善作为一个企业大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在多方面力量的物化的表现和综合总用的结果。如图3所示,主要从内力、外力和阻力的角度来探讨IE审核与企业持续改善的关系。不难看出IE审核与企业持续改善是正相关的。

所以将IE应用企业中,就是将IE审核和IE意识与PDCA结合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如图4所示,是应用IE审核对企业进行持续改进的流程图,就是按照PDCA的思路进行的。IE审核对企业的持续改善具有引导作用,那么IE审核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在培养IE审核员时要考虑多方面的要素。

5、实例

某销售型企业的员工在分析出客户满意度结果为99%,但是紧接着的两个月,销售额平均每月度降低了近1成(大约几百万人民币),管理层要求找出原因,最后找到根本原因,是公司根据客户满意度为99%这个错误的结果做出的决策导致的。

针对这一现象,企业进行了针对企业员工Excel数据分析方面IE审核,审核发现员工在处理数据能力方面很薄弱,而且处理的过程复杂。针对这些问题,QC向管理层建议公司购买ERP系统,从而弥补员工在数据分析方面的弱项,除此之外,QC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QC部门将企业中BSC(Balanced Scored Card, 平衡积分卡,简称BSC)[9,10,11]上数据分析进行标准化。

企业对员工在处理客户投诉、采购、质量、物流、销售、财务、中层管理者等数据分析方面,分别就每周平均所要化的时间和分析结果的准确率方面进行了对比(如表3),对比结果显示,通过IE审核,企业在数据分析方面花费所需的时间几乎为零而且准确率提高到了100%。企业高层从以前平均一周左右能拿到BSC,高层在遇到紧急决策时,拿不到最新的BSC,只能凭经验进行决策,这种决策对企业的风险很大。而IE审核后,高层如果想看目前企业的运营状况,随时可以调出最新的分析结果,合理地科学地进行决策。以上结果仅仅是IE审核的一部分,其他比如说在过程方面、成本方面等都有所改善。

6、总结

中国的IE需要大胆的创新和探索,本文提出的IE审核是对IE的创新和对IE的探索。IE审核能够将IE迅速推广和应用到企业中,企业成功地应用IE意味着企业效率的提高,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竞争力的提升。总之,IE 审核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

也许有人对本文的研究抱有怀疑态度,但是企业不进行实践谁能保证它不会成功呢?企业的创新就是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IE审核模式的成功意味着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IE模式的诞生,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IE审核模式推行失败对中国的IE的发展是没有任何负面影响。IE审核是最新提出的,在各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将IE审核研究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Gaveriel Salvendy. Handbook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New York: John Wilcy & Sons. Inc. 1992

[2] 易树平,郭伏. 基础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齐二石,李从东,姚钢.现代工业工程理论研究与发展概况[J].系统工程学报,1995,03:6-12.

[4] 黄健宇.不断开展过程质量审核稳定并提高产品质量[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1999,12:8-10.

[5] 罗宜美,齐二石,杨文生.工业工程应用趋势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4:69-71.

[6] 齐二石,刘洪伟.我国工业工程本土化研究与应用实践分析[J].管理学报,2010,11: 1717-1724.

[7] 耿金花,高齐圣,方爱丽.质量改进――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J].商业研究,2007,09:52-54.

[8] 齐丽云,汪克夷,张芳芳,赵笑一.企业内部知识传播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2008,06:9-20.

[9] Ravi Arora.Implementing KM a balanced score card approach.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2,6(3):240-249.

[10] Welch, Christine; Alhamoudi, Salwa Abdullah. The challenge of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in a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 Evaluating the Balanced Score Card as a useful tool.PROCEEDINGS OF THE 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MANAGEMENT,2008: 947-956

[11] 秦雪萍.平衡计分卡战略实践――SCEI实施BSC实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S1:164-166+170.

[12] 刘妍,李耘涛.过程与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7,07:86-87+75.

[13] 齐二石,霍艳芳.中国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现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04:17-20.

篇7

关键词:工业工程 设备 管理 维修

工业工程简称 IE( industry engineering),是近些年在国内发展较快的技术。工业工程是指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备管理与维修领域,工业工程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企业如果积极开展工业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的应用,将大大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同时降低设备管理的费用与成本。笔者总结了工业工程的常用技术在设备管理的一些应用,愿更多的企业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为企业创造效益。

一、工作研究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其利用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分析影响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帮助企业挖潜、革新,消除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方面的浪费,减轻劳动强度,合理安排作业,用新的工作方法来代替现行的方法,并制定该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1.制定维修工作标准流程

现在大多数企业根据 ISO 9000 的要求都有企业的维修标准,但一般只是一些维修质量方面的要求,对于维修工作中的拆装顺序、各工种之间的衔接配合、维修准备、维修人员的操作等没有详细的规定,以至于经常发生维修失误、维修延期的问题,对于经常性、重复性的维修工作应制定维修工作标准流程,优化维修过程。

制定维修标准化流程首先要记录下现行的所有维修步骤,绘制维修流程图及人员活动线路图。应用 5W1H ( what、who、why、where、when、how)对每个环节和动作进行分析研究。应用ECRS 方法(取消、合并、重排、简化)进行工作流程分析、工作线路图分析、动作分析,获得最佳的工作流程、最优的动作,以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

总成替换技术、交叉作业、同步协同工作、制作专用的拆装工具、制作专用的量具或定规、应用标准件等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应用作业测定技术可以计算合理的维修时间,以制定切实可行的维修工作时间标准。

2.制定故障处理标准流程

随着设备向自动化、集成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设备故障也越来越复杂,设备故障处理也成为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大多数故障是曾发生过的,且有较成功的处理经验,只有少部分故障是以前没有处理过的新故障。可以对以前已出现过的设备故障进行总结规范,制定故障处理标准流程,并编辑成手册。在手册中明确标明出现何种故障现象时应采取的处理步骤。对普通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手册内容。企业只须保留少数高技术人才用于处理以前没有发生过的设备故障。当新的设备故障有了好的解决办法后,对原有的手册进行补充,并对普通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再出现这样的故障普通的维修人员即可处理。

二、网络计划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网络计划是利用网络图表达计划的进度安排及其各项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网络分析并计算网络时间值,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求出工期,并运用一定的技术组织措施优化方案。其优点在于能缩短作业时间,减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网络计划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的应用主要在大型设备检修方案的制定、系统检修方案的制定及优化。在制定大的设备检修方案或系统检修方案时,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即按照检修规程去检修,检修时间不够用,这时不一定减少检修内容;还有的时候,在安排检修时会出现某些环节检修时间、检修人员不足,这时也不一定要延长检修时间,以上问题都可以应用网络计划技术予以解决。

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应先按要求绘制维修工作的网络图,然后经过分析确定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就是关键工序,关键线路所耗用的时间即为维修完成所需的最少时间。

要缩短维修时间就要设法缩短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序的完成时间。通过分析各个关键工序的维修工作量,采取技术、管理等措施缩短关键工序的完成时间,即可实现维修时间的缩短。

在保证维修时间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维修人员不足的问题,这时首先要保证关键活动需要的维修人员,然后,将那些与关键工序同时进行的工作推迟或提前一段时间,就可消除人员需求高峰,使维修工作对维修人员的需求降到最低。

三、价值工程技术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应用

所谓价值工程就是以最低的总成本,为切实可靠地达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所进行的致力于功能分析的、有组织的活动。价值工程是一种伴随着现代化生产而产生,把各种力量结合起来,按照合理的实施顺序来决定和实现最佳价值方案的科学管理技术。

1.利用价值工程确定设备最佳维修方式

设备维修方式有周期性预防维修、状态检修、点检维修、事后维修等,每种维修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对某种设备而言,到底采取哪种维修方式,应利用价值工程的方法进行分析,选择最经济的维修方式。

设备维修综合费用包括设备停机生产损失、设备故障后果、设备故障预防与排除费用。通过对这些费用的分析估算,选择设备维修综合费用最低的维修方式即为最佳维修方式。

2.利用价值工程进行重大设备采购的决策

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设备选购应首先对设备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经济分析。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设备从最初选型、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以及报废处置整个过程的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的总费用,即所谓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设备产值率=该设备的产值/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设备利润率=该设备产品的利润/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选择设备产值率或设备利润率高的方案。

四、ABC 分析法在设备维修与管理中的应用

ABC 分析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确定不同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 A、B、C 三类,所以称为ABC分析法。其中 A类事物,数量占总数的约 20%,但却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起着约 80%的作用,因此是管理的重点。在所有的设备中某些关键设备在总台数中占约 20%的比重,然而却对生产的产量、质量、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设备管理时要进行必要的分类,以关键设备为管理重点,分类可从生产、安全、经济、备用等几个方面对设备进行评价。对所有发生的设备故障进行统计就会发现,有约 20%的设备故障所产生的故障损失却常常占了总设备故障损失的 80%,因此在控制设备故障时要重点控制这些 20%的设备故障。在备件的管理方面同样可以应用 ABC 分析法以优化库存资金的使用。少数备件占用了大部分的库存资金,而大多数备件虽然数量较多占库存资金的比重却较小,因此应重点控制这少部分备件的库存。

篇8

[关键词]过程工业;绿色供应链;物联网;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018-02

1过程工业对绿色供应链的需求

1.1过程工业生产特点

过程工业(process industry)是进行物资转化的所有工业过程的总称,包含大部分重工业,如化学、能源、冶金、建材、石油炼制、核能、生物技术以及医药等工业,它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对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防力量起着关键作用。与离散生产制造过程相比,过程工业具有许多不同之处。

第一,大批量连续性生产。这是过程工业的主要特点。即物料流和工作流连续稳定,生产装置内各工序间衔接紧凑、严密,工艺流程相对稳定不变,也没有缓冲单元。相应地,新开工成本高、时间长,一般不允许轻易停工。第二,优化目标较多。离散生产制造企业以缩短供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为主要优化目标。而过程工业企业优化目标则较多,通常以安全、稳定、均衡、长周期、高负荷、高质量、高收率、低物耗能耗和小污染为目标,寻求多目标的平衡和优化。第三,自动化水平高。过程工业对自动化的依赖性比较强,计算机控制的应用较早,基础自动化水平比离散制造业高。但是,过程工业管理中“自动化孤岛”现象严重,下层的自控系统和上层的管理决策信息系统严重脱节。第四,新产品开发难度大、周期长。过程工业往往需要经过试验研究,由研究院和设计院提品工艺、流程,同时经常需要新建生产线,投资大,周期长。第五,环保问题严重。过程工业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一般都有废弃物生成和排放,且许多生产过程和物料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剧毒等特点,因此安全保障问题和故障诊断在过程工业中显得相当重要。第六,生产高能耗。过程工业生产过程能耗较高,我国许多化工、冶金等产品的平均单位能耗比国外高出一半到一倍多。同时,高能耗本身带来高污染并和低效益紧密联系。

1.2过程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如上节所述,过程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首先,过程工业污染比较严重。据估计,在美国约75 %的固体废物来自过程工业。其次,部分过程工业资源利用率低,综合利用差,废弃物潜在的资源利用价值常常高于目标产品。如我国特有的矿产资源钒钛磁铁矿的铁利用率仅为4.9 %,而化工行业生产1吨铬盐会产生近3吨毒性废渣。然后,过程工业能耗高,中国某些过程工业的能耗是美国、日本的2~4倍,煤的开采和燃烧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更是量大面广,不仅流失大量可用资源,也严重污染水体、土壤和环境等。[1-2]

2绿色供应链概念的提出

1996年,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绿色供应链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强调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绿色运作和管理,涉及供应商、制造厂、销售商和用户等多个环节,同时在追求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负作用)最小的同时追求降低供应链成本,因此绿色供应链具有系统性、集成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Beamon,B.M.(1999)指出绿色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区别在于:完整的绿色供应链系统不仅包含传统供应链的内容,另外增加了从最终顾客逆向的产品和包装的回收、再利用流程,以及从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到供应商的逆向再循环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3]

在国内,但斌(2000)较早研究绿色供应链,认为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4]杨浩军(2012)探讨了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运行目标、运作模式与运作机制等内容[5]。这些研究成果为过程工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3过程工业绿色供应链模型的构建

基于物联网的过程工业绿色供应链体系如下图所示。包括技术支持层、传统供应链层和绿色供应链层等三个层次。供应链的核心为重化工和精细化工类企业,其上游是为其提供原辅料和各种动力供应的供应商,其下游是分销、零售以及最终消费者环节。因此,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信息感知和传递的方式,对上述相互合作的相关企业进行资源集成和业务集成,实现高效的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从而达到供应链全过程绿色、环境友好的目标。

以下详细介绍三个层次的基本内容:

3.1技术支持层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基本特征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物联网体系结构自下向上分为:感知、接入、互联、服务管理和应用等。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供应链之间的信息无缝整合,状态即时沟通,动作即时协作,从而构建统一的绿色供应链信息平台,在该平台上提供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服务模式。因此,以物品状态信息作为流动主体的物联网技术,正是构建面向过程工业的绿色供应链体系的关键所在。

面向过程工业绿色供应链系统的物联网技术由物联网感知技术、互联网接入技术以及专业管理和服务系统所组成。首先,将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GPS等感知、捕获、测量设备部署在过程工业供应链全过程中原辅料供应、生产流程、污染处理、再制造、分销配送、终端客户等各个环节,实时对物体属性、环境状态、行为态势等静态/ 动态的信息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的信息获取与状态辨识。其次,通过现有的移动通信网(如GSM网、TD-SCDMA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WiFi)、卫星网等基础设施的接入,将来自感知层的信息资源整合成一个可以互联互通的大型智能网络,为上层供应链管理和大规模应用建立一个高效、可靠、可信的基础设施平台。然后,通过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中心计算机群,对网络内的海量信息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使供应链核心企业能够对采购业务流程、生产业务流程、仓储业务流程、运输业务流程、回收业务流程、再利用业务流程以及污染处理业务流程等供应链全程进行实时的追踪和监控,即时掌握物流活动状态,并对状态进行实时响应,智能应对,辅助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3.2核心业务层

在核心业务层中,过程工业核心企业(重化工和精细化工类企业)通过整合上下游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得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无缝连接,实现快速、高效的向终端客户提供恰当的产品,并及时处理客户的反馈信息,从而达到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升企业效益的目的。在传统过程工业供应链管理中,通常以正向物流方向为主,即重点关注从供应商到制造企业,分销商,直至将最终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通常认为将最终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这一活动是供应链管理过程的终结,而较少考虑回收和再利用这一逆向过程。

3.3绿色运作层

该层是过程工业绿色供应链的核心内容,也是过程工业绿色供应链比传统过程工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和突破。与传统供应链管理不同,在绿色供应链中,强调污染物的有害处理、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及再制造等内容,以其达到绿色、环境优化的目的。在过程工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过程中,计划环节、制造环节、再利用环节是其重点。过程工业要实现绿色供应链的运作,首先要在整个供应链中采取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将其作为一个整体,面向闭环供应链运作模式,设计新程序,从而杜绝任何形式的污染和浪费。其次绿色供应链的制造是一个包括了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产品加工、物流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产品拆卸等过程的大制造概念。最后,在绿色供应链的再利用环节包括回收物流和再利用两部分。通过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回路,从而实现供应链全程的环境友好。

4结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过程工业企业提升其竞争力和保护资源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过程工业企业可以降低环境风险,节约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环境绩效。本文将方兴未艾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过程工业绿色供应链之中,构建了完整的过程工业绿色供应链框架体系,并对其实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使绿色供应链的实现和实施更为便捷高效。

参考文献:

[1]李萍,周章玉,华贲.过程工业供应链流结构及其管理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4,21(1):88-92.

[2]钟玉泽,张旭,欧钦英.过程工业与清洁生产的实施[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6):55-56.

[3]B.M.Beamon.Designing the green supply chain[J].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9,12(4):332-342.

[4]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11):1232-1234.

[5]杨浩军.鲜活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行模式与机制构建[J].物流科技,2012(11):27-31.

篇9

1.课程结构不合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需要在包括课程设置在内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应以应用型课程为主,实践环节必须在教学内容中占足够的比重。查阅部分培养单位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就可以发现,现有课程结构过于追求基础理论,如“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有限元法”等基础性课程的比重较大,应用型课程明显偏少,许多培养单位都以“企业实践”“、工程实践”等模糊化课程作为实践性必修课,在实际授课中,这些课程往往形同虚设,很少真正开课。与此同时,现有课程体系往往追求面面俱到,特点不明显,内容重叠,针对性不足,难以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需要,严重背离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

2.课程内容陈旧。近年来,国内外机械工业进展迅猛,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在企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新技术理应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然而,综观现有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教材却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比如“,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应介绍国内外在制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但纵览目前国内各种版本的教材发现,其内容与10年以前的教材相似度超过90%以上,要么是早期教材的重新编排,要么是不加修改的直接再版。部分教材虽对一些新技术有所提及,但大多是一笔带过,缺乏系统的介绍。这种情况在“机电液控制技术”“、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等许多课程中都十分普遍。在现有课程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明显滞后于科技进步的步伐。

3.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大多沿用传统的课堂授课。在这种授课形式下,老师是课堂的主人,主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所授知识学生往往听不进去,而学生需要的知识老师讲不出来,从而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课程体系设置基本原则

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需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通用性与针对性结合。无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机械类研究生,在专业基础理论方面具有通用性,在基本技能方面也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如“数值分析”、“矩阵理论”等具有基础性、通用性的课程应优先考虑。同时,应针对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开设“机器工况检测与故障诊断”等针对性课程。

2.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应打破传统研究生教育以学科为主的设计思想,逐步建立以职业职责和技术技能分析为依据的课程设计思想,面向社会需要,侧重应用性,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同时也不能忽视专业基础理论的传授,坚持应用性与理论性并重的原则。

3.强化学科交叉与融合。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与材料、计算机、通信和电子技术等许多领域相互关联、密切交叉和深度融合。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应突破学科的限制,实现跨学科、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将各种先进技术成果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中来,使课程教学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是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和培养单位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培养出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

1.构建具有专业学位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制订必须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服务学生和社会需求。专业学位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设置课程时既要兼顾到基础理论的传授更要突出应用技术的培养。具体而言,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按类别设置为: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类课程、辅助类选修课。基础理论课程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基本类似,主要讲授该领域必备的基础知识,是开设专业技术类课程的先导课程。为了适应学科交叉的要求,应该设置与数学、计算机和检测控制等相结合的应用技术专业选修课程群,供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课题内容和未来发展选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应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科发展优选教学内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周期短,课程不能太多,应尽量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例如“,现代设计方法学”由“现代设计学”“、优化技术”、“有限元法”、“可靠性设计”4部分内容组成,一旦开设这门课就不应再单独开设相关内容的课程。此外,应根据培养计划定期对课程体系进行筛选,及时淘汰或替换不合适宜的课程或教学内容,避免出现学用脱节、学非所用的现象。

2.强化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现有教学模式基本以课堂授课为主,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使学生学用结合。首先,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强调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课堂上突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体合作、深入探究的创新精神。结合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鼓励授课教师尽可能吸纳来自于生产、科研一线的新技术、新成果。其次,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授课时,改变灌输模式,增加互动和讨论环节,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思想并主动参与。第三,通过组织实践训练、学术调研、学术报告等多种课堂外教学形式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

3.建立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比较贫乏,实践性师资力量薄弱,应积极开拓校外资源,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之路。培养单位应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完善联合培养机制,建立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师资,许多授课教师虽然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在实践教学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可让他们定期赴校外基地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

四、结论

篇10

施工进度管理的概念

施工进度管理即由施工单位负责人根据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以此作为管理的目标,对施工的全过程经常进行检查,对照,分析,及时发现实施中的偏差,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原施工进度计划,排除干扰,保证工期目标实现的全部活动的总称。

施工进度管理对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装修工程施工的作用

任何一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工程的工期。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施工进度管理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研究的银行营业网点装修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存在较大差异,装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委托方的实际要求及影响装修的因素等方面综合编制进度计划,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最终实现装修工程的工期目标。

商业银行装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商业银行属于公共场所,功能明确,且要求较高,尤其重视安全设施方面,因此,要确保在较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装修首要任务就是编制一个合理的进度计划。

1. 确定装修工程总工期

2. 确定计划编制方法

常用的进度计划编制方法由关键路径法(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等,根据银行营业网点装修施工的具体要求,我们采用关键路径法。

关键路径法主要是找出各项活动间的逻辑关系,且每项活动只估计一个肯定的持续时间。由于银行工作的特性不能因为装修停业,只能在临时场所办公,因此对装修的工期要求较紧,因此我们根据装修中各项目的先后逻辑关系,确立关键路线,如拆除原来的框架重新铺设地面各功能分区(日常业务柜台、信贷区、理财区、vip室等)施工处理墙面配置办公及消防设施(办公桌椅、电脑、监控设备、消防器材等)清理现场收尾验收。另外,要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路线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使编制的进度计划达到最优。

3. 协调施工顺序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不允许,可以采取非常规的手段进行赶工,比如,施工人员一边铺设线管一边铺地转,由验收人员全程旁观,边施工变验收,当然这要求施工人员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完全吃透图纸。

商业银行装修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1. 施工计划实施的影响因素

(1) 业主方(即商业银行)的影响

业主方对装修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计的变更。商业银行装修工程相对规模较小,没有专业的设计团队进行周密的设计,在装修过程中一般没有系统的设计方案,要根据需要随时变更。第二,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的建筑,要根据客户需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功能分区,因此一旦提出新的功能要求时也会导致设计变更;另外,银行营业网点进行装修时,所需的施工材料一般由银行上级相关部门根据需要自行购买,因此,如果银行方面施工材料供应不及时,就有可能导致施工进度的延误。

(2) 施工方(即装修单位)的影响

施工方对装修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其一,在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由于考虑不全面,导致进度计划出现失误,从而直接影响进度;其二,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没有合理投入并使用,,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其三,由于施工方采用的装修技术不合理,导致质量不过关,导致返工,从而延误了工期;其四,施工团队规章制度不严格,随意停工,这严重影响到装修工程的施工。

(3) 第三方(即材料供应方)的影响

装修工程材料供应方的材料供应一旦不及时,就会直接影响装修工程的施工,最终影响整个工期。

2. 施工进度的动态监测

为了确定施工进度是否发生变化,要随时采集施工进度相关信息,然后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偏差出现的原因,并通过一系列措施调整进度计划。进度比较的方法一般采用横道图法,此方法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偏差出现的地方及偏差的具体数据。对于装修工程来说,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一般是由于各工作的交叉作业及天气原因导致停工造成的,因此在计划控制时,要注重对各工作的协调管理,也要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

商业银行装修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保障措施

第一,装修设计人员与施工负责人现场坚持24小时监场制度,对当天的施工情况、薄弱环节、任务进度进行检查,做到及时协调、处理、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第二,保证物资供应及时,并根据需要增加劳动力、设备及材料等资源投入;第三,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部配置熟练的施工人员,改善施工环境,建立激励机制;第四,改变关键路线,转换逻辑关系,把原先按顺序依次进行的工作改为平时施工或交叉施工,可以是节省大量时间;第五,三班倒制度,保证施工人员充分的休息时间,才能提高施工时的工作效率,保证质量;第六,关注天气变化,雨天尽量减少室外施工,尽量以室内装修为主,以免雨水冲刷已粉刷的外部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