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26 17:5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技术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媒体技术总结

篇1

一、研究内容

(一)投影仪+黑板的使用与原来单一使用黑板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制作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分别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建议被调查教师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被调查学生最好是小城镇或农村中学以上人群,因为这些人应该同时经历过使用投影仪+黑板和单一使用黑板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客观性。

(二)MOOC的产生对自主学习、成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带来的影响;针对MOOC对自主学习理念带来的影响同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针对MOOC对成人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带来的影响则采用访谈或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可使调查的范围扩大,有利于结果更接近现实。

(三)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应具备怎样的特征,采用采访的方式,调查学习者对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使用的优缺点的观点和是否会使用这些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原因,找到已有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应该改进的地方,提出对改进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自己的建议和对未来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的预测。

二、研究思路

(一)被调查地区教育局统筹、领导,专业研究机构具体指导、组织实施。教育局和专家的指导能保证研究调查内容更加合理和科学化,调查表更加完备,被调查人群更加全面;学校的参与则保证了调查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分别制定投影仪+黑板和单一黑板学生表、投影仪+黑板和单一黑板教师表、MOOC对自主学习学习理念影响表三个不同的调查表,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并按照一定的比例针对各个年龄段、各个人群采取调查,保证调查结果不片面,不真实。

(三)在进行采访和访谈的调查方式时对不同职位的人群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至少应包括20种不同职业的人群,每个职业应调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大于或等于20个。才能保证调查结果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可参考性。对于一些职业的被调查者我们应该提前预约,在保证不影响他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才能把调查更好的进行下去,这也是我们对别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本礼貌。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指在实际情景中,有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在三个不同的问卷调查表的制作、改进和访谈问题的制定,被调查人员的范围选定等方面采用行动研究法。

2.质的研究:质的研究是一种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自身的洞察力在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研究行为和意义建构。整个研究过程在自然情景下以多种方法收集资料,最终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形成理论或描述并呈现一个情景,达到对教育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选择符合条件的20种不同职业的不同人群进行访谈、观察等手段收集的研究资料,对此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解释,从中归纳总结出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3.量的研究:量的研究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在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量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对投影仪+黑板的使用与原来单一使用黑板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和针对MOOC对自主学习理念带来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中。

(二)研究步骤

成立课题组,对各个城镇及农村进行调查分析,和当地政府、教育部、学校等教育机构进行沟通,确定被调查人群的区域;绘制问卷调查表的初步模型和问题类型,讨论要调查的问题并记录。大致绘制好问卷调查表后向专家请教,请专家对问卷调查表进行改进;课题组内所有成员一起根据被访谈人员的划分,制定出问题;根据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划分,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分别同时进行不同工作的调查,对于调查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能立即解决的就立即解决,但最后需要把突发状况及解决方案记录下来,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突发状况,在小组内总结时提出并进行全员讨论解决,必要时请教这个方面的专家或自己的导师进行解决;将调查完成后的问卷调查表数据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总结中各种情况的问卷结果,对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根据数据整理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把新媒体和新媒体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划分为几个方面进行记录;总结性评价,总结这个调查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调查中干扰变量可能会对调查结果造成的影响分析,还有就是对以后再进行研究调查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不足。

篇2

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就是将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的融合。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媒体技术,首先,这是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理论,同时积极创新课堂模式,从而深化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形式,更是开辟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其次,在信息时代,网络和计算机普遍应用,只有完善应用网络技术,才能够在信息时代,适应教学要求,提升学生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再次,应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丰富教学模式和途径的主要要求,在这一教学模式内,实施网络课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导、教师参与、师生良性互动的良好教育模式,这也是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升教师掌握先进教育思想和技术,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升现代教育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最先进的现念指导自身教育实践活动,同时尽可能借助网络资源、科技手段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从而适应新的教学改革要求,帮助构建、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2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方法分析

2.1塑造历史角色、深化情感体验初中历史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难以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教学与学习相脱节,初中历史教授的主要内容是世界历史和古代历史,相对而言离学生成长的时间较远,这就容易造成学习脱节和理解脱节。而造成脱节的根本原因就是互动性和参与感太弱,尽管历史知识距我们较远,但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缩小距离,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整个历史教学可以更加生动的展现给每一个学生,而通过塑造一系列历史角色,也能够在深化情感体验的同时,学习和丰富历史知识。

2.2构建多元互动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这直接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厌恶和反感。而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健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一味输出教学观点,并不关注学生接受程度,也不在意学生反馈结果,整个课堂教学模式极不合理、极不规范。而通过多媒体这一教学形式,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形象化和直接化等一系列特点,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到具体的历史氛围,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更深层次的爱好,从而产生教学与学习的有效融合。

2.3真实再现历史变化,优化教学过程历史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总结,内容较为生疏,而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真实再现历史事实,通过历史事实的具体演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历史事件的讲述大多停留在口头表达阶段,无论表述多清楚,但形象和具体化程度都远远不够。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发展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及时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多媒体设备;技术;提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58-01

当前的社会现代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化的技术不断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也进入到了课堂的范围之中。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之中,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越来越多,而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设备也为高中英语的教学实施带来了强大的现代技术支撑。但是如何让这一现代化的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同时又不“喧宾夺主”,如何让多媒体设备等技术更好地为高中英语的教学发展服务则是本文探究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认识

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设备是一个集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为一体并且运用了多项现代化的技术教学设备。这一教学设备进入到当今的课堂教学,自然会带来两方面的冲击。一方面是不少教师依然固守传统的黑板书写、教师讲学生记录的方式开展教学,还有一方面则是自从有了多媒体设备不少教师无论是什么内容都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

这两种方面的教学认识无疑都有一定的缺憾,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设备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所以,帮助认为在高中英语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对多媒体设备进入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所谓正确的认识就是指开展教学需要这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拓宽课堂的内容含量。从而在实现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有效性的高中英语教学。

但是,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适度原则”的重要性,任何一种行为都是“过犹不及”。所以,对多媒体的使用亦是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实施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开展。唯有树立起了这样正确地认识,才可以合理地利用好多媒体设备继而更好地为高中英语教学服务。

二、借助多媒体设备实现多彩教学

多媒体设备参与到高中英语教学之中,必将依凭其自身的优越性为高中英语的教学实施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众多新奇的内容继而实现多彩化的丰富教学。

所以,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发挥出多媒体设备集文、音、图于一体的优势实现形象化、生动化的英语教学。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丰富的色彩和元素的融入来趣味化高中英语的教学导入。

例如:《advertising》这个部分的导入教学之中,教师就可以将很多的学生熟悉的广告宣传画制成一个图片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人物,如C罗、科比等人拍摄的百事可乐等英文广告来导入教学。

这样的方式无疑很好地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够被课堂吸引,而且在多媒体设备展示这些内容的实施,教师还可以配以相关的英文说明在其下来导入教学。这样的一种教学就很好地发挥了多媒体设备的功能并且有效地在课堂的开局阶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再者,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实现“人机对话”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和说的能力。

此外,在整个的这个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拓宽课堂教学容量和开阔学生的视野。即教师要注意将一些课外的内容借助多媒体设备的联网功能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来充实课堂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the lost civilization》这个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联网将很多的古代文明等有关知识和内容导入到课堂之中。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在开展英文教学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多维度的训练

多媒体设备这一现代化的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训练模式,从而在这种训练模式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在这样一种快速地问、答之间加深学生的记忆和提升学生的理解。所以,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训练性教学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融汇所学知识,记忆好相关的知识点。其中如总结构词规律继而开展训练。

因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已经涉及到很多的规律性的学习,就可以采取这种总结构词规律继而立马开展训练并且立即公布答案的这一种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运用好多媒体设备也可以有效地实施教学。

例如: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之中,有一个词汇的构词规律,“名词+名词=名词”――sportsperson即sports为名词,person是名词,最后组成的sportsperson是名词,然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就可能会写出“icebox、ice-cream”等词汇。这样就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了词汇的构成规律。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这一类的规律。

此外,除开这样的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对构词中的这些规律进行总结,并且在学生的总结过后,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答案的公布。这样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例如:在《sporting events》的学习完成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个部分中涉及到的词汇与词汇之间的组合构成新的词汇的规律进行总结。则学生会总结出“副词+v-ing=形容词,如hard-working”、“数词+名词=名词,如110-metre”。

这样的方式则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之中不断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融汇贯通,而多媒体设备在此处担当的是一个印证的角色。这样的一种教学实施,无疑将有效地推进学生的进步和必将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 丽,浅谈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9).

篇4

【关键词】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整合

随着教育大力改革风向标的确定,基础教育改革也被众多教师提及。当前,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交流平台出现。而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学,鼓励教师要大胆革新教学传统,并积极提出新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那么,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物理教学的改革就十分重要。我们知道,高中物理是一门逻辑性极强、实验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很高,同时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也要求很高。那么,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培养就十分重要。需要教师基于当前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进行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加大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其次,通过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力整合,对于充分发挥物理这门实验性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

一、当前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研究的现状

1.认识深度不够

当前,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已被很多教师提及,也被很多学校鼓励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单纯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播放多媒体课件、视频等等。没有深入的认识,仅是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这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多大改观,依然过于生硬枯燥,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长期下去,学生疑惑问题越积越多,甚至会出现厌学的现象。这对于教师有效展开教学造成很大阻力。

2.讨论平台较少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当前很多物理教师在信息与实验教学整合过程中缺少构建给学生交流的广阔平台。学生之间很难有时间进行问题探究及疑惑分析、讨论。例如,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教师如果仅通过多媒体通过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将公式推导等复杂的逻辑问题展示给学生,便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通过构建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教师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然后将问题统一整合,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设立小组讨论。同时,针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教师要实施个性化辅导。力求最大程度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措施

1.创设校园网络平台、促进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设备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很多学校也逐渐加强对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网络知识的好奇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创建网络平台,将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及名师课堂分模块上传。创建学习专区、讨论专区、分享专区、下载专区等等多维度立体框架学习模式。例如学习《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将实验内容及报告上传到校园网络平台,供学生学习参考。然后在下载专区上传教师模拟视频。如何使用砝码及实验设计理念,如何绘制加速度坐标线等等。而实验后的总结,可以鼓励学生上传到讨论专区及分享专区。这样学生就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增强同学之间友谊。

2.基于网络平台与多媒体演示整合、强化专题讨论

“多媒体演示型”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师应用较多的信息技术整合方式,一般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多是通过投影仪、显示屏、电脑等等。这种整合对设备的要求简单,操作方便。那么,教师就可以创新地提出借助多媒体演示与网络平台整合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将实验方案或者实验目标等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记录自己的实验操作。然后在课下进行思考,创新实验方案,不断总结实验过程。然后在网络交流平台上上传自己的实验总结及创新方案,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例如学习《研究平抛运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实验的原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实验中要注意哪些要点,可以有效的避免平抛实验的数据误差。待学生思考后,组织实验。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思考,创新实验方案。课下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上传自己的总结成果,互相交流讨论专题。围绕“平抛运动”的专题进行讨论,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三、总结

综上可知,在当前信息技术相对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整合已是当前众多高中物理教师所关注的重点。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针对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出了创建多媒体技术与信息平台整合、专题讨论、校园交流平台等教学策略,以此强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点,提升学生实验探索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马义.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整合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中),2014(10).

[2] 王飞. 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2014(15).

篇5

关键词:多媒体 高职教育教学

多媒体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文字信息,还能够观看到其中的影像和声音,学习和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动画、视频以及音效等生动的效果,将教育教学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及教学内容的生动感,同时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刺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刻板性。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广泛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促进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能力素质发展具有积极地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完全依赖多媒体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取得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完全依靠多媒体,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只需要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既简单、有高效。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思维以及灵感是在与教师讲解以及板书过程中碰撞出现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将教学内容一页一页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1]

2.多媒体课件华而不实

良好的利用课件开展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知识,形成良好的能力素质。但是很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将课件制作的天花乱坠,只追求新鲜来迎合学生的口味,导致主要的教学内容被一些无关的装饰物掩盖住,学生无法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与原本的教学目的相背离。

3.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当前,在高职教学工作中,不论是否需要多媒体,都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整个课堂教师只是内容的讲说者,对问题分析以及思考的过程几乎没有,甚至有些教师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开展教学工作。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但是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些教师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对网络上的课件或多年的课件进行全封不动的拷贝,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以及效果的取得。

二、高职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有效策略

1.要有选择性的使用多媒体

在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选择性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保证多媒体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类型的不同,合理使用多媒体。例如教学内容中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学生感到枯燥的课程,比如政治课等,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氛围,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专业性的课程,则不宜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师通过板书教学,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对于复习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的理解记忆得到巩固,但是新课的讲授则不宜使用多媒体。[2]

2.提高教师对多媒体的认识

在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明确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也不是万能的,教师应将多媒体作为自己教学的工具,把握好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流程,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方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受多媒体的影响,知道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不是教学内容的讲说员,应通过自己的富有激情讲解、抑扬顿挫的语气来感染和打动学生,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黑板以及多媒体,实现高效教学。

3.优化多媒体教学内容的设计

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设计的优化来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策略。譬如,课堂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难点是什么以及课堂内容的整个框架是什么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应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学习的思维方式,掌握学习方法。对此,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剖析教学内容,对内容进行层层分析,反复巩固,难点问题重点讲解,并对学习框架进行总结。只有将多媒体教学内容设计得非常生动、有层次、有逻辑,才能够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思维并使之掌握学习的方法。

4.及时更新和完善知识

在高职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拷贝网络上或以前的教学课件,不管课件中的教学内容是否与当前教学任务相符,而且不能及时对课件中的知识进行更新和完善,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职教师应从学生以及当前教育的实际出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案,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制作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发展实际相符的高质量的课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新知识,逐步形成最新、最实际的能力素质。[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教师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也应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利弊,扬长避短,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总结和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接受更好地教育,培养素质更高,更加专业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曾楚辉.论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05:119-120.

[2] 贾红瑜,冀盈.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必然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J].教育探索,2006,01:67-68.

[3] 胡萍.计算机多媒体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J].医疗保健器具,2007,11:40-42.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基本原则

随着西藏教学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要在教学中发挥最优效果,就必须与所授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根据学科教学和教学对象需求,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才能优化教学效果。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学习活动中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更好地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我认为,在西藏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应立足西藏实际,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运用恰当的教育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现代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种理论都有其适合西藏特点的正确性,然而,当推及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时却没有一种理论显示出普遍的合理性。在西藏,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现代化教学条件有限。因此,必须运用恰当的教育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认知主义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上。行为主义能促进对需要机械地记忆知识或具有操练和训练教学目标的学习。建构主义提倡给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环境和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式地学习。因此,在西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中,应该兼顾各种理论的合理成分,根据西藏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及西藏现有教学媒体等多种变量,灵活地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二、根据西藏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建构起整合型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活动新形态。人类的思维类型可按抽象思维、具体思维、有序思维和随机思维进行组合,不同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的人学习成效与他们所选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有关。西藏的学生对主动将外来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欠缺,比较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并且需要教师明确的指导和讲授。在西藏特别是西藏农牧区,大部分学生不愿意独立学习,个人钻研,不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西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西藏学生的特点,实施针对性强、层次简单的整合策略。

三、根据学科的特点构建适合西藏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科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西藏,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社会学科类科目的课程,而对于自然学科类科目的课程或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或由于学习过程有困难等原因处于抵触状态。为此,我们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不同类别科目的特点,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社会科学类科目可以尽量模拟出最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提供给学生反复练习的机会。自然科学类科目则应通过信息技术尽最大可能将抽象的规律变具体,将枯燥的学科内容变生动,给学生创设认知环境,让他们经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再由抽象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过程,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科,既有相同的整合原则,也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整合策略。

四、结合西藏实际加强学生的动手活动

在西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喜欢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而信息技术恰恰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实践领域。因此,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新观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恰当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动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积极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足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学习活动结果具体化,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具体操作,反复练习,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事实上,在西藏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体性的舞台。

五、立足西藏实际应用各种媒体

不同的教学媒体特点不同,作用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及影响也不尽相同。印刷媒体抽象性较强,价格低廉,携带方便,但不能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听觉媒体在教学中通过声音来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内容比较直观,但随意性较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且传播范围有限。视觉媒体和视听媒体能多角度、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开展教学活动,但造价较高,投资较大。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是一个多层次、多专业的复杂体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它的发展是由许多单元技术支撑的。在西藏,虽然现代化教学手段较内地要落后一些,但常规媒体如摄象机、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等比较普遍。在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各种媒体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利用多种媒体制作适合西藏教学的电子作品。

六、针对西藏教学特点进行学习结果作品化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是提高其学习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总结学习结果能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结构,承上启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继续学习做好准备。在西藏,由于学生普遍良好学习习惯缺乏等原因,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过程中往往忽略总结反馈环节。因此,在学生获得学习成果之后,应及时要求学生将学习成果总结、给其他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上的各种人员。这个学习环节在西藏教学过程中犹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养学生的交流力、表现力、约束力,并使学生分享更多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作用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西藏教育战线的工作者,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恰当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推进西藏教育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组成部分,其教学也要以计算思维培养为核心。文章通过分析计算思维与多媒体技术的内在联系,针对多媒体应用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探讨该课程中的计算思维培养方法。

关键词:计算思维;多媒体应用技术;教学方法

计算思维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它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7月,全国9所“985工程”建设高等学校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并在会后发表了联合声明。该声明的核心要点是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并由此建立更加完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作为高等院校文科、艺术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不能仍停留在对操作技术的基础要求,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学会用计算思维去思考和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这对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培养卓越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计算思维与多媒体技术

1.1 计算思维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计算思维是一种科学思维,与理论思维、实验思维一起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思维。计算思维并不是一种新的发明,而是早已存在的思维活动,只是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ACM杂志上给出了计算思维的定义: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不仅仅属于计算机科学家,是和“读、写、算”能力一样,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现实意义上的计算思维的基础是计算机学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的思维,如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计算机的功能是如何越来越强大的;二是利用计算机的思维,即现实世界的各种事物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控制和处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未来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则是支持各学科研究创新的新型计算手段,以及应用计算手段进行各学科的研究与创新。

1.2 多媒体技术

计算思维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多媒体技术其实就是计算思维在多媒体处理领域的一个应用,将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抽象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式,进而实现其采集、存储、编辑、传输等的自动化处理。多媒体处理的每个过程都涉及“问题求解、系统设计”等计算思维中的基本过程,而这些过程也可以被充分地运用到启发学生计算思维的过程中。例如多媒体信息采集的过程,从问题的出现——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形式通过计算机来处理,这就要求能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对象转化为计算机能理解的二进制数字形式;到问题的解决——位图的提出、声音的采样、量化和编码等。在这一过程中,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元素及其特征被人们抽象和总结出来,分析设计数字化模型,最终通过相应的采集设备来实现。由此我们可以从计算思维这个层面来梳理和组织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围绕计算思维的培养开展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教学。

2 多媒体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和挑战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涉及文科、艺术类等多个专业,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而杂,目前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思维的提炼。

当前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知识/技能型的教学,着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蕴含其中的共性计算思维的提炼。这样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的机械技能而非基本技能,往往生搬硬套,缺乏思考和创新。

2)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兴趣不高。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主要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许多学生觉得它只是一门计算机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也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并不高。

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4个能力培养目标”,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应努力从以下4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1)对多媒体计算机的认知能力。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理解计算机分析、解决多媒体信息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判断和选择处理多媒体信息所使用的计算机工具与方法的能力。

(2)能够有效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和方法,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

(3)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与运用多媒体应用技术与网络技术。

(4)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掌握多种媒体元素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表达思想,彼此传播信息、沟通知识和经验;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的团队协作方式;可以将多媒体作品呈现在网络上,或者导出到各种移动设备上。

如何正确地、恰当地把计算思维融入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教学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抽象问题、进行问题求解和形式化描述的能力,是多媒体应用技术教学的一个挑战和必须面对的课题。

3 计算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思维贯穿在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思路是设置场景、提出问题剖析问题、寻求方法得出结论、总结规律拓展应用、创新思维。下面主要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来探索计算思维的培养。

3.1 从计算思维的层面梳理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普适的思维——信息处理思维,即图像、声音、视频等物理对象通过采集设备采集编码(数字化)存储编辑/传输解码输出。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梳理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通过课程体系框架的建立,使学生了解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整体思路。然后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逐一解决各个阶段的问题,提炼知识背后的计算思维。例如,多媒体信息的采集编码中蕴含了信息数字化的计算思维——任何信息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经过数字化转化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信息;多媒体数据存储和传输中蕴含了海量数据处理的思维——数据压缩。

3.2 优化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必须改变课堂中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转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如何启而得法,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形成探究的欲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关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问题引导、案例引导、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规律。

问题引导法比较适合于多媒体关键技术和图像、音视频处理原理。通过讲授时设置引导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最后得出结论,进而拓展应用。以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为例,可以设置3个引导问题,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问题求解过程,不但让学生们掌握了数据压缩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为什么?可行吗?怎么做?也让学生们形成了对海量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普适思维——压缩。

案例引导法比较适合于多媒体著作工具和应用软件的讲解。案例的设计要尽量融合主要的知识点,同时融合趣味性,贴近学生的专业和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案例中设置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案例,最后总结规律,使学生形成解决应用问题的思维。案例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如Photoshop中的图层,设置应用场景案例为“春天来了,在开心农场种花”,通过一步一步在农场中种植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花朵,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图层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体会到分层的优点,从而形成处理复杂图像的计算思维——分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课堂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参与到问题求解的过程中。

3.3 面向计算思维的实践教学

思维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实现。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锻炼学生对计算思维方法的运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设计合适的实验内容,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留出适当的空间。为达到这个目标,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实验除了验证性实验外,还应配备开放性、设计性实验。

开放性、设计性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创新。例如设计性实验“GIF动画的设计”,由教师设定一个任务“使用Photoshop制作一幅GIF动画”,设定应用场景是QQ表情或者是网页上的动画广告。通过示例使学生们掌握在Photoshop中设计GIF动画的核心思维——在动画面板设置关键帧,通过图层面板的各图层的显示和隐藏、样式、变换等编辑各帧图像。给定一些推荐素材,但学生不局限于这些素材,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个性化的去完成和应用。

3.4 紧密结合专业应用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是服务于专业学习与应用。找到计算思维与专业的结合点,能够使学生感觉到学以致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对于语言类专业,可讲授一些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中的应用;对于广告和传播类专业,可设置一些宣传海报、产品广告方面的案例;对于播音、影视相关专业,可讲授一些音频处理、视频特效等方面的应用。通过与专业结合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

4 结语

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致力于将计算思维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计算思维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具备独立应用实践与创新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更深入的锻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我们将继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1]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5-9。

[2]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11.

[3]Wing J 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ACM,2006,49(3):33-35.

[4]战德臣,聂兰顺,徐晓飞.“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1(4):15-20.

篇8

关键词:CDIO;数字媒体;课程群;教学改革

2010年9月,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启动课程群建设。其中,数字媒体课程群共有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通信、三维动画设计、AutoCAD与工程制图、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游戏设计等9门课程,还有12名教师。

数字媒体技术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类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中国,数字媒体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该行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我国每年这方面的人才缺口达15-20万左右,因此数字媒体人才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与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相比,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更有竞争力。

在新形势下,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浙江师范大学十二五规划中要求的创新型专门人才和复合型应用人才,一直是数字媒体课程群教师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目前,浙江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课程群的教学同其他高校并没有太大区别,基本按照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3个环节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实验内容的更新既不能与业界发展同步,又与当前社会需求脱节,使得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实验时数也偏少。长此以往,这势必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数字媒体课程群内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不是增加了实验学时就能解决上述问题呢?以国外高校或社会上的培训班为例,针对此类课程的教学多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1:3左右,虽然大量的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问题,但学生对实际项目的操作能力仍然不够。同时,目前的教学方法还会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从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

数字媒体不只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更是高科技综合性工程,相比软件开发等传统的计算机工程领域,它更需从业人员有较强的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甚至外语沟通能力。数字媒体课程群教师通过大量的调研工作,在比较多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认为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能改善上述问题,有利于调动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目前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源自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将研发设计到生产运行的完整生命周期作为实践教育的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欧美20多年工程教育改革实践的积累,系统地给出可操作性非常强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等12条标准。迄今为止,已有多达几十所世界知名的大学加入CDIO相关组织。在此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也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我国先后有汕头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开展了不同程度的CDIO教学改革实践,特别是汕头大学起步较早,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其提出的EIP.CDIO模式在国内多所高校都得到了应用。

2 CDIO模式下的数字媒体课程群教学改革

目前,国内外的CDIO教学改革模式多种多样,有的侧重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有的侧重学生行业技能培养,希望学生是“零适应期”,从本科一毕业就马上投入具体岗位工作。面对多种选择,数字媒体课程群教师在广泛研究、试点实践和精心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自己的CDIO教学模式。

2.1 CDIO模式教学改革的步骤

结合目前开设的课程和师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将CDIO模式教学改革分为以下5个步骤:①CDIO相关教学理论研究;②基于CDIO的数字媒体课程群培养目标修订;③CDIO教学大纲修订;④根据CDIO教学大纲的能力体系结构确定教学内容和建设教学资源;⑤基于CDIO的课程考核方法制订。

课程群教师通过重点研究CDIO工程教育模式,找到将其与数字媒体课程群中课程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媒体课程的基于CDIO的教学方法。

2.2 CDIO模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设计

数字媒体课程群教师充分研究CDIO模式教学理论,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等方式了解国内类似专业的CDIO模式教学改革实施情况,结合数字媒体课程群特色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反映出数字媒体课程群从社会需求到培养目标、制订CDIO教学大纲、课程及课程设计的全过程。

数字媒体课程群教师将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4个阶段的数字媒体工程内容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理念,将数字媒体技术相关工程教育视为一系列服务性工程产品制造过程,并以层次化的架构组织师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精选试点课程获得实践经验,提炼出一个以课程群整体为单位进行考量的知识传播和创造模式。

2.3 CDIO模式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以三维动画设计课程为例

CDIO模式有3个较为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教学改革最终效果,分别是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和考核方式。下面我们以三维动画设计课程为例,给出数字媒体课程群CDIO模式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可深入三维动画设计相关企业,对三维动画产品的设计或制作流程进行调研,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专家、专业教师、三维动画一线从业骨干,对三维动画相关工作岗位的作业过程和作业技能进行分析,制订适合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和岗位能力标准,进而制订相应的课程体系,确定教学目标。三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2)明确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教学实施流程。

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的项目化特点突出,因此整个课程体系架构在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上。教师根据CDIO课程大纲的能力体系架构,提出以“项目为载体、能力训练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体系,具体分为理论、实践和职业技能3个体系。此外,三维动画设计课程特别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设计出的教学流程为在实践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实践。CDIO模式下数字媒体课程教学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

3)建立完善的CDIO考核体系。

数字媒体课程群的CDIO考核评价主要分为两部分,即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三维动画设计考核方案如表2所示。

3 CDIO模式在数字媒体课程群中的教学改革成果

经过2年共4个长学期和2个短学期的CDIO教学改革实践,数字媒体课程群先后对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通信和三维动画设计3门专业选修课程和多媒体综合设计1门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CDIO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包括:①总结出适合数字媒体课程群的CDIO实施方案;②总结出CDIO教学流程;③修订了CDIO教学大纲;④根据CDIO教学大纲的能力体系结构确定教学内容和建设教学资源;⑤总结出CDIO课程考核方法。

篇9

关键词:英语;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可视化

注:本文为2012-2013年度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调查研究” (JJWYZD2012026)的研究成果。

一、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概述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就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按照英语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有效的将教学计划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相结合,实现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让师生共同参与到英语教学过程中。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结合多媒体教学的巨大优势,有效的组织、安排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目前国内对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已很丰硕。通过对英语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献可视化分析研究,就可以总结出我国英语多媒体教学研究的现状,更好的掌握英语学科的发展趋势,为研究人员以后的英语学科研究工作提供最为直接和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对我国英语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献采用可视化分析的方法

首先,文献均采用中国知网作为数据库,对2003年以来的关于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文献进行了下载,并对文献的摘要、关键词、机构、文章等进行分析,进而采用中文文献检索软件、可视化分析软件等对英语多媒体文献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

其次,在对文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其一是搜集文献题录数据,导出有效的文献,剔除无效的数据,并将文献的数据进行去重处理,最终获取有效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二就是采用数据统计分析,这一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抽取高频词,利用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3.2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这些高频词进行词频排序,进而可以进行类别分析;其次,就是对词频进行分析,按照高频词的排序,结合文献发表的时间、作者的发稿量、以及文献的来源等进行分析,最后以表格或者图表的形式将分析结合进行直观的体现,这样英语学科的发展趋势就会一目了然;最后,对共词进行分析,在这里主要采用软件SATI3.2将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以矩阵的关系进行呈现,然后利用可视化分析技术找高频词汇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样就可以得出英语学科的研究热点,并对英语多媒体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

最后,在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主要采用了定量分析法和可视化分析。在进行定量分析的时候,主要是对文献发表的年份、第一作者、期刊来源、关键词等进行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就可以明确英语多媒体教学发展的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也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总结。在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时候,主要将人工操作得出的数据和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科学的结合,并用图表的形式将全部信息和数据进行直观的呈现,这样就可以对各个研究方向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同时还可以得到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等的发展变化,这样就可以对英语多媒体教学的查漏补缺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和信息,有利于明确英语多媒体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三、我国英语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的综述

1.由于英语教学的独特性,所以它比较重视学习情境,随着近年来我国教学理念和模式的不断更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积极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英语应用情境,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尤其是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有效的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相结合,有效的推动了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促进英语教学迈向了现代化教学的平台,为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2.再加上我国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英语多媒体教学的热点和前言逐渐的有了新的发展趋势。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研究热点,是对一时期教学现状的最完备的反映。比如在多媒体推广时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的优势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而在快速发展阶段则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更好的辅助英语教学的提高和发展。目前我国英语多媒体教学逐渐的朝着稳定的趋势发展,但是由于这一领域研究的队伍过于庞大,这就致使无法形成核心的研究群体,这就导致我国英语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献过于分散,不能对英语多媒体教学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

3.通过对文献来源的分析可知文献大多集中于教育教学期刊,并且一定时期内过多的集中在某一研究热点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无法促进我国英语多媒体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大力度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建立健全英语多媒体教学理论体系,同时研制出更多的系统软件促进英语多媒体教学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英语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献是对教学成果的一种表现,它能直观的反映出英语教学渠道的成果以及不足之处。另外,它也能反映出英语学科的最新研究趋势,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最为科学和系统的依据和资料。因此,对英语多媒体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是一项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曹媛媛.浅谈多媒体英语教学[J] . 中小学电报,2010 .

[2] 范琦.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J] . 文学教育,2010.

篇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古诗词学习; 资源;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3-0185-02

一、课题的提出

信息时代需要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教育需要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支持,现代教育技术需要大量优秀的课程资源作基础,大量开发一批高质量、符合教学实际的古诗词方面的课程资源,是为了把它们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使我国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从而达到与现时教学所不同的教学效果。

此课题的研究不仅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树立学生的计算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更新教师的传统教育理念,造就高素质的教师群体,大幅度地提高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我校现代化教育不断攀登新高,有着极其明显和积极的意义。

我校于2006年9月提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程中小学古诗词学习多媒体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方案,经上报批准,成为陕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一五”立项课题,我们精心认真设计了实验实施方案,予以严格操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观点及创新

(一)总目标

充分发挥我校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开发思路,使其更适合新课标下小学生古诗词的教学实际,达到“实用、适用、易用”的目标。

(二)主要观点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和研究,探索总结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开发与运用相关资源,努力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知识传播的密集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之处

1.为师生、生生互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2.实用、适用、易用。

3.使新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得到了有效落实。

4.增大了课堂知识容量,极大满足了教师的备课、授课的需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校属省级示范学校,学习教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是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目前学校校风正、学风浓、教风严、管理细、环境好、质量高,教学研究活动深入进行,全体教师参与教学研究风气浓。我校先后承担过省基础教育科研专题课题研究、《雏鹰奖章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本课题组研究人员共11人,他们都是在教学方面有所研究的骨干教师,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热衷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在各自的学科教学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中小学高级教师9人,市优秀教师3人,市教学能手2人,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区获奖或在有关刊物发表。

近年来,我校在教学技术现代化方面加大投入,购置了大量现代化教学设备,学校设有实验室、电教室、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校园网,校图书室藏书万册,阅览室订有三十余种报刊、杂志,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了保证承担课题的教师搞好教研,我们坚持每周二业务学习,及时组织本课题研究人员进行总结论证。

为了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们坚持每期至少两次专题研究制度,把课题研究纳入教学工作目标之中,学校积极争取资金,对课题研究工作实施资金倾斜,满足研究经费需要;积极创设条件,鼓励课题组成员采集信息、吸纳理论、积极研究,尽可能的提供人、财、物、时间等研究条件,促进研究工作早出成绩。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资料搜集法、实践法、观察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以教学研讨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课题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改进课题研究方法。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9月):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人员及分工;制定课题实施计划,广泛搜集课题研究中所涉及的一切资料,撰写论文。

(二)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7月):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筛选,并着手进行软件开发。

(三)调整应用阶段(2008年7月—2009年7月):将开发的软件应用于教学之中,然后对于成败作及时的总结并进一步完善软件。

(四)总结鉴定阶段(2009年8月—2010年9月):成果展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报省课题组鉴定结题。

六、研究过程

(一)科学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为了使研究活动有效地开展,我们合理地安排教师资源,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校领导、教导处负责统筹,创建活动交流平台,建立评价机制。组织教师参加专题研讨交流,进行古诗词课堂教学活动。

课题主要参与者--11位老师进行分工合作。由于本学期人员变动,学校课题组成员也有了相应的变化,组长杨欣霞副校长负责工作安排、工作总结,赵新华老师、刘秀芳老师负责教师课题作品指导,丁燕君老师、吕莹莹老师负责课题网络方面的管理,岳君老师、信雨静老师负责收集汇总课题活动情况,王金凤老师、王娟宁老师、彭月娟老师则负责课题课外资源的开发。他们各司其职,互相交流评议,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二)紧扣研究主题,踏踏实实进行古诗词教学

我们紧扣研究主题,分析教材、学生情况,然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尝试。采取互相听课、评课、反思、改进等形式,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出现的情况、学生反馈意见、教学效果等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摸索出一条“读诗词,明大意;找字眼,悟情感;创情境,训朗读;再扩展,重积累”的踏踏实实进行古诗词的课堂教学路子。

1.简简单单地教。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

2.扎扎实实地读。小学古诗词教学关键是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这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点。

3.真真切切地悟。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扩展延伸,注重积累。在学生学习完一首古诗后,我们主张老师推荐一两首与所学诗词有关的诗词加从拓展,丰富学生的积累。

(三)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练习朗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说话训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4.运用动画,再现情景,启发想象,进入诗境。多媒体动画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激发师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除了凭借课堂教学外,我们还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专题课外活动。“古韵、古画、古诗词,书法、绘画、吟诵会”是我们的活动特色;“抄一抄,读一读,画一画,记一记,比一比,悟一悟”是我们的活动方式。

学校把古诗词教学列入到校本课程之中,由全校24名语文教师共同编写教材。他们精心挑选教学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文字说明,简洁明了的诗词注释,根据年龄阶段,拟编写《低年级古诗词学习》和《高年级古诗词学习》两本校本教材。24名语文教师还在学校“十一五”大课题下分别设立了自己的子课题,其他各科教师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拟定了自己的课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进行研究探索。

我们还进行了古诗词课堂教学活动,全校有三十多名教师参加了活动。老师们积极准备,精心设计,自制了二十多个教学课件,撰写了二十余篇教学设计和十几篇教学论文。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全校师生已形成了读诗、颂诗、赏诗的良好习惯,书香满校园,诗韵满校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在课题研究方面,不断探索新方法,寻求新途径,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七、结论与成果分析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研究,我校古诗词教学取得了以下的成果:

1.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兼容,从文学到图表声像的兼容,它具有使知识活化,使教学增强直观性、趣味性、艺术性和真切性的功能。

2.优化课堂教学的许多环节,为学生的古诗词课堂学习提供最佳背景和众多交流手段。

3.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密集度,在不增加课时、不拖拉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多师生之间交流交际的机会。

4.教师资源共享,基本上扭转我校优质课程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

5.形成一批反映研究实施情况的课堂教学活动录象片及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6.通过实施、总结、会形成一些独具特色的实验报告及论文。

7.形成一些经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基本定型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及物化成果。

8.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一些在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办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学校。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多媒体在诗词教学中的不当运用会造成一些缺陷:创造的视听形象使学生失去了对诗词语言的感受和理解的机会;诗词给读者预留的广阔的想像和再创造空间容易因多媒体的不当使用而固定化。对古诗词的理解是学好古诗词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入些现代时尚元素,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运用最贴近他们、最吸引他们的方式来学习古典诗歌。

目前,运用多媒体上课,我们学校老师只能去多功能教室,若是几个老师同时上课就没条件了,所以有好多好的设想都无法实施。若能实现教室能播放多媒体课件,那就更好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课题研究方面,不断探索新方法,寻求新途径,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