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3-04-10 11:0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模式

篇1

一、翻转课堂的理解

翻转课堂可以说是舶来品,她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翻转课堂近几年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有几种观点对于翻转课堂的理解存在着不同层面的误区。其中包括:1.视频替代说。一谈到翻转课堂,大家首先联想的是教学视频,甚至把翻转课堂当做在线视频的代名词,而忽略了面对面的交流。2.教师替代说。有些人认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用视频替代教师,学生只要观看事先准备的视频就可以,无须教师指导。3.在线课程说。纯粹地把翻转课堂等同于在线课程。在线课程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教师只能依赖于网络教学平台或网上论坛等来实现交互。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是结合在一起的。在线上,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在线下的课堂环节中则实现知识的深化。4.学生孤立说。它认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整堂课都盯着电脑屏幕,并进行孤立的学习,没有交流和互动。实际上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视频都比较短小,在学习视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记下自己疑惑的地方,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请教来解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翻转课堂主要是学习环境的改变,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教育技术制作教学视频使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接受学习和教师通过提供协作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学习以此影响学生学习环境,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包括教生角色地位、课堂教学形式、课堂时间分配、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应用及教学评价。

在角色地位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下,一直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主宰着知识和课堂,它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究的好奇心。在翻转课堂里,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主动探究知识,与同学老师一起研究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与拥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形式方面来看,传统课堂采用课中老师讲解知识、课下学生做作业的教学形式,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基本跟着老师走,相互的交流可以忽略不计。在翻转课堂里,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完成知识的学习,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在课堂上针对本节课的主题与自己在课前学习留下的疑问与学生和老师进行探究学习。在课堂时间分配方面,传统课堂里,课堂大部分时间是用来教师的知识讲解,而在翻转课堂里,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翻转课堂模式下,把学生作为知识的真正认知主体,他们不再是像仓库“存储”知识,而是主动探求知识的意义。在教学手段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学手段的使用只是为了呈现知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而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各种先进的、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充分使用旨在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采用传统的纸质测验,以纸质测验的结果即分数考核学生的整体发展。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不否认传统的纸质测验,但更多的是多维度、多角度对学生的各方面予以综合性的评价,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

(一)运用了现代化技术手段,让学生更感兴趣

微视频教学通过新技术手段,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的理解与记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习变得轻松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知识为核心的微视频,把思维可视化

在微视频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把思维过程用板书的形式体现出来,同时结合图像、图形或者列表,对知识进行讲解,让知识生动有趣。在微视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体会老师的思维过程,让学到的知识更具立体性。

(三)突出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先学后教,让提问与合作更有针对性

翻转课堂把知识的传递放在课外,把知识的内化放在课内。无论课内与课外都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先学后教”的三维课堂教学模式是有准备的互动与合作,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有深度和广度。

(四)按自我节奏进阶式的学习,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掌握进度,既可以按照老师的进度进行学习,也可以阶梯式超前进行,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弹性空间。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大大增加了前进的动力。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视频方面

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模式当中非常重要,它是知识传递主要的依托,教学视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的高低。然而视频的制作需要花费很多心血和专业技能。一些教师在面对面的教学中也许很出色,他或许在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方面存在欠缺。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真实的学生,他的讲授有真实的群体存在。但录制教学视频时,现场并没有学生群体的存在。教师只是根据课程的安排,独自在录制教学视频的设备旁边。各种因素,诸如周围环境、设备和教师自身的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学视频录制的质量和水平。

(二)教师管理方面

课堂教学方面,翻转课堂注重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但一旦学生放开了讨论,有时候不好收起来,这是对老师的管理能力的考验。在课后,翻转课堂模式下,强调学生主动性、自觉性,但也无法避免滥竽充数的学生,毕竟不是所有学生能够跟上或者喜欢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挑战自己,作为教师也很难跟踪每一个学生的状况。

(三)学生学习方面

篇2

[关键词]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

1前言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一种大型的开放式网络课程,近年来国内外知名高校不断设立MOOC课程,它以其优质的教学资源,带来了信息时代教育模式的改革,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翻转课堂是一种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实现知识的传授与内化相互颠倒的教学模式[1],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新知识,而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交流互动、巩固练习等过程,并且由教师当堂引导来解决重难点知识点,从而完成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被称为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2-3]。近年来,结合MOOC与翻转课堂各自的优势开设的课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是介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结构化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是化学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建立在近代波谱学基础上的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作者所在单位是一所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很多课程包括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都存在优质教师资源缺乏、高层次的精品课少,学生学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考虑采用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模式。当前,国内高校中湖南大学和武汉大学的波谱解析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而且它们都有MOOC,各地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免费获取,这为开展基于MOOC模式的翻转课堂提供了资源。

2《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的教学现状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基础课程,主要面向化学类等相关专业开设,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4]。该课程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轻实践,学生被动接受,这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缺乏主动性和探索性。以作者从事此课程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看,目前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2.1教学课时数少

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被安排在大三的第二学期,课时数仅为32学时。而此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较多、数据庞杂且相对抽象,如若系统教学则会面临课时不足的情况。因此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内容,任课教师不得不缩减部分教学内容,这就造成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浅而不精,更不用说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2课程知识难度大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仪器分析等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的理论多而杂,同时有许多数据需要记忆。而且,由于该课程开设在大三第二学期,距离四大化学的学习间隔时间偏长,如果学生前期基础打的不牢,则会难以理解课程的重难点,造成学生有学习挫败感,从而对该课程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

2.3学生重视程度低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很多学生往往会忽视它的重要性,以懒散松懈的态度对待,在课上听讲敷衍不认真,课后抄作业不练习,因而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应用实践对其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类似,传统的课堂讲授枯燥无味,学生难以提起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可以考虑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而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则是合适的选择。

3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中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主要应用四种光谱分析手段(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和成分进行分析的一门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四种谱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特征规律和图谱解析技术,以及应用提供的信息与化合物结构的对应关系进行相应的结构解析[5-7]。传统的“课堂授课+课后作业”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采用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模式,首先需要从丰富的MOOC资源中挑选合适的课程内容,再将其改良后与翻转课堂模式进行结合。将此教学模式应用于《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1筛选资源,录制微课

学生课前的微视频学习,直接决定了翻转课堂能否成功进行,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录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内容具体、针对性强的高质量微视频。我院使用学习通作为MOOC平台,课前教师在该平台上录制微课。微课虽然时长短,但它是围绕着课程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展开的,可以利用微课传授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地选择和细化。本课程使用裴月湖主编的《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第四版)教材,共有六章内容。由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枯燥难懂,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尽量使内容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在谱图解析时,重点演示解析过程。有机物的立体结构对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都有影响,但由于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物质结构制作成动画使其更加形象,便于学生认识和学习。在课上重点引导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及讨论,将一些简单的、非重点的教学内容制作成有趣的微视频供学生课后学习,达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的效果,也使得教学重难点突出,提高教学质量[8]。

3.2学生自主学习,课前练习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在课前将微视频发到学习通上,并且提出学习的任务。与一般意义上的课前预习不同,这是在师生的互动中完成的。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自主学习和练习,并通过平台将遇到的问题与教师交流[9],这样教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也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为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打下了基础,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3课中交流讨论,答疑解惑

课前学生通过微课对课堂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可以通过汇报和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各小组成员指出本次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并演示解决的思路,其它人进行点评,教师对涉及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并对课程的其它内容进行补充。最后,教师要找出学生产生疑问的根源,即学生知识的薄弱之处,然后结合课堂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实现知识的再巩固。通过这种小组合作、互相学习的方式,在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也有效地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而且对学习自主性较差的学生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倾听和思考的重要性,学会从倾听中学习,在思考中质疑,在质疑中探讨,这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3.4课后扩展知识,教学反馈

课堂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将课堂知识所涉的近期文献上传至学习平台,这样学生就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实时地进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锻炼了自身文献检索的能力。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课题,让学生体会到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的实用性。在每一章的课后布置作业,并进行全批全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助于教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3.5多元化考核,合理评定成绩

以我院的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的课程考核为例,以前采用闭卷的形式,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别占30%和70%。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涉及全部课程的重难点,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谱图综合解析等。采用单一的试卷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层次性和多样性,这样的评价机制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在引入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模式以后,我们对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使用多元化方式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在期末考试之外,增加课堂参与、小论文撰写等方式,安排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研究,学生之间互相打分,教师综合学生的互评成绩和表现进行评价,给定一个分数,作为期终考核的一部分。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论

将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可。采用此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在课前按时观看微视频,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采用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地方普通高校教学模式陈旧和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增加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等.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2-108.

[2]赵俊芳,崔莹,郑鑫瑶.我国高校翻转课堂的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8(06):89-93.

[3]田会峰,刘永良,赵丽.学习金字塔理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8,40(01):18-21+125.

[4]陈丽霞,黄健.药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的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06):112-113.

[5]王立波,甘春丽,蔺聪聪,等.MestReNova软件在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88-91.

[6]董建伟,李雪娇,蔡乐,等.以去氢弯孢霉素NMR结构解析讲授本科生波谱分析课程[J].大学化学,2020,35(03):113-119.

[7]高燕,韩丽,何文,等.《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有效在线教学模式探索[J].山东化工,2020,49(16)):193-195.

[8]贾丽艳,燕铭,梁雅漩,等.基于雨课堂+企业微信+慕课的在线直播教学—以有机化学为例,化学教育,2021,42(4)):36-39.

篇3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就要精心设计,激发兴趣,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即就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奋度(高效课堂评价标准之四)

激趣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创设情境导入法、巧设疑难导入法、分析课题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叙述故事导入法、游戏活动导入法、图片展示导入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需要巧妙设计。例如我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首先通过出示一组世界名胜风景图,引导学生做竞猜地名游戏,激趣引出举世闻名的水城---威尼斯。接着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威尼斯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引出小艇。针对课题中小艇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筛选归纳,带着有价值的问题去读文、去思考、去探究。

二、指导自学

我们知道,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间,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去做。首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导学案,在上课前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其次,指导学生独立学习或分组合作学习。选择独立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得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一概而论。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小组一般为6人),按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将小组成员分为ABC,然后明确分工,组长在组织学习时,每次都先由小组里的C同学发言,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C同学质疑解疑,B同学补充,A同学总结。以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分组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性格、性别差异等因素,组与组间尽量保相对平衡的水平,这样既有利于小组内“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展示交流

自主、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时间,要让多数小组或学生都能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别人,让学生能充分体验学习的喜悦和乐趣。

交流展示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口头汇报,书面总结,组外交流,也可以是情景表演,道具展示等,到底采取那种方式,要根据集体教学内容而定。例如我在教学《穷人》一课中,对于桑娜是否应该抱回西蒙孩子,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发表自己意见,深入理解课文。

四、适时点拨

教学中,教师适时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拨云见日,点石成金呢?首先,要看准时机,把握火候,巧判断、善捕捉,一旦学生“心欲求通而未得,口欲言之而未能”时,便倾心诱导,着意点化,保证点拨的实效性。其次,点拨在学生思维的愤悱之际,在思维的最佳处突破,才能拨动心灵的琴弦,启迪智慧的火花,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发展智能。三是点拨在关键处。关键处是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之处,是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在关键处适当点拨,有益于重难点的突破。四是点拨在疑惑处。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肤浅,有时困惑,教师要设计合适的坡度,架设桥梁,寻找突破口,解除疑惑。五是点拨在思维定势干扰处。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干扰,产生负迁移。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冲破原有思维方式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向。

五、巩固练习

前四个环节结束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借学生高昂的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益,(高效)

设计练习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知识结构,遵循“分层设计、分类指导”的原则,照顾到不同层面学生,做到“数量合理,难度适中,顺序科学”。例如我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三道题:1、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如果是你,你舍得放这条鱼吗?2、面对大鲈鱼的诱惑,作者能否战胜自己?这鱼该不该放?谈谈你学文之后的收获。这三道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了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实现了由知识向能力的转换,效果较好。

六、达标检测

篇4

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学生的修养、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培养,都已成为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传授的知识系统明显,学生按简约的认识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掌握教师所注输的知识,这种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处于被动状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造就全面发展的后代新人,显然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需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新的教学规范,这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教学实践让我们教师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模式是最佳的突破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温故知新;通过分散重点难点,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导入新课,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用活动来巩固,采用师生间、学生间等多边互动,不断反馈信息,矫正不完整或是错误的信息,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测试、检验效果,从而评价自己的得失,不断总结,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课堂上,还要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启发他们思考更深一步的东西,引导他们进入一个快乐的学习、娱乐世界。这样,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课堂当成有趣、有益、有效的乐园,既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去做。

一、温故知新,分散难点

这是一节课教学的起始环节。可针对学生学习新课所需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和技能技巧,组织学生复习。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教师“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也就是以旧引新,把难点分散。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以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又促进了学生认识的迁移,还通过这种有目的的诊断,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起点。同时,作为一个教师,通过这个环节就能掌握学生对知识不牢的地方,以便及时补救,让学生在一个起点上接受新知识。

二、兴趣导入

课的成败与好的开端关系是很大的,导入环节的设计,必须注意以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为起点。一个得法的教师,善于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使学生以“臭”味相投的情绪投入学习。

三、明确目标,学习新知识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实现知识结构的“同化”“顺应”,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和教材,从学生、教学内容实际出发,分析研究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了什么,哪些同学达到了什么要求,心中有数,整堂课都围绕中心目标进行。传授新知识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的表现出来,通过类比实现迁移,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不同点,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新的知识点,启发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在实践中探究知识。在教师的点拨下获得新知,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这种以旧引新的方法,减小了坡度又分散了难点。 转贴于

四、引导发现,精讲点拨,围绕目标,巩固新知

促成学生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以境启思、以疑促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变学生静态的听为动态的议,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自我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授课后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好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在练习时,教师要全面控制信息,无论是个别同学的个别问题,还是大部分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都要及时控制及时矫正。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把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

五、多边互动,反馈矫正

就是将所学知识进行反馈应用。通过学习,把当堂课学到的知识正确应用,并达到熟练程度。为达这个要求最好把学习内容印在作业纸上,分发到人。根据教师目标设计起点:1.基本练习,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2.变式练习,在难度上较第一组有所提高,使差生经过优生的帮助,能上一个新台阶,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3.综合练习,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差生和中等生都需要帮助,最终达到集体提高和发展。

六、形成测试,检查效果

这是检查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也是对教学活动的综合反馈。每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教师就应该及时组织测试内容,检验学习效果,以便摸清底细,及时查漏补缺。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要变换一种方式方法去讲授,千万不能让学生感到厌倦。这个环节大意不得,因为它是下一步调整教学的依据。

七、评价小结

篇5

[关键词]师生关系 主体 合作 质疑

现代社会的发展将培养素质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奠定了基础,是教育的关键阶段。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要科学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体现。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我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模式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才能发挥教学作用。而师生关系正是对学生内在因素有影响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尊重和爱戴,自然对其所教的学生感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师生关系密切,才能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才能挣脱束缚,消除心理压力,处在心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空间。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关系。美国社会学家彼德.布芬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交换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互相敞开和接纳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盛气凌人的架势,而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教学问题。增进彼此的沟通,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教师要爱学生,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用亲和力的言谈举止与学生交流,产生感情的共鸣。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仍坚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认真,认为只有把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讲才是对学生负责任,任何细微的地方都不能疏漏,否则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损失。这种包揽式的教学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只能吃现成的,离开了教师和书本就不能独立进行,更谈不上学习素质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能力基础。课堂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师从教教材变为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灵活运用,具备学习的能力。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3.开展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共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展开讨论的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让学生有发言权,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对话。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提高了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学习形成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个体的学习会形成思维惯性,不利于学生发现新的内容。在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弥补了思维的缺陷,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养成良性竞争意识,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尊重他人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人际关系。在小学数学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

4.课堂渗透德育教学。在理查德•哈什等著、傅维利等译的《道德教育模式》中讲到:“德育模式是一种考虑教育机构中关心、判断和行动过程的方式。它包括关于人们如何发展道德的理论观点以及促进道德发展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五育之首。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教师不能直白的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起反作用,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手段德育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比如,让学生了解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学生认识到古代的数学成就站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 模式 先学后教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近年来我就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发现“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既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能融洽师生关系,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和指导者,因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依据,运用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和研究,从而推断出正确结论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不仅重视教师诱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自主探究的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

二、“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展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促使学生集中思维。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各自带着思考题去深入探讨。例如在教学“排泄”一节中,尿的形成是教学难点,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原尿是怎样形成的?人在一昼夜中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还有148.5升原尿到那里去了?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先学,同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解决疑难问题。这样课堂教学的过程,由过去教师教的过程,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学生探索、追求、创新的过程。

2、分组讨论 稍加变动传统的座位排列顺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基本固定的6人小组。上课时,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选择合适的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探索性、应用性和容易混淆是非的问题,精心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展示的指导阅读题,在充分自学和讨论的基础上,收集信息,集中思考,发表见解,提出质疑,分析判断,寻找答案。最后由各组推荐代表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或质疑。这样,不仅是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的、尽情的交换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语言技能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严重、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3、点拨示范“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是用“问题链”的形式,把相关内容有机串联起来其知识内容的条理,内在规律分散在“杂乱”的教材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将难点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我在要求学生理解染色体、基因和性状三者关系时,指导学生的阅读题是:亲代的性状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生殖细胞有哪几种?它们的形态如何?大小相同吗?它们是否含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什么规律?亲代是否把性状直接传给子代?亲代传给子代的是什么物质?通过分组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4、知识迁移 思维是知识升华为能力的催化剂。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如我在要求学生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两个概念时,现通过观察培养皿中两种大豆和芝麻的颜色和形状。接着通过实验,比较大豆和芝麻的含油量,然后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去归纳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找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最后采用小组竞赛形式,要求学生大胆想象生活中属于性状和相对形状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生物学有的直观现象,调动形象思维,通过引导发现思维,把学生推入探究思维状态,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

5、反馈总结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的接受、传递和反馈处理的过程。因而及时的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练习、小组竞赛、学生点评、学生复述或者有意编排相关内容的对比训练,是生物学课堂反馈常见的反馈手段。我根据多年的实践认为:反馈信息是教学调控的依据,也是评价的依据,因此反馈信息要准确。教师通过反馈,适当表扬学生的上进心,以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情感,达到强化学习动机的目的。同时教师在进行反馈总结时,还应对教材的内容适当扩展、补充,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三、在“先学后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1、揭示课堂教学目标。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准确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在揭示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3、加强监督,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⑴督促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⑵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后教”做好准备。

四、“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和注意的问题

1、“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设计问题时力求有层次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功欲。

篇7

但有的学生说了:“先生讲什么,我就听什么,反正先生讲的都是正确的。”的确,这无可非议。然而先生往往是把自己“嚼烂”的东西,原原本本地“灌到”学生脑子里,一天天,一年年,于是也就使学生变得懒惰了。这样既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而随机应变的能力、自学的能力也就随之下降。一旦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就像一个人猛然间没有了眼睛,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不能自立。

然而这并不是说,学生就不用听老师讲了。如果,先生不讲,学生听什么?在先生没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前,学生不听怎么学?所以说先生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上课时先生不仅要仔细地讲、耐心地讲,而且学生还要认真地听,集中精力地听,同时还要适当地做些笔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然而这并非说上课只一味地记而不去思考所听到的内容。

可有的学生又说了:“某某先生上课,我们不仅听不进去,而且还发困,先生讲的内容仿佛是支催眠曲。”我认为这就要从老师自身来找原因了,学生或是对自己没有好感,或是对自己所担任的科目不感兴趣。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恐怕组织好课堂教学,改变其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就是一剂很好的灵丹妙药了。

目前,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已在我国各地全面展开,紧跟教育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农村中小学中以往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可以通过以下几点:

1.教学过程的组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会用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帮助下,根据原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通过探究、感悟等认知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智力;会用是指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经内化后,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和方法,并自发地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会学是指学生从探究、感悟等认知实践活动中,学会了一套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学习方法,并能将该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自主地进行探究活动。

2.教学手段的选择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现代教学手段包括录音、录像、投影、电视、多媒体等,它们能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情境化,帮助学生眼观其形、耳闻其声、身临其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判断,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学氛围的创设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民主化

首先教师要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间有差异,但没有差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人各有才,人无全才,扬长补短,定能成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更应成为学生的朋友,课堂上平等对话,民主交流,教学相长;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

篇8

当代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正走入教与学矛盾冲突的发展瓶颈。既要改革以教师为主角不顾学生感受的注入式教学,又要反对以学生为绝对中心的散漫式教学。于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试图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

一.以人为本,教学相长

传统的教学,真正忽略的是人的发展。过去的我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雕细琢了每个教学环节,尤其是上公开课、评比课,更是耗尽了全组乃是全校老师的集体智慧,课堂上学生按教师预设的套路走,老师成了出色的领衔主演。结果是学生成了老师的最佳配角。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为实现我们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真正转变,首先我们通过自学、研讨等方式多次再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核心理念;利用备课活动、教研活动的机会学习、探讨课改名校的做法,从而使我们对全国及整个上海课改的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增强了改革的紧迫感。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我们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着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空间,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敢说、会说,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由过去被动地接受、自我封闭、等老师教,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教有目标,学有方向

所谓教有目标,就是指在教学设计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语文课堂进行目标的设置,这是语文课堂从单调平面的教学向丰富立体的教学转变。三维教学目标,是课程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它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把握和调整。因此,在设计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

其次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的摸底调查,力求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等等。

另外我们还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时,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前提。

三、以学定教,自主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往往是思路宽阔、思维活跃的学生,这时便出现了教师的既定目标与学生的旺盛求知欲之间的矛盾。为了调和这种隐性的教学矛盾,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一份讲学稿通常包括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等几部分。学案是讲学稿的核心,它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本,学会自学,激励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体现教师必要的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艰苦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步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积极尝试,小有成效

1.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以往常规的课堂,活动展示更多倾向于个别学生,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每一位学生必须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环节,即使小组成员不进行全班展示交流,但每一位学生也至少经历了两次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在课上就成了积极主动者,参与学习的投入程度大大增强,从而达成了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提高。

2.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新模式下的课堂已不再由教师主宰,学生们有自己自由的学习活动空间:他们可以或自由诵读,或角色表演;或默默静思,或大声发言,不必“循规蹈矩”。学生人人可以发表独到的见解;发言不必老师点名,展示自己的机会明显增加。智慧的火花因合作探究而生,迷茫的困惑因集体讨论而豁然开朗。学生敢于发言,不再拘谨呆板,乐于自我展示;展示能力逐渐增强,小组活动更加积极,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3.自觉践行课改新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尝试,我们明确了在课堂的角色,接受了课改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实践,并有自己的思考。

篇9

【关键词】教学模式;讨论式;交互式;实践式;探索式

1. 什么是教学模式

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大纲和目的,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从而形成一套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方法。

不同的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者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的不同观点与处理,安排以及具有的时态顺序,构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2. 目前存在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分析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改革型的课堂教育模式共同存在、互相作用的局面。

把小学数学看成是数学知识的教学,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作业的布置与完成。这种模式即单纯的知识积累模式,曾被大多数教师广泛应用,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和深入研究,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日益显示出局限性。如教学的灵活性,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等等。

当前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推动下,许多地区都进行了不少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究,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

3.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框架,是教与学的抓手,便于保证教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目标,是产生教学艺术的基石,降低课堂教学难度,能产生因材施教的效果。

4. 教学模式的选择遵循的原则

无论何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其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围绕遵循两条线,一条是围绕学生的自学与练习,这是条明线;另一条是教师适应的必要指导,点拨与精讲,这是条暗线。从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出发进行选择;从教学过程的特点出发选择;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从教师自身出发创新便于教学模式。

5. 几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教学是一种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需要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根据本地的教学实践,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以下是几种教学模式:

(1)讨论式教学模式 。

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一种模式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共同的提高;由于是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

(2)交互式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目的性,在交流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课堂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3)实践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本内容进行,独特设计。

主要特点: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是组织参与者,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方法、合作。

主要结构:

(4)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学手段主要是启迪,而不是讲授,越是讲的一清二楚,学生越不需要思维。因此好的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过程。

篇10

为改革我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开展有效教学,为学生减负减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自主发展,我们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思路进行了整体反思和重构,整合出了“双自主六环节” 教学思路即教师自主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创境激情,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探求新知、自学测评,交流汇报、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巩固深练,知识拓展、作业点评,知识交流”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创境激情,导入新课

1、交流激情

2、游戏比赛

3、问题故事猜谜等形式

4、复习旧知

(二)学生自学、探求新知

目标具有导向性。教师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目标,都要制定明确的内容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等,明确的目标为学生的尝试、合作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教师出示自学目标,学生以小组交流探究。

(三)自学测评、交流汇报

教师针对自学目标出示相应测试题,学生做检测题,教师巡视点评,并以小组交流汇报自学结果。学生个体在自己学习尝试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由组长引领,小组内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答案。

(四)以学定教、合作探究

1、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性问题个别辅导。

2、引导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