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28 05:18: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栩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还要培养大多数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知识工人。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成长的摇篮,更是为广
大劳动者奠定基本素质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步伐,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将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许多变化。首先是知识产业迅速崛起,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次是产业轻型化和“软化”趋势更为明显;第三,微电子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向各产业渗透,催生了新的“边缘产业”;第四,国民经济由能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些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大量的劳动力将由产领域转向服务领域。在发达国家,服务领域的劳动成本已占总成本的80%,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高技能的知识工人占大多数,他们是未来社会的重心。
要获得和掌握各类知识,除了教育和学习剔无他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奠基工程。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不同予以往的社会。如果说工韭经济时代初期。人们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就可以应付一生的职业器要,鄂么在今天,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可能刭毕韭时不少知识已经变得陈旧。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就不就该满足子学习现存的知识,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社会最深刻、最广泛的革命性变化,它意味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世界上发达国家已充分意识弼这一机遇穰挑战,在重视科技: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如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5届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的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中宣称:“这届政府在四年任期内把发展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具体目标是:8岁以上的儿童必须会读会写,12岁以上的青少年必须学会用互联网,18岁以上的青年必须接受高等教育,成年人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并且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了10条计划。可见美国十分重视教育,重视提高国民素质,然而我们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科技、经济还比较落后,如果教育上不去,巨大的人力资源就没有优势可言。如果基础教育不从根本上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不加大力度推行素质教育,不尽快地、努力地提高国民素质,那么在新一轮经济大变革中我们就会远远落后于人,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并最终造成我国在新的国际分工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同志曾在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战略,就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有效对策。屡力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因此,培养各级各类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充分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优势,是我国基硪教育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我们要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增强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和质量观,积极、主动、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世纪人才。我们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国民素质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我们的国家才能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前进!
二、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优化课堂教学
用现代教育论观点来看,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通过个人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即不仅要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而且要使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而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篇2
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已有相关文件对其作出了解释,其宗旨主要就是将民族素质提高。同时,将《教育法》作为基础,以达到受教育者以及社会长远发展的目的,使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得以提升,此外,还需对学生的态度、能力、德智体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基本路线就是对党的拥护以及培养,以能够对生产、建设、服务以及管理方面适应,全面发展德、智、体、美,以培养出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职业院校中,应该注意对素质教育进行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大重视力度。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二、对高职院校中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方面过于重视,却没有注意到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性,对学生短期就业重视程度较高,却没有注重学生的全面长期发展,造成学生知识较为匮乏,修养较低,且综合素质也不高,很难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中,应该对素质教育加大重视力度,以使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能够达成。
(一)素质教育与教学过程没有较好的衔接
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最为基础的内容,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却仅仅对职业技能进行培养,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所教内容也仅仅是为达成教学任务,并未提及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相关内容,也对此并未形成重视,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使学生的发展空间较小,发展速度迟缓,对学生人生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二)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没有较好的衔接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不但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脚步,还需拥有自身的特色,使其能够在高校的竞争中利于优势地位,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能够较好的达成。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发展建设中,仍在遵循传统落后的方式方法,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专业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造成一定影响。
(三)素质教育与职业推进没有较好的衔接
在职业教育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就是素质教育,但是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推进中,却对素质教育没有进行重视,学生在未经过相关培训后就进入社会,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短期效应过分的追求,而对于个人长期的发展没有进行很好的重视。教材内容也过于陈旧,针对性不强,毫无新意,致使学生还未毕业就需要面临失业的困境。
三、在高职学生教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应用分析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就需要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对素质教育工作加强重视,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一)将素质教育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在素质教育以及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而教师也应该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并与专业特点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教学中实验、实训以及实习的过程进行规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并适时的将素质教育在课程中融入,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以提升。
(二)将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搭建起来,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将教育以及娱乐相结合,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成长。
四、结语
篇3
我系从20*年开始,于每年的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举办历时三个月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节。目前已举办两届,活动主要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开幕式为起点,以闭幕式表彰和汇报演出为结束,主要通过学术报告讲座、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共三块模式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具体有:专家系列学术讲座、辩论赛、演讲赛、模拟法庭、法律义务咨询、周末英语沙龙、“111”读书节、百部名著必读书目活动、书法、摄影、工艺制作、歌手大赛、话剧表演赛、组建系大学生合唱团、舞蹈队、礼仪队、开设周末影院及开展篮球赛等各类体育比赛等等。
二、活动举办背景
加强和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培养和形成优良学风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之所以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节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学生普遍认为学院整体缺乏高校的学术氛围。我们举办素质教育节关键是要营造一种浓厚的人文素质环境,并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手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学风,自觉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其次,充分发挥系“素质教育中心”的依托作用,通过我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希望能为今后全院人文素质教育的推广提供参考;
第三,弥补我系在浦东校区单独办学在办学条件上的先天不足,通过素质教育节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新生尽快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为学风建设打造良好基础。
三、活动效果
从活动效果来看,我们认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节的开展,为我系的学风建设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主要收获有以下四点:
1、学生参与面广。从总体效果来看,全系广大同学都能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学生参与面达90%以上,充分展示了我系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多才多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第一届共表彰了6个先进集体和42名先进个人;第二届共表彰了7个先进集体和72名先进个人。树立了典型,带动了整体。
2、开展学术讲座,激发学生成材。开展学风建设,学术讲座优为重要。在素质教育节期间,我们结合浦东校区困难办学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注重将学风建设和思想教育有机的融入到学术讲座当中。讲座内容涉及学科前沿动态、专业发展方向、专业素质拓展、党建思政、人文素质、学生自立成才教育。如组织“专业教授与本科生面对面”、“学风建设从我做起——优秀校友成才报告会”等讲座,邀请了厦门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陈培爱教授、院党委黄发良副书记、全国辞章协会副会长祝敏青教授、*师大传播学院院长颜纯均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共举办了28场的专业学术讲座,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节中,我们以素质教育中心、教研室和专业教师为依托,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专业技能练兵活动。如广告教研室组织广告专业学生到成都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节,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并在20*年*省消委会主办的全省“好产品好广告”竞赛中,共有6位同学10幅广告创意作品分获了一、二、三等奖;秘书教研室组织学生参加秘书资格、普通话过级考证;素质教育中心制定了系“大学生人文素质百部必读书目”,以“111”读书计划为实施平台,结合周末文学经典影院,提升我系学生的文学底蕴和人文素养等,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寓教于乐,激发学习热情。在素质教育节中,我们依托系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英语协会、法律协会、创业协会、拾贝文学社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我们通过法律专业校友陈建福的牵线搭桥,与宁夏盐池县灌区一小长期开展助学帮困献爱心活动,两年来先后与65名小学生结对子,共捐款、捐赠衣物、学习用具等总价值近2万元人民币。该活动先后在中青网、宁夏电视台和*三家媒体得到了相关的报道,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本学期,我系已将之作为学生支部的支部立项活动,并拟定今年暑期赴宁夏灌区一小开展帮教活动。
篇4
在人际交往能力中,毕业生能否与客户成为可以长期合作的朋友,能否与他人互相沟通、合作,相互支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良好的团队气氛,能否灵活、有预见性地解决不同矛盾,是考验一个毕业生能力的主要方面。在团队发展中,是否善于同他人沟通合作,能否在团队中起领导带头作用,有效地促进工作的完成,说话是否有说服力,能否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和愿望,能否说服对方听从自己的建议,让对方感同身受;在应变能力方面,待人接物的方式是否灵活,能否较快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都是考察一个毕业生是否具有全面能力的重要考量标准。一个优秀的毕业生,在与客户、领导、同事沟通过程中,能够简明扼要地对话,善于抓住事情的本质,具有亲和力,可以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倾诉。在谈话过程中,能抓住重点,善于表达阐述自己的意思,具有脉络清晰的思维与条理。在决策能力上,能够看清楚事情的本质,设立长期和短期目标,工作中不断有新的想法出现,善于创新,敢于提出新的意见和工作方法。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迅速看穿事物本质,又快又准地抓住问题关键,并提出解决方法,有预见性地看出问题,并对其做出良好的判断与评估。善于在合适的时候提供决策,能够权衡利弊,对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计划和执行能力上,能够按计划执行任务,并且每一步都少有错误。工作效率高、质量高,能够节约时间,分清主次,保证完成工作任务,能够根据公司的实际做出完美计划,指挥下属完成任务,优化资源配置。在接待客户方面,善于与人沟通,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客户的需求,并与之成为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推销产品。具有高效、合理、科学的客户管理思想,抓住客户的期望,关注客户的信息,进而促进交易的完成。具备良好的谈判能力,主动靠拢客户。对现代市场动态判断敏锐,具备优质的市场拓展能力。除了上述的基本素质外,社会需要的人才群体中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见表3。通过对比不难看出,过硬的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在踏入社会的过程中,职业素养的高低是决定一个员工是否优秀的关键标志。因此,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广泛关注的问题。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面临的问题
1.缺乏忠诚度。当今社会的浮躁风气日渐盛行,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说,忠诚度的高低是一个企业是否选择他的重要考量标准。如果企业选择留下这个毕业生,在用心培训一两年后,因为其品格的缺失,甩手不干或者跳槽,企业不但损失了一名优秀的员工,还搭进两年的时间和金钱,可谓是人财两空。
2.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众所周知,企业的持续运营并不是靠着一两个人的努力,而是需要一个团队的相互协作。当前许多高校毕业生以自我为中心,盲目顾及自己的利益,不能顾及他人,从而损失了公司利益,在遇到比自己能力强的前辈时,不能虚心学习,而是处处与其作对,突出自己的能力,在团队中钩心斗角,上演一出出“宫心计”,让自身能力与企业难以健康发展。
3.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当前诸多院校为了实现自身发展,一心扑在招生工作上,每学期不断地扩招,但对在校生的期末考察工作却难以上心,使得大部分学生未能真正获取有用的知识,降低了学习兴趣。毕业生在学校中混了三年,找工作时却发现自己具备的能力根本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4.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能执行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安全意识淡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忽略安全生产规范,给自身、家人和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措施
1.加强各专业学科教育的管理,培训学生的职业素质。各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形象、职业道德等做出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偏科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每一门学科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学科价值,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多学科管理,让学生全方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设立专门的专业考核制度,或者开展融多学科知识的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加强学生多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多学科的知识竞赛中找到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2.增加院校期末考核的内容。学校教育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但德育教育并没有相应的考核方式,可以在各专业的期末考试测试中,相应地加入德育考试题目,各专业要在每学期期末加入德育考核的内容,将学生的德育考核评估工作贯穿整个考试过程,一方面能够测试学生的德育水平,另一方面能够让原本没有考核方式的德育有其相应的考核评价方式,这有利于学生的德育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期末考试不仅仅要有针对本专业的理论性试题,也要有针对本专业的实践性试题,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可以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整体职业素质。毕业时要将学生的职业素质、思想政治表现做出全面评定,并计入学生的成绩册,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校期间各方面的成绩。
3.培养一支强有力、高效运行的教育管理队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路途中的引路灯,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要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对于优秀教师的选择,学校应该设立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高效运行的教育管理队伍,为学生选择最好、最合适的教师,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教师的管理,学生可以设立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选择合适的教师教授合适的课程,也可以让教师定期进行培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时俱进,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职人员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教师群体之间要进行资源合理配置,确保队伍整齐,定期开展教育研讨会议交流,不断提升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院校要定期进行教师队伍素质的综合评比,有助于发挥出人才激励作用。
4.完善素质教育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所以学校对教师和学生都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无论是对教师的教态要求还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都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按照规定办事,使整个校园的工作能够和谐进行。同时,在院校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思想。在对学生的管理上要规范,有计划,有强制性。从每周一的升国旗制度到早操和例会,学校必须监督学生按质按量地完成,升国旗有助于激发师生的团体凝聚力与集体荣誉感,学生例会要每周或每半个月举行一次,有助于学生干部将一段时间内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在经过商讨总结经验和教训后,做出有效反应,确保每个学生个体能够健康发展。完善素质教育制度不仅仅包括学生素质培养的制度,还包括学生德育意识培养的制度,德育制度包含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等多个方面,学校的教学目的是育人成才,要让学生不仅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表现,成为一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篇5
【关键词】大学教育;需求;素质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外患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要求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协调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现行的大学专业教育更侧重学生的科学素养,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但往往忽略了其它方面如人文素养、心理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综合协调。
2007年秋,某学校大一几个班的班长先后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通知,说要为同学们做一次讲座,希望各位班长组织同学听讲。主讲人自称是某综合素质能力培训学院(以下简称为培训学院)的讲师,讲座的主题是人生励志方面的。主讲人鼓动性的言语,活泼的活动游戏,让很多在座的大一学生备受鼓舞。讲座临近结束时,主讲人发给他们每人一张听课卡,统一时间地点再次授课。只是这次授课是在校外,而且每人要交20元钱。第二次听课的同学又被鼓动报名参加一年的课程培训,缴纳一千多元培训费。辅导员得知该情况后及时找学生了解详情,及时劝止了很多学生盲目参加这种校外社会培训(尽管这个机构后被证实是合法注册的培训机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生想参加或已经参加这种培训。
二、为何大学生会参加这种素质能力培训
这种培训之所以能吸引很多大一学生参加,可以从培训机构和接受培训的学生两个方面分析。
(一)从社会培训机构的角度,他们的宣传方式和培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打动了很多学生的心。就宣传方式而言。该培训学院首先把宣传的对象上定在大一新生身上,就是抓住了大一新生刚入大学,对大学生活并不十分了解,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相对比较高的特点。另外,他们充分利用班干部的组织能力,直接与班干部单线联系,让班干部组织同学参加在校内的培训宣讲。据一位听过课的学生回忆,在校外的那次讲课中,主讲老师主要给他们讲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口才不等于公众展现力。2.沟通。3.意识。(忧患意识、自我投资意识)4.我们每个人必须养成自我决策的能力,要有主见。5.交际。6.怎样规划时间。7.目标。8.抗压。9.情绪掌控。10.领导。11.自信心。这一切能力的获得都需要不断锻炼才行,而锻炼一方面需要自我摸索,一方面需要教授,培训正是一种教授,至此,这就为参加该学院的培训找到了理论上的正当性。
(二)就学生自身而言,受当前社会的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学生都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学习之外的能力,他们知道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需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如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等,但是对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而言,学校的课堂教育还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强烈的改变自我、提高自我的欲望促使学生接受了来自校外的这种可以满足他们需求的培训。至于培训的效果如何,他们不得而知,也许培训学院的培训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们的某些方面的能力,但是在学生辨别力有限的情况下还不能充分认识到这种社会培训的商业性特点,培训服务质量究竟如何保障,如果不能达到先前的承诺,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都是大一新生未曾想过也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
三、应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外患
(一)了解到了外患,也就说明了必然有内忧。这个内忧就是当前大学素质教育的缺失。尤其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辅导员,必须反思怎样教育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从而不断成长。培训学院之所以能够轻易进入学校内招生,一方面是学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但是最根本的是大学的教育内容还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们的需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每个人都不想成为失败者,但是现实的残酷性使得大学生们必须面对,他们渴望成功,但是不知道如何选择通往成功的道路,没有老师给他们以系统的指导。而社会培训机构的内容正好弥补了这一点,至少从宣传的内容上来讲会让每一个大学生为之心动。正如该培训学院在宣传时所发出的质问――当前大学教育缺失了什么?缺失的是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关爱教育、历史教育。目前,在大学课堂还不能完全做好这几个方面的教育,所以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便以此名义来吸引学生。
(二)如何应对大学教育的缺失
大学素质教育的缺失说明我们当前的很多教育措施和管理方法并没有从学生角度考虑,还不能反映他们的需求。因此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把这一理念贯彻到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当前我国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必然要求,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把学生看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当场教育过程中的“产品”。随着这几年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激增,大学也被人戏称为教育工厂,学生成为了批量生产的产品,而且产品质量呈现下滑的趋势。为此,在这种大背景下弘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十分重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要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因势利导,根据需求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管理都应以此为根据。
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大通识教育的力度。从大一就要开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尤其是人文社科方面的教育。从上述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可以看出都属于人文社科的范畴,都是注重个人修养和习惯以及品格的培养。而当前大学素质教育的缺失实质上就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识教育则是一条必由之路。大学通过这种教育来让大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增强他们辨别是非与善恶的能力,引导他们对社会进行独立的思考,并且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再次,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不能仅停留在管理者的角色上,还应该是教育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为此作为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走上讲台,与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这在学生与辅导员、班主任师生比例并不合理的今天更为需要。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与班主任与学生生活中的交流相对较多,但是对于学生数量的增加,事务性工作的比重加大,对学生的教育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有时甚至难以为之。为此,辅导员应该利用讲课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虽然不是一对一的辅导,但是这样做至少可以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把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能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同时也能比较集中地得到学生的信息反馈。
最后,“两课”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需经一步改革。“两课”即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教育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现在的学生对此类课程并不是十分感兴趣。这与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师的个人授课技巧密切相关,所以“两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需要增加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并结合理论进行讲解,淡化纯粹的理论灌输与说教,增强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生洪.通识教育: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 [EB/OL].北京.中国教育报网络版
篇6
中学生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于中学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树立起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然而现阶段,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中学在实施舞蹈专业学生教育时更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素质教育。为了全面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人才,本文通过分析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结合当前中学舞蹈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及想法,希望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中学舞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中小学课堂;素质培养;舞蹈教育;审美观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坚持以“德、智、体、美、劳”作为教学的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素质教育扩展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然而,目前很多中学只重视学生的基础课学习,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作为舞蹈专业的中学生,学校为了迎合市场和取悦于家长,过分强调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只把专业成绩当作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由此往往造成不少中学舞蹈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比较优秀,而在思想品德或综合能力上却落后于同龄阶段所应具备的品质和水平。这种畸形的教育模式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更严重的会使学生无法适应将来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因此,对于中学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利用好舞蹈教学所具备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
一、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中学教育改革中所提出的全新目标与要求,其本质内容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学生所服务。而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中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舞蹈不仅可以培养中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爱好,更可以借此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与协调性,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在丰富知识文化框架的同时,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为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良好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的教育来说,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在中学舞蹈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也为今后中学舞蹈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在全面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舞蹈教育的价值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在很多地区的中学里已经相继开设了舞蹈专业课及招收舞蹈专业学生,这为舞蹈艺术在中学生中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办学理念的制约及客观环境对舞蹈教学的要求,目前的中学舞蹈教育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
在现代的中学舞蹈教学理念中,虽然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改进,应当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同日常的专业课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但毕竟多年遗留下来的教育观念仍然驱使中学的舞蹈专业教学更侧重于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由于学生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在专业动作的学习与矫正上,迫使这些学生被动地丧失了陶冶自身情操、提高自身修养的机会,并且长期枯燥乏味的专业学习也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易怒、抑郁或者烦躁等不良情绪,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的舞蹈学习,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学生身心发育不健全。
(2)受社会客观环境影响
当前社会由于价值取向发生改变,结果至上的思想使人们忽略了对过程的关心,特别是在中学舞蹈专业教育中,各类舞蹈比赛的成绩决定着一个学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更关系到一个学校开设舞蹈专业的必要性。因此,在激烈竞争的环境里,“唯金牌论”让各个中学的舞蹈专业教育不得不背上沉重的成绩包袱,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时刻,只能选择牺牲学生全面发展的权益,将主要的教学精力集中在专业知识的培训上。并且,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许多学生和家长已经达成一项共识,即把获得舞蹈成绩看成是未来出人头地的追求,这种错误的观念也造成他们甘愿将大把的时间投入到日常专业学习中,主观上忽视了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3)受专业化、精英化教育策略影响
很多开设舞蹈专业的中学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更多地是参考专业性院校的教学内容,这种“模仿式”的教学策略使中学舞蹈教育的初衷偏离了方向,使原本教育重心应该放在素质培养层面变成了向专业化看齐、向精英化迈进的局面,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状况严重地违反了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精神。并且从国外先进的舞蹈教学经验来看,舞蹈教育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舞蹈艺术教育能够改变机械化学习对人们思维上的桎梏,能够促进智力的开发、提高身体各项生理指标能力、塑造优美形体、树立健康人格。如果中学的舞蹈教育丢掉了这些作用,仅仅成为获取某种名声或利益的手段,那么舞蹈教育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和应有的价值。
三、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
区别于传统的舞蹈教育,现代的中学舞蹈教育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突出人才的创造力与良好的品格,而不是局限于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深入挖掘,既要发挥出舞蹈教学所独有的育人功能,又要为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整体效应。为此,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在紧随时代步伐的同时,将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完美地统一结合起来。
(1)重视学生文化素质培养
作为一名中学舞蹈专业学生,文化基础对其今后的艺术人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处于学习黄金年龄段的中学生如果浪费掉宝贵的学习机会,文化上的空白只能使其作为一个毫无任何内涵的舞者,其在艺术上的造诣也会受到制约。因此,重视对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让文化课不再成为艺术专业的“副科”,将有助于学生全面丰富知识结构、开阔眼界、提高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此外,在常规基础文化课之外还可以根据情况开设一些文学赏析等选修课,通过对其他多门类艺术的欣赏,帮助舞蹈专业的中学生获取专业上的灵感与审美能力的提升,进而更好地认识与理解舞蹈艺术。
(2)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很多中学舞蹈专业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与舞台表演的设定去“机械”地完成一套动作,对于动作或作品的内涵缺乏深刻的认识,使动作或表演失去了灵魂。这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灌输式教育带来的后果,抹杀掉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不足。因此,在中学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从低年级开始就可以适当地加入舞蹈编创常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开启身体的表现功能,逐步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通过自身对动作的诠释,让动作的演示不再属于模仿,而是融入自己的情感,彰显出自己的动作韵味。并且,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舞蹈、音乐的理解,也可以借鉴音乐专业教学中的视听练习,让学生吸取一些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而促进对舞蹈音乐的感知能力;
(3)增强和其他艺术门类学习与交流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涉及到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比如舞者在舞台上的神韵以及动作处理方式就和戏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与其他多门类艺术的融会贯通,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兼容并包中完成自身艺术上的升华。为此,在开展舞蹈教学时可加入一些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和手段,例如在讲解舞台站位、走位时可建议学生多学习一些戏剧中的基本知识,包括面部表情、眼神神态、手部及脚部动作等,这样会使学生既增加了舞台表演经验,又丰富了文化知识;再比如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学习人体绘画,尤其是人物速写,让学生领悟人体线条上的美,增加对动作美感的把握,自我纠正错误的、缺乏美感的动作造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舞台灯光布局、服装道具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会对整体上提高学生综合的专业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总结
中学舞蹈教育的目的与出发点是为了塑造优秀的专业人才,结合常规的舞蹈教学,加强对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将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本功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与深厚的艺术修养。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对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努力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作者:陈慧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参考文献]
[1]薛鳗.谈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2]郭俊英.浅谈艺术中专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问题[J].学周刊,2011(06).
[3]马嘉.对“三位一体”舞蹈教与学的再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2).
[4]谭伟平,宋克慧,彭庆文.怀化学院“三位一体”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5]赵楠.论舞蹈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音乐天地,2009(01).
篇7
1.1部分医务人员违背职业适德,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存在信任危机
医疗卫生服务是—个崇高的行业,但在这个庞大的队伍中,难免有些医务工作者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不强,对待患者冷言冷语,不能积极担负起救死扶伤的责任,让患者觉得看病堵、看病窝心。另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部分医务人员因为经济收入与付出不对等等原因,不能抗拒利益诱惑,致使违背职业道德,违规向患者收取红包,出现了拿医药回扣、开“大处方”、过度检查和治疗等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医务人员的形象,甚至使得当前大众对医务人员产生了信任危机。据南京大学专家组对3O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比例达43.8%,医务人员认为双方互相信任的比例为25.9%,这种不信任正逐步演变为“集体不信任”。
1.2少文医务人员业务不精,致使其威信下降
极少数医务人员不注重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在医疗过程中出现差错、事故,使患者权益受到了损害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另外,由于有大量医疗器械的介入,使许多医生过度依赖医疗设备,有资料显示,仅北京市的CT比整个英国都多。这种“见物不见人、治病不治心”的医疗不仅使医患关系由原来的人和人的关系变成了人和物的关系,导致医息距离有所拉远,而且使医务人员自身价值降低,还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降低了医务人员在患者心中的威信。
1.3医患双方沟通不够,了解不足
由于医学专业性强,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患者需要及时地了解一些信息,而一些医务人员不主动与患者沟通,或沟通不当,引起双方的误解,为医患纠纷埋下了隐患。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医疗纠纷的比例增长迅速,但真正构成医疗事故的仅在3%左右,绝大多数纠纷源于医患或护患沟通不够柳。
1.4社会变革,对患者未予t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都显著增强,再加上医患关系也由原来的上位关系转变为等位关系,患者不再对医务人员言听计从。但是部分医务人员未能及时更新观念,法律意识淡薄,权利义务不清,或依然漠视患者、与患者缺乏交流,这也导致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1.5患者对医疗服务行业期过高,而其区学知识存在局限
医疗卫生服务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尽管现在医学进步很快,但医疗诊治的过程很复杂,有许多不可控因素,而且还有许多医学难题不能解决,所以医务工作也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但由于患者缺乏对医疗行为的了解,不清楚医疗行业的高科技、高风险的特点,因而患者对医院的期待过高和医院能力有限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医患纠纷。加上医学知识、信息不对等的现状,进一步使医患关系恶化。
1.6社金啼k羽与医疗体羽的问题
社会的进步引起了医疗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即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日益增高,而医疗服务的供应却严重不足,出现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这是当前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而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患纠纷甚至医患冲突是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尽管目前很多医疗机构都是公立医院,但是相当多的医院都是自负盈亏,医院的运作、扩建、设备的采购等经费均来源于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这种机制导致医院强调经济收入,而忽视了群众利益。这也是造成医患对立、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1.7媒体的直面报迁
信息化时代,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对负面信息的关注度极高,而近年来媒体的很多负面报道也撼动了“白衣天使”在患者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2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路和对策
从以上原因不难看出,影响医患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医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因此,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除了需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的改革,加大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加媒体正面引导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医学生的在校学习阶段是其职业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起决定性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更要有良好的医德,厚重的人文底蕴,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沟通能力,这是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表现,也是解决医患关系的基础。因此,在医学院校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对和谐医患关系、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1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遵德
医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医务工作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胜任工作的前提,所以必须重视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生命是美丽而宝贵的,医学是神圣而崇高的,既然选择了从医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应教育医学生谨记“医学生誓言”,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真正承担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据某医院对日常投诉的问题进行统计后发现:服务问题占全院总投诉的80%以上;基础医疗质量、高难度医疗技术、医疗费用等问题,不足总投诉的20%t~。由此可见,医患纠纷的根本原因在于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沟通等。因而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学生的服务观、道德感、责任心十分重要。
2.2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医疗卫生行业是一种高技术的行业,服务的对象是人,既有共性,也有显著的个体性和复杂性,尤其是JCa~"不可重复性。医务人员必须有丰富的学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尽量减少对医疗器械的依赖,才能给患者提供优质实惠的服务,成为真正的“白衣天使”,让患者放心、安心。医学生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工作中的积累和学习。所以,在对医学生的培养中除了要帮助医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技能外,还应尽可能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2.3丰富人文知识,提高沟通能力
医疗卫生行业是服务业,所服务的对象是身体和心理都需要治疗、抚慰的患者。据中华医学管理学会2001年的调查显示,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而医疗事故并没有按比例上升,多数医疗纠纷并不是因医疗技术引发的,而是由于医患沟通障碍导致患者或其家属对医院、医务人员不满意引起的闻,所以服务理念教育和人文医学等相关的社会学知识应该贯穿于医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良好的医患沟通,既能对患者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促进患者康复,又能让患者对疾病诊治过程及风险有所认识,还能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增进医患关系的协调发展,减少医患纠纷。199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等国际性组织制订的全球医学教育7个最低基本要求中就有交流沟通技能,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人际沟通能力是现代医学人才必备的素质。但据资料统计,目前,国外(如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0%,而我国的平均统计还不足10%。所以在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社会学科,加强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早在2003年,南京医科大学就将医患沟通学列入医学生必修课课程,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7】。借鉴他们的经验,我们应该在全国医学院校中开设人际沟通等人文课程。
篇8
职业素质是指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具备的条件。每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个人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是为了达到职业要求所要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过程。然而,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传统的教育体制注重的只是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人们在思想认识上也大都认为只要掌握了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就具备了进入社会谋求发展的资本与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的培养。还有部分人认为职业素质教育就是就业指导,只要在学生就业前期,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突击,以便学生在就业面试中现学现用便可,这种短期促销的就业指导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职业素质教育,它同学生的职业生涯预备期和发展期相分离,并没有根据社会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应包括品德素质、专业素质、社会素质等一系列的内涵。
2.1品德素质教育品德素质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成为有文化、有道德、讲文明、有诚信的合格人才。加强对学生的品:德素质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学动机,让他们树立强烈的专业和创业意识。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人要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意志、毅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良好嚣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相容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同样十分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2.2专业素质教育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在专业技能素质培养方面,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要具有生产实践的真实经验,在授课的过程中,将这些经验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不仅仅能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还具有将专业知识转为生产应用的实践技能。
2.3社会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主要完成学生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管理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社会素质教育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等,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与竞争。
3职业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
3.1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3.1.1开设职业素质教育理论课程由于我国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受过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因此开设职业素质教育理论课程应该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开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师资建设是最为重要也是大多是高校最为欠缺的环节,只有拥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职业素质教育专职教师,课程效果才能得到充分保证,作为高校,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社会上专业的从事职业素质教育的教师,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派合适的教师出去学习深造,以满足高校职业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3.1.2引导学科渗透职业素质教育不是某一门课程,或者某几位教师的授课任务,而是高校所有教师的一项工作任务,尤其是专业教师,他们与学生在课堂上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可以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替移默化的职业素质教育。所谓学科渗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任何年级、任何课程的每一位教师须尽可能地强调其所授课程具体内容的实际涵义与职业价值。任课老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传授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注意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这既可以解释各种学科的意义和适用性,又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工作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此课程内容对于将来从事的职业的贡献和重要性。
3.1.3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主要的精力是用于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对外面的职业世界了解不多,实践能力、业务经验等方面相对较弱,不利于学生客观全面把握职业环境,因此需要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为了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大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需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磨练意志、锻炼能力、了解社会的同时,也可以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些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乃至实践,使大学生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步明确自己今后的重点努力方向。
3.2营造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特点是由表及里,潜移默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引导大学生成才上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学校重视和支持学生职业素质的校园文化。比如,定期举办职业素质讲座,开展职业生涯主题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演讲会、模拟招聘等,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传播职业发展教育知识等。
3.3实行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增强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方案。尽可能的利用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与企业多接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职业实习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环境里充分感受到职业魅力的同时,职业认同感进一步增强,达到了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同步增长的教育目的。对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中暴露出的问题要与企业统一研究、分析,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训。
3.4加强人才测评建设人才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在国外,人才测评是作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必备的指导手段来使用的,而在我国目前只有较少的高校使用了这一手段,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进行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估。学生掌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探究其真实状态需要借助于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学校可采用心理测量及自我评定等方法,帮助学生了勰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心理特质,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激发他们的潜力[21。
篇9
【论文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并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素质的必由之路。研究和推行素质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Abstract】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ing fast and the productivity raising continually, the demand of the new times to the labor becomes higher and higher and quality education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o to push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only one way for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school and improving the vocational labors’ quality. In addition, to research and push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question for discuss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Quality education Ability Adaptation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造就新一代劳动大军和提高广大在职劳动者的素质,已成为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和推行素质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传统教育不仅片面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培养,而且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意识,即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研讨的时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因此,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市场挂钩,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各行业需要。这样,职业学校就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来调整、规划专业结构以及课程的设置,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上。做到人才培养的速度、规模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
2.努力探索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机制。素质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它的实施可以制定某种方案,提出若干要求、规定,但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探求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最佳教育方案和措施。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承担提高学生素质的使命。
2.1 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不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语言科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都可以结合知识教育进行素质教育,即“寓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就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把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动。
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首先应注意加强启发式教学。同样一堂课,不同的教师去上,效果可以大不相同,关键之一就是看教师能否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果教师掌握了启发学生思维的能力,讲解中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启发因素”,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教得活,学生领略到学习的乐趣,就会学得主动,学而不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启发式教学。提到启发性教学,许多人只理解为“精讲多练”,甚至有些教师每堂课都按一定的时间比例来划分“讲”与“练”,好像“精讲”就是少讲,讲得多了就是“灌”,如果这一堂课是老师讲到底,没有留出时间给学生做练习,这就是“满堂灌”。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是不是灌,衡量标准是看学生有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要启发有方,诱导得法,即使是一堂课“讲”了45分钟,仍不失为较好的启发式教学。否则,你只“灌”了20分钟,后面25分钟的“练”,也只是形式上的“练”,不过是“灌”的组成部分罢了。有些人又可能走上另一个极端,为了不“灌”,无论什么内容,都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方式,好像问答式就等同于启发式,这也是片面的。问答式诚然是启发式的一种好形式,但一方面要因内容而异,另一方面,同样是问答式,也可能毫无启发可言,所以,不能形式地认为教师讲就是“灌”,问答就是启发式。只要能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培养了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智力,那么就是启发式的教学。
在教学的内容上,应突出专业课,特别应重视专业实践课,对专业理论课,注意把握好“必需”与“够用”原则,在强调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突出应用,注意加强直观化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文化课的教学更应坚持“够用”原则。什么是“够用”?这个度必须把握好,对文化课的要求过高,除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外,还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完全忽视文化课基础课的学习也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职业教育应在完成相当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学生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才会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有较灵活的思维方法,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从仅仅“教会”学生转向同时指导学生自己“会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靠包办式的“传道、授业、解惑”来教会学生,大量的时间放在“讲”,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在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就应当改变原来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通过讲课、讨论等各种不同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克服一个个疑难问题,从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此外,课堂教学中的“课堂”不应囿于传统教学中的“课室”,而应注意更多地把课堂改在实验室、实习基地、工厂、企业和社区等不同的场所。
2.2 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往往比课程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职业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教育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园内设立宣传栏、广播台、团报、校报等及时向全校师生宣传国际、国内新闻,教育新思想、新动向及校内的新人新事。还要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如举办一台文艺晚会,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等多方面素质都是很好的培养锻炼。每学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技能汇报、歌咏比赛、书法展览、法制讲座等活动来煅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2.3 推行素质教育,强化社会实践是一个重要手段。职业教育强调能力培养,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生活,自己动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踏入社会就不会有那种陌生感和超重感,更不会感到在学校中所学的是无用论。
篇10
【关键词】音乐教育 学生 素质教育 促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开始向素质教育改变。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素质教育内容,它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的教授来反映对生活的情感、思想,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感受生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生活的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素质教育的落实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联系
(一)音乐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代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财富,然而随之而来的生活资本也给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同等压力。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心理疾病的比例逐年上升,在年轻一代中自杀、犯罪等现象都跟现代生活的高压力有必然联系。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挑战,而音乐是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乐是一种情感境界的沟通,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从心底柔软处打动学生,以情动人。当学生领悟到了音乐的优美感染力时,能够舒缓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之趋于平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情绪和健康状况息息相关,音乐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音乐教育通过对学生情操进行陶冶,保持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其健康成长成才。
(二)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是最需要创造力的学科,音乐艺术水平同科学技术创造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会认知音乐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思想基础是智力,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记忆力,在音乐营造的轻松惬意环境中,学生能够放松,减轻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大脑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有关调查显示,适当的音乐能够促进学生记忆知识点,不同的音乐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对不同音乐的不同理解,能够尽情地发挥自身想象力去感受音乐,这对学生的创造力有极大的促进。
(三)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给予学生美的熏陶,学生在音乐的感染力中能够尽情地表现自身情感。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平等性和集体性,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承担起自身在集体中的责任,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活动热情。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大方面,同时也能够促进其他方面的实施,音乐教育应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音乐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途径
(一)融合音乐教学和思想素质教学
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教育,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激励作用。音乐教育和思想素质教育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审美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音乐既寄托了人们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是人们思想理念的体现。在思想素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音乐是一门擅长抒感的学科,通过其强大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让成长期的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产生共鸣,充满追求美好的热情。
(二)融合音乐教学和情感素质教育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子。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向着健康正确的道路发展。学生学业甚至将来的事业前景能够一片光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个人情感素质的内涵。音乐是促进学生情感因子发展的有效方法,是非智力因素中重要的影响因素。音乐能够通过其感染力和所需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培养抽象思维,在旋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去达到相应的情感境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通过自身的情感去领悟音乐魅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品质,对人生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
(三)融合音乐教学和智力教育
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都是音乐的忠实爱好者,音乐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依靠的不仅仅是卓越的知识,音乐在智力教育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智力教育过程中,音乐容易激发他们的灵感,使其知识理论体系得到完善,思维领域得到拓展,为知识的探索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音乐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对乐器的学习,锻炼大脑、手指、眼、耳等的配合,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其反应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观察力,为智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融合音乐教学和德育工作
音乐教学本身具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等积极情感,还能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利用音乐的旋律节奏等特性使学生进入歌曲的深层意境,让学生理解美。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必须抛弃应试教育的枷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世界、认识世界,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各方面的教学工作中,使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知识,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顾笑瑜,岳欣云.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
[2]冉令军.润物无声 启迪心灵——谈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1(6).
[3]车文芬.音乐教育: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新乐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
[4]奚临临.音乐与素质教育[N].甘肃日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