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社会医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4-01-26 17:5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社会医学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简述社会医学模式

篇1

关键词:教学模式 互动性 实践性 任务引领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其综合特点包含了多元性、边缘性和应用性性质,它以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服务于人的需求并以艺术设计的方式为人类社会创造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2008年,我国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促进了创意的产业化步伐并与世界经济共融,就代表创意产业发展本源之一的艺术设计学科而言,创意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思想深度、思维方式的拓展和想象力、创造能力的提升;而且要有善于与人交往、有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更应体现时代的脉搏、体现学科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实现设计教育与创意产业相互整合的目标下,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以互动与实践、主动认知与情趣共鸣为核心的电化教学正逐渐融入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模式之中,它以形、声、光、色等多维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迅捷、丰富地创建一种情感份围,轻松、愉悦地在自由的环境中收获知识。

1 电化教学与艺术设计

所谓电化教学泛指使用数字技术如:直观的形态、真实的质感、清晰的音质、丰富的内容及电化媒体实现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将直接影响艺术设计的水平,例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课件、影像、声音等媒介优化教学方式,使理性的知识传播,转化为形式生动、激发强烈求知欲的实践性教学轨迹中,它包括生动的形态设计、动画设计、数字视频设计、数字影像设计、二维平面设计、三维立体造型设计以及网页设计等。

1.1 教学互动性。

艺术设计学科电化教学的互动性建立在“相互交流与实现认知”的基础上,在教与学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师、生在传受知识与主动获取知识及信息反馈、信息修正等方面更加合理、更有针对性。互动性原则:

交互性:师生的教与学是双向交流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讲授知识―接受反馈信息―作出修正和改进,应做到及时与高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并在互相交流、互相勾通中掌握知识,实现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例如: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论证、设计案例的分析等,均以交互分析、相互讲评的方式,拓展与完善设计学科知识的整合。

自主性:借师生角色互换的形式,使学生在换位思考过程中,浏览课程设置及教学课件的各种文字、色彩、图形、设计案例和课程目的、教学特色、课程安排等,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创造性:当代教育手段―电化教学、电化媒体以其教学信息丰富、容量大、教学方式灵活、生动等特色,拓展了知识结构和领域,对于设计的创造性而言,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突破学科的局限发现、探究知识和表达观点,完成从知识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的转化。

1.2 教学实践性

实践性教学应围绕“以人为本,以需求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而社会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的需求特点,推动实践性教学的实现,信息相互传递与共享是电化教学所特有的,这一特点,造就了实践性教学的发展观。例如:加大校内、外教与学的交流与合作;强化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手工操作能力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结合;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科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教学的实践性、渐进性等。

(1)明确的教学目的:电化教学的特殊性直观、快速、灵活、生动及内容丰富等在艺术设计学科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独特的教与学的社会实践性和设计产业化优势,它以教学内容的多元性、教学目的针对性、教学方式的实践性为其教学模式来整合设计学科教学系统和课程体系。并为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逐渐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共生的模式,例如:辅助模式、混合模式、联机模式、虚拟教室、多媒体模式、全球教室等六种模式及个别辅导模式、讨论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等五种模式的融合。

(2)转换教学观念:在电化教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承担着知识与信息传递者,更是教与学的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等多个角色。首先,电化教学使学生拥有广泛的信息来源,例如:同一设计项目,可以从横向、纵向等多角度寻求设计方案和表现手段,面对如此众多的设计信息和资源,做为设计指导者的教师不仅需要从宏观上掌握设计信息和资源的疏理与拓展,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分析、分解、重构设计信息和资源可行性因素,最终优化设计方案,完成设计与产业的结合;其次,丰富的设计信息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很难找到有效信息。因而,教师必须对与教学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与管理。从而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接近设计社会实践性内容。

(3)知识与信息的课程整合:理论知识与设计信息、资源的课程整合,能够有效地推动课程教与学的社会实践性实现,使具体的设计课题、项目在信息与资源相互传递、共享的前提下、信息资源与课程整合的指导下,通过设计社会实践性主题,实现艺术设计“以人为本”目标下的创意产业化转换,具体表现为。(1)能够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促使电化教学的信息与资源因素成为艺术设计的设计元素及素材,运用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成为课程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与资源的调研、收集、分析、分解、评价和重构的能力,积极探索电化教学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方式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电化教学对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模式的推动作用。

2 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下电化教学

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从主导设计教育的两个主要层面入手。

一是教与学应服务于社会功能―包括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的融合、设计人材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整合等。

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所关注的是以具体的设计项目为中心组织课程教学结构,课程模式应根据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或设计,它不同于以学科界限进行的课程体系,是通过具体的设计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人材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认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教、学、研、做”为一体,具有明确的设计任务目的性、教学模式针对性及实战性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教学模式应体现时代的发展―包括传统教学方式与当代诉求手段的结合、教学模式的人性化标准等。

今天,设计“以人为本、以需求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已成为艺术设计学科教与学发展的方向,倡导教与学的人文精神、师生互动为核心融兴趣、份围、欲望、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电化教学,以其丰富的形式―文字、色彩、形象、声音、动态、视频等,成为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手段之一,在丰富的知识、快捷的方式、多样化语言的引领下,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和互动系统,展示了严瑾的理性课题、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人性化表现,其中包括:任务引领模式下的激励与自主方式;兴趣与情感份围;交互、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如: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下电化教学―即理性的设计项目,在设计创意定位分析、定量探讨的设计程序中,借具有亲和力的电化教学形式,拉近教与学、设计与需求双方情感交流的距离。

如今,人类社会己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意产业化目标的实现,构建艺术设计学科教学的新模式,完成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元转化,推动教育模式的信息化整合,将从边缘走到中心。设计“以人为本”,艺术设计教育应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教学模式应更加体现时代的发展,将是艺术设计学科教育的最终选择。

参考文献

[1] 姜绍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初探 [J].江苏高教,1999(6):105-106.

[2] 邓栩,刘忠.多媒体网络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1999(5).

[3] 赵文华.论作为一种专业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篇2

[关键词] 医学院校;就业服务

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矛盾凸现,最直接的表现是短期内毕业生数量的成倍增加与持续攀升,然而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相应增加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一直以来被人们誉为陈年老酒,愈陈愈香的医生,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职业,不受经济影响被年龄淘汰。然而从近年就情况看,随着医学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医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随之而来就业压逐年上升,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太强,决定了就业面相对狭窄,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1、目前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1.1 城市医疗人才呈饱和状态。经过多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到了根本的改善,北京、上海和沿海发达城市还出现了饱和或超员。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现今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将发生变化,城点补充社区,农村重点补充乡镇,整个就业重心下移。

1.2 医学各专业供需的矛盾。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麻醉学、护理本科等专业的毕业生依然走俏,临床医学不太理想,法医学的社会需求量有限,预防医学就业比较困难。

1.3 学历层次的供需矛盾。目前在医学专业毕业生中,研究生就业情况比较好,本科生的就业率与各个专业相关,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专科生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1]

1.4 毕业生期望值很高。部分医学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和择业价值观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业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尽管大城市、大医院的就业门槛很高,竞争日趋激烈,部分本科生都不愿意去基层医院,而基层医院往往是近几年来接收毕业生的主力。在县及以下乡镇医院,由于当地的经济相对落后,医疗水平和设备比较低,医疗药品也不足,对学生的需求旺盛,甚至到了求贤若渴的程度。

2、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从多方面提升医学生就业竞争力

2.1 要摆正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位置。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指导思想,逐步实现以文凭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实现从过于注重理论灌输向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转变,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根据文献资料显示,毕业生对就业质量最关注的因素分别有:行业发展前景、适于施展个人才能、适合自己能力与性格、工资收入、其它福利。[2]学校在就业服务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以达到提高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彻底改变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必须重视教学改革,注重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课程,重视对学生进行的临床教学实践培养环节的实际效果。

2.2 建立专业化、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和服务模式。目前高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缺乏系统全面的体系,主要以择业技巧等基本知识为指导内容,以提高就业率为根本目标,往往忽视了学生职业发展所需的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专业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是一个全面、系统、完整的体系。就业力是一种持续保持职业生涯长青的能力。它的核心包括工作能力、求职能力和适应能力,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二是技能,三是经验,四是职业素养。[3]从职业生涯规划到就业指导,从基础就业力培养、专业技能的强化到核心竞争力打造;从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指导到专业教育的就业指导渗透,都应围绕着如何提高就业力来进行。

 

2.3 拓宽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如今国家号召广大毕业生积极创业、到基层就业,为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从卫生改革的指导思想来看,无论是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还是卫生执法监督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岗位供医学毕业生选择。在生命科学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医学相关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许多与人的生命、健康、体育、康复有关的预防、保健、咨询、经营、推销、审核等单位蓬勃兴起,这些都将是医学专业学生驰骋的舞台。伴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与其它学科产生了交叉和融合。整个社会对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经济学、医学美学、医学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学科的人才需求量将大大增加。这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医学的高级人才,医学毕业生自然是首选对象。

2.4 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从这几年的就业情况来看,除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技能外,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为用人单位所重视,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市场中稳操胜券。[4]根据就业市场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做到超前预测、超前设计、超前培养。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医学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5]学校应坚持素质教育以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素质教育,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5 建立比较完善的就业、大学生就业培训和指导机制。我国就业培训经费还未纳入年度的政府财政预算,政府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社会企业、高效的就业培训机构和专职人员少。就目前高校而言,就业培训和指导资金短缺,许多高校刚刚建立的就业指导中心,缺乏专职人员。可以说大部分高校就业培训和指导还没有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尽快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和良好的就业指导服务平台,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素质,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方式,做到职责明确,资金到位,组织、人员落实。

2.6 提高并发挥高校教育管理团队的作用。“高校教育管理团队是一个知识集合,高校教育管理团队隶属于一个团队”[6]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应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教师团体的作用。学校要从学院领导到辅导员老师,上下一心,广泛动员,积极为学生考研和就业出谋划策,千方百计推动学生就业,狠抓落实,抓收效。通过电话联系用人单位,主动推荐学生,飞信平台信息,及时反馈就业意向等方式促进和推荐学生就业。加强就业思想教育,指导毕业生要准确把握金融危机对就业的深刻影响,客观对待自己,冷静面对现实,理性做出选择,放平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邱云峰,高军.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略论[j].2003.2.

[2]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

[3]穆林.关于大学生就业力缺失的理性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

[4]叶涛.当前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