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垃圾治理与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26 17:5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垃圾治理与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垃圾治理与建议

篇1

一、调查反映的基本情况

1、宣传工作比较到位,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均达到100%。通过政府、部门、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和新闻媒体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发动,绝大多数的调查对象认识到了“清洁乡村”活动的重要意义,并表示会全力支持。调查显示:100%的调查对象都知道我市已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其中通过新闻媒体渠道知道的有71%,通过宣传资料渠道知道的有74.75%,别人告知的有16.75%,通过参加清洁活动知道的有50%,通过其他渠道知道的有4.25%。对“清洁乡村”活动的市民支持率达到100%。

2、市民对“清洁乡村”活动的组织工作较满意,参与率达到74%。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所在乡镇(街道)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的工作效果表示“满意”的有60.75%,“基本满意”有37.75%,“不满意”只有1%,另有0.5%表示不了解。有74%的调查对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清洁乡村”义务劳动,其中有31.5%的调查对象表示平常经常参加。

3、市民对“清洁乡村”活动阶段性成果基本满意,评价较高。调查显示:有71%的调查对象认为“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有38%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政府职能转变、执政能力提高的具体体现;有63%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有80.5%的调查对象认为“清洁乡村”活动优化了农村居住环境,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只有4.5%的调查对象认为“清洁乡村”活动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明显。另有22.5%的调查对象认为“清洁乡村”活动做法是好的,但多数农民的卫生意识、卫生行为等素质还跟不上,很难巩固。

分项目看:市民满意率最高的是对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56.25%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42.75%的调查对象表示“基本满意”,只有1%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满意率居中的是对河道保洁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31.25%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61.75%的调查对象表示“基本满意”,还有7%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满意率较低的是对河道野生渔业资源保护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25.25%的调查对象表示“满意”,52.25%的调查对象表示“基本满意”,调查对象表示“不满意”达到20%,另有2.5%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了解”。

二、市民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去年以来的“清洁乡村”活动,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卫生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1、环卫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调查显示:有37.5%的调查对象认为现有的垃圾房、垃圾箱、垃圾桶等卫生设施破损严重。

2、垃圾清运不及时。调查显示:有27.5%的调查对象认为垃圾房、垃圾箱、垃圾桶等未按要求做到日产日清,造成垃圾堆积,污水横流,臭气冲天,四害孳生。

3、保洁员素质有待提高。调查显示:有17.75%的调查对象认为清运人员年老体弱,影响工作质量。另有0.75%的调查对象认为保洁员的责任意识不够强。

4、河道保洁工作不够理想。调查显示:有58.5%的调查对象表示仍有部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倾倒在河道内。在问卷中,也确有5.75%的调查对象在处置自家的生活垃圾时将之随意倒入河道或溪坑。

5、河道野生渔业资源保护工作不容乐观。调查显示:有32.5%的调查对象认为河道野生渔业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够大,电、毒、炸鱼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导致调查对象对河道野生渔业资源保护工作的不满意率高达20%的主要原因。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清洁乡村”活动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需要着重加以克服,主要表现在:有24.5%的调查对象认为是乡镇(街道)和村级主要领导对“清洁乡村”工作不够重视;有71.75%的调查对象认为是资金不足;有60.25%的调查对象认为是老百姓卫生意识淡薄,卫生陋习盛行;有32.25%的调查对象认为是卫生设施(如垃圾房、垃圾箱、垃圾桶等)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

三、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中,广大市民积极建言献策,为开展好“清洁乡村”活动提供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深化宣传,提高全民参与率。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开展“清洁乡村”正反两方面宣传,重点对破坏环境卫生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通报,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同时,各乡镇(街道)、村要积极组织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农村居民卫生意识和健康观念,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村要着重加强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思想和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为“清洁乡村”活动添砖加瓦。

2、进一步巩固治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关于环卫设施的问题。针对垃圾房、垃圾箱、垃圾桶等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破损严重的情况,有关乡镇(街道)和村要根据实际安排人员加强管理,对人为的破坏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同时,对卫生设施数量严重不足的地区,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和村要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适当添置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

二是关于垃圾清运的问题。针对垃圾清运不及时的情况,市民建议党团员要发挥带头作用,动员村民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清除各类垃圾和堆积物,铲除“四害”孳生地。同时,清除简易茅厕、露天粪缸,清理卫生死角,断墙残壁等,通过参加义务劳动达到改善农村居民的卫生习惯的目的。

三是关于保洁员队伍的问题。针对保洁清运人员年老体弱、责任心不强以致影响工作质量的情况,市民建议要加强清扫保洁管理,提高动态保洁质量;清洁垃圾箱、垃圾房,做到无污垢堆积,无臭气;对年龄实在偏大的保洁员要予以更换,选聘素质高、勤劳者加入到保洁员队伍,为实现“清洁乡村”活动的长效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力保证。

四是关于河道保洁的问题。针对仍有部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倾倒在河道内的情况,市民建议要从源头清理我市境内主要河道的垃圾、漂浮物、河道两侧的杂物渣土和杂草;在河道两侧经常倾倒垃圾的地方设置垃圾箱,引导有关单位、企业及各类人员定点倾倒垃圾;要求各畜禽养殖户对粪便进行发酵后作农作物肥料,而不是直接排入河道;要求各村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集中处置建筑垃圾。

五是关于河道野生渔业资源保护的问题。针对河道野生渔业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够大,电、毒、炸鱼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市民建议要加大对电、毒、炸鱼行为的惩处力度,一经发现,严惩不贷,以铁的手腕引导市民自觉遵守环境卫生有关规定,爱护自己的家园。同时,有步骤地实施渔业增殖计划,还农民一个游鱼嬉戏、清水长流的景象。

3、进一步深化拓展,实现“清洁临安”目标。

篇2

关键词:农村环境 现状分析 防治对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实现小康社会为统领,以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进一步做好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农业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摸清农村环境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进行了对策性思考。

一、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图们江下游,全境东西最长约57公里,南北最宽约37公里,总面积1142.65平方公里。地处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区南岗山南北方向纵贯全境。地貌类型分为低山区、丘陵区、河谷平原区。图们市辖区内有4个镇,分别为凉水镇、石岘镇、月晴镇、长安镇。全市总人口12.6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农村人均纯收入7017元;农业总产值25914元。

二一一年图们市环境质量基本良好。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主要河流水质状况保持良好,水体污染主要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基本达到其功能区水质要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较好。

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1.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到饮用水安全问题,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农村环境整治首要任务。虽然对农村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但是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4、7月份图们市质控中心对乡镇饮用水监测结果看,氨氮等大部分指标都达到标准,但是粪大肠菌群,达不到标准。这主要是由于有的水源地周边有民房,有的毗邻公路,有的管理不善造成的。

2.农村工业污染防治

图们市农村工业企业不多,但这些企业治理设施不完善,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入环境中,对农村环境带来污染。特别是石岘地区工业企业环境污染较严重,重点工业企业延边石岘白麓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处于镇内区域内。该企业所排放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对石岘镇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3.1畜禽养殖业

2011年图们市市规模化养殖场共有21家。2011年全市畜禽养殖排放COD总量为1352 吨、氨氮排放量为39 吨。目前我市尚未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农村畜禽养殖大多为分散性,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缺乏。

3.2 农田废弃物污染治理

据调查图们市各种农作物秸秆主要有稻草、麦秸、玉米秆等。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秸秆一部分用来作牲畜饲料,大部分用于烧柴,对农村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2011年图们市农膜使用量为107吨,农膜回收率很低。残留农膜极难降解,降解过程中还溶出有毒物质,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下降。

4.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图们市市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防,致使溪流、河道、池塘水环境功能下降。大多数镇虽然建有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设施,但是还不能做到统一处置,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个别村存在垃圾乱倒的现象,导致农村生活环境受到污染。

4个镇医院和26个卫生所,所产生的医疗垃圾没有统一处理,以焚烧的方式自行处理,自行处理率100%。

5.生态保护

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市在农村生态保护工作中大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图们市市已创建国家级优美乡镇1 个(凉水镇)。

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1.主要问题

1.1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虽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仍然缺乏完善保护措施和符合要求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1.2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严峻。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垃圾乱倒现象严重,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环境污染。

1.3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也带来污染。目前,我市尚未规划集中养殖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没有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造成农村环境污染。

1.4乡村工业企业污染呈加重趋势。由于工业企业有从城区向乡村转移的趋向,造成乡村污染呈加重态势。

1.5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1.6使用农膜,造成白色污染。

1.7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2.薄弱环节

2.1农村环境监管极度薄弱。农村环保机构缺失,开展农村环保工作基础条件差,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使农村环保工作和污染防治困难重重。

2.2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农村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甚至没有治污设施。

2.3法制建设滞后。针对农村环保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养殖业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

四、对策与建议

1.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当前要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生态保护。

1.1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规划方面,做到城乡统筹规划,严格农业建设项目和畜禽养殖项目的审批,设立镇乡环境保护监督所,规范工业企业管理,加大对农村违法排污企业的执法力度。在饮用水划定范围,禁止审批新设排污口的项目。农业基地建设、畜禽养殖发展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1.2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在政策上扶大控小,扶持规模养殖场,控制小规模养殖。加强对各村镇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技术指导,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采取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包括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采用干清粪方式收集分辨,污水厌氧处理,沼液经生化处理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农业利用或达标排放,粪渣和沼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1.3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建设。

1.4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1.5抓好乡镇工业污染源治理。

2.建议

2.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能力。

2.2加快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和监测体系,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的保障能力。

篇3

(一)乡村规划先行,在分类指导上做文章。

要坚持以“多规合一”为引领,对全市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群众发展意愿的同时,加强对村容村貌建设的管控,留住X特有的地域环境、历史人文特色和建筑风格,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体现农村特色,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好美丽新X。

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一片一片的推进,形成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片区。

(二)文化建设先行,在乡村文明上见行动。

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宣讲、家风家训征集、晒晒我们的好家风、家风故事会等活动,以好家风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宣传活动,坚持“除陋习”、“树新风”相结合,从整治丧葬陋习入手,从禁止“黄赌毒”着力,向优秀传统文化借力,强化道德教育作用,加强孝善教育、家风教育,推进农村文明诚信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大行动,力促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三)产业优化先行,在转型升级上花心思。

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亮点,走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以文化为魂、以水系为韵、以花卉为媒、以投资为要、创新为最,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使农业品牌成为“别人没有我有、别人有我大、别人大我好、别人好我精、别人精我极品、别人极品我唯一”。把产业培植当做美丽乡村发展的动力源,让X特色变为现实。

要抓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文明公益等新型业态,并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全域旅游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形成全域化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做好旅游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休闲农场、观光农业、特色民宿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让农村产业的发展愿望变成现实;按照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的要求,加快构建扶持小农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拓宽小农户增收空间,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才建设先行,在智力支持上下功夫。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参与。首先,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政策措施,提高待遇水平,解决后顾之忧,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去。其次,大力培养乡土人才,通过制定一些务实、具体的政策措施,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进大学生村官、在外就业的大学生、外出务工的人员、成功的本土企业家、退伍的老战士等回乡发展产业。第三,通过产业吸引人才,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持,好的产业有丰厚的利润,就会吸引资金进入,人才就会随着资金流动而进入。第四,乡村振兴帮扶,机关单位、院校主动介入,结帮扶对子,对乡村振兴开展针对性指导和帮扶。第五,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教育、培训、宣传、典型引导、边干边学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强生产、经营、管理的本领,提升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协商、监督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五)生态建设先行,在绿色发展上求实效。

篇4

__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和人文历史资源,突出村庄建设的风格和品位,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开拓创新,上下联动,狠抓落实,确保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确保实效。

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原则,根据我镇镇域经济发展思路,注重当前和长远发展,结合村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把幸福美丽家园建设纳入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解决当前问题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一是畅通民主渠道,发挥民主组织作用。为调动群众投入到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中来,我镇围绕纵深推进“四个覆盖”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发展,着力强化“三议一行一监督”机制规范运行,每年至少开展2次“提意见、听民意”活动。由村民代表入户听取民意,广泛征求群众对政府的各项惠民举措等各方面的意见,群众填写民主征求意见卡(群众随时都可向村民代表反应意见,填写意见卡),村党支部汇总整理意见建议,并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建议,再向村代会进行提议,并最后形成决议。这样一来,由民意到决议更加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村民反映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提高了群众建设幸福美丽乡村参与度,为村庄建设献言献策,让群众纷纷加入到村庄建设义务工作队伍中来,亲手打造自己的幸福美丽乡村。二是坚持“村民自建原则”,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充分利用该村劳动力,始终坚持“一事一议”和“自主自建”的方式实施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村民自觉投身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了建设幸福美丽乡村的信心和决心,发挥了群众实干巧干精神和力量。

围绕纵深推进“四个覆盖”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发展,着力强化“三议一行一监督”机制规范运行。成立了农村公共服务办公室,对“四个覆盖”机制运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服务监督考核,使政府服务职能更加细化延伸。截至目前,公共服务办公室通过对各村的“四个覆盖”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服务,现已有46个村建立了村级环境卫生垃圾治理模式,并制定了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聘用了保洁员、清运员、监督员,各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提升。

为提升村干部工作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群众满意度,我镇组织各村六十岁以下村支部书记前往保定、唐山、衡水、青岛等地先进村庄培训学习,听取在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等工作中好经验、好措施、好方法,学习种植、养殖先进知识。不仅让大家受益匪浅,获益良多,更为提升各村群众满意度、幸福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督促作用。

篇5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195.7xxxx头、牛出栏数41.6xxxx头、羊出栏数30.1xxxx只、禽出栏数8733.7xxxx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2005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484xxxx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2005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xxxx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2005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2518xxxx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2xxxx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匮乏。据了解,在乡镇级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乡镇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经费紧张,因此,用于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落实,乡镇环境治理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大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06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篇6

【关键词】新农村 河北省 环境污染 综合治理

一、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环境污染现状

(一)工业污染源从城市转向农村

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加上产业梯级转移和农村生产力分布调整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在农村地区悄然兴起,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而其中的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超标排放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不得当

农民的环保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农村环保基础实施相对滞后,大多数农村没有地下污水处理站和垃圾处理站。村民们将自家的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在田间水渠,污染生态环境的同时,生活污水中含有的重金属和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随着渗透土壤中,如果到达地下水系统,将会引起地下水的污染。河北省农村地下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显示,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污染成分为贡、镉、铬、铅等,污染来自海河流域污染地表水入渗补给,严重威胁河北省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

(三)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根据2012年河北省环境公告显示:2012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4.9万吨,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为42.3万吨,农业源排放量为91.8万吨。可见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已经逐渐超过工业点源污染和城镇生活污染。而近几年,由于农民缺乏相关的环保意识,盲目提高农产品产量,使得农药、化肥、地膜的施用量呈上升趋势。据《2012年河北省环境状况公告》数据显示,2012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为6302.37千公顷,其中农用化肥施用量为329.33万吨,农药使用量为8.48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12.69万吨,其中地膜使用量68248吨,地膜覆盖面积达1159.06千公顷。与2011年相比全省农药、化肥、地膜使用量呈上升趋势。

二、国内外环境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及启示

(一)德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实践

德国注重保护生态农业发展。德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农场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定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采用与自然控制力相协调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禁止使用化学肥料,采用农家肥料,种植豆科植物,实施秸秆还田措施;采用合理多样的轮作和间作制度。政策上,实施环境保护补贴,使得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向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

给我们的启示:一是推进农村环境局域化管理。可以从农村的整体规划入手,以村为单位,结合村子自身的农业及景观特点,制定具有特色的环境保护局域规划。二是发展生态农业。例如可利用“秸秆还田”等措施,对土地施天然肥料而减少化肥的实施,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土壤有机物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还能防治燃烧秸秆所导致的大气污染。

(二)美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实践

美国农村拥有一整套完整的垃圾处理回收产业链。在美国的乡村,生活垃圾都是由规模不大的、专门从事废弃物收购的家庭公司来承担,这些公司在当地“比比皆是”,家庭公司的员工也是农民,他们开着垃圾车去各家各户收取垃圾,并取得一定费用。这样美国农村生活垃圾就得到了很好的处理,经过收集、回收、处理、加工、销售等一系列商业化的运行模式,形成一个垃圾回收的产业链。

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需要村民提高自主意识。政府的法律制度是约束外因,提高农民自身的环保意识是内因,内因外因相结合才是实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二是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过于分散,没有一部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法,造成农村特有的一些环境污染,没有明确的监管和治理措施,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

三、河北省农村发展的环境污染治理建议

通过借鉴国内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提出适合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

(1)积极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村镇污水处理和城乡一体垃圾处理试点工作。多增加一些环保服务站,垃圾处理回收站,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争取做到每个村落都能够设一个能够解决自身污水垃圾的处理系统,村中建立更多的符合卫生条件的厕所,并定期有专人负责清理回收。各级政府要动员村民捐助农村环保设施,为农村环境治理争取到更多的资金。

(2)发展生态环保农业。在农业生产上,要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进而大量使用农家肥、种植绿肥等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采用合理多样的轮作和间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采用“秸秆还田”措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防治大气污染。

只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生态经济,才能将“环境污染治理”落到实处,而非停留在口头上,真正为村民谋取利益,从根本上调动村民积极性,从而促进河北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篇7

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农村生产现代化、生活富裕化、环境生态化及个体文明化的转型过程。从农民安居及环境整治方面着手,全面改善农村环境,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特色乡村文化,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构建和谐乡村文化。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这需要政府出面,相关职能部门尽心尽力,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为准则,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保障,真正为百姓谋福。

(一)改善基础设施

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对村庄的危房旧房进行重新修建。对整个村庄的住房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不断完善村中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人能过上方便舒适的生活。通过统一的规划,打造一个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农村,让农民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过上企盼已久的社会主义新生活。

(二)维护日常生活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使得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得以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后续问题需要跟进。从治脏、治差、治乱着手,重视村容村貌的改观,逐步改善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全面解决生活垃圾、废臁⑽廴镜任侍獾拇理,完善覆盖全村的卫生服务体系。生活垃圾需要有合理的处理回收,设置垃圾中转站,每家每户有固定的垃圾桶,村里有垃圾收集站,最后能将回收的垃圾送达固定的垃圾处理场,确保乡村环境卫生。对于生活污水有完善的排污系统,对农村的简易茅厕进行整改,修建配套的公共厕所。对于广告路牌实行统一管理,严禁乱涂乱画。

(三)培育乡村文化

为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在充分保护古村落、古建筑、古树民木和民俗文化的前提下,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定期开展群众生活访谈活动,了解大家对于新农村生活的评议与建议,引导农民改变旧观念,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现代新生活。利用通俗易懂的绘画,简单的语言文字制作宣传口号、标语,让农民感受到新农村生活的新气象。

(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对农产品的最大热捧。各种采摘园、农家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因此,应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田园风光、乡村文化,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将传统的农耕生活逐渐引向具有较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创收就业、增加收入的乡村旅游业方向发展,打造新型的农家乐、渔家乐、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生态旅游业,欢迎四面八方游客,共同体验新农村生活。

二、美丽乡村建设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重要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基础设施改善,为老年人强身健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新农村建设前,农村老年人的消遣方式则是做点农活、家务,聊聊家常等。新农村的建设,各项体育设施的安放,文化广场的建立,更多的老年人思想开始转变,一起聊天、结伴游玩,开始通过散步、打太极拳、广场舞等休闲方式锻炼身体,共享新的生活方式。

(二)农村自然环境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老年人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节奏、频率、紧张度、作息时间与活动空间,老年人越来越不适应污染的环境,在农村,乡村生活节奏慢,车少、人少、树多,空气质量好,噪音少,睡觉受外界干扰小,生活悠闲,睡眠质量高,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三)乡村文化传播,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精神满足感

老年人平时在家干点农活,做做家务,闲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聊家常。美丽乡村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了很多强身健体的设施设备,他们开始融入这种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鲜的信息和生活方式。他们每天早上起来,散散步,做做健身操,在体育健身器材的辅助下锻炼身体;中午晒晒太阳、在老年活动中心打打牌、下下棋;到了晚上一起跳广场舞。渐渐地带动身边绝大多数老年人愿意或主动加入其中,共享新的生活方式。美丽乡村建设关注老年人晚年生活,建有老人专有活动中心。老年文化中心开设各种老年特长班,让有特长的老年人发挥一技之长、继续发挥余热,将当地的一些民俗文化,传统技艺传授给年轻一辈,不仅可以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而且可以增强老年人的精神满足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充实。让其他老人也能在晚年充分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活得有滋味、活得有价值。

(四)原生态食品,增强老年人体制

在农村,吃的是原生态食品,喝的是纯天然泉水,吃得干净,喝得放心,不用担心食品污染问题;在农村,可以力所能及的自己种菜、养鸡、养鸭、种水果等,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亲近自然、节约生活成本,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五)乡村旅游,为城市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休闲养老的场所

现代人非常注重养生保健,尤其是城市老年人,在养老保障体制的完善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升,自身知识和思想观念逐步改变。城市的喧嚣和环境的污染,让城市老年人想要寻找一处能休养生息的去处,近郊的乡村为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场所。美丽乡村建设,使得农村已经拥有便利的生活设施,同时少去城市的嘈杂,拥有良好的环境,将休闲和养老相结合,为城市老人带来了较大的福利享受。城市老年人急需亲近大自然,回归田园,找一个环境优良、空气清新、生活舒适的地方养老,享受晚年生活。

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试点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会出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不到位,急功近利,重视眼前利益,缺少长远规划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政府监督,合理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性较强,涉及到的工作面广,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明确工作职责,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相互监督,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应该提前做好规划,科学建设。针对农村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提出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为民造福。

(二)因地制宜,建设与保护并存

乡村的自然环境、植被作物、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民居建筑等均是乡村的传统资源。正是这些传统资源的存在,才使得乡村具备了区别于城市的形态和文化,拥有了自身独立的价值。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应该遵从保护传统资源,留存祖先的成果、服务于当下、造福于后代。因此,为了保护乡村传统资源,必须审慎、科学,根据农村地区所处地理位置、发展水平及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因地制宜,合理建设。对于富有传统文化的地区,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古朴的民风民俗本身极具特色,在建设中应做到保留其特色,综合考虑当地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在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同时,坚持走多样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文化稳固而广泛的传播。

(三)循序渐进,整体推进

美丽乡村建设旨在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文化水平,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在发展传统农业生产的同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农村服务业,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在获得经济利益、改善民生的过程中,重视环境的保护,加强新农村管理,推进农村社会稳步、可持续发展。

篇8

关键词: 生态文明;莱芜市;生活质量;统筹城乡

Abstract: It is a major event concerning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ordinary people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llages, improv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the masses. We should really d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llages well by implementing the "Three Represents" important thought. Focusing on the specific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llages of Laiwu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circumstanc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llages ofLaiwu City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aiwu City; life quality;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中图分类号 : F32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集聚地,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配套必要设施,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农村生产条件,焕发农村社会活力。

一、莱芜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莱芜市区域面积2246平方公里,辖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和雪野旅游区,共20个镇(办事处),1070个行政村,1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万人。通过近年来的努力,莱芜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生态产业发展富有特色,农村环境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整个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有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自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以来,莱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在2007年党代会上,莱芜市委、市政府就把“生态建市”作为四大发展战略之一;2008年出台《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2011年4月份,召开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对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作出了安排部署,明确了今后每年的责任目标和推进措施,并成立了由市住建委牵头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制定政策,提供保障。下发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完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区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部门单位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各区按1:1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部分镇、村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也相应投入了配套资金,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示范带动,打造亮点。按照生态文明建设“三清、四改、五化”的总体要求,各镇村根据各自实际,全部制定了整治方案,明确了整治任务,确定了整治重点,生态文明建设全面铺开。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打造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带动面上工作开展,按照下发的《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对城市建成区以外、《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保留的、近期未列入拆迁范围的村庄,每年选择100个村庄进行重点扶持,开展以“三清、四改、五化”为重点的综合整治。

(三)部门帮扶,形成合力。根据莱芜市《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文明城市创建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在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同时,选择100个重点打造的村,采取市直、区直部门单位帮扶等措施进行重点整治,目前帮扶部门工作扎实,积极主动,在帮助村里制定整治方案的同时,强化了具体帮扶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实施主体存有畏难发愁情绪。部分镇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村庄没有起到应有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有的村以农忙或者以村庄即将改造为理由,整治力度不够,整治标准不高;有的面对一些实际困难束手无策或者办法不多,存有等待观望,畏难发愁情绪。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工作开展不平衡,经调查,今年全市还有30%的村庄进展缓慢。

二是资金紧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生态文明建设,镇村是实施主体,需要投入大量的整治资金。但从莱芜市的实际来看,镇财政比较困难,农村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基础设施普遍较差,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区镇配套资金不足,经费投入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工作的实施进度和质量,资金紧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三是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还没有按照新的办法运营。有些镇还存在保洁员不到位、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农村新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的76个农村新社区,配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只有40%。

三、建议和措施

(一)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政府为民办的一件惠民实事,是广大村民所支持和欢迎的,各级建设部门要会同当地镇(街道)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对整治比较好,面貌改变大的村庄,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引导、提高农民参与的自觉性,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提高了实施主体的积极性。

(二)先强后弱、抓两头带中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有一定的次序,要做到点面结合,才能形成系统。第一批整治重点村要以经济好、地理优的村庄设点,尽快做出样板,建设成为示范村,以便让其他村有样板可循;第二批改造的重点要放在村经济最差的一批村庄进行;最后再对中等经济村庄进行建设。这样做可以在两方面取得兼顾成效,一是可以分散工作难度。按照经济强弱,安排整治顺序,第一批是整治工作最容易的,基础好,建设速度也快的村庄,它们能给其他村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经济稍强的村一般会效仿,自行进行一些基础性工作,这样政府和建设部门就可以把精力放在经济薄弱的村庄,集中力量来来整治。因为经济薄弱村没有多少财力,必须本着少花钱,干实事的原则来进行整治,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制定更加经济实用的方案,以达到整治的效果和目标。二是可以缩小村与村之间的差距。新农村建设是要普及几亿人口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中,不要把当地村与村之间的差距再次拉大,差距拉大不利于镇级政府管理,会产生更大的矛盾,差距小,矛盾就小,新农村建设工作才会顺利进行。

篇9

一、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

认真组织村两委和全体党员坚持开展“”、“支部主题党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坚持每周一到村参加例会,共同研讨、商量村务,积极组织党员参与扫雪除冰、森林防火、综治维稳、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同时抓好流动党支部建设和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真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积极开展政策宣讲促政策落地生根

以“讲政策、访民意、促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走农户、访民情”活动。我们以涉及教育、医疗卫生、产业发展的“菜单式奖补”、“大病医疗保险”等扶持政策为重点,组织全体帮扶队员进村入户,积极开展扶贫政策宣传。经常性地与扶贫对象面对面交流,拉家常、问冷暖,将相关宣传资料发放到每一位扶贫对象手中,认真倾听扶贫对象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扶贫对象对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以及我县的精准扶贫措施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对按时完成“村出列、户脱贫”充满了信心。

三、关心贫困户的生活冷暖,做贫困户的贴心人

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努力取得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工作队员深入到每位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聊聊家常,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想法,并送去慰问品,遇困帮扶,遇难解愁,增进与贫困户感情,提高帮扶工作满意度,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四、发掘优势,寻找致富门路

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努力实现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对上张家湾水毁桥拆除重建,永久的解决了老百姓遇暴雨天过河难的问题;争取项目支撑,积极和县交通局对接,申报张家湾2.5公里断头路建设项目,该项目正在申报中。二是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帮助村集体积极筹措资金购置垃圾桶、配备保洁员,对生活垃圾进行定期清理,全村的公共场所及自然湾落的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三是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和村两委、党员集思广益共同商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为村集体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篇10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 A

2015年1月31日―2月3日,我随县农业农村工作考察团一行赴山西省运城市参观考察了4天时间,所到之处农业产业发展、德孝文化弘扬,令人震撼,特别是农村环境整治、环境保护力度之大,投入之高、效果之好尤为触动人心,可谓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随着我县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对农村环境的影响,诸如农村“脏、乱、差”现象,农业面源污染、饮用水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以及村庄小作坊加工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直接影响农村生产生活质量和农民健康安全。

一、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牲畜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气体的影响,导致农村的生活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我们可以做一个数据的推算,假如我们按每人每天产生0.65kg生活垃圾和0.8kg生活废水为标准进行计算,每天就会有将近大量生活垃圾和废水散布在农村各地,并且在散布的过程得到有效处理的占据极少数,这些垃圾和废水将直接对我国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带来重大的影响。同时,再加上农村所养殖的牛、马、猪、羊等家禽,每天可产生的废弃物则更多,并且大部分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业秸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畜禽粪便任意堆放和排放的现象凸显严重,所以,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存在很多问题。

(二)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是为了单方面追求农作物产量,无节制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对农村土壤环境造成的污染,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农村农民使用化肥的数量高达四千万吨,甚至一些农业耕地比较多的地区化肥使用量超过了使用的安全上限。同时,一些农民为了节省劳动力,使用大量的农药在自家的农作物当中,在对农药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对农药的利用效率认识严重不足,会有将近70%的农药残留在农田中,从而对农作物、土壤、水资源以及空气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农村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乡镇的矿山开采、钢厂、铁厂等各种项目也逐渐兴起,造成了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等向农村转移,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特别是分布在我区乡镇的一些小企业和采矿企业、城镇的小餐饮等,由于分散比较隐蔽,采用的设备又相对简陋,再加上没有精湛的工艺和技术,导致因企业生产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难以得到合理的监管和治理,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环境的恶化。

(四)农村居民的生态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受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再加上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相对低下,使得农村居民从其本身的思想意识里就没有对生态环境产生足够的重视,乱砍乱伐、过渡开采等多种现象频繁发生,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此外,由于农民生态意识的淡薄,对保护生态环境漠不关心,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秸秆焚烧等现象屡禁不止,造成了环境污染程度的进一步加剧。而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工程,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所以,这就在一定程度需要加强对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争取使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和农村环境的建议

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故提出加强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用的几点建议:

1、制定新农村建设及现代农业建设发展规划,应将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及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纳入规划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建设进程。如加强农村的垃圾回收设施建设,包括田间垃圾如废旧的农药瓶、塑料袋等的集中与回收。采用科学、生态的方法处理农村的生产、生活垃圾。

2、继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和政府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因地制宜扶持多种形式的秸秆收集、加工、贮存,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禁烧屡禁不止的问题,把好事做好、做到位。大力推进农用薄膜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强化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安全管理。对招商引资项目要首先做好环境评估工作,对现有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引导其转型升级或停产。

3、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现代农业、最大限度减少农药、化肥施用,积极推广有机肥使用,努力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和国家生态绿色低碳环保示范县,根本上达到治污减排、改善生态、保障安全之目标。

4、建立农村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废弃物危害的防范意识、处理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良好风尚。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活动中来,形成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的良好局面。

5、健全乡村生活垃圾管理制度。依法明确农村居民、乡镇管理部门在垃圾的收集、清运、贮存、处置过程中的责任和分工。形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实施有目标,项目落实有责任的工作格局;全民总动员,形成大家共同努力,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6、加强指导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采取一系列长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措施应包括:推动农民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如推动禽畜养殖由分散养殖转向集中的大型养殖场养殖,引导小微养殖企业进行粪便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等;大力推广使用沼气、秸秆制气等清洁能源;通过设立专门的卫生保洁员、收取环境卫生清洁费等措施,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总之,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三者协调统一,统筹规划,共同发展,才能构建区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对其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和措施,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大对生态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农村营造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和谐生活环境。

[1]董爱霞,张红亮.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路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