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13:0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课堂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学情的变化要求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成长于社会转型期,很多是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思维独立、自我意识强,他们大都喜欢自主展示思想,不喜欢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他们渴望成熟独立、崇尚自由,积极务实,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观念的传递,而希望能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校的好坏不在于它所使用的教材,也不在学生获取了多少信息量,而在于能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教师需要及时掌握各类信息,并进行甄别和深入思考,以应对学生不断提高的求知欲望,并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范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网络教学平台则成为教学范式改革的重要载体。
2.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必须由传授知识向能力培养转变。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上网为平台的新媒体蓬勃发展,青年学生成为新媒体使用者中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上网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和学习方式。网络时代的海量信息及新鲜的资讯使大学生眼界开阔,与此同时网上信息非常庞杂。作为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年轻学生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迫切需要引导。同时学生信息量的增大对传统课堂教学,尤其是包括公共管理类课程在内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教学构成重大压力。新媒体时代,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以往需要记忆的大量知识,以及通过检索书报刊才能获取的信息,如今通过网络唾手可得。此外,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走红也对国内高等教育网络化水平的提高构成巨大压力和动力。教学环境的变化促使高校教学必须由单纯传授知识向如何学习,如何获取有用信息、筛选信息、使用信息等方式转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即由“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
3.网络课堂建设是优化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体系的需要。
目前,在专业教育方面,教材编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会出现课程之间存在着内容重叠或内容之间衔接较差的现象。通过网络课堂建设,教师们可以掌握学生前置课程与后置课程开设和讲授情况,从而避免出现同一知识、理论反复讲授和有的内容哪位老师都不讲的尴尬局面,从而形成完整、鲜活、新鲜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网络课堂建设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校改革的推进,有的高校把学生入学后转专业的比率提高到50%以上,还规定流转后班级人数不低于20人。对连续3年无法组班的专业,学校将予以停办或撤销。学生当然会倾向于选择较好就业、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公共管理类专业在未来也会受到较大冲击。专业的生死存亡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进行教学范式改革,深入参与、追踪教学的整个过程,为专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学生的未来和职业进行规划。网络课堂为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提供了平台。
二、网络课堂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改革中的难点
1.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中师生主动性、自主性不足。
各高等学校通过购买软件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教学方式。作为新的事物,在倡导应用方面乏力。根据笔者观察和调研,公共管理类课程专业教师中年轻教师的积极性要高于老教师的积极性。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从国家到各省每年都设有网络课堂大赛,获奖在评职称时教学方面可以加分。与此同时,学生在网络课堂参与中呈现了被动的特征。
2.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随着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推进,高等学校教师在教学方面主要有课时、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约束,科研在绩效考核中成为重要的指标,科研成果、课题、获奖都有要求。因此,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会努力完成科研任务。学校一般没有开设网络教学平台的硬性要求。尤其是公共管理类课程,国家的政策变化快,教学素材每天更新,因此网络课堂的内容要不断更新。打理网络教学平台不仅需要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来说也会成为一种负担。因此在没有政策激励的现实情况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缺少动力。
3.高校网络设备及运行环境制约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高校教研室,尤其是地方院校的教研室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很多学校的教研室只有一间房子。有的教研室甚至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而必须和行政人员,如辅导员等合用办公室,因此实际上等于没有办公室。可能有一台电脑,多数是老得掉牙,吱吱扭扭上网很慢,没法用。学生角度也普遍存在缺乏网络设备,花费时间、金钱等客观因素。所有这些制约着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和学生参与。
4.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传统上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不可持续,而必须增强凝聚力,并形成合力,以应对更强势、更具有实用性的专业的冲击。当前各类教学改革举措,仅仅依靠一位老师自己的努力远远不够,而是需要一个团队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无论是进行国家或省级本科质量工程的建设、教学范式的改革,还是网络课堂、网络公开课的建设,都需要群体的配合和努力才能实现。但现实是教研室的作用发挥不足,缺少人力、物力、财力,不能在教学改革中发挥应有的统筹、资源整合、社会动员作用,因此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和制度推进。
三、推进网络课堂教学平台建设的对策
1.要树立教学为本的管理理念。
教学出题,科研求解。在教师教学考核和科研考核方面,学校需要树立教学为本的理念,平衡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放在首位。要明确教师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清华大学流传着一句话“:学生是老虎,教授是神仙,校长是条狗。”这句话明确定位了学生、教师、行政领导之间的关系。因此,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应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增加透明性,增强回应性。要通过制度建设切实去行政化,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以及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2.为专职教师配备助教,帮助打理网络教学平台。
建议学校或学院层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或资金支持,为教师配备优秀本科生或研究生担任助教,协助教师做好课程辅导、网络课堂建设、学生论文写作督导等工作。课堂教学从来就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单纯的授课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专职教师与学生联系很少,往往上课来,下课走,和学生感情也比较疏离。鉴于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学生知识的任务,而且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通过建立学生助教制度,可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引导学生情绪,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学生以支持和帮助,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激发专业教研室的活力。
公共管理类专业教研室目前仍然在延续传统教研室的功能,教研室承担着制定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专业教育等基础性的功能。但是随着国外名校以及国内名校的大规模招生,很多地方性院校的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慕课时代的到来,也使得传统教学面临严峻危机。在这种情形下,原来以教学正常运行为主要功能定位的教研室,从专业发展、实践教学、学生职业规划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等层面来看,已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的办学要求。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公共管理类专业教研室需要充分发挥和整合教研室全体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网络课堂这一教学平台的作用,同时需要以网络为载体加强对本专业的宣传,增强影响力,以应对网络时代、网络公开课以及慕课时代的冲击与挑战。良好的办公环境是教研室活动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应加大对教研室的资金投入和设备更新。同时应该为教研室及教师提供单独的办公经费,为教师探索网络课堂在教学、科研活动的运用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
4.整合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网络课堂功能的拓展。
篇2
关键词:开放学习内容激发思维新的交流方式求知领域
一、弥补文本不足,开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再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网络正成为学生输送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现行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有些信息,学生就不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取、吸收知识,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黄山奇石》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黄山的情况。课文以文本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黄山的美妙风光,文字非常得优美动人。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黄山毕竟离他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而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带他们到实地去欣赏。学生没有亲临现场去欣赏这些奇石,单从文字来理解就显得比较空洞、抽象。那么,对于这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的事物,我们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有什么办法能让学生领悟到祖国风光的奇特、美妙呢?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怎么办呢?传统课堂无法弥补这个缺陷,但是现在我们利用网络就能够做到。在组织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利用教学虚拟网,将课堂链接到互联网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上课伊始,教师有意设问:“你对黄山知多少?”这样一问,学生们便通过网络平台,输入关键词“黄山”,通过相关网站的搜索引擎很快便进入,登陆黄山网站,黄山的风景名胜、人情风俗、历史掌故等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丰富的资料,更激发了学生们去探索课文内涵的欲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开放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我们尝试了分层教学的施教模式:A组学生快速搜索,复制网上有典型意义的图片和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并编辑这些信息资料,完成一份黄山旅游的报告;B组学生搜索黄山“四绝”的另外三绝——奇松、云海、温泉的相关句子,粘贴在word文档中,并可以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画,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保存文件;C组学生只需要搜索出黄山的地理位置、网站栏目的介绍等简单信息。
这样的教学收到了“同步教、异步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在增加表象积累、开宽视野的同时,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三、网上互动,创建新的交流方式,促进多向协作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即要求学生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公开、坦诚的沟通,学会面对个体的差异,学会把个人的目标升华为团队的利益,最终促使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沟通协作能力的养成。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就是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充分自读、自悟,带着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疑难问题走向同伴,走近老师,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对讲等多种功能,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往空间,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教师在制作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件时,除了为学生搜索好一些现成的课件资源,课上还让学生通过因特网的搜索,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让学生利用“网上邻居”和“聊天室”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在网络里畅游,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利用网络各抒己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有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思维火花的迸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交流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四、网上冲浪,开放求知领域,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特有的优势,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网上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可以轻松地阅读和课文有关的读物,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阅读效率也十分高。
篇3
摘要: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此,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学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在开放教育这种现代的教育形式下开展案例教学,可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与远程开放教育以及课堂案例教学与网络案例教学结合进行。其中课堂案例教学主要包括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总结评述等步骤;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案例小结、评价等六个环节。
关键词:案例教学;开放教育;网络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开放教育概述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起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没有国外那么普遍,并且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课堂案例教学法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法。
(二)开放教育概述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亨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在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授教学的条件下进行,但相对于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更适宜于实现开放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学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开放教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于案例素材都是来自于现实,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描述问题的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一种模拟实践,有助于学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学生,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是带着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走进课堂。案例教学让他们把课堂和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案例教学既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疑问和难点。
(二)网络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基于网络案例教学的优势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相比,其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开放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来上学授课,而基于网络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由于没有授课时间的限制,任何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发到讨论区,所以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且可有效解决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时间的冲突。二是学习的灵活性强。网络案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且讨论的内容都会保留在网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三是互动性好。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课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由此,学生的满意度将大大提高。四是对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大。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案例教学规模可扩大到约100名学生。
三、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层出不穷,可是各类文章都是单一针对课堂案例教学,或者是单一针对网络案例教学进行的。但是,在开放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将课堂案例教学和网络案例教学结合进行,使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案例教学的设计
课堂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也有只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证使用的。这里我们只对讨论法的实施操作规程作一概括讨论,以便自如地运用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大致可按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1.阅读分析案例。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或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学习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习者思考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以8~10人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高见,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分析讨论阶段成员自行做一些简单笔记是有益的,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评述。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二)网络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
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案例小结-评价”六个环节。
1.案例。实施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中,我们强调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实践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典型性;四是目的性;五是篇幅适中。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案例之后,根据授课的进展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并在网上设立教师资料区、留言版、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此设计学习情境。
3.在线讨论。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进行。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网络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它有助于理顺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
[2]徐碧美。如何开展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3]王世卿。案例教学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篇4
为实现文学精品课网站建设目标,网站的整体设计要凸显其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点,为文学课程的教与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文学精品课网站的设计主要包括“首页”、“前台显示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三部分的内容。
(一)首页设计
在整体上,网站的首页设计要做到界面直观,条理清楚,个性突出,导航设计清晰,操作简易,图像、文字、背景颜色、标题、注脚等风格统一,整体效果舒适顺畅。具体来说,文学精品课网站首页的主要色彩为绿色,绿白相间,网页看起来雅致而有生气,同时,通过调整其透明度,增加层次感。网站的整体布局呈“国”字形。首先,欢迎界面位于首页上部,包括题目和导航栏,其英美文学代表人物莎士比亚和福克纳的照片和课程题目与导航栏目主题一致,和谐美观;导航按钮“首页、课程介绍、课程建设、学习指南、网络课堂、实践教学、师生互动、教学资源、教学研究、政策支持、下载专区”依次排列,导向清晰,节时省力。其次,网站的中间部分由“课程简介”、“课程负责人简介”、“学术动态”、“通知公告”和“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科研与参加学术交流的展示图片)、“友情链接”六个栏目组成;各模块的内容突出“新”字,语言简洁易读;移动式图片通过点击图片本身可阅读该图片的具体信息。网站首页的下方显示“版权所有”、“技术支持”和“访问统计”等信息。总之,首页的设计要突出个性,保持形式与内容的一致与和谐。
(二)前台显示系统设计
前台显示系统包括“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两个栏目。点击导航按钮,便显示“拐角型”的子首页。本部分侧重论述“课程网站”的前台显示系统的结构设计。1.申报网站“申报网站”由“课程负责人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学队伍情况”、“课程描述”、“自我评价”、“课程建设规划”、“申报书”等栏目组成。主要通过文件链接的形式,为专家评审提供材料。2.课程网站“课程网站”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建设”、“学习指南”、“网络课堂”、“实践教学”、“交流互动”、“教学资源”、“教学研究”、“政策支持”和“下载专区”十个栏目。“课程介绍”栏目首页的左侧显示“课程简介”和“课程描述”两个子栏目。“课程简介”简要介绍了《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在英语专业学习中的地位、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内容。“课程描述”比较详细地描述了本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安排、教材的选用与参考书目。“课程建设”栏目下设“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四个子栏目。“教学团队”栏目内含“师资队伍”和“学术水平”两个下一级栏目。“师资结构”由主讲教师、师资结构、教师培养、梯队建设构成,“学术水平”由教学评估、高职授课、科研统计、获奖情况、荣誉称号、年终考核、突出成绩构成。“教学内容”栏目涵盖《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学实施计划、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实践教学内容一览表、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教改成果统计一览表。“教学条件”栏目包括《英美文学及选读》教学文件、教材建设规划、使用教材一览表、辅助教材一览表、教学方法与手段、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案、网络教学资源一览表、网络教学资源使用情况介绍、教学音像资料一览表、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览表。“教学效果”栏目包含《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讲课质量”和“综合评价”。“主要教学环节质量”内有辅导计划、辅导记录、批改作业、考试命题、阅卷规章制度、题库建设(链接习题库)、教考分离情况总结、试卷档案、相关讲座及其课件、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月活动获奖话剧剧本、演讲稿等。“讲课质量”包括学生信息员反馈、各学期访谈、座谈会情况、督导组听课反馈意见、主讲教师录像(链接“教学资源”)。“综合评价”内含同行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和校内专家及同行评价)、学评教情况(学生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学生评教结果)、学生能力测试(试卷分析等)。“学习指南”下设培养目标、学习方法、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四个子栏目。四个导航按钮会链接各自的内容,其中“学习方法”导航按钮会链接若干关于学习策略的文章和讲座。“网络课堂”栏目的首页设有“学习资料”、“学习公告”、“在线自测”、“学习工具”和“考研信息”五个导航按钮。“学习资料”包括英美文学简史、文学术语、文学常用词汇和教学课件。在“学习公告”栏目中,教师会依照教学计划各章节的知识要点、预习任务、课堂讨论题目、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解析、论坛时间安排、学期论文题目、作业反馈信息、辅导安排、测试时间等信息。“在线自测”提供各章节的练习题、模拟试卷和参考答案。“学习工具”包括学习笔记、学习记录、作业管理、词典等常用工具。在“考研信息”主要一些大学的研究生招生信息、推荐书目以及一些公共课和专业课学习指导。“实践教学”栏目下设六个导航按钮,“教学目标”、“学期论文”、“话剧改编”、“表演录像”、“学生创作”和“毕业论文”。各按钮分别链接《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实践教学目标、学生的优秀学期论文、改编的话剧剧本、表演录像、图片、学生的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等自创作品、各届毕业论文题目、优秀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的内容。“交流互动”栏目首页包括“网络答疑”和“讨论交流”两个按钮。“网络答疑”含有E-mail邮箱和留言板式,“讨论交流”采用在线论坛方式。“教学资源”栏目的首页设有“教学课件”、“习题库”、“教学录像”、“图书馆”和“电影院”五个导航按钮,分别链接《英美文学及选读》教学课件、习题库、教学录像以及英美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图书馆、英美文学名著电影院。“教学研究”栏目首页的导航,“学术论文”、“课题研究”、“专著简介”和“研究现状”,分别链接教学与研究学术论文、课题研究申报书、结题书和课题研究报告、英美文学专著简介、英美文学研究现状、教研计划和活动总结、教学团队教研获奖情况。“政策支持”栏目通过“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导航按钮链接各级别的关于精品课申报、建设、评审、验收、政策、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文件。“下载专区”栏目为师生提供可以下载的一些辅导材料、讲座、课件、学期和毕业论文写作格式、学习评价标准、教研成果、科研信息等文件。
(三)后台管理系统设计
文学精品课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网站的正常运行。精品课网站后台维护系统必须具备快速维护与更新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内容的功能。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要依照前台显示系统的内容,其每一个项目则与前台显示系统中的每一个项目相互对应。后台管理系统(见图1)是管理员和任课教师对整个网站进行维护的平台,它包括首页管理、栏目管理、内容管理和用户管理。文学精品课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软件技术平台受执行效率较高的技术的支撑,同时支持SQLServer数据库。是Microsoft推出的新一代ActiveServerPages,具有理想的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速度和效率,保持较强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通过科学有效的系统设计,“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的分布式信息制作、、维护和管理平台,从而使网站的信息管理效率提高,网站更新速度加快,数据质量提高。”[4]258
二、功能设计
文学精品课网站信息系统以SQLServer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后台数据库,采用ASP网站架构技术,实现文学精品课建设所需要的互动交流、在线阅读、学习记录、在线测试、音视播放、快速搜索、图文移动、栏目链接、修改更新、资料下载十大功能。
(一)互动交流功能
“互动交流功能”通过E-mail、留言板、在线论坛等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校内与校外学习者的沟通与交流。留言板和邮件能够满足师生之间的答疑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所有留言通过后台老师的审核后读者方可看到。在线论坛则以教师给出关于英美作家写作特点、作品分析等相关的题目、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在线交流。
(二)在线阅读功能
“在线阅读功能”通过点击导航按钮实现直接阅读所有教学资源,诸如教学文件、习题库、英美文学作品、论文、学术动态、通知公告等文件,还可浏览教师和学生的在教学、科研、文学知识比赛、名著表演、诗歌散文朗诵等活动的图片。
(三)学习记录功能
“学习记录功能”是在“网络课堂”里设置的有益于学生自学的一个学习工具。学生既可以通过点击“作业管理”按钮,完成并提交作业,也可以点击“词典”按钮,查阅、学习英美文学术语和文学教材里出现的生词。此外,学生可通过记录功能记录学习笔记。
(四)在线测试功能
“在线测试功能”设置于“网络课堂”栏目,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拼题来实现在线测试、试卷提交和成绩查询的功能。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各个章节教学重点的掌握程度,学生亦可自测学习情况。
(五)音视播放功能
“音频播放功能”能够实现网站所有资源中的音频和视频在线播放,如“教学课件”里的名著电影片段视频、诗歌朗诵录音、“教学录像”里的教师录像以及“电影院”中的英美名著电影和“实践教学”栏目里学生的话剧表演录像等音视频资源。
(六)快速搜索功能
各子栏目首页左侧均设有“导航栏目”、“站内搜索”和“热门文章”三个快捷搜索导航按钮。通过点击导航按钮,或者输入文件的关键词,或者通过移动的热门文章题目,实现快速搜索到相关内容的功能。
(七)图文移动功能
“图文移动功能”包括“图片移动”、“文件名称移动”和“重要通知移动”的功能。“图片移动”便于生动展示教学、科研、活动成果,并通过点击图片可阅读该图片翔实的文字说明;“文件名称移动”用于“学术动态”、“通知公告”、“热门文章”栏目中的内容。“重要通知移动”是在导航按钮下方设置的滚动式简短、醒目的红色文字,用于重要的通知。各栏目中依次出现的图片、文章题目和通知,便于师生查阅。
(八)栏目链接功能
链接功能包括“站内链接”和“站外链接”两项功能。“站内链接”指前台显示系统的一级导航按钮通过点击各按钮链接二级、依次三级按钮的内容。“站外链接”指通过“友情链接”链接列表式或滚动式的各重点大学网站,如耶鲁大学公开课网站以及北京、上海、广东、天津、西安、南京、大连、洛阳、成都等地各大学的英语专业精品课网站,以扩展师生视野,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
(九)修改更新功能
“修改更新功能”通过后台管理系统支持多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共同补充文学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支持任课教师按照教学需要增删二级栏目的导航按钮,上传新的文字、图片、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料,确保网站教学资源的正常维护,保持网站资源的新颖和前沿。
(十)资料下载功能
文学网站资源丰富,在“下载专区”有很多诸如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习题、课件、音频、录像、论文格式与要求、科研成果等教学和科研资源可在线下载并显示资料基本信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三、结束语
篇5
关键词:网络课堂;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公共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2)01-0081-07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研究性教学作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正在成为高校课堂改革的热点。然而,研究性教学到底如何实施,它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却一直是困扰当前教育实践的重要问题。典型表现为,一方面,由于受常规课堂在学习时间和资源方面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进行充分而深入的探究;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共同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课后的探究难以得到教师必要的指导。同时,研究性学习以活动为中心的特点决定了它很难克服知识不系统的缺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问题的存在构成了研究性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本文试图结合笔者及所在学校的实践探索,从网络课堂的角度探寻一种可供借鉴的研究性教学模式。
一、网络课堂:突破研究性教学现实困境的可能性选择
通常而言,网络课堂特指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在线互动培训课堂。然而,随着当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设施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了远程课堂的局限,成为了许多课堂交流的重要媒介。在此背景下,如果还将网络课堂视为远程教学的“专场”,似乎已不再合乎时宜。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在教学中又有必要,即使在学校之内,甚至在同一教室之中,网络也可以成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媒介。研究表明,网络运用于课堂,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意义,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1]从研究性教学的角度来看,网络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渠道,更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共同探索与研究的平台――既然是共同研究的平台,自然也就与距离无关,而只与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课堂主要指教师和学生以网络平台为互动媒介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它不限于远程教学,也没有完全固定的程式。作为教学的一种媒介,网络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应用和有条件应用的课堂之中。由于各个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客观条件千差万别,作为教学实践形态的网络课堂,就可呈现出千姿百态。
本文所指的网络课堂,主要指华中师范大学在本科课堂中试行的、以网络平台为师生和生生互动媒介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主要有:第一,从其目的来看,网络课堂专门为研究性教学而设,旨在提高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性;第二,从网络的用途来看,它主要不是教师传递知识的渠道,而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进行研究性互动的平台;第三,从网络课堂的参与主体来看,网络课堂并不针对校外的学生,更不是用来进行远程教学,而是为校内本科生的学习所创设的新型环境。第四,从网络课堂的实施来看,它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网络平台日常互动;二是网络平台定期研讨;三是师生当面交流学习。
将网络课堂引入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克服当前基于传统课堂的研究性教学所面临的几个现实困境。第一,它有利于克服当前研究性教学之研究难以深入的困境。在当前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虽然可以组织一些探究活动,但是,由于传统课堂在探究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方面均存在较大局限,因而很难使探究得以充分展开。但在网络课堂上,通过日常性互动,学生可以突破这些局限,既不必因担心课堂上的时间不够而草草结束探究的过程,也不必担心资源缺乏而将探究局限于单一的口头讨论。第二,它有利于克服当前研究性教学中缺乏教师指导的困境。在基于传统课堂的研究性教学中,为了克服课堂上时间不足的局限,学生探究的场域通常只能转移到课堂之外,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这种研究中,教师往往难以提供及时的指导,从而可能使学生的研究成为盲目的探索。这就使学生陷入了Schank和Cleave所谓的“学习悖论”(Learning Paradox),即学生不学习就不知道如何学习,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学习,又怎么能够学习呢?[2]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在典型的小学或中学课堂中,非指导的活动通常被证明是无法控制和低效的。在这些环境中,有指导的发现更可取。”[3]相比之下,网络课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这种矛盾。借助网络平台互动,教师可以随时跟踪和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而使之成为有指导的发现学习。通过这种连续的指导,这种教学模式就能体现网络教学成功的关键,即西沃特所说的“关注的连续性”,使老师能够持续地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导、帮助、咨询等。[4]第三,它有利于克服当前研究性教学中知识学习缺乏系统性的困境。在现有的研究性教学中,学习的探究往往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虽有利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但是,在网络课堂中,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讲授,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和获得系统的知识。
由此可见,网络课堂中网络平台日常互动、网络平台定期研讨和师生当面交流学习等三个部分相互配合,为克服当前研究性教学所面临的基本矛盾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这种结合也符合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即强调混合学习,主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5]当然,网络毕竟只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提供这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却不能保证其自动实现。因为“一个学生是否能从一个媒体中学得更多,似乎既有赖于使用什么媒体,更有赖于这个媒体是如何被使用的。”[6]要真正使其成为现实,尚需进一步探索它的具体实施模式。由于研究性教学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和尝试,它既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遵循,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本文仅以笔者本人的探索为例,试析这种模式的基本结构、实施方法和实践保障。
二、基于网络课堂的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结构
(一)基本理念
虽然研究性教学是开放的、探索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随意实施。本文所阐述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杜威对于探究的基本步骤的经典描述为基础。其基本步骤可概括为:体验情境;产生问题;提出假设;作出推论;试验并验证。[7]虽然杜威对于探究的基本步骤的描述没有涉及到教师的指导作用,但正如陶行知所言,“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8],研究性教学只有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步调,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功效。因此,以学的步骤为基础来确定教的步骤,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当然,单纯地寻求这种“合拍”还不够,毕竟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借鉴此五步探究法时,笔者试图强调如下三点:第一,在探究的基本步骤上,虽然杜威只指出了五步,但实践中的探究过程往往并不只有五步,而是可能包含更多不断循环的步骤,而且这个过程也不是直线的,而是经常充满了曲折。正因为此,牛津大学的爱德华教授曾将其描绘出一个螺旋前进的过程(如图1所示)[9]。因此,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必须注意这些基本的步骤及其不断变化和深化的特点。第二,这个探究五步只是就个体的探究而言的,不包含教师所要发挥的教导作用,也没有指出其他同学所起的协助作用。而在本模式中,有指导的探究和合作式探究必须成为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内容。第三,探究五步所针对主要是发现学习,但是,接受学习也有其重要价值,尤其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即在接受知识时,“将学习任务以非任意的、实质性的方式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相联系”[10])也是教学中的重要成分。
如果说以上过程反映的是网络课堂纵向展开的路径,那么,从其横向的组成部分来看,它涵盖和整合了学习的几个基本维度。Marsick和Watkins认教师学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工具性学习”(instrumental learning),它服务于学习者的工作任务,着眼于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二是“对话性学习”(dialogic learning),包括对于组织及个体与组织关系的理解。三是“自我反思性学习”(selfreflective learning),主要着重于个对于自我的理解和学习方式的调整等。[11]根据这种理念,网络课堂主要由课外自主探究与反思、课堂内外交流讨论、课堂当面互动与释疑三个部分组成,用以涵盖上述三种学习。同时,这些学习不仅是为了知识与技能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让学习者学会处理人之为人的各种关系。正如佐藤学的“学习的三位一体论”所认为,“倘若把学习作为意义与人际的‘关系重建’(retexturing relations)加以认识,那么,学习的实践就可以重新界定为:学习者与客体的关系,学习者与他(她)自身(自己)的关系、学习者与他人的关系。学习的活动是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探索与塑造自我的活动,是编织自己同他人关系的活动。”[12]48网络课堂中,通过自主探究与反思,学生学会处理自己与客体的关系以及自己与自我的关系;通过课堂内外交流讨论和课堂当面互动与释疑,学会处理他人的关系。这些方面的不间断互动和循环就构成了学习者整体成长的过程。
总之,本教学模式旨在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因而强调三个基本理念:一是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尤其是研究过程中不断螺旋深入的特性;二是重视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三是重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且,注重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相互配合,使之形成三位一体的学习过程。
(二)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是网络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的媒介和共同研究的平台。它是一个具有弹性的框架结构,即网络平台虽然已由相关的技术人员事先设定,但是这些框架里的内容本身是可以变化的。比如,在“讨论区”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创设或者删除讨论区,并自行命名,以示区分。从该平台的原型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讨论区。供教师和学生讨论,讨论区中显示了各个讨论的主题和发起者的姓名,其他同学和老师可以不断跟贴,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分区。
(2)作业区。供教师布置作业用。教师可以设置每次作业上交和截止的时间及所喜欢的提交方式。另外,作业可以批量下载。作业批改后,教师可以借助系统进行快速统计和分析。
(3)案例区。供教师和学生收集和张贴相关案例,并进行评析。
(4)管理区。主要是对学生的出勤等状况进行管理。
(5)学习活动统计区。可以对学生参与平台讨论的人次等进行分类汇总。
(6)教学反馈区。主要在于帮助教师与学生就教学情况进行沟通,以及时调整教学。
(三)教学流程
该模式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如上图所示,网络课堂可分为三个部分:(1)网络平台日常互动。包括学生发现问题和问题两个方面。首先,在发现问题方面,问题的来源是多样的。比如,在公共教育学课堂中,发现问题的途径可分为三类:一是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值得思考和讨论的教育问题;二是从指定教材中发现难以理解的教育问题;三是从各种教育教学案例中发现值得分析的教育问题。其次,在问题方面,将所发现的问题在网络平台上公开,目的主要有二:一是让他人对于所发现问题的价值进行评判、提炼和修正,以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二是使其他同学和老师都参与该问题的讨论,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2)网络平台定期研讨。此活动每周进行一次,时间为四十五分钟。同学们把前一阶段日常互动中所发现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汇总,挑选出几个最值得讨论的问题,大家一起来研讨。研讨主要分为如下几步:一是提出假设;二是作出推论;三是讨论推论的合理性。定期研讨中总有问题是当时不能完全解决的,同学们会再一次在日常互动中作进一步的假设和推论,直至问题解决为止。这一部分与图1中的循环步骤基本吻合。(3)师生当面交流学习。交流主要侧重于三“点”,即重点、难点和盲点。“重点”主要指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和所学内容的整体结构。把握这些内容与结构,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索具体内容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有利于抛下一个起固定作用的“锚”,以使学生的新知识能有一个可固定的点,从而使整个学习成为一个“意义学习”的过程。“难点”主要指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很难把握的内容,它既可以是学生先前探索而未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他们未曾提出的疑难问题。“盲点”则是学生容易忽略知识或理解上的误区。指明这些地方,并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改变原有的旧观念,而这种内隐观念的改变,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三、基于网络课堂的研究性教学的实例分析
(一)教学过程中对于研究性教学所面临困境的突破
根据研究性教学的上述模式,笔者在公共教育学课堂中教授“教学原则”一节时,采用的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
这个研究性教学流程反映了如前所述的三个基本理念:(1)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性,尤其是研究过程中不断曲折前进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原则一节总共有七个教学原则,其中六个原则都通过网络平台上的日常互动和定期研讨得到了解决,这主要是学生自主研究的过程。其二,从发现问题到聚焦问题,再到提出假设、进行推论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呈现螺旋性上升式的前进。如,发现问题与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探究的整个过程中,反复出现。(2)重视有指导的发现学习。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日常互动和集体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同伴互导。其二,在师生当面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和“盲点”进行探究,避免了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3)重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表现为,一方面,在引导学生理解启发性原则中的“主动性”时,让他们回忆第二章所学的影响人的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因素,让学生将启发性原则中的主动性与影响人的发展中的关键因素――能动性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接受学习成为意义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在讲授启发性原则的实施方法时,主要根据学生自己所收集的案例(放在网络平台上),归纳出四类较典型的方法,从而使新的知识建立在学生先前探究所得的经验之上。
一旦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上述三个基本理念,研究性教学通常所面临的困境也就迎刃而解。主要体现为,第一,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自主探究,而不必受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限制。而且,通过网络资源查询和网络平台互动,学生可以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和信息,从而克服常规课堂中研究性教学的困境。据课后了解,除了相互讨论外,约四分之一的同学专门去图书馆查阅了《教育辞典》等相关资料,另约四分之一的同学查阅期刊论文,还有部分同学专门请教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第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得到同伴的帮助和教师的指导。为了使研究过程日常化,笔者以身示范,天天坚持上平台浏览一次,使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全班同学均加入一个QQ群,拓宽信息交流的渠道。第三,在网络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弥补网络交流和单纯发现学习的不足。从以往在该课堂的实验来看,单纯的网络交流,有时会因为打字速度等方面的影响而不太深入,交往双方缺乏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而难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单纯的发现学习,虽然有助于学生深入探讨某些知识点,却往往难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重点和难点的解决,也使一些受到忽视的“盲点”凸显。
(二)网络课堂中研究性教学的设计
教育学网络课堂的设计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学生主体的特征与需求;二是教育学科本身的特点;三是网络课堂的研究性特点。
从学生主体的特征与需求来看,本教育学课堂上的学生绝大部分为免费师范生。国家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目的在于使这部分精英最终成长为能够引领其他教师成长的专家型教师(即当前所谓的“教育家型教师”)。尽管专家型教师的境界远非这些初入茅庐的学生短期内所能达到,但从教师培养的角度来看,只有在其起步之时,就以该目标去引领他们,他们才会最终顺利地达到这一目标。因此,本课堂主要以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专家型教师的教学原型为基础,并根据本国的文化习惯和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开学之初呈现给学生,作为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从教育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取和积累知识,更要帮助他们形成敏锐的教育意识、良好的教育学思维品质和较强的探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技能。很明显,这些都只有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才可能得以实现。
从网络课堂的特点来看,它本身因研究性教学而设立,因而配备了相应的有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和设施。这就决定了本课堂所追求的目标和教学方式,应该不同于常规课堂。
根据上述理解,本课堂在开学之初即拟定了相应的目标和实施办法。见表1。
经过实施过程中的不断反馈和调整,此课堂模式得到了不断改进,学生在该课堂中的相关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主动收集、分析和讨论案例的热情越来越高,大部分同学所收集的案例数量和参与讨论的次数远远超过了教师的规定。同时,在课堂讨论中,就事论事,就书本谈书本的现象较少,引用自己或他人案例来阐述自己观点的增多,表明学生教育学的思维和分析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长进。第二,学生参与网上讨论的次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对日常生活中与教育相关的问题的讨论不断增多。这表明他们对于教育的敏感性增强,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意识得到了提高。第三,学生通过合作设计教案和相互展示,不仅增强了相应的实践技能,而且较以前更加注重自己表达的逻辑性,表明他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以教师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要求和锻炼自己。
四、基于网络课堂的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条件
基于网络课堂的研究性教学作为改进现有教学的一种尝试,需要学校和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来保障其有效实施。
从学校层面来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保证探究时间。为了把学生探究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而又不过于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必须腾出教学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比如,在公共教育学课堂中,学校在课堂设置时,专门划出三分之一的课时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其二,允许单独考试。与传统教学不同,研究性教学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当然不排除知识积累)。培养目标和重点的变化,要求考核方式的变革,如果还继续以传统课堂的方式来考核这种新的课堂,就会束缚该课堂改革的进行。其三,放宽教师考核。由于网络课堂是改革中的课堂。而改革通常存在一定的风险,要鼓励教师的探索精神,就需要在教师考核上适当放宽,以给教师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探索环境。其四,完善配套设施。学校要负责网络课堂所必需的教育技术支持,包括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学生的上网环境等。
就教师层面来看,主要包括:其一,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研究性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掌握相关的研究技能和知识。因此,在学期之初,教师必须专门安排时间,对一些基本的研究技能进行培训,包括中英文期刊网的查询、图书馆资料的选择和运用、获取资料的主要方式等。同时,在每次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就其中的一些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真正使其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其二,引导探究也要自己研究。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研究,学生是研究的主体,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教师自身的研究也很重要。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使其可以进行模仿学习。以往的相关讨论中,“往往把焦点集中在作为教授者的技术、知识和素质上,然而……学习者所从事的‘模仿’,可以说是课堂中所准备的最大的教育内容。”[12]48教师通过自己的研究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榜样,本身就是一种很用价值的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深入研究,去事先发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三,强调能动也不放弃必要的被动。学习一定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但是,“现实的学习活动,与其说是能动性,不如说是基于被动性的活动”,即“‘学习’是一种以被动式能动性为本质的活动。”[12]20在一定意义上讲,学习并不一定总是主动的,研究性学习也是如此。虽然每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却未必都乐于进行教育方面的探究。毕竟,学习虽然“果甜”,有时却难免“根苦”。教师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适当地推动学生的学习,使他们在奋斗后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由被动而催生主动。
最后,需说明的是,网络课堂的研究性教学只是一种探索中的模式,它既不成熟,也不是惟一有效的方法。研究性教学的整体提升,尚需多种方式的深入研究及各种方式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补充。
参考文献
[1]Kramarski, B. & Feldman, Y. Internet in the Classroom: 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Motivation and Megtacognitive Awareness [J]. Education Media International, 2000, 37(3):149-153.
[2]McLoughlin, C.& Hollingworth, R.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Creating Effecive Online Supper for the 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 [C]//Barker, P. & Rebel, S. Sky (Eds.). Proceedings of the Wor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Denver: AACE, 2002: 1267-1272.
[3]伍尔福克. 教育心理学[M]. 第10版. 何先友,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302.
[4]Keegan, D. Foundations of Distance Education[M]. third Edition.New York: RoutledgeFalmer, 2003:151.
[5]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12.
[6]林君芬. 网络课堂环境下的差异教学模式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0(5):91-97.
[7]杜威,J. 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74.
[8]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133.
[9]Edwards, A. & Brunton, D. Supporting Reflection in Teachers’ Learning[M]//Calderhead, J. & Gates, P. Conceptualizing Reflection in Teacher Development. [s.l.] the Falmer Press, 1993: 154-167.
[10]Ausubel, D.P.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1968: 24.
[11]Petallick,J.Teachers’Workplace Learning: towards Legitimation and Accreditation[J].Teachers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1999, 5(1):33-50.
[12]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项目编号:2008120。
篇6
关键词:机械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29-02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现代教学将从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多媒体、网络数据库、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对课程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及其课程设计,包括机械原理与机械零部件设计两部分内容,属于高等学校工科非机类本科生必修的“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之一,是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综合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教学方法安排学时少,但是,需要传授的信息量却很大,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不仅能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社会各学科领域教学实践活动呈现出了新的模式。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绝非是手段的变化,而是教学理念、授课模式、学习方法的变化。目前,国内外对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正从CAI多媒体课件逐渐过渡到网络课程教学,已有大量高校进行了网络课堂建设。《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国内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取得了很多的改革成果,但主要还停留在课程内容体系的编排与授课方式的调整上。教学内容方面,对课程内容体系的国际化方面的探讨不够深入,注重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启发性思维培养存在不足,对最新的机械设计知识的介绍也不够完善,如连杆机构的分类、径节制齿轮设计、凸轮机构设计方法等。教学资源方面,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如加入了教学视频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但利用网络数据库对素材实时更新较慢,网络课程的习题库、模拟试题、与学生的互动讨论等亟待建设完善。启发式授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高校增加了教学讨论环节的比重,但没有实现网络课堂与教学课堂的联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大多采用经验判断法,没有对烦琐的数据进行验算。因此,课题组先从教学内容入手,结合国外经典教材与国内传统教材,开展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建设网络课程资源、以及课程设计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三、具体改革内容、实施方案与特色
1.改革内容。①授课讲义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该课程现有的教材内容偏本土化,与国际相关教材内容出入较大。本项目将借鉴国外同类课程的内容体系,选择性地介绍国外教材的最新成果,如连杆机构的八种分类、齿轮设计的径节制、函数生成机构综合等;然后,逐步实施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改革,分阶段完成新讲义编写与习题库的建设。②教学方法改革,引入启发式、任务驱动式、分组合作式等教学法。本项目将从网络和教学课堂两方面进行新教学法改革。网络课堂方面,在网络课程讨论区里面,根据各章节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及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教学课堂方面,对网络课程的讨论热点问题以及事先布置的任务,开展课堂分组讨论,互相检验自学成果。③授课模式改革。本项目将以多媒体为主要载体,结合情景教学法、知识迁移法、个性教学法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将通过自编软件、同行资源共享、网络资源,拓展集声音、视频、机械设计软件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形式,再根据各章节不同知识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实施方案。为实现以上研究目标,我们初步拟定以下实施方案和实施方法。第I阶段:通过高校调研和社会调查,调整与确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编写《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深入学生收集反馈意见及分析讨论,改革《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案,编写新讲义的机械原理部分;
第II阶段:通过多渠道收集并整理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采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实现理论教学过程,有效地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第III阶段:整合网络电子版习题资源与传统纸质习题资源,建立网络课堂的习题库、讨论区的问题库、模拟考试用试卷库,开辟教学互动讨论区,及时有效地与学生就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沟通;
第IV阶段:根据V带传动课程设计题目,利用VC++软件,编制课程设计教师用检验软件系统,实现带传动设计的参数化,检验课程设计中计算数据的可靠性。
3.特色与创新。本项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网络数据库、软件编程为载体,结合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设计基础》及其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色与创新之处。①教学内容体系的国际性。该课程现有的教材内容偏本土化,与国际相关教材内容出入较大。本项目将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外,借鉴国外同类课程的内容体系,选择性地介绍国外教材的最新成果,并逐步实施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改革。②教学资源形式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有的PPT有待完善,本项目将通过自制与同行资源共享,将课件中融入各种视频、音频文件,演示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同时,利用网络期刊与公开课资源,进一步拓展资源形式。③教学研讨互动的启发性。启发式、任务驱动式、分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是今后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本项目将从网络和教学课堂两方面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网络课堂方面,在网络课程讨论区里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教学课堂方面,对网络课程的讨论热点问题,开展课堂分组讨论。④课程设计检验的信息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常以带轮设计为题目,设计过程中数据烦琐,指导教师无法一一验证。本项目利用VC++,编写《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检验软件,对设计过程关键参数与计算结果进行实时检验。
四、结论与展望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对选修《机械设计基础》相关课程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助益,而且对该课程的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效果有较大促进。随着教学形式与资源的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得到提高;而教学内容的更新,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课程设计软件的开发,将提高任课教师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在检验课程设计关键参数与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方面。
参考文献:
[1]吴茵,龙春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探索[J].长沙大学学报,2006,(2):98-99.
[2]毛聪,王向红,尹来容.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36-237.
[3]郭克希.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C]//全国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10)ISBN 978-7-04-013979-2,2010/12.
篇7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网络资源教育的重要性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只是近十年的事情, 但它的发展速度之迅猛, 应用之广泛, 影响之深远, 是历史上任何应用技术望尘莫及的。网络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 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今天的网络已成为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
【关键词】网络资源教育的重要性 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 展速度之迅猛 应用之广泛 影响之深远
【本页关键词】写 中国写作网 中国论文写作网 应用文写作
【正文】
一、网络资源教育的重要性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只是近十年的事情, 但它的发展速度之迅猛, 应用之广泛, 影响之深远, 是历史上任何应用技术望尘莫及的。网络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 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今天的网络已成为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就教育而言, 网络与其他传媒有许多相似之处, 都是传与授的平台。互联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使用正在给教育带来重大变革。网络是一种开放的, 欣欣向荣的媒体, 它给现代教育以新的观念、新的样式, 它所提供的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优质、高效、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课程和多媒体教材, 提高了教育的适应性。另外,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也是一个教育资源紧缺的国家, 而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构架, 享用新的科技成就的便利。
二、网络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的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师生面对面的互动教育, 因此, 如何充分和有效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网络资源教育环境中尤其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即是实现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 自己有主见地学习。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主动的反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 做到对某一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分析和判断, 获得基本知识, 学得基本技能。这种学习方法, 从根本上克服了保姆式、灌输式等传统教育思想给学生学习带来的种种弊端, 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从“学会”到“会学”,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根本转变。下文针对于此, 谈谈网络教育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三、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和对策( 1) 问题: 过分依赖网络技术, 网络交流替代了师生的传统交流方式。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可以有三种交互形式: 即师生与计算机交互, 学生与老师面对面交互, 学生与学生面对面交互。教师在实施时往往比较重视第一种交互而忽视了后两种交互, 使师生、生生之间原本可直接进行的交互人为地变成间接进行了。对策: 教师要一分为二看待网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轻易放弃师生间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机会, 要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慎用和善用网络交流。( 2) 问题: 学生对网上信息照单收进, 缺乏深度思维。由于计算机传递信息节奏快、容量大, 所以执教老师往往利用它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网络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 第一步理解并分解课堂总任务, 第二步学生自由分组选择分任务, 第三步上网搜索资料自主学习, 最后安排学生集体汇报讨论共同完成总任务。学生的大量时间都花在看屏幕和操作鼠标上。多媒体画面频频变换, 学生目不暇接, 但思维却处于休眠状态或仅仅是浅表性的, 这种教学不过是一种新形式的注入式教学而已。对策: 教师在上课前, 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 恰当取舍材料, 并且使所保留的材料本身具有启发性, 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另外还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利用网络信息创设问题情景, 设计有层次有深度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活跃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自身潜能和学习积极性, 让网络最终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服务。
【文章来源】/article/66/3218.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篇8
关键词:基因组学;教学改革;教学思考;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23-02
一、优化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基因组学是伴随基因组计划诞生、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序列组成以及功能的一门学科,课程一般设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之后,而且部分内容出现了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内容相互交叉,甚至重复的现象[1-3]。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就会出现学生厌学、课时紧的情况,为避免出现类似问题,在内容设计上笔者在总结多年授课经验及学习、吸收国内外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避免重复、重点突出、内容精练、提高兴趣、紧跟前沿。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让学生掌握基因组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又不与前期所学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重复,同时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所选的杨金水先生主编的《基因组学》教材中第1章基因组,其部分内容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似,第2章遗传图绘制与遗传学部分内容重合,而第7、8、9章的内容又会在分子生物学中有所阐述。为了突出重点,减少学时,在授课过程中我们略讲、不讲或为了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系统性,安排学生课下自学的处理方式。而第3、4、5、10、13是基因组学课程的特色内容,又紧跟时展前言,是本门课的重点内容,我们做到了在授课过程中精讲。通过内容选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目前课堂教学还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在基因组学的授课过程中还是要遵循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并辅以板书讲解,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多增加图例、动画等内容,使授课内容形象化,具有趣味性,以降低难度,增强可接受性。但针对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我们还是选用了特定的授课方法。比如第2章遗传图绘制,本章的部分内容在遗传学课有所涉及,相对比较容易,但为了保持和体现基因组学的知识网络体系的完整性,我们决定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课下自学准备课件,课上抽取个别学生讲解,让学生在组织课件和讲解的过程中掌握内容,锻炼能力。再如第5章基因组序列注释,本章内容涉及许多生物信息学网站、软件的使用,如果只是理论讲授,既会感到枯燥,又会感到深奥难于理解。鉴于此特点,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课本内容通过在线操作和演练进行讲解,将课堂“搬到”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网络资源和同学们自己手头的电脑,将教师自己科研中获得的基因序列当作素材,直接登录NCBI数据库进行在线分析,例如对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进行查找、基因的同源比对,利用GeneScan软件对基因进行搜寻,等等。这立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打破了课上只是揣摩教材文字意思的尴尬局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又将理论与科研实际联系了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甚至有可能由此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有的同学在成功进行了基因搜寻、开放阅读框查找、蛋白质结构域分析和练习了Genescan等几个软件之后,兴奋的说:“我以后要考生物信息学方向的研究生”。关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学习资源和紧跟发展前沿的必要性,中国学者柏文琴等和美国学者A.Malcolm Campbell在基因组学的教学论文中也都有所阐述。这正说明了不同学者对依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学方法观点的一致性[2,4]。
三、构建网络课堂,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
大学课堂与中学课堂明显的区别是大学课堂有讲授内容多、信息量大、内容新颖、教材不唯一等特点。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课上对个别内容理解不透、记忆不牢,而课下复习又无所依,课本上找不到相应内容,等等问题,使学生学习遇到了障碍[5]。为解决类似问题,我们及时构建网络课堂,建立基因组学课程网站,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件及时上传。在网站中设立课程资源区、师生互动区、生物领域新进展介绍等不同栏目,让学生可随时上网查询课程相关资源,了解研究动态,将学生的学习空间延展到了课堂之外。这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改革考核方式,重在平时掌握落实
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是教学质量保障和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依据。目前闭卷考试还是我院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该方式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知识点为关键,常常造成有些同学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情况,这样不利于学生平时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考试时基础知识题得分较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得分较低。鉴于此,我们考虑到基因组学是专业选修课,在符合学校考试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对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取消了以前期末的闭卷考试考核方式,改为注重平时学习,期末以大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查的考核方式。学生成绩由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平时小作业、大作业以及期末大论文等几部分组成。把学生的学习中心转移到平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消化的轨道上来。学生没有了期末的闭卷考试,学习压力显著降低,却大大提高了学生平时对基因组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表现在学生听课比较轻松、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较高、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出现了期末学生对知识和问题的掌握程度反而比往届学生掌握程度较好的良好现象。
五、教学效果
从课上、课下学生的表现,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期末大论文写作情况以及期末学生书面反馈结果来看,目前基因组学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98%以上的学生对教学非常满意,现摘录学生反馈意见如下:学生1:“老师,我特喜欢你现在的讲课风格,主题清晰、思路明确、重点突出。”学生2:“老师的授课方式很不错,上课先讲重点知识,同学们能记住重点,防止在后面疲劳的时候学不进去,我们学得多,也不累。”学生3:“这书太厚了,但老师讲得很好,就应该平时多努力,不把宝压在期末考试。”师:“同学们,你们的满意是对老师是最大的鼓励,但我同时清楚的知道,这些都是老师应该做到的。”
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基因组学的教学改革看来是成功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个别学生有点疲沓。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对教师、同学很熟悉,有点放松自己,表现为个别学生上课有迟到的现象。(2)知难而退。部分学生开始学习有些不认真,随着内容的增多,部分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出现了放弃听课学习的情况。
七、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措施如下:(1)好的措施要发扬,比如重点突出、精讲等。(2)多鼓励,给予学生希望,让他们重拾信心。(3)采取谈话或课下辅导的形式,帮助掉队的同学。(4)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学生学习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学生目前主要还是一位消费者,父母辛苦耕耘供着他们在学校深造,同时学生的学习也在消费同学们的青春,我们有义务对父母负责,有义务对自己负责。同时,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今天有责任和义务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明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报效祖国,为祖国的明天负责。
总之,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是教学改革的原动力,而教学改革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二者的结合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志祥,徐刚标,曾超珍,王爱云,吴若炎.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整合课程探讨[J].遗传,2011,33(7):801-806.
[2]柏文琴,郜刚.基因组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6):848-852.
[3]赵阳,江海洋.后基因组时代农林院校基因组学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3):337-338.
篇9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将传统课程教学、网络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个性化学习、实践活动、社会需求、就业对接和人才培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网络教学+分层次实践教学”的多元化、立体化、数字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电子商务;多元化;立体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课程目标定位明确,适应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不少经管类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信息管理、金融、国际贸易、经济、物流等专业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也选修这门课。大多数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时,基本上是都是选用经管专业的教材,按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考试方式、统一的实验、实训平台等组织教学。这样不能因材施教,不仅限制了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也限制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面对社会的需求,电子商务课程对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办学层次,应有不同的重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
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主要应侧重在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方面,包括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和电子商务技术方面。
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应关注于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和电子商务战略方面。
针对对国际贸易方向学生,应该突出电子商务如何实现国际贸易的流程,包括EDI技术、单证的处理、网上交易与电子合同、网上备货、报检、催证、审证和改证,网上投保与报关、网上制单结算,网上国际货物储运和配送等。
2加强多样化、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建设
我国高等院校的电子商务教材大量的篇幅是在介绍网络技术,网络是电子商务课程的先修课,许多内容重叠,而且教材中开发方面更是缺少案例。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发现,以及国外先进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引进,电子商务教材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国内出版的教材大多都更注重从商务角度和商务模式的认识电子商务的概念、应用和建设。这种教材适合经管类学生的电子商务教材,但针对性不强。许多作者还把有关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电子商务新闻不加筛选、组织和消化就搬到教材中,导致内容空洞,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从多本教材中精选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如国际贸易专业补充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及外贸单证处理、国际贸易网络营销、国际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国际贸易网站介绍等内容。
编写电子商务教材,应该提倡“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提倡教材编写的多样化,编写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电子商务概论的教材,如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金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系统等教材。
教材内容要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考虑以案例为导向,强化案例导入式教学,通过实际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教学媒体及内容的数字化,电子教科书、参考书、在线题库、动画演示、教学指导方案、电子课件等组成数字化、立体化教材,为课程教学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
3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根据“电子商务概论”的课程教学特点,应该积极建设和应用网络资源为重点的数字化、信息化课程建设,尤其是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电子商务概论”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包括教学计划、课程描述、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方法经验、教学案例,网络课件、实践指导、教学素材资料、作业习题及其答案、考试题、学生作品、课程建设规划等,还可以自定义栏目,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网上开展教学、答疑辅导、案例分析、网上作业的和批改、课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等。
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如参加论坛讨论、浏览网上商店、模拟商务活动中各个角色、到淘宝、易趣等商务网站上申请开店、建立个人网站、申请博客空间、参与网上交易或拍卖、开发商务网站等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电子商务的兴趣,鼓励他们通过网络去寻找新的盈利模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能力。
案例分析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主题,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或自己周围找到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分组展开讨论,对新找到的案例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评述。案例都是活生生的教材,有情节,有疑问,有,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把学生从被动的“听”和“看”引导到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在数字化、多样化的环境中开展实践教学
模拟游戏教学法是吸取国外一些管理学院的做法,把一些经济商务理论设计成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游戏,比如麻省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设计的著名的“啤酒游戏”,此游戏用来模拟啤酒销售的供应链,反应出供应链中的牛
鞭效应。目前,许多学校也普遍采用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方式,一般是采用一些电子商务模拟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体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虚拟的商业活动中去,增加对商务活动的直接感受,使学生能熟悉B2B、B2C、C2C等交易,网络支付、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网上外贸单证处理、网上报关和网上纳税等过程。
5结束语
通过把电子商务课堂学习和网络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个性化学习、实践活动、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和就业对接等过程结合起来,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实践方法,提高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等教学研究,2007,(8): 54-55.
[2] 王瑞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及能力培养分析[J].电子商务,2008,(2): 66-67.
[3] 蒋伟.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电子商务,2008,(1): 56-57.
[4] 许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析[J].计算机教育,2008,(2): 70-72.
篇10
1.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软件工程实验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理解,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处理复杂软件问题的能力。软件工程实验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在教学中将课程培养目标分解成若干具体可实施的教学任务,形成有时间、资源限定的、目标明确的项目,进而通过实施项目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5]。在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按照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实验准备、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几个教学项目进行教学,每个教学项目的课堂教学时间为2学时。教师首先对实验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完成实验,最后对实验进行评价。但项目式实验教学在具体的课堂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项目式教学内容多,课堂时间不够。由于课堂教学内容多、课程容量大,学生基础不一样,要在课堂内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时间紧张,常常不能在课堂上完成项目评价。
(2)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项目式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互动是项目式教学的一种重要环节。由于课堂时间少,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太多时间进行交流讨论互动,教师也无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3)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课前预习时间。项目式实验教学要求许多教学内容在课外完成,由于缺少交流平台,缺乏考核机制,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实验前的预习环节完成实验准备,学习情况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也不能及时的指导学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革传统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将翻转课堂引入软件工程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课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学习任务,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形成一种“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而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堂上经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协助而完成。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翻转课堂具有以下基本特征[6]:
(1)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讲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设计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成为课堂的“导演”,统筹布局,让学生成为焦点。
(2)翻转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借助于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3)翻转课堂增加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与传统课堂是由教师统一讲授教学内容不同,由于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课件的形式完成知识传授,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
3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型设计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Talbert教授经过多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积累,总结了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10]。该模型简要地描述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项目式实验教学的特点和教学过程及该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结构,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实验教学模型。现代计算机2019.09上在该模型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两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影响着学生的个别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自主学习,在课堂内能够协作学习[7]。
(1)课前活动
①教学准备。根据教学大纲适当地选定教学项目,编写任务书,并根据教学项目收集教学资料。
②资源开发。帮助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学习资料及学习资源。
③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课程要求组成项目小组,项目小组对项目进行初步讨论,进行任务分工。每个同学要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及与组内其他同学的合作关系。学生根据项目研究的需要,自主学习掌握相应的理论、方法、技术和计算机软件。
④协作学习。项目小组利用信息技术研讨项目,。如果小组存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其他小组的帮助,也可以邀请教师参加小组讨论,并在规定时间拿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和建议。
(2)课堂活动
①课堂讲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和暴露的问题,依据学情和经验优化课堂讲解内容,对学生感到疑惑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进行针对性的讨论答疑。
②课堂交流。在教师的主持下,各项目小组选出代表将本组项目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③协作探究。各项目小组认真分析和讨论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项目研究,并将最终成果提交给教师。
④教学评价。教师及各项目小组对实验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前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情况,课堂的交流讨论、协作探究情况。
4.翻转课堂在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4.1实验教学组织
软件工程实验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个软件系统的开发。所开发的系统可由教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自己选择,但要求符合教学目标。学生自愿组建团队(通常有4-5人组成),组长负责组内分工协调与组内考核。按照开发过程将实验分为实验准备、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六个教学项目进行教学,每个教学项目的课堂教学时间为2学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教学项目,并最终完成软件项目开发。
4.2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在翻转课堂中,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教学指导和技术工具进行自我组织的探究性学习,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协作学习。软件工程实验的个性化协作式学习环境包括两部分,一是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课程平台建立网络课堂,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日常课堂管理。二是建立QQ讨论群,QQ群是在腾讯QQ基础上推出的多人交流系统,是学生常用的聊天、交流工具。软件工程交流群围绕教学项目,讨论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3实验评价
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实验教学采用“全程化”的实验评价方法,即在整个实验教学活动中按教学单元(项目)评定学生成绩,将实验评价扩展到整个实验,实验成绩为各个教学项目成绩加权之和。实验考核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生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团队对项目成果的自评;另一部分是考核每位同学对团队成果的贡献情况,考核包括每位同学对所分配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QQ群或网络课堂进行问题交流的次数、课堂教学参与讨论的情况等。教师主要考核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小组考核成员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5.结语
项目式教学方法是许多高校在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采用的方法,项目式教学方法通常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影响了教学方法的实施及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项目式实验教学,构建了基于网络的实验教学开放环境,设计了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实验教学模型与教学评价方法。将该模型应用在中南民族大学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也认识到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教学工作,需要增加教师和学生的精力与时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不懈。第二,课前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很重要,应要求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否则会增加课堂教学压力,影响教学效果。第三,每个教学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