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及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评价及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评价及建议

篇1

关键词:外聘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建议;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56-02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立足之本,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力争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法学本科人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我院为了改进教学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广纳建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对改进教学工作至关重要,我院除利用教研活动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外,还专门设计了“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法学院教学工作评价及建议征询表”,向在学院担任教学任务的外聘教师征询他们对我院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一、开展此项调查的目的

我院聘请的外聘教师都是长期从事法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他们对高校的法学教学教育工作非常熟悉。而商学院作为一所新办学校,只有学习借鉴他人的有益经验,才能加快发展步伐。通过向外聘教师征询意见,得到以下收获:(1)发现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提高工作水平;(2)掌握学生的学习表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3)汲取老牌大学的治学经验,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调查对象、内容和时间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面向外聘教师开展。我院的外聘教师来自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几所云南省知名高校的法学院系,多为教授、副教授或博士以及授课经验丰富的讲师,有部分教师在云南省法学界享有盛名。外聘教师多数人在我院授课多年,且在多所高校兼任过课程,熟悉独立学院的发展状况及学生特点,对本次调查能够得到中肯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内容

面向外聘教师,主要调查“对教学安排、管理、服务的看法”、“对学生学习态度、纪律、素质的看法”、“改进工作建议”等三方面的情况(“评价及建议征询表”式样附后)。

(三)调查时间安排

调查时间安排在每学期第17~18周进行,于18周课程结束时交回征询表。教师经历一个学期的授课过程,对我院的教学安排、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表现有了全面的了解,于学期课程结束时向外聘教师开展调查,他们能够很好地总结在我院教学授课的感受,给出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调查获取的信息

(一)关于教学安排、管理、服务的看法

1.优点:(1)法学院专业建设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可操作性强。(2)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课堂教学、考试环节、教师教案、学生成绩评定、学生请假制度等都有全面具体的规范要求和督导制。(3)有效掌握任课教师动态。按时进行教研活动,与外聘教师及时反馈意见并交流,沟通了教、学、管之间的关系。(4)实行教考分离,提高了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意识。值得特别肯定的是坚持实行教考分离,由法学院组织建立课程试题库,任课教师不命题,统一集中流水评阅,确保期末考试的公平性。规定任课教师不命题,外聘教师不参加评卷工作,这就给我们减轻了精神压力,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突出重点难点,考试前不需要应付学生的“咨询”,还省去了评卷等分等一系列劳累,因此在商学院授课比在其他学校授课更加轻松愉快。(5)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热情高、服务质量高,商学院法学院的教学管理有特色,适合商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值得同类学校借鉴、学习。(6)注重对学生法律信念、法律素质的培养。能够针对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进行分类教学,对外语基础好、研究能力强的学生引导鼓励他们考研,并为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对实践能力强、社交能力强的学生注重引导他们参与司法实践,帮助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提升就业能力。

2.不足之处:(1)个别课程课时可适当调整,债法和合同法可合并为一门课程。(2)教室设备老化,电脑开不开机,大教室扩音器出问题,影响教学。(3)杨林校区午休房略显不足,且管理人员态度较差。

(二)关于学生学习态度、纪律、素质的看法

1.优点:(1)学生总体学风较好,学习态度端正,为人谦和,具有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课堂纪律、论文写作、司法考试、考研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2)学生基本功扎实,多数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说明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明显。

2.不足之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纪律差,上课迟到,混日子,学习态度不端正。

(三)改进工作建议

1.大班上课效果不好,开展课堂互动,教学秩序不便维持,建议尽量小班上课。

2.建议多组织学生参与法庭庭审的观摩活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3.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希望辅导员配合任课教师加强学生上课出勤管理。

4.改进学生与外聘教师的交流方式,可考虑通过网络、课外活动等方式建立学生与外聘教师的互动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5.建议学校定期检查维修多媒体教学设施,硬件设施陈旧、老化现象较为严重,教室话筒经常出问题,又多为大班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

6.加强图书馆建设,加强网络资源建设。

7.建议在新校区每栋教学楼的教师休息室配置一台饮水机,解决教师的饮水问题。

8.增加新校区的午休房数量,加强学校后勤服务,为教学提供应有的保障。

四、通过调查反思我院的教学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一)优势与成效

1.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常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课程设置较合理,绝大多数课程课时安排合理,教学环节管理严格有序。

2.期末考试坚持教考分离,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严格要求,力求让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能够学有所成。

3.我院办学初见成效,学生考研率连年名列全校第一名,司法考试合格率可与不少公办院校媲美,学生考取公务员、司法干部的人数历年增加,学生的就业率持续提升,我院在云南省已经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4.设立了多项社会奖学金,鼓励学生勤奋学习。

(二)不足与困难

1.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自觉性欠缺。

2.学校进行的考试改革与我院的专业特色有所冲击,学校要求提高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大多数课程采用考查形式代替正规考试,与法学专业特点有冲突,不利于学生考研以及通过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

3.专职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匮乏,我院的专职教师鲜有机会出去交流培训,关门造车不利于吸收前沿知识为己用。

4.师资严重不足,大班教学效果不好。本院专职教师仅有9人,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部分课程只能聘请外聘教师,且外聘教师受时间等限制所承担课程多为大班教学。

5.学校的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不适应教学要求,教室设备老化的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自觉性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专业学习方法。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树立学习目标,学会用法律人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拥有社会担当,成为合格的法律人。

2.教师做好教学准备,提升自身素质,课堂上增强师生互动,教、学、管紧密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协助上合班课的教师加强学生考勤管理,加强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督促工作,进一步建设良好的学风。

4.学校的教学改革与我院的教学管理发生的不协调问题,将打专门报告请示学校领导,沿用以往的有效方式进行管理,尽最大努力维护教学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鼓励专职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提升自己,挤时间搞科研,抓住机会与其他高校的教师进行交流,纳其精华,充实自己。

6.师资不足、大班授课问题。每学期向学校人力资源部如实填报师资需求,逐步招聘优秀教师补充专职教师队伍。做好外聘教师的选聘工作,尽量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多开展教研活动,研究学生学习状况,力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 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一、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理论综述

随着国外“政府再造运动”及其政府绩效评价理论引入到我国,国内掀起了政府绩效评价以及公共支出管理的热潮。教育公共支出,由于其对国家发展的战略重要性以及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理论。

马国贤(2005)提出政府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为:政府花钱买服务理论”、“公共委托―理论”、“目标―结果导向管理理论”、“为顾客服务理论”等。该理论从新公共管理学、公共财政学、制度经济学等角度对政府公共支出的绩效评价进行比较全面地理论论证,使国内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理论得到系统性地整合。另外有一些学者从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的角度阐述教育公共支出的必要性。

从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目标和原则来看,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5)认为,绩效的主要内容是“三E”,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吕炜(2006)认为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考评制度的目标是3E:经济(经济:表示投入最小化产出最大化)、效率(边际要素产生的边际产出最大化)和效益(产出最终的结果对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陈工,袁星候(2007)提出财政支出的基本目标是追求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益性(Effectiveness)和公平性(Equity),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实现“4E”目标,就可以全面综合地反映财政支出的绩效状况。

从绩效评价关注的环节看,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5)认为政府绩效评估是结果导向型的,与过程管理不同,它将重点放在目标的设定和评价上,而将管理过程委托给部门、单位等。刘旭涛(2003)认为政府绩效评估不仅仅要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过程;绩效评估的考核功能只是其初级阶段,诊断、分析和改进功能是其今后要强调和发展的方向。陈明选(2006)认为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能仅仅关注教育投入的产出和结果,必须从输入、过程与产出的全过程来评价绩效。

从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层次和指标体系设计来看,王敏(2005)提出以财政教育资金运行中涉及到的主体为标准,可分为各级财政部门的绩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绩效、各级各类学校的绩效和监管部门的绩效。马培祥(2005)提出义务教育绩效指标的设计应从五个角度来把握:一是教育资金在学校是否有效利用,二是对学校教学成果的考察,三是学校综合发展的指标,四是对学校自我发展能力的考察,五是教育资源配置是否有效,按以上思路,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可以从微观绩效指标和宏观绩效监控指标两个方面设定。吕炜(2006)提出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考评制度就是要考察公共教育支出的执行过程以及结果,并检验教育资金综合满足多个层面标准的情况,结合“三 E原则”,可以从资源配置、财政支出和支出管理三个维度构建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考评制度。王健,施伟国(2006)提出从学校财力资源投入方向、学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学校财力资源产出结果和学校发展潜力四个模块来组成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财政投入方向方面的指标主要是要考察学校财政投入的价值取向;过程管理方面的指标则侧重考察学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预示着学校发展能力);实际结果是评估学校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果;发展潜能是评估学校当前的财政支出对学校今后发展的贡献。任晓辉(2008)指出义务教育绩效评价有两个不同层次:一是财政部门对教育部门的评价,二是教育部门对具体学校的评价;指标的设计可以从投入、产出、教育发展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关于指标设计的原则,陈明选(2006)认为必须遵循经济性、效率性与有效性的统一,完整性与导向性相结合,有形绩效与无形绩效并重,当前绩效与未来绩效并重等原则。刘国永(2007)认为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指导,必须在明确的职能的前提下展开,要遵循客观性原则、统一性原则、间接性原则。王健,施伟国(2006)认为中小学教育绩效评价指标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必须体现发展性评价理念并能促进学校发展;必须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量化的评价存在很多缺陷,因而要同时使用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指标;必须正确处理全面与精简、可行的关系。

(二) 关于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国际比较。

邵巍巍,邵洪宇(2007)介绍了国外的高等教育拨款的形式大致分为教学和科研拨款两块,大部分国家都在科研拨款方面使用绩效指标,美国和英国是典型的科研绩效导向拨款,即高水平科研的高校能得到更多拨款,这种拨款是典型的产出导向型拨款。而英国的教学拨款是投入导向型拨款,绩效结果并不作为拨款的标准。严吉菲(2007)介绍了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和美国田纳西州绩效拨款的评估机制,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如何构建适合我国绩效拨款的指标体系、核心指标、指标类型、指标权重、指标制定方式以及指标稳定性。王莉华(2008)详细介绍了美国田纳西州和南卡罗来纳州的高等教育绩效拨款的运行情况和指标设计,并对这两州的高校绩效拨款制度进行了比较。张玉龙等(2006)介绍了美国和日本的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美国和澳大利亚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比较早地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它们的特点是先设定公共支出应实现的绩效目标,从过程入手,对公共支出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绩效考评和监督,其所有的环节、步骤都是以考察绩效目标或绩效结果是否实现为行为导向。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尝试建立自己的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考评制度体系。1991年将大学的评估以法律形式固定,同时,将考评的重点由高校内部考评转向外部的绩效评估。并逐步以考评结果为依据,分配公共教育资源。改革后的日本高等教育公共支出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统一分配,也称为定量分配;另一种是按照业绩进行的差额分配方式。

(三) 关于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

恩施自治州财政局课题组(2005)对恩施自治州义务教育绩效评价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财政基础教育投入总量和支出结构进行评价,分析考核恩施州基础教育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是否符合本地社会经济和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二是对基础教育财政支出效益进行评价。课题组从指标库中选取了28个计量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恩施州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果有待加强的结论。该课题分析了当地的基础教育公共支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马培祥(2005)以天津市为例分析了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意义,指出:教育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管理环节存在漏洞。刘国永,马国贤(2008)探讨和分析了我国2005年试点地区(江苏无锡市、河南郑州市、宁夏银川市,上述均包括市和所属县、乡学校,此外,还确定甘肃庄浪县(国家级贫困县)作为贫困地区代表)的义务教育绩效评价的运行情况。结合我国实际,从基本情况(含教育条件)、教育投入(包括客车、在校生、教师、教育经费等)和产出(毛入学率、教学质量、 毕业生、 素质教育、 社会综合评价等 ) 3个方面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我国政府对义务教育是比较重视的,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地区差异过大,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重点学校,忽视了农村中小学的质量问题;绩效评价改善义务教育管理的作用有效。任晓辉(2008)基于三次试点绩效评价的实践(2005 “三市一县”,2006年江苏全省和2007年上海浦东新区的试点绩效评价)探讨了评价结果所揭示的共性问题,即教育质量与生均投入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义务教育的地区和校际差距大于城乡差距,教师超编和缺编并存,并分析了不同的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部发达地区的特征表现。李志勇,楚昕(2008)采用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选择了经济性指标、效率性指标和实效性指标为分类指标,选取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七省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江苏、上海)初等教育支出数据进行研究。文章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初等教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在东部地区内部也有一定的表现,但总体上不明显;提高初等教育服务水平,重在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四)国外关于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研究。

国外学者很早对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早在1955年,美国货币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密尔顿・弗里德曼在《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中,提出了教育券理论。他认为可以通过发放教育券来保持对教育的投入,同时把竞争机制引入教育体系,在“教育券”流动中实现优胜劣汰,遏制教育中的垄断和,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教育券”理论蕴涵了一定的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思想。随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在各国的确立,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也日趋完善。伦敦经济学院的努托尔(D.DUTTALL,1992)指出,绩效指标“能反映一个教育组织的绩效或行为,能够为决策提供信息。”,他还强调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统计数字都是绩效指标,能成为绩效指标的教育统计数据要“反映教育事业的关键方面,而且必须提供参照,以便做出判断”,其思想对后来研究者产生了很大影响。(Cave,1992)指出绩效指标体系还是尽量用“序数性的”、“基数性的”、“绝对值的”、“相对值的”,对教育机构的活动及性质做出权威性的测量。Galianient.al(2001)发现,在阿根廷,随着教育服务从中央政府下放到省级政府,公立中学学生的成绩显著提高,公立中学学生的成绩与省级政府财政赤字负相关。

二、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

(一)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

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开始于二十世纪末,起步相对较晚,发展面也不是很广。

1990年,为加强文教的行政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制定了《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教育方面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文件。1995年,湖北省财政厅按照建立效益财政的思路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文教行政财务改革意见,制定了《 湖北省教育经费使用效果综合考核试行办法》。考核对象主要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中小学校,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工资兑现、定员定额管理、专项经费管理、收入管理、教育费附加管理、中小学校舍建设、勤工俭学和财务监督等8个方面。

1998年,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对原《办法》进行了修订,新办法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了考核目的、原则、对象和级次;二是制定了考核指标体系,分为综合考核指标(12项)、单项考核指标(47项)两大类,其中单项考核指标又分为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三是规定采用百分制量化,并结合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差额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

2001年,湖北省财政厅根据财政部的统一部署,率先在恩施自治州选择了恩施高中等5个单位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随后,财政部和湖北省财政厅派员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调研,认为恩施州在试点工作中,已建立起较为有效的评价工作组织体系、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合理的工作流程、制定了财政教育支出等9套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建立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有关制度,为今后全面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并向全国推广。

2003年,财政部为了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改革,提高教科文事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制订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指导各地区如何逐步开展本地区的教育项目绩效考评工作。

2004广东省财政厅和省人大财经委专门对广东省16个市的山区老区2000所小学的6亿元改造专项资金进行了绩效评价。广东省财政厅成立了专门的评价机构,联同省人大财经委抽查了个7市14个县的39所小学。现场查核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等帐目,实地察看改造小学的情况,为财政教育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总结了经验。

2005年,我国启动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研究,参与试点的地区有:江苏、无锡市、河南郑州市、宁夏银川市,上述均包括市和所属县、乡学校。此外,还确定甘肃庄浪县(国家级贫困县)作为贫困地区代表。

2005――2007年,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中心课题组先后开展了三次较大区域范围的试点评价工作,即“三市一县”试点(江苏无锡市、河南郑州市、宁夏银川市、甘肃庄浪县)、江苏全省和上海浦东新区的试点评价。

三、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的情况看,我国义务教育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缺乏明确的义务教育绩效评价目标。

国内虽然有很多学者对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进行研究,但是在研究中,往往没有很明确地提出义务教育绩效评价的目标;有些虽然有所提及,但并没有对此进行清楚的解释。在绩效评价过程中,绩效目标的确定是实施绩效评价的第一步,是非常基础和关键的,没有明确的绩效目标会导致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失去方向,得出的绩效评价结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缺乏公平指标。

国内学者在研究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时,往往采用3E原则,即经济行、效率性和效益性,对于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公平性研究很少,在指标体系设计中,也很少看到这样的指标。义务教育这一公共产品的具有覆盖广,外部行强的特点,它对公平性有较高的要求,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义务教育支出的公平性已经到了必须要引起重视的阶段。所以研究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公平性必须要考虑。当然,如何对公平性进行绩效评价是研究的难点,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进行破解。

(三)绩效评价的结果没有得到有效应用。

实践中的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实践重视绩效评价的过程,但对于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非常有限。本来绩效评价的目的是通过绩效评价来找出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现在问题找出来了,但是结果却得不到应用,这就意味着绩效评价的目标无法得到实现,绩效评价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

(四)缺乏统一的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国内有不少研究者对义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也设计了很多种义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实践中,国内不少地方实行了义务教育绩效评价的试点,绩效评价的体系也都各异。这说明了义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完善,理论出现百家争鸣的好现象。但是要推广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没有统一的绩效评价体系就会缺少权威性,各地区各自设计体系不仅造成了指标设计的重复工作,还造成了各地区结果的可比性。

(五)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覆盖面不够广。

虽然我国从2001年开始就进行了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试点,试点范围得到扩大,积累的经验也逐渐丰富,但是实施这一制度的范围仍然不够广,很多省份还没有开展这一工作,更没有把它当成常规性的工作来开展。

(六)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自从引入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的理念以来,实践中相关的法律制度在不断地进行建设,特别是文教领域,但是法律制度仍显得不够完善。绩效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科学的指标体系,还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依据和支撑,需要有责任明确的相关机构来组织和实施这项制度。我国的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注释:

裴苏英.构建财政基础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探索.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12月

杨柳.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参考文献:

[1]马国贤. 政府绩效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范柏乃. 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人民出版社,2005.

[3]丛树海. 公共支出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姜异康,唐铁汉. 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5]李祥云. 我国财政体制变迁中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篇3

关键字:建筑设计;评价视角;分形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分形建筑

分形被许多学者定位为大自然的几何学理论,它属于当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质上它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可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它将形态变化、信息、结构、功能、能量、时间等等因素,在某一个体态中它们将发生相似的影像,它认可空间维数变动的时序性,将分散的维数组连在一起,实现视野拓展。分形它的创始人为曼德布罗特,在过去他曾经给分形定下一个定义:首先,分形它一定会满足Dim(A)>dim(A)条件,其中A为所有集合,Dim(A)在这个等式中是分维数,在英语中可以定义为Hausdoff维数。这些拓扑的维数,它们不是一个整体,而且分支的分数。分形理论它对自然界的认识比较深刻,尤其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更具有层次性结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形态、空间、功能、信息以及时间等,这是一种自体性的相似性,相似结果往往界定出了分形的与众不同。分形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分形它是一种精神结构,在任何小型的比例中它都可以将大量尺寸融入期间。第二,分形不具有规则性,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第三,分形它具备某种换个相似性,它很接近实际意义上的自体相似性,是人们时常观看的相似性形象。第四,分形的它的定义为“分形维数”,一般的“分形维数”会小于拓扑维数,但是它的相应函数集都大于整个拓扑维数。第五,分形定义比较简单,人们比较容易理解和应用。

二、分形强调建筑关联性

分形已经深刻的揭示出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从局部中寻找到整体的缩影,也从整体中查看了局部,这是关联性比较强的两个个体因素。这两个要素及时独立的个体,也是相互联系的结合体,它们相互碰撞,相互作用,在内部进行融合,每个影响因素在其中都可以找到归属和位置。建筑体需要关注那些已经被忽视的因素,让它们的特性“潜在”变成人们能够观看的“显在”,整体进行放大展现,使得独立要素之间获得更大的效用。某市的公园它所处的位置为黄金地带,人们希望将该地方规划成一个现代化的都市,这个地方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是一个人杰地灵之位。在规划设计中面临了诸多挑战,主要是政府建设要求和地质之间形成矛盾。例如:建设设计中的行政中心位置它的西北方向偏角40度的地方刚好和建筑方施工主轴线正南方相矛盾;行政中心同水上游乐园轴线连接出现矛盾;行政中心道路要求和实际的交通规划形成矛盾,较小的设计面积和庞大建筑体之间形成矛盾等等。分形理论它给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混合的量化分析,但是这个量化却存在确定性和非确定性之间。设计师借助分形形成复杂的韵律,在矛盾部位更好的解决问题,使得环境和实际建筑相统一。分形思维同产地之间的关系更加突出,它们具有“异质同构”特性。

行政中心的周边环境它的轮廓线维数可以成为实际设计中的一种引导,设计时将总图分维数和建筑体之间放置在同个环境图中,在进行设计分析得出最精准的分维数,根据分维数建立起一个相似性图形,这样的设计过程和步骤会解决了大量的设计矛盾,使得建筑设计更好符合发展需求。场地设计和竖向设计方向必须保持一致这样才更好的运用分形来确定出影响因素,使得整设计结果和效果符合要求。文化场地的设计,最关键的点是要将深层次的文化结构和类型设计出来,将那些已经遗忘已久的文化再现,挖掘和延续这些文化。建筑的构建和文脉之间也具有一种持续的迭代,这样才能将建筑体和文化气息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空间结构体得到展现,一体现出了建筑设计的生命力。空间序列在设计中非常关键,它需要得到维度塑造进行设计,这样才会获得更精准的序列,才更清楚的设计出符合要求建筑样式,这样的设计符合了设计师需求,设计出的结果也符合市政需求。建筑体验者在这样的设计结果中感受到了丰富的设计理论和设计空间维度变化。

三、环境和总图之间的分形

不尽相似在分形理念中占居重要的位置,它是影响分形的重要依据。这样的设计存在大自然中,分形理念也是借用这样的方式,使得建筑物的整体性得到展现。在不同的结构上获得不同的分支和集合。我们知道不同的层次结构,它由诸多的集合体组成。这些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它有着无数的细节结构,并且每个细节结构都囊括在其中。虽然尺度不同,但是它们的相似点比较符合实际需求,只要在任意的比例尺度中找到了特殊点,该整体性构建也会呈现出来。我们将影响因素作为已知的求解条件,并且从场地周边寻找出偏离体,一般建筑都会认为井字形道路是主要的偏离体。因此,在设计中或者施工中会更加注重该位置的设计,尽量将因素考虑在内,从影响因素入手将问题解决。市政工程它的中心场地,要控制在井字网格之中,而且需要呈现出正方形状。根据该要求,行政中心的轮廓和组建,它们的原型也必须建立在正方形的基础上,这样既满足了建筑需求,也体现出整体的客观性,这是当代设计最突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

如果将自相似”建筑构思运用到设计建筑中,那么在这个设计的正北方向轴线以及朝向当成计算的已知条件,但是在这个时候需要考虑场地偏转因素的影响。建筑物的布局、主线的排列、地形构造等等,这些因素在整体中具有形似性。然而根据实际的比例尺寸,它们真正的结果和设计理念应该包含整个设计主题。建筑物的布局和场地构造也在这实体中得到展现,最终得出精准的分形结构。还没有开始探索场地外形结构时,一般都会使用道路网络来分析,在正子午线轴线定位以及正南北向建筑方向确立时,这样的相似图形才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只要一次性使用相似图形进行设计,这样的图集才更能符合设计需求。在环形的道路中,设计师会使用“原形”的设计理念来定位,这样才会使得圆方位随意性得到展现。图形用地和图形构造在实际设计中,会充分的考虑到交通和建筑物之间的偏转,会更好的协调者期间的关系。

心理学者曾经这样认为人的主体理论,它主要来自人的一种心理体验,可以用直线进行设计出来。当人体验到某种视觉感受时,这样的空间体验感会得到展现,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内在体验。将一个置身于城市建筑中,或者在整个空间内部。时间它必然是在分形中进行展现。在相同的时间线段中,人的学识修养、社会阅历、性格等等差异,会影响每个人的内在体验,每个人有不尽相同的感受,每个体验的东西和感悟的东西也相同。人的情感波动会产生出一条幅频线,这条幅频线更好的衡量了建筑物设计效果。当不同类别的人,他们同样产生出了情感波动线。这些情感体验会不断产生效应,使得空间感更加强烈和突出。

结束语

分形在建筑设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样的设计理念它主要展现在设计师设计理念中,随着建筑体不断发展,设计理念要更加清晰。这样设计出建筑物吸引人,更加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韩杰.自然采光模拟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估方面的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2013年2期

[2]黄鹭.红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新课程研究[J].高等教育,2013年2期

篇4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70-02

《医学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科研和实际工作中。学好《医学统计学》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解决与统计学有关问题的技能等帮助极大。但该课程中公式多、理解难,统计方法介绍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因此学生常感觉“学,而不会”。实践性教学是《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巩固理论教学知识,同时能提高统计方法应用技能的有效教学安排。因此,积极探索《医学统计学》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课题组在预防医学本科生中开展了《医学统计学》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的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实践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实践教学基本要求,统计软件(如SPSS)的操作要领,以及实践学习报告撰写要求,等给学生作简洁明了的讲授,时间为40分钟;然后,教师布置案例讨论题,案例涉及内容基本覆盖讲授理论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讨论中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制作的网络课程或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互联网获取优秀的《医学统计学》网络课程授课视频和课件,对课堂上讲述的内容进行再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分析的理解程度,针对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包括利用统计软件对案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做出推断结论。学生完成案例讨论练习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作点评并给出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或问题的参考答案(60~80分钟)。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3~5题统计学方法运用的案例应用分析题。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相关教学网站反复学习作业涉及的教学内容和课件,同时还可能通过微博、微信、QQ等互联网交流平台,随时随地与其他同学、老师、统计学爱好者等交流自己观点和见解,以便有效高质量地完成实践学习报告的撰写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认知评价情况,为更好地提高《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信息。

一、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于2015年以右江民族医学院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班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46人,其中男生17人,占36.96%,女生29人,占63.04%。

2.调查方法。先行访谈并参考相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在《卫生统计学》基础统计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学生匿名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调查内容主要除学生性别、年级、专业等一般情况外,主要是对《卫生统计学》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认知和评价等。

3.统计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逻辑性检查、纠错和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对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认知情况。46名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优点是非常认可的,其中认为该教学模式学习交流的互动性和广泛性好占97.8%,其次是认为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占91.3%。但认为该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认为网络教学内容良莠不齐,筛选并内化花时间占95.6%,见表1。

2.对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的评价情况。46名调查对象中,认为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对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巩固统计方法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三个方面比较有帮助和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较高,分别为86.9%、82.6%和85.6%;对提高统计学课程重要性和实用性的认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统计软件的操作和运用能力四个方面比较有帮助和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也分别达76.1%、69.6%、76.1%和71.8。但认为对提高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比较有帮助和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仅为56.5%,见表2。

三、讨论

网络辅助教学借助互联网有关功能和交流平台所建设的教学、交流讨论等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工具,实现对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多媒体讲授或加课堂讨论)和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教师指出实践要求、学生课堂完成作业或讨论、或再加撰写实践报告)等教学方法、方式和环节进行支持或辅助,其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使教学形式上的跨时空性打破了上课时间、地点的限制,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也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为《医学统计学》提供了多渠道、多视野、多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境[1-3]。研究表明,网络辅助教学使教材展示丰富生动,对教学过程进行连续的跟踪与管理,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有力工具[4]。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医学统计学》实践教学中采取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较高,对其优点有较好的认识,如认为该教学模式学习交流的互动性和广泛性好占97.8%;同时也能较好认识到网络辅助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如认为网络教学内容良莠不齐,筛选并内化花时间占95.6%。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辅助实践性教学模式对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比较甚至非常有帮助的,选择率最高(86.9%)。这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5]。同时,也认为该模式对巩固统计方法理论的理解和提高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是比较甚至非常有帮助的。但有56.5%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对提高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帮助甚至无帮助,这可能与学生参与科研和社会实际工作较少,于是将统计学知识运用少,未能充分体会到作为一门工具的重要程度有关,也可能与教师组织教学的水平不高或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或资源质量不高有关。

四、建议和结语

大数据时代已来临,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变革意义以及目前统计学专业教学的现状[6],医学统计学的教学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在发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势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的优点来组织教学工作,以满足有不同需求和兴趣的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需要。但针对网络教学内容良莠不齐,筛选并内化花时间等问题,我们必须优化网络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专业学术信息新颖的高质量医学统计学知识,才能实现高质量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闻歆,单子鹏.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下“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66-69.

[2]史云燕.微博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软件,2012,33(5):116-118.

[3]平智广,刘莉,王爱英,等.微博在卫生统计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4):729-730.

[4]袁文业,彭惠茹,张洪亮,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及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04):478-482.

篇5

一、专业实习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全面性原则

实习教学评价体系要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实习教学环节的实际状态,涵盖实习教学的各环节和教与学的各方面,并通过对实习教学环节的评价,把实习教学环节中隐藏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等问题暴露出来,以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2.目标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评出优劣,而是引导所有的实习教学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

3.可实施性原则

在设定各项评价指标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实施性,指标定义要明确,评审标准应客观、全面,符合专业实习教学的总体目标。制订评价指标体系应简单易行,便于评价过程中操作实施。

二、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到位

(1)实习生对实习认识不够到位;(2)学生怕苦、眼高手低、不务实、不踏实;(3)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实习,很多情况是学生“被实习”了。

2.实习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有误区

学生实习人数多并且实习场地大,学校不仅要对学生,也需对老师提出要求。防止老师的不作为和学生的散漫行为。现在许多职业学校的指导老师为外聘人员,使得本校老师成为“遥控指挥员”。

3.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脱钩,各教各的,使得事倍功半

4.考核内容的单一性

(1)考核对象单一、考核的对象往往是参与实践的学生,至于其他参与者比如指导教师、后勤教辅人员等的考核则很少;(2)考核形式单一。对学生的考核,多以一门实践最终结果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3)对于指导教师及后勤教辅人员的考核,往往是考核工作量而已。

三、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准备阶段的考核

1.根据教学大纲考核实习方案主要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各专业明确教学目的,了解各学期教学内容与安排;明确教实习指导的教师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明确教学内容、步骤和教学要求,且能对实习各环节均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2.考核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有以下的知识:(1)有雄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包括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的分支学科的知识。(2)有本学科相邻或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学科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成果。(3)有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对于这些知识,也可每几年分批次考核一次。另外,学校在教师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上,不是为了完成几个培训指标,而是要有规划、有计划、有资金保障、有制度保证、有时间有时限,保证教师学到一线的技术、甚至比较超前的技术。

3.实习指导书按大纲要求编写,密切联系实习基地的实际,内容充实、完善,并在能实习开始前发到学生手中。

(二)实施阶段的考核

1.考核实习期间教师和学生无擅自“离岗”行为。我们可以通过诸如实习文件及实习准备、实习指导、实习纪律、实结、实习效果等具体评价项目的积分获得量化数据。

2.学校要在每一个实习环节中进行跟踪,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发现有违计划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并加以修整,这样的实习才能始终围绕着目标有效进行。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为了完善整个评价体系。

3.学校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时间,保证实习天数和每天实习时间不少于6小时。指导教师应做到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的思想、身体、生活情况,加强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热爱劳动、安全保密等教育。实习师生要严格遵守各项有关规章制度,遵守实习纪律。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令其改正。对违纪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者,必须立即停止其实习。

(三)结束阶段的考核

1.实习报告与总结。实习报告要充实、规范,反映学生真实感受,无雷同现象。指导教师及时批改、批阅报告。对某些专业,全部按要求上交作品。实习登记表填报要完整、及时。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应认真批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交的资料成果并做好批改记录。

篇6

摘要:本文以农业财政科技项目支出为例,在借鉴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平衡计分卡的客户、财务、内部营运及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和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来构建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富民强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广西农业科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广西区农业科技投入呈逐年增长趋势,在农业科技投入大幅增长的同时,人们更关注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成为政府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科技投入的成效直接影响着政府战略目标的实现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何合理构建科学的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成为现阶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概述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优秀的业绩评价管理工具,已逐渐扩展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领域,该方法主要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及学习与发展四个方面来平衡设定目标和考核企业各个层次的业绩。平衡计分卡的核心在于“平衡”和“计分”,在绩效评价中,“平衡”是指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不能仅仅限于单一方面,而应考虑多维度、多方面,不仅要考虑可计量可用货币或指标表达的绩效,也要考虑不能用货币、指标或不可计量的表达的绩效;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等;“计分”是指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各方面进行评价打分,通过每项指标的权值设定、目标要求与实际的实现来逐项计分,评价结果就是最终统计出的分值。

农业科研项目是一项研究周期长、综合性强的科学研究过程,从立项、批复下达、成果获得到应用推广,需要很长的周期,一般都要5-10年,并随着环境、人文、自然条件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推广过程中容易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明显,甚至在3-5年内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公益类项目,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项目。农业财政科技项目与其他项目相比,很多方面无法用定量指标来衡量,因此在进行此类项目绩效评价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定量指标与非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与非定性指标的结合。

二、平衡计分卡视角的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的思路构建

基于农业财政科技项目的特殊性、周期长等原因,农业财政科技项目绩效应该是一个既能体现农业科技投入综合性目标的概念,又能体现政府投入资金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及商品的绩效,涵盖从项目立项下拨经费到结项出成果的全过程;反映绩效的内容应该包括项目预期实现的产出和结果绩效指标,含项目技术成效、管理业绩、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绩效指标包括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两个方面,其中,产出指标反映项目合同既定的目标计划写成的产品和服务情况等。可进一步细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和成本指标等指标。效益指标反映与既定目标相关的、财政支出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和影响,可细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社会公众满意度等指标。依据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对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目标进行设定,并对各个维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使其更符合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要求。

(1)战略。战略是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战略目标一经制定,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战略目标进行。农业财政科技投入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即为科研成果的获得、成果的应用、推广与转化所带来的效益,表现为该科技活动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及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程度与推动作用。

(2)客户。客户指标反应的是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增长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在农业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中,客户指的是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即成果一效益指标及社会满意度指标,体现为成果获奖情况、专利的申请、成果的采用、论文与专著、农户所掌握的技术、农民种植该成果所产生的土地覆盖率的增长,技术转让收入增加率、平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成后提高的效率等。

(3)财务。在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中,财务维度反应的已不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产品销售收入等指标,而是体现在项目投入情况、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目标完成情况、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及相关经费使用制度建设等方面。

(4)内部营运。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实现战略目标,我们应具有什么样的优势?我们必须擅长哪些流程?即该实施哪些流程才能最终实现战略目标,在这里,内部营运维度指的是在科研活动过程中,通过投入研究,采取何种方法,达到技术创新性、新颖性、成熟性及先进性,具体体现为投入的人力、物力、项目保障条件、项目负责人的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和研究过程情况等。

(5)学习与发展。在农业科研活动过程中,学习与发展维度可以理解为人才培养、农户技术培训及应用前景方面。体现为科研研究团队人才的培养、农户和农技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能力的提升;信息沟通顺畅使研究人员获得足够的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客户对所提供的服务或技术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技术和服务的过程。

综上所述,农业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绩效,可月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来概括,对农业科技投入项目经费支出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成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地绩效评价,由此,形成了平衡计分卡视角的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思路框架(见图1):

三、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绩效评价指标的构成与内容

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为出发点,从四个维度相对应的绩效内容,采用4个评价准则,即相关性、效率、效果和可持续性,将绩效评价指标分为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目标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创新性、项目组织管理、人才培养、信息沟通和潜在效益八部分。

(1)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指标。农业科技投入的宗旨在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此农业科技投入的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指标旨在评价投入所产生的成果效益,主要从成果的获取数、获奖情况,专利申请受理数,制定的企业规程、企业标准数,国家、省级或地方采纳的成果数,公开或专著,成果应用情况及形成政策建议或有效解决方案等来体现。

(2)目标完成情况指标。该项指标从项目研究目标计划完成角度出发,主要是为了考核项目合同既定的目标计划写成的产品和服务完成情况。考察项目立项目标完成程度、是否按时完成合同既定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等。该类指标为过程类指标,是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经费使用情况指标。该类指标旨在评价项目资金到位落实情况,是否及时足额到位,有无滞后现象,有无影响项目研究进度;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经费使用管理规定,是否合理合规;会计信息质量如何,是否已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进行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并及时、有效地提供项目相关财务信息。

(4)创新性指标。创新性指标在农业科研项目中至关重要,是关乎项目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创新性主要从创新程度、技术先进性程度及技术成熟性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创新程度即该项技术的新颖性,是集成创新还是原始创新;技术先进性程度是指该项技术在国内外的领先程度,分为国内外领先、国内先进、区内先进、行业领先程度等;技术成熟性指该技术在社会生产或服务领域的应用程度,如是否可以大规模地应用于哪些产业,市场前景是否广阔,有无推广价值,能否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5)项目组织管理指标。该项指标从项目负责人协调管理能力、项目保障条件及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项目负责人能否有效地组织项目执行工作的开展,是项目能否完成合同既定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项目组投入的人力、物力、设备、基地、基础设施等条件也是项目研究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是否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及激励措施,也是确保项目顺利完成的条件。

(6)研究团队人才培养指标。人才培养是农业科技投入项目不可或缺的因素,体现在在研究过程中培养的人才的数量及层次,科研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农户及农技人员、推广人员的业务培训的频率、次数及能力的提升方面。这些人员对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该项目技术的成功应用与推广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推广面积的增长率。

(7)信息沟通指标。该项指标主要是评价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能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客户对所提供的服务或技术的反馈信息,并加以改进,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8)潜在效益指标。该项指标主要从应用前景方面进行考察,意即该技术成果是否带动农民增收、基地面积增加,并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程度。

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平衡计分卡视角的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思路框架、项目投入特点及项目评价内容,结合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需要,构建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8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具体为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二级指标7项、目标完成情况二级指标1项、经费使用情况二级指标3项、创新性二级指标3项、项目组织管理二级指标3项、人才培养二级指标2项、信息沟通二级指标1项、潜在效益二级指标l项。

3.评价指】分值的确定

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一级指标建立后,参考其他农业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的设置,用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向相关农业专家和农业科研院所的财务专家反复咨询,让专家来判断选择二级指标。本文向广西农业科学院相关的农业技术专家、农业科研管理专家以及财务专家等发放了多份问卷调查表,并让他们分别对列出的二级指标重要性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得出21个适合于农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二级指标。在问卷调查中,专家对二级指标进行选择的同时,请专家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对比,确定分值,项目评价以100分为满分,得分在90分(含)以上的为“优”,80分到90分的为“良”,70分到80分的为“中”,60分到70分的为“格”,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四、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选取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成果转化项目A进行评价,结合已给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各项指标的计算,得出评价结果,项目评价得分: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得分43分,目标完成情况4分,经费使用情况得分9分,创新性得分9分,项目组织管理得分10分,人才培养得分5分,信息沟通得分2分,潜在效益得分5分,A项目最终得分87分。

A项目为农业类成果转化项目,已实施两年,根据合同约定的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与实际完成指标相比,除个别成本指标未完成约定的指标外其余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特别是辐射推广面积、单位亩增产率及公开都大大超过了合同既定目标,项目建成优良品种示范基地十几个,核心示范面积多,辐射推广面积大,示范基地亩产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高,培训基地农民次数、人员较多,每年在各示范基地举办的现场观摩会两次,制定技术规程及栽培技术多套,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公开数量多且刊物级别高,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好,项目完成情况较好,评价得分较高,但由于该项目属于成果转化项目,而成果转化项目大多是用已通过审定或已获奖的品种进行示范、中试,因此在成果转化类项目评价时,成果获奖情况指标得分不高,效果不太明显,但在21个二级指标评分过程中,能依据项目组提供的材料进行量化评分,得出的结果比较准确,能反映该类项目的基本情况。实证评分结果与项目执行结果相符,说明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行、可靠。

五、结束语

通过实证分析,结合指标设立的原则,平衡计分卡视角的广西农业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符合农业类项目绩效评价,各项指标的数据容易获取,易于操作,全面地对项目目标、过程及成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全面,可行性强。该指标体系可为农业、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该指标体系的应用,可有效引导农业科研工作转向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为服务“三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可以为以后农业科研项目申报经费预算的编制提供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预算司编著.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与实践.济科学出版社,2013.

2.李小红.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广西财务与会计,2013(6).

3.刘华周,陆学文,郭媛嫣,亢志华,陈海霞,秦建军,财政支持农业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农业科研机构新实验基地建设项目为例.农业科技管理,2013年2月第32卷第1期.

篇7

【论文摘要】开展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研究,是规范教学要求、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是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本文主要围绕高等中医药教育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内容及特点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通过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要素及程序文件为主线,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主要内容,以教务等职能部门为主要组织机构,由院系两级共同实施,初步摸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该体系系统、完整、规范,可操作性强,对提高高等中医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质量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质量是生命,是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没有质量,高等教育就失去了根本。开展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对规范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其中,理论教学包括了课堂教学(授课教师、备课、课堂讲授、教学总结)、课堂讨论、辅导答疑、考核等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环节。

    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学校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不一样。围绕科学的质量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合理、科学、可行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并确定质量标准的实现需要的措施和监控手段,是构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1.1是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拙和依据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为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教学按照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组织实施的各种保证措施和监控手段组成的有机整体。而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是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包括目标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包括统计和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依据培养目标,在制定出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同时,有效地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各个要素合理的组织起来,使每个部门领导、教师、管理、技术和教学辅助人员任务明确、职责清晰,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控制、监察、监督,以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效益,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环节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1.2是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办学规模、水平和效益协调发展的有力保证

    随着中国加人wto和中医药逐步走向世界,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加快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步伐。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既要有数量的增长,结构的优化,效益的跃升,也要有质量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是实现高校扩招后发展规模与教育质量协调发展,建设更加开放化、现代化、高水平的、富于创新的、一个体制结构更加合理、规模效益更好、教育质量更高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的有力保证。通过建立全面系统、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从而创新机制、更新观念,办出特色,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2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方法

2.1收集资料、调研规划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学术交流、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等形式,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掌握社会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修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到省内外有关高等院校进行相关调研,了解兄弟院校的相关信息,并撰写部分调研报告;组织专家、教授就“高等中医药教育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进行研讨,开展“国内中医药院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医药院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等内容的专题讨论。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行业内外的基本信息,建立和完善我院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为提高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学质量服务。

2.2反复酝酿、修仃标准

    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调研、互访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初步完成了《河南中医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内容包括: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实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考试环节质量标准及各本科专业毕业生质量标准等六个部分。并将初稿下发到各二级学院,由其组织教职工进行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后确定初稿。

2.3实践探索、不断完善

    按照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要素及程序文件为主线,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主要内容,以教务等职能部门为主要组织机构,由院系两级共同实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修订、完善、规范和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且加强与院校间的互访和沟通交流,丰富《标准》的第一手资料,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从而有效地指导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全过程,有力地保障和监控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学质量。

3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体会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科教学是基础,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学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构建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有力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极大地保障和提高了教学质量。

篇8

一、传统体育教师评价难以满足课程发展的需要

体育课程改革带来了全新的体育教师观,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评价体育教师,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和造就能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体育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传统体育教师评价存在着下列弊端。

(一)重鉴定和甄别,轻反馈和激励。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师评价多以奖惩为目的,即多是利用评价选聘和奖惩教师。这种评价只能鉴别出教师的合格和不合格、好和不好。至于好在什么地方,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差在什么地方,其原因又是什么,传统的评价给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二)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体育教师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依据主要是:学生体育达标成绩或阶段教学(选修项目)考试成绩;教师的工作成绩只是通过有限次数教学活动认定。这样的评价忽视了教师发展的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终结性行政评价。

(三)重量化,轻质性。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师评价采用全盘量化、细化、“科学”化的评价标准,如公开教学课采用等级评分法、质量(效率)评价标准、标准积分法、加权法等方法进行评价,使得教师评价滑向“科学”评价的误区――为科学而科学。为了应付评价,教师把相当大的精力都用在应付繁杂的评价上,至于个人的教育教学观、师德、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等关键性的东西没有得到提高和改善。

(四)重形式,轻实质。

受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评价观念的影响,过去对体育教师的评价内容大多是侧重教师本人的,最终还是把评价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的教学工作表现上,没有把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作为评价的指标,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需要的关注。

(五)重领导评价,轻学生和自我的评价。

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上实行集中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其基本模式是“个人总结、群众评议和领导鉴定相结合”的路子,在操作过程中并不注意征求教师个人的意见,也缺乏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最有发言权的学生的参与。

二、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全新的教师评价

(一)教师评价功效的应然与实然。

教师评价通常设计用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总结性的评价。这一评价通常是用于作出有关教师聘任、提升及增薪这类人事决策的。在这一意义上,它用于教学效能的核定,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管理类人员。第二,形成性的评价。在这一意义上,评价提供教师动态发展中的长短处信息,这一类评价的特点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说,教师评价的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它们对一个单位的发展都能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二)体育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专业发展导向的教师评价。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而作为能有效促进教师发展的教师评价,就应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其评价目的不能仅仅在于证明,更应该在于改进。体育教师的评价应体现以下要求: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能力,鉴定教师是否履行职责,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要求;判断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为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导向评价的基本策略

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根据观察,在教师评价中需要对教师专业发展导向的评价给予更多的关注。它可以促进大部分在教师发展中不足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科学设计一些必要的策略。

(一)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结合:关于评价机制的建议。

根据教师评价中“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机制,因为同行对课堂教学活动、教材与对教师的要求比较熟悉的评价者,最能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出具体的与实用的建议。其评价应摒除行政主管领导为主的评价机制,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同时与学生评价和管理者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对体育教师的发展进行全面而有效的评价。

(二)与校园文化相兼容:关于评价过程的建议。

新课程提倡教师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这就应该激发教师的内部动机,调动其接受评价的积极性,并使其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了解评价方案的依据和实施程序,从而真正从心理上接受评价方案,在行动上积极配合评价工作。

(三)一致性、全面性和简单性:关于评价技术的建议。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评价未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其主要原因往往在于技术上的失败。教师通常抱怨:管理者与同行的评价过于主观。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关于评价技术的建议。

1.一致性,关于评价信息收集活动的建议。包括在空间上的一致,即被评元素所处的空间,应与评价者所观察的空间相一致。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即一定的评价活动所涵盖的时间,应与评价人观察的时间相一致。在知识上相一致,即评价人所具有的知识,不应少于评价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就体育教师评价而言,评价者要确保准备工作充分和评价信息的采集渠道广泛。

2.全面性,关于采集评价信息渠道广泛的建议。首先,对于个人工作尽可能进行科学的评价;其次,对这个人某一方面作出评价时,尽可能地收集影响这一因素的全部信息;最后,在对教师作出评价时须尽可能收集各类学生的全面信息。就体育教师评价而言,其评价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教学道德;教学能力;体教育科研能力;课余训练和群体工作实绩;学生喜欢体育课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课堂教学效果等。

篇9

目前,学校评教活动气氛亟需改善。总体来讲,学生对评教标准体系的理解不一致,多数学生对评教标准体系的教学态度指标的理解更加合理与深刻,对评教标准体系的教学内容指标与教学方法指标的理解有待调整或深化。学生对评教标准体系的理解受评教标准体系的具体指标的描述制约。学生评教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反映着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评教现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对象为学校在读的不同专业的二三年级的本科生。涉及到的专业主要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学、财务会计教育、生物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农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艺、应用化学和汉语言文学。调查的时间为2008-200年第二学期的学生评教前一至四周。调查问卷发放给研究者任教班级内的被随机选择出来的学生。学生不记名做答问卷。发放的问卷的份数为450份,收回的问卷的份数为419份,收回的有效问卷的份数为394份。调查问卷的内容如下:自身学习、教师教学和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需要满足程度、学生评教标准体系的理解情况,评教动机情况、评教行为表现情况、评教活动建议情况等。

一、自身学习、教师教学和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需要满足程度

需要满足程度反映情绪状态的积极程度或消极程度。需要满足使人满意,需要不满足使人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反映两种水平的积极情绪状态,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反映两种水平的消极情绪状态,无所谓介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反映情绪淡漠,不明显。

根据“学习满意程度”调查显示,1.3%的学生对自己当前的学习非常满意,30.2%的学生满意,4.3%的学生无所谓,59.9%学生不满意,4.3%的学生非常不满意。“教学管理满意程度表”显示0.3%的学生对学校当前的教学管理非常满意,29.4%的学生满意,16%的学生无所谓,47.2%学生不满意,7.1%的学生非常不满意。“教师教学满意程度表”显示2.3%的学生对给自己上过课的全体教师的教学非常满意,49.2%的学生满意,13.7%的学生无所谓,34.3%的学生不满意,0.5%的学生非常不满意。

数据表明学生评教时的情绪状态是复杂的,更多的学生在想到评教服务的自身学习和强制评教的教学管理时,会体验到生气、伤心、害怕等负性情绪,在想到作为评教对象的教师教学时,会体验到愉快等正性情绪。更多人的情绪体验决定着评教时的心理环境气氛。因此学校目前的评教活动气氛亟需改善。

二、学生评教标准体系的理解情况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评教标准体系有四类指标即教学态度指标、教学内容指标、教学方法指标和教学效果指

标。每类指标有5个具体的指标。每个具体指标有相应的文字表述。研究者根据多年的教育研究与实践经验,在征求其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针对二个教学态度具体指标文字表述、三个教学内容具体指标文字表述和三个教学方法具体指标文字表述,设计出八个多重选择问题,调查学生对学生评教标准体系的理解情况。

根据“教师按时上课并执行课程表评价情况表”显示,22.1%的学生认为教师准时上下课、不调课、不停课、不缺课等做法非常重要,61.7%的学生认为重要,9.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7.1%的学生认为不重要。

根据“教师严格要求大学生评价情况表显示”,10.2%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大学生的严格要求非常重要,63.7%的学生认为重要,13.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12.4%的学生认为不重要,0.5%的学生认为非常不重要。

根据“课堂教学重点理解情况表”显示,53%的学生认为平时课堂中的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7.9%的学生认为是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中容易出现的内容,17.3%的学生认为是教师明确告知的重点内容,7.1%的学生认为是教学难点,4.8%的学生有区别于上述四种选项的自己的独特的理解,9.9%的学生综合拥有上述五种观点中的若干观点。

根据“学生能力素质的理解情况调查”显示,2.5%的学生认为通过课堂教学培养的学生能力素质主要指学生做题能力,9.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5.6%的学生认为指学生提问能力,61.4%的学生认为指学生理解能力,11.4%的学生有区别于上述四种选项的自己的独特的理解,9.4%的学生综合拥有上述五种观点中的若干观点。

根据“课程(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理解情况调查”显示,11.2%的学生认为课程(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主要指课程(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36%的学生认为主要指课程(学科)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41.1%的学生认为主要指课程(学科)的最新的知识点和研究水平,4.1%的学生认为主要指课程(学科)的最新版教材的知识点,1.3%的学生有区别于上述四种选项的自己的独特的理解,6.3%的学生综合拥有上述五种观点中的若干观点。

根据“对教材及参考书选用恰当的理解情况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教师恰当选用教材及参考书,注意因材施教,是恰当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会所有学生,17.3%的学生认为是恰当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会教学内容,18.8%的学生认为是选择好的教材及参考书,采用相应方法,46.2%的学生认为是选择好的教材及参考书,注意学生实际,3.3%的学生有区别于上述四种选项的自己的独特的理解,8.1%的学生综合拥有上述五种观点中的若干观点。

根据“常用课堂教学方法的种类数量调查”显示,38.3%的学生能区分出2种及其以下的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35.8%的学生能区分出3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19.5%的学生能区分出4种,4.8%的学生能区分出5种,1.3%的学生能区分出6种,0.3%的学生没有明确表示。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6.1%的学生认为影响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在课堂上提供自学的机会,29.9%的学生认为是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学习方法指导,11.9%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课堂学习实践,35.3%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课外学习实践,3.8%的学生有区别于上述四种选项的自己的独特的理解,12.9%的学生综合拥有上述五种观点中的若干观点。

数据表明,首先,总体学生对评教标准体系的理解不一致。每个具体指标的不同理解或评价均有相应比率的人数分布(“非常不重要”选项理解没有人数分布);其次,多数学生对评教标准体系的教学态度指标的理解更加合理与深刻,83.8%的学生有正确的教学时间态度指标的理解,73.9%的学生有正确的教学要求态度指标的理解;还有,多数学生对评教标准体系的教学内容指标与教学方法指标的理解有待调整或深化,课堂教学重点应至少为四种选项理解的组合,而实际的不同组合的人员比率只为9.9%,通过课堂教学培养的“学生能力素质”应至少为学生做题能力、提问能力与理解能力的组合,而实际的不同组合的人员比率只为9.4%,课程(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应指课程(学科)的最新知识点和研究水平,而实际的拥有此观点的人员的比率只为41.1%,对“教材及参考书选用恰当,注意因材施教”,学生应自己理解到恰当选择与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根据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教学方法,而实际的自己理解的人员的比率只为3.3%,影响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因素应至少为四种选项理解的组合,而实际的不同组合的人员比率只有12.9%;最后,总体学生对评教标准体系的理解受评教标准体系的具体指标的描述制约,如“教学方法多样”指标要求中的“多样”没有相应的具体数量,而不同的具体数量对应着不同的人员比率,能区分出的常用课堂教学方法的种类数量对应着不同的人员比率,且数量越大,人员比率越小,即“多样”没有构成对总体学生的统一要求。

三、学生评教的动机、行为与建议

学生评教的动机、行为与建议直接地、全面地反映评教活动的真实情况,制约着评教活动的现实价值。

根据“学生评教动机情况调查”显示,7.9%的学生的评教动机是为查看本人成绩,能在下学期选上课,41.1%的学生的评教动机是为教师教学活动改进提供反馈信息,28.2%的学生的评教动机是为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教师授课反馈信息,8.6%的学生的评教动机不明确,2%的学生的评教动机是区别于上述四种动机的自己独特的愿望,12.2%的学生综合拥有上述五种动机中的若干动机。

根据“学生评教行为表现情况调查”显示,51.5%的学生的评教行为是非常认真仔细地填写,37.3%的学生凭印象大致填写,4.6%的学生不加思考地随便填写,2%的学生请其他同学,3.3%的学生有区别于上面四种行为的自己独特的行为,1.3%的学生综合拥有上面五种行为中的若干行为。

根据“学生对自己评教行为的评价情况调查”显示,64.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评价是客观公正的,7.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评价有明显的主观好恶,16.2%的学生认为自己很难综合判定教师一学期的表现,7.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易操作评价指标体系,1.3%的学生有区别于上面四种评价的自己独特的评价,3%的学生综合拥有上面五种评价中的若干评价。

根据“学生评教活动建议情况调查”显示,44.7%的学生的评教活动建议是坚持改善学生评教活动,22.6%的学生的评教活动建议是增加学生对自己和一起上课的全班同学的评价,19.8%的学生的评教活动建议是维持学生评教活动现状,5.1%的学生建议取消学生评教活动,5.8%的学生有区别于四种建议的自己独特的建议,2%的学生综合拥有上述五种建议中的若干建议。

数据表明学生评教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反映着教师教学的真实水平。多数学生配合学校,参加评教活动。69.3%的学生有良好的评教动机,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评教活动,88.8%的学生非常认真仔细地评教或针对教师实际情况评教,64.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87.1%的学生建议坚持改善学生评教活动,或增加对自己和全班同学的评价,或维持学生评教活动现状。

篇10

本期根据科研室计划,主要开展了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课题启动工作;参与学校教学业务工作体系的重构,形成了“菜单式”后续评价前移教学评价机制工作;加强教研组年轻骨干教师的培养,认真参加校际合作的跨校教研活动,提炼联合体教研成果等工作。现将本期工作从研究成果(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三个方面逐一总结。

一、教学督导机制的建立

主动配合教导处成立了机构;实施了课堂教学督导。使课堂到岗情况有好转,初步实现了教学督导目标。从课堂教学督导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章程和制度细化;形式较单一;队伍威性不够部分教师不够理解;待逐渐趋于常态化。建议学校采取以下措施:宣传力度加强;评价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公正公平加强。

二、全面实施集体备课

逐步形成流程框架(分散—集中—分散---实施---作业反馈--反思---记录整理—电子教案)老师基本接受集体备课这种形式。从调查和现场观察看存在如下问题:备课准备不充分有待细化落实各环节(准备什么一定要具体);备课资源的共享形式比较模糊;星期五备课,平时正常教研活动时间反而没事做;老师缺乏资源建设的意识,急需带头示范指导。建议学校采取以下措施:教学督导组全面检查教师的提前周备课准备环节(检查预案,代替教案检查);教学督导组全过程参与教研活动。在条件好的学科组尝试实施备课资源包(记录学生的问题,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注意教学智慧的积淀和传承);整合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时间。

三、重新启动了校级骨干教师评选考核机制

形成了校级骨干教师考评制度,有梯次的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引起了学校的重视,本期评选出14名校级骨干教师。但骨干教师在学科中的学术作用不明显,个性特色不明显,缺乏领头鹰。建议学校采取以下措施:理论学习加强,创建交流平台(网络、交流发言)勤于笔耕,建立骨干教师考核奖励机制。

四、积极配合教导处召开教学工作例会

形成了教学工作例会制度,使教学管理人员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形成了一种常态工作习惯。但缺少主动交流、任务色彩浓。建议改进为工作例会每月一次。

五、修订教研组、备课组计划制定形式

改学期计划为月计划,使计划的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但有拖沓现象,计划总结脱节,总结提升效果不明显。建议学校采取以下措施:教科室计划、教导处计划先与教研组、备课组计划来制定;制订表格(计划、总结一张表)通过表格引导组长们实现教研内容、形式、手段的变化。引入教组、备课组考核评价,逐渐调整学科组长、备课组长,实现年轻化,信息化。

六、配合学校各处室启动教师评价研究

学校管理层就集体捆绑制达成了共识,触动了学校的实质性工作。向教师的观念、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挑战。建议学校采取以下措施:行政推动团队考核促进同伴合作交流,改革分配制度。

七、配合教导处基本完成了教学业务工作体系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