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相关政策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流转相关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政府关注不够
当前,我国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不到位,亟需相关政策的出台来解决土地流转方面遇到的诸多难题。即使我国出台了一些关于土地流转方面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使这些规章制度无法真正的贯彻落实下来。同时我国在政策上对土地流转方面的关注力度不够,没有加大扶持力度。农民在种植和生产的过程中要承担来自自然和市场的风险,这些对农民来说是非常沉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加大对土地流转的关注力度,致力于将政策推行下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只有相关的政策真正落实下来才能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漏洞
就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并没有惠及所有的农村地区。而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农村在实行上保障项目也不够全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增强。就全国的农村来说绝大多数农民没有专业的技能,所以即使进城务工也无法获得更好的收入。如果这些农民离开土地又没有专业的技能,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势必使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农民在劳动报酬上获得的酬劳较少,而且在生病就医时在待遇上也不如城镇居民。这都使得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进一步增强。
(三)产权上模糊
产权主体的模糊使得市场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混乱。产权主体上的模糊使得农民没有获得真正的土地所有权。土地掌握在行政负责人员的手中。这样导致跟土地有关的各种纠纷不断。而且在土地承包上并没有具体的法律来约束,使得农民土地承包上的各种权利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四)市场机制存在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存在诸多的问题,市场不完善使土地流转的速度缓慢。土地流转在制度和政策上不够健全也使得土地流转在具体的操作上没有基本的规范来引导土地流转的过程,使得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纠纷时有发生。这种经常性的纠纷打破了和谐的居住环境,使得土地流转的正常程序遭到破坏。
(五)公正有待商榷
农村土地的相关制度并没有完善,使得农民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正常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土地流转能否有效的实施只能依靠相关的政府部门是否具有高度的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而农民自身的素质也成了土地流转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在具体的操作上,很多政府部门没有脱离固有的思维模式,忽视了市场和农民自身这两个因素,只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制定相关的计划,这些会使农民正常的权益受到损害,使在此过程中农民的权利得不到尊重。
二、针对土地流转的相关建议
(一)政策上不断完善
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之所以问题频发,土地流转市场混乱,究其根本原因是土地流转在政策上并不完善。我国的土地流转政策有很多漏洞。政府应该颁布相关政策使土地流转更加有序的进行。通过对农民进行一系列的补助和提供农民更多的就业空间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进一步降低。在推行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政策,使农民在权益获得保障的基础上获得实质的利益,使得土地上的权益真正掌握在农民的手里。
(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我国政府在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的时候,也应该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上下功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可以使广大的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在患病时家庭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范围和深度上的进一步强化也可以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减轻,使农民在土地流转的时候没有更多的顾虑,从而使农村土地流转更加方便和迅捷的展开。
(三)推进产权改革,使产权清晰
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其开始的第一步。只有明确的产权才能使土地流转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下去。我国的政府要将各个群体的产权界定清晰,这样可以在保护农民产权的基础上给予农民更多的权利。明确的产权界定也可以使农民的相关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使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更加明确,从而真正惠及到广大的农民群众。
(四)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
要建立和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第一步就是需要有政府的指导。没有政府的指导,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只能是一句空谈。而政府要严格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使土地流转市场变得更加公正,更加规范,使广大市场参与的主体在开放的土地流转市场上进行高效的土地流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政府要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来保障土地流转的推行。政府要对土地流转市场的参与人员进行不断的引导,让他们在有序的土地市场上公平公正的进行土地流转。在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的过程中,政府要监督中介机构做出合理和公正的定价,让双方都得到公正的对待,彼此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地流转市场更加公平和公正的开展起来。
(五)尊重农民的权利
在新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权利,使农民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自觉拥护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推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同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相关人员的违反法律或者违反规定的行为要给予大力的打击,杜绝腐败和贪污现象,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真正从农民利益出发,使农民的土地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在制定土地流转相关政策的时候,政府要听取农民的意见,让农民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都表达出来,真正从农民的角度出发,满足农民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需求,真正为农民营造一个公正的环境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篇2
土地流转较为普遍。调查显示,在252户农户中,有232户进行了土地流转,占总户数的92.06%。这表明,当地土地流转现象普遍,农民流转的积极性较高。据村委会介绍,近年来,随着红塔区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示范园区的快速建设,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规模逐渐扩大,不少种植专业合作社也逐渐成为流入土地的大户,推动了红塔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大面积流转。土地流转向经营大户集中。调查表明,2个村的农地多数流转给经营大户,其次为企业单位,再次为村民间的小规模流转。52.4%的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经营大户,27.0%的农户的土地流入企业单位,10.7%的农户在村集体内部进行流转。据了解,红塔区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吸引外来三七种植大户到春和村委种植三七,出台扶持政策,政府补助4500元/hm2,同时派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土地流转的益处。截至2011年,村委会已经有114.07hm2(占全村耕地面积的16%)土地流转用于种植三七,年租金为20250元/hm2。农民租出土地以后可以在本地打工,也可以外出打工。土地流转使得土地经营进一步规模化,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表1)。流转趋于组织化。根据总体样本的调查数据,79.4%的村民在乡村组织协调下进行土地流转,9.4%的村民完全自发流转,通过其他途径流转的占11.2%。可见,农村土地流转由原本的农户自发流转为主向有组织化、规模化、有序化方向转变。流转形式以出租为主。从调查中得知,被调查村土地流转有转让、代耕、出租和入股4种形式。中所村流转以出租为主导,占总调查户数的71.0%。租赁形式由于操作简单、权利明确而易于被村民所接受。春和村土地流转也以出租为主,占调查户数的65.3%。主要原因为春和靠近高新区,农户土地多被集体承包出租给企业建设使用。对于正兴起的入股形式,即农户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联合入股,享受收益这种形式,农户的认可度仅为7.1%,说明农户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不高,仍青睐于传统的流转形式(表2)。流转缺乏规范化。红塔区农户签订书面合同的占71.2%,口头及书面协议的农户占28.8%,形式不一,缺乏规范性。说明农民对合同意识较强,绝大多数认为应该签订合同保障自身权益,但仍有一部分认为口头协议或签订书面协议即可。故政府和村委会应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使之程序化和规范化。
2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知
对土地流转的功能的认知。根据对问卷中的问题“您认为土地流转有哪些功能”的回答,农户对不同功能的选择及比例是:①增加平均收益(40.5%);②扩大土地经营规模(29.6%);③保证粮食安全(5.6%);④不清楚(24.3%)。这表明,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认可度最优,其次为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和保证粮食安全。但是,仍有少部分村民甚至不清楚土地流转功能。在访谈中,这部分村民表示,土地流转多在乡村组织协调下进行,自己没必要了解。对土地流转约定形式的认同。中所村和春和村农户反馈基本一致,占51.2%的农户认为应该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可看出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要件性有一定认识,但仍有村民认为签书面协议(15.9%)或口头协议即可(8.3%),占24.6%的农户不确定是否该约定土地流转(表3)。对流转政策的了解。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途径主要来自于电视、广播等媒介。调查发现,仅4.5%左右村民表示了解,95.5%的村民表示不清楚。这说明村民对土地流转政策认识模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宣传教育跟不上,导致农民思想认识不足,心存疑虑,部分农民怕土地流转会失去承包权,影响自己的利益,因而宁可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弃耕,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3农户土地流转意愿
对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问卷调查结果(表4)显示,中所村71.0%的人愿意流转,其中60.3%愿意转出,10.7%愿意转入,29.0%的人选择不流转。春和村57.0%的人愿意流转,其中,47.1%愿意转出,9.9%愿意转入,43.0%不愿流转。中所村流转意愿较春和村强烈。因为中所村靠近集镇,农户流转意识较强从而易于进行流转。总体看来,农民对土地流转表现出较大兴趣,但由于近年来受持续干旱影响,农地收益较低,致使许多农民不愿从事农业生产而外出务工,使得愿意转出的农户远多于愿意转入的农户。通过调查发现,愿意转入的村民表示希望在原有承包地面积上经营更多土地,转出的村民则表示希望获得可观的租金收入,而其他村民则希望保持现状,而不愿意流转。对于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态度的农户的走访调查,46.7%的村民认为“非农就业不稳定”,这反映出农民对非农就业稳定性仍抱有怀疑态度,也可得出保障农民就业的稳定性是扩大土地流转的重要途径。有19.9%的农户认为“土地流转价格低”,说明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是促进农民土地流转的有效措施。另有17.8%的村民认为“流转了无法获得粮食”,15.6%的村民认为“土地保障作用大”。这表明,农民具有一定的恋土情结,对于农民而言,土地的保障功能大于经济功能。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该研究主要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和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不但与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及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等外因有关,还受其他相关因素制约。其一为农户外出打工比例。外出打工比例越大,家庭收入不以农业为主,则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就越高。其二为非农就业的稳定性。大部分农民担心失去土地后从事非农职业不稳定,从而更愿意保留土地。其三为农户的恋土情结。土地的保障功能仍然是许多村民的首要选择,许多农民认为流转土地后无粮食来源和失去生活保障,即使有条件也不愿意转出土地。其四为土地状况。土地流转价格越高,农民流转的积极性越高。
4.2建议
篇3
1基本情况
2015年我县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3162亩,总面积达到345192亩,总体来讲全县的土地流转表现以下特点:一是流转价格。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为每亩每年800-1400元,平均价格为950元。我县以兖梁公路为界,兖梁公路以南土地流转价格要高兖梁公路以北每亩每年约2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汶上县城周边的土地流转价格要高于远离县城的乡镇,原因是兖梁公路以南的乡镇以及城中村、城郊村经济较发达、水利条件好、交通便利,便于生产和运输。二是流转用途。今年流转的土地中,用于种植经济作物的2793亩,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2386亩,用于农业旅游项目的357亩,用于“非农”项目的834亩,占比分别为43.85%,37.45%、5.6%、18.7%。如义桥镇吸引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大力发展高档苗木、精品苗木和乡土苗木,该乡镇流转新增土地,多数用于苗木种植,三是流转期限。1至10月份流转的土地中,流转期限在2年以内的为1564亩,占比为24.55%,去年同期流转的农地中期限在2年内的2486亩,占比为15.9%。如康驿镇今年同期流转土地面积为462亩,流转期限在2年以内的为117亩,占比为25.32%,去年同期流转土地面积为968亩,流转期限在2年以内的223亩,占比为23%。原因是:土地种植成本增加过快,部分土地转入方存有短期获取最大利益的想法,土地转出方则希望土地流转价格能够逐年提高,因此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的年限有所缩短,流转期限在2年以内的土地流转面积有所增加。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土地流转的环境不够宽松。一个表现是,部分乡村干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往往对土地流转缺乏必要的干预和引导,让其放任自流的去发展威者是在工作中定位不当,行政干预过了头,出现“缺位”、“错位”和“越位”:另一个表现则是由于我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对滞后,农村土地转出户的就业环境仍然不够宽松,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依然很有限。
二是农民的旧习惯仍然根深蒂固,土地转入方流转土地比较困难。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县每年都有近30万的农民外出务工和经商,在这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仍有少数农民的恋土情节还很深,宁愿将土地交由自己的亲戚、朋友无偿代种,或者为了不撂荒土地以每亩每年200-300元的价格让邻居代种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这就使得一些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难以成片流转农民的土地,从而实现土地的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种植和经营。
三是监督管理措施力度不够、相关政策不具体。各级农业主管部门都要求要合理的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制定的相关政策比较原则,不够具体。而且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在农村土地流转的程序、手段、纠纷调处和档案管理等方面都缺乏统一的规定,都没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来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3意见和建议
一是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加强政策宣传,解决农民的思想顾虑。我县受各种历史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制约,农民的依赖思想和恋土情节由来已久,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来说都不是说放下就能够放的下的,社会保障措施的不完善不健全,农民外出就业机会的减少和不稳定、以及农民的种种担心都是非常现实的。所以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让农民能够充分地了解政策,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让农民能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一人多地少,必须要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粮食的产量,保障全国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认识到现实的社会条件下,必须要通过土地流转来进一步实现现代农业的科技化、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等。
篇4
深入贯彻实施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政策对于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主要情况
1.广泛宣传,认真落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2003年3月1日《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以来,我县采取电视、会议、培训、现场咨询等方式,把《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相关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熟悉法律并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履行义务。
我县于1998年开始,在全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延长30年的工作。到2010年底全县307个村委会,2742个村小组,8.6万余户农户全面完成合同重新签订及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工作。通过开展土地承包期的延长30年工作,使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经营自得到了长期的保障。
2.加强监督,引导流转,出台相关配套管理办法
我县农业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一是2009全县统一制订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二是引导流转。2011年上半年,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为2.5851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5%。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条件成熟的乡镇都建立农村土地规范化服务中心,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信息,做好协调服务,为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维护土地的农业用途起到积极作用。四是出台土地流转奖励办法。吉发[2011]1号文提出落实产业发展奖补政策,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迈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严格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近年来,随着土地价值的凸显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也逐年增加。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对每起纠纷都要妥善处理。
二、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宣传还不够深入,法律政策掌握不全面
由于《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的时间较短,法律的宣传普及需要很长的过程。要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土地流转政策还需要做好广泛宣传。
2.人地矛盾的客观性给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带来一定的不可避免的难度
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的有限性与人口增长,产生的客观矛盾以及在土地承包上“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带来在一段时间内使少数农民的承包权益必然得不到保障。
3.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制不完善
土地流转纠纷大量涌现,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还未成立。目前纠纷调处的办法一是上访,这就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协商调解。三是法院诉讼。
三、进一步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思路
1.妥善做好二轮土地延包后的后续管理工作
《农村土地承包法》是搞好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要继续抓好法律的学习宣传。做好二轮土地延包,妥善解决各种遗留问题,对已签订的承包合同书和发放的经营权证书不完整、不规范的,要组织人员进行修改、完善,使之符合法律的规定,真正做到“两证到户”,证书面积与实际面积相一致。
2.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
依法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推进农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制定《吉安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3.加强农村征地补偿资金的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核算,严格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规范管理。将土地补偿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纳入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内容。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补偿费的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
篇5
关键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一、引言
党的十会议召开以来,大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做到在承认产权的基础上,鼓励土地流转,同时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经营。丘陵山区作为粮食生产和农产品的重要产地,面积达到663.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69.1%,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但中国“人多地少”、“农户分化”和“城镇化”相对滞后的国情,决定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将是 “小农”和新型主体,以“小农”代耕、租赁为主要形式的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在“细碎化”更明显的丘陵山区将普遍存在和延续。这为大湘西地区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快速发展开拓了良好的渠道。
大湘西地区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和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在内的共39个县市区的广大地区,面积7.08万平方公里,占省总面积的33 %,人口1345万人,约占全省的20%,大湘西地区以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等三市州为主体。近年来,大湘西地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大大湘西开发战略,努力克服自然、基础条件不足,经济得到加速发展,但与湖南省平均水平和优势区域经济发展比,其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并不阻挡大湘西地区的土地流转进程。目前已有大量的关于土地经营权方面的研究,但由于大部分研究都是对发达地区或平原丘陵地形的土地进行研究,而对稍落后的山地地区的研究颇少,缺乏独特性。因而本文选择以湖南大湘西为研究地,来考察农村地区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开展情况。此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选取湖南大湘西地区的保靖县、永顺县、龙山县、桑植县、慈利县、溆浦县、邵阳县、江永县和江华瑶族自治县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5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4%。
二、湖南大湘西地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一)被调查农民的基本特征
从表1可知,从事农业生产的成年男性占比44.53%,女性占比55.47%,男性劳动力明显偏少。在年龄分布上,被调查农民的年龄集中在60岁以上,占比43.75%, 35~60岁的占比28.13%,16~22岁的仅占调查总人数的3.91%,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老龄化”较为突出。结合农村劳动人口年龄,再从家庭总人数来看,主要集中在五口人数之间,说明农村每户家庭人口较多,折射出农村非劳动人口比重大。
呈现的特点如下:从性别来看,从并且存在农村文化水平分层差异明显,其中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整个比重的57.82%,而未接受过教育或小学文化水平的占整体17.97%。另外,大湘西以非纯农户为主,是纯农户的4.5倍。这是由于农村地区单纯地依靠粮食作物生存的农户十分稀少,而主要是依靠外出打工或自己经营生意等方式,来补充生活来源。基于上述数据分析可见,农村土地流转的开展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
(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多元化
影响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家庭非农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状况以及社会和经济特征(张丁等,2007)。数据显示如下特征(见表2):第一,从家庭土地使用情况来看,集中在抛荒、租让他人和自己耕种,分别抛荒占据整体的33.98%,而与农村合作社仅占8.20%,而大部分呈现抛荒状态,是由于农民外出打工,无法联系,致使土地流转进度不明显。第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地广泛开展,农民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认可程度明显增强,虽然在调查总人数中,维持现状超出愿意转入高达81人次,但可看出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认可度还是持乐观态度。
(三)农民了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途径
如图1所示,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宣传主体,主要是依靠政府和村委会,分别为76和63人,然而依靠报纸、电视等途径来了解相关政策占整体的1/5,完全自发的仅为21人。综合分析,得出大湘西地区农民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主动性低,主要是依靠政府等相关组织的牵引,这也说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后续开展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三、湖南大湘西地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策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强
结合图2可知,农村极为缺乏政府作为主导力量来引导农民去认知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政策和参与流转的运行机制。农户在实施土地流转权益方式上,主要依靠财产权利、经济权益的方式,而借助国家政策来解决土地流转相关问题,仅占整体的6%,大部分主要依靠农民自身权益来解决农地流转纠纷。由于大湘西大部分农村,地处偏远落后的小山村,交通不便,以及政府在政策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强,同时大部分农村中老年人受传统小农思想的束缚,加上少部分农村地方势力浓厚等原因,很难吸引客户对农村闲置土地,进行大面积的承包,更不能使土地流转政策效用得到发挥。
(二)农民土地权益易侵犯、保障不充分
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程度较低、乡土性十分明显、流转合同不规范的问题突出,不仅存在口头约定形式,特别是法律意识淡薄(亓宗宝等,2008)。根据表3得出如下特征:其一是农民在土地经营方式中,选择签订合同的方式比重仅高出口头协议的5.86%,但由于口头协议比重大,加上流转期限也存在较高的流动性,折射出大湘西农民的维权意识淡薄,一旦发生纠纷,往往受损失的是农民。其二是农户在处理纠纷时,以双方协调处理方式为主,占据整个比重的41.02%,而选择政府或村委会协调的则占据33.98%。这暗示政府在保障农民权益方面,仍需有所改善。其三是农民在土地流转活动开展中,关注地主要是流转中的收益、便利性以及法律保障等因素。从现实角度考虑,尽管采用政府的强制性保护措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事实上,现有的农村土地保护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政府的农地保护行动出现了政策失灵,信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所以,这也导致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将土地进行流转的原因之一,健全土地明细法律保障机制刻不容缓。
(三)农民的收入低、不稳定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主要矛盾表现在,现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流转方式规定不明确和流转登记制度不科学(杨光,2011)。大湘西大部分农村受人文和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存在部分地区土地结构调整与社会新形势发展要求相脱节的现象。结合表4来看,农民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和土地耕种的方式,来维持生计,其次是受农村市场的影响,一些村民对土地经营权流转下的土地以及政策保障缺乏信任,不愿流转土地,导致有些土地集中难,给土地规模经营造成一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高比例的“缺劳动力、种地不赚钱”等因素上。
一方面由于存在大部分农村落后生产方式和社会先进生产力的矛盾,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充分以及土地生产需要巨大的劳动强度等因素,致使农民对种地失去了激情;另一方面受农民先天的意识分散性和利益短浅性影响,在土地收入面前显示无比的脆弱性。通过数据显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情况时,选择变更经营权的占据62.89%,这表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持续开展的波动性大。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导致农民土地收入低。
四、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农地流转环境
土地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对农民生存最重要的保障,是农民的“命根子”,但是在本质上来说,土地仅仅是一项完全意义上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却赋予其本不应由其承担的责任(张征宇,2013)。为了大湘西土地经营权流转在广大农村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政策和经济环境,我们则要做到: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是给予信贷支持,在流转过程中,提供适当的贷款资金作为扶持。三是优化外地客户来农村承包经营土地的扶持宽松优惠政策,提高自我保障能力。此外,应建立农业保险和风险基金,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来扩大农户自身的农业保险范围、加大对流转项目的监督力度,积极发展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 培育农业经纪人,促进农村基础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推进法律保障体制,发展土地制度
为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给农民提供相应法律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总体上要保证农地确权颁证、因地制宜培育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以及完善农地产权治理结构(刘志文,2011)。第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中农民权利的法律法规。第二,界定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托双方资格,明确各自权益和义务,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第三,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登记制度,针对农村土地建立起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耕作权为体系的土地物权登记和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稳定农户的承包关系,完善土地延包细则,适当时在原协议的基础上延长承包期,获得更长的使用权。在法律的保障下,土地流转形式越走越好。
(三)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土地流转
建设良好的农村经济环境,需要政府、地方企业和农民共同合作。逐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养,更新教育观念, 改变农民现有的温饱思想, 强化人口的素质意识,定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学习适用的技术。做到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结构,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增收方式,这将有利于创造一个积极的农村经济环境,提高农民整体收入。使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人口外流,也保证了农村足充足劳动力供给,有利于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地持续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丁,万雷.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4年的15省(区)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7(02).
[2]亓宗宝,史建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实证研究――从9宗诉讼案例谈起[J].农业经济问题,2008(01).
[3]杨光.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缺陷与完善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11(10).
[4]张征宇.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12).
[5]刘志文.建立和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J].农村经济,2011(12).
篇6
一、项目概况
高店乡平河村土地流转工作项目涉及37个村民组,总户数672户,总人口约3300人(其中外出打工人员约占百分之二十五),土地近10000亩;该村2011年被县国土局确定为省级土地整理项目,2011年11月份开始实施土地整理,预计2012年5月上旬土地整理完成交付使用;结合天时、地利我乡适时开展平河村土地流转工作。
二、工作步骤
1、广泛走访调查村民对土地流转的意愿;
2、拟定土地流转工作方案;
3、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对土地流转工作方案进行讨论研究,并修改完善;
4、召开动员大会向全体村民通报土地流转相关政策并张榜公布;
5、根据各村民组实际进行土地登记丈量、人口界定和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等工作并进行“三榜公示”;
6、正式展开土地流转工作。
三、评估依据
1、与周边地区同类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研判;
2、征求意见座谈会情况;
3、实地走访土地流转对象户,了解其对土地流转方案的态度。
四、评估情况
根据对各类因素的综合评判,该项目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点有:
1、自2012年2月开始,对土地流转方案从酝酿到草案的制订出台,先后召开了4次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了包括村民组长、党员代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群众代表、村民代表及部分土地流转对象户参加。2012年4月14日,召开了全体土地流转对象户代表计80余人参加的土地流转动员大会,对土地流转方案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在会后张榜公示,进一步征求群众意见。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大部分群众对土地流转方案表示认可,但仍有少部分群众不愿进行土地流转。
2、平河村土地流转与高店社区租给嘉业现代农业有限开发公司的土地(土地涉及东风、枣树、万圩村民组,以种植蔬菜为主)有一定的可比性,地域上相邻,时间上接近,但二者租金标准有出入。嘉业现代农业有限开发公司每亩租金按照国家当年中籼稻保护价600斤标准给付租金的模式,而平河村土地流转租金支付模式是每四年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与承包人签订一次合同,承包人有优先承包权,按照近年国家保护价情况,今后四年,每年每亩租金为600元,四年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租金,二者租金有出入,有可能引起平河村群众攀比。
3、很多群众对土地承包大户能否按时如约支付租金存在疑虑,影响土地流转。
4、有少数群众或因年龄偏大,对土地有深厚感情,或因无偿做亲戚、邻居(全家外出打工)的田地,存在个人利益问题,不愿进行土地流转。
五、工作对策
1、严格按照土地流转方案操作,公正、公平、公开,不乱开政策“口子”;
2、对于少部分对土地流转政策有异议,不配合土地流转工作的群众,采取暂时不动的策略,杜绝用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强行进行土地流转,避免矛盾激化;
3、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取得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极少数不理解、不配合的群众,由乡、村干部包保,充分挖掘其社会关系做思想工作,必要时由乡主要领导亲自出面,沟通疏导;
4、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并通过他们加深与其他群众的沟通交流,加强感情,用温情感化的方式推动土地流转工作推进;
5、及时足额兑现租金,按照平河村两委与承包人达成的流转意向:承包人在签订合同后,7天内将100万元资金打入村集体经济账户,作为履约保证金。承包人在秋季收获前将资金全部汇入村集体账户,否则不得对在地作物进行收割。按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土地流转合同由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与承包人进行签订,乡政府作为见证机关,如果出现承包人不能按时支付租金的特殊情况时,乡政府将支持村两委、土地流转合作社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进行维权,同时对老百姓租金的损失,乡政府予以承担并进行垫付,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失。
6、切实树立维稳意识,一旦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发现不稳定苗头,立即处置;发现较大规模不稳定因素时,立即暂停实施,待问题化解后再继续开展。
篇7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引进一批企业、培育一批龙头、实施一批项目、建设一批基地、创建一批合作组织”五大工程,努力构建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二、目标任务
全区除镇保留200亩成片油菜种植作为旅游观光外,镇、全面退出传统油菜、小麦种植。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各方责任
年,区政府已经成立加快都市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纳入街镇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考核范围,严格兑现奖惩。各有关街镇也要相应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工作方案,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作合力抓,层层分解任务,逐级明确责任,建立考评制度,制定奖惩措施,确保今年农业结构调整任务全面完成。
2、广泛宣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年,区政府制定了《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都市农业发展若干意见》,在市里出台奖补政策基础上,降低补助门槛,扩大奖补范围,今年继续执行。同时,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的企业、项目,区里将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奖补。各有关街镇要利用明白纸、宣传栏、村务公开栏以及对接会、观摩会、推进会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让农民了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意义和相关政策,教农民算投入帐、收入帐,用身边的人、现实中的事和实实在在的效益,激发农民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完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有关街镇要认真分析本地自然资源、经济、技术、劳力等具体情况,着眼农业长远发展,完善已有规划,重点加强长远规划区的沟、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园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4、流转土地,引进一批农业企业
精心装农业招商项目,全方位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企工作。积极引导农户在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流转土地。以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和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成片开发,促进都市农业发展。
5、科技培训,做好结构调整服务工作
利用农技干部专业优势,同时聘请安农大、农科院专家举办各类科技培训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一批农业生产积极分子走出去,到外地参观学习。区农技人员分成5组分别蹲点片5个街镇,进村驻户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帮助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强优质蔬菜、瓜果新品种的引进、筛选、示范;重点推广育苗技术、蔬菜瓜果病虫草害生态控制技术、新材料应用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协助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6、农超对接,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区相关部门要积极搭建蔬菜瓜果产销联系平台,落实蔬菜产业“绿色通道”政策,组织参加省、市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帮助农民、合作社和超市、连锁店、饭店等加强合作,解除农民因结构调整产品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四、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谋划分解(9月10日—9月30日)。重点工作括:
(1)制定今年秋冬结构调整实施计划,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
(2)对照目标任务,将计划调整任务落实到村(居)、组,细化到具体品种、面积。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9月30日—10月30日)。重点工作括:
(1)按照时间倒排、任务倒排要求,推进各项计划任务落实;
(2)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3)镇、烟墩街道各安排一处结构调整典型基地;
(4)实施一月一汇总、一旬一通报制度。
3、第三阶段:总结评比(10月30日—11月25日)。重点工作括:
篇8
1乡镇土地流转现状
自从第二轮土地承包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步伐越来越快,农村有效劳动力越来越少,促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呈逐年递增之势,流转的面积不断扩大,所涉农户不断增多。耕地逐渐流转到了少数有技术的劳动力手中,使劳动生产既减少了人力,物力,又降低了耕作成本。土地流转类型可分为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比例不均,其中以转包为主。
2乡镇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虽然乡镇土地流转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流转中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2.1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大多是农户间自发进行的,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采取口头协议进行土地流转的仍然存在,没有通过签订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即使签订合同也存在合同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部分流转行为还存在违法流转问题,表现在超越土地承包期流转和流转合同内容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不规范的土地流转行为,既导致承包关系混乱,又容易引起土地矛盾和纠纷。
2.2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
土地流转与土地流转市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土地流转可以促成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但目前乡镇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更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严重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
2.3土地流转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乡镇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有差异,土地流转工作进展不平衡。其中有些乡镇土地流转的比例较高,集中连片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较多;而地势复杂、人均耕地数量不多的乡镇,土地流转率较低。
2.4土地流转条件不成熟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受让方往往要求地块相对集中、面积足够大,但有流转愿望的农户所承包的土地往往面积少、地块小,要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需要承包土地的农户一致同意,而有的农户不愿转出土地,这些客观因素使那些有流转愿望的农户难以实现土地流转。
3充分认识推进土地流转进程的意义
推进土地流转进程这是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土地经营方式转变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更是农村经济稳定,化解农村矛盾的重要手段,还是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主要手段。
4加快土地流转思路
以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强化示范带动为重点,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基础,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指向、加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为突破、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管理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5加快实施土地流转措施
5.1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这里所说的经营主体是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5.1.1鼓励注册,扶植新型经营主体。一是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建立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制度,明确登记办法、认定标准,引导扶持农业大户兴办家庭农场,鼓励青年农民、大学生创办家庭农场。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鼓励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家庭农场集中。二是鼓励发展合作组织。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质量”的要求,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深入开展“服务成员好、经营效益好、利益分配好、民主管理好、示范带动好”为主要内容的“五好”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创建国家级示范社。三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要求,鼓励龙头企业参与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循环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鼓励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的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等设施;鼓励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等管理体系认证,创建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5.1.2给予政策支持,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即通过财政扶持、项目扶持、金融服务。对流转合同手续完备、形成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主体给予补助;对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有关部门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和项目,优先扶持。二是信贷支持。金融机构要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有效解决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贷款难”等问题。三是加强技术指导以及落实农业生产配套用地政策等。5.1.3加强人员培训。就是对实施主体的管理人员进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对生产人员进行生产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经营管理的能力和生产技能,并逐步实现认证化的新型职业农民。
5.2加快土地确权、颁发证书
土地入户权属调查和测量地块成图工作处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中间环节,是关系土地确权公平公正有效的有力依据,可以以一些乡镇为试点,进行现场测量、确认,确保面积、界限等清楚无争议后成图,为下一步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做好准备,力争土地流转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5.3创新土地流转方式
一是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二是通过合作社将社员承包土地集中起来,对外招标开发,或者集中经营,收益按合作社章程进行分配;三是鼓励外出务工又不愿放弃土地、有意流转土地的农民,采取各种形式把土地流转给专业种养大户、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四是对农村四荒资源,引导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使土地相对集中,改善土地少而散的状况,发展高效农业,兴办各类家庭农场;五是鼓励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农户等以资金、技术、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物、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作为股份,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兴办公司制农场,实行企业化经营。
5.4加快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
5.4.1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培训力度,逐步建立网点布局合理、人员业务精通、网络传输高效、资源共享具体的网络服务平台,提高土地流转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和共享性。5.4.2建立土地流转仲裁机构。建立能够订立土地流转合同,解决土地流转纠纷,建立土地流转档案的仲裁机构,确保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5.4.3出台土地流转服务办法。建议出台促进全市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调动农民土地流转和经营主体规模经营的积极性。
6土地流转应注意问题
6.1坚持法律底线,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行流转。6.2完善土地流转手续,注重土地流转过程合法性。6.3进行土地流转要规模适度,以家庭农场为主。
7下一步工作思路
篇9
【关键词】新化县 土地流转 服务体系
一、新化县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
(一)整体土地资源信息
新化县隶属于湖南省娄底市,辖区总面积3462平方公里,人口为140万左右(内容摘自新化县政府官网,为2012 年末数据),呈现典型的地广人稀情况。新化县土地总面积535.0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2.68万亩,林地面积286.08万亩,可垦面积25.46万亩,宜林面积11.48万亩,河流面积35.63万亩,茶果面积6.05 万亩,其他面积97.69万亩。土地资源相对于新化县总面积所占比重大,不存在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且新化县林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地理位置上新化县位于雪峰山东南方向的山麓附近,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理论上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雨量充沛,考虑到雪峰山的地形抬升作用,新化县同样具有丰富的水能和发展水电的条件。从理论上新化县具备成为一个侧重第一产业的农业大县的潜力,而事实的发展情况则远远不如预期,应着重考虑人为因素在其中的影响。
(二)农村居民利用土地现状
通过本次调研中发现,新化县农民使用的农用土地利用方式单一,土地集中利用化程度低,有91.67%的被调查者家中的农用地为耕地,12.5%为林地,另外5.83%为给别人耕种。另为,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由于当地的土地管制相对困难和历史因素,新化县农村农民居住点数量多、分布散,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新化县农用土地流转的现状
(一)农村居民对土地流转持开放态度
在看待农用土地流转的问题上,95%的居民愿意土地流转,他们认为耕地很辛苦但是收益较低,耕地的积极性较差。同时,86%的居民认为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二)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可信度有更高的要求
绝大多数村民表示若想解决土地流转的问题应该首要想办法规范程序,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权益。相应地,63.16%的村民希望采用书面合同的形式确立流转字据,使土地流转更具可信度和公信力。
(三)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与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呈正相关
根据走访的村庄情况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交通便利性就越高,政策的指导效果也越强;反之亦然。例如,相对于进军村,经济较为发达的黄西村,居民的土地耕作的积极性差,辅之较好的信息化程度和信息透明化,土地政策宣传和指导更加完善,强化了居民的流转意愿和可流转比例,良好的基础交通设施,则大大降低了承包者的物流成本与风险,三者相辅相成,对于农用土地流转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土地的可流转性趋向于两极化。
(四)同村居民对于土地流转的认知和态度存在较强的统一性
同一个村的居民接受相对统一的教育和文化,拥有相同的公共设施和经济环境,导致他们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化群体,因此新化县同一个农村居民在对待土地流转的认知和态度上,相似性可达到85%,即使情况相似的村庄,相似性也有所降低。
三、农用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对土地流转政策和土地管理法知之甚少
在被调查的120名村民中,有67个村民对土地流转政策不了解,约占55.83%;有98个村民对土地管理法不了解,约占 81.78%。考虑到当地村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不高,且被调查者的年龄大都在30岁以上,这样的一个比例还是比较符合现状的,但仍然是比较高的一个比例。村民对土地流转政策与土地管理法了解得少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流畅性。新化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村民对政策与相关法律知识的缺失有关,虽然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得这个问题,但是该问题与土地流转状况的影响是双向的。
(二)政府缺少相应的指导工作或者指导工作缺少合适的指导方法
在被调查的村民中有37.5%的村民表示当地政府从未进行过土地流转政策方面的指导,27.5%的村民表示很少或者自身不知情政府是否进行过相关工作,剩下35%的村民表示政府有进行过一定的指导。从这个比例来看,被调查的六个村庄中的大部分村庄还是缺少相应的指导工作,而35%或者略高于35%的一个比例还是偏低,而且根据调查结果来看,35%的比例大都出自一两个有进行指导工作的村庄,所以可以得知村庄与村庄在关于是否对土地政策进行指导是有明显的的差异性的。而在于部分该比例较低的村庄的村长进行交流的时候,他们也表示进行过相关的工作,只是村民不能了解他们的意图,考虑到当地村民的受教育水平,政府理应对指导方法进行相对应的调整。
(三)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流转制度不够完善
在被调查的120人中有97.5%的村民表示当前村里进行的土地流转都是属于完全自发的,而在村民不了解土地流转相关知识和政府指导工作不够到位的前提下,土地流转的程序自然是相当不规范。农民出于对自身的利益的考虑将农用土地转为他用,或者立下口头协议后将农田转为他人使用,而这些行为统统是没有法律作为保障的。而另一方面土地流转制度还是不够完善,尤其是监督方面,基层工作人员很难将土地政策落实有客观也有主观的原因,在调查中,极大部分的村民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多做些工作来帮助村民进行积极的土地流转,他们认为合理的、正确的土地流转能够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提高村民的收益。政府工作人员对于土地流转工作不上心一方面有工作侧重点不同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也是缺少相应的监督体系与信息管理体系,在新化县有许多农村的信息是相对闭塞的,而在调查中仍有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对自村的土地信息不甚了解,而监督体系的缺失则导致了负责该方面的工作人员不会讲更多精力用于精进业务能力以及更好地村民提供服务。
(四)各种原因导致的土地分配不均匀使得土地流转更加困难
由于自然灾害、上一代的分田政策的影响,本次接受调查的农户绝大多数人所拥有的土地都有零碎、面积小且分布不均匀的特点,这样的情况也使得在大面积土地流转以及土地产权的明确上会有比较大的困难。
四、解决土地流转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村民的土地知识和相关政策的教育
针对村民对土地政策及土地管理法了解程度不够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村委会和基层乡镇政府可以成立土地流转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定期下到基层,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对村民进行相关的知识教育,帮助村民更好地理解土地流传政策、土地管理法以及合理的土地流转能够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印制宣传手册、发放相关书籍等方式提供村民一个可以学习土地政策等知识的环境,提高土地流转相关意识与知识水平。
(二)健全服务体系,强化土地流转服务
政府要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强化土地流转服务。目前,当地土地利用情况与流转情况不太理想,闲置的土地资源多切较为零散,农户与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此,政府部门要使零散土地资源集中化,使农业形成规模效应,积极寻找合适的承包商,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村民利益最大化,同时,加大水利设备等基础农业实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完善土地流转监督机制
目前的土地管理监督机制极其不完善,存在村民土地流转动作不规范,承包商损害农户利益,农作物试点工程有黑幕等诸多问题,这说明了完善土地流转监督机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土地流转监督机制一要监督村民用地的合法性与土地流转的规范性,对农用土地挪作他用,破坏耕地等行为从严查处;二要监督土地流入方的土地经营状况,防止土地流入方因其经营不善或非法行为使村民利益遭受损失;三要监督政府行为,政府作为土地流入方与流出方之间的第三方,掌握着大量重要信息,加大信息流通与透明化,防止黑幕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11).
篇10
[关键词]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土地规模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125-01
土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
一、理清思路,与时俱进,加强土地规模经营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农村改革步伐的深入,土地和土地经营者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而这正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阻碍。因此,我们要提高现阶段的认识,加大力度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增强深入改革的主观能动性,使规模经营模式成为吉林省农业发展的根本推手。
希望能结合我省各农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开设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标语、派发宣传手册、利用相关广播媒体配合组织相关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广泛宣传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积极意义,大力宣传农业部出台的相关政策,让广大农民真正了解农村的精神实质,自愿融入到改革当中去。
二、坚持原则,不断创新土地规模经营的形式
要想实现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严格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原则;2.坚持合法、不强迫、适当得利的原则;3.坚持整片、集约经营的原则;4.坚持依规管理、顺势推进的原则。
在秉承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通转让时可采用以下形式:[1]
第一,规模民营经济推动型。即引导规模及以上民营经济企业、涉农龙头国企等涉农经济主体投资现代农业,大面积、高效率开发土地经营者流转的土地,或者采取经济主体加农户和合约农业的方式,拉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二,致富能人带动型。即积极鼓励当地有致富能力的能人,提供资金、进行技术培训、实行固定经营管理模式,对闲散或产量低下的土地进行承包,带动农户走上规模经营道路。
第三,农村土地合约经营型。根据不同产业形势,以村级为单位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组织,支持其规模经营土地经营者的土地。
第四,土地经营者协约流转型。即积极鼓励土地经营者之间以协约形式租赁、轮换流转土地承包收益权,鼓励承包土地经营者委托第三方和土地流转专业服务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
第五,荒置土地代为管理型。即对荒置一年以上的承包土地,村集体可按规定代为使用,收益归代耕者所有。
三、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合作社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第一,抓好土地流转,解决好规模经营土地怎么来的问题。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解放思想、大胆尝试,鼓励和支持多种流转形式,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第二,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解决好谁来规模经营土地的问题。要按照“市场引导、政府助力、分类引导、顺势而为”原则,大力培养、培育专业大户,加快发展“草根”农场,持续壮大要素经营者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发展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快构筑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服务体系。[2]
第三,狠抓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解决好规模经营土地用途的问题。依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增加粮食单产,着眼高效生态农业,把单一生产转化为效益生产;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采取家庭农场兴办、种植大户领办、合作社创办等方式,建设高标准种植、养殖农产品基地;加大招商力度,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发展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高端农业,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第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好土地规模经营后的农民出路问题。要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流转土地有意愿;加快发展二三产业,让流转土地的农民能就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进城农民有保障。
第五,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保障问题。要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总之,土地规模经营问题主要涉及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和农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这就需要各政府能通力协作,把握本职工作。为我省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构建良好的条件和政策大环境,为加快吉林省农业规模经营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