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激励措施和方法

篇1

在一所学校里,无论是校园文化建设还是课堂改革,无论是学校规划发展还是学生养成教育,都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的处事态度、工作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质量。而长时间单调、繁重的教学生活,或多或少的都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因此,如何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就成为每一位学校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提到调动教师积极性,很多学校管理者马上会想到通过多发奖金和物质奖品的方法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这的确是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被教师接受的一种方法。但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来说,有限的经费维持平时的办公开支还捉襟见肘,根本就拿不出用于奖励教师的“富裕”钱。因此,在农村中小学,我们必须把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点放在精神奖励上,让教师发自内心地去爱教、乐教、愿意从教。

一、弘扬主旋律,宣传新的教育政策,对教师们进行正面引导

目前国家的教育理念已经开始改变,例如:从提倡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转向鼓励中小学教师发展自我、成名成家;从大规模的合校并点转向区域化、均衡化的教育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改变科目的分值设置,改变功利化的教育模式,让教育回归原生态。为了提高教师地位,对教师任职资格制度也进行了改革,提高了获取教师任职资格的门槛,即使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也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才能取得教师任职资格证书。此外,教师职称制度也在逐步改革,在中小学教师中已经开始增加正高级职称的名额。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正面信息的传达让教师知道国家正在想办法提高教师待遇,引导他们积极地去对待教育工作。

二、学校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做到规范化办学 学校的管理制度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涉及学校所有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尊重广大教师的意见。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分以下几个步骤:1调查研究。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不调查不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所以第一步就是调查研究、了解实情。2.组织教职工委员会讨论,拿出初稿。3.把初稿分发给教师并征求他们的建议。4.对教师提出的建议进行汇总并提交教职工委员会再次讨论定稿。5.学校大会公布实施。

比如:《沙河五中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就是在教师全员参与的情况下制定的,并且随着学校实情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修改的过程也是透明的,完全是由教师讨论并提出反馈建议,学校再组织教师代表整理建议,并依照大多数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发放绩效工资时,学校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于分配结果教师也都能够欣然接受。.

三、学校管理者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自身的素质

1.借助榜样的力量。首先,学校管理者要做教师的榜样,要求教师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做到、做好。在道德标准、思想作风上,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做教师生活中的楷模;在教学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做教师工作中的领路人。其次,从我校教师队伍内部找典型、树榜样,比如我们学校的崔然老师课堂教学理念先进,善于创新,在教学改革上常有突破,就可以把她作为课改榜样;陈捧书老师,埋头苦干从不计较工作得失,30年如一日,教学工作从未放松,可以作为师德楷模。身边榜样的力量,更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2.学会服务于教师。作为学校管理者,不应高高在上,而应多为教师服务,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帮助他们,在业务上指导他们,融入他们中间去,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一直要求教师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中也是不现实的,对此,我们大胆提出了“家庭第一,健康第二,工作第三”的口号。让教师看到学校管理者对他们的爱护,当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校管理者的关心之后,反而会做到“工作第一,健康第二,家庭第三”。我想这也许就是《孙子兵法》上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吧!

3.学会与教师沟通。教师是小知识分子,普遍爱面子、自尊心强,在与他们沟通时要适时、适地、适度。对于个性特别强的教师,要运用多种渠道进行沟通,要给教师讲明道理:要想获得自尊,就必须自强,要想在工作中做出成就,就必须有勇于献身的精神,有投入才会有收获。不实在、不踏实、不努力、不奋斗、不积极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四、规划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教师们树立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

教师长年在学校里闭门教书,从初一教到初三,又从初三教到初一,视野被固定在一个小范围内,有的教师经过几轮教学小有成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进而产生职业的倦怠。因此,必须要把老师从自满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要为教师谋划专业发展之路,促使他们不断充实自己、改变自己。

1.给教师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学校管理者在规划学校愿景的时候,要帮助每位教师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制定个人的发展计划。例如:为了让教师认识到自身价值,看到自己的发展潜力,学校每年都要组织一些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学会沟通.找回自信。

篇2

关键词: 教学管理 激励机制 人本关怀 结合

一、引言

目前,为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普遍在教学管理中加强了激励机制的建设,从而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有了一股强大的活力。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现行的激励机制,从形成到运行,整个过程通常都是紧紧围绕着高校的教学工作目标而展开,对事不对人,见物不见人,结果造就了思想狭隘的人,心理封闭的人,缺乏人性和生活热情的人,从而使激励机制的持续运行遇到了巨大的障碍,教学管理活动中的人文关怀成为这个时代强劲的呼唤。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活动中,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激励机制的形成和运作过程的始终,既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激励机制在形成过程中与人本关怀的结合

激励是指根据活动参与者的心理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来激发参与者的动机,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使之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心理过程。有效的激励手段必须符合活动参与者的心理需要。激励机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运用激励方式启迪参与者的心智潜能的工作系统。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地调动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使管理活动获得良好的效益。

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指这样一个运行系统,它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要,运用相应的刺激手段去激发其动机,利用设置明确而有意义的目标去引导他们的行动,把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个人的心理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它是以人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核心,以个人的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的共同目标为引导,通过给予成员充分的授权和信任,以及成员的积极努力,从而实现成员全面、自由的发展。

激励机制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实现与人本关怀的结合,就要注重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全面把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要求

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和积极性都是与人的心理需要相关联的,是由动机推动的,而动机的产生是由人的心理需要和外界刺激交互影响的结果。管理者只有通过研究人的心理需要,了解人的动机规律性,才能预测人的行为,引导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个人的心理需要,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分为以下五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前一种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后一种需要才会渐次出现。

高校教师和学生是两个高智慧群体,一方面,他们的心理需要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即他们都特别需要得到尊重和价值的自我实现,渴望事业上的成功和自己才能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需要又存在着丰富的个性差异。教师的心理需要随着年龄、学历、职称的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迫切得到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学历和职称不高的教师尤其需要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学生的心理需要也因人而异,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重点需要极大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决定毕业后即就业的学生,他们侧重于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总之,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要,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层次性和差异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设置激励的过程中,要全面把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要求,把共性和个性统一起来。只有这样,设置的激励措施才能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愿意自觉遵守的制度。

2.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

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不仅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他们都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管理。在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构建的管理模式行之有效,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塑造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它既是学校奋斗的目标,也是组织成员努力的方向。在形成共同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征求组织全体成员的意见,要注重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以便确保共同目标的代表性和正确性。

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之后,制度性约束少了,为了保证高校教师和学生努力方向的正确性,可以考虑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来引导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考评他们的实绩。为此,需要以共同目标为框架,在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分别制定长、中、短不同时期的具体目标,再将其分解到各院(系)和教研室,进而分解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团队。有了明确的目标,学校既可以考察教师和学生的绩效表现,又可以使他们努力的方向不会背离组织的共同目标。

三是设置激励措施。在设置激励措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认真调查分析,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各种心理需要,然后把这些心理需要的满足同高校教学管理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使搞好教学、努力学习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四是监督执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必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为了保证这种管理模式能够顺利实施,学校必须委派具有一定职位的领导,或采用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对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协调和监控,以确保它取得预期的好效果。

3.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激化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而动机通常是与人的心理需要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要既有共性又有层次性和差异性,这决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应该具有多样性。常见的激励措施有:

(1)关怀激励。它是指教学管理者对下属的生存状况、工作辛劳、个人前途等给予发自内心的关怀、理解、信任和肯定,并积极为他们创造有利于个人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实践表明,关怀激励能够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目标激励。它是指通过给予教师和学生设置合适的奋斗目标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弗罗姆的期待理论指出,目标效价越高,期望概率在中等以上,其激励作用越大。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各项工作都必须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检查及时、评估公正,这样才能发挥目标激励的功能。

(3)反馈激励。它通常是指通过给予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效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的信息,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内部动机,进而调控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活动,以便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及时、客观地开展“工作检查”“小组互评”“年终总评”等反馈激励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奖惩激励。它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名符其实的奖励既可使受奖者得到社会的认可,又可满足其自尊的需要,因而可以充分激发其工作和学习的热情;恰如其分的惩罚同样可以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善于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奖惩结合,而且保证奖惩及时。

此外,还可以设置榜样激励、政策激励、竞争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等多种形式的激励。转贴于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设置激励措施时,除了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需要,设置多种形式的激励,还要特别注意激励的及时性和适度性,使激励的强度和数量与业绩的大小、贡献的多少相称,而且要注意做到及时激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保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4.建立科学的监控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监控评价机制是推进激励机制人本化的有效保证。因为只有科学的监控评价机制才能对教师和学生的绩效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激励措施真正起到调动和保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的效果。

在建立和完善教学监控体制时,要同时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根据组织的共同目标,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制订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使管理者在监控和评估的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二是要在高校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办公室和教学评估办公室,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办公在教学指导和监控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利用教学评估办公将教学评价制度化、长期化,并把评估结果和及时、适度的奖惩激励结合起来,以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三、激励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与人本关怀的结合

激励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实现与人本关怀的结合,目前,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采用刚柔并举的运作方法

制度化的管理属于刚性管理的范畴,它可以使管理过程做到规范有序、有条不紊。激励机制采用制度化的刚性运作,它可以使监控、评估、奖惩做到有章可循,切实保证运作过程围绕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展开,它具有短期效果明显的特征。但是,刚性管理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对组织成员进行人文关怀,容易导致组织成员内心世界的封闭和生活热情的缺乏,从而大大降低组织成员的生活质量,这给管理工作的持续运行带来了致命的障碍。

提倡激励机制刚柔并举的运作方法,就是要在制度化的运作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融入人文关怀,无论是质量监控、绩效评估,还是奖惩实施,都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反映,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具体来说,就是要对监控过程、评价结果做客观分析,对刚性制度进行柔性分析;在进行奖惩和分配时,更要注意在执行刚性制度时体现人本关怀的精神,把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统一起来。对于因为运作过程出现特殊困难而致效果不佳者,要给予真诚的理解和关心,可以考虑对其减轻处罚,甚至给予必要的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克服更大困难而取得优良绩效者,要给当事人上浮奖励,以保证其心理平衡。

2.增强激励机制运行的透明度

透明度是高校教学管理激励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透明度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激励效果的好坏。有透明度才能产生激励效果,如果是暗箱操作或者过于强调主观作用,不仅达不到激励的最终目的,还会大大挫伤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结果反而使激励机制成为管理工作的障碍。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运行激励机制时,要增强运作的透明度,让广大教师和学生明了激励机制的整个运行过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绩效进行监控、评估和奖惩,从而实现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目的。

3.确保激励标准的稳定性

奖励激励是一种诱人的直接物质利益分配,必然会涉及很多人员尤其是部分领导的利益关系。如果个别领导此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便根据自己的绩效状况来修改激励标准,就会破坏激励标准的稳定性,从而使激励作用降低。因此,在实践高校教学管理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当已定的激励措施与领导的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领导要发扬高尚的风格,要以大局为重,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也要保证激励标准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使激励机制产生正面的真实效果。

4.切实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与人本关怀结合的激励机制,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实施效果受执行者的素质制约。这种激励机制的运行,要求管理者既有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相关的科学知识去指导,更需要管理者具有相应的管理素质。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水平偏低,为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管理工作者应该加强以下方面的修养:一是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知识;二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三是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四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克.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11103

1实证分析

1.1调查对象的选取和抽样方法

调查时间:2014年3月-5月。

调查地区:选取陕西省民办高校分布较多的城市:西安。

调查对象:西安五大民办高校(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京学院、欧亚学院)的部分教师及管理人员。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实地访谈。

其中问卷调查方式:进校发放调查问卷,每校发放100份,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发放数量:500;问卷回收数量:485;有效问卷数量:478。

具体样本分布如表1。

表1样本分布表

学历分布本科占23%硕士占73%博士占4%

性别分布男性27%女性73%

职称分布无职称教师9%初级职称9%中级职称50%中级以上职称32%

年龄分布35岁以下

占46%36-50岁

占36%50岁以上

占18%

任现职年限1年以下

占5%1-3年

占9%3-5年

占54%5年以上

占32%

回收有效问卷478份中,将其分为415个训练样本和63个检验样本,训练样本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任用制度、评价激励机制对流失率影响的模型,检验样本作用是评估该模型预测的准确性。

1.2数据分析

1.2.1教师对现有任用制度、评价激励制度的满意度调查

数据分析显示,50%以上的教师对现有的激励机制不满意,49.12%的教师认为学校当前的评价制度不合理,35.25%的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当前的任用制度不合理,这说明陕西民办高校目前在任用制度、评价激励机制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急需改进。

表2陕西民办高校教师对现有制度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内容是(%)否(%)不清楚(%)

学校制定的创新激励是否合理38.7051.2510.05

当前激励政策是否能满足学校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35.255113.75

所在学校当前的激励制度能否有效提高教学与科研积极性3654.269.74

所在学校当前的评价制度是否合理42.7549.128.13

所在学校当前的任用制度是否合理46.4535.2518.3

表3陕西民办高校教师对当前不同激励

政策的满意度对比分析

人数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极差

科研奖励10079.88.22639532

教学奖励10054.114.66259065

升迁机会10058.516.08169276

在西安某民办高校受访的100名教师中,学校对科研突出者的奖励措施方面(平均分79.8)是教师们最为满意的;而对于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给予的奖励方面(平均分54.1)是最不满意的。建议各大民办高校提高教师们的教学奖励力度,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教学评价的合理性。

根据离散程度(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极差),教师们对升迁机会的满意度程度差别最大,其标准差为16.08分;最低分16分,最高分92分,差距非常大。这可能跟每名教师的个人感觉有关。

1.2.2任用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等对教师流失率的影响研究

(1)指标的选取。

通过对陕西民办高校教师的实际调查和数据整理,选定了以下5个大类指标。

因变量:Y=(1,0)(1=稳定员工,0=流失员工)

自变量如下:X1:评价机制合理性;X2:激励机制合理性;X3:任用制度合理性;X4:人文环境建设措施;X5:个人因素。其中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成就感、人际关系、家庭原因、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

(2)Logistic回归分析。

①Logistic回归的基本形式。

在二分类因变量分析中使用最广的是Logistic分布,定义如下:Y=0表示流失员工,Xi表示解释变量,则教师流失的条件概率为P(Y=0|Xi)=Pi,再写出教师流失与教师稳定概率的表达式,对其去对数,可得到

Ln(Pi/1-Pi)=B0+B1X1+…+BnXn

上式左边表示教师流失与教师稳定概率之比的自然对数,右边表示各自变量发生变动时对教师流动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②变量的定义与建立模型。

由于调查问卷设计的答案采用区间段的方式,故对采集的变量定义如评价机制合理性X1定义:1=60分以下;2=60―69分;3=70―79分;4=80―89分;5=90―100分,标准差为0.91;其余变量也采用类似方式进行定义。

对以上变量进行回归,利用SPSS18软件下的二元Logistic回归,采用向前逐步回归,筛选后保留3个变量X1、X2、X3,得出方程表达式为:

Ln(P/1-P)=-3.28-0.13X1-0.18X2-008X3

③模型分析与模型检验。

分析以上模型可见: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率受所在学校评价机制合理性、激励机制合理性和任用制度合理性的影响,与三者均呈负相关。评价机制合理性每增加1个单位,教师流失率下降0.13个单位,激励机制合理性每增加1个单位,教师流失率下降0.18个单位,任用制度合理性每增加1个单位,教师流失率下降0.08个单位。其中激励机制合理性对教师流失率的影响相对较大。

下面我们用未参加建模的60组数据来对模型进行检验,得到如下检验结果见表4。

表4模型检验结果

Frequency 01total

035641

110919

total451560

从表4中可知, 用建立的模型来对这60组数据预测,其中模型的判对率非常高,进一步说明模型判别效果很好。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看到,陕西民办高校教师对现有任用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的满意度均不高,且这三个方面对教师流失率的影响非常大。下面我们详细阐述任用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任用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目前看来,陕西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中青年教师比例过大,缺少高学历、高职称层次人才,女教师过多,双师型教师较少。另外,青年教师普遍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教师处于专业发展高原期。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不强,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差,教师流动性强。甚至出现个别教师队伍中三五成群,各自为政,各谋其利,整个团队的教学、科研气氛一盘散沙。

3评价激励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显示,陕西民办高校教师对现有评价激励体系的认同感普遍较低。

在评价方面:民办院校对教师的考评一般在每学期期中进行一次教学评价(采取督导、同行、学生的三级评价)、年终综合性考评一次。三评过程中,监督机制几乎没有,容易出现评价过于主观、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如同行评价,很多教师应付了事,根据与被考评人的关系好坏随意打分,甚至出现不去听课,随意打分完成差事现象。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由于没有量化的评价标准,有些学生的评价过于主观,完全根据对老师的喜恶程度打分。在教师综合评价方面,很多学校设定了教学、科研考核和奖励标准,但在具体操作上,指标设定的不科学,可行性差,指标权重分配不合理。例如在年终考评成绩的计算上,同行评价占的比例过高,这就容易造成同事间拉帮结派,投票选举弄虚作假,反而忽视了真正教学、科研水平的考核。一个学校如果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普遍较差,将是制约学校发展的大问题。

在激励方面:陕西的大部分民办高校有严格的激励制度。对在教书育人、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学生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做出成绩的教师,有具体的奖励措施。如在科研方面,对于在核心期刊上、科研创新等均有相应的教师奖励制度和奖励细则。举例来说,西安外事学院在科研奖励细则上,教师在北大核心期刊和南大核心期刊,将获得不同的学分,期刊级别越高,获得的学分越高,用学分可换得学校一定的金钱奖励。教师获1学分将获取科研奖励30元。另外,学校为鼓励教师重视科研,教师也可以用科研成果换取一定幅度的课时任务量减少。西安翻译学院为了鼓励教师提高科研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对于学校定期举行的科研讲座,每次讲座每位参加的教师都可以得到4学分。可用于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时的转换。(陕西省从2014年起,要求参加职称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8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不少于56学时,公需科目不少于24学时)。

对于已经采取的各项激励措施,从激励效果上看,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在短期内得到了激励,但长期激励效果不好。在短期内,教师们教学、科研热情得到提高,但更多的只是盲目依据学校奖励措施来提高工作质量,激励只是短期内起到作用,时间一长,重回旧态。教师自身和学校对教师都缺少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利于学校师资队伍的优化和提升。从科研来看,民办高校的教师们本身科研能力较弱,同时又没有导师引导,对于学校重奖的高级课题、核心期刊望尘莫及,于是更看中短期可见到效益的普刊及校级课题的申报,只见短期现金激励,缺少耐心、信心去研究高级别期刊及课题申报的技巧,学校也缺少相关的培训,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师个人及学校的发展。以西安五大民办高校教师申报省级以上课题情况为例,我们通过数据来看当前陕西民办高校科研奖励措施实施后成效如何,详见表5。

表5西安五大民办高校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

立项情况(2012年-2013年)

学校名称国家自然课题国家社科课题科技部课题教育部课题

省社科基金课题小计

西安培华学院000000

西安翻译学院000011

西安外事学院000134

西安欧亚学院000022

西京学院000000

数据来源:政府官网。

4陕西民办高校教师管理改进措施

4.1任用制度改革

(1)选聘教师采取多渠道,选聘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大力引进双师型教师、有行业经验的企业专家及高学历、高职称层次人才,招聘的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到性别比例、年龄比例协调的问题。博士等高级人才的引进,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是必备的,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学校层次的发展。

(2)在选聘教师时,要考虑到优先为学校特色专业、重点专业配备师资力量。特色专业师生比要达到18∶1,“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每个特色专业至少聘请1-2名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专家。

(3)逐级任用的原则。教师任用,可按照先任用中层干部、年级科长和教研室主任,后任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最后任用教辅人员等顺序进行。

4.2评价制度改革

(1)落实教学科研成果考评的监督机制。对期中、年终进行的督导、同行、学生三级教学评价要加强监督,对考评指标的选取、权重的设计要科学合理,重视考评效用度的调查工作。

(2)教师考核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其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建议在教学科研成果综合评价中运用模糊综合评判,促进评价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

(3)考核应注意的问题。

①为了奖勤罚懒,最大效果的通过运用考核结果来激励员工,同时兼顾经济性的原则,对于4个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可以采取硬性分配法,将不同等级对应的比例设定好。如优秀比例不超过15%等。

②对于不合格教师的评定,可以在前述评定方法的基础上,事先设定一些特定情况作为不合格的考核标准。如:年度无故旷工超过*天,有严重教学事故*次,考核期内尚处于待岗、停职的等等。

(4)考核结果的运用。

考核结果为续签合同、奖惩措施的主要依据。对于优秀员工,可以通过涨工资、发奖金、职位晋升等方法来奖励。对于不合格员工,可以采取扣发当年奖金、缓聘、解聘、岗位调整、不允许参评下年度的职称评审工作等方法之一或几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来达到警示的作用。

4.3激励制度改革

(1)重视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学校应在帮助教师在对自身做好SWOT分析的基础上,做好教师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每位教师都应该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博览群书,勤思善言,并加强与同事的合作,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有了个人行动的目标,教师工作起来才会有动力,学校的各种激励措施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及早为职称晋升做规划。学校为教师的职称晋升做好培训工作,让大家明确奋斗目标,按时晋升中高级职称,培养职业自信心和职业能力。

(2)进一步加大教学科研的奖励力度。对双因素理论中提到的激励因素,要加大激励力度和效果。如给教师提供公平的晋升、国内外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会的机会,增加工作挑战性等。民办高校本身在教学科研上跟公办院校都无法比拟,因此,除了通过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术氛围,以感情留人外,还可以加大物质和精神奖励力度。对教学骨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教师,应树立楷模形象,鼓励大家向他(她)们学习,通过大力度的物质奖励措施和职位晋升机会,建立良好的比学赶拼氛围,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同时,在推进科研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开办科研讲座。通过对参与讲座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记录学分等方式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②提供学术论坛,鼓励教师发表和出版学术论著,传播学术思想。对成果显著的学术论著作者给予重奖。

③支持高级人才的培养。

(3)学校可以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①鼓励每位教师制定自我充电计划,每名教师要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如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网络培训课程等;

②为教师提供参加各级别学术会议计划;

③制定骨干教师国内外交流项目;

篇4

论文摘要:外语学习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恰当的激励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从激励教学法的含义入手,在阐述了激励教学法与英语学习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激励教学法运用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教学法的几点建议,旨在探求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论文关键词:激励;学习动机;激励教学法;高职英语

一、激励教学法的含义

在教育心理学中,激励是通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激励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动机。激励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及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主动学习和掌握所需知识的行为,并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过程。激励教学法把激励和动机联系起来,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各种激励技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激励教学法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

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证明,大脑对所接收到的刺激进行评价,从而引起外语学习者情感上的反应,并对这种刺激评价分为五个方面:刺激的新异性、吸引性、目标/需要意义、可处理潜力(coping potential)及个体社会形象。

大部分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英语,出于对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的好奇,对学习英语并将之熟练运用产生了强烈的新鲜感,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进入中学以后,英语被列为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课程,迫于考试的压力和教师的严格要求,依然半不情愿的学习英语,这就是激励方法中目标意义的体现阶段;当学生进入到高职或大学以后,没有了升学压力,有不少学生便开始对学习呈现出了放任自流的态势,同时随着英语学习难度的不断提升,尤其是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便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因此,大学教师如何运用激励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得至关重要。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运用激励教学法的意识偏低

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多数教师将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重心工作,很少有人认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是教师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多数教师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是需要教师帮助其构建的。因此,激励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很少被运用。

(二)教师的激励方法和技巧片面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激励方法往往比较片面,并没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偏重于知识学习,忽视学生的情感与意志的发展;偏重于激励追求成功,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激励教学法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教师职业的机械性在逐渐加强,而育人角色却在弱化。无论是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还是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来看,教师对教育激励的掌握与运用都与之存在巨大的差距。教育激励的缺乏常导致学生的品质、人格、精神发展的不完善。

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运用激励教学法的意识。笔者曾经对高职学生做了一个关于“影响英语学习动机因素”的调查,结果发现,有近60%以上的学生将“教师”列为首位,并认为如果英语教师能“精通英语、认真备课、授课生动有趣、对学生一视同仁、经常与学生交流”就会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逐步树立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意识,在激励理论的指导下,合理正确地运用各种激励教学法。

(二)鼓励教师运用多种激励教学方法

1、目标激励——分层促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协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制订要避免过高或过低两种错误倾向。过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低,学生不费力气就能达到,会导致学生的潜力难以挖掘,目标则没有激励意义。

2、自信激励——巧设情境,给予学生体验成功的满足。班杜拉认为,只有当人们胜任某些活动,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是有能力时,才会产生参与这些活动的内在动机。自信激励就是教师利用或者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教学过程,以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运用各种方法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不时给予高度的评价,使他们越发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英语当中去。

3、情感激励——创造氛围,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情感激励是通过内因效应来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的一种方法。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时刻关心他们。积极消除或减少他们在英语课堂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建立安全感,增强成就感。

(三)运用激励教学法应该遵循的原则

1、适度原则。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应把握好度。适度的激励行为才会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因此,教师在实施激励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激励措施,以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篇5

人是社会有机体的一分子,任何一个人都想获得成功,想得到社会的认可,而且想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也想成功,也希望得到老师的教导和鼓励。作为教师,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不管学生的成绩如何,都应该给予他们鼓励和教导。在本人的教学历程中,越发体会到每位学生都需要老师的鼓励,都想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赞扬。但如何鼓励学生?对不同的学生的鼓励方法是否可以一样?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研究的。鼓励学生就是要紧紧抓住他们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首先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关于激励学生学习,我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深深地感触,无论你带什么年级的课,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是绝对不会有好效果的。但激励措施分年级高、低必须不同,中高年级学生以物质奖励为主,口头表扬为辅,低年级学生以口头表扬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有时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表扬或奖励,有时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扬或奖励。比如我们学校的小组合作教学,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 采取小组个人积分和小组集体积分的办法。 上课积极认真并且掌握的好的同学和小组,他们的积分会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会根据积分奖励优胜小组和个人。有时候会给他们发一张喜报。有时候会给同学们小礼物。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小组内如果有的同学差一点,小组的其他成员会积极地帮助他,以提高小组的整体成绩。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机制。

其次作为老师,我经常认真研究班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纪律具体情况。不管对那些获得好成绩的学生,还是对那些饱尝失败的学生,都应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不断的进步,这是责无旁贷的责职。记得有一次听写,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错了几个,我在班上表扬他,尽管他错了几个,但是已经有进步了。在下一次的听写中,就会错的更少一些。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鼓励是学生的催化剂,如我班的一个学生,不遵守纪律,不完成作业,同学们常常讥笑他,组长向我告状,科任被他弄得束手无策,我也多次找他谈心,把做作业好处的道理讲了,实在气愤也批评了,但效果一点也没有,情况越来越遭,成绩更是不好。感到意外的是,有一次我无意中表扬了他几句,他竞笑了。我被他的笑震撼了,他多么需要鼓励啊!于是,以后一有机会我就表扬他。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不完成作业,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如果说后进生需要鼓励和帮助,那么对于那些获得荣誉的学生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的成绩,在他们获得成绩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帮助他们树立更高的目标,让他们能更上一层楼,鼓励、表扬,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发掘他们潜在的动力,从而能带动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表现出他们的才能,总的说来,给学生一声表扬或短短的一句赞语,远远胜过令其伤心的批评,也胜过无聊的说服。多一些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成才。

激励教育的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要认准什么激励方法有效,就采取何种方法,确认最能激发学生自信心的就是好的激励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一朵花绽开它的花瓣,展示它的美”,那么,我们也就获得了成功!虽然课改后,新编的英语教材的词汇量大、难度深,但只要我们自己努力,对自己有信心,一切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一切难以做到的事情也就不难做到。正如曹操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了让学生明天更出色,今天就要给学生足够的鼓励和信心。

篇6

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属于知识团队范畴,这种知识员工的工作团队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进行协作劳动的绩效组织,它具有以下特征: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目的和目标不同于课题的目的和成果,对于实验室团队而言,共同的有意义的目的能够确定群体的基调和方向。这个目标既属于这个群体,也属于群体中的每个人,这样的目标既可以激发自豪感,也可以增强责任心。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把这样的目标视作要不断培养和关爱的产物,团队成员应定期重新探讨这个目标,以明确行动的方向。因此,在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中,要想促使各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将目标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从而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那么实验室科研团队就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促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能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实践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有效的激励措施,包括晋升激励,薪酬激励,发展激励及各种奖励等多元化的激励方式。激励包括事前激励,事中激励和事后激励,激励需设计合理的激励方案,体现公平性、竞争性、经济型和合法性。激励一般通过三种形式发挥作用,一是内在动力,二是外在压力,三是吸引力。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激励已经从少量的激励因素发展到了多元化激励因素组成的激励体系,对于高校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而言,构建实验室激励机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激励机制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

机制的设立必须承认并满足人的需要,尊重并容纳人的个性,重视并实现人的价值,开发并利用人的潜能,统一并引导人的思想,把握并规范人的行为,鼓励并奖赏人的创造,营造并改造人的环境。(二)公平透明原则。在设计和实施激励措施时,一定要强调公平性,注重不同激励对象的心里平衡,以防激励一批人,挫伤一批人;激励措施还必须贯彻透明性原则,政策的制定、执行、结果都要透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充分调动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买最大程度的发挥工作和学习的潜能。(三)差异适用原则。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差异,如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个性、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激励须因人、因时而异,应该针对不同的激励对象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只有充分认识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激励对象的需要层次结构和不同时期的主导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才能持续有效的调动激励对象的积极性。(四)适度适时原则。激励的力度要适度把握,既不能无功而赏,也不能功大而小赏或功小而大赏。激励要与贡献相适应,激励太多,不加努力即可获得,产生不了动力;激励太少,努力无望也产生不了积极作用。激励要坚持即时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使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适应,既要保证当前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才能保持人们的当前积极性,又能对未来充满希望从而产生动力。(五)综合层次原则。激励应具有综合全面性,既要有物质的激励,也要有精神的激励、情感的激励;激励还应具有层次性,注意低层次激励与高层次激励结合。要通过激励,使激励对象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调动,同时对其他对象产生练好的影响,取得激励的辐射效果。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不仅可以鼓舞实验技术人员的士气,提高素质和工作绩效,增强科研队伍的凝聚力,还可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激励措施的建立是深化高校实验室改革,建设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必然要求。

作者:窦娟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峰.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激励机制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6):240-241.

[2]韩忠春.高校教师管理工作中激励问题研究[J].北方经贸,2004(3):127-128

篇7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兴趣 激励方式

1.引言

“激励”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就是激发人行为动机的导向和强度的心理过程。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在激励调查中发现,一个人要是没有收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1]。由此可见,激励能对人类活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激励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内在潜力,鼓舞大学生的斗志,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对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激励的含义及相关理论

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那些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或过程[2]。学生教育过程中的激励就是激励者运用某种方式,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力,使他们主动向着目标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管理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激励理论,国外主要包括:美国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等,国内主要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熊川武教授提出的全面激励理论。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激励主体主要是指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激励客体是在校大学生。高校通过制定相关制度,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实施有效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积极进取,勇于超越。

3.激励方式

对大学生的激励,其本质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激励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

3.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讲授每一门课程之前,应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以及学好这门课程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只有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才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与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

教师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用心教化和感染每一位学生,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制力,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2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类型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激励。

在高校学生管理激励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制定一切激励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需求是大学生激励的基础,如果能正确把握甚至是引导学生的需求,则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潜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

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并且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他们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喜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不轻易接受现成的结论,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片面性。因此,只有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激励措施,开展激励活动,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其次,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学生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个体差异千差万别。只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激励措施,因材施教,才能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

处在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低年级学生,应了解专业课程学习的教学培养计划和目标,明确学习方向。了解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就业、考研情况,初步探索与专业关联度较高的职业发展情况;中年级学生,应深入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研究水平。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完成就业、考研等需要的相关准备;高年级学生,应认真完成毕业论文,选择就业的学生要学习求职技巧,学会制作简历,撰写求职信,了解面试求职技巧和流程。选择考研的学生要做好研究生考试的相关知识的充分准备。

因此,激励时应根据大学生处在不同年级需求不同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给予恰如其分的激励。

3.3 公平合理,对待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人们行为积极性的高低受其体会到的公平感的影响[4]。在他看来,人们通过将“自己”和“别人”相比较判断自己行为结果的公平性,如果他觉得公平,就会保持工作的积极性,相反就会影响其行为的积极性。

当代大学生的公平意识非常强,并且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平等和尊重,激励是否公平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性高低有很大影响。大学生很重视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很客观,就会感到很公平,否则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因此,老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努力消除不公平、不合理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对学生一视同仁,绝对不能厚此薄彼,造成人为的不公平现象。只有公平的激励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当激励得到公众舆论和激励对象的认同和支持时,激励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3.4 制定合理目标,发挥激励的最大效力。

实施激励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要把握激励的正确导向。激励目标应与高校育人目标相一致。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激励作为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手段,把学生个人需求和高校育人目标结合起来,这样的激励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才能发挥激励的最大效力。纯粹满足学生需要而脱离育人的激励目的背离了激励的初衷。所以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无论运用哪种激励方式,都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塑造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明确不同阶段、时期的目标,围绕这些目标激励学生。合理设置目标至关重要。制定的激励目标必须是可行的,即制定的目标既要适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又不能过高或过低,并且通过他们的努力能够达到。只有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对大学生才有激励作用。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学生凭借自己条件根本就无法达到,不仅没有激励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目标设置太低,学生无需付出较大努力就能达到,就谈不上激励作用。因此,激励目标的设置必须切合学生实际需求,经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的。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各方面都在不断变化,所以要保持激励目标正确可行,就必须根据大学生实际变化,及时调整激励目标。

4.建立良好的激励反馈系统

激励结束后,应对激励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提升激励水平。

对激励效果进行评价,首先,评价激励过程。激励过程,是指确定激励对象和目标,选择激励内容和方法,向大学生传递激励信息的过程。评价激励过程的目的是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取得的经验,为下一次激励打好基础。评价激励过程,包括评价对大学生的分析结果、评价激励目标、评价激励内容、评价激励方法及评价传递激励信息的工具。对大学生的分析结果,决定着对大学生的激励目标、激励内容、激励方法和激励工具。如果对大学生的分析结果有误,则会把激励引入歧途,导致激励失败,所以要检查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评价激励目标,主要是评价激励目标的方向性、准确性和可行性。评价激励内容,即评价是否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以精神激励为主。评价激励方法,主要是评价激励方法是否恰当、合理及运用方式是否正确、科学。评价传递激励信息的工具,即评价其是否发挥了作用及确定的激励工具是否合适。其次,评价激励结果。对激励结果进行评价,就是对激励活动的价值作出鉴定、认可、判断及区分等级。因此,评价的标准是是否取得了较好的激励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激励效果,则应发扬光大;没有取得较好的激励效果,则要发现问题,吸取教训。

5.结语

我院建设的IT人才实训基地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包括: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3+1”实验班,灵活开放实践环节的兴趣小组,开放实验和科技活动小组,以及推动各类学科竞赛的实践教学,等等。大学生激励必须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各种激励方式要综合运用,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个体差异、所处大学生涯的不同阶段等不同需求,给予恰如其分的激励,促进其“自足其性”的发展。而且,激励效果必须有相应反馈,这样激励主体才会根据激励客体的反应进行激励方式调整,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完整的激励周期。激励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当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协调系统[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218.

[2]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2.

[3]王忠民,王陆海,韩俊刚.工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223-224.

篇8

关键词:提高 体育教学 有效性

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作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体育有效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体育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本文就中学体育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力求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一、影响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素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归纳出以下因素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效果:

1、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使体育教学变味了。

在“淡化运动技能教学”口号的影响下,一些体育课上成了“玩耍课”。一节课游戏占了绝大部分时间,而把体育教学根本的东西即运动技能的教学丢到了一边。

2、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然而,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体育课只要是能迎合学生的兴趣就行,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时,教师基本不参与、不引导,使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3、只求表面的热闹,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实践。

很多老师为得到好评,授课中采取了拙劣的办法:教学内容少一点、难度低一点、形式活一点、花样多一点。这种“热闹”和“精彩”的背后,却是华而不实。

二、改进体育有效教学的措施

1、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再则要根据不同对象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目标要恰如其分。

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如果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模糊不清,一堂课学下来就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因此教学目标必须科学合理,制定时要明确而具体,便于操作,便于检阅,让人一目了然,也便于观摩者在观摩时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3、教学内容要合理精选。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实效性的内容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等,教学时将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练习时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4、学生兴趣要充分激发。

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体育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有,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出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竞争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学生们争强好胜,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为他们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

5、教学评价要科学有效。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

首先激励要适时。激励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能让他振作起来。

其次激励要适度,把握好表扬的分寸。表扬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

最后激励要讲策略。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肯定,而是提倡否定时应讲究语言艺术,更多地给予学生鼓励,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陈震 岳文锋 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法[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

篇9

摘 要 激励机制作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具体实施有多种方式,如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及理想激励等。本文从激励机制的含义着手,对激励机制在现代体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提供可借鉴价值。

关键词 激励机制 体育教学管理 作用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如何有效利用激励机制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已经成为广大管理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激励机制实施的有效性应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丰富多样的激励方法针对不同学生需求有目的性地进行。

一、激励机制的含义

激励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即激发、鼓励,以个体的内在发展需求为导向,利用有效手段强化、激发其行为动机并促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心理过程。

激励机制即管理者为了提高管理实效,利用外部刺激,如物质刺激、精神激励等方式,提高被管理人员参与主动性、积极性的措施。激励机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的重要内容,恰当地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激励机制要求教学管理者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通过鼓励、帮助和引导学生,从而达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需求的目标[1]。激励机制与体育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促使体育教学管理更加有序、高效,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调动其参与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体育精神。

二、在体育教学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一)激励机制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学习理念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体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体育教学中切实落实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在体育学习中为学生带来激励机制的正面、向上、积极的体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体育的重要作用,树立科学的体育学习理念。激励机制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帮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与健康自信的身体状态。

(二)激励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许多实践研究发现,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科学地实施激励机制,有助于加强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促进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2]。体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灵活使用激励机制,让激励机制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推动力。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当将体育学习与激励机制有机地相结合,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并制定具体的激励机制的教学实施方案,确定实施方式,真正的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出体育教学对于改善学生身体状态,促进学生保持良好心态的正面作用。

(三)激励机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健康发展

学生通常还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于人生的看法、对于未来的规划等都还不成熟。所以,应当在体育学习中真正落实激励机制,并根据学生的健康成长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这样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有效地实施激励机制,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还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高贵的品德,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发挥激励机制作用的途径

(一)目标激励

目标具有引导、激励的作用,明确目标能够使学生清楚自己所需要达到的标准以及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在适当地激励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向目标努力。目标激励法具有显著的量化、有形性特征,因此,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应通过制定详细具体的方案,细化学生所需要达到的体育目标,如游泳速度、跳高高度等,从而使其有顺序、有步骤地逐项完成目标,最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3]。

(二)情感激励

学生作为情感丰富、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群体,在其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需要教学工作者的关心和爱护。在体育教学管理中运用情感激励法,要求管理者能够全面深入到学生群体中,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被帮助和关心,从而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三)理想激励

理想即个体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未来发展中所要达到的状态或目标,体现出个体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学管理者在利用理想激励法时,通过深入了解学生,促使学生自觉以理想作为激励自己不断进取、不断努力的目标和导向,激发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在满足学生自我内在需求的同时,促使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个人能力,进而使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激励机制促进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把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实施激励机制。同时,还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激励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切实发挥出激励机制的作用,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共同实现体育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颜珠.试析提升体育教育管理的方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8):146.

篇10

关键词:创新意识;个性培养;兴趣开发;激励机制;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03-02

在知识经济的当代,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是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民族崛起的不竭动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企业,创新的企业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高校则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最重要的机构。因此,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大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当前创新型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创新教育的内容包含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创新思维、创新人格等多项内容,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内外力共同推进、多方面举措协同实施。一方面,个性培养教育和兴趣开发在创新性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从本质上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良好的激励体制能够激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外部条件上营造创新意识的良好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所以,本文主要从个性培养、兴趣开发和激励机制构建这三个方面进行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方法的阐述。

一、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方面

1.个性培养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个性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1]。个性培养主要在于个体独特的内在潜能和特点的唤醒和发展,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思想的重要体现,其主要包括个体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个性培养在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作用主要有:第一,有利于创造性品质的养成。第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第三,有利于创造性知识结构的建构。

2.构建有利于实施个性培养的具体措施。当前,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工作刚刚起步,并未形成系统的实施模型与经验总结。虽然在社团活动、就业指导课、大学生实践活动中有所涉及,但是由于并未拥有强有力的指导思路,形成统一的管理框架,因此显得较为松散,其作用和效果并不明显。此外,教学评价方法不够科学,激励措施效用不明显,教学手段落后等现象也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个性培养的实施。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个性培养提出的具体措施有:①高校应从观念上改变,明确大学生个性培养目标。高校应要求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形成人生规划,并加以指导。让学生认真对待人生种的一个个目标计划,不断把事情做成功,引导学生以追求卓越的精神成功处理每一件事,树立其成就感与荣誉感。②高校应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氛围。具有时代性的高尚价值观,将保证学生在人生发展的正确轨道上前进;高校应明确提出大学生个性培养的目标,并把它形成标语,甚至提高到校训的高度,形成统一、持续发展个性培养的思想。③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为大学生个性培养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巩固并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应形成辅导员在顶层,学生会团委干部在中层,有经验的高年级大学生带低年级大学生的四层金字塔型管理机制。并改变对中间两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使他们能切实负起责任,为低年级大学生个性培养起到引导和服务作用,同时他们也能在管理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二、大学生的兴趣开发方面

1.兴趣开发在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的意义。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学习兴趣会引发创新的欲望。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热情,就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2.针对大学生兴趣开发的具体措施。①从高校的角度。课程设置方面,要增设有助于学生确立未来职业规划的职场体验环节。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构建包括选修课、学科转换等要素在内的灵活的学习制度框架,强化学科知识间的交叉和融合。②从教师对学生教学的角度。首先在教学方面,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注重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学生的求知欲往往与现实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相联系,如果教室能在教学中把书本知识与工程实际相联系,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样就会把学生的创新意识诱导出来。其次是拓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前沿课题。在课程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和目前科技前沿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学知识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提高创新的意识。③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转变教学观念,改善师生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改善师生关系进而激发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此外,教师要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机制方面

大学生教育是高素质人才教育,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是实现大学生个性培养、兴趣开发等创新性品质的基础,因而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对营造创新意识培养的良好氛围是非常重要的[3]。大学生激励机制建立的具体措施。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更大成绩[4]。在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之后,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以充分开发大学生的优势个性和潜能,努力培养优秀的创新型大学生。具体措施如下:①奖学金激励制度改革。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让奖学金成为奖励创新人才的途径,建立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一是将奖学金的设置按功能划分,并重新确定评选条件。用于激励研究型人才成长的“创新型奖学金”。②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激励。当前,大学生创新多以团队创新为主,因此应当侧重于对大学生创新团队的激励,一方面要满足其物质需要;也要更加重视大学生的个体成长、认同感、荣誉感等精神激励因素。③重视舆论宣传,积极创造自我激励型的良好氛围。一种自由、乐观、向上又不失严肃性的环境,会使每个人不自觉的融入到这种环境中,自觉自治,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学校应加强优良校风的创建,常抓不懈,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就会看到自己的价值,对学习与创新产生一种自豪感、责任感,受奖者会加倍努力,保持荣誉;未受奖者也会自觉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不断进步。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个性培养和兴趣开发在其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个性培养、兴趣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性互动,才能够的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必须三点齐抓,进行综合管理。而当前,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实际管理中仍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和摸索,寻找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学兵,吴海云.个性教育: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价值意蕴[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02):108-112.

[2]杨学海,杜春燕.学习兴趣培养与大学生科研创新关系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0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