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的教育问题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常见的教育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常见的教育问题

篇1

关键词: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对策分析

由于中小学教材体系的差异,教师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等,都涉及小学与初中教学中的衔接问题。另外,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学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模式,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的教育规律和特点,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小学生和初中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如此。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做好小学升初中教学的衔接工作。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小升初教学衔接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影响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

1.课程标准存在差异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大量单词和一定的习惯用语以及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语法知识。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相比较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初中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知识点更多,词汇量也大大增加,句子结构更复杂,这是由记忆层面到运用层面的过渡。

2.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能力

从小学升入初中阶段后,学生在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面对难度增大的教材他们会产生些许心理负担。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发生相应变化,他们小学阶段时认知事物相对较简单和表面化,记忆方法也比较简单,对知识通常死记硬背,导致记得慢、忘得快。中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形成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慢慢培养和逐渐形成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细心且耐心指导,切不可过于心急。如果教师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就提出相当高的要求,这样只会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削弱他们前进的动力,使其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学习方法存在差异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一般是被动学习,主要是机械化记忆和大量练习。而中学阶段的英语教材所涵盖的知识面更广,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善于归纳和总结,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遇到问题主动提出质疑。但是,许多学生步入初中后依然沿用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英语学习更加困难。

4.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形象直观,知识点单一,课时比较充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较少,进度较慢,经常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同一个句型或对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巩固知识点。但是中学教材的内容多,综合性和拓展性强,课堂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多,进度加快,课堂上教师对于重难点内容也没有过多时间让学生反复操练。这就导致刚步入初中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初中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而影响英语的学习。

二、小升初英语教学衔接的有效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新课程标准对学习的定义是:学生为了有效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它是指学生的心理过程和具体行为,不同的学习策略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各不相同。因此,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格外注重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策略。

2.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通常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进入初中后,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因此,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要充分拓展自己课外知识点的积累,例如,名人趣事等,并在课堂上融入教材知识点的讲解,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讲到译林牛津版7B第四单元的“Amazing things”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课外令人吃惊的事情,例如,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得到启发,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这一令人吃惊的事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充满热情地学习这一知识点。

3.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教学方案

进入初中后,由于学生在口语、阅读等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备课。在此基础上掌握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针对基础知识各异的学生,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激发,逐渐转变其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使其适应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要针对新生所面临的新教材、新环境和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出发点,为其建立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帮助其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以达到英语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93-02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的生理教育从来都是一个极其严肃而又隐晦的话题。据《中国工业报》于2007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生理问题是长大以后自然会知道的知识。家长没有对小孩进行过生理教育,更没有什么方法对孩子进行生理教育。家长们认为“无师自通”的这种古人流传下来的话已对人体的玄秘做了最好的注释。但是,当今信息流通快,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再加上当今很多小学生早熟,所以,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实施生理教育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师要正确面对生理教育问题

生理问题是每个人都要经历和面对的问题。小学高年级时学生正好迈入青春期的初期。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都很大,教师只有了解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生理特点和相应的心理变化,才能有效地组织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青春期出现在9至12岁,比男孩子要早熟一两年,所以,当女孩子开始羞答答时,同龄的男孩子可能还虎愣愣的。女孩子青春期早期表现在双侧开始隆起,开始出现及腋毛,开始出现白色分泌物,月经初潮来到,身高增长突然加速。女孩子面对身体的这些变化会感到神秘和恐惧,羞于向家人开口,性格沉默而古怪,学习成绩就像过山车。

男孩子大约在六年级时才会出现青春期,此时身高和体重增加明显,肌肉变得更有力;腋毛、、胡子开始出现,腿毛变粗;声音开始低沉;体味开始改变;开始出现青春痘。一些男孩会出现临时性的突出、变硬等变化;生殖器开始遗精。在青春期早期阶段(11-13岁),男孩会闷闷不乐,为不知自己是谁的感觉而苦恼。此时,他更愿意通过行动而不是言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他对家人的依恋减少了,认为朋友更加重要;他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并不完美,而朋友圈对他的影响变大了。在此时,莽撞的男孩子倘若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教师应意识到是青春期使然,而不要把问题扩大化。

二、教师要正确疏导生理教育问题

小学生的生理健康问题在于疏导而不在于堵。美国的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八阶段论”中概括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情况是:勤奋感和自卑感,该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儿童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求知欲望最强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满足孩子对新知识的求知欲,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另一方面也减少孩子自寻烦恼上的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带有竞争性和趣味性的环境,比如,鼓励小学生参加学校的诗文组、数学组、科技组、书法组、图音组、舞蹈队、体操篮球队等,消耗学生的旺盛精力;给孩子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如望远镜、放大镜、地球仪、体育器材、模型等,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给学生营造互敬互爱、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发现一种新的现象或提出一个问题时,教师应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学生一起分享喜悦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郊外踏青等,让学生开阔视野。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好途径。小学生都是电脑程序中的“单核处理器”,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愉快的生活上,他们在身体发育过程中的烦恼就会随之被取代。

三、教师要做好生理教育指导工作

教师要随时做学生的指导员,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的指导。处在青春发育期的男生会出现遗精现象,女生会出现月经来潮,这些都是青春发育期的特征。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和知识经验不足,他们会出现恐慌心理和身体不适等症状,教师只有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教育,才能使学生能正确处理第二性征所出现的问题。如男生应怎样注意生殖器的卫生,不乱拔胡须,不,保护好嗓子,及时清理遗精;女生如何做好经期卫生,不束胸、不穿紧身衣裤等。

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各种营养素的功能作用。如三大热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功能与作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以及水在生命体中至关重要的作用等。要让学生了解某种营养素的缺乏会产生哪些疾病,营养素的过剩会产生哪些危害,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不偏食、挑食的良好习惯。要对学生进行传染病和常见病预防教育,如流感、腮腺炎、水痘、麻疹、肝炎、血吸虫病、碘缺乏病等的预防教育。在常见病预防教育方面,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视力不良的预防教育,以及脊柱弯曲(驼背)的预防教育。

教师也要做好预防生理侵犯的指导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会受到某些生理侵犯,包括受、、、猥亵等,或受胁迫、引诱侵犯别人。有些是学生因为无知或害怕而导致的;有些是学生对生理期有神秘感产生幻想,无法排解生理压力引起的。不管怎样,这些都不是教师愿意看到的。要预防这样的现象发生,需要教师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比如,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1.了解身体。告诉学生青春期时自身将要出现的变化,去掉他们的神秘感。2.告诫禁止事项。包括不能,不能过早使用美容品,不能和异性亲密相处、发展关系,不能强硬侵犯异性等。3.学会寻求帮助。告诉学生当自身受到生理伤害时,要大胆地向教师说出来,或向家人、教师寻求帮助,尽早解决问题。

四、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

教师要随时做学生的保护神。小学生步入青春期后,因为生理变化导致心里苦闷得不到排解而产生一些过激、古怪行为,同时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反抗情绪,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疏导学生。有的学生甚至会因为受到生理伤害而走错人生的路,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回到健康轨道上来。

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 问题学生 解决方案

前言

对于问题学生的管理一直是教育界重视的问题,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小学阶段处于求学的启示阶段,如果对于小学问题学生的教育不恰当,很容易造成其成长道路的扭曲。所谓问题学生,一直也没有具体的定义,作者经过总结、分析,在此将其理解为:在学习、心理、道德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问题且无法通过自己在短时期内解决,进而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违纪行为(主要指违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心理问题等。一般而言,问题学生不会在单一的方面存在问题,往往是在相关联的某几方面存在问题,且相互影响。而在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学生是小学阶段最常见的。

1 目前小学问题学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作者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这些年,根据其他老师的工作经历,总结了如下目前小学问题学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误区理念:在对学生教育无效时,喜欢用屡教不改来评判学生,这无疑是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上雪上加霜;在处理学生矛盾时,受到情绪化的影响,即情绪好时,百般教导,耐心说教,情绪不好时,企图快刀斩乱麻,企图以严惩解决问题,孰料问题只会越来越糟;过渡依赖“说教”的作用,忽视实际的作用;太轻易给问题学生定性,一味看到其短处,忽略其优点;在进行问题学生教育时忽视学生的兴趣所在,殊不知兴趣是促使学生行动起来最大的动力,找到其兴趣,才可以对症下药,改变学生的问题现状等。

2 小学问题学生教育策略——以本班个案分析为例

为了更好地对小学“问题学生”进行透视,下面以我班某问题学生的教育经历为例,来更好地阐述剖析其教育理念。

2.1 问题的提出

我班有一位男学生M,该生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同学相处。同时,在学业上也表现出努力不足,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表现困难,并且经老师批评教育后,仍表现我行我素。

2.2 解读问题原因

通过对该生进行班级、家庭走访与分析,我将其导致目前状态的原因归结为四点,即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班级因素、评价因素。具体来讲,(1)在心理因素方面,该生由于过去学习成绩一直较差,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潜意识已经给自己定性,认为不可能在学习成绩上有提升。因此经常被自卑、焦虑、羞怯、恐惧等困扰,进而陷入了厌学情绪的恶性循环中。(2)在家庭因素方面,通过对其家庭走访,发现其父母为个体户经营者,为了生意早出晚归,严重忽略了和孩子沟通的重要性,是导致该生目前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的重要因素。并且,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均比较低,在辅导孩子功课上几乎不能产生有效的效果。另外,在父母重商轻学的思想下,也带给了孩子轻视学业的影响。(3)在班级因素方面,我班的大部分男生都很活跃,所以导致该生在班里显得“特别”,与大众格格不入。由于其经常的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不及格等,已然成为班级同学严重的问题学生,无意的歧视导致他失去了孩子的自尊,因此自闭,越来越排斥班集体,也失去了和同学交流的信心。由于无法实现与体现自我的价值,该生进而丧失了进取心。(4)在评价因素方面,仅仅以学习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机制,使得M学生在同学、家长及部分老师眼中成为了问题学生,所以,一个不客观的评价,对于其目前的境况也应负有一定责任。

2.3 问题解决措施:转变该生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

(2)自我检讨,找最佳切入口。让学生父母,原来老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机会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佳转化方案。

(3)携手合作,形成长久竞争力。开展主题班会:“撒播友谊的种子”“团结就是力量”等等引导同学明白像M这样的学生,自卑、害怕交往的心理形成是长期的结果,不会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

2.4 实施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M同学和同学交流多起来,课堂上敢于举手发言,大家也不再笑他了。现在还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在班级同学心目中的威信大大提高。这一切的变化极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信心,语文、数学科目都有明显的进步。

结束语

小学生是处于可塑性很强的成长阶段,不可轻易地以“问题学生”来对其进行判定,更不可放弃对所谓“问题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当然,对于存在某方面问题的小学生,需要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与改进教育方法,用耐心和爱心去赢得信任,用信任重塑其自信,共同创造孩子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吕翠萍. 教师如水:降温、荡涤、滋润——小学问题学生的解决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 2006(36) .

篇4

【关键词】小学;德育

一、小学德育工作目前面临的问题

首先,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学校的德育工作却相对滞后,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在很多学校教育中,尽管坚持学生的道德教育,但事实上,这一方面的教育还非常欠缺,导致学生对德育观念的淡化。另外,德育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相背离,所谓的德育教育仅仅局限于学校,并没有延伸到社会中。另一方面,德育教育的内容存在问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应试教育下的德育教育,往往都是老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一味的灌输使学生感到厌烦。因此,传统的德育教育没有重视人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社会发展严重不符。

然后,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与德育教育产生冲突。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社会以及学校都是它们经常生活的环境。而学校是这三者中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的重要阵地。但是,目前来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德育教育目标还不统一,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活动还严重不足。德育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一定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学校的德育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讲解的层面,还没有深入到实践活动之中,学生的实践机会微乎其微。这样一来,德育工作不能真正提高质量,学生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有的老师在教育方法上存在问题,只知道一味地照着书本读,忽视了学生的厌烦心态,导致德育工作严重缺位。

二、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

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因此,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们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德育工作中的重点是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工作中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他们交朋友,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都要重视人的主体作用,并且他们也需要得到一定的尊重与理解,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坚持综合发展的思想。我们从事德育教育工作,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生的发展要从多方面入手,让各个方面平衡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要坚持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德育工作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既是各个学校的任务,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任务。因此需要各方面加强合作。因此,我们需要系统的德育观念作为指导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学校是一个小的德育系统,而每一个班级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这一思想下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另外,加上家庭系统、社会系统的配合与支持,各个系统相互交叉,使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有效地开展。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与内容要和谐发展

小学的德育工作最终目标是使小学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的良好公民。只有做好德育工作,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才能更好地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另外,德育工作可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为今后社会主义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我们可以建立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德育课程。针对目前小学生德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改和创新,制定与小学生发展一致的目标。小学主要以思想品德课程为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班级例会来开展德育工作。另外在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等课程中我们也可以加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对于小学的德育教育课程,其他课程不能随意占用或者是随便改动。针对学生的年龄特诊不同制定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如果学生的年级较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模仿等方法让学生易于理解,德育内容通常比较抽象,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将其表达出来,让学生可以接触得到。

第二,改革和创新德育教育方法。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德育教育方式主要包括:说服教育、榜样教育、实践锻炼等等。例如,在进行说服教育的时候,重点要理论联系实际,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态度要诚恳,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老师所讲的实例要真实,使学生经常见到的,这样才有说服力。因此,在进行的德育工作的时候要实事求是,根据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育。

总而言之,目前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因此,他们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我们一定不能松懈,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出更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感教育;问题;策略;原则

小学生的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可塑性、敏感性等特征,使得情感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本文从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挖掘常见的几种情感教育问题,并对其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英语课堂中情感教育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课堂缺失情感教育,使得情感渗透错失最佳教育时机

【案例一】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1 Our Classroom,本课为开学第一课,在新学期伊始,孩子们都带着兴奋激动的心情上课,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文本,单纯地教学单词、句子和课文内容,这样往往会忽视情感教育,错失最佳教育时机。情感教育设计如下:

(1)课前热身:亲切交流,拉近师生距离。T:Boys and girls, It’s a new term. Nice to see you again.让学生有礼貌地和老师、同学问好,并给予握手及拥抱,拉近师生、生生距离,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2)课文教学:巧用道具,巧设教学情境。T:This term we are in a new class. We are in Class Two,Grade Four .We are brothers and sisters. I think: New term,new hope.利用班级班牌的更换让学生直观感受年级的变化,增强学生新学期的希望和自信心。

(3)游戏巩固:动手制作,手、眼、口相结合。T:Boys and girls,let’s make a class card.利用设计班级班牌,培养学生热爱班级,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2.交际缺乏情感交流,使得情感渗透停留表面形式浮夸

【案例二】

闽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5 My Family Part B在本课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抓住家庭的主题,努力渗透爱的教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占用大量时间播放广告视频,却忘记了教育即生活。因此教学渗透情感教育应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情感教育设计如下:

(1)课前准备。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全家福照片,并用手机拍下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做家务的照片,让学生先切身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2)课文教学。在教学单词father/mother/grandpa/grandma时,让学生拿出自己拍下的照片,直接表达“father,father, I love you”等。

(3)游戏巩固。组织“幸福摩天轮”的游戏,将学生家人的照片作为资源设计游戏。T:Let’s guess : Who are they? 随后,在情感积累的基础上播放原创视频:家长对你说的话。在感情的积淀下,把孩子们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感情推向。

3.学习范围局限课堂,使得情感渗透短暂缺乏远景目标

【案例三】

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7 Christmas Part A。学生对不同国家地域的节日文化知识十分感兴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乐于接触外国文化,更要增强祖国意识。要把教育和学习拓展到课后乃至家庭中,让孩子们真正学以致用,从而学会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情感教育设计如下: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渲染节日的氛围,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在节日的氛围中,教师以颜色作为切入点,从红色red―Christmas Santa,绿色green―Christmas tree,白色white―snow讲解圣诞节的文化。与此同时,教师用红色red引出春节,对比两种节日不同的文化,鼓励学生找到异同点。

(2)课堂交流。教师创设情境,装扮成圣诞老人派发礼物。组织活动,运用语言和装饰物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3)创意活动。每年12月,学校都开展以“Happy English! Happy life!”为主题的创意英语文化活动。教师可以安排主题让学生自由编排,体验真正的节日文化。

二、小学英语课堂中情感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灵活设计多样活动,努力创设情感教育情境性。生活即教育,反之亦然。越是贴近生活的教育越富有生命力,也越受学生的喜欢。任何情感都需要真实的情境,情感教育更需要真实的情境激发和感染。

(2)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巧于激感教育创造性。在课堂上通过座位编排、手工制作道具、现场绘画等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为课堂创造无限资源,提供便利。

(3)积极发挥爱的教育,善于营造情感教育民主性。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该营造无压力、有兴趣、有欢笑、有竞争的教学氛围,努力启发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 探究原因 ;教师培训 ;途径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创设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心理教育放到课堂并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开展心理辅导,家长密切配合,巩固小学生心理健康。根据《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被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被看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突破口,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关注。如何认识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就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谈点其粗浅的看法。

一、平时留心观察,收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现象:

1、老师对考试考糟了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真是没救了!全班的成绩都被你一个人拉下了!”这个学生低着头,忍受着教师的斥责和全班同学投来抱怨的目光。

2、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敢面对。

3、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不拿饭给你吃了!”第二天,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不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或逃学了。

4、老师规定:“作业错一次,罚做50遍,再错,罚做100遍,依次翻番。”结果一位学生因一错再错而老师又不给他“指点迷津”,被罚做N多遍,这样一个庞大的作业量,使这名学生再也不敢上学了。

5、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6、一位学生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用小棍打左手心,导致学生的左手发肿,还有让学生蹲马步等。家长要找老师论理,学生就极力阻拦不让家长去学校。

二、认真分析现象,找出现象的共通点

以上几种现象是对教师小学生心理上的惩罚和心灵上的伤害,这些现象的特点是:

1、教师不讲究科学,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例如前面提到的罚学生翻番地做作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受挫感、自卑感、考试焦虑、缺乏兴趣、丧失自信、学校恐怖、厌学、忧郁、压抑、胆怯、畏难、自我形象降低等等。

2、教师不尊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讽刺以及家长式作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产生了委屈、羞愧、自卑、失落、失望、说谎、不思进取,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心理严重,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心里负担加重。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并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害却是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共同讨论、探究产生伤害的原因

第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匮乏。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自己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操作。

第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自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第三、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概念模糊。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

第四、环境的过低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较低,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心理治疗”等名词更是闻所未闻,也无人对此提出什么要求,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师生如父母,教师对学生没坏心,打两下也没关系”、“老师总是对的,无论怎样批评学生都应该的、可以的,对老师的语言、方法和态度不能苛求”、“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那是对学生负责任的表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家长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打两下”、“批评”、“惩罚”是否已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也就开始“打两下”、“批评”、“惩罚”。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心理伤害,什么是心理障碍等也就懒得问津了,却不知是其害无穷,有的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四、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教师开展培训

1、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的思想、智力、成长都是有差异的。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①、具有稳定的情感;②、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③、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④、智力正常;⑤、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具体包括:①、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②、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③、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感情绪,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④、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人、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⑤、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⑥、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往的知识和技巧。

第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

具体包括:①、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②、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③、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⑤、问题,主要指由于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

第三、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时期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段。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五、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

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我矫正、自我诊治、自我训练、自我修复心理障碍,这样也最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5、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社会、家庭教育环境等。让学生感受爱,接受爱的情绪体验,在和同伴、老师交往时懂得基本的交往原则,对尊重、合作、帮助等良好交往品质有初步的体验,有初步的真、善、美的感受能力,能以此来衡量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意识等。更要向家长宣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构思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142-01

一、音乐课堂上器乐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学习领域,而器乐则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效果。美国的音乐教育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过:“器乐教学是通往音乐世界的桥梁。”在教师的指引下,充满喜悦的心情的儿童们将音乐学习和器乐的联系相结合,更能将音乐的真谛领会,并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可见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不仅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得音乐教学理论结合实际, 而且丰富音乐教学课堂。

二、农村音乐课堂上器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重要性我们都已经知道,但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却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影响器乐课堂的教学。

通过调查表明,由于师资及音教器材不足,目前,农村中的小学音乐教育未能给学生打下应有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唱不准音,95%的学生不会识简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学生的实际能力,上好音乐课,必须把器乐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财政困难,办学条件差,忽视音乐课堂上的器乐教学,师资力量缺乏。

三、实现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上器乐教学的措施

解决农村音乐教育问题刻不容缓,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认为要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保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由于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筹集几乎全部由县级政府承担,县级政府筹措教育费用又主要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危房改造、结构、布局调整等工作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和较差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单靠县级政府的力量解决不了普及义务教育的经费需求,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2、重视器乐课堂教学

(1)唱歌教学和器乐教学相结合

音乐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以教唱几首流行歌曲为目标。音乐课堂应该严格按照课本进行,因为它是一套比较科学的、系统的美育教材,图文并茂,对学生的智力、兴趣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堂力争运用电子琴、手风琴或风琴为学生伴奏,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购置简单的节奏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响板、双响筒、锣、钹、碰铃、木鱼、沙球、大鼓、小鼓等。教师可以选用适当的节奏乐器为学生敲出节奏,让学生一边听节奏,一边看谱唱曲填词。引导学生用手划拍子或击掌拍出节奏。

(2)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

农村的小学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建立小型器乐队,如课外口琴队、竖笛队、鼓号队、锣鼓队、节奏乐队等,演奏一些简单的独奏曲和合奏曲;条件具备,也可以聘请当地文化馆、地方文艺团体有一技之长的干部前来辅导,增加学生见识的机会。在重要节日期间举行文艺晚会、师生共同联欢会等活动,活跃校园气氛,丰富音乐课堂。并利用节假日去其他学校演出、交流、探讨。

(3)发展创新器乐教育

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要加强学生对乐器的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制简单的乐器,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例如可以用打击乐器表现风声、雨声、小鸟叫声、走路声等等,提高对打击乐器的认识,再根椐歌曲的情绪选择常见的乐器:碰铃、木鱼、三角板等,创编简单的伴奏。当然,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用生活中的物品创制乐器的乐趣:有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做成的“沙槌”;有用自行车车铃做成的“碰铃”;有哄婴幼儿买来玩的小铃铛挂起来的“串铃”;有用柳枝制做的“柳笛”;有用竹竿做成的“笛子”往塑料瓶里灌些小石子,带一两个喝过饮料的易拉罐等;让学生每人带一双筷子作为伴奏工具。

3、加强师资力量培训

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基本上是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代,学校在排课表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将音乐课排给有一点这方面兴趣爱好和基础的教师,同时还要对这些教师进行音乐基本技能的培训。

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引导农村受音乐教育基础差的学生步入音乐殿堂的好途径,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及自我培养鉴赏能力,是培养创造音乐形象能力,是开发学生智力、造就音乐人才的科学之举,我希望我们的农村音乐教育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茁壮成长。

篇8

关键词:安全教育自救自护能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责任

中图分类号: G627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11-01

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一直令人忧虑,卫生部曾做的抽样调查中指出,意外伤害已成我国少年儿童总死亡率的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其中大部分由于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够,孩子自救自护能力极差,社会隐患增加等原因造成的。“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教育部长周济用最简洁的语言道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工作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全面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下面,笔者就我们学校在安全方面的做法谈一谈。

1 安全监测,明确责任

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预防,关口要前移,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预防中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安全教育,让全体师生和家长都有安全意识。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安全工作,由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具体分工负责实施。然后又对每一块安全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解,并同各责任人分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按制度严格考核,实现了校园安全的全方位设施。制订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利用广播、全体教工大会的形式公布。我校还坚持每月一次安全隐患大型巡查,每周一次分组检查,每天一次工作岗位巡查,也就是各安全岗位负责人对自已所负责的进行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安隐隐患,坚决做到大隐患整改不过周,小隐患整改不过夜。并且在安全工作管理中,重视和发挥班主任的管理作用。班级是学校的最重要的基层单位,也是执行学校安全管理要求的最有效的单位,把安全要求和责任分解到班,是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的最有效的途径。我校的班主任素质高,责任心较强,工作细致,管理到位,为学校的安全教育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 在设施建设上,保证安全

近年来学校在县教育局等各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真石漆造面的主体教学楼,整洁安全的塑胶操场,足、篮、排、网球、乒乓球等一应俱全的运动场地,宽敞明亮的学生食堂,新建的室内水冲式厕所,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展板以及教学楼后的常见农作物、蔬菜基地等,都为学生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按时间分段值班,吃饭整队,集体行动。值班教师负责自已管辖的安全工作。饮食安全更是不可忽视的地方,采购粮油、食品、菜实行定点定购,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学生餐具坚持餐餐消毒,做到一天一记载,一天一检查。学校食堂、教学楼、实验楼避雷设施齐备,灭火器、应急灯、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完备。在监控设施方面,我校于装备了监控室,对校门外,前后院操场,教学楼,每个教室进行24小时的监控,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安全情况,更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早采取措施觖决。2010年又建成了塑胶跑道,铺设了人工草坪,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生的活动安全。

3 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教育丰富多彩

经常性开展各种安全知识讲座活动,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灾害的应对、自救自护能力讲座等。并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等形式组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师生安全行为,切实保障每一名师生的人身安全。定期开展各种逃生演练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增强师生面对灾害的逃生能力。每学期聘请公安局领导同志,作为学校安全教育校外辅导员,并且定期在学校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报告队、预防末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知识、消防安全自救常识讲座等,及急时让学生写感想,谈体会,并且每学期师生在一起开展实战消防演练活动,并且每学期都防震、防火疏散预案开展一次全体师生参与逃生演练。为着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存、生命、生活习惯,进一步启迪小学生如何面对学习与生活,理解生命的内涵与意义,更加勤奋学习,掌握本领,学会做人做事,学校政教处组织开展抓学生养成教育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4 坚持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工作管理

针对入校伤害学生事故频发这一特点,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青壮男教师轮值护校队,每天安排男教师与巡警、校警共同监护起学生上、下学期间的安全工作,切实增强学生安全系数。冬季是交通安全事故的频发期,我校有部分学生乘车上下学,为了保障这些孩子的交通安全,学校召开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对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管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对接送学生车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教育局法制科并要求司机及时整改。

做好校门通秩序的管护。我校入校胡同较长,路面较窄,在上下学高峰期容易造成拥堵,为了保障学生上下学期间的人身安全,在校园胡同入口处安排一名专职人员负责拦截车辆,严禁任何车辆进入校园。并安排专人教师负责对等待乘车学生的纪律管理,在学校开展集体外出活动需要租用车辆时,与租车单位签订好安全责任书,并上报教育局法制科备案。

对全校学生、家长及接送学生车辆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为了增强学生、家长及接送学生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学校分别下发致家长、驾驶员的一封信,明确安全要求,提升家长、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并利用校内广播、闭路电视网络等途径对学生宣传冬季交通安全常识,规范学生安全行为,提升学生对交通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学生坚决杜绝乘座超员、超载的车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且严格做好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相关领导24小时开机,若遇到突发性意外事故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了解上、下学学生安全情况。

篇9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趣味性 教学效率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167-01

1 小学数学策略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指的是在课堂上充分激发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对于数学教学策略的探讨具有非凡的价值。本人总结平时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对于数学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有以下三点思考:

1.1 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催化剂

教学策略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公平”和“激励”,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就是一剂催化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公平对待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不会“偏爱”任何一个。这也就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于学习环境不熟悉,还未形成学习体系。采用激励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激发,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真正做到“敢想敢问、敢讲敢做”,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这就是教学策略所体现的课堂生命力的表现,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

所以教学策略作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催化作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追求,采用积极的教学策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从生活经验入手,采取富有挑战性、富有激励性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1.2 教学策略的兴趣培养

兴趣的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大目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就提出了创造生活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小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中,教师需要不失时机地运用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感悟数学带来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有很多,教师应该根植于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发挥学生最大的学习潜力。

1.3 教学策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保持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是教学策略的一大目标,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在课堂上表现真正自我。老师不应该表现得高高在上,应该亲近于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感。在提问的时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扬具有个性的言论。营造热烈的课堂讨论气氛,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学生喜欢老师上课板着脸,教师运用教训技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教学策略在改善师生间关系的表现。

2 如何通过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2.1 师生沟通是小学教学策略的融合剂

如上所述,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需要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来营造。这就要求一方面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数学课堂上有许多例子通过教师把数学问题带入教学情境,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乐于与老师交流,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依赖性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各个方面的学习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特别是小学教学中“观察、测量、拼摆、画图、计算”能力的培养。让教学策略成为师生关系的磨合剂,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中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的趣味性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创造贴近生活的生活情境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在小学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不失时机地创设趣味性的课堂问答,让学生对学习情景感兴趣,也能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新课程大纲中对趣味性教学策略有新的要求,对于每一个具有差异性的学生,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趣味性教学方法有很多,包括:课堂竞赛、问答竞猜等等,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趣味性是前提条件。

2.3 增加课堂师生的互动

上述两点: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最主要的策略就是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小学数学相比其他课程显得更为枯燥,学生也不喜欢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要给每一个学生平等、公平的机会,教师试着应“偏爱”学困生,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表扬能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适时的课堂互动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源就在这里。课堂教学是一项需要交流的认知活动,没有交流,学生就无法提起学习精神,教学策略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从一年级起就重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能“说”。

3 结束语

教学策略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这是手段,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才是目的,这是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培养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有很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探索过程。新课程教育着力于研究素质教育问题,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适时地在课堂运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改善小学数学繁难、枯燥乏味等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中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这也是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0

    内容提要

    自卑是小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适当的自卑是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但自卑太强,就会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妨碍能力的发挥,影响人际交往。自卑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有的自卑者孤僻怯懦,有的谨小慎微,有的故意捣乱,有的咄咄逼人。SZH则是以放声大哭来吸引大家的注意,让大家感受自己的存在。针对SZH的这种自卑心理表现,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呢?

    一. 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SZH 性别:男 年龄:8 年级:小学二年级

    二. 问题行为表现

    SZH已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可是非常任性。不管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场合,只要有一丁点他觉得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或情绪,他就会号啕大哭。无论是课堂上找不到橡皮、吃饭排队落在后面,还是操场上出操被同学踩了一脚,每次他都要放声高歌达十分钟以上,而且不听任何劝解。除非当时在场的其他人对他说尽好话,哄他,或者满足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在课堂上,他还随意离开座位,有时甚至进出教室。上课听课时爱插嘴,不听课时讲废话,开小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错误率相当高,还常忘做作业。做了作业也不会记得交作业。老师找他谈话批评,进行教育引导,他就朝你笑。让你爱也不是,恨也不是,苦笑不得。

    三. 背景资料调查

    SZH是独生子女,典型的“小皇帝”。父母皆为某企业的中层领导。奶奶原在农村小

    学教书,后来为了照顾孙子,调入本市医院工作,现已退休。奶奶每天的生活、工作就是专门照顾好SZH。如此优裕的生活和学习环境,SZH怎么会有这样任性和偏执的性格呢?通过多次的家访,在与其父母,以及奶奶的一次次交谈中,我更进一步了解了SZH的家庭生活状况和教育状况。奶奶由于是上海知青,所有来自娘家的亲人都在上海,相对较少联系和走动。而SZH的爷爷过世比较早,再加上SZH的父母工作比较忙,平时与SZH的奶奶较少沟通,SZH的奶奶很是孤独。自SZH出生后,奶奶找到了一生的寄托。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给了她的小孙孙。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从小开始,只要SZH有一点点的哭声,奶奶就会查遍全身,寻找各种原因,甚至满足他的各种愿望。父母呢,平时工作比较忙,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缺少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缺点时,甚至他一哭不止时,就是一顿痛打。父母越打,SZH越哭,越打,越哭......直到最后,要么满足他,要么奶奶救他。于是,SZH成了温室里的一朵花,娇贵,脆弱,受不得半点风雨。SZH成了独断专横的“小皇帝”。“要什么必办什么。”“想怎么样必须怎么样。”形成了往往以哭相挟的任性、偏执的性格。

    SZH从幼儿园开始,就很“另类”,和小朋友们不合群,好动,自控能力差,

    随意走动,一天要哭上好多次,好多次。老师都把他看作特殊儿童。

    SZH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思维敏捷,反映灵敏,理解接受能力强。但是学习成绩

    忽上忽下,很不稳定。缺少主动与小朋友沟通交往的能力。

    四. 分析诊断

    SZH的奶奶倾情式的溺爱,保姆式的呵护,无原则的迁就,使他产生了“哭就是法宝,哭能解决一切”的不良情感体验和任性心理。父母的棍棒教育不仅没有引导好孩子的任性心理,反而使他产生了对父母的不满和对抗。一次一次的放声大哭使他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不能合理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并成为他与同伴交往的障碍。一次一次的放声大哭使他成为老师与同伴眼里的“嫌弃儿”。老师无可奈何的特殊教育和听之任之的放任处理,使SZH有一种被拒绝,被忽视或被嘲笑的感觉。使他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产生了较强的自卑感。

    五.指导对策与干预措施

    1、与家长联系,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指出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指导家长改善教育方式和方法。SZH的父母和奶奶也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们自己述说也感觉到了孩子的性格有些任性、偏执;心理有一定的自卑倾向;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差,不善交际,表示要积极配合学校、老师改进教育方法。

    2、用各种途径和机会与SZH多亲近,进行心理沟通。

    (1)课堂上让他多发言,多鼓励,多表扬。针对SZH上课反应快,爱插嘴的现象,尽量满足他发言的要求,肯定他学习上的主动性,并指出“如果能举手发言,那么大家一定会更满意,更喜欢你。”当他能举手时则给予表扬。

    (2)课后与他做游戏,参加各种活动,带着他和同伴一起玩。提高他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使其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确立合理的角色意识和处理能力,提高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针对他脆弱,爱哭闹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几组有针对性的故事,《爱哭的小猪不哭了》,《可爱的小熊长大了》,《太阳雨》......通过故事对他进行入情入理的开导,使他知道哭闹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慢慢形成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有一次,在游戏活动中,因为轮了几次都没有轮到他,于是他又放声大哭。引来了全操场的一片目光,同学们也手足无措,想马上把机会让给他。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继续游戏,还特意把他围在圈子里,有时还跳过去拉拉他。当他再次投入到游戏中来时,我们马上把机会给了他。下课了,我问他刚才为什么哭了?他笑了笑说没什么。我相信,这时他已开始慢慢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形成良好的心理心态。

    (3)他的反应快,接受能力强,适当时请他当“小老师”。让“小老师”修改错误题目,并告诉大家正确答案,然后对他进行肯定与鼓励,称赞他聪明。使他认识到自己,产生自豪感,克服自卑心理。

    (4)有机会就让他到一年级去帮忙,帮他们系系红领巾,系系鞋带,打打水,送送书报。使他自己感到长大了,不应该哭哭闹闹了。让他感到自己很能干而获得信心,而且还学会了照顾和关心别人。对他的心理成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5)在他有明显进步时,写了一张奖状鼓励他,并进行了一次家访,得到了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六、心育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心理教育与辅导,SZH的表现概述如下:

    (1)他已很少有放声大哭的情况,偶尔有什么不如意时,哭了一会儿,也能自我调

    节好,止住哭声,或在老师和同学的稍微劝解下停止哭泣。

    (2)能主动与同伴交流,沟通,合理处理好自己的角色。他自己说:“我的朋友越来越多了。”做什么事情他不再畏缩不前,犹豫不决了,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听课也比以前认真了,不再随意离开座位,知道要受纪律的约束。

    (4)作业也能及时交了,学习成绩也开始稳定了。

    (5)父母,奶奶也反映他现在长大了,懂事了。

    SZH的表现说明,他任性、偏执的性格得到了改正,情绪控制和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自卑心理也慢慢得到了克服。自尊心和进取心有所增强。

    七  心灵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