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思想教育内容

篇1

要想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积极探索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略

高职教育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它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同时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要想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积极探索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高职思政教育的对象

(一)高职院校生源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较大的挑战

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先天”的劣势,招生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招收普通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高中生,二是招收“三校”(即中专、技校、职高)技能高考学生,极少数学校还有五年一贯制高职录取的初中毕业生。

(二)“90后”大学生,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

“90后”大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大都成长的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环境相对复杂,从小衣食无忧,可以享受到丰富的物质产品。另一方面他们身处的社会大环境则是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弱点是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喜欢攀比,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

二、高职思政教育的问题和现状

(一)重职业技能培养,轻思想政治教育

一些高职院校只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价值性。他们注重教给学生一门技术,一种生存技能,但却没有解决好学生的政治信念、伦理道德等问题。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有时出现“学校成天喊、老师不想管、学生有反感”的局面。

(二)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缺乏科学正确的认识

作为近几年才从各类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欠缺组织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导致他们在组织开展工作时更多地照搬一些综合性普通高校的做法,从而难以取得实效。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定位不清,有被边缘化、局部化、应试化等趋势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缺乏自己的学科支撑、专业建设,因而,学校重主体学科建设、主体专业建设,轻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物力、财力保障,出现思想政治教育被边缘化情况。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两条主渠道: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是学生工作。大多数院校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学,由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由于各自工作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存在着各自为政、互相扯皮的现象,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

(五)教育方法陈旧落后、呆板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方法手段陈旧落后、机械呆板的状况,传统的“理论说教”仍然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高职思政教育的方略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树立多元化的人文关怀氛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需要,积极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工作队伍,健全管理制度、保障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1、加强组织领导。高职院校应成立以党委书记或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部门领导参加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检查总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

2、加强队伍建设。要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关键是要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纪律严明、作风正派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3、强化制度管理。高职院校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规定、政策,明确职责任务,拟定考核办法,加大监督、评估和激励力度。

4、保障资金投入。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落实经费投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学科研条件,为学生社团活动、参观考察、实习实训等活动提供物力、财力支持。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丰富学生践行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必需从单向灌输向互动交流转变,同时做好以下三个结合。

1、理论讲授与舆论引导相结合。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通过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在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解疑释惑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引经据典,更要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及时化解学生思想困惑,做到以知启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3、情境体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应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信仰。

总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人为本,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月平.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J].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吴太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困境与改进策略[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44

[3]李海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73

[4]林佩云,蔡茂华,陈雄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2):48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管理;有效结合

小学阶段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作为基础的启蒙教育,具有引导学生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作用。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优秀品质形成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播者,具有“先引导学生学好知识,后进行个性发展”的使命。责任之重大,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采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及行动力。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一)朗读和背诵能够加深记忆力。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朗读和背诵课文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系统还不完善,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利用语文课堂朗读、背诵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此部分课文的印象,还能够在朗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教育意义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教师的引导作用仅仅是外界作用,所以必须通过课文讲解与宣传班主任工作内容相结合,使教师外部引导转化成学生内部消化的课堂内容,才能不断提高教育作用效率。

(二)文字练习提高思想教育记忆。书写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书写能力本来就是教学的重点内容。配合语文文字教学,选取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段落和句子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通过书写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文字内容和教育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进行语文基础教育的同时,感受到语文知识的思想教育性,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果学生思想教育效率得到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就能很好完成。

(三)课文感悟的表达能帮助教师理解学生思想。小学生表达能力低,和思想内容有一定出入,教师可以通过在语文课堂上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阐述读完课文后在文章中得到的感悟和思考。这一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是真实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表达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正在处于的思想水平,完成对学生思想的捕捉,以此为焦点,开展既有针对性又能够提升班级管理效果的班级管理活动,为学生利益的维护创造条件。

二、将小学班主任管理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结合的具体策略

(一)充分利用语文课文,辅助班主任开展思想教育。小学阶段充分利用语文课文,对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工作提供相应辅助作用,对学生从三个层面分析实施思想教育,分别是:借助课文朗读教学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引导、借助文字练习接受相应思想教育引导、利用学生对语文课文讲解的感悟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借助课文朗读教学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引导:对于小学生思想不成熟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加深对此部分语文知识的印象;借助文字练习接受相应思想教育引导:引导学生对具有思想意义的段落进行仿写或独立创作,使学生能够更加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利用学生自身的感悟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念,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社会上的各种现象,理解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活动,为班级的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

(二)结合课堂组织活动,班主任管理工作得到促进。课堂组织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提供相应辅助应从两份面入手:一方面,借助语文课中分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相互了解、帮助,增强团队意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相关语文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逐渐提高学生对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接受程度,促使班级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三)以课文为蓝本,对学生实施教育范例教学。将小学班主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班主任与语文老师相结合,适当地将语文课变成班会课,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语文老师不局限于课本,应用发散思维对课本上讲的内容进行合理延伸,举例说明引发学生进行深刻思考,使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还能使思想品德教育深入人心,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进行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语文和班主任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语文课堂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母语的伟大魅力,也是国家文化传播的媒介和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身上都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和任务,因此,在各自工作中相互配合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下一代是身为教育工作者的必行道路。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适当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将二者相融合,对学生进行高效率、正确的教育引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3

1.学校德育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学校德育工作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第一,教育内容不丰富。近几年,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发展,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们的思想也更加活跃。但是,当前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往往局限于教材和课本,难以解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第二,教学方法简单化。如今的学生思想更加多元化,内心世界更复杂,而传统的教育方法过于呆板,已不能更好地适应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发展,不能因材施教,降低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第三,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多限于传统形式,灌输式地传输知识,没有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不能及时地满足学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

2.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一是教师不注重师德修养。由于受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良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教师时常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忘记自己作为教师的神圣职责,不敬业,不关爱学生,甚至法律意识淡薄,变相体罚学生,这些都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形象。二是教师业务素质不高。有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不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对一些现象难以作答,不能说服学生。

3.学校、家庭和社会没有形成合力。一是学校的重视不够。现在好多中小学迫于升学的压力,往往“重智育、轻德育”,具体表现在:总量上看,思想政治课的总课时量不够;时间安排上,一般就是在下午,有时还被一些所谓的主干课程占用;在师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一般缺乏专业的教师教学。二是家长的忽视。家庭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第一环境。不少家长文化素质低,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们又善于模仿,无形中父母就给孩子们做了一个不好的表率;还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和分数,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再加上中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家长过分压抑,这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思想出现问题。三是社会的影响。中小学生虽然在相对简单的环境中时间比较长,但中小学生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尤其是现在,网络很流行,有很多负面信息频频出现,加之中小学生的思想不稳定,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对学校的教育内容产生的疑问又得不到解答,学生的思想就会慢慢地认可外界的不良思想,对学校的思想教育开始厌烦。

二、采取的对策

1.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当前,我们应更注重多渠道、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新形势,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在内容、方法、手段和途径方面进一步改进,才能适应时代和学生的发展。一是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教育部要求,学生德育工作的重点有三个,即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大力加强诚实守信的诚信教育。围绕这三个重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诸如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的思想教育,学校应该认真组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使德育工作内容逐渐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让学生在有趣的实践中接受思想教育。二是强化德育工作形式。学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因为只有将各种专项教育渗透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所以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等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受到思想洗礼,更加健康地成长与发展。三是拓展德育工作领域。学校开设德育课程应该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所以要着重改进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使学生们在课堂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四是更新德育工作手段。为适应时展,学校德育手段应变为现代型,比如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手段,网络传播信息迅速、及时,让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同样,德育工作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渗透正确的思想政治信息,而且网络具有娱乐性,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视觉与听觉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健康思想的熏陶。或者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有关德育的专栏或杂志,从而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2.抓住教师这个关键。首先,大力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德育工作不可忽视其关键环节,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与学校德育质量密不可分,学校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运用各种方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突出地位;二是对教师的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三是进行各种考核时,要把教师职业道德表现纳入重点考核的范围内;四是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的监督机制,让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共同参与监督,专门设立信箱和监督电话,一旦发现问题,学校要及时严格处理。其次,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认识。我们现在身处知识爆炸时代,作为教师更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时,学会如何查找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自己真诚地相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篇4

一、认真实施德育工作规章制度

在我校为了加强德育工作,教师带领学生们认真落实和贯彻执行。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要自己做到为人师表,然后落实。小学生们要按照《小学德育刚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常规》等等规章制度。循序渐进的完成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例如,我校要求每名小学生都要熟背《小学生法则》。每天到校后班级要求早读,要把规章制度订在墙上。布置好文明礼貌的标语。以达到教育和提醒学生要牢记学生规章制度。

二、从实际出发,完善小学生德育工作

从学校到班级,再从班级落实到每名学生。来完善小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做到对每名学生。以班级单位进行列举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然后联想起班级出现的优劣现象,进行语言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思想教育。这样才能够在班级里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最后让学生们通这一实例使学生辨别是非,为国家、为学校、为班级做出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事情。

三、以班会为前提,把德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什么是德育并不是很了解,更不懂得如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这时,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要遵照《小学生守则》去做,同时要采取丰富多彩的节目来引导学生。召开以班级为集体、以班组为单位进行班队会活动。例如。学生在班级中选出班级的大队长,以班级大队长为基础选出小队长。这样要求班级大队长.小队长要负起责任来,监督班级同学是否按照《小学生守则》去做了。要求每个小队要演出一个实例节目,让全班同学和教师一起去讨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找到不足。吸收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在例如在班级会议中。每个小组派一名或多名学生以课本为内容编排节目学生要说一段成语来加强认识。

四、教师对待学生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超强。我们做为教师,每一次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学生面前总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好的影响能使小学生们积极向上。那些低级不文明的活动和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到小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为此教师要先做到学生的表率。一切所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例如,教育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人要有礼貌,做到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客人要说客人好。上课时老师应该先说同学们好,然后学生才说;老师好。下课了,老师应该先说同学们再见。同时也要告诉同学们一起说,老师再见。把一些礼貌的语言,写在墙上。你好,对不起。谢谢等等文明语言。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五、提倡以表扬为主,以批评为辅

篇5

【关键词】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 渗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策略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小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小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利用教材的内容有目的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社会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小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小学体育教材基本理论部分内容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小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二、结合课堂常规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小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小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上课的开始要对小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三、依据教学实际灵活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小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

四、善用评价巧妙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小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小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小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小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小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小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小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小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

五、注重榜样示范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小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教以载道;思想教育;融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67-01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深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教育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培养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初步的社会公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不但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会使小学生心生厌倦。只有把知识的传授与丰富的情感活动、灵活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充分利用朗读,巧妙渗透思想教育。朗读活动是小学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人类语言学研究表明,朗读并不只是机械地把原文以声音的形式表述出来,更是通过内部语言,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内化为读者自己的思想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听是我们从外部世界接受信息的重要方式,是提取信息,输入大脑储存起来,是运用信息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巧妙地渗透思想教育,影响人的感情,影响人的思想。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课前让学生听教师有感情地范读,或听课文录音教学磁带,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抽学生试读,其余学生来讨论交流,说说朗读的同学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表达出了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再范读,学生再试读,再讨论交流,学完课文再让学生朗读。通过多次反复,抑扬顿挫的朗读,学生才能正确的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思想,就能受到熏陶,思想教育就蕴含在朗读的过程中。

2.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作文是一种创作,是思维的高级表现形式,它能综合的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古代的科举考试,考试的主要形式就是写作。甚至是一文定功名。作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的。

作文教学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人、事、景、物,大至宇宙,小至蚁虫,无所不包。而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述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大话和空话。这本身就是在教育学生首先做到“真”,进而达到“善”与“美”。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起学生体验生活的热情,调动起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是课内外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语文教学更加离不开课外的实践。语文的外延就是整个生活,所以学习语文的课堂异常广泛,远远超过其他学科。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这一课堂,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技巧。而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了学生的实际运用。离开了实际运用,教学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也是始于“知”,落实于“行”上。教师应当综合考虑,根据课文内容,围绕着课内教学设计开展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而把思想教育的成果落实到日常社会生活中去。

语文的实践活动,有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课内实践活动包括朗读、写作等;课外的实践活动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等。

三、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分阶段,有侧重的进行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习惯的自我养成、个性的自我成长、思想的自我教育。

篇7

摘 要 当前在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情况下,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当前教学体制中非常要紧也是极其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同时又和和其他文化课程本质上有着一定区别。

关键词 体育教育 思想教育 作用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在平时的上课中,经常会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存在,就是一些老师认为体育教育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完善学生身体质量而不能给学生其他方面的引导。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被其他学科老师所看中 ,很多时候还被其他老师占用,极大地缩减了体育教学和体育课的上课时间。在此论述体育教学对德育教育的影响拥有极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就中小学生德育现状而言

中小学较小的的心理年龄和特征,决定了它们的较为不成熟行为方式和稚嫩的思想模式。造成他们很容易受到不同的思想偏差,同时他们处于思想的叛逆期,以往正常的口头教育,说教处罚引导会造成叛逆不配合,造成了德育教育难以进行的情况。

(二)就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言

在中国,不同的任课老师一般都是在教室里上课,一边向学生传授自然学科知识,一边进行德育教育。

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有责任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建在学校教育课程和教育过程中的课程实施和制定,应确保各种活动列入课程计划的时间,并通过各种新风格,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体育教学中有责任引导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立多维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系统更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增强。

(三)就课程本身的特点而言

体育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意义,根据教学经验,体育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课程,它提供了一个绝对的兴趣优势,有利于对道德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德育教育的引导发展作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一些具有良好品质的学生,将它们作为榜样教育,道德教育与学校一起,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时,学校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生的成长中也会有积极作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学校教育里。让学生了解一个人的弱小性,团队的力量无限性可以通过学校体育教学,进行一些游戏相互结合,球类运动或接力作为比赛形式,让学生知道团队精神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团队比赛中,可以通过语言引导一些技能水平好一点的学生帮助指导技术差的学生,让他们在沟通与合作中完成游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技能,更能使他们认识到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合作的重要性认识。

体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他拥有严格的活动规则和要求,并且需要个人融入到团队中去,才能更好的取得胜利。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对身体和身体运动能力而言,必须靠自己来进行锻炼,这样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心理意识,使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还涉及到一些相关的体育比赛等。

(三)有利于学生顽强意志的锻炼

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体育课程,可以增强他们的意志品质,在课堂上也蕴含着积极地正能量。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项目,在竞技比赛的过程中存在竞争和胜利,只有经历失败,才能学会面对挫折的勇气,只有必须学会承受各种压力,才能增强自己的信心。

体育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的实践,这一点与其他教学实践比是特殊的,体育教学集体,规范,竞争,流行和实用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体育教学中的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四)有利于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体育比赛具有非常严格的规则约束,正是如此才使比赛更富有竞争性和可观赏性。

为了使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的适应,遵守法律规则是必须的,养成良好的习惯方法,遵守规则制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规则,一视同仁,不给机会主义,不给特殊主义。只有高压的要求,才会让学生懂得犯规就失去了机会,甚至被罚出场。使学生懂得,规则是高尚的,是不容侵犯的,延伸到其他领域,对中小学生的德育引ё饔煤艽蟆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中小学教育积极发展体育教育,对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体育教育过程中渗透的德育教育是其他自然学科教育过程中所无法比拟的。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心理,在体育课上加以引导,学生会主动并且积极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自我发展。这样对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将会事半功倍。

(二)建议

1.在中小学思想教育要将体育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中小学校及其各任课老师要端正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德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各个学科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应该将学科教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小学德育目标不能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境界中,必须要具有现实性。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强调那些过于理想化、至善至美化的道德,要紧紧围绕与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基本道德品质开展教育,这样务实、具体的德育目标才更容易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一、 通过数学史进行德育渗透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数学的历史,就如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由结绳计数的源头萌芽,伴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逐步成长为分门别类的参天大树,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为人类积累了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何为数学史?数学史研究大体上分为“内史”和“外史”两个方面。“内史”研究以考查数学理论成果的历史形态为主,包括数学成果产生的年代、最初的形态和后来的演变、创立者的贡献、数学成果的传播等。“外史”研究以考查数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为主,包括数学发展与哲学、科学技术、经济、军事、宗教等方面的关系,以及数学家生平和思想、数学事业发展、数学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从“数学史”的完整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既有知识结论,又记录了数学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活动以及数学的发展、进步等。因此我们说数学史既是一部完整的数学思想史,同时又是一部数学发展史。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

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一部数学史是由许许多多伟大的数学家们用他们的心血、甚至用生命编著而成的,数学家们身上的勤奋好学、严谨治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热爱祖国等许多优秀品德值得我们学习。数学思想形成中的曲折与艰辛以及那些伟大的探索者的失败与成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既不仅仅是训练思维的体操,也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它有着丰富得多的人文内涵。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数学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素材内容极为丰富,德育元素潜藏其中,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参考。解读教材时,教师还应该把握数学知识本身的德育教育因素。如:在阅读三年级下册教材“统计”(平均数)一单元时,教师应从教材所呈现的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游泳池的平均水深,为希望小学捐献图书的本数等生活内容,认真挖掘这些知识背后的德育要素,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外,应利用好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能正确利用平均数的意义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教材是教师教学之源,也是德育教育之源。如何让教材中“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如何让枯燥的内容能温情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教师应具有一双慧眼,深入挖掘,从而巧妙地整合教材,提炼知识,并进一步创生教材,让德育的因子久久根植于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因此,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的重点放在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智育教育。结合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认数时,结合教材内容,观察我国近十年的人民收入情况表,通过对比,自然渗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从小努力学习。又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这一取值数据是我国南北朝的科学家祖冲之第一个推算出来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确定的七位数为圆周率数据。教师简短的几句话,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渗透了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三、挖掘应用题中的德育元素

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应用题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在教学利息问题时,我让学生通过解题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纳税是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从小培养纳税意识。如: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1)如果每人每月回收2千克废纸,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你们全班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2)如果照一个班级的同学一年回收1吨废纸计算,你们全校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少砍多少棵大树?通过计算,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节约木材、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而这效果却远非空泛的语言说教所能达到的。

篇9

【关键词】语文课 过渡性引读 妙用

从教师教学效果来看,过渡性引读对教师的教学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它能帮助教师协调、组合教学,让分散的局部学习内容成为教学艺术的整体,保证课堂教学前后衔接,转换自如,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的过渡性引读符合儿童言语发展特点。由于儿童内部言语尚未充分发展,过渡性引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的思维参与,进行必要的思维转换和抽象概括。巧妙的过渡性引读应渗透提示性、迁移性、逻辑性、对比性和思想性。

一、提示性过渡引读

小学课文虽然文字生动、语言形象,但要弄清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角色现象,弄清作者曲曲折折的故事发展过程,对于一个少不经事的小学生来讲,也绝非一件易事。而且小学生的思维一旦参与课文内容的学习,往往会犯思维定势的毛病,就是一头钻进死胡同,也不知及时醒悟。要想实现感知内容的不断推进和变化,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进行必要的引读提示,将学生的思路及时予以导向。提示性过渡引读,能帮助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乃至妙处。具体方法主要有删、换、添、调、比、补充等。

二、迁移性过渡引读

迁移性过渡引读主要用于内容相似的几个语言片段间的读段方法指导。如小学中年级独立阅读课文《翠鸟》一文,笔者以第一自然段作为学法指导的范例,根据课后要求设计:这一自然段写翠鸟什么方面的内容?作者写了鸟的哪几个部位?教师通过在电脑上作画,很容易让学生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翠鸟这种外形可爱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外形特点的语句,学生通过看电脑作画边读边议,认识了翠鸟可爱之处,认识了“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等色彩,认识了文中三个比喻句所描述的形状,最后归纳学法“写什么――理顺序――抓特点”的读懂一个自然段的:方法。进而运用学习迁移规律自读其余的各段,恰到好处地实现语言片断的教学过渡,又巧妙地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其他各段,使之获得实践能力。

三、逻辑性引读

小学课文脉络清晰,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并列,或总分,或承接,或因果,或转折――显示出极强的逻辑性。引读这些课文,就要首先掌握课文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让学生在读中瞻前顾后,层层推理实现句群关系间的过渡,犹如把“船”和“桥”指点给学生,让他们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彼岸。

四、对比性过渡引读

这种引读方法是教师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伺机从课文内容中找出两个事物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过渡引读,引导学生读懂复杂的长句。《翠鸟》一文笔者在引导读懂第三自然段前两句时,是这样进行引读的:这两句话先夸小鱼非常机灵,因为它懂得―学生接读第一句,教师揭示:多谨慎啊!对比之下,翠鸟就更机灵了,因为―学生接读第二句。教师揭示: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啊!学生从中进行比较,体会到翠鸟机警的程度、动作的敏捷性方面都比小鱼技高一筹,所以它成为捕鱼能手。这两句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用小鱼的机灵衬托翠鸟的机警。

五、思想性的过渡引读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念;德育渗透;探讨

对于在小学数学中如何高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一直是数学教师探讨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结合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做到有机的德育渗入。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目的,并且要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正确的生活理念,努力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习惯,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1.有机渗透原则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时,应该根据所要传授的具体内容,与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德育的理念,因此,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绝对不能脱离实际的数学知识,搞形式主义的思想教育。

2.有序渗透原则

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并且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应该教育不同的德育内容,而且要抓住小学生对事物认识的规律,从而将德育以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步地渗透,这样才能使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理解德育知识。

3.适度渗透原则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侧重内容的教育,因此要注意德育对于学生来讲的可接受性以及主次分明的特点。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1.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

对于学生德育思想的渗透要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将思想教育与数学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中,一定会有一些比较著名的科学家,例如,华罗庚、陈景润等,他们都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奋斗以及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对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他们的事迹与精

神,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积极进取的精神。

2.注意联系实际进行

对于德育仅靠教师口述是远远不能达到实际效果的,由于小学生对于一些比较深刻与复杂的词汇理解得还不是很透彻,很可能出现学生对教师所要教育的内容无法全面的了解,从而大大降低了德育的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德育过程中应该与实际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计算准确不出差错的先进事迹以及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数学家刻苦学习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等,从而达到对小学生的教育作用。

3.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例如书写要规范、学习要认真等,就应该从自己做起认真地写板书,树立学生心中良好的榜样,从而达到德育的

目的。

总之,对于数学中的德育,教师应该结合数学知识的具体内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观、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从而达到德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彭庆超.论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J].飞:素质教育版,2013(10):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