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篇1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当前,中职学校的学生进入学校的分数不是很高,但是他们对于自己就读的中职学校并不是很满意,这些学生走进中职学校之后,心理上就可能出现变化;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比较自卑,学习不努力,成绩下降较快。尤其是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熟悉了环境之后,就会出现逃课、早退等现象。于是,在中职学校实行心理教育工作,是提升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需求。

一、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具有学习障碍

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是中考失败或者是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面对所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理论和技能训练不知所错。另外,他们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学习焦虑问题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不高,他们自认为考试很难,逐渐地就不学习,发展到最后就会出现厌学甚至是逃学。

2.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

中职学校多数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学习成绩也让人不太满意,认定自己不是上学的料,自己不如人,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另外,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致使有的学生甘愿落后,甚至有的学生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些都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还有就是中职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是指它和事物发展的常理反向发展的一种心理状况,通常体现在,与别人逆着来来表现自己的个性与不羁。这种状况在中职生体现的比较明显,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为:他们不满意自己的生活环境,认为家庭和学校等有负于他们。也可能是有的老师教育方法不是很得当,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也造成部分中职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3.情绪控制力不强

情绪在某种程度上是心理健康的反映。中职学生几乎正是处理青春期,他们的情感比较丰富,情绪变化很快,遇到事情比较容易冲动,比较容易感情用事,处事不够冷静沉着,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情绪波动较大,情绪控制能力不高,两极化问题突出,高兴时高兴得不得了,遇到困难时难过得不得了,容易冲动,情绪变化较快,有的中职学生对人和事情的态度冷淡,好像对任何事都不关心似的,对于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感情比较易受挫折,抗挫能力不高;释放情绪的方式不合理,比较容易出现抑郁和消沉等不良的情绪体验。

二、中职学校办主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

1.入学期间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与转变角色

学生进入中职校门以后,就要面对环境和角色的转变等很多问题,这些改变使有些同学原来的心理结构被扰乱,心理定势被打乱,受其影响,出现学习动力下降,不愿意和别人相处等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年龄不是很大,远离父母靠自己独立生活,并且习惯用初中的生活方式去过中职生活,几乎没有完成角色转变。

(1)教会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提升团队意识

在进入中职学校以前,多数学生往往是就近入学,大多数的学生在自己的班级中就能够找到自己比较熟悉的朋友,容易找到共同话题。但是进入中职之后,同学们都是来源于不同的地方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还有的同学说方言,在交流上有一定的障碍,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就会不知所措。由于刚刚走进学校,彼此不熟悉,很难产生依赖感,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不适应新的学校生活。身为班主任,就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如篮球比赛、拔河等;开展联谊活动,让学长介绍一下自己适应新环境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新入校的学生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的老乡或者是朋友。通过这些活动之后,学生就会逐渐地对新学校产生一些好感,慢慢地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也会逐渐地融入到新的集体中。

(2)尽快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变

进入中职学校之后,学生学习的内容已经与小学和中学所学的内容有所不同,学生不会有升学的压力,在中职学习的目标是以后能够有好的就业岗位。同学们在这里要学习一项技能,为以后将来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学校期间注重学习方面的交流沟通

部分同学进入中职学校以后,仍不能走出物理化知识的学习模式,觉得学习很费力,不容易进入中职专业知识的学习模式,学生就不愿意学习;有的同学听人们对中职学校评价,认为上中职学校无用,所以同学们就觉得学习与否都没有关系,逐渐地就会厌学。班主任了解情况之后,要做好同学们的工作,依据不同的学生告诉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中职学校学习压力没有那么大,同学们只要经过指导,就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对于人们对中职无用论的说法,班主任就要告诉同学们,任何性质的学校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具有某项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培养的,拥有了某一项专业的技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建立档案

中职学校和普通中学比较而言,中职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并不多,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稳定持续的交流与沟通。下课之后,学生与老师见面的机会比较少,学生表现得无所事事。学生会以老师下班了,见不到他们为借口,无法向老师请教问题。为了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建立老师和学生在一定时期进行沟通交流的制度,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方式得以拓宽,班主任老师要有每一个学生家长的沟通卡,在一定时间内,将学生在校的表现状况向家长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同学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不仅能够激起同学们积极向上心理,还有利于老师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另外,将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班主任老师设立档案,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并把辅导方法与辅导状况记录下来,还跟踪调查分析。对于状况比较严重的学生要和其他课任老师沟通交流,研究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篇2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研究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小学课堂教学指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它的实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指课堂教学,第二是指班级活动,但主要还是课堂教学。可以说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积极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这也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

1.智能训练与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2.情感教育与人际关系指导,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发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和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等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人格培养与性心理教育,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教师是来帮助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即“传道授业解惑”;其次,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他们是可以完成的;最后,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他自己所取得的进步。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家庭和学校,以及自我教育的途径进行。

(一)在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学生。

1.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营造班级良好的氛围和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教师兼职做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小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

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可以接触许多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二)教师指导家长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在学校进行是不够的,其实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和家长都应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创造机会让教师和家长沟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1.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家长要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知晓孩子幼稚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

2.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要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

(三)自我教育。

培养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让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知道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知道心理若有疑问怎样获得帮助。

总之,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今天的素质教育离不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定将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明确指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观念是教师的义务和职责。小学生思维和心智尚不成熟,易受到不良文化影响,很多孩子的不良行为就是在小学阶段养成。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着学生性格和行为,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对小学生人格形成起着积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且当前大多家庭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备受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很大一部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现象,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小学生不良心理的诱发入手展开分析,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关键阶段,影响着学生认知能力,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很大帮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心理状态决定着人的行为,影响着人对事物对错的判断。想要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学会控制行为、控制情绪,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心理认知特点,运用心理教育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不仅能够起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还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实施途径有: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等。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2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小学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想要实施具有实效性、有效性的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就要弄清引起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从而针对问题“对症下药”,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

2.1心理受到伤害。

当前很多教师教学思维还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与尊重,教学过程中经常体罚学生,对学生不尊重,学生内心受到伤害,易产生自卑、失落、逆反等心理,诱发心理健康问题。

2.2教育缺失。

很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正确认识,教学活动开展中关注的往往学生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心理状态,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最终诱发心理疾病。

2.3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教师综合素质往往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然而当前许多教师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不展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力不从心,效果较差,无法取得预期教育效果。

3如何在更好的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想要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健康,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掌握一定的心理较快教育知识,能够胜任岗位,能够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2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地位。

小学教育中应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教育当中,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

3.3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导致,教师应担负起“引导者”的责任,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消除了师生之间的界限,与学生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小学生大多是天真活泼的,是乐于接受帮助和鼓励的,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他们才能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成熟的心理。

3.4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

想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就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或课堂模式,应积极转变教育思路,利用实践活动或班级文体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心理教育。小学生天性好动,死板的说教只会令学生反感,甚至一些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在小学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文体活动,从而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具体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教师的鼓励往往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成绩的提高都有着很大帮助。另外,文体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缓和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对于学生不良心理矫正有着重要意义。活动开展时应以小组为单位,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各小组表现进行评价,评选优秀小组,同时对活动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完整的教育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递,更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关键。健康的心理是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蒋艳菊,时金献.《小学教育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2]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3]覃奇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初探.《广西教育》,2005,(1).

篇4

①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②学生主体性原则;③参与性原则;④民主性原则;⑤差异性原则;⑥多样性原则;⑦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

因此,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1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1.1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新”,是课堂和班级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也有益。

1.2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没有问题学生,只有学生的问题,只有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即便是智商临界的学生从理论上讲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可以完成的,实验班就有这样的成功的个案。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他自己选择的进步。

把小学教育看作为人的生命发展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初始阶段,应该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养成现代社会需要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还应该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

2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2.1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矫正问题。

2.2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

2.3保密是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

2.4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持续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系列化,一是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3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小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小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小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4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如通过语言领域《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 格。通过社会领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学做勇敢的孩子,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一、当代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当代社会信息处于极速更新状态,小学生周边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对他们都将产生很大影响,其中的影响有利有弊,而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当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父母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或者由于父母离异导致孩子与父母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在自主、自立、受压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二)社会因素。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居民人均收入提高,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个别父母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加之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些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三)学校因素。在一些小学教育中,有的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思想不端正,加之教学方法不恰当,在教育中过分强调了学生的成才教育,忽视了作为人的成长教育,种种原因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小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当今社会的小学生父母大多都接受高等教育,文化程度都比较高,这些学生往往有过强的自我表现欲,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他们经常会采取很多极端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二、学校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教师要想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真正促进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必须先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然后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开展教育工作,积极正确的处理小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和意外事件。众所周知,一个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师,他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就没有科学的认识,怎么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呢?所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二)校园主环境建设。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主环境建设,一流的学校应该有一流的主环境建设,要想让名花异草、池塘、茂林修竹、绿色草坪都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大环境,学校就需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展现给学生一个“新颖、明亮、美丽、整洁”的崭新面貌。

(三)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想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就需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活跃学生的身心,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美化生活、陶冶情操、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

(四)学校“”建设。学校“”是指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在良好的校风校貌环境中,学生的智力、生理、心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同时学校也可以真正深入、有效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学校要想真正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得到全体教师的参与和重视。为了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成绩,隐私,劳动成果......一直以来,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好坏的首要条件就是看“该生是否尊重师长”,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

(二)教师不应该有私心。教师不能感情用事,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老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但是老师不能偏心偏爱成绩好的学生,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就不管不顾,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三)教师要讲诚信。教师一定要做到“诚信”。有些教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经常把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夸大或缩小;答应过学生的事情过后又不认账;经常在学生面前和和同事无所顾忌的乱扯……教师这些微小的事情都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证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是一样的,都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需要与学校平时的教学活动相结合。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必须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经验,仅靠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是很难实现的,所以,要想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就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思想逐步渗透到教师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使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四、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关剑辉.探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成才之路.2010

[2]李合英.中学生考试焦虑的身心机制及调适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4

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 小学教育 教育环境 途径

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谐的教育环境

和谐的教育环境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辅助方法。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

1.心理辅导室

有专职教师负责,专门解答学生提出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负责指导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心理信箱

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然后有心理辅导老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生书面提出心理健康问题应允许他们不记名,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心理健康专题广播

通过学校广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还可通过广播公开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影响大,效率高,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方式。

4.橱窗宣传

运用橱窗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由于橱窗宣传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具备心理辅导老师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好橱窗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的紧密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家校联系卡向家长介绍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了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敢与同伴交往,不愿参加活动,有时甚至上课想小便时都不敢说。我分析了孩子内向的原因,并指导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出去游玩,有意识地接触邻居家的小伙伴。带孩子上超市,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校园,教师更是关注这个孩子,多为他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找性格外向的孩子与他亲近。稍有进步,我就给予鼓励和表扬。经过两个学期的密切配合,孩子进步很快,能主动与教师说话,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十一”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

以上是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带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维良 齐建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华文出版社,2000年7月。

篇7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现状 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0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是早上八点的太阳,更是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参照,他们的身心在不断的发展。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做出一些缺乏素质的事情,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这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反馈,也是向心理教育提出一个重大的挑战,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学校没有把心理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教师也没有充分发挥主观作用,导致他们心理扭曲。在当今这个纷杂的社会,如何能够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学校的重视。

1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为了让学生处于较好的发展状态,从预防的角度出发,来加强儿童的心理教育。小学生的性格还处于发展中,应重点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大多数小学生对于心理教育并不熟悉,假若不加以引导,悲剧在所难免。究其原因在于许多的小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没有正确的处理方法。随着小学生年龄增长,容易出现叛逆期,思想出现较大的滑坡。因此,必须要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2.1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近年来,国内加强了对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做了较多的研究调查。调查显示:一方面,大多数小学生没有兄弟姐妹,单独相处得时间比较多,容易形成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久而久之,只会让小孩更加孤僻;另一方面,学校没有把心理教育放在首要的发展位置,对学生总是一视同仁,没有重点挑出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也没有尽到辅导学生心理的职责。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小学生不能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对外界的诱惑抗拒力不强,容易对电子游戏等产生上瘾的情况,这类学生也需要进行心理辅导!

2.2对心理教育认识不足

基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方面知识的普及。较多学校只顾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小学生性格的塑造,未认识到其重要性,致使教师没有把心理教育重视起来,或者是开设的心理教育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只为应付上级检查,这也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性格的因素。

2.3不良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也至关重要,在心理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偏重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存在严重的不足,多数父母都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满足他们物质生活上的支持与帮助,却极大的忽略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两大因素的结合:即生理和心理。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

2.4缺乏职业化指导

现如今大多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团干部、政治教师或班主任兼任,他们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知识来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问题,这些指导教师没能正确地给予学生心理指导。

3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教学中,教师能做的就是改变原先的单一教学方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在课堂中享受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

3.2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对于教育小学生需要耐心的,心理教育更是特殊的课程,要求每位教师具有极高的素养,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如果没有高尚的品格是难以胜任的。通过优化心理教育的职业环境,来提高心理教师的职业素养。因为教师是给小学生上课,很多学生都贪玩,o法正常交流。通过从内外部环境出发,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心理教育打下基础。

3.3引导学生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及时、准确观察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多与他们真诚地沟通,才是作为教师应有的工作。如今许多教育理念认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做的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教学环境,培养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3.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如今的社会,学校应该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门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让小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合理安排心理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对小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利的保障。

3.5平等对待学生

面对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小学生,教师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教育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拥有失落感,那些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来说是不好的,不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全面的看待问题。

4结语

心理教育课程对于整个性格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为实现新课改的要求,确保心理教育的实效性,让小学生在教学中升华自己的价值观,享受心理教育带来的馈赠。教师不再只是照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还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心理真正得到提高,也能体现出人性化课堂的意义。因此,教师还应安排多种心理辅导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受到熏陶,促进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让小学生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 王君秋.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学周刊,2016(03):125.

篇8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之后对我国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于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1引言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正是在这样的良好形势下,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我们正步入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个过渡期内,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快速适应并不容易,特别是心理尚不成熟的中小学生对此可能更加无所适从。而在中小学生中频繁发生的逆反心理、攻击行为或轻生现象便是很好的例证,2009年一位小学生用红领巾上吊的事件仍令人记忆犹新,如花般的年纪,因为心理上的障碍无法消除而选择自杀这一最悲催的方式寻求解脱,当幼小生命陨落的时候,除了扼腕叹息,更发人深省。如何避免此类悲剧重演,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健康心理,乃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让中小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既是家庭、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而学校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最直接、最有力的地方,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显得刻不容缓。

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诚如前文所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深远,所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工作。

为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99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正是在这些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各地中小学都采取了积极措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且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很大问题,许多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解决。总的来说,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有:

首先,力度依然不够,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教育理念没有转变,仍然过分的看重学生的分数,过分强调升学率,而牺牲了学生本该重点予以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校或者没有相关课程、缺乏专门针对健康教育的师资,或者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列为学校发展的重点。

其次,形式单一,课程化倾向严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自然十分重要而且必要,但是若简单的以为心理课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确是极其谬误的。可是这却是当前很多中小学所持的想法。他们认为单纯的通过课程就可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很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必须用更多的专门师资,在课外对学生心理进行健康引导,要提供随时可以咨询的心理老师,多组织有益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最后,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全面,目标不够科学。很多学校过分强调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以测试分数作为教育目标,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拥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很多中小学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如学习兴趣、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和职业心理教育(如为学生在职业定向、兴趣的了解与测试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进措施

正是因为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上述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其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要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对学校全体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使每一个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3]在此种情况下,学校的老师不仅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很及时的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予以及时疏导、沟通,以防止学生出现过激行为。另外,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放松室,并且配备相应的心理咨询员,为学生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和人员。

第二,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心理健康活动,充实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模式。要不单单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应当多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门心理辅导,并且积极提倡学生家长共同参加。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可以通过文艺演出、字画展览、发放传单等形式进行,学校还可以专门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如中考或高考考前心理辅导等,还可以举办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会,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共同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之,应当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第三,转变观念,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一定要改变以往只重视学习的观念,改变分数至上的错误想法,真正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老师要时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不仅重点加强其适应能力、面对挫折的心理能力,还要加强其学习心理教育和职业心理教育。

参考文献:

篇9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全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学专家提出: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应是发展个性的辅导;心理辅导的方向和根本目的是帮助一个人去发展所有的潜力,有快乐的人生。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冶疗;也不等同于心理咨询,而是面向每个学生,并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学校普通教师来组织和实施的,必须最大程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年龄尚小,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健全和成熟,需要得到成年人(特别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心理学家指出:学校教育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促使他们更好地健康地成长。笔者认为,首先广大教师要有较高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认识;其次是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其三是学习、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四是敢于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边学边干,形成一支由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相结合的心育氛围浓厚的师资队伍。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基础性和普及性是小学教育的两个基本特点。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应是为儿童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合儿童教育方法。使小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里得到帮助和培养,让儿童从小学会认识自己、接纳他人,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以科学、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儿童从小学养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成为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诚实和积极进取的小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花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一小部分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的小学生,应及时地进行疏导使小学生心理向着健康的方面发展。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生活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小学生周围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宁静的小学校园也越来越热闹,现在小学生实际上要比他们的父辈承担多得多的心理压力。依据我们的观察,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物质丰裕导致刺激或变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颗糖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也比较重视家长和老师的表扬。现在小康之家衣食丰裕,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属于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父母推托工作忙,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家长恰好是年轻力壮干事业的好时光,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相对而言,贵州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特别是毕节地区,就拿笔者任教的黔西县仁和小学来说,多出现父母外出打工,而子女多由祖辈照顾的情况。祖辈疼爱第三代,往往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由于照顾太多,这些小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在自主、自立、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3、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小学生放学后在家里和电视、电脑为伴,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由于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小事,不懂得互相帮助。

    4、家长对孩子希望过高。现代社会高学历的影响使得一些家长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对于分数的敏感甚于孩子,孩子考试得99分回家得不到表扬,家长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分,就是得100分回家也同样要接受教训,关照不要骄傲呀,不要自满呀,要努力呀,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一进家门就做作业,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发泄放纵。

    5、小学生能力普遍较强,个别学生自我表现欲过强。父母文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教育媒体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比较高,但是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他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甚至闹到无法上课,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跟老师捣乱,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让老师看到他的能干。

    6、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小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最突出的是过分强调了对小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的教育。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团体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时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的工作更加专业化,教师应培训上岗。心理辅导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小学生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仿佛进俱乐部活动一样开心。心理辅导室的名称可以童趣化。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化。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道德素质;心理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逐步得到贯彻和落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日益突显为教育的主导观念。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它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无疑是有了巨大的变化,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精神文明在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这两者对小学生而言,就显得厚此薄彼了,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很多学生在物质生活上是幸福的,但他们精神负担很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所改善,但是,生活、学习、成长中的困扰,仍会给学生带来许多压力,农村的小学生更是如此”。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更多的家长和教师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家长更容易受到“学而优则仕”、“读书只为跳农门”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成绩,对于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往往认为顺其自然即可,有些家长甚至不关心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尽管当前我国小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学校和家长只看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不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有些学校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认识不足,把这门可按照普通文化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

(2)校园环境的变化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利影响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多元化,使得传统文化比较浓厚悠久的农村社区的文化意识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给农村小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娱乐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一些不良信息侵蚀他们的思想,毒害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生活在2l世纪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农民及其子女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也带来了价值观的混乱,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3)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数量不足,教育素养低下

经过对中心校和村校的调查,农村小学教师严重不足。学校的课程设计不能严格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设,这严重的影响了农村小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和心里潜能的开发。数量不足的农村小学教师中有不少是民办转正的。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心里学专业知识和技术缺乏,无法开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活动。

三、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建议

(1)重视家长和老师进行心理辅导

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受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对家长开展心理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应按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目的的向家长授课,使困惑的父母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了解对孩子进行家庭心理教育的初步方法,给家长一把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在农村小学,由于缺少“家长会”制度,加上教师和家长沟通较少。所以,学校应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要求教师家访等方式把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反映给家长,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

(2)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对农村学生实施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工程。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校园里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必然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土壤。“学生能置身在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中,并受其长期濡染和潜移默化,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必然得到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