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征地赔偿标准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民征地赔偿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民征地赔偿标准

篇1

关键词 土地管理法 土地征用 征地补偿安置 公正 公平 公开 透明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油田产能建设的不断扩大,油水井及配套设施占用土地越来越多,油区内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越来越少,加上农村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工程项目占地时有发生。在征地过程中,时而也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事情,如有的农民为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采取铤而走险、甚至违法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其中也不乏有的地方政府、工矿企业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存在。那么,在征地过程中,如何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真正做到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呢?从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还有许多不足和急待完善的地方,以下是笔者个人的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1有关征地的法律、法规不太完善

目前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对征地作了原则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土地实行征用。”《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四款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至第五十条集中规定了征地的批准机关、程序、补偿安置等。从以上的法律、行政法规可以看出,我国有关征地制度是不完善的,操作性不强。而《土地管理法》是1986年制定的,虽经两次修订,但变动不大,故该法已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其中,规定了关于征地的制度前提条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什么是公共利益没有任何规定,这就为政府无限扩大征地提供了便利条件,原因就是没有对征地用途加以区分。征地用途分为公益性征地和经营性征地,公益性征地如用于公共道路、水利、学校等建设,这种情况才是征地的合理前提。经营性征地是用于商业目的,如搞房地产开发,这种情况往往是政府低价从农民手中征用土地,再高价出让给公司或私人,这与政府的职能是不相称的,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由开发商与农民以市场价格协商来签定土地出让合同,只是用地上要严格限制,政府应加强用地的审批管理。这才能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

众所周知,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土地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对农民土地的征用,就意味着农民丧失了生存的源泉。所以,征用土地对农民给予合理的补偿是必要的。国家有必要专门制定一部《土地征用法》来加以规范,这是目前征地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依法过程中,标准不统一,农民利益受到了损失

征地过程中涉及到的核心问题――征地补偿安置,而真正涉及到补偿安置的只有《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这一条特别就耕地的补偿安置费用作了规定,而其它土地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安置没有标准。而是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具体标准,而省级地方政府往往在制定标准时又显得过低。而且标准的制定又是省级授权地市级,地市级又授权区县级,这种做法有违《立法法》,这必然会造成层层降低标准,也会损害农民的利益。从目前的操作情况来看,矛盾就很明显,采油三厂地处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然而青苗赔偿标准就有很大区别,山东地段的污染赔偿按每平方、每年1.5元执行,河南地段的污染赔偿按每平方、每年1.977元执行,显然赔偿标准悬殊太大,农民利益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损失。

诚然,每一地块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但为了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每个省级政府在制定标准时除明确一个最低标准外,还要参考周边地区的标准,最大限度的保护农民利益。

征地中必然会涉及到房屋的拆迁补偿安置问题,而地方政府在制定房屋补偿安置价格中往往只体现了房屋的残存价值,更说不上对房屋所占土地的价格补偿了,这是极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权价格是否应该补偿,这是争论的焦点。本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也是一种商品,也要体现等价交换的原则,应该给予房屋所占范围内的土地作补偿。

3依法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使之公开、透明,给农民一个明确交代

关于有关补偿安置的地方文件中,很多都是对城市拆迁补偿的规定,而真正涉及到征地补偿标准的很少。如有关评估问题就是这样,没有专门对征地补偿评估作规定,而征地也是完全可以采用的。如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评估管理办法》中就只涉及到城市房屋,没有规定在征地补偿中可以适用,而这恰恰是可以采用的。如在征地动员会上采用城市房屋拆迁做法,如实介绍全部报名的估价机构,并在政府主管部门监督下当场以抽签方式确定估价机构,这有利于消除农民的种种不合理猜想,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在制定补偿标准问题上,有的省份是多年不变。大家知道,土地价格在逐年增加,至少每年要调整一次。在价格制定上可采取听证会形式,除要有政府主管部门参与外,还应该有农民代表参加,听取农民的意见,这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4结语

目前我们已进入了信息时代,政府应把有关征地补偿标准公布在互联网上,供公众查阅。现很多地方政府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有的地方政府已建立了专门的网站,如南京拆迁网公布了城市拆迁补偿标准,但没有涉及征地补偿,是不足的。上海市的房地资源网做得很好,其中专门公布了征地补偿的各种标准,这是政府服务人民,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篇2

一、城区征地拆迁工作成效明显

镇为我县政治、经济和文明中心,从年起,随着“工业立县”、“矿山企业二次创业”的强力推进以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区大规划征地拆迁工作接踵启动。三年来,城区共有征地拆迁项目100多个,征地上积3070.5亩,拆迁面积4300平方米,触及农户3090户,征地拆迁工作获得了明显成果,有用地保证了城区工业企业、基本设备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项目标顺利施行,对城区情况的改善,城市功能的完善,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奉献,有力保证和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继续健康发展。

征地拆迁工作气氛不断浓厚。征地拆迁工作面临千家万户,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做好征地拆迁工作需求上下联动,左右共同,需求各部分的通力合作和全社会的积极参加。一是县委县县政府高度注重,屡次召开专题大会研讨征地拆迁工作,专门成立工作指导小组统一指导和部署征地拆迁工作,并组织工作人员到外地学习征地拆迁的先进经历,制订和出台了《县城区征地拆迁工作施行意见》等一系列标准性政策文件,为征地拆迁工作供应了组织保证和政策根据。二是国土、住建、社保、民政等相关部分认真实行职责,发扬本能机能优势,积极参加,为征地拆迁工作发明前提,构成了“县政府统一指导、部分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普遍参加”的浓厚气氛。

征地拆迁工作队伍力量不断加强。征地拆迁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是重中之重。因而,组建一支懂政策、调查基层、熟习群众、会做群众工作的征地拆迁队伍非常关键。一是精选人员,强大队伍。因为城区征地拆迁的任务逐步增多,为知足工作需求,经县委县县政府统一协调,先后从全县局部乡镇和部分抽调了二十多名政治醒悟高、群众基本好、熟习基层状况并擅长做群众工作的人员,构成征地拆迁工作专班。二是抓好培训,加强才能。因为所抽调的干部来自分歧的单位,对征地拆迁相关政策把握的水平各不一样,为统一工作人员对征地拆迁政策的了解,采取培训、座谈、经历交流等方式,狠抓营业培训,把增强工作人员的营业学习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抓紧抓好,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本质和专业程度。三是标准治理,增强责任。制订了征地拆迁专班工作人员的治理方法,严正工作队伍的组织规律和工作规律,加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自动性和责任感。

征地拆迁工作程度不断提高。一是政策执行做到“五个一”,即赔偿一个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县有关征地拆迁文件规则的赔偿标准;测量一把尺子,依照脚踏实地的准则对征地拆迁范围内的地、物进行精确测量;宣传一个口径,精确掌握现行政策进行宣传发动,做到政策统一、宣传统一;回答一个声响,专班工作人员在思想认识上和详细操作上高度统一,对群众的疑问按政策进行解答,不呈现杂音;工作一个结果,征地拆迁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称心,各级党委县政府称心。二是服务群众坚持“三到位”,即政策执行到位,严格依照政策标准,做到依法足额赔偿。群众合理要求处理到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对群众提出的道路通行、就业引荐、家庭坚苦等合理诉求,做到“能办的事立时办,坚苦的事想方设法办”。督办检查到位,采取一周一汇报,一月一督办的办法,实时发现宽和决征地拆迁进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加速征地拆迁工作进度。三是结实坚持三种认识,即大局认识,高度认识征地拆迁对服务全县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所起的主要效果,把征地拆迁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协作认识,增强与各相关单位、社区的协调,发扬协作认识,构成征地拆迁工作合力。贡献认识,发扬“钉子”精神和延续作战的精神,克制畏难、耐心心情,不分时间,不分难易,以真诚的工作博取群众的了解,做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二、影响征地拆迁进度的制约要素

城区的征地拆迁工作虽然获得了可喜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支持系统不完善,掉地农民保险、就业等问题亟待处理。农民落空土地就从基本上损失了生活的保证,成为“下岗农民”。当前,对农民征地赔偿采取的是传统的钱币赔偿方法,一次性将土地赔偿费、安顿赔偿费、青苗赔偿费发放到集体组织和农民个人手中。这种“一次性”的钱币赔偿方法看起来简略易行,虽然处理了农民“目前得几多”的问题,但没有完善的掉地农民保险、就业等保证系统,“今后怎样办”依旧是掉地农民最为担忧的问题。

二是农民安顿房建设滞后,征地拆迁工作被动。房屋是立家之本,随着城区建设用地的日益严重,县政府对城区个人建房进行了严格节制,农民建房与征地拆迁的矛盾凸显。因为农民建房政策的转变以及安顿房建设的滞后,招致被征地农民张望心思严格,征地拆迁工作被动。

三是言论指导和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被征地农民思想上有顾忌、有曲解,观念有待改变。一是言论不足准确指导,电视、报纸、收集等宣传媒体对征地拆迁工作的负面报道过多,有的甚至不切实际的夸张宣传,招致群众对征地拆迁有冲突心情。二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当前征地拆迁政策的宣传首要采取召开发动会等方式,宣传方式单一,范围小,结果不分明,在群众中还遍及存在着赔偿标准纷歧致、征地就安顿宅基地、抢种抢建有赔偿等错误认识,影响征地拆迁工作进度。

四是征地拆迁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合力有待增强。随着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平常埋没的矛盾都邑表露出来,比方土地房屋权属纠纷、住房坚苦、家庭纠纷、户口迁徙等矛盾和问题需求绑缚处理,触及多个部分,工作量增大,难度加强。仅依托镇单打独斗,工作效率不高,急需坚持完善各相关部分分工协作、联动共同、定责奖惩等工作机制,提高各部分对征地拆迁工作的思想认识,以及参加征地拆迁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加强征地拆迁合力。

五是征地拆迁工作人员力量需进一步充分,局部村组班子力量有待加强。一是征地专班工作人员力量不够,年镇共承接征地拆迁项目38个,而全镇机关工作人员共36人,基本上是人平1个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人员运用捉衿见肘。。虽然已抽调了一些工作人员,依然无法知足逐年增多的征地拆迁项目标需求。二是村组干部作为征地拆迁的主力军,局部村组班子力量不足。以南门村为例,南门村村委班子共4人,年共有15个征地拆迁项目触及南门村,村干部一方面要协调处置村级日常事务,还也要抽出局部时间和精神协助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招致征地拆迁工作发展迟缓。

三、进一步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的办法和建议

征地拆迁工作是城市建设及可继续发展的一项主要基本性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了切实做好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全力推进征地拆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统筹统筹,完善征地拆迁的政策支持系统。从被征地拆迁群众的久生计思索,完善征地拆迁的政策支持系统,切实处理好掉地农民的社会保证和就业等问题,使他们“掉地不赋闲,掉地不掉利”,显得至关主要。一是积极完善社会保证系统,提高被征地群众对社会保证的参加度,切实处理他们的后顾之忧,做到“老有所养”。二是拓宽就业渠道,添加就业时机。多条理全方位地对掉地农民举行送培训、送岗位活动,组织被征地拆迁群众参与就业培训,协助他们坚持全新的就业观念,提高他们的文明本质和职业技艺,添加他们的就业时机。三是积极指导和鼓舞掉地农民自立创业。要针对掉地农民自立创业制订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处理掉地农民在自立创业中面对的不足资金、不足政策指导、市场信息闭塞、不足技能和治理常识等问题,提高农民本身“造血功能”,为农民供应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农民经过自我发展,从基本上处理久生计。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征地拆迁工作效率。一是坚持和完善分工协作部分联念头制。充分发扬征地拆迁指导小组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的效果,将服务征地拆迁工作作为部分责任制审核的一项主要内容,采取召开按期大会、通报等方式协调处置征地拆迁进程中的各类问题和矛盾,构成各本能机能部分分工协作、共同严密、齐心联动、一起保证和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的优越场面。二是坚持奖惩准则。制订科学合理的征地拆迁工作奖惩罚法,明确奖惩机制,采取定目的、准时间、定奖惩的方式,执行分片、分段、分村组、分户包干负责制,以拆迁实绩评干部,以拆迁成效论英雄,以拆迁后果兑奖惩,加强征地拆迁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自动性和责任感,让他们压力在肩、责任在身、工作在心。三是充分工作队伍力量。抽调一批营业精、协调才能强、擅长做一线群众思想工作的干部充分到拆迁队伍中来,在征拆一线运用干部、在征拆一线磨炼干部、在征拆一线培育干部。还要结合实践添加局部村(居)委会干部的数目,充分发扬村组干部的宣传、协谐和榜样带头效果,稳步推进征地拆迁工作。

三、增强宣传力度,指导群众观念改变。一是采取了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加大征地拆迁工作的政策宣传力度。借助电视、播送和报纸等媒体进行正面的报道,客观、公平报道征地拆迁工作,使全社会对征地拆迁状况有客观公平的认识。还,注重营建准确的言论导向,实时宣传支持征地拆迁工作的先进典型对积极共同征地拆迁工作的人员赐与表扬。经过增强宣传教育,指导群众顾全项目建设需求,争夺群众的普遍支持,营建依法征地、文明征地、和谐征地的社会气氛。二是以开好群众代表会、群众大会、征地拆迁发动会等大会为切入点,普遍宣传赔偿安顿政策和项目建设的意义,以及给拆迁户带来的实际好处和久好处,使群众对征地拆迁后的生活构成优越的心思预期。三是组织被征地拆迁范围内的村组党员和干部对有关安顿赔偿司法政策进行学习和宣传,应用他们的辐射效果,提高被征地拆迁群众的政策司法本质。对能够呈现和曾经呈现的问题,特别是对基层党员干部发现和提出的政策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阐明,提前预防和实时处理。

篇3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河南省受理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行政诉讼案――洛阳老城区266户居民状告政府违法强拆案。在庭审中,老城区政府为证明拆迁符合民意,出具当地居民张书欣和郭克智来电来访登记表。可原告证实,张书欣已离世13年,郭克智则已去世4年,并直指当地政府造假。

征地寻民意支持,连死去多年的逝者都不放过,造假造到这份上,还是让很多人“开了眼界”。其手段之拙劣,映衬出的恰恰是某些基层治理者的肆无忌惮:在其眼里,百姓权利可随意拿捏;而规则意识、契约观念,在权力膨胀的“推土机”下,也动辄会被碾为尘灰。

应该说,围绕征迁问题上的拉锯,已是屡见不鲜,而附着其上的暴力冲突,也是频现。为遏制暴力征迁,我国新拆迁条例中,在拆迁补偿、公共利益界定、征收程序等方面,已作了明确规定,比如“补偿先行”等;而对于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法律也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其前提之一,就是要求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预征知情权,经其同意。

可无论是“死亡来电”,还是“死人来访”,都是罔顾程序正义,把法规当泥捏。而诸如此类的荒诞举措,是通往“违规征迁”的僭越之路:说到底,有关地方、部门是为“征牛补鸡”之利所驱使,而这也滋长了其投机冲动。采取伪造签名等方式,企图“瞒天过海”,再辅以先斩后奏、权力胁迫等手段,逼民众就范。

借用鲁迅的话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在征地签名上拿死人“垫背”,罔顾民众权益,架空必要的博弈过程,到头来,制造的是征迁上的关系紧张、角色对立,而涉事地方、部门也难免吞下自酿的“苦果”。

篇4

一、家庭结构、养老与计划生育

安靖的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如果一家有几个儿子的话,一般结婚一个就分家一个,但老年夫妇不与最小的儿子分家。如果老人跟随小儿子生活,其他的兄弟则根据他们之间的商议,按时给父母口粮、食用油和零花钱,遇到老人生大病,则医疗费用由所有儿女均摊。也有父母分别跟两个子女生活的,这种情况以家中只有两个子女,且他们组成的新家庭都在本地生活的情况居多[1]。也有极少数老人不愿意与子女一起生活的情况。

例如在土地村四社,有一个姓何的老人,就不愿意继续与儿子生活在一起。何老大爷今年已经71岁,老伴已经去世多年,膝下四个儿子都已经成婚。按照四个儿子原先的养老协议,老人每家生活一年,四个儿子轮流供养。今年正好要完成一个循环了,老人提出以后要单独生活,理由是,在儿子家吃饭了时候,要看儿媳妇的脸色。目前关于何老大爷今后的养老办法,四个儿子还没有达成具体的协议,“等今年吃完了再说,如果他们不同意(指四个儿子不同意老人单独生活),我要找大队和社的干部”。

在安靖,因养老问题发生家庭矛盾的很少见,我们还没有听说过有老人自杀的现象。虽然,与传统社会相比,老人在家庭中地位有所下降,老人的劳动收入并不构成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这时“媳妇一般比婆婆厉害”,家中重大决策由儿子拍板,老人“退居二线”,但老人在家中仍然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由于没有了土地,中青年人一般就近打工,因此老人承担了大部分带小孩的工作;另外,自家的新房一般都部分用于出租,子女白天不在家,所以看家的责任也自然落到了老人们的肩上。生活无忧和有事情做,老人就不会感到空虚。

例如,方碑村二社的徐老太太老两口的生活就比较典型。徐老太太已75岁,两个儿子在本社居住,儿子们的门面紧挨着,平常老人分别帮两个儿子看管门面,分别在两家吃饭,但住在一起。土地被征用以后,根据政策,两个儿子分别为两位老人买了养老保险,现在每人每月能领到280元的保险金。除此以外,徐老太太还常接些零活,主要是从服装加工老板那里领来衣服,然后往上串花纹纽扣,每天可以完成20多件,每件能赚0.4元。缝年过节,女儿会回娘家看望老人,并给老人买些礼物和给些零用钱。老伴自然做不来这些针线活,儿子在家的时候,他就有空去茶馆,茶水0.5元/人,有时候打点牌。

土地四社的黎老太太,今年62岁,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村民,老伴李大爷是上门女婿,来自河北。老两口膝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部队上的团级军官,二儿子在成都一家公司当会计,小儿子现在是本村的村主任。黎老太太本人担任本队的妇女队长已经有三十多年了,老两口现在和小儿子一起生活,家里还有三亩多地,一亩多地种了李树,其余的租给了外地人种蘑菇,土地收入一年接近4000元;老两口都买了养老保险,现在每人每月能领到280元的养老金;她们还在家从事杂货经营,每年可以赚6000多元;大儿子每工作四个月,就会回成都疗养四个月,每次回家总会给老人一些钱,一年下来也要给6000多元;2004年大儿子还出资10万元,重建了老家的房子。老人打算将房子部分出租,收回资金将10万元退给大儿子。老两口的主要支出:吃和穿大约花费5000元/年,而且已经过得相当宽裕;医疗费用大约500多元/年;赶人情大约1500元/年。这样,老两口每年还能节余15000多元。除了物质上的充足外,她们精神上也比较愉悦。首先儿孙比较孝顺,其次她们自己比较友善,附近的本地人和稍微熟一点的外地人经常来她们的杂货铺闲坐。她们待人也十分客气大方。我们在访问黎老太太的过程中,就有一位老者来次买了一瓶啤酒,坐在这里喝了起来,李大爷则随手抓了一把花生送上,两人就聊了起来。她们的杂货铺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准公共场所”。

如果说方碑村二社徐老太太老两口的生活比较典型、土地四社黎老太太的生活代表了本地上等水平的老年生活的话,那么方桥村二社付老太太的艰难生活就是特例。付老太太今年72岁,老伴已经去世多年,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在本社生活得比较富裕,拥有一辆低档的私人小汽车,但是拒绝供养老人,甚至已经有好几年没有与老人说过话了,也不与弟弟和姐姐来往;二儿子因抢劫罪判刑三年,今年将刑满释放;女儿嫁到了另外一个村,每年能来看望老人两三次,买些礼物和给点零花钱。付老太太现在单独住在破旧的小瓦房里,生活自理,其主要生活来源分为两部分:一是0.5亩土地出租,每年大约有650元的收入;二是做“扯纱线”[2]之类的零工,每天大约有7元钱的收入。老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必须到市场上去购买,遇到亲戚和同社人的红白喜事,老人一般要上20元的礼金。在物质生活上,老人现在还能勉强维持,但与众多的老人相比,她在精神上过得孤苦伶仃,既没有孝顺儿子儿媳的问寒问暖,也享受不到生活的闲适安逸。据旁人所说,大儿子之所以拒绝供养老人,是有理由的。几年前,60多岁付老太太改嫁到邻镇,但实际上没有办理正式的手续。老人在那里大概生活了四年,可能与老伴的儿女不太和睦,过不下去了,于是又回到本村居住。大儿子觉得老人已经几十岁了,还改嫁,现在又被迫回村,脸上很无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不愿意再认这个母亲,拒绝承担任何养老责任。虽然经过村干部多次调解,但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据说大儿子长的五大三粗的,比较蛮横,周围的人也都不敢惹他。

目前安靖以三口、四口和五口之家居多。家中没有老人同吃同住的,一般为三口之家;有一个老人的,就为四口之家;如果有两个老人同吃同住,则一般为五口之家。这种家庭人口数目除了与前述本地的养老习俗有关以外,更重要的是与本地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有关。安靖的计划生育实行比较早,相较全国的其他地区而言,难度也较小。自1960年代,安靖就开始宣传和提倡计划生育,一般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小孩的夫妇,都容易被动员去采取节育措施。70年代最后两年,这里开始严格执行一对夫妇只准生两胎的政策,强制二孩夫妇结扎。这一政策的执行难度并不大,从实践情况来看,许多一孩夫妇都自愿结扎了,所以在后来执行一对夫妇只准生一胎的政策时(只有头胎是女儿,且几代单传或弟兄之间有不能生育的,可生第二胎),也比较容易。1987年,四川省放宽了生育第二胎的政策,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准许生第二胎:县以上医院证明头胎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夫妻双方中一方是初婚初育的;夫妻双方有一方是三代单传的,或者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男女平等的观念、少生优生的好处、农民负担的增加以及子女教育抚养费用的大幅度增加,使得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夫妇极少见。

二、家庭收支

目前农民的主要收入渠道有三种:房屋出租、土地出租和打工。老人的收入来源则主要有两种,一是养老保险金,二是做零活或经营小生意。农民的其它收入来源则可以细分为养老保险金、当村社干部、养殖、开幼儿园、开杂货铺、跑运输、开茶馆等多种方式。农民的主要常规支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吃、穿及零用;医疗;赶人情;教育等。下表是几个农户每年典型的大致收支状况表。

表中除林某认为收入比征地前降低、生活压力增大外,多数农民都认为,土地被征用之后,他们的收入和支出(尤其是生活开支)都有所提高,年节余有所增加。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大面积的土地被征用之后,许多失地的农民并没有实现再就业,尤其是那些没有任何手艺的农民,只能靠收租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如果房屋没有出租出去或者租金收入微薄,即便是没有手艺的农民,迫于养家的压力,也必须想办法出去打工或做小生意。以房屋出租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房子能租出去呢,就有饭吃,租不去呢,连饭都吃不起!”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有些房屋无法租出去,特别是那些用作居住的出租房。还需要说明的是,征地补偿款和旧房拆迁赔偿款,往往不够建新房之用,需要另外自筹资金,不少农民因而陷入债务之中,这也是该表没有反映出来的。

三、家庭纠纷、上门女婿与离婚现象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自古只有乖乖女,哪有十全十美媳”,一家人难免有些“磕磕碰碰”,但因家庭纠纷而导致喝农药、吃老鼠药或者上吊自杀的现象在本地很少,至少我们的访问中还没有收集到这类案例。家庭纠纷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夫妻之间矛盾,主要原因为(1)夫妻异地,相互怀疑对方的不忠,(2)妻子讨厌丈夫的不良习气,或者埋怨丈夫没有本事;二是子辈与老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子辈责怪对各个子女的照顾和分配不公平,或者是由于养老问题而引发纠纷,上文提到的何老大爷和付老太太的境况就是典型。影响比较小的纠纷,有时候就在家庭内部自动消融了,“一家人没有隔夜仇”,“床头打架床尾和”,更何况,“家丑不外扬”还是村民们坚持的基本面子观。影响突破家庭范围的纠纷,妇女社长往往都会过问并调解。妇女社长一般都上了一定的年纪,读过书,见过世面,在本地生活了几十年,说话比较有分量,能够化解不少矛盾。当然,更大的矛盾冲突就需要求助村干部、司法所甚至法院来解决了,但这种情况比较少,因为村民们都知道,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往往还需要承受经济损失,“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熟人之间日后还可能会积怨更深。成都平原人的包容和大度似乎自古以来就有助于阻止事态发展到“不争馒头争口气”的程度。

上门女婿比较多,这与多数城郊农村的情况相似。在安靖,基本上每个社都有好几户是男方落户到女方,多的甚至达到十几、二十多户。上门女婿一般都来自山区,相较而言,本地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条件要好;距大城市近便,拥有较多的非农业就业机会和宽阔的收入渠道,在本地打工或者经人介绍结识了本地女孩,不少人就愿意在此地落户安家。另外,本镇的各个村,都可以归类为“资源分配型”村庄[3],有较多的集体收益可供在籍村民分享,凡符合本地“土政策”的女孩一般不愿意外嫁。这里有必要对“土政策”作一下解释说明。一般而言,如果是独生子女,外嫁或在家迎娶都不受限制;不论个数的多少,儿子都可以在家迎娶;有儿子在家迎娶的,则女儿必须外嫁;只有女儿的,则只能留一个在家招婿;外嫁的,自动从本村迁出户籍,也不再参与村社集体收益的分配。也有些外嫁的,虽然按“土政策”把户口迁出了本村,也不再参与村社集体经济的分配,但还是在本地安家落户。凭借着“土政策”,当地人控制着参与集体收益分配的人口规模。

上门女婿现象的增多是否导致离婚现象的增加有待进一步求证。不过,近些年,离婚的案例确实增多。在方桥村二社调查时,有一次恰好有三个十来岁的小女孩来凑热闹,其中两个的父母就离异了。有个女孩的父亲有三兄妹,父亲离了婚,叔叔离了婚,外嫁的姑姑也离了婚。下面介绍两个典型的离婚案例。

方桥村二社有一户,男的在外打工,经常不在家,女的在家务农。男的怀疑女的在家另外有相好的人,女的怀疑男的有外遇。有一次,男的打工回家后,发现妻子已经有几天不在家了。于是,男的找了几个人在镇上找到了妻子的“男朋友”,几个人把“男朋友”弄到了方桥村的家中,暴打了一顿,理由是:“即便他们两个关系不和,矛盾很深,但还没有正式离婚,这是给人家戴‘绿帽子’。”把这个“男朋友”教训了一顿后,夫妻二人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男的至今没有再婚,女的据说与“男朋友”结了婚。

土地村四社有一户,男的41岁,爱喝酒。女的是乐至县人,离过婚,听了介绍人的话,嫁了过来。生活一段时间后,生了一个女儿,才几个月大。夫妻两人一直过得不怎么和睦,女的嫌弃男的没本事,养不起家,还爱喝酒,反而女的自己比较有能耐,能赚到钱。二人因此经常吵架,村社干部调解无效,二人到法院离了婚,才几个月的女儿判给了男方。

近几年,媒人介绍的婚姻和跨地区的婚姻增多,夫妇双方在婚前了解较少,双方父母婚后也不经常来往,夫妇的矛盾得不到双方父母的及时调解;新婚姻法简化了离婚的手续,离婚不需基层组织同意并出示证明,只需双方到民政部门或一方到法院办理相关手续就行了;随着法制观念的加强,夫妇双方的权利意识更强了。因此,离婚明显增加,几乎各社都有离婚的。

四、红白喜事:市场化取代互助

红白喜事对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姓氏而言往往是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事件。对于结婚而言,虽然办理了结婚证的婚姻就受到法律的保护,但一对新人要被认可和接纳,是必须经过举办婚礼、宴请亲戚朋友及同社成员这一道程序的,这里人以此作为成就一对新人的标志。当然,同社成员一般不需要主人家主动邀请,也不是所有成员都一定前来祝贺。同社成员来的多少,往往包含了主人家的面子因素。“礼尚往来”是大家遵行的基本原则,在平日的生活中,为人比较友善又乐于人情往来的主人家在办喜事的时候,同社的村民也愿意“报之以李”,而收到的“李”越多,也表示主人家越有面子,这里面子是流向主人家的。如果是办丧事,则同社成员都会前去吊唁,而不论死者生前的面子积累的如何。“和他在这里地方生活了一辈子,走的时候也该送送他(她)了”。替老人“做生”,也是安靖农民要办的喜事,相较结婚和办丧事而言,来上人情的同社成员要少一些。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办酒席,收的礼金是不够开支的。尽管同社村民现在一般都要上100元的人情,但是要带上全家人吃两三顿饭,有白酒、啤酒,有好烟,还有可乐、豆奶等饮料,随着现在物价的高涨,一桌酒席要花费200多元,再稍微丰盛一点的就要超过300元了。所以,办酒席也是对家庭经济能力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如果子女的经济状况都不怎么好的话,像为老人“做生”这类并不一定要办的事,就能免则免了,同社的人一般也会抱以“体谅”的心态。但是只要子女在经济上还过得去,一般都要为老人办寿宴,这不是因为迫于舆论压力而争面子,倒是因为这是子女对老人表孝心的重要方式之一。这里的农民办红白喜事,较少地考虑到经济利益的得失,这与笔者的家乡湖北洪湖农村的现状有很大的不同。在洪湖农村,1990年代中期以前,农民“办事”,也同样是收不抵支,于是,除了像结婚和办丧事这些必须办的“大事”以外,可办可不办的“小事”就基本上能免则免了;而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近几年,“办事”往往有“赚头”,于是人们竞相办诸如新房落成(有的只是在旧房上加了一层,原先旧房落成时已经办过一次),小孩满周岁、五岁、十岁或二十岁,孩子上大学、上研究生,老人过五十、六十、七十和八十大寿等等之类的“小事”。

红白喜事摆宴席,涉及到的事情多而琐碎,往往不是几个人就能忙得过来的。在以往,办这些事情往往是通过互助来完成的。互助一般发生在兄弟、堂兄弟之间,同住一个“院子”的,有时候也会搭把手。小伙子们忙前忙后,搬桌椅板凳、买烟买酒买饮料、端菜之类的活都是他们干的;妇女们则负责洗菜、切菜配菜、做饭、收拾饭桌和刷洗碗筷。“办事”所用的桌椅板凳、盘子、碟子和碗筷以及一些炊具,一般就在同一“院子”里凑齐。从某种意义上说,办红白喜事并不是单个家庭的事情,它是兄弟、堂兄弟之间还有同一“院子”人的集体事件。虽然同“院子”里的人未必都要帮忙或者说都能帮得上忙,但是喜庆的事情总是需要热闹的人群来分享,悲伤的心总是需要温暖的问候来安慰,同一“院子”的人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兄弟、堂兄弟来帮忙与同一“院子”的人来帮忙所遵循的逻辑是不同的。兄弟、堂兄弟帮忙,是基于一种亲情上的责任和义务,“你是他的兄弟的嘛,你都不去帮他,哪个帮他呢?”而同一“院子”的人来帮忙,是基于一种稳定的预期,“家家都要的办事的嘛,今天我帮了他们,以后我办事的时候,他们也要帮我的嘛”。红白喜事中,同一“院子”的人相互帮忙,无论“帮”与“被帮”都不包涵面子机制的作用,他们的互助是一种“集体的无意识”。

市场的穿透力是强大的,它甚至渗透到诸如红白喜事之类的村民的“私人”生活领域,它逐渐蚕食着人们之间的互助机制。最早的变化从“请厨子”开始,早先的厨子一般就在本社请,紧接着,本社的厨子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口味”和对色、香、味的要求(主要是基于在外吃宴席的经历对比),于是只有少数本社厨子能不断“与时俱进”,成为比较专业的人士,而多数则只能被淘汰(其中不少是自认能力不够而委婉拒绝主人家的邀请)。随着“与时俱进”的厨子的“专业化”,他们在炊具上也有所引进,同时他们获得的报酬也不断增加,主人家办事不得不在“打杂货”——准备材料的时候,租用家里不常用的炊具,这时盘子、碟子和碗筷也就顺便一道租用。厨子的“专业化”同时也要求切菜配菜的“下手”提高相应的“专业化”水平,而互助机制中的妇女也越来越达不到要求。真正比较成熟的厨子也逐渐发展了自己的一帮下手,而这样的职业化的厨子往往在农家乐和餐馆谋生。市场总是在人们有需求的时候就为此作好了准备。于是要办事的主人家就连带厨子及其下手一并请到家中办酒席,按照市场化的价格给付报酬。在家中办,不如在农家乐和餐馆办,那里有现成的“大锅大灶”、炊具和桌椅板凳,还有比较宽敞的场地厅室供客人娱乐消遣,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主人家为少图麻烦,因而往往选择农家乐或餐馆,这时办招待的场所也逐渐市场化了。需要说明的是,在家中办往往要节省一些,于是现在办酒席的场所就有了两种:在家中或在农家乐、餐馆。

把厨子请到家中办酒席,一般分为“小包”和“大包”两种形式。所谓“小包”,就是把厨子及其下手请到家中,厨子还带来了桌椅板凳、杯筷碗碟和需要用到的炊具,洗菜、切菜配菜、收拾饭桌、刷洗杯筷碗碟甚至打扫清洁都由厨子的一帮人搞定,主人家只需要备好做菜所用的材料以及香烟、酒水就够了,这种方式目前给付报酬的标准一般为40—50元/桌。如果按照主人家和厨子的协商,做相应的菜品的材料也由厨子及其下手准备的话,就是所谓的“大包”,这种方式目前给付报酬的标准一般为280—320元/桌。而如果在农家乐和餐馆办的话,则一般只采用“大包”的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市场化的办酒席方式都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种互助机制,所需要的只是人们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那种通过互助增进感情和培育共同体意识的功能也随着互助机制的被侵蚀而逐渐消逝了。

五、征地、农民闲暇与人生价值

关于征地中涉及的赔偿和安置问题,市级和县级下发了统一具体的执行文件,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是遗留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征地及其相关问题

1.征地补偿、拆迁赔偿

征地一次性的土地补偿费为28000/亩,青苗补偿费为700元/亩,只补一年,另外还有房屋拆迁的赔偿费用等,具体的征地补偿标准和拆迁赔偿标准可参见《郫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郫县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和郫县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4]。青苗补偿费都按时发到了农民的手中,但是不少农民对土地补偿费发放的意见很多,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嫌地“卖”的不合理,太便宜了;二是有的村社没有将所有的补偿费用一次性全部发到农民手中,有诸如代缴社保费、留作村社集体公共建设之类的说法。房屋拆迁的赔偿费,尽管都直接全额发放到了农民手中,但在房屋拆迁过程中还是遇到矛盾,主要原因就是有村民认为赔偿标准不合理、太低。极少数村民要坚持闹下去,这些人往往被村民们认为是“说得起话的人”或者称他们为“叫鸡公”,这些人往往会被叫到镇政府去,“在多给点好处的情况下,就不闹了”。多数村民抱着一种从众心态,“大家都一样,人家都过得起走,你为啥过不起走呐!”还有一种原因,就是这多数人认为自己是“说不起话”的人,不愿做无谓的抗争。

还有一种叫做“集体土地出租”,就是农民将自己分得的责任田重新交给集体出租,农民按责任田的多少获得租金收入,租金一般按照“双七百”标准给付,即按照“700斤大米/亩和700斤小麦/亩”的市场价格给付,这一租金标准按市场价格浮动。给付由租地法人和村会计(文书)按市场价格核算,一年两次核算两次发放,第一次在每年5月底核算,6月初发放,第二次在9月底核算,10月中旬发放。据某些村干部解释,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不少人的日常生活来源主要就是靠租金收入,如果一次性发了,有的人就拿去乱花了,或者拿去‘赌’了。这会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

2.新居建造

失地的农民利用征地补偿款、旧房拆迁赔偿款和家中的积蓄,在政府划定的区域内按规划的要求建起外观统一的安置房。新房一般按“上层住屋下层商铺模式”建造,有四层或五层,每户之间没有间隔,以“一”字排开,一般第一层为门面(拆迁和新居安置协议上,一般按家庭人口数,一人一间门面,每间门面45m2),第二层有的建成一个通厅(主要考虑到出租给服装加工老板),有的建成居室,更上面的几层一般都建成居室,用来自住或出租。有些村社的安置房是以集体的形式发包出去的,这就出现几个问题:一是每个门面并没有按45m2/间的标准建,出现了另外两种标准——41.4m2/间和36m2/间,引起了有些村社村民的不满。下文将介绍一起因此而引发的越级上访事件;二是房屋的质量问题,比如我们在土地四社看到的和村民反映的,墙上的水泥用手一抠,就成块地往地上掉,农民也因此怨声载道;三是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问题,因为要建成统一的房子,旧房拆迁赔偿款一般不够建新房之用,农民需要另外自筹资金,不少农民因而陷入债务之中,增加了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

在新房建成之前,失地农民有的租房,有的投亲靠友,按照80元/月的标准获得过渡费补偿,发放10个月[5],但80元根本不够支付租金,10月之内多数不可能住进自己的新房,而这超出的部分都由农民自行负担。这也是农民的抱怨原因之一。

3.社会保障安置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善解决。失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补偿费、拆迁补偿和安置费,政府只是鼓励并劝说买社保,实际上买了社保的多数只是上了年龄且有一定积蓄的老人——男年满60岁,女年满50岁,因为从他们缴纳社保费用的次月起,就可以每人每月领取280元的保险金。未到这一年龄的大多没有买社保,因为建新房子不仅用完了他们原本不多积蓄,而且还背上了债务,他们很难在规定的期限内筹措到买社保的资金。[6]其次,农民对政策的说法和理解不一,有人觉得市、县政府(征地单位)替失地农民买了社保,有人觉得市、县政府把钱拨给了镇,镇应该替农民买,还有的认为政府把企业或开发商为农民买社保的钱的截留了。也就是说,农民并不是十分清楚具体的政策安排,不清楚失地农民社保费用的分摊机制。再者,政策的多变性,也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比如已到社保年龄的缴纳标准在2007年前就有几个:有缴22000多元的,有缴18000多元和15000多元的,还有的只缴纳9100元的;2007年7月1日后,新发生征地的失地农民(含未领取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人员)参保,由征地部门对符合参保条件的失地农民在其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中扣除应缴纳社会保险费总额的60%作为个人缴纳部分,并一次性划拨到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缴纳社会保险费总额的40%由征地部门给予一次性补贴,做到应保尽保。这就给农民缴得越早越吃亏的印象,产生了观望等待。

篇5

关键词:农村公路;改造;问题;意见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c system since the 80's of the last century reform, happened to turn the world upside down change in the rural econom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ffic brought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rural highway reconstruction project has been the government should solve the event, but the road reconstruction process because the prophas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post security work is not perfect, not in place resulting in the occupation of land, housing demolition,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issues, not only harm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is not conduciv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ural highway re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propos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 deal with some superficial.

key words: rural highway; reconstruction; problems;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农村公路是指由县道、乡道以及通往行政村的公路所组成的道路系统,是国家公路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公路的实际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占用农村的耕地、林地资源,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等一系列问题。

一、对农村公路实施改造的意义

“要想富, 先修路”,成为人们的共识。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最经济、最便捷的运输方式。是农业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命脉,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程。

1.1、加强农路改造,对于改变农村闭塞、落后的现实状况,加强城乡经济及城乡文化交流,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村蕴藏的土地、矿产、森林、水电以及旅游等资源潜力转变为现实的优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1.2、农村公路交通的贯通和便捷,能够增加城乡人员的流动,为农村人员进城务工、城市企业下乡投资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对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1]。

1.3、把农村公路改造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上来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对于保证全国公路网下调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繁荣和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二、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占用耕地,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村公路的改造工程一直是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的,因为前期规划不合理、交通主管部门为了得到工程资金未计算工程占地数量盲目实施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部分肥沃的土地被公路占用,国家的土地资源遭受到浪费和损失,而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生活保障,是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来源,公路改造占用了原本肥沃的土地,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2.2、砍伐树木、占用林地,减少了林地面积。原先公路两侧的绿化带除了能够稳定路基之外还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还能够净化空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公路的扩宽改造程中大量未到砍伐龄期的树木被砍伐、林地被占用,而新的绿化带的建成和树木的长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公路旁边的树木大多数都属于农民,是农民的收入来源,砍伐树木也给农民造成了损失[2]。

2.3、占用农民的房屋,农民得不到足够的补偿。在农村公路改造中,公路的路线基本上还是沿着老线路布设

, 少数农民变成“拆迁户”,未得到足够的赔偿。因为改造路线线型基本是沿着老路布设,无法避开房屋,致使沿线少数农民的房屋被拆除迁移。在这里就涉及到拆迁补偿的问题,对这种情况应怎么补偿,补偿多少都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大多数农民安土重迁的意识较强,不愿意随意搬迁,这就涉及到稳定的问题。

2.4、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容易威胁地方稳定。在农村土地、林地被占用之后政府一般会给予补偿,但是在房屋拆迁方面政府一般没有做好事后保障工作,农民在拆迁费补偿问题上不能满足,不会搬动房屋,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如果强制拆迁,很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激化农民和政府的矛盾,一些农民甚至会阻碍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如果处理不好这种情况很容易威胁到地方的稳定[3]。

三、几点建议

解决农村公路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应以适当的方式和补偿办法来化解公路中的纠纷与矛盾。

3.1 、在公路工程的改造过程中要做好前期的规划和管理,把少占用、少砍伐纳入公路改造工程的范围。在公路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公路的级别越高、路基越宽,占用的耕地和林地就越多。而农村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大型车辆运行较少,对公路的等级、荷载量等要求不高,因此在公路设计过程中就应考虑到这一因素,以少占用、少砍伐为主,在实地实施改造工程的时候尽量绕开耕地和林地。

3. 2、完善制度管理,以制度、合同的方式规定征地拆迁数目的指标,加强对工程项目实施单位的管理。在农村公路的改造过程中虽然有一些改造单位重视土地的占用和房屋的拆迁问题,但是还有一部分设计单位只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没有对公路经过准确的考察和测量就盲目的实施改造工程,其结果往往是占用大量的土地,破坏国家的土地和林业资源,威胁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规范公路的设计方案和指标,尽可能的减少占用土地的数量[4]。

3.3 、政府出台针对拆迁户的赔偿标准,使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在公路改造过程中,如果发生了拆迁补偿问题,一般较负责任的、经济实力较好的地方政府会通过财政等部门对拆迁户做思想工作并给与适当的补偿。而对于那些责任心不强、经济实力较差的地方政府则往往不考虑农民的意见强制拆迁,引起农民的不满。因此政府应该出台对拆迁户的赔偿标准,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做好农户的政治思想工作,协调农民和政府的矛盾,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3.4、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增加公路的使用寿命。每对公路做一次改造都涉及到土地占用、资金投入、房屋拆迁、农民意愿等各方面的问题,是既耗费人力又耗费物力的长期性工作。因此要建、养并重,充分认识到公路的养护在农村公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可以根据公路的等级、自然特点等方面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政府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和季节性的流动养护相结合,注重路面的耐久性和易修复性, 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

3.5 、加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农村公路在建好和做好基本养护的基础上,加强路政管理也是公路路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按照《公路法》和《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依法治路、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上级的路政管理机构可以向下级派驻管理人员,在乡镇公路上设置乡村公路路政点,协助下级乡镇实施路政管理,下级乡镇政府也要在上级的指导下,履行路政管理职责, 维护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加强对乡村公路进行日常的巡查监督, 完善公路使用的各种手续,处理各类损害公路的违章违法案件, 保障公路的各种设施完好、安全和畅通。

3.6、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宣传公路改造工程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一般在政府公路改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配合政府工作的钉子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农民思想觉悟不高,不能分清主要矛盾,认为公路改造工程与自己利益无关,只是政府借机占地、占房的借口。对此,在公路改造初期,政府就应该向农民宣传公路改造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自身利益实现的作用,使农民从心理上接受这种占地、拆房的工程,并增强其主观能动性,动员群众一起来积极配合政府工作[5]。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我们

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必须贯彻和实行的畅通富民工程,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这项工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密切配合,需要相关各个部门的准确分工、协调合作,正确处理好修路和占地、占房,政府利益和农民利益的矛盾,以国家和农民的利益为主,在保证改造工程顺利实施的同时不损害农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程小杰,胡士兵.浅谈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02).

[2]方俊强,胡士恩,陈克杰.搞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浅析[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04).

[3]张晓梅,刘丽梅. 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处理意见[a].中国公路学会公路规划分会2003年文集.2003(05).

篇6

油田开采中对土地资源的污染很大,石油开采企业要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优化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管理化水平。当前,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而在石油开采中占据一定的土地资源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石油开采企业要深入贯彻国家节约使用土地资源的政策,做到对土地资源合理科学的使用。在目前的一些土地管理中,石油企业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我们想出对策,积极解决。

关键词:

油田管理;土地资源;问题与解决办法

我国的油田建设每年都在进行,而每建设一个油田,油井都需要占据大量的土地,并存在石油开采中打井多的特点。相对应的,石油企业对土地资源的使用也存在着点多、面广的显著特点。在今天的社会,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石油开采企业一定要做到土地的保值增值,把对土地的污染降到最低,科学有效地处理好石油开采和土地资源保护的关系问题。处理好了土地关系,不仅有利于石油企业自身的健康和长效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1油田企业土地管理的现状

石油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土地也是宝贵的资源,在开采石油的同时要做到保护土地资源。这种保护,说到底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把对自然的损害降到最低。石油企业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即高效集约、供需平衡、有序在偿和结构优化。近几年来,我国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并设置了耕地红线。石油企业作为土地资源的使用大户应该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在土地管理上,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这其中就有《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办法》等,石油企业在油田建设中要按照法律法规依法行事取得国家相关部门的土地审批。在施工建设中也要做到多用坡地、沙地和荒地,少用园地、耕地和平地,严禁使用农民的基本农田。然而,很多这些要求石油企业并非都是很好的准守的,这其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2油田土地资源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1土地的荒芜现象依然存在。长期以来,我国在土地资源的管理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土地利用率低下、节约的意识淡薄、管理不善、存在闲置等浪费现象。而有些石油企业大搞工程圈地项目,工程实施却常年得到不到进展,造成土地闲置和浪费。

2.2土地征用严重,管理落后。石油企业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土地征用,这些土地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成为了石油企业油田开发的储备用地,而并非是急需的用地。石油企业由于要进行油田建设,征用土地本无可厚非,但是,石油企业对这些土地却管理意识不强,机构设置不完善,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流失。石油企业土地管理结构设置不完善,土地资料的整理和存档能力不足,在机构变动的情况下手续审批不规范,很多的历史资料存在丢失的情况。这些资料不得不重新的收集和整理,损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2.3建设用地征地难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石油的开放需要征用大量的土地,在过去的集体主义社会不存在征地难的现象,而现在则有很大的不同。人们的维权意识和法律观念越来越强。石油的开发占据了大量的林地、桥梁、农民的耕地甚至居民区。这些征地行为都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影响,有时是石油企业难以承担的。加上石油的项目管理人和当地的文化风俗不同,对当地的文化和心理不了解,时常在赔偿标准上无法统一。这些问题越来越普遍,有些地方的甚至出现了居民围堵工地施工的现象。

3加强油田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

3.1建设完善的土地信息资源库。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石油企业在土地的管理中,要引起先进的科技软件,建立信息化的资源库,开发属于自身系统的信息网络,做到资源的共享和实时更新。在这个资源库能要能够实现各个部门的功能,为企业的机构提供便利。例如:实现土地信息的共用、共享;实现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的有效连接;实现信息的一站式查询,做到智能化的信息预警等。从而使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都能有一个快速的提高,也能够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3.2科学规划,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石油的建设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资源的节约和“十二五规划”以来的土地政策。在建设和施工之前要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考察,做到按需征地,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除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征用土地,石油企业还有提高石油开采等方面的技术升级。比如:(1)在施工钻井之前,要优化设计方案,尽量减少土地的占用,提高土地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钻井施工成本,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尽量减少公路的修建,充分使用现有的公路网络;(2)提高钻井平台的技术,从资源节约的角度出发,在新钻井平台上要运用定向井和水平井等钻探方式;(3)对已经报废的井场要积极的实施退耕,尽量减少已经占有土地的数量。

3.3加强项目协调,科学合理使用土地。油田企业的土地管理机构要从大局出发,保障油田建设用地的征地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做到有效的后勤保障。在油田施工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土地问题,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在困难面前,石油企业的管理机构要能够积极的协调各个部门、企业和地方、企业和个人之见的矛盾。如果存在个人寻衅滋事的行为,要积极调解,妥善处理。

4结语

本文在对石油企业土地资源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实的状态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在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石油企业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希望我国的石油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合理规划、科学用地,切实做到土地资源管理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于祥国.油田内部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J].企业研究,2012,20:56.

[2]刘宝忠.油田公司地籍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J].赤子(上中旬),2015,19:228.

[3]过兴.对江汉油田土地管理工作的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05:93-95.

[4]袁磊,雷国平,张小虎.大庆油田土地再利用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9:34-40.

篇7

一、指导思想

“农村移动信息化工程”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形成政府支持、行业推动、条块结合、社会促进的工作机制,使这项工程成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桥梁工程”,成为服务“三农”、改变落后地区面貌的“民心工程”,成为促进农村通信发展的“信息工程”。

二、工作目标

(一)加快移动网络工程建设,实现行政村移动信号100%覆盖。到年底,我市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移动电话,村通移动电话率达到100%。

(二)借助移动公司的“农信通”平台,拓展农村移动信息化工作。到年底,全市建成25个农村示范镇、70个农村示范村,部署1000台农村信息机,让12万农村移动用户享受“农信通”服务。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实施“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是有效改变我市农村通信落后状况,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抓好。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听取工程进展情况汇报,监督工程进度,检查工程完成情况。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移动总公司分公司(以下简称移动公司),负责市“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议定事项的具体实施,日常工作的联系、沟通、监督等工作。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专门的工作制度,加强对该项工程的组织领导。

(三)密切协调配合。“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目标村的具体实施方案由移动公司制定,报市“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一是对“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中的村通电话建设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工程的协调、配合工作,对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及时予以解决。各级政府对工程建设中涉及机房、线路、铁塔等通信设施在征地、施工补偿、村民交涉等方面要给予积极协调和帮助,杆路建设按青苗赔偿标准,征用土地按土地具体核定价格征用;供电部门对工程的电力接入、租用电力杆塔、跨越电力线路要积极配合,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施工效率;交通、林业、公路部门对穿越公路、林地、租用杆路等要大力支持和帮助,对穿越林场、公路的杆路能给予及时审批;环保部门按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做好工程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和环评审批工作;在工程施工中若涉及到市、县、乡镇等有规划的地段,应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当地政府可按照总体规划,优先考虑“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抓紧对通信线路路由进行审批;各级地方政府及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已通电话通信设施、线路的保护工作,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破坏盗窃通信设施的事件发生,要及时制止干扰、蓄意阻挠工程建设的不法行为,依法打击破坏、盗窃通信设施的违法分子,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对“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中的加快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共同协作,加强“三农”服务信息资源的整合,配合移动公司搭建信息服务栏目。要不断丰富、充实和更新信息服务内容,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价格行情、天气预警等信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保障农务畅通,推进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此外,各级政府应主动收集村两委以上干部名单并进行分组,利用“农信通”平台,实现相关政策法规、气象预警、会议通知等信息在内部的快速传达,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移动公司合作,共同完成当地乡镇信息化服务站、农村信息员建设工作,实现“一镇(示范镇)一站(信息化服务站),一村(示范村)一员(信息员)”,协助农村信息机的部署与管理,为农村移动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

(四)保障建设资金。“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项目资金由移动公司自行解决。移动公司在“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必要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