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管理方法

篇1

如何管理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其功能,是确保实验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程序化,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最大效能,节省实验费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因此只有实施科学管理方法,实验室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才能适应新形式下实验室建设发展的需要。下面谈论一下我们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方法。

1 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1.1 设备的分类、编号和登记:首先,把实验设备分为四大类:一类为普通实验设备A,包括化学、物理实验设备;第二类为基础实验设备B,包括生物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微检、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药理学实验设备;第三类为临床实验设备C,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诊断学基础、药剂实验设备;第四类为护理实验设备D。然后进行编号和登记,设有总帐和分帐,总帐中心实验室负责人负责保管,分帐由各实验室负责人保管。这样既可避免仪器的重复,方便查找和管理,又有利于仪器设备的交叉使用,节省经费,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1.2 注重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设备购置进来后,日常的使用和维护是关键。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做到及时检修、更换、记录,是确保实验室良好运转,有效保证实验教学任务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对所有的设备建立了仪器的使用、维护档案(含维护检修记录、故障现象、原因及采取措施的记录、事故记录、运转记录等),对贵重和精密仪器,如心电图机、全能呼吸机、电脑输液泵、生化培养箱光电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等,则单独建档,制作了专门的仪器操作规程和使用维护记录,方便管理和操作,提高了仪器的安全性和使用率。

1.3 设备技术资料的管理:我们对贵重仪器实验设备均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收集保管各种说明材料,详细记录设备的履历等。如建立使用工作日志和设备履历卡含故障现象、原因及采取措施的记录、维修记录、事故记录、运转记录等技术资料。这些措施对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正常运行,及时检修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2 建立必要、合理的规章制度

搞好实验室管理,首先要建立必要、合理的规章制度。制度是纪律,它能确保实验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和各种改革方案的实施,在管理方面,尤为重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别制定了:实验员岗位责任制度、实验准备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玻璃仪器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实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等,对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作出统一规定和要求。此外,我们还建立了1学期1次小清点,1年1次大清点的清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建立了日工资清查制度,发现违章和事故隐患及时纠正处理。对各实验室人员、各种仪器、器皿、药品、耗材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使实验室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下面以玻璃仪器损坏丢失赔偿办法为例谈一下我们对以上制度的实施情况。每次实验课首先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然后把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给学生详细讲解后,每个实验小组,再按实验仪器清单对照检查自已实验台放置的仪器是否齐全,如与清单不符,经教师核对后补领配齐。若实验过程中一旦损坏,应及时报告教师,说明损坏原因,并如实登记,按学校规定赔偿。若损坏后不说明原因,不进行登记而去拿别人的或拿实验室别处的来补充自己的,发现后除进行严肃批评外,还要按原价加倍赔偿。上述管理制度,对实验人员,实验教师和学生,从事实验工作和实验教学都有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和是非标准,使实验室管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同时促使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作风。赔偿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3 注重实验员的培养

实验员是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改造、创新的直接操作者。实验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结果。建设一支有一定理论基础、技术过硬、事业心强、热爱本职工作,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对提高实验室建设,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主要通过参观、学习、培训、自学、“以老带新”及与教师共同讨论、研究等办法来培养提高实验员的素质,使实验员逐步熟悉教材,成为热爱本专业、手脑并用、认真工作的合格的实验工作人员。

4 加强玻璃器皿、药品及易耗品的管理

篇2

ABC设备管理方法是一种从种类繁多、错综复杂、影响机械设备的若干因素中,对每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找出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因素、照顾一般因素的管理方法。它把设备划分为A、B、C三类,使管理目标更加明确,降低管理成本,对管好、用好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提高公路建设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分类原则运用ABC设备管理方法应该考虑单台设备的原值、设备的作用、单位的拥有量、进口设备、稀有设备、设备租赁市场有无同类设备等因素。根据设备原值、重要程度、单位拥有量以及市场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分类,ABC设备分类后A类设备一般占设备总台数的10~20,B类设备一般占设备总台数的20~30,C类设备一般占设备总台数的50~70。

2、管理方法设备管理方法与设备ABC分类密切相关,对A类设备要重点管理,对B类设备要较重点管理,对C类设备要一般管理。对A类设备的操作手必须持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持证上岗,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从严执行,建立机械设备档案,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和单机核算,设备的完好率要达到95以上,利用率要达到60以上,实行三级保养制度,并要按时、按级进行保养,一级保养200工作小时,二级保养600工作小时,三级保养1800工作小时,对A类设备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材料备件要重点保证。对B类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持证上岗,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和单机核算,建立机械设备档案,B类设备的完好率要达到90以上,利用率要达到40以上,实行三级保养制度,并要按时按级进行保养。对C类设备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企业自行制定管理办法,对C类设备实行二级保养制度,即一级保养600工作小时,二级保养1200工作小时。

公路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新的机械设备不断出现。公路施工企业可以运用ABC设备管理方法,有重点的进行设备管理,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对策,同时对企业现有设备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A类设备、B类设备、C类设备所占的比例进行合理调整,促进企业机械设备结构更加合理化。

二、用综合管理方法对设备进行系统管理

设备综合管理,即对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是企业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设备综合管理使企业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并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现有设备整体管理。企业应把当今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机械设备管理,形成企业现代化的设备管理保障体系,以促进企业现代化管理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获取更大的利润。

1、前期管理

1.1、购置在关键机械设备的选择上,应偏重其性能,保证其运行可靠,并应尽量与已有设备相匹配。购置的机械设备要有技术、安全、质量验收合格证、使用操作说明书,所配工具、备件统计说明。对购置的设备要建立机械设备管理台帐,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价、性能、出厂日期、购买日期等信息。

1.2、人员培训对新购置的机械设备,随着科技进步,机、电、液智能化、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凭老经验、老办法和现有技术是无法管好、用好这些机械设备的。为了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的专业人员,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整体水平,更好地适应设备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2、使用管理

2.1、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应有专门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机定人定岗和执行机长负责制,应建立健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台帐,详细记录机械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到场日期、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等。要从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就开始做好机械设备技术资料和有关单据凭证的记录工作。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运转台班、台时、完成工作量、油料、配件消耗等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和调整。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检查设备的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漏水、漏电、漏油、漏气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汇报给领导,以便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机械的易损件应作好储备,避免因购件周期过长影响公路工程施工。

3、人员配备

由于多年形成的重工程施工、轻设备管理的观念,使设备管理人员相对不足,减弱了对设备管理力度,加大了设备维修成本。机械设备要配备合理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本着既精简、高效、稳定的原则,选配的管理人员应选择有责任心、操作技能、管理经验和工作能力,并且懂技术、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以不断适应新设备的需要。人数按机械操作人数确定,大体是管理人员为机械操作人员的5左右,或按机械设备总数配,每台机械设备0.25人。

4、安全管理

4.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组织保障体系,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最大限度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管力度和车辆、机械设备的检查和保养,杜绝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改善危及安全的设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

4.2机械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公路筑养路机械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公路工程施工规范,确保机械安全生产,提高机械工作效率。做好机械事故的 预防,重点做好机械的防冻、防火、防爆等工作,要定期对机械的安全操作、安全保护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

5、机械设备监理

机械监理工程师应对本项目工程中所有机械,从进场到工程结束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消除影响正确使用的各种不利因素,使机械设备从进场到工程结束都能保持设备的良好运转,满足工程需要。机械设备施工质量的监理是机械监理的首要任务,机械监理人员要监督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认真执行施工工艺,按照施工技术要求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其次,对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情况进行监理,监督检查现场操作人员,做好例行维护和日常维护,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再次,检查机械安全装置是否可靠、灵敏、齐全、有效,严禁机械设备带病作业;检查配件的备用情况和备件质量,不允许因备件供应不及时或备件质量差造成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检查操作人员作业记录是否真实准确。

6、设备租赁

设备租赁经营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新策略、新措施、新方法,加强市场信息采集和交流,采取灵活多样的租赁方式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应本着宏观上管好、微观上搞活的原则,创立集使用、管理、经营于一体的新模式。单位内部租用机械设备,随机操作手认真、及时、实事求是地填写机械使用记录,由工程项目负责人签字认可后,内部财务转帐一次。向社会出租机械设备,一般按月计费实行合同管理和预付租金制度。

7、维修、保养

加强对车机维修保养控制,统一协调维修、保养组织管理,要按交通部颁布的《公路筑养路机械保修规程》按时、按级、按项、按质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对大中型设备应有保养计划,要防止以修代保,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防患于未然。根据ABC设备管理法有重点、有目标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许多机械设备应在撤场前就做好保养,然后运回停放场地,比如沥青砼拌合设备、稳定土拌合机、沥青砼摊铺机等。机械设备要严格按计划及设备状况要求及时修理,不要因工期紧、人员忙而延期或放弃对机械设备修理。

8、设备报废、更新

机械设备在达到报废年限时,能耗高、故障率高、维修费用大、停修时间长,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性能低,对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另外车辆等运输设备还要缴纳审验费、养路费、保险费等多种费用,所以对这些设备应适时报废、减少开支、提高效益。设备的报废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鉴定,经上级主观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处理。

9、配件管理

管理人员要务必把好配件关,严格配件质量控制,禁止不合格配件装机。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发展,相同的配件,就有很多不同生产厂家生产,不同厂家的价格质量相差很大。应切实把好采购关,要在保证所需配件质量前提下,再去进行价格方面的比较。重点设备和进口设备的易损件要有定量储存,以免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对一般设备,仅购买一些必需的维护保养材料,如各种滤芯,密封件等,可以避免占用大量资金。

10、油料管理

加强油料使用管理,液压油、齿轮油、机油应严格按机械设备要求使用,油料不能相互混合保存和混用,应与其他配件材料分开管理。油料的使用要注意标号及季节,特别是那些贵重机械设备往往对油有相当高的要求,管理人员要及时提醒或换季时作强制性要求作换季保养。

三、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科学管理

一、建筑工程技术档案传统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分为很多种,其建筑工程规模的大小也不尽相同,而那些规模较小的建筑工程的技术档案管理,可以采用普通管理方式,而那些规模比较大且又复杂的工程,其技术档案管理则应采用多重角度思考管理的方法。现阶段,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的传统管理模式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技术维。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系统。(2)、人文维。其包含了工程档案管理制度以及组织文化。(3)、管理维。其主要包括了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4)、经济维。其主要包括了相关市场的开发、资金的投入使用以及产品服务等等。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优秀的地方是值得继承与发展的,但其老式的管理方法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其管理模式将会朝着越来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某个大型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此工程采用手工的方法将档案的目录编制成word录入到电脑中,其工作效率极为的低,如若需要寻找或分析相关的数据,都需要耗用很多的人力、时间。改传统下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只意识到了保管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利用价值,过于的对技术档案进行保管,导致技术档案与“外界隔绝”,其相关的价值不能够及时的被利用,偶尔进行利用,也只是提供有关技术文件资料的复印件或者原件,而缺乏对技术档案内容的深入分析与研究;(2)在全过程当中缺乏相应的控制,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有些档案管理处在无关紧要的地位,不会提前进入工程的文件管理,对档案信息数据的有关疑问也没有提出建议与疑问的权利;(3)技术档案在进行收集、整理资料,保存和被利用等整个过程中,也仅仅是关注到了技术档案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对技术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的关注。

二、建筑工程技术档案如何进行科学化管理的相关分析

通过上文对建筑工程技术档案传统管理模式优势与不足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建筑工程技术档案传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势,但是存在的不足并不会影响技术档案管理将会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技术档案科学化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重视项目管理,以促进技术档案相关价值的发挥。

(一)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档案不仅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项目,而是存在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1.为了确保技术档案内容完整不缺,就要及时收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技术文件,对此,可以采用甘特图方法,档案的收集要紧跟工程的进度,例如某个建筑工程的进度规划在以=一月至十二月,一月上旬进行编辑设计任务书,一月下旬选择建设地址,二月进行工程勘测,二月下旬和三月上旬进行组织设计,三月上旬计划进行年度建设计摘要:技术档案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在工程领域中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方法一直都存有争议。所以本片文章就简单的研究与分析了技术档案管理内容,通过了解传统管理的优点与不足,进而从现代化管理的角度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意见。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科学管理划,三月下旬进行建设准备,四月至十二月进行工程施工,十二月完工进行验收。采用甘特图方法,在进行技术档案相关资料的收集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以及发展方向。2.技术档案中的相关文件。项目在进行申报的过程中,工程前期的技术文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含的文件有对于项目的相关建议书、项目在批复过程中的相关文件、项目是否可行的有关报告、项目在进行评估过程中的形成的相关文件等等;在设计阶段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技术文件有:项目初步进行审批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征地拆迁以及后续安排的相关文件、招标投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等等。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以及完工后形成的相关文件,以某个工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比如该工程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审批开工报告,并及时记录和整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同时施工当中的有关工程的总结、竣工图、工程的验收等相关文件及资料也要进行收集与整理。

(二)加强对档案管理的质量控制

我国对档案管理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条例,但绝大多数都只是进行宏观方面的规定。在实际的技术档案管理过程中,对技术文件档案提出了更高了要求与标准,如果缺乏对应的规定,其控制效果将很难实现。1.有关需求特征的分析。在整个工程管理过程中技术档案的管理都要以相关利益者的需要作为内容,并将无缝服务理念贯穿整个工程过程中,进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注重提高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并及时跟踪服务技术档案形成的过程,一直到工程完工。2.完善反馈制度。要想技术档案内容完善,就要及时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其相应的方法就是以技术档案使用者的需要及愿望作为依据,进而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档案管理。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建筑工程技术档案在实现科学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收集和整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技术资料及文件,并以需求的特点、制度反馈及计划实行等作为出发点,以保障并提高技术档案管理的质量。通过上述文章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技术档案在进行科学化管理中,由于不同的工程技术档案在进行管理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上述的方法在其他工程管理应用过程中,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予以合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红,刘万瑞.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及科学化管理措施[J].门窗,2014,10:150.

[2]陈耀芬.基于信息化的工程建筑档案管理方法探析[J].档案天地,2014,12:49-50.

篇4

目前,档案管理部门仍然存在着“为保管百保管,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存在着“等、靠、要”、“安于现状”、“不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旧观念,还存在着“闭架借阅”、“你查我调”的做法。

1 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档案管理工作缺乏长期性、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领导干部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用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发展规则,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有领导、无计划;有任务、无落实;有形式、无效果的不良后果。

1.2 档案管理方法滞后

由于领导干部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财务投入少,一般档案管理者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虽然购买了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致使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滞后。

1.3 档案管理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

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档案收集、整理、利用不规范,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高。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主管领导不够重视,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

1.4 档案存储成本高

由于档案储存数字化工作才刚刚开始,纸质档案较多。由于纸质档案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坏,难以永久保存和备份,占用空间大,仓储费用和管理成本高。

1.5 档案管理模式简单

现阶段档案管理模式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手动模式,包括档案的接收、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编研等,都以手工为主的,工作效率低,档案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1.6 档案查询困难

在手工查询档案信息的检索过程中,纸质档案给检索调阅带来了诸多困难,存在着查询途径不够全、查全率低,查准率低的现状,容易出现档案丢失、损坏或无法找到所需的档案不能充分的利用档案资源,难以提供优良的服务。

1.7 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及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文件要以本单位或直属上级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实现档案立卷归档。

2 档案管理科学化是关键

随着社会的日趋进步,我国的档案事业也随之发展。从最初的手工档案管理,到公文、档案一体化管理,不公繁冗、复杂,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以及存储空间,而且不可避免的是纸质的档案不能长期完好的被保存下来。新技术革命的到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档案领域进入电子时代。档案科学化建设正在掀起新的热潮,为档案管理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档案进入科学化管理的脚步。要求人员素质越来越高、设备更新快、网络建设完备。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电子档案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档案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深刻的变革。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需要按照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文件格式的转换、传输;电子谁的归档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受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部门很难完成;电子 档案归档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管理和维护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应用、人为破坏、自然、管理低效等导致档案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基本方针是预防、综合防范,在政策引导下建立一种完善长效的机制。

3 档案管理科学化的解决方法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启示,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保管不安全都会直接影响档案发挥最大效益,档案科学化管理意义重大。虽然全国各地对档案管理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各部门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繁琐枯燥,致使其存在着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3.1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各异,要实行科学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指导原则,加强硬件的建设、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对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能够及时立卷和定期向档案室归档,专门库户、专柜存放档案,区分保存价值,分类整理,立卷、案卷标题简明确切,做到科学管理,排列整齐,以确保安全和延长档案寿命,严格档案借阅手续,防止分散流失。

3.2 做好公文的制发和文书处理工作

档案是由公文转化而来的,公文制发决定档案的质量;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因此,公文的制发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符合要求,履行签发、审批手续;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公文及文书字迹要牢固清晰,有利于长久保管利用;使用文种合理、格式规范、行文标准,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

篇5

在实践中,我们常看到一些课,容量小、难度大,如在跳箱和400米跑的教学中,需要的场地、器材是比较复杂的,女生的练习次数少,两项教学内容技术动作相对比较难。学生处于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被动”状态。这样不仅造成浪费时间,课堂气氛沉闷,还会滋长学生的惰性,课的密度和负荷难以达到。而另一些课则是容量大、难度小,如球类技术教学比赛课,虽说学生应接不暇,课堂气氛活跃,课的安排也很紧凑。但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和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术上流于形式,囫囵吞枣,造成了学生不动脑筋机械性的运动。

二、管理时间分配

所谓管理时间分配就是各部分的时间、内容及各个练习的时间安排,对教师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来进行管理,它的作用是为了强化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节奏感。把课堂时间合理的分配给各个部分、各个环节、保证各部分教学任务定时实施、定时完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避免教师随意地减少内容及拖延上课时间,目前管理课堂教学时间的当务之急是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确定教学的时间比例。

三、管理组织教法与手段

合理的教材搭配及时间安排配合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管理教研、教改等手段,使教师体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活用等特点,强制教师树立教学方法的意识,重视教学方法的学习、探索、改革、创新。特别是重视当前的教学理念的尝试及运用,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彻底改变一个场地一份器材,一本教案打天下的心理,真正实现少时低耗,高效优质的教学途径。鉴于上级教育部门每学期开展的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学校体育学科应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做到务实、坚持每月一“大研”,每周一“小研”,积极开展学法研讨等活动。

四、管理教学效果

篇6

(1)经费投入有限,可利用资源相对有限。独立学院办学经费来源主要为学费,不同于一般的公办高校;另外由于独立学院一般成立时间较短,毕业生或者其他相关社会资源相对较少;还有就是独立学院的出资者一般为企业,财力资源受到企业自身发展的限制。另外,对文科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程度相对理工科不足。因此,在硬件、软件上来讲,独立学院的实验教学条件,特别场地、师资等资源都不充足。

(2)独立学院文科实验教学任务增长较快。独立学院办学一般定位为教学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实验教学任务相对就要增加,由于独立学院成立时间一般较短,实验室建设并不是十分充足,同时文科实验室一般建设较晚,所以对于文科实验教学而言,教学任务增长较快,加强管理,提高实验室利用效率,势在必行。

(3)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独立学院招生一般为第三批本科,生源具有明显的特点,学生思维活跃,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在实验教学环节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主动性,主动参与主观愿望强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实验教学的供给有限,但是需求旺盛,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寻求供需平衡的解决方案是可行的,必要的。

2 解决独立学院文科实验教学供需矛盾的方法

2.1 做好软硬件规划,共享资源

对于文科校内的实验教学来说,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以沙盘模拟类,或者现场模拟类;另一类是以计算机模拟为主。这两类教学,硬件上都需要类似工位或者桌椅等,还有就是相关道具,以及计算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有一个“平面”和“计算机”。这样,可以把实验室的桌面设计为兼顾两种功能的结构,就是计算机的主机固定在桌下,显示器可以随时落到桌面一下的柜子里。科学合理地安排好相关实验,减少两种桌面变换的次数,减少磨损,这样可以充分提高实验空间(室)的利用率。

做好开出实验整体规划,既要讲究专业的特殊性,同时考虑与相关专业的协调性和统一平台特性,做到既能适应基本需求,同时兼顾专业特色,提高师资、软件以及相关硬件的共享性,提高软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

2.2 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

文科模拟实验主要依靠计算机模拟来实现,同时现在高校一般都有校园网络,这样为实验室全天候开放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本来文科一些实验的成果,具有不确定性和难以显现化,衡量的标准不是很精确,而实验过程又没有指导教师指导监督,实验的效果就难以保障。

所以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可以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但是一定在实验种类和管理方式上有所选择。

文科实验远程的开放或者现场开放,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可以把实验项目进行分类处理,分为教学型,属于教学计划内的内容,相对比较重要,这类实验不适宜开放,可供练习和巩固提高用途;而对于自选的项目,科技创新活动,科研项目,教师或者学生属于自主选择,参与积极性较高,而且不需要进行考核,可以开放,尽可能少占用从事教学计划内实验的时间。其次,从开放的方式来看,可以根据情况来安排,采取多种形式的开放,定期开放,针对一些项目安排不同档期进行开放,实现进行公告,便于学生安排;同时,采用预约方式,来保障合理安排实验室容纳量,保障教学质量。最后,对学生参与一些文科实验,要给予鼓励,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适量给予科技创新项目一些学分,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对于提升实验室开放的效果是显著的。

2.3 利用先进的管理平台,提升实验室管理运转效率

实验室项目增多,加大开放力度,一定增加管理的难度,如果显著管理跟不上,就会“事倍功半”。从文科实验室管理的实践来看,众多的实验室采用了统一管理平台的思路,从事实上证明了,统一管理平台应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文科实验相互之间关联性较强,共享性强,而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隐蔽性,实验团队具有协作性,所以不能以理工科实验较为规范的思路来管理,打破班级为主的成绩考核思路,增强随机性本身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提高,而且解决了由于管理效率低无法解决的提供实验内容和开放时间不足的问题。

3 基本保障

解决以上问题,在保障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转变思维方式是关键。只有通过开放实验,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育,才能更多地培养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其次,提高效率,提供更多更好的实验项目,师资保障是重点,特别是文科实验内容,实验项目考核的特殊性,对师资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科实验教师应该更加具有判断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实验结果如何评判,对文科实验教师的要求更高;同时,由于实验内容无法有形展示,所以对实验教师深刻理解问题,同时精确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实现以上目标,硬件保障是基础,比如实现共享性,显然要提升计算机配置,使得计算机配置能够适应各种软件的需求,同时在桌椅设计上,要提高耐用性。

篇7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这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大学来说,如何能让培养的学生不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具有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以后能很快成为旅游业各个部门的中坚力量,是摆在面前的无法回避的时代重任1。因此,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局出发,对旅游管理本科的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们在探索如何将教学的效果发挥得更好的过程中提出了生态化课程观,即课程生态观。从生态学角度思考课程问题,为我们研究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新视野。

一、课程生态观的内涵

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Lawrence Cremin于1976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2。它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探寻实现最佳教育生态结构的途径和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教育界开始运用生态的整体观理论研究教育问题,并提出了课程生态观的概念。课程生态观是从生态学角度思考课程问题,有利于促进课程理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及学生持续和全面的发展,它充分考虑了人与课程的关系。课程生态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发展,它既是一种课程理念,也是一种课程实施策略3。

基于课程生态观的理论,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符合生态化课程的理念,需要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而学习态度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和进步4。

二、生态观视角下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

课程生态观的确立,是课程改革的必然发展。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必然要转变观念,更新角色。在生态化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应发生根本性改变。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以及学生心灵的影响者、激励者和鼓舞者5。生态化课程也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创建适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性的学习环境,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的学生角色。

(一)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基于课程生态观,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角色转变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从过去课堂的主宰,变成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帮助者和共同参与者。教师不只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教材的控制者、成绩的评判者。而是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激励者、合作者。学习新知识已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双方都是课程的探索者、开发者和主体。作为教师必须树立起人本意识,教学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道德情感,要对学生高度信任,适度宽容,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6。同时,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被动学习、记笔记、完成作业,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显示了师生平等的民主性。

(二)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首先,学生应由聆听者转变为思考者。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动和支配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聆听的对象,教师把学生当成承载知识的容器,而不是知识的积极获得者。学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缺乏主动意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经常放弃自己的见解而追随教师的观点。信息社会的到来,尤其是信息资源传递与共享机制的形成,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公共信息库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为简洁。这种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学生开始被关注、被尊重,这也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空间。

其次,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获取者。传统教育中,大多数学生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认真、不深入思考学习内容,在师生的角色定位上形成了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是等待被灌输。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得到的知识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放弃了作为一个主体者的思考、探索的权利。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除了老师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来获得知识,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学生可以与教师平等交流7。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促进学生思维、情感等方面发展,使他们在参与教学中确立创新精神。网络的开放性,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学生在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可以自己收集资料,发现问题,掌握知识,进而解决问题,在这种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生态观的体现,要放眼未来。

(三)传统课程与生态化课程的区别

在师生关系上,原来是以教师为中心,现在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过去是学生个人学习,而今提倡合作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过去是学生接受学习,而现在是探究式学习。面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新的教学行为。这需要教师积极探索、主动适应变化的情况,创造出新经验,取得新成绩。在现阶段旅游教学中,发挥学习者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了主要任务。教师的教学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因此,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应努力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逐渐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本科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许多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自中小学阶段就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致使在课程学习当中,对于教师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太大的意见8。即使很多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但创新的切入点在哪,创新的程度有多大,学生也无法把握。笔者曾连续在几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做过问卷调查,对于教学手段和方式、内容高于教材的做法,90%以上学生明确表示欢迎。当实际根据问卷所设计的思路和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的时候,却有高达80%左右的学生表示无法理解、不感兴趣。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单纯用教师的创新不足明显是无法解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现有的教材为基础,努力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和指导学生参与和配合9。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一)案例带动法。在教学过程中,当某部分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后,可以随堂安排若干有针对性的旅游业实际经营案例,安排学生参与进来进行学习和讨论。学生可以分成若干组,根据案例的具体情况依次发表意见或者进行对抗性辩论,通过互相学习和辩论,加强学生对旅游业实际状况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二)任务带动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若干课后任务,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可以是旅行社市场调查、旅行社产品开发、饭店营销活动等具体内部运行情况,也可以是宏观的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等问题。当学生按照分组情况完成任务后,每个人都提交一份任务报告,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随后,抽出专门的时间,各小组互相阐述和交流、讨论,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三)情境带动法。由于旅游业的服务业性质,人与人之间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场合随处可见。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章节情况,提前指定或随机挑选学生来模拟一定的业务操作场景,可以是门市接待,可以是外联推销,也可以是旅游投诉处理。总之,通过情景的模拟,调动参与者和旁观者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使其体会到旅游业各部门的具体业务流程及特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篇8

一、进一步提高整改阶段工作的认识

整改建制阶段是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阶段。整改工作的好坏决定着学教活动的成效,整改不到位,就会造成学教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群众就会失去信心。通过前阶段的自查自纠以及收集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我局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已经明确,现在关键是抓好整改,取信于民。为此,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边抓整改,一边抓巩固,把整改主要内容目标化、制度化,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长效措施分步整改,长抓不懈,对查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逐项采取措施,逐项地落实整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质量,树立房管部门行业新风。

二、整改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

我局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我县房地产管理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收集的意见有13条。对此,我局认真进行了梳理和研究,为巩固提高学教活动成果,切实学教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查自纠,边纠边改,促进学教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切实抓好整改建制办法

围绕学教活动中问题和整改方案提出的要求,我局着力突出以下几方面重点抓好整改落实。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我局于7月21日召开了全体干职工整改动员大会,结合自查自纠情况和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详细制定了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问题整改方案,采取措施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专题研究制定了问题整改方案,从三个方面明确了整改的重点内容,确定了班子成员主抓,局机关各科室具体负责整改落实的整改计划。二是一边抓整改,一边抓巩固,把整改主要内容目标化、制度化,对一时不可能解决的问题研究长效措施分步整改,长抓不懈。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对学教活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一个地解决,逐条研究解决办法,力求通过整改,解决好我局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而推动我局的整体工作,真正地通过整改见到实效。

2.明确整改工作责任。我局把群众、基层、企业所反映的问题逐一落实到分管局领导、承办股室和责任人。要求对每一条意见提出针对性强的整改措施,并认真安排整改措施进行整改。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通过”的要求,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举一反三、改进工作”的态度,认真梳理群众、基层、企业反映的问题。二是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将梳理后的意见、建议分解到责任领导和股室,落实到人。三是进一步强化措施。各责任领导和相关科室要对每一条意见提出针对性强的整改措施,涉及到多个部门科室的,要反复会商提出最合理的措施,经研究同意后立即付诸实施,做到布置快、落实快、见效快。

3.认真抓好反馈意见工作

各整改承办股室和责任个人,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逐条逐个地进行反馈整改结果,主动找到提意见人当面反馈整改结果,用真诚工作取信于群众,取信于基层,取信于企业。

①局学教办通过认真分析、分类整理,对收集来的意见,进行归类疏理;

②各股室作为责任部门,对收集来的意见作出了限期整改;

③各股室高度重视,做到笔笔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4、建立了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对有错不纠,整改不到位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对本局每位干部的阶段和全年岗位目标完成情况,综合采用经济、行政手段进行激励;建立评先表彰机制,从制度上量化五条标准,综合干部的表现,在年度评先,干部任用上真正凭实绩选、评、任用干部;建立班子成员与一般干部之间的谈心制度,在全局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5.建立长效机制。把整改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以健全的制度规范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良好的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各项制度,巩固整改成果。

①坚持纠建并举。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边整边改,边纠边建,不断修订、完善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制定出具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强化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巩固整改成果,防止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问题“反弹”。

②建立长效机制。把整改与完善制度结合起来,建立长效机制,以健全的制度规范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良好的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各项制度,巩固整改成果。

我局还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到提意见和建议的单位和个人,主动登门逐一反馈整改情况,以真诚的工作取信于企业,取信于群众,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四、整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这几个月的学教活动和认真扎实的整改,我局整体工作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在:

1、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干部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服务为民的观念有明显增强。在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坚持把这次学教活动问题整改和正在开展的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全面地在思想、工作、作风上查找问题,进一步夯实了全体干部服务为民的思想基础,牢固树立了干部围绕全县大局加快经济发展的观念,增强了为群众、为企业服务的自觉性。

2.突出机关建设,树立房管局机关良好形象。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把建设廉政、勤政、务实、高效行政机关作为这次学教活动整改落实的重要工作来抓,提高办事效率,紧紧抓住企业和单位关注和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规范办事程序,改进工作作风,以文明机关的良好形象在行风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要以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局机关的制度建设,树立部门良好的干部形象。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管理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4日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管理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被安排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一年级开设,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普通知识和一般原理,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人才的培养标准也越来越高,以及独立学院办学的特殊性和培养人才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此外,如今大一学生大多是90后,授课对象的特性在发生变化,使得《管理学原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明显落后,教学效果显著不佳。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环境,故而一方面在学习前人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展的需求。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传统化、单一化,缺乏实践教学。大多独立学院在讲授本门课程时,过分重视理论知识和书本知识的把握,讲解《管理学原理》时,主要以黑板和粉笔为媒体,以课堂面授为主,由于教学条件较差,未引入诸如多媒体、视频、场景模拟等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以抽象理论为主,缺少必要的启发式教育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独立学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根据学生就业反馈情况来看,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全面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传统的仅仅是高分多证的学生。然而,这门课过于偏重于理论讲授,结合理论的校内外实践教学较少。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外,在课程考核方法上形式单一,有的学校全部是闭卷考核学生,部分学校采用闭卷笔试和平时成绩的形式考核学生。在闭卷考试内容上缺乏创意,好多高校的考试题目中仍然以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等抽象而缺乏活力的题目为主,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难以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真实能力,最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现有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作为高校教师,讲授课程是其重要的工作,了解授课对象也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只有了解授课对象,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现今90后是大学的主力军,其有着80后大学生的共性,但是也有着其独特的个性。凸显为:第一,追求个性。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造就了这一代人敢于释放个性的一面,他们思维活跃,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并乐于表现;第二,学习观务实。90后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主要是基于现如今的社会现实,学习的目标也相对务实,他们把学习的内容和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也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性,促使他们对与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学手段感兴趣;第三,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高,90后学生习惯于一遇到问题,不动脑筋思考,直接去网络上寻找答案,这些学生往往感到离开了网络很多事情都无从下手。还有一些学生则不喜欢看书,满足于了解网络上面的一些知识片段,不重视系统知识结构的构建及高效学习方法的养成。所以,网络一方面可能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但另一方面也可能禁锢了他们的创新,削弱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指出:独立学院应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独立学院填补了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两种办学类型之间的应用型本科层次高校的空缺,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就应努力在这种“挡”之中找寻答案。这样看来,独立学院应该敏锐地捕捉到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相对弱势,而这种弱势恰恰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在这种定位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学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上注重管理学基础概念、原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较为抽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应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

作为基础课程,这门课通常安排在大一上,这门课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的特点,即学生从高中对管理专业课一无所知的状态过渡到熟悉了解的阶段,尤其需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传统授课模式上如何突出“应用型”就显得尤为关键。

三、《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新思路

传统教授管理学课程是老师从理论角度教授书本知识,后期案例教学引入管理学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引入后就被广泛推广,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真正按照案例教学法的要求组织教学,存在许多困难,如教学资源不足,案例讨论不充分,学生对案例理解不充分、参与度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使得案例教学有时候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故而在尝试着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尝试过的方法,并且也是在实践中应用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管理游戏。管理游戏是企业培训和管理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方法,采取参与互动的方式进行。将管理游戏运用于教学中,使它成为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男女互动的环节,创造让学生参与的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自我探索,最后自我总结,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运用时,教师需要创设管理情景和模拟的管理环境,将参与的学生按照团队分成若干个“竞争企业”,通过学生模拟一系列的管理经营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用常用的教学方法时,加入管理游戏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理论学习的实践体会,深化理论本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领导”与“沟通”内容时,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进行传球游戏,教学效果较好。传球游戏可以在教室讲台进行,大约5~7人一组,每组传一只小球。要求小球在小组内传递,球不能传给自己相邻的组员,每个组员至少一次接到球,球最后传回发球者手中,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的小组获胜。小组中需要有一个人领导团队讨论商量,并指挥协作,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其目的是考察学生的领导、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围绕任务展开游戏时,对领导、沟通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会“三思而后行”,并不急于动手,而是结合游戏规则,根据队员的人数,确定最佳传球方案,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接受领导指挥,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取得竞赛的好成绩。而对该部分内容理解不够的学生,往往手忙脚乱,各自为阵,竞赛时处于下风。竞赛后,需要教师巧妙地总结,使完成较好的学生更有兴趣学习,同时激发完成不好的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更用心地学习。

总之,通过学生间这种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相关内容。

(二)分享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它是一种双向沟通的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就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经常讨论还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的灵活性。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与90后学生渴望交流的特点相契合的。但在讨论之前,选好讨论的主题是很关键的。结合《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过渡性特点,笔者选择的讨论主题主要包括这样的两类:一是经验分享类的主题,这类主题主要用在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即首先让学生分享一些实际经验,然后让他们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引导他们对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比如,笔者在讲决策过程的时候,先让几个学生来分享一下自己印象深刻的或重大的决策事件,然后让他们总结出这几个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共同点。在讲到领导者特质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们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领导,及为什么喜欢他,以引导他们对优秀领导者特质的总结;二是在将知识向纵深引申时,让学生开动脑筋分享一下自己的分析思路,讨论一下其可行性。比如,在讲到激励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讨论企业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和临时工。在采用这种方法时,笔者认为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在学生发言时,要求教师和其他同学能专注倾听,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引导他们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及时总结、简要复述讨论过的观点,把争论的本质问题理清楚,以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这两种方法应用后,教学效果良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学生对管理学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主动学习关于管理类方面的书籍,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范启东.四川省工科院校“90后”大学生学习观的调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篇10

一、调研目的

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全市水利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紧扣“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调研主题,找准影响和制约水利科学发展,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在找准问题、查找根源、提出对策上下功夫,切实做到调研范围广、调研内容深、调研方法活、调研质量高、解决问题实,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调研成果,切实达到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服务决策、促进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目的。

二、调研原则

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调研,突出活动主题,突出实践特色,突出水利特点,突出解决问题的“一带头四突出”原则。

三、调研主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赶超式发展战略和“推进六大产业、创建宜居城市”工作部署,紧密联系全市水利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以“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把解决影响和制约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重点围绕以下课题进行领题调研:

*

四、调研时间

1、准备阶段(4月4日—4月12日)。组成调研组,围绕调研主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确定调研课题,拟定调研方案。

2、实施阶段(4月13日至4月17日)。局领导亲自领题,围绕确定的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探索推进水利科学发展的方法措施。

3、形成调研成果阶段(4月18日至4月25日)。在认真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并统一交局学习实践办。

五、调研方式

1、领导带头。在领题调研中,可采取座谈交流、带着问题下访等形式进行。通过“看变化、谈发展”,总结回顾近年来水利改革创新所带来的变化、所取得的成效,坚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必要性;通过“摆不足、脱禁锢”,进一步解放思想,查找工作方法、思想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解除思想禁锢;通过“出实招、求实效”,思对策、谋出路、求发展。

2、深入基层。要紧密联系水利实际,突出践行特色,融入到群众中去,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找准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党员干部能力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并与干部群众共商发展大计。下基层调研时,轻车简从,保持勤俭作风,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六、调研要求

1、明确职责任务。局领导按照分工,负责组织并做好调研和撰写调研报告等工作;各科室要大力配合,积极参与。

2、提高思想认识。调研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关键环节,是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指标,要充分认识调研活动的重要意义,科学合理安排好调研工作,将调研工作与处理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将调研工作作为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针对性的有效措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完成调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