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村委会实践内容

篇1

结合团市委的文件精神,我镇今年大学生创业(社会)实践行动以“中国加油 青春飞扬”为主题,坚持“党政主导、团委主抓、关工指导、部门配合”的原则,精心策划组织各项活动,如:三人篮球赛,参观东纵纪念馆,水上运动会,制作简报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社会调查,环保行动,求职礼仪与求职心理讲座,各村大学生座谈会,第一桶金等。参加动员大会的200名大学生中有149名大学生全程参加本次创业实践活动。在各项活动中,大学生联合会以及各组长都认真负责,做好联系、签到、后勤、策划、组织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

二、形式多样,内容创新。

我镇团委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以及服务意识,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中,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渠道新颖、内容创新的活动,使在校大学生真正动脑、动手、动口,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我。

1.爱国教育,提高情操。

7月24日,镇团委组织本镇大学生参观东纵纪念馆。缅怀先烈,继续学习和发扬先烈们开拓进取,不怕困难的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参观后,大学生们都纷纷表示,此次参观很有意义,既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又能了解历史,解读历史。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镇团委特组织本镇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进行制作简报活动。通过以爱国主义主题为内容制作简报,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思维,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现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修养,并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同时锻炼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促进交流,提高认识。

镇团委在今年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中组织多次培训活动,如:求职礼仪与求职心理培训,急救知识培训,交通安全知识培训等。通过讲课—提问—解答—演练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日后工作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各村大学生在各村团总支部书记配合下,组织召开了本村大学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村委会了解了现在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健全了村委会本村的人才库。通过村委会的讲解,大学生也了解到本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到当前本村的发展规划,为大学生将来建设家乡提供基础。

3.商海试水,体验创业。

篇2

关键词:村民自治乡镇行政权村民自治权

2O世纪8O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两种力量及其制度模式构成我国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格局。一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具体表现为党的政治领导下的乡镇政府行政管理权;二是存在于农村社会的村民自治权,村民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对自己进行管理,按照民主的原则实行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在推行村民自治过程中两者产生了诸多矛盾,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冲突成为最为突出问题之一,而当前西部贫困农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交通落后、土地分散、粗放经营效率低、公共卫生建设严重滞后、公共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等现状,急需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背景下村民的民主创造性和主动性,并且需要国家负责任的引导和帮助,绝不能将国家应承担的责任和费用变相转嫁于农民或压制村民自治运行。所以正确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现状分析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此规定明确界定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实质上是村民自治权与乡镇行政权关系在法律上的定位,他们应是“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关系”。但对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现状而言,现实中的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常常与法律法规存在着种种偏离,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频繁干预与过度控制,将村民委员会当作乡镇政府的下属机构进行行政领导,布置各项任务并下达行政指令,从而转嫁乡镇行政权应承担的责任和费用于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造成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空挡与错位。一般表现为以下四种方式:

第一,乡镇行政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人事控制。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对村民会议负责,乡镇政府无权任免,但实际操作中乡镇政府通过在村干部中培植自己的人实行对村的间接控制。例如在选举中对村民委员会成员资格进行限制,使他们认为“听话的”、“有能力”的人当选。将村民自治组织的“当家人”转变成乡镇政府的“人”,造成村民自治组织角色错位。虽然便利了乡镇政府对村的管制和所属行政责任的完成,但往往造成村民心目中精英人物落选,压制了村民民利实现的构想与向往,实质上是对村民自治权的一种剥夺。

第二,在日常事务中进行行政干预。在现行压力型体制下有时乡镇政府为了实现其行政管理职能,不仅是对村委会进行“指导”,它还直接“领导”村委会;要村民完成乡镇政府布置的各项任务,村委会仅仅协助是不行的,必须由村委会“负责”完成。所以实践中村委会承担着诸多乡镇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能,使村委会成为“准政府”,这样以来村民自治组织便陷入忙于繁多的政务而无暇顾及村务的局面当中,以至于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日益萎缩,村民自治原则也被消解于无形之中。

第三,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财政监控。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着集体经济薄弱,财政基础有限的现象,而乡镇政府往往凭借自己的财政监控职能对村级财务进行管理,进而影响整个村的管理形式,缺乏经济基础的村委会也只能听任乡镇政府控制。

第四,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价值控制。贫困地区社会发展缓慢,需要国家提供各种贷款救济及其它资源供给,使得乡镇政府可凭自己手中掌握的这些社会价值分配权对村委会进行调控。

二是村民自治的偏斜运行,导致村民自治功能萎缩。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环节。但贫困地区在村民自治运行过程中,只注重强调民主选举,认为“对大多数村民而言,自治权利不过就是在三年中参加一次投票而已”。村委会也片面重视村级换届选举而忽视其它环节运行;自治组织结构中除村民自治中的执行环节存在村民委员会这个“实在”机构之外,民主决策环节及相关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环节都是“虚位”的,因此,在自治实际运作中出现失衡现象,造成村民自治呈偏斜状态运行,使村务管理实践中出现大量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和损害村民利益的现象,降低了村民自治的实效。

三、实现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良性发展的思路

通过上述对西部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现状的分析,为保证村民自治的健康运行和乡镇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立足贫困地区现实,从改善乡镇治理和提高村民自治两方面出发,努力寻求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

(一)依法改善乡镇治理体制和方式,界定村务与政务,增设派出机构,为村民自治提供广阔的空间

首先,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乡镇政府管理范围,实行依法行政。《村民委员组织法》只是笼统的、原则性规定,缺乏明确性和具体操作,使乡镇干部很难把握。所以可在总结村民自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组织法实施细则》,从实际工作考虑,对乡镇政府行为进行明确规范,明晰那些是属于正常政府行为,那些是属于不合理的干预。

其次,合理划分二者权限,界定村务和政务。所谓政务是政府管理的事务,它具有国家意志性,是需要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事务。村务,是在一村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它涉及的是一村范围内村民的共同利益,是由一村之内的村民共同管理的事务,具有群众自治性,体现的是一村范围内村民的公共意志,由村民共同决策、共同遵守。所以,乡镇政府要区别二者的范围,凡是政府的职权,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原则上不属于政府的职权。因此,凡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属于政府办理的事情,如果是村的共同事务,就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如果不是村的共同事务,就属于村民个人事务。对自治领域的事务要给于指导和支持,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选择,不加干预;对非自治领域的事务要通过引导和监督的方式进行管理,以保证国家任务的完成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其三,转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首先,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明确乡村关系实质,将上下级隶属、指令性执行观念转变为平等互助、民主协商观念。其次,乡镇政府布置任务,要根据村民委员会职权和各村实际情况,与村委会协商,再由村委会组织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改变过去指令性工作模式。再次,乡镇政府改进工作方法,学会指导村委会依法换届选举,尊重村民民主意愿,不委派干部,广泛开展村民自治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形成健康、有序的村民自治氛围,帮助贫困地区农村进行村民自治。

其四,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公共产品供给越来越多、扶贫力度越来越大,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需要向村级渗透。鉴于此,对于西部特别贫困的地区国家可适当加大基层管理成本的投入,增设乡镇政府对村的派出机构和工作人员。以减轻困扰在村民自治组织头上的现实行政压力,从而使村民自治组织轻装上阵,投入主要精力搞好村务。真正实现给村民自治组织“减负”。

(二)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四个以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治活动中,民主选举是基础、民主决策是关键、民主管理是方式、民主监督是保障,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针对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的偏斜运行方式,应该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村民自治结构,平衡和规范自治权力内部关系,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一是从权力制衡的角度,科学构建村民自治结构,成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机构,进行会议的有效召集,并代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村民委员会,切实发挥村民议事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一般情况下,西部贫困地区村民比较分散,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授权,常设机构一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村民意见并向村民委员会提出村经济发展计划和项目的建议;另一方面,对村委会提出的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取得一致意见后再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策。这样既有利于村民的利益诉求和意愿得到有效充分表达,也对村经济建设项目起着科学参谋和严格把关作用。

二是定期组织进行村干部述职和民主评议,加强监督考核,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可根据不同村的不同情况,村委会一季度或半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报告村民会议决定事项的完成情况、报告村经济发展和财务收支情况,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其进行民主评议,村委会听取意见后积极答复。由此可形成对村委会较强的约束和激励,促使村干部积极工作,管好村务,避免出现过分关注选举阶段而选上后无所作为的现象。

三是对外积极寻求人才和智力支持。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严重的人才匮乏和知识供给不足,成为制约村民自治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所以,村民自治“知识引援”迫在眉睫。目前可实现的途径有:联系志愿服务西部组织,求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戈0,持续引进热爱农村的知识青年深入基层,安排他们进入村民自治组织挂职锻炼。同时积极与周边高等院校合作,邀请大学生来村实践活动,以各种形式参与村民自治活动。

篇3

这一年中,我在乡党委与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关心、培养下,静下心思工作,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遵纪守法,努力开展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在农村这样广阔的天地为有志青年发挥才能、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而我要在这个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断的去学习、锻炼、充实、提升。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从基层工作中了解民情,从优秀干部身上学习领导艺术。以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的思想为宗旨,不断摸索农村工作的特点,不断提升为人处事的能力,不断创新服务群众的载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全身心的投身于农村基层工作当中。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请组织和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转眼间二一年的上半年已经过去,回顾这段时间,我在领导和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半年来的工作和学习,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转变,工作心态也逐渐成熟起来。与此同时,在工作中也注意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弥补,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现将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日常的助理工作

上半年主要围绕环境整治、3.25村务公开、退耕还林补植、六一儿童节慰问、七一纪念党的座谈会等方面开展工作,作为一个村委主任助理我认真做好村主任交给我的每一件事情。听取相关政策精神、汇报工作完成的进度、反映本村实际情况、实际工作中的困难;积极传达政府的惠农政策、涉农信息.结合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在今年的下半年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1、做好村主任的助理,协助支部搞好党建工作,协助村两委其他人员做好村内工作,同时协助村委会搞好村政建设,推进本村新农村建设。

2、当好村村主任的参谋,协助村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明确经济发展目标,努力保证计划实施。同时负责收集与本村发展相关的信息,并将其整理后交给支部。

3、负责实用技术推广,落实好对村民的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包括科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等内容。

4、作好政策的解读者、法律知识的传播者。扎实推进依法治村,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律意识。

5、承担起所学专业涉及的各项专业工作,制定各项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抓好具体落实。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二、助理工作的点点收获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不仅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专业知识,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能力。

(1)离校不断学,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提高理论水平。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从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服务农民为出发点,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篇4

关键词:后税费时代 村民自治 主要问题 对策建议

2005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先后到四川省遂宁市、南充市、巴中市、广元市等地一些农村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2006年底又组织了近200名在校大学生利用寒假期间,专门以村干部为调查对象,对四川省大部分地市州的100多个村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主要调查了解村干部对当前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和看法。此次问卷调查的范围涉及四川省的19个地级市(自治州),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依据回收的有效问卷数量多少进行统计排名来看,调查样本选取量最大的前十个地区依次是:成都、南充、广安、泸州、阿坝、绵阳、眉山、宜宾、广元、遂宁。

此次调查中男性占调查对象的84.1%,女性占15.9%,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说明村干部的性别构成以男性为主。从年龄构成来看,有74.7%的调查对象年龄处于36-55岁阶段,而18-35岁阶段和55岁以上阶段分别只占11.8%和3.5%,可见村干部的年龄构成以中年人为主,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都不高。从文化程度上看,被调查对象中初中文化程度占45.6%,高中或中专占40.8%,可见绝大多数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属于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现将此次调查汇总的情况以及我们的分析报告整理出来,供有关部门领导和对村民自治感兴趣的学界同仁们参考指正。

一、村干部对于当前村民自治状况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主要有以下一些认识和看法:

1、对于村民自治工作的认识和评价:

(1)从选举程序看,调查显示,62.4%使用流动票箱投票,33.5%秘密划票,4.5%由村干部。可以推测大部分村庄的投票做法是比较规范的。

(2)从选举效果看,91.8%认为上届村委会选举效果很好和一般,仅有8.2%认为效果比较差和非常差。因为此次调查对象即为现任村干部,他们都是通过上届选举当选的,所以绝大多数人是肯定这次选举效果的。

(3)村民大会以及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况:28.3%的对象表示所在村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13.1%表示以前开过,而36.2%表示很少召开,另外有22.3%的对象表示不清楚此事。由此可见,目前农村的村民大会以及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情况并不理想。

(4)村务公开情况:94.1%的村干部对村务公开表示非常关心和比较关心,仅有0.6%表示不关心,另有5.3%对此抱无所谓态度。

(5)一事一议的情况:76.4%认为一事一议效果很好和比较好,12.1%说不清楚,11.5%认为不好,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看来大多数村干部还是认为一事一议的效果是好的。

(6)对本届村委会工作的评价问题。45.5%认为很好和好,50.3%认为一般,认为比较差和很差的只有4.7%。

可以看到,与近期以来我们同样在上述地区就村民自治工作对普通村民所作的调查结果来对照,【1】 村干部对于村民自治工作的总体评价较之于村民而言,是明显偏高的。因为此次调查对象的身份是村干部,所以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评价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2、取消农业税之后的干群关系问题

调查也表明,取消农业税之后,被调查者中有84.5%认为干群关系比以前好,14.3%认为没有什么变化,只有1.2%认为比以前恶化了。由此看来,农业税的取消可以说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

3、农业税取消后农民的负担问题

被调查者中有80.5%的人认为没有负担或负担合理,有19.5%的人认为负担仍然很重。可见,与以前相比,农民负担切实得到了减轻。

4、关于村委会工作成效问题

认为影响村委会工作成效的最主要因素是村集体缺乏资金。调查显示,影响村委会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依次排列为:村集体缺乏资金(54.1%),村干部能力不够(14.6%),村务管理不民主(14.6%),村民对村务管理比较抵触(10.8%),宗族势力干预村务管理(5.1%),其他(0.6%)。

5、关于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问题

有70.6%认为村干部的报酬太少和较少。有近1/3的人不愿参加下届村委会竞选,其原因主要是:工作难开展46.3%、报酬低14.9%、得罪人10.4%。

6、认为选举中最令人担心的问题依次为:

选民投票率低32.7%、乡镇政府影响干预24.5%,个别人通过非法手段操纵选举14.5%,候选人竞争激烈14.5%。

7、关于选举的竞争性问题

认为村委会选举应该加强竞争,并愿意和非常愿意通过一些积极主动的方式参加竞选。愿意通过走家串户、贴海报宣传、发表演说等方式竞选的人有47.3%,说明较多村干部还是愿意采取一些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参加竞选。

8、关于乡村关系问题

调查对象中有65.5%认为现实中的乡村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和“主要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35.0%认为是“指导和被指导”和“主要是指导和被指导”关系。由此可以判断,现实中的乡村关系更多地表现为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

9、关于两委关系问题

调查对象中有58.6%认为两委关系应该是“相互配合”和“各管各的事”,说明较多的村干部对两委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有86.7%认为两委关系是很和谐与比较和谐的。但也有33.7%认为应由村支书管村委会,只有7.7%认为应由村委会管村支书,这表明在现实中村支书的权力和影响,要远远大于村主任。而对于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问题,66.3%表示不赞成,16.0%表示说不准,仅有17.8%表示赞成。可见,大多数村干部并不赞成“一肩挑”。

10、上届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29.4%认为选举动员不够,20.1%认为乡镇领导干预选举,17.9%认为部分村民借选举要求解决个人问题,16.0认为候选人贿选拉票,9.9%认为受到家族势力的干扰,3.5%认为黑恶势力的影响,3.2%其他。

通过上述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到,绝大多数村干部对目前村民自治工作基本上持肯定态度,同时又认为还存在着一些共同性的问题,村民自治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那么,应当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正确的策略应对挑战,这正是当前村民自治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通过对上述这些问题加以归纳和梳理,主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对其成因作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事务难办的问题。此次被调查的村干部中,有54.1%的人认为,影响村委会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村集体缺乏资金,是回答这一问题的各个选项中比例最高的。事实上,自农村实现以来,大多数村庄集体经济解体消失,成了“空壳村”。但在税费改革之前,村里还可以通过提留获得一些资金用于村庄公共事务。而在农业税取消之后,彻底断绝了村集体的经济来源,村集体资金的缺乏导致村庄公共事务的经费投入没有来源和保障,这就必然影响村委会的工作成效。所以相当多的村干部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事务难办。与此相关的还有三个问题,一是74.3%的村干部认为村级债务是村委会工作中最头痛的问题; 二是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有70.6%认为村干部的报酬太少和较少。这次调查表明,有近1/3的人不愿参加下届村委会竞选,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报酬低; 三是认为税费改革后最难办的事情是(共有450个选择,这里依次排列前五位答案):25.3%公共建设,15.3%计划生育,12.7%债务纠纷,11.6%社会事业,10.9%发展经济。可见,集体经济的空虚薄弱是制约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关键因素。

2、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29.4%的村干部认为选举中最令人担心的问题首先是选民投票率低,这是关于这个问题的所有答案中排列首位的选项。村干部们的这种担忧可以说既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也是理论分析的必然结论。因为,无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要推行一种科学的民主管理的机制,必须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了,并且也有能力当家作主了,村民自治的格局才能真正形成,村民自治也才有内在的动力。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一种基本形式,尽管政府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但经济的原因是始终是基础性的制约因素。因此,村民自治要高质量地运行,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保证。美国政治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政治参与只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2】 在中国,广大农民刚刚摆脱温饱,还在为自身和家庭的生存而奋斗,与大多数农民最贴近的只能是较低层次的物质利益。用明恩溥的话来说,“中国农民的生活由两部分构成,一个是‘胃’,一个是‘钱’。”【3】 民主政治对广大农民来说还不像阳光、空气一样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它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贫困低收入的农民群体并不真正需要高级的民主政治,从而导致村民自治往往流于形式。这从我们在四川各地一些农村进行实地考察时了解情况中也可以得到证实,许多村民的看法是:“村干部拿他的工资,我种我的田,各管各的事”。尤其是取消农业税之后,许多村民觉得村委会与自己已经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关系,农业生产是自己的事,现在村干部不像以往那样收取税费,干群关系也比以前缓和了,村集体也没有什么资源值得关注,村委会也不能帮助村民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至于上面所倡导的所谓“一事一议”,也就是要村民自己出钱办事,而许多事情由于人心不齐也办不成,于是许多村民对村民自治也就越来越感到没有多大意思,村民的政治参与也就越来越缺乏动力。

3、农业税取消之后的乡村关系问题。有65.5%的村干部认为现实中的乡村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和“主要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在对村民调查中得出的看法也大体如此,有53.5%的村民认为乡村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应当说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乡村关系的实际状况。然而,近期以来学界曾经有人想当然地以为,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不再需要村干部去征税,村干部也就不能从税收中获得利益,这就打破了乡村的利益共同体,于是村组织不再履行征税的任务而减少了行政职能,从而就可以更好地管理村务,成为真正为民谋利的自治组织。但从我们的调查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观点仅仅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推论。而实际上,村自治组织如果缺乏经济上的独立性,在实践中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治,仍然不过是完成上级任务的“政府派出机构”,而且可以说今天的自治组织甚至比以往更大程度上被“附属行政化”。其理由非常简单,既然现在村干部不再从村提留中获得经济报酬,而是从乡镇政府领取补贴和各种奖金,完全没有一点经济上的独立性,那么,正如俗话所说“吃人家的饭,为人家办事”、“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因而村干部也就理所当然地必须承担乡镇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更加名副其实地成为乡镇政府的“一条腿”。况且,村干部的这些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又是乡镇政府对村干部年终进行个人工作绩效评价乃至个人升迁的标准,所以说,以往存在的自治组织附属行政化的状况在今天决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并且在许多地方比从前更有甚者。由于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经常被倒置,村委会应有的自治色彩被淡化,因此,村委会不但难以充分体现农民意愿,反而更多地作为乡镇政府一些行政职能的延伸,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乡镇政府意志的执行者,那么它自身的自治功能也就很难实现了。

4、现实中的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关系即两委关系问题。此次调查表明,有86.7%的村干部认为两委关系是很和谐与比较和谐的。当村支书和村主任两人意见不一致时,90.4%认为应相互协商,还有7.8%认为村主任应听村支书的,另有1.8%则认为村支书应听村主任的。从上述7.8%和1.8%两个数据的比较也可以推测,现实中村支书的权力影响通常要大于村主任。通过这上述这组数据也充分表明,大多数村干部是能够正确看待两委关系的。而对于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的做法,大多数村干部并不赞成。这表明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这两个职位分设是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一肩挑”虽然可以避免某些矛盾和摩擦,但显然不利于合理分工,更不利于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有悖于村民自治的初衷的。

三、积极应对现实挑战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 政府应加大向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提供公共产品上要重点向农村倾斜。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村集体缺乏资金,因而只有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进行集资修路、兴修水利等等,于是一些地方农民负担又出现了反弹。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农村社会公共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资金短缺是一个很现实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农村社会公共产品和公益事业主要包括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广播电视、优抚定补、五保户补助等。这个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政府对农村履行提供公共产品职能的重大问题,反映了政府对农民是“多予少取”还是“多取少予”的基本政策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政府应当转变观念,在履行公共职能上,应当本着城乡平等对待的原则,既要加强对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也要加强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要理顺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渠道,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根本上扭转乡镇财政收入的多少和公共产品的多少取决于农业税费多少的局面。考虑到长期以来,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欠账和农村公共产品的严重短缺,政府应加大向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提供公共产品上要重点向农村倾斜。

第二,逐步增强村委会选举过程的竞争性,提高当选村干部的责任感、荣誉感,同时,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逐步解决村干部的一些后顾之忧。据调查显示,现任村干部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通过一些积极主动的方式参加竞选。因此,有必要增强选举的竞争性,使竞选者通过走家串户、贴海报宣传、发表演说等方式竞选,这样既可以加强竞选者与选民之间的直接接触,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了解,也可以使当选者任职后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增强其合法性、责任感与自豪感。这是有利于村干部履职后顺利开展工作的。同时,随着地方经济发展,也应适当提高和增加村干部的补贴,条件具备是还应解决退休村干部的养老保险等问题,使他们解除各种后顾之忧,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村里的工作上来。

第三,乡镇政府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尊重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权,改变过去随意干预等不妥做法。有的研究者提出,近年来村民自治呈现出逐渐弱化以至退步的倾向:一是某些地方强制推行党支部和村主任“一肩挑”,使的村民难以自主地选举村委会主任; 二是全面推行“村财乡管”这一做法,削弱甚至取消了村民在财务方面进行自我管理的权利; 三是某些地方政府规定村级组织主要领导由县乡财政发工资,把将工资作为乡镇控制村级组织的手段; 四是党政机关往村里下派干部,特别是把新毕业的大学生派到农村当“村官”,目的是为了帮助农民,但实际是把村民自治变成官员统治了。【4】“如果任由这些现象发展下去,村民自治的应有之义就可能被曲解和取消,村民自治的已有果实就有逐步丧失的危险”。【5】这种情况在四川省一些农村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如果乡镇政府不能还权于村,村民自治就很难获得实质性的发展,而且目前确实有逐渐弱化以至退步的倾向。

第四,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社区群体组织,增强农民与村庄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联系,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效能感。有的基层干部这样描述农民对待民主的态度:“如果民主与他们的利益相关,他们就热心参与; 如果民主只是一项在上级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他们就不感兴趣。”这与雅安市委副书记张锦明的观点有着相似的逻辑:“在上面,民主是个理论问题,是制度设置问题; 对基层政府官员来说,只是操作程序问题; 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则是个利益问题。”【6】由此看来,实行村民自治,究竟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这是决定他们政治参与是否具有积极性的关键之处。所以,开展村民自治,一定要与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相结合,与完善农村社区服务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这个战略目标相结合。最近,中国农业大学叶敬忠等五位教授向中央汇报,他们发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农民无法参与政策制定及实施有关。面对组织化程度薄弱的中国农民,这些为“三农”问题奔走呼吁的学者,更多地希望这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能够有一种组织化渠道以供意见表达。【7】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才能极大地激发农民群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村民自治和新农村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第五,加强培养和树立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村民自治。当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对于目前一些地方村民自治面临着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这既有经济、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如有的农民不愿意参加村民委员会选举,有的即使参加了也是勉强应付,草率从事。有的村民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就把选票连同自己的民主权利一同出卖。有的在决策村内重大事务时,不发表意见,而按法律要求应当完成的任务也不积极完成。这些现象都与村民的主人翁地位不相匹配,也难以适应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制教育和文化知识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终究要靠农民群众自己,只有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切实履行自己的民主权利和责任义务,这样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才能越过越红火。

(注:本文由项目负责人任中平执笔完成。在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中,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青年教师尹学鹏、2005级政治学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崔山磊、李睿、高峰、王潇雨、葛长鲜、田谢辉、黄东华、张晓燕以及我校近200名本科生参与了此项农村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工作,并由崔山磊同学对资料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注释:

1、另一项专门对村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对村委会的工作满意度不高,认为村委会不能帮助农民解决什么问题,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29.0%的调查对象对目前村委会工作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而52.9%选择了“一般”即谈不上满意,也谈不上不满意,还有18.0%则表示不满意。可以判断村民对村委会工作满意度不高。参见:任中平. 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的困境、归因与出路 [J] 软科学研究.2007.5

2、塞缪尔·亨廷顿[美].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3、明恩溥、林欣译.中国人的素质 [M ]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

4、于建嵘. 村民自治取得的成果有逐渐弱化倾 [J] 南方周末.2006.8.10

5、刘松山. 民主为什么不能只从基层开始 [J] 法学.2007.3

篇5

一、实践内容和过程

7月22号上午,我来到了杨楼乡,我的第一站是杨楼乡的中心——杨楼村。在这里,我受到了村委会干部和乡亲们的热情欢迎。熟悉了环境以后,我很快以村委会为根据地展开了我的维修活动。因为我是义务为乡亲们服务,所以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没多久,乡亲们就纷纷拿来了电视机、电扇、电饭锅、洗衣机、影碟机等家用电器。对于送来的每个电器,同学们都全力以赴,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真正做到了令群众满意。在杨楼村的维修活动总共持续了三天,基本上满足了乡亲们的需求。

我的实践活动的第二站是石台村,她是有着200年历史的村庄,因此能够在这里为乡亲们服务,我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激动,感到无尚的光荣。在石台村服务期间,我更加认真努力,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实践任务。

二、实践感受

我这次下乡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维修服务、文艺演出和社会调查。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使我这些天天呆在校园里的只知读书的大学生有机会进一步了解社会。通过和社会上的人交流和沟通。使我对这个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我家电维修组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到,地处山区的杨楼乡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工业基础薄弱,整个杨楼乡还没有较大的工业企业。交通条件发展较慢,这也是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地形和资金短缺的影响,有些村还没有通上公路,真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里有些头脑的人都到山外或者市区作生意打工去了。许多家庭的生活水平刚刚达到温饱。许多年轻的姑娘都嫁到外面去了。虽然村里的基础条件较差,但是这里的农村党员干部却非常敬业,积极带领村民利用现有的条件努力发展经济,提高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作为在校大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村,仅有勤劳的双手是不够的,科学文化技术尤其显得重要。我学校的许多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家乡的经济水平也并不高,许多同学都是家里东拼西凑甚至是贷款才把学费勉强交上的。三年之后,如果我没有过硬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知识,将来就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作出一番事业,甚至连自己的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但是许多同学却整日在校园里无所视事,稀里糊涂,浑浑噩噩的浪费青春。想到这里,我不禁为这些同学担心,将来走向社会时,他们该怎么办?难道还要靠父母养活一辈子不成?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我不仅自己要加倍努力,好好学习,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己,而且要提醒身边的同学,珍惜在学校的宝贵学习机会,人生苦短,时光易逝,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别等到毕业时两手空空却无以回报父母时才知道后悔,因为人生不能重来。虽然我的基础差,但是只要下定决心,刻苦拼搏,终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社会实践是一种动力。看到在土地上耕种的农民,在工地上挥汗的工人,在边防上守卫的战士,我明白了书桌的分量,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是人民哺育了我,培养了我,给了我知识和一切。作为一名大学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会无条件地把所学的知识和一切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社会实践是体味人生的“百味筒。”要想体味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咸,那就请你自己参加一次实践服务吧,我保证你一定会不枉此行,个中滋味只有亲身参与才能体会的到。

社会实践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实践中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我欣喜地看到,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同学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我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学生有实力承担的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共同心声和行动!

关键字: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

篇6

走进甘肃关注西部发展

感受西北关注和谐社会

具体活动内容介绍:

(第一阶段)前期的宣传与准备

三下乡队员的招募与选拔

三下乡物资的募集

(第二阶段)组织大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团社会实践及支教

教师团对基层教师指导及培训

(第三阶段)举办一个西部地区大学生社会实践论坛

(第四阶段)活动评估

(第五阶段)召开兰州、北京新闻会

主办:中国日报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__企业等

承办: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第一阶段:

%26amp;有关前期的宣传与准备

一.前期的宣传

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为招募志愿者、贫困募捐以及三下乡做准备。方式为在学校张贴海报、发宣传单,在学校校报及其他媒体上做宣传,时间为7月1日至7月20日。

二.三下乡队员的招募与选拔

本次活动招募的志愿者要求85%的为家庭住址在县以及县级以上城市的大学生.具体要求见附表一。招募活动从7月1日开始到7月25日结束。

三.三下乡物资的募集

在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前一个月,活动的主办和协办学校在学校内举办一个三下乡贫困募捐活动,方式为在校园内设点募捐贫困款、学习用具等,为三下乡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活动经费:

宣传单+海报+培训资料=300元

第二阶段:

%26amp;关于大学生团社会实践及支教

中国日报、西北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为了活跃大学校园的课余生活气氛,弘扬五四精神,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奉献社会,提高素质。充实大学生课余暑期生活,促进与社会交流学习,展现大学生新风貌,让大学生以人本思想看世界,脚踏实地地洞察生活,做实事求是的大学生,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中国日报及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企业的支持下组建“暑期三下乡小分队”带文化下乡,让大学生在成长的路上零距离地接触生活,体验现实生活中真情感受,倡导积极健康的青春个性,弘扬真性情,青春与时代互动,

一.主题:迎接奥运,弘扬青春个性,传承文化底蕴,突显大学生时代鼓手。

二.宗旨:了解社会,走进生活,突显风貌。

三.活动时间:20__年8月1日—8月20日

四.活动人数:35人(暂以35人计划)

中国日报20人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0人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5人

五.活动目的:通过系列活动宣传中国日报,创立中国日报在西部良好形象及深远影响力,以其培养发展中国日报读者,提高中国日报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一个睿智、讲诚信、快速稳健发展的信息化企业形象。取得政府及行业内、社会公众对中国日报的支持与认同;通过集体组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转变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了更好的锻炼大家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大家的暑期生活,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完善自我,为以后社会工作经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活动流程:

a、时间:从20__年8月1日至20__年8月20日

b、地点: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教育局下属单位及天祝县

贫困乡镇、农村.

七.活动内容:

(一)社会调查:当地在西部开发中的角色及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地点: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几个农村

对象:普通村民、村党支部、村委会

内容:

1.20__年与20__年的人均纯收入

2.20__年与20__年的农作物种植情况

3.20__年与20__年的外出务工人员人数及外出务工情况

4.20__年与20__年的退耕还林情况

520__年与20__年的基础建设情况

620__年与20__年的基础教育情况

…………

方法:

1.实地考察

2.调查问卷

3.口头调查

4.走访相关部门

5.已有资料查询收集

(二)社会调查:旅游、经济发展与文物、

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

地点:甘肃省天祝县小三峡、天梯山石窟景区

对象:普通游客、当地居民、景区工作人员、政府部门、文物主管部门、环保部门

内容:

文物保护:

1.天梯山石窟景区收入情况

2.天梯山石窟景区文物总体发掘情况

3.天梯山石窟景区文物损害情况

4.天梯山石窟景区所遇实际困难

5.天梯山石窟景区开发对文物的利与弊

…………

环境保护:由哈溪镇金矿的开采与停采看近些年来中国土地使用及环境保护政策

1.哈溪双龙沟环境的历史状况

2.哈溪双龙沟环境的现状与原因

3.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4.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

方法:

1.实地考察

2.口头调查

3.走访相关部门

4.资料收集、整理

(三)参观访问:走进佛教艺术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培养民族精神

地点:天祝县天堂寺、华藏寺,哈溪红沟寺.天梯山石窟

形式:

1.参观石窟

2.寺庙喇嘛访谈

3.慰问演出

4.历史知识教育、交流

…………

(四)政策及知识宣传

地点:县城、乡镇部分农村

形式:

1.与天祝县公安局联合在县城、乡镇、农村进行禁毒宣传

2.与天祝县卫生局联合在县城、乡镇、农村进行爱滋病防止宣传

3.发放知识小册子及宣传单

…………

(五)关注西部基础教育:

地点:长岭村小学灰条沟小学茶岗小学

1.深入当地小学,参观校舍

2.与当地教师、学生座谈

3.签订互助意向书

…………

八.其他活动基本安排:

(一)调查活动类:

1.调查有关哈溪镇铜牦牛(峡门台)出土情况。

2.调查有关哈溪地区(光明队)土族生活状况。

3.对哈溪镇双龙沟淘金历史的大致了解。

4.调查天祝藏族自治县藏传佛教寺庙基本情况及寺庙发展,寺内生活状况。

5.调查天祝藏族自治县人口基本情况及民族构成,民风民俗。

6.了解天祝藏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教育及其发展基本情况。

7.了解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贫困地区生活状况。

8.了解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贫困地区教育情况。

9.了解天祝藏族自治县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旅游现状.

(二)实践活动类:

1.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长岭村长岭小学支教

2.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长岭村参加劳动实践

3.天祝藏族自治县哈溪镇长岭村帮助村委会做一些具体工作。

4.长岭村年轻村民进行计算机简单知识培训,学习出门买票常识等

(三)其他活动类:

1.在长岭小学对贫困学生进行捐赠(衣物.书籍.学习用具)。

2.捐一些有关温棚养植方面的书籍。

3.帮助孤寡老人清洁房间、衣物。

4.对中国日报及西北民族大学情况进行宣传。

5.进农家了解一些基本情况,感受当地风情。

6.对当地特困户进行捐赠。

7.举办村民篮球赛等文体活动。

九.行程计划:

前期准备(7月25-28)集合队伍

出征仪式(8月1)西北民族大学本部

兰州(8月1)

天祝(8月1---8月5)

县政府

宗教局

教育局

旅游局

文化局

华藏寺

第一中学

天祝县民族中学

哈溪(8月5----8月7)

镇政府

哈溪学区

文化站

天梯山石窟红沟寺

第三中学

长岭村(8月7----8月20)

村委会

长岭村小学

长岭俄博山

村内村户

结束

实践活动前日程安排:

前期准备:

7月25—7月28日,制作横幅,等宣传用品。

7月28日—7月29日,制作宣传单,调研材料。调查问卷,支教手册

7月29日—7月30日,联系各项事宜,集合队伍,确定细节。

7月30日—8月1日,对提出的细节提出解决方案,尽快解决。出发.

%26amp;教师团对基层教师指导及培训

本次活动的特色是不但有学生队伍,还有教师队伍.教师队约五人,组织基层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及指导具体方案待定

十.经费预算:

交通费:共12800元

火车:(上海——兰州)硬座250元*10人*2往返=5000元

(北京——兰州)硬座215元*10人*2往返=4300元

汽车:(兰州——天祝)30元*35人*2往返=2100元

(天祝——哈溪)20元*35人*往返=1400元

生活费:20天*35人*10元=7000元

住宿费:10元*35人*20天=7000元

其他:

调查问卷、支教手册、横幅、其他手册、材料费、t恤衫等50元/人*35人=1750元

合计:5000+4300+2100+1400+7000+7000+1750=28450元

注:此项 预算若除去车费:12800元(由中国日报和当地政府出),再除去一些做手册费用(联系省爱滋病预防中心、禁毒中心,法律中心等,由其支持)可减少750元,本项活动最低预算为15000元

第三阶段:

%26amp;关于举办一个西部地区大学生社会实践论坛

a、时间:下乡结束以后从20__年10月1日至20__年11月1日

时间为其中的几天,预计3天

b、主办:中国日报

共青团西北民族大学委员会

c.协办: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d.地点:西北民族大学本部

e.参加:邀请参加07年暑假社会实践西部高校及社团

邀请参加07年暑假社会实践东部高校及社团

邀请一线中学及小学教师

中国日报邀请知名教授

f.过程:

(1).邀请与会组织及个人

(2)举行论坛

(3)论坛评估

g.经费预算:

交通费:共15600元

火车:(上海——兰州)硬座250元*5人*2往返=2500元

(北京——兰州)硬座215元*5人*2往返=2150元

其他交通费:9000元

邀请高校社会实践团体30个*2往返*100元=6000元

邀请高校社会实践个人10人*2往返*100元=20__元

邀请农村一线教师10人*2往返*100元=20__元

生活费:3天*50人*10元*3餐=4500元

住宿费:3天*80人(工作人员30人*20元/天)=4800元

其他:工作证+文件+材料费+通联+租借费及其他3000元

合计:15600+4500+4800+3000=27950元

注:除部分交通费4650元部分宣传费1000元论坛最低需20__0元

第四阶段:

评估体系

三位评估:实践当地机构及人员实践活动小分队自身

其他机关部门

第五阶段:

%26amp;有关中国日报及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实践兰州、北京新闻会.

具体方安由中国日报定(此活动在此策划不记入预算)

总预算:第一阶段前期宣传300元+第二阶段社会实践28450+

第三阶段论坛27950元(会未预算)=56700元

最低预算:30000元

附:提示

#活动分四个阶段,实践阶段论坛阶段评估阶段会阶段

#所有预算包括北京上海人员费用

#因为关系到两地区主要是交通费较高

#中国日报提出给企业条件以此为项目计划面向企业投标

#此项预算是中等偏低的,关系到高校教师相对投入要大

篇7

盼望着,期待着,XX年以“高举团旗跟党走,奋力实现中国梦。挥洒青春访民生,服务群众体省情”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终于到来了,属于我的一次暑期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小分队的队员们一路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还增进了彼此的友情!回想起大家一起度过的时光,真的是很美好啊! 在活动前期,我们召开了XX年xx工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十一只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的队长代表我校全体实践队员,从团市委和学校领导手中接过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团团旗,我们的社会实践也从此拉开了帷幕。

之后,我们整个小分队又多次召开会议,共同讨论整个分队的出行计划,经过大家的商讨确定了我们的行程,一致决定去走访xx市xx村和xx公园。并做了详细而周密的活动出行计划。 首先,我们一起来到了xx村,因为刚下过雨,路上全是泥,踩在泥泞的路上,弄得鞋子脏脏的,我的心里有种淡淡的失落感······之后沿途我们走在xx村的公路上,路旁成堆的垃圾在夏天散发出了难闻的气味,此时我们队的每个成员对xx村的环境状况已大致有了一个印象。

接着我们看到有几位村民正在外面聊天,便主动走上前和她们聊起天来,她们提到近几年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提高,各种基础设施也日渐完备,唯一不满的就是环境问题,垃圾大都放在路边没人管,村委会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这几位村民还配合我们做了问卷调查。谢过他们之后,我们继续上路了,我们这次来到了左西村村委会,和他们的村主任进行了交流,他承认他们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并下决心改善环境。在从xx村回来的路上,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村民家中,同样,这个村民也提到环境不太令人满意。

经过对xx村的走访,并整理分析问卷,我们总结出左西村的环境问题是第一要务。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队去了xx公园,在这里有各种娱乐活动:有钓鱼的,有闲谈的,有打羽毛球的等等 我们首先采访了一位坐在木凳上的叔叔,他说道近几年生活水平是真的提高了,要不然哪有时间在这坐着啊,天天肯定除了干活还是干活,这时,走来一位热情的阿姨,她主动和我们交谈起来,从她爽朗的笑声中我们能感觉到这位阿姨对生活的满足,我们还注意到她手中拿着的绿绿的野菜,我们一群人凑上去询问,阿姨告诉我们这叫“麻神菜”,吃法多样!我们感到特别新奇,好玩。之后我们对他们进行了讲解,内容主要是党的十和团的xx大。 接着,我们走进一位将要钓鱼的叔叔面前,并同他交谈起来,这位叔叔的一句话令我感触颇深,他说:“钓鱼之所以能吸引人,就是因为每天都是一个未知数。”是啊,越是有谜,就越是吸引人。 经过这几天的社会实践,我觉得收获了很多,骄阳似火的七月,同学们都回家了,食堂没有饭,水房没有热水,我们却依然坚守在这里。无人陪伴的日子,我学会了坚强;在寂静的宿舍里我学会了沉下心来做事,用忙碌赶走寂寞,带来心里的安慰,我们的“娇”与“骄”也得到了克服。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党的十和团的xx大的认识也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了解了党的先进性。心里是真有说不出的喜悦。 xx市xx大学 应用物理学(2)班谷xx

篇8

一、 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助村委工作

1,确保“三夏”安全,全心投入“秸秆禁烧”。

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秸秆禁烧”,为使禁烧工作收到实效,营造全村广泛参与、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的禁烧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召开会议、张贴村禁烧通告、悬挂规范性横幅标语、发放明白纸、教育中小学生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的政策规定、秸秆焚烧的危害以及处罚规定等,做到家喻户晓。

为打赢秸秆禁烧仗。我们村先后召开三次党员会,加强人事,统一思想,把禁烧工作当成战略任务来进行,确定了严谨的工作方案。禁烧工作需要多方布阵,分片、分地块责任到人。为此,我们成立了“古城村秸秆禁烧执勤队”,佩戴印有这样标示的红袖章,在各自的岗位上开展工作,做到24小时值班,确保不脱岗,不断岗,不留死角。

2、全力搞好农业普查

这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对农村现状掌握情况的大事,由于表格填写复杂,要求较高,农村干部琐事繁忙且知识水平限制,这项工作很自然地落到了我们肩上。经过十多天的扶案埋头,在没有任何生活补贴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了全村的600多人的表格。

3、投身新农村建设。

“十一”黄金周,正值秋收大忙时,古城村却迎来了又一份更大的喜悦。那就是村内道路硬化工程。伴随着“十一”的开始,我村道路硬化工程也正式开工。

道路硬化是村民期待已久的愿望,近期终于实现了。群众从内心表现出一种喜悦,尤其是在施工前的土方准备工作中的积极表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但是,有部分群众对此有疑问,怀疑修路费用去向不明。不相信村干部,表现不积极。为此,我多次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其清楚修路资金的用处,使他们也积极参与进来。

如今,古城村的道路硬化工程已经完成,并且,宽广整洁的道路上正在酝酿装路灯。这是实现我村硬化、亮化、绿化的开端。将来我村还将朝着生态文明、经济富裕、实现全民小康而不断努力!

4、将自己融为村委会一员

工作期间,由于村委工作需要,村两委研究决定重新安排两委干部的工作内容和职责。随着我对村委的了解,两委决定由我主要负责村科教普法宣传工作,同时协助计划生育和团委工作。具体是指村广播宣传、黑板报宣传以及远程电教的播放工作。这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村委的位置,更好地融入到这个新的集体中,也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二、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除了协助村里完成各项工作以外,更重要的是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不断的学习进步,来将所学所懂的运用到工作中,为此,在县、镇党委的组织和带领下,我多次参加不同内容的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有了一定的提高。

1,通过县组织部开展的‘村官论坛’,县、镇组织领导跟我们大学生村干部召开的交流座谈会,解决了部分同志思想上的困惑、情绪上的动荡、工作上的包袱,为大学生村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使我收益匪浅。

2,为了大学生村干部相互提高,利用镇大学生村干部每周例会的空余时间。我主动与其他村大学生村干部联系交流在村里的工作思路及经验,大家各自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奋进。

3、远程教育播放是上级交给我们的又一项任务。我参加了镇组织部开展的远程教育培训,学习了网线连接、键盘应用等技术,让我又多了一项为人民服务的技能;10月底我参加了法律自学考试,使我源源不断地积蓄能量,提高各方面技能,真正发挥大学生的作用。

三、目前还存在的的问题和不足

1,创新能力还不够。

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村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领导布置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己创造性的建议和工作方法,因此工作就显的比较被动。

2,身上还存在学生气,社会历练远远不够。

由于走出学校没多久,对社会的认识还很片面,在工作中容易产生不良情绪,遇到事情考虑还不够全面,书生意气有待收敛。

3,工作还缺少亮点。

篇9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有效需求 充分供给 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大学生村官这种制度安排是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 发展 的长效机制?

1 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的“空降村官”,多以村支书助理和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形式出现。虽然这些职务的安排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但只要能够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接受,权且不去纠缠合法性的问题。我们仅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交易的方面分析大学生村官的有效需求。

1.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事业平台

在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因素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首要因素是事业平台。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农村,乃至三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农村,尤其是西部或欠发展的农村地区,并不具备吸纳大学生这一人才群体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以行政主导为特色的我国 经济 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中,农村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对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以政府需求的方式,搭建一个村官的事业平台,首先在农村村级领导层中引进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人才,作为农村吸纳人才的突破口,无论从成本与效用的比较,还是从可行性考虑都不失为一种立足现实的择优设计。

目前大学生村官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协助并村委班子,引导农民认识农村发展的模式与大趋势,传播农业科技,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走规模化、集中化和合作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着力发展农村的社会和文化事业,推进国家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施展才干;大力促进农村的民主 政治 进程,法治进程,促进农村的和谐社会的形成。

1.2 大学生村官人力资源交易的报酬机制

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交易的大学生就岗村官,公平、合理的报酬待遇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情况来看,由大学生村官的使用村来承担其薪酬显然是不现实的,一是一般的村集体收入缺乏,根本无力支付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即使是现任职的村干部的津贴,往往也是由上级财政拨付的。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村官的报酬都是由省级政府拨款的。陕西省每年每一大学生村官2.1万元的津贴。除了现金报酬以外,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还附加有若干非经济报酬的条件,诸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等,重庆市规定到农村岗位工作满两年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

纵观这些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和待遇附加,不难看出具有很强的暂时性和应急性的特征。在陕西,每年2.1万元,对于目前就业状况不佳的大学生来说,考虑先解决目前短期的就业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种一刀切政策,能否长期执行以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和奉献才能,都是存在疑问的;对于大学生村官所附加的考研、考公务加分或优先的条件,更是与设计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意义相去甚远。因为如果大学生村官立志于考研、考公务员,他(她)们根本就不会去就应招村官,因为农村根本就不具备 考试 的学习或复读环境,加那么一点点分数,根本抵不了留在城市或学校复读取得的进步的幅度。再说,到农村去,每天都复习考试课程了,那还有时间和精力承担村官的工作;对于工作几年后能够直接转正为公务员,这倒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这种政策能够长期实施,无疑,大学生村官队伍肯定会壮大和发展。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报酬机制必须要有一种长效机制,否则,现行大学生村安排,也就是毫无意义地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临时就业,与真正意义上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去甚远。

1.3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除事业和待遇外,吸引和留用人才的重要因素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其考虑的主要内容有事业发展前景、职位提升的阶梯、收入增加的预期,以及家庭、婚姻和生活环境。对于受市场经济环境熏陶,越来越讲求现实的大学生来说,这些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必然在其抉择村官的考虑之中。然而,在事业、职位和收入的未来预期不明,个人生活环境明显差于城市的条件下,就职村官只可能是一种短期的或者是权宜的选择。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从长远考虑,必需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和生活前景设计出适合其预期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1.4 大学生村官有效需求的长效对策设计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安排,不应该是一项临时的、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权宜之举,而是借此机遇,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农村,乃至于“三农”发展趋势和变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农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项长远的工程和长效的制度设计。

1.4.1 岗位设置法定化

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岗位只限于村支书和村主任助理,且没有明确、统一的国家或地方 法律 确认,这些大学生村官,很容易就被只作为临时性的跑腿打杂工来使用。国家或地方可以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以及岗位职责进行规范,这些岗位不仅仅限于助理,也可以在大学生不是当地村民的情况下,以村官的身份经由村民选举和认可成为合法的村主任或村支书。

1.4.2 报酬待遇常态化

借鉴于行政岗位的报酬待遇,对于大学生村官可以按助理、副职、正职等相应地与科员、副主任科员、副科长等级别予以对应。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报酬待遇常态化。其它有关大学生村官的考研、考公务员加分等附加措施完全可以不要。

1.4.3 组织管理和生活保障双重化

在组织管理上,大学生村官的组织关系保留在县级机关,他们以县派干部的身份,在县城和所工作的乡村拥有和安排生活保障条件。

1.4.4 职业生涯通道法制化、正常化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县乡公务员管理渠道,规定在村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可以经考核和选拔,成为公务员。同时可以将已经被村民选举为村副职以上的正式村官,按相应级别的公务员对待。

2 大学生村官的供给机制分析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2.1 大学生村官岗位的知识、技能

(1)具有一定的 农村 发展 变迁与农业 经济 的知识和信息;

(2)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能;

(3)具备管 理学 、经济学和人文社会 科学 的知识;

(4)具有农村行政管理,以及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党和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政策和法规;

(6)具备基本的 现代 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学 艺术 修养和能力。

2.2 大学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或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置

我国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并没有专门针对村官的管理专业。从能够真正的培养适合农村工作需要,又能够留在农村工作的现实考虑,让重点大学或外地大学培养当地所需要的村官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在高职学院,地方性的二本院校,或农业院校设置农村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村级行政管理培养村官人才。

现在大学并没有针对性村官专业,或不设置村官专业的情况下,对于已经选拔确定的大学生村官,必须指定相关的大学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培训内容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的内容。并且在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实践性的考察和训练的科目和内容。

2.3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

由于我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且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必须以适应当地农村的村级行政管理需要为导向,培养能留得住、用得上的村级干部。在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政策支持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2.3.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适应农村基层行政管理需要的管理人才。

2.3.2 专业知识技能模块与课程设计

专业的知识技能模块和课程设计不要求统一,而是根据地方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村级行政管理的需要,以及当地农村的特色与优势进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在保证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设置具有侧重经济管理、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文化的组织管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管理、农村民主 政治 建设的推进与管理等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

2.3.3 实践性教学环节

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应该加大对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力度。采取建立实践基地、校村结合的方式,从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都应设置和安排认识实践、调研实践、问题分析实践和具体的专项管理实践等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农村现实的管理能力。

2.3.4 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品格的 教育 培养

村级行政管理专业是为农村村级组织培养管理人才的,因此,必须教育学生具有热爱农村、服务农村和奉献农村的思想和品格。加强学生对农村,以及农村发展的新认识,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作制度安排,只有将其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才可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在这种长效安排中,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考核必须体现为建设和发展新农村事业,以及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的转型与变迁选拔农村行政管理人才的初衷。

3.1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3.1.1 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的政府主导

虽然大学生村官是村级需求,但是就现行的农村,特别是西部或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并不具备对外来大学生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大学生村官的需求还必须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政府承担大学生村官岗位的全部成本。

3.1.2 大学生村官岗位需求的地方特色

由于我国农村发展的极不平衡,以及不同的农村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不能够进行一刀切式的计划安排。对于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深入的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村官岗位的职责说明。这样就能够保证选拔到适合于当地村级管理需要的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村级管理人才,也能够确保大学生村官就岗后具有其发挥优势的有效的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与前景。同时,也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3 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的村民参与

大学生村官最终是与村民打交道,对农村的了解、与村民的融合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前提。为了预防所选拔的大学生出现不适应农村、村民不接受情况、难以同村民融为一体的尴尬境地,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过程中,安排由村民参与的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以使村民了解当代的大学生知识、技能和信仰品格,大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生活状况,双方进行深入、有效的勾通,确保在随后村官工作中的融合基础。

3.2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和业绩管理与考核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3.2.1 制定明确的大学生村官业绩评价体系

大学生业绩评价体系应包括目标责任、岗位要求、发展通道,评价方式,以及奖励措施等完整的激励内容。使大学生村官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业绩评价体系要既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的个人发展和个人权益的保护,也要能够确保村官的工作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转型与进步。

3.2.2 业绩考核与培养提高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进行与升迁、奖励等激励相挂钩的单向结果考核过程。由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探索性,各级政府组织应从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干部知识技能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他们更多的进行帮助,培养和促进其农村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方式是一个目标沟通、形成共识、支持帮助、结果反馈、不断提高的循环进步过程。

3.2.3 大学生村官考评过程中的村民意见表达

对于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考评,必须更多地考虑村民的意见表达。大学生村官的去留、升迁、奖励等,都应以村民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这样,既能够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和作为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又能够促使大学生真正努力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 文献

[1] 赵锦山,《论大学生村官权威的合法性》[j],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2] 李法霞,《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10期(中).

[3] 李包庚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j],青年探索,2007年第6期.

篇10

关键词:中学 思品教学 方法

中学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学会做人为目的。但在各类评价中,学习成绩是检验老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尺,学生学习方法好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思品成绩高低。如何指导学生自学,老师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就显得很重要,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提出几点看法。

一、改变学生的观念,增强其主动学习意识

俗语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个领域都离不开通晓思想品德方面的相关人才,也更离不开具有高政治素养的人。在中学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担负着其重任,在学习与生活中,正是学生需要形成正确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其思想品德课程也正是源于此而开设。因而,在中学教学阶段,无论是学校、社会、家庭或者教师都有义务教导学生加深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以此来指导其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成长,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除此之外,学生自己应该转变对思想品德课过去的认识,应该把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当作是可以培养自己德育以及智育的课程,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化为现有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让自己在慢慢的调整过程中产生对知识渴望的兴趣。

二、教学要联系实际,扩大学生自学视野

思想政治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必须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经常介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把课文中的抽象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为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也是优势。如讲述税收的基本特征,就可联系建国以来的最大的税案“金华税案”等,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收看录象后,阅读教材,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点拨,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并增强依法纳税、维护税法的尊严及和各种偷税欠税的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又如讲“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与作用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到市场去调查,了解如生猪、鲜鱼、VCD等某种有代表性商品的价格变动性质与原因,并运用所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写出文章。又如讲述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时,则可联系村委会直选,可组织学生观看各级村委会直选的电视新闻,可组织学生下乡调查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使学生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性质、特点、重要性、必要性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又如讲述国际新秩序时,可联系北约东扩与南斯拉夫问题;讲述人的主观能动性时,可联系我国军民的伟大的“抗洪精神”;而讲述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则可联系黄河断流与黄河治理……总之,思想政治课一旦与活生生的社会实际、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形象可感,亲切可信,有趣实用的学科,学生就自然会兴趣盎然,自觉主动地学习。

三、利用有特色的课堂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用趣味性作业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成为作业的内驱力,让学生在参与作业全过程中有着快乐的情感体验,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教学中,有趣的学习材料能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二)实践性作业,思品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思想品德》课标积极倡导学生在“做”中学,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新课程下的思品作业要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载体,要成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要特别关注生活性作业的设计。

(三)设计竞争性作业, 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适当的引进竞争机制,设计竞争性作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欲望。这样学生在平等、自由、真诚的争辩中学会了共处,达到了共识。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提供拓展的机会,思品作业巧设计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从作业内容的选取到作业形式“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

四、让学生坚持课后自学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的速度很快,以后逐渐放缓。学过的知识,一天内如不抓紧时间复习,只能剩下原来的25%。据此,课后应当及时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目的是加深理解、记忆,巩固课堂学习成果。课后回顾方式如下:

1、尝试回忆,即:不看教材和笔记,独立的把教师讲课的内容回想一遍,教育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过电影法”。在回想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层次,尽量沿着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弄清楚教师当堂讲了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包含哪些方面,每个方面怎样展开,都有哪些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