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26 17:2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绩效考核实施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篇1

1.全面推进政事分开、权责清晰、运转顺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南瑞和__桥两中心试点做法的基础上,继续在马塘、中南、白马等实施新医改政策的各中心财务管理权限和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各中心须上报改革申请报告及相关职工会议记录,确保中心的改革拥有充分的群众基础。

2.按照稳步推进原则,进一步深化区域医联体建设工作,出台医联体相关规程和制度,建设并试运行区域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

3.制定无院籍化管理具体实施细则及区域卫生技术人员交流实施办法(即实施细则),同时做好无院籍化管理宣传工作。

4.出台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及培养实施方案,建立卫生系统反应性和满意度“月评”制度,并做好与360度绩效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和人员聘用管理的衔接工作。

1、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报”制度,即年初报送卫生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和聘用计划、报送人才培训和培养计划、报送基建项目计划、报送医疗相关设备采购计划。

2、修改和完善360度绩效管理评估方案及实施手册,合理调整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评估分值,结合2015年工作目标相应调整各项指标赋值和权重。

3、各中心制定详尽的内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并报送区医改办备案。

4、完善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使用保障方案,确保参与改革的各中心用药需求。

5、进一步加大对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监督和检查力度,严禁体外循环和加成销售现象。

6、有效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在公卫考核及绩效考核时,从现有信息系统采集数据,促使信息化工作与相关工作同步发展。

1、抓两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促发展,打造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以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中医药服务为重点,努力打造__卫生服务模式,逐步形成“一中心、一特色”。

1、 加强区医院特色专科建设。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

3、 评选区级名医,设置相关奖励。

4、 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5、 加大医政管理和医疗单位监管工作力度,确保医疗市场的规范化及医疗单位安全生产。

1、积极发挥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服务意识、服务水平 、以创建为抓手,为动力,全面提升我区卫生服务水平。

2、积极探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模式,努力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整体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3、 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

1、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做好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群众健康宣传教育,遏制重、特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创新;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体制上改革不断深入。全面实施绩效工资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之一。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完善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保证绩效工资稳步推进的前提。强化绩效考核,实施绩效工资,旨在强调个人劳动要素和劳动效果对个人分配的影响。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事业单位中绩效考核这一问题做出如下探讨:

1、绩效考核的内涵及作用

1.1绩效考核的内涵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绩效考核这一概念的阐述概括如下: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它是由一定的人员对组织或者员工在一个绩效考核周期内所作的工作进行考核并给出反馈和改进方案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体的绩效。绩效考核可以包括对“绩”,“效”两方面的考核。“绩”就是业绩,主要是针对于员工讲的。意思是他们做了多少事,工作量如何,起到了何种效果。这实际上是一个标准化加量化的过程。根据评价结果,他们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做得怎样。“效”即效益,是针对单位来讲的。即指单位获得了多少利润。绩效考核也可以从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考核,它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它与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四种主要管理职能有关,是组织决定奖惩、晋升、培训及解雇的重要依据,更是人事选拔研究中的指标。

1.2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约束、激励、指导、帮助全体职工,并有效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素质,保证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可以说,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绩效考核成为了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障并促进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有序运转,实现单位各项经营管理目标所必须的一种管理行为。绩效考核制度的最终作用应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能。具体说来,绩效考核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①绩效考核可以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②绩效考核对考核者们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的机会;③绩效考核为单位的各类人员提供了一个绩效沟通的机会,使大家能够坐下来对各自的工作行为进行一番品头论足式的讨论;④绩效考核还是员工晋升和培训工作的依据;⑤绩效考核可以找出不足和差距以便将来改进。

2、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考核标准仍有待科学化、合理化

单位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由于部分员工的工作难以量化,如工作态度、协作关系、事业心等,使得绩效考核标准不够清楚,考核指标脱离岗位职责、脱离工作任务,各种指标体系不稳定不统一,难以在大范围或相对历史时期进行比较,使得考核结果可比性不强,对单位经营状况评价和经营者业绩评价难以形成统一结论。

2.2考核工作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目前全国各类事业单位普遍采用项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办法,应该说体现了全面、综合、客观、公正的特点。但对一般事业单位来说,一是显得指标过多、过细,二是定性指标缺乏可操作性。

在实际操作用,往往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照德、能、勤、绩、廉、学六个方面考核,这六个方面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绩效测评标准过于笼统,由于门类不同,性质不一,范围过大,部门之间、被考核者之间缺乏可比性,缺失了各个部门的针对性,所规定的考核内容、考指标相对笼统。考核大多是定性的,而非定量的。德、能、勤、绩、廉、学六个方面的比例、权重没有明确定的规定,从而难以比较,导致了考核结果的失真。

2.3考核工作没有充分发挥激励机制

缺乏科学系统的分配方法和严格的考核实施办法,造成激励机制不健全、执行缺乏活力,也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行考核中一些从事创造性工作或者在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员工,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绩效结果。薪酬分配上的“大锅饭”问题表现突出。目前事业单位执行固定工资(岗位和薪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组成。按要求津贴部分要与职工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大部分单位都把津贴按照固定比例发放,这样就起不到津贴的调节和激励作用。由于缺乏长远战略目标,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使职工没有创造性的动力,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绩效考核的激励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2.4考核工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事业单位部门考核包括员工考核时,考核组的人无法摒除来自上层领导的意见干扰。个别考核组的成员甚至为了拍领导马屁,在考核的过程中违心的做出一些评价,造成考核的公信力丧失,这种情况在高校、医院等人多的事业单位尤为常见。而在评定优秀考核时,则完全把业绩排开,按资排辈来定的。员工有不公平感,加剧了上下级的矛盾。

2.5考核反馈环节没有妥善处理

考核工作结束后,各式各样的表格填写完成后即束之高阁,甚至秘而不宣,没有面对面的沟通,没有找出被考核者在绩效完成过程中的问题,被考核者得不到上级的指导和帮助,使考核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这样绩效永远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考核的公正性需要进行检验,有效的沟通会发现考核中的误差和偏颇,并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对考核的不良抵触情况的出现。

3、提高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有效性的对策

3.1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设计考核指标体系

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了《中央单位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同年9月国资委印发了《中央单位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全面规范了对中央单位的综合绩效评价,制定了比较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地方事业单位,同样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指标数量的多少及其体系的结构形式以系统化为原则,即以较少的指标较全面系统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内容。指标要简化,方法要简便,数据要易于获取,整体操作要规范,严格控制数据的有效性。

3.2必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功能

不仅是事业单位,包括很多单位在考核的激励功能发挥上做的并不好,没有发挥它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功能呢。把每一位职工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按劳取酬,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决定职工报酬的主要依据这一点是多么的重要。单位可以利用考核的结果打开晋升之门,满足员工欲望。应当把考核引进竞争机制,作为晋升、奖惩依据。但是做到这一点还非常需要事业单位真正改革的配合。另外能否考虑把考核的结合与职称、职务、技术等级等等联系起来,充分满足工作人员的需求。

3.3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与改进计划的并重

通过绩效反馈面谈,在双方对绩效评定的结果达成一致意见后,职工和管理者可以充分地沟通关于如何改进绩效的方法和具体计划。根据目标管理法,职工提出自己的绩效改进计划,并且向管理者提出自己需要提供怎样的支持,以及如何让管理者得到自己的改进信息。管理者则对职工如何改进绩效提供自己的建议。绩效改进计划制定以后,管理者就要随时进行追踪、支持、帮助、指导,要进行动态的、持续的绩效沟通。即管理者与职工双方在计划实施中随时保持联系,追踪计划进展情况,及时排除遇到的障碍,必要时修订计划。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使得绩效得到改进。

3.4建立考核结果信息反馈制度

注重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建立反馈制度,允许被考核人进行自我评价和申诉,使信息反馈渠道畅通无阻,提高考评的实效。同时,考核者与被考核职工能有频繁的日常接触,及时将考核结论酌情告知职工;在适当的时候,对工作绩效较差的职工提供正确的指导。

3.5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考核队伍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要想使考核工作能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情况,必须发挥考核主体的多元化作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职工绩效考核队伍。一是要全面提高考核人员综合素质。二是要增强考核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是强化培训教育,探索建立考核制度。

4、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实践的迫切需要,这些都说明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极端重要。绩效考核应该成为事业单位充分利用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事业单位实现制度性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显著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郝忠胜.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评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01).

[2]袁云惠.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HR论坛,2008(10).

篇3

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合疗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10年是我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第五年。五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关心群众疾苦、维护农村大局稳定出发,始终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中心,上下合力,稳步推进合疗试点工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的主要做法为:

一、加强基金管理,夯实合疗根基

新农合基金的收缴及管理是这项工作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在传统基金收缴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一是按照上级要求明确政府为筹资主体,并将新农合参合率纳入各级政府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内容;

二是让全县农民享受开发开放的成果,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资助每名农民15元参加合作医疗,每年仅此一项就投入财政资金300余万元;

三是为开发区失地农民(人均耕地少于0.3亩)全额资助参合资金,每年因此投入财政资金100余万元;

四是借助第三方力量,加强资金监管,由财政局牵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各相关单位合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坚持“合疗资金到哪里,监管工作到哪里”;

五是在各级业务经办机构建立了现金日记账制度,确保合疗资金使用明朗化;

通过以上措施我县历年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没有发生一次基金不安全事件。

二、优化报销业务,方便群众补偿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县严格执行各级合疗规定,以人为本,不断总结试点经验,优化调整合疗各项报销业务,使之更趋人性化。

一是在全县10个乡镇政府便民大厅设立了合疗窗口,办理合作医疗参合信息修订,政策咨询,证件办理等日常业务,做到了有地方办事、有人办事;

二是推出“服务承诺”制,在原有“直通车”报销的基础上,公开承诺“一般业务当时办结、非直通车医院5日内领到报销款、外伤患者报销14日内处理完毕”,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是2010年11月启动了新农合信息化工作。已于2011年1月1日启动,使用省上统一的软件,在执行过程中,我们采用将服务器托管于政府信息中心的做法,节省机房建设资金20余万元,以后每年还将节约网费及电费4万余元;

四是按照每参合人员0.3元的标准,为乡镇落实了日常办公补助经费,建立绩效考评制度,每月依据考评结果,拨付各乡镇用于日常办公需要;

五是针对经办中心人员紧缺的实际,每年申请事业单位招考指标,为经办中心补充人员3名,并争取公益性岗位设置,弥补中心人员不足,确保有人办事、能办事;

六是所有基层合疗服务人员实行挂牌上岗,设立监督岗,县合疗中心公示举报电话,凡有患者投诉服务生、冷、硬等,即予以风险违约金经济处罚。

七是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合疗知识考试,对优秀个人予以表彰,对平均成绩差的医疗机构予以通报,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学习政策。

这一系列政策紧紧围绕“惠农、便民”宗旨,更加关注群众需求,方便了参合患者。

三、强化监督检查,确保群众受益

加强合作医疗监督检查,是保障合疗基**全有效使用,参合患者最大受益的前提。我县合作医疗实行全方位监管:

(一)加强内部建设。县合疗办(经办中心)现设行政办公、业务监督、财务稽核三个主要科室。严格实行资料审察、业务审核、财务稽核、现场核实、主任审批程序,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避免报销随意性。

(二)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我们组织制订了《高**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检查实施细则》,共计6大项,51小项,对医疗机构实行监督处理日常化,督促医疗机构自律,实行动态管理。要求医院同各科室、责任人签订《合疗服务责任书》,将合疗服务责任到人、违规问题处理到人。严格医疗机构同参合群众签订《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权利及义务,约束双方行为,减少因政策不清而导致的争执事件发生。

(三)推行强制达标,提高单病种比例。针对我县部分定点医疗机构虚挂病名、附加诊断,把单病种患者变换为非单病种等加重参合患者负担的问题,为我县44种单病种制定了强制达标标准,凡第一诊断为单病种名称的,单病种数量必需达到规定数量。低于控制指标,每0.5个百分点扣除500元风险违约金。对于连续两季度不合格者,经办中心可对外公布相关情况,并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该病种的收治资格(或违规科室收治参合患者资格)。

(四)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忧患意识,规范医疗机构行为。长期以来我县的医疗服务能力落后,县内仅有县医院一家综合医院,一家中医院及妇幼保健院。为此,我县打破常规通过增加医疗机构数量来引入竞争的问题:

一是主动与我县开发区职工医院联系,扩大定点,并与周边县医院、中医院、保健院实现了互认,促进了竞争,促使县内医疗机构的自我规范。

二是对县医院内设科室进行了优化,将原来的大外科,改为外一科、外二科。将原来的大内科,改为内一科、内二科。人为引入竞争机制,每月通报各医院科室的自费药品比例、检查阳性率、药品占住院比例、单病种比例。使得医院注重行为自律。

(五)加强住院患者管理。一方面对境内医疗机构住院病人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另一方面,对境外住院患者实行入院检查制度,预防冒名顶替、挂床等骗取合疗基金的事情发生。同时推行病案抽查审核、违规翻倍处罚制度,对于审核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合疗规定处理,该退还的退还,该通报的通报。

(六)召开例会。加强合作医疗各机构的交流,有利于相互学习提高,我县合作医疗打造交流平台,每季度召开例会及时学习上级及其它区县先进的经验,听取基层合疗经办机构的反馈意见,通报各定点医疗机构合疗执行情况及评价指标情况,如自费药品控制比例,次均住院费用,床日费用等情况。实行通报和警示告诫制度。

篇4

关键词:经济管理;节能量交易;节能考核;节能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TK-9 文献编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6.009

1 关于推行节能量交易问题

党的十报告提出,“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多年来,山东省节能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较弱,推进节能工作的难度加大。改变过去依靠行政手段一条腿走路的方式,主动适应当前节能工作新变化,积极推行节能市场机制建设,把用能企业、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建立起均衡持续推进节能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深化节能改革的重要内容。

1.1 山东省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情况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市场化机制建设。省政府《“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支持开展能源环境交易试点。从2011年开始,全省组织开展节能市场化机制研究,进行节能量交易试点,建立完善节能量交易和管理制度,推进节能市场化机制建设。

1.1.1 开展节能量交易制度研究

研究国内外节能量交易情况,对照山东经济和节能工作发展现状,提出开展节能量交易的思路。一是学习国内外节能市场化机制经验。重点了解节能量交易的基本情况,包括交易主体的范围和交易制度的设定;节能目标的确定、节能量分配与核定等关键因素;政府对节能交易监管的有关要求,以及节能交易的现状和发展经验等。二是分析全省节能量交易的基础。研究开展节能量交易的政策基础、市场基础、监管基础等,进行节能量交易可行性分析。三是确定推进节能量交易工作思路。提出了突出重点、由易到难、逐步扩大的工作思路,即先开展节能量交易,再逐步扩大到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先抓千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再逐步扩展到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改造项目等领域,总结经验,逐步推进。

1.1.2 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

2011年,山东省率先进行了节能量区域之间的交易试点。烟台市组织节能压力大、潜力小、成本高的县(市、区)与节能任务已完成且节能潜力大、成本低的县(市、区)开展节能量交易,招远市和栖霞市实现了首次交易。其中,招远市卖出的节能量5万吨标准煤是通过6户企业节能改造产生的,栖霞市买入5万吨能耗指标,年增加产值11亿元。通过节能量交易,既保证了区域节能目标实现,又减少了社会综合节能成本,为实现区域节能调控提供了市场化手段。

1.1.3 设立能源环境管理平台

自2011年我省开始筹建山东省能源环境管理中心。当年8月份,起草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了机构的建制与功能,规划了服务方向与服务方式,设计了主要的服务产品类型。2011年10月份,省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了山东省能源环境管理中心(简称省能管中心)。省能管中心逐步建立了交易规则和交易制度,配备了专业人才和专用设备,建设了能源环境交易大厅,上线运行了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网,对全省1188家重点用能企业“十二五”和年度节能量目标进行了登记,并建立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登记制度,构建了能源环境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电子商城,承担了省节能办委托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直报任务,具备了开展正常交易服务的软硬件条件,基本构建起全省节能量交易平台。2013年9月,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同意筹建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的复函》,拟将省能管中心整建制变更为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简称省能交中心),充实完善经营范围,进一步明确能源环境交易的有关内容。目前,已向省政府上报《关于申请设立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的请示》。

1.1.4 制定节能量交易管理办法

近期,出台了《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鲁经信资字[2013]569号),制定了交易原则、主体、方式和地点等,明确了交易程序和监管办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则部分。主要明确节能量和节能量交易内容。二是交易原则、主体、方式和地点等。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和银行、投资机构等作为交易主体,按照交易主体自愿、政府引导、逐步推进的原则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确定省能交中心作为全省节能量交易授权服务平台。三是交易程序。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交易,从双方协商交易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竞价交易。2013年至2014年,按照双方协商交易的方式进行;2015年起,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竞价交易。合同能源管理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交易程序待条件成熟后另行制定。四是监督管理。明确省、市节能主管部门和省能交中心的分工和职责,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1.1.5 开展节能量试交易

10月31日,山东省节能办组织开展了节能量试交易。交易节能量23吨标准煤,交易单价240元/吨标准煤,交易额5520元。出让方、受让方和受托方的委托人分别在节能量交易合同上签了字。其中,出让方2011-2012年节能量目标为20000吨标准煤,实际完成65150吨标准煤;受让方节能量目标为608吨标准煤,实际完成585.93吨标准煤,与目标任务差22.07吨标准煤。本次交易后,出让方2011-2012年累计实现节能量核减为65127吨标准煤,仍超额完成节能量目标;受让方累计实现节能量增加到608.93吨标准煤,也超额完成节能量目标。此次交易严格执行《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是一次交易预演,主要是积累经验、查找问题,为正式开展节能量交易打好基础。

1.1.6 完善节能量交易保障措施

山东省节能量交易将从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量交易,逐步扩大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碳排放权、排污权等领域,有关保障措施也将逐步建立和完善。近期,正在起草《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监管办法》,进一步规范节能主体的交易行为,保障节能量交易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运行。同时,筹备设立山东省节能减排基金,针对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问题,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节能减排领域, 利用现代金融手段,为节能改造提供系列化支持,活跃节能环保产业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对节能减排的贡献率,推动实现全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1.2 下一步工作重点

结合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节能量交易的研究,扩大节能量交易范围,实现能耗量的资本化运营。一是开展落后产能淘汰后减少的能耗量交易研究。企业按照国家政策淘汰落后产能,腾出能耗空间,将这部分能耗量进行挂牌交易。二是建立企业新上项目能耗申购制度。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扩大产能等,能耗总量不足时,要从有余量的企业购买,控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大产能。三是加强高耗能企业能耗存量管理。对高耗能企业主动压缩产能减少的能耗量进行交易,推动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扩大节能量交易主体。从用能企业、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等,逐步扩展到投资、保险等机构,以及自然人。

1.3 几点建议

1.3.1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推动开展节能量交易的扶持政策

加强顶层设计,将节能量交易平台建设纳入节能能力建设扶持范围,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地方节能量交易平台建设,为开展节能量交易提供软硬件支撑。进一步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补贴和节能技改项目奖励标准,为节能量交易试点提供保障。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地区和企业,通过购买节能量达到节能目标要求的,国家应承认完成节能目标。

1.3.2充分利用国际能效合作项目支持节能量交易研究

支持开展节能量交易机制、标准、规范以及具体实施等方面的研究,解决节能量交易相关课题研究方面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我省引入国际先进理念、经验和智力。

1.3.3进一步完善能耗统计制度

建立节能量认证制度,加快产品能耗指标计算标准建设,统一计算口径,且出售企业节能量须有技术改造等项目作为支撑,为节能量交易打好基础。

1.3.4 建立完善节能量交易财税制度。节能量收入所得涉及到财会和税收等制度规定,要进一步明确财会和税收制度,鼓励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

2 关于完善节能考核体系问题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省政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等指标的权重”。完善节能目标考核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构建起完整的、符合实际的政府节能政绩评价考核制度,是今后一个时期节能工作的重要任务。

2.1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2006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鲁政办发[2006]117号),明确了考核内容、方法、奖惩措施等,并据此组织了考核,国家对山东的考核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08年,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鲁政发[2008]55号),制定了《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和《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进一步修订和健全了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2013年,根据“十二五”节能工作的新形势,对考核办法再次进行修订,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鲁政办字[2013]22号),增加了考核内容,细化了评分标准,使考核程序更加严密,更具有可操作性。

2.2 节能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内容

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考核由省统计局提供数据,省节能办根据完成情况评分,满分40分;定性考核指标由省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落实情况评分,满分60分。

2.2.1 节能目标情况

117号和55号文确定了各市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电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等指标。“十二五”,对考核目标适当进行了修改,突出了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两个对节能工作有重要作用,且关联性较大的指标,去掉了受居民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的万元GDP电耗指标。

2.2.2 节能目标分解情况

2006年,国家确定“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后,给山东省分配了下降22%的任务。山东对各市按照鼓励低能耗、约束高能耗原则进行了分配,其中,7个市万元GDP能耗降低22%,9个市降低23%,1个市降低25%。“十二五”,国家确定山东省万元GDP能耗降低目标为17%,为充分调动各市节能工作积极性,省政府确定按照统一比例分解,不再区别对待的原则,各市都按17%下达节能目标任务。

2.2.3 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逐步完善指标体系,着力推进全社会节能工作,细化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力求全面反映各项工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重点领域、执行法律法规、节能宣传等基础工作的考核力度,推动节能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开展。

2.3 考核结果和评价方法

2.3.1 考核结果的确定

3个考核文件都对各市政府节能目标考核的目的、范围、内容、方法、奖惩等作了规定,并附有考核计分方法,以求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被考核单位的工作情况。考核结果分为超额完成、完成、基本完成和未完成4个等级。考核突出万元GDP能耗,将其列为否决性指标,完不成的,视为没有完成节能目标。为做好考核工作,会同统计部门建立了万元GDP能耗等指标的统计公报制度,定期公布各市节能指标完成情况。

2.3.2 采用实绩分析的方法进行考核

通过审查各市自查报告,对照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有关部门掌握的工作情况,结合现场考核,确定考核结果。这种方法量化、直观、客观,各市都能够接受。针对“十一五”节能目标考核“年终一次性考核”出现的问题,在制定“十二五”考核方案时,加强了考核全过程管理,采用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跟踪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对策措施,确保目标落实到位。同时,还实行了节能“双目标”责任考核,省政府与20个省直部门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落实目标任务,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推进节能工作全面开展。

2.4 节能目标考核效果明显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各市节能目标考核,节能约束性指标的作用逐步显现。一是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各市都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都成立了节能办公室和节能执法监察队伍,形成了健全的省、市、县三级管理体系。二是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各市将节能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实行节能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市政府与县(市、区)、有关部门分别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节能目标责任体系。三是工作措施深入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重点领域、执法检查等工作扎实开展,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服务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业转型升级、节能投入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5 完善节能考核体系的建议

2.5.1 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这是政府政绩考核的重大转变。从节能目标考核情况看,应就经济发展质量、民生改善情况、生态文明建设等分别设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当前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分别设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更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全面、准确、客观的反映各级政府绩效情况,也有利于各指标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2.5.2 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政府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重在抓好落实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事物在不断的发展,随着工作的开展,有的措施已实施,并且形成了制度,有的已不符合形势需要,而工作实践中不断涌现出一些创新性工作。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考核评价体系应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二是建立目标反馈修正制度。应尊重客观事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对年度目标进行修订。三是指标要体现差异化。对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生态环境、发展方向等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目标,推动各地因地制宜谋发展。

2.5.3 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绩效考核不仅对结果进行管理,更要对过程进行管理,督促各级政府始终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改变年底一次性考核的不足。二是加大对问题的跟踪和落实力度。发现了问题要确定整改时限,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落实。三是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量化民意指标,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考核的公信度和准确性。

3 关于发展节能服务业问题

近年来,山东省创新工作思路,狠抓政策落实,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业,全省节能服务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3.1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1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通过调研、座谈、召开会议等形式,分析形势、解读政策、交流信息、部署工作,形成了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用能企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鼓励用能单位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鼓励金融机构推出绿色信贷产品,支持节能服务业发展。培育了78家能源审计机构,开展专业化节能服务。积极宣传国家、省鼓励发展节能服务业的政策,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对节能服务业的认同感。

3.1.2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鼓励省千家重点用能企业带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项目改造,鼓励有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带头实现产业规模化、服务专业化、领域多样化。鲁信能源成功收购山东泓奥电力科技节能服务公司,实现转亏为盈,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05.73%、33.24%和710.03%。

3.1.3 强化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山东省能源环境管理中心,加强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担保公司、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打造“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实施平台。积极创造条件,为节能产品制造商提供畅通的销售渠道,为用能单位提供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为金融、担保机构提供企业实施项目的合作机会,为节能服务机构提供投融资支持。

3.1.4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宣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推广典型。重点在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实施了36个余热利用、电机变频、锅炉改造等示范项目;在行政事业单位、各类院校、医院、商场等机构,实施了42个电梯、空调、照明系统优化、供热计量改造等示范项目;在城市交通、海陆运输等领域,实施了17个高效节能电机改造、燃油(气)节能装置配备、油改电(气)等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全面发展。

3.1.5 加强数据调度分析

印发《关于加强节能服务业调度分析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节能服务业调度系统,指导企业及时、准确的填报数据,加强对节能数据、节能形势的研究分析,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组织省经信、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围绕发展节能服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3.2 存在的突出问题

3.2.1 资金短缺制约节能服务业发展

近期,对200家节能服务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61.8%的公司反映,资金短缺制约企业发展。多数节能服务公司规模和实力不强,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导致节能服务公司难以有充裕的资金投入节能改造。52.1%的节能服务公司反映,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对用户进行节能改造,但改造主体的所有权属于用户,节能服务公司、设备供应商和用户三方对抵押物都没有独立所有权,从而无法通过抵押贷款获得银行支持。

3.2.2 节能服务行业整体能力有待提升

多数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掌握先进节能技术少,专业人才缺乏,实施项目经验不足。据调查,全省仅有27%的节能服务公司拥有技术研发团队,自主开发了专利节能技术和产品,73%的公司均为其他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技术、产品受制于人,市场竞争力较弱。

3.2.3节能服务投资下降幅度明显

受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开工不足,节能服务类投资项目难以实现预期收益,节能服务公司投资积极性大大削弱。27.3%的公司反映,找不到合适的节能项目,近期不准备再投资。某节能服务公司投资钢铁企业的电机变频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预期年收益可达到26%,但因整体经济形势影响,今年还没有分享收益,严重影响了公司再投资的能力和积极性。

3.2.4 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

17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差距较大,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济南、潍坊、东营、青岛和烟台5市节能服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75.1%;济宁、枣庄、菏泽占比均不到2%。各市服务业发展水平、项目实施数量不平衡,并且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不利于全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3.3 意见及建议

3.3.1 建立完善节能服务信用、融资体系

节能服务公司作为投资方对用户进行节能诊断、咨询、改造,尤其在实施项目改造中,服务公司承担70%以上的投资,其收益是通过与用户分享节省的能源费用来实现。但在实际操作中,项目实施后用户违约事件较多,不及时分享收益、违规中断合同等现象时有发生。建议国家建立节能服务信用体系,经核实的违约事件,与用户的银行贷款、项目审批等工作挂钩,增加用户违约成本。同时,加大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支持力度,缓解融资难题。

3.3.2 出台节能服务公司税收优惠实施细则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25号),提出了减免节能服务公司营业税、所得税等意见,随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但通知没有明确减免税收的具体流程,基层税务机关在受理申请时操作依据不充分,导致节能服务公司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困难。要结合营改增改革试点,尽快出台节能服务公司税收优惠实施细则,切实将推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3.3.3 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奖励资金拨付

国家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奖励,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家核定项目节能量后可享受资金补贴。但在实际执行中,奖励资金拨付周期过长,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建议国家缩短项目审核、资金下达周期。同时,加大奖励资金补贴标准,加大对节能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25号).

[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873号).

[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1]47号).

[5]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鲁经信资字[2013]569号).

A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ergy:Conserv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WANG Yugang,WANG Jun,PANG Songtao

(Offic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Shan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jinan 250011)